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19 11:38: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管理

篇1

1激励护理人员树立自尊自重,克服自卑心理部分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缺乏正确的全面的认识,认为护理工作每天给患者打针、发药、三班轮转、工作单调乏味,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患者翻身、拍背、吸痰、导尿、端便盆等生活又脏又累,社会地位低,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自卑心理。根据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护理管理者在管理中须根据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不同层次的需要,充分利用物质、精神、信息等动力,不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树立自尊及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激励对于人的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切内心要争取实现较好条件,包括希望、愿望等所产生的一种动力[2]。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对护理人员运用的最重要的心理护理理论就是激励理论。激励理论就是运用这种内心状态及职工心理需求,激发职工工作动机的一条现代化管理原则。目前管理心理学中的激励理论主要有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及公平理论。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1加强医德医风教育通过举行一年一度的庆祝“5.12”国际护士节系列活动,如会议、演讲、巡回医疗、观看录像等各种形式,积极宣传党对护理工作的重视,职工家属对搞好护理工作的期望,充分认识护理工作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光荣感、责任感。

1.2开展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的活动大力宣传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先进人物、事迹,用白求恩、赵雪芳精神激励同行,同时树立本院护理人员中的先进典型人物,认识到护理工作中的真正价值,增加自信心。1.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了防止“高效益、低道德”的现象出现,教育护士长和护理人员,时刻树立“在其位要谋其政,在其岗要负其责”“、今日工作不努力,明日努力找工作”等观念,真正做到“一切为了患者,一切方便患者,一切服务患者”,使全体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普遍增加。

1.4讲究工作方法管理工作者对待自己的下属,防止用简单、粗暴、训斥的方法去处理工作中的矛盾,在开展批评或指出对方存在问题的同时,也要注意尊重对方,肯定其成绩,赞扬其长处,满足对方的心理需要,使其对批评的改进意见容易接受,不易产生反感,避免逆反心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篇2

1、配液班

上班时间为7:30~12:00、14:30~18:00,首先配液班护士参与晨交班,了解全病区患者情况后,核对医嘱并进行液体、皮试药等配置,管理治疗室,领口服药、针剂;下午查对液体,治疗室消毒,打扫治疗室,核对并摆次日长期液体。

2、A班

上班时间为7:30~12:00,14:30~18:00,提前半小时上班为责任床位患者做晨间护理,参与晨交班;与N班护士床前交接班,整理患者床单位,同时查患者“腕带、床头卡、等级护理”是否吻合,查对并执行长期医嘱、临时医嘱。根据护士分层管理,危重患者由高年资护士护理,完成本组患者的治疗。热情接待新入院患者,并为新入院患者进行详细的入院宣教,安排患者做检查,提前为出院患者做好定期复查、用药、生活及饮食的宣教,办理出院手续;负责预手术患者术前准备及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为本组患者做好健康教育指导及康复指导,下午督促患者刮胡须、剪指甲;每周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擦浴1次,洗头2次;每周二为1组大换床单日,每周四为2组大换床单日。16:00后书写护理记录及病室交班报告。

3、A班

上班时间7:30~11:00、12:00~16:00,工作流程同A班,中午每1组有1名护士上A班。患者大多午休,中午完成早上未完成的治疗工作,负责新入院患者的接待及入院宣教、术后患者交接、术后宣教及护理,为病区患者测量12:00时及16:00时的生命体征。

4、P班

17:30~2:00与A班护士床头交接班,查对所有长期医嘱、临时医嘱执行情况并签字;测量新入、发热、危重、手术、预手术等特殊患者的生命体征;处理夜间医嘱,与加强班一起为患者做好晚间护理,迎接夜班新入患者;22:00与医生一起夜查房,督促患者熄灯、休息,锁病区大门,消毒治疗室,保持病室安静、安全,书写病室交班报告。

5、N班

2:00~8:00与P班护士床头交接班,查对所有长期医嘱、临时医嘱执行情况并签字;夜间巡视病房,迎接夜间新入患者,晨6:00测量新入、发热、危重、手术、预手术等特殊患者的生命体征,处理夜间医嘱;与加强班一起为患者做好晨间护理,书写病室交班报告。

6、加强班

18:00~22:00、6:00~10:00与N班、P班一起为患者做基础护理。18:00上班为患者进行饮食指导,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喂饭、洗脸、梳头、口腔护理,为留置尿管患者行会阴护理,长期卧床患者行防褥疮护理;检查患者腕带、等级护理标示,整理患者床单位,关大灯、开地灯,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休息。晚上加强班必须睡科室,科室如有抢救、收大量入院患者,加强班护士机动帮忙。6:00为生活不能自理患者洗脸、梳头、口腔护理,为留置尿管患者行会阴护理,长期卧床患者行防褥疮护理,检查患者腕带、等级护理标示、整理患者床单位,为患者治疗做好准备。

二、效果

1、保证了护理安全

优化护理工作流程以来,护士有更多的时间走进病房,主动与患者交谈,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基础生活护理。护士与患者的接触增加,在沟通中同时可以观察患者病情的发展,开展用药的宣教,及时观察病情并处理。护理难度大、危重患者由小组中工作经验丰富、高年资护士来承担,在护理过程中带动低年资护士学习,既杜绝了差错发生,又促进了护士之间的相互学习,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2、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患者知道“我的护士”,患者当天所有的治疗护理都由1名责任护士来完成,管床护士按照工作流程为患者做治疗、入院宣教、术前宣教、术后宣教、功能锻炼指导。护士主动为患者介绍有关知识,使之面对疾病不再紧张,同时护士与患者交谈过程中,可以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了解、及时处理、及时解决。患者在整个住院过程中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也随之提高。

篇3

关键词: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外科护理管理;应用措施

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得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这不仅需要医院改善卫生医疗条件,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更重要的是要提供更好的管理和服务,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而外科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患者病情情况复杂,需求也各不相同,更需要给予贴心的服务。本文分析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外科6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性2例,女性28例,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8.6岁;职称为护士20例,护师8例,主管护师2例;文化程度为中专5例,大专10例,本科15例;工作年限平均为4.5年。对照组男性1例,女性29例,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30.1岁;职称为护士21例,护师8例,主管护师1例;文化程度为中专6例,大专14例,本科10例;工作年限平均为4.6年。两组护士在性别、年龄和文化教育程度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护士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其具体内容为:①合理分层:依据护士实际情况和外科护理工作特点,将其分为助理护士、责任护士、护师和护士长等四层。其中助理护士为刚入职的新护士,责任护士需要工作年限>3年,且具有丰富临床经验,护师和护士长工作年限要>5年,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可以从容应对复杂局面和处理突发状况,科室考核成绩优异[1]。②明确职责:助理护士对患者进行非侵入性的护理工作,负责观察和照顾患者病情;责任护士要依据护师的指导,负责临床护理工作,贯彻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整理和总结护理记录,完成患者基础护理工作;护师负责配合护士长工作,控制护理的质量,做好对患者的宣教工作,依据患者病情制定心里指导与健康教育计划,书写护理工作报告,对为重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参与三级查房工作;护士长负责协调外科总体护理工作,以及传达医院和科室的通知和指示[2]。③加强质控:对护理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护士绩效相挂钩。同时,围绕考核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以采取更有效的改进和应对措施。对照组护士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士在不同管理模式下的幸福感,统计其护理满意度。幸福感以量表形式进行记分,具体分为40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1~5分,将其得分总数相加即为评价幸福感的标准分数,其中以40~100分为不幸福,101~125分为不太幸福,126~150分为有点幸福,151~175分为比较幸福,175~200分为非常幸福。得分越高则表示护士幸福感越强。

1.4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3.0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caiyong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士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后,护士幸福感和护理满意度显著升高,各项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护士,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医疗改革的进行与深入,人们对医院护理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仅局限于要求医院提供治疗性的操作,而且还要求医院可以提供综合护理和更人性化的服务,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与工作量,从而使护理人力资源相对短缺,无法开展更为有效和高质量的护理工作[3-4]。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以依据护士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将其进行合理的分层,并依据不同的层级制定相应的护理标准和划分相应的职责,既可以使每层级护理人员各尽其能,又可以提高其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在保障医疗卫生安全的基础上,提高了护理管理工作的质量[5]。通过研究证明,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士的幸福感和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士在这两项内容中显著优于对照组护士,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护理管理工作的质量,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和幸福感,提升护理满意度[6],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中实践推广。

参考文献:

[1]易平.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3,20:122-123.

[2]朱淑静.护士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在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32:2984-2986.

[3]Sturtzel B.Use of fiber instead of laxative treatment in a geriatric hospital to improve the wellbeing of seniors[J].J Nutr Health Aging,2009,13(2):136-139.

[4]Sturtzel B.Use of fiber instead of laxative treatment in a geriatric hospital to improve the wellbeing of seniors[J].J Nutr Health Aging,2009,13(2):136-139.

篇4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外科护理;护理管理;应用价值

0引言

随着公众医疗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就医过程中的医患纠纷、护患纠纷时有发生[1],给临床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同时还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这一现象在各大外科科室尤为常见,主要是因为外科急症患者多、患者病情变化快、病种复杂多样[2],同时存在的各项危险因素也较多[3],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发生意外及纠纷。因此,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旨在为临床外科护理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12月实施常规护理期间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1月至6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期间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18-64岁,平均(43.26±5.33)岁;对照组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18-66岁,平均(44.19±5.0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研究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主要包括护士长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和考勤情况进行考核监督,及时解答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并指导其进行常规护理操作。观察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内容包括:(1)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根据医院及科室情况,成立包括4-6人在内的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制定组长人员,同时制定护理计划。在组长的带领指挥下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工作。(2)开展护理培训。根外科护理特点,进行护理理论及知识技能的培训工作,提高外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意识和基础操作能力,尤其是急救能力。(3)优化人力资源配置[4]。合理分配护理工作,形成新老互助的局面,避免新人因劳动强度过大而导致的疲惫感及对积极性的影响。(4)建立及完善合理的奖惩机制。对护理人员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并将风险事件纳入其中,奖励具有风险防范意识及工作表现积极良好的人员,反之则给予处罚。1.3评价指标。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质量评分的差异。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观察组共计发生1例感染,2例管道脱落,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为2.5%;对照组共计发生3例坠床,5例感染,4例管道脱落,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为12.0%;经检验可知,观察组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3.19±9.26)分,对照组为(78.53±10.14)分,t检验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护理安全问题成为了近年来临床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在临床外科中表现尤为明显。在护理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5],是护理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研究重点。与常规护理管理相比,护理风险管理更加注重对风险的防范工作,其整个管理也更加的专业化和系统化。在本次研究中,通过比较护理风险管理前后各100例患者治疗期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其结果显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3.19±9.26)分,对照组为(78.53±10.14)分,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与文献报道的结果相一致,符合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外科的护理工作中,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它不仅能够显著降低外科护理过程中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还有效提高了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赵青丽.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6,16(10):167-169.

[2]李丽霞.层级质量控制在外科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当代医学,2012,18(35):16-17.

[3]蒋明丽.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3):5104-5105.

[4]贺江虹.浅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3):2027-2029.

篇5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1年实施细节管理后的500例住院患儿为研究组,其中男患儿245例,女患儿255例,年龄的分布为3个月~11岁,平均年龄为(2.2±6)岁;以实施细节管理前本院儿科2010年的500例患儿为对照组。其中男患儿249例,女患儿251例,年龄的分布为4个月~11岁,平均年龄为(2.3±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细节管理措施

1.2.1.1、建立新的服务理念,实行细节化服务,建立并维持和谐的医患关系护理服务本身就是一种细节性的服务,护理质量和效果也在细节管理中体现。在儿科的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患者本身,而不仅仅是患者的疾病。要切实的做到护理模式的转变即“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切实转变服务理念]。重视细节服务,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每一个表情动作,每一句话都是极小的细节,但这些细节往往会对患者或家属产生不同的影响。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重视人文关怀,多换位思考,为病人提供更加完善的护理服务,以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实现护理人员与患方之间的良性互动,多于患者及家属交流与沟通,如出现问题积极解决,不相互推诿责任,避免因沟通不畅而造成的护患矛盾。

1.2.1.2、基础护理知识的规范化培训,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由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对于儿科护士的护理理论及操作技术的要求也更高,特别是新上岗护士的培训尤为重要。医院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基础知识,规章制度及服务流程,并对全院护理工作者进行礼仪培训。护士的职业素养在护理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合格优秀的护士,不仅仅要有较高的医学技术,还要有一颗为患者无私奉献的爱心。因此,医院不仅要重视护士的专业技能培训,还要加强对护理礼仪、护理伦理的学习,培养护士的职业道德,在对待患者及患者家属时,要做到有爱心,有耐心,又细心,有真诚。

1.2.1.3、从细节上培养风险意识、由于现今的儿科患者多为独生子女,被家长视为掌上明珠,有时候,护理工作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即可能引起患者家属的不满,继而引发护患纠纷。因此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一定要强化风险意识,重视每一个细节,及时发现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对容易造成护理风险的工作环境,要强化安全管理规定,落实告知制度,以规避护理风险的产生。

1.2.1.4、细化管理制度和考评机制、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考评机制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对儿科管理制度进行量化和细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以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①规章制度的细化。结合我院儿科的实际情况,对《儿科护理文书书写标准》、《儿科护理质量标准》、《儿科护理管理手册》、《儿科规范化服务流程》等多种护理标准进行量化和细化,为护理质量控制和管理提供依据,有效的保障护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实施。②实施动态监控。在量化和细化相关管理制度和标准的基础上,我们需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护理质量监控程序,对儿科护理质量进行动态监控。在工作中强化细节管理的理念,对工作中出现的忽视细节、护理疏漏的现象做到随时发现、及时处理。③定期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进行改进。工作中发现不合理的工作流程或制度,要及时进行改进。如晨间护理整理床铺,以前是交班后进行,既影响病人的治疗,又影响医生查房,所以将该项工作提前,这样病人和医生都满意了,保证了治疗的效率。

1.2.2、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患纠纷、护理相关并发症及感染的发生率,病人及家属满意度。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一般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患纠纷、护理相关并发症及感染的发生率、病人及家属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病人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为0.2%(1人)、护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6%(3人)、感染的发生率为0.4%(2人);对照组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为3.8%(19人)、护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2%(21人)、感染的发生率为2.4%(12人),两组相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而研究组病人满意度为92.8%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P<0.05)

2.2、两组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病人满意度为92.8%,其中:非常满意127人、基本满意287人、满意50人、不满意36人;对照组病人满意度为77.2%,其中:非常满意80人、基本满意196人、满意110人、不满意114人(P<0.05)。

3、讨论

篇6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护患纠纷;切口感染;满意度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护理工作中发生的风险事件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的一种管理手段,目的是降低护理中的风险事件[1-2]。该院为了验证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选取部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普外科患者120例以及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普外科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前的12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50例,年龄在42~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4±3.2)岁;实施后的12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在43~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5±3.4)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护理风险管理主要包括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管理、风险管理的相关技能培训、提高急诊应对能力以及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加强患者病房巡视,定期检修患者日常所需如床铺、轮椅、管道等各类医疗仪器,每日清理病房及楼道的卫生。护士在交接班时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执行,保证护理质量,详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相关治疗,解除患者不良心理情绪。②定期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相关技能培训,有经验丰富的护师示范日常护理工作的常规操作规范,重点讲解普外科患者急救、突发事件处理等相关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自觉性,在丰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操作技能。③提高护士急诊应对能力,采取操作性比较强的应对方案,普外科需要使用大量导管对疾病进行治疗,容易出现导管移动或错位,严重的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如果病房出现停水停电情况护士要沉着冷静的引导,安抚患者情绪,查明原因后妥善处理。④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护理人员需主动上报管理制度中的差错或缺陷,详细分析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鼓励护士主动发现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给予奖励,转变护士“怕出错”的老观念。

1.3观察指标

对比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护理风险事件、护患纠纷、切口感染以及满意度等指标,分析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护理管理风险前后护理管理风险各指标对比情况

实施后的护理风险事件、护患纠纷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小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实施护理管理风险前后险患者满意度对比情况

实施后患者满意度98.3%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最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医疗工作中的风险时间和医患纠纷事件也在增加,给医院的管理工作造成严重不良影响[3]。普外科作为医院专业性较强的科室,患者的病情多数比较复杂,会存在部分危急症患者,手术类型比较多,护理工作量大且内容较多,增加护理风险事件和医患纠纷的发生率[4]。普外科护理常见的护理风险包括:第①护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资历比较浅的护士,因欠缺法律意识而导致其预知风险的能力降低,常常忽视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以及受尊重权等,护理相关记录容易出现漏记、错记以及记录不全面等[5-6]。②护理质量还有待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强,缺乏主动性,应采用换位思考的模式加强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关心患者,尤其对急腹症疼痛明显的患者,积极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情况严重的给予药物治疗[7]。普外科患者人员复杂,急诊患者相对比较多,病情急,疼痛比较明显,护理人员一定要多加留心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护理核心管理制度,防止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8]。同时加强各种导管的移位、脱出、堵塞、以及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处理预案,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护患关系的改善也是护理风险管理中的重点,对护理人员进行和谐的护患关系教育,护理人员需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担忧,和患者之间建立和谐关系,既有利于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开展,同时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9]。根据该院的研究数据显示,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7%明显低于实施前的7.5%,实施后护患纠纷发生率1.7%明显小于实施前的8.3%,实施后切口感染率0.8%明显小于实施前的5.0%,实施前后护理风险事件、护患纠纷以及切口感染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98.3%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能够降低普外科护理风险事件、护患纠纷以及切口感染等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这与国内相关研究文献[10]报道的结论相近,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意义,值得在普外科护理中大力推广应用,旨在提高普外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米桂平.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7):241-242.

[2]谢晓东.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3209.

[3]畅亚红.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9):233-234.

[4]米卫华.普外科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及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6):124-126.

[5]郭玲.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144-145.

[6]彭爱荣.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8):87-88.

[7]包彩华.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0):103-104.

[8]余凌.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4):638-639.

[9]徐素彬,宋芹,彭,等.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2):154-155.

篇7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161-1

院前急救是指各种急性发作的疾病和各种突发事中患者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是急诊医院服务体系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的基础部分,可以为院内救治争取抢救时机,一定程度上能决定抢救成功率。其特点是突发性、艰难性、复杂性、易发生医疗纠纷等,且其水平高低、服务质量优劣对社会影响极大。目前,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院的管理水平与护理质量,各个医院也积极探索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实际情况存在不适应的局面,面临诸多问题。本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制度,以期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的院前急救护理服务,现报告如下。

1目前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出诊不及时院外急救是采用现代化技术,迅速到达现场,实行急救措施,使伤者得到有效的急救和治疗,能否及时出诊直接关系到病员的生命。但是,经调查发现,护士24h在医院待班情况极少;120呼救电话接听不是24h有专人负责,且值班护士存在急救意识不强,接听电话不及时,记录病情、求救地址、联系电话不准确等,直接导致出诊速度慢,影响院前急救护理质量,进而引发与患者的纠纷。

1.2急救物品准备不到位急救物品准备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护士急救意识淡薄,院前急救中急救药品、设备使用后未及时补充、设备不齐全,如氧气筒内氧气不足、除颤仪未充电等,直接影响院前急救的成功率和护理质量;另一方面是急救物品品种多、药物有效期各不相同,以及急救现场条件差,直接增加了急救的不安全因素。

1.3现场急救处理不当急诊科的护士每天要面临的内、外、妇、儿、产科等方面的院前急救,因此要求每个护士要具备充足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精湛的现场救治基本技能。但是,目前,护士一方面急救专业知识欠缺,未按操作规程工作,影响了院前急救质量;另一方面急救人员争分夺秒全力抢救处置患者,不能预测

1.4沟通不到位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护士在操作前必须向清醒的病人及家属解释清楚,并征得同意后方可执行,但是院前急救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存在急躁、忧虑、恐惧心理,护士稍有不注意,没有及时与家属沟通或沟通不细心,引起患者及其家属反感,加之患者对自己就医权利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极易造成纠纷。

2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对策

2.1加强救护人员自身素质(1)强化护理人员树立“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以及“救死扶伤”等人道主义精神和职业道德;(2)通过定期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如每月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外派护士进修学习、定期进行急救知识及技术考核、抢救现场讲评及请专家授课等方法,加强护理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3)护理人员要以和蔼诚恳的态度、精练贴切的语言、沉着稳的举止等,对患者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建立良好的职业形象;(4)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法律知识,强化其风险意识。

2.2加强抢救药品及器械管理要做到:(1)确保各种急救物品处于应急状态,做到定数、定位、定人管理,标签清晰,且不定期检查;(2)抢救药品、器材使用后,必须及时补充,保证随时使用。

2.3规范护理记录护理记录是护士执行医嘱实施抢救治疗护理的主要依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因此要做到:(1)记录要详细、完整、规范,使记录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并要求双方签名,做到有据可查;(2)执行口头医嘱后要及时补充医嘱记录,以及因情况危急未能及时记录的,应在最快时间内据实补记,并注明急救时间和补记时间。

2.4加强院前急救制度管理根据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建立了各项制度,如:(1)严格120专用,24小时值班,并做详细记录,不拒绝任何呼救电话,使病人得到及时的救助;(2)进行有效的排班,既要保证护理人员得到充分休息,又要保证24小时有人值班,待命;(3)制订各种抢救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急救演练,找出隐患,及时正确地处理问题,避免差错事故发生;(4)成立急诊科护理质控小组,应通过检查和督促,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并通报质控检查及护理部出诊的调查结果等,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使每位护理人员明确职责并认真履行;(5)在运送急危重病人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证急救下护理措施随时到位,同时途中与医院急诊科联系做好接诊准备;(6)每次出车后,应保持车内外整洁,做好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1] 曾秀英,胡玉燕,罗伙娣.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护理管理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6):243-244.

篇8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维权意识的增强,患者安全与医疗机构的关系受到更加的重视,护理差错也日益受到人们关注。护理工作在整个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疗效与护理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护理安全变得更加需要认真对待。该文从护理角度出发浅谈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探讨护理安全管理新思路。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浅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卫生保健需求与日俱增,维权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护理安全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随着医疗机构的逐渐细化,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护理工作态度及质量成为选择就医的一部分,因此护理安全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下面就针对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浅谈一下护理中的管理问题。

1日常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1.1对于管理制度的认识及执行不够到位

在护理工作的具体执行时,未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操作规程,给护理纠纷埋下了隐患。如病室内的物品摆放问题,所有物品均不可随便摆放,放到衣橱或者储物柜中,东西乱摆放造成的摔倒,都是属于医院的责任,但是这些都是由于对于制度的执行不到位造成的。由于护理工作事项繁杂的特殊性,不便于监督管理,再加之监督机制不健全,给护理的管理工作造成一些困难,容易使监督管理出现漏洞[1]。

1.2医嘱与个人习惯的认识问题

这个问题常常出在医师与护士的工作之间,这个问题需要医师与护士相互督促才可以,医师有下医嘱,直接对护理工作人员说需要怎样做,使得医嘱没有很好的起到作用,常常由于因为没有医嘱而造成的医疗纠纷难以讲明白,医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护士也要提醒医士及时下医嘱,双方共同完成工作。再就是护士的经验操作问题,常常因为自己觉得怎样可以直接告诉患者,没有通过医师自行进行了处理,这一点值班护士时常常出现。都应提高认识,认真对待。

1.3护理日常工作不够及时、到位

每日的工作需要按时记录的情况都需要严格进行执行,绝对容不得半点拖拉,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工作拖拉造成医患之间出现问题。每日的护理记录要认真、及时,不能三心二意地书写而出现明显错误,由于自己的笔下误造成的问题,很难解释清楚,使自己在处理问题时很被动。

1.4对患者的态度问题

现在随着病患维权意识的增强,人们素质的普遍提高,这类问题明显减少,但是还是常常出现在日常工作中,问题常常是由于双方互不谦让造成的,这就要求我们要适当的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多为患者着想,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2针对常见问题浅谈一下护理安全管理

2.1首先要创建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我们不管学习还是到公共场所,周围都是一种良好的氛围的话,自己也就不会做那个例外的一个,整个医院各个科室的安全意识都很强,自己科室也不会落后,因此首先要培养大家的这种意识。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往往责任只落实到个人,不能使每个人、每个科室都很好的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此要求注重每件事例的原因分析、改进措施及其效果。每个科室跟个人都要将问题当成是自己的问题一样认真对待[2]。

2.2规章制度的问题

即使规章制度再健全,没有很好的监管,没有人去认真的执行,制度再怎样详细,没有丝毫的用途。这就要求医疗机构健全监管制度,专人来进行督促管理,奖罚分明。建立以护理部-护士长-科室安全员为主体,全体护理人人参加的护理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形成护理监控、科室互控、科内自控的监控网络,层层把关,环环相扣,各司其职,确保护理安全[3]。

2.3要认识到护理细节管理的重要性

护理工作就是需要处处仔细,对待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每个细节都要重视,将按照规章的操作练成一种习惯。护理工作的性质与其他工作相比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参与人员多、衔接环节多,细微的差错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故细节管理是关键,护理安全要从树立安全意识、严格制度落实、狠抓质量管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重点监管等方面抓起。只有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观念,注重细节问题的管理,才能保证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4]。

2.4换位思考,以患者为中心,端正服务态度

对于一些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耐心解答,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即使对一些很无理的要求,也不要态度蛮横,要采取委婉的语言拒绝,说明理由,以争取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谅解,避免一些护理纠纷的发生或激化[1]。

总之,不管是为了患者,还是为了我们自身和医院的利益,提高护理工作安全性都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必须的要端正态度,认真执行医疗机构的各种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要求要求自己,只有大家都抱着这样的工作态度,相信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很快就可以扩散开来,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耿艳慧.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2(14):70-71.

[2]王建青.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与思考[J].护理研究,2007,1(21):67-68.

篇9

1.1药物所导致消化内科疾病种类繁多,其临床治疗过程中用药复杂,稍有疏忽即可导致患者不适或者并发症的产生,其中不仅包括药物保存方面的问题,如有些药物需冷藏放置;而且还包括服药时间的问题,要严格区分进餐前需服用药物、餐后药物以及睡前服用的药物等,如常用胃动力药物吗叮啉需餐前服用,而奥克则睡前服用;同时,还要严密观察患者本身的合并病,尤其是本科患者中老年居多,避免其自行减药、停药甚至是加用药物等,使其严格按照医生要求的时间、剂量以及方法服药,以免加重病情。

1.2患者本身导致消化内科患者以中老年多见,其对于健康知识如心理支持、疾病基本常识以及饮食指导了解甚少,导致在护理过程中配合性及依从性较差。另外一方面由于患者病情容易反复,给患者家属带来较大的精神及经济压力。因此,在陪同治疗过程中,家属由于缺少耐心及正确的护理方法,导致很多并发症的发生。

1.3护理人员引发消化内科病种多,工作较为繁重,病床的周转速度较快,护理人员相对不足,以至于不能按照规定的时间、次数进行病房巡视,而且由于经验欠缺,未能及时将患者病情变化上报主管医师,从而延误治疗时机,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同时,消化科疾病的传染性较强,护理人员平时工作中常接触患者血液、唾液、呕吐物等分泌物中所携带的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几率较多,稍有疏忽极易感染此类传染性病毒,导致护理风险发生。在消化内科患者中,老年人由于疾病的影响,消瘦者居多,血管静脉穿刺的难度较大,以致很多技术不熟练的护士在夜间值班抢救工作时,因无法及时建立静脉通路或者对于抢救设备、仪器操作流程不熟悉而丧失最佳的治疗时机,也有因为放置胃管、导尿、动脉穿刺等操作时由于无法顺利完成,给患者造成疼痛,甚至是损伤。

2管理对策

2.1定期检查药物的保存及使用情况针对前述所提及的药物使用所引发的护理风险,主要通过将药物进行分类发放、定时发放的方法进行管理,如对于有特殊服用或者保存方法的药物,如降压药物、激素类药物或者是降血糖药物进行分类发放,而对于饭前、饭后或者睡前服用的药物提前一个小时发至患者手中,提醒其按时、遵医嘱服用,以免患者漏服或多服。同时,给每个患者设置服药卡片,将各种药物的服用时间、方法都写在卡片上,每日进行更换。同时,对治疗中需使用如多巴胺、胰岛素等控制用药速度的药物,一律使用输液泵或注射泵进行,从而减少护理人员工作的风险。

2.2重视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健康教育从入院开始,即开始对患者及陪护人员进行详尽的健康教育工作,主要通过开展消化内科常见病知识讲解、疾病预后情况等,使患者不仅了解所患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等,更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行为习惯选择合适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使其能够明晰按时治疗的重要性,效果较好。

2.3加强护理人员素质教育加强护理人员的医疗安全教育,以培养其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一般而言,多指操作程序的不可更改性、查对的重要性,根据病情进行护理不能主观判断以及对于实习生的严格监督机制,通过各种措施严把质量考核关,发生错漏即不断完善,及时纠正,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分析,汲取教训,提出防范措施,制定制度并严格执行,进行不定期检查,奖惩分明并作为年终考核及晋升职称的评定指标。同时,由科室制定适用于消化内科的感染控制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加强其安全意识。如对于肝昏迷患者,若进行血液采集时,应戴口罩及手套等防范措施,避免因刺伤导致血液进入体内而感染,采血前后应做好针头的消毒及处理工作,完毕后应使用肥皂水和清水反复冲洗,进行消毒,从源头遏制感染。

篇10

【关键词】临床护理保护;呼吸内科;护理方法

呼吸内科护理人员接触最多的是呼吸道病菌,病菌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病菌的相互传染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同时,这一特征决定了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服务时,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护理人员对患者和自身采取保护措施能有效加快患者康复时间[1]。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临床护理保护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接收治疗的86例患有呼吸内科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分布:24~63岁,平均年龄为(43.0±2.5)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分布:22~64岁,平均年龄为(41.5±3.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理特征等基本资料上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

组采用日常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临床护理保护,具体方法有:1)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定时更换患者床单,加强病房管理,在病区放置空气消毒机,另外对于病症严重的病房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并保持病房空气流通,营造舒适整洁、空气清新的环境。护理人员进入病区应穿好隔离服,佩戴口罩和手套。2)健康护理,对患者病史进行评估,督促患者不要随地吐痰,并帮助患者清洁呼吸道1~2次,帮助患者降低呼吸道感染。3)安全护理,对于使用过的输液器和注射器应进行分类收集、管理和处理。禁止针器重复使用,若患者要求回套时,可使用单手回套法,尽快将使用过的锐器或针头放置在耐刺容器中[2]。在穿刺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刺伤他人或自己。4)饮食护理,责任护士告之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充足热量等食物增强患者营养,饮食应以清淡为主,禁食辛辣或刺激性的粗纤维食物。5)心理护理,患者由于病情反复发作以及治疗周期长,易出现心情压抑、焦虑、多疑的情绪,医护人员应以友善、热情的态度多安慰患者,并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让患者对呼吸疾病具有清晰的认识以及树立患者治疗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3]。

1.3观察指标观察和比较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治愈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观察护理期间两组护理人员职业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另外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价,非常满意:问卷调查得分>85分;满意:问卷调查得分为60~85分;不满意:问卷调查得分<60分。

1.4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则表明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愈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人员职业风险事件率对比

经护理,两组患者均有所恢复,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72.1%)明显低于观察组(90.7%),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6%)明显高于观察组(7.0%),观察组护理人员的风险事件发生概率(7.0%)明显低于对照组(27.9%),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对比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72%),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4],导致呼吸疾病久治不愈主要在于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几大危害:1)细菌感染,由于病房空间有限,患者长时间接触会增加感染风险,另外,护理人员长时间接触患者的伤口、血液或与患者交谈的过程中容易感染细菌;2)针器感染,一般针器只能使用一次,主要是防止病菌通过血液进行传播。所以护理人员在穿刺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处理好针器以及患者使用完的药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90.7%)明显高于对照组(72.1%),并发症的发生率(7.0%)明显低于对照组(18.6%),护理人员风险事件发生率(7.0%)明显低于对照组(27.9%),患者对观察组护理的满意程度(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72%)。这一结果说明采用临床护理保护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减少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同时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加强了护患关系。综上所述,对呼吸疾病患者施行临床护理保护有助于患者以及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加快患者治疗周期,同时能缓解护患矛盾,避免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刘方芝,栾明霞.呼吸内科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管理措施[J].内蒙古中医药,2016,06(23):11.

[2]姜南,张学丽,徐亚菊,等.呼吸科护士的职业暴露与防护[J].吉林医学,2014,33(20):4454-4455.

[3]胡原.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2(2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