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的文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6: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班级的文化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正确认识班级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
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一个班级是否具有正气,是否具有良好的班风,首当其冲的是要看这个班的班级文化的建设。在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和谐风气,在这样的集体中,学生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与老师交流,友好地进行合作,彼此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在这样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中,学生会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班级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载体和平台,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的园地。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然而,不管是过去还是实施新课改以来,多数学校的工作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升学率,而疏忽了班级文化的建设,从而影响了学生的人格成长,使班级的德育功能弱化甚至缺失。
班级文化可以在班级活动中自然形成,可能是自发的过程,但没有引导与建设,这样的班级文化很可能走向不良局面,形成不良的班级文化,从而滋生投机钻营、荣辱颠倒的价值取向,极易产生人格的扭曲。所以班级文化需要班级师生的共同努力与建设,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使学生形成自主奋斗、刻苦进取的人格。
为此,如何使班级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社会环境,实现教育以人为本的关键就是要针对班级具体情况,积极构建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下面,我就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从班级文化建设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1.确定班级文化特色与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新生入学后,要根据班内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经历,班主任的优势等,师生讨论,确定本班文化特色。要着重培养学生尊重人、关心人的品质,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的班级以体育运动的爱好者为主体,就要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和团结奋斗为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同时,以文化特色活动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切入点,选择的活动要便于操作。
在此基础上,围绕班级文化特色,师生共同制定一个目标作为指导日后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使班级文化建设能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
2.从精神、制度与物质三层面全方位的推进班级文化建设
精神层建设主要是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在班级内形成正确的舆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一个环境中,当一个错误被大家所认同的时候,那么在他们看来这个错误就不能算错误了。但实际是这仍然是一个错误,所以只有形成正确的舆论才能形成良好的氛围。
制度是一个行为的准绳。一个班级要有良好的班级文化,跟一套完整的制度是分不开。在班级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从而,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我班的制度文化建设根据校纪校规,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经过大家的讨论之后主要是制定和实施了爱书公约、课间礼仪常规等标准。当然制度不仅要有,而且关键还要落实到位。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所在班教室环境的布置构造一种教育和学习的具有文化和教育气氛的文化环境。“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这就要求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环境必须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1)窗明几净。干净整洁的教室环境是我们班级文化的基础。一个班级好不好,首先是看走进这个班的教室看看卫生怎么样。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我很重视我们的班级卫生。做到这一点,要求班级全体成员,必须坚持每天的轮流卫生扫除,同时要求全体成员要有公德心和文明行为,禁止乱丢乱放,要像爱护自己的脸面一样爱护教室的整洁;这是一个环保意识的培育过程,更是一个提高学生文明修养的过程。
(2)具有时代特色的各种宣传材料,如:《中学生守则》名人名言、每日絮语、班规等,特别是班级宣传栏的设计,要求学生自己设计,精选内容,常换常新,体现班级特色,体现学生特点,体现学生热点,体现教育功能,教师要在这方面作必要的指导,良好的育人环境往往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对相应的岗位都有专门的值日生负责。
3.班主任的组织引导
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直接管理者,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其工作方法和管理风格直接反映于班级的文化风貌。要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班主任应关注下列策略:①规范生成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制定和落实班规及各种规章制度,要让学生明确它具有与守则、行为规范不同的可操作性、互制性及灵活性。让每位学生都成为“立法者”,参与制定班规及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充分感受这种规范的自发和自律。同时,指导学生依据这些规范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加强反馈,促进落实。②自主活动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班级活动由班委会根据学校要求及班级的实际需要组织全体同学参与讨论、制定方案,并自行组织实施,充分调动广大同学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班主任只给予适时、适当的创意指导和组织支持,及时反馈活动效果,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
总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学生在班级文化活动中显示个人的才华,培养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中,学生还懂得了合作,理解了团队精神,逐步形成了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强了责任感,学会了自我发展。班主任要注意加强调控和服务,及时纠正和解决工作中出现偏差和新问题,确保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变形,不走样。使班级管理和活动始终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持之以恒,就会强化管理效果,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参考文献 :
[1] 杨林国 《当前学校德育问题的若干思考》,载《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9期
篇2
1.班级文化建设的德育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所采用的基本方式是由班主任在班会课上传授有关的德育知识。主要是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要求他们掌握社会所倡导的行为规范。应当承认,要求学生掌握道德规范是完全必要的,但仅仅做到这一点,停留在学生道德认识层面上是不够的。因为,当今时代,错综复杂的社会道德现象,以及人们多元化的价值观念,都在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影响着我们的学生。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对教师的枯燥空洞的说教,不再心悦诚服,有时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而德育本身是民族文化的产物,祖国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正如西方人士所说:“如果人类想继续生存,那么他将不得不在时间上退回2500年去领受孔子的智慧。”班级文化建设,就是要在人类文化宝库中撷取思想精华,通过班风建设、教室设计、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薰陶与感染,并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从而将道德认识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我们可以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文化专题活动。如:在班级中组织的中外名著阅读活动,提高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观念。营造传统文化的氛围,时时感染鞭策着学生,使民族传统得以发扬光大。这样一来,班级文化建设,使德育形式“立体化”,把平面的道理,化为立体的形象。一个具体的社会现象、一部电影、一部小说给人的印象,常常比一堂政治课更深刻、更持久,就是因为文化建设在教育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因此,班级文化建设是促使学生的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转化的精神动力。
2.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建设的作用
2.1 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一般是指人一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心理关系,是在一定群体中,在人们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而又持久的关系。班级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班级整体效应。构建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情感,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而要实现这一效果,也依赖于班级文化的建设。
2.2 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集体的舆论是班级成员观念态度的集中体现,是班级深层次的精神文化。班集体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班集体舆论。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学生正确的认识,正确把握集体舆论,启发引导,就能利用舆论工具,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确保班集体舆论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班风是指班级的作风和风气,是班级大多数成员的思想认识、情感意志和精神状态的综合反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所在。学生要在这个集体里学习、生活、成长。要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显示自己的力量和风貌。好的环境能够激励人,可以改造人。因此这个集体需要有一种精神,那就是蓬勃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争先创优,爱班好学的精神,这种精神从何而来?它来源于班主任坚持不懈的思想教育工作和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是良好班级的基础,是建好班级的法宝。在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中,正确的、合理的东西能得到肯定、弘扬,错误的、不良的东西则为大家所不齿。这样,正确的舆论和班风就会逐步形成、发展起来。可以说班级文化是创建班集体的血液,是形成集体主义思想的摇篮,没有班级文化就没有集体。
2.3 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实现班级教育目标。 班集体是在实现班级教育目标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和巩固起来的。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而组织相应的具体活动则是班集体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的重要形式。只有在班级活动中,学生才能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从而促进班集体的发展和完善。如果没有活动,学生就不会感到集体的存在,也就不会主动的关心集体,为集体的利益而奋斗;而有了活动,学生则会精神焕发,并促进学生间的交往、团结和班集体的巩固与发展。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是表现力强、可塑性强、思想丰富、思维活跃 。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培养一些正当的兴趣爱好,这样不但减少了课间打闹事件的发生,还使学生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学习成绩。尤其对那些学习失去信心的学生,这一系列的班级文化建设能使他们从中找回了新的自我,使他们重新燃起了学习的热忱,使他们找回自信,从而实现差生到优秀学生的转化。
2.4 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优秀班集体的形成。一般来说,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是班主任对本班的学生进行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培养学生素质基础的基本形式,活动搞得多,文化内容丰富多彩,锻炼学生和学生干部组织的能力,在活动中体会快乐,获得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建并形成优秀班集体总是以协调一致的集体工作和有益的班级文化活动开始的。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发现美. 感受美.热爱美.追求美的能力 ,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兴奋愉悦状态,潜意识更好地合作,使潜意识更经常地为学生生活服务,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服务。如果一个班级不开展或很少开展活动,它将没有生机和活力、也不可能成为一个朝气蓬勃的先进班集体。
3.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1 班级文化建设,具有对学生进行心理调节的功能。研究表明,班级的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班级文化建设是以优雅的环境、生动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潜在的、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和暗示。德国著名的演讲家海因雷曼麦说过:“用暗示的方式说出严肃的道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为人接受。”学生从班级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得到的暗示,常能使学生在不需任何外来压力的情况下,进行自主教育,自我调适,从而形成积极稳定的心理品质。其次,良好的文化环境带给学生的是清新愉悦、自由、和谐。它不仅使学生在更为广泛的时间、空间上了解社会、理解人生,而且为学生提供情感上的寄托,又无时无刻不在净化着学生的心灵。这就有助于学生开阔思路、形成乐观向上的个性。另外,健康有益的班级文化,也是青年学生适度地自我表现和合理地进行心理渲泄的良好形式,对排解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而产生的紧张、忧郁的不良心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3.2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能够创设多样情景,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学生可以了解人类进步的艰难历程,可以感受伟人及科学家那种自觉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不折不挠的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从中激起探究新知的兴趣和勇气。
3.3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文化传承着人类的知识和智慧。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学生的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活动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都将得到较大的提高。文化活动中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另外,在班级文化活动中,学生在获取各种知识的同时,也将接受着科学思想的薰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由此产生创新的动机与灵感。
3.4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能够营造宽松氛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班级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在提高学生自身修养的基础上,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人文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学生的思想得到解放,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多维的。在这个氛围里,学生就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苛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展。
3.5 班级文化建设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品位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而学校应该是养育人文精神的地方。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并在班级建设中得到体现,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升华学生的精神气质 。
做班主任的都希望按自己的理想去打造班级。接班之初,我真的感到我们班的学生与我的理想相去甚远。只说外在的表现吧,坐不正,站不直,课间追追打打,你的“不准”永远赶不上他那层出不穷的新花样。为了全面提升学生气质,我对学生进行“专业形象与行为礼仪”讲座与训练。这种全新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感到十分好奇,同时也就毫无戒备地接受了老师的讲解,而且特别管用。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恪守几条准则:不让学生写检讨,不树反面典型,只看现在不问过去。我一直认为,向善向上是人的本能。随着环境的改变,一个学生不管以前如何,他总是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呵护学生这点小小的愿望。我承认我跟现在的孩子存在代沟,但作为老师,我必须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影响、教育他们。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老师要尝试去接近学生,并被学生所接受。
篇3
20世纪90年代至今,构建班级文化普遍被教育者们关注,从其理论被不断丰富、实际运用被投入实施规划来看,其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班级文化的构建在实践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结果存在偏差。其一,班级文化构成形式单一,如部分教师单纯的把班级文化当做教室布局或者设立口号、学习目标等来实施。其二,班级文化缺乏人文性,过于追求功利名誉等所谓绩效,造成班级文化流于形式。其三,班级文化发展失衡,如学生对班级文化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原本构思合理的班级文化脱离了正常发展轨迹,造成不良风气。这些问题都会对学生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其不良习惯及作风的形成,直至影响学生未来成长发展。
(一)内部因素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三点内部因素。
1.对班级文化概念存在误解班级文化存在多种呈现方式,包括班级环境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等。环境文化是指如班级布局、教学设备、等物质构成的形态特点;行为文化指的是班级内开展的各项活动,反应出教师的管理水平及学生的意识水平;观念文化是指班级成员逐步形成的,比较一致的理念、态度及价值观,优良的班级文化需要这些内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学生心理状态不稳定处于中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均处于变化期,思维和行动上都存在不成熟的表现,因此其人格都存在暂时不平衡性,随之出现各类心理问题,学习动力不足,自控能力差,各类抵触心理等,都会影响到个人行为,而由此导致的负面情绪及行为若不及时给予疏导,甚至在班内产生从众效应,则必然会影响到整个集体,造成不和谐的班级文化。
3.教师管理理念较陈旧部分教师理念上的落后必然也导致其在管理班级的方法上存在弊端,从而造成畸形的班级文化。如过度运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强制性控制学生行为或思想,甚至采取军事化管理,虽然该种方法能够约束学生遵守规章条例,似乎能达到严纪律、正学风的效果,但实际上这种效果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大部分情况下并未使学生内驱力得到提高。而且,用该种方法灌输的潜意识“服从”遏制了学生自由发展空间以及宝贵的创新精神,对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是得不偿失的。除此之外,还存在一切以成绩论之,如按成绩分配学生座位等情况,虽然其出发点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但实际上是对学生的一种隐性分层,而处于“下层”的学生心理则会受到不良影响,甚至出现功利化导致的恶性竞争以及倾向等。
(二)外部因素产生不良班级文化的原因还存在三点外部因素。
1.教学目的偏差虽然我国极力倡导素质教育已有许久,在学科理念、教学方法、教育结构体系、运作机制等方面也在尝试改变,但纵观我国整体教育结构,目前所实施的大部分教育依旧是应试教育,在此大环境背景下导致教学目标的偏差,将考试成绩及升学率作为绩效评估标准,将学生优秀与否单纯以成绩论之,则必然会造成班级文化从精神思想上被束缚,其构建成果也必然会错失了原有功效。
2.教育公平问题目前我国依然存在教育不公平的现象,除去地域差异,单从教育组织的最小单位班级来看,部分班级内部也会存在由于学生的成绩好坏,学生是干部与否,学生的智力高低甚至家庭条件背景而产生的教学不公平性,而该种不公平性会在导致学生个人人格缺陷的同时,令集体产生不良风气,因此这种不公平既是班级文化的体现,也是令其发展偏差的因素之一。
3.社会环境影响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科技成果日新月异,技术成就渗透入各行各业,由此带来的信息泛滥令学生更容易接触到各类不健康思想,而处于中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还没有成熟的明辨是非能力,因此造成的盲目跟风,陋习行为,精神颓废等现象也会令班级文化沾染负能量。
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究
如何构和谐优良的班级文化,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思考。
(一)转变班级文化建设主体,融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目前,以学生为中心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但在实践过程中该理念却难以完全实现,究其原因在于学校教育受到了我国宏观教育体系的限制。教育体系离不开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国的教育体制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学生相较于人才,更像是用统一模具被批量生产出来的同类产品。虽然目前中国的教育理念在当前已有了先进发展,并在日益完善,但现实中产业结构的升级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上人口压力的倍增,又使就业竞争局势日趋严峻,重学历现象逐渐严重,教育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不得不迫于现实的升学需求而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中心理念。值得庆幸的是,虽然在宏观教育体系中无法完全实现该理念,但从微观上看,班级作为教育组织的最小单元,以学生为中心却是能够实现的。在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中,可以转变传统上的教师职掌地位,将学生作为班级文化构建的主体,能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锻炼其各方面能力,加强师生交流。举例来说,可令学生共同制定班级规章,必要时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商讨做出适当调整,如此相较于学校或教师的硬性规定条款,该方法必然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执行效率也会有所提高;又或让学生自己布置班级环境,绘制黑板报,书写学习标语,创立读书角英语角等,让自身创造性得以发挥的同时营造出和谐的班级氛围,使学生在感官上受到正面感染力,觉得课堂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事情,并提升集体观念,从而为构建班级文化打下结实基础。
(二)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将构建班级文化融入管理过程
教师的素质水平高低对于班级文化的优劣与否至关重要。《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也指出:“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要创新师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远大职业理想;加强师德宣传,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严格师德考核,促进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突出师德激励,促进形成重德养德良好风气;强化师德监督,有效防止失德行为规范师德惩处,坚决遏制失德行为蔓延;注重师德保障,将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教师作为构建班级文化的成员之一,其个人必须经过全班成员整体的认同,融合成班集体共同追求,才能真正成为班级文化的组成因素之一。由于教师依旧在中国大部分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行举止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班级文化的组成──学生个体的价值观及行为特征,而在班级文化的构建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用其教育理念来引导班级文化的最终形成,使之符合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充满正能量。具体到实践中,班级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其自身也需要经历时间的不断打磨与调节而形成,因此在学校的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就需要融入构建和谐班级文化的思想。班级管理的过程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四个环节,在管理计划阶段教师就应开始思考要构建怎样的班级文化,从而依据构思来制定具体目标及实施步骤,如在教学过程中,可适时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通过运用主题教学、情境教学、快乐教学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或在学生工作中,主动与学生沟通,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而非用制度条款束缚其行为思想,成为真正的引导者而非灌输者,最终在检查阶段不断调整,在总结阶段去粗取精,从而创造优良的班级文化氛围。
(三)适时开展多类课外活动,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班级文化
篇4
一、加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中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旅途中最美好的阶段。这个阶段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开始形成的时期。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主任要善于从生活中捕捉教育的契机,主要抓好这样几个环节:一是上好主题班团队会课,精心设计,认真组织,把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题队会课贯穿教育全过程;二是抓住纠错的时机,深层次分析学生心理,采取适当的方法教育,把握好这样的机会,争取取得实效;三是时时处处讲人生,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班主任要随时随地开展人生观教育。要树立典型,善于在班级中树立典型和标兵,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
二、不断完善班级制度建设
主要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相关制度为依据,同时根据班级实际,体现班级特色,加强常规管理。
常规管理主要依靠值日班长和小组长来实施,具体通过学生综合素质考评来体现。每个教学周评比一次,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一周的表现和在班级的排名。同时,通过制定富有特色的班级口号、班风、班训等,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不断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力,积极参与班级布置并定期更换,让每一堵墙都“说话”,形成班级良好的文化环境;教室内设置班级公告栏、学生生日栏、 班级形象栏、班级公约栏、荣誉榜、心语心愿栏、书画驿站、团员天地等多个栏目。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实行各栏目轮换布置制度,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班级的文化建设中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达到增强班级凝聚力的目的。
三、重视开好班干部会议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必要条件,要十分重视,一定要抓好落实,使制度常规化,有序化。班主任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及时纠正班干部的失误,同时督促班干部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做好班干部的指导者和监督者。在班会课上,班主任要及时反馈每周学生综合素质考评结果,评议班干部工作,从形式上支持班干部工作,从心理上引起学生对班级文化制度的重视。只要坚持制度的一贯性,就自然会形成优良的班风。
四、积极营造温馨班级团队
有的学生个性张扬,有的学生性格独特,有的学生腼腆内向,为了与他们更好的接触,更好的了解,我总是对他们说,我和你们只是老师与学生的区别,我们要平等地面对面交流,教室里我们是师生,课后我们可以是朋友。有了这一层关系,学生们慢慢地喜欢找我说心里话了,开始和我沟通了,开始和我谈心了,我也从中更多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内心的想法。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一位同学课间10分钟和同学推推搡搡、打打闹闹,不小心把刚做完小手术的一位同学碰倒在地,致使刚做完手术的她疼痛难忍,我当时立刻派同学把她背到了校医室做了适当的治疗。就在当天,我利用课堂时间,就如何利用课间10分钟休息,进行了全面讲解。从那以后,课间嬉闹的同学减少了,也不见同学们推推搡搡了。在周记本上,那位同学写道:“老师对不起,我以前犯了那么多错误,你却一次次的原谅我,给我改正的机会,而我却……”他告诉我他虽然学习上不能取得好成绩,但他一定会听老师的话,遵守纪律,争做一个好学生。在那一刻,我相信,他真的可以做好。作为一个班主任,更作为一个“知心老师”,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爱。
五、积极培养学生的具体荣誉感
班级活动是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桥梁和纽带,是促进班集体建设的中介,是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我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以此来促进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协作。
在2012年庆“十一”歌咏比赛的时候,我也想取得一个好的成绩,但我更想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组织取得优异的成绩,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于是,我到班里装作若无其事地说:“我们这些天练得不好,没什么效果,这次我们就放弃吧!”当时,我们班有个同学站起来急切地说:“老师,你不是说让我们什么事都得坚持,不能轻言放弃吗?”一下子全班同学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我们一定能行,我们坚决不能放弃。”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然而我却说:“那你们自己组织好吧!”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老师,请你相信我们,我们一定能行!”在接下来的每一天,当听到全班同学嘹亮的歌声响彻教室时,我发现他们变得更加认真了。看到一双双眼睛都死盯着我,我知道他们需要我的支持,需要我的肯定,需要我的鼓励。
六、注重和谐家校教育体系的建立
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成长承担着共同的教育责任。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特殊性,更加凸显了家校联系的重要性。只有重视家校联系,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首先,班主任要建立健全学生信息档案,保证随时能联系到家长。同时及时向家长告知电话号码,让家长随时能联系到老师。寄宿制学校班级管理由于学生在校时间长,各种突发性事情多,保证家校信息畅通非常重要。
其次,班主任要及时向家长告知学生在校情况,尤其是告知“问题”学生情况,让家长也能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要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和思想动态,这样对学生的教育才能对症下药。
篇5
关键词高校 班级文化 实践策略
1 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班级文化有广义文化和狭义之分。广义班级文化是指全体班级成员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班级文化则指班级所表现出来的被所有成员认同并执行的目标、规范、信念、价值观等。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存在和取得进步的灵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根据亲身参与西南交通大学众多班级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并结合自身长期担任班长的切身感受,主要对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做了尝试性阐述。
2 班级文化建设的现有主要问题
2.1 班级制度简单化
高等教育班级管理采取辅导员制度和导师制并行的方式。但现行的辅导员一般而言均带班200人以上,按30人为一个班级来算,一个辅导员老师基本上带班数量为8个,很难顾及到每个班级的发展,在没有明确的班级规章制度设立和规范的时候,班级在进行制度建立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规范,最终导致班级制度建立的简单化以及可实施性差。
2.2 班级目标缺失化
班级文化重要的导向功能和教育功能都是以班级目标为重要建设内容,但是现在高等教育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班级建设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导向。高等学校虽然有先进、优秀班集体的评选,但依然是按照成绩为主导、活动为载体来判断一个班级的好坏。在21世纪,各类思潮如网络化、创业背景等影响下,一味的再强调班级的学习成绩或者文明寝室比率显然是行不通的。
2.3 班委分工模糊化
普遍意义上来看,现在高等教育班级中的班委设立一般为:班长、团支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学习委员、生活委员、文体委员等几类。但各类班委没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划分,一旦学校、学院有任何工作分配到班级时,基本都是由班长接收信息再往下分配,如果分配不得当或者时间紧急则导致班长将班级工作大包大揽的做完。这样的结果往往导致负责任的班长耽误了自己的时间和学习,而其它班委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班长与其它班委之间没有沟通协作,班级凝聚力不强,久而久之,班长则只做分内的事不再关心班级同学和建设。
3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研究
3.1 班级精神文化
3.1.1 班级精神文化的基石——目标建设
班级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建设的整体发展规划,根据规划的时间可分为长期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季度目标等。确定班级奋斗目标的方法有许多种,但最重要的方法有两点。第一,发挥全班所有成员的积极性,召开研讨会共同商议根据学校及学院的本学年的工作重点和以往的经验将班级的学年目标制定出来,并与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协商后作出决议。这样做的好处是集思广益,由实施主体商议出的决策更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共商的过程可以增进个体之间的情谊,增进师生友谊和联系,提高个体的综合素养达到教育的目的。第二,由班主任或者辅导员根据班级情况直接制定出目标和决议。但是第二种方法具有较强的局限性,现有情况下,辅导员或者班主任所管辖的班级数目众多,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很难摸清每一个班级的情况因此制定出的目标可操作性较差。
3.1.2 班级精神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作为班级隐性文化之一的班级精神文化最重要的是班级核心价值观、信念的建立。班级核心价值观的建立目的是形成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遵从的统一价值观,这也是班级文化建设得以实施和发挥作用的原动力。统一的价值观得到认可程度越大,它所形成的班级文化氛围才能更好的化作无形的教育力量和精神力量,成为班级所有成员认可并主动维护的行为准则和思想原则。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在生存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归属和自我尊重成了最主要的需求。班集体只有建立起符合大多数成员需求的价值观才能达到获得尊崇和育人的目的,这些核心价值观包括如下一些方面:集体荣誉感的建立、毕业后去向的需求、有价值的大学生活范本、考试作弊的看法等。
3.1.3 班级精神文化的载体——班刊的建立
大学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青春年少,风华正茂。许多理想之花在这里开放,成功之路在这里开启。每一个人成年后都渴望能不断回顾自己从前的时光,当作怀念也当作审视自己。大学四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难以忘怀并且不可磨灭的美好时光,通过班刊这样一种形式在记载每一位同学的大学生活可谓班级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班刊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载体,对于班级文化建设有诸多好处:第一,能够记载班级成员每一个阶段的变化,增进同学之间的联系和友谊。第二,记载班级在这四年中的变化和成就,增强集体荣誉感,加强班级与个体之间的联系。第三,在创办班刊的过程中发挥个体的特长,如写作、摄影等,锻炼了个人能力,增强了个体的综合素养。第四,加强班级对外宣传效果,增加班级与外界的联系,可以将班刊广泛传播于学院内部甚至其它院系。第五,为班级个体成员留下珍贵的记忆,在毕业以后甚至很多年后成为加强彼此联系的纽带,让集体的光辉闪耀的更加长远。
3.2 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组织构架及成员分工如下:
(1)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弊端。传统班级管理下,班级分为两个委员会,一个为班长带领的班委会,一个为团支书带领的团委会,每个委员会下最多设置四名班委共10名班级管理者(见图1)。班委会负责班级总体事务,团委会则负责团支部相关事务,两个委员会相互协作。以笔者所在高等学校班级人数为例,大多数院系班级基本人数为30人,此类模式最多能发挥10个人的管理和创造能力,如果加上该班级有寝室长8名,则剩余12人完全没有参与班级事务的决策和执行的权利,只能听从指挥任人摆布。这部分同学的自我创造能力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则相对于其他同学来说落后许多,更别提被他人尊重和自尊了。然而大多数班级由于班委分工不明确,许多班级的班长将班级除了有明确管理者以外的事务大包大揽,或者权责不分明导致的赏罚不分明让其他班委对于分配的任务拖拖拉拉,无法保质保量的完成。班长则成了这个班的“保姆”,长期按照这种模式管理,班级管理建设形同虚设,除了班长以外的大多数同学没有感受到班级存在,没有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更没有机会挖掘自身潜在的能力。
(2)人本主义理论下的新模式。以人为本的理论倡导班级每一个成员都是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因此必须尽可能的发挥班级每一个成员的作用,将班级成员设立在一定职位上,让每一位同学得到尊重发挥自己的潜能,并且将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理想状态是班级成员每一个人都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班级文化建设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还是以一个30人的班级为例,笔者试着将班级划分为5个部门,每个部门下设事务小组,5个部门依照班级的各项事务共设12个小组(见图2),试图将班级建设成为一个组织健全,机构完善的集体,并将全班30名同学都安排在一个岗位上发挥其作用。
图2人本主义思想下的班级管理新模式
3.3 班级物质文化
高等教育中,大学生的大部分学习生活都是在寝室度过。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教育应该使学生在没有意识到受教育的情况下却受到毕生难忘的教育,而这种潜移默化过程中收到的教育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还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数目,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由此可见,班级成员生活的环境对于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是多么的重要。
(1)寝室文化建设。各类高等教育学生管理中关于寝室卫生的管理层出不穷,大多数学校采取四人一间寝室为一个基本单位,出台了繁多的寝室规章制度,如晚归制度、不得使用违章电器等等。各类文明寝室的评选工作也进行的轰轰烈烈,但一个班级如果没能很好的理解寝室卫生、寝室文化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则很难对班级起到一个良性循环的促进作用。这就特别需要班级管理者针对寝室卫生、寝室文化出台一系列相关制度管理,加强寝室管理,营造多种多样的寝室文化氛围,使得大多数同学从寝室文化中受到关于个人的卫生和文化教育。
(2)走廊文化。走廊是班级建设最容易忽略的地方,走廊包括楼道的墙壁、寝室的门框、门头贴画和寝室命名等等。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者会运用多种手段来建立走廊文化,例如带领宣传委员对班级宣传栏进行设计和更新,带领生活委员为每个寝室门框上题上关于班级名称的特色对联等等。这些都是凸显走廊文化的意义所在,班级成员每一次路过这样的走廊自然有了一种回“家”的感觉,对于班级的认识和凝聚力自然增强不少。
参考文献
[1]张云杰.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研究[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12.
[2]吴亮.浅谈高职院校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的建设.高教视窗,2010.3.
[3]冯磊,卢莎.以人为本的大学班级管理模式探索.科技信息.
篇6
关键词: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班主任
一、什么是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指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班级文化是开发学生潜能的软环境。
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班主任无疑是乐团的指挥,是师生关系中的主导,因此,班主任的教育理念,思想方式,表率作用对班级文化建设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真诚、接受、理解是建设班级的条件和保证
真诚,是人格特征的核心部分。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应始终把“真诚”“信任”放在第一位,表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真诚,出现在学生后面的是信任,包括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给学生自然真诚地感受,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接受”,“理解”是在“真诚”之后的两个重要行动准则。“接受”就是要敞开自己的心灵,以大海般的胸怀去接纳学生做的事情和吐出来的语言。理解是广义的概念,它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理解,也包括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最高的境界是彼此在灵魂上得到安慰,共同拥有一片相近或相同的“精神家园”。
在班级中,如果有这样的精神家园,学生就会把老师和同学当做真正的成长伙伴和共勉的朋友,彼此的“隐私”才可以向对方倾吐;如果有这样的精神家园,班主任与学生的交流,才可能由班主任的“主动”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如果有这样的精神家园,学生就可以从班主任那里获得认知的方向、情感的方向,行动的方向,那么学生对班主任就有了信任感,同时班主任就融进了班级文化之中,因此就有了适时引导教育的机会。
三、 爱心是班级情感文化建设的基础。
情感文化是良好班级文化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将学生的情感发展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使班级成为培养学生情感文化的场所,而“爱心”的培养则是班级情感文化建设的基础。班主任和学生是构建班级情感文化的缔造者。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班主任要关心爱护学生,理解尊重学生的情感,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班级中感受到母亲般的温念,并产生热爱教师的情感,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情感氛围。其次,班主任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童言无忌”,保护学生的“异想天开”,理解学生的“盲目过错”,让每个学生在教师面前都能畅所语言,勇于展示,真正树立起新型的师生观。
四、学生的参与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创设有特色的且为自己所喜爱的文化环境。教室,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重要的育人阵地。优美、高雅、富有教育性的班级环境文化能陶冶师生的情操,沟通师生的心灵,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五、科学的教育内容、和谐的人性化管理,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班级文化并不是与班级的成立同时产生,班级文化的最终形成,是班级成员能够在某一价值取向获得一致的表现。马卡连柯“前景教育”思想认为,要激励一个集体,首先必须形成大家共同拥有的希望和追求,正是这种追求和希望,能团结大家、激励大家、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当这种局面形成时,这个团体就有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毅力。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主要教育者,应该把握学生每一个成长阶段的心理需求、发展需要,找准教育的切入点,适时设计科学的教育内容,对学生的教育内容应该是宽泛的,不仅是学业的发展前景(中考,高考等),更主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看问题要理性化?如何引导学生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篇7
小学是学生开始学习生涯的第一站,也是最为关注的一站。小学的教育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在小学的教育中,班级文化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学生在学校的生活离不开班级,也离不开班级的文化建设。一个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度过在学校的生活。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目前我国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本文就存在的问题和措施进行一下探讨。
【关键词】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问题与措施
班级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的地方,也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地方,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班级度过的。一个好的班级文化建设能够使学生们身心愉快的进入学习的状态,而且好的班级文化建设也能够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素质。班级就是学生在学校的家,如何让这个家充满温情,是老师和学生要共同努力的目标。
1.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小学是学生培养学习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最初点。刚刚上小学的学生还很小,刚刚离开爸妈的怀抱,进入集体生活当中,班级就是学生在学校的一个家,这个家里有很多不同性格的学生,他们都在这个集体中生活,所以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就成为了关键。学生在班级中不仅仅要学习文化知识,同样需要养成一些素质。一个班级的文化建设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
2.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将重点都放在了学习成绩上,因为各学校的竞争十分激烈,所以各学校为了争得优秀学校的称号,将学习成绩列入了重点培养的对象,导致忽视了班级的文化建设,使班级失去了活力,也疏忽了学生对于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没有人情味,只知道竞争,成为了只知道重视学习成绩的学习机器。
2.1班级气氛没有活力现在有很多的小学在班级文化建设上没有注入大量的精力,都将目光放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认为只有学习才是最重要的,都已忘记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班级文化教育本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充满温暖,充满感情的一个小家庭,可是现在却失去了它本有的气氛,成为了一个没有任何活力的竞争场。
2.2老师的素质不高老师是学生的教导者,也是学生人生中的指路明标,老师本就是充当着指路者的重要人物,但是现在有些老师早已忘记了他们最初为人师表的初衷,将名利看得更为重要了,班级的文化建设是老师与学生培养交流感情的重要枢纽,但是现在这条纽带却被疏忽了。
3.班级文化建设问题的解决措施
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兴趣培养,素质教育更是不容忽视。小学的学生正式培养他们的最佳时期,这时的学生的习惯会陪伴学生的一生。所以班级这个学生生活的家,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需要引起学校和老师的重视。针对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解决。
3.1建立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一个班级需要有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处于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才能够使学生更加专心,更加积极地去学习。每个班级都应该有自身的特点所在,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也要协调好班级的文化特色。老师要将每个同学的性格进行分析,建立只属于自己班级的文化特色。
3.2学校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评比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不仅需要老师的带领与学生的努力,更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应该支持班级的文化建设。学校定期的举办班级文化建设的评比,让每一个班级都能够融入进来,并且给班级文化建设好的班级奖励,激励所有的班级建设自己班级的文化建设,这样可以很好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让他们都为了这个家而做出努力。
3.3班级开展图书角,英语角等学习角落并开展主题班会老师可以在班级设立图书角与英语角这样的学习角落,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图书拿到班级和其他同学共享,这样可以养成学生的分享的好习惯,在英语角,同学们要用英语来对话,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老师也要定期的开展主题班会,让同学们在班会上自由发言,有什么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好的意见老师就可以采纳,并且实现,这样不仅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的建设,也能够培养学生对集体观念的重视。
4.总结
班级文化建设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对他们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很有帮助。小学的教育能够受益学生的一生,所以小学的教育十分重要,班级是学生生活的家园,这个家园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去营造。一个班级的灵魂是班级文化的建设,一个好的文化建设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的进入学习的状态,所以我们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并且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贾娥.浅谈小学班级文化建设[J].教师,2014,(21):117.
[2]叶红.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J].学园,2014,(17):162-162,163.
篇8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阅读;阅读兴趣和习惯
班级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全班学生为主体,以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审美能力和身体心理素质为目标,由全班师生在教育、教学、生活与各种活动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创造的以班级物质环境、规章制度以及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班级精神、心理倾向为主要特征的班集体文化。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巧设墨香之境――以优良的环境熏陶人
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教室里边度过,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成长;这一点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充分的重视,“孟母三迁”“择邻而居”教育故事,一直被后人传为佳话。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我在班级的环境布置上与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探讨,进行了精心的布置,努力凸显墨香意蕴。力争通过环境的布置,让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飘满书香。使学生在书香的浸润下不断的成长。
1.加强教室内部的整体设计。
每学期开学初对班级内部的墙体进行整体的规划,结合教室内部的空间结构,划分出这样几个板块:黑板报主要结合学校的工作,由专人进行主题板报的刊出;图书角摆放由学校图书室提供和学生自己交流以及统一购置的书籍;学生作品园地分为两大块,一块主要以学生的优秀写作展示为主,另一块则是以学生的书、画作品展示为主;张贴栏主要张贴的是学校统一布置的工作以及班级内部开展的活动的安排,班干部名单职责以及课程表等荣誉墙主要张贴的是班级的获奖证书,书法欣赏板块主要依据教室内部的个别窄而长的墙体进行的书法条幅的悬挂;此外,在学生学习的主阵地――黑板上,专门划出了两个平时没什么用到的角落,开辟了两个专栏:古诗诵读和名人名言。
2.注重教室书香氛围的营造。
在教室的内部环境的整体设计布局上,力求朴素典雅,温馨而又充满书香的意蕴。因此在教室窗帘的购置和教室内部的整体色彩的搭配上,可以主要以绿色为基调,给人以温馨的感觉;在板块标题的设置上,尽可能体现浓浓的书香意蕴。在对教室内部板块设计的命名上,在全班学生中进行征集,要求围绕“书香”进行命名,然后再进行讨论,并最终确定各板块的名称。通过这种方式即营造了全员参与书香班级建设的氛围,又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比如学生在对图书角的命名上,就有“智慧屋”“书吧”“书虫天地”等既有书香特色又有时代性却又不缺乏童真童趣的名称;在对佳作欣赏的园地的命名上,学生们的设计极富诗情画意――“小荷才露尖尖角”;在对学生作品展示栏的设计上,同样书香味十足――“书画苑”;就连平时最常见的公告栏,学生们也别出心裁的给它命名为“新闻广角”。此外,在对于班级内部窄而长的墙上我们可以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下,书写“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这样既有教育意义,又不缺乏书法意蕴,带着浓浓书香的条幅,就连最不常用的黑板边上的角落,学生们也用书法作品进行装饰。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整个班级环境一定会给人以清新淡雅又充满书卷味的视觉与心灵的双重享受。
二、诚搭展示之台――以多彩的活动锻炼人
每个人都有表现的欲望,不管是水平高的还是一般的,都需要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如何为这些学生搭建这个平_,着实需要费一番功夫。为了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一个平台来展示自己的特长,在班级的活动安排上,围绕学生的不同特点,精心为他们设计这样的活动环节:对于画画和写字比较好的,就让他们成立板报小组,负责班级的黑板报的出刊,并及时对出刊的评比结果予以公布及表扬。同时还在“书画苑”里边定期展示他们的书画作品。对于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在语文课前专门腾出5分钟的时间,让他们上台进行讲故事,同时再安排一位学生进行点评,在这个活动中,事先由学生主动报名到同学推荐再到指名上台讲故事,就这样逐渐的呈现辐射之势,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至少讲了一次故事,正是期望通过这样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也是一种促进。对于写作比较好的学生,在班级里边开展征文比赛,及时地把他们的优秀作品在“小荷才露尖尖角”栏目里进行展示,并且在习作课上让他们进行经验交流,大家相互探讨,并且推荐他们的文章参加各级各类的征文比赛。
班级文化,这片园地也许很小很小,但它却承载着希望。为了这片园地永远天晴日朗,我们要用阳光去普照,用雨露去滋润,用爱去包容,用智慧去创新,让我们的班级满是阳光和爱的味道,让心随梦想一起飞扬。
参考文献:
[1]陈卓;班级文化建设“六有”[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年05期.
篇9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445-01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则,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及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班级文化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和"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效。打造好班级文化这块阵地,在育人过程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研究班级文化,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对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那么,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呢?
(1)营造良好地育人环境,让班级文化建设成为育人的阵地。我们常说,一个好的班集体和良好地育人环境,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打造和利用好班级文化建设这块主阵地,发挥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潜在功效。使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感悟,产生学习凝聚力,产生蓬勃向上的力量,经过老师和同学们对教室的精心设计,使封闭冰冷的教室墙面赋予生命,让每个学生置身于具有个性的学习氛围中,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振奋,使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以提升,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作为一个学生学习和受教育的基地――教室,其环境的优劣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对所在教室环境的布置,营造一个教育和学习的外部文化环境,能增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增强班级凝聚力,激发爱班爱校的热情。
(2)班级文化建设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地品德,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美化教室环境,既树立了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所以说,班级文化建设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我们衡量一个班集体是否具良好的班风和良好地学习氛围就要看这个班的班级文化建设。走进教室,布局合理的黑板报、安全教育专栏、德育教育栏,有彰显个人才艺的书画苑……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在这样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都会被这强烈的文化氛围所感染,从而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和谐风气和催人奋进、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以及形成一种师生融洽相处、交流合作、共同进步的关系。教室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将教室打造成温馨的家园、美丽的花园、成长的乐园,到处都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氛围和学习气息。
总之,班级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在全班形成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从而形成我们所期望的班级文化。它反过来会对班主任的管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使得全班同学在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思想作风的影响下,为实现班级目标而共同奋斗。
篇10
在学校中,班级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班级文化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制约作用。在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比较落后,学生接触的知识面都会受到条件和环境的限制,班级就是他们学习生活的最大一部分。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人格形成显得更加重要。
一、建设班级文化的目标
按照教育方针和学校具体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班级文化建设主要是营造一个和谐向上的班级,从而引导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建设班级文化的途径
1.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小学生的心理还未成熟,在做人做事上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引导。教师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参与其中并发挥主导作用。
(1)班级规章制度。在班级组成初期,教师就应该参与制订班规,使班规的制订过程成为学生认识的提高过程和对班规的认同过程。班规的制订应该强调“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先由全班同学共同讨论拟出基本的规章制度,然后通过全班学生的认真讨论修改,并经过班会表决通过,公布执行。经过这样的程序制订出来的班规,能够代表学生的观点,反映学生的思想,对引导和协调学生的言行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其次,班级规章制度的建立应该体现全面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即班规的制订应该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考虑为学生各方面的行为提供参照模式和评价标准,对学生扮演的角色及承担的职责作出明确的规定。班规的表述应该尽可能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便于监督执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订的“一日常规”、“一周常规”、“每月常规”、“学期常规”、“学年常规”以及各种岗位的职责等,让学生明确在规定的时间内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减少了学生行动的盲目性。再次,应该注意定期检查评比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通过定期的检查、评比、奖惩活动,促进学生正确行为习惯的形成。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多样的活动活跃班级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活动不仅丰富孩子的学习生活,也是班级文化形成的基础。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也无形中对班级文化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3)改变评价,弘扬个性。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要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抛弃用成绩来衡量一切的观点,对待学习有障碍的学生更应该用耐心和爱来引导他们,看到他们身上的特色。
2.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1)人人参加,人人动手。在班规制订方面学生要积极参与,认真思考,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在班级的美化宣传上更要发挥主体作用。例如:在班级板报、图书角等方面要做到“人人参加,人人动手”。
(2) 班干部发挥重要作用。班干部是一个班级的核心力量,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干部首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其次班干部要起到榜样的作用,帮助那些学习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使他们感受到班级的爱和力量,从而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