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6: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

篇1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利用肃北的资源,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教学,使学生心中有课程,眼中出资源,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可用资源,使他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以下是我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施案例。

案例一:在七年级上册“周围的生物世界”一章的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通过查资料、看书、上课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生命现象,生物的组成以及如何生存等知识,课后布置让学生收集调查你所知道的肃北生物有哪些?这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下一堂课中,学生例举了许多家乡的珍稀动物,例如,野驴、雪鸡、狼、猞猁、盘羊、雪豹等,并例举了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但是,学生列举的大多数是在肃北动物园有的或平常能听到的一些动物,我趁热展示出了我们编的校本教材,指出肃北的各种国家一、二、三类珍稀动物,学生们惊叹家乡仅有如此多的珍稀动物。通过这些学习,使学生了解了家乡,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纷纷表示长大要为家乡的建设做贡献。

案例二:在学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一单元时,我把时间交给学生,带领他们到大自然中去收集肃北的各类珍稀植物,并把收集到的植物与课本中学习到的进行对比分类,讨论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维持生态平衡对人类的重要性。

把学生带到肃北县自然保护局和林业局进行调查,了解肃北对自然保护所采取的措施,退牧还草的实施方案和效果,并让学生写出调查小论文。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有机的把家乡的资源和课本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有培养了他们对家乡的自豪感。

案例三:在学习“疾病与免疫”这一单元时,我结合课本,把2007年在肃北发生鼠疫时拍摄的防鼠疫专题片借来播放给学生,并提前与防疫站进行联系,对鼠疫的产生、危害、疫情的传播和预防进行图片展示,通过这些使学生亲身感受到传染病的危害有多么严重,知道黄土高原是疫情多发地带,因此,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把学到的知识应用日常生活中去,大力宣传免疫接种的重要性。

篇2

关键词: 中国历史动物地理学 研究 困境与契机 主要学术成果展望

中国历史动物地理学是历史自然地理学的重要分支领域,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我国历史时期动物的分布和变迁,包括自古至今我国野生动物分布地区的变化,珍稀动物数量的减少及其深层原因探究。历史动物地理研究一些珍稀动物分布地区的历史变迁,挖掘其变迁规律和变迁原因,对于探讨我国历史时期生态环境的变迁、珍稀动物的保护等,都有着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1]

一、中国历史动物地理学研究的困境与契机

(一)中国历史动物地理学研究的困境

《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一书中对中国历史动物地理学有所提及。只不过在这样一本反映至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历史自然地理学总体水平的成果汇总的书里,对于中国历史动物地理学是这样描述的:由于“研究工作还很不够”,从而“只好暂付缺如”。可见,在文焕然、何业恒等的系列成果问世之前,中国历史动物地理并不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

究其原因,一是资料分散。搜集这方面的资料,真如大海捞针,查索竟日而一无所获的情况往往有之。这就是历史动物地理学研究本身的难点,实际上这也是整个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共同难点,不过历史动物地理学的资料分散尤甚。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要求极高,这是由历史地理学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与地理学和历史学所不同的是,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双维的学科,它既要复原事物、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又要对应地揭示其在时间上的演替。没有时间的历史地理空间研究是没意义的,对于历史地理的时间研究来说亦然。这就要求对资料要无限地全面占有,力求作出全面的分析,得出具有精确度数的结论。对于历史动物地理学来说,资料的极度分散无疑让高要求的资料收集“雪上加霜”,工作难度可见一斑,以致很多历史地理工作者“见之则避”,历史动物地理学的研究少人问津,进展缓慢,远远落后于其他分支领域。

再有,在极为分散的史料中,有关动物的记载异常混乱。历史动物地理学的研究资料大多来自地方志,而旧方志的动物记载不列学名,一不小心就会出错。对此,陈桥驿先生描述得特别精辟:“在这些志书中查索动物名称,通名与俗名混用,本名与别名交错,有时一名为数物所共有,有时数名却仅系一物。混乱颠倒,不胜其烦,鲁鱼亥豕,出错更属难免。”[2]动物记载使用学名并加列拉丁文二名法,是从上世纪30年代的民国《觐县通志》开始的。而80年代初,当时新编的方志仍大都沿用旧方志的套路,关于动物的记载不列学名。此后,在一些有识之士的倡导和呼吁下,某些地方的新编方志已经在动物卷中使用了学名,并加列拉丁文二名法,但是大多地方志中的动物记载还是相当混乱的。中国历代的地方志编写都是有专人专门负责,新地方志的编写也不例外,且编写水平和资金、人力的投入更是以前无法比拟的。在这等情况下,方志中关于动物的记载尚且如此,其他史料就犹有过之了。这就导致了历史动物地理学的研究难度极高,要进行研究必须破译出各种古动物在当时中国古籍上的名称,今天是国际上通用名称的何种动物种属。研究中国历史动物地理学也就成了很多历史地理工作者手中的“烫手山芋”,弃之可惜,尝之不能。

当然,当时的历史地理学科的发展也不够快,也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很多新的领域、很多分支的研究也没真正启动,不是显学的历史动物地理学也就难免受到冷遇了。

(二)中国历史动物地理学研究的契机

80年代初至今,历史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进入了开拓发展的高峰期,历史动物地理学的研究也随之受到重视,发展势头良好。首先是人们的环境意识加强,对历史自然地理的重视非往日可比,环保支持者的奔走呼号也让动物保护走进每个人的潜意识,历史动物地理的研究日益兴旺起来。再有大型综合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编写的开展,令到地图集中对各历史自然地理要素的研究都迎来了人力、资金异常充沛的一个发展契机,历史动物地理学也不例外。况且在该地图集中各历史自然地理要素的研究都紧密结合当今发展势头迅猛的环境变迁研究,其现实意义使得历史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全面铺开,其前期的一些较薄弱的分支领域,特别是历史动物地理学被摆到了研究前沿,成为虽“老”也“新”的研究热门。

二中国历史动物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学术成果

在80年代初至今的短短二十多年间,中国历史动物地理学迎来了黄金时期,成果颇丰,探讨的问题很全面、深入,在研究的方法上实现了突破,以文焕然、何业恒为主的一批学者知难而上,文献整理分析和实地考察相结合,冲破历史地理学研究本身的难度“瓶颈”,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和专著,论述了几十种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在地理分布上的变迁,为历史动物地理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历史动物地理学跻身历史地理学的前沿,备受关注。他们的动物地理区域探讨方面,偏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中南部野生动物种群及其分布区域变化情况;探讨时限方面,研究时间上限直抵全新世前期,与地质时期古生物变迁相衔接;在他们的论著中,也深刻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大一统”,历史时期动物地理的研究结合了历史时期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因素的变化和区域开发中人为活动的影响。[3]

对历史时期动物的类属进行概括性探究的成果很多,主要集中在珍稀兽类、珍稀鸟类、珍稀爬行类、两栖类、鱼类,代表人物是何业恒,研究成果有何业恒等著的《湖南珍稀鸟类的历史变迁》、《中国珍稀兽类的历史变迁》、《中国珍稀兽类(Ⅱ)的历史变迁》、《中国珍稀鸟类的历史变迁》和《中国珍稀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的历史变迁》。

珍稀兽类方面,研究的动物集中在虎、象、熊、熊猫、野生犀牛等。对于虎的研究又侧重于华南虎,成果有蓝勇先生的《清初四川虎患与环境复原问题》刘正刚的《明清闽粤赣地区虎灾考述》和何业恒的《试论华南虎在长江三角洲的绝迹》。对于历史时期象的研究集中在江河流域一带,有曾昭璇的《试论珠江三角洲地区象、鳄、孔雀灭绝时期》、何业恒的《黄河下游古代的野象》和文焕然等著的《历史时期中国野象的初步研究》。至于熊的相关研究,何业恒的成果较多,有《历史时期湖南有棕熊吗?》和《中国虎与中国熊的历史变迁》。历史时期大熊猫的研究历来是个热点,主要的成果有何业恒的《大熊猫的兴衰》、《试论大熊猫的地理分布及其演变》和文焕然等著的《近五千年来豫鄂湘川间的大熊猫》。历史时期野生犀牛的研究较为透彻,成果有文焕然等著的《中国野生犀牛的灭绝》,文焕然、何业恒著的《中国野犀的地理分布及其演变》,刘洪杰的《中国古代独角动物的类型及其地理分布的历史变迁》,蓝勇的《历史时期中国野生犀角分布的再探索》。其他兽类的历史时期分布变迁研究成果也颇丰,有周跃三、何业恒的《试论野生水牛、四不像鹿和中国鼍在黄河中下游的绝迹》,王青等著的《海岱地区的獐与史前环境变迁》等。

历史时期鳄鱼的分布变迁研究主要集中在马来鳄和扬子鳄上。马来鳄的分布变迁研究成果有文焕然等著的《历史时期中国马来鳄分布的变迁及其原因的初步分析》。相比较而言,扬子鳄的分布变迁研究更为透彻一些,成果较丰,有文焕然等著的《试论扬子鳄的地理变迁》、裴修碧的《上古时期扬子鳄分布地域考》、何业恒的《扬子鳄在黄河中下游的地理分布及其南移的原因》及文榕生的《扬子鳄盛衰与环境变迁》。另外,何业恒等著的《中华鲟达氏鲟和白鲟地理分布的变迁》是中华鲟历史地理分布研究的重要成果。

三中国历史动物地理学研究的展望

对于动物而言,其与植物本是一家,在生物链中两者也是相邻的链节,相互之间的依存程度不言自明。动物是生长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一定的水文、地貌环境中的,气候和水文地貌与其是时刻在互动的,动物的状况更是气候、水文的一面“镜子”。这样的规律是具有客观性和历史性的,在漫长的生态演变过程中,自然界始终坚持并遵循这样的一个规律,所以历史时期动物的变迁的研究不会是孤独的,更不应该是独立的。它的发展有赖于历史时期气候、水文地貌等主要要素的研究,它的发展是应该站立在气候、水文地貌等主要要素的历史时期研究的基础上的。这样,历史时期动物的变迁得出的研究结论才有统治性,才有说服力,才中肯。

对于中国历史时期动物的变迁研究来说,它是众多自然要素历史时期研究中较为薄弱的一个分支研究,在研究手段、研究方法上都大可借鉴其他先行分支领域的成果,这样,历史时期动物的变迁研究才具有更高的研究效率和研究范围。历史时期动物变迁的深层次原因和规律分析探讨才有更广泛的理论支持,才有更广泛的指导意义,才有生物系统、生物环境“大一统”的高度和深度。展望中国历史动物地理学的研究,合作全面的研究才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此可采取两个措施,第一,将历史动物地理学研究对象之时间下限下延至当今,使之与现代地理学其他分支学科研究之内容在时间上更紧密地相衔接;第二,将历史动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由仅复原过去历史时期之环境变迁,延伸到对当前环境变迁动态的评估及对今后环境变迁趋势的预测,并提出防止环境恶化,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对策。[4]

参考文献:

[1]张全明.中国历史地理学导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4.

[2]陈桥驿.中国珍稀鸟类的历史变迁[M].1994.7.

[3]华林甫.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成就[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122.

篇3

【关键词】小学教育;信息技术;游戏教学

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冲击着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怎样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学好信息技术对如今的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是一重大考验。“游戏教学法”就是让所有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 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并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学到教材中的内容。简单的说就是“游戏”和“教学”二者巧妙的融合。

1.运用游戏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特点与优势

1.1 具有趣味性,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积极性。充满趣味性的游戏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如《键盘输入》让学生玩争做输入小将军的游戏,一提玩游戏学生自然就有了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轻松掌握和熟练键盘操作,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也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练熟了键盘的使用。

1.2 具有思维性,提高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儿童心理学》中指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3] 。“游戏教学法”能够很好的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完美融合。比如说小学生五年级开始学《pc logo语言》,在学编写repeat命令的时候,可以用故事来驱动任务,如让学生帮助美羊羊设计一个小风车。通过看到风车怎样一步步设计出来的,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命令是怎么一步步编写出来的。

1.3 具有和谐性,构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说过“课堂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时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解决的。”教学中倡导建立一种新型师生关系。比如《收发电子邮件》这课,最后一位同学把志愿者标志发给教师,让教师也投身到志愿者游戏的队伍中来,优化了师生关系,使传统的师生关系变成平等民主、合作、和谐的互动关系与对话关系。

2.游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运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 依据教学内容选择游戏内容。不是任何课程都适合游戏教学,不要为了使用而使用,选择的游戏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要选择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增强技能、综合发展的游戏。如《键盘输入》这一课所采用的游戏如果是以鼠标操作为主的,那这个游戏就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相偏离了,所以要选用以键盘输入为主的游戏。以键盘为主的游戏里面也有很多不适合的,比如“键盘俄罗斯方块”只用到键盘中的上、下、左、右键,并不能让学生起到充分用键盘输入文字的训练,也就不适合使用。

2.2 游戏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发展水平。小学生年龄小,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有限,选择难度不大的小游戏, 才有利于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求知兴趣。如案例中《键盘输入》游戏选择的时候我没有用金山打字通自带的游戏,因为自带的游戏虽然设计精巧,但是对输入速度要求较高,对于刚接触电脑才5节课的三年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了。选择了争做输入小将军的游戏,符合了三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而且比赛中都是输入简单的汉字,三年级学生也都能认识,也就不会因为不认识某些字的原因影响了键盘输入。

2.3 合理分配游戏时间,把握好游戏的尺度。教师在利用游戏教学时,要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合理分配游戏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比例,认真分析哪个环节用、用什么游戏、游戏时间、可能发生的问题等等。如《键盘输入》,基本都是在游戏中教学的,三个挑战环节是有严格时间控制的,一个环节超时了就影响到下面环节的进行。为了把握好游戏的尺度,教师没有将游戏进行到下课,而是留了部分时间做本节课总结,也缓冲了学生的情绪,把学生从游戏中拉回来,以免影响下面学科的学习。

2.4 重在过程,淡化结果。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心理机能尚未发育完善, 不能过早承受压力,防止形成为结果而不顾一切的心理异化[4]。所以教师不应过于强调游戏结果, 应让小学生重视过程的体验,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快乐学习。如在《键盘输入》的最后并没有评出谁是小将军,而是告诉学生们,只要努力练家都能成为输入小将军,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更加激发了他们对键盘输入的兴趣。

2.5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更好的利用“游戏教学法”。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教师能否找到游戏中利于教学的“热点”和精华[5], 这是在课堂中游戏运用是否成功的关键。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用无限的人格魅力,引导小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和游戏。如《插入图片》这课,以“我国的珍稀动物”为题来学习word中插入图片,既学到了技能,又培养了学生对国家珍稀动物的认识以及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教师要培养一种能在教学中充分渗透品德素养教育的能力。

2.6 保持课程的严肃性。游戏课程是严肃的。游戏的趣味性容易使学生陷入其中而忘却学习任务,教师必须发挥其主导地位,积极地监督游戏过程,合理地安排游戏进程,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启动或停止游戏或转入其它的学习形式,而不能让游戏的娱乐性掩盖课程的严肃性。

2.7 游戏教学后要及时给予小结评价。除了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游戏的练习,开展适宜的游戏的竞赛外,游戏结束时,还应给予准确的评价:评出胜负,表扬先进,指出不足,及时改正意见措施,这些工作也可由学生整体评议,但不管如何中,应做到准确、公正、客观、全面,工作做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游戏的效果。

篇4

关键词:公路 占地 植被破坏 生物多样性

1 公路占地对农业生态的影响评价

1.1 农业占地问题的严重性。实际施工中,还有另外1倍以上的土地为施工道路、营房、作业场地,取弃土场所占用,很多亦不能恢复。如平原地区修路,取土场占地有时比公路路基占地还多,因而实际占地是规划数字的2倍以上。另外,与国家级高等级公路相配套的公路会修的更多,占地亦会更大。

1.2 土地占用与农业生态影响评价。环评中农田可按水田、旱田、林果、养殖水面等分项核算占地面积、农产品损失量;①公路占了多少耕地,造成多大的影响(损失)?②希望知道哪些地段占地最多,或哪些村庄、社区被占土地最严重?在那些人均只有几分地的地方,有必要采取诸如“以桥代填”的方案减少占用。或当公路占用了当地唯一可耕的和生产力最高的土地,造成的影响可能是“消化”不了的,因而有必要重新研究布线方案。③希望知道是什么类型的活动占了什么类型的土地,由此便于研究有针对性的和有效的措施。例如,路基占用耕地因线型要求,有时是不好调节的,但取土场和弃土场的设置,却是可以在大范围内优化的。

2 植被破坏影响评价

2.1 植被损失的计量与补偿。公路建设破坏植被会导致“荒漠化”作用,因而需定量估算植被损失,以便为植被补偿提供依据。最简单的植被损失计量有两种:一是植物株数计量,二是植被面积计量。

2.2 生物量损失预测与生态补偿量估算。①正确核算受影响植被面积。据在某高速公路施工期现场调查,临时占地是设计文件中工程占地面积的1.3~1.7倍。因此,公路建设项目影响的植被面积中,有一半以上是临时占地,不应忽视。②正确估算生物量损失。生物量易于测量(采用样地调查收割法),因此常以此作为环境质量变化或损失的标志。另外从生态补偿的角度出发,要考虑新建的补偿植被的年生长有机物质量等于被破坏植被的年生长有机物质量。

绿色植物的生长量是指植被在一定时期内所增加的生物质贮存量。若再将同一时期内植物的枯死脱落损失量和被食草动物消耗的量与生长量相加,就得到此期间的净生产量。再加上植物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生物质量,则得到总生产量。总生产量就是绿色植物在一定期间内通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质的总量。

生物生产力是指生物在单位时间(如年)和单位面积(如公顷)所生产的有机物质的数量,以t/(hm2・年)或t/(亩・年)表示。在陆地生态系统,一般又以绿色植物的生长量代表生物生产力。

农田的主要功能是生产粮食,除少数特产农田和基本农田需特殊保护外,一般农田只要事后能恢复其农业生产力就可以了。

2.3 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栖息地影响。①干扰影响评价。公路对栖息地的影响可分为干扰、直接侵占、分隔、破坏栖息地生存条件等。影响的大小既取决于影响程度,也取决于栖息地的重要性以及利用栖息地的野生生物的敏感性。建设项目对野生生物栖息地的干扰有可视干扰;如人、车活动,夜间灯光干扰;还有噪声和振动干扰。对干扰影响的大小很少有量化研究成果,但干扰确实使许多野生生物退出其栖息地,或者是从习惯的栖息地消失的原因之一。干扰对动物的影响指标:动物的珍稀程度,有珍稀动物受干扰影响就为强影响;动物对干扰的敏感性,如怕声、怕光、怕人动物受干扰就严重;受干扰动物有无可替代生境或动物的迁徙能力,若生境唯一或动物迁徙能力弱则干扰影响就严重;干扰的力度,如采石和开拓路基的爆破为强度干扰;干扰持续的时间和频次,如连续的噪声干扰为严重干扰;多源迭加的干扰亦为强干扰。干扰发生的时间,如在动物繁殖期发生的干扰影响就严重;干扰源的距离,如近距离的可视干扰都是强干扰;根据上述,可将干扰分为强干扰,中度干扰和弱干扰。②栖息地影响:侵占与破坏。侵占栖息地,使栖息地及其养育的生物一同消失。根据现有的研究,人们认为各种生物都有一个最小生存栖息地要求,特别是动物,应有一个最少生存栖息地面积,或者“有效生存面积”。例如,在荷兰,50hm2森林被认为是维持林地鸟类的有效存活面积。有研究表明,栖息地面积丢失90%,平均可使生存的物种减少30%~50%。③栖息地影响:阻隔影响。公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少有直接导致某物种灭绝者,因此仅定性地描述公路占地导致某些植物物种数量的减少也是意义有限。公路对物种多样性影响更集中于物种的阻隔影响评价和某些重要栖息地的评价方面。公路对动物的阻隔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高速公路的阻隔作用又显著高于低等级公路。桥梁或涵洞这些可供大型野生生物通行的“动物走廊”,是迄今最常见的被动的措施,效果也还明显。栖息地隔离其可能后果是:一些动物种因不能跨越这种距离或隔离障碍物,不能在较大的范围内取食、躲避敌害或寻求,导致遗传信息难以传递、不育,物种会变得脆弱或灭绝。④栖息地影响:栖息地破碎化。栖息地破碎化是指原本完整连片的栖息地被道路、管道、城市或农田等分割成许多小块,进而再使小块变得更小,直到消失的有害过程。

参考文献:

[1]何甲秋,母娟.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以某国道建设项目为例[D].低碳世界,2013(10).

[2]彭玲.公路建设项目对区域生态环境完整性影响研究[D].低碳世界,2013(10).

篇5

要求学生绝对不下河游泳,绝不使用修改液、带有香味的笔芯等有害身体健康的学习用品,不吃“三无”食品,特别是不卫生的冷饮,更不允许将零食带进校园,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二、强化常规管理。

1、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学校夏季作息时间。中午到校严格控制在2:00到2:20之间。下午6:20之前务必将学生放清。(班主任告知其配班老师)

2、坚持做好卫生值日工作。特别是要坚持不懈地做好班级清洁区的洒扫工作,每周一的大扫除要正常化(不少于二十分钟),班主任要加强指导。

3、要上好最后几周的班队课。利用班队课对学生进行考前的心理辅导,缓解学生考前紧张情绪,让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都能顺利地渡过这一特殊时期。

4、一如既往地做好“两操”、“路队”、“课间活动”等其它常规工作。班务周志要及时上交。

三、完成三项任务。

1、上一节以环保为主题的班队会(周一下午),留下资料并在周三上交(如手抄报、心得体会等),每班五到十份。

2、收齐本班兴趣小组费用,周一上交会计室。

3、酝酿本班级“三项活动”的计划。

六年级组

二00六年六月五日

市外国语实验小学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开展

“三项活动”的重要指示

6月3日下午,市外国语实验小学报告厅内座无虚席,庄德勇校长正在向全体教职员工传达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三项活动”的文件精神。在会上,庄校长全文宣读文件后,对如何开展好“三项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作了具体步署。庄校长要求全体教职员工要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正确领会开展“三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庄校长强调,在开展“三项活动”的过程中做到“三实”:一要扎实。真实 详实各部门、年级组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详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及时上交校长室审批。

小学环保知识宣传资料

(一)

1. 1999.11.29日,第11次《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大会在中国北京召开,会议商讨保护臭氧层大计,并通过了《北京宣言》。 2. 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突破60亿,这一数字是1960年的2倍,世界人口的剧增给全球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3. 我国第一座森林公园是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4. 我国各省每年开展“爱鸟周”活动的目的是:集中宣传鸟类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全民爱鸟、护鸟 的意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5. “保护母亲河行动”是一项大型社会公益活动,是21世纪的绿色希望工程,其通过社会化运作,工程化建设和项目化管理的方式,动员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各界开展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在全社会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6. 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是一个致力于公民环境教育的民间环保机构,其工作目标是:通过多种社会活动,在大众中提倡有利于环境的生活方式,即:节约资源,绿色消费,重复使用,回收利用,救助野生动植物。 8. 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会徽是大熊猫。9. 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青藏高原(地区 )特有的动物。 10. 天然水体最大的污染源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11. 减少“白色污染”我们应该自觉地不用、少用难降解的塑料包装袋 13. 生物圈一般是指包括人类、动物、植物 所形成生物系统的边界圈与大自然边界圈的相互关系、影响。 14. 草地在环境保护中具有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的重要作用。15. 世界上第一部环境保护法是秦朝 制订的《田律》。这份禁令规定,不但保护森林植物,鸟兽鱼鳖,而且还保护水道不得堵塞。16. 清洁能源有生物能、太阳能和地热能。17. 亚洲象是云南西双版纳保护区的珍稀动物。18. 沙暴的形成条件强风、沙源、不稳定大气

(二)

1. 环境保护法中环境的定义是什么?它包括那些具体内容?

(环境保护法中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它包括大气、水、海洋、 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 什么是环境问题?请举例说明。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例如:农业上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等。)

3. 环境保护法规定公民承担那些环保义务?享有那些环保权利?

(每个公民有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义务;享有在清洁舒适的环境中生存的权利; 有权参与环境监督管理,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控告的权利;当自生受到污染侵害时,有请求司法机关、行政机关责令致害人停止污染侵害、赔赏损失的权利。)

4. 生物与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环境,即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5. 我国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我国的哪一类植物资源占据全 世界首位?哪 一类动物的种类是世界上最多的?(裸子植物;鸟类)

6. 我国所特有的珍稀动物有哪些? (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麋鹿等)

7. 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有哪些? (银杉、金钱松、珙桐等)

8. 哪一种植物被誉为“植物中的熊猫”? (银杉)

9. 什么叫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叫生态平衡。)

10. 我国最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哪一年建立的?叫什么名字?

(1956年,广东省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11. 为了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我国在那个省建立了哪些自然保护区? (四川省,卧龙、王朗、九寨沟自然保护区)

12. 为了保护银杉我国在那个省建立了什么自然保护区?

(广西省,花坪自然保护区)

13. 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把什么列为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的具体要求是什么?(计划生育;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14. 环境污染包括哪些方面? (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等)

15. 享有“森林医生美称”的鸟是什么?哪一种鸟擅长捕捉田鼠,对农业益处很大?  (啄木鸟;猫头鹰)

16. 能在空中飞行,善于捕捉蚊、蝇等害虫的哺乳动物是什么?(蝙蝠)

17. 利用农田蜘蛛或在农田里放养青蛙来防治农业害虫,有什么好处?

(可以减少施用农药,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18. 人们在山坡、沙地上造林和种草的目的是什么?

(利用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19.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何意义?

(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食物来源、能量来源和氧的来源)

20. 环境污染带来哪些害处?

(危害人体健康;使许多物种频临灭绝;毁坏自然资源;破坏生态平衡;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等)

21. 人口过度增长会造成哪些不良影响?

(各种资源危机;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平衡失调等)

22. 蚯蚓对人类有哪些益处?

(能疏松土壤,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排出的粪便能起到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是优致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处理有机废物的效率很高)

23. 广阔的自然界,每天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他们的遗体很快会被分解?

(腐生细菌和真菌等)

24. 为什么要提倡戒烟?

(吸烟有害身体健康,不仅危害吸烟者本身,而且污染环境,危害被动吸烟者的身体健康)

25. 一枝香烟可产生多少毫升烟雾?雾中含有多少种化学物质?有多少被确定为致癌物?

(可产生500毫升烟雾,含有3000多种化学物质,有20多种被确定为致癌物质)

26. 我国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是什么?

(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27.一个国家的森林覆盖率要达到多少且分布较均衡才能保证农业稳定发展? (30%)

28. 历史上,世界森林覆盖率最多时是多少? (66.7%)

29. 目前世界森林覆盖率是多少? (22%)

30. 我国目前的森林覆盖率约是多少? (13.92%)

31 .一公顷森林制造的氧大约可供多少人呼吸? (1000人)

32. 一个城市居民要多少平方米的绿化面积才可以吸收其全部所呼出的二氧化碳? (10平方米)

33.为什么说森林不仅是重要的自然资源,还是重要的环境资源?

(因为森林不仅给人类提供木材、药材、花果、植物、动物等,还起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制造氧气、过滤尘埃、消除噪声、杀灭细菌等作用)

34.破坏森林带来哪些恶果?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气候恶化、物种减少等)

35.在房前屋后种花木,人人都说是个好习惯,试说说它好在什么地方?

(可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可净化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

36. 当前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37.冬天用煤火取暖或用热水器时,如果排气不良,就会发生煤气中毒事件,这实际是指什么中毒?为什么会中毒?

(煤气中毒既指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有剧毒。当一氧化碳吸进肺里就会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的跟氧气结合,人体就会因缺少氧气而死亡。由于一氧化碳无色、无味、不容易被人察觉,所以对它要特别小心。)

38.人们常说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不对,这种说法不但没有事实根据,而且是有害的。虽然地球上的总水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却不充裕,人们可以利用的0.65%,而且分布很不均匀,人类就是依靠这些水维持生命和从事生产建设的。有的科学家曾这样预测:“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所以每个人都应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树立起节约用水的好风尚。)

请记住以下纪念日: 3月12日 中国植树节 3月22日 世界水日 4月7日 世界卫生日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5月31日 世界无烟日 6月5日 世界环境日 6月25日 世界土地日 6月26日 国际禁毒日 7月11日 世界人口日10月6日 世界粮食日 12月1日 世界艾滋病日 12月29日 国际生物多样日

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六年级组

关于开展“争当环保小卫士”活动的倡议

同学们,老师们:

众所周知,我们的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在享受物质成果的同时,也在吞咽着环境污染酿成的苦酒,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摆在当今世界各国面前的严重问题,人们开始觉醒,开始行动,环境保护的绿色浪潮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世界上许多国家在这一问题上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我们更应该思考一下如何才能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同样美丽,保持得同样清洁?其实一直以来我国对环保问题还是持着高度重视的态度,也有不少具体的措施,党的十六大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活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离不开最广泛的公众参与。这学期我们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创建国家级“绿色学校”。为了配合创建活动,进一步增强我校学生环境素养和环保意识,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我们决定向本年级组学生发出 “争当环保小卫士”的倡议,积极开展以“争当环保小卫士”为主题的系列环保教育活动。各班可以利用主题班会、黑板报等途径开展宣传,在班级中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和行为习惯。各任课教师要积极开展学科渗透教育,科学、合理、有效的将环保教育与自身的学科结合起来。此外,要求每位学生积极参与环保“五个一”活动,即编一份环保小报、参加一次社会性的环保主题公益活动,利用废旧物品完成一个环保小制作,编一条环保宣传口号,设计一个家庭每日环保方案并付诸实施。特别是组织一次社会性的环保主题活动,各班首先制定一个活动计划,要充分发挥大家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活动即新颖,又有实效。针对每项活动学校都将制定相应的评比,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对积极参与,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年级组将授予“环保小卫士”称号。

我们希望同学能通过这次活动,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环境意识,增强参与环保活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学校和社区做起,从而推动全社会的环保事业的全面发展。

篇6

关键词:生态治理;水土流失问题;云南省金沙江流域

中图分类号:S157 1 文献标识码:A

1 云南省金沙江流域出现的生态问题

1.1 由于云南省金沙江流域地质构造非常复杂

还有对土地的开发方式不对,导致了水土的流失更加严重,使之生态环境更加恶劣,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地形变化复杂,流域内的干湿季变化比较明显,而且雨量较为集中,自然灾害比较频繁。由于金沙江流域地质构造的问题导致了金沙江流域的是生态问题日益严重。加之土地开发的利用方式也不太合理,导致水土流失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1.2 从1999~2004年之间

年均森林的侵蚀量增加了601万,除了轻度侵蚀的面积减少了之外,强度侵蚀量大大增加。金沙江大面积的地表扰动,植被被破坏,各种自然灾害络绎不绝,导致水土流失严重问题已经成为了阻碍区域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了。

1.3 由于金沙江流域的自然条件的本身缺点限制

脆弱性和敏感性还有抗干扰能力很弱等等本身的问题,使得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迟迟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措施,仍然十分严峻,矛盾依旧突出。生物的多样性逐年递减,各种野生珍稀动物已经濒临灭绝,还有的珍稀植物已经灭绝了,虽然建有保护地,但是保护地的数量以及面积毕竟有限,不能满足所有生物以及植物的保护的需要,珍稀生物以及植物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少,而且还在不断的遭受破坏,导致了珍稀生物以及植物的生存环境屡屡遭到威胁,还有一些化工厂的建立导致环境的污染,加剧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化,所以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生存挑战。

1.4 近几年来金沙江流域虽然开展了天然的保护区域还有退耕还林

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等等工程,虽然森林在数量有了一定的增长,但是森林的种类越来越趋近单一化,大量的人工造林破坏了森林原有的生态系统,所以导致森林的生态功能还是较低,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由于金沙江水土流失问题严重,而导致的洪涝还有滑坡还有泥石流崩塌等等自然灾害更加严重。

1.5 而且政府在生态保护上投入的资金并不是很充裕

尽管开展了很多的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但是要想得到全面的休整与维护资金还是显得远远不够。而且林业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基础也是非常薄弱的,林业生态保护局不能正确的对生态环境做出判断,做出客观准确的全面的判断。导致很多自然保护区尚未建立管理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

2 云南省金沙江流域的林业治理思路

金沙江流域的林业生态治理思路应该按照云南省确定的生态工程为主线,构建完整的生态保护与网络体系,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的治理问题是保障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因此采取必要的生态治理措施,有效的改善生态系统的问题,是当前金沙江水土流失林业生态管理的重要思路。

2.1 深入实施天然保护林,退耕还林等保护工程

坚持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不但要继续保护好原有的天然保护区域,还要开展低效林改造和中效林抚育,增加人工造林与封山育林的投入,切实的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还要进一步的改善生态环境,继续完善工程管理与支撑保障体系建设。[1]对于生态非常脆弱的地区不但要继续进行退耕还林工程还要对生态脆弱的地域的改造技术加以研究以及推广。提高管护的能力,加强自然保护区的规范化建设的能力,加强对基础设施的保护,要注重对保护区资源的保护监控管理,建立完整的自然保护区的法律制度,和完整的管理体系。

2.2 建立生态自然保护区

实施一些有关天然林的保护,退耕还林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方面的重点工程可以使得森里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森林的覆盖率可以明显的提高,从而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也是生态治理的重要步骤,建立生态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式,建立生态自然保护区可以是真实动植物,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得到有效的保护,得以正常的繁衍以及生存发展,保证了物种基因库的重要性。

2.3 加强对沙漠化城市的生态恢复管理

云南省的岩溶分布在全国来说是最广的,根据生态环境的地域特征,和云南省的气候条件,应该对已经要沙漠化的城市进行治理和改善,进行大规模植物的种植,还有水土保持一定的湿度等生态工程措施,控制人为因素产生的城市沙漠化的发生,并且积极的促进以及帮助沙漠化的城市恢复经济的稳定快速的可持续发展。

2.4 建立完整健全的法律管理体系

建立完整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的公益林建设体系,我国于2004年全面启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将森立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纳入了国家公共财政预算,这是建立完整的林业发展制度保障体系的关键。[2]公益林的建设应该把物种性多样性,多层次性,结构合理,生态效益良好,功能健全当做目标,建立效益长期稳定发展的森林生态系统。

2.5 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对于云南省金沙江的生态管理策略上,应该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着重解决生态和环境的管理问题,把经济发展的建设当做中心,坚持全民参与建设,处理好经济建设与人口环境之间的关系,转变以往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大对土地森林水土资源的保护与合理的开发利用。

3 结语

云南省金沙江流域是我国西部生态环境最脆弱、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虽然云南省金沙江流域地址构造非常复杂,因为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地形变化复杂,流域内的干湿季变化比较明显,而且雨量较为集中,自然灾害比较频繁。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和治理水土流失、城市沙漠化等等生态问题,应该从加强生态经济型体系的建立,实施建立生态保护区等的保护措施,实施退耕还草,建立大规模生物多样性的森林保护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金沙江流域的林业生态治理思路应该按照云南省确定的生态工程为主线,构建完整的生态保护与网络体系,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的治理问题是保障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坚持实施可持续资源的发展战略,着重建立经济型生态保护区。

参考文献

[1] 李恕云.中国林业碳汇[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篇7

关键词:雷山髭蟾;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 S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191-2

1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概况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腹地,地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地理位置为东径108°05′-108°24′,北纬26°15′-26°32′,总面积47792hm2。是以台湾杉等珍稀动植物资源及其生态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具有综合经营效益的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区内最高海拔2178.8m,最低海拔650m,山顶平均年气温9.2℃,山腰11.7℃,山麓14-16℃。年降水量1300-1600mm之间,雨量充沛。优越的水、气、热条件,致使雷公山保护区内生物资源相当丰富。目前,区内共有各类生物5084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33种,省级重点保护的22种,雷公山特有种10种,野生动物2239种,国家Ⅰ级保护的有4种,Ⅱ级31种及110余种珍稀濒危物种,雷公山特有种164种,其中两栖类1种,就是雷山髭蟾。

2 雷山髭蟾的生活习性、基本特征及生活规律。

通过在前人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本人自2008年3月以来的细心观察。雷山髭蟾属陆栖类型,主要栖息在植物丰富、腐殖层厚、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的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海拔在900-2100m之间,选择的小生境多为坡度平缓、阴凉、潮湿地带。到繁殖季节(每年10月中旬-11月中旬)时才潜入溪沟中并产卵。平时昼伏夜出,白天隐藏在林间树叶下、岩石缝隙中、腐烂植物堆中及土堆内。夜晚才出外活动觅食,主要以昆虫、蠕虫、蜗牛等为食。其行动缓慢,不善于跳跃,容易遭受敌害。成体雌性比成体雄性个头大。

成体雷山髭蟾体长65-98mm,头扁平,头宽大于头长,吻宽圆,吻棱明显,上唇缘两侧各有两枚黑色维形角质刺,雌雄体都有。前肢较长,前臂及手长超过体长之半。指细长、指端圆,指间无蹼,第三指最长,后肢短,后腿侧缘膜宽,具微蹼。体背及四肢背面均有网状肤棱,体侧疣粒多且较大,腹面紫灰色,散有灰白色痣粒。

蝌蚪全长约50-90mm左右,体多为深酱色,吻端钝圆,鼻孔略近吻端,眼位于头背两侧,尾鳍灰白色,体尾均无斑点。

卵:成体将卵一般产于扁平石块下,卵彼此粘连呈圆环状,紧紧粘附于石块下面,卵群直径50-90mm,单粒卵有黄豆粒大,径3.5mm左右,卵灰白色且晶莹透亮,比一般青蛙、蟾蜍的卵粒要大,且硬度要硬,弹性要强。卵一般在40天左右孵出蝌蚪。不论什么季节都能找寻到蝌蚪的踪影,同一时期有长脚的,有不长脚的,有大的,有小的。经过细致观察,蝌蚪需要越过两个冬天才能完成变态过程,越过第一个冬天长出脚来,越过第二个冬天才完成退化尾鳍,爬上岸,进入林间,卵变化成成体需要3年时间。

3 雷山髭蟾的现状调查

2008年以来,本人利用闲暇时间,在过去保护区调查基础上对保护区内的雷山髭蟾的现状进行调查。

3.1 调查分布情况。

雷公山保护区雷山髭蟾的分布地有方祥、格头、毛坪、雷公山工区、雷公坪、交腊、冷水塘等地,在过去有分布的交密、小丹江、白道等地,此次调查,没有发现成体及蝌蚪与卵,大有绝迹的可能。

3.2 调查情况表

表1 雷公山保护区雷山髭蟾数量调查表

路线 调查方法 调查日期 调查区域 海拔(m) 数量

成体(只) 蝌蚪(只) 卵(只)

1 沿着溪沟以宽辐3-8m 2008-3-10

2009-10-15 雷公山工区(大塘湾水库乌拉坝至千年古树下) 1300-

1850 雌性

雄性

四群 三窝

4 6

2 同上 2008-5-15

2009-10-18 格头至七里冲 1000-

1600 4 4 三群 二窝

3 同上 2008-7-12

2009-10-20 方祥至雷公坪 900-

1840 4 3 20尾 四窝

4 同上 2008-9-8

2009-10-22 交腊至冷水塘 1200-

1650 3 5 26尾 三窝

5 同上 2008-12-10

2009-10-25 毛 坪 1000-

1450 5 6 四群 四窝

6 同上 2009-10-30 小丹江-白道-交密 800-

1550 0 0 0 0

3.3 调查结果情况

在非繁殖时期,很难发现雷山髭蟾成体的踪影。成体大多数是在抱对时捕捉到的,只能在溪水、水塘较深处才发现蝌蚪,卵是在大小适中的扁平石块下发现的。从表1可以看出:雷公山保护区昔日非常丰富的雷山髭蟾,现在是屈指可数。据当地老百姓介绍,2000年以前,每年繁殖季节上山都能装上满满一编织袋回家。现在,必须凭着多年经验,仔细听取其声音,才能捕捉到成体,即使在繁殖季节,一般成体都难发现,遇到几窝卵就不错了。短短十年间,雷山髭蟾数量急剧减少与分布范围急剧变窄的现实危机让人担忧。

4 雷山髭蟾面临危机的根源

4.1 自然因素(本身自然退化)

雷山髭蟾本身要求生存环境相当苛刻,选择环境必须植被丰富、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缺少一样它都无法生存,对自然的环境变化适应度低,加上自身生长、发育周期长,从卵到成体需要三年时间,且成活率低,自然的繁殖力低下,造成数量不断减少,分布范围变窄。

4.2 人为因素

4.2.1 人为破坏生态环境 完全生活在雷公山保护区内的村寨有25个村,所涉及到的村有44个村,区内村寨因山高路陡,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人们有坐山吃山的习惯,加之区内大部分山林属于国家和集体。人们砍树建房,砍柴烧炭,买树变钱,以及正常的生产生活需要,造成离村寨近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相对而言较远处也不同程度受损。保护与人们生存发生了直接矛盾,造成屡禁不止,虽然国家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行重点公益林经济补偿,人们对环境的破坏程度相对减弱,但适应雷山髭蟾的生存环境还在变窄。

4.2.2 环境污染 雷公山保护区区内村寨的田、土都在区内,区内群众在农业生产上大量使用农药,并且在农药使用后,处理农药瓶时总是随意丢弃在溪沟里,残留在瓶内的农药随水流向下游扩散,污染下游的水质资源。还有,当地一些群众为了口中美食,常常偷偷采摘化香树叶,捣碎后,悄悄地投入溪沟里,毒害鱼、蛙类及雷山髭蟾,让溪沟里的所有生物连根翻起。

4.2.3 人为捕捉 区内群众长期形成一种饮食陋习,将蛙类、蟾蜍、雷山髭蟾作为美食,加上沿路的农家乐兴起及外地老板的高价收购。每年的10-11月间,雷山髭蟾繁殖期,区内村寨,男女老少都上溪沟边捕捉雷山髭蟾,沿着溪沟用网兜,手捉,电击等将溪沟内的岩石翻个底朝天,将卵从岩石下刮得干干净净,不论成体还是蝌蚪和卵,一并端。据当地老百姓悄悄谈论,用它的蝌蚪、卵做汤相当地鲜美。如此严重的人为破坏,虽然保护区也在区内多次宣传,但收效慎微。

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是造成雷山髭蟾急剧减少、面临灭绝的根本原因。

5 采取保护措施的建议

5.1 加强宣传

制作雷山髭蟾的宣传画,写出宣传标语,悬挂及张贴在进入保护区公路两旁、各村寨主要路口及村寨宣传栏上。提高人们群众的认识水平和保护意识。聘请专人鸣锣喊寨,禁止在农忙时节随意丢弃农药瓶,禁止使用化香叶毒害溪沟内一切生物,禁止群众上溪沟捕捉、电击,违者予以重罚。

5.2 加强巡山护林,提高检查执法力度

雷山髭蟾主要分布在雷公山、方祥、小丹江三个管理站辖区内,其中设有二个检查站。管理站人员在雷山髭蟾的繁殖期经常到其分布地加强巡查及宣传,对进入分布区内的人群进行仔细的盘查、登记,了解其去向,对正在违法者进行教育加处罚。两个检查站特别在野生动物繁殖期,对过往车辆及人群进行细致检查,不放过一处漏洞,一经发现携带,没收教育加重罚,让其心服口服。

5.3 加强检查力度

加强保护区内、区外农家乐的检查力度打击非法收购珍稀野生动物行为,保护区内的旅游业带动区内区外农家乐的兴起,而农家乐为了吸引游客美食,常常悄悄到辖区内收购珍稀野生动物。每星期应对各农家乐进行检查一次,建立群众举报制度,对于有违规违法行为者,予以重罚。杜绝各农家乐出售野味行为。

5.4 加强科学研究和实验繁殖

一是吸收高科技人员充实保护区科技队伍,二是申请对雷山髭蟾的科学研究项目。选择条件又好又方便适应雷山髭蟾生存的溪沟地段,用栅栏围出一定面积。实施人工投入饵料,实行野外饲养。目前,有人在雷公山管理站辖区大塘湾实行大鲵的饲养繁殖。同样,可以鼓励有饲养能力的人员对雷山髭蟾进行饲养繁殖,使其增殖繁衍。

6 雷山髭蟾数量的减少给雷公山森林资源多样性的发展的影响

雷山髭蟾属雷公山保护区两栖类特有种,是雷公山保护区的骄傲,也是保护区的一块亮牌。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优越生态环境、丰富的生物资源著称。如今,让人骄傲的雷山髭蟾正走上危机边缘,它必将给雷公山森林资源多样性带来巨大影响。

6.1 自然界食物链破坏

雷山髭蟾的数量减少,使自然界食物链受到破坏,致使以其为食的动物相对减少,以此类推,又将让其它动物数量减少,必将影响雷公山森林资源物种的多样性。

6.2 遗传基因相对减弱

雷山髭蟾的数量减少,在遗传基因上相对减弱,适应环境能力变弱,又导致其基因状况变得脆弱,雷公山丰富多样的遗传种质资源多样性必将受到损害。

对珍稀动物的保护和繁殖,我们已刻不容缓。要想使地球变得丰富多彩,让世界美妙多姿,人类不会孤单,生命精彩绝仑。我们必须提高警惕,敲响警钟,约束自己,善待生灵,敬重生命,保护好区内让人骄傲、感动的珍稀特有生物资源。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环境保护; 环境建设;

环境保护,是指采取各种政策性或者非政策性的措施,解决在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存在的明显或隐性的环境问题,从而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1972年开始,我国便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环境保护活动。我国立法部门专门制定了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各级政府专门成立了环境保护职能部门,对环境保护进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一、环境保护的内容

目前,国内环境保护主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科学原则,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预防环境问题。预防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环境污染问题,比如要预防、限制企业在工业生产时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噪音、振动以及电磁微波辐射等等。防治、减少在日常生产生活、交通运输活动中产生的生活垃圾、白色垃圾、污水、烟尘等污染源。第二,要预防各种建筑建设、土地开发活动而导致的环境破坏,比如在修建大型的水利工程、铁路和大型的港口码头工程时,很容易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必须要重点防治。第三,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这类自然环境主要指的是湿地、热带雨林等;珍稀的动植物指那些少见的野生花卉树木,一些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等。

二、国内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早在30年前,我国就开始注意到环境保护,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进行引导和监管,但是环境问题仍然存在,环境保护的成效并不显著,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公众参与程度不够

环境保护是关系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是重要的公共事务之一,群众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环境保护之中。可是,事实上社会大众普遍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环境保护的参与程度并不高。大部分的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概念认识十分模糊,较多关注对负面环境问题的敏感程度,对正面环境问题如可持续发展、自然保护区等关注不足。社会公众也普遍缺乏有意识地学习环保知识、主动参加公益环保活动等。

2.基层环保部门监管不力

目前,在环境保护中仍然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特别是在一些基层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政策未落到实处,环保经费未得到充分利用,个别干部缺乏环保意识,因此造成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不力的问题。甚至有些地方政府为了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对一些具有较大污染的企业始终不能进行果断处理与处罚。

3.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滞后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农民居住条件也得到不断改善。但是,农村人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城乡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染物每年都在增多,农膜、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在农业生产中使用量不断增加,使得土壤和水体污染加重,农田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病虫草害严重,野生动植物资源减少,农产品中有害物质超标等等问题层出不穷。并且,在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对于废水、废气、生活垃圾等废物都并没有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环境问题十分严峻。

4.环保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在环境保护中,需要技术上的支持,尤其是对于各大中型企业而言,环保生产非常重要,这就需要环保技术的支持。但是在中国对于环境保护技术上的创新、开发能力还十分薄弱。

三、环境保护的有效对策

针对目前国内环境保护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有效解决,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1.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程度

社会公众,是我国环境保护的生力军,因此提高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是至关重要的。国家要建立起各种相关的加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可以通过立法逐步来予以支持,创造和扩大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机会,确保公众参与的有效性,使公众广泛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同时,还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对环境保护进行宣传,使得环境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参与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公众的重要责任和义务。而从社会公众的角度来说,应当对非政府环保组织的活动给予关心、支持和鼓励,做非政府环保组织的坚实后盾和有力支撑。

2.加强环保部门的执法监管力度

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在很多基层环保部门,还存在着监管不力的现象。这就需要加强相关部门的执法监督力度,形成企业内部、政府主管部门、群众三位一体的多渠道的监管机制,使得法律真正的对环境保护起到作用。而部分基层环保部门也应该提高环保意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着眼于长远利益,而不是短期效益。从大局出发,将环保工作落到实处,将环保经费用在刀刃上。

3.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国家政府要重视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首先,要加大农村环保经费的投入,每年安排一定的农村环保财政预算;加大对重要流域和水源地的区域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其次,国家应采取政策倾斜,对于注重环保的企业优先考虑资金补助。再者,引导社会资本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的投入,探索资源有偿使用,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投资渠道。最后,对于农村居民,应加强宣传教育,防止生活污染,要把提高群众环境意识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

4.促进环境保护的科技创新

篇9

一、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意义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 数据显示, 我国野生动物数量超过了2000种, 在世界上, 排名前列, 其中, 约有100多种主要分布于我国, 或者属于我国特有。改革开放后, 我国工业迅速发展, 导致大量野生动物资源遭到破坏, 偷运、贩卖野生动物的犯罪行为屡禁不止, 大量野生动物濒危绝种。野生动物资源的破坏, 给世界生物多样性、世界气候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继而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也给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 加强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 刻不容缓。

二、我国野生动物的立法现状

关于野生动物的保护, 早在古代, 便已经有先例, 各个朝代都有驯化野生动物、不供奉幼兽的记载, 最早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是我国在1950年颁布的《稀有生物保护办法》, 其中规定, 严禁捕杀各类珍稀动物。后来, 我国林业部门公布《关于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指示》, 提出, 对于野生动物资源, 既要注重保护, 也要合理利用。在后来的多年间, 相继颁布《关于制止珍贵野生动物收购与出口的通知》、《渔业法》等, 在198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通过, 分别在2004年、2009年进行了修改, 在2011年, 《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颁布, 2013年,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颁布, 在一定程度上,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托。

从《刑法》中的规定来看, 关于野生动物的保护, 集中于341、340、151条, 从不同的阶段、角度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做出了规定。相较于《野生动物保护法》, 《刑法》中关于野生动物的保护进行了进一步缩减, 将《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三有陆生野生动物”排除在外, 借鉴了国外的相关做法, 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的规定纳入保护范围, 体现出与国际法律法规相接轨的趋势。

三、刑法中关于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立法不足

(一) 深度的不够

刑法中关于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 只针对于“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本体”, 实际上, 导致野生动物破坏的诱因非常多, 栖息地的破坏便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但是, 刑法中关于栖息地内容的规定还显不足。

(二) 设置的缺陷

在《刑法》中, 关于野生动物资源破坏的量刑比较重, 最重可以判处无期徒刑, 但是, 相较于其他恶意犯罪, 破坏野生动物行为在主观上的恶性较小, 有一定的可修复性, 而刑罚的最终目的并非处罚, 而是起到震慑作用, 预防犯罪, 促进被破坏野生动物的再生。就当前的规定来看, 《刑法》中没有规定其他的非刑罚措施, 虽然对犯罪行为起到惩治作用, 却难以促进野生动物资源的恢复。

(三) 与其他法律的冲突

为了保护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 我国颁布了专门的法律法规———《野生动物保护法》, 《刑法》中关于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 需要参考《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的名录规定, 属于其中的规定, 才符合《刑法》中的保护要求。虽然《刑法》与《野生动物保护法》在规定上存在互补作用, 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冲突。在2017年, 我国对《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的栖息地保护、法律责任、违法方式等内容进行了修改, 而《刑法》并未及时调整, 在立法理念上, 《刑法》也相对滞后。

四、野生动物资源刑法保护的完善措施

(一) 完善主观明知认定

《刑法》中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名录是参照《野生动物保护法》, 《野生动物保护法》更新速度频繁, 每五年更新一次, 一些野生动物所在地的居民, 如果还是沿用已有经验, 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 便触犯刑法, 为了解决该种问题, 必须要完善关于主观明知的认定, 具体情况包括三种: (1) 明知不可为而故意为之; (2) 根据以往经验, 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危害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 依然不管不顾, 导致危害结果发生, 存在间接故意, 也构成了犯罪; (3) 确实不知自己的行为会危害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 那么不构成刑法中的犯罪, 可以按照“非法狩猎罪”、“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的规定来处理。

(二) 明确野生动物死体认定

所谓野生动物死体, 即野生动物死亡后的遗体, 目前, 关于死体野生动物属于野生动物的范畴, 还是野生动物制品范畴, 在司法界还存在争议。在《刑法》中, 没有野生动物死体的认定问题, 致使法律适用存在认定上的困难, 在没有其他明文规定的前提下, 野生动物死体不应该纳入野生动物范围。笔者认为, 若没有对野生动物死体做出明确规定, 会导致犯罪人利用法律漏洞来逃避制裁, 致使大量野生动物遭到屠杀, 基于野生动物可修复性操作要求来看, 应该将野生动物死体纳入野生动物制品范畴, 在具体的司法实践工作中, 需要结合案情情况来考察死因, 若有非法杀害行为, 可以与《刑法》中关于“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的行为一起处罚。

同时, 《刑法》应将野生动物的卵、蛋等纳入破坏野生动物罪的犯罪对象。对野生动物卵、蛋的破坏是从源头上破坏了野生动物资源, 其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破坏远远大于对野生动物成体的破坏。我们应学习国外的立法经验将之纳入到我国刑法的保护范围之内。

(三) 规定野生动物的价值鉴定工作

野生动物资源是国家所有, 就《刑法》的规定来看, 关于野生动物的价值鉴定, 并没有明确规定, 为了满足当前野生动物的保护要求, 要严格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 考虑到现实需求, 综合各方面情况来明确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成本, 让野生动物价值的认定更加合理、科学, 具体而言, 需要从“教育价值”、“科研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几个方面来综合考量。

虽然其他法律法规对野生动物价值的认定有所规定, 但是关于实际交易价值、核定价值的认定上, 常常存在纠纷。一般情况下, 主管部门会按照一般价格、国家规定来核定价值, 而实际的交易价格往往会出现波动, 也与个人的认识、与交易方之间的社会关系有关, 因此, 对于野生动物价值的认定, 需要根据一般价格、国家规定来核定, 取价高者。

篇10

关键词:公路工程 项目管理 环保 水保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中水土保持工作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至关重要,开工后,针对本标段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工作全面规划 ,因地制宜。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及《水土保持法》要求,积极维护当地自然环境和居民清洁适宜的生活、劳动环境,尽可能保持原有绿化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为此制定如下措施。

2 水环境保护措施

2.1桥涵施工,为防止水土流失和对水源的污染,在基础开挖中,沙石、泥土要及时运至指定地点,不得随便排放废油、废水,乱扔垃圾。

2.2靠近生活水源的施工,用沟壕或堤坝同生活水源隔开,避免污染生活水源,施工废水、生活废水按有关要求进行处理,避免直接排入农田、河流和渠道。

2.3施工机械的废油废水,采用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加以处理,避免超标排放。

2.4生活污水采取二级生化或化粪池等进行净化处理,经检查符合标准后排放。

2.5在农田区施工时,对既有的排灌系统加以保护,必要时修建临时水渠、水管等,保证排灌系统的完整性。

2.6在河道中施工的临时设施待工程完工后进行彻底清理,恢复原状原貌。

3 大气环境及粉尘的防治措施

在设备选型时选择低污染设备,并安装空气污染控制系统。在运输水泥等易飞扬物料时用蓬布覆盖严密,并装量适中,不得超限运输。

配备专用洒水车,对施工现场和运输道路经常进行洒水湿润,减少扬尘。汽油等易挥发品的存放要密闭,并尽量缩短开启时间。

4 固体废弃物管理措施

4.1施工营地和施工现场的生活垃圾集中堆放。

4.2施工和生活中的废弃物经当地环保部门同意后,运至指定地点。工地设置封闭式厕所,派专人清理打扫,并定期对周围喷药消毒,以防蚊蝇滋生,病毒传播。

4.3报废材料或施工中返工挖出的材料立即运出现场,并及时进行处理。对于施工中废弃的零碎配件,边角料、水泥袋、包装箱等,及时收集清理并搞好现场卫生,以保护自然环境与景观不受破坏。

5 噪音管理措施

对使用的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安装消声器并加强维修保养,降低噪音。机械车辆途经县城、村镇和营区时减速慢行,尽量不鸣喇叭。在村镇附近固定的机械设备,修建临时隔音屏障,减少噪音传播。在村、镇附近施工时,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尽量降低夜间车辆出入频率,夜间施工避免安排噪音很大的机械。适当控制机械布置密度,条件允许时拉开一定距离,避免机械过于集中形成噪音叠加。钢筋加工、混凝土拌合、构件预制等场地,尽量远离居民区。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在高噪音区和低噪音区的作业时间。

6 水土保持措施

6.1水土保持设施要坚持“三同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保护原有植被,对合同规定的施工界限内、外的植被、树木等等尽量维持原状。砍除树木和其它经济植物时,应事先征得环保部门、所有者和业主的批示同意,严禁超范围砍伐。永久用地范围内的地表植被加以覆盖,临时用地范围内的耕地采取措施进行复耕,其它地表植草或种树进行绿化。

6.2营造良好环境。在施工现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经常进行卫生清理,同时在生活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生活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严禁施工人员猎杀野生动物。

6.3及早施作防护工程、排水工程和地表的植被覆盖,防止水土流失。工程完工后,及时彻底进行现场清理,并按设计要求采用植被覆盖或其它处理措施。

6.4对有害物质(如燃料、废料、垃圾等),按规定措施处理后,运至监理工程师指定地点进行掩埋,防止对动、植物造成损害。

7 文明施工、职业健康安全、廉政建设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7.1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7.1.1队伍进场后,立即进行教育动员工作,要求所有人员尊重当地风俗习惯,维护当地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搞好工民关系,以保证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

7.2.2合理规划施工工序,尽量减少临时占地面积,缩短使用时间,及时恢复土地原有功能,对珍稀动物、植物加以保护。

7.2.3在确有必要的地点与时间,提供足够的照明、护栏、围栏、警告牌及看守措施,以保障公众的安全与方便。

7.2.4在施工队伍内部,搞好生产劳动保护,对职工配足防护用品,在人员集中地,设置较全面的生活、卫生等设施,以保证人员的身体健康与环境卫生。

7.2.5在施工期间,要经常对主要施工机械、车辆通行的道路进行维修并洒水,以保证沿线居民生活方便,防止对居民及作物造成污染。对于建筑材料,料场设在常风向下侧,采取防尘措施,拌和站远离居民区。对容易飞扬、渗漏并造成环境污染的材料,采用密封或覆盖的方式专门运输。

7.2.6各种材料、机械设备存放都要按管理规定,做好防火、防水、防晒等工作。对各种施工机具设备及时保养,做到经常清洗、检修,凡未经检修与清洗的机械设备,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7.2.7施工时的临时占地,将原有表层熟土推至一边,施工完毕后,将熟土推至恢复原有表面。

7.2.8施工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处理设置污水处理站和生活垃圾堆放站,定期处理。

8 职业健康安全保证措施

8.1项目部机械材料部负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运行过程的控制,设置职业安全健康控制点,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检查各部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执行情况。

8.2为保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指标的实现,项目经理部在施工作业过程中时刻对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控制,减少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噪声排放、固体废弃物废弃,加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8.3项目经理部施工人员和各分部维修人员,在施工和机械维修过程中,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施工技术规范和维修规程的规定进行作业。

8.4项目经理部机料科组织对施工、维修和职业安全健康监测、监控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施工现场按标准配置各种安全警示标识,并保证警示标识齐全完好。

8.5项目经理部在进行技术交底时,同时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和控制措施交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和作业交底按过程或工序进行交底到相关人员、班组长。

参考文献

[1]陈书屏.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广西交通科技2003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