提升教师能力的途径和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6: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提升教师能力的途径和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提升教师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篇1

关键词 职业院校 信息化 信息化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0.032

Ways and Methods of Improving the Informationalized

Teaching Ability of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UN Buxian[1], YANG Fengtao[2]

([1]Jiangsu Huai'an Technician College, Huai'an, Jiangsu 223001;

[2]Huai'an Vocation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Huai'an, Jiangsu 223001)

Abstract As is known to all,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has become the weak link in the whole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The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informationalized teaching ability of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he key point to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this end, it is to find ways and methods of improving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at different levels from the macro and micro level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alized teaching ability

0 引言

如今,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因为信息化的渗透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011年,教育部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其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是教育信息化需要着重加强的薄弱环节”。

为此,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投入。近两年,各职业院校也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建设等方面投入大量财力和物力。但是大部分院校都由于老师信息化水平欠缺而使得这些信息化资源闲置,成为摆设。加之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导致好多信息设备还没有使用便已被淘汰,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为了有效提升淮安地区职业院校老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相应的对策,我们以淮安地区为试点范围,从2015年3月份开始对淮安地区的职业院校进行了题为“淮安地区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的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整理、分析,我们提出了有效提升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途径方法

1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特点分析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同于传统的电化教育,它泛指以信息技术支持为显著特征的教学形态,是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合理应用在教育教学中的能力,它包括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能力。在教育部2004 年 12 月 25 日正式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包含的内容有所描述,概括如下: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能力主要是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2 制约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因素分析

为了能找到有效提升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的方式进行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能力现状的调查。本次共发放了330份调查问卷,回收的有效问卷为318份,回收率达到96.36%。问卷主要从被调查老师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理解情况、被调查学校的信息化资源及其使用情况、被调查老师对信息化软件的使用和信息化资源的获取方面的能力情况以及提升建议等几个方面进行设计。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及制约因素。

(1)年轻教师比例偏少。通过对各学校老师的年龄结构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集中在35 到50岁之间,通过统计得出:被调查对象中35 到50岁之间的老师达到61.6%,其次是35周岁以下的年轻老师,占12.1%,50岁以上的老师占26.3%。从年龄比例来看, 35周岁以下的年轻老师比例不高。

(2)一线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不够,目的不明。在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时,我们以“教师的岗位”为自变量,“您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理解”为因变量,进行了交叉分析。

对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理解,从图1中我们发现,一线老师中有7.86%的老师认为就是上网进行教学资料查找的能力,有25.79%的老师认为是对计算机教学软件的熟练程度,有51.89%的老师认为是课堂上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能力,只有14.47%的老师认为是将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相融合的能力,其体现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而从调研的结果看行政管理人员有82.39%的老师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将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相融合的能力,其体现在课前、课中和课后”。

另外,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职业院校的一线老师对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辅助教学的目的不明确,甚至有些是错误的。如图2所示,只有19.5%的老师认为是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有39.31%的教师认为是为了自己的教学方便。另外有27.99%的老师认为主观上不想使用,主要就是为了应付学校的常规检查。

图2 “借助多媒体课件等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的原因”的调查结果

(3)各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硬件设备投入不少,但是有效利用率底,更新慢,不能与时俱进。在调研的学校中,所有的学校都给每个教室配备了电脑、投影仪或数字电视等多媒体播放设备,每位教师也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每个学校都建有校园网、OA办公系统。但是,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室的学校不多。从部分学校的设备使用记录表中能看出,有些设备使用率还不足20%。就是在这不足20%的使用机会中,使用最多的也就是用来播放多媒体课件。

另外,在调研的学校中除了两所高职院校具有录播教室以外,其他学校均没有录播教室。有录播教室的院校,其录播教室的使用率也比较低。在“贵校是否有过对名师或者示范课进行录像并共享”的问卷调查时,有48.43%的老师选择了“据我所知,从来都没有过录像”,有32.08%的老师选择了“偶尔有过,主要作为存档资料供上级检查”,有10.96%的老师选择了“有过录像,但是录像效果太差,没人愿意去观看”,只有8.81%的老师选择了“经常录像,并将录像结果供大家学习交流”。

(4)教师在使用各种信息化教学软件方面的能力不足,获取网络上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能力也很缺乏。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一线教师中能熟练使用“Authorware课件制作”软件进行交互式课件制作的老师只有16.04%,掌握“绘声绘影”视频编辑软件的老师仅仅占22.33%。

从图3中,我们能看出仍有5.03%的老师表示不能独立完成任何课件,能制作既有交互性又有智能性课件的老师只有2.52%,能制作“有交互性但无智能性”课件的老师只占21.70%。

图3 “您能独立完成的多媒体课件类型”的调查结果

在获取信息化教学资源方面的能力也非常缺乏。在“包括优秀微课在内的很多教学资源在网上都有专门的网站供大家下载、学习,您是否经常下载、学习这些教学资源?” 这个问题的调查中,有35.53%的老师选择了“不知道网址,无法下载。”

(5)一线教师实施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动力不足,缺乏主动性。对于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大部分老师都是从网上下载一些简单的PPT课件来应付学校检查或者方便自己的教学。在“您上课所使用的课件来源是什么”的调查中,有39.62%的老师选择了“从网络上下载”,有43.4%的老师选择了“随教材所赠送”,只有6.6%的老师选择了“根据课程需要自己制作 ”,另外还有10.38%的老师选择了“上课不需要课件”。

(6)各类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效果不明显,教师参加这类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目前提供给各院校老师针对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方面的培训机会很多。但是,在“是否愿意参加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的问题调查时,75.26%的老师称主观上不太愿意参加培训。

3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和方法

3.1 加强对信息素养较高的年轻教师的引进

当今,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受信息技术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思想和教学形式上都应该进行一定的变革以顺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这些正是中老年教师的弱项,他们平时教学认真负责,但是不太喜欢变革,或者说不愿意去尝试新事物。年轻教师更容易接受现代信息技术,所以说信息时代本身就是年轻人的时代。加强对信息素养较高的年轻教师的引进,给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注入新的信息化血液。一方面可以提高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的交流学习的机会,能迅速提升中老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从而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整体信息化教学能力。

3.2 提高认识,端正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态度

目前,职业院校的一线老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严重不够,提高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认识,端正信息化教学态度,能从根本上保证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那么如何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开设信息化教学示范课,提高老师对信息化教学过程的认识。先是鼓励有能力的老师开设信息化教学示范课,让其他老师观摩学习。逐渐扩大老师范围,保证每位老师都有机会开设信息化教学示范课。并鼓励老师把示范课教学方法带入自己的课堂。逐步让每位老师做到每堂课都能上出信息化示范课的效果。

(2)开办信息化教学相关知识专家讲座,端正其信息化教学的态度。要把其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每学期至少开设一到两次这类讲座,让教师系统地学习信息化教学相关宏观知识,认识其重要性,知道信息化教学到底要做什么,怎么做,能起到什么效果。

3.3 加大新设备的投入,保证旧设备的使用率,同时要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应用能力

各职业院校要迅速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来规定老师在课堂上对信息化教学设备的使用。对信息化教学设备使用情况要及时通报,对于使用不当或使用不到位的要予以批评惩罚,对使用较好的要给与一定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同时,还要加大新设备的投入,提升教师对各种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应用能力。保证设备和教师的运用能力都能与时俱进。

3.4 通过培训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软硬件的应用能力,加强培训的管理,提升培训效果

首先,要组织针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软硬件的应用能力方面的各种培训,以期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软硬件的应用能力。针对这样培训,国家、省、市以及各学校都要制定近几年的培训计划纳入各自的五年规划中去,对于各级别培训都要精心设计,培训侧重点上要有所不同。

其次,要加强培训的管理,保证培训效果。主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在制定国家、省、市、校这种多层次的培训模式中,要做到越靠上参与的教师就越少,并且开课时间要越长点。这样保证越往上,教师参加的积极性就越高,无形中提升了更高层次培训的效果。

(2)针对老师的培训,要求必须是逐层培训,也就是说参加过校级培训的老师方可参加市级培训,参加过市级培训的老师方可参加省级培训,以此类推。这样才能保证培训知识的衔接和稳定,提升老师参加高层培训的质量。

(3)各学校针对老师的培训效果要制定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来调节老师的参培积极性,提升培训效果。比如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规定达到效果的培训可以折算一定的学时来提升老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4)加强培训过程中的管理,严格培训过程中的考勤和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通过官方途径汇总给各学校,由各学校通过自己的绩效考核制度对老师的培训态度进行约束。在各级培训中还要建立培训监督管理小组对培训组织部门的培训效果进行监督管理。培训结束后,还要对培训效果进行严格考核,达到培训效果方能发放培训合格证书。

(5)加强培训后的跟踪管理。培训结束后,各学校还要针对老师是否将培训效果运用到课堂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跟踪监督。要求老师学以致用,达到培训的预期目的。

3.5 制定各种奖惩激励制度,激发老师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主动性

各学校要尽快改进现有绩效考核制度,制定有关“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实施教学”方面的奖惩激励制度。对于主动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实施教学的老师要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而对于通过培训仍不能有效实施信息化教学的老师给予一定的物质惩罚。奖励优秀,惩罚落后,做到奖惩分明,调动所有老师主动实施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

3.6 组织教师参加各种信息化教学比赛,以赛促教

各类信息化教学大赛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上的作用应该说是非常大的。教师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信息化教学相关的软硬件知识的理解。比赛的过程也是一次交流学习的机会,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所以,要鼓励教师多参加各级各类的信息化教学大赛。对于获奖的老师,回来后要将其作为校内或市内示范课的形式组织其他老师观摩、学习,以达到带动全体的效果。

4 小结

当然,要在短期内迅速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求国家、学校和老师自身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不断探索。目前,国家也经开始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从2010年起,教育部举办全国中职信息化教学大赛,设多媒体教学软件、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信息化实训教学三个比赛项目来推动职业院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专家学者们也在国家政策的大方针下努力探索符合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我相信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各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探索下,我国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肯定能得到迅速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矗尹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4.10.

[2] 潘炳超.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4.

篇2

【关键词】高中政治 政治教师 自我成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160

政治作为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提升学生的政治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个人学科素养以及教学技能的高低对于课程教学能否顺利展开、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加强高中政治驾驶队伍建设,引导高中政治教师进行自我提升和自我成长,便成为高中政治教师面临的一个课题。

加强教师的自我教育,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是当代素质教育包含的一个重要理念,同时也是课程教学顺利进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和保障。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所担负的重要教学责任和教学使命,不断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己,切实提升自身的政治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找准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的途径和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政治课程教学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教学形式,有着更高的发展要求和建设方向,在这种教育背景之下,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更应该对自身的政治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能力等,进行及时的审视和反思,探寻自我成长的途径,以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自我成长策略,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教学综合能力和综合水平,提升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高中政治课程的有效性、高效性教学。那么在当今政治教学大形势之下,教师应该从哪几个途径出发,实现自我提升,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首先,扩展自身的政治专业学科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的政治学科素养和政治学科水平。高中政治教师在进行自我成长和提升方面,应该从课程教学最为基础的方面开始做起,打好基础,做好教学和成长保障。对于高中政治教师而言,良好的知识储备和学科素养是课程教学顺利展开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教师只有充分知识和掌握教材,拓宽自己的政治学科视野,丰富自身的政治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进行政治知识的教学和分析,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和学习方向,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节奏进行政治知识的学习和挖掘。

但在现阶段的政治教学中,由于受到陈旧的政治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及应试教育理念的约束,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习惯于将重点和精力放在对于课程教学内容的讲解和分析上,认为只要向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点解析,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政治知识,就算是完成了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任务,实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履行了教师所担负的教学责任和教学使命,这种情况长期发展下去,不仅无法有效的提升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还会使教师在无意识之中,形成一定的教学惯性和教学惰性,使教师忽视对于自身政治素养的提升,对于政治学科知识的更新,从而制约了教师个人的发展和成长。

针对这种教学现实,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应该充分认识到自我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扩充自身的政治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的政治学科素养。在具体的途径方面,教师一方面要对现有的政治课程教材进行更加系统的研读和整合,加深自身对于政治教学内容的认知和理解,另一方面则应该通过不同的学习渠道,例如学科培训、远程学习等手段,吸收新的政治学科知识,不断开阔自身的学科视野,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和教学技能。

其次,着眼课程教学过程,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能力。对于高中政治教师而言,最重要的工作便是对学生进行政治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和学习更多的政治知识,加深学生对于政治课程内容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政治课程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是课程教学顺利展开,学生有效吸收知识的重要条件和辅助手段,教师应该通过不同的方法和形式,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自身的政治课程教学技能,切实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升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

在现阶段的高中政治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政治课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状况一方面影响了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不利于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和教学过程的展开,同时还会影响教师自身的进步和提升,对教师今后的学科教学和学科发展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对自身的课程教学方法和过程等,进行及时的审视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整合。在具体的方法上,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观摩的方式,在其他政治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吸取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手段;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让学生能够得到抒发自己见解、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学生认为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的地方,进而在建构良好师生关系的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与提升。

篇3

前言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国家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迫切要求提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质量,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是加快转变地方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和关键。在“加快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核心要求下,对我省高职院校承担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多项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过程中,在教学、科研、专业技术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创新几大功能中,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始终是第一位的,评估一所好到的职业院校的标准,要看学校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成果,更要看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专业建设发展水平,归根结底是要依靠教师队伍的总体质量与水平。随着高职院校规模及学生招生规模的扩大,青年教师在学校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更是高职院校发展潜力所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与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青年教师队伍总体水平。

因此,各所高职院校的发展,就是对职业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以及对专业发展水平进行研究,从而提出提升职业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政策以及建议,来达到改进学校青年教师科研与专业发展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意义。

一、教学能力提升改革内容、改革目标以及问题

本项目改革是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基本理论,模式和机制。项目改革实践是:

1.改革目标

通过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现状的调研,研究探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其专业发展的影响,提出通过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进而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争取形成学校相关管理工作制度,在全省高职院校中有所推广示范意义。

2.研究内容

一是调查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二是研究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专业发展的影响

三是研究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与趋势

四是研究通过提升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的途径与实施方式

3.解决存在的问题

一是探索激励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机制与外界条件保障

二是深入探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其专业发展的影响

三是通过提升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的途径与实践政策

二、课题改革实施方案、实施方法、实施计划以及课题特色之处

1.实施方案

一是专项调研,包括相关文献检索分析、在全校青年教师中抽样调查、到其他高职院校相关部门调研、邀请专家咨询座谈研讨;

二是设计激励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促进专业发展机制,形成建议方案;

三是争取将研究成果上升到学校制度层面加以实施,推进学校改进教师教学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工作。

2.实施方法

2.1文献资料。根据项目研究需要搜集和分析有关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及专业发展相关资料,检索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成果。

2.2调查调研。通过对全校青年教师抽样问卷调查、典型案例访谈、有关专家咨询座谈研讨、校外调研等等方法,分析现状,发现问题,形成调研报告,提出对策。

2.3分步试点实践。通过调研报告、建议方案,提交学校,争取分步实施,改进青年教师教学管理及其专业发展工作。

3.实施计划

3.1项目准备阶段:成立项目研究团队;确定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制定项目研究计划和研究方案;明确落实项目团队成员分工等事项。

3.2项目研究阶段:收集文献资料,分析研究;编制调研计划;开展问卷调查,校外调研,专家咨询座谈研讨等;统计分析调查问卷,形成调研报告;写出研究论文、政策建议及校内制度建议文本。

3.3实施阶段:修改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文件;依据研究成果和学校实际,分步试行推进落实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激励制度。

3.4结题阶段:整理项目研究与实施材料,总结完善项目研究成果;形成项目结题报告,开展项目结题验收。

4.特色与创新之处

4.1在其他研究项目多集中关注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推进产学对接、融入校企合作的情况下,本项目关注高职院校中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的青年教师群体,站在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研究与探索激励学校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4.2本项目从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切入,探索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新的途径,进一步丰富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4.3项目研究团队成员均从事教育教学管理、高职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及一线教育教学工作,本团队在该项目研究与改革实践中形成的成果将会更直接的融入到具体工作实践,同时也为学校研究制订有关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业发展等方面制度与制度执行,甚至于全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业发展制度建设方面探索新的途径。

篇4

(一)新任教师继续教育内容

1.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新理念和课堂教学能力

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新理念是指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符合职业教育学生特点和符合企业社会用人需求的教学新理念。第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能千人一面,要重视受教育者的个性,而不是只注重受教育者的共性;第二,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的“教书匠”型的教师不能适应高职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教师需要做学习者、研究者、设计者和指导者;第三,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由重视传递知识技能转变为重视发展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

2.职业导向的教学程序设计理论和实践课教学能力

职业导向的教学程序设计理论是指校内实践课教学程序设计需要以职业分析为依据,根据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和教学质量评价过程。教师不仅要懂得实践课教学程序设计的理论,还需要遵循这个理论并具备熟练掌握设计教学过程、监控和指导教学过程以及评价教学结果的能力。

3.行动导向的学习理论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学习理论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学习模式。行动导向学习理论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有机会自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自觉评定自己的学习成绩。对教师而言,必须在研究教学方向、内容和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开发新的教学案例的基础上,分析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行动导向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不能仅停留在“教书匠”的教学角色上。

4.元认知理论和教学反思能力

元认知理论认为,计划和反思能力是一种智慧。教师的教学规划能力、设计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的教学智慧,同时,教师在元认知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反思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制定学习计划—反思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收获—发现学习问题—改进学习方法—弥补学习差距”的元认知思维程序,还有利于学生掌握元认知智慧、形成元认知思维品质。

5.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新任教师首先要有专业成长的意识和职业规划能力,有计划地确定发展目标,规划个人的职业发展阶段,激发自身职业成长的动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并逐渐成长为一个骨干型教师、双师型教师,甚至教学带头人,从而为高职教育发展作出更大、更有成效的贡献。

(二)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继续教育内容

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是职业教育的“改革者”和“研究者”,针对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应考虑前沿性、职业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具体内容包括:

1.职业教育课程理论和课程资源开发能力

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从跨界的角度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正是充分体现职业教育跨界本质的表述。跨界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指导教师应了解职业教育的规律,并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开发课程资源。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的基本要求:一是校企合作办学必须关注现代企业与现代教育的融合;二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必须关注工作规律与学习规律的融合;三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关注职业与职业成长规律以及教育与教育认知规律的融合。

2.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编写新教材、改革教学方法的能力

职业教育的教学不同于普通教育,有职业教育自身的教育教学规律。教师在编写教材、设计教学和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只有了解并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才可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所以,教师首先需要学习和掌握职业教育教学规律,这是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同时,教师还要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编写教材、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职工职业成长规律和指导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适合企业和社会需要的未来职工和社会公民。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成为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的人才,教师应熟悉和了解职工职业成长和职业发展规律,并深入浅出地告知学生,让学生对未来职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企业职工的职业成长规律,不断提高指导学生企业实习、实践的能力,帮助学生设计和完成职业生涯规划。

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和高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发展中的现代职业教育需要大批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具有教研、科研能力,并愿意为高职教育研究奉献时间和精力的教师。这对骨干教师和广大中青年高职院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中青年教师学习和掌握高职教育研究方法,并在教学研究、高职教育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不断丰富和发展高职教育理论,不断指导和促进高职教育实践,推动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高职院校教师多层次继续教育培训途径

(一)新任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途径

1.自我教育

由于高职教育教师集中培训的内容很广泛,缺少对教师个人发展需求的针对性,因此,自我教育不失为高职院校教师的一种查漏补缺和自我提升的重要培训途径。学校和各级教育机构需要为教师自我教育提供条件和帮助,如必要的图书、音像资料、必要的网络平台、教师智能办公系统、校园精品课平台、特色专业建设平台等。

2.教师合作学习

教师合作小组学习和研究的内容是多角度、多类型的。首先是专业理论学习和研究,与同事共同阅读专业理论材料,共同探讨其中的疑问和难点;其次是课堂教学方法研究,通过互相听课、评课的方式,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共同发展进步;再次是关于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设计的探讨。此外,还包括学生评价的设计和对课堂教学反思的交流等。教师合作小组学习的形式可以是随机探讨、共同研究、听课评课、老教师的“传帮带”、校内外课改专家指导等。

3.各类教学能力竞赛

教学能力竞赛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从层次上看,教学能力竞赛包括本系本专业内部竞赛、校级比赛、省级比赛、国家级竞赛甚至国际大赛;从内容上说,教学能力竞赛分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大赛、校内实训课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课件比赛、微课教学比赛、网络教学基本功大赛以及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生技能大赛等。

4.微课教学技能训练

微课教学技能训练是指教师利用5-10分钟时间,单独训练和熟练运用一种教学技能,比如,导入技能、提问技能、设计情景技能、讲解概念原理的技能、结课的技能、组织教学的技能等。这是新教师教学技能入门的高效的培训途径。

(二)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途径

1.基于特色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的骨干教师校本培训途径

地方高职院校要办出特色,首先应建设一个或几个适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专业。中青年教师在参与特色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应更加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规律,进一步明确特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明确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的目标和方向,明确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为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储备优良师资、奠定坚实基础。

2.依托校企合作项目的高职教师“双向能力”校本培训途径

依托校企合作项目的校本培训主要指高职院校教师在校企合作的校内实训基地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实践能力和企业服务能力。这种培训分定期和不定期两种方式,时间自由,培训便利,教师不出校门就可以参加专业实践能力培训。

3.基于高职教育科研项目的中青年教师校本培训途径

科研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必备的素质和能力之一。基于高职教育科研项目的中青年教师校本培训途径主要有:第一,专家培训与教育教学研究相结合;第二,课题项目与培训研究相结合,课题项目交流可以改变过去单向传授的培训方式,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第三,现场诊断,现场培训。特别是对于横向合作课题,企业科研人员与院校课题参与者相互合作,实地考察,理性分析,面对面交流,不仅有利于提高课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更有利于培养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推动教师自身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效的提高。

4.国家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培训途径

篇5

关键词:作文教学;以读促写;策略

作文训练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最为重要的体现。但是,中学三年,很多学生感到自己的作文成绩一直没有突破,最后的毕业考试作文分数还没有超过第一年的平均分。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能够感受自己的收获与进步,消除他们对写作的畏惧心理和抵触意识,真正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和综合表达能力,是需要每一个语文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以读促写是学生获取知识、经验的最好方法,是丰富他们情感和人生感悟的主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方式。

1.以阅读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资源

学生要想写出一定思想和情感内容的文章,必须具有一定的作文素材积累和思想积淀,需要具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社会阅历。但是,现在中学生没有多少人生经历,无法获得最为直接的社会经验和人生感悟。而阅读是他们获取知识、经验的最好方法,是丰富他们情感和人生感悟的主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方式。从信息学的角度看,写作是一种信息的输出过程,只有不断地输入信息才能保障有充足的信息资源输出,唯有持续地向写作之池注入源源不断的信息和素材,学生才能够写出更具新鲜感、意蕴深刻的优秀作文。以读促写,让学生能够阅读更多的书籍,获得更多的间接经验和生活感悟。为此,一方面,中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好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推荐中学阅读书目,做好组织和引导,让学生有计划、系统地开展阅读训练。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摘抄和书评,以此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做好写作素材的积累,从中得到更多更为深刻的感悟。

2.以读促写引导学生写作模仿

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都是很好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够让学生从中得到更多的生活道理、社会经验和人生感悟,也能够让学生从中学会作文的构思和选材,学会更好地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学会生动地描写和叙述,能够掌握基本的说理论证方法。课外阅读书籍种类丰富,风格各异,这些作品不仅是作者思想和精神的高度浓缩,更是作者对生活、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也是作者写作才华的集中体现。教师做好引导和鼓励,让学生学会模仿名家的遣词造句和文章构思,学会大家的素材运用和行文思路。

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文章作为优秀的范文让学生进行模仿,教学生学会如何构思和选材,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从中掌握更好地写作方法,能够跟着名家学习运用语言,跟着文学巨匠学习架构文章,跟着圣哲先贤学会看社会、悟人生。针对不同的文体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模仿段落和篇章,组织学生先从形式上仿其貌,在思想和情感上状其神。

3.以读促写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通过广泛而又深入的阅读理解和积累,有了一定写作素材和功底, 通过模仿掌握选材能力和构思方法。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向更高的层次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这是作文教学的关键一步,也是实现中学生作文由量变向质变跨越的重要一步。

比如,阅读《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之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作文的开头,让学生仿照阅读课文的故事情节设置续写故事,能够发掘他们的创新潜质;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对阅读的文章进行改写,让学生能够在前人的肩膀上实现第二次跨越,以此有更大的提升和发展。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对主题思想或者人物角色的把握来改写语言,或者对故事情节进行重新设置,也可以根据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进行新的故事植入,以此更好地突出人物的品行或者才能。

4.结语

中学作文写作是丰富学生语文素养、提升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需要将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围绕教材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在丰富学生阅读量和加深学生理解深度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理论联系实际 教练员 科研能力

一、前言

体育科研是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和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体育科研能力是21世纪体育教师素质的重要内涵,是否具备体育科研能力必将成为衡量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何为体育科研?体育科研是整个科学研究中的一部分,是在体育领域中人们对未知的探索,或从知之不多、不深到知之较多、较深的主观认识上矛盾的解决,是揭示体育领域内矛盾发生发展与变化规律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以及对体育活动实践中发生的新问题、新情况的探索和解决的过程。体育科研是推动体育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是促进体育事业进步和人类身体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的有力的科学武器,其目的是为体育实践服务,为体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二、体育教师体育科研能力的现状

体育教师的体育科研能力主要是指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总结工作的创新能力、实践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与公关能力等。上述能力要在个人有意识的不断学习中培养,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在亲自动手中锻炼,在组织群众活动中不断提高。目前,根据我们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走访以及文献资料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多数体育教师的体育科研能力目前尚处于一个比较差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过分重视体育教学,淡化了体育科研

调查显示,有17%的体育教师过分重视体育教学,淡化了体育科研。这类体育教师多数在50岁以上,以老教师为主。因为他们刚开始工作时,在学校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学被放在首位、倍受体育教师重视,而体育科研尚不成气候,所以他们在当时并不重视体育科研;加上他们当初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系统的体育科研教育,虽然他们具有较强的体育教学能力和丰富的体育教学经验,但是他们的体育科研知识缺乏,理论素养不够,搞科研似乎总觉得缺乏必要的底气和条件。

2.具备教学和科研并举的条件,缺乏时间和精力做保障

调查表明,有55%的体育教师属于这种类型,占调查对象的大多数,而且以30-50岁的中年教师为主。这些体育教师或多或少都接受过专业的、系统的体育科研教育和培训,而且他们也具有比较丰富的体育教学经验,他们具备教学和科研并举的条件。但是他们当中的多数人都是各个学校的骨干,肩负着学校太多的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任务,平时工作非常紧张,加上还要承受着各自家庭因素的压力,他们往往不会花太多的时间来进行体育科研。面对体育科研,他们总是习惯蜻蜓点水,缺乏时间和精力做保障,因此他们的体育科研能力也不强。

三、培养和提高体育教师体育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

培养和提高体育教师体育科研能力的途径有许多,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下列途径在培养和提高体育教师体育科研能力方面行之有效:利用继续教育进行现代体育理论和体育科研方法的培训。

进入“学习型”社会,继续教育开展得轰轰烈烈,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意识也因此得到不断加强。我们要充分利用继续教育来重点培养和提高体育教师的体育科研意识,让他们了解体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体育科研的一般步骤和主要方法、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使他们初步具备进行体育科研的能力。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骨干体育教师在面对体育科研时感到自身缺少必要的科学研究方法训练,缺乏课题的拟定、捕捉能力。为此,我们在继续教育培训时,要认真组织体育教师学习相关的体育科研理论和课程理论,突出安排体育教育理论课程和体育教学研究课程,如“体育科研基础知识”、“体育教改理论”、“体育科研方法”等等。

作为一名体育中学教练员,加强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是以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加强科研能力的提升,才能真正实现教师执业水平的提升,才能在教学中加强训练科学性的提升,在学生的训练过程中才能得以真正的提升水平,帮助更多的学生实现水平的真正提升,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

在学校开展体育科研是推进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加快体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是学校创建教育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发展自我、成就自我的重要途径。我们体育老师应充分意识到开展体育科研是促进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内趋力,学校体育只有以体育科研为先导,才能使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顺应改革的潮流,不断向前推进。因此,我们体育教师都应树立体育科研意识,积极参与体育科研活动,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体育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思存 提高科研能力,提升执业水平.中国考试,2012,6。

篇7

工科院校中的青年教师大都具有较高的学历、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于创新精神,但他们基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普遍没有接受过教师职业训练,缺乏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需的教育理论、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工科高等教育的质量决定着工科人才的培养质量,进而影响到我国工业化发展的步伐与速度。而在此过程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作为一个微观的层面,对于我国工科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诸多因素制约了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如工科青年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普遍没有接受过教师职业训练,而很多高校在晋升加薪等方面都倾向于强调科研成果,使很多青年教师都有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造成了工科高等教育的严重质量问题。如何针对工科青年教师的特点,研究出适合的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做到有的放矢,对于提高工科院校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类院校专业未来的师资水平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二、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现状

我国学界对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始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2000年扩招政策实施之后,随着大量的工科青年教师加入高校教师队伍,对高校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目前,我国高校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关注点:(1)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研究;(2)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3)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研究。其中,针对工科青年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的研究是所有研究的目标,一直贯穿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的始终,是研究的核心内容。

国内对于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较少,张明雷等通过调查问卷法,对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进行调查分析,指出了工科青年教师的教学优势和劣势,但其研究没有提供切实可行的提高教学能力的措施。王艳等对工科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途径给出了四条建议:青年教师导师制,有效发挥传帮带;教学科研相结合,教学内容更新快精心设计备好课,教学效果更精彩;开放视野勤创新,大胆改革学生爱。其建议有一定的指导性,但缺乏对工科青年教师的针对性。

三、提高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1.针对工科青年教师特点进行培养和培训

工科青年教师刚刚踏上工作岗位,需要经历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对于自己即将面临的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基本素养十分陌生,缺乏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和手段的系统培训,甚至有的所学专业与任教专业不一致。青年教师多为“80后”青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思维非常活跃,喜欢独立思考,但对待学生可能会有偏激、缺乏耐心的现象;进取心、自信心很强,希望得到领导的赏识,但自控力不足,不善于接受他人对自己的批评和意见;喜欢参与竞争,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往往团结意识不够强。在岗前培训过程中和日常管理中,学校管理者要把握工科青年教师以上的心理性格特点,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让工科青年教师得以健康成长,尽快适应自己的角色转变。

岗前培训对于没有师范基础的工科青年教师尤为重要。岗前培训,就是要使教师了解教师角色对社会、事业、生活及本职工作应持有的态度。某些高校的岗前培训流于形式,不能有效的培养青年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考核方法松散,造成部分教师的应付心理。岗前培训不能随意化、表面化而流于形式,应从需要出发,精心设计,从青年教师特点出发,形成相对稳定的管理模式和规程,使培训真正收到良好效果。

2.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结合

工科青年教师大部分已取得硕士、博士学位,他们在学习期间,得到了很好的专业知识和科研技能的培养,具有很好的科研素养和科研热情。目前,多数高校职称评定工作不仅要求一定的教学工作量,还要有教学、科研课题和论文等诸多成果。如何处理好科研和教学二者关系,也是工科青年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工科青年教师可以将本科室及自身的研究课题进展状况充实到课堂教学,还可以增设几次学术讲座或学术沙龙,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3.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教学竞赛

工科青年教师的共同优势是学历层次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科研能力强,计算机水平和外语水平较高,思想活跃,敢于尝试,具备从事教师教学工作的能力和基础;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大部分不是师范大学毕业,缺少教育理论和教学法的基本修养;由于教师总量不足、现行教师聘用制度的不完善,多数青年教师研究生毕业后,直接承担起教学任务,没有做助教的经历,也不能经常得到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和同事的帮助和指导。所以,许多青年教师虽然在主观上想把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尽快提升上去,在教学第一线做出成绩,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训和帮助指导,自己的愿望往往难以实现。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则为工科青年教师提供一种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锻炼机会、学习机会。通过参加教学竞赛,可使工科青年教师找到自身教学与优秀教师之间的差距,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进步。

4.完善教学监控,加强教学反思

篇8

【关键词】高职 会计教师 职业素质 提升途径

一、调查背景与概况

(一)调查背景

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目前职业学校十分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然而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与教师职业素质密切相关,教师职业素质日益成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会计专业而言,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职业素质已成为影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制约会计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会计教师的职业素质涉及师德、教育能力、会计专业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科研能力和再学习的能力等多个方面。为了了解会计教师职业素质现状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探索教师职业素质提升途径,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职业素质提升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组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

(二)调查对象和方式

本次问卷调查的发放对象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所属职业院校在职财会类专业教师和学校行政领导。被调查者以事先设计好的问卷调查为主,辅之以非正式的访谈进行。

(三)调查内容

经过多次讨论,最终形成的调查问卷共16个问题,内容包括教师基本情况、职业能力情况、职业素质提升途径现状等。希望能够通过此次调查,探索高职会计教师职业素质提升途径,为提升会计专业教师职业素质,打造高水平的会计专业师资队伍,进而提高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职会计专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调查过程中得到了各有关单位和专业教师的积极支持和大力配合,调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调查情况整理与分析

本次共发出调查问卷92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84份。问卷回收有效率91%。本次调查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被调查者的职业素质情况,第三部分是对于职业素质提升途径等问题。

(一)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在本次所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在教师基本情况方面,主要有这样几项调查内容:

1.教师年龄和教龄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年龄在30岁以下、31-40岁、41-50岁、50岁以上的教师分别占调研人数的28.57%、44.05%、26.19%和1.19%。教龄在3年以下、4-10年、11-20年、20年以上的教师分别占调研人数的27.38%、29.76%、30.95%和11.9%。其中,中青年教师所占的比例较大,说明近年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各校会计专业中青年教师比重较大。

2.学历及职称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学历方面,没有专科和博士学历,本科学历占77.38%,研究生占22.62%,本科学历占大多数,研究生学历也超过了五分之一,说明本专业教师队伍整体学历水平较高。职称方面,助教占15.48%、讲师占45.24%、副教授占17.86%,其他中学职称教师占21.43%,说明被调查的大部分会计教师都拥有中级以上职称。

(二)教师职业素质现状分析

1.在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缺乏专家引领”居第一位占61.9%,“知识结构狭窄”居第二位占39.29%,“教学方法单一”位居第三占34.52%,教学观念陈旧及有的教师提到职校学生的特点,求知欲不强,所学知识不实用等问题,也是目前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2.在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上,调查结果显示:“缺乏专业指导”居第一位占61.3%,“没有充足的时间”居第二位占55.95%,“缺乏良好的环境”位居第三占46.43%。

3.在教师认为目前较欠缺的方面,调查显示:“与企业的合作能力”居第一位占63.1%,“实践教学能力”占41.67%,“教育科研能力”占36.9%,此外还有多媒体、信息网络应用能力,创新教育能力,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方案的能力等均有欠缺。

4.在专业教师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及重要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

5.在专业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及重要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电算化软件操作技能、仿真学习平台操作技能、手工记账技能、会计文书书写技能、点钞技能、传票翻打技能和珠算技能。

(三)教师职业素质提升途径分析

1.在“自己目前亟需提高的职业能力”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实践技能居第一位占78.57%,专业理论占50%,教学方法占39.29%,课程开发占32.14%。

2.在“您希望通过哪些途径来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调查结果显示:财会专业教师想要提高的职业能力从高到地依次为:会计实务前沿理论的学习、参与会计记账工作室、会计实务教学的专题讲座、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案的创新、开发会计实务及技能资源库、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技能比赛等。

3.在“您认为教师培训中最适合的形式是”的调查结果显示:实践操作位居第一占82.14%,观摩教学(听课、观课、议课)居第二占64.29%,名师引领居第三占46.43%,此外依次还有研讨互动、网络培训、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

三、调查结果的启示与对策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课题组成员深受启发。从会计专业教师和学校行政领导的反馈来看,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师普遍专业实践经验不足,与行业企业交流欠深入,缺乏专家引领和专业指导三个方面。在调研过程中,许多老师反映平时工作压力较大,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身能力的提升,教师除了能够自学会计师、经济师、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等以外,缺乏与行业企业的交流,仅仅具备理论知识,缺乏专业实践,这大大影响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根据目前中高职校会计教师职业素质现状,本文对中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职业能力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职业能力教育制度化

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和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把扶持地方职业院校的发展作为企业的一项社会职能,并在某些方面给予履行该职能的企业一定的政策优惠,为会计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便利。职业院校也应制定教师参加相关职业技术考试、学历学位深造、下企业锻炼、骨干教师选拔培养等一系列发展教师职业素质的相应政策、管理制度,规范专业教师能力的培养,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引导会计教师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素质提升途径。

2.搭建内外合作平台,开展职业素质提升活动

(1)会计教师职业素质校本培训。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专家为会计教师进行会计实务知识培训,使会计教师能了解职业教育发展和会计的前沿信息,熟悉会计实务操作,掌握教育教学规律,使会计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拓展和提升,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实施能力得到增强,进一步增强参培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并运用到如何培养和建立学生的职业技能上,以满足现代职教要求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2)校企合作,携手共建会计记账工作室。为了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对接,增强教师的实务操作能力,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缩短理论教学与职业岗位的差距,培养和提升师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会计师事务所携手共建财会系会计记账工作室。

(3)会计技能教学能力提升与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委托企业进行技术服务的形式,为会计教师进行会计教学方面的专题讲座,提升会计教师的教学能力,合作开发会计实务及技能资源库。

(4)教师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校内外技能比赛。“强技能”是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之一,是评价教师专业水平的指标,是学生上岗就业的本领。一个优秀的会计教师不仅要会讲业务,更要会做账;不仅要会进课堂,更要会进赛场。我们江苏省的财会技能比赛项目是手工实务(电算化实务)、点钞、小键盘录入。每位参赛选手都要同时完成三个项目的比赛,以综合成绩定名次。这种项目组合对会计教师的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针对不同年龄结构,打造专业化教学团队

高职院校的工作重点在专业建设上,而专业建设的核心是专业教师,除了教师自身能力提升以外,也应全面提升专业教师团队整体素质,有计划、有组织的根据教师的自身特点,让团队内的专业教师各有所长,完善老中青结合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数量充足、梯队合理、双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教学团队。

4.坚持“规划―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路径,持之以恒

不仅外部环境对教师职业素质提升有重要影响,教师本身的态度也起了一定作用。在与老师们的交流中,部分老师觉得缺乏动力与激情,要想办法克服这种职业倦怠,就要做好时间和精力管理,要充分认识、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职业需求,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职业能力。教师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主动获取有关的新知识信息,掌握新的教学动态,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除了参加学校、系部、教研室相关的培训外,个人也要多利用网络和远程教育手段,自我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2]杨涉.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持续提升的途径[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3]朱冰.“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与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2).

篇9

关键词:人才培养 双师型 方法 途径

目前,各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数量相对不足,能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一体化教师数量更少,远远不能满足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受人事制度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学校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人才也非常困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笔者学校近年来紧紧围绕国家改革与发展示范校、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学校的创建和建设合格专业、打造特色专业、品牌专业的大好契机,培养学校急需的双师型人才,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高级人才培养办法,推动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一、以师德为本,建设培育素质过硬的专业教师队伍

加强师德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学校坚持把师德作为教师培养的首要条件,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教师最核心的竞争力是敬业,只有教师身正学高,培养的学生才能既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的优良品质。

加强对师德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师德制度规范建设和落实,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制定学校《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师德规范,把师德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评优奖励、派出进修等的重要指标,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二、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强化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不仅为职业院校的师生提供了高水准技能竞技与切磋的平台,也把职业教育取得的成就向社会进行了展示。同时,技能大赛更是专业教师成长的助推器。首先,进一步扩大教师技能大赛的参与面,要求40岁以下教师必须参加技能比赛。其次,本着“引导教师充分关注自身教学技能和素质的提高,转变教学理念,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的宗旨,强化教师“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除了要求参赛或指导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外,同时还强调相关教师的协同合作和互补学习,逐步带动教师专业技能的整体提升,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打开了快速通道。

三、加大企业培训力度,走校企合作之路

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是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培养“上得了课堂,进得了工厂”的双师型教师的快捷方式。这种实践对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的零距离就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1.用制度规范专业教师的实践活动,用过程管理强化教师实践的执行力

及时了解教师在企业中参加实践活动的情况,并将情况记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对在企业实践中表现优秀的教师,学校要兑现奖励制度的承诺,让其优先参加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或给予奖金的鼓励;对在实践过程中表现不佳的教师要按规定给予相应惩罚,以此引导和激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实践。

2.注重思考总结,提高教师企业实践的应用性

实践教师应严格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及时地进行总结,做好实践笔记,在实践结束回到学校时,要将企业实践的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同时,专业教师在下企业锻炼期间,除了学习知识、收集资料、提升技术实践能力之外,还担负与企业建立良好关系的重任,做增进学校和企业之间交流的桥梁,巩固友谊的纽带,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奠定深厚的基础。

四、“五课”教研“两课”评比,专业教师快速成长的捷径

“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是江苏省教科院推出的一种新的教研形式,是当前江苏省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教研活动。“五课”是指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两课”是指“研究课”“示范课”的评比。“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是江苏省新一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起点,学校从组织领导、方案制订、制度保障等方面不断健全“五课”教研工作机制,按照人人参与的要求,积极组织各级“两课”评比活动,并出台了相关的奖励机制,使这项活动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起到积极引领作用。

五、以建设“名师工作室”为途径,提高专业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坚持评选校级“名教师”,在此基础上,鼓励参与“县名师”“市学科带头人”“省领军人才”的评比,及时兑现津贴并优先推荐参加“国培”和“出国培训”。成立校“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以此为基地,吸纳一批有发展意向和发展潜力的本学科教师作为名师工作室成员,共同发展。

篇10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高中音乐教学;创新途径分析

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方向确定,主要依据包括新时代背景下对于高中音乐教学的具体要求,新时代背景下创新高中音乐教学的必要性,以及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这些信息精确化创新途径。高中音乐教学逐渐往专业化、理论化方向发展,逐渐将高中音乐课程视为重点课程,这既影响其它课程的教学进展,同时改变高中音乐教学的意义以及教学的目标,学生对于高中音乐课程的兴趣降低,高中音乐教学的质量处于逐步下滑状态,对于高中整体教学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高中教学问题,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为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途径。

1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创新探究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创新是必要进展的,主要原因就是高中音乐教学现状较为不理想,高中音乐教学逐渐形式化,教学的流程以及教学的内容固定化,教学的重点不突出,以及存在其它主要课程随意占据音乐教学时间的情况,导致高中音乐教学逐渐成为弹唱课程,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既不能够学到专业的音乐知识,同时无法体会到音乐的氛围以及受音乐的熏陶,无法提升自我的艺术素质,无法培养音乐欣赏能力,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以及对于学生释放压力较为不利,对于教学的紧张氛围缓解也较为不利,因此,需要进行详细的探究,发展新时代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

1.1 新时代背景下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具体要求分析

新时代背景下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具体要求主要表现为,新时代要求学生全面化发展,提倡学生特长培养,提倡学生兴趣培养,以及提倡学生自由发展,个性化发展,新时代背景下要求高中音乐教学发挥缓和学生紧张情绪作用,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培养学生的鉴赏欣赏能力,调节高中快节奏的教学步E,实现高中音乐的整体发展。

1.2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创新的必要性体现为高中音乐教学现状较为不理想,高中音乐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性质偏差化,高中音乐教学的整体性无法体现,高中音乐教学的质量以及高中音乐教学的作用无法发挥,这对于高中整体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手段改进高中音乐教学,高中音乐教学创新主要原因就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不适合现今的教学需求,需要采取新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实现高中音乐进一步发展,突破性发挥发展,高中音乐在该环境中能够实际的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实际的促进学生的整体素养提升,对于学生的兴趣培养以及对学生的性情培养都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这对于学生的今后发展较为有利。

2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存在较大的问题,影响高中音乐教学的发展,采取的主要控制改进方式,就是对高中音乐现状分析,提炼关键因素。

2.1 高中音乐教学不受重视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发展较为缓慢,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高中音乐教学不受重视,具体体现为高中音乐在高中课程中属性为辅课程,所占据的比例较少,校方以及教师对此的作用以及对此的教学重要性没有正面的认识,认为可有可无,最为重要的作用为缓解课程的紧张度,放松学生的心情,因此,在高中教学中音乐教学课时减少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情况,音乐教学在重要考试时被停止也是一种常态,该种状态直接导致学生对此产生轻视情绪,音乐教学的发展受到阻碍,音乐教学创新途径研究无法进展,高中音乐教学不受重视还体现为高中音乐考核结果无分数显示,并且不记录在任何考试排名之中,高中学校对待高中音乐教学的主要态度为重在参与,高中音乐的不规则教学进展以及高中音乐占据的比重过轻,直接导致高中音乐教学的效果无法体现,学生在高中音乐教学课堂上过度放松,高中音乐课堂嘈杂以及高中音乐课堂成为“师生交流平台”也是是有发生的,高中音乐课堂的性质以及目的逐渐偏离化。

2.2 高中音乐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高中音乐教学师资力量不足也是导致高中音乐教学迟迟无法得到发展的一大因素,师资力量缺乏的主要原因就是音乐教师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音乐教师对于音乐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完整,不全面,对于音乐的理解只浮于表面,重点掌握的领域为基础性的音符、曲谱、节奏教学,完全无法实现音乐熏陶,并且高中音乐教师所掌握的教学流程较为固定,所应用的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在教学过程中延用教师弹唱,学生跟唱的教学模式,并且还存在教师弹奏不连贯的情况,学生跟唱不用心,高中音乐教学的氛围沉闷化,高中音乐教学无法起到调节作用,以及无法起到缓和压力作用,无法成为有效的缓冲剂,高中音乐教学师资力量不足对于高中音乐教学所造成的主要影响为,高中音乐教学质量低下,学生音乐素养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缓慢,学生对于音乐的了解以及对于音乐的兴趣无法提升。

2.3 高中音乐教学形式化

高中音乐教学形式化,即高中音乐教学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学内容固定,按照教材进行,选择主要的弹唱曲目,经典的弹唱曲目,教师在教学前,一般不制作相应的课件,不进行教学内容的预习,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摸索,音乐知识的讲解以及音乐尝试的讲解极为零散,不成体系,缺乏计划性,导致学生无法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对学生学习音乐造成较大的负担以及较大的影响,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极为有限,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专业性的音乐知识以及有价值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音乐内容教授较少,高中音乐教学逐渐成为一种任务,以完成为主要前提,高中音乐教学的最后成果不在高中音乐教学的考虑范围之内,高中音乐教学逐渐成为一种形式,成为一种摆设,这对于实现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全面性发展的目标较为不利。

2.4 高中音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的存在问题

高中音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的存在的具体问题为,高中音乐教学方法固定单一,即教师讲解弹奏曲目,学生跟唱,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与新时代背景下教学要求相违背,高中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逐渐往学生掌握一首曲目的唱法、旋律,能够跟随伴奏演唱或者清唱,对于学生音乐方面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以及对于音乐方面的技巧了解处于一片空白状态,这于对音乐有极大兴趣以及有音乐潜力的学生而言是极为不利的,直接导致学生无法走上音乐道路,掩盖了学生的音乐梦想以及埋没了学生的音乐天赋,导致学生的发展无法实现个性化,以及特长化。

3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途径分析

3.1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创新途径之一教学内容丰富

根据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教学形式化问题,提出的创新途径手段为丰富教学内容,具体操作为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全部内容进行剖析,划分重点,确定教学进程、教学步骤以及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安排,在此基础上,增加额外的音乐知识,包括音乐故事,音乐,与经典音乐相关的流行乐曲,增加学生主动参与,听取弹奏,分辨节奏以及分辨旋律,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教师需要把握专业性知识与娱乐性教学的比例,实现两者的完美融合,既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音乐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能够维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具体操作就是在专业知识大致讲解之后,添加相关的课外知识以及趣味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巩固学生的基础性音乐知识,之后在采取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练习,这不仅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培养乐感,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还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实现学生全程参与,实际的促进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质量的稳定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在该环境下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新时代背景下对高中音乐教学要求相符合。

3.2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创新途径之二教学方式丰富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创新途径之二就是教学方式丰富,主要针对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学方法教学目的存在问题,具体操作为基于实际基础,即教师掌握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音乐学习状况以及音乐学习方式,同时对学生在音乐方面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掌控,将这些信息进行总结,进行分析,确定高中音乐教学方法提出的方向以及提出的重点,教学方法包括教学联系化,即教师在教授新音乐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联想联系之前学过的音乐知识,实现音乐知识基础巩固,音乐知识体系化,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以及轻松化音乐学习,学生在具备坚实音乐基础的前提下,能够更为深入以及更为透彻的欣赏感受乐曲,学生的音乐整体素养得到逐步的提升;教学趣味化,即教师引入音乐游戏,引入音乐课外知识以及引入音乐传说,音乐背景,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再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性的引入新知识,新旋律,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自我搜索资料,来完善音乐学习。

3.3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创新途径之三教学互动化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创新途径之三就是教学互动化,主要目的就是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占据辅助地位以及辅助作用,这与新时代背景下要求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相符合,具体操作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以及足够的机会,让学生参与钢琴弹奏,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体会和掌握节奏以及掌握曲谱,随机挑选学生,让其自我练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该学生进行教学,进行弹奏领唱,另外挑选学生,让学生搜寻该音乐曲谱的资料,进行详细的剖析整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学生进行点评,教师进行点评,教师进行引导、指导,最后进行评分,在全部学生讲解弹奏完成之后,进行分数排名,以此作为高中音乐成绩的重点判断依据之一,学生在该过程中,能够向教师询问,能够与同学共同合作,共同探讨,能够实际的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了解对于音乐知识的深入掌握,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质量能够在该环境下得到发展。

3.4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创新途径之四师资力量培养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师资力量薄弱,改变这一局面的主要创新途径就是对教师进行培养,培养的主要内容就是音乐的背景知识,音乐的深入知识,以及音乐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音乐教学的方式,音乐教学的发展,音乐教学的前景,同时增加实践的培训,进行教师的教学实践培训,进行教师的教学听讲,教学评分以及教师的教学点评,这直接影响教师是否直接进入教学阶段,在培训过程中要求教师全面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进一步推动教师与W生之间的交流,在确定高中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达到预期水平之后,高中音乐教学的程度以及高中音乐教学的进展都会得到相应的发展,高中音乐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达到较高的水平,高中音乐教学能够实际的发挥相应的作用,高中音乐教学在新时代背景下得到稳定的发展。

4 结束语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途径探究主要目的就是,发展高中音乐教学质量,实现高中音乐教学的剂作用,实现各科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压力降低以及学习的紧张程度降低,促进高中整体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蒙晓文.关于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途径探讨[J].学周刊C版,2013,(7):199.

[2]陈松华.关于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途径探析[J].中文信息,2016,(5):258.

[3]刘玲玲.关于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途径探析[J].新课程・下旬,2014,(11):177-177.

[4]秀明.关于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途径探析[J].大观,2016,(1):198-198.

[5]林山新.关于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途径探析[J].科技风,2012,(2):210.

[6]沈堂兰.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15,(3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