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6: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篇1

关键词: 幼儿 心理健康 教育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变革,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人具有面对现实,不怕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意味着现代人不仅要有良好的智能素质,更要具有一种健康的心理。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园健康教育就是使幼儿的身心发展达到预期的水平,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幼儿教师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善于发展幼儿健康的人际关系。幼儿的人际关系,虽然简单,但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关系重大。在幼儿园里,幼儿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与同伴的交往有益于形成和发展幼儿积极的自我概念,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养成合作,为幼儿今后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2.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在一日的生活中,每一天的环境影响着每一件事物的现状,社会上每个人的行为状态,都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3.教师要善于掌握幼儿心理产生发展的特点。幼儿从2至3岁开始到幼儿园,这个时期幼儿生活范围开始扩大,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就是说幼儿离开了父母和熟悉的亲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与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生活在一起,开始会感到陌生、孤独、惧怕、焦虑,从而产生留恋家庭、父母、爷爷、奶奶及亲人,出现爱哭、缠人的现象。幼儿到4岁时,心理发展出现较大的飞跃,开始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学会调节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能自觉地维持和老师、小朋友良好的人际关系。幼儿到5至6岁时,开始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较小,心理已经开始形成系统,已改变了部分性格,在社会发展条件的影响下,在人际间和现实生活相互交往中发生较广泛的变化,这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基本特点。

4.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心理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媒体就是信使,它通过儿童读物、广播、电视、电影、游戏机来渗透幼儿的好奇心灵,不少幼儿可从以上媒体中模仿自己所喜欢的鲜艳色彩、新奇、变化、形象丰富、活动有趣的事物,从而促进想象、理解、记忆、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兴趣爱好、能力、性格,促使心理健康发展。

5.教师要以正确的教育行为影响幼儿人格的发展。对于幼儿来说,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会成为影响儿童人格教育的重要因素。有的幼儿因为遭到教师训斥、讥讽、惩罚等而不愿意上幼儿园,幼儿的社交能力退缩,有的也是由于教师不当的言行所造成的。

二、幼儿教师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把握的关键

1.教师要有夯实的科学卫生保健知识,强调信息传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思路清晰、循序渐进、表达无误。

2.师生关系和班级气氛会对幼儿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教师是关键。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情操,能理解尊重幼儿,有宽容友爱的态度,有适当的感情表现、积极合理的语言动作等,使幼儿对老师充分信任,以积极的态度培养自控能力,同时要形成民主、热忱、向上的班级氛围,创设良好的环境,满足幼儿内在的心理需要。

3.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活动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和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让幼儿不断地看到自己在原有基础上获得的进步,进而增强自信心,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三、如何制定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

1.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基本动作,同时培养活泼开朗不怕困难等心理素质。

3.帮助幼儿获得基本的健康常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如何选择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

1.与幼儿健康目标相对应。一方面教育目标要以教育内容为依据才能得到落实,另一方面,教育内容必须以教育目标为依据。

2.与幼儿身心发展与生活经验相关联,也就是说要针对幼儿的健康现状及其趋势选择教育内容。

3.家园密切配合、做好健康宣传工作是对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要保证。

4.教育内容的深浅应符合幼儿的接受能力,但在教育的过程中将必要的内容以幼儿可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显得更为重要。

5.社会环境因素是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环节。在健康教育中可针对社会治安问题教育幼儿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如: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的东西、在家不随便给陌生人开门,等等。

五、如何实施幼儿园健康教育

1.在实施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努力做到把握规律、遵循原则、讲究方法。

2.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的习惯,采用丰富的知识、动作和行为练习,讲解示范,体育游戏,训练行为,培养习惯等方式进行。

3.设计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形式与途径,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强自信心,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

4.实施适宜的教育方法,给幼儿自由选择、讨论、合作的空间,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锻炼身体,锻炼意志。

5.家园共育,本着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六、幼儿园在实施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把握的关键

1.注重人文环境,建立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集体活动的机会,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再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及职业修养。

2.加强幼儿园场舍建设,建设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高标准幼儿园。幼儿园的园舍建设应有足够的空间,满足幼儿正常的活动及起居的需要。应尽量保证幼儿园内及周围的空气清新,光线充足,无噪声污染。园内应有足够的绿化面积,以种植花草为主,乔灌木为辅,还可结合科学常识教育,种植一些常见的树木和蔬菜。室内外花草树木的栽种,盆景、雕塑和画像的配置,走廊和橱窗的装饰和布置,应烘托出一种促使儿童积极向上的气氛,有益于儿童心理健康地发展。

篇2

一、圣贤教育的价值

圣贤教育,是指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古圣先贤人物或经典文献为载体,传承文明,弘扬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适应了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当代中国独生子女多,家长非常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而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养成往往容易忽略。幼儿园开展圣贤教育对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尤其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正如一位学者的观点:成人养德,少年养志,童蒙养正。养正是指培养其端正的心性及行为。3~6岁的幼儿正是语言能力形成,记忆力增强的时期,幼儿园以圣贤教育为切入口,让幼儿参与种种活动,学会与人交往,从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蕴涵的文化底蕴

文化影响心理健康是多方面的。圣贤思想和智慧强调通过自身的反思来认识自我,认为心理具有整体性、个别性和情境性的特征。受此影响,传统的心理健康观注重个体主观调整后的内心平淡与和谐。通过圣贤教育的诸多实现形式,如教育理念提炼、综合资源配备、校本课程开发、系列活动实施,可创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彰显幼儿园深厚文化底蕴的办学理念。将学校的特色活动或常规活动从促进学生认知和身心和谐发展的角度来规划,把活动纳入校本课程,融入课表,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适度地开发和加工,形成体系,实现幼儿的和谐发展,以圣贤教育打造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形象。

以圣贤教育为载体,通过丰富活泼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逐步形成彰显学校人文特色和育人品味的校园文化,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道德素养、全面素质的提升。通过学习,可让每个幼儿都能开发出自身就存在的、本性具有的纯洁的心灵、感恩的心灵、孝亲尊师的心灵。学习圣贤文化,享受圣贤教育的滋润,可以为幼儿将来化解迷茫和困扰,得到真实的幸福与和谐的人生,从而奠定文化的准备。

三、圣贤教育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模式

教育是各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实践来看,圣贤教育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模式可归纳为三种模式:

1.家园互动模式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鼓励家长对幼儿的识记经典作品等活动及时进行过程性评价;各班有互动平台,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进入孩子的家庭进行指导等。

2.大带小模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班幼儿带领小班幼儿共同学习促进双方的发展。将圣贤教育的内容和感受的意义以各种形式教给小班幼儿,使其得到锻炼,如让大班小朋友和小班弟弟妹妹一起背记圣贤经典。通过大带小这样的模式,使大班幼儿建立自信,培养责任心;使小班幼儿学会合作和共处。

3.社会生活实践模式

如在幼儿园设立圣贤教育墙,圣贤教育周等。组织应不流于形式,让幼儿有自主参与、有参与锻炼的机会等。

篇3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游戏;营养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00-03

国际卫生组织对于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指身体没有疾病,它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三个方面。幼儿阶段是人的一生发展的关键期,同样也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期,当前我国特殊的家庭结构和不合理的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的产生,通过幼儿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突显出其重要价值。

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幼儿心理问题的扩大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缩小化。当前幼儿园针对“心理问题”儿童,所采用的是一种医教模式,试图通过疏导、咨询和矫治使问题儿童摆脱问题行为,实施的是一种教育的补偿。更为严重的问题是为了突显心理健康教育的规模与效果,许多原本只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速度上、气质上、性格上的个别差异,被纳入了问题矫正的范围,把许多正常现象例如:任性、胆怯、进餐慢等误解为问题行为。在教师的心目中这些孩子成了“问题儿童”,随着针对问题儿童的相应言行的出现,由于儿童对自我的评价主要来自成人,这些儿童渐渐接受了问题儿童的帽子。

儿童心理发展中产生的有些问题原本是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成熟而自动消失的,但是当把本不是问题的问题作为问题对待后,这些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反而成为了问题。例如:为了矫治幼儿的偏食现象以牺牲幼儿的情感为代价,而强迫幼儿进食,导致幼儿呕吐,结果带来心理上更大的压力。即使教师精心采用情境法、角色转换法、模拟法和榜样法等来促使幼儿矫治那些所谓的不良行为,其结果也是看重即时效应而忽视长远效应,严重强化了孩子的自我否定心理。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未经过专门心理矫治训练的教师,以医教模式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具有潜在危险的。为此,改医教模式为教育模式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经之路。

2.教育问题、生理问题和心理问题混淆。教师所认为的一些幼儿心理问题,很少是真正的心理问题。有些与幼儿所处的生活、教育环境有关,可以用相应的教育加以矫正,例如当前由于家庭结构出现的独生子女现象导致的有关幼儿行为问题。有些可能与生理问题有关,需要医教结合来加以矫正,如先天性的脑功能障碍或生理失调导致的行为问题。有些是真正的与心理有关的问题,要用心理调节来加以矫正,如因恐惧、分离焦虑等产生的问题。相同的问题行为可以由不同的诱因产生,但是要解决这类问题行为要针对不同的问题根源。

当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行为矫正,只重视问题行为的诊断,不重视问题行为产生的诱因,或者只重视问题行为的矫正,不重视诱因的消除与矫正,结果出现了不少虚假的教育效果。如一幼儿不喜欢喝海带汤,但是在老师的奖励与威严下艰难地喝下一碗海带汤,老师认为自己的教育很成功,但是却导致这名幼儿以后见到海带汤就呕吐。有些幼儿特别好动,总是静不下来,而且喜欢“捣乱”,吃饭乱跑,排队加塞,活动不遵守纪律。教师采取的个别教育方法一是通知父母,家园合作解决问题,二是在一日常规中给予特殊的规则约束,强迫其安静下来。由于教师对他的好动行为的特殊关注,幼儿无形中接受了较多的否定性自我评价。教师不知道这种好动是由于幼儿的平衡分析器的障碍所导致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应当是健康的教育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种医学模式,而应当是一种教育模式,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它的主动性,教育应当对健康人格起着塑造作用,而不是改造作用。不能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特殊教育,特殊教育采用医教结合的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等同于特殊教育。教育是否能够塑造健康的人格,其关键的决定因素是教育本身是否健康。所以,做到健康的教育必须把握以下两点:

其一,认识到教育的不当会影响、阻碍幼儿的心理发展。或许由于认识失误所导致,也可能是功利思想所驱使,但是现实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错误或者说不适宜的教育行为,结果是这些不适宜的教育行为在无形中伤害着幼儿的心理健康,影响着幼儿的正常发展。其二,要营造自由、安全的教育心理氛围。科学合理的心理环境创设对于健康人格的塑造具有很大作用。科学合理的氛围必须是宽松的与自由的。营造心理氛围是无形的,主要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带给幼儿的情感体验,心理健康需要积极的情感体验,轻松、自主、愉悦、宽松的环境给人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游戏是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营养液

游戏在人的一生发展的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与人类共始终,对于幼儿来说起着任何活动都无法取代的作用,游戏是幼儿的工作,是幼儿的生命体现,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无限制地表现自己的率性与天真。

1.游戏是幼儿情感与认知冲突的解压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动力,幼儿的发展是在不断的解决原有发展水平不能满足当前发展需要的矛盾过程中进行的。幼儿教育的作用也正在于以超出幼儿当前发展水平的任务去挑战幼儿原有的发展水平,使其发生矛盾,并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使矛盾得到解决,进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认知冲突的过程通常也是情感冲突的过程,外在的认知要求是否符合幼儿内在的发展需求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当教师提出的要求高于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时,当教师以权威强迫幼儿做自己不喜欢、不愿意做的事情时,幼儿便会产生消极的情感,消极情感达到一定程度便会造成心理问题。按照推理,幼儿会在这种被动无奈中不断地体验到消极的情绪情感,从而阻碍到其心理健康。但是,事实是大多数幼儿并没有因此而出现心理问题,原因在于幼儿的游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避免消极情绪的积累,因为幼儿只要游戏就可以消解其负面的情绪,游戏成为幼儿情感与认知矛盾的解压阀,因此幼儿的消极情绪是很短暂的。

游戏可以给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安全的心理环境。原因是游戏是假的,是与现实对立的,是幼儿自己内心真正的世界,它使幼儿在现实中不能满足的需要获得满足,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摆脱成人的规范世界,这充分体现了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两种功能。

其一是游戏对幼儿情感发展的功能。精神分析理论的游戏补偿说和游戏宣泄说观点认为游戏是假想的,具有对现实的象征意味,因此一方面可以使儿童避免现实的约束感与紧张感,使儿童实现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意愿;另一方面游戏为儿童能够发泄那些在现实中不被允许的冲动提供了安全的环境。其二是游戏的认知发展功能。认知发展理论的游戏练习说和游戏探究说认为游戏是一种同化大于顺应的行为,以说明游戏中幼儿不断重复的行为,可以起到巩固原有经验的作用。

2.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怎样保障幼儿身心健康。当今社会的浮躁心态,使教育目的带有更多的功利化色彩,导致发展的可能性与教育目的之间的失衡,教育教学过于注重预设而忽视幼儿的生成活动,教与学隔阂加深,认知与情感发展不同步等,加上幼儿游戏的日益减少,使幼儿的消极情绪体验加深,幼儿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幼儿呼唤游戏的回归,幼儿教育者更要为儿童呼唤游戏的回归。

游戏是幼儿精神世界的体现,是幼儿用来表现自己的,也是教师用来了解幼儿的最有效途径,只有让幼儿尽情地表现自己,教师才可能了解幼儿,进而因材施教。为此,不要着眼于手段的功利性,而是让教师在幼儿游戏中得到有效教学的依据,这才是以健康的教育保证幼儿的健康。要使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其一幼儿园教师必须具有心理健康的专业素养,对于幼儿教师的培养必须有相关的教育内容。其二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与游戏观,给幼儿游戏创造宽松、愉悦、自由的游戏氛围。

参考文献:

[1]仲来福.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8.

[2]华爱华.学前教育改革启示录华爱华[M].上海:上海科学院出版社,2009:65.

[3]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设,2009:29.

篇4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开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132-01

在幼儿阶段,孩子的许多心理品质还没有形成,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在这一阶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引导孩子的良好行为具有极大的作用。对于农村孩子而言,他们的父母很多都不在身边,孩子的心理健康不是很受关注,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在农村幼儿园,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人格的形成,健康心智的培养提供支持,这对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营造良好快乐的环境为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教师要重视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快乐的环境。幼儿的快乐性格只有在适宜的环境熏陶感染下才能形成,孩子的成熟的心智也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下才能得到培养,因此,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活动必须要积极为孩子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欢乐的环境,要能够使孩子在环境中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爱意,体验到同伴的温情和友善,能够使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感受到快乐,体验到安全和舒适。营造良好的环境,作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育儿教育观,要认识到孩子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和生活中,要尊重孩子,鼓励孩子,能够不断培养孩子的快乐情绪,培养孩子的自信。比如,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在做决定的时候,要经常性的询问孩子的看法和意见,能够积极与孩子协商达成一致认识,能够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教师要关心孩子的情绪,当孩子心情低落时,教师要积极地安慰孩子,消除孩子的不良情绪,教师要时常对孩子表示出关爱,肯定与赞赏,要通过拉拉孩子的小手、摸摸孩子的头、抱一抱孩子等方式,传达对孩子的爱,在爱的教育中,培养孩子的爱心与自信,当孩子做错事时,教师也需要给与其帮助而不是责骂、嘲笑,体罚。当孩子表现出自卑、胆怯、孤僻等心理问题时,教师要积极发现他们的优点,不断肯定他们,使孩子能够获得快乐的体验,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孩子 的自信。

二、开展丰富的活动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在农村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需要借助一定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促进孩子心智健康发展。活动的设计内容要丰富,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在分析农村孩子心理状况的基础上选择活动内容。活动的形式要多种多样,能够激发孩子的参与积极性,使孩子能够在活动中体验活动的内涵,使孩子在感受和体验中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比如,有的孩子过分依赖自己的父母,任性,教师在对开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可以向学生讲清楚,这些思想和行为都是不对的 ,然后可以针对学生的心理情况,开展一些活动,比如,“离不开妈妈的孩子”“爸爸妈妈不在家”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过分依赖父母是不对的,体验要做一个坚强的孩子。对于孩子的自私任,教师也可以开展一些活动,比如“帮助人的快乐”“让我自己来”“有那么多朋友真好”等等,使孩子体验到自私任性是不对的,而帮助他人,友好地与人相处,懂得谦让和合作分享的快乐,从而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品质。再比如,有的孩子很爱生气,教师也需要能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一些活动,比如 “爱生气的淘淘”“别来烦我”等等,使孩子能够在活动中明白生气是不对的,通过活动引导孩子做一个心胸开阔、大度、乐观能够与人友好相处的好孩子,培养孩子的积极情感。

三、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各学科的教育过程中

作为幼儿教育者,要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并把幼儿健康教育融入到各学科教育过程中去,利用各种途径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孩子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融入到各学科的教育过程中,比如,在语言课中,可以通过故事、猜谜、表演活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能够在快乐中感受成功,健康发展。再比如,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抓住孩子好奇心强的特点,积极引导孩子进行观察、思考,引导孩子合作完成探究任务,使孩子能够积极地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孩子认知的的发展,促进孩子合作交流能力的发展。再比如在社会活动课中,教师也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孩子能够感受自然美和社会美,扩大孩子的社会认知能力,培养孩子热爱自然社会的积极情感,培养孩子的乐观向上的心理和性格。其实,在幼儿的各学科教育中,都需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式,这对于实现幼儿教育的三大目标,丰富孩子的情感,提高孩子的认知和能力,对于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总之,在农村幼儿园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探究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方式和途径,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对于促进幼儿教育完善发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5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幼儿园物质环境主要包括园舍建筑、设备设施、墙饰布置等等,这些环境的创设发挥了极大的教育价值,从而让幼儿在获得成功经验的同时,引出内心的愉悦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心理健康的和谐发展。

(一)利用开放环境的“平台”作用

促进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交往是人类的天性。学前儿童的人际关系虽然比较简单,人际交往的技能比较差,但是他们都强烈希望通过交往来了解别人,也希望通过交往来获取别人的了解、信任和尊重。因此,我们采用开放式的环境创设,幼儿可以自选参加区角活动,可以自由取放玩具,可以结组讨论游戏的玩法,在开放的环境中,增加和其他幼儿接触、交往的机会,尝试用语言、表情和动作与人交往,不断获得交往的技巧,体验到交往的满足,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利用环境的“导师”作用

激发幼儿的求知欲这主要指在教育活动中,创设与幼儿学习、游戏相关的物质环境,重视教育环境潜能的发挥,从而促进幼儿积极地参与其中,发展幼儿的智力。比如,在中班语言区,我们用废旧纸盒做了一个大房子,将窗台布置成“故事小屋”,“故事小屋”里藏着许多与近期教育教学配套的故事图片、可折式图书、卡片等,令幼儿一看就知道这是个看图讲故事的地方,这样精心设计的环境吸引着幼儿进入语言区,并使他们产生了愉悦的情绪,形成了积极兴奋的心理状态。在这样良好的心理状态的驱使下,幼儿又产生了创新意识,学会了自己打开小屋,取放图书等。“故事小屋”增添的趣味性,不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得到了心理上的充实和满足。

(三)利用环境传递信息的“桥梁”作用

保证幼儿情绪的愉悦性积极健康的情绪是幼儿保持身心健康和行为适应的重要条件。我们在重视大副壁画设计的同时,小副壁画的设计也巧妙地向幼儿传递各种信息,成为不可横跨的桥梁。这些“不起眼”的创设,不但可以为学生增添很多知识,同时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如中班的“心情墙”,全班每个小朋友都有一朵代表自己的纸花,纸花中间贴有自己的照片,三种不同颜色的叶子代表高兴、生气、难过三种情绪。幼儿生气时可以将贴有自己照片的花插在代表生气的叶子上,以表达自己生气的心情,这样既能让幼儿宣泄自己的情绪,又能让教师及时了解本班幼儿的情绪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保证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所谓精神环境又称之为“潜环境”,一般是指由人际关系、文化观念等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气氛和氛围,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因素。这种气氛和氛围决定着人的“自我”能否被发掘、发展和完善,决定着人的先天潜能能否得到实现。在活动中,我们努力与幼儿建立彼此信任、尊重的情感,积极为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铺设宽松和谐的氛围。

(一)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心理学

研究表明,当幼儿产生了心理安全感,获得了心理自由时,能够乐于和善于表达或交流思想与情感,能够使幼儿学会关心同伴,团结协作,能够使幼儿产生遵守纪律的意识。比如,一次游戏时,许多幼儿用积木搭出了各种各样的物体,有个幼儿只搭了一条直线,面露难色,教师便走过去对他说:“挺好的,这是蚯蚓,又像小棒。”幼儿马上在直线下方添上“爪子”,说:“我搭了条长龙。”一会儿又添上翅膀说:“我又搭了架飞机。”教师的鼓励消除了幼儿的自卑感,激起他创造和构建的兴趣,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创设宽松、自然的心理环境

这样的心理环境,使幼儿没有压力,使他们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比如,在一次小班语言活动中,需要幼儿创编简单句:“我能……”教师在与幼儿玩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边做跑、跳等动作,边说:“我能做运动,锻炼身体。”幼儿受到了启发,通过教师非语言的动作、表情、手势等,理解了教育意图,纷纷发言,成为了语言的主动学习者和建构者,而他们的表现欲望也在逐步地增强,专注此情,快乐主动地学习。

三、通过良好的社会化环境,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社会化环境包括社区、家庭、自然等环境。我们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的优势,对幼儿进行教育。比如,带领幼儿去特教学校参观,培养幼儿关爱残疾人的情感;南方雪灾后,和社区联手举行“小手拉大手,共同献爱心”捐款活动,培养幼儿关心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家庭教育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最为持久,时间最长,同样不容忽视。我们积极向家长宣传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册、家长访谈等形式,向家长介绍如何为幼儿营造宽松、安全、自由的精神环境,还针对幼儿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教育计划,同心协力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美丽的大自然环境也是对幼儿进行教育,激发幼儿积极情感的有效途径。根据季节的不同,我们带幼儿到大自然中观察动植物的特征,到田边观察农民伯伯种地,了解粮食的由来……通过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让幼儿在感受大自然美好的同时,对社会生活环境保持良好的适应状态。

四、总结

篇6

在幼儿心理健康被高度重视的背景下,通过对河北省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的问卷调查,发现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实施中存在三大突出问题,课程地位边缘化、内容设置混乱化和责任主体模糊化。针对现状中暴露出的问题,应抓住教育主体的综合素质、配套资源的系统开发和主体责任的评价机制等关键因素提出建设性对策,以期对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实施提供指导。

关键词:

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

随着人们对全面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心理健康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已经成为家长热议的话题。诸如社会交往、性格培养、意志磨练和习惯养成等这些以往更多的通过隐性教育去实现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心理需求。它们被涵盖在心理健康课程这一大的概念内被提上了日常教学的议事日程。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才应运而生[1]。其中详细规定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各项指标,为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指明了方向。此后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在心理健康课程方面增加了投入和课时,但由于园所性质、园长认识程度、师资力量配备和配套教材等一系列问题,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2]。笔者通过对河北省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开设的情况的问卷调查,了解各地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开设的情况、内容及效果。找到影响问题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建议。为了全面了解河北省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笔者使用自编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石家庄、邯郸、张家口、廊坊和保定等地36家幼儿园329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其中公办幼儿园15家,私立幼儿园21;城市幼儿园24家,县城幼儿园9家,农村幼儿园3家。幼儿教师年龄在19~46岁,全部为女性。问卷主要涉及3个方面,包括幼儿园心理健康实施现状、影响因素和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内容设置等。

一、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的重要性

(一)保障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越来越被人所重视。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健康是保证幼儿全面发展的前提,能否对幼儿实施适宜的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幼儿当前的健康成长,而且会对其一生的幸福产生深远影响。长期以来,家长和教师更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幼儿的心理健康包括智力发育正常,情绪愉快稳定,行为活泼且有一定的自控能力,能与他人相处并适应集体生活等多个方面。但是,目前仍有部分家长片面地重视知识教育,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反思,反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回归幼儿教育本质成为了普遍共识。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载体,在课程设置中保证心理健康课程的有效开展对于矫正幼儿问题行为、塑造幼儿健全人格和实现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推进幼儿教育创新发展

当前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儿童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主要体现在健康领域中,而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随着人们对精神追求的不断提高,幼儿心理保健成为了家长的一项迫切需求。幼儿园应在需求的驱动下开设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也是幼儿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因此,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按照发展阶段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推进幼儿教育的创新发展。与此同时,对于丰富学前教育理论体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解决个别幼儿心理问题

目前幼儿身上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如娇惯、自私、独立性差、缺乏耐挫力、自我保护意识差等。虽然绝大多数孩子并不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但个别孩子的独特心理问题往往会影响到一个班级甚至整个幼儿园的氛围。例如,幼儿多动而不能自控、适应性差、爱哭闹和攻击性强而不具有同情心等都会带来连锁反应。由于教师和家长对心理问题的不重视,片面认为孩子的问题行为只是暂时的,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消失。结果往往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最终会影响幼儿未来的发展。在幼儿园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针对个别幼儿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开展专业辅导,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幼儿的心理问题。这既体现了幼儿园对于家长孩子的负责态度,也传递了幼儿园办学的基本教育理念。

二、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实施的现状

(一)幼儿心理健康课程重视程度不足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幼儿园中开展是大势所趋,这已经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本次调查幼儿园类型多样,既包括城市公办和私立幼儿园,也包括县城幼儿园;既有省示范幼儿园,也有农村私立幼儿园。涉及调研幼儿园的范围和层次较广,绝大多数被调查教师认为,在幼儿园中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非常必要,占到所有被调查教师的91.5%,认为没有必要的占4.3%,认为无所谓的占4.2%。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已经被绝大多数人所承认。但是,调查同样显示只有21.2%被调查教师所在幼儿园开设了心理健康相关课程,没有一所幼儿园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只是在《健康》等相关课程中涉及一些零星的心理健康内容。“思想上高度重视,实施上缺乏引导”已经成为当前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共识。这一方面说明幼儿教育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丰富幼儿教育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说明幼儿园教师缺乏教育创新能力。《指南》只是提纲挈领式的给出了幼儿心理发展的总目标,并未具体列出如何去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幼儿园教师缺乏实践指导,在实际执行中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3]。

(二)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内容设置混乱

幼儿园教师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课程设置和配套教材,必然导致教授内容的多样化和随机化。在回答“心理健康的幼儿具有哪些表现”时,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心理特点与年龄相符、智力发展正常、情绪反应适度和遵守纪律和规则。这反映出在教师的眼中,聪明和听话是健康孩子的重要特质。在回答“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需要包含哪些内容”时,更多的教师选择了人际交往训练、情绪情感教育等与情商有关的选项。尽管个别私立幼儿园有意识的开设过交朋友、理解他人等方面的活动和游戏,但整体上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幼儿园亟需符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且操作性强的幼儿心理健康教材或可执行性方案。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主体责任不明确

家庭与幼儿园在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均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仅仅依靠任何一方的力量都无法实现幼儿心理的全面发展。有75.4%的被调查教师认为二者均应承担责任,23.7%的教师认为家庭应该承担责任,只有0.8%的教师认为幼儿园应该单独承担责任。虽然共同承担责任成为主流,但仍有近三成被调查者在推诿幼儿园的责任,这势必会影响到其他教师的心态。另一方面,在具体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时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有13.6%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课程应该由心理专任教师来开展实施,认为带班教师或保育员为主要实施主体的占14%,剩余的72.9%的人选择了“包括幼儿园领导、保育员在内的全体教师”。应该明确的是,集体负责很多时候更容易出现推卸责任,最终导致无人负责的尴尬境地。而目前,这种选择仍占主流。说明还未明确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责任也不明晰。

三、优化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的对策

(一)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调查显示,目前幼儿教师存在专业理论素质不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不能将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要优化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4]。个别农村幼儿园教师在观念上仍未脱离照看孩子的传统观念,缺乏必要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手段。城镇公办幼儿园教师虽然入口关把控较严,但学习和培训机会不足也制约教研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于内容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相应更高。因此,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综合素质势在必行。可以通过对幼儿教师的培训来补充幼儿心理健康方面的短板。在培训内容上不应该局限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通识性内容,而是应该培训包括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和特点、幼儿心理行为问题的矫正与防治、幼儿心理疏导技能等专业性技能。这些技能培训操作性比较强,幼儿教师也容易上手,也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而提高自信心,是今后幼儿教师素质培训的重要发展趋势。此外,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创造型教师必备的能力,要热爱创造,有创造的动机,能创造性地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展现出创造性。幼儿教师需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顺利开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活动和游戏相结合,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家长互动相结合,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参观和实践相结合。幼儿教师只有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主动性,才能将本园的实际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和形式多样的课程,真正实现每名幼儿的身体、心理等健康成长。

(二)开发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配套资源

当前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并未专门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独立门类,该内容主要通过渗透在其他五大领域中零星呈现。这与幼儿心理健康被高度重视形成鲜明的对比,已经无法满足幼儿园日渐增长的教学需求。缺乏优秀的教材和配套资源已经成为制约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效开展的主要瓶颈。尽管近年来在上海等地开展过“比比和朋友们”等专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源于英国的教材和模式无法发挥最大效果,其教材内容与国内家长期待和幼儿园课程均存在一定差距。但是该课程的实施作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探索,为我国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确立和教学方法与形式的选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更多的关注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已经成为幼儿园相关课程教材开发的潜在规则。将数学、拼音、音乐甚至美术等科目单独设立,已经成为幼儿园选择教材的常态。幼儿教师缺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在工作中感到困扰等都与缺乏相应教材有关。因此,这就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根据我国幼儿园实际情况,针对幼儿的现有问题,开发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样才能够保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体内容,便于开展教学活动。此外,幼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开发“园本课程”,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百花齐放的新局面[5]。调查也显示,幼儿园教师普遍关注的幼儿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情感体验和自我控制等多个方面。经过整理和分析,幼儿心理健康课程的主要内容可以包括适应、交往、爱与感恩、习惯、情绪和性格等几个方面。将这六个部分进一步细化,并通过动画导入、教师讲解、参与体验和示范表演等四个环节展开课堂教学,构成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课程的核心内容。目前,笔者正在开发相应配套课程的教材和辅助用品。该内容本身作为一种尝试希望能够为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三)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以及考核评价机制

针对目前幼儿健康教育实施主体不明确,责任不清晰,建议在幼儿园中配备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与活动,保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及考核评价机制[6]。如果全体教师均参与幼儿心理健康内容的渗透与引导是初级阶段,兼任心理健康教师是过度阶段,那么专兼职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师则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高级阶段。“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仅能够极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能够保证工作质量。专职心理教师需要承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为园内幼儿建立心理档案,及时与幼儿进行心理沟通,开展心理辅导,定期跟家长反馈幼儿心理发育情况等。因此,还需要在幼儿园中设有配套的幼儿心理辅导室或“心理抚育室”,为专职心理教师开展个别辅导提供场所和支持。例如可以通过“箱庭疗法”来疗愈儿童的心理创伤,通过“绘画疗法”来宣泄幼儿的负面情绪,通过“家庭治疗”来改善父母和子女间的亲子关系等。当然这也对专职幼儿心理教师以及幼儿家长的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专职幼儿教师不仅需要及时针对“个别人”开展工作,更重要的是对“所有人”也应负有相应的责任,这一责任通过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来实现。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应该作为必修内容列入一周教学计划,采用游戏导入、教师讲解、幼儿模仿等方法将涉及知情意等相应心理品质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育起来,并配合其他课程的相互渗透,最终达到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其中的关键在于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最近发展区”在合适的年龄段来训练和培养孩子特定的心理品质。进一步细化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有的放矢的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的对幼儿心理的发展做出评价。

作者:彭丽华 单位:廊坊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刘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教育建议解析[J].幼儿教育,2013(13):16-19.

[2]姚本先,张灵.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当代学前教育,2010(02):4-9.

[3]李小球,郭铁成,姜协武,等.《幼儿园教师职业准入标准》的初步建构[J].教育科学,2014(04):47-54.

[4]杭曦炜.新时期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策略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4(08):149.

篇7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5―0025―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今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幼儿未来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及时对幼儿心理问题进行矫正、帮助,能够提高幼儿的自信和心理素质,同样也是每一个幼儿教师的工作目标。本文重点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为出发点,探究如何实现有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方式有问题。受我国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能够吃好、穿好、身体健康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呵护,家长往往对孩子的投资主要侧重在衣食健康中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得现代家庭教育轻视了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情感需求。在幼儿园教育中,往往由于多种因素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例如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教师往往过多重视活动特点而忽略了幼儿的身心特点;过多重视自体功能而忽略了幼儿的德美教育;过多重视动作熟练度而忽略了幼儿的个体差异。这一系列的错误教学方式,不仅错过了在关键时期幼儿的意志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导致幼儿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

2. 缺乏健康的人际关系教育。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在幼儿园所接触的人或事,而在幼儿园中,幼儿的人际关系教育主要是在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第一,师幼之间的关系不和谐。很多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对外界的人或事比较陌生,缺乏家庭中的安全感,非常渴望外界人能够对自己理解、尊重。然而很多教师在处理师幼之间的关系时,往往是自上而下的处理方式,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主观的兴趣、目标出发,幼儿往往都是被动接受,使得幼儿很容易产生敌对情绪、不安全感、无信任感,从而表现出焦虑、退缩、不安等情绪,对陌生的环境感到不知所措。第二,幼儿之间关系不和谐。幼儿从家庭走到幼儿园,从家庭生活转变成集体生活,由于年纪小、交往能力差、个体差异等因素,使得很多内向的幼儿往往在幼儿园被漠视,这让幼儿感觉到孤立无援,如果得不到及r的开导、帮助,很容易造成心理障碍。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1. 加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辅导水平。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学习心理学论,将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作为任职幼儿教师的重要因素,并且幼儿园有义务培养教师的心理辅导水平。通过加强幼儿教师的辅导水平,能够有效建立起师幼之间的和谐关系,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实践与研究,才能够真正了解幼儿的心理状况,这也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同时,不同地区可以成立幼儿心理咨询机构,定期邀请专业的心理专家进行心理教育培训工作,并且定期开展有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活动,从而实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工作。

2. 加强家长的心理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幼儿最初的成长环境是家庭,并且通过幼儿的心理状况能够体现出家庭状况。一个良好、温馨的家庭能够给幼儿提供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家长作为家庭的主导者,对幼儿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也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所以,幼儿园应积极展开家长心理健康培训工作,让家长能够更多地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幼儿的心理想法,保证能够与幼儿保持良好的沟通。同时,家长与幼儿园要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加强二者之间的亲密合作,共同帮助幼儿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篇8

念;系统工程;规范化;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3—0024—01

一、要树立正确的幼儿健康教育理念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套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承认幼儿个别差异的基础上尊重每一个幼儿,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有发展自我的潜能,而不是仅以动手能力、智力水平衡量评价幼儿。对幼儿来说,应当让他们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同生活。对幼儿教育工作者来说,应当让幼儿逐步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创设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二、要建造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工程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幼儿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将由现在的少数实验幼儿园逐步扩展到一般幼儿园,由重点幼儿园逐步扩展到普通幼儿园,由大中城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逐步扩展到中小城市和内地经济欠发达地区,直至获得普遍发展。普遍化的发展方向也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将从幼儿园逐步推广到家庭与社会。因此,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幼儿园教育,它更是一个多因素、多角度、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必须实现多方位立体式的开放,广泛利用园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幼儿园、家庭、社会合一的教育环境。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体化是指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同关注,形成合力,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应该主动与社区沟通,优化社区的教育环境,使幼儿从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环境中得到健康发展。

三、要推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向科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建立一支训练有素、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师资队伍。为了使幼儿在身心上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幼儿教师需具有正确评价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的能力、了解幼儿心理特征的能力、情绪自我调节的能力、建立民主和平等师生关系的能力。心理健康是一个全方位和长时期的熏陶、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每一个教育环节中。我们应该从心理教育的角度重新考虑教育者、教育环境、课程和教学方法等等。受教育者的楷模和仿效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教育的心理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心理教育的成功与失败。因此,教师应该自觉地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与心理保健,提高自己的人格水平,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在各种具体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幼儿相关的知识能力,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心理品质。

篇9

[关键词]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现状分析 相应对策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1.纵向看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人们已不满足于幼儿发展成长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关注的角度与方向更多地投向了影响一个人长远发展、影响一个民族未来兴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层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之,幼教的主体——幼儿教师的培养层次也逐步提升,从最初的中专级别发展到了专科、本科乃至研究生教育。高校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也普遍推广,并呈方兴未艾之势,截止2010年,全国开设心理学专业的高校已达56所。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国内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也日益频繁,而新兴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交流中获得发展的同时,也使得我国与起步较早的国家和地区的同一领域的差距不断缩小。生产力的提高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也带来了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让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交流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实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飞跃提供了可能。

2.横向看问题。在具体的实践中,很多地方只是部分地实现了幼儿物质条件和生理健康需要的满足。这主要是由于各个托儿所、幼儿园的教师及部分幼儿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知之有限,具体表现为:相当数量的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心理健康的认识仍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水平上,还没有实现向生物——心理——社会——教育协调整合模式的转变;更多的幼儿心理健康问题被认为是思想品德问题或是简单的个人行为习惯,只注重表象工作,未能上升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相当数量的幼教工作者未能有效针对幼儿身心的特征规律因材施教,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刻板化、程式化,效果不理想;虽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有识之士及国家政府的足够重视,但毕竟我国在此领域的发展历史较晚,相关的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专业师资方面匮乏也是该领域发展的最大障碍。

二、落实完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牢固树立以培养“完全儿童”为目标的全新教育观念。培养“完全儿童”是现代幼儿教育的新观念。具体是指:幼儿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完整培养,达成幼儿体、德、智、劳、美的全面和谐发展。幼儿不仅要有健壮的体魄,各种才艺的学习,还要发展生存能力,乐于与人交往,行为统一和协调,性格特征良好,形成一个能调整内在需要和外在压力保持平衡状态的健康心理。

2.加强幼师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要想让幼教事业迈上健康完善发展的科学轨道,必须努力提高幼教工作者的素质,促使他们在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幼儿的教育方法、技巧,努力提高自己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心理诊断等知识,并学以致用。

3.营造一个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育的环境。从本芬博尼的儿童发展的生态学模式中得知,幼儿的心理发展环境中的人文环境分为三大系统,即直接环境(家庭和托幼机构)、间接环境(父母的工作与交友及社区环境)和宏观环境(时代、文化和社会经济环境)。因此,作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幼儿教师和父母)与幼儿的接触最多,关系最为密切,首先自身得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其次,幼儿教师和父母要把握好对幼儿的期待尺度。合理的期待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成长,不合理的期待(过高或片面的要求)则会导致幼儿心理畸形发展。而且,幼儿教师和父母对幼儿的各种心理现象应及时采取丰富多样的应答措施,以预防幼儿心理问题的产生。

4.加强幼儿园与高校的合作、对接,完成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当前,幼儿园的师资培养工作主要由各级中等师范院校承担,各级高校(主要是高等师范学校)虽然也开设了一些涉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但这些专业大多是对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其应用心理学部分也主要是针对青少年以上的对象而展开研究,而且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也主要到中等以上的学校就业。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就必须加强幼儿园与高校的合作。我们可从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这一目的:(1)高校应积极支持心理学专业学生到幼儿园进行教学实习。(2)各级幼儿园应从高校聘请一名以上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做定期指导,减少盲目性,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科学化。(3)逐步实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养由中等师范学校向高等师范院校培养转变。

篇10

关键词:幼儿 心理健康 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形式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日益激烈,社会的生活节奏变得也越来越快,不仅是成年人的工作,幼儿的教育也变得紧张跟力不从心起来。如摘要所论述,幼儿是21世纪社会经济建设的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这些孩子的综合素质发展的如何,特别是心理素质是否随着社会的日益强大也变得强大,将直接影响到21世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的生命的保护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这里所说的健康不仅指幼儿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指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的心理健康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并且不可懈怠,不仅家庭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园也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甚至走进幼儿教育的课堂都是很必要的。然而通过我多年的观察和实地考核,不少地区的幼儿心理教育做的并不到位,甚至有不少地区为了典型培养一些反应比较快的小学生,经常忽略其他反应稍微慢一些的小学生,本人认为,这种做法绝不可取,必须摒弃。所以本文从我国幼儿心理教育的现状出发,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有针对性的提出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及如何正确、有效的进行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

一、现阶段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教师的有压力

在日益竞争的压力下,我们会经常听说幼儿教师的压力逐渐增大,他们经常抱怨:“这些孩子不好管教”、“孩子太调皮”、“孩子不听从管教”等,这些老师表现的工作中积极性不高,还经常抱怨,工作没有可以值得使他们提高提高他们积极性的地方,“愁死了“、”累死了“成了他们的口头禅,这表明我国幼儿教育的老师的心理也不是和健康,熟知,一个心理不健康的老师,怎样会教导处心理健康的学生呢?在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大多数老师还普遍存在着自卑心态和嫉妒的心理,幼师之间的竞争已经形成了不良的恶性竞争,严重不利于幼师心理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在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幼师的心理教育也极为重要。

需要说明的是,在如今的社会造假普遍存在,比如现在讨论的幼师的问题,在现阶段的幼师教育工作中,不少幼师几乎没有幼师的工作证,幼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由于基本功不行,在面对幼儿的一些了心理健康问题是往往也是手足无措,不能对幼儿表现的心理障碍进行有效的矫正等。

(二)重视不够、观念落后

1996年3月9日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12条就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幼儿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仍然与国家的政策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即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们所有幼教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第一,我们利用幼儿园的一些教学设备,加强宣传,加强引导,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第二,我们要经常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孩子们在家里的时候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样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现阶段幼儿心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幼儿的心理教育仍然是表层现象

在大多数幼儿教师看来,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孩子的思想问题,是思想的不健康 ,所以大多数老师就从思想教育出发,引导幼儿的心理健康。更堪忧的是,幼儿心理健康问题被教育工作者认为家庭的问题,不是他们所能及的,所以干脆就把这些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交给了家长,在幼儿园阶段就不在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了。即使有些幼儿园还在关注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只是表象工作,甚至有的幼师还强迫孩子说,那样做不对,这样做才对及应该怎么去做等等,严重扼杀了幼儿的心理想法,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不仅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没有丝毫的帮助,甚至较大的负面影响也会接踵而至,比如幼儿会表现的没有主见,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敢讲出来等等。

(二)幼儿的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细心进行观察,你几乎就可以发现,几乎每个孩子都时不时的有这样的表现,如:多动症、吮吸手指、焦虑、忧郁,发呆等,这些从某些方面也说明了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幼儿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只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办园水平,师资力量,并且主动和家长一起,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引导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现在社会一些不好的现象对孩子们造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龙素华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初探 《甘肃教育》2011年19期

[2]姚本先 邢贯荣 高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初探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毫州市幼儿园 》2007年5月19日

[3] 古淑青 赵荣霞 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及教育现状分析 《学理论》2012年09期

[4]王彩凤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早期教育(教师版)》2011年第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