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医学科出科小结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5: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运动医学科出科小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b)-175-03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医学人才的重要内容,而医学研究生是我国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医学这一关系人类健康及生命的特殊领域, 研究生教育更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容,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 如何应对挑战, 重新定位, 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思维、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医学人才, 已成为医学院校,特别是中医院校的重要任务, 也是今后医学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就是:不拘泥于传统思想,在深化对客观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和理论。对于中医学来说,创新也是它进步的灵魂和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必须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因此要振兴中医,关键在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我们认为,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中医研究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注重基础理论, 拓宽知识结构
科学发展实践证明, 创新思维不仅有赖于对课题的深入钻研, 而且也有赖于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尤其是当今时代, 各类学科的发展呈现出相互渗透的趋势[1]。据美国对1300 多名科学家追踪调查表明,有成就的科学家绝大多数是以具有多学科知识取胜的。所以,研究生所必须具备的创新能力都应该有广博的知识作为基础,而这种基础只靠专业教育是难以形成的。我们应当按照当代对人才资源素质所提出的要求,充分利用综合院校学科整体优势, 积极发挥医学类专业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 为他们提供全方位发展的自由空间。
1.1 巩固基础理论,注重经典著作
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是中医药专业人才特色的体现,是中医药人才知识和技能结构的主体。如果偏离这个主体的特征,就失去了中医教育的意义。而对于临床型研究生来说,更应在具备坚实中医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中医临床辨证和技能的训练,把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发扬中医特色的一种手段加以重视,以适应中医临床的需要。因此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与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研究生对中医基础理论和治疗方法的进一步理解、掌握与研究,并能运用传统和现代化手段对中医药古籍进行深入整理、总结、提高。
《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历来被称为经典医籍,这些典籍所阐述和蕴涵的基本理论是中医学认识人体生理、病理,指导疾病防治的法典和规范。古往今来,凡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医学家无不对经典理论娴熟于胸中,而后方能在临床上有所成就。即使在今天,这些经历了长期、反复验证的理论原理,仍是指导临床实践、促进中医学术发展所不可替代的。尽管中医学术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但经典所富含的基础理论是相对稳定的,这也恰恰应是学生掌握中医学知识体系中比较稳定的部分。经典课程的开设对于中医专业学生素质的塑造、专业成长、乃至成才极为关键。如何提高中医专业经典课的质量,是深化教育改革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要提高授课质量,为学生提供谙熟经典的条件,使他们在经典学习中夯实基础。
1.2 拓宽知识结构,掌握信息技术
在保持中医特色的前提下,注意吸收现代科技新知识,开展一些跨学科的课程,如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社会心理学等,以拓宽研究生一些新兴、交叉、边缘学科的知识领域,尤其是使之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及时了解和掌握与中医药发展密切相关的现代科学研究前沿学科知识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不断开拓中医研究的新领域和新方向[2]。这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上拓展空间,延伸思维,为培养创新思维提供一个良好的阶梯。
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使其成为具有相当研究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能够独立开展科研是其基本要求, 但任何科学研究活动都必须具备文献信息的支撑与保障, 这种支撑与保障贯穿科研活动的整个过程。当前医学中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医学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医学信息量激增。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医学信息的传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研究生的特殊性在于课堂学习的时间相对减少了,而更多的时间是用于科研工作,更强调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通过有效途径尽快地获得本专业最前沿的医学知识,并在汲取新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医学研究和疾病防治的水平。而作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的博士、硕士研究生, 是中医药学术发展的一支生力军,有必要全面地掌握信息收集等技术。
1.3 英语水平的提高
随着科技的发展, 英语已经变成了世界性语言。在研究生的教育与训练中, 我们时时提醒他们英语的重要性, 并且使他们借助与国际专家、学者交流时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与用途。作为一个具有创新思维的研究生, 必须有较高的英语水平, 否则很难与世界接轨, 也很难做出高质量的研究课题。以往中医专业研究生只是把外语当作学习、工作中查阅资料的工具, 但从中医学的发展趋势看仅仅将外语做为查阅资料的工具是远远不够的。中医专业研究生不仅要很好地学习公共外语和一部分现代医学专业外语, 还必须掌握规范的中医学专业外语。中医学博大精深, 但由于历史原因专业外语人才屈指可数, 加之中医专业术语翻译不规范,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在世界的发展。因此我们的研究生应该加强英语学习,通过多积累、多读、多练习以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另一方面,导师有必要在这方面加以引导,使学生在科研及临床实践过程中,提高英语水平。
2 提高人才素质,培养创新心理
医学研究生是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层次人才,是未来学科建设的主力军和业务技术骨干,在临床医疗工作和科研工作方面都应成为国家的高级医学人才。现代医学发展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为绝大多数人所认可, 在现代社会中, 心理健康应是一个合格人才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具备良好人格素质的人才,才能经受各种考验和困难,因此新时期研究生的人格素质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作为导师,除了自身树立一个好榜样外,更有责任去引导和教育学生。
2.1 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其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他们所承受的压力也高于一般人群。而医学创新使其人心理素质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3]:①创新个性心理的包容性,这要求医学生有很强的洞察力、领悟力和消解力, 不断地吐故纳新, 开拓视野, 广泛学习新技术, 率先接受新的医学模式, 在不同的领域,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认识事物, 把握事物, 鉴别比较, 从而为创新活动寻找多元的信息和证据, 激发创新行为的出现;②创新个性心理的质疑性,只有敢于并善于质疑, 才能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 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医学需要质疑,通过对原有理论的质疑, 提出新的设想,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的创新思考, 还要把现代科学进展的发现和原有理论相结合;③创新个性心理自信性,凡是医学上的创新、质疑很可能会遇到非常的阻力, 有时不仅是讽刺和嘲笑,更重要的是新方法的应用可能得到失败的结果, 作为执行者,可能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这种打击和压力时刻压在执行者的心头, 这同样需要创新个体有足够的勇气和自信。开拓创新是对医学生新的要求, 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医学生创新的心理素质结构特点, 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创新人才。
2.2 崇高道德品质的培养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积极探索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并与世界经济逐步接轨。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研究生的道德品质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而呈现多元化,例如缺失诚信、科研越轨现象越来越严重,价值判断时更加务实和偏重物质利益等等,因此加强研究生的“道德观”教育,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无疑对培养创新思维的研究生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培养:首先,“道德观”教育应配合医学伦理学课程,同加强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联系起来;同提高在校学生的专业兴趣,强化专业思想,引导学生在校期间较为全面地提高专业素质联系起来;其次,发挥研究生导师的引导和表率作用,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研究生的心理和情绪,间接地影响研究生的思想品格;最后,搞好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组织各种学术活动以创造浓厚的学术气氛,树立良好的学风,通过举办各种文娱活动以增强研究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并陶冶研究生的思想情操。
3 营造创新环境,培养科研的创新思维
3.1 创造创新思维的环境
21世纪医学技术迅猛发展, 书本的知识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研究生的需求,这要求研究生具有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要求其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对不寻常现象的高度敏感性,而且要勇于突破传统的观念,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接受知识的多样性和可错性。首先要注重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校园环境, 宽敞美丽的校园、浓厚的人文氛围及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起到了保护和鼓励学生培养独立性、自立性、思考性、创造性的作用, 成为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其次学校要有意识地创造一个鼓励创新的氛围, 倡导学术自由、百家争鸣, 允许师生之间进行平等、自由的学术交流,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 形成民主、开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 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培育创新精神。
3.2 导师要具备创新的理念
医学是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古老就在于其几百年来所承袭的师徒传授的方式。古人尚有“传道、授业、解惑”之说,作为21 世纪的研究生导师就更应该明白现代医学教育中对学生思维方式教育的重要性,应该将教与学的方式变为“为创造未来而教,为创新而学”[4]。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变简单的技能传授为综合能力的培养。导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创新的机会和空间,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的临床、科研方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发现新课题。广泛思考、反复实践、细心观察、系统地收集信息, 在新的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发现事物间的新联系;从多学科、多途径寻找突破难点的新方法。人体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种物质运动形式组成的有机体, 从多种角度开展研究可开拓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其次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科研心态和习惯。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的主要作用是研究方向的指导, 这个指导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全部过程。导师及课题组有关人员应不断向研究生灌输国际、国内的科研现状, 增强科研意识, 培养科研兴趣, 并提出与学位课题相一致的研究计划, 保证学位课题的合理性、可行性和科学性。
3.3 加强学术交流
重视国内外的学术交流, 为研究生创造更多的了解学术发展动态的机会,积极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学术讲座, 使他们跟得上医学领域的步伐, 与世界接轨。通过这些活动使研究生开拓学生科研思路, 启迪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合适的机会组织大型会议, 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讲座, 锻炼研究生组织能力, 并通过接待国外专家, 使研究生英语水平有大幅度长进, 既提高口语及专业英语水平又提高学科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此外导师要求和鼓励学生不断地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 在适当的学术会议上和有关刊物上发表。这样, 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总结科研结果、书写论文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参加学术会议, 开阔视野, 加强交流, 为将来参加各类学术活动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
3.4 重视课题的设计
课题的选择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新颖性,能留出开展创造性工作的空间,在内容和方法上既要承前启后,又要大胆创新,养成严谨、踏实、敢于创新的学术作风, 同时合理的知识结构,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创造性思维能力,不仅需要较深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要有与之相关的广博的知识面。其知识面越宽,相关知识越丰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其创造性能力就越大。因此研究生从选题开始就应该掌握所研究课题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注意选择最新而又适用的新理论和新技术,以提高自己的起点和课题的新颖性,注意选题所选定的新的研究视角、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这样才能确保研究生选题的创新性。其次,导师应加强对研究生课题选题和科研设计的指导,尽量使课题研究能得出肯定结果。同时,为了鼓励开展中医药科研,应允许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写出科研阶段小结,应承认总结阴性结果和阳性结果的论文同样具有学术价值。
综上所述,当前中医研究生培养中普遍存在着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力度不够的缺陷,教学方法上重视专业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所培养的人才大多缺乏创新意识与能力,难以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而中医药科研水平的高低与中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有直接的关系。在当今科技革命时代,中医学术的发展离不开科研,而中医药科研的开展又离不开现代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因此21 世纪的中医研究生不仅仅应当具备高超的临床技能和丰富的理论,更需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紧跟医学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健康需求。
[参考文献]
[1]林青,朱嘉龙,徐丽娟.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知识结构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3,4:24-25.
[2]王发渭,杨明会,窦永起.中医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探讨.军医进修学院学报[J],2004, 25(6):428-429.
[3]利,欧阳永忠.医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结构浅析.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J].2003,1:21-22.
- 上一篇: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 下一篇: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