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医学相关疾病及护理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6: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运动医学相关疾病及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运动医学相关疾病及护理

篇1

【关键词】 预防检测;科学护理;康复护理;人才机械市场

骨科起源历史悠久,系统化的文本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那时的骨科还未能构成完整的体系。真正使其系统化的还要退后到文艺复兴时期,此时的骨科学在科学大浪潮的推动下逐渐成体系。近代中国骨科学发展速度非常迅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骨科学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涌现了诸如:李起鸿这类有着丰富经验与很高思想觉悟的老一辈骨科教授。现在,正是骨科事业继往开来,传承起新的时候。也正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与创新的时候。

1 骨科护理“一条龙”服务跟踪

1.1 重视预防与检查 众所周知,任何事情降低最大风险的方法都是要防患于未然,当然,骨科护理在这点上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骨科疾病的发生都与我们平常生活、运动中未养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护理习惯有关。例如:很多人在平常运动的过程中很容易忽略热身准备运动的作用。从而,在未进行热身运动的情况下就进行体育锻炼,这样往往导致人体关节并未做好充分的准备,是极易导致人体拉伤,甚至骨折等严重骨科症状。养成一个好的预防习惯,对于降低骨科疾病发生概率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骨科疾病患者而言,系统、科学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常规的检查一般包裹四个主要的步骤,分别是:望诊、触诊、动诊、量诊。经过这些步骤之后,它对于骨科疾病基本症状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对于后期的进一步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1.2 科学、保健护理 对于已经患有骨科疾病的患者而言,一个科学化的护理对于其后期的康复速度和程度都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其属于哪种骨科疾病,如今,在临床诊断上的骨科疾病大致分为骨刺,骨质疏松症,骨折等三大类。在护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的骨科疾病来区分治疗。同时,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应该分为物理护理和饮食护理。例如:对待骨刺患者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导致其疾病的原因一方面是平常的坐姿习惯不好,或者是长期从事静坐工作。

另一方面,是其营养不均导致。对于这类患者的治疗,一方面我们要建议其端正坐姿,平时多站立,参与体育运动。其次,饮食治疗方面,要给患者开抗骨增生片、钙美片、维生素C片等。这些对于强健骨质都是很有帮助的。如今,骨科护理最常见的就要数骨质这一骨科疾病了。在治疗这一疾病的过程当中,前期石膏的正确固定与定期的检查,更换是非常重要的。这一过程,将帮助我们了解到病患的康复过程与制定后期的康复计划。后期的康复主要是物理的运动,定时,定量拉伸舒展运动对于帮助骨折患者复原是大有帮助的。通过科学的护理,将最大程度上帮助患者更快,更好的康复,拥抱生活。

1.3 定期复查,避免复发 骨科疾病与很多疾病相同,存在着周而复始复发,所以,为了减少最大程度的复发,我们需要定期给骨科疾病患者做定期的检查。根据常规检查习惯,检查一般先从头检查到尾,因为人体器官的相通性,这样的检查可以有效的防治疾病的转移和复发。在医学骨科检查方面,有一个比较有名的叫做“阿德森”的颈椎病检查。它通过用手指触摸患者的桡动脉,同时将其上肢外展后伸并外旋使其让患者感知疼痛度从而判断患者颈椎病疼痛程度。通过这样的定期检查,对于院方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对于患者可以减轻复发疼苦。所以,院方医生和患者应该建立固定的联系,增进双方的沟通,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这样的“一条龙服务”,不仅对患者减少了很多疾病的路途周转的麻烦和痛苦。也是一次对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有益尝试。将是对于骨科护理市场的开阔的基本保证。

2 骨科护理的发展

目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每年骨科疾病的人数不断增加,与之相比,相关市场存在较大的空缺。从缺失方向而言,大致可以分为骨科专业护理人员的不足和相关硬件设施的滞后。要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需要我们积极向高等本科专科学校,学院提出增设相关专业的建议和要求。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根据市场,患者需要研发生产方便,价格实惠的相关骨科保健康复器材。通过这两种方式手段,来达到开阔市场的目的。

3 总 结

骨科护理在如今的医学外科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需要我们医学工作者在日常的医疗过程当中做好相关的病例记录和及时跟踪反馈。这有利于骨科护理形成一整套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同时,对于骨科领域的长远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使骨科护理工作者更好的观察,了解病患的症状及康复情况。从而保证病患得到有效的治疗。跟踪骨科护理“一条龙”服务和骨科市场的进一步开阔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求我们改善骨科护理总体服务质量和进一步促进骨科护理专业化水平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 黄红娟,王菲.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及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24).

[2] 尹小浪,张珍.健康教育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17).

篇2

【关键词】痛风患者;临床护理;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68-02

痛风为尿酸盐结晶沉积导致的病变,使患者的足部产生痛感[1、4]。该疾病是因为嘌呤的代谢异常增加尿酸合成造成的代谢性疾病,男性患者较多,其中拇趾是最明显受累关节,病情发作时患者的受累关节会有肿胀、疼痛、发热、僵硬的现象[6]。近年来患有痛风疾病的患者逐渐增加,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不利影响,降低生活质量。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护理措施,能够使病痛得到缓解,有利于疾病的治疗。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19例痛风患者相关的护理措施,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19例痛风患者给予相关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有67例患者,49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范围:25-77岁,平均年龄为52.13岁。对照组有52例患者,40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范围:28-76岁,平均年龄为51.07岁,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模式,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疼痛护理 当患者疼痛发作时期,必须要求患者进行卧床休息,使患肢抬高15-30度,防止受累关节负重,将支架放置在病床上,用来支托盖被,避免患部受到过多的压力,避免受累关节进行活动[2、5]。当关节炎处于急性发作使其,禁止给予局部热敷或者冷敷,因为这对炎症的吸收、消散有阻碍作用,也不能给予红花油或者膏药的使用。病房中保持环境的安静,播放舒缓音乐减少患者的焦虑,可以降低其对疼痛的感知度[3、7]。在各种操作中避免对患者的刺激,减少不适感。若患者的疼痛程度较为严重,可以采用适当的止痛药物。

1.2.2运动护理 要求患者采取适当的运动项目锻炼身体,包括广播操、太极拳、快走、气功等强度较小的有氧运动,禁止选择剧烈运动,如滑冰、快跑、足球等。若患者的体力得到过度消耗,则诱使尿酸的快速分解,导致大量嘌呤的产生[6]。而且在运动时间上也要进行把握,最初可以坚持半小时左右,待身体适应该运动强度后,可以逐渐延长运动时间,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1.2.3饮食护理 该疾病的患者中有较多肥胖人员,因此要对饮食进行严格控制,保证膳食平衡,坚持低糖、低脂、低嘌呤、低盐的饮食,尤其减少摄入嘌呤,对于毛豆、扁豆、豌豆禁止食用,干豆腐、豆浆可以适量食用,减少面包、馒头等发酵类面试的食用[8、9]。在肉类方面,可以选择羊肉。增加碱性食物以及嘌呤含量少食物的食用,包括,奶类、玉米、蛋类、马铃薯、洋葱、萝卜、番茄等。禁止动物内脏、葡萄酒、啤酒的摄入。要求患者增加饮水量,最佳饮水为每小时1杯,每天的液体量在2500-3000ml。

1.2.4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进行规律的生活,保证良好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尤其注意足部的保暖,选择宽松舒适的鞋。同时对患者家属也给予相应的教育,包括讲书面材料和讲座,使其能提高该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对患者进行监督和指导。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1.4疗效标准 护理显效: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到明显减轻,身体各项指标也得到明显恢复;护理有效: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身体指标有一定的改善;护理无效:患者的疼痛和身体指标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有病情加重的现象。

2.结果

实验组67例患者,护理显效52例,护理有效11例,护理无效4例,护理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52例患者,护理显效29例,护理有效11例,护理无效12例,护理总有效率为76.9%。两组患者在护理效果上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痛风为终身性的疾病,对人体有较为严重的损害,而且病痛较为严重,为了使患者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减少病痛程度,需要采用适当的护理措施。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包括疼痛护理、运动护理、饮食护理和健康教育,患者的护理有效率高达94.0%,对照组得到76.9%的有效率。充分说明对痛风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的效果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 宋晓兰,张继海.系统性护理干预对中老年痛风患者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2(08):162-163.

[2] 王会菊,刘清,侯亚玲.痛风患者50例生活方式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1):112-113.

[3] 王维宁,刘德江,张振业,李雪亿,王家辉.痛风病人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2,16(04):157-158.

[4]李荣妤,李幂,曹迎春,孙雪菊. 28例痛风患者的护理体会[J]. 中国当代医药,2011,23:121-122.

[5]陈素红.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6:454.

[6]蒲继红,黄少娟,廖国琼,杨碧英. 临床护理路径在痛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08,13:34-35.

[7]陈淑珍. 舒适护理应用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565.

篇3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护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增加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数量呈上升趋势。持续的血压增高可增加急性脑梗死发病风险,从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是当今世界上流行最广泛的疾病,同时又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和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人们称之为"无声杀手"。现代医学观念认为高血压也属于心身疾病的范畴,其发生、发展与遗传、精神过度紧张及肥胖、 吸烟、 酗酒、 摄盐量等因素有关 ,尤其是心理社会紧张因素如:生活环境、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等均有一定的影响[2]。所以,高血压病是社区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之一,卫生部已经把高血压病的控制正式列入社区卫生服务内容,使之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工作任务。

1 导致和影响高血压疾病的因素

1.1年龄因素 中国老年高血压患者已超过8000万以上,但是治疗现状不客观。老年人各个脏器功能衰退,代谢缓慢,药物的吸收、转换、排泄等有所下降[3],疾病对其生活和工作影响大。

1.2体重因素 持久而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生成,减少肥胖,能增强心脏功能和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消除紧张情绪,降低血压[4],而现在一般家庭社会压力大,加之应酬多、饮食不合理、缺乏锻炼等造成肥胖,从而引起高血压。

1.3生活饮食因素 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加之长期的用药治疗使得患者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因此,应加强他们的饮食护理,提高营养状况,增加机体免疫力[5]。而北方人吃盐又比较多,因此通过膳食调节对控制血压也是十分重要的。

1.4用药因素 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以及用药的方法、剂量、时间都直接影响血压的控制效果。

1.5情绪、心理因素。高血压患者早期常无症状、体征,易被忽视,而重要脏器受累时,患者又易产生恐惧和焦虑,部分患者情绪易激动,很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很大。家庭成员是患者精神生活上的最主要支持者, 能有效地督促患者改变其不良的生活行为。社区护理也应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其治疗意向明确,对患者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6]。

2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

2.1制定周密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护理计划 根据门诊资料和家庭访视资料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社会支持系统和社区、家庭、环境等情况。 根据评估情况做出护理诊断,建立高血压病健康档案,制定周密的健康教育护理计划[7]。

2.2制定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定期随访计划 定期入户随访高血压患者或者电话随访。

2.2.1在院指导 患者在卫生院就诊期间均接受了高血压健康教育,在心理卫生、饮食、用药等方面进行口头指导。

2.2.2电话访问指导 主治大夫在患者就诊后后1w内,对其进行电话访问,询问患者情况,如用药、饮食、睡眠等,如有不适,及时给予指导,并且根据病情状况定期电话随访。

2.2.3家庭访视 访视内容主要了解患者康复情况、血压监测、饮食控制、用药指导及健康查体,并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立健康档案,和患者建立互动联系,以后每月电话访问一次,每次家访前确立访视目的和预期目标,访视结束后制定家庭护理计划,每次随访结束,评估上次护理措施是否有效,制定目标是否达到,根据情况定出新的目标[8]。

2.3社区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内容

2.3.1健康饮食指导

2.3.1.1限制钠盐的摄入:限制食盐,适当补钾。应提倡盐摄入量少于6 g/d,而且需长期坚持。限钠应注意补钾,增加钾摄入量有利于钠和水的排出,从而达到防治高血压病的目的[6]。补充钾盐:多食含钾食品,如柑子、苹果、香蕉、新鲜蔬菜,如血钾降低可口服补钾,因钾盐可对抗钠盐升压和损伤血管的有害作用[8]。

2.3.1.2限制高油脂、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合理调整膳食结构,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宜食低盐、低胆固醇、低脂肪、高纤维素、优质蛋白及中等热量的饮食,严格摄入机体需要量,避免高脂血症及肥胖,参照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9],男性腹围>90 cm,女性腹围>85 cm;或BMI>28 kg/m2、胆固醇>5.7 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6g[9]以上内容,均属高危人群,所以饮食要让患者自觉控制饮食,以免造成肥胖,引起高血压病。医学认为只有健康的饮食才能控制良好的血压,而且饮食疗法是防治高血压的首要步骤,因此限钠盐摄人量要减少调料如味精盐等,并禁止食用腌制品,且减少脂肪的摄入,改善脂肪的摄人量应在总热量的26%以下,对于K+和Ca2+的摄人要适量[10]。

2.3.2合理用药指导

2.3.2.1服药指导遵循以下原则: 从小剂量开始,平稳降压,忌服药量过大引起血压骤降; 忌突然停药引起反跳;忌睡前服药诱发脑血管意外[11]。

2.3.2.2服药干预:凡高血压2级或以上患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者自已有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的患者;高血压持续升高6个月以上,非药物治疗手段仍不能有效控制血压者,必须使用降压药物治疗。告知患者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注意用药原则,端正服药意识,坚持服药。讲解所用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副作用,不能擅自停药、减量或更换药物。养成每日晨备好一天的药放在小药杯中于餐前服用的习惯。提醒患者服药期间防止性低血压 晕倒或跌倒等意外伤害的发生[12]。

2.4药物不良反应

2.4.1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在正常用量情况下,由于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而发生意外,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不利的或有害反应。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脏器生理功能出现退行性改变,影响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使具有药理活性的代谢产物蓄积,同时老年期患病率上升,对药物的敏感性发生改变,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有资料显示,61~70岁为15.2%,71~80岁为18.1%,80岁以上为24.1%;老年人常患多种疾病,往往同时接受多种药物治疗,易产生药物的相互作用。有研究表明,2种药合用可使药物相互作用增加6%,5种药增加50%,8种药合用增加100%,用药种类越多,发生ADR的危险性越高。ADR的发生率与用药品种呈正相关;多数老年人因安全用药知识认知度不高,用药次数和剂量不当、擅自服用或滥用非处方药,易产生ADR。老年人ADR的一旦发生,程度和后果较严重,如晕厥、跌倒、甚至死亡[13]。

2.4.2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措施:要注意观察老年人用药后疗效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老年人血管运动中枢的调节功能不太灵敏,压力感受器发生功能障碍,即使没有药物的影响,也会因为的突然改变而头昏,老年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降压药时尤其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因此,要注意提醒其直立、起床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意外发生;根据老年人的服药能力、生活习惯,给药方式要尽可能简单,在安排服药时间和服药间隔时,既要考虑老年人的作息时间,又应保证有效的血药浓度。对服药依从性较差的老年人,药物未能取得预期疗效时,更要仔细询问患者是否按医嘱用药,对于长期服用某一种药物的老年人要特别注意监测血药浓度[13]。

2.5生活习惯指导

2.5.1保持生物钟规律,充足睡眠,生活起居有规律。

2.5.2戒烟、戒酒干预:通过干预要求患者在短时间内戒烟,建议男士每日饮酒应

2.5.3避免喝浓茶、咖啡、可乐等易引起血压升高的饮品。

2.5.4少泡温泉、桑拿等项目,避免血压升高。

2.6健康运动指导 适宜的运动可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合理安排运动量:指导患者根据年龄和血压水平选择适 宜的运动方式,对中老年人应包括有氧、伸展及增强肌力3类运动,具体项目可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气功、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等。运动强度因人而异,注意劳逸结合,运动强度、时间和频度以不出现不适反应为度[15]。

2.7心理护理指导

2.7.1高血压是一种身心疾病,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而,社区护理服务中,心理护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首先,要和患者及其家属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要做到主动、热情地去关心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日常生活,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和他们交流,尽可能更多地了解他们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 性格特点、家庭经济能力等,这样更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提供帮助和护理服务。其次,要擅于通过谈的方式缓解患者消极的心理情绪。老年高血压患者情绪的自控能力较差,常常会表现出紧张、焦虑、烦躁、易怒的心理特点。所以,社区心理护理应针对以上情形,选择合适的言语、 态度向患者介绍不良情绪对高血压病情的发展起着诱发和促进的作用,并且用温暖的话语去安慰、劝解患者,使其保持平和、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疾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6]。

2.7.2要加强自我心理调节、情绪紧张、急躁生气、心理不平衡等, 都可使交感神经兴奋, 血压升高。在家访和心理咨询过程中,耐心倾听患者诉说, 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及有关社会心理因素进行心理疏导。提出改变不良性格的方法, 教会患者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通过其自身努力, 保持心理平衡。在护理过程中使患者在理解病情的基础上以接受、支持、保证的原则进行治疗性接触, 使患者得到直接的心理援助,并拥有高血压相关的保健知识, 提高自我保健能力[17]。

2.8定期测量相关辅助检查

2.8.1每天定时监测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在评估血压水平、评价降压效果、提高服药依从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口头讲解、现场示范、实际操作练习 等方法培训患者及其家属正确测量血压方法和注意事项,直至患者或家属能正确掌握测量血压的方法。制定自我血压监测记录登记本,详细根据日期、时间、血压,回访或家访时检查并根据血压情况指导其调整测量间期和频率[18]。

2.8.2定期测量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尿液等检验:低危患者每3个月至少复查血压一次,监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每年复查一次血脂、血糖、肾功能及眼底;中危患者每月至少复查血压一次,同时监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每年复查一次血脂、血糖、肾功能及眼底;高危患者每月至少复查血压一次,同时也要监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若无血脂异常和糖尿病者,每6个月复查一次血脂、血糖、肾功能及眼底,必要时调整非药物治疗的内容和强度,出现严重的临床情况立即转诊[19]。

2.8.3定期检查同型半胱氨酸(Hcy):Hcy含量的增高可能诱发老年人血管壁弹性的变化和功能性受损,而这一种损伤又进一步诱发血管调节机制的受限,造成高血压病。Hcy测定对于有效诊断和预防社区中老年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高血压的发病可能与Hey具有相关性[20],所以要定期检查,降低血液中的Hcy对改善高血压不良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2.9定期发放宣传材料、健康教育材料:发放宣传小册子,普及高血压疾病知识,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相关非药物控制和治疗高血压的知识知晓率;社区定期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课,以便于小组成员多与专家咨询和交流;利用小区黑板报、 布告栏等大众传媒手段进行非药物治疗知识的教育和普及[21],也可举行高血压知识讲座,提高病情的知晓率,使患者自觉控制血压。

2.10鼓励家属支持与参与医务人员应鼓励家属多关心和支持老年患者,帮助其解除思想顾虑,减轻负担,并让患者感受家庭温暖,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抑郁、焦虑情绪,对疾病的控制有明显帮助。同时指导家属学会观察病情变化,监督提醒老年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诊。为了方便老年患者服药,可用字体较大的标签标明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并把早午晚药物用不同颜色药盒分开放置,用便条纸、闹钟等提醒患者按时用药,避免错服、漏服[22]。

3 小结

高血压患者大都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作为社区要从健康宣教开始,普及高血压的防治知识。高血压患者应按规律服用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才能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高血压现代综合疗法已远远超出了以往治疗的观念,社区护理的健康教育干预被公认为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仅能教会患者关于高血压的一般知识,患者对疾病的并没有充分认识,患者自我管理意识的提高也不明显[23]。尊重社区老年患者,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指出,人存在五个层次的需要 , 在生理与安全的需要之后是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实质就是人类基本需要被满足的程度与健康成正比,护理就是满足和维持患者各种需要,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做好需要和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社区护士尤其在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中要注意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应用,从患者生理、心理、安全、社会活动等方面,与患者换位思考,为社区老年患者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家庭环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晚年生活质量[24]。

参考文献:

[1]刘耿科.老年高血压患者保健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杂志,2014,30(10):1596-1597.

[2]黄淑芬.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探讨[J].西部医学杂志,2005,17(3):283-283.

[3]邓天明.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病情况及降压思考[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3):326-327.

[4]畅海芳.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护理干预[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63-264.

[5]马光,王婷婷,李玉萍,等.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J].实用医药杂志,2013,30(9):837-838.

[6]李随珍,武凤莲.高血压病患者的社区护理[J].全科护理杂志,2008,6(10):2625-2626.

[7]李玉花.对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的一点体会[J].学术交流杂志,2014:109-110.

[8]吴永霞,王青丽.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J].青海医药杂志,2008,38(2):45-46.

[9]褚强强,唐海沁,夏光云,等.社区老年患者相关心血管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状况调查及干预[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4,17(2):134-136.

[10]张蕾.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25):264-277.

[11]汪旭,刘馨.高血压的社区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杂志,2011,9(10):65-66.

[12]胡新.老年高血压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医学导刊,2008,(2):31-31.

[13]杨玉琴,杨慧玲,黄小丽,等.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现状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10):2806-2807.

[14]陈秀萍,郭B玲.老年高血压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与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杂志,2013,11(33):244-245.

[15]李小珍.高血压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杂志,2009,47(2):108-109.

[16]衣扬.老年高血压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杂志,2013,11(29):537-538.

[17]陈小芳.北濠社区高血压的社区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8,20(15):1807-1808.

[18]田玻瑜.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遵从行为及干预[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3):473-474.

[19]胡刚慧.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护理与管理[J].医学信息杂志,2010,23(8):216-216.

[20]马晓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在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河北医药杂志,2014,36(12):1796-1797.

[21]高珊珊.社区老年高血压细节管理对血压控制的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4,3(161):88-89.

[22]高倩谊.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3):40-41.

篇4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健康教育;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61-01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结构和功能,最终严重的脏器功能衰竭。迄今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约有5%的高血压病人,血压升高是由于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高血压发病率较高。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群体在我国大幅度的增加,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的危害。我国流行病学研究调查,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北方高于南方,沿海高于内地,城市高于农村[1]。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在36-7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3.19±3.02)岁,其中。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为观察组,另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程度以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 规律运动 高血压患者由于缺乏锻炼,可适当的进行长期运动有降压健体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前必须接受相关的检查以排除运动禁忌及继发性高血压发生的可能。有氧运动户外运动要比无氧运动的降压效果更加显著[2]。

1.2.2 合理饮食 临床医学认为只有健康的饮食才能控制良好的血压,饮食习惯不仅对人体有滋养的作用,而且饮食疗法是防治高血压的首要步骤。因此限钠盐入量首先要减少烹调用调料,并减少食用腌制品。减少脂肪的摄入量,膳食中脂肪的控制量应在总热量的25%以下。适当的进行补充钙和钾盐,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多饮牛奶。限制饮酒量,饮酒量每天不得超过50克乙醇的量。

1.2.3 减轻压力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避免脑力劳动过度兴奋,减轻精神压力,保持生活环境起居安静舒适,避免噪音嘈杂,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不规律服药等,可以适当的听听音乐、看报纸杂志、下棋、练气功、打太极拳等,以调节紧张情绪,放慢生活节奏,保持稳定心态。在保证身心健康的基础上适当休息与活动提高机体的活动能力,但不宜做剧烈运动,如登山、提重物、跑步等,合理运动保证足够的睡眠。

1.2.4 服药依从性健康教育 ①有专门的护士主动与患者交流,掌握患者的基本病情,用药情况,了解患者是否规则用药,有无擅自漏服药物,口服其他非医嘱类虚假药物以及不良嗜好与习惯等。②对于患者家属进行有必要的健康指导,家属能够做到督促和帮助按时吃药、定期测量血压,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指导正确的饮食、休息等,加强患者对服药的依从性。

1.3 数据统计 统计分析使用SPSS11.3软件包完成,P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以及血压控制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 讨 论

3.1 高危因素分析 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而高血压人群认知率、控制率以及治疗率仅为30.2%、6.1%好24.7%,这些总结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3]。现今高血压已成为我国目前患病率最多、人群患病最为普遍的严重疾病之一。随着高血压患者的不断增多,随之出现的心、脑血管性疾病、肾功能不全以及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在本次的调查结果中表明,高血压的高危因素主要与高盐膳食、饮酒、缺乏锻炼,肥胖、吸烟,精神压力过大密切相关。

3.2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严重危险因素之一,又是一种人为可以改变的因素[4],其中最主要的防治方法是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高血压人群认识到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以及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的作用,指导患者坚持有效的治疗,规律的运动、合理的饮食、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服药的依从性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重点措施,而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坚持合理适当的运动,让患者配合治疗,提高了高血压治疗效果,减少了相关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白智峰.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和动脉弹性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2,9(12).

[2] 刘伟佳.广州市6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流行特征及防治现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9,12(9).

篇5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并发症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组起病急,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脑血管病,通常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1],在我国由于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随着治疗水平的提高,病死率会下降,但发病率和致残率将会增加。据有关研究表明[2-3],有效的早期康复最大限度的降低遗留残疾的发生率,对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现将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1 心理护理

患者由能从事体力劳动者突然意识不清、肢体瘫痪,失去自理生活的能力;大约有80%左右的脑卒中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和心理负担,而脑卒中患者多见于老年人,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差,加上致残,更易于产生焦虑、忧郁、紧张、无能为力等心理变化,有部份病人表现恐惧、悲观、失望、发怒、精神忧郁。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尔伯特・艾里斯的ABC 理论当中认为,患者的行为以及情绪反应与事件本身关系不大,通常是由于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认知评价而引发各种反应[4]。因此,护理过程中注意与患者进行交流,弄清楚患者所表达的希望与需求,探寻使其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与不合理信念,通过对患者的不合理认知进行挖掘与消除,避免刺激,耐心开导,使患者负面情绪得到有效缓解,努力创造一个温馨祥和的环境,使患者学会对身心进行放松,随后对患者通过努力对日常活动的完成情况进行指导与鼓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的疾病和功能,建立正确的认知,使患者承认和接受患病事实,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思想,力争取得良好的预后,积极接受和配合治疗及康复训练。

2 康复护理

相关临床康复试验证明[5],康复护理干预开始的时间越早,遗留残疾的发生可能性就越小,对患者的康复就越有利。通常情况下,早期康复治疗开始的最佳时间是在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病情不再发展后的48~72h[6]。从入院开始的急性期的预防: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置,腕和手关节伸展,手握小球或纱布,腿外侧放沙袋防止腿外展、外旋;足底放置平板或丁字鞋以防足下垂或外翻,足与踝呈90°;到恢复期的功能锻炼:配合针灸进行有目的的功能训练,先给患者在床上做四肢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患肢出现主动运动后,应开始做助力及主动运动练习,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对小关节特别要小心,因这些关节易强直,需多做运动,每次每个关节按不同的方向活动5~6下,进行3~5次/d;对患侧大小腿、胸部肌肉要轻柔、有节奏地按摩让其放松,而伸侧的肌肉要按摩与揉捏相结合,减轻这些肌肉的孪缩,以免妨碍相关关节的运动,10~15 min/次,2次/d,直到患者主动自行运动。防止运动过量,因疼痛、疲劳都会使痉挛加重。

现代康复学认为,正确的床上,对避免患者将来出现异常的痉挛模式是相当重要的。良姿位摆放是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护理和训练项目。良姿位是高级神经中枢受损后预防异常肌紧张的最佳[7-8]。护理人员要协助治疗师和医生,进行姿势的摆放。比如,患者在卧位的时候,我们建议患者多向健侧这一侧卧位[9]。上肢多保持成伸直状态,下肢摆成一个屈曲姿势,髋膝踝关节都呈90°,保持屈曲的姿势,我们叫做良姿位摆放。让患者处于一个比较好的肢体的位置,可以避免下肢和上肢痉挛的出现,可以对抗其肌张力增高的情况。徐惠霞等[10]为探讨脑卒中偏瘫昏迷期间的卧位及被动运动训练的疗效做出对比试验,提示正确卧位和肢体被动运动可明显促进脑卒中偏瘫昏迷患者运动功能恢复。

在康复训练时,可以给患者听一些舒缓,优美的音乐,激发患者对训练的兴趣,保持在训练时心情愉悦[11]。对于有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给予相应的语言功能锻炼。语言康复应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不能发音的患者,可先学些单词的发音,再依次学说双音词,词语,短句,逐渐过渡到长句子[12]。

3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3.1避免呼吸道和肺部感染 对于一般无特别呼吸道疾病患者,应主张要尽早坐位,避免长期卧床。伴吞咽障碍的患者,给与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气管切开患者及时引流痰液,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及时清除食物残渣和口腔分泌物做好口腔护理, 避免误吸到呼吸道,引起呼吸道感染。

3.2胃肠道反应 应激性溃疡和消化道出血是脑卒中的重要并发症,遵医嘱合理应用胃粘膜保护剂。另外,鼻饲患者要严格控制每次鼻饲量

3.3高热 高热对加重脑卒中的损害是广泛而严重的,观察有无中枢性发热,亚低温有脑组织保护作用[13]。可运用冰帽,冰毯等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一般将体温控制于35~36℃±0.3~0.5℃[14],连续观察5~10d及时通知医生停用亚低温治疗。

3.4预防便秘 让患者建立一个正常的排便的习惯,按摩腹部,减少便秘,注意保暖,避免着凉,防止腹泻,做好肛周皮肤的护理。

3.5泌尿道感染 训练膀胱功能,做好会清洁护理,防止泌尿道感染。

3.6预防压疮 脑卒中患者长期卧床,局部皮肤长期受压,以发生压疮,应定时的翻身拍背,局部按摩,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必要时给与气垫床使用。

脑卒中的医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致残率高。早期护理干预对于脑卒中的恢复和预后非常重要,在临床中要充分重视治疗与护理有效合理的结合,改善预后,增强患者社会交往能力和生存的信心,使其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杨莘.护理疾病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9.

[2]贾子善.关注老年脑卒中康复的特点[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7):601-602.

[3]洪丽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1):279-281.

[4]李留芝.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3):320-321.

[5]任俊英.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6):531-532

[6]史艳,解庆凡.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继发障碍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9):819-820.

[7]赵利芬.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康复护理[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3,6(6):98.

[8]李广萍,高英.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整体护理[J].中华医学丛刊2003,3(2):64-65.

[9]黄丽霞,黄春桃,吴秋霞,等.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113-114.

[10]徐惠霞,毕晓林,田玉波.脑卒中偏瘫昏迷期间的卧位及被动运动训练[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8):3894.

[11]郝灵敏.脑卒中偏瘫肢体早期康复护理的技法概要[J].大众健康,2012,(11):157.

[12]张宏茹.浅谈脑卒中偏瘫的早期康复护理重要性的探讨[J].按摩与医学,2012,3(10):141-142

篇6

糖尿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其危害在于高血糖引起的并发症。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有明显增多的趋势,但有相当一部分糖尿病患者缺乏对该病的认识,有不少人甚至是一无所知,因此,开展对糖尿病患者及家属的糖尿病知识教育十分重要。我院对于住院的糖尿病患者,除进行一般的治疗及护理外,还采取口头宣教、面对面示教、经验交流等为主的糖尿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护理经过

1.1护理人员的培训:只有护理人员全面掌握糖尿病的专业知识,才能对患者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由于护理人员的水平和能力不一样,可将糖尿病病因、发病机理、典型症状、病程进展、预防、饮食控制的必要性和方法、降糖药的种类、用法及副作用、血糖、尿糖的测定方法、正常范围和判断、降糖药并发症的预防保健等相关内容,制成书面材料、卡片等作为标准的健康教育计划,通过培训学习并考试,达到了标准要求,具备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1]。

1.2健康指导: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家庭和社会背景等方面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疾病健康教育[2]。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如文化层次、社会地位、认知能力的不同,采取面对面示教、经验交流、发放糖尿病手册,举办糖尿病知识专题讲座等,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使被动治疗变为主动治疗。鼓励患者及家属相互交换经验,认真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并给予科学指导。

1.3饮食指导: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治疗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治疗。饮食应有规律,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宜食各种新鲜清淡蔬菜及豆类、低脂、富蛋白、适量纤维素的食物,禁忌食用辛辣刺激性、煎炸食品,避免随意增减食物,谨防因饮食不当而引起血糖不稳定[3]。

1.4运动生活起居指导:适当的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可以促进糖的利用,减轻胰岛的负担,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减少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运动时应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运动方式以散步、游泳、慢跑、骑自行车、做操等最佳,活动时应有人为伴,持续时间为30―60min,以运动时心率=170-年龄,作为运动量的适度尺度。每天检查双脚、穿上非常舒适合脚的鞋,有心脑血管疾病或严重微血管病变者应慎重安排活动。

1.5药物治疗指导:让糖尿病患者了解糖尿病相关药物知识,出现低血糖症状时的应急处理原则。指导患者掌握用药时间、剂量、类型、药物的作用机制、作用时间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对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教会患者如何正确抽吸、注射胰岛素及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6并发症的防治:糖尿病如果控制不当,可引起多方面损害,因此,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应学会自我监测血糖,尿糖,了解并发症的危害及防治,及早识别并发症。

1.7血糖、尿糖自我监测:自我监测血糖是近10年来糖尿病患者管理方法的主要进展之一[4]。在住院期间教会有条件的患者学会正确使用便携式血糖仪,为调整药物剂量及饮食提供依据。

2.护理效果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对糖尿病知识有了新的认识,能够积极配合治疗,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对生活充满乐观,对控制糖尿病充满信心。

3护理体会

国内外医学专家一致认为,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掌握越多,自我保健越好,寿命越长,因此糖尿病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糖尿病人的认知水平,掌握科学合理的自我管理、自我护理的方法,对稳定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5]。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正确的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更多了解有关糖尿病知识,使其主动配合治疗,保证心态的平稳,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能更有效控制糖尿病病情,延缓并发症的出现和发展,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贾伟平.遏制糖尿病发生发展.血糖尽快达标是关键[J1].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8):1225.

[2]黄健,徐润华,张培生,等.护理学[J].第二版.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791.

[3]任小丹.110例门诊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国际中华心身医学杂志,1999,l(2):l15.

篇7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由门诊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75例为护理干预组,另对2005年1月~2007年1月未能及时进行治疗或因未行产前检查入院而耽搁诊断或治疗的妊娠糖尿病孕妇4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干预组的妊高症、羊水过多情况、泌尿系感染、巨大儿、早产、产后出血等情况,都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胎儿畸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GDM的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控制好血糖水平,是减少母婴并发症,保障孕妇平安渡过妊娠期的关键。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干预;血糖;尿糖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在妊娠期首次发现的糖尿病或糖耐量发生异常,而孕妇妊娠前并没有糖尿病史或糖耐量异常病史[1]。最近资料显示,GDM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达1.7%~16.8%[2],可能是与人们的生活饮食有关系,此病严重影响了孕产妇及围生儿的安全,如巨大儿、羊水过多、妊高征等。对GDM能早发现、早治疗,必要时终止妊娠,是减少母婴危害的重要因素。我院自2008年始对确诊为GDM的患者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与指导,并随访跟踪,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由门诊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75例为护理干预组,另对2005年1月~2007年1月未能及时进行治疗或因未行产前检查入院而耽搁诊断或治疗的妊娠糖尿病孕妇4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年龄为23~37岁,平均(27.5±4.5岁),其中初产妇82例,经产妇35例。两组在年龄、孕次、孕周及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诊断标准 干预组孕妇于24~28周给予50g葡萄糖筛查,血糖≥7.8mmol/l者,空腹下再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分别测得空腹血糖及口服75g葡萄糖后1、2、3h这4个阶段的血糖值,正常值应该分别是不超过5.6、10.5、9.2、8.0mmol/l。若其中任何2项或2项以上超过正常值,即可确诊为GDM;如只1项超过正常值,视为糖耐量受损;如2次空腹血糖都≥5.8mmol/L或任何时候测得血糖≥11.1mmol/,并且空腹血糖≥5.8mmol/L者,都可诊断为GDM。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显著性。

2 护理干预方法

2.1 健康指导 GDM一旦确诊,首先要对患者讲解此疾病的相关知识;并给每个患者都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年龄、孕周次、身高、体重、血糖、尿糖等,嘱咐患者要定期自行检测血糖或到院检测血糖、尿糖;还要做到电话或信件随访,定期掌握好患者的情况。GDM患者常会表现出焦虑及抑郁症状,其发生率比正常孕妇高[3]。因而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该疾病对孕妇及胎儿、婴儿的影响,同时也要协助患者消除此疾病对其心理的不良影响,使患者能进行自我心态调节,减少焦虑及恐惧。护理人员也要与患者及家属多作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也是缓解其不良心理的最好方法。

2.2 严格监测血糖 严格控制血糖值达到理想范围,并同时避免过度降血糖而致低血糖。参考值应是空腹血糖为3.9---5.6mmol/L,餐后2h血糖为4.4---8.0mmol/L,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IC)<6%。孕妇最好能进行自我监测,掌握其监测方法,有条件者,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4―6次。

2.3 饮食护理 GDM患者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就是做到合理饮食,约80%左右的患者通过调节饮食习惯而明显缓解了此疾病的发展,把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3]。理想的妊娠期糖尿病饮食,一方面是要满足孕妇和胎儿的营养,另一方面又要控制血糖,避免因血糖过高引起的胎儿胰岛素分泌增加,同时还要防止因过分限制营养摄入,引起饥饿性酮症酸中毒。GDM孕妇的热量控制要根据其血糖和体重来设定,早期所需热量与孕前一样,从孕中期以后,热量控制到1500kJ水平,每周增加3~8%,其中碳水化合物占总量的40~50%,蛋白质20~30%,脂肪30~40%。少量多餐(5~6餐/d),主以粗粮为主,并多吃蛋、奶、豆类,水产品、新鲜蔬菜及含糖量低的水果,低盐饮食。早餐约占总热量的10%,中、晚餐占30%左右,上、下午及晚上加餐占30%,把孕期体重控制其增长在10~12kg内为佳。

2.4 运动干预 适当的运动有利于母婴健康,可使餐后血糖降低,改善脂代谢紊乱,进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运动不宜过于激烈,一般以散步、做操、太极拳、孕妇瑜珈为宜,每日1次,30min/次,餐后1h进行。

2.5 胰岛素治疗 饮食运动调理后血糖控制得不理想患者应使用胰岛素来进行治疗。口服降糖药有胎儿畸形或宫内死亡的危险,不建议使用。如果单纯的控制饮食及运动控制效果不理想时,即需要实施胰岛素治疗。指导孕妇学会自查血、尿糖及判断结果的方法,依据其血糖值来确定胰岛素的用量,如有不适,及时求医。

2.6 注意孕期卫生 GDM患者妊娠期极易发生上呼吸道、泌尿系统、皮肤感染,这就需要孕妇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来预防,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换衣、多喝水、生活作息规律,做好会阴护理,住院者要防止交叉感染,有感染时要及时正确的使用抗生素。都有益于GDM的控制,使患者安全渡过妊娠期。

3 结果

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妊娠期并发症、胎儿的情况对比。干预组的妊高症、羊水过多情况、泌尿系统感染、巨大儿、早产、产后出血等情况,都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胎儿畸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GDM如果控制不当,对孕妇和胎儿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与孕妇的病情、高血糖发现的时间及是否能控制血糖水平相关[4]。此三大要素处理适当,就能保证GDM孕妇能安全渡过孕产期。对GDM孕妇要实施随访监测,定期检测血糖、尿糖,及时了解病情的发展及控制情况,必要时,及时应用胰岛素来进行治疗。

向患者及家属传播GDM的相关保健知识,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避免因心理因素的影响而诱发加重糖尿病。指导患者以饮食调整治疗为重要措施,要有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尽量减轻胰岛素负荷,在保障母婴机体营养平衡的时间,又要控制热量。在孕期卫生保健方面要特别注意尿路及皮肤感染,要有良好、有序的生活及作息习惯。

本文结果显示,对GDM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关注血糖水平的监测,做好健康指导工作,实行随访产前监测,及时治疗并发症,可以明显降低围产期母婴的并发症,使GDM患者顺利安全的渡过孕产期。

参考文献

[1] 黄小利.高危妊娠管理效果回顾性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09,16(4):106一107.

[2] 王蔚军,崔咏怡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情绪状态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9):46

[3] 马金秀,陈笑.心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治疗效果分析[J].广西医学, 2008,30(1):36~37.

[4] 龙玲,蒋红梅,王贤华,等 妊娠期糖尿病的观察与护理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08,20(6):114.

作者单位: 418000 怀化市第五人民医院内科

(上接第99页)

[11] 谢静,严明珠. 乳腺癌根治术后护理体会. 河南肿瘤学杂志,2005,18(4):302.

[12] 李慧. 乳腺癌病人的躯体、心理问题与护理. 护理研究,2004,18(11):1891-1893.

[13] 王丽. 整体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治疗的作用. 护理医学,2003,12(3):332.

[14] 庞永慧,茅传兰. 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功能锻炼的研究进展.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5):91-93.

[15] 张爱英,李美珍. 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方法.康复与护理,2008,26:1.

[16] 张冰敏,方小君,李琼妹,黄晓华. 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功能锻炼.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11):1342-1343.

[17] 姜宁,孙朝辉,邹向东. 乳腺癌术后的康复锻炼方法. 黑龙江医学,2003,27(9):702-703.

[18] 陈歆悦,吴俣. BRCA1 分子生物学特性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7(9):803-805.

篇8

【关键词】糖尿病 护理 循证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308-0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重大疾病之一。循证护理是20世纪90年代在循证医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门新的护理学科,是指护士慎重、准确和明确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并结合多年的专业技术和临床经验,充分考虑到患者的意愿,最后实现三者的完美结合,进而制定出的相应护理措施。本文分析了循证护理法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医院选取76例患者,其中包括51例男性,25例女性,年龄均在38―85岁之间,病程最长者为28年,空腹血糖值最高者为26.4 mmol/L。合并糖尿病足9例,肾功能损害16例,心脏病13例,周围神经病变18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4例,高中、中专44例,大专以上18例。76例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护理方法

2.1实验护理方法:循证总结问题,药物疗法,饮食护理法,运动疗法,健康教育及低血糖的防治,心理循证护理,足部循证护理,方法如下:

2.1.1循证总结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询问、查阅病历等方法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临床观察中的问题主要有:患者的病程、血糖的高低以及其稳定状况;缺乏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保健知识的了解;问题考虑过多,心理负担重,出现抑郁、悲观、焦虑、恐惧等精神状态;缺乏对自身疾病的了解,过于看重医疗费用;缺乏药物治疗以外的治疗方法。

2.1.2 药物疗法

2.1.2.1通过口服降糖药物进行护理,分为磺脲类和双胍类。病人应依据医生规定进行服用,不能随意增减药量,而且要按时服用;指导病人注意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2.1.2.2 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护理。为患者选择长效、短效胰岛素用后,保存温度设为2℃~8℃。要进行定期注射,注射30分内必须进餐,不要做剧烈运动,不能按摩注射部位。以垂直注射法为宜。

2.1.3 饮食护理法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饮食,合理的饮食有助于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纠正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该以控制总热量为原则,而且要定时定量。

2.1.4 运动疗法

对于糖尿病患者应根据其年龄、体力以及病情的轻重,指导患者进行长期并且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有学者认为,运动心率应该保持在每分钟60-80次的范围内。具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的运动计划。确定较为固定的运动时间、饮食时间以及服用药物的时间。每日坚持运动一次,每次控制在30分钟左右。还应教会患者检查脉率,在运动后一半都要检查脉搏数,使脉搏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在运动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如在运动时发现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

2.1.5 健康教育与低血糖的防治

很多情况下,糖尿病患者都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病情,也认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进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因此,应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他们充分了解糖尿病发病的全过程、出现的临床症状以及常见的并发症等常识问题。还要帮助患者克服在进行治疗中的恐惧紧张心理以及消极心理,根据不同患者实际状况进行相关的教育,实现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作为医生还应使患者能够积极地面对问题,并积极进行配合治疗。不断提高患者的代谢控制,进而提高患者的生产质量。护士在进行巡视时应及时发现低血糖出现的早期症状,此时,应要求患者卧床休息,保持一定的安静,及时检查患者血糖的变化。如果血糖在每日的同一时间发作,则需要重新制定治疗和饮食方案。

2.1.6 心理循证护理

长时间的治疗,致使糖尿病患者通常都会出现心理疾病。此时,应注意加强患对患者的心理治疗。在进行心理治疗时,应了解患者的家庭状况及性格特点,并不断揣摩其心理的变化,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在患者疼痛时,可以结合音乐疗法缓解疼痛。

2.1.7 足部循证护理

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病足分类以及病损分级程度,进行广泛查证;通过伸筋草、红花等活血祛瘀药抑制血小板的凝聚;蚕食清创法确保伤口的扩大,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糖尿病足实行不同的护理方法。

2.1.8加强病情观测,根据病情及时护理计划

护理的过程中,为患者建立起个人健康档案,实行定期血糖监测的策略,并以监测的结果为依据,对护理计划进行适当且合理的调整,同时,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最新的循证护理证据以及病患的病情,为其提供出必要且恰当的个体化护理指导,以便保证护理计划的有效实施。

2.2 对照组给予糖尿病的内科常规护理法。不进行循证护理。

3结果

上述各种循证疗法,低血糖的反应表现及处理,皮肤及足部的护理,血糖控制理想等,共计100分,分掌握优良(80~100)、基本掌握(60~79)、掌握差(0~59)三级标准。

表1 对照组和实验组基本掌握情况比较[例(%)]

组别N掌握优良基本掌握掌握差

对照组3828(76.0)7(16.0)3(8.0)

实验组3812(32.0)14(36.0)12(32.0)

注:经秩和检验,两组比较,p

4 讨论

糖尿病是患者因为神经出现病变最终失去感觉或者因为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病。经研究证明,执行糖尿病临床护理路径在降低成本、缩短住院时间以及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循证医学护理法在糖尿病中的应用可以说是医疗技术进行以及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患者更希望与医生之间建立友好的关系,既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也有利于医生进一步探究病因,推动医学工作的不断进步。循证护理遵循科学护理的原则,根据现有的研究证明,循证护理为临床实践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是一种科学有效地护理方法。要提高循证护理在糖尿病临床护理中的有效性,必须对理论知识进行加强与巩固,提高护理人员的循证素质,保证护理人员相关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能够对护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

可以说,循证护理是临床工作的基础,应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涉及,并进一步探究循证护理的有效解决方法,不断进行实践和探索,其技术水平和理论依据才能够得到不断的发展进步,在临床中进一步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唐梦飞.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9(4).

[2]姚鸿.糖尿病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药,2009(10).

[3]陈燕红.循证护理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5).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2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的冠心病患者182例,男102例,女80例;年龄44~75岁,平均(57.6±5.3)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1例。两组患者均无精神疾病史,能正确回答问题,在年龄.性别.各基础病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冠心病的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1)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入院宣教的同时发放入院须知及自行设计的冠心病相关知识和需求调查问卷,对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年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进行评估,了解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要进行个体化宣教。(2)尽量将新入院患者与已病情好转的患者安排在同一病室,病友可通过自身的疗效进行宣教,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对治疗的依从性[3];(3)老年人对有些问题理解较慢或容易遗忘,可能就某一问题反复询问,因此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耐心讲解与冠心病相关的健康知识,并向其说明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对冠心病治疗的不良影响 [4];(4)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掌握自我心理调整的方法.做好疏导和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使其达到心理平衡和安慰。(5)体育锻炼。教育患者锻炼的方式要因人而异,运动要规律化,循序渐进,避免过分剧烈和竞争性的运动。运动强度上逐渐达到年龄预期最大心率的70%.80%。运动时间上逐渐达到20~30 次,运动频率上逐渐达到3~5次,周。(6)出院指导。对出院患者定期复查随时指导,建立患者档案手册,在患者出院后第1、3、6个月进行电话追踪宣教.发送手机短信,提醒患者做好服药依从性,注意饮食、休息.

1.3 评价疗效的方法:入院时与出院后1个月采用Zung 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焦虑抑郁的评定[5]。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入院时、出院后1个月SAS与SDS评分比较(x ±s)

注:与本组入院时和对照组出院后1个月比较, P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生活行为的改变,临床发病率日益升高,随着中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冠心病为主的心血管病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一大杀手。由于慢性疾病病程长,患者一旦患病,其治疗过程往往伴随一生,因此,大多数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主要表现在情绪多变、焦虑抑郁。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入院时SAS和SDS量表评分显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

研究表明,受心理负性情绪的反复影响,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的身体变化及应激反应,表现血压升高、心率增加、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升高(6),继而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基础代谢率增高,血液黏稠度、血小板积聚性也随之增加(7),从而加重冠心病患者的病情,使药物不能发发挥其正常的治疗作用。随着医学、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对疾病的治疗也有了新的定义,不仅注重身体的治疗,更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治疗 。本研究中针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产生负性情绪的相关因素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干预,出院后1个月两组的SAS和SDS评分结果显示,对照组护理干预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后评分显著降低,与干预前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缓解或消除其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可促进其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 黄 健,刘 玲.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调查及心理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6):1472

[2] 许 燕,张建欣.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护理[J].护理杂志,2008,25(1):32

篇10

[关键词] 肛肠外科;专业性;专科性;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4(c)-0123-03

Research of specialized perioperative nursing of anorectal surgery

ZHANG Xiaohong1 HE Qingming2

1.Department of Pain,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an University, Shaanxi Province, Yan'an 716000, China; 2.Nursing Faculty, School of Medicine, Yan'an University, Shaanxi Province, Yan'an 716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atum of cases who take specialized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 the first half year of 2013 in Department of Anorectal Surgery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an University retrospectively,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fessional and specialized perioperative nursing of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anorectal surgery, aiming at through strengthening the professional nursing of anorectal surgery to improve the tolerance before operation, reduce complications, promote early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pecialized nursing, to further guide the clinical nursing practice.

[Key words] Anorectal surgery; Professional; Specialized; Perioperative nursing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直肠肛管部位疾病是肠道常见的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类病发病率呈直线上升。由于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加之个人的精力十分有限,学科分工就需要越来越细。直肠周围外科疾病本属于普外科范畴,因其部位、治疗等特殊性,在一些三级医院逐渐分离并成立了独立的肛肠外科,手术是治疗肛肠疾病包括肛裂、痔、肛周脓肿、直肠癌等常用方法。此类手术较之普外科其他部位手术无论从部位、治疗、护理、康复等方面都有一定专科性的特殊的差异性,因此,笔者在肛肠外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围绕肛肠外科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工作,就其专业性、专科性及特殊性护理技术与方法不断总结经验,按其专科特性进行细心、精心地护理患者,对肛肠疾病的术后痊愈、康复、疗效及减轻患者痛苦起到了很重要作用。

1 病例资料

回顾性总结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肛肠外科2013年1~6月收治的住院手术患者595例;其中男321例,女274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76岁,平均(38.03±0.56)岁;住院时间最短6 d,最长24 d。

2 术前护理

2.1 术前心理护理

肛肠外科患者术前常常因诊疗及护理过程中需要暴露隐私部位,以及术前剧烈疼痛、担心手术成败、麻醉意外以及术后创面愈合的成败等产生焦虑、忧郁、恐惧等心理不良反应,这些心理因素会增加手术的危险性和并发症的发生率[1],从而进一步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的康复。术前心理护理至关重要,针对疾病的轻重、病种、年龄、性别不同分别给予患者个性化、专业化、专科化的心理护理,积极主动沟通交流相关信息是获得患者信任的前提,耐心细致的安慰启发使患者更有安全感,亲近体贴的工作方式可助患者恢复自信心,帮助指导患者学会心理自治,产生战胜疾病的信心,能够接受并配合特殊治疗及护理。可酌情选择恰当的心理治疗手段,减轻焦虑与恐惧,提高患者耐受手术的能力。总之,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提高护理质量,让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中顺利接受治疗[2]。

2.2 专科化护理

肛肠疾病手术前护理工作除过常规的备皮、麻药皮试、输液等,还需要从下列4个方面侧重进行专科化护理准备:

2.2.1 术前疼痛的护理肛肠外科疾病如肛裂、脓肿、嵌顿痔、直肠癌等术前患者均有较为剧烈的疼痛,造成患者生理及心理不同程度的反应,不仅可影响治疗及护理,也进一步影响到后期的康复。护理时既要给患者讲清疼痛发生的原因与个体应对方法,还要根据医嘱采取适当的止痛措施,同时采用心理护理技术与方法,转移患者注意力,减压减痛。执行好医嘱,使用好镇痛药物,密切观察的毒副作用。

2.2.2 术前大便通畅的护理便秘是肛肠外科疾病常见病因或诱因,为使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减少并发症,术前要根据病情解决大便通畅问题,护理时除过饮食饮水、适当运动等基本生活护理外,要注意通便药物的准确合理使用,防止通便过度,降低药物副作用,减轻患者心理顾虑。

2.2.3 术前卫生的护理坐浴是肛肠外科手术前后常用的一项护理技术,简单易行,操作方便,是保持周围清洁无菌,防止术后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临床护理时护士要不厌其烦教会患者正确实施坐浴,注意告知水温、药液浓度的估计、坐浴时间等,注意遮挡与保暖,年老体弱者坐浴后要注意搀扶起立,防止晕倒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务必使患者能够坚持坐浴。

2.2.4 术前肠道准备的护理肛肠手术后切口临近或者位于口,为了减少术后排便次数,防止切口被污染直至感染,术前进行必要的肠道准备十分重要。目前临床较常采用的是口服甘露醇,甘露醇为容积性泻药,口服后使小肠内渗透压增高,阻止肠道回吸收水分,增加大肠内容的容积,从而刺激肠壁引起蠕动,而产生导泻作用。此种肠道术前准备因其口感好、饮水量少、费用低,易被大多数人接受。护理时注意观察服药后有无消化反应,嘱咐家属注意搀扶患者,防止跌伤等意外,注意观察有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现象,并能及时补充、纠正,以便保障手术顺利实施。

3 术后护理

3.1 术后常规护理与病情观察

肛肠外科患者术后进行床边护理是术后护理的重要阶段,护理人员要认真巡视病房,细心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术后的血压变化,如直肠癌手术后,手术部位引流管24 h出血量应低于300 mL,如超过患者会出现有胸闷、烦躁、脉快、面色苍白等表现,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医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密切观察输液效果与药物反应,如出现高热、腹胀及恶心呕吐等不适,应给予物理降温、胃肠减压等措施,并严格执行医嘱开展专科护理。

3.2 术后患者的饮食及活动的护理

肛肠外科术后何时进食、进何种饮食均根据手术方式、大小、范围等确定,一般如肛裂手术、痔手术等,术后切口开放,多要求术后3 d内限制排便,防止切口被污染,必要时药物如阿片酊控制大便。直肠癌术后患者饮食要求更为严格,术后3 d内禁食,3 d后肠蠕动恢复、排气方可进流质饮食,7 d左右可进半流质饮食,15 d可进普通饮食,事实上,多数患者在胃肠运动恢复之前就已经可以耐受进口饮食[3],饮食要有规律,讲卫生,禁止进食生冷硬等食物;肛肠疾病术后原则上应鼓励患者在12 h后开始活动,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在床上做适当运动。做深呼吸、咳嗽动作,有利于肺部活动,排除分泌物。指导患者做“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一旦病情允许应及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防止发生术后腹胀和便秘。

3.3 肛肠外科手术后患者“过三关,闯三难”的护理

有人研究总结肛肠疾病术后患者往往要渡过疼痛关、换药关、扩肛关以及排便难、饮食难、行步难。特别是大肠疾病均为开放伤口,血管、神经丰富,痛觉敏感,术后换药、排便均成为一道道难关[4],这表明肛肠外科临床护理具有独特的专科特点,在实施护理时要专业化、科学化、精细化,做到有效、少创,患者满意。

3.3.1 帮助患者渡过心理关肛肠外科患者术后切口疼痛较其他外科术后疼痛要重,而术后换药与扩肛治疗又会加剧疼痛,加之需要不断涉及患者隐私,就会造成患者心理上的恐惧、焦虑,表现为烦躁、易怒甚则嚎哭、呼叫、骂人等异常行为;术后还因疼痛的刺激、作用及紧张、羞涩等心理,导致患者出现二便困难,其痛苦难以言表,加之治疗需要的禁食以及切口部位特殊引发的行走不便,这些不同原因引发患者术后要积极应对的“三关、三难”。护理时首先要做好相关知识教育,耐心地解释某些剧麻镇痛的利弊,讲解换药、扩肛的重要性,解释发生“三关、三难”的原因,使患者对术后情况的发生心中有数,消除顾虑与不必要的恐慌。其次是积极做好心理护理,要同情理解患者,将心比心,积极主动沟通,鼓励患者有效表达不适与痛苦,正确使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转移患者注意力,提高患者心理应对能力和心理自助能力,充分利用好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帮助患者渡过因疼痛、换药、排便等引发心理痛苦,促进早日康复。

3.3.2 “过三关”的护理肛肠外科手术后患者“过三关”主要是局部疼痛护理问题,在心理护理与基础护理前提下,护理人员应该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准确评估疼痛程度和性质[5]。护士要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换药或扩肛护理,合理使用止痛药物与止痛方法,良好的止痛可以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减低患者术后焦虑[6],选择同伴教育,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重点观察剧毒麻醉镇痛药重复使用后引发的成瘾,护理操作中一定要动作轻柔,减少不必要的伤害,使患者安全顺利渡过疼痛、换药、扩肛这“三关”。

3.3.3 “闯三难”的护理肛肠外科手术后患者“闯三难”涉及的是周围这一特殊部位术后的基本生活护理。使患者排便通畅首先要合理有效止痛,缓减心理障碍,再采取诱导排尿、排便等方式来解除,也可酌情选择针灸、导尿等手段促排尿,排便难问题多可解决;术后饮食难也与患者惧怕排便排尿的痛楚及治疗需要禁饮食有关,只要合理指导,调节、调整饮食结构与搭配,也可以很好解决;行步难是术后患者因疼痛而形成的阶段性自主不自觉的被动性姿势,是一种保护性措施,但给患者心理造成影响很大,解决好疼痛与换药问题,这一难亦不难。“过三关,闯三难”其实涉及到的护理问题均直接或间接与术后疼痛相关,解决好肛肠部位术后疼痛问题是关键之关键。

3.4 人工的护理

人工即肠造口,是结肠、直肠癌术后常规治疗措施,分为暂时性与永久性两类。其是一项专科性极强的护理,在一些医院已有专业性及专科性护理专家实施。肠造口者的康复包括心理、生理和社会生活的三个方面的康复,心理康复可以加快其生理康复,更有利于其社会生活的康复,从而提高肠造口者的生存质量[7]。人工基本的护理包括:造口开放初期粪便稀薄,对腹壁皮肤刺激大,易引起皮肤糜烂,应彻底消毒造口周围皮肤[8],因此,保护人工周围皮肤很重要,常用凡士林油纱条覆盖造口周围皮肤;同时也要保护好造口周围的腹壁切口,一般于术后2~3 d开放造口,选择侧卧,隔离切口;指导患者进行正确饮食,2周后进软食、普食,选择三高一低食物,即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少渣食物,以保证患者足够的营养及保持大便软且成形[9],同时避免可致胀气、便秘的各种食物;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造口袋,正视并参与造口的护理,克服心理自卑,积极面对;积极预防并发症,防止造口狭窄或术后肠梗阻发生;出院时告知患者定时复查,有不适感觉,要随时就诊。

4 体会

肛肠病是指发生在直肠部位的疾病,大多数患者受传统观念影响害羞、怕痛,常常难以启齿,同时由于肛肠病本身的解剖特点及其生理功能等因素的影响,术后极易引起疼痛、尿潴留,给患者带来困扰,严重影响患者休息而延误切口愈合,给患者身心造成痛苦[10-12]。大型专科性医院之所以将学科分工越来越细主要源于学科发展需要和人的精力有限两个原因,与之相对应的专业化临床护理就具有专科性较强特征,本文系统研究总结了肛肠外科在基础护理基础上的较之其他外科临床更具专科性特征的临床护理差异性特点,尤其是围手术护理过程中,强化专科性特色护理,不仅可提高患者手术前耐受力,也可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整体化护理模式下,重视专业性及专科化肛肠外科临床护理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心天.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6.

[2]朱志华,黄敏,王娜,等.人性化护理在普外科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0):5917-5919,5889.

[3]Mattei P,Rombeau JL. Review of the pathophys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postoperative ilenus [J]. World J Surg,2006, 30(8):1382.

[4]雷三平,张晓燕.肛肠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8,29:4163-4164.

[5]王燕洁.老年病人肛肠手术围术期的护理[J].护理研究:下旬刊,2012,9:2552-2553.

[6]滕金亮,赵永泉,陈伯銮.术后镇痛对呼吸功能的影响[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0,21(3):160.

[7]方琦,丁瑛.结直肠癌行肠造口围术期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8,10(15):4251-4252.

[8]田明雪,杨爱菊,张艳萍,等.结肠造口围手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4):317-318.

[9]牛玉玲.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肠造口围手术期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2):109-110.

[10]李燕,李泽辉.人性化护理服务对肛肠病人术后疼痛与尿潴留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8):13-14.

[11]陈国纯.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8):46.

[12]丁世娟.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0):53-54.

(收稿日期:2013-12-17本文编辑:张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