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性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5: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高能力、高素质的人才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对于学生的成长和以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思维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各级学校的重视,政治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通过高中政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值得研究和进一步推广。
一、培养高中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思维能力的高低决定了高中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其人生观和世界观尚处在形成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这一阶段着力培养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提高他们对事物的辨识能力,帮助他们进一步认清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规律,正确的看待客观世界;同时,高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他们发挥创造性思维的作用,找准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
2.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其思想品德、学业成绩、创新精神、传统文化素养、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信息、兴趣爱好以及个人特长等方面,其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直接促进的作用。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思路和方法
1.逻辑性思维能力培养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教材中的术语和概念,把握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运用一些推理方法对这些概念的逻辑性进行论证,可以逐步培养起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逻辑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有很大帮助,其推理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识别和判断一些事物的真伪。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学生逻辑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列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并在实践中有意识的进行贯彻。例如,在讲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章节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对我国的社会制度、国家模式、基本经济制度的概念进行思考,分清这些概念各自的内涵和外延,找出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弄清其原理。让学生学会在思考的过程中自学的应用一些逻辑方法,从而提高对于概念或术语的理解程度。
2.辩证性思维能力培养
辩证性思维由于需要考虑的事物更广、更复杂,因此其能力培养与逻辑性思维能力相比,更为困难。但是,从辩证性思维的优点来看,高中学生掌握这一方法对其识别各种社会现象,增强对复杂事物的认知,提高把控能力,是非常有好处的。辩证思维需要高中学生将课堂学习和课后思考进行结合,通过一定时间的总结和摸索,才能成型。根据相关研究,高中阶段是学生辩证思维开展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而政治课教学由于其学科特点,成为培养高中学生辩证思维最重要和最直接的途径。例如,教师在讲解我国经济制度相关内容的时候,可以启发W生积极思考,是什么原因决定了我国的基本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而不是以私有制为主体?为什么我国公有制经济要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实现共同发展?它的意义在于哪里?我国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对于其它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是有利还是有弊?让学生通过正反对比式的辩证性思维找出我国必须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原因,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深思熟虑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思考深度。
3.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创造性思维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是必须具备的另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其特征是,学生能够独立提出新的看法和观点,建立新的理论体系,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某种意义上看,创造性思维是在逻辑性思维、辩证性思维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反映出高中学生所具有的思维层次和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能让学习的趣味性得到增强,还可以把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思想和方法成果化,促进高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形成适合自身学习的方式方法。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上,其核心的要素是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对于学生思考过程中存在的瑕疵,不仅不要加以批评,而且还要反复启发,鼓励学生求异、求新,找到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学生对于事物的独特看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的表达出来,并对其进行充分肯定,久而久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能得到很好的开发。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对于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培养必须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其中最为重要的三种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性思维能力、辩证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三者之间既有层次性的关系,又具有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逐步摸索出有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办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姜惠兵.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5(2):72-73.
[2]李向京.高中政治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2):64-64.
篇2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J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7-0048-01
在艺术设计中,创新是设计的灵魂,是艺术设计发展的不竭动力,它使设计的命力永恒。设计的本质在于创造,它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是人类所独有的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它是人类思维创新通过实践的成果。在所有思维当中,最重要的是创造性思维,它是设计艺术的核心,如果没有创造性思维,人类社会是难以进步和发展的,同样,如果没有创造性思维,设计艺术也得不到发展。
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巴尔扎克曾说: “思维是打开一切宝库的钥匙”,从哲学上讲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是获取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思维相对来说主要处于心里范畴,是感觉、知觉、记忆、思想、情绪、意志等一系列心里过城中的心理活动。思维是一种客观现象,它为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提供了广阔空间,思维的类型有很多,在艺术设计过程中的思维主要是创造性思维。设计直觉思维是设计的开始,我们可以把设计思维理解为设计方法,而设计方法的核心就是创造性思维,它从始至终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中。
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一般的思维活动,所谓创造性思维是从新的思维角度、程序和方法来处理各种情况、各种问题,从而产生新的成果的思维过程、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敢于打破常规并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它能够引领人们认识新的领域。创造性思维不是一种独立的思维过程, 而是在一般性思维的基础上, 通过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抽象思维等等综合运用而产生的。艺术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运用是指根据设计内容的需要,根据已有的信息和经验,综合各种思维方式,从新的角度,以新的方式,按照美的形式法则创造出新的设计成果。
二、艺术设计中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创造学界对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归纳为:独创性、求异性、跨越性、主体性、连动性、多向性、综合性、独立性等特点,但在艺术设计中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我认为至少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创造性思维具有独创性,它是不同于大众的,不同于前人的。艺术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是敢于突破习惯思维的旧秩序,善于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重新进行思维整合,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进行艺术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还要敢于否定自我,在否定旧我的过程中得到新的启发,产生新的设计构思,从而创作出具有个性、魅力的设计作品。
第二,创造性思维具有跨越性。在常规的思维过程中省略某些步骤,其思维步骤、思维跨越比较大,具有明显的跳跃性。进行艺术创作时,设计师不断地搜集资料,对待同一个问题反复不断的进行思考,各种资料、各种想法在头脑中不断的积累,有可能造成思维的超饱和,频临爆发的状态,这时如果一旦受到外界某些因素的激发,就有可能造成思维上质的飞跃,产生一些灵感,使一些新的设计观念、新的方案瞬间喷发而出。
第三,创造性思维具有多向性。创造性思维方式不是一种单向的思维方式,设计师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从而增加解决问题的途径。一是发散性思考,在一个问题面前朝着不同的方向进行思考,尽量提出各种不同想法、方案。二是辐合思考,就是以某个思考对象为中心,从不同的方向将思维指向这个中心点,从而产生新的设计思路。三是相似性思考,可以将与思维对象相似的事物联系起来,从它们相似的地方寻找闪光点,促发灵感,从而做出好的设计方案。四是反向思考,改变思维的方向,从事物相反的方向进行思考,用看上去似乎不可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艺术设计的过程中,思维在一个方向上受到阻碍,就要马上转向另一个方向,努力拓宽自己的设计思路,从而产生优秀的设计作品。
三、创造性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创新与传统相互依存,创新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传统的突破,设计也是如此,从其蕴含的设计观点到外在的表现手法,都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设计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创新设计就没法继续发展,创新是设计的灵魂,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设计创新的核心。创造性思维在艺术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创造性思维就没有设计,整个设计活动过程就是以创造性思维形成设计构思并最终生产出设计产品的过程。
创造性思维有助于优化设计方案,增强艺术设计的效果。著名设计理论家王受之先生曾经说过:“所谓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计、问题解决的办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它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 ①计划、构思的形成; ②视觉传达方式,即把计划、构思、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利用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③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好的设计作品往往都源于一种理念,设计师需要把种种理念置于形式之中并赋予其生命,而这种理念则来源于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艺术设计是一件作品从无到有的过程, 整个设计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交流、不断推敲的过程,创造性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全面的思维形式,能够引导人们从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层面去思考,从而激发人们的设计灵感。一件作品的设计, 用不同的创造性思维原理, 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四、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我们正面对着一个不断更新的设计时代,时代在不断刷新人们的审美心理,在艺术创作中人们更加注重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不断的产生好的设计做品,而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的灵魂,所以人们更加关注创造性思维的问题。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后天培养的,要开发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现代设计不是纯的科学技术,也不是纯艺术,是各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涉及到更多的知识面,所以我们要开阔自己的视野,培养各方面的兴趣爱好,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能力和还要有专业以外的广泛的知识面,具有各方面的文化素质,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存储,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思路开阔,不固步自封。有很多艺术家在很多领域都有卓越成就,例如达芬奇,他不仅在艺术方面有着极高的成就,还在音乐、医学、生物、地质学等等一些方面有着很大的成就,他一边进行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一边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我们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懂得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尽管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创造的必要条件,但是它本身并不是创造,如果运用不当,或许会扼杀创造性思维,逻辑性思维和非逻辑性思维作为创造过程的两个基本形式,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加以训练,尤其是非逻辑性思维的训练。
五、结语
总之,创新是设计的灵魂,创新的本质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在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创造性思维就没有设计的发展,时代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可利用的资源,设计师可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总结前人的经验,又要善于思考,要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克服习惯性思维方式,准确抓住灵感火花,才能创造出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篇3
摘要:物理教学要适应的需要,就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我们要采取恰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地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物是界各种物理现象的和物质结构的一门,随着的发展,在与生物学、化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物理学不仅本身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顺应时展的潮流,物理教学应着眼于造就一大批开拓型、创造型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化建设和未来科学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夯实基础,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好准备
现代要求:不仅要给学生知识,还要使学生具备对知识的相当程度的理解能力、消化能力、创造性能力,而这都要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为此,要注意做好:
1、注意培养学生读、思能力
所谓读,就是要培养学生阅读课本,钻研教材,教材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能主动找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难点,掌握重点。
所谓思,就是培养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2、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规律、现象的一门科学,观察能力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前提,要会观察周围的各种现象,发现其内在的,为此,可加强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特定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有观察的直观形象的对象,可看到研究对象从出现、发展到消失变化的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
动手能力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只有强化这种能力,才能为后边的实验教学的开展,各种自然现象的再现,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才能为后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做好准备。
二、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改革中,要真正实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1、注意采用创造型的教学措施
教学中,要注意采用灵活、科学的管理措施,训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实践性的作业,改进和提高教学实验水平,并采取各种可能的方法,把学生的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要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博才多艺,满足时代进步的需要,教学中,要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上,使学生具有获得点石成金本领的愿望和思维。
2、注意采用创造型的教学方法
⑴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上;
⑵要引导学生把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学会知识能力的迁移,做到举一反三,如“密度”、“比热”、“电阻”三个概念的理解,如果突破“密度”概念的理解,建立起正确的牢固的观点,对后面两个概念只要通过类比,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当学生学会了这种知识、方法的迁移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地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⑶要引导学生用不同知识进行讨论,分析同一问题,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所研究问题的理解,又能使知识纵横联系,形成一个整体,还能加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如:滑轮一节的教学,可用杠杆平衡原理来分析、讲解,也可以用力的平衡知识来分析、讲解;还可以用功的原理来分析、讲解;再如测物体密度,可以用密度计直接测定,也可以根据其定义测定,还可以利用浮力知识、压强等知识来测定,这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如在加以良好的引导,将更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如用力的平衡、杠杆平衡原理、功的原理来分析定滑轮最简单,而用力的平衡来分析滑轮组最容易理解,在用不同方法测定密度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最简单,哪种方法误差最小,这种形式的教学,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记忆,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⑷重视物理实验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
在实验教学中,从实验意识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思维活动,每一步都有思维结果,所以,物理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在解决实验问题之中锻炼思维能力。为此,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①启发学生实验思维的积极性
兴趣是思维活动的触发剂,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发生兴趣时,思维就会活跃起来,但是,如果单纯由“实验”的表面的“魅力”所引起的,只能是直接的兴趣,如果没有更深层次内涵的吸引,维持不了多久,要想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保持兴趣的活跃性,保持兴趣的生命力、创造力,就要善于应用种种诱因,比如在压强知识的中,首先从生产和生活实际引出实验课题,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并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的意义,再不断提出有趣而又有思考性的问题,如:Ⅰ、在气功表演“睡钉床”的节目中,钉床上的钉子如果只有一根,情况会怎样?Ⅱ、生活中如果大气压强消失了,我们及我们自己的生活将会发生哪些变化?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来促进学生的观察、思考,而思维总是在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实践证明,有意识地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好方法,我们要善于利用实验中的问题,以及在辅导实验的教学中巧妙地引导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创造力,让学生在良好的兴趣引导下,完成创造思维的培养。
②要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培养,就要特别重视对其思维逻辑性的培养,使学生的思维走入正确的轨道,才能使思维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
思维的逻辑性主要指能正确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进行思维和表达思维的结果。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的、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对这些材料经过思维、抽象和概括中各种现象的属性、联系,再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地知识体系,物的基本概念和概念体系是物理知识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但是,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己通过“劳动”来取得这些概念,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形式这些概念,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把它们表达出来,在教学中的这种坚持让学生给概念下定义,让学生推导实验的结论,实际上就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的逻辑能力,而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让学生获得思维的健康,才能让思维有生命力,从而为以后的创造思维的发展做好准备。
3、倡导创造型的
经过上述创造型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但在学生学习方法上,还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根据不同情况,要求学生在较少的时间里,阅读较多的东西,收到较好的效果;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要善于用已知求未知,同中求异,稳步中求提高,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注意用不同方法探索解题思路,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思维过程的灵活性;要通过灵活多变的练习,消除思维定势的,不满足于一个思路,一种解题方法,提倡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做,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开拓思路,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度;要在学生中提倡多思善疑,于无疑处见有疑,对典型问题的解决或思路提出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是前所未有和独创的想法、解决;不满足于只会解一道题,而要通过解一道题的训练,掌握解一类题的方法,出一类题的,在把这些规律运用到实践中去,达到触类旁通的境地;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的训练,将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有助于能力的提高。
三、搞好求实创新的思维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高素质的核心是着力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主要是指能产生新设想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产生新成果的创造技能,而创造思维又是创造能力的核心,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就成为素质教育中的重点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创设一个能够刺激学生创造思维的环境,逐渐养成他们多方向、多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可以通过班级建设、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家庭教育等多种形式,搞好学生的心理品质和思维的训练,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和思维都按照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一般规律进行,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信息上表现出思维的广阔性、逻辑性、独创性、灵活性和敏捷性,还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辅以自学辅导,组织交流讨论,设计探索性实验,智力竞赛,物理板报,小论文答辩等训练思维的多种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同时,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课堂上我经常组织学生讨论、争论、辩论,从不轻易给予现成的结论,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索,并强调讨论不准重复自己,不准重复他人,不准重复书本,还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共同的规律,加倍注意违反常规的新异现象,大胆选择角度提出新思路,促进其创造思维的发展。
另外,还要注意加强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注入无尽的活力,在课外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织在一起,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同时,课外活动还为教师的因材施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加速了学生特长的发展,获得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得到的成长空间,克服了把学生拴在死啃书本的怪圈里,扼杀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现象,给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创造思维的培养提供最具活性的平台,教师在活动中要善于启发、诱导、提出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巧妙地给学生活动指点迷津,并在关键时刻给予正确的指引,使学生在、自愿、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培养自己的创造思维。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使学生打好基础,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学会知识能力的迁移,就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不仅将知识学牢学活,而且能将其转化为自身能力,并能多方面培养学生自身实际能力,真正做
到在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
篇4
关键词:创造思维 方法 创新意识 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与生物学、化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物理学不仅本身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顺应时展的潮流,物理教学应着眼于造就一大批开拓型、创造型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科学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规律、现象的一门科学,观察能力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前提,要会观察周围的各种现象,发现其内在的问题,为此,可加强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特定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有观察的直观形象的对象,可看到研究对象从出现、发展到消失变化的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
一、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改革中,要真正实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教学中,要注意采用灵活、科学的管理措施,训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实践性的作业,改进和提高教学实验水平,并采取各种可能的方法,把学生的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要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博才多艺,满足时代进步的需要,教学中,要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上,使学生具有获得点石成金本领的愿望和思维。
引导学生用不同知识进行讨论,分析同一问题,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所研究问题的理解,又能使知识纵横联系,形成一个整体,还能加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如:滑轮一节的教学,可用杠杆平衡原理来分析、讲解,也可以用力的平衡知识来分析、讲解;还可以用功的原理来分析、讲解;再如测物体密度,可以用密度计直接测定,也可以根据其定义测定,还可以利用浮力知识、压强等知识来测定,这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我们也要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最简单,哪种方法误差最小,这种形式的教学,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记忆,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二、启发学生实验思维的积极性
兴趣是思维活动的触发剂,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发生兴趣时,思维就会活跃起来,但是,如果单纯由“实验”的表面的“魅力”所引起的,只能是直接的兴趣,如果没有更深层次内涵的吸引,维持不了多久,要想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保持兴趣的活跃性,保持兴趣的生命力、创造力,就要善于应用种种诱因,比如在压强知识的学习中,首先从生产和生活实际引出实验课题,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并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的意义,再不断提出有趣而又有思考性的问题,如:、在气功表演“睡钉床”的节目中,钉床上的钉子如果只有一根,情况会怎样?、生活中如果大气压强消失了,我们及我们自己的生活将会发生哪些变化?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来促进学生的观察、思考,而思维总是在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实践证明,有意识地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好方法,我们要善于利用实验中的问题,以及在辅导实验的教学中巧妙地引导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创造力,让学生在良好的兴趣引导下,完成创造思维的培养
三、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培养,就要特别重视对其思维逻辑性的培养,使学生的思维走入正确的轨道,才能使思维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思维的逻辑性主要指能正确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进行思维和表达思维的结果。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的、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对这些材料经过思维、抽象和概括中各种现象的属性、联系,再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地知识体系,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概念体系是物理科学知识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但是,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己通过“劳动”来取得这些概念,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形式这些概念,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把它们表达出来,在教学中的这种坚持让学生给概念下定义,让学生推导实验的结论,实际上就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的逻辑能力,而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让学生获得思维的健康发展,才能让思维有生命力,从而为以后的创造思维的发展做好准备。
四、倡导创造型的学习方法
根据不同情况,要求学生在较少的时间里,阅读较多的东西,收到较好的效果;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要善于用已知求未知,同中求异,稳步中求提高,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注意用不同方法探索解题思路,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思维过程的灵活性;要通过灵活多变的练习,消除思维定势的影响,不满足于一个思路,一种解题方法,提倡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做,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开拓思路,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度;要在学生中提倡多思善疑,于无疑处见有疑,对典型问题的解决或思路提出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是前所未有和独创的想法、解决;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的训练,将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有助于能力的提高。
五、搞好求实创新的思维训练
篇5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素质教育;发散思维;直觉思维
一、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求知欲是人的一种需要,一个有旺盛求知欲的人对于新奇事物总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探究倾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不是天生就有的,教师负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责任,要使学生学得有兴趣首先教师要教得有趣。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内容十分丰富生动,在教学过程中,紧扣教材内容、充分挖掘趣味素材、有意穿插生动趣例,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心理。如,在上一堂生物课时,我首先提出自然界纷纭众多的生物看起来十分平常,但仔细想想却感到神奇奥妙,饶有趣味。把学生从宏观世界带入微观世界,举出实际事例,引出生物学在国防、农业等各行各业的应用及我国的生物资源,激发学生的爱国和学习热情。特别在我国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如何解决13.6亿人的吃饭问题,与生物科学关系密切。给学生讲解生物科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告诉学生21世纪将是生物科学的世纪。
二、加强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训练
1.发散思维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要从培养其流畅性入手,但不能停留于流畅性,要抓住变通性这个关键,着重思路启发,引导思维换向,加倍珍视那些新颖独特的观念、设想和构思。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流畅性,如,在讲解“基因的概念”这一内容时,从减数分裂—染色质—染色体—基因(DNA或RN段)—性状,把知识纵横联系起来;在讲“生物结构功能”这一内容时,培养学生的变通性,例如,根据动物的功能、特性在工农业及国防等方面的应用,马铃薯可作为蔬菜、粮食、饲料、工业原料等多种用途。
在野外实验实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特性。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是基础,变通是关键。只有一条思路,只会从一个方向看问题,其结果只能是“流而不畅、独而不特”。“独特”才是精华,如,在野外捕捉昆虫活动中,可让学生在课本方法的基础上自由发挥,个人用个人独特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独特性。
2.加强集中思维训练
创造性思维的目的是求优求佳,而发散思维的成果绝不会是最优最佳的,它需要经过比较、评价,有所取舍,也就是通过集中思维寻求最佳方案。如,在野外捕捉昆虫时,让学生各自用自己独特的方法达到捕捉昆虫的目的,然后集中比较谁的方法捕得多而快,再集体对照课本方法根据当地条件找出一条最科学的方法。
三、培养直觉思维能力
直觉思维往往是创造发明的先导,直觉思维是对客观事物作出的直接判断和决策,它可以帮助人们从大量事实提供的各种信息中迅速作出抉择,抓住时机作出预测,把握方向。直觉思维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快”,是一眼看出或一下子猜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一个人如果没有直觉思维能力,那么他对本来可以发现的创新目标就会视而不见或犹豫不决,坐失良机。如,在讲“果树剪枝”这一内容时,要求学生一看到果树立即就能看到或感觉到哪个树枝该剪,哪个树枝该留,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所学的理论去证实自己的判断正误。在教学中常常提出各种不合常规但含有合理因素的想法,要求学生应急回答等,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然后引导学生运用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形式来论证和检验自己的直觉思维是否正确,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四、鼓励创造想象,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扎扎实实地全面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创造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一环,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创造想象活动,鼓励他们大胆幻想,从而增强他们的创造想象能力。在教学试验中,我们把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机会,而且在具体操作中还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生物学能力的问题。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试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探索性。例如,在教学“生物矿质代谢”一节时,将教材中先讲知识结论后做实验改为直接做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试验,通过实验再发现离子交换吸附原理,这不仅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探索性。改室内试验为室外实验,让学生的思维更具广阔性。例如,在做“种子发芽”试验时,从室内条件移到大田环境,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就多了,通过分析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开展独立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性。例如,在指导学生开展生物学小课题研究中,首先指导学生收集资料,通过广泛阅读,扩大知识视野,触发创造灵感,其次按照科学性、创造性、可行性原则选择课题,再要求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总结实验结果,撰写科学小论文。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质、创造性思维的综合概括能力和逻辑性。把一些成功的试验作为科技推广,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创新思维;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辩证统一
中图分类号:B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8-0098-02
“突破传统思维习惯与逻辑规则,用新颖的思路去阐明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思维方式”[1]4。我们称其为创新思维。它是人类所独有的,人类也正是凭借创新思维在不断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也正是由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充分地运用了创新思维,才创造出了文明高度发达的人类社会。关于创新思维发生问题,当前我国理论界依然从脑生理和心理基础为着眼点,研究创新思维发生、发展的问题,仍从创新教育即右脑潜能开发、经验启迪、功利诱惑等方面开展研究。而对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在创新思维发生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其实,创新思维发生的过程中交织着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这一主要思维形式,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创新思维的发生和形成。
一、逻辑与非逻辑思维的内涵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是按照严格的规则进行,具有单一过程的严密性、不可逆性和确定性。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只有将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统一起来,才能达到对客观事物的新的认识,进而产生认识世界的新的思维(创新思维)。逻辑思维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指符合事物之间关系、合乎自然规律的思维方式,我们通常说的逻辑思维主要是指遵循传统形式逻辑规则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具有确定性,而不模棱两可;具有前后一致性,而不自相矛盾;是一种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
非逻辑思维通常是逻辑程序无法说明和解释的那一部分思维方式。其主要表现形式是直觉、灵感、想象(直觉是指不以人类意志控制的特殊思维方式,它是基于人类的职业、阅历、知识和本能存在的一种迅捷而又直接的思维形式;灵感是人在研究问题时,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事物的某种属性、状态、规律及结构形式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非逻辑思维没有严格的规则,具有偶然性、可逆性、不确定性。非逻辑思维在创新思维的发生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非逻辑思维不受各种框架的约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灵活性很强,在创新思维过程中是离不开直觉、灵感、想象等非逻辑思维因素的。
二、创新思维的发生始终渗透着逻辑与非逻辑思维
(一)科学创造四阶段结构模式渗透着逻辑与非逻辑思维
关于创新思维发生的结构模式有很多人进行研究和探索。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国心理学家澳勒斯(G.Wallas)。1926年,他提出科学创造的“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证期”四个阶段的结构模式。
准备期是对从事创造活动所需的材料进行整理和加工的阶段,主要是发现问题、搜集资料的过程。在这一阶段中,主要是逻辑思维发挥作用,思维主要停留在显意识层次;酝酿期是对问题进行各种试探以求解决的过程;豁朗期是经过酝酿期的准备过程以后,借助各种逻辑的、非逻辑的思维手段,或在外部事件的触发下,提出新的认识成果、产生新观念和新思想的阶段。
酝酿与豁朗阶段系创新思维关键的阶段,科技工作者们在创新思维成熟酝酿的前提下,通过直觉,顿悟与灵感到解决问题方案。此两个阶段需充分发挥人类想象、直觉同灵感等非逻辑思维从而产生新观念和新思想,在此阶段对潜意识思维的应用较多。当科学工作者确立一个创新性的课题之后,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总是在绞尽脑汁、冥思苦想里捕捉思维灵感,此时思维状态有着很高的无序性与自由性,在这些无序思维的运行中在某一节点上会忽然产生突破性的思维。此种瞬间顿悟系无数思维过程高度浓缩,为各种思路重新组合,系未经逻辑性、渐进的精细推论却越过无数中间环节并找到答案之过程。
可见,在创新的孕育和豁朗阶段,思维过程不是单纯的按照思维程序循序渐进的过程,亦非单纯的非逻辑或无逻辑的突变、跃进的过程,而系逻辑的循序渐进与非逻辑跳跃之有机统一。非逻辑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在创新里互相作用,互为补充,一起构建成完整的辩证思维。然而,非逻辑思维创新特征在该阶段里比较凸出,其在创新过程里的独创性、突发性及模糊性特征,为理性逻辑思维所无法具备的。
验证时期指在创新的过程之后,创造者还要对新的思想和新概念进行验证,主要是在逻辑思维的指导下,对主要由非逻辑思维产生的结果进行逻辑性的分析、鉴定、验证工作。验证阶段主要就是运用有逻辑性的科学实践方法,对创新成果进行较严格的证实与检验,探索它是否合理并使它日益完善。科学实践为科学认识之基础,是检验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3]200。
(二)创新思维是逻辑与非逻辑的互补
创新思维发生过程常常为逻辑思维借助非逻辑思维之直觉思维、灵感思维与形象思维来实现突破,且得到具体化。并且逻辑思维也令直觉思维、灵感思维与形象思维明确了方向与目标,来加快创新思维之发生。非逻辑思维之顿悟、直觉等思维,亦无脱离判断、推理及概念等逻辑思维活动,其以某种逻辑思维活动做基础。在创新思维形成之过程里,不存在脱离逻辑之纯粹非逻辑思维;亦没有脱离非逻辑之纯粹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的发生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二者思维形式之协作互补,两者为互相渗透、互相联系、不可分割辩证统一的关系。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默(Max Wertheimer)和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都明确提出过。韦特海默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打破旧的完形而形成新的完形”[4]3。他认为,对目的、情境与解决问题途径等方面互相关系新的理解系创造性解决问题之基本要素,过去之经验亦唯有在一有组织之知识整体里才会有意义且获得有效使用。因此,创造性思维都是遵循着旧的完形被打破,新的完形被构建的基本过程进行的。韦特海默对传统逻辑进行批判性分析之同时,确立了非逻辑思维之地位。非逻辑思维无非指违反了常规逻辑的直觉和想象,尤其为直觉这种思维形式。从韦特海默之分析里能够看出。非逻辑思维并非无关紧要,亦并非和传统逻辑方法背道而驰,两者互相补充、相互作用,一起实现创新思维。
1967年,吉尔福特对创造力进行了详尽因素分析,在这个前提下,他提出了“智力三维结构”的模型。他说,人类的智力由3个维度多种因素构成:第一维指智力内容,包括有符号、语义、图形、行为四种;第二维指智力操作,包括有记忆和认知产物,有类别、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单元、评价五种;第三维指产物,包括有关系、系统、转化、蕴涵、单元、类别六种。创新思维核心系上述三维结构里处在第二维度之“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且把创造力定义成“多种能力的组织方式”[5]140。
三、创新思维主要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互作用的结晶
创新思维的发生有其自然因素,即脑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因素;但也有其自觉性因素。就是强化创新教育,有理性培养、经验启发、理论诱导、功利诱惑、问题意识、形象教育、音乐艺术教育等因素。创新思维的发生也有其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逆向思维与顺向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等形式在起作用。但对创新思维的发生起主要作用的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在创新思维发生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相互作用,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发生。
创新思维的发生具有高度的、严密的逻辑思维参与,其中的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形式往往起作用,但它不能仅仅根据某种逻辑形式来解答问题,同时还要具有高度灵活的非逻辑思维参与其中,以给人灵感和启迪。非逻辑思维不受固定形式化之约束,不受任何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所以可以灵活的渗透进各种思维的过程之中,对传统的思路进行整合、重建,使人得以开拓新的意识领域。当创新思维得以发生之后,逻辑思维就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大显身手。人们在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科学思想的基础上,使用分类、比较、综合、分析等方法,从感性材料里概括抽象出一般的结论,从而使发现的问题得到解决。
可见创新思维发生的过程中,既不是单纯的按逻辑思维程序循序渐进过程,亦非唯独依赖非逻辑思维之突变、飞跃的过程,系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之循序渐进和跳跃式有机统一之过程。非逻辑思维之创新特征在创新思维发生阶段里比较凸出,其独创性、模糊性、突发性特征,系理性逻辑思维无法具备的。非逻辑绝不是“不逻辑”,它渗透于逻辑里边,创新思维过程系“由逻辑与非逻辑两种思维形式协作互补来完成”[2]279,共同建构了一种完整的、具有辨证性的思维模式。
综上所述,“创新思维系创造内在动因,无创新思维就无能动之创新性思维活动,亦无发现、发展、发明等创新性成果。要想有所发现、发展,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就必须提高人类创新思维能力,”在遵循人类本性,且遵循自然规律的同时,遵守非逻辑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统一之创新思维发生逻辑。创新思维的发生系逻辑与非逻辑思维的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结晶。
参考文献:
[1]王跃新.创新思维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
[2]傅世侠,等.科学创造方法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3]舒伟光.自然辩证法原理[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
篇7
关键词:教育活动;创造思维;天赋能力
中图分类号:C961;G6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8-0012-01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内容,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我们把数学当成是思维训练的体操,这样形容数学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再形象不过了。数学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广泛的应用性的特点,通过数学教学更适合培养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是学生成为创造性人才的基础,也为学生以后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应从以下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一、 创设良好的环境
(1)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要考虑是否蕴含所要形成的数学知识,是否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否适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是否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教中班学5以内的序数时,为他们提供了五个立体动物卡片:小猫,小狗,小鸡,小猴,小兔,并排摆放,让学生观察“从左向右,又从右向左”排序。这是逆向思维。我又启发学生动脑筋想出了纵向思维“从前到后,又从后到前”排序,效果非常好。
(2)巧设创造性思维的提问,设置思维空间。在教大班学生学习5的加法时,我出示图片:树上有2个苹果,树下有3个苹果,让学生编应用题。当学生列出2+3=5算式后,我又问还可以怎样列式?教师多次设问,学生反复动脑筋思考,变被动为主动,变枯燥为有趣,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
二、在游戏活动中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1)教学生掌握数学中的语言游戏。如在教“比多少”时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分甲乙两角色,甲有5朵花,乙有4朵花。问题依次是: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比谁多几朵花?谁比谁少几朵花?通过这种形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利用数字卡片做游戏。如在教1~10相邻数时,我设计了“找朋友”游戏。让学生把1~10数字卡片摆放好,教师出示4,问:“谁是4的大朋友?”学生举起5。教师问:“谁是4的小朋友?”学生举起3。又问“比4多1的是几,比4 少1的是几 ?”学生边说边举起数字卡。这种游戏形象生动,学生容易理解。把音乐游戏贯穿在数学教育中,在学生高度兴奋时,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例如:在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时,我设计“坐火车”游戏:我请5名学生带上数字头饰当火车车厢,其他学生当乘客,每人手中拿一张火车票。游戏开始,乘客举起车票,读出试题,算出得数后才能上相应的车厢,有秩序地排在戴头饰的学生后面,算错的不能上。最后,学生听音乐边唱歌边表演开火车的动作绕活动室一圈。在这个游戏中,每个学生都想坐火车,因此,他们就积极地开动脑筋,努力思考,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在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1)启发学生在实践中悟出真谛。如教“数的组成”时,我为每个学生提供一套塑料珠,让学生自行操作:将珠分成两部分,找出一个数可以分成哪两个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过程给予启发引导,共同讨论数组成的互换规律和递减规律,使学生丰富的数学感性经验从学生自主操作和自行探索中获得。
(2)在学生数学活动中,进行一题多变的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如6大于4,要学生把大改成“等于”怎么办?学生可能想:6-4=2,6=4+2。在这里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思维和潜在智能的发展。
四、扩大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1)在认识数字“1”时,先让学生在实物中找出单个物体,让学生知道用数字“1”来表示。然后启发学生看图说“一把筷子,一筐橘子”,让学生知道“1”不但可以表示少,还可以表示多。教师又出示识字卡,让学生用拍手、跺脚表示数字。从具体到抽象思维飞跃,为学生创造思维培养奠定了基础。
(2)小班学生思维能力差,基本属于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根据这一特点,我给每个学生一套几何图形,让他们想象生活中与此图形相似的物体,以加深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到了中班以后,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和直觉行动为主,这时候我就利用几何图形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拼出各种物体。在拼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充分发挥创造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更活跃。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中,只有认真了解学生思维过程,注意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天赋,才能为培养创造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8
一、创造力与体育教学
创造力就是指一种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也是揭示事物内部新的联系,处理好新的关系的能力。创造力应包括敏锐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评审和选择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人的创造力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和锻炼得来的。它受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教育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因素。体育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
人的创造力与认知风格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倾向于分析性和逻辑性的称之为"左脑功能"性认知,而倾向于视--空形象性的非逻辑化的则称之为"右脑功能"性认知。科学研究表明右脑与人的创造能力呈正相关。体育的最大特点是充分利用各种感觉器官。在一定的时空内学习体育动作技术,完成这些技术动作需要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和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和顽强的意志力,这些恰恰是由右脑的认知来完成的,这对我们充分挖掘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力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二、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接触、认识、研究某事物的带有积极主动倾向的心理特征。兴趣是激发人们创造性的直接动力,所以,大学体育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感兴趣,才能引发求知的欲望,这就必须要求教师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采用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在给学生传授丰富多样的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的同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认识兴趣和对所学技术、技能的好奇心,从而为其创造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2.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最积极的教学因素,在体育教学中更应发挥其主动能力,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时,要时刻注意对学生提出让其能积极主动思考的问题,以培养其积极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只有在各种各样的体育教学中不断发现各种知识、技术之间的联系,并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才能使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得以实现。
篇9
1工科学生思维特点分析
工科学生有较强的塑造形象的创新思维,思维严密、逻辑性强。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去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做简单的示范讲解,课堂上以学生动手设计、制作为主。这也是借鉴了国外设计类学科的授课特点和方式,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工业设计类课程已经实现从“以老师为本”改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的转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工科学生与艺术生从中学阶段开始,在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方面就存在差异。工科学生的一个问题往往只有一个正确的求解,思路有所区别,结果却是唯一性的。而艺术生接受的是一对多的多向式的思维训练,即一个问题不存在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存在多个完全不同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都可能是正确的解。相对而言,文科生不容易受书本条条框框和教师思维的约束,自主创新创新性较强,但逻辑性较差;而工科学生则喜欢遵循课程的理论指导和形式法则,更倾向于有章可循的创作方式。思维模式不同决定了他们的形态创造方式也不相同,如何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理工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中要将基本理论与课堂实践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去发现和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同时要求任课老师要对数学知识有较深入的理解,才能在学生思维创新过程中,积极引导工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
2以逻辑性思维为导向
逻辑性思维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客观世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表现方法有科学抽象、比较、分类和类比、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等方法。立体构成是逻辑语言和形象思维的统一。逻辑性的思维教学就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设计做进一步的分析、整合,并建立形态的设计过程。这种思维模式可以引入到学生对实际课题的设计中,将各类设计因素进行理性分类,再根据课题的需要、目的做形态的整合和概括。
3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多数综合类型高校中,艺术类和理工类专业课设置基本相同,只是在学时上有所区分。理工类高校中,学生除专业课学习外,还有大量专业基础类课程,如高等数学、电工学、力学等。由于工科生入校之前很少接受过专业的美术知识,也没接受过形态造型的训练,如何在有限的课程之内,结合工科生所开设的课程特点,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特有的形态创造能力和艺术设计思维能力,成为工科院校工业设计教学的重要课题。
课程讲授要理性与感性融合,工科生理性思维比重大,感性思维不够活跃。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感性思维训练。将科学与艺术紧密的结合,设计出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适应理科生的学习。立体构成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等新的品质[4],从形态要素立场出发,研究三维形体的创造规律,利用抽象材料和模拟构造,创造纯粹形态的造型活动。针对工科生进行立体构成训练,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对实体形态的概括能力和敏感性,训练学生对形态造型、形式美感、空间想象及形态表现手法的理解力和应用能力,包括对形态的力度、节奏、秩序、位置、体量等的训练。
1数学与设计结合模式
工科生思维方式普遍注重逻辑思维和理性认识,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思维模式比较缜密。针对理工类工业设计专业立体构成课程,选择他们熟悉的数学知识来引入设计。用数字来解释设计的方法及思路,将设计的表现感觉转换成定量式。[5]例如,在立体构成的要素点、线、面、块知识章节中,线的拉伸表现设计手法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此形象、感性的问题引入一道函数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函数y=xsinx进行4次微分,可以得到下面的函数图像(如图1)。分析函数图像的特点,可以得到函数的线条是一组正弦曲线,学生在学习高数课程时,对此类函数图象印象深刻,可以在函数和其属相图像之间自如转换,在设计时却鲜有同学会由此获取灵感表达创意理念。此例中函数图象,线条之间是交错存在并有强烈的节奏美感,在立体构成体系中属于线材构成的软线设计,通过这种有益尝试,可以顺理成章引出线材拉伸设计方法的知识点,进而罗列出线材构成的拉伸设计方法(如图2)。此教学方法可以提高理工类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思维发散到文科生难以想象的程度,从而弥补理工类学生形象思维创造力不足的缺点。根据函数图像的特点,运用不同材料又可表现出形式丰富多样的立体构成作品,如图所示的软线材料设计作品(如图3)。这种训练能使学生很好地把握空间的表现,突显出作品的形态特征和变形规律。
2平面与立体结合模式
篇10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训练
数学教育要给予每个人在未来生活中最有用的东西。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不能把目光停留在数学知识的讲解和解题方法的运用上,而应以它们为载体,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培养的是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是数学思维教育素质化的重要内容。思维培养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着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化与发展。
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互相作用并按一定规律产生和发展的。数学思维的种类有很多,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从直觉思维到辨证思维,从正向思维到逆向思维,从集中思维到发散思维,从再现性思维到创造性思维,从中体现出了多种多样的思维品质。如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广阔性、灵活性、创造性、发散性等。我认为,高中数学教学中主要应通过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达到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
高一学生,从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将经历一个和很大的跨度,主要表现在知识内容方面的衔接不自然,对高中数学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形式极不适应。比如第一册第一章的集合与简易逻辑,表面上看似很简单,而实际运用中却不能准确把握那些用集合语言所描述的题目含义。再如第二章函数,这是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教师会花很大的精力去讲授,学生会都会下很大力气来做题,结果却不如人意。学生做题时主要是在解具体题目时很难与基本概念联系起来。如经常遇到的二次函数问题,有时是求值域,有时是解方程或不等式,学生感到茫然。我把它们统一在一起,强调二次项系数对称轴、判别式等几个因素,帮助学生克服了思维的无序性。这一章内容是思维方法从直观到抽象、从离散到凝聚的过渡,是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和广阔性的重要阶段。
二、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高中数学的四大数学思想和十几种数学方法是教学的关键与灵魂。一是解题的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应结合具体问题,教给学生解答的基本方法、步骤。二是数学思想方法。思想方法把不同章节、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统一了起来,如数形结合思想培养了思维的形象性、创造性,化归思想提高了学生的灵活性、辨证性等。如换元法是一种常见的变形手段,它不只限于解某一章或某一类的问题。注重对这些思想方法的渗透,可以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及联想能力,将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这对思维品质的培养十分有益。
三、挖掘数学例题习题的功能
在高三总复习时,教师往往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的形式练习,向学生讲解大量的习题与解题方法。但学生常常是被动接受,教师给的越多,思维越混乱,结果适得其反。这一时期,教师除了精选习题,重点讲解之外,更要在讲授方法上有所创新。在讲解习题时应注重以下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