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5: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教育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新教育总结

篇1

——湖北省“十五”重点课题初中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

阶段性总结会汇报材料

 --县---中学课题组

我校“初中创新教育教学研究与实验 "课题,是XX年底申报,XX年1月正式启动的,至今已走过了两年半的研究历程。在市教科院和县教研室的指导下,回顾这两年多的研究,应该说,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绩。现在向各位作汇报,汇报的题目是《“链接”创新教育,“刷新”学校形象》。主要从创新教育的“着眼点”、创新教育的“着力点”、创新教育的“落脚点”,谈谈怎样“链接”;在教育创新的观念上、实践创新的过程中、研究创新的效益里,说说如何“刷新”。

一、把创新教育的“着眼点”放在教育创新的观念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肩负着民族创新的特殊使命,因而,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主体,而能否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而教师的这种精神、意识与能力又完全取决于学校管理层的教育理念是否创新。

自XX年底接题以来,我校就形成了“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上台阶”的共识,明确提出了“把课题研究作为提升办学水平的阶梯、把课题研究作为培养教师队伍的机制、把课题研究作为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手段、把课题研究中的创新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的研究口号。把创新教育的“着眼点”放在教育创新的观念上。

一是理念,学校办学理念的的创新;二是观念,教师教学观念的创新;三是信念,学生求学信念的创新。

1、学校办学理念的创新:力争提升一档品味

在思维上创新

学校能否与时俱进,办学理念很关键。学校如何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我们觉得过去的办学理念缺少特色,于是将办学理念创新为与教育方针紧密吻合的十六个字。即:修德为先、启智为要、强体为本、成才为上。德、智、体浑然一体,构成办学主体行为。"德",要修;"智",要启;"体",要强,缺一不可,而"成才"是目的,有鉴于此,我们于XX年底就把当时有着32年办学历史的长冲中学的办学理念作了大胆创新,集中为八个字:修德、启智、强体、成才。

在运行中创新。再好的办学理念不付诸实践不行,如何在实践中应用办学理念?我们主要采用了"三合一"的办法来强化师生的理念。

一是"天天看"——将八个大字的办学理念铸成两米见方的大红烤漆字,高耸在教学楼顶上,醒目、耀眼,师生无时不在关注它、谈论它、践行它。

二是"时时唱"——我们把办学理念写进了《民族兴旺我担当》的校歌。通过对两小节歌词的反复吟唱,强化师生的理念行为。如:毕升故里大道旁,青纱环绕碧罗帐--长冲中学我的向往,长冲中学我的希望--清晨的阳光,傍晚的灯光--莘莘学子书声琅--修德、启智、强体、成才--民族的兴旺,我担当!国家的富强,我担当!并把她作为初一新生进校必学歌曲,五四或十一、元旦歌咏的必唱歌曲,艺术人才选拔必测歌曲。可以说,在----中学近XX师生中,第一会唱的是国歌,第二会唱的就是校歌了。

三是"周周讲"——我们规定国旗下讲话内容,无论哪个领导讲话,必须紧紧围绕办学理念的八个字来拓展,结合校本实际去生发,并收集整理编印成册,使办学理念的观念意识不仅物化为资料、更内化为行为。

此外,我们还在"校园之声"广播台开辟了"化理念为行动"的专栏,在《山茶花》文学社刊内设置办学理念实践专页。

总之,近两年,我校的办学理念不仅有形可见,有声可听,而且有更多的人在用心内化,努力践行。

2、教师教学观念的创新,彻底消除三个误解

一是科研创新“神秘论”。他们虽然向往上进,也崇尚创新,羡慕别人的成果,同时又觉得创新神秘莫测,高不可攀,徘徊在创新的门口。

二是创新“冒险论”,他们认为,科研创新是形式,有违常规,是“花拳秀腿”,“好看不好吃”,他们贪图安逸,墨守陈规,不会用心去思考如何教会学生上课,复习,也不懂得如何用科学,正确的方法去应考,更不会考虑怎样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种人是抵制创新的。

三是常规与创新“冲突论”,持这种观点的教师不懂常规与教研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他们认为科研影响日常教学,创新破坏常规秩序,不可否认,科研创新需要花一定时间和精力,创新必然要打破传统,然而“磨刀不误砍柴功”,创新会让教师从新的高度去审视常规,提高效益。

为了从根本上消除教师的误解,学校不断借助外力、挖掘内力,利用外派参观学习,利用周六举办创新论坛、创新实践、创新反思讲座,校长、副校长带头讲创新理论、教研组长、实验教师跟班谈认识,两年来,已举办讲座9期,54人为创新进行了讲析,外派学习63人次,印发创新学习资料16期,基本上消除了教师对创新教育的误解。

3、学生求学信念的创新,必须树立四种信念。

虽然好奇心是创新的首要成分,自信心也是创新不可或缺的因素。不少研究成果和经验表明,一个人将来创造力的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学阶段创造力发展的状况,而学生求学过程尤为关键的是四种与信念直接相关的内容。一是自信的求学信念,学会说“我会”;二是自爱的求学信念,学会说“我愿”;三是自觉的求学信念,学会说“我能”;四是自主的求学信念,学会说“我敢”。既要从本质上培养学生的智力创新能力,让他们获取成功的学习经验;更要从道德层面上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失败的痛苦,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1

二、把创新教育的“着力点”放在实践创新的过程中

我们认为:创新教育的“着力点”应该是在实践过程中坚持创新。立项时的“实验”二字在去年10月的市教科院会议上,改为了“实践”,这就意味着,初中创新教育应全方位,大面积地投入到实践之中,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践行创新,不让实践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落空,针对实践中的“实”字,我校课题组明确提出了“五不空”,一是在实践的时空上不留空白;二是在实践阵地上不放空炮;三是在实践的机制上不说空话;四是在实践的关键处不挂空档;五是在实践的进程中不行空路。

1、在实践的时空上不留空白

我校实践创新教育的时段,大至分为四个阶段

(1)开题起步阶段(

XX.12~XX.7)

我们以学科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申报立项,当时确立了六个学科共8个子课题为创新研究项目,并确立了在六个班开展实验,还成立了科研处,确定双周六上午为创新教育学习研究固定时间,形成了系统的实验方案。

(2)实验运行阶段(XX.3~XX.7)

根据学科与课型的不同,不断地实践,反复地探索,创新了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如语文学科的个性化作文指导:启发——激趣——引导——动笔——互评,精读课文教学的“导——悟——创——评”;数学课思维为主线的“准备——发现——探究——质疑——应用——延伸”;物理课的八步教学模式:设疑——操作——观察——小结——质疑——讨论——解疑——归纳;化学课的问(激活思维)——动(多维互动)——探(探索求知)——导(归纳引导)——创(应用迁移);音乐课的兴趣感知——模仿感悟——参与体验——创新展现等。课题实验涵盖了大多数学科,涉及到绝大多数教师。

(3)全面实践阶段 (XX.9~XX.7)

是全面推行、全员参与,全方位实践阶段。即在全体教师中推广模式,通过讲、说创新研讨课,写创新实践、创新反思论文,召开学科创新说课听课研讨会,举办创新论坛、创新实践、创新反思讲座,不断调整完善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全面摸索新的创新策略。

(4)攻坚结题阶段(XX.8~12),随着实践的深入,借助研讨会召开,利用省级新课题立项,我们发现学科创新中的国家级课程、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以及活动性课程、展示型课程、研究性课程之间是有共性的,相对学科型课程内容而言,完全可以打破教材的束缚,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这三类课程均以活动贯穿始终,并注重学生的探究与尝试过程,为此,我们一方面加大这三类课程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力度,另一方面以综合实践活动课带动学科课的研究,努力寻找两者之间的结合点,随着创新课题深入开展,开放性学习的教学理念给了“自主、合作、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空间,我们相信,到结题时,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获知过程的开放性,教师评价的开放性,师生关系的开放性,会成为创新性课堂教学的评价主体。

我校实践创新教育的空间可谓面面俱到:

一是科科有课题。语文有“作文个性化与阅读个性化”、“生活源泉与个性化发展。”数学有“探究式学习研究与实验”、“课堂教学中求异思维研究”、“英语课阅读能力的培养与研究”、“物理合作学习研究”、“政治实践途径研究”、“音乐地方特色研究”、“美术乡土教材研究”等。

二是班班有研究。开题之初,我们只确定在三个年级共六个班中开展实验;实验运行阶段,就扩大到八个班;到今年初,已发展到全校24个班。

三是人人都实践。创新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我校107个任课教师都参与其中,人人都有自己的子课题,个个都有整套的方案计划、实践过程记录、阶段总结与反思,呈现在与会者面前虽然难免有些粗糙、简单,但仍能反映出我校实践创新教育教学的整体状况。

2、在实践的主阵地上不放空炮。

勿庸置疑,创新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让创新实践在主阵地上放空炮,我们的主要作法是三条:

(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培养创新能力。

如文科教师巧用“三境”培养创新:

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提问;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交流情境,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讨论;三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思维。

又如理科教师培养创新学生的“三性”:有的采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有的采用“一题简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有的采用“一题优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2)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培养创新能力

主要是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三类创新性思维:

如理科主要采用“大脑激荡法”、“反问法”、“分散法”训练学生发散思维;文科主要采用“图像法”、“变换法”、“情境法”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综合学科主要采用“设想法”“追踪法”“类比法”训练直觉思维。

(3)以个性化发展为重心开发学生创新能力

如学科课堂教学中的作文个性化,阅读个性化,理科实验个性化,信息技术个性化,综合实践个性化,体音美特长个性化训练等都收到了较好效果。

3、在实践机制上不说空话

(1)增设保障机制。首先是组织保障。自XX年春季起,学校增设了科研处,配备了一名主任,落实一名副校长专门分管;其次是时间保障。常规教学本来就时间紧,要使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必须合理安排时间,为此,我们将周六定为课题研究时间,平时每周一次,忙时间周一次,要么“充电”:集中学业务,举办专题讲座;要么“放电”:说课、评课、写论文、搞制作。三是资金保障。除了围绕科研课题增设文本论文、报告,电子课件、演示等奖励项目外,还对周六参加专业学习的给予补助。 2

(2)完善管理机制。学校过去对课题 研究停留在表面说教状态,没有从管理上真正落实,自申请立项创新教育后,我们充实了对教师综合考核的指标,增设了课题研究项目,分配了过程量化分数。

(3)调整评价机制。一是对教师的评价:由刚性变成弹性,课题内容由缺失到充实,由只以考试成绩定论到既有定论又有评论,即每学期在学生中进行一次教师教育教学综合情况调查,反馈情况分析评价;二是对程序的评价:由轻过程重结果到过程与结果和谐统一,分值上统筹兼顾;三是对学生的评价: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只重视显性到显性结合,既重视直观显性的考试成绩,又重视隐性的品德行为的成长过程,设成长记录袋,填综合素质卡,上文明进步榜,如胡自琴,吴又红等一批教师长期重视学生隐性评价,一月一次红榜表彰,形成了班风好,学风纯的班务特色。

4、在实践的关键处不挂空档

(1)外派学习时不放过每一次机遇。近两年,我们先后派出86人次赴北京、武汉、黄冈、武穴、罗田、孝感、黄梅、蕲春观摩学习,参加研讨会。

(2)内部培训时不遗漏每一个环节。从讲课、说课、评课到撰写论文、举办讲座,环环相扣。

(3)巧借东风时不吝惜每一回投入。创市级示范时,添置了多媒体;申报立项后,购置了摄像机;最近又全部上了网。另外还从北京邮购教学光盘,到省教所购置创新专业书,每年为阅览室订图书近万元。

(4)说课评时不停留在恭维奉承状态。

(5)教学反思时不固步自封在经

验成绩里。

5、在实践的进程中不行空路。

无论是学校层面、实验班级还是参与实践的每一位教师,自开展创新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以来,一路上不断地从认识——实践到再认识——再实践,内化创新认识,外化创新方法,物化创新成果。沿途拾起一串串“创新”果实:方案、报告、论文、案例、记录、反思、总结、证书。

三、把创新教育的“落脚点”放在研究创新的效益里。

科研创新教育研究给我校带来了勃勃生机,学校声誉不断提升,学校影响不断扩大,教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培养,会学习,会探究,会创造,会展现自我的优秀  学生在不断涌现。

1、学校创新氛围越来越浓。

近几年来学校理念创新,育人环境创新,教师教法创新,学生学法创新,可谓与时俱进。

2、学校影响越来越大。

XX年初立项实验以来,学校步入快速良性发展轨道,XX年底学校步入黄冈市第23所、英山第一所农村示范初中行列。去年底,学校还被评为黄冈市普通初中先进单位,技术装备同时还获得黄冈市人事局、教育局颁发的先进单位。

图片新闻、《推管理经验,展示范风采》的办学事迹多次上了《黄冈报》、《鄂东晚报》。

3、学校科研成果越来越多。

两次参加全市创新教育阶段总结会并作发言,三月又申报并立项省级“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去年四月接受市教科院专家视导时推出一批阶段资料与成果,获良好评价。去年在县教研室组织的初中教学检查中,获得三项先进单位:一是综合的教学工作先进单位;二是学科竞赛先进单位;三是教研教改先进单位,

4、教师整体素质越来越高。

随着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观念的创新带来了教学方法的创新,方法的创新带来了水平的提高。校长获全省优秀教师和全县“十佳校长”称号,20多名教师获省市级骨干教师称号,1人获得全省综合实践先进个人,3人夺得黄冈说课一等奖,教师的论文在刊物发表和评奖的36篇,优质课、课件获市以上级奖的22节、件。

5、学生创新能力越来越强

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创新能力在新的大环境中得到熏陶和感染,课堂教学氛围中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潜能得到释放,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展示,学生健康向上,乐观的天性也得到自由发展。近两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国家级奖6人次,省级奖54人次,去年全市优秀艺术人才比赛,我校获奖占全县三分之一,学生彭湃等多篇作文发表在《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上,尤其是在最近的第十四届茶叶节《茶乡放歌》全市征文中,一(8)学生王爽夺得初中组唯一一等奖(奖金500元),学生屡屡在全县运动会、艺术节、演讲赛等多项活动中获奖。

几点困惑

困惑之一:创新课题研究与实践在农村初中受到一定的局限,它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较为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作为后盾支撑,由于财力上的困难,难免受到限制。

困惑之二:现行的教育评价体制和中考压力对“创新”课题实践势必有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如何合理解决这一矛盾?需要作较深层次的研究。

困惑之三:由于目前正处于学生高峰期,班额过大,也是制约开展课题全方位研究的一大因素,因而如何加强教师的调控能力也是必须面对的一大课题。

“创新决定未来” 。在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的今天,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提高民族创新能力的关键是人才,基础在教育,时代需要创新教育,创新是教育的希望所在。只有打破传统教育的禁锢 , 建立全新的教育创新体系 , 才能为创新教育的发展注人生机 和活力 , 大力实施创新教育又会进一步推动教育创新。从创 新教育走向教育创新 , 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有理由相信 , 在各级教育行政业务部门指导和兄弟学校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创新教育必将开出灿烂之花。 《3》

附:

1、课题主要承担人:詹宇意  王万利  胡建议  萧本初  岳伯成  舒克章  潘  峰  孙教育  余盛国  刘  斌  杨  李  程文斌  沈立新  余荣新  姜文惠  王  林  汪  鹏  夏运贵  郑伦松  张长生  毕朝晖  许松华  张  泉  王富林  胡自琴  方  超  吴又红  黄  伟  张梅香  姜文惠  陈世平

  2、参考文献:叶瑞祥等主编《创新学习能力论》

               周庆林著《课题研究》

               董奇译编《有效的学生评价》

               李祖超、刘青春等主编湖北省教育科研成果选集》(XX.03)

                                               执笔:520xbc

                                                

篇2

由于成立时间短,干部比较年轻,在工作中缺乏实际经验,存在着与工作性质要求暂不适应的情况。因此,重点加强了干部职工的思想和创新意识教育,不断夯实服务*新区的思想基础。一是强化学习意识。进一步明确单位的工作性质和意义,明确自己的职责,在思想观念上跟上*新区发展的步伐。二是强化融入意识。牢固树立融入*新区的“大*”和“*就是*新区”的理念。在工作中,切实做到融入*新区、研究*新区、学习*新区、借力*新区,真正做到理念融入和工作上的融入。三是强化借势发展的意识。深刻认识*新区开发开放是我区率先发展的最大优势,积极借助国家发展*新区的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优势,探索借势发展的有效途径。四是强化服务意识。提出以创新企业服务,落实招商引资项目,特别是以大项目能否更多地落户*作为衡量尺度,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成立组织,加强领导,融入*新区步伐不断加快

按照《*区经济功能区部局级管理机构设置实施方案》(金丽党发[20*]23号)要求,在区服务*委的基础之上,加挂了现代服务园区管委会,成立了综合部、招商部和规划工程部,组建了新立现代服务业办公室和华明现代服务业办公室,落实好“三部”、“两办”办公地点、办公经费、办公设备等问题,确保工作正常开展;对重组后的人员加强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和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教育,不断提高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落实了人员上岗,完成人员进驻天一MALL、华明商务商贸区,负责协调园区规划、建设、招商等具体事宜;开设了冶金园区办公室,落实了人员上岗,与散货物流做好了各项对接工作;完成了*创意投资有限公司的注册工作,推进了机场商务区的开发建设。

(三)制定措施,细化任务,借势发展工作取得新成效

认真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指示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制订了服务实施细则,并且狠抓了落实工作。

截止目前,我委先后牵头为机关、企事业,解决了各类问题289个;研究探讨了如何整合土地等方面资源工作,系统地收集了我区土地规划方面基础性的资料,实地调研了*新区范围内相关地块,配合么六桥乡落实了临空商务区的选址,并制定上报了《关于机场周边规划建设临空商务区的实施方案》。

通过我委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大大提高了我委在*新区的知名度,为今后我区更好的服务融入*新区和借势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发挥优势,加强合作,航空城建设取得新进展

与天津*国际机场的对接,加快临空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区融入*新区共同发展的一个突破口。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主动融入、良性互动、乘势而上、一体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航空城开发建设成为我委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主动融入,做好服务。为实现与*新区机遇共享、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功能互补、协调发展。我们积极主动为机场扩建、空客A320项目建设、泰达西区建设等重大项目作好服务工作,及时协调解决了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努力推进新立商务区、机场商务区和航空大学科技园区的建设,分别与德元公司、机场和民航大学进行了深入商谈;为*新区企业解决了用工问题,先后走访企业360次(家),创造劳动力就业岗位2010个,落实就业岗位895个;建立完善了与*新区有关部门的例会制度、信息通报制度、联席会议等沟通机制;为厦门航空、大韩货运、大新华快运等企业积极协调、提供项目用地和发展平台。

二是加强合作,落实《备忘录》内容。为进一步加快*新区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0*年初,区政府与天津*国际机场本着“友好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签订了《合作备忘录》。为落实好《合作备忘录》内容,加快航空城开发建设,近期我区成立了“*区航空物流产业发展指挥部”,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加大对项目的跟踪落实,加强了与台湾新竹货运项目、航港物流大通关基地项目、大韩航空项目、大新华航空货运基地项目、中航油京津管道运输中心第二条管道铺设项目、国航货运扩建项目的沟通,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成功地解决了港怡公司、厦门航空天津分公司、奥凯货运公司和中航油等企业的临时办公、生活场所、企业注册和扩建手续等不同类型问题64个,新引进项目5个,协议招商项目7个;加快了机场周边环境整治,征求了机场方面对环境整治的意见,牵头有关部门加快了机场周边环境整治,制定了机场周边环境整治方案,先后对机场家属院、客货运两路和主干道路进行了摸底调查,对机场客货运两路及主干道路两侧违章建筑进行了拆除,街景立面进行了绿化整修;另外,配合机场飞行部深入军粮城镇、华明街、万新街、丰年村街、么六桥乡对机场地区飞行安全进行了净空宣传工作,提升了机场周边的飞行安全环境水平;与中国民航大学下属的航大中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机制,双方共同合作建设航大科技园,积极引进培育航空科技产业项目,提高项目科技水平,为我区临空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提供项目储备。

二、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1、航空企业税收分成体制问题。航空公司主营业务的税收由市直属局征收,我区只留下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防洪设施维护费等几个小税种的税收,与我区为航空企业提供的土地资源所做出贡献不相匹配。我委将配合区主管部门与市有关部门协调,提高航空企业主营业务税收我区的分成比例。

2、区域招商竞争问题。保税区的天保控股有限公司与民航大学的航大中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天津航空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在空港二期用地区域内开发建设天津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总占地面积11平方公里,与我区开发建设临空产业园项目形成同行业竞争态势。我委将配合区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加快临空产业园区发展的优惠政策,以增强我区临空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3、企业发展载体问题。由于我区现有的商务用房储备不足,直接影响着招商引资工作,如加拿大恒润投资有限公司,计划在我区利用现有商务设施投资建设快捷酒店,但却没有现成的房屋资源可以利用,使该项目至今没能得到落实。

4、创造就业岗位问题。在解决劳动力岗位方面目前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岗位多,待遇偏低,造成农民不愿上岗;二是岗位技术含量要求较高,农民技能水平偏低,使农民无法上岗。造成就业岗位多,而上岗人员少的现象。我委将加强与区劳动培训部门的联系,配合区劳动培训部门有针对性地加强我区被征地农民的岗前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方面的技能。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我委将以机场经济板块为重点,按照“突出优势、产业接轨、配套发展、服务*”的总体要求,以机场经济板块为重点,以引进项目为中心,产业接轨为核心,以“大开放、大开发、大提升、大协作”为重点,以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为手段,乘势借力,增创优势,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大力度参与*新区的竞争与合作,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产业园区开发建设,构筑企业发展和提升的平台,努力推进我区临空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实现板块经济的扩展和提升。

(一)完善园区组织机构建设

一是在现代服务业园区管委会基础之上,成立综合部、招商部和规划工程部,组建新立现代服务业办公室和华明现代服务业办公室,落实好“三部”、“两办”办公地点、办公经费、办公设备等问题,确保工作正常开展。二是对重组后的人员加强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和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教育,不断提高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三是落实人员上岗,完成人员进驻天一MALL、华明商务商贸区,负责协调园区规划、建设、招商等具体事宜。

(二)积极推进园区建设

做好与*开发区、新立街及华明街现有项目的对接工作。详细了解掌握对接项目的具体联系人、项目具体进度、项目具体要求、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打算。重点推进宜加家居、红星美凯龙项目开发建设,完成土地出让、签定土地出让合同,进一步推进项目土地规划等工作。加快推进*软件园的建设,督促项目尽快建设,力争完成20万平方米商务楼建设。协调万新街、新立街、金钟街做好各商务商贸园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力争完成以上3个园区的规划编制工作。

(三)加快机场商务区建设

一是积极推进机场商务区开发建设。通过市场化运作,积极开发建设机场区域内的楼宇经济。在完成*创意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注册基础的基础上,与机场签定土地出让协议,完成项目初步方案的设计和项目的招商工作,确保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完成项目主体建设4万平方米。二是继续推进与中国民航大学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打造航大科技园,积极引进培育航空科技产业项目。同时整合机场西区航空物流项目发展空间,完成对机场内现有闲置楼宇的摸底调查工作,尽量在现有基础之上盘活楼宇经济,为我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招商平台。三是做好机场周边土地整理工作,为项目落地提供储备用地,完成对机场周边土地资料的收集和摸底调查工作。

(四)继续跟踪服务重点项目

围绕机场经济板块主导产业,共享*新区的资源优势,加强与空港物流加工区、泰达西区的沟通,建立招商联动机制,通过“委托招商”、“以商招商”上门招商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大韩航空、冠联新港(北京)航空应急救援设备有限公司等项目早日注册落户我区。同时,密切关注航港有限公司、东方航空公司、大新华快运公司、奥凯航空公司等项目进展。

(五)建立完善服务工作机制

与*新区条块互补、职能整合的工作机制,支持和服务开发区、保税区、机场地区、空港物流加工区、泰达西区、冶金工业园区等经济功能区的开发建设和发展,同时延伸我区对辖区内经济功能区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发展的服务平台。

(六)努力创造劳动力就业岗位

加强与空港物流加工区、泰达西区的沟通联系,密切关注企业用工动态,配合区劳动培训部门有针对性地加强我区被征地农民的岗前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方面的技能。为我区被征地农民最大程度地创造劳动岗位,积极为我区搭建劳动用工平台。

篇3

论文关键词:创新;实践教学;教师教育;农村支教

2O07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是中小学教师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开展师范生的实习支教工作是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是加强教师养成教育,引导师范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必要途径;是密切高师院校与中小学的联系,促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而使高师院校更好地服务于基础教育的重要途径。

鞍山师范学院作为辽宁省鞍山市的地方性师范院校,承担着鞍山地区基础教育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重要职责。2OO8年9月,鞍山师范学院正式启动了学院在岫岩农村的支教活动,首批66名师范生赴岫岩14个乡镇进行支教工作。随后,通过对支教实习学生的一系列的跟踪调查和测评,我们对实习支教工作及其在教师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一、对教育实习在教师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再认识

教育实习在各学科教师的教育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往对教育实习目的的认识大都局限于实践层面上,即认为教育实习有助于学生获得教育技能。我们通过对鞍山师范学院66名学生进行的深度访谈发现,学生对实习支教目的的认识,并不局限于掌握具体的教育教学技巧和方法以及实际的班级管理的方法上,他们更重视的是在实习支教过程中所获得的对于教育理论的反思。实习支教的学生都重视实习的双重目的达成。教育实习有双重的目的。教育实习的一个目的是学徒意义上的目的,即通过实习中的师徒关系的建立和作用的发挥,使实习生们能有效地掌握教学的基本技能,掌握班级教学和班级管理的技巧,熟悉或精通教学工作。教育实习的另一个目的是实验室式的目的,即教育实习所起的作用就像是实验室对物理或化学专业的学生所起的作用那样。实习的实验室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教育实习使学生获得开展学科教学所需要的智力、方法和材料,以使未来的教师能较好地掌握他们正在学习的教材及专业知识和教育类课程的教育意义。在对实习支教学生的深度访谈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实习支教目的的认识,并没有局限在仅仅获得教学技能的层面上,而是更关注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反思和总结。实习支教学生对于实习支教目的的认识,对于我们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育的课程结构有着重要的启示,即在教育类课程的教学中应该重视教育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教育理论的学习应优先于教育实习。

因为,恰当的理论学习中包含了实践的因素和意义,所以理论学习应优先于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通过理论学习,学生可以获得对基础教育的观察力和解释力,这样就可以把理论学习过渡到对实际技巧的掌握上,学生就会在理论的指导下观察教学。总之,教育见习和实习的目的不仅是要获得管理课堂和管理学生的技巧,而且要通过教育见习和实习掌握教学和教育的本质。这不是要弱化教育实践的作用,而是强调要在实践~理论一实践的循环过程中,理论的学习是使实践更有效的关键。因此,在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学中,教育理论的学习应是重点,但这种教育理论必须是来自于实践的理论,必须是对教育实践的总结和概括。学习教育理论还必须强调学习者通过教育实践而进行的反思,必须防止纯理论的灌输。调查结果也证实了在评价实习生的教育实践的成果时,不应该将评价只停留在学生对教学技能和技巧的掌握方面,以及对学生是否具有教育信念的评价上,还应关注学习生能否有意识地对教育事件进行理论性的反思和评价,并将实习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反思结果作为对学生的实习结果进行评定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实习支教促进了实习支教学生实践性知识的获得

所谓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指以实践者的生活史为背景,在其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中借助于教育的案例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的解决,逐渐积累而成的对教育实践的见解与创意,它是教师的观念、才能、直觉与胆略紧密结合的产物,是教师在实践中应对不确定情境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与素养的综合。实践性知识是一种形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特殊性的知识形态。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现在已逐步得到了教育界的认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对于个体而言,有利于教师胜任教师工作。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来讲,丰富的实践性知识是专家型教师与普通教师相区别的重要标志,实践性知识丰富与否,结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一般通过三个途径来获得:一是来自于教育理论知识的转化,二是来自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积累,三是来自于对教师的培训。在这三个途径中,个体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积累是主要途径。个体的教育教学的实践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更包括从教以后的大量的教育教学的实践。在对66名学生的调查中,99%的实习生都认为相对于教育见习、微格课堂教学训练等方式,到农村中小学的支教活动是一种全方位的因而也是更能获得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支教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积极地开展了记录教学反思日记的活动。通过对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分析和评判性的反思,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质疑能力。学生充分地利用自己已有的理论知识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支教实习中的教学反思成了学生获得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途径。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学生除了从对自己的实践进行的反思中获得实践性知识之外,还从指导教师的经验中直接学得,或是从请教大学指导教师那里得来。但是,由于学生的教育理论水平、问题质疑能力和反思能力等的限制,所以这些因素也影响了学生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因此,学生的实践性知识不能完全依靠学生通过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的反思而获得,还需要实习指导教师、大学理论指导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另外,师徒式的传帮带、对优秀课程的观摩学习、实习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以及大学指导教师及时地跟进指导等,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实践性知识的获得。

三、严格的遴选程序是培养新教师的重要环节

教育实习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可以及时地发现和排除实习生中的不能胜任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也包括在教师教育中必须重视教师的培养和遴选,必须及时地发现并排除其中的不能胜任者。近几年来,在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发展的过程中,各高校都在扩招,对师范院校的师范生也实行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办法,这给优秀师资的选拔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机会。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若要到中小学任教,除了要考得教师资格证书外,毕业前还要参加各县市组织的录用考试;不仅要参加笔试,而且还要参加面试,要通过模拟授课等不同形式的考核。韩国对教师的任用也采用的是考试的办法。在韩国,所有准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在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书之后,还要参加国家组织的公开考试,考试分为笔试、能力实践考试和面试。韩国等一些国家利用教师资格证书和教师任用制度严格地区分了教师资质养成和教师的就业这两个过程。而我国目前还没有这种严格的区分。我国的师范院校不仅要负责教师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的就业。我国各地方师范院校培养的师范生,保证了教师队伍的充足的来源,也保证了学生所学专业的较强的竞争性。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通过多样化的考试和面试等方式,可以选拔出个性丰富、特长突出、品学兼优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

到农村中小学支教的成功开展与支教前的严格的遴选办法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鞍山师范学院在启动2008年度的到岫岩农村支教的项目之前,首先就对所有申请参加者进行了必要的考查。考查的内容包括在挑战面前能否坚持原则、有无正常的思维判断能力、是否具备影响和激励他人的能力、是否具有坚持不懈地完成使命的迫切感和毅力、是否具有奉献精神、是否正直诚实以及是否具有较好的口头沟通的能力等。在遴选的过程中,通过考试、个人面试、集体面试、小组讨论和模拟授课等方式,不仅考查学生的专业水平,而且考查学生是否具备胜任教师工作的基本素养和品格,是否具有基本的教育教学的技能与技巧。在高等师范教育走过了因缺乏师资而加快培养的阶段之后,培养和遴选优秀的师资就应该成现阶段师范院校重要的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才能从大量的优秀人才之中选拔出更优秀的人才来从事教师工作,从而改善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

四、模块化的课程模式为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为了更好地完成实习支教工作,鞍山师范学院特地邀请有经验的一线教育工作者以及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的工作者共同为支教学生制定了有效的培训课程。培训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在低收入、贫困和边远地区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2)研读中小学的教材,了解中小学学生及中小学的课程标准;3)研究班主任的工作要求及班级事务管理的办法;4)对低于年级水平或处于弱势状态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的方法。然后,我们采用了模块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篇4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探索与形成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机制与体制,全面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促进职业学校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

二、创建目标

(一)总体目标。从年始,按照改革要求和建设标准,全面推进多种形式的改革创新,在发展方式、办学体制、保障机制、队伍建设、培养模式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到年,我市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率先建成“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

(二)具体目标。

1.学校布局调整到位。到年3所公办职业学校全部达到省级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标准,新建民办模具职业技术学校,其中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和第二中等专业学校达到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或国家中等职业教育优质特色学校标准。

2.专业建设形成特色。积极调整专业,使职业学校主干专业符合地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品牌特色专业建设,20%以上专业创建成省级特色专业,20%以上专业创建成省级品牌专业,创建2个以上省级高水平示范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示范专业。

3.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积极构建和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根本、理实一体化、中高职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20%以上专业课程与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积极开发形成25本校本教材,创建2门以上省级中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职业教育教学成果显著,省级获奖。

4.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实施和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联结园区、联合行业、联盟企业的“三联模式”和“引企入校”、“教育入企”、“外包服务”等校企一体化合作模式。确定20家左右地方知名企业为校企合作示范单位,建立一批学生实习基地、教师实践基地,推进多种形式的“工学交替”培养模式。

5.师资水平全面提升。构建省、市、县(市)校四级培训体系,建立市职教师资培训中心,创新开展多形式师资培训,提高其能力素质水平。到年,公共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比例适当,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20%以上,专业教师获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到75%以上,获得技师、工程师以上资格的比例达到30%以上,培养省级名师或职业教育领军人才1名,市“优秀双师型”教师4-5名。

6.教育质量明显提高。积极培养“德高技强、全面发展”人才,杜绝校园犯罪和重大安全事故,公办职业学校全面建成省级和谐校园;积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积极培养现代型技能工人,毕业生“双证”获得率不低于98%,当年就业率不低于98%,专业对口就业率不低于80%,学生就业满意率不低于95%,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达80%以上,3—5年内有15%毕业生成为企业管理与技术骨干。

三、创建举措

(一)创新管理体制

1.强化政府统筹力度。将职业教育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依据《市教育发展规划》,统筹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和人才培养,积极营造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健全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召开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协调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2.加强创建工作领导。成立市创建“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领导小组,负责创建组织与协调工作。各职业学校依据本方案及各校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整体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加强对各校创建工作的专项督导。

3.建立现代管理体制。建立与完善中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管理新体制,成立“市中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统筹管理与服务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积极探索中高职教育相互衔接,协调发展;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完善职业院校二级管理体制,提高学校管理效能。进一步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强化校长负责制。建好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积极探索企业化管理模式。

(二)创新发展方式

1.加快职业学校建设。新建民办模具职业技术学校,办学规模达2000人以上。完善第一中等专业学校现代制造业和餐旅实训基地设备设施。第一、第二中等专业学校和花桥国际商务城中等专业学校分别对接高新区、开发区和花桥国际商务城,实施区校联合共育人才。公办职业学校骨干专业均建有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2.组建职业教育联合体。依托市职业教育协会,成立中高职一体的职业教育联合体,下设机械、电子、商贸、信息技术、动漫艺术、服务外包等专业性职教协作组,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形成职教发展合力。

3.深化国际国内合作。支持与鼓励中高职院校通过多种渠道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所有职业院校积极争取与国内或国外优质学校建立友好关系,加强交流与合作,在公办职业学校中,新增中外合作项目1—2个;积极开展南北与东西合作办学,加大对西部对口支援力度。

(三)创新服务形式

1.搭建校企服务平台。建设与完善校企服务网,架构校企合作信息交流平台,实现“提供全方位服务,推动校企合作,培养现代技能型人才”办网宗旨。校企服务网在信息交流、校企互动、产学合作、市场动态、人才供需等方面要积极发挥功能。探索人力资源机构在职业院校设立人力资源分市场,形成招聘、培养、就业一体化服务机制。

2.完善各类大赛制度。按照省、市对各类大赛要求,进一步创新与完善大赛制度,做到对象上从中职学校向高职院校延伸,项目上由多项目向全覆盖延伸,类别上技能大赛、创新大赛、文明风采大赛全面推进,形成各类大赛的组织机制和保障机制。通过大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市、全省、全国各类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3.拓展社会培训工作。各职业院校要创新培训模式,主动面向社区、面向行业、面向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培训,为失地农民、外来人员和退役军人再就业、职工能力和社区居民素质提升等提供服务。在市人社局、教育局统筹下,依托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建设“现代制造业实训中心”和“餐旅实训中心”;依托第二中等专业学校建设“汽车检测与维护实训中心”;依托花桥国际商务城中等专业学校建设“现代物流实训中心”,要积极发挥“四大实训中心”面向社会的服务功能。积极探索实施社会培训工作新模式,确保社会培训工作的有序优质开展。

(四)创新培养途径

1.探索培养模式。在职业学校部分专业中积极探索与实践“学做相融、全真训练”,“单元教学+岗位实训”,“岗学联姻、学训一体”等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塑造和持续发展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引进行业企业岗位标准,积极开发相配套的专业课程,实施对接培养。在相关专业上试点开展专业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衔接的教学改革。

2.优化教育方式。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积极实施德育学分制,设立德育特色项目,建立若干奖项,培育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改进教学方式,创新开展仿真实训教学、项目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坚持深化创业教育,学校建有具有特色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和创业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人数明显增长,培养一批成功创业典型。

3.加快专业调整。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依据“专业建设跟着产业走”的原则,通过淘汰、改造、优化、新设等及时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形成与地方产业相吻合的专业结构。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围绕先进装备产业体系,重点建设机械、数控、模具等专业,继续做强做优财会、烹饪、旅游专业。第二中等专业学校围绕电子信息产业体系和高科技新兴产业体系,重点建设电子、计算机等专业,开发光电技术应用、现代都市农业等专业,继续做强做优物流、报关专业。花桥国际商务城中等专业学校围绕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现代物流、展示展销等产业,重点建设现代服务业专业。福纳影视艺术学校重点建设影视表演等艺术类专业。每年通过校企服务网动态职业院校专业调整情况。要优化实训基地与专业建设,建设一批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积极争创省级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和国家示范专业。

(五)创新保障机制

1.完善政策措施。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向职业院校选派实训(兼职)指导教师、提供实习实训、开展定单培养、接受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等。对于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有贡献的行业企业及负责人,政府给予表彰与奖励。

篇5

一、无形资产基本理论

与会代表认为:某一项目是否应确认为无形资产并进入对外报告的核算系统中,最重要的是看其是否符合资产的三项判断标准。当前,应当积极并丰富无形资产的计量手段与计价方式,尽量适当引入未来预期现金流折现值以及可比公允价值;应当积极推进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价值链会计的转变。价值链会计框架体系的构建,应当紧紧围绕强化价值管理这一主线,分别沿横向和纵向拓展。

就企业家资本产权化问题,与会代表提出:企业家资本的产权化是企业更好地发挥整合资源功能的有效途径,这种产权化需要一系列制度变革、观念变革和价值评估手段的创新等作为支撑。

就知识资本而言,与会代表提出:知识资本是由知识转化而成的,但只有那些回答“knowledge how”和“knowledge who”中最核心的部分才能转化为知识资本。知识资本是由具体知识资本和非具体知识资本构成的,不同类型的知识资本,其积累与补偿的是不同的。知识是企业整个资源体系中最有价值的战略性资源,这就决定了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一种型组织。而学习型组织在获取知识这种新的生产要素时应如同购置原材料一样讲究会计核算和财务规则。只有学习收益大于学习成本时,学习型组织的存在和发展才具有财务可行性。

就商誉这一特殊的无形资产而言,有代表认为:商誉的本质是企业单项资产的整合价值。这种价值的大小受到资产的组合方式、人的作用这两个因素的。也有代表提出:商誉产生于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的不完全契约。传统公司治理中商誉权益分享制度安排具有不合理性,因此,有必要实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并由共同治理者分享商誉权益。

二、无形资产运营与管理

关于无形资产运营与管理的研讨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无形资产的运营、无形资产的管理、无形资产的评价、无形资产税收筹划、品牌战略等一系列问题。

与会代表提出:风险资本与传统资本的根本区别在于投资者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高度稀缺是造成风险资本市场上财务资本稀缺程度远高于传统资本市场的根本原因。风险资本的高额收益本质上来源于投资者的人力资本。风险资本是一种融财务资本、人力资本、声誉资本为一体的复合型资本,其高额收益源于风险投资者的人力资本。

就无形资产的管理而言,与会代表提出:依存于一定的载体、能长期利用并为企业创造价值、带来收益的专有知识,均可认为是无形资产。针对无形资产管理的不和谐之音,即无形资产及其载体在价值计量上的相互独立性,以及无形资产价值形成过程中与其载体之间的相互依存性这样的矛盾统一体,有必要将和谐管理理论到无形资产管理,构建无形资产的和谐管理模式。

三、无形资产会计与审计

关于无形资产的确认问题,有代表论证了技术革新的模糊性特征如何产生无形资产的属性,从而有助于探讨无形资产的确认问题,并指出会计原则与无形资产的经济属性之间不相匹配是导致会计信息相关性降低的原因。有代表提出,基于现实中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环境,应将实物期权列入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范围,从而真实地衡量企业价值。

对无形资产的会计计量理论发展背景、会计计量单位、计量属性和估价以及准则的改进建议等议题提出了诸多独到的学术见解并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大家认为,不符合经济学价值计量要求的现行成本会计模式已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桎梏,而基于价值和现值理念的公允价值会计模式的建立成为必然趋势;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不等于精确性,更大程度上有赖于会计过程和方法的规范性、性和合理性;为了准确地衡量企业的价值,应将实物期权列入无形资产计量范围。

关于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问题,代表们结合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提出了多种方式方法,对企业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无形资产转让的会计处理、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与所得税的纳税调整、土地使用权的核算、自创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外购正商誉后续处理、研究与开发支出的会计处理等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关于无形资产的披露,代表们提出了无形资产的多层次“彩色报告”构想,以加强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可以采取构建商誉表的披露方式,以增强相关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相关性;在成本收益约束条件下,无形资产会计的对象应该小于企业全部无形资产的外延。

四、无形资产价值评估

与会代表认为,无形资产自身的获利能力与无形资产得以发挥作用的空间和条件共同构成了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基础。无形资产的评估价值可以是其潜在获利能力的全部转化,也可以是其潜在获利能力的部分转化,而且这个空间可能会很大,这就要求对无形资产的评估不仅要清楚地认识和把握其潜在的获利能力,而且要准确地把握其发挥作用的空间范围、外部条件以及它潜在获利能力可转化为现实获利能力的程度。

就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因素,与会代表提出,无形资产评估的目的是确定交易价值,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收益因素、时间因素、风险因素、环境因素、因素、成本因素、转让方式与转让次数、价格支付方式等。还有代表指出:单提无形资产这一概念过于笼统,不同类型的无形资产评估差异很大,因此,应当予以恰当地分类。无形资产可以分为三类:土地使用权、商誉和其他可确认无形资产。其中,其他可确认无形资产又可以分为:有标志性确认物的可确认无形资产和无标志性确认物的可确认无形资产。

商誉是不可确认无形资产,其评估极具特殊性。对商誉的评估需要建立在对可确认无形资产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商誉的基本涵义可以从学、学、评估学等三个方面去加以认识,它包含的取决于人们如何认识和界定可辨认无形资产的内容;只有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并且在原有企业名称、经营地址、主要管理人员等因素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才会存在商誉;在资产评估中,可以通过以企业价值评估来代替对商誉的评估,从而解决确定企业产权变更中的成交。也有代表提出,若单独对商誉进行评估,在上则具有不可操作性和不合理性。只有根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商誉才能在企业以购买法合并时予以确认,其实际价值取决于合并双方之间的讨价还价。

就管理层收购中的企业价值定价问题,我国多以每股净资产定价,国外多以折现现金流量法定价。代表们提出:企业价值既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也要考虑市场对企业的认同。我国较为理想的选择是采用市价折现法,将企业盈利水平与市场对企业的认同结合起来考虑企业定价。

五、人力资源会计与审计

篇6

关键词:中学生创新教育体验式

一、引言

中学生创新教育是建立在教育学基本理论之上,充分启发中学生创新思维、挖掘中学生创新潜质、调动中学生创新积极性、增强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过程。相对于幼儿或小学生而言,中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以及处事方式处于趋向于理性的成长阶段,其不仅能够自我学习、自我调整、在创新活动中寻找乐趣,因此若能够给予适当的鼓励,则中学生将不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当中学生的生理结构趋于成熟时,创新想象力可能会有所减弱,相应的思维判断能力也就趋于定势,创新优势并不明显。可见,展开对中学生的创新教育活动对于正确引导中学生创新意识、促进中学生素质教育的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百事通基于此,笔者试图展开对中学生教育模式的分析。

二、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比较分析

中学生创新教育是建立在启发发散性思维、提倡换位思考、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与传统教育模式差别较大:

尽管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均可能借助于多媒体、网络等工具和平台,且教育对象均为学生,但从表1看来,两者之间的差别仍然是普遍存在的。从教育的出发点来看,创新教育的出发点在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人是创新活动的主体,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发散思维的前提基础,创意根本无从产生,而传统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学校必须以书本知识为蓝本,在书山题海中去感受和学习各种知识。从教育方式来看,创新教育需要通过启发和引导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教师仅仅只是起到辅助和铺垫的作用;与之不同,传统教育中教师的根本职能在于传道、授业与解惑,教育方式多以灌输式、一言堂式为主,学生作为知识的被迫接受者,往往缺乏学习热情和总结、概括与超越的综合处理能力。从教育内容看,创新教育是随时、随地、随人的教育,对于教育内容没有限制,即任何规律、现象、思路等都可以作为教育的内容,但传统教育必须以具体的内容作为教育的客体,且通常为有形的书本、图画、作品或者音像制品等。从教育的内涵看,创新教育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而传统教育往往将教育环节终止在理论学习阶段,缺乏对理论的进一步深入学习,缺乏后续知识与应用环节的考虑。从考核指标看,创新教育的落脚点并不是鼓励学生漫无天际的奇思妙想,而是需要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最终转化为成果、专利、发明等成果形式,且转换成实际的生产力,并得到社会的认可;与此不同,传统教育需要借助于考试和测验的方式来检验教育的效果,从而可能会导致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导向的教育价值取向,甚至可能会出现考试指挥棒引发的社会问题。从教育对象看,在创新教育中,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个人专长能够得到发挥;在传统教育中则可能无法发现和挖掘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教育对象被大众化对待,表面上看视公平的“大锅饭”教育,事实上可能埋没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禀赋。从教育手段看,创新教育必然以教师和学生的双方交流、反馈与互动而使得教与学的活动均能够卓有成效,并且教育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有形的、固定的教室,但传动教育显然缺乏反馈机制,缺乏互动的单方面教与学,最终效果可想而知。

三、中学生创新教育的理论基础

3.1中学生创新教育的虚荣心理论

教育心理学通过对中学生心理结构的分析以及教育过程中心理活动规律的把握,来系统探讨创新教育中的心理现象。中学生已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并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独立创新的能力,因此绝大多数中学生对于创新活动的兴趣较为浓厚,部分中学生甚至热衷于创新活动。然而,在中国当前应试教育模式仍然较为普遍的环境下,中学生的创新热情受到打击。在开展创新教育活动中,首先需要通过合适的思想政治活动,灌输创新教育对于中学生当前阶段的学习以及今后发展的重要性和长远意义,解除中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后顾之忧。与此同时,在中学生创新教育中,必须充分、合理地利用中学生的“虚荣心”效应。中学生创新活动中的很多发明或专利成果绝大多数都来源于最初辅导老师的启发与鼓励。当中学生在得到表扬和鼓励之后,其将在不断的努力和学习中认识自我并不断成长和提高,从而促使其自己与辅导老师的赞扬保持一致。对于中学生的“虚荣心”应该辨证的加以对待,给予适当的鼓励,不断刺激中学生的“虚荣心”成长,促使其必须不断努力,以实际的成绩换取满足虚荣心之后的成就感。

3.2中学生创新教育的辨证法理论

对于中学生而言,钻研书本知识、应付升学考试是其主要的学习使命,因此将主要精力投入课堂内学习是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的一致观点。事实上,课堂内学习与课堂外的创新活动是对立统一的,两者并不矛盾。理论来源于实践,最终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使得理论得到运用和升华。创新活动的前提基础并不是异想天开,而是对中学生课堂知识、平时积累以及科学规律的综合运用。将基础知识运用于创新活动,亦即在创新活动中引领中学生去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知识,更能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并能够提高其活学活用的能力。创新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通过对每年中学生升学考试中的佼佼者的调查表明,考试名列前茅者均是那些创新意识较强、善于归纳总结、勤于观察并能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的学生;相反,那些一心读“死书”的中学生并不是升学考试的最大获益者。

3.3正反馈理论

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既可能是天生与之俱来的因素,但可能更多的是后天培养的结果,并且后者比前者可能更具影响力。中学生创新教育的正反馈理论是指在开展教育活动中,应该尽可能多表扬少打击,不断刺激学生追求表扬所做出的努力,亦使得学生的创新热情不断得到升华和提高;在开展创新教育中,应该尽可能多严肃少溺爱,即家长和教师来利用学生的虚荣心促进其进步时,同样应该鼓励学生始终以科学的、合理的方式参与创新实践活动,而不是一味的表扬使得学生被微小的胜利冲昏头脑;在开展创新教育中,应该尽可能坚持持续改进,即在创新实践中取得成绩的学生仍然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争取更好的成绩,而不是“昙花一现”的短时间光芒。

四、体验式中学生创新教育模式

体验式创新教育模式以体验式教学为前提基础,其理论基础远源流长,但由于传统教育的诸多限制性,特别是在以应试教育为主,过分强调短期成效的教学实践环节中,体验式学习的优点并没有得到真正体现。体验式教育模式是当前教育界以及理论界研究的重点,同时亦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趋势。体验式创新教育模式在开展创新教育活动中,对于增进师生感情、展现学生个性、拓展学生能力以及提高教学效果等均具有显著作用。

从哲学的角度看,中学生的体验式创新教育是中学生对教育活动整体性参与的结果,即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整体意识和形象融入教育环节,实现对书本知识的深刻领悟;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中学生的体验式创新教育是将中学生看作一种特殊的消费者所提供的经济品,它具有深刻性,属于耐用品,并能够满足中学生个性化需求甚至创造其不断渴望刺激和成长的需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中学生的体验式创新教育是中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内心所表现积极活动。

体验式中学生创新教育模式的内在机理解释如下:在创新教育活动中,传道、授业、解惑依然是教师的基本职能,中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等方式去巩固、消化理论知识,同时在实验环节、科技创新活动中去应用理论知识,并就某些问题提出质疑;针对实践环节中的具体问题,教师需要旁征博引,解决学生的相关疑难问题,为培养学生创新热情奠定基础。同时,针对创新教育模式的特殊性,教师在创新教育活动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辨证思维等,当学生能够做到勤奋思考、善于发现时,其创新的热情也随之得到提高。由创新热情到创新实践的转变必须以有效的创新能力为前提,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包括思考方式、行为方式、动手能力等等。在学生的创新实践中,教师要提倡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尽量避免学生的依赖思想和眼高手低的现象,亦即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正确引导学生的创新实践。由于创新实践转变为创新成效的诸多不确定性,如创新实践的顺序、实验仪器的精度、操作方法的规范以及人为的不确定因素等都可能使得创新实践并不一定能够取得明显的创新成效。因此,体验式创新教育模式需要鼓励创新循环,即当创新实践不尽人意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总结教训,明确其可能的不足之处,以免再犯;当创新实践卓有成效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以更大的热情和努力取迎接新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教师自身也需要在其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教与学所存在的衔接不一致问题,从而进一步改进其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兰生,金向阳.试论开放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9)

篇7

[关键词]创新教育 数学教学 能力培养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即在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个性的问题。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种做法。

第一,注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学数学知识时,通过有关的实际例子,谈谈数学对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鼓励学生学习成才,并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成就动机。提倡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所有的数学成就都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创新,这一切都源于对数学浓厚的兴趣。源于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学习更多更全面的数学知识,为将来的创新活动奠定扎实的数学功底。学生在接受教育和攻取知识的同时,形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第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创新思维。数学可以说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巧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究”,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以探索者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数学解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三、培养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数学能力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数学技能在解题中体现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观察,试验,想象;实施阶段----推理、运算、表述;总结阶段----抽象、概括、推扩。这几个过程包括了创新技能的全部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强化训练。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

篇8

关键词: 社会网络; 支持系统; 推荐算法; 相似度

中图分类号: TN96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3)24?0029?03

Design of a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support system based on social network technology

LI Zhi?fang1, CHEN Ting?ting2, YE Li?ying3

(1. Shenzhen Senior High School, Shenzhen 518040, China; 2. Shenzhe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enzhen 518057, China;

3.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System,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kong, China )

Abstract: In order to create a friendly environment to cultivat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a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support system based on social network technology was designed. A similarity concept based on the social network topology was proposed and the collaborative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 was design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ept. The algorithm can help students to find partners who share similar study interests, facilitate communication among students, and enable teachers to provide prompt guidance for students.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of a great help to students for utilizing their knowledge to deal with the learning projects and enhancing their ability of innovation.

Keywords: social network; support system;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 similarity

法国著名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 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创新教育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教育。为了实现创新教育, 应该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条件。教师不能只教授课程内容,而是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 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 [1]。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然而,创新教育目前在我国的现状仍然难以让人满意。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指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因此,提高创新教育质量是我国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已经进入了Web 2.0的时代[2]。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应用包括博客/微博(Weblog/Microblog)、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百科全书(Wiki)等[3]。相比传统互联网应用,Web 2.0 强调互联网只是一个信息的公共载体/平台,每一位网络用户既是信息内容的消费者,也是网络的创造者[4]。以社会网络为基础的远程合作交流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协作手段。它是构架未来集团型和交叉型的科研中心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今后互相协作在网络时代的一种主要运行模式。在欧美发达国家,社会网络己成为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教学、科研合作的一个重要学术和文化领地。在我国,目前的教学系统还多数依赖于传统的信息系统[5]。目前大多数学校科研教育缺乏系统的管理,很大程度上是松散的进行,通过Excel,Word等办公软件来处理大量的数据[6]。

基于创新教育的模式及需求的探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社会网络技术的教育协作支持系统设计。教育协作支持系统是实现创新教育的网络化管理平台,形成一个及时更新的教育管理沟通平台,全面、实时、准确地提供学校的有关科教信息,为学校教师开展科研活动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为学生开展项目,学习创新提供极大的便利。所以教育协作支持系统平台的构建和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该系统平台服务于学校学生的科研学习,为辅导老师进行指导决策提供有利的信息支持,有助于学校培养创新拔尖人才水平的提高。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分析创新教育的需求,总结出创新教育概念模型,以此设计了基于社会网络的教育协作支持系统,并重点研究了基于社会网络的协作推荐算法。

1 创新教育概念模型

相比于传统教育,创新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其不仅仅教育学生基本的书本知识,还需要通过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项目,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就是学生是否能够独立或者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高质量的有创新成果的项目。因此,以项目研究为主线, 以研究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为主要教学方法 ,以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开展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要特点。有学者将研讨式教学的步骤概括为5步, 称为研讨式5步教学法[7]。这5步分别为:选题、搜集资料、小组研讨、全班交流、总结提高。如图1所示,通过对创新教育的特点分析,总结出了一个创新教育概念模型。该模型把创新教育所需要进行的教学活动总结为3个主要参与主体以及这些主体之间的协作。主要涉及3个主体:学生,指导老师和外部专家。学生需要和同学,老师以及外部专家交流互动,在系统的创新教育方法的指导下学习开展科研任务;指导老师也需要和同事,学生,以及外部专家沟通交流,以达到有效指导学生的目的。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完成具有实际价值的科研项目。因此,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紧密联系实际需求。实际需求往往需要得到工业界或者学术界的认可,因此外部专家也是创新教育不可缺少的主体。他们还可以及时地给学生和老师提供有效的资源帮助,反馈意见等,能够对项目质量和创新性提供保障。

在互联网技术发达的环境下,一个有效的教育协作支持系统将能够促进各个交流沟通环节。例如,学术可以随时通过系统联系相关外部专家,得到及时的反馈意见。老师可以通过系统查看学生的进度,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可能的问题。这个概念模型中的协作关系可以用社会网络很好的表示 [8]。

2 协作教育支持系统框架

根据创新教育概念模型, 在此提出一个教育协作系统框架。该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为了支持创新教育,基于社会网络技术,该系统提供了以创新项目为载体的协作平台。学生、老师和专家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管理教学进度、互相交流并相互促进。本文所提出的教育协作支持系统采用的是B/S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9]。 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所谓三层3?tier结构。

图1 教育协作概念模型

图2 教育协作支持系统框架

基于网页浏览器的界面:用户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网页,并通过网页进行查看与操作。B/S结构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能使用。系统的扩展性非常容易,只要能上网,再由系统管理员分配一个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使用了。

(1)社会网络管理。每个用户根据自身不同的角色有自己的空间。自己的空间里面显示了自己的关系网络,其中包括与项目的关系,与文档的关系,与人的关系。这些关系是系统用户在参加创新教育过程中各种活动的记录。同时,系统还可以根据用户目前的状态,推荐用户合适的项目,小组合作伙伴、导师、外部专家以及相关支持文档。

(2)项目管理。主要是以项目的开始,执行,检查、改进、提交的生命周期为各个参与主体提供项目管理的各项功能,如任务划分,日程安排,进度监控等。

(3)知识管理。主要帮助用户管理个人的知识库,系统所有记录的项目相关文档都被存入知识库,知识库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当前项目,

(4)协作管理。教育过程中参与主体需要互相交流,如通过微博、电子邮件、视频等方式。协作管理通过用户的联系方式,提供远程的协作支持。

3 基于社会网络的推荐算法

在协作教育支持系统中,由于系统涉及到教育的各个层次,需要管理的内容较多。因此需要一个有效的机制推荐相关的项目,合作小组伙伴、导师、专家与文档。否则,用户将会有太多的无用信息,降低学习工作的效率。本系统的推荐机制是基于社会网络的相似度算法。

该推荐算法的目标是为根据用户当前的社会网络状态为用户推荐其所需要的最相近的合作伙伴、指导老师、文档资料、项目和专家等。本算法区别于传统的推荐算法,主要在于其考虑了社会网络的拓扑结构 [10?11]。

教育协作社会网络可以定义为一个图G(Ns,Nt,Np,Nd,Ne,E),其中Ns为学生节点集合;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学生;Nt是导师节点集合;Np是项目节点集合;Nd是文档资料节点集合;Ne是专家节点集合;E是关系集合,表示了所有创新教育社会网络中节点的相互关系。

检索算法采用基于复杂网络的的相似度计算算法[12]。通过引入网络各种节点的相互关系,能够更加准确的表示学生,老师,专家,项目,文档资料以及他们之间的相关性。根据复杂网络节点相似性理论,可以基于复杂网络拓扑结构定义节点相似度,例如学生a和学生b的相似度可以由式(1)计算:

[Sima,b=ωsSsa,b+ωtSta,b+ωpSpa,b+ωdSda,b+ωeSea,bωs+ωt+ωp+ωd+ωe] (1)

式中[ωs,ωt,ωp,ωd,ωe]是学生关系,教师关系,项目关系,文档资料关系和专家关系在学生相似度计算中的权重系数,且[ωs+ωt+ωp+ωd+ωe=1。]

[Ssa,b=Ba?BbBa?Bb] (2)

式中:B(a)和B(b)分别是和学生a与学生b有合作关系的学生集合。

同理类似,可以计算St,Sp,Sd,Se。根据上述相似度计算公式,协作合作伙伴推荐算法如下所示:

输入:现有教育协作社会网络的节点与边的集合,需要推荐合作伙伴的学生a

输出:为学生a的推荐的k个合作伙伴列表

RecommendedList=[?]

学生a现有的合作伙伴列表为B={b1,b2,…bn}

MinimumSimilarity=0;

for i=1 to n

For each x[∈]Ns

Similarity=Sim(bi,x)

If RecommendedList.size()

添加x到RecommendedList

Else if Similarity> MinimumSimilarity

添加x到RecommendedList

移除RecommendedList中相似度最小的节点

MinimumSimilarity= Similarity

Return RecommendedList

该算法根据已有合作伙伴为学生推荐相似的合作伙伴,非常准确的利益社会网络的特性,寻找有共同兴趣与能力的学生,帮助他们组建团队,完成项目。但是,如果一个学生没有任何社会关系,系统则无法推荐。因此,该系统需要给予新用户一段时间建立基础的关系。类似算法可为用户推荐所需的文档资料,项目,导师与专家。该算法计算公式中的权重调节可调整推荐的侧重点,如果研究方向比较重要,则文档与项目的权重较高。如果导师指导比较重要,则导师的权重较高。

4 结 语

创新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重要目标。近年来,以社会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已取得广泛应用。但是现有教育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还没有使用社会网络技术。本文基于现有的创新教育方法,总结出了以协作为中心的创新教育概念模型,并设计了基于社会网络技术的教育协作支持系统。其中,基于社会网络的推荐算法是该教育协作支持系统支持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献君.创新教育理念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9(1):18?20.

[2] 邓胜利,胡吉明.Web 2.0 环境下基于群体交互学习的知识创新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33(2):17?20.

[3] 郭海霞.新型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特点和模型分析[J].现代情报,2012,32(1):56?59.

[4] 王亮.SNS社交网络发展现状及趋势[J].现代电信科技,2009,6(6):9?10.

[5] 蔡屏.对社交网络工具在高校图书馆中应用的研究[J].现代情报,2010,30(6):136?138.

[6] 石方夏,薛茹.管理信息系统(MIS)建设分析[J].现代电子技术,2009,32(13):137?142.

[7] 李年终.研讨式教学研究评述[J].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1):68?72.

[8] YANG Stephen J H, CHEN Irene Y L. A social network?based system for supporting interactive collaboration in knowledge sharing over peer?to?peer network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 2008, 66(1): 36?50.

[9] 李逢玲,郑飞.基于C/S模式的仓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08,31(16):87?88.

[10] 王江伟,郭民.关联规则在电子商务推荐系统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11,34(19):179?182.

篇9

【关键词】高中政治 政治教学 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80-01

对于高中政治课来说,其实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重要学科,是高中德育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注重创新教育的知识经济时代,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高中政治教师就必须要在教学中做好创新教育的各项工作,要利用政治教学的优势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实现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

一、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所要遵守的各项原则

与初中政治教学有所不同的是,高中政治教学的教学任务更重、教学难度也更大,因此,教师要想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全面贯彻和落实创新教育,就必须要革新自己的思想观念,遵守以下几项原则:

(一)必须要遵循民主和谐的原则

根据创新教育的相关要求,教师必须要遵循民主和谐的原则,并要以此为基础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做到师生平等,只有遵循这一原则,才能够让教师放下自身的架子,才能够使教师更好的走进学生中去,有利于营造民主的、宽松的教学气氛。此外,只有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之下,教师才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才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二)必须要遵循实践发展的原则

创新的动力就是实践。在贯彻落实创新教育的时候,高中政治教师必须要遵循实践发展的原则,给予学生更动手、动脑等实践的机会,要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拓展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要结合教学任务,制定一些既符合教学任务又具有极强探索性和研究性的实践教学任务,要利用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和社会,并要让其在观察中学会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创新教育的教育目标。

(三)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创新教育与应试教育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前者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学会利用知识,而后者则只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因此,在贯彻落实创新教育的时候,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将传统的以知识为本转变成为以人为本,并要树立其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教学工作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才能够从学生的思维特征、认知心理以及兴趣和情感等方面出发,全面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贯彻创新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构建创新环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众所周知,创新精神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对未知事物的追求等。在这方面,教师首先要正确的认识到民主和谐的教学原则,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教师为了能够更好的掌控课堂教学,确保教学质量和效率不受影响,往往会采取十分严厉的方法控制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这样的情况往往会让课堂教学变得死气沉沉,缺乏活力。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要改变这一现状,要遵循民主和谐的原则,提倡学生质疑知识、讨论知识,并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其次,教师必须要正确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正确的对待学生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能够因为学生所提的问题过于简单而不耐心解答,更不能够讽刺嘲笑学生。在这方面,教师也需要注意另外一个问题:高中政治具有教学任务重、教学难度大的特点,因此,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教师也有合理的选择问题的解答时间:一方面,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当堂解答,以此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对于个别同学存在的个别问题可在课后单独予以解决,避免其对教学进度造成负面影响。

(二)合理的使用课堂讨论

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很多高中教师都比较抵触课堂讨论,认为课堂讨论不好掌控,讨论很容易演变成“茶话会”,于教学无益,甚至会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然而,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只要教师使用方法得当,就能够很好地利用课堂讨论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创新教育:首先,教师必须要掌握讨论的时机,课堂讨论不是随时都能够进行的,其需要在学生产生分歧的情况开展。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并要确保所提出的问题符合教材结构的特点以及学生认知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课堂讨论演变成为“茶话会”。其次,要掌握课堂讨论的形式。目前,有效的课堂讨论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自由辩论式: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而后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发表各自的看法,在使用这种讨论形式时,教师必须要做到因势利导、掌握讨论方向,并要在讨论结束之后做好总结工作。2.提示引导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提示下进行讨论,在使用这一讨论形式时,要做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讨论的进程,讨论结束后也要做好总结工作。

(三)合理的使用课后练习,开展习题教学

课后练习是高中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有效的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使其更加牢固的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其在创新教育中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布置课后习题的时候,可以结合所教授的内容编制一些具有较强开放性的题目,这样不但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习题的时候,应该遵循“少而精”的原则,这样才能够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基础上,实现习题教学的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全面实施创新教育,既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更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对于高中政治教师来说,要想在不影响教学质量和进度的情况下开展创新教育,就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本”等原则,并要寻找正确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教学和创新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曹冬梅. 创新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 商情(科学教育家), 2008,(02)

[2] 张郁艾. 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06)

篇10

关键词:数学教育?摇课堂教学?摇创新教育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我们党和国家确立的坚定不移的教育发展方针。科教兴国,人才为本,我们国家要发展,缺乏的不是资源,也不是土地、资金,而是人才,尤其是具有科技创新、知识创新的人才。当今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基础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浅议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一、正确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即在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个性的问题。

二、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再次,要创造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

三、数学创新教育的内容与培养

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有关的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努力探索,并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成就动机。提倡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所有的数学成就都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创新,这一切都源于对数学浓厚的兴趣。源于强烈的创新意识。

一个人涉猎知识越多,知识面越广,其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创新能力就越强。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学习更多更全面的数学知识,为将来的创新活动奠定扎实的数学功底。学生在接受教育和获取知识的同时,形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变“传授”为“探究”,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数学解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加强数学能力的培养,形成创新技能。数学能力是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数学技能在解题中体现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观察、试验、想象;实施阶段――推理、运算、表述;总结阶段――抽象、概括、推广。这几个过程包括了创新技能的全部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解题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温故知新、归类鉴别等等,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

开感智力教育,培养创新个性品质,美国学者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提出:“尽管创造者要具有一定的智力,但高智商并不是高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可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良好的个性品质作后盾。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生动活泼、具有丰富情感、思维活跃、身心不断发展的青少年学生。知识的学习只不过是青少年成长因素的一部分,不是它的全部。如果作为一名教师不研究对象本身成长的全部需要,而只把他们看作一种知识的容器,显然是远远没有看到教育的本质。简单地说,教育就是成长,创新教育就是让青少年健康成长。所谓健康成长,就是在人性固有的基础上,使各方面都得到有机的和谐的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充满活力和富有个性的、一个蕴藏巨大潜能和善于学习创造的新人。知识学习是人成长的一种需要,这种需要一定要成为学习者自身的需要,而不是教师工作的一种需要。创新教育要求以人为本,这在教育观念上和理论上必须对传统的教育理论模式进行反省。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必须从人本性出发认真地研究我们的受教育者,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得到完全的人的教育,使人性本身得到健康的发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教师必须认清形势、正确把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在“创新”两个字上狠下功夫,从革新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积极思考和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自觉地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认真研究学生的成长规律,学生的个性特征,在科学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积极从事学生的个案研究或班级研究,开展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教改实验,并且不断总结提高,在大面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上和有效开发学生潜能方面,不断地摸索经验,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法。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积极参加教研组备课、评课、观摩、研讨等活动,虚心学习,努力提高。

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术,不断地更新知识武装自己,完善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人类知识在不断创新,科技也在不断创新,研究创新教育的教师,既要了解知识和科技创新的现状,不断丰富教学知识增长点,用新知识、新科技手段武装自己,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对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关注等。

在数学教学中,激励学生要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具有像爱迪生发明灯丝一样的坚定信念。在“问题数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气魄,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错析教学”,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和挫折的顽强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

参考文献

[1]张叶勤.新形势下的创新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年光红.现代社会心理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徐新.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研究.延安大学学报,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