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5: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1

[关键词] 多元化;创新性思维;培养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指导建义

让学生用在校学习时间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任务的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动起来,这个动是让学生有目标的动,有创意出新的动,知道为谁而学,学什么,怎样学?学古人不拟古,习今人不雷同,学以聚之,胸藏珍珠,问以辨之,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故读书有四字最要紧“阙、疑、好、问”,引导学生动脑,分辨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来。

1、引导学生丰富联想,拓宽想象力

一般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的出现总想探究一番,从觉得好玩,到认知的转变,慢慢体会个中滋味,去寻找“为什么”,这就是质疑,这就是带着问题学习,达到存异求同的效果。学生在新事物的接触中会产生不同方面的联想,成为创造性思维的前奏,见闻多了,思路就渐渐扩大开来。

2、设立疑点,激发学生的思维趣感

在教学中,不论何科的课堂教学,都可以设定富有趣味且新颖的问题,让学生去分辨剖析问题,激发思维兴趣。如《草船借箭》中的“借箭”一词,概况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老师教学时启发学生围绕“借箭”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讨论怎样借?向谁借?为什么借?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清作者的思路。

3、摒弃定势思维,启迪逆向思维

定势思维是指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起决定后继心理活动作用的思维,他将限制扩展思维的发展,不可取,应启迪学生的独特见解和发散思维,以悖逆常规的方法为前提,通过逆向思维来解决问题。例如:小时候我们阅读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就是逆向思维的典型例子。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运用了逆向思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性命。逆向思维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逆向思维会使你独辟蹊径,在别人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有所发现,有所建树,从而制胜于出人意料。

4、通过情感教学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教与学产生情感的共鸣,这不仅是教学的艺术性问题,而关键在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方面否有感情,讲的生动与否,说到点上与否,能否做到教师讲的得心应手,学生学的轻松愉快,须全身心的投入备教案、备学生的教学工作中去。

5、传授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同,各自的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如何对客观事物的特性变化规律及其发展过程进行理性的认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开发启迪诱导学生,善于思考,丰富想象去提高认识,用正确的理论概念去分析判断,找出合理的答案。

(1)重组眼前信息

在各种信息不断变化,形式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教学工作必须顺应潮流的发展,教师要跟得上教育改革的步子,将眼前的信息重组,以适应形势的需要,全面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把学生从服从、听话的禁锢中放出来,敢想、敢为,加强对事物认知的求异思维能力,才会有新的创造和发现。让学生涉猎各种信息的同时,针对眼前的实景实情,展开想象,得出正确的答案来。

(2)筛选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寻求思维的多向化

社会各类信息变化太快,原有信息有些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必须有取舍的选用。从一个思维基点出发,寻求出多种不同的答案,从多目标、多思路、多角度、多方法中得出能立住脚,能使人认同的依据来,这就是运用探索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转变教育观念,全面培养学生健康成长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清楚“教书育人、以德为纲、以学为主,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道理,但实际行动中,让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好学校仍是工作重点。当然,学生进入好学校也是每一位学生家长梦寐以求的头等大事,但转变教育观念不等于不往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了,而是输送更全面、更优秀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不能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明确规定了教学方向及目标。教育学生不仅只是文化知识的传授,还必须对学生进行时政、国情、艰苦朴素、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这不是抽象的说教,而是需要具体行动,这些都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

三、搞活教学活动,通过学生读写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以教师为主导,学以学生为主体,要沟通情感,真正师生互动起来,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张扬个性,拓宽思路、放飞想象,真正学生参与兴趣小组,搞小发明、小制作等,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调动起学生求异思维的积极性,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才能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篇2

摘 要: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探索和创新的培养,通过设计物理实验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拓展和重视课外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作用;地位;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7-0110-01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验证物理定律,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基本知识的认识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当前的中学物理教学中,偏重知识传授而轻视技能训练,单纯应付考试忽视能力培养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实验教学仍是一个薄弱环节。近几年,我在物理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到:加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搞好探究式综合教学的关键,是使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基本保证。

一、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探索和创新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有实验验证法和实验归纳法。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对这两种实验方法加强训练。例如,在总电阻教学中,就可进行这两种方法的训练。

1.应用实验验证法探索电阻并联。在并联电路的探索中,先由教师从理论上推导出并联电路的总电阻1/R并=1/R1+1/R2的关系,接着由学生自己设计电路操作实验,然后验证这一关系。最后,由教师联系电阻与导体截面积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并联作出解释。这样,学生在获得关于并联电阻知识的同时,学习了实验验证法。

2.应用实验归纳法探索电阻串联。首先,教师要求学生对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进行猜测,提出假设。然后设计一个电路,测定各个电阻的阻值和总电路的阻值,由学生进行实验比较,并从实验中归纳出R串=R1+R2的结论。接着,教师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和欧姆定律,从理论上加以推导,也得出同样的结果。这样,在获得关于串联总电阻与分电阻关系的知识的同时,学生学习到自己设计电路、总结规律、从理论上论证的初步方法,即实验归纳法。

二、通过设计物理实验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对自然界的事物怀有好奇心,尤其是对于刚刚接触到物理的初中学生来说,不懂的现象总喜欢问几个为什么。教师应该爱护学生的这种精神,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实验,组织他们观察现象,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例如:研究浮力实验,先将塑料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无论怎样压塑料块,塑料块最终都浮在水面上,由此引出浮力的概念,而后再将杯中水倒干擦净,将塑料块压到杯底(与杯底密切),然后倒入水,这时问学生:塑料块会不会上浮?学生肯定回答塑料块会上浮,实验结果塑料块没有浮上来。如此“奇怪”问题,能激发学生去思考为什么,大胆地猜测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设计实验去探索浮力究竟和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自己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教师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发现问题,边解决问题,并根据实验记录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归纳出影响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水的多少有关系的结论;然后引导学生将水换成酒精、煤油,探索酒精、煤油对同样的物体产生浮力大小,通过对比实验现象,比较实验数据,加以分析和总结,得出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总结以上实验,归纳和分析出: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这样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实验探索,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成效。

三、拓展和重视课外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篇3

关键词:物理教学 创新思维 类型 培养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现代创造活动的高度的探索性和创新性的基本要求,也是创新人才从事现代创造活动的基本前提条件之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思维能力,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现列举总结如下:

一、发散创新思维能力

(一)横向发散

将对象从横的方面,依照其各相关的特点或性质进行展开的思考。

(1)材料展开。以某个事物为“材料”作展开点,设想它的多种用途。如弹簧称除了测重力外,还有哪些用途?尽可能多地写出矿泉水瓶和医用注射器在物理实验上的用途。

(2)目的展开。以某种目的为展开点,设想出达到该目的各种可能性。如说出多种降温或取暧的方法。说出多种省电的方法。说出多种安全用电的方法。说出多种测电阻的方法。

(3)方法展开。以人们解决问题的某种方法为展开点,设想出利用该种方法的各种可能性。如尽可能多的写出用“摩擦”的方法做成哪些事或解决哪些问题。尽可能多的写出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

(二)纵向发散

将对象从纵的方向思考,设想、推断出下一步发展趋向。讲热机时,让学生了解从“蒸汽机内燃机火箭”等的纵向发展过程,使学生能纵观历史,立足现在,展望事物的末来。能导致一些新的设想或发明。如了解汽车的发展历史,设想一下汽车的发展前景,能否设计出一种用水做燃料的汽车?也可由此写一些小论文,做一些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

(三)逆向发散

即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方法。如法拉弟由“电生磁”做逆向思考而发现了“磁生电”。绝缘体能变成导体,导体能否变成绝缘体?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内能增大时温度是否一定升高?噪声是有害的,但能否利用噪声为人类服务?反向认识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对它们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侧向发散

从侧面某个角度,采用易被人忽视的方法来思考问题。如图1,要用一细绳和刻度尺测一装了一部分水的薄壁酒瓶的容积,按常规的方法只能测出有水的下面一部分瓶的容积,上半部分由于形状不规则而不能直接测量。如把瓶倒过来时,再测出上半部分空的地方的容积后,求出空的和有水的两部分容积之和即可。

(五)分合发散

将对象的有关部分,从思想上把它们分离或合并,从而找到一种新的方法。如何用天平测一张邮票的质量?必须先测出100或者200张的质量,然后才计算出一张的质量。弹簧称可分解为弹簧和刻度尺两部分,用刻度尺和烧杯可组成什么仪器?量筒。

(六)颠倒发散

将对象的整体、部分或有关性能颠倒过来思考。有上下、左右、前后、大小、动静、是否、内外、长短等颠倒。

二、想象创新思维能力

(一)原型想象

利用某种熟悉的、类似的事物作原型,经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牛顿由萍果落地而想到万有引力。瓦特从水蒸汽冲开壶盖中受到启发而发明了蒸汽机。假如有个同学从他学校的操场上往上跳,由于地球在他脚下飞速转动,而他为什么没有落到美国去?教师讲解之后,有的同学还不理解,此时可假设地球是静止的,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都有惯性,人往上跳后就会落回原地。利用原型启发容易把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使对某些问题的领悟变得容易。

(二)类比想象

根据两个对象某些属性的相同或相似,从而推出它们在另外某些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

(1)直接类比。将对象直接比较相类似的事物。“电压”是高中生感到最抽象最难理解的概念,讲解时,可用水流类比电流,用水压类比电压,用水流做功类比电流做功……,这样就比较容易接受。用轻质弹簧连接两个小球的实物模型去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模型,使学生感到既形象又易于理解。

(2)拟人类比。使自己与思考对象的某种要素认同、一致,自我进

入问题的角色并体验,产生共鸣,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阿基米德正是从自已跳到澡盆中冼澡时悟出了测王冠真假的方法,从而发现了阿基米德定律。

(3)象征类比。借助于事物形象和象征符号来比喻问题,从而间接反映事物本质的方法。如对密度、比热、燃烧值、电阻的公式:ρ=m/V、C=Q/mΔt、q=Q/m、R=U/I进行类比分析,能加深对这些易错概念的理解。

用类比法教学能开拓学生思维,使知识融会贯通,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虚拟想象了

就是虚设一个与真实情况相反的条件,由此想象出一系列荒谬的结果,从而反面证实并强化真实的事实或结论。如向学生提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和惯性会怎样?如果空气是导体会怎样?使学生对这些概念有更深的理解,而且印象深刻。

三、联想创新思维能力

(一)相似联想

指在性质上或形式上相似的事物之间所形成的联想。物理学家从质量守恒联想到能量守恒,再联想到质能守恒,正是相似联想法的应用。功率的概念和物理意义学生不易理解,可联想速度的概念和物理意义来比较。

(二)接近联想

指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相互接近的事物之间形成的联想。把相近的概念放在一起进行联想、分析、比较,能区别它们的异同,弄清它们的本质。

(三)对比联想(相反联想)

指具有相反特征的事物或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形成的联想。如列表比较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符号、对光的作用、光路作图和成像应用等,就会形成鲜明的对比,能加深理解和记忆。

(四)因果联想

从某一事物出现某种现象,从而联想到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如尽可能多的写出造成保险丝熔断的原因。尽可能多的写出电学实验时随便接线产生的结果。

(五)强制联想

把乍看起来无关联的事物强制地揉合在一起,可能会有新的发现。如用平面镜、凸透镜、灯、水、烧杯、电路可有哪些组合?如灯和电路可组成照明电路,凸透镜和灯可组成有闪光灯的照相机等。

(六)希望点联想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引言: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当今社会,无论对于什么行业,创新性思维都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的启蒙阶段,是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养成的最佳时期,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锻炼思维能力的课程在我国的小学教育中被师生和家长广泛重视,小学数学成绩的好与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孩子思维能力的高低,所以做好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1 创新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就拿电子产品来讲,生产厂家要想吸引广大消费者的眼球就必须进行创新,不断的对电子产品进行更新换代。从学习的角度出发进行考虑,创新性思维可以让学生寻求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创造性的运用一些方法进行解题,可以节约很多的时间。创新性思维能力无论是对于教育本身还是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力的人,在遇到难题或者困难的时候,可以开动脑筋,利用自己的智慧将难题和困难解决掉,而没有创新性思维的人在遇到难题的时候,如果老师讲过类似的解题方法他们就会照猫画虎进行解题,如果没有讲到过,那他们就只能坐以待毙,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也是如此,只会机械性的模仿而不会有本质性的创造。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1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对于任何教育阶段来讲,课堂教育都是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操作技能的最重要的形式,课堂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对于小学数学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老师在课堂上要注重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用来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例如,采用师生互动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老师在课堂上提问题,随机的要求学生进行作答,由于是小学生无论是社会阅历还是科学文化知识都比较欠缺,所回答的问题可能会漫无边际,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必须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不能取笑学生,而是在指出他们错误的同时赞赏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以后还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多多参与与老师的互动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2.2源于课堂、高于课堂,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正如每个人变得成熟都离不开千千万万的挫折和困难一样,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源于所学、高于所学的难题。所谓源于所学、高于所学是指解决考题所用的知识点和方法都是在课本上学过的基础知识和方法,但是这样的考题只应用一个方法或者一个知识点往往是解不出来的,而是需要多种方法的灵活应用,这就需要学生开动脑筋,灵活的选择方法应用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将多种方法和知识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最终将问题解决。

2.3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合作学习”是小学生非常喜欢采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同桌合作学习”是我们经常采用的合作学习方法,在团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加入和比赛机制,也就是说小组与小组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要对学习的效果进行比拼,这样的话就会激励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主动的去想一些解题方法或者学习方法,并且在团队之间相互比赛时提出来,这样一方面让这样的方法得到推广,另一方面鼓励学生都积极的去思考,去提高自己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2.4通过讲一些创新性思维能力的作用,鼓励他们提高自身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小学生大多数喜欢听人讲故事,再从故事中提炼出道理,我们可以利用小学生这样的特点,将创新性思维能力的作用蕴含在一些简单易懂的故事当中,将这写故事在堂上进行讲述,并引导学生体会出故事的真实含义,鼓励他们以故事中的主人公为目标,开动脑筋加强和培养自身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在讲完故事以后,老师要对故事的一些细节进行认真分析,突出创新性思维在整个故事中的关键作用,让学生体会到创新性思维的重要性,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注重培养自身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3 结语

创新性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帮助他们在困难面前开动脑筋,解决问题。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创新性思维的关键阶段,而小学数学又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最佳课程,所以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必须重视小学数学对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孩子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毛世海,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J],考试网刊,2007(32):34-35

篇5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思维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c)-0228-02

在“互联网+”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的环境,高等教育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现代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工程师、高级技工等专门人才,提升我国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从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出发,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实施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高职大学生,就学相当于就业,在学校学习和在企业生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利于实践结合,是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的有效模式。在现代学徒制下教学模式下,也要求高职大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发散思维,以独特的视角解决问题,面向生产实际,提升应用技能。

1 现代学徒制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条件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部署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就有重要战略举措。对职业教育进行改革,深度进行产教融合,培养具有较高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专业人才。当代高职人才的培养具有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和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的技术性、培养手段的多样性等特点,因此,面向市场需求,探讨采用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是充分发挥了企业与学校双方的各自优势,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深度相融。

现代学徒制制包含了职业教育中“做中学”的原则,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和反复操作达到“熟练”操作;现代学徒制为学徒提供个性化学习条件,强调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体现了企业对劳动力的素质需求,企业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校企双方通过结构化方式,提供高质量教育和培训,将专门的工作经验与相关理论。现代学徒制能有效解决传统职业教育中行业企业参与力度不足、工学结合缺乏紧密性和有机性、职业教育体系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不足问题的途径。坚持校企一体,实现产教深度六融合培养高徒名师,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相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产教深度融合师带徒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2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紧跟时代前沿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紧跟时代前沿,要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不能闭门造车。需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用建设性的态度,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学习新经验,独立思考,以小见大,开阔视野,要培养以人为本,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锻炼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主体地位要尊重才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要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必须要尊重并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生从我要学,到我能学,并具有我会学的能力。要修改过去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要遭良好的教学活动环境,充分利用技术形象直观的特点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现代学徒制,可以变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为多向互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被动式的教学转化为让学生具有内在诱导思维式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引发,学习动机得以调动。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得以了解到具体的需要和情况,也就有了研究和创造的方向,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

4 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

创新精神是非智力因素,是创新主体对创新认识的在追求,由此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要大学生具有创新思维能力,也要让大学生创新精神得以培养,从而实践能力的教育得到增强。教育需要多样化,教学手段化多样化,实施因材施教,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应不同学科、不同特点的学生,切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教学内容需要与时俱进,教学方法不断得到改进,提升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增强素质教育方面的内容。

创新思维是基础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向复合思维的一系列转化过程。创新的产生来自创新激情,创新是否成功及其创新的水平碜杂诖葱滤嘉,但创新的基础取决于创新素质。创新能力是创新主体对已经掌握知识的获取、改装、整合、运用,研发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追求创新的意识,积极探求并善于把握机遇,从而改变环境。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遵循实践性原则、个性化教育、系统性培养。需要突破原有思维模式,克服自我评价,善用运用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开放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认识问题。需要陶冶大学生情操,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养成创新的态度和自觉,激发大学生创新意思,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探索精神。

5 现代学徒制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的前提和根本来源于扎实的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又起源于课堂教学;创新往往源于生活,因此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重要的环节。现代学徒制,包括以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学徒制度模式、以学校为主体的现代学徒制度模式和“双主体”即企业主体学校主导模式,大学生充分利用实践,诸如实验、金工实习,生产实习,寒暑假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生产中提高创新科研兴趣、图文制作水平、文字表达能力、数据分析统计能力,尤其是通过企业的生产实践,有利于培养交流能力和动手能力,加强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勇于攻坚克难、实事求是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构建浅析[N].中国教育报,2006-03-07.

[2] 刘爱东.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与时间[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3] 张阳,王虹.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3):77-80.

篇6

研究性学习创新意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在学校教育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物理学科的课堂教学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的一个研究课题。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寻找合适的内容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尽力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创新,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人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这种平等的氛围里,师生互相尊重,学生应自始至终都是学习的主体,从课题的选择到研究方案的制定到结果呈现方式等都应由学生自主确定,教师只是指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

如教学《阿基米德定律》一节时,学生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存在许多模糊认识。为此,我将此实验由演示变为学生分组探索。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猜想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接下去的环节是验证猜想。动一动手自己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采用物理学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设计出一组组简便合理的实验方案中,借助桌上已有的实验器材,一试身手。由于猜想浮力大小与6个因素有关(液体密度、排开液体体积、物体密度、物体的体积、物体没入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形态),要逐个进行研究需要很长时间,一节课的时间根本无法完成上述任务。因此,就应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落实以上某两项任务,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数据进行分析、概括,最后由各小组归纳结论: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在小组合作的进程中,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动手能力,科学设想能力,在猜想与实证间建立联系的思维能力,既发挥了物理小组学习的功效,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形成有趣包容的研究过程

研究性学习一般以小课题研究为主要形式,模拟科学研究的情景和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在课题的选择上应注意新颖性和思考性,研究上注意开放性和自由性,否则易于把学习过程弄得无趣,呆板和狭隘。教师应注意擅于引导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同时,教师还应当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不同角度、进行不同层次的思索和假设,多方位地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再探究其合理性。

例如,我在讲授《摩擦力》一节时,先请学生设想:如果不存在摩擦,世界将会怎样?问题一出,顿时议论纷纷:人将不能行走、行驶的汽车停不下来、无法握住任何东西……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用PowerPoint展示以下问题:公共汽车刹车后为何要滑行一段距离后才能停下?人行走时靠什么力提供前进的动力?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是什么?摩擦力的方向是否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使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围绕着问题的探索和解决展开,达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探究问题,逐步内化知识的目的。结合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我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方式,让学生作为研究课题,通过设计实验、网上查询等自主研究,结果大多数小组都能圆满完成,并撰写出较高质量的《研究报告》。

三、在过程中传授方法

在进行课题研究之前,首先应根据课题研究的领域、对象、手段的差异,相应的确定合适的方法。如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统计法、文献研究法、个案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模拟调查法等,都是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容。

例如,在分析电路问题时,学生看到电路中的电压表和电流表就无从下手,于是我就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大小方面告诉学生在分析电路时可将电流表看成是一根导线,将电压表看成是断路。学生利用此方法来分析电路时许多难题都能够迎刃而解,使学生能够克服思维障碍,开辟新途径,获得突破性的成功,从而逐步地使其创新思维的水平得以提高。

四、建立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从教师到学生,都应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尤其对那些独特、新颖的见解和观点,应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赞赏,即使是对一些与众不同的错误观点,也不能采取断然否定的态度,而应当在精神上给以肯定、鼓励。否则,又将回到以往课堂中教师“一言堂”、学生唯唯诺诺的陈旧模式之中,也无从谈起创新意识的培养了。

例如,在排除电路故障的教学时,出示一个两灯泡串联的电路,当开关闭合时,发现电路两灯均不亮,安培表示数为零。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判断出电路为断路,但故障在哪儿?怎样排除故障?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讨论,由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经过讨论,有小组提出电源可能接触不良或报废的,提出立即更新电池。基础好一些的同学提出用伏特表来判定是不是报废的电池。有的小组提出是安培表坏了或接触不良,有的小组认为可能是某一导线断了……这么多答案究竟哪一种更正确呢?又怎么一一解决呢?学习小组内,组与组之间共同探讨,并请同学演示解决问题的实验,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在分析灯的好坏时,不再局限于常规的知识,学生们不仅提出可用伏特表来检测灯的好坏,甚至提出别的方法来检测。我对学生的每一种假设,都给予口头鼓励,对优秀的有独创性的给予激励的掌声。这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信心。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培养过程。愿我们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培育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为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创新能力;个性思维;培养

初中地理的教学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尊重学生独立的个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因为学生的遗传因素、生存环境、主观能动性及心理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初中地理教学就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及创新能力

(一)地理教学中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基调,转变课程教学的师生角色

课程不仅是教师预设的内容,并将它们按一定学科逻辑组织起来后,有计划地传递给学生的过程,而且还是学生们在学习中生成的那些想法和将这些想法付诸于行动的过程。因此,实践地理的教学应更多地关注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个体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个体自主学习与受导学习的统一。因此,教师逐渐由控制者、评判者转向一个参与者和引导者,学生逐渐成为自我未知的主体,例如:在学习《西亚和北非的居民和经济》时,我提问学生,本区的石油资源对当地经济、生活有哪些影响?同学们,想的想,议的议,有的说石油可致富,有的说,石油致富的途径,不仅仅是大量出口,而且还要用出口石油换来的钱一发展本区的民族工业。如:石油深加工和发展高科技产业,使本区可持续发展,有的同学则说,用石油换淡水,有的同学大胆假设,老师,可不可以用石油提炼淡水和其它副产品?……学生们各自在寻求他们需求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个性品德素质

个性品德素质主要指除了智力以外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审美素质。

1.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调查哪些是学生感兴趣的,哪些是学生不感兴趣的,做到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来进一步探求新知,这样,学生的个性思维才能活跃起来。例如,我们学习《中国的民族》时我发现学生对民族的风情、文字比较感兴趣。因此,我首先向同学展示了各民族的服饰和风情图片,学生们边看边问,老师这个图片里展示了多少个民族的服饰?这样学生主动进入了个性思维的情境,全班同学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之后又一个个地自己解决了,后来学习民族文字的时候学生感到有些少数民族的文字很特别,也很惊奇,我就抓住这个时机,让同学们把自己手中的纸币拿出来,看看人民币上印了哪几种少数民族的文字,学生们对此非常感兴趣,没过多一会儿,就掌握了几种少数民族文字的字形,也因此主动探知了我国尊重各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的内容。

另外,地理教学中以兴趣为出发点,只能激活学生的个性思维,在思维的过程中还必须引导学生思维创新,形成创新性人格。创新性的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它是个人智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马斯洛说“创造首先强调的是人格,不是其成就。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强调的是性格上的品质。如,大胆、勇敢、自主、自由、明晰、整合、自我认可等,或者说创新性的人。”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在激活学生的个性思维之后,我总是鼓励学生大胆思维、想象、并采取分组讨论或辩认的方式将学生的个性思维进一步激活、拓宽,因此每次讨论,辩论之后,都使部分同学产生意犹未尽之感,也因此激励学生更好地为下次辩论的成功做准备。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r在共同的讨论中,也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养成了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及自主探知的学风。

2.思想品德的培养。地理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在教学中应使学生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放眼世界的胸怀,关注人类生存的环境,关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民族忧患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例如,讲《我国的资源》这一章时,我引导学生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来比较分析我国与日本的资源总量、资源人均占有量及资源的利用情况有哪些差异?这些差异对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深感我国人多,并且低素质的人多是一大忧患,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同学们谈到了计划生育的重要性,提高人口素质与合理利用资源的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的关系。最后我问同学,如何从自身做起合理的利用、保护自然资源时,有的说,要努力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的说:要搞一些小发明创造,有的说,要搞一些小宣传活动……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不仅产生了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责任感,也因此激励学生要刻苦学习,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在自主学习,实践中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及创新能力。

3.审美情趣及素质的培养。地理学科知识中,拥有大量的自然美景、图片,也有许多美的诗句,美的品德,美的情操等内容,非常有利于审美素质的形成。因此,地理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地图艺术、多媒体手段、诗词歌赋、音乐等把同学带入美的情境中去,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例如,学习《长江》一课,首先运用多媒体播放长江画卷,配以《长江之歌》使学生感受长江的雄壮与伟大之美。之后,教师运用板图绘制长江干支流水系图,使学生感受干流“V+W”的形体之美,最后,在探讨“黄金水道”知识中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体验创造美的快乐。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49-02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个人的发展,创新是一个人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探讨了有关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创新思维,是指在学习或者处理问题过程中,与他人不同的、带有创见性见解的思维,这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将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综合的一种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被作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能力目标,是有其积极作用的。

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就是其本身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但是如果学生对数学知识只是停留在表层的认识与理解,这样,并不能很好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而且学习的时间也会被延长。所以,要想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需要学生发展创新思维进行学习。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的,对提高学生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创新思维能力并不是只停留在某一个阶段,如果学生不断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锻炼,那么将会养成运用创新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对于学生进入更高学府、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建议

现今阶段,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促使着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也要进行改革与创新,需要教师能够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综合学科,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来进行。这样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得到足够的放松,而且头脑中没有固定的框架,就不会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另外,在进行数学习题的解答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科学、合理的指导与评价,教师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的想法,对学生的进步要给予赞扬;关心学生的思考方式,这样宽松的氛围,才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有效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创新思维的潜能。曾有人说过:“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那么同样也可以这样认为:兴趣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潜能的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思维的潜能时,教师可以有效地设置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多彩的教学情境中,充分挖掘自身创新思维的潜能。

比如,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点斜式直线方程”相关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教学情境:在直线方程的家族中,有这样一个成员,它的表示方法是y-y1=k(x-x1),我们叫它点斜式直线方程。那么大家根据我们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想一想,问题一:这个点斜式直线方程的斜率是什么?问题二:斜率的范围是什么?问题三:当你为斜率给定一个值时,会有什么情况发生?教师将故事情境与问题情境有效地综合在一起,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灌输式”教学限制,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问题充分地思考,而且教师还设置了开放性的问题三,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与锻炼,并且在不断地思考中得到问题的答案。

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学生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如果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那么他的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将会受到限制;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思考与提问,那么他的创新思维能力将得到很好的发展。由此可见,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高中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必要的。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势必会进行提问,并在提问中逐渐养成“问题意识”,使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任务的同时,发展了创新思维能力。

比如,在探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时,教师完全可以将它作为一个任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学生在思考“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就要思考两个圆形的半径R、r与两个圆形之间的距离d的关系,进而通过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两个圆形之间的位置关系:当d>R+r时,两圆外离,有四条公切线;当d=R+r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两条外公切线,一条内公切线;当R-r<d<R+r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当d=|R-r|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当d<|R-r|时,两圆内含;当d=0时,为同心圆。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中数学教学阶段的重要教学目标,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才能促使学生将创新思维能力有效地运用到高中数学的学习与解题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周丽.高中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苑教育,2011,(5).

[2]陈俊新.唯有“活”水明如镜——新课程下高中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刍议[J].考试周刊,2011,(9).

[3]杨玉忠.浅议高中数学的学法指导[J].青年文学家,2011,(2).

篇9

一、数学中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即创造性思维,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是人类众多思维中的一种,并且在其中占有核心位置.心理学上说,创新思维活动是人类认识新领域、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的约束,旨在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独特性的解答和途径,是人们从事新事物的探索所应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心理素质.数学中的创新思维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智活动,要求学生具备合理的认知结构、良好的心理条件、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好奇心、高昂的情绪、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坚强的意志等条件.

二、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伴随着新时代对于教育提出的要求,新世纪对创新型人才的大力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成为了每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数学学科不仅是前人创新的结果,更是我们当代中学生创新的工具.实践证明,创新思维是可以通过培养、训练得到不断的提高的.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从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客体两方面努力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识

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人员,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数学的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要从自身的教学内容、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等方面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本身要具备创新意识.教师要积极鼓励课堂上的每一个不同的问题与解题方法,因为它们都可以被称为创新.其次,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方式,灵活、高效地运用和驾驭数学[HJ1.45mm]课本.结合教学内容,引进在数学界内的一些新问题、新观念和新知识,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总之,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身对于创新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改进自身教学上的不足,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思维能力;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1-028-1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本质目的之一,而语文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是在现有课本知识的学习基础上,对知识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但是,在目前的语文教学里,部分学校仍旧保留着满堂灌的教育方式,老师只管讲,学生只管记,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严格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也仅仅局限于表面的课本知识,更深层次的教学内容无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更是得不到创新。因此,培养初中生在语文方面的创新思维能力迫在眉睫。

一、打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创新兴趣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够积极,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使得整个课堂显得死气沉沉。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想办法激发同学们的兴趣,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同学们就不会觉得学习是枯燥乏味的,满足学生好奇心的,营造符合学生兴趣所在的课堂。

如在教《记承天寺夜游》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板书制作成课件。由欣赏一幅内容为“明月柳梢头”的背景课件开始,在分析画面意境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古人借月抒怀的诗句,进而引出课文。在舒缓的古典音乐环绕下,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民主、互助的学习氛围,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激励学生的创新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分析教学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初中学生语文知识的传授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上的课本知识,而是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结合课外资料,上课时设置必要的场景,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知识的获取是一个由量到质的提升过程,通过讲解课本上的内容,让学生置身于课文中的场景,并根据课文中的内容提出质疑及富有创新性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习动力。

例如《陋室铭》这首诗,老师首先向学生介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不求宦达,不慕荣华,不媚世俗,乐于淡泊的人生情趣和昂扬炽烈的进取精神,以及孤介不阿,清峻高洁的思想品位,被世人争相传诵。其次,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是自己是刘禹锡,居于陋室之中,是否能有这样豁达的情怀?是否能够注重精神的高尚而不是物质的满足?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去思考,并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人物的性格特点给出自己的见解,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解决问题时多用创新的思维。

三、扩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横向发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则需要老师挖掘更多的教学内容,以做到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初中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还在培养提升阶段,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独自思考,从事物的表征现象发掘内在的本质,才能有效地提升初中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注意把握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根据每个学生思考问题角度的不同,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上的提高。

四、组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不仅在平时的课堂中能够体现出来,在课外活动中也能很好地展现。各种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积极地作用。所以,教师应适当地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把开展课外活动作为除课堂之外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另一个平台,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增强集体意识,对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具有推动作用。组织课外活动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首先,在某篇课文讲完之后,可以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根据原文改编一个小短剧。这不仅能使学生对课上的学习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还能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的开始,从而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也应使用恰当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其次,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原文,用自己的想象,改编原文。例如,在学习《背影》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改变故事情节,就如原文作者望着年迈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即将看不到的时候,你会怎么做?通过这种方式,让同学们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扩大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再者,教师可以适当的选择一些可以发挥想象力的题目让同学们进行写作练习。写作除了考验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达技巧外,最重要的是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不仅能提高写作水平,创新思维能力得以提高。例如像“未来世界”,“我的梦想”,“十年之后的我”等等,这些都是不错的作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