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风险审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6: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流动性风险审计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流动性风险审计方案

篇1

关键词:证券公司 风险管理 分析

风险管理是证券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是确保证券公司经营稳重的关键所在。当前证券市场的风云变幻,股市市场的不稳定,增加了证券公司经营管理的风险系数。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外国资本的大量流入,激烈的市场竞争因素的多元化,都带来了证券公司的风险因素。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金融体系此起彼伏的剧烈动荡,带来的国外证券公司的风险因素激增。金融证券领域的风险事件层出不穷,更突出了证券市场的不稳定性。因此,在现有激烈市场竞争的前提下,如何辨识证券公司的风险来源,进而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监控风险是当前证券公司面临的首要选择。

1.辨识证券公司风险来源

证券公司风险来源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是来源于证券公司自身风险意识的树立;二是证券市场的不稳定性。纵观现有证券公司的运转方式,除了企业融资及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之外,现有证券公司存在的一个很大意义在于为国有企业改组服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证券市场的良性运转。

一是证券市场的不稳定性。证券公司面临着政府干预的风险,无法独立参与市场经济。中国证券市场的培育与国有企业改组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来说,这种应景而生的证券市场的发育本身就带有另一番意味,为国有企业改制服务的目的。国有企业资产是国家集体所有,带来了政府与企业利益的纠缠。作为国有企业法人代表的各级政府机构无法独立于企业经营而存在,企业必须听从于政府的指挥,有碍于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是证券公司的信用风险。市场经济讲究以信用为基准。继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因信誉危机倒闭之后,社会开始意识到信用风险对公司的危害力。而对证券公司而言,信用等级、信用评级更是关乎证券公司生存的关键。对一个证券公司而言,顾客对公司的信用度是证券公司确保生命力的关键所在。而在信用度背后的是证券公司的业绩和能力所在。社会大众对公司信用度的降低带来的最大风险就是公司的倒闭。且在公司管理的历史上,这种因公司信用危机带来的公司倒闭、公司财务状态危机事件层出不穷。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必须重视公司信用度的维护。

三是证券公司的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当前作为证券公司面临又一市场风险,因证券公司本身业务的特殊性而带来的流动性因素的增加。资金流动性、人员流动性及风险的流动性等都因世界高速增长的市场经济增加了风险系数。因此,从根本上来说,证券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已成为现如今证券公司必须给以高度重视的一大要素。

四是证券公司的管理风险。证券公司内部管理问题涉及到证券公司员工的管理,财务的管理,资金的管理及相关业务流程的管理。证券公司管理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企业内部,企业内部不同职工之间,不同部门之间因为相关的利益而产生的纠纷是造成证券公司风险的原因所在,比如违规运作和缺乏监管带来的业务上的失误。

2.证券公司应对风险措施透析

鉴于证券公司业务的特殊性,建议在证券公司尝试成立专门的应对风险的管理机构。从制度上规范、从管理上严控风险。对此,本文尝试通过成立董事会的方式来监控证券公司的风险。

一是在董事会外成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的成员在选择上必须以外部董事为主,其在职权上主要是要给风险政策防控委员会授权管理制定风险的政策。其在整个证券公司风险应对机制中处于监督领导的地位。是风险防控中心除了董事会外最高的防控中心。审计委员会的成立不同于普通的审计部门,其不但要审计公司面临的财务情况,更要对不同的部门的风险进行审计,确保公司的风险管理方案落到实处。

二是在审计委员会下设立风险政策防控委员会。其主要职责在于监控公司的风险,确保公司的业务的实现,建立一套程序用来识别、测量所面临的风险。其是证券公司风险防控的中心地带,其负责与不同的部门建立联系用来测量不同的风险的承受能力,并监控部门所遇到的风险。其主要组成人员是由高级的业务经理或者是专家来构成的,减少风险管理的失误率。对风险政策防控委员会而言,专业团队的出现是确保风险政策防控委员会监督工作的实现。

三是成立风险监管管理中心。其主要职责是审视各种与风险有关的议题并向董事会汇报相关情况。在人员的选择上必须确保人员的独立性及专业性,因为其候选人主要是公司的高层即具有相关风险防控管理经验的人为主。风险监管管理中心是作为风险政策防控委员会的有利补充。

四是成立风险防控的执行管理中心。其主要职责在于确定不同部门,不同业务之间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和风险概率,确定所有不同风险所发生的变化,尤其是公司风险政策的变化,并极力推进新风险政策在公司的开展。其更主要的功能在于确保公司面临到风险是在公司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而不能跳出这个风险。尤其是风险来源中的那些流动性的不确定风险因素,是风险防控执行管理中心的监督重点对象。

篇2

财务风险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短期财务风险,即流动性风险,主要用资产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衡量;一类是长期财务风险,即信用风险,主要用资产负债率和利息保障倍数等指标来衡量。另外并购导致股东权益的波动性增大也是财务风险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有正确识别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才能有效防范与科学管理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并购财务风险产生的因素主要有:

(一)不确定性

并购本身就是一项财务活动,财务风险产生于并购过程的各个环节,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宽泛,受法律、财务、专有技术、环境、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的不确定性给并购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是多种不确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宏观上看,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法律环境、经济周期性的波动、利率、汇率变动和市场体系变化的影响;从微观上看,有并购方的经营环境、融资和资金状况的变化,也有被收购方的价格和企业文化的变化等因素,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与外界的联系愈来愈复杂,并且企业经营的跨地域、多元化趋势都可能导致并购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

(二)信息不对称性

企业并购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性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非上市公司,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的真实信息掌握永远少于目标企业对自身企业的真实情况信息的掌握,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负债、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资产抵押担保等无法得到准确的数据,就无法准确地判断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也会因对其资产可利用价值、人员、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情况了解不够,从而导致风险。

(三)价值评估风险

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是以持续经营观点合理地估算目标企业的价值,作为成交的底价,这是并购的基础,价值评估取决于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对外公布的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报表等信息的把握、准备并购的时间,以及审计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和评估机构对其未来收益大小预期确认的公平、公正性,这些过程会产生并购的估价风险。

(四)税务风险

企业的并购重组会因为并购的目标企业以及并购会计处理规则的不同,产生许多或有事项,并购方在并购前未能准确审查并购对象相关的应计而未计涉税问题,就会在并购后虚增目标企业的净资产,增加并购企业的并购成本,直接影响并购后企业的财务状况。

(五)并购后风险

并购整合不仅涉及到资产、人员、战略等方面的整合,还涉及到企业文化的融合、财务整合和财务风险管控能力。企业管理失控,关键人员流失,特别是管理层的流失,造成成本变动增加而给企业未来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企业所支付的全部并购成本付诸东流,使并购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二、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

(一)改善信息不对称

需要各方面专家和机构发挥作用,聘请法律、审计评估机构、投资机构和企业财务顾问等依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在并购前对目标企业的产业环境、地域环境、财务状况、人力资源、经营能力和企业文化进行详尽的审查和评价,对目标企业未来收益能力做出合理的预期,根据并购动机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做出的目标企业估价将接近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以降低估值风险与并购财务风险,实现并购后的良好稳定经营。

(二)降低融资风险

资金的筹措方式及金额大小与并购方采用的支付方式有关,而评估对价的支付方式又是由并购企业的融资能力所决定。并购企业结合自身能获得的流动性资源、股权结构的变动、目标企业的税收、资产流动性、现金流量等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对并购资金需求量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和预测,以做出合理的资金安排,选择成本最低的融资组合方案,确定支付方式,以满足收购双方需要来取长补短,维持较合理的资本结构,减轻收购后巨额资金压力。

篇3

许多企业在燃气工程管理中,没有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在工程出现问题时,由于分工的不明确和责任不清晰等原因,相关的责任人就以此为借口逃避责任,给燃气工程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在燃气工程管理中要执行责任制管理,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责任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与相关责任人签订相应的责任合同、预交风险押金等方式来降低企业的责任风险成本。这样一方面企业可以将责任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有效地减少因责任人的疏忽而造成的损失,切实减少企业的责任风险成本,保证燃气工程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另一方面,能让相关责任人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增强责任人的责任感,最大限度提高相关责任人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落实责任制管理,降低责任的风险成本是企业做好燃气工程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控制资本性费用支出

燃气工程项目的支出主要包括资本性费用支出和期间费用,而项目的资本性费用支出、收益率、投资周期等都是企业决定是否投资该项目的参考标准,因此,控制资本性费用支出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要控制好工程的资本性费用支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控制材料采购成本。企业要严格控制材料的采购成本,培养采购人员的节约意识,在采购时做到“货比三家”,以合理的价格采购到质量最好的原材料。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集中采购的方式扩大采购量,提高企业的议价能力,降低采购单价,从而有效的控制原料的采购成本。同时企业要根据工程进度情况合理采购,减少工程资金的占用;第二,加强施工管理,控制施工成本。燃气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企业要严加管理。一方面,企业要做好工程质量的监督工作。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工程质量是关乎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在燃气工程施工过程中,企业要严格做好监督工作,规范工程的操作程序,避免因施工不当给工程带来的误工、返工造成的成本浪费,同时企业可以引进先进的施工工艺,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提高施工效率。另一方面,企业要做好工程进度的监督。燃气工程是属于投资大、施工周期长的项目,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不可预测的问题很多,因此,企业要随时关注工程的施工进度,避免出现因故意延期竣工给企业带来损失。

三、完善员工激励制度,控制人力资源成本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人力资源成本也不断加大。目前许多企业出现了“招工难、人力成本高”的现象。在燃气企业中,许多企业没有重视工程队伍的建设,“招工难,留住员工更难”的现象日益突出。实践证明,留住老员工的成本比招聘新员工的成本低,而老员工为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往往比新员工创造的价值大,因为老员工有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已经了解和适应燃气工程的工作需要,能够直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而新员工则需要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并且企业还需要对其进行培训,才能将新员工培养成适应燃气工程需要的人才,这就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因此,燃气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员工激励制度,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千方百计的留住员工,减少员工的流动性。一方面,燃气企业的HR在招聘新员工时要优先考虑那些工作比较稳定的应聘者,以从源头开始减少员工的流动性。另一方面,燃气企业要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完善员工的福利待遇,给员工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减少企业员工的流动性。企业可以在工作之余,可以适当的组织员工参与一些活动,以增加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给员工制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的同时,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减少企业员工的流动性,控制人力资源的成本开支。

四、落实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审计独立的管理部门,能够客观的对燃气工程的施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反馈,避免因管理不当,给增加工程的成本支出。因此,企业要重视落实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工程的审计工作,具体做法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要在了解燃气工程的设计、工程规模的基础上,通过深入施工现场,对工程现场进行丈量、与施工图进行对比,从而察看燃气工程是否是按预算方案进行。在进行工程材料审核时,审计人员要收集相应的原料采购凭证,保证原料的质量符合燃气工程的需要。通过审计人员的现场察看,收集资料的方式,可以严格监督燃气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行为,及早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工程的有效进行,为燃气工程的成本管理与控制起到监督和防范的作用。

篇4

1我国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现状及问题分析

1.1治理结构不合理

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风险,一般通过财务指标反映出来,而这些异常与公司的治理有较大关系,因为公司治理是风险管理实施的平台,也是重要的内部环境。从实际实施的情况来看,煤炭上市公司以国有企业为主,虽然目前很多企业处于重组整合的过程中,但是大型煤炭企业国有控股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超过总股本的50%,虽然体现出国家控制煤炭市场的宏观调控,但是国有煤炭企业中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等职能结构未发挥应有作用,企业公司治理机制还存在由内部人控制,监事会起到的作用不大,股东大会的召开仅限于形式、而不注重实质等问题。公司缺乏完善的权利制衡机制,大型煤炭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或者原国有企业改制的,董事长、总经理、监事的任命多是上层领导委派,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并且企业经理会成员往往是董事会成员兼任,这种人员重叠使得公司的制衡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企业经理层和监事会受董事局的控制导致监督难以实现。

1.2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因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导致煤炭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因为煤炭企业的不景气,促使企业财务风险不断加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煤炭企业基层管理人员财务风险管理知识比较欠缺,财务人员忙于完成份内工作,对整个企业或者分公司的财务状况难以全面把握。煤炭企业因其行业特殊性,企业下属各级公司较多,财务管理层级多。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使得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薄弱,在财务工作中出现失误或差错,使公司受到外部处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1.3企业内部财务活动管理不善

企业内部财务活动管理不善主要是煤炭企业为保证持续发展导致的债务结构不合理、资产负载率过高,经过对煤炭企业近几年财务报表数据的分析,煤炭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高,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大型煤炭企业的流动负债所占比例较高,而与此相对应的流动资产的比重却较小,使企业面临很大的短期偿债问题。资产的流动性是指企业资产变为现金并保有购买力的能力,而财务风险与资产流动息相关。随着煤炭价格的下跌,很多煤炭企业的应收账款增加,并且账龄延长。煤炭货币资金缺少、存货积压、债务多等问题都是资产流动性不强的表现,也是引起企业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

1.4内部监控机制形同虚设

内部审计是直接、全面、有效的自我监控手段,但也具有随意性和不确定性。煤炭企业尤其是大型煤炭企业是成立时间较长的大型国有控股公司,人事关系复杂,在利益分配中涉及的人员较多,且现有公司管理层次较多,限制及制约因素错综复杂,从而导致管理活动较为被动,在此基础上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和相关政策对企业长久发展尤为重要。但一般煤炭企业未建立起贯穿整个公司的财务监控机制,存在财务监管力度不足、监控不到位的情况。具体体现在监控部门的权威低;内部审计作用不大、主要依靠外部审计成果;内部监控人员兼职财务工作、造成监控机制不健全;在实施监控中方法落后、效率低下,增加了公司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1.5多元投资成本高、效益低

煤炭企业多元投资是常态,并且近年来随着煤炭价格的下跌,企业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往往采用多元投资的方式。但是很多煤炭企业的多元投资成本较高,而取得的收益较低,以兖矿集团为例,在2000年到2013年间,兖矿在国内和国外不断进行多元化布局,在国内形成煤业、煤化、东华、物业、电铝为产业布局的五大板块,但是在2013年各板块亏损严重,仅煤化亏损就达13亿元。从企业管理角度看投资失误或者效益低下的原因有以下4个方面:第一,缺少专门的环境和技术研究团队与机构;第二,审批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性;第三,项目多由下属单位提出,申报单位可能隐瞒数据或者虚报数据;第四,企业对于重大项目的决策链条比较长,影响了决策效率。

2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2.1加强公司治理

煤炭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应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宗旨,并且要考虑小股东的利益,以保证股东之间的平等,而董事应对全体股东负责,要对公司的各项重大投资方案进行审议。在审议公司重大决策时应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多层次讨论和审议,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书面文件,以此作为评价公司治理效果的依据。煤炭企业经理层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专业知识能力不仅影响到公司的经营成果,还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首先要完善经理人的奖惩制度,以公司效益的增加来确定经理人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刺激和鼓励经理人更好地服务于公司。

2.2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形成风险管理文化

财务报表能够真实地反映公司的财务情况,资产负债表能够反映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结构信息;利润表能够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信息;现金流量表反映了企业现金流入、流出量的增减变动情况。作为财务人员在进行常规管理过程中,需要树立财务风险意识,从公司管理角度分析各项数据,发现财务数据背后的风险问题。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内在支撑力,实现有效管理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不仅形成相关制度,还需要培育整个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和理念,并融入企业文化中。首先加强员工对风险管理的认同,需要将风险管理的认识、手段通过各种渠道传导到全体员工,并得以认同;其次将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员工共同的认识和自觉行为,而不是风险管理仅仅是管理层、财务部门的工作。

2.3加强内部财务活动管理

煤炭企业为了更好地提高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实现整体资金供需平衡,首先,应做到集中资金管理、统一调度、强化监管、统一过程控制,通过完善财务管理体制保证资金合理利用。所有资金账户进行统一管理,建立内部财务报告制度,统一掌握企业资金使用状况。其次,要统一重大资金调度权,日常资金管理权限予以下放,而对重大项目资金和物资采购,由企业进行集中对外支付,以保证结算资金的内部控制。企业长久发展需要资金保证,为保证在现有经济环境下的良性运行,企业需慎重考虑资金来源和结构。可合理规划资本结构,优化债务比例,利用债务杠杆,选择风险较低的融资方式,这不仅可以降低财务风险,还可以节约财务成本。另外要合理规划债务期限,减少企业财务因集中支付利息而造成资金流动性和偿债能力的减弱。为提高企业整体资产的流动性,需加强对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管理,并预先提留风险补偿基金,增加企业的风险自担能力。按时提取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并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适当调整提取比例。

2.4建立独立的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机制

一般将内部审计称为财务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适当的审计,不仅可以加强财务的控制能力,还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战略管理水平。独立性和权威性则是其发挥作用的保证,所以内部审计机构应设置在监事会下,这可以有效保证不受管理层和被审计部门的制约,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并能为监事会获得监督资源。企业向风险导向型审计转变首先要明确概念,内部审计人员为保证审计计划和经营计划的一致性,要对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使整个审计工作以风险管理原则为保障。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作为关键流程,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也转向确认风险及测试管理风险,而不再将测试控制作为重点工作。因此,建立风险导向型审计就应以风险为起点,逐步建立通过确证和咨询活动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反馈的机制,而且反馈控制要从事后反馈逐渐向事前控制和事中反馈延伸。

2.5保持核心竞争力,完善投资决策管理

篇5

摘 要 随着我国各大企业生产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多,其受到宏观与微观经济环境较大的响,导致财面临着更多风险与隐患。本文分别分析了企业财务面临的风险以及隐患,并综合给出提高企业抵御财务风险与隐患能力的几点措施,以期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及促进企业各项生产活动顺利进行。

关键词 企业财务 风险隐患 策略

一、前言

企业财务担负着企业日常资金结算、投资以及融资等方面的工作,其在企业生产发展中起着重大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阶段,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面临较大的风险和存在较大的隐患,这直接影响到了企业运营资金的正常周转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企业存在财务风险与隐患是在所难免的,如何增强企业抵御财务风险与隐患成为当前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全面分析企业财务存在的风险与隐患的基础上,综合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当前企业财务面临的风险分析

1.流动性风险

财务的流动性是指不管在何时何地,银行均能够满足企业财务的合理科学的流动性要求。企业财务的流动性主要体现于资产与负债两个方面。当前,随着市场经济活动的日益增加,企业财务的流动性风险逐渐加大,具体表现在:(1)再融资风险。这是由于企业的资产负债在成熟期内某些不合理融资行为引起的。企业财务资金来源多是企业存款,短期性明显,但资金的使用是以中长期的贷款为主,这就导致资产负债的到期日存在不一致现象。(2)偿还风险。这是由于企业在各种信贷业务中,延期借款而引起的。在信贷业务中,有部分企业在无法偿还本金利息的情况下,动用流动性储备资金偿还贷款等。(3)提前支取风险。这是由于企业对大额信托存款以及信贷额度的一种非预期提取与使用。综上三种流动性资金风险,企业非合理的动用流动性资金,直接导致企业固定资产的流逝,极易形成资金短缺局面,会给企业的继续生产带来重大财务风险。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由于企业逃废银行债务而引起的。这是企业逃避偿还债务的一种信用缺失行为。据仅几年的相关调查,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最高统计达到80%以上,在这其中,70%均是银行贷款。高负债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把大枷锁,使企业一直处于低效益状态,财务信用风险与日竞争,且这种信用风险具有如下几大特点:(1)风险具有长期性。(2)风险具有破坏性。(3)控制风险的艰巨性。

3.筹资风险

企业的筹资风险可分为:(1)现金性筹资风险。这是由于企业现金短缺与现金柳流入结构和债务期限结构不匹配而引起的支付风险。该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财务管理不当,导致支付危机的发生,也会导致企业出现偿债高峰风险。(2)收支性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收不抵支的情况之下,出现物力偿还到期债务的一种风险,其意味企业在市场经营管理上的失败,将会面临破产。这是由于企业理财不当引起的支付风险,是企业净产量总量的减少导致。该风险会延伸至企业破产。

4.投资风险

当前,由于企业财务人员多是从未接触过金融工作,对金融法律、政策以及业务缺乏认知。应用此类人员处理企业的财务工作,在接触资金市场运作时,很容易陷入多种风险中,尤其是对外投资方面,存在风险更多。项目投资风险。目前,仍有多数企业存在盲目投资股票与房地产等项目,在缺乏经验以及未掌握国家政策等情况下,会使企业的大量资金被套,严重者会发生巨大亏损。

三、当前企业存在的财务隐患

1.收益低分配高

目前,部分低效益的企业借助高送配手段,为投资者营造股价大涨的假象,使投资者形成追涨局面。这类的企业在幕后则是和某些机构大户相互勾结,将股价抬高至最高位时,选择时机出货,最终实现名利双收。这使得高位跟进的部分投资者损失惨重。部分大股东,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不顾及自身企业的发展,将利润以及全部现金掏空,留给刚上市企业的仅仅是显而易见的财务隐患与投资风险。

2.超前的会计手段

部分企业缺乏一定的职业道德,为自身利益发展,与庄家联合炒作,实行利润包装。在少计或不计费用损失的情况下,进行不合理的提前确认企业生产收益或是制造高收益。有的企业则是利用调整本期的销售来增加利润的手段,来获得高利润总额。例如扭亏。有的企业通过制造假销售成绩,确保在报告日前获得货物,在报告日后直接退货,达到虚增当期的利润。

3.盲目担保致涉讼

几近年来,部分企业经济担保不断,导致状况百出,诉讼案频繁发生,这成为了企业财务隐患重要根源。据年报统计显示,涉及向外担保的企业占总企业数的38%,是证券市场上极为普遍的问题。且担保诉讼案件逐日递增。,几乎每两家企业中就有一家涉及由担保经济而引发的诉讼案件,这不仅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形象,也导致企业财务出现重大隐患。

4.不良债权带来的财务隐患

不良债权的产生对企业经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其的形成原因打扮是因为企业自身对债权缺乏足够的监督管理。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合同签订管理不当

企业日常维持大大小小的生产管理,任务量过多 ,多数企业就容易忽略合同签订管理工作。合同签订管理以及各项证据票据的保存问题,琐碎但却很重要,一旦不留意,就会为对方有可乘之机,就会造成严重的损失。特别是合同的管理,其好比一份可靠的证据,若确实证据,则难以得到法律保护,自然其中涉及到的债权问题很有可能成为永久性坏账,给企业带来的将是巨大的财务损失隐患。

(2)选择合作者不当

要使企业经济得到更快的发展,合作是必须的。但若不慎重选择合作者,也将会造成某些信誉度不高的企业公司成为本企业的债务人,使企业自身陷入财务困境,对生产发展极为不利。目前,就有较多企业由于选择合作者不当而致本企业存在财务隐患。这是由于企业管理者受利益、贪念的驱动,忽视对合作客户的详细考察。这种现象在国企尤其常见。他们大多是在企业得以高速发展之期,被眼前美好发展形式蒙蔽,进而对合作客户放松警惕和考察,导致一些低资信水平的企业成为本企业的合作客户,这就必然加大企业财务上不良债权的发生隐患。

(3)业务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的业务人员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因为他们能够直接接触到企业客户,企业客户的决定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业务人员的意见,因此,在实际上,业务人员拥有了客户的决定权。现阶段,部分企业业务人员存在某些不廉洁的行为。具体是:业务人员利用手中权力拉拢利诱企业客户,为自身谋取额外利益,这种现象的发生,会给企业的各个方面带来严重损失,特别是债券方面的损失。据调查发现,人员流动性较大的企业,发生此类现象更加普遍。

四、增强企业抵御财务风险与隐患能力的措施分析

1.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机构,健全财务内控制度,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及完善相应的风险管理机构。企业应通过设立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对企业财务的各项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分析以及监控,有利于及时发现存在的财务风险及隐患,并作出相应的化解措施。而健全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首先必须要构建合理的企业治理结构,增强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实现科学管理、科学生产,形成完整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其次,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监控机制,尤其是要强化企业财务的会计监督、内部审计以及预核算管理等,可有效避免财务上的制假造假现象的发生。第三,应该将财务与会计区分开来,可另设部门,做到财务部门、会计部门分开设立,相应部门的主管领导也分开,各行其责。管理好本部门的财务会计工作。最后,应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使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搞好企业财务内部的风险与隐患评估。

2.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与隐患的预警机制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不断完善财务风险与隐患的预警机制,此预警机制是通过对企业财务进行的一种数据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其全面分析了企业各方面的信息,把企业即将产生的或已经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隐患提前报告企业的管理者或是利益相关的系统。建立健全始终贯穿企业生产管理全过程的财务风险与隐患的预警机制,来实现企业各部门全部信息的集成以及共享,使企业管理者及时知晓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相关信息,并能在第一时间内做好干预工作,有效避免财务风险与隐患的产生。

3.增强企业内外部的财务风险与隐患意识

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会给企业的生产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因此完善这些制度机制是非常必要的。要切实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的内外部必须做好财务风险、隐患的预控工作,企业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给予高度的重视,企业高层及基层的全体人员均应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首先,企业管理者要充分发挥领导带头作用,增强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这是作为企业各项发展战略的制订人所应具备的风险意识。其次,企业全体人员均应充分认识财务风险的重要性,要自觉加强对金融财务知识的学习,能够准确识别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做好预控工作,以减少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最后,企业全体员工均应树立财务风险管理理念,这样才能形成强有力的合力,促使企业财务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4.提高与企业财务有关的决策水平

企业财务方面的决策必须谨慎考虑。应在保证资金的运转良好或是有剩余的情况下,才可考虑对外投资。其次,投资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每一项投资必然会影响企业财务资金运转结构。因此,企业应对投资的环境、能力做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投资方案的拟定,应对多个方案进行投资评估,这样才利于优选。再者,企业应对投资资金做好规划安排,确定资金投入的最佳时间,以避免资金短缺现象的发生。应依法监督资金的使用,避免资金的使用超过预算资金。最后,应优化投资组合。企业的投资组合主要包括不同行业投资项目的组合、企业不同部门投资项目的组合、不同投资类型的组合以及期限不一的投资组合等等,通过对投资项目的科学合理的组合,能促使企业获得更高的收益,有效减小财务风险,保证企业财务资金链的安全性。

出上述提到的几点措施外,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采取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方法,强化财务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也利于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与隐患。

五、结束语

总之,每一个企业均应在财务管理中,以自身的实际生产发展状况为依据,不断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企业约束机制以及激励机制,不仅利于及时发现存在的财务隐患,也利于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一个良性化的运作环境,增强企业的财务抵御风险能力,最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杜云龙.浅谈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经界(学术版).2010(12).

[2]林范强.对规范企业财务管理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的探讨.财经界(学术版).2010(12).

篇6

汇丰全球战略安排的“一二三四五六”路径选择

目前,汇丰已经在85个国家设立9500个机构,拥有2.3亿客户和33万员工,而且,引领汇丰的“环球金融,地方智慧”之理念,更是体现了这家国际顶级金融巨擎的睿智与韬略,注重全球化布局,强调本土化经营,推进一体化战略,突出属地化特色,完美诠释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对立统一”的哲学精髓。

一个战略核心。所有的战略计划都要围绕能给汇丰创造优异的业绩增长来构建和实施,一句话就是实现优异的收入水平。两个基本判断。新兴市场的增长要快于富有国家的增长;世界贸易的增长要快于各国GDP的增长。三种参与模式。跨越所有客户群的全方位服务银行,具体客户细分中的针对方案,小规模、区域性的存在以配合全球网络。四大战略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公司投行业务、私人银行,截止2007年末,客户群占比分别为24%、30%、25%和6%。五大地区总部。汇丰在不断完成全球扩张并购后,已形成亚太、欧洲、中东、北美和拉美五大区域中心。其中,亚太和欧洲对其集团的利润和贡献度已达86%。而且,HSBC也非常看好中东和拉美的市场潜力。六条并购经验。一是分散系统风险。如20世纪80~90年代的一系列收购,使汇丰迅速打开与壮大在北美、欧洲和亚太的市场,既成功化解亚洲金融风暴,又分享到欧美经济增长的成果,同时又保持了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充足的流动性。二是注重盈利潜质。1992年,收购英国Midland Bank就是成功案例,不到五年,该行从“丑小鸭”变成了“金凤凰”。三是高附加值并购。要考虑客户群构成,银行系统对接和区域市场潜能。如并购中东金融机构,就是要为石油大亨们提供先进的金融服务,进而提升自身的业绩。四是逆周期操作。如在亚洲金融萧条时期,汇丰于1995年收购韩国汉城银行,以时间换空间。五是成本收入比。汇丰对所有的并购行为都要引进成本收入的测算,有时候,虽然短期看成本高了点,但是长期成长性较好,这源于“放长线,钓大鱼”。六是与地方人文的契合。任何并购完成以后,其市场、客户、员工仍是以当地为主,处理好与被购方的无缝对接和有机整合,是决定并购最终效果的关键所在,汇丰深谙其道。

汇丰幸免金融风暴的因素

在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风暴中,许多国际知名的金融机构陷入了生存危机,有的已经轰然倒下,然而汇丰却有一种“天下皆醉,唯我独醒”的霸气,迄今为止,不但没有伤筋动骨,反而历久弥坚。从我对汇丰多角度的观察和解读,归纳起来,至少有因素成全了她能够幸免于这次金融海啸的冲击。

审慎保守的治理文化。作为一家成立于香港的银行,汇丰从骨子里就带着东方的文化背景。如不要铤而走险,要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大事;先积蓄,再消费等等。因此,汇丰非常注重自身的财务规划,始终保持适宜的资本充足率(9%以上)、适当的流动性比率(20%左右)和适度的杠杆比率(10倍以下),强调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一直重视传统银行业务的占比,这些都是抵御风险的根基和屏障。现在看来,只有这种稳健型的经营方针才能筑就长青基业。

健全完善的风险框架。在集团总部,独立的集团风险功能根据授权对汇丰在全世界的风险进行高层的集中管理,包括五大风险,即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声誉风险。对各国和各条线的信贷权限进行汇总和分析,确保资本在全球的合理化配置,并对个人权限的使用进行独立的审查,并定期向董事会、集团审计委员会和监管机构提交报告,尤其是环球银行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如,他们在2007年2月就预警美国的次贷风险,并迅速采取措施,保证银行安全。

缜密有序的控制体系。汇丰通过三级控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潜在的各类风险。一级控制主要通过人手一份的业务操作手册中确立的程序和制度。二级控制依赖管理层和管理人员的监督,包括合规功能的指导。三级控制是内部审计独立审查。三道防线各就各位,责权明晰,尤其是独立的报告路线,更使得这种控制有效、有力、有权威。

完备高效的合规政策。集团对全辖的合规提出四条“铁律”,并通过各级合规经理督促实施。一是集团及分支机构必须做到“高标准的诚实和公平交易”,并“以必要的技能审慎行事”。二是无论在何地从事业务,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条例和市场规则。三是必须立即纠正不规范的行为,以将损失或名誉影响最小化。四是首席行政官和各级管理层对确保法律、条例和规则的遵守负责。另外,五大地区的合规经理同时向本地业务负责人和集团合规负责人双线报告,并为条线经理提供顾问服务。

独立权威的内部审计。汇丰有著名的内审三原则。即内部审计功能必须独立、客观;内审可以有进入各业务条线或板块的自由和权利;内审对程序及其遵守情况提出看法,但不执行建议。在审计过程中,按照以风险为本的原则选择被审计的业务单元,一般以18个月至3年为一周期,管理层必须在六个星期内对审计报告作出回应,回应必须包括执行的时间表或要求免于执行审计建议的请求。而建议执行完成后,必须由业务负责人核实,并在下一次审计时接受检查。

严格科学的资本管理。汇丰集团的风险资本管理策略是保持充足资本的基础,以维持业务发展及随时满足资本要求。汇丰银行业务条线的配置资本战略目标以经济利润为基础,充分考虑监管资本要求、经济资本需求和资金成本追求,并不断尝试在有利的资本结构与较高的资本收益之间寻求一个稳健的平衡。而且从2008年开始,汇丰开始执行巴塞尔Ⅱ的规定,采用内部评级法度量信用风险资本,用标准法计量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由于有健全的资本管理机制和多元的资本补充渠道,汇丰的资本充足率始终大大高于8%(2007年资本充足率为9.3%),这也是她能够在金融风暴中岿然不动的“定海神针”。

充沛自如的流动比率。汇丰集团上下非常重视流动性管理,而这次全球流动性不足引发的金融危机,恰恰衬托出汇丰在流动性方面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其实,除了稳健、保守的财务指导思想外,汇丰还得益于平时长效的流动性管理。具体来讲,一是按主要货币预测不同压力测试得到现金流需求,评估必需的流动资产水平;二是维持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三是根据银行内部和监管机构的规定监控资产负债水平;四是对存款债务的期限和集中度进行分析管理;五是实施及时的债务融资安排;六是制定资金应急计划。目前,汇丰的整体流动性比率在20%左右,存贷比85%左右,远远优于其他国际大型银行的水平(Barclays和RBS的存贷比都高于120%,已被国有化的北岩银行曾高达170%)。

遍布全球的网点分布。汇丰在85个国家拥有9500个网点,覆盖五大洲,按照“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原则和“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策略,这种全球化布局既有利于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风险的多极化释放。如,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风暴虽然波及到汇丰的亚太业务,但欧美地区却毫发未损。而这次次贷引发的金融地震,也给汇丰北美以及欧洲的业务造成了一定的风险冲击,但是新兴市场国家又弥补了这种潜在损失,尤其是中国、印度、巴西及中东地区,对汇丰躲过这次金融浩劫功不可没。

汇丰行冠全球领先创新之处

汇丰作为一家国际型大银行集团,在公司治理、管理架构、市场开发、营销模式和社会责任等方面都具有独到之处和领先之势。下面,我从九个方面进行诠释,希望汇丰的经验能够成为中资金融机构的“点睛之笔”。

公司治理。汇丰的董事会有6名执行董事和12名非执行董事组成,他们分别来自6个国家(2名女性),任期不超过9年,且每3年选举1次。下辖5个专门委员会,并至少由一名董事牵头,除了管理、审计、薪酬和提名4个委员会以外,汇丰专门设有可持续性委员会,由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挂帅,负责监督集团的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活动,就业务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以及道德问题等事项对董事会进行顾问和指导。每年至少举行五次会议,这充分说明汇丰对可持性发展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高度重视。

管理架构。按照矩阵式和事业部制,汇丰通过四大条线和五大区域进行纵横式复合管理,风险、内审等突出条线报告的独立性,合规、营销等则明确条块报告的双向性,减少博弈成本,提升控制水平。

环球金融。汇丰提出的“以新兴市场为导向,以融资为核心的批发银行”作为战略中枢,非常强调在“joining-up”文化的引领下,与汇丰的所有客户群建立链接,以八条核心产品业务线在五大地区进行“交融式”销售与管理,并最终形成一个环绕地球的服务链条。截止2008年上半年,环球金融同比增长37%,对集团贡献度达26%。

品牌汇丰。汇丰对品牌的建设已经从粗浅的广告宣传转向通过以品牌为核心的营销去拓展全球业务,并逐步实现从“管理品牌”到“管理依靠品牌”的跨越。HSBC提出:所有银行都能得到钱,但并不是所有银行都能得到人。他们深信,不同人才的汇聚、不同思想的汇融才是进步与成功的根本动力。尤其是对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地区和人民,汇丰非常注重挖掘本土化的价值,让HSBC植根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追寻“大同”而又“大不同”,这或许是对汇丰品牌的最佳描述。

客户体验。汇丰非常重视客户忠诚度的培育,其中核心就是强调客户在汇丰的体验与感受。他们认为,客户体验是一个银行实际表现与激发的热情的混合体,在与客户接触的整个过程中,对照客户期望对其进行衡量与管理。汇丰提出,银行不仅仅只看到账户,更要全面地了解客户,要把从每个客户那里学到的东西来去帮助更好地服务于另一个客户。运用人员和产品,辅之以多种服务方式和业务措施,先提升客户的预期,再总结他们的体验,最后达到增加忠诚度的目的。

市场细分。汇丰特别注重差异化服务,按照“金字塔”分布模型,将市场划分为四个等级,包括公司类客户和个人消费者。下图是英国公司类市场细分的概况。

汇丰统计认为,不到20%的客户创造了80%的价值,而有将近30%的客户根本不创造甚至是负价值,因此,他们对市场细分后的客户群进行精细化管理,力求实现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

第一直销。汇丰旗下的第一直销可以说是银行服务的一次革命,它利用在线网络和数据驱动,将不同的销售渠道进行整合,锁定目标客户群,以客户体验为切入,以客户教育为保障,以量身定做为标杆,为客户提供从头到尾的安全在线服务,而且提出让第一直销成为客户进行研究、交易和互动的首选。目前,主要通过网上银行、电话中心和移动手机等方式进行,且注册客户已达100万,76%的客户注册网银,31%使用短信服务,53%的第一直销客户经常使用网络银行,在线满意度高达86%。这种销售和服务模式的确是银行业未来的主流方向。

社会责任。无论是从年报里,还是高管的谈话中,汇丰都体现了对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关心和社会责任的关注。汇丰规划了集团的可持续战略,从2006年7月开始,启动实施“赤道原则”,并将是否“可持续”列为重要的风险评估内容。HSBC提出了经济责任、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框架。这充分显示了汇丰作为一个国际级大银行,注重经济利益的同时,对社会责任的高度重视,更体现了HSBC品牌价值的内涵。

监管合作。汇丰在全球接受约500个不同监管机构的监管,而且各地的监管口径也不尽相同,但汇丰本着“以不变应万变”的原则,能非常妥善地处理好与当地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协调。首先,集团总部与英国监管当局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SA)建立了高度紧密和顺畅的工作关系,由合规部门专线联系。审计、信贷和财务是重点关注的领域。其次,要求各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必须先了解当地的监管政策和环境,再去开展业务,避免监管成本的发生。还有,汇丰从上到下都强调要采取“诚实、主动、积极”的态度与监管当局进行交流,包括集团层面每季一次与FSA的内外审联动会议,经常邀请全球各地的监管人员到汇丰进行考察培训,以期是监管机构更多地了解汇丰,这跟我们银监会提出的KYC(了解你的客户)、KYB(了解你的客户业务)不谋而合。

对中国商业银行及监管的启示

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启示

坚定国际化战略。中资银行要以汇丰为标杆,坚持“走出去”,通过设立分支机构实现有机增长,通过兼并收购实现无机增长,要抓住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分“两步走”。第一步,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有我们的机构;第二步,哪里有人,哪里就有我们的存在。通过走国际化之路,树立我们中国银行业的新形象,提升我们中国金融业的话语权。

坚持差异化布局。要本着“门当户对”的原则,根据目标客户群选择国际化路径。总的思路应该是,发达国家能看到我们的网点,新兴地区能享受我们的服务,贫弱居民能领略到我们的责任。大型银行要利用这次金融风暴转“危”为“机”,通过收购兼并,加速挺进欧美等发达地区;中小股份制银行要在“练好内功”的基础上,稳健进入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与狼共舞”中实现双赢。

坚守传统型经营。对我们中国银行业来讲,刚刚完成“凤凰涅磐”,扎实做好传统业务,审慎推进综合经营,守住资本充足要求,强化流动比率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也的确是有效规避和应付金融风险和危机的有力保障。

坚决隔离开风险。金融海啸和汇丰幸免,从正反两方面告诉我们:妥善处理好不同性质业务之间的风险隔离,避免传染效应引发系统性风险是多么的关键。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银行业也逐步实现市场全球化,业务综合化和服务现代化,以及本外币联动,传统与新兴业务联动和发达与欠发达地区联动的“合纵联横”式发展,为此,做好不同业务之间的风险防范和有效隔离就显得非常重要,从而避免“多米诺骨牌”效应的产生。

坚信创新型发展。 汇丰始终没有停止对创新的追求,包括体制机制、业务产品、服务方式和综合经营,但是却没有步其他金融机构因不当创新而引发的巨大风险之后尘,奥妙就在于汇丰能很好地处理“创新与合规“、“创新与监管”、“创新与可持续”的关系,不搞为创新而创新的“花架子”,甚至不惜代价地滥创新,而是结合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和市场的检验效果来决定创新什么和如何创新的问题,这对我们中资商业银行来讲,就是科学处理好“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辨证关系。

对监管工作的启示

原则导向型监管是方向。原则监管可以让被监管机构主动参与到监管过程中去,内审合规部门要发挥更大作用,强调市场纪律的培育,强调高管层的责任。汇丰的经验告诉我们,监管越原则,银行越规则;监管越放权,银行越慎权;监管越理解,银行越理性。这或许只有“好银行”才能做到,但是,它代表着监管的未来,不能因为个别国家、个别银行出问题而否定原则监管的方向。

资本充足率监管是法宝。由于资产扩张的刚性与资本补充的柔性存在“时差”,如何确保资本金能及时、足额地跟上业务发展的需要,是监管部门需高度关注的重点指标。8%的底线要力保,根据风险状况,可以实施差别比率,对高风险机构则要求高资本充足。

流动性指标监管是生命。HSBC的经验告诉我们,加强流动性管理和比率的控制是确保一家银行能持续经营和长久发展的重要保证。银行本身就是高负债行业,流动性相当于身体中的血液,如果不能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就意味着一个人很可能得贫血或其他疾病。因此,FSA拟针对英国的金融机构将开始监控流动性指标(过去没有),我们中国则要完善这一指标。

跨境并表类监管是手段。随着金融机构纷纷走出国门,如何承担好母国监管,并协调处理好与分支机构所在国的监管联动,是我们银监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已经与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监管备忘录,对统一监管标准、协同监管措施、共同控制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关于并表监管问题,未来银行业会走向多元化经营之路,根据汇丰满足FSA的有关做法,并表监管对控制系统风险,监测资本充足状况,监督流动性指标和敞口比例等都是必需的,银监会也出台了关于并表监管的指引,这都为更好地在商业银行市场全球化、业务综合化下实施科学有效的监管奠定了基础。

篇7

1.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成因及表现

1.1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成因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成因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金融风险存在于创新中的通过膨胀。金融风险创新主要原因是货币供应主体的扩大,使得金融风险的供应量增加,银行理财业务的迅猛发展是金融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理财产品的转化,形成货币价值及交易媒介的转化,通过存款转化成为另外一种流动性资产,从而增加了宏观调控流动性及难度。然后,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创新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增加了银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通过商业银行的商业创新,使银行整体的金融体系和结构功能发生变化,使商业银行的创新行为和金融结构交往越来越密切,综合表现在以资金为基础的伙伴关系,当一个部门或伙伴出现问题,另外一个部门也会发生连锁反应,使商业银行的潜在风险越来越大,给整个及金融体系都带来了较大的不稳定性。最后,从金融管理的角度来说,商业银行在进行产品和理财创新的同时,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内部监管范围,对监管对象来说是从事了投资类及准金融机构的形式,在金融领域也增加的风险的发生。

1.2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1)商业银行的设计风险。在金融创新设计过程中存在金融风险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商业银行的很多设计风险都出现在新措施没有出台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出现设计方案流失的情况。在设计风险中除了有成本损失外,同时还有可能让商业银行失去市场的占有率和市场机会。(2)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又可称之为履约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在突破金融风险的基础上,通过在一些外部交易中缺乏的有力监管,这同时也会出现交易者不能够履约的情况。当发生交易违约时,债权人就必须通过银行来将预期的收益转化为在财务上的风险。(3)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商业银行金融发展速度的过快在很大程度上就依托了市场的信赖度,从而会造成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风险和金融风险特征的转变。从我国目前商业银行广泛发展的理财产品上看,同业的竞争和债券市场的收售买卖等回购业务造成了商业银行存在的资金流动风险。(4)商业银行的操作性风险。商业银行的操作性风险主要来源于银行内部人员的人为操作性失误或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的清算失误等。这些风险主要原因是银行的内部监管或控制体系不健全,设备或工作技术流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导致的风险发生问题等。(5)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主要是指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金融交易机构对市判断的错误或事物,从而出现在商业银行进行金融交易过程中的合约错误造成损失的风险。(6)商业银行的投资风险。商业银行一般情况下通过国家或金融行业相关政策的改变进行盲从的投资,使得商业银行内部的金融资产严重偏离,形成泡沫资产,当这种膨胀的泡沫资产达到一定程度时,泡沫资产必然会导致价格的跌落,从而引起金融动荡。(7)商业银行中的伙伴风险。商业银行中的伙伴风险是指在金融市场中的参与者之间形成的合作伙伴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合作中的伙伴有任何一方在进行金融创新过程中出现错误或失误从而导致伙伴间金融体系的崩塌,引起连锁反应和系统反应的风险。

2.商业银行风险的内部控制措施

2.1建立健全高效的商业银行内部金融控制体系,形成有力的监督监控文化商业银行在成立之初就应设立银行内部的董事会及监事会。作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控制的核心,银行董事会对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风险具有最终的承担责任,而负责监督管理董事会的高级监事会应履行金融创新风险内部控制的具体职责,并且有权要求董事会对于金融创新风险过程中对商业银行经营不利的情况进行管理,行驶其高级管理层的责任,并能够对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做出评估报告,然后对其采取相应的措施。此外,对商业银行中新产品和新营销对策要明确通过整个银行内部控制流程。坚持以商业银行的原则为主,不断完善监管流程,平衡风险收益,持续做好金融创新的评价和持续改进。

2.2加强商业银行的资本性管理,提高商业银行的控制杠杆。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最后一道防线就是资本金。只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充足才能防止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冲击。资本金是维持商业银行公信力的基础,是保证商业银行进行自主经营和金融创新的根本保障,因此,以资本金的充足性来体现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作为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应对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做出重要且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对风险的承担力应明确的测算,海英对资本金和银行的规划发展相匹配,制定合理的识别计量方法,从而确定资本评估水平。

2.3建立健全的内部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确保内部审计发挥到最佳效果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通过对内部控制对经营活动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的评价与审查工作来实现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也正因如此,构建健全的内部风险控制管理机制,对确保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其最佳效果尤为重要。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对金融创新市场风险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与审查,确保其可靠性与准确性,并且其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还需要直接提交给董事会,由董事会直接监督管理者对内部审计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改良与完善,从而最大程度的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效果。

3.结束语

篇8

本文从Simunic的审计费用模型出发,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该模型如下:E(c)=cq+E(d)E(θ)(1)模型公式中:E(c)为审计费用或向会计事务所支付的费用;c为每单位审计任务所消耗的资源,其中包括每单位审计任务的机会成本和审计工作的利润;q为审计任务的任务量;E(d)为本期审计报告出示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可能产生的损失;E(θ)为本期审计报告出示给会计师事务造成损失的概率。从上述审计费用模型可以看出审计费用主要由完成审计任务所消耗的资源量和审计任务的机会成本及审计利润两部分构成。其中,完成审计任务所消耗的资源量与事务所审计工作量呈正向关系,审计任务的机会成本及审计利润与审计努力程度呈反向关系,其中,审计利润与审计努力程度无关,而E(d)=f(q)是一个严格的递减函数。把E(d)=f(q)代入Simu-nic模型,会得到如下公式。从公式(4)可知,在完全竞争市场环境下,理性的注册会计师会对其工作的预期损失进行专业化预判;随后会对审计任务的消耗和有可能减少的预期损失进行权衡。因此,从公式(4)可以推出。由以上的模型论述可见,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应该与审计过程中的审计投入量、审计风险、审计收益等要素相关。

2研究设计

2.1变量选取及研究假设

2.1.1与审计投入量相关的变量-上市公司规模被审计上市公司的规模越大,将会导致该上市公司的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越多,使得面临审计调整的事项越多,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水平相对较高,从而会计师事务所需要投入更对的时间与精力扩大审计测试范围、收集审计证据、控制审计风险以及保证审计质量。因此,一般情况下,被审计上市公司的规模越大,审计费用越高。本文选用上市公司年末资产总额的对数(lnA)作为代表上市公司规模的变量,并提出如下假设:H1:上市公司资产规模越大,审计费用越高。

2.1.2与审计风险相关的变量-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一般体现为代表其流动性、资本结构、获利能力的财务指标,该类财务指标能够反映出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以及破产风险。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越差,其粉饰财务报表提供虚假信息的可能性就越大,就会导致需要的审计证据越多,需要进行审计测试的范围就越大,就会加大会计师事务所人员的审计难度。另外财务困境导致财务破产可能性的存在,会使会计师事务所可能承担连带责任,所以若没有相应的风险溢价收入,会计师事务所可能不会贸然接手。综上所述,公司的财务风险会使得审计费用增加。本文选用反映上市公司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流动比率(Cur-rent)以及代表公司资本结构的资产负债率(Liability)作为代表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变量,并提出如下假设:H2:流动比率越低,审计费用越高;H3:资产负债率越高,审计费用越高。

2.1.3与审计收益相关的变量-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国内学者在研究中涉及到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时,通常以是否排在国内前十作为区分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的标准。曾有学者研究认为,规模越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其名誉越好,审计质量越高,因此其审计市场的竞争压力越小,失去某一客户对其在审计市场中的生存威胁越小,从而客户的不合理要求不容易对其造成威胁,能够更好地保持独立性。另外,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一旦遭受诉讼,其损失成本不容小觑。所以,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会充分考虑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从而制定较高的定价方案。本文将会计师事务所规模(Scale)定义为0~1变量,当会计师事务所上年排名为国内前十时,Scale取值为1,当会计师事务所上年排名为非国内前十时,Scale取值为0,并提出如下假设:H4: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审计费用越高。

2.2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样本选自于沪深两市800多家上市公司2012年的财务数据及其年报。为了确保研究的意义和精确性,从2000多家上市公司的样本中剔除了如下上市公司:①为了体现审计费用收取规律,剔除了出现ST、PT状况的上市公司。②剔除了聘请两家或两家以上会计师事务所,但对于所支付的审计费用无法详细区分的上市公司。本文的相关数据来自于锐思数据库、巨潮网等。

2.3模型建立

根据前文的假设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2.4实证结果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本实证分析中采用“输入”方法选择变量,输入的变量是“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资产负债率、上市公司资产规模、流动比率”,而没有变量被剔除。表2给出了评价模型的检验统计量。从表2中可以看出R、R2、调整的R2、标准估计的误差及D-W统计量,从中可得出回归模型调整的R2是0.838,说明回归的拟合度还很高,D-W为1.979,说明模型残差不存在严重的正自相关。表3的实证结果为对选取的样本数据运用statistica软件对上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检验,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Stepwise),最终得到一个含有LnA、Current、Liability、Scale四个变量的方程。从这个回归方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的规模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的主要因素,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不具有重要影响,而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影响较小。

3结语

篇9

关键词:担保公司;银行;流动性过剩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作为连接企业与银行的信用桥梁,担保机构主要经营的是商业银行所不愿或无力涉及的风险业务,同时也是中小企业所急需支持的业务。担保机构作为资金供需双方的服务商,最大限度地挖掘市场的潜力,通过介入前期调查、细化风险控制方案等方式,完全依靠市场手段将看似不可行的业务变为可行,将企业的各种资源转化为有效的反担保能力,从而使资金配置渠道更为通畅,既扩大了银行业务,又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自己也从中获利,真正实现了担保机构、银行与企业的三赢。

而许多担保公司并没有真正成为银行可以托付的商业伙伴。担保公司良莠不齐,有些自身实力太弱,注册资本过小,风险管理能力无法让银行信服,因此银行对担保公司区别对待。对于看不准的担保公司担保,也需要担保公司存入一定的保证金。收取保证金越高,担保的效率就越低。

担保业内人士认为,在与银行的合作关系中,担保机构还处于被动地位。一是风险分担。大多数担保机构不能与银行达成风险分担协议。二是贷款利率。银行对受保企业没有给予利率优惠,增大了受保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担保机构的业务。三是信息查询。人民银行贷款查询系统不对担保机构开放,影响了担保机构对协作银行信用贷款的掌握。四是随意收贷。只要国家金融政策稍有调整,银行就不顾企业实际大量放贷,从而导致担保机构代偿的发生。

作为风险外包机构要想让银行取得银行的认同,必须首先证明自身是非常优秀的专业风险管理服务机构。首先,应有信息收集上的优势,担保公司应有自己独特的低成本信息渠道。这种优势应超过银行。如何获取产业信息、司法信息,如何展开商业调查,都是需要特别的渠道信息收集上的优势是担保公司存在的基本前提。其次,良好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担保公司必须还具有对信息处理加工的能力,能够有效地识别风险、恰当地管理风险,并且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大凡需要担保公司担保的企业都是这样或那样不符合相应条件的企业,担保公司需要超常的创新能力。最后,一流的人才。由于担保业务本身的难度,要求担保公司具有比银行信贷员更高的一流人才。这些人才能够得心应手地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并设计解决方案。

篇10

2008年是我县农村信用社踏上新的改革征途的第一年,农村合作银行的组建工作,已付诸实施。第二次创业的号角已再次全面吹响,在这半年里,稽核审计工作紧紧围绕联社年初工作会议确立的总体工作思路,结合年初稽核审计工作安排意见,迅速转变稽核审计工作理念,创新稽核审计工作方法,重点围绕执规执纪、合规守法经营、内控制度落实和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等开展稽核审计,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岗位责任制,落实稽核包片责任。一是从新制定岗位责任制,把全县信用社每个营业网点落实到人到稽核片,不留死角,实行谁包片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稽核管理责任制,夯实了管理责任,增强了稽核工作责任心;二是年初制定了《2008年稽核审计工作安排意见》,对全年序时稽核、专项稽核和内审工作进行统筹安排,作到稽核审计工作年度有总体安排意见,季度有分段实施部署,月度有进度和考核,作到任务明确;三是实行月度例会制度,每月对每个人检查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集中汇报,查漏补缺,并按照工作开展情况严格考核兑现。

二、规范检查行为,细化检查内容。一是规范稽核检查程序和稽核检查行为。今年以来,稽核审计部对省联社下发的11项稽核审计管理制度再次组织稽核人员认真学习,熟练掌握运用指导稽核审计工作,按照《农村信用社稽核审计工作管理办法》和<农村信用社稽核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办法》规范稽核检查程序,从编制稽核工作实施方案、下发稽核通知到现场检查,现场检查工作底稿、撰写事实确认书、稽核工作报告、稽核结论到下发稽核整改通知书,规范了稽核审计工作流程,同时对稽核工作档案分别编制纸质档案和电子文本档案,加强了稽核档案管理工作;二是对各项检查内容按照“作业式、格式化”进行列表细化,从会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工作、信贷业务操作流程、信贷风险防范、安全保卫工作、内控制度执行以及业务经营真实性等详细制定稽核方案和稽核检查表格,依照稽核方案和检查表逐项开展检查,使稽核检查工作不留死角、不留真空;三是针对信用社登记簿多、登记不规范和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与联社部门磋商,牵头统一了各类登记簿,印制《农村信用社内控管理登记簿一览表》,发到各网点,统一了制式、规范登记内容和要求,达到了统一规范。

三、做好各项稽核检查工作。今年上半年稽核审计部按照联社及上级安排分别开展了2007年度会计决算专项稽核,迎接了省市组织的开展的决算真实性专项稽核工作。一是组织开展了2007年度会计决算真实性大检查,迎接了办事处和省联社组织的真实性大检查,对2007年度会计决算真实性专项稽核工作实行提前介入,超前运作,组织人力全面进行检查,确保真实、准确;二是全面完成上半年序时稽核工作任务。随着稽核审计工作的进一步规范,稽核人员进一步加强对新业务的学习,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全身心投入到序时稽核检查工作中,集中精力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全面完成全县xx个社(部)的序时稽核工作,查处了部分信用社违规违纪问题,对责任人进行了经济处罚,在序时稽核中止目前共处罚xx人,处罚金额95000元,做到扶正纠偏、规范管理、防范风险,并把序时稽核报告及时向联社领导送阅,使联社领导全面掌握各信用社制度执行和落实情况,准确做出管理决策;三是对联社财务会计部资金清算中心、信息管理部、业务部、风险管理部等部门执行政策、贷款管理、风险防范、规范流程操作等方面进行了稽核审计和审议评价,进一步规范了管理部门的操作管理行为。

四、认真做好各项内部审计工作。一是由于今年联社加大了岗位交流力度,一次交流xx位社(部)主任、部门经理,因此,在联社领导的重视支持下,集中时间、精力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社(部)主任、部门经理离任及经济责任进行了稽核审计,对任期内的政策制度执行和责任制履行进行全面稽核审计,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上半年共实施社(部)主任离任审计24人次,开展职工离岗审计xx人次;二是集中时间对各社2007年下半年和2008年一季度列支费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了全面审计,进一步规范了信用社财务管理行为。

五、及时准确报送“1104”工程报表,按月准确上报,按季做好监管核心指标分析和监管评级打分,准确预测经营风险。为健全和完善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监管体系,实现对农村信用社的持续、分类监管和风险预警。一是加强与业务、风险、财务和信息等部门的沟通配合,报表人员加班加点、认真细致,从未出现数据差错,保证了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受到了安康银监局的好评。二是按照全新的商业银行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按季对资本充足状况、资产质量状况、盈利状况和流动性状况等四个方面23个风险监测指标、70个辅助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和预警,并计算出监管评级得分,为联社向合作银行过渡提供了详实的指标数据,为领导经营决策和风险管理提供了有效理论依据。三是按照银监分局要求,准确、及时、真实报送《日常监管事项报告》,双周五定期报送,从未间断和出现任何披露。

六、树立全局观念,积极配合做好阶段性工作任务。今年上半年稽核审计部主要参与合行的筹备工作,参与城区的不良贷款的清降工作,积极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临时工作任务,使各项工作整体推进。

七、存在的问题及后期工作打算

上半年,稽核审计部在联社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分管领导的亲自指挥督战,工作稳步有序推进,部门全体员工克服种种困难,放弃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工作在一线,实现了半年对全县信用社全面序时稽核一次的突破。但工作还存在有不足之处:一是由于部门人员基本上都在信用社稽核检查,回到单位的时间也不统一,所以组织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二是由于人员少,稽核检查只能单兵作战,时间要求又较紧,加之检查的内容全面,难免有顾此失彼现象;三是一人稽核审计不符合有关规定,容易出现差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