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的益处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5: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发展的益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技发展的益处

篇1

关键词:经济开发区;土地规划;可持续利用

0 引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影响范围广、时间长,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影响的研究属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范畴,目的是提高土地利用的决策质量,减少政策、规划与计划制定的失误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保障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在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研究方面建立了较完善、科学的研究体系。我国近年开始有学者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研究。卞正富等[1 ] 就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潘嫦英等[2 ] 讨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联系、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借鉴等问题;赖力等[3 ] 分析了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1 土地利用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1.1 土地利用规划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作为人类新生存方式的可持续发展,若要真正得以有效实施,即在生态环境、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方面形成一个持续、高效的协调运行机制,必须遵循公平性、可持续性、共同性和需求性原则,这是由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

1.2 可持续发展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条件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从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发展的战略和模式,它特别指出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长期承载能力对发展进程的重要性以及发展对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注重长远发展和发展的质量,强调人口、资源、经济和社会的综合协调。土地利用规划是对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做到土地利用的区际公平和代际公平,促进人类与其他生物物种的和谐发展,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1.3 土地利用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土地利用规划按等级层次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潜力分析,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布局,土地利用规划效益预测等。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能够将各个部门和产业的用地按照因地制宜、综合效益、逐级控制、动态平衡、协调统一的原则进行合理配置,从而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

2 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涵

2.1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兼顾各方面利益、协调发展环境和经济,其最终目标是要达到社会、经济、生态的最佳综合效益,做到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PRED) 的协调统一。依靠技术和行政手段,协调开发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比例、空间分布与当地自然特征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使开发区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其生产与环境功能,以达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最佳综合效益。它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 合理利用目前的开发区土地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2) 在开发区土地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保护那些对人类未来发关重要的土地利用方式(如耕地)。

(3) 协调区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兼顾生态、美学及文化等因素,以实现区内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

(4) 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是经济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建美好的人居环境,重视对人的关怀。

2.2 开发区土地持续利用不仅涉及到时间因素,还涉及到空间尺度。比较土地利用的持续性和适宜性,可以认为持续性是适宜性在时间上的扩展。土地利用的适宜性是指对于一定的土地单元,其是否适合于某种土地利用方式及其适宜程度;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是指一块地在更长时期内是否适合于某种土地利用方式。可见,开发区土地利用的持续性研究要求对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各种因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 的变化趋势作出预测,以便为可持续利用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一种开发区土地利用方式,只要在未来可预见的较长时期内自身有较高的产出,又不妨碍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并能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通常认为这种土地利用方式是可持续的。有些土地利用方式,目前虽利用效率不高,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它具有灵活反应调控特征,也可认为是可持续的。

2.3 开发区内的农业用地和一般农业用地相比,虽然目前在权属上都为集体所有,但开发区的农用地在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其权属将变更为全民所有(国有)。这一特点决定了两种不同的农用土地可持续利用方式。一般农用地可持续利用要求在提高土地的生产力的同时保护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并防止土地退化,即通常所说的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根据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时间特点,经预测在短期内将征用为国有的农业用地,对其利用方式不用再考虑到养地,而是要快速充分挖掘其生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3 开发区土地利用的对策

3.1 科学合理规划是土地合理规划的保障

要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在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下编制开发总体规划的同时,加大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力度,提高详规的覆盖率。通过合理的布局与规划,提高开发区内可出让用地的比例。在总体布局上还应注意充分发挥土地使用价值,按照不同产业和不同项目的特点确定地块的功能和发展方向。

3.2 提高项目质量,培植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项目是开发区的生命线,项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全区经济的发展前景,也直接关系到开发区土地的集约利用,即土地产出率的高低。有的开发区为避免土地的闲置,增加项目的数量,引进一些“夕阳”产业和污染项目,造成了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土地利用低下,有的甚至给开发区带来外部的负效应,影响开发区的整体形象和可持续发展。

3.3 加大土地监察力度

通过土地监察,清理项目,清理拖欠土地款。针对开发区用地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清理整顿措施。

(1) 签订土地使用合同后,对己付清地价款,迟迟不开工的,通过收取土地闲置费等手段,限期使其开工。自批准占地之日起两年之后仍闲置不用的,收回土地使用权,原所交的出让金及闲置费不予退回。

(2) 对未付清地价款的投资商,使其限期付清地价款,对土地出让金迟迟不能到位、不按规定开发的应当依照合同规定予以处罚。

(3) 对于一些未批先用项目,符合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应督促其办理相关手续和补交出让金;不符合规划的,予以取缔,依法收回土地。

(4) 对于新征用地,无力开发而造成的闲置用地,没有破坏土地的耕作条件的,应坚持退还农民,让农民继续耕种;已破坏耕作层的,在规划区范围之外的应通过土地整理和复垦,使土地恢复耕作能力,然后退还给农民使用,不可复垦或是复垦成本过高的,通过规划修编,纳入建设用地规划区的范畴。

(5) 对于其他闲置土地,结合项目,能利用闲置土地的,尽量不新占用地,能利用原有厂房的,尽量不新建厂房。

3.4 以服务承诺为契机,改善区内投资环境。

一切为企业的发展服务,改善区内投资环境,增强客商的投资信心。开发区建设应逐步改变引资招商的思路,应主要依靠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高水平的办事效率,优质的服务,不断增加开发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而不是主要依靠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在建立和完善支持开发区发展的各类支撑服务机构的同时,还应建立与开发区相关的服务配套企业,如信息服务、物业管理服务、社区生活服务、环境美化服务等企业,使开发区的服务设施软环境与基础设施的硬环境相益得彰,充分发挥土地的增值效益和增值潜力。

篇2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节能;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relationship and energy-saving methods of urba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how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reference only.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design; energy conserv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对关联的实用性学科,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其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它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和面问题。同时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城市规划管理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行为来对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监督、管理,并对二者之间发生的矛盾加以协调解决。

二、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方法随着全球范围内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快速消耗,能源供应日趋紧张。从资源消耗来看,全球约1/6的资源消耗和建筑行业直接相关。因此,作为耗能大户的建筑,其节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何将节能思想体现在城市规划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在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中倡导“偿还原则”;在城市空间规划中提倡紧凑型的城市布局及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对单体建筑的能源优化设计采用节能建筑,倡导新型的能源概念。 所谓优秀的现代建筑,就是要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追求在消耗最少能源的前提下,提供高舒适度的生活环境。舒适指向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经济指向建筑的建造与运行成本,节能指向对能源的消耗。在建筑节能措施中,建筑的密封性是最基本的一条。如果密封性不好,保温层内空气变冷变湿,就会失去保温的效果。在封闭的基础上,外墙的保热是护系统性能的重点。在建筑物耗费的能源中,大部分是不可再生能源。我们用得越多,未来的生存发展空间就越小。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被动状态,必须开发新型的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是目前公认的最具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如果将太阳能充分加以利用,则可以节省大量常规能源,并且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在我国目前建设量巨大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当务之急应在较大程度的建筑中采用成本较低,技术含量要求不高的节能措施。

二、在规划设计中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1、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治理问题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就是要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优化经济结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是城市经济结构的主体,影响着城市生态系统的结和功能。为改善城市生态结构,促进物质良性循环和能量流动,必须改进城市的产业结构。 从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角度出发,规划发展一批设施农业、示范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创汇农业,把“三高”农业和有机农业结合起来,规划多种生态农业模式,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农林立体结构生态经济系统,形成良好的水陆交换物质循环生态系统,农、鱼、禽水生生态经济系统,湿地综合利用开发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多功能污水自净生态经济系统;以庭院为主的院落生态经济系统;多功能的农、副、工联合生态经济系统。在企业层面上要根据生态效率,通过产品生态设计、清洁生产、产品包装“绿色化”等措施,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在区域层面上,按照工业生态学原理,通过企业问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在企业间形成共生关系,建立工业生态园区。 从解决生产与生活之间的矛盾出发,重点规划档次高、辐射面广的专业市场,巩固和发展现有的家具、钢铁、木工机械等专业市场,培育和壮大花卉、汽车、装饰材料、家用电器、塑料、布匹、水产等新兴的专业市场,结合规划开发建设高档商贸中心。规划和建设信息网络,形成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信息产业基地,加快以科技服务、社区服务为重点的服务业发展,形成覆盖范围广、服务水平高,渗透到各行业、千家万户的综合服务体系:合理规划房地产业,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综合开发”的战略,严格控制房地产用地外延扩展,消化闲置商品房,切实提高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水平,改善市民人居环境;积极规划好旅游产业,要在特色旅游上下功夫,创立一批区域性特色“旅游品牌”,发展规模旅游,使之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

2、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城市是一个由社会、经济、自然三个亚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通过人的生产与生活活动,将城市中的资源、环境与自然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形成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与矛盾。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就是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及其它相关的科学知识与方法,从城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城市资源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出发,调控城市社会、经济与自然亚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生态关系,合理规划城市资源开发与利用途径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使之达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不断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进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由此促进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社会的可持续性。除了有效的经济增长外,可持续发展城市谋求的是在不同的利益团体中公平地分配社会资源,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追求社会的共同繁荣和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发展现状来看,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关键领域。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具有强烈的发展经济意识。而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它是以人口为主体的立体结构,并与城市经济、城市环境等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中包括人口、文化、教育、卫生与健康、艺术、体育、价值观念和社会网络等。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最终是人的全面发展,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做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规划。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发展;医学基础课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2(c)-0153-03

教师专业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的世界性潮流,它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新理念和新制度的建立,成为促进教师教育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成功策略[1]。通过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发现,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旨在通过对教师成长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探索,分析影响教师成长的各种因素,从而理清教师发展的规律,促进教师顺利成长[2]。高职院校医学基础课教师有着自身的特点,关注其成长历程中的各种问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师的发展需要,从而给予教师适当、适时的协助和教育,使教师自身蕴含的潜能不断发掘出来,促进教师的发展、成长。

1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

1986年美国卡耐基教育基金会和霍姆斯协会分别发表了《国家为21世纪准备教师》、《明天的教师》两份报告,明确提出了教学专业化这一概念,并将其视为提高公立学校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教师专业发展有多层含义,如韦登指出:①教师专业发展是协助教师改进教学技巧的训练活动;②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改革的整体活动,以促进个人的重大成长,营造良好的气氛,提高效果;③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成人教育,要依靠教育原理,增进教师对其工作职责的了解,不仅仅是要教好书;④教师专业发展是利用最新的教学成效的研究以改进学校教育的一种手段;⑤教师专业发展本身就是目的,协助教师在受尊重的、受支持的、积极的气氛中,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3]。

1.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实际经历的专业发展的变化过程,侧重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发展要经历哪些阶段,发展是否有关键期等;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研究在教师专业发展有关观念指导下,给教师提供哪些以及如何提供外在环境和条件,才能更好地帮助教师顺利地走过专业发展所必须经历的诸阶段。如图1所示,国外研究者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划分方法。伯顿、费斯特、休伯曼等人从教师的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分别针对教师职业生涯、教师职业周期的动态发展和主题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见解。

1.2 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划分,我国学者侧重于教师社会化标准的研究,即从教师作为社会人的角度,考察其成为一名专业教师的变化历程。国内有学者在归纳相关文献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教师成长、发展阶段做出了较为详细的划分。也有一些学者从教师心理发展以及社会学的角度来探讨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发展阶段观,如有学者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把教师早期的专业发展看成是预期社会化阶段,而承担教师工作后,为更好地工作所参与的进修、学习称为专业继续社会化阶段。

2 高职高专院校医学基础课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高职医学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4]。教师服务于高职教育,首要任务是明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即高职院校应该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不能简单地模仿和套用普通教育的教学体系,也不能成为岗位职业资格培训的附庸。高职医学教育具有技术性、实用性,其主要目标培养的是数以千万的高素质技能性专门医学人才。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学科综合性和交叉性,将教育学、医学两门截然不同的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社会期望值更高,任务更加艰巨。因此,高职医学教育对教师在角色定位、职业体验、智能结构、教学使命感等方面的要求更高、更全面。

2.1 医学基础课教师的定义

我国的《科学技术辞典》将医学定义为“医学是旨在保护和加强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医学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医学所研究的是与自然和社会相互联系着的人”。这一定义充分体现了现代医学模式的特征,反映了当今医学领域的内涵与发展。经典的医学科学主要由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两大部分构成[5]。相对于临床医学而言,基础医学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内容,是研究人体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生理病理规律的科学体系,是医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整个医学发展的基础。医学基础课教师特指在医学院校从事这些基础医学分支学科课程教学的教师。

2.2 医学基础课教师的特点

高职高专院校绝大多数医学基础课教师来自于医学院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他们普遍具备一定水平的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但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施教教育,缺乏完整、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更缺乏对从事医学教育工作心理上和知识上的充分准备以及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深刻认识。因此,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在教育阶段方面,一般都是接受过医学本科教育阶段的成年人,其生理和心理成熟程度高于本科生。②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缺乏教育学专业理论知识、教学技术和能力。③在学科专业发展方面,医学基础课教师有明确的专业定向。

2.3 医学基础课教师应具有的素质结构

通过将近年来较有代表性的有关普通高校教师和医学院校教师素质结构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归纳,研究结果显示:医学院校教师的素质结构在具有一般普通高校教师共性的同时,还应体现其自身的学科专业特点。见表1、2。

2.4 影响医学基础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教师专业化理论认为,教师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强化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其本质不是简单地“重复”某一种劳动的基本操作行为,而在于需要一定的“专业精神”、“专业理论”和“专业技巧”,并不断地改进、完善和创造。对于医学基础课教师来说,应着眼于进一步培养其适应医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潜能。医学教师的服务对象是人,在教学中既要求医学教师传授广博的医学基础专业知识,更要求他们遵循教育规律,讲求教学方法,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6]。

如图2所示,首先应该是理念、态度上的转变,要帮助他们树立热心、专心和潜心于医学基础教育的理念;其次是知识、能力的强化,要打牢他们的医学知识基础,拓宽医学知识口径,培养医学科学研究能力;最后是教学基本方法、技能的补充,要使他们掌握医学教育的基本规律、方法和技能。在我国的现实中,由于受临床医生与基础医学教师收入上的差距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从事医学基础教育的教师朝医院流动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利用优秀教师扎根医学基础教育等典型案例,培养医学基础课教师的敬业爱岗精神与奉献精神尤显重要。而且,由于高职高专院校生源质量不高,在校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比较欠缺、学习目标不明确、自控能力弱等特点。面对这种学习状态的学生,对教师的知识、技能要求会更高,要使他们能够相对稳定地、较为系统和规范地接受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职业道德以及专业学科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提高教育技术、教学技能的基本运用能力,并通过一定的实践性活动获得对医学教育规律的认识及反思。同时,还应重视科研能力培养,包括从事医学专业学科科研工作和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能力。

3 结语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一个专业能力雄厚的专家队伍,一个不断追求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师团队是一所高校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7]。高职医学教育正肩负着为适应医学模式演变趋势带来的艰巨任务和挑战。医学基础课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实践和社会服务中的专业能力问题,是当前教师发展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必须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的潜力得到极大的发挥,以推动教师专业化进程健康发展,为高校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奠定教师队伍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春燕.西方国家高校教师专业化的经验与启示[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4):81-83.

[2] 罗振华.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9.

[3] 郭祥林.契约理念:高校师资管理的新视野[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4):68-71.

[4] 熊红菊.高职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3):23-25.

[5] 胡彦.高等医学院校医学基础学科助教规范化培训模式的初步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07.

[6] 冯利哲.BX学院青年教师成长因素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0.

篇4

关键词:职业培训 区域经济 全面发展

一、职业培训的作用

1.1 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

职业道德是指在维护劳动者社会地位的基础上,劳动者要具备与本行业相一致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使其最大限度的为经济社会服务。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中,继续加大对职业道德素质修养的培训工作,制定适合本单位经济发展的职业道德规范,坚决抵制一切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发生。

各行业必须注重对职业道德的培训,以职业道德规范和企业文化贯穿整个职工的生产活动过程中,是企业的灵魂。通过在职在岗教育,可以使劳动者胜任其所从事的工作,具备协调工种、工序、转岗的能力,以企业为荣,增强改革创新意识,使劳动者具备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与企业共生存,企业的发展强大与自己息息相关。

1.2 职业培训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不仅取决于资源与财富,更取决于它所拥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数量。国家综合能力的竞争也就取决于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根本之一,所以职业培训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从全球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雄厚,一方面通过商贸流通带来的有形财富,另一方面通过科学技术带来的隐形财富,科学技术进步能够推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进步需要大批高科技人才,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是不可缺少的,科学技术需要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才能够发挥自身的功效,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正是通过操作精密的设备和运用科技知识将隐形的生产力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推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大发展。所以,经济发达的国家企业的劳动效率高,正是因为企业通过对职工再继续教育的培训,员工专业能力得到了提升并且技术过硬,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企业,企业实力增强,员工工资待遇提高,这两者相辅相成的。总之,职业培训不仅能为企业培养越来越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1.3 职业培训是解决技术人才短缺的关键

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国外的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引入我国,企业在不断的增多和壮大,我国经济也随之平稳的增长,贸易总量比重也越来越大。但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矛盾也随之而来,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矛盾就是生产不断的扩大,但生产一线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相当紧缺。透过生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人才缺乏这一矛盾现象,中国提出了未来10年的职业培训的发展目标:掌握一门技能就离不开科学技术和专业技术。当今,科技以火箭般的速度进行创新,科技创新离不开技能型人才,然而技能型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一个瓶颈。要解决好这个矛盾,必须要发展职业培训,加大对职业培训的支持力度,只有发展了职业培训,才能培养出越来越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使其通过生产加工过程将专业技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力促我国2020年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

1.4 职业培训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措施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仍将存在。企业下岗失业人员问题、移民就业问题、被征地农民就业问题,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统统摆在政府的面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2011年失业率达到4.8%,而2012年失业率达到5%。同时,普通劳动者整体素质与快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不相适应。科技的发展,产业的升级,劳动者现有技能远远跟不上时代的进步。企业要发展就需要技能型职工在一线生产。而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与企业发展成为了主要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措施就是大力发展职业培训。

二、职业培训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它与区域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它必须根据所在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来设置、调整培训科目,并结合人才需求和技术发展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它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功能,通过培养高技能人才来不断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因此,建立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职业培训,必须首先处理好职业培训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使之相辅相成。

2.1 区域经济对职业培训的发展具有制约作用

区域经济发展是制定职业培训发展目标及内容的基础,职业培训的体系建设无论从财力投入、专业设置、布局结构上都将受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同时区域经济发展明确规定了职业培训的发展方向。

2.1.1 区域经济制约着职业培训的财力投入,区域经济服务于职业培训,它将为职业培训提供财力的保障。其中包括:学校办学规模所需经费、硬件设施购买资金以及教师的工资发放等各个方面。

反之,职业培训就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例如:企业不能开展职业培训,生产效益下降,导致员工流失,企业倒闭,当地工业经济指标出现赤字。所以,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财力的投入和物质保障的供给使职业技能培训成为可能。

2.1.2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决定职业培训专业设置,产业结构是由支柱产业、带动产业和其他产业所构成。不同的产业结构要求了不同的劳动力的类型和素质,从而人才培养的标准也就不同,职业培训必须适应产业结构设置专业科目。例如:克拉玛依市新城区产业结构是由以三产为支柱产业、商贸流通、服务业、信息产业和金融业五者构成,那么新城区的职业培训主要就要面向这些行业,设置相应的培训专业和制定培训的内容。

2.2 区域经济影响职业培训布局结构

由于各个区域的特点不同,相应的产业结构布局也不同,有的是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有的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城市,有的是以服务型为主的城市,还有的是以“一产”为主的城市,所以每个地区职业培训都要围绕着自身城市的经济发展而布局。因此,职业培训发展布局必须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相链接,从而培养出适合该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人力资源。否则容易出现不适应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培训项目,不仅导致人力、财力、物力的极大的浪费,并且造成人力资源的流失。总之,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好职业培训的专业及制定培训课程内容,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

三、总结

3.1 职业培训可提高劳动力素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职业培训提供的劳动力数量和质量。

所需的劳动力数量得不到有效的提供,经济就无法得以发展,但劳动力的质量更为重要,劳动者的质量决定了其能为企业创造多少财富,企业的财富积累能够推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所以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更为迫切,只有通过职业培训,才能够培养出这些适合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

3.2 职业培训可优化区域劳动力素质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职业培训通过对劳动者进行行业知识的提升培训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培训,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使劳动者具备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专业技术,有效的提高了当地的城镇就业率,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结构性失业问题,维护了区域的社会稳定。同时,职业培训通过不同方式开展不同类型的培训,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的保障,为克拉玛依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夯实了基础。

参考文献: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一2012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每月定点连续随机抽样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该问卷选取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住院3d以上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每月分别抽样30例调查住院满意度,该时段内共调查720例患者。2011年1月一12月实施“HIS”护理模式服务前(实施前)共调查360例,其中男158例,女202例;年龄18一84岁,平均(45.38±15.25)岁。2012年1月一12月实施“HIS”护理模式服务后(实施后)共调查360例,其中男149例,女211例;年龄19一82岁,平均(44.71±15.67)岁。两组数据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011年1月1日一12月31日调查的360例患者接受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2012年1月1日一12月31日调查的360例患者接受“HIS”护理服务。

1.2.1 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胃肠疾病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热情接待、积极完善相关检查,给予胃肠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指导,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疼痛的护理,鼓励多活动、早活动,以及胃管、尿管、引流管等各种管道的护理,饮食、疾病康复健康知识等指导。

1.2.2 "HIS”护理服务“HIS”护理服务较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在以下7个方面有所改进。

①信念(conviction:坚定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信念。全程覆盖贴心护理,包括患者人院伊始热情接待、加强术前沟通以及责任护士的快速康复围手术期护理并深人至出院后随访工作,开展诸如针对肠造口患者的华西大讲堂、针对慢性感染伤口患者的出院后伤口换药延续服务。

②合作(cooperation:提倡医护一体化合作。“HIS”护理服务模式中强调医疗和护理共同协作,通过改变晨会交班形式、进行医护共同查房、共同制定患者的分级护理。

③关怀(care):注重关怀患者身心需求。患者住院期间或多或少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对此,我们开展了责任制整体护理,使得患者与负责护士相对固定。

④沟通(communication:永不断线的沟通。科室护士在工作之余积极动手制作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胃肠疾病健康教育卡和健康教育视频等,以加强患者与主管医护人员的沟通;开设具有胃肠外科特色的医护恳谈区,每周举办2一3次由科室年轻医生、护士共同进行的胃肠道疾病专科互动讲座,将健康知识讲解与患者答疑相结合,解决患者住院期间的问题;此外,每间病房还配有沟通本,方便因工作等原因不能参加恳谈会的家属提问,责任护士和病房护士长在1一2个工作日给予回复。

⑤信任(confidence):用真诚的行动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胃肠外科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取得患者信任的业务学习,提升其专业技术能力和护患沟通技巧,以便在患者住院期间取得信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⑥便利(convenience):科学利用资源最大限度的达到医护患三者的便利。开展基于患者舒适的胃肠疾病加速康复外科:不常规安置胃管、术后尽早拔除尿管、术后限制静脉补液量、尽早进食。

⑦满意(contentment:良性循环多方满意。护士们在患者住院体验上根因分析,开展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1.3 评价方法

比较并分析“HIS”护理服务实施前后两组患者间住院满意度。满意度调查表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质量控制管理院内自测满意度调查表,设有统一指导语,包括14个条口,每个条口的回答结果分为“满意”“较满意”“较不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未涉及)”。各条口单项分数计算公式为:满意度=[(满意条口数+较满意条口数x0.8+较不满意条口数x0.6+不满意条口数x0.4+很不满意条口数x0.2)/总条口数一未涉及条口数)x100%,总满意度为第14条口患者住院期间对于病房护理工作的总体评价。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越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先检查数据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情况,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011年1月1日一12月31日“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之前共调查360例患者,其总满意度为(83.27±5.71)分;2012年1月1日一12月31日“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之后共调查360例患者,其总满意度为(97.92±6.23。实施后满意度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01,P<0.05。调查表中14个条口的满意度均较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如何提高日常护理工作中的服务质量是提升患者住院体验需要改进的迫切问题,护理人员创新性地提出“HIS”护理服务模式,探索胃肠外科临床护理的重点专科建设之路。

3.1 “HIS”护理服务模式的优势

“HIS”护理服务模式强调坚定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信念,促进护士更积极主动地思考如何解决患者的问题。全程、贴心的护理服务使得患者住院期间更为舒适放松,增加的延续护理内容更是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帮助,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同时“HIS”护理服务模式还强调医疗和护理共同协作。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医疗和护理是密不可分的两个主体,在治疗疾病、维护健康的过程中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HIS”护理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出团队的优势,以先进、精湛的治疗、护理技术服务患者,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降低患者痛苦,同时提升住院体验。针对患者住院期间或多或少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责任护士不仅对患者的机体进行护理,还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关系和家庭生活状况等进行全面了解,配合患者康复需要,给予最佳护理。护患沟通路径化管理能责任到人,敦促护士主动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护士依据共同遵循的沟通模式,可以不断对教育内容进行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再教育,保证健康教育措施在既定时间内实现并达到预期效果。

在“HIS”护理服务模式实施过程中,患者信任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改善。提高患者信任度能够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达成。此外,新的护理服务模式更加顺应多学科协作发展趋势的发展,加强患者、家属、临床医师、护士、麻醉师等相互合作,利用现有临床手段对围手术期各种常规治疗措施进行改良、优化和组合,可以达到减少或减轻外科手术打击的效果。

3.2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促进患者满意度提高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医疗市场化,患者的角色发生了向医疗服务消费者的转化,在护理服务中应尊重患者的需求,体现医疗服务系统人性化。患者需要护士关心、尊重和理解,需要获取有关自己疾病的相关知识,需要寻求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在身心焦虑时得到安慰等,需要护士提供系统的、全方位的身心照顾。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是影响患者满意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众所周知,满意度可以表达患者对所接受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反映护理质量水平,因而成为现代医院质量管理的金标准。本研究结果显示,“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后患者的满意度高于未开展前满意度,说明在胃肠外科重点专科建设中应用“HIS”护理服务模式不仅可以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还能有效改善患者住院期间感受,提高满意度。

3.3 护理人员参与护理重点专科建设的积极性转变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浪潮赋予了新时代的护理人员更深层次的历史使命,加强自身医德的职业素养,将服务意识渗透到工作中是科室各级护士用实际行动对重点专科建设的最佳支持。这与多项研究中强调的护士参与全过程质量控制,提高护士工作责任心和业务素质,调动全体护士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观点一致。活动开展以来,护士对待工作更加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将科室快速康复流程,伤口治疗、静脉治疗等专科护理范畴的理论与临床实际结合,夯实基础护理,从为患者洗脸、梳头等细微之处着手,耐心细致地维持患者住院期间整洁有尊严的生活;再结合专科知识进行住院流程再造,从减少患者的痛苦,点滴之间着手,缩短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提高其外科住院期间的舒适度,将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紧密结合,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从而提高住院满意度。

3.4 “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前景展望

篇6

关键词:科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系统外包HER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由于科技的发展、市场范围和种类的扩大,对大规模组织的强调、日益增加的劳动分工等一系列因素,促使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科技的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已经多次带来了明显的转变。

科技发展对人员管理影响的历史考察

在科技革命前的历程中,生产力水平低下,信息传播途径闭塞,手工技术生产相互之间的学习、借鉴比较困难,科技创新发展的进程十分缓慢。所以,这个阶段的科技对组织形式以及人的管理影响不大,变化周期比较缓慢。自从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以后,组织变迁越来越受制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几乎科学技术的每一次大的变革都导致了组织的一次大变迁,组织的每一次变迁又导致组织对人员管理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

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使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操作,其结果是使人的体能获得了解放,相应地,组织对人的管理方式也由原来那种单纯依靠增加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来提高劳动效率的管理方式转向雇佣管理。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大生产的出现,使得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早期雇佣双方之间家长式、宗教式或者部落式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大规模组织和机械化大生产淡漠、疏远了双方之间感情纽带。在利益、工作环境和劳动保护等方面渐起纷争,工厂成为了冲突和暴力的场所。控制和安抚是这个时期人员管理的主要特征。

第二次科技革命始于19世纪60年代、70年代,以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的发明发现和使用为特征,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核心。第二次科技革命后,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劳动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的结合程度对生产的影响日益明显,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股份公司。以泰罗为首的科学管理学派和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学派对此做出了重大贡献,直接导致了人事管理的产生。人事管理强调以“事”为中心,人员管理活动是被动的、反应性的,但这种机械式的组织管理方式是与当时科技发展下形成的企业组织方式相一致的。

现代技术革命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现正以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着,它的主要标志是原子能空间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领域里的革命,现代科技革命的强大浪潮正冲击着当今社会的各个层面,对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面对科技不断创新、顾客需要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纷纷进行变革和再造,频繁的变化使得“事”不断变化,只有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活动才能主动应对变化、适应变化,抓住变化中的市场机遇。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甚至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了理论和实践的主导。

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人与技术之间、人与资本之间的关系,因而,带动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实践的转变。

科技发展对工作系统的影响

在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经济社会的很多领域内,我们对科技发展是持肯定态度的。科学技术曾是我们用以减少人类辛劳、提高生产和获得更好生活质量的基本手段。但近来有人对这种看法产生了怀疑,而且开始强调科技“进步”的消极方面。所有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只是在不同的时期、阶段两者的势力对比处于不同的状态,因此,科技发展对工作系统的影响也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

科技与工作系统之间的适配关系,成为了融入和利用科技成果的关键。科技对工作系统的体现在三个方面:科技是组织决定所要求人力资源投入的重要因素,间接地讲,它是人力资源素质的重要因素;科技是组织结构和程序的某些总特点的决定因素;科技是单个或者群体工作设计中的直接决定因素,因而是社会结构和准则的间接决定因素。

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科技对组织结构具有直接的影响。科技发展与组织中的多种特性相关:组织命令——控制层级的长短;管理人员的管理跨度;组织人员之间的比例关系;甚至组织的薪酬成本比例等。研究表明,在不同的科技发展水平下,不同类型的组织都有一个最佳的结构。科技革命一度使得企业的组织结构不断扩张,各种巨型组织不断形成,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组织结构又开始不断缩小。

对组织社会心理系统的影响

科技以多种方式影响着组织中的个人。科技是确定任务和专业化程度的关键因素。工作群体的大小和构成以及与其他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相互作用的范围等,往往都是由科技水平决定的。科技影响组织中人的各种作用和身份地位,同时,对每个员工的认为的具体设计具有重要影响。

科技的变革会引起人们工作的不安全感和忧虑感。科技进步的加快,导致员工知识、技能半衰期的缩短,社会对不断学习、更新技术的要求提高,严重影响了人们在工作中的安全感,对生存、发展的忧虑逐渐增大。

对管理系统的影响

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知识不断专门化,致使组织内的专业化分工程度不断深入,职能分工更加细致,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知识、技术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管理系统的基本关注使将活动分解或分割开来,以便由各分系统完成,但是,科技的加速发展,管理系统的重点发生了改变。随着复杂组织中的差异性的不断发展,各个职能之间的合作问题成为了发展趋势,创新要求各个专业之间知识的碰撞和共享,竞争要求各个职能之间更加灵活、快速的协作反应。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对科技的迅速引进、吸收,导致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呈现出跳跃式发展趋势,形成管理水平极其不均衡的态势,管理理念、操作方法、基础平台方面千差万别。科技的发展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尤为强烈,站在总体的角度上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归纳。

思维方式的转变

人力资源管理呈现两级分化趋势。两级分化趋势是指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职能得到加强,需要更多参与到组织的战略决策中来,共同寻求人力资源与其它资源之间的整合;而事务性职能更加弱化,很多职能比如招聘、考核、人员配置等会更多由直线部门负责人承担。结果,人力资源部门要么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更加积极融入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去,以客户服务的理念进行管理操作;要么人力资源部门就会弱化甚至消失,战略职能由高层管理人员承担,行政事务工作由直线部门承担。前者更多出现在我国本土大型企业中,而后者多出现在外资性质或者民营企业中。

人力资源管理在科技发展引发变革中的作用。信息技术的普及发展,导致科技的学习、共享更加方便,各个方面的创新活动更加活跃,变革也就成为组织中的常事,并且变革的周期越来越短。人力资源管理顺理成章地负起了变革的发动和管理的责任,利用各种心理激励和社会互动方法,规划变革进程,引导雇员的态度和行为。

管理的对象向知识和能力倾斜。我国的人员管理一直重视资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因素,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影响下,正在向人职匹配迈进。但是,随着组织发展对科技的依赖程度增加,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也会发生转移:由强调人职匹配向以人为载体的知识和能力倾斜,这是全球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思维方式又会被置于多层次的转变发展之中。

人力资源外包。人力资源外包是指依据双方签定的服务协议,将企业人力资源部分业务的持续管理责任转包给第三方服务商进行管理的活动。这是科技推动专业化分工在组织层次的体现,“回归核心”不仅是组织战略决策,也是企业职能战略决策,企业会逐步把不涉及企业机密、要求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程序较繁琐和经常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外包出去。外包业务需要遵循一个原则才能最大限度地为公司业务服务:企业核心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即有关公司文化建设、机构设置、核心决策等事项不能外包;只要是常规事务性的工作都能够外包。

基础平台的升级—EHR

科技的发展为人类创新的生产工具和运作平台,在信息通信技术的推动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平台得到了升级,EHR成为了国外先进公司的发展趋势,这也是我国今后发展转变的方向。

EHR(Electronic-HumanResource)即电子化人力资源,是将先进的技术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建立人力资源服务的网络系统,使人员管理流程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之所以有价值,就在于它能将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通过数字化的信息系统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大幅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我国企业人才战略实施中的功效会更加明显,理解并运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所蕴涵的管理理念,将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操作技术的转变

招聘。招聘是在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下为企业引入合格人才的活动,招聘活动将从现在的岗位导向标准向重视潜力、发展转变,内部招聘更加受到青睐,招聘渠道更加丰富,招聘、猎头公司在未来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

培训开发。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会更加重视培训开发活动,特别是对组织所需的专用知识的培训力度。科技带动技术价值的提升,企业培训开发的潜在收益与成本的比例增加,企业在培训开发投资上的积极性增强。另外,培训开发也是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有效手段,从总体上还会降低企业的人员成本。

员工援助计划。科技虽然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环境和水平,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有所控制和伤害。在我国,由于历史文化原因,对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关注是比较高的,但关注的重心主要是个人道德和家庭伦理方面。随着科技影响的加大,系统的员工援助计划将会得到广泛发展,特别是基于工作变革的员工心理和情绪方面的专门咨询活动,在我国今后人力资源管理中将会占有较大的比重。

能力工资。科技的发展,使得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组织中的重要性增加,创新对于市场竞争和利润增长的意义重大,组织对能力和人员之间的结合和更新程度要求增加,因此,薪酬制度将会从以职位为基础向以能力为基础过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两者的结合。

篇7

摘 要 科技馆为政府投资建成的公益性场馆,肩负着普及科学知识、促进国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的责任。其中,科技馆最重要的一项功能之即为展教,通过开展展教工作,可达到向社会公众科学宣教的目的。本文就学习型社会中,科技馆展教工作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以期为今后科技馆的展教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学习型社会 科技馆 展教工作

作为一个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学习型社会的创建基础便是建立起能支持人开展终身学习的科学组织。其中,各种科技馆为这些学习组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当前社会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学习型社会中,人们对科技馆的科普教育职能愈发重视,如何做好展教工作,从而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已成为当前众多科技馆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科技馆展教工作在学习型社会条件下面临的挑战

(一)观众成分朝着多元化发展

作为科技馆主要的消费群体,中小学生在参观科技馆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问题,进而通过自身努力找出答案,这充分符合我国提出的探究性学习的理念[1]。此外,由于受到内容及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学校教育难以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只有对自身结构进行不断更新与完善,才能获得不断进步。对于劳动阶层的人们而言,在科技不断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式,他们只有不断接受科技知识教育,才能实现自身劳动技能与科技水平的提升。而科技馆的展教工作可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公益性科普资源,因而各个阶层的人们均通过参观科技馆而收获不同的益处。

(二)观众的需求朝着多元化发展

随着科技馆观众成分朝着多元化发展,观众参与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领导干部阶层需要的是科技发展的宏观趋势及科学的管理、决策等内容;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学校的科学教育缺乏对学生的科学体验,而参观科技馆这一实践过程可有效补充学校教育的不足之处;针对劳动阶层人民而言,科技馆可向其展示科技展品与相关现象,从而帮助他们对生产中的科学常识以及比较抽象的科学原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科技馆不但向他们敞口了探索科学的大门,同时也为其提供了人文关怀与服务。

二、学习型社会中科技馆做好展教工作的有效对策

(一)根据参观对象不同采取不同的展教方式

对于一些大型的科技馆,由于每天有大量的观众来馆参观,难以展开面对面的展品讲解工作,因而可着重采取说明牌介绍或电子讲解的形式,并让科学素养较高的志愿者及工作人员在现场辅助解答观众疑问;而对于一些稍小型的地方科技馆,由于观众多为本地居民,人流量有限,且存在较大的教育期望,此时科技馆就应当以参观者不同的身份为依据,开展有针对性、有区别的展教方式:

1.对于科普教育的主要接受群体,青少年学生不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且与实际的生活存在差距,但他们又有着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望。基于此,在开展讲解工作时,科技馆展教人员应充分结合学校的教育,运用规范、准确的语言,在结合科技发展趋势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基础上,以启发的方式对科学知识的原理展开清晰介绍。通过向学生宣传科学家们艰苦拼搏的优秀品质,进而引导学生树立起为祖国科学发展而努力的远大志向[2]。

2.对于领导干部阶层以及具备一定知识水平的观众来说,科技馆尽管无需展开集中展教,但必须安排一定数量的现场咨询人员。此类群体在参观科技馆的过程中,对自我的体验与感悟尤为重视,进而对科学思想与方法展开不懈的追求,实现自我进步。

3.对于社区居民,由于他们生活在资讯发达的城市,再加上自身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因而科技馆可开展宣教或探讨式的展教活动,通过重点讲解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从而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思维及生活方式。

4.针对农村居民,由于受到教育的限制及封建思想的影响,科技馆在向他们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应促进其科学思想的形成,并通过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内容展开详细讲解。

(二)根据展教内容不同采取不同的讲解方式

科技馆在开展展教工作时,应当根据展教内容不同采取不同的讲解方式。例如,对于与观众生活联系紧密以及社会热点的科学问题,科技馆就可以通过展品、图片、模型等形式进行说明,并邀请专家来馆与观众进行交谈;其次,科技馆还可实行开放运营,对社会开放馆内的资源,或通过计算机网络等载体来促进公众参与积极性的提高;此外,科技馆还可以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趋势为依据,加大专题展览的举办力度,将展教工作具有的前瞻性与时效性优势充分体现出来,从而强化人们对科技发展的支持。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学习型社会背景下,为充分满足公众终身学习、社会发展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需要,科技馆就应当在重视个性化、多样化科普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展教方式,让不同层次的观众均能在自己喜欢的方式下,接受所需的科技知识与力量,从而使科技馆真正成为全民终身学习的一项有效社会资源。

参考文献:

篇8

与此相反,我们可以用数字来突出我们过去所取得的成就。数字具有两种功能。首先是可以展现出业绩的卓著。同简单表示“提高了生产能力”的应聘者相比,一个在“7个月内将工厂产量提高156%”的人,无疑会令招聘经理印象更加深刻。另外,“管理350名技术设计人员”同“领导工程小组”相比,前一种陈述能更好地证明我们的能力。

强调成功经验,必须列出具体数据。要证明我们以前的成就,就应学会用数字说话,包括我们为公司节约了多少钱、多少时间等,说明我们有什么创新等。强调以前的事件,一定要写上结果,比如:“组织了公司人员调整,削减了无用的员工,每年节约55000元。”事实上,求职者必须将成就在简历中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加以证实,若不能有效地予以表述,那些成就等于不存在。

具体地说,用数据或百分比指标来量化我们的业绩和技能,如多少数量、多少次、占多少百分比等等,表述越具体,未来的雇主就越容易判断出我们是否适合去他的公司工作。例如:

1)列举一项或多项我们参加或承担的重要项目或计划,我们在其中的职责和贡献哪怕我们在其中只是作为服务支持或行政管理人员,在达到或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之外,我们还做出了哪些其他贡献;

2)是否有什么建议曾被上司、部门或是公司采纳?若有,说明其内容,在实施这项建议时我们的作用以及我们因此取得的业绩和资历;

3)是否做过管理别人的工作?若有,有多少人在我们的领导之下?他们是哪种层次的员工?文秘类、技术类、业务类、行政管理类等?

4)是否处理过紧急或危险等情况?并对此加以说明。

Tips:如何让“工作经历”为我们的简历锦上添花

一份好的简历,工作经验是核心。HR在查看简历时,最感兴趣的就是工作经验部分。因此,在填写简历时,一定要在描述工作经验上多花些功夫,要尽量详细地描述我们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例如:“负责华东地区的市场拓展工作: 完成销售任务, 贯彻执行公司的销售策略;因地制宜,制定和实施区域性的市场发展计划;发展和管理经销商,并与其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协助经销商建立运作架构,指导和管理其销售队伍。”

另外,不要仅使用空洞的描述,应更多的使用具体的实例或者数字等来展示我们的工作业绩。如

“改组了整个服务部门,提高了工作效率。”

“提出新的流程,在减少工作压力的同时,提高了员工的生产能力。成功的向潜在的购买者解释并演示了技术产品和相关科技。”

“将原来无利润的存货以10万美金的价格成交。”

“开发了销售和市场项目,使购物中心的利润提高了33个百分点。在行政法规听证会上,作为法律代表为客户公司进行辩护,胜诉率达80%以上。”

“通过对公司产品和公司形象的重新定位,使Medisoft的股票价格在9个月内翻了5翻。” “为××出版社管理23家生产厂家的代表公司的国际和国内销售力量。”

“使邮政业务量提高9个百分点,从84%提高到历史最高纪录93%,而标准工作量则为74%。”

“负责华东地区的23家商店的销售和损益。”

“创作了两个有关国际旅行社的作品,揭开了国际旅行的艰辛,强调了自助旅行的益处。”

下面列出几个在工作经历方面的成功和不成功的案例并加以点评,以供参考。

例1

2003.06-至今:××公司 | 技术总监 | 上海

?创立并扩充公司的开发部门。在一年多时间里,将部门从两位工程师为一个客户工作发展到有30位工程师为三个不同的客户工作。公司的年营业额增长了200%。(点评:善于用数字和对比证明自己的出色业绩。)

?在3年内成功地管理了8个项目并与3个不同的客户合作。所有的项目都按客户的要求按时高质地完成,使公司的业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成功地为公司的软件开发建立了一整套质量保证体系并在实际中加以完善,使其逐渐符合ISO9001及CMM体系的要求。

?成功管理并参与信令测试仪的GSM二代增强型协议、GPRS协议的开发,以及acceSS7系统的七号信令系统的开发。

?管理、参与并按时高质地为客户开发了CDMA(IS—95A、IS—95B及cdma2000)系统建模及仿真软件。 (点评:强调自己主持或参与成功实施哪些重点项目。)

例2

2001.1-至今:某软件公司 | 行政人事部部长 | 北京

?制定公司的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 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创造了一种更具凝聚力的团队氛围;(点评:强调工作业绩。)

?制定人力资源战略, 建立人才梯队, 合理配备使用开发人力资源, 有效控制人力资源的成本;(点评:强调工作业绩,如能再具体些,就更好。)

?制定年度、季度及月度行政预算;

?制定并执行公司人力资源招聘及管理程序(负责员工从招聘、面试、报到、培训、转正、调动、离职、考核、晋升等系列工作);

?熟悉劳动法规和政策, 处理劳资纠纷, 处理员工社会保险福利等问题。

例3

2004.3-今: 某管理咨询公司 | 行政人事主管兼培训助理 | 南昌

?接触专业培训思想,受益颇丰;(点评:工作描述无重点,不知所云。此处应具体列出工作内容,并描述工作业绩)

2003.3-2004.2: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咨询部主管兼HR主管 | 南昌

?因个人更适合从事管理类工作,故放弃技术岗位,开始接触HR管理,并立志在HR领取有所发展;

2001.11-2003.2: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技术部网络讲师 |南昌

?学习并考试通过MCSE,MLC,并担任WINDOWS2000基础课程的讲解;

2000.5-2001.10: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咨询部专职咨询顾问 | 南昌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工作勤奋,开始接触IT行业,受益多多。(点评:以上是在同一家公司的三个不同职位,但求职者的简历容易让人误解为换了三家工作单位。工作描述则应更加具体。)

例4

实践经历

2003年到厦门火炬园大洋电子参观实习两个礼拜

2004年临汾医院志愿服务者

2004年上海儿童探索馆志愿者

2005年复旦大学百年校庆志愿者

篇9

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爆炸、科学发展是当前国际经济纵深发展的特征。随着国家东部沿海地区独特区域经济圈的形成,加之网络信息化的推动,有力地改变了展览业单一办展的传统模式,纷纷利用网络链接办展这一平台,将古今艺术珍品、现代生产产品的展览信息、产品的质量、营销状况、资金力量、科技含量等,展示在需方面前,通过不同艺术精品、生产产品的展示,可以在不同区域引导不同行业在不同的空间发展,继而引发市场劳动要素的合理分配和资源重组,因此,展览业已成为检阅各行业发展状况、指明行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场所,被誉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网络展览信息传递速度更让人们刮目相看。

那么,网上展览有哪些益处呢?一是利用网络办展,可以不受时间、空间距离的限制,参观者可以及时在互联网上浏览,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二是由于区域经济成分的构成不同,各地经济发展和文化底蕴的差异,同类型在不同区域的重复展览越来越多,无非是办展的规模、档次不同而已。通过互联网不但可以了解艺术藏品、精品的年代、价值以及产品技术含量、科技发展水平,而且还能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不必要浪费;三是利用互联网信息链的功能作用,有利于办展单位、参展企业的决策者慎重作出安排,降低办展成本。温州市群艺馆(展览馆)是一家公益性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当时政府是按举办高品位艺术类展览功能的要求而设计的,展区由两个相隔的层面组成,面积仅2050平方米,随着城市化建设规模的加快和不断拓展,区域特色经济的迅速发展,展览区域凸显出低而小,硬件设备严重滞后的特点,举办大型艺术展、大型商贸展就显得力不从心,很难满足展方需求,要求借用展览场地展示文化成果和名特优产品的单位(企业)的呼声愈加强烈,如何突破展区场所低小之桎梏,按照科学发展、同时制定办展为民的工作思路,是巩固传统展览业,开发利用网络展览平台,采取优势互补发展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展览业。2002年我馆与温州赛特网络公司签订网上展览合作合同,购置数码相机等设备,建立独立展览馆网站,在继续发挥传统展览业的优势基础上,不断拓展办展视野,大力推介本地的产品、树立品牌、拓宽市场,担当起介绍当地艺术精品、生产产品的重要场所之重任,迎合了区域经济发展之需要,使展览的内容更具广泛地方特色更浓,显示出更具顽强的生命力,也为本馆找到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的服务宗旨是在遵循《广告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按照需方要求,利用数码摄相技术成像后,扫描输入电脑,在网上艺术精品、生产产品以及展会的图片文字信息,全方位多层面地在网站上再现艺术品的欣赏保存价值、历史沿革、科技水平、技术含量、市场销售及发展状况等要素。从2002年至2005年,共在网上举办展览20多次,内容涉及古迹艺术精品及现代名家书画、绘画、摄影等等,将温州的艺术成就和独具地方特色的名特优产品通过网络技术传送到国内外,据统计,观众点击率共7万多人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但是,网上展览毕竟是通过网络虚拟构成的文字图像,存在的弊端也是显见的,它的功能作用虽能解决人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也为观展者或经营者长途跋涉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支出,但它毕竟不是直观的、感性的,即人们常说的直接感官认识,主要表现有:网上展览除了了解艺术品、产品的信息功能外,没有人际的直接交流、交易来的真实可靠,网络虚拟空间无法直面观众(客户)的真实时空,在一定程度上,对信息化时代的网络展览的发展带来颇多影响;另者,电子商务、网络虚拟空间的快速发展尚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即网络的安全性及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也使众多办展需方不敢大胆涉足的隐忧。

篇10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技发展带来的不全是益处,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麻烦。大数据技术在提升对数据洞察力的同时,也同样提升了破坏信息安全的能力。

首先,数据价值提升推高了数据保有成本。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数据价值也在大幅提升,企业的经营行为被越来越多地数字化,财务信息、人事信息、知识产权等这些企业最重要的信息都在被汇聚成为企业信息大数据,若这些数据被泄漏,再基于此类数据开展大数据分析,企业信息将毫无秘密可言。因此,数据价值的提升必然要推高信息安全方面的投入,来确保企业信息的安全。

其次,黑客破坏信息安全的能力在增强。数据的大量汇集,使得黑客成功攻击的收益在增加,“激励”了黑客的网络攻击行为。大数据技术本身也在成为黑客攻击的有力武器,黑客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得到更多的有用信息,制定更加有效的攻击策略,改进传统攻击手段,提高了信息安全防护成本。尤其是进入“云时代”后,数据在云端,云安全就更加重要,而遗憾的是,近几年,一些大型云平台数据泄漏事件更加剧了人们对于信息安全的担心。

最后,信息安全意识尚需提高。外在信息安全并不是企业面临的唯一危险,企业内部安全意识不强同样威胁巨大。员工由于安全意识单薄,或者企业内部信息安全体系不够完善导致信息泄漏的情况也在不断增加。据一项有关企业信息安全的调查结果发现,有近四成的受访者认为造成企业信息安全风险加剧的很大部分原因在于缺乏信息安全保护意识。尽管外部攻击和内部数据泄露的安全事故数量在增加,但多数企业并未给予足够重视。

因此,大数据时代信息价值在增加,企业信息安全的形势在恶化,而由此带来的损失将成倍放大。

对于我国企业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而言,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做好安全评估,企业在构建信息安全体系之初,要先对企业自身信息安全体系进行梳理,摸清企业信息安全的薄弱环节,做好安全风险的评估,通过评估制定出合理完善的整体防护安全策略。建立标准体系,我国一直重视信息安全体系的标准工作,也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标准,企业可以参照相关标准,建立完整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使企业有章可依。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要明确各风险点的负责人,责任划分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