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5: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

篇1

服务人民,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根本标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努力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要,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服务人民,首先要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其中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就是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文化消费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征更加明显,人们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热切呼唤更多高品位、高质量、多姿多彩的优秀文化产品,期盼更加优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文化服务。只有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适应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新需求,宣传思想工作才能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更好地深入人心、赢得群众、求得实效。

坚持服务人民,就必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要。我们要善于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把握宣传思想工作,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目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高文化发展活力,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要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更得力的措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篇2

具体内容指:

1、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3、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大众的群众文化与社会的精神文明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这里所说的群众文化活动,是指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各种精神文化活动,包括参加文艺创作、阅读、展览、演唱,摘编书报刊资料、举办各类讲演报告,听广播、看戏剧、电影、录像、幻灯,参加学习科技、文化、卫生保健、时事政策等学习,参加游艺、体育、旅游、养花鸟等等精神生活。群众文化事业,就是为了适应群众文化生活而建立设施和成立组织机构,普及文艺活动,传播知识技能,培养文艺人才,为提高而普及,以普及达提高,带有一定社会福利性质的公益事业。

群众文化的水平标志着我们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程度。群众文化工作的意义,在于群众文化行政领导部门和具体业务指导部门,从事组织、辅导和研究人民群众文化活动;文化市场要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宗旨。由于经济发展规律的制约,文化活动具体体现在文化市场上。参加市场活动的部门和个人,体现了商业性质和人文情怀。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就必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文化市场就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具备了引导和培育人民科学的文化消费意识和文明的文化消费行为的功能。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群众文化、科技、教育、体育、卫生、新闻、图书、旅游、文物事业都相应蓬勃发展,欣欣向荣,标志着社会主义精神建设发展水平相对地提高了。

目前,就大多数市县的群众文化而言,初步形成了一个以乡镇文化站为中心,以村屯文化室和文化户为基础的三级文化网络。近几年来,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节日文化、民俗文化节,在保护、弘扬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发展。以各种艺术节、音乐会、电视歌手赛、现代舞比赛等为主要内容的新潮文化以及街区文化、企业文化、机关文化、商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等都在兴起。国营、集体、民间艺人的演出团体、班社遍布城乡。令人瞩目的群众自娱场所如舞厅、录像厅、音乐茶座、电子游戏厅等应运而生。图书报刊、音乐制品涌进千家万户,群众性舞会和离退休职工活动等方兴未艾,呈现一派多姿多彩的文化繁荣景象。使参与者于获得娱乐休息的同时,发展智力、增长知识,在思想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熏陶和教育,直接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群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社会觉悟,培养了先进的思想、信念、道德和情操、科学态度,发扬了积极进取和勇于改革的革命精神,激励了人们热爱祖国,为建设社会主义献身奋斗,造就了社会主义一代新人,使人民群众在劳动工作之余能够得到有益身心的文化娱乐,有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陶冶情趣,焕发精神。群众文化为人民群众积极创造条件,使人民群众从体力和智力两方面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达到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发挥才干、创造财富的目的。群众文化向人民进行宣传教育,激励人民为实现为富家强国奋斗,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为建设具有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力量。

篇4

关键词:现代室内设计;现状;发展趋势

1 我国现代室内设计的现状

我国的室内设计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进入中国的,在中国兴起和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久。室内设计原本是属于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展和进步逐渐从建筑设计的领域内脱离出来,自成一派。虽然室内设计在中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只有30年左右,但是,这段发展时间中,中国室内设计也在磨砺中前进,一直在探寻属于本国民情和国情发展的特色之路。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室内设计已经具有多元性、复合性、民族性、艺术性已经综合性等多重特征。行业规范也在不断地发展,设计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也在不断地提高。在现有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相关人员只有继续发掘行业特色、探寻健康发展之路,才能为国内室内设计的发展提升更强的生命力,才能给行业注入更多的活力。

(1)多元性:虽然室内设计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由于我国室内设计从产生开始就和西方先进欧美国家有着不可忽视的关联性,因此,在早期发展过程中,室内设计都是以吸收借鉴西方先进的设计特点为主。随着时代和经济发展,室内设计发展更注重民族特性,因此,原创性的创新性的室内设计也兴起了。在这样一种不断交叠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潮的影响下,我国现代室内设计就呈现出了既有满足西方艺术特点和历史文化的设计风格和设计元素的运用,也存在着依赖本土传统民族文化的室内设计特点。中国的设计师在相互交流中汲取营养,相互渗透,有利于在国内形成一个蓬勃发展的多元化格局。因此,现代的室内设计具有的就是多元性的一种艺术特点。

(2)原创性:设计本来就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过程,室内设计由于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对于创造性和原创性的要求就更高了。室内设计作为一个充满综合性的学科,需要设计者运用到美学、建筑学、文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将这些学科综合运用,设计出有灵感有美感有强大功能的设计作品,就需要设计者发挥自己的主管能动性,坚持原创,赋予这些作品自己的思想和灵魂,这样才能强大室内设计的生命力。

2 存在的问题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内设计行业面临机遇和挑战,优势多多,问题也存在,主要表现在:设计师方面,尽管室内设计师在工程实践方面成绩斐然,作品也优秀,但是由于我国室内设计专业的理论教育发展不算成熟,因此设计师们专业理论方面建树不多,专业知识仍然相对不足,没有厚实理论基础无法保证室内设计专业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创新精神有待加强,室内设计发展初级习惯于借鉴国内外传统,但是现代社会光靠借鉴国外经验已经不足以满足发展需求,现代室内设计理应倡导结合时代精神的创新。

3 中国室内设计发展的趋势

坚持人文关怀。室内设计在发展的任何时期都是要以满足人的需求为目标的,因此,以人为本,关爱人的这种理念也需要一直坚持始终的。人性化室内设计是室内设计永远的主题,未来室内设计的发展不可忽视的主题。居住和工作环境的的设计它的目标是全面提高人居环境品质,满足人的居住和工作需要,它的设计目的是一切从人出发,从人性出发,方便人的行为,满足人的需求。

(1)坚持民族性。纵观历史,中国民族文化往往是传达着一种独特的东方神韵。在空间设计上,有礼有节,是一种文化意蕴的传承,在当代受到了西方等艺术和文化的影响,民族文化仍在是一种主体文化,值得重视,这种意蕴的传承也显得尤为必要。这种神韵的传承也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因此,现代设计中需要清晰意识到这点。在我们这样伟大的瑰宝前,室内设计业是需要对其充满敬仰。中国丰富的民族文化为现代室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丰厚的设计灵感,只有当融合古今,吸取民族文化的优秀部分与现代元素结合,必然能促进室内设计更大的发展。

(2)本土化、地域化。地域性和本土化是针对满足客户需求所提出的发展方向,在未来的室内设计发展趋势中,这一特点必将被坚持和发展。坚持室内设计的本土化和民族化其本质也就是将人文关怀细化到地域,将民族性细化到地域。实际上也是前面两点的细化。它强调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设计师需要根据地域特点、根据人民的需要来设计。当设计与环境、地域人文性。地域文化、地域历史相符合,就能有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创作意识,创造出具有灵魂的独特的设计作品,满足当地的人们的需求,可以真正满足不同民族人们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这也是充分体现了室内设计的人文关怀。

(3)专业化。只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才能给室内设计的未来发展带来更强大的支撑力量。真正的设计师除了是专业的能手,还应该是自己思想的忠实执行者,他们将自己的思想和客户的需求融合,设计出具有灵魂的作品。除了人才的专业化意义重大,设计材料的使用,也要更专业化,绿色环保的专业材料,不仅能为设计作品增添光彩也是为人民的健康和安全做好了准备,人们在满足了对环境的基本需求后,回归自然成了我们现代人新的追求方向。科技智能的设计以及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也是专业化设计的体验。在设计中,贯穿现代化科技化的思路,将科技的实力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规范住宅安全、质量过关。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室内设计中运用到的高科技也是随处可见的,这是潮流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4 结论

在新时期,人们的欣赏水平和物质精神要求都会得到提升,室内设计为满足人们生存也需要随着时展不断地创新和发展。面临各种的机遇和挑战,室内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都是值得关注和重视的,在目前室内设计的各种规范还未健全的情况下,室内设计从不规范到比较规范、再到相对规范,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但是,在各方的努力下,这个过程不会需要太多的时间,室内设计的美好未来也指日可待,室内设计行业一定会走向规范,最终必定会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本文通过对室内设计现状和问题的探析,分析出未来室内设计的趋势,旨在提供出有意义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谢震林,谢珂.徽州古民居室内装饰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9(20).

[2]岳俊杰.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方向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8(04).

[3]肖宏,吴智慧.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1)

[4]龚旭,刘涛.中国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J].艺术百家,2010(1).

篇5

很多革命导师都对大众文化进行过精辟论述。列宁同志在论述大众文化时曾说,艺术必须为包括工人、农民在内的几百万的勤劳大众服务,如果不为这些勤劳大众服务,那么艺术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他还说艺术必须让大众理解,必须被大众喜爱。艺术应该和大众的意志、思想、感情结合起来,使艺术昂扬起来。同志曾说过,新民主主义文化应该是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应该服务于占全国大多数的工农劳苦大众,新民主主义文化要逐渐转变为劳苦大众的文化。他认为普及文化和提高文化水平既相互区别又应该相互联系。他在《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和今后的任务》中指出,关于新文化既应该是科学的、民主的、民族的,也应该是大众的。这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新文化要想完成自己本身所担负的任务,必须被大众所把握、所接受;二是新文化必须代表中国广大的劳苦大众的利益,必须成为解放大众的武器和力量之一。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同志又说文艺也必须服务于人民,文艺的提高与普及必须相结合。这些论述为大众文化教育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基本原则,包括:大众化并非庸俗化,而是以通俗化的手段做到使大众对新文化喜闻乐见的目的,通俗化的目的还是提高新文化的水平;大众文化要代表中国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要表达人民的意志和感情;大众化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为中国的劳苦大众所服务。

二、分级式管理和双轨制发展

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一直被定义为企业化经营和事业化性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这种模式已经逐渐阻碍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也难以推动大众文化教育的进行。因此必须实行分级管理和双轨发展。我国的新闻媒体按照性质来分是一报两台,一报包括人民日报、各省各市区的日报,两台包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和各省各市区的卫视台和人民广播电台;还有以此而衍生出来的各种各样的新闻媒体。这两部分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都应该不同。因为二者的性质不同,任务也不同,所以二者发展模式的轨道也应该不同,所产生的教育作用也不同,在管理上也要实行具体政策和宏观政策相结合的分级式管理。

三、加强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

篇6

[关键词]国有大剧院;发展现状;社会效益

[DOI]10.13939/ki.zgsc.2016.03.212

1 国有大剧院发展现状

国有大剧院是指由我国中央或地方政府财政出资,新建或在原有剧院基础上改扩建的以舞台艺术表演为主要经营内容的规模较大的固定演出场所及设施。它大多具有两个以上演出场地,单次接待观众量一般在千人以上。剧院是发展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是各类型舞台艺术展示、表演的主要场所,更是一类特殊的文化艺术生产机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文化发展政策的引导下,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文化设施的投入,剧院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继上海大剧院、国家大剧院等代表性项目纷纷落成后,我国的剧院发展迎来了“大剧院”时代。尤其在近几年,我国大剧院建设进一步显现出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发展的趋势,而且投资金额、占地面积和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据统计,仅2011年下半年至2013年间,全国就有18个省市29家大型剧院相继建成,总占地面积约17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达240亿元,每家剧院平均投资少则五六个亿,多则十几个亿。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规模以上国有大剧院已超过100家。比如上海大剧院与杭州大剧院都是当地政府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兴建的。2007年建成的国家大剧院是有史以来我国投资规模最大的文化建设项目,耗资26.88亿元人民币(不包括前期的搬迁费和后期的追加费用),全部由国家财政拨款。[1]

中央和各地政府积极地投资兴建大剧院,是国家和政府促进文化发展、满足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是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中指出: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关键是让人们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这是我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本目的,也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是深入贯彻落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同时,大剧院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对当下文化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在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要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剧院通过开展内容健康、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的演出活动,可以引导社会主流文化,提高民众的文化素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可以提升地方文化影响力,成为地方的文化坐标和文化象征符号。

总之,大剧院的发展将会为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这是国有大剧院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价值,也体现了国家和各地政府及人民对文化发展的迫切希望。

2 国有大剧院工作导向

党的十报告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这是党的十自始至终贯穿以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导向在文化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即文艺工作应坚持以人民文化需求为中心。国有大剧院作为文艺活动的主要场所,其工作必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动去适应、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在当下,随着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欣赏习惯等都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对高水准的文艺作品有了更多的需求。面对此种新变化,文艺工作者积极调整观念,不断创新,以更高水准的文艺作品和更贴近群众的文艺服务理念来履行自己的职责。而这些更多更好的作品,正是通过国有大剧院这个中间媒介传达给了广大人民群众。以国家大剧院为例,建成以来一直坚持“人民性、艺术性、公益性”的宗旨,国内各地大剧院都以“人民”为工作重心和指导理念,始终把追求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3 国有大剧院社会效益体现

国有大剧院“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决定了其本质任务和使命,也决定了它所担负的实现公共文化设施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基本职能。

3.1 普及艺术教育,提高民众的文化艺术修养

艺术教育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因接触艺术作品、参与艺术活动而产生艺术兴趣、获得艺术能力、提高艺术修养的活动。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是精神和思想的集中体现,艺术反映人们对真善美的认识,具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等。由于艺术活动是知、情、意、行的完整过程,所以艺术教育活动对于提高人的审美素养,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艺术教育来提高民众文化素养,能够实现对人的身心的全面培养,对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已经成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共识。国有大剧院通过文艺演出可以进行艺术教育活动,让群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人文艺术素养,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进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比如国家大剧院2007年成立了艺术教育部,专门负责艺术教育活动的策划和实施,开展了一系列公共性的艺术教育活动。国家大剧院是重要的演出机构,同时也是社会艺术教育机构,它承担着面向国民实施文化艺术教育、引导和提升国民文化素质的社会责任。[2]

3.2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其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价值主体、以和谐生活为核心的社会实践。国有大剧院的演出节目,将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演出与剧目推送到群众的面前,使广大群众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更加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

国有大剧院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国有大剧院往往将优秀剧目及其所承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艺术欣赏、休闲娱乐的方式传播给广大群众,将我国的主流文化、主流意识形态潜移默化地形成于大众的世界观、价值观当中,让更广泛的人民大众共享文化发展建设的成果,更直观地去接受和理解中国梦的伟大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3.3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促进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爱国主义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是情感理念、情感意志、道德原则、政治原则、法律规范、具体行为的统一体。爱国主义是一个爱国情感、心理、思想和行为的理性升华,是一种关于个人与祖国关系的理性认识系统,它基于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的祖国无比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情感,体现了忠厚的爱国之情、坚定的报国之志和高尚的效国之行的有机统一。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只喊口号,而应通过丰富的内容和形式,调动起人民的爱国热情,并引导其将爱国情感更好地落实到爱国主义行动中去。在国有大剧院的演出节目中,爱国主义节目占了很大分量,这是传播爱国思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它首先通过寓教于乐的艺术形式,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2014年山西大剧院和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文化厅共同主办的 “军民共筑中国梦・总政歌舞团山西老区行”活动:活动时间为4月21~26日,期间在山西大剧院由总政歌舞团演出大型红色经典舞剧《铁道游击队》、大型情景交响合唱《列兵》、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军旗下的歌声》、交响音乐会《我们的岁月》四台剧目,共计演出七场。这次的演出让观众沉醉在壮烈、振奋的红色歌声中,唤起了人们对那段红色革命的历史记忆,军民鱼水深情在观看节目过程中被深深地唤醒和激发,引发观众的共鸣与热情。这些以爱国主义思想为背景的舞剧、情景交响合唱,在满足人们文化审美需求的同时,陶冶和培育着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与道德精神,激发出了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情怀和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潮的豪情。

3.4 惠民益民,保障普通民众基本文化权益

国有大剧院在日常演出中,注重向普通民众倾斜,时常举办惠民益民活动,让更多的民众走进大剧院观看演出。这会有效地保障了普通民众的文化权益,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比如山西大剧院的建设定位就是山西省委、省政府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而建设的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之一,其根本目的是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山西大剧院自2013年正式运营以来,除完成商业演出的运作和山西省委、省政府安排的公益演出任务以外,还推出了大型常态化惠民活动――“长风之夜”周末演出,极大地弥补了山西省惠民演出数量、质量与类型上的不足。活动采取政府补贴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运作模式,以“节目质量高、艺术水准高和演出票价低”为基本原则,观众只需花30元即可欣赏到国内外优秀艺术表演。截至2015年10月,“长风之夜”周末演出共计演出一百余场,剧(节)目类型涉及民族管弦音乐会、西洋交响音乐会、钢琴音乐会、戏曲、曲艺、舞蹈、歌舞、各类室内乐音乐会、话剧、演唱会、音乐故事会、儿童剧、音乐剧、魔术等,惠及民众10万余人(次)。每周五晚上去山西大剧院看演出已成为太原百姓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此外,山西大剧院还举办了“周二戏曲鉴赏”“新春大拜年”等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使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类似山西大剧院开展的此类惠民益民的活动,不仅较好地发挥了政府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还可激发、培育、调动民众的文化消费积极性,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良好互动,彰显国有大剧院的社会效益,同时对于保障普通民众的文化权益,促进社会公平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综上所述,国有大剧院作为政府投资兴建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是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它体现出政府的公共文化职能,对于促进社会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其出发点是为了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但也需要看到的是,国有大剧院有它本身的特殊性:既有社会属性,又有经济属性;既要有社会效益,也要有经济效益。尤其是目前大剧院发展过程中,政府财政补贴有限,难以支撑剧院发展,而大多数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剧院又较难筹集到大量资金来保障正常的运转,所以国有大剧院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经营管理主体还必须依托市场化运作方式来保障剧院的经济效益,最终实现最大化体现剧院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7

“十一五”规划《纲要》,是引领中国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向世人描绘了中国未来的发展蓝图。再次给世界以明确的信号:未来中国将继续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之路。这是一条贯穿“十一五”期间的红线。

科学发展是富国之本。科学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就要坚持“六个必须”的原则。即必须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六个必须” 体现了全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

和谐发展是强国之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是大力实施“民心工程”,积极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二是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三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四是坚持把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统筹起来,多渠道、多形式解决好就业和再就业问题,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团结、和谐、稳定,是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强国之根。

和平发展是安国之策。和平发展就是利用世界和平的有利时机实现自身发展,又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中国主张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中国的发展一方面利用世界和平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进步。发展离不开和平,而和平也离不开发展。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开展互利合作,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将达到空前的广度和深度,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将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实现了科学发展,才可能实现对内的“和谐发展”和对外的“和平发展”。

篇8

院长女士,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来到久负盛名的塞万提斯学院与大家见面。中国和西班牙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大国,今天的座谈会以文化为主题很有意义。贵国著名剧作家哈辛托・贝纳文特曾说过:“文化是理解与沟通的良师。”文化交流对增进我们的相互了解、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必将起到有益的作用。

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博大精深,从未间断。在此,我想谈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主要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一是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周易》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提倡人应效法日月星辰刚健运行那样奋斗不息、积极进取,坚持独立意志、人格尊严和做人原则。自强不息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旋律,也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中华文明历经浩劫而传承的重要因素。这种精神铸就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民族品格。

二是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提出“和实生物”、“和而不同”等思想。主张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不同文明之间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人民奉行的崇高价值,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起了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睦邻友好的积极作用。

三是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成书于殷商时期的《尚书》中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我们提出的“以人为本”,是对“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就是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就是要在平等、自由的条件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四是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人与自然相统一的思想。中国宋代哲学家张载明确提出“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思想。就是说,天地犹如父母,人与万物都是天地所生,人民都是我的兄弟,万物都是我的朋友。这充分肯定了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人是自然界所产生的,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可以认识自然并加以改变调整,但不应破坏自然。如果破坏了自然,人类迟早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醇厚中和、刚健自强的人文品格和道德标准,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巨大影响,也为中国人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它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中国和欧洲的文化都源远流长,共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早在1000多年前,中国的商品和文化就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南欧国家。公元13世纪,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来到中国。16世纪末,西班牙人门多萨写的《中华大帝国史》一书,是西方第一本全面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宗教以及政治、经济概况的著作,在欧洲引起轰动。《周易》、《老子》、《论语》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翻译介绍到欧洲,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东学西渐”。18世纪,欧洲近代的先进科学文化成果传播到中国,掀起“西学东渐”的热潮,对中国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西班牙文明是欧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班牙文学、绘画、歌舞、体育等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文学巨匠塞万提斯、画家毕加索、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都为世人耳熟能详。我年轻时就读过塞万提斯的名著《堂吉诃德》,其深邃的思想至今仍给人以智慧和启迪。我经常在思考,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就不仅要有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更要有人遥望星空,坚守精神家园。这样的民族才有希望,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才能有光明的未来。

篇9

探究路径:在多个模块之间一材多用

在多个模块之间,一材多用,反复探究,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空间,扩大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认识。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的教学中,笔者充分挖掘教材的典型活动素材,对教材“探究活动”进行再设计,引导学生再探究,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下面以人教版高中《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综合探究“感受文化竞争力”的再设计为例加以说明。

【对教材“感受文化竞争力”探究活动再设计】

1.运用这些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意义。2.运用这些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意义。

【再探究活动价值解析】

1.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意义:

①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入世”的挑战,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目前,发达国家在文化竞争中处于优势,其文化产业增加值在GDP和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高于我国,其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强于我国。“中国的软实力中文化的吸引力还相对较弱,相比较于美国的电影、音乐和其他文化产品,似乎没有一个突出的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只有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实施文化品牌战略,积极营造有利于出人才、出精品的文化环境,才能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开放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新优势。

②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世界各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文化的吸引力还比较弱,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还比较低,文化产品竞争力还比较差。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增强发展的协调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③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丰富人们的文化消费,有利于改善人们的消费结构,提高人们的消费质量和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劳动生产力。

2.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意义: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世界各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在GDP和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高于我国,其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强于我国。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有利于发展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在GDP和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丰富人们的文化消费,突出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强我国文化的吸引力,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和文化安全,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世界各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有利于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创造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精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篇10

一、我县宣传思想工作中的存在问题

(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措施不够得力,监督检查少。

(二)理论武装工作不够牢固。存在理论教育覆盖面不广、理论教育流于形式、理论学习制度落实不到位和对县域社科工作开展不够重视等现象。

(三)宣传资源不够整合,合力不强。

(四)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不够,载体单调。

(五)外宣工作广度不够,方法不多。

(六)具有__特色的文化不够鲜明,缺少标志性的文艺作品。

(七)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整体素质不强,人才匮乏。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不够深刻。主观上认为作为党的宣传文化部门根本没有条件贪污腐化,放松了构筑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长城。

(二)对理论武装工作认识不到位。一是对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方面用心不够。二是对开展理论研究(包括县域社科理论研究)工作有畏难情绪。认为在基层进行理论研究难以开展。

(三)宣传资源未能形成有效的整合。未能有效整合和管理宣传载体,载体之间各自为政,影响载体利用。

(四)精神文明建设的经费投入不足。造成精神文明建设明显滞后,满足不了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状况。

(五)对外宣传阵地少,经费缺。对外宣传载体不够灵活,对外宣传文化工作受到很大的制约。

(六)对具有特色的地方历史文化挖掘不透。客观上是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主观上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缺乏主动占领文化阵地意识和创新意识。

(七)影响我县基层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对宣传工作认识有所偏差。二是干部队伍理论素质偏低。三是受到干部人事制度的限制。四是宣传文化激励制度不够完善。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坚持把领导班子作风建设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查找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

(二)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创新理论武装工作。一是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包括创新工作方法、渠道和载体。二是坚持抓好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的落实,加强对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指导。三是以县域社科工作为抓手,加强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工作。

(三)努力营造大宣传格局。县委宣传部要把宣传战线团结起来,着力构建“大宣传”的工作格局。以今年庆祝建县(区)20周年为平台,抓总协调我县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组织一系列宣传活动。

(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抓好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示范窗口创建活动,启动创建全省文明县城活动,挖掘先进典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及现代公民道德教育,扶持“送戏下乡文化”和建立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共建制度。

(五)大力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外宣工作格局。通过与国家、省、市及香港的主流媒体建立良好关系、设立“旅游文化节”和举行各种庆典活动,大力开展对外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