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行企业文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5: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商行企业文化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商行企业文化建设

篇1

关键词:农信社改制 农商行 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830;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170-02

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信用社顺应发展大势,纷纷进行了农商行改制,其服务地方经济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地凸现出来。但是在新形势下,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后要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并且牢固地占领自己的金融市场,就必须创造出完美的企业整体形象,努力建设自身的企业文化。笔者试就农信社改制后的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分析探讨。

一、农信社改制农商后企业文化具备的主要特征

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已成为农村金融改革的必由之路。企业文化是农信社同时也是农商行发展的核心内容,农信社在长期的发展和积累中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突出个体性。农信社企业文化是长期在实践中形成的,与其它金融企业有不同的特征。因为农信社是以“三农”(农村、农业、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合作金融企业,这是由农信社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因此,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后,也必须紧紧围绕“三农”,高举支农旗帜,突出“支农”特点,无论是在企业精神、服务宗旨、服务理念,还是在形象识别系统、员工用语等方面,都必须突出“农”字,建立个性鲜明、品牌独特的企业文化。

2.讲求目标性。企业文化是每个企业出奇制胜的法宝,也是最能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独(特)”的服务特色、服务理念以及最高形式的指导思想和服务理念、经营目标的本质要求。农信社改制后,各级领导者必须牢记自己企业的文化内涵,始终坚持这一宗旨和原则,团结和带领全体员工凝心聚力,团结奉献,让大家更加清醒地懂得自己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努力方向,将实现企业目标自觉转化在每一位员工的行动上。

3.体现时代性。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后,业务不断发展,管理经验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体现现代金融的风貌,与时俱进,一方面要能够完整地体现农信社传统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反映代代相传的优良品质和内涵;另一方面,也要能够充分体现出当代金融的高品质、高科技的特点,既要注意文化的传承,也要积极开拓创新,还要科学预见未来的发展。总之,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注入不同的“正能量”和不同的内容,才能使企业文化永葆活力,长盛不衰。

二、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后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

1.确立农商行之“道”。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后,经营理念和经营发展战略都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规划和部署,通过大力推动企业文化去实现。因此,笔者认为,要从以下方面去努力:

(1)要进一步确立经营理念。首先,要准确把握体制机制转型之后企业的经营理念有了根本的提升,特别是要重点关注核心、主体以及基础这三个方面。要进一步提升企业文化的凝聚、激励与规范的功能,将广大员工的思想和工作热情都凝聚到实现企业的中心目标上来。“心往一想,劲往一处使”,凝心聚力,奋力拼搏。其次,要根据农商行的业务中心、各阶段的工作目标、新形势的具体要求以及员工的思想情况,“接好地气”,深入调查研究,高度概括、总结、提炼出农商行科学、鲜明的经营理念,做到既简明扼要,文字精炼,又突出重点,具有强烈的向心力。第三,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将经营理念确定下来,从而使广大员工行动有指南,工作有方向。

(2)要进一步制定和实施农商行经营发展战略。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后,要摸清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举一反三,制定切实可行的经营战略,同时要达到标准化、科学化。积极引导广大员工将实现预期目标的努力落实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工作中。在制定和实施战略目标过程中,一方面,要认真把握超前性与竞争性,要使战略目标的制定建立在切实可行并且有一定难度的基础之上,充分调动员工“跳起来摘桃子”的工作热情,从而取得各项工作的预期与成果;另一方面,在制定战略目标时必须将社会效益与自身效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基础上确保自身效益的提高。同时,要将战略发展目标层层分解,逐一落实。通过推动每个部门、每个二级单位分目标的完成,确保总目标的实现。

2.打造农商行之“魂”。农商行之“魂”就是农信社在长期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精神,也是广大农信社员工积极追求和探索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所信守的经营宗旨、职业道德规范的综合反映。在长期的发展中,农信社一贯提倡的“民主办社,灵活经营,高效廉洁,优质服务”,充分体现了农信社的企业精神,同r也体现了农信社业务经营的内涵。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后,首先,要进一步发扬农信社的优良传统,切实做好每一位员工的思想工作,提高他们自觉融入建设与打造农商行文化的每一项工作中,不断地从理性的高度加以提炼与升华,从而逐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农商行企业精神。其次,要从本单位具体的物质文化状况出发,认真总结自己的产品、服务、制度等,将传统文化与进一步体现时代精神风貌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宣传和表彰先进人物,树立标兵等实际工作,打造适合自己单位发展的企业精神。第三,要开展形式多样、方法多变的工作,通过行歌、行徽、行服、行旗等建设和培养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第四,在农商行精神的表述上,要避免与其他企业雷同,要针对自身的特点,注意语言的准确鲜明、突出内涵。第五,要大力加强农商行精神的宣传与教育,让每一位员工都深深懂得农商行文化与农商行精神与自己同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使农商行文化与农商行精神在广大员工心中生根开花。

3.塑造农商行之“形”。首先,要精心营造一个优美的工作环境。一方面真实地反映了农商行的形象,另一方面也是广大顾客对农商行的第一印象。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后,应投入一定的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科技装备,进一步绿化公共环境,全面改善员工工作条件,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够为工作在农商行这一个大家庭而自豪。其次,要推出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精心打造牢固的支农品牌和特色业务品牌,树立优良的形象。如信用工程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都是过去农信社叫得响的品牌。第三,要创造良好的服务。优质的服务是提升农商行内涵、吸引更多的顾客慕名而来最好的“利器”。因此,要全面制定服务规范,严格要求每一位员工都能够按照规范来开展服务,在举手投足、言谈话语之间,点滴小事之中,都能够展示农商行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为客户着想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企业形象。第四,要大力培养优秀的服务标兵与服务能手。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对广大员工的语言、行为、文字等方面进行训练,尽快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

4.完善农商行之“本”。一切“以人为本”,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后,企业文化建设的道、魂、形也得靠人去体现。首先,要加强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爱党、爱行以及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等教育融入到农商行文化、精神建设中来。根植于每一位员工的价值观念中,从而打牢企业发展的基础。其次,要建立“育人”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用人原则,“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强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将广大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第三,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树立身边的优秀员工,带动广大员工发挥“正能量”,进一步确保农商行精神的体现。

三、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后建立企业文化的主要途径

1.进一步加强观念文化的建设,积极培育广大员工正确的价值观念。首先,要加强对广大员工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明辨是非,反对“”,开拓创新,拼搏奋进。其次,要积极培养和打造农商行整体的价值观,通过树立农商行正确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形象,引导广大员工积极向上,为农商行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2.进一步加强行为文化建设,全面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首先,要在广大员工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要让广大员工都建立起明确的“底线”意识,哪些是自己应该做的,哪些是绝对不能做的,“不越雷池一步”,以农商行共同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观约束自己的行动,建立现代金融新型的人际关系,从而使农商行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其次,要加强广大员工的技术、业务培训。当今时代,“学习者胜,学习者强”,只有使广大员工掌握了各方面的知识与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第三,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将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有效地统一起来,形成农商行的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将管人与管业务、管工作与管思想统一起来,将农商行文化、农商行精神、农商行形象融入到管理科学中,推动农商行的各项工作步入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良性发展轨道。

3.进一步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有效地确立凝聚职工的精神支柱。首先,要组织广大员工认真学习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刻领会党和国家在金融领域的各项政策,积极引导员工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其次,要e极占领员工的业务文化阵地,通过丰富多彩的业务文化生活,培养广大员工的审美情趣和活力四射的精神风貌。

4.进一步加强物资文化建设,建立与完善职工生活的优良环境。首先,要在办公设施、营业场所、集体宿舍、文化娱乐、工作条件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够为自己是农商行职工而感到自豪。其次,要扩大社会影响,利用电视、报纸、微信、微博等多种舆论工具,扩大知名度,增强影响力与渗透力。第三,要积极参与社会慈善事业,每年要拿出一定的资金,投入公益事业,树立美好的社会形象,从而使农商行得到全社会的认同,同时也使农商行的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王静.浅议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当代县域经济,2016(3)

篇2

关键词:城商行 社会责任型企业文化

一. 城商行“社会责任型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一)工作现状

    在浦发银行于2006年了中国银行业第一份正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后,我国各大银行都相继社会责任报告,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工行等五大行还成立了专门部门负责社会责任工作,如工行的战略管理与投资关系部、建行的公共关系与企业文化部。关注公共利益成为各行的战略目标,交行董事会下设社会责任委员会,专门负责企业社会责任工作——这也是我国上市公司中第一家成立社会责任委员会的公司。作为处于积极转型期的城商行也不甘落后,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嘉兴银行、上海农商银行、杭州银行等也了社会责任报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责任与文化建设紧密相连。

    例如,北京银行本着“为客户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收益,为员工创造未来,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使命和“诚信、稳健、创新、共赢”的核心价值观,构建了“积极回应政府、监管机构、投资者、客户、员工、社区及环境等利益相关方关注的议题,不断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以规范责任治理为基础,勇于承担经济责任、社会责任与环境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共赢。”的责任模型。上海银行已经有了五年的社会责任体系构建历史,并将社会责任渗透到自身发展的各个方面。企业文化建设纲要、方案的实施更是加强了员工银行的认同感,使得社会责任观念深入人心。江苏银行以人为本,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在推动人才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党风建设,也树立了良好的文化风尚。在这样的企业文化指导下,不少城商行都被亲切地称为“百姓的银行”。

(二)存在问题

1.对社会责任认识比较单一

    虽然在灾难来临之际许多城商行都做出了积极响应,纷纷捐款,但由于文化建设的缺失,大多数城商行仅仅将履行社会责任看做是提供经济支持,殊不知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还需要提供其他方面的支持与援助。城商行建设社会责任型文化时过于强调经济责任,难以体现社会价值——这也是城商行与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差距之一。

2 对社会责任的履行力度不够

    社会责任的认知和履行脱节是多数城商行在在不断完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必然结果。部分城商行仍然存在着经管分离,部门间合作不够紧密的问题。由此可见,我国城商行建设社会责任性文化任重道远。

二.城商行“社会责任型企业文化”建设必要途径

(一)必要性

1.是城商行提高自身软实力的基本要求

    城商行扩大总资产规模,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为社会发展服务,提高员工福利,增加公益活动,或许短期内不能看到成果,但从长远角度看必定有利于自身可持续发展。

2.是城商行提高自身声誉和知名度的必要保证。

    由于城商行起步较晚,服务范围较为狭窄,与其他企业的合作较为欠缺,所以提高自身声誉、扩大知名度成为了城商行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头戏。与最普遍的商业性的广告宣传相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显然更容易从侧面竖立企业的正面形象。

3.有利于城商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虽然城商行目前的主要目标是扩大国内影响力,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市场化的竞争看要求城商行顺应建设社会责任型企业这一时代潮流。城商行要想获得更大发展,必须立足本土,面向国际,企业文化是其根本,而发展社会责任型文化则是城商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二)措施

1.诚信经营,树立积极形象

    诚信是企业立足之本,也是城商行企业文化建设中尤需强调的一点。只有诚信经营的银行,才能树立正面形象、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增强社会责任的履行力度。在具体实行时,可将建立诚信文化与社会责任型文化相结合,力图谋求更好发展。

2.加强宣传,扩大内外影响

    城商行可以通过举办公益性活动和研发立足公益的新型产品来服务大众。可先通过手册、网站等途径,扩大在行内影响力,然后进行全行宣传,提高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自身认同感,最后通过社区支持等渠道进一步扩大影响力,用社会效益的提高来带动经济效益的提高。

3.关心员工,实现共同发展

    员工是城商行的核心力量,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员工,丰富员工生活、加强员工文化建设、完善员工福利制度,力图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

4.科学发展,建设和谐企业

    城商行应结合自身特点,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响应建设和谐社会的号召,建设和谐企业,营造出人性化的工作氛围。对于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也设立专门部门负责详细、深入的解读,并组织会议讨论传达,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统筹规划后,将其分解为具体措施下发到部门。

5.立足整体,促进多方合作

    社会责任型文化建设正处于初级阶段,所以需要全行各部门的相互协作和共同努力。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完整的规划和各方积极响应、配合,这不仅体现在行内支持,行外也要加强合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提高企业自身盈利的同时对社会有所贡献。

6.虚心学习,构建文化框架

篇3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需求追随 发展

根据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有关精神,江苏省赣榆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政府、银行监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等的支持、监督和管理下,在保持县级机构独立法人地位的同时,实行了股份制改革,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开业。这次的改革是在中央提出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体系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初步解决了所有者缺位、产权不清晰的问题,为其健康稳定发展打下制度性基础。同时顺应城区内农村信用社机构服务对象城市化的实际,把农村信用社合并重组为商业银行,既可以解决产权制度问题,又可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还可以改善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可以说是一项颇具意义的改革。

改制后的赣榆农村商业银行下设44个营业网点,其中营业部1个,支行30个,分理处13个。为广大城乡客户、企事业单位提供存贷款、结算、汇兑、、银行卡和保管箱等全方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改制后,截止2010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0.8亿元,较改制前增加了18.1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2.91亿元,较改制前增加了19.8亿元。赣榆农村商业银行以更快捷的汇兑业务、更丰富的贷款品种、良好的银行信誉和高效的银行服务赢得了各级领导与社会各界的称赞与信赖。

一、农村商业银行成长的理论基础

关于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休.T.帕特里克(Hugh.T.Patrick,1966)提出两种模式:一是“需求追随”(demand-following)模式,该模式强调的是农村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对农村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他认为,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及发展方式的变化,市场主体会逐渐产生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而且随之不断变化。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农村金融体系必须进行相应的发展与变革。也就是说,需求是农村金融机构产生、发展及其相关服务不断完善的动力。二是“供给优先”(supply-leading)模式,该模式强调的是金融服务的供给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他认为,供给先于需求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而经济发展后反过来又促进了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形成良性循环。帕特里克同时指出,两种模式特点不同,适应的经济发展阶段也不同,因此不同地区模式的选择也存在一个最优顺序问题。在经济尚不发达的阶段,“供给优先”型模式居于主导地位,而当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后,“需求追随”型模式替代“供给优先”型发挥主导作用。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休.T.帕特里克的理论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的选择提出了基本的要求,即应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对当地的农村信用社产权选取不同的模式进行改革,不能在全国范围内搞“一刀切”。

以赣榆县为例的东部地区的农村由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现代化程度比较高,因此能够达到商业化金融运行的基础,如较高的市场化程度、信息共享等。此时,农村经济也对金融服务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根据休.T.帕特里克的“需求追随”理论,农村金融应该针对农业、农民对金融的需求来提供商业化的金融服务。因此,以赣榆县为例的东部地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目标应该是农村商业银行。

二、农村商业银行成长的现实基础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趋势使得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具有必要性

以赣榆县为例的东部地区的农业已经率先实现了农业的产业化生产与经营,产业化过程中的农业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更大,储存原材料、抵抗自然风险、建设完善的外部环境,都需要农村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而且,发达国家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实践也证明,产业化越是发达的地区对商业金融的需求越强烈。此外,东部地区在农业已经基本现代化的同时,非农产业迅速发展,二、三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及从业人数持续上升,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村金融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实力雄厚的私营企业、公司,与城镇中的商业企业没有任何区别,对商业化的现代金融有着天然的需求。因此,东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有着商业银行存在的天然土壤。

(二)农村信用社自身的良好条件使得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具有可行性

在东部发达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环境良好,那些经营不善的企业恶意逃废债务的行为较少,没有政府指令性贷款形成的不良资产,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相对领先。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信用社是按照商业化在运作,他们具有雄厚的资本实力,能够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信贷资金的投放方向已经与商业银行无异,完全是以盈利为经营目标。因此,对于这样的信用社保留其合作之名已经没有任何意义,顺应形势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是必然选择,使其在以后的经营管理中更加能够名正言顺、无所阻碍。

(三)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有利于公平竞争

除农村信用社外,早已有一部分商业银行把东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作为目标市场,建立了广泛的分支机构。因此,将这些地区的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与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遵循同样的经营规则,享受同等的待遇,能够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将会对其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很好的满足地区经济、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有效遏制非正规金融的滋生,加快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规范农村金融市场。

三、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之路

以赣榆农商行为例的农村商业银行因农而立、服农而存,长期以来,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为己任,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重要金融纽带。几十年扎根农村服务的经验以及与农民所建立的紧密联系,是农村商业银行的宝贵财富,也是其他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短期内很难实现的独特竞争优势;而且,在可以预见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村商业银行仍将是农村地区网点最多、客户面最广的金融机构。特别是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发展以及这次改制,已使农村商业银行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资产质量、经营机制、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等,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竞争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也要看到,在国家放开了农村金融市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层出不穷的今天,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不仅有邮储银行的组建及其资产业务特别是涉农业务的不断扩大,有农业银行的加速回归,还有各种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等。可以说来自各方面的冲击与竞争是很大的。同时农商行自身在综合实力、风险控制以及金融创新等方面还有有待改进的地方。以赣榆农商行为例的农村商业银行如何保持自身的行业优势,

在把握好服务“三农”的基本业务基础上,开拓业务模式,走出区域经营,提高综合实力,建设成真正治理有效、以盈利为目标和具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仍然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在经营和改革中要面临的挑战。

(一)把实现银行自身商业可持续发展与支持“三农”有机结合起来

应该说,商业性金融与乡村信贷、小额信贷不矛盾,完全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农村商业银行的根在农村,服务“三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同时,农村商业银行又是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金融企业,实现自身又好又快发展、保障储户资金安全、维护金融稳定同样是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服务“三农”必须以确保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必须把农村商业银行自我发展融入到地方经济和谐发展的大潮中。以前的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一些问题,与长期以来片面强调支农责任而忽视农村信用社自身商业可持续发展高度相关。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以正确的银行经营理念作指引。这些理念包括市值理念、资本理念、质量理念、风险理念、服务理念、创新理念等。其中,“追求过滤掉风险的真实利润”和“银行市值的长期稳定增长”应当作为农商行这种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的银行业务发展的核心经营理念。虽然通过改制,解决了产权模糊、所有者缺位这个根本性问题,并实施了财务重组、消化了历史包袱,实现了自我发展,但也要看到真正建立好一个现代金融企业,还要做好各方面的内功修炼,要在塑造品牌、丰富渠道、创新产品、建设团队等方面下工夫,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逐步实现盈利模式的转变,形成多元化的利润来源

中国银行业特别是赣榆农村商业银行这样的中小商业银行,现在的营业收入和盈利渠道还比较单一,对存贷款利差的依赖性过强,中间业务对银行利润的贡献并不大,普遍地只有在10%左右,这与国外银行业利润构成中30%以上来自于中间业务收入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虽然近年来我国的银行业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上也获得了可观的投资收益,但实际上也与成本低廉的资金来源,尤其是居民储蓄存款的低利率有直接的关系。这是由我国金融发展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所决定的。但这种过于依赖于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一旦遇到经济周期向下波动,对信贷的需求减少时,要实现利润的稳定增长就是相当困难的。而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存贷款之间的巨大利差逐渐缩小又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这对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增长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要单纯依靠存贷利差来实现利润的稳定增长可能难以为继。如何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保持利润的稳定增长,是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而银行业经营管制的逐步放松和混业经营的发展,给银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利润增长点。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在资产扩张过程中,抓住中国金融改革开放、金融自由化的大好时机,努力探索更多更广的中间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在未来一段时期里,形成以存贷利差为主导、各种中间业务利润并存的多元化利润来源。

(三)把握好业务发展及资产扩张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建立严密的风险控制体系

发展是农村商业银行的第一要务,但发展必须是有质量的发展。只有防范好风险,发展才有质量。农村商业银行一直面临发展不够的问题,发展业务是首要任务,但风险控制仍然是薄弱环节。当前,信贷风险依然是最大的威胁,我们要做的是全面清收不良贷款,加强大额贷款监管,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如今,国际金融动荡对我国经济金融健康发展以及国内商业银行安全运营带来一定风险和挑战。对于农村商业银行而言,要根据新的经济金融形势,对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带来的各类风险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和估量,及时调整发展观念和思路,巩固业务发展成果,提高风险承受能力。同时,建立起一体化的危机应对机制,完善相关制度,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四)统筹好金融创新和规范管理的关系

我们要努力开发新金融产品,积极地进行金融创新。这不仅是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服务的需要,也是作为银行业控制风险的需要,是核心竞争力在对客户提供服务和银行自身发展中最现实的体现。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逐步加快,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不仅商业银行自身面临着更高的风险,而且一般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也同样地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风险,它们的剩余资金也需要寻求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平衡。在这样的背景下,单纯慷慨地提供信用便利恐怕不足以对企业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它们不仅需要信用便利,而且还需要更专业、更精细的理财服务,需要更多的金融产品来更好地配置财务资源。同时,制度建设要与业务创新同步跟进,规范管理,不断强化监控,提高风险监管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尽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此外,银行业的风险控制固然需要良好的制度安排,但通过金融产品交易来转移分散风险,同时又获得盈利机会同样是不可缺少的。这些都需要商业银行大胆地进行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创新。

篇4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农村商业银行 转变

一、农联社改制为农商行是农村信用社的组织转型和再造

从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到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农商行”)不是简单的翻牌和更名,而是经营理念、经营模式、金融产品、业务流程等诸多方面的重组再造,是对管理体制和机制进行的一次脱胎换骨的调整,是农村信用社亦即未来农商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这种核心竞争力是农商行能够长期拥有竞争优势的能力,是农商行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且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是农商行跨越式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素。

二、打造农商行核心竞争力,着力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

农商行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进一步转变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增长方式,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从管理机制、客户营销、市场拓展、产品创新、网点布局、流程再造等方面,打造核心竞争力,逐步实现“区域布局、跨区域经营、辐射全国”的战略目标。

(一)立足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打造农商行核心竞争力

1.确立服务 “三农”和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 。无论从拓展未来发展空间还是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农商行均应始终坚持“小额、流动、分散”的信贷管理原则,在做“小”上下功夫;要充分发挥农商行所处的区域优势,把服务触角延伸至个人客户。要扩大农户小额信贷,进一步加大对中心城区的个体工商户、城镇居民的信贷营销力度。要有重点、分层次地开展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的金融服务,把部分有较强资金实力和经营能力、信用良好的中小企业客户作为信贷扶持对象。

2.坚持错位经营和差异化服务。要深刻认识现代 “三农”的内涵和外延,找准切入点,开展错位经营,并针对不同的客户群提供差异化服务,创新银行服务产品,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适时提供相应配套金融服务,以便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由支持一家商铺、一个企业,扩展至支持一条商业街、一个商贸市场、一个产业集群等,形成“以点带面”的效果,深耕当地“三农”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市场。

(二)以人为本,用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来提升农商行核心竞争力

1.引入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实现科学管理 。笔者在工作中明显感受到一些网点某些员工对待工作拈轻怕重,遇事推事,逢事多事,严重破坏内部人员的团结有工作的有力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我农商行发展的进程。因此,要重点打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测评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用人机制、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真正形成“不养闲人、不留懒人、不提庸人、不用贼人”的环境氛围,做到员工有追求、有目标、有干劲,强法制、强制约、强责任,出效益、出业绩、出人才,全方位助推农商行科学发展。

2.着力强化学习培训制度 。这是一个发展的时代,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造也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农商行要得以顺势发展,就必须以打造学习型企业为目标,有针对性、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全行员工培训,使全行员工能熟练掌握新知识、新业务和新技术;要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培训模式,邀请专业人士加强对员工业务技能、新金融知识的培训,同时分批选派员工参加外训。

3.大力推行用人制度改革。要实行农商行分支机构负责人竞聘上岗和末位淘汰制度,实现能上能下;坚持“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大胆选用一批能力强、业务精且富有敬业精神的年轻员工到经营管理岗位上,为他们施展才干提供更高的平台;在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培育好人才的同时,注重吸纳金融、会计、计算机等专业的年轻优秀人才加盟,优化员工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

(三)多措并举,以企业文化“软实力”来提升农商行核心竞争力

1.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实现员工的个人价值紧密结合。为全行员工构建个人价值实现平台,要注重发挥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归属感、使命感和成就感;积极营造重知识、重人才、重业绩的用人环境,为员工的进退、干部的上下打开通道;建立健全岗位竞聘制,坚持开展争先创优、最佳柜员、优秀客户经理等评比活动,以典型的示范作用带动全局。

2.完善考核机制,推行企业精细化管理。虽说贵州省毕节信合联社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方式对各网点进行验收考核制度,但是笔者认为更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时局,特别是在股份制改造的关键时期,在建立市场快速反应机制、加大监督考核力度、增强“无边际合作”理念、严格落实决策等方面,要不断提升执行力,营造出目标明确、简洁高效、监督有力、注重实效的团队执行文化,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目标”的创业氛围,并逐年根据经营发展情况,不断完善分配考核办法,以保农信社能立于世界银行之林。

3.丰富企业文化生活,提高全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在这个方面要求我们高管人员及各中层干部人员更加强化管理职能,既积极发挥党政工团等组织的职能作用,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策划组织一些有影响力、有意义的公益活动,提高农商行的社会认知度。

4.做好心理上和利益上的协调,着力打造优秀团队 。被管理者对上级重在心理上的协调,要学会“换位思考”,正确理解领导意图;要有“全局观念”,让领导“安心、放心、贴心”;要在正确领会领导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执行”,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尽职不越权”。管理者对下级重在利益上的协调,通过薪酬激励、发展激励、事业激励和情感激励,既体现差别化的“利益协调”,又兼顾公平和公正。

(四)齐抓共管,以有效的内控制度建设来提升农商行核心竞争力。农商行全体员工要强化“按规章办事,按流程操作”的观念,树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和“内部控制人人有责”的思想;农商行经营管理者要增强自律意识,真正做到经营与管理两手抓、业务发展与内控建设两手抓、效益与守规两手抓,有效规避和防范各类风险的发生。

(五)实施客户导向型经营战略,全面提升农商行核心竞争力。不论是信贷还是一般的柜面服务,均可将客户细分为核心客户、目标客户、潜在目标客户和普通客户,实行差别化服务,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量身定做金融产品,以此挖掘吸引更多客户资源,不断扩大在金融市场的份额。

结束语:

本文主要结合我国农村信用社转变到农村商业银行模式的优秀案例,联系贵州的实际情况,对农村农村信用社转变成为农村商业银行进行了论述,希望可以促进自身工作的进步,也可以为贵州的农村信用社改革提供一点贡献。文中不妥之处,还望指出。

参考文献:

[1]汪小亚;加快农村金融改革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J];中国金融;2010年05期

篇5

包商银行的特殊性在于其地处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按照惯性思维,她的超常规发展更易引发广泛的探讨和追踪。我们认为从根本上说还是得益于大环境的驱动,比如说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中国的改革开放、监管部门的引领、同业竞争的加剧等等。只是相比之下,我们更加重视政策指引,在管理理念、市场定位、机构设置、风险控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

理念超前 把握方向

包商银行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中小银行的发展路径,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1-3-5”管理模式,即以“国际化”为一个标准,从“经营、管理、创新、企业文化、金融生态”五个方面,打造“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文明。

在银监会监管理念的引领下,包商银行始终把防范和化解风险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完善风险管理架构、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持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不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专注小微 集成服务

包商银行从2002年开始就明确了“以小微企业为核心客户”的市场定位。2005年率先引进国际先进的微小企业贷款技术,在银监会建立和完善“六项机制”指引下,落实风险定价、独立核算、高效贷款审批、正向激励、专业人员培训、违约信息通报等,成功打造了“招聘、培训和放款”三驾马车并实现高效运转。目前已经选拔培养了一支包括管理、培训和专业经营在内的1420人的专业信贷员队伍,单月放款能力最高达到20928笔、14.41亿元,具备了“机构开到哪里微小企业贷款业务就辐射到哪里”的技术输出和异地复制能力,成功打造了包商银行的品牌形象。

七年的实践表明,银监会“六项机制”是包商银行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根本保障。

近年,包商银行提出了“金融服务集成商”的商业模式,明确要从只做传统的信贷业务和银行业务向为客户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金融服务集成商转变。第一步,成为小微企业融资专家。以小微企业为战略重点和核心客户群,加速扩大客户基础,为小微企业提供全面融资服务。第二步,成为全生命周期银行服务提供商。强化小微企业的核心地位,拓展产品线,满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小企业的金融需求。第三步,成为全面金融服务集成商。以小微企业客户群为基础,向非银行金融服务扩展,积极开拓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强化全面金融服务集成商的角色,由“卖产品”向“为客户量身定制综合金融解决方案”转变,把小微企业信贷提升为小微企业金融。第四步,成为“资智”结合的“知识型银行”。不仅向企业提供信贷、结算、保证、理财、财务顾问等金融服务,而且提供管理咨询服务,为企业经营管理出谋划策,使银行成为客户的战略合作伙伴。

倾心农村 填补空白

2007年起,为落实银监会建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政策,包商银行积极发起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并为这些机构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有效填补了农村金融市场空白。

篇6

公司半年工作总结

上半年,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历史机遇面前,同时也在粮食市场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下,我公司在集团公司深入实施“两大产业、四大体系”战略构想的指引下,坚持发挥现有产业优势,积极挖掘市场资源,在三大主导产业及新项目建设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将××年上半年工作情况及下半年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主要财务指标情况

截止月末,公司实现销售收入万元,亏损万元,其中实业有限本部亏损万元,粮食经营亏损万元,复合材料亏损万元,实开开发亏损万元,不含长春汉高投资收益;企业经营费用万元;管理费用万元;财务费用万元;今年内无新呆死帐发生。

(二)主要经营工作情况

⒈粮食经营方面

()粮食收购工作顺利完成。在粮食行情不断攀升,玉米产量、质量降低及农民惜售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下,年度粮食收购形势较往年更为复杂。在集团粮食收购工作会议的统一指导下,我公司本着“早动员、早动手,多收粮、收好粮”的原则,把握时机、适时适量地开展收购,并按照市场动态先后次调整收购价格,达到了用有限的资金多收低价高品质粮的目的。在近个月的收购期内,我公司累计收购玉米万吨,水稻万吨,二等品质粮占以上。收购工作的高质量完成,不但保证了国、地储压仓任务,而且还为贸易工作储备了部分粮源。

()粮食贸易工作开局良好。受年初禽流感疫情蔓延以及铁路运力紧张、公路运输超载限制制度出台等因素影响,今年粮食经营难度进一步增大。为此,我公司在集团“内外贸结合”经营方针的指导下,通过加强高品质粮采购、火运汽运相结合等措施,积极做好出口供货及国内市场开拓工作。经过多方努力,上半年我公司共出口供货吨,内贸销售吨,实现毛利万元。

()粮食保管工作安全规范。年我公司粮食存储总量超过万吨,其中国储玉米万吨,国储水稻万吨,地储玉米万吨。为科学严谨地做好储备粮管理工作,我公司严格按照储备粮公司的管理规程及标准进行管理。在烘干工作中,针对今年普遍粮食水分高需二次烘干,但烘干能力有限的情况,我公司通过设备烘干及场地晾晒相结合的方式,保证烘干工作的顺利完成。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我公司严格遵守“一、三、七、十五”检查制度,即“保管员一天一检查,保管小组三天一检查,主管仓储的领导七天一检查,库主任及全体保化人员十五天一检查”,进一步加强了对粮情的监测及普查。在月日中储粮吉林分公司对我公司金合粮库国储粮保管情况的检查过程中,金合粮库以其完善细致的基础工作及业务流程获得检查人员的一致好评。

()粮食调运及轮换工作高质高效。上半年,我公司在铁路运力极其紧张的情况下累计调运玉米万吨。为高质量地完成发运工作,我公司在科学总结去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备载发运的管理,通过加强教育、赏罚分明、合理分工、不定期抽检等措施,全面提高了备载小组和发运小组的作业质量。在整个调运过程中未发生一起装车延迟的情况,而且作业完毕后作到现场整洁、干净,在降低发运损耗的同时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按照中储粮吉林分公司在月日至日内轮出粳稻数量不限的安排,我公司发往北京怀柔县高各庄粳稻吨,日均轮出粳稻吨,创造了吉林地区发运史上的又一奇迹,获得吉林分公司及客户的高度评价,为公司赢得了良好的信誉的同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订单农业工作取得成效。订单农业是完善产业结构、实现产销衔接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家“直补”政策及扶持农民增收政策的实施,发展订单农业时机已日臻成熟。按照集团公司“做实订单农业”的统一部署,我公司针对吉林市桦皮厂镇粮食品种优良,产量稳定等特点,于年初在金合粮库周边个村、屯签订了公顷订单合同。在桦皮厂镇政府、桦皮厂镇农业站等部门的支持下,订单工作落实得较好,目前种子订出量达公斤,预交售量达吨。

()粮库基础建设不断完善。上半年,金合粮库完成了平方米库区绿化工程,平方米风雨罩棚及万平方米地坪专项资金建设工程正在建设之中;米加工车间设备购置及安装工作已基本完成,预计月末可进行试生产。此外金发粮库年亿斤仓容扩建工程于月中旬通过国家、省级有关部门的验收,至此金发粮库两期扩建工程已圆满结束。

⒉实业项目方面

()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准备工作全部就绪,现已投入生产。经过一年的整休,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于今年月正式恢复生产。为确保生产及销售的顺利进行,上半年复合材料公司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一是针对组合式轻体粮仓没有配套仓帽的问题,通过自行设计制造钢木结构仓帽,完善了产品配套功能,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在国内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的情况下,通过多方竞价建立优质低价的原材料采购渠道;三是对机器设备和模具进行彻底检修,对上岗工人进行为期两周的体能培训及业务培训,做到每个工人都熟知操作程序及质量标准,保证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四是提前与各用户协调,安排好运输及销售计划,保证下半年销售工作快速有序地进行。由于基础工作做得扎实,复合材料月份恢复生产后进展顺利,截止月末,共生产组合式轻体仓板块。

()长春汉高市场开发和迁址扩产工作捷报频传,经营业绩持续攀升。在今年汽车市场全面降价,长春汉高主要客户一汽大众全面降低供应商的供货价格的不利形势下,长春汉高经营业绩仍较去年同期略有增长。截止月末,长春汉高产品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利税万元。取得如此业绩主要源于长春汉高新市场的成功开发及新建厂区投入使用后产品产量的大幅提高。在新市场开发上,长春汉高产品成功打入大连及鞍山钢铁市场,正式为大连克虏伯、鞍山钢铁供货,同时长春汉高还与长春长铃涂装线签署了供货协议,并为一汽大众二厂供货项目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新厂区建设上,取得减免城市建设配套费万元的优惠政策,完成了平方米车间及平方米综合站房的建设工作,并正式投入使用,上半年车间生产产品吨,创造产值万元。目前长春汉高二期扩建工程已全面展开,平方米办公楼及平方米车间施工许可证已由高新区建设局签发,预计将于月末建设完成并交付使用。

()搭乘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快车,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开发及立项工作进展顺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是集团“工程”中“五个系列”之一,是以秸秆、稻草等农业残余纤维为主要原材料,开发生产绿色建筑和修饰材料的高科技项目。该项目得到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上半年顺利完成申报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建设项目基础材料的准备及上报工作,同时经过协调完成省、市环保局对该项目的预审及中国工商银行长春市人民广场支行对该项目的贷款意向授信。目前该项目已由集团公司统一上报省计委进行审批。

(三)企业管理情况

⒈《员工百分绩奖管理办法》实施成效显著。为强化企业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自××年起我公司全面推行《员工百分绩奖管理办法》。经过一年半的修改和补充,《办法》考核内容更加全面、成熟,现已成为我公司加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办法》实施以来,科学有效地将约束及激励机制引入到实际工作中,对严肃工作纪律、提高工作效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上半年,我公司继续以公开、客观、及时为原则,累计扣分人次,加分人次,予以除名人,用严明的纪律打造了一支务实、高效、严谨的团队。

⒉部门职能作用有效加强。针对部分职能部门监管力度不够、作用不清晰的问题,今年我公司加强了对各部门职能分工的细化,将全年的主要工作量化到各部门,使各部门在工作中目标明确、任务清晰,压力与动力并存,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半年来,各部门与基层的联系增强了,工作走过场的现象减少了;部门间的协作关系密切了,互相推卸责任的问题基本杜绝了,企业工作作风更加踏实,工作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大幅提高。

⒊节支增效工作深入开展。今年以来,我公司继续对各项费用支出进行科学管理,为公司节约的大量资金。一是收购过程中在确保质量的同时从严控制收购成本,仅金发粮库就节约资金余万元;二是全面减少临时用工,对临时工实施新的计件工资标准及月使用审批制度,节约工资开支;三是基础维修自己动手,复合材料公司通过自己维修深机井泵、更换地沟盖板等,为公司节省资金万余元;四是低价购置燃煤及易耗资材,节约资金万元左右。通过各方面的点滴积累,确保资金能够更有效地得到利用,为企业的发展减轻了负担。

⒋安全防治工作长抓不懈。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其重点在于预防。鉴于吉林中百商厦·事件的惨痛教训,今年我公司按照《吉粮集团安全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了对安全工作的管理,先后次对基层单位进行了以安全生产、安全防火、安全防盗、资金安全等为内容的检查,同时维修、购置各种型号灭火器余台,购置防火锹、桶等消防器材把。此外我公司还与各基层主要负责人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并统一制定了《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使安全管理工作更加完善、规范。

(四)党建及企业文化建设情况

⒈加强班子建设,发挥领导作用。为打造一支过硬的领导班子队伍,我公司将创造企业效益最大化作为班子建议的根本任务和主要标准,深入开展“学、做、创”活动。在“学”上,我公司党委每季度组织一次理论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在“做”上,公司党委在领导班子中开展了“为集团负责,为全体员工负责,为企业今后发展负责”活动,对每位领导实行任务包干,年底就其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公开,对经济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此外还开展了“三个一”活动,即每月走访关心一次,实际解决困难一次,排除突出问题一次,进一步提升了班子队伍的工作热情;在“创”上,领导班子始终坚持学以致用,并能活用理论知识攻坚克难、指导实践工作,为推动经营工作的开展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⒉树立模范典型,发挥榜样力量。按照集团党委《关于评选表彰“吉粮十佳一线女员工”的通知》及《关于征集评选最能体现吉粮人精神的事与人暨吉粮人精神展示宣传教育活动方案的通知》意见,我公司党委对企业优秀人物及事例进行了广泛征集,从而挖掘出能够体现吉粮集团“超越今天”企业精神的先进人物及典型事例。我们经过修改整理,于月末上报了集团公司,并在公司内部对金合粮库建设情况及张连志等人的优秀事迹进行了广泛宣传。通过“选树典型”活动的开展,在公司范围内形成了“比、学、赶、帮、超”和“人人争为企业多做贡献”的良好氛围,调动了全体员工争做改革先锋的积极性,对塑造和展现吉粮人和吉粮企业文化形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⒊加强思想建设,发挥精神合力。企业的发展要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只有让员工对企业形成归属感,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半年来,我们坚持实施人性化管理,以诚换诚,以情换情,先后四次进行了特困职工的走访及患病员工的慰问,并以“取之于员工用之于员工”为原则,建立了特困职工档案及互助储金会,切实从员工的实际出发,真正为员工解决生活难题,从而使员工树立起“公司是我的,我是企业的”信念,激发了广大员工自觉将公司利益放在首位,为企业做贡献的责任感,在今年的粮食收购、烘干、调运工作中,一些粮库员工主动放弃休息日,有的甚至半年都没有回一次家,粮库中“比谁贡献大、比谁奉献多”的气氛日渐浓厚。此外,我公司党委于今年月初在全体员工中开展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规范箴言及企业管理格言的征集活动,目前已收到箴言及格言近百条,我公司党委将筛选整理后以简报形式下发。通过活动的开展,在建立深厚的文化积淀的同时,也建立起诚信经营的道德环境,从而增强了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能力。

二、下半年企业面临的形势分析

(一)企业面临的有利因素

⒈上半年订单农业工作基础扎实,为下半年粮食收购工作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粮源,同时也为下一步扩大订单规模、开展租赁制、股田制等积累了经验。

⒉金合粮库大米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后,与国储水稻轮换及集团糙米出口业务结合,将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对拓展经营空间、完善产业链条有积极的意义。同时该项目也将成为我公司在股份制改造上的初步偿试,为企业今后的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⒊年简易建仓贷款的成功争取将确保复合材料下半年效益显著提升,同时组合式轻体粮仓配套仓帽的研制成功也将进一步增强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争取年简易建仓贷款有较积极的影响。

⒋长春汉高二期扩建工程完成后将使产品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加,可在较大程度上弥补降价造成的损失,确保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同时一汽大众二厂建设项目投产后对表面技术材料的强劲需求也将给长春汉高带来更广阔的销售空间。

⒌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迎来较为有利的发展契机,如能争取到相关优惠政策及建设资金,将成为扩大企业群体经营规模的新亮点。

⒍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及中国工商行上市的有利契机使老实业遗留的多万元贷款负担在政策范围内核消成为可能,这将成为快速而又彻底地摆脱老实业债务负担的最佳途径。

(二)企业面临的不利因素

⒈粮食经营形势复杂多变,预计下半年出口供货依旧较为紧张,而内贸工作受粮源紧、资金少、运力不足以及南方市场购买力有限等因素影响,经营难度较大。

⒉由于近年来我公司新建项目较多,同时大型机械设备投入运行后维修费用增强以及老实业贷款及利息的偿还,给公司的资金周转造成较大压力。

⒊随着粮食储备数量的增加,粮库现有烘干塔的烘干能力严重不足已成为粮食安全保管的隐患,特别是金发粮库烘干塔在今年的烘干工作中出现降水不均、烘后掉等及破碎严重的问题,现急需进行改造。

⒋生产组合式轻体粮仓所需原材料如卤粉、轻烧粉,特别是钢材的价格大幅度提高,致使产品成本扩大,经营利润相对降低。

三、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指导思想

按照集团××年会议精神,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增效、员工增收”为宗旨,把握历史性机遇,争取各种优惠政策,强化管理,深化改革,抓好粮食内外贸、期现货经营、订单农业及实业项目开发建设,把企业的各项工作做到实处,全力完成万元年度利润指标。

(二)工作安排及措施

⒈粮食经营工作

()贸易方面,力争实现玉米经营万吨,水稻经营万吨,实现毛利万元。主要措施有三点:一是在南方销区建立直销点,针对江苏镇江丹徒区高资开发区交通便利,饲料业及养殖业发达的特点,我公司拟租赁江苏镇江丹徒区金港物资储运公司在高资开发区的仓库,作为我公司在南方销区的直销点。该库所在高资开发区距镇江市区仅公里,国道、沪宁铁路穿过该地境,润杨大桥位于东侧几公里处,北部长江与扬州相望,深水和浅水码头可停靠几百吨至万吨的大轮,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在该地租赁仓库进行先储后销式玉米贸易,不仅可在该地每年月的玉米销售高峰期中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避免南北方的粮食贸易差价,而且还可在占领和巩固镇江、常州、扬州玉米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向苏南、苏北、上海、浙江及福建等地辐射,开辟和扩大内销市场,此外还能在有出口指标的情况下依靠当地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出口提供和储备粮源,可谓一举三得;二是在有高品质粮产区建立粮源基地及稳定的客户群,采购以高品质粮为主的优质玉米;三是以金合粮库为依托,与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建立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以为其代储至万吨玉米为突破点,力争实现为该公司燃料乙醇项目提供原料玉米的目标。

()订单农业方面,一是按照规定做好“直补”政策的落实,同时积极争取龙头企业在订单农业上的有关优惠政策;二是加强订单农业跟踪及管理,为逐步扩展订单面积、扩大订单品种,开展紧密型订单农业积累经验。

()储备粮管理方面,一是严格按照储备粮公司的总体要求,对国、地储粮进行安全储藏、严格保管,争取为企业创造最大效益;二是按照中储粮的管理要求,做好金发粮库万吨国储玉米的轮换工作;三是组织金发粮库做好迎接中储粮吉林分公司规范化管理检查的准备工作;金岗粮库做好“一符四无”粮库建设,力争通过省粮食局对该库地方粮食承储资格的验收;四是积极争取年国家及地方的粮食储备任务。

()粮库建设方面,一是针对金合粮库是新建粮库,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完善但建设资金紧缺的情况,我们将全力争取国家专项建设资金支持,尽快完善粮库建设;二是完成金发粮库的烘干塔改造工作,使其满足仓储要求。

⒉原有投资项目

()复合材料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及时做好产品生产、供货工作,并不断完善售后服务,力争全年生产轻体仓板块。此外,积极与省政府、省计委、省财政厅、省农发行、省粮食局等相关单位、部门协调,全力争取××年简易建仓贷款及全程全额贴息政策对组合式轻体粮仓的支持,确保复合材料的持续发展。

()长春汉高在按期完成扩产工程建设的同时,继续做好已有市场的巩固工作及新市场的开发工作,特别是抓好一汽大众二厂项目的供货市场,力争全年实现利润万元。

⒊新项目建设工作

()由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投资较大,企业独立开发存在较大难度,因此我公司将在全力争取该项目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项目中立项的同时,积极寻求合作伙伴,扩大融资渠道,此外也恳请集团公司在启动资金及相关政策上给予支持,使该项目尽快投产,创造效益。

()月底前实现金合大米加工项目试车投产,年内实现加工糙米(大米)吨,利润万元。同时采取以企业控股、员工参股的形式,在米业公司机制建设上对混合所有制进行探索,为下一步集团体制改革打好基础。

⒋老实业遗留问题方面

全力争取在政策范围内核消老实业遗留的多万元贷款,争取用天合粮库现有资产及金岗粮库北院办公楼等闲置资产抵偿部分贷款,对老实业遗留不良资产进行消化处理。同时继续跟踪天合粮库与德惠佐竹水稻购销合同纠纷案的赔偿情况,并对天合粮库剩余陈化水稻进行拍卖处理,尽最大努力挽回经济损失。

篇7

 

2016年,XXXX联社在省联社、农商行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下,坚持 “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的总基调;通过执行转型发展、优化结构等有力措施,狠抓“四降一升”,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增强发展后劲。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16年末,XXXX联社下辖8个基层信用社,1个营业部,2个分社,3个储蓄所,19个农民自助服务站。员工总数257名,其中:在岗员工207名,未转正大学生33名,内退员工17名。在岗员工平均年龄32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96%。

二、各项经营指标亮点突出

(一)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各项经营指标亮点突出

——存款结构更加合理 截至2016年12月末,各项存款余额148,263万元,较年初下降13,469 万元,降幅8.33%,完成省联社计划16,471万元的-81.77%,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13,724万元,较年初下降6,664万元(主要包括高成本定期存款下降5,924万元,活期存款下降740万元),占各项存款76.7%,对公存款34,539万元,较年初下降6,805万元,占各项存款23.3%。存款日均余额151,203万元,较年初下降10,529万元。存款余额居全辖同业第一位,占比47.6%。

——贷款投放再创历史新高 截至2016年12月末,各项贷款余额79,296万元,较年初纯增10,403万元,完成省联社全年投放计划10,000万元的104.03%,增幅15.1%。累投各类贷款73,490万元。支持农户3,196户,金额45,357万元,各项贷款余额全县同业排名第一位,全县同业占比65.26%。

——到期贷款回收不断提升 截至2016年12月末,当年到期贷款总额62,931万元,已收回60,790万元,未收回2,141万元,回收率96.6%。

——不良贷款实现持续压降 截至2016年12月末,实现不良贷款压降1,601万元,其中:现金重组收回1,001万元,完成省联社清收计划998万元的100.3%;核销600万元,完成核销计划600万元的100%。现不良贷款余额9,394万元(包括2017年新进不良2,381万元),不良率11.85%。

——中间业务收入能力不断增强 截至2016年12月末,实现中间业务收入6,856万元,较上年增加504万元,增幅7.9%。

——电子银行业务稳步推进 截至2016年12月末,XXXX联社电子银行业务替代率63.05%,完成省联社计划50%的126.1 %;手机银行业务签约率4.53%,完成省联社计划15%的30.2%;个人网上银行签约率3.84%,完成省联社计划10%的38.4%;企业网上银行业务签约率21%,完成省联社计划20%的105%;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台均存款179万元,完成省联社台均计划258万元的69.38%;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银行卡签约率33.09%,完成省联社计划30%的110.30%。

——盈利能力稳步提高。截至2016年12月末,实现拨备前利润1,938万元,完成省联社计划3,000万元的64.6%。

(二)坚持稳健经营不动摇,各项重点工作稳中求进

年初以来,针对利率市场化、降息降准、区域经济相对落后且持续下滑的不利经营大环境,XXXX联社紧密结合省联社、伊春农商行各项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加大创新及市场营销力度,各项工作得到了扎实开展和有效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果。一是核心客户群建设基本完善。2016年XXXX联社对核心客户群建设工作进行了新部署、再要求,历时四个月核心客户群建设工作已基本结束。截止2016年12月末,共走访客户20,462户,采集客户信息13,388户,核实耕地138万亩,其中:已建立贷款关系客户3,362户,金额70,519万元,已评级授信未建立贷款关系客户3,175户,可拓展客户936户,不符合条件客户3,571户,其他类客户2,849户。其中建立资产类核心客户802户,金额11,256万元,建立负债类核心客户452户,金额15,965万元。二是市场营销工作成绩明显。面对市场经济不断下滑的严峻形势,XXXX联社积极开展了存款、贷款及对公账户营销活动,取得了新开立对公账户240户,存款上升4,547万元,贷款上升2,105万元的良好成绩。三是精准扶贫工作有序推进。2016年通过与县政府、扶贫办、乡(镇)政府、市财政担保公司积极对接,成功发放扶贫企业贷款4笔,金额918万元。同时,一季度我们要对县扶贫办建档立卡123户的贫困户发放贷款。

(三)坚持内控优先不动摇,奠定了可持续发展基础

一是风险管控能力增强。2016年XXXX联社先后开展了两次全面检查及“两个加强、两个遏制” 回头看专项检查、历年重组贷款检查、2015年下甩贷款检查、审计序时检查、员工不良行为排查等一系列自检自查活动,通过自检自查共发现违规问题125个1,098笔,涉及金额12,057万元,截止2016年12月末,已整改123个1,075笔,金额11,692万元,整改率为96.97%。二是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全年累计干部交流41人次,重要岗位人员轮换46人次,累计提拔干部12人;累计组织开展培训11次,培训人员290人次,考试合格率100%。全年学习省联社、伊春农商行等重要文件87篇,形成学习笔记526本。三是企业文化建设逐步完善。按照省联社、伊春农商行开展“两学一做”的工作要求,积极与县直机关工委对接,全面开展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全年共进行集体学习讨论2次,辅导学习1次,各社传达学习4次,观看视频教育1次,职工日平均自学1小时,形成学习笔记70余本,心得体会30余篇。同时,为庆祝建党95周年,开展了庆祝建党95周年暨“两学一做”演讲比赛、羽毛球比赛和乒乓球比赛一系列庆祝活动,并重温了入党誓词,提升员工党性修养,打造XXXX联社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四、存在问题及困难

(一)存款方面。2016年存款整体处于下降趋势,居民对储蓄存款及财政补贴等款项的陆续领取,用于日常花销。由于存款利率较低,部分客户定期存款到期后取出,进行了投资理财。

    (二)信贷方面。一是XXXX县为传统农业县,隶属小兴安岭高寒地带,受季温影响XXXX地区每年4月末以后才开始春耕,大多数山地均在5月1日以后才开是投入种植。所以农民基本上在4月份以后才开始备春耕生产,贷款占用期不足6个月;二是市场份额占比高,竞争激烈。随着近年来其他金融机构相继进驻XXXX地区及机构调整市场策略和方向,受XXXX县地区经济不发达及地域规模较小的影响,目前XXXX县实际人口不足8万,乡镇总数仅9个,但各类金融机构已达6家,趋于饱和状态,农信社的网点优势和人员优势正在逐步减弱。而且龙江银行放款不受贷款额度限制,条件更宽松,为抢夺市场实施更低利率,在竞争上具有较强优势,给XXXX联社的业务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激烈;三是部分农户因资产相对不多,且在他行有借款和联保贷款,重新授信后已没有授信额度,无法再贷款,既影响贷款回收又影响贷款投放,进而影响贷款月均增长速;四是2015年三季度进行的 “评级授信”工作中发现如下问题:1是部分村屯农户存在老龄化无法再贷款;2是原有评级授信农户外出打工,已不再贷款;3是部分农户长年不在本村屯(包括走逃)不再贷款;4是辖区内成年人结婚后直接分户,增加了总体的户数,从而导致重新评级授信的农户在逐渐减少,评级户数比例降低,贷款投放难度加大。五是XXXX联社虽然根据实际,创新开发了《土地经营权贷款管理办法》等多项创新贷款品种,但是无专业确权评估机构,无法确定土地价值衡量标准和操作程序;政府部门无正规的土地承包合同,且农户目前有大部分土地为开荒地,并没有登记入册,无法办理过户手续;办理抵押登记困难,土地确权办理困难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规模化经营贷款的投放。

    (三)不良贷款方面。1、不良贷款化解困难。一包不良贷款一是在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政策下的集中发放形成,包括黑木耳种植、绒山羊养殖项目等。二是借款人走死逃亡或部分搬迁外地无法查找,形成逃债。三是因修建自来水、架电、农村基本建设等户贷村用形成。二包不良贷款主要是历年重组转贷贷款,大多为农户开垦土地投入过大,需要几年时间才能收回成本,加之近几年经营不善部分受灾,贷款额度超过了农户的偿债能力。三包和四包1贷款除因结息方式错误或利息挂帐形成外,主要因本金逾期进入不良。包括:农户受灾、经营不善、市场变化影响、历次重组转贷、借款人外出联系不上、借款人死亡等原因,四包2为受灾贷款清收难度大。

    2、不良贷款清收难度大,困难多,前清后增是信用社面临的最大风险,XXXX联社2016年末调增不良贷款2,381万元。一是余额大,占比高。二是清收难度大。很多不良贷款都是由于行政干预造成,有的企业借改制之名逃废信用社贷款;有的企业人去楼空,找不见原借款人,致使不良贷款清收难,进展慢。三是反弹压力大。(1)借新还旧贷款居高不下。(2)关联企业、社团贷款集中度高,风险大,稍有不慎就会形成大量不良贷款。

    3、社会信用环境和金融执法环境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企业悬空债务、个别赖债者逃废贷款债权的现象上。一方面是部分企业信用观念淡薄,存在着“敢借、敢用、敢不还”的赖债思想。有的企业借改制破产之机,想方设法逃废、悬空信用社债务;有的企业利用金融业不规范竞争之机,多头开户,隐瞒经营成果,恶意拖欠贷款利息;有的企业破产后,有效资产所剩无几,信用社得到的补偿十分有限,资产损失严重。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制止打击不力,在这种信用环境下,无疑增大了信用社的经营难度。

(四)同业业务方面。央行通过降准、降息及稳健、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随着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市场退出机制的改革,利率波动中枢不断上移,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大,存贷差逐步减少,加之供给侧改革,市场流动性紧张局势进一步缓解,货币市场利率显著回落.因自身规模和监管标准的限制,同业发展面临困难。市场资金的充足使得同业资金收入上升较困难。

五、下步工作措施   

(一)落实省、市会议精神,细化各项任务指标,全力推进各项主营业务稳步提升

(1)抓服务,挖储源,做大做强资金组织工作

要对全辖优质客户进行一次全面筛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深入沟通,强化对优质大客户的深度营销和精细服务,满足其个性化服务需求。一是按照此次会议精神,各社根据一季度存款任务计划目标合理分配员工任务,做到人人有计划、人人有指标;同时,制定存款进度表,设定每月具体完成的目标,利用节前的有利时期,使存款有效提升。二是加强核心客户的管理。对现有存量30万以上的客户逐户建立客户信息台帐、档案,专人管理,专人维护,保住客户群,严防自有核心客户流失。三是重点加大对公存款公关力度。尤其是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基层社主任要在这方面多想办法,多花心思,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广开渠道,大力吸收低成本资金。四是增强激励机制,加大员工的营销力度,在绩效薪酬方面予以倾斜,让员工真正体现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让广大员工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五是做大做强中间业务,要多元化运营资金,做实做好基础性中间业务,做大做强新兴中间业务。争取进一步扩大中间业务收入在联社整体经营收入中的占比。

(2)保存量、扩增量,实现信贷业务拓展新突破。

在核心客户群建设工作基础上,结合XXXX当地实际情况,将XXXX联社的金融产品推销出去。一是继续开展核心客户群建设和评级授信工作,对全县农户、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非农客户群)等进行摸底排查,了解农户的贷款需求,为全年贷款投放工作,打好基础。二是做好2017年备春耕生产的资金支持工作。加大支农信贷投放力度,务必确保2017年备春耕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要做好贷款品种创新工作。结合省、市联社信贷产品创新的具体部署以及其他兄弟县联社好的做法和成熟的经验,结合XXXX实际,研发贷款新品种,为贷款市场拓展寻找新的突破口。

(3)想千方,设百计,必保完成不良贷款压降工作。

一是继续完善“八个逐笔”。坚持“领导包片、中层包社、逐笔推进”的原则,进行逐笔分类,理清不良贷款成因、时间、责任人、清收人,落实责任,逐笔突破。资产保全部门要在一季度把今年新进2,381万元不良贷款落实“八个逐笔”,为今年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打好基础。二是加强抵债资产的检查工作,做好不良贷款的核销工作。三是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全力化解大额信贷风险。针对2017年新进不良加大清收盘活力度,通过责任清收、依法清收震慑赖债不还和违规放款责任人的力度,确保100%全额收回。四是将“十抓”措施执行落实到位。班子领导以身作则,亲自带队走访重点户、难点户,基层社负责人每月就清收进度接受联社质询,狠抓十项措施为清收工作打开突破口。

(4)树品牌,出特色,全力推进电子银行业务

一是今年联社电子银行业务要在保证原有市场的基础上,深挖潜在客户,扩大市场占有量。二是以网点为阵地,通过悬挂横幅、摆放折页、张贴宣传画、LED滚动播放广告,宣传电子银行产品。三是突出优势,抢占市场。凸显我们电子产品的优势,想方设法,拿出措施,扩大我社电子产品在他行客户中的占有量。

(二)踏实工作、求真务实打好基础,实现全面跨越式发展。

一是增收节支,确保利润计划顺利实现。要加大收息力度。对非农贷款严格实行按季收息,加快收息进度,应收尽收。加强财务管理,节约费用开支,降低经营成本,按照“总量控制,效益优先,以收定支,超额审批”的原则,严格控制费用开支。对库存现金、其他应收款、闲置资产等非盈利资金也要加强控制,减少非盈利性损失。

二是抓重点、守底线,严防死守风险点,严格做好防新工作。首先,对全辖信贷员、风险监管员进行培训,规范信贷投放行为,确保将人为造成的新增不良贷款压降到最低程度。第二,努力将现有抵债资产积极处置变现。

篇8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33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的不断深化以及跨区域经济金融活动的日益频繁,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的单一城市制经营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成为发展的制肘。也正因为此,城商行对跨区域发展具有强烈的冲动。2006年4月,上海银行宁波分行的成立迈出了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的步伐。随后,城商行掀起跨区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商行加入到跨区域发展的队伍之中。毫无疑问,经营地域的突破为城商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拓展了发展空间,城商行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在监管环境仍不完善、自身经营管理能力不高的情况下,城商行的跨区域发展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本文在对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城商行跨区域发展产生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就此给出了对策建议。

一、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现状

(一)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有关政策规定

出于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考虑,城商行被定位于地方金融机构,实行单一城市制经营。这一定位和经营模式使城商行成立初期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同时实现了快速发展,并形成了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和服务市民的“三服务”特色。但单一城市制经营下异地网络的缺乏也使城商行的业务开展受到制约,并直接影响到城商行在某些业务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因此,自2000年以来,城商行要求跨区域发展的呼声日渐高涨,一些城商行也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但直到2006年4月,上海银行宁波分行成立,城商行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区域突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相关政策规定直到2006年才正式出台。是年,银监会《城市商业银行异地分支机构管理办法》,正式明确了城商行设立异地分支机构的具体要求和相关操作流程。该办法的拉开了城商行大规模跨区域发展的序幕,随后,一大批城商行相继实现省内和跨省设立分支机构。2009年4月,银监会《关于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政策的调整意见(试行)》,放宽了城商行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的有关限制,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特别是省内设立异地分支机构的步伐明显加快。

(二)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现状

为突破经营地域限制,延伸业务网络,城商行群体对跨区域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六种典型模式,即直接设立异地分支机构、省内联合重组、收购城市信用社或农村信用社、参股控股异地城市(农村)商业银行或城市(农村)信用社、接收(收购)国有银行网点、发起成立村镇银行(或贷款公司)。城商行通常意义上说的跨区域发展是指“直接设立异地分支机构”,这也是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的最主要方式。①

根据作者统计,截至2009年底,共有59家城商行通过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实现跨区域发展,占全部城商行的41%;59家城商行共设立了162家异地分支机构。59家城商行中,实现跨省设立分支机构的有32家,地区分布分别为东部地区24家、中部地区3家、西部地区5家(如图1所示)。

省内联合重组是城商行做大做强实现跨区域发展的另一条途径。所谓联合重组,就是将一个省内的几家城商行合并重组为一家城商行,从而使新成立的银行迅速实现省内跨区域的情况。截至2009年末,共有5家银行通过该种方式成立并实现跨区域发展,分别为徽商银行、江苏银行、吉林银行、长安银行和龙江银行。

从实际情况来看,“收购城市信用社或农村信用社”、“参股控股异地城市(农村)商业银行或城市(农村)信用社”、“接收(收购)国有银行网点”、“发起成立村镇银行(或贷款公司)”等四种方式不是严格意义上所说的跨区域发展,也不是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的主要方式,因此不属于本文分析的对象。本文主要就直接设立异地分支机构这一方式进行相关分析。

二、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对已实现跨区域发展的59家城商行及其设立的162家异地分支机构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运行情况进行研究,笔者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来分析城商行跨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一)宏观层面

所谓宏观层面,就是从国家经济金融体系、银行体系的视角来分析城商行跨区域发展带来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1.扎堆进入发达地区,加剧金融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格局

与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均衡格局相适应,我国的金融发展和金融资源分布也呈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均衡性,即东部地区的金融发展(体现为发展速度、发展水平以及金融创新等方面)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则优于西部地区;金融资源(体现为金融机构数量、金融人才以及存、贷款等业务量)更多的集中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依次递减。这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资源具有向经济发达且金融生态良好的地区集聚的特征的一般规律。显然,作为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市场主体,城商行在选择设立异地分支机构的目标城市时不可能违背上述规律。现实也确实如此。被允许跨区域发展的城商行,几乎都将目标首先瞄准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统计数据显示,已实现跨区域发展的59家城商行设立的162家异地分支机构中,位于东部地区的有104家,占到64%;位于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三大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的异地分支机构数量分别为45家、11家和39家,合计95家,占比59%。②城商行跨区域发展扎堆进入经济发达地区的特征十分明显。毫无疑问,这将进一步加剧我国金融资源分布地区间不平衡的情况,中西部地区金融资源缺乏、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可能因此进一步恶化。此外,实现跨省设立异地分支机构的城商行共32家,其中,东部地区24家,占比为75%,西部地区5家,占比16%。③ 实现跨省发展后,城商行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其发展速度和潜力将超过那些仅在省内跨区域发展和未实现跨区域发展的城商行。因此,实现跨省发展的城商行在区域分布上的不均衡性也将进一步加大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城商行已有的发展差距。

2.服务区域拓展,多层次银行体系出现断层

一个由不同性质、不同规模、服务于不同区域的各类商业银行组成的多层次银行体系,对于满足一国经济体中不同层次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农村信用社、城商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有银行分别定位和服务于农村、单个城市、区域和全国,组成了我国多层次的银行体系。近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已逐步发展为全国性商业银行,服务网络延伸至全国。服务地方的重任就落在了农村信用社和城商行身上,两者也成为地方金融的主力,尤其是城商行。而跨区域发展后,城商行的服务区域不再局限于地方,其地方金融的定位发生变化,并最终发展为区域性和全国性商业银行。如此一来,原有的由地方性银行、区域性银行和全国性银行组成的多层次、相对均衡的银行体系,转变为“倒金字塔”型银行体系,更多的银行和绝大多数金融资源向高端聚集,定位并服务于地方基层的银行相对不足,造成银行体系的不均衡发展。

3.原有定位发生变化,恶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城商行自成立伊始就定位于中小,是我国银行体系中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主力军。一批城商行亦因此在中小企业业务上形成自身特色,有效满足了当地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需要注意的是,银行业务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因此商业银行往往有做大规模的冲动,特别是原有业务限制取消之后,曾经受到限制的银行有着更为强烈的扩张冲动。对城商行来说,跨区域发展是做大规模的必由之路。而事实也显示,城商行实现跨区域发展后,规模扩张速度明显提升。那些实现跨区域发展的城商行比以往更有意愿和能力做大客户、大项目。因为从对银行规模扩张的贡献角度来看,大企业要远远超过中小企业。更为重要的是,城商行跨区域设立的异地分行在成立初期,出于生存和满足总行考核的要求,往往将市场目标瞄准大客户、大企业,以便在短期内迅速做大规模。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城商行原有“立足中小”的市场定位。如果没有相关的干预措施,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商行实现跨区域发展,城商行原有的服务中小的定位会逐步淡化,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将因此而进一步恶化。

(二)中观层面

所谓中观层面,就是从某个区域、该区域中的经济金融体系以及城商行群体的角度分析城商行跨区域发展产生的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

1.跨区域发展高度同质化,打破地区竞争态势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的路径高度一致,都是首先选择经济最发达的区域进行网点布局。具体到城市选择,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四城市因其独特的经济金融优势,更是城商行跨区域的必选之地。这不可避免造成短期内大量城商行集中进入某个地区甚至于某个城市的情况,从而打破该地区原有的金融竞争态势。如图4所示,截至2009年底,进入北京、上海、天津和深圳设立分行的城商行数量分别为8家、9家、9家和9家。这些城市的银行业本已处于或接近饱和状态,在业务高度同质化的情况下,大量银行的集中进入必然造成过度竞争问题,恶性竞争、无序竞争随之而来。出于生存和拓展业务的需要,打球甚至于违规操作等现象将不可避免,潜在风险值得关注。

2.争抢业务“熟手”,加大人才流动频率

商业银行既具有资金密集型特征,又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一项业务的开展需要前台、、后台等相关岗位配置大量的人员以完成相应的流程。特别是出于满足监管要求和防范风险的考虑,一项业务必须经过几个不同的环节,由不同的岗位分别操作。城商行新设立的分行要想尽快开业并步入正轨,总行必须尽快为其配备充足的具有业务经验的各类人手。显然,仅靠城商行自身培养是不现实的。更为重要的是,为了适应当地的经济金融环境,异地分行的大部分岗位需要本土人才,而长期以来一直在单一城市开展业务的城商行显然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储备。因此,在异地分行当地银行业中招聘所需人员就成为现实和唯一的选择。但短期内大量城商行集中进入同一地区,必然加大当地银行业人才的流动频率,特别是那些拥有一定客户资源的客户经理,进而影响当地银行业的业务开展。在高素质银行人才和具有客户资源的人才相对有限的情况下,银行数量的增加虽然有利于人才的流动,充分发挥人才的价值,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恶化原有银行的经营管理环境,提高其运营成本。

(三)微观层面

所谓微观层面,就是从城商行自身角度分析跨区域发展产生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具体包括:

1.缺乏科学规划,跨区域发展带有盲目性

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城商行对跨区域发展没有制定科学、清晰的规划。虽然监管机构要求那些跨区域发展的城商行制定三年规划和年度计划,这些规划大多只是为了满足监管要求而进行的“浅层次”的目标城市选择分析,并未结合每家城商行不同的特色和优势,特别是自身客户需求情况,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差异化分析。造成的结果:第一,大多数城商行都将目标瞄准经济发达区域和城市,导致跨区域发展规划和实际操作的高度雷同;第二,城商行跨区域设立的异地分行业务高度同质化,缺乏特色,未能充分利用和发挥总行已有特色和优势,并为了迅速做大规模而与大银行争抢大企业、大项目,偏离城商行原有市场定位。④

2.人才储备不足,跨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必要的人才储备是确保城商行跨区域发展顺利推进和异地分行平稳运行的前提。而现实情况并不尽人意,大多数已实现跨区域发展的城商行都面临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那些规模较小的城商行则更为严重。城商行的应对办法是异地分行人员本土化,即在当地招聘人员。人员的本土化虽然有利于分行迅速介入当地市场,尽快适应当地经济金融环境,但也带来新的问题。由于分行人员来源于不同银行,必然带来分行文化与总行文化的差异和整合,甚至于分行内部的文化差异与整合问题,从而增加经营管理成本。而那些拥有多家异地分行的城商行还面临不同分行之间由于人员来自不同银行从而存在文化和经营管理理念差异的问题。城商行如果对此不加以重视,极有可能再次面临成立初期出现的不同信用社文化的整合问题。此外,人才储备的缺乏也使得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一些城商行的跨区域发展进程已因此受到制约。

3.管理能力不强,对异地分行的有效管控缺乏

由于起步晚、基础差,城商行的经营管理能力相较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更弱一些。所有分支机构集中于单一城市的经营模式也使得城商行的经营管理,特别是对分支机构的管理相对较为简单。而跨区域设立异地分行之后,城商行将面临对异地分行的管控问题。目前来看,大多数已实现跨区域发展的城商行仍未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对异地分行的管控体系。这就造成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总行对异地分行“过度管控”,仍沿用以前对当地分支机构的管理办法,导致异地分行缺乏活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另外一种情况是,总行对异地分行“过度宽松”,除分行行长室人员选聘和对分行的考核等重大事宜外,其他基本不管,容易造成失控。在跨区域发展初期,上述问题还不严重,但随着异地分行数量的逐渐增加,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4.原有管理架构被打破,风险管理面临挑战

跨区域设立分行后,城商行原有的总、支行两级管理架构变为总、分、支行三级管理架构。原有管理架构被打破,管理链条被拉长,管理流程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对城商行的管理特别是风险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在同城两级管理架构下,城商行的风险管理职能和资源集中在总行,由总行统一对分支机构进行管控。但在跨区域三级管理架构下,总行统一管控模式的效率将下降,总行需要重新界定并划分自身与分行之间在风险管理上的职责边界,并通过风险管理的垂直化,提升事前风险识别和事中风险控制的能力。

5.管理理念亟待转变,对异地分行的有效支撑不足

从城商行异地分行的运行情况来看,普遍存在总行有效支撑不足的问题。这既跟总行投入资源不足、人才储备缺乏以及对各地情况不了解等因素有关,更重要的在于总行相关管理部门管理理念仍未转变。长期以来城商行只能在单一城市开展业务,其经营管理活动和理念都是围绕当地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展开。而跨区域后,城商行面对的是分布在不同省份的分支行,总行需要从全国性银行的角度开展经营管理活动。两者之间势必产生冲突。而总行现有人员受惯性思维以及知识更新速度等因素的影响,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改变,新进人员的培养也需要一定过程,从而造成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城商行总行的经营管理更侧重于当地分支机构,而对异地分行支撑不足的问题。这将使得异地分行的发展与城商行总体的发展出现偏离,而有效支撑的不足也将影响总行对异地分行的管理。

三、对策建议

跨区域发展不仅对城商行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会影响到我国多层次银行体系以及金融业二元化格局的演变。因此,对于城商行跨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监管机构和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当前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全面评估,进一步完善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准入标准

对城商行来说,跨区域发展是一项全新的经营管理活动,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城商行跨区域发展准入政策的推出也是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而经过4年的具体实践,无论是经济金融环境,还是城商行的经营管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监管机构以及城商行有必要对4年来的跨区域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对“已跨区域的城商行及其异地分行的总体运行及经营管理情况、城商行异地分行的区域布局情况、各城商行对异地分行发展的管控及支撑情况、各城商行异地分行的定位与总行定位的一致性及相关性”等内容进行评价分析。评估目的在于,一方面,总结经验,把那些好的做法和案例在城商行中进行推广,提高城商行的跨区域发展能力,避免走弯路;另一方面,针对现实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对已有跨区域发展准入政策特别是准入标准进行调整和完善,既要避免准入标准过低造成的一哄而上,也要避免准入标准过于苛刻导致的不公平现象。

(二)统筹规划,建立健全城商行跨区域发展布局调整机制

针对城商行跨区域发展路径高度雷同,扎堆进入发达地区,加剧金融资源地区间分配的不平衡等问题,监管机构有必要对城商行跨区域机构布局进行事前的统筹规划,建立城商行跨区域发展布局的动态调整机制。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事前评估,即要求达到跨区域发展标准的城商行分别制定短期和中长期跨区域机构布局计划并上报监管机构,监管机构对城商行拟设异地分行情况进行汇总和区域分布统计,并着重从区域分布和时间顺序方面,对多家城商行集中选择某个区域或某个城市设立异地分行的情况进行评价和调整,引导城商行实现跨区域发展的差异化;第二,准入挂钩,即要求城商行在东部地区设立异地分行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同时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设立异地分行,以解决城商行更倾向于在东部地区设立异地分行而不愿到西部地区去的问题;第三,差异化准入,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不同规模、不同经营管理能力和不同风险评级的城商行给予不同的异地机构布局区域,严格跨省设立异地分行的准入标准;二是对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设立异地分行给予不同的准入标准,提高在东部设立异地分行的标准,适当降低在中西部地区设立异地分行的标准,以鼓励更多的城商行到中西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第四,政策优惠,即对那些到中西部地区设立异地分行的城商行,给予“优先审批、同等情况下缩短审批时间”等政策扶持。

(三)放宽准入,填补断层,完善多层次银行体系

在对城商行跨区域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和调整的同时,放宽对新设地方性中小银行的市场准入,积极引导各方面资金,发起设立服务于小企业和三农的地方性小型银行,以填补城商行跨区域发展后造成的多层次银行体系的断层。如放宽对村镇银行主发起人必须为银行的要求;借鉴村镇银行的做法,在中小城市试点设立社区银行等。在鼓励和支持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其“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定位,尝试将城商行服务中小企业情况与其跨区域发展市场准入挂钩,并探索对城商行异地分行服务中小企业情况进行单独考核,以解决城商行做大后可能出现的偏离原有市场定位问题。

(四)科学分析,规划先行,有序推进

监管机构应指导城商行在跨区域发展前做好充分的可行性分析,并着重从区域间经济金融联系、自身客户需求等角度选择设立异地分支机构的目标城市;在此基础上,立足发挥城商行自身特色和比较优势,结合每家银行的自身特点,制定清晰的跨区域发展规划。为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城商行应成立相应的部门负责跨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并建立起涵盖“目标城市选择”、“申请”、“筹建开业”、“开业后评价”等各个环节的跨区域发展工作机制,并明确各环节的具体工作要求和相应的责任部门,实现跨区域发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做好人才储备

为确保跨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对异地分行的有效管控,城商行应根据制定的中长期跨区域发展规划,加大跨区域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力度,尤其是对异地分行行长及副行长、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会计结算等岗位人员的培养,建立跨区域发展“人才池”,做好人才储备。与之同时,改革完善培训机制,改变过去那种总行培训部门主要服务于当地分支机构的做法,加大对异地分行各层次人员的业务及管理培训,并根据各异地分行的不同需求制定差异化的培训课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加大对异地分行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的培训和宣传,以使各异地分行尽快认同并融入到全行的文化理念中,实现全行企业文化理念的统一。

(六)实现向区域性银行的转变,建立健全对异地分行的管控和支撑体系

适应跨区域发展的要求,城商行应加快实现从地方性银行向区域性银行的转变,并建立健全对异地分行的有效管控和支撑体系。首先,转变管理理念,总行要从原有的面向单一城市分支机构转为面向区域性分支机构,政策制定、管理活动开展等要更多地从区域性银行的总行角度出发,跳出原有城市,拓展视野,服务于所有分支机构。其次,转变管理架构,适应总、分、支三级管理架构的变化,对相应职能部室的设置进行调整,确保实现各层级间的有效对接。再次,转变管理流程,按照三级管理架构的要求,对原有的局限于单一城市的管理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和调整,尤其是战略管理、风险管理、会计结算、人力资源以及内部审计等条线的管理流程,既要建立起对异地分行的有效管控,又要对异地分行形成有效支撑。最后,转变管理活动,尤其是对分支机构的绩效考核、业务指导、总分行共同营销等方面,对总行所在地分支机构与异地分行实施差异化管理,制定与异地分行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和办法。

注释:

① 张吉光,《城商行跨区域发展:模式纷呈(之一)》,《银行家》,2009年第10期。

② 数据来源:根据媒体公开报道整理而成。

③ 数据来源:根据媒体公开报道整理而成。

④ 李晓华等,《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探讨》,《银行家》, 2009年第8期。

参考文献:

[1]张吉光. 变革与新生――地方金融发展之路[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张吉光. 城商行跨区域发展:模式纷呈(之一)[J].银行家,2009(10).

[3]张吉光. 城商行跨区域发展:模式纷呈(之二)[J].银行家,2010(1).

[4]张吉光. 城商行:2009年回顾与2010年展望[J].当代金融家,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