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思维品质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5: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良好思维品质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良好思维品质的特点

篇1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思维品质;途径

众所周知,思维品质是思维的核心,而智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就是思维能力。虽然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属于复杂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之一,只要借助于教师的调控发挥作用,学生的思维活动就可以按照思维的规律进行组织指导,促进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优良的思维质的有效形成。对学生来说,初中阶段对其学会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非常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科学地实施调控工作,会对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产生很大影响。不仅如此,期间教师若能够在精心组织教学和提问过程中直接使用英语课堂用语,将促进学生养成英语思维能力。本文结合培训,对初中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问题进行探讨。

一、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特点的认识

1.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什么?专家的观点是:为表现思维在发生和发展中的一种个性差异。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能够在思维品质中得到反映,具体体现在五点: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敏捷性。提升每个学生的思维个性特征、对学生思维品质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以及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的三大主要目标,这主要是由教师的正确教育方法所决定的。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循序提高初中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产生更多的思维活动是其首要目标,在对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行不断刺激的过程中,让一个适合学生的全新的学习环境被导入进去,当处于这一新学习环境中的学生思维活动得到完全的激励和保护的前提下,逐渐提升要求就可以继续进行。

2.良好思维品质的特点

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敏捷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显著特点。

(1)深刻性。所谓的深刻性就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涉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等等。基于抽象理性认识的言语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主体。以感性材料为基础,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进一步把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抓住,从而对事物的规律性产生认识。处于这个过程中的个体,将把深刻性的差异体现出来。集中对思维的深刻性进行的表现主要在于问题的思考伴随着智力活动,并对概括归类比较擅长,体现较强的逻辑抽象性,能够准确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把握,在对系统的理解活动开展过程中,对事物的发展进程体现预见性。抽象概括能力高是超常智力的人的特征,而仅仅停留在直观水平上则是低常智力的人的特点。

(2)灵活性。所谓灵活性就是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的体现。智力的“迁移”是灵活性的一种反映,现实中我们对“举一反三”“运用自如”等的说法就是其主要体现。一个人的灵活性强,其就有着灵活的智力方向,思考问题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与方面进行起步,同时,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比较全面。

(3)创造性。这是对思维活动创造性的概括。人们的实践活动不仅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发现和思考,而且必须解决问题体现出创造性。创造性品质是人类科学发展中进行发现、创新和发明的前提。主体对知识经验或思维材料高度概括后集中而系统的迁移是创造性的来源,其能够通过新颖的组合分析过程,将新异的层次和交结点找出来。只有具备比较高的概括性,其高度的知识系统性和伸缩性以及灵活的迁移性才能体现出来,集中的注意力可以突出地体现出创造性。

(4)批判性。人类思维活动中独立发现和批判的程度就是批判性。能够不循规蹈矩且善于进行独立思考和提问题,是人们重要的品质在思维过程中的一大体现。对思维活动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调整、校正的自我意识是思维的批判性品质的主要源泉。其中分析性、策略性、全面性、独立性和正确性等特点是主要表现。只有具备了批判性,才能够让人类自我认识思维本身,亦即人类在对客体认识的同时也能够对主体进行认识,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改造同时进行。

(5)敏捷性。思维活动的速度就是人类的敏捷性,这也是智力敏锐程度的集中反映。只有具备了思维的敏捷性,体现在解决和处理问题期间,对变化的情况以积极的思维来适应,通过周密的考虑,才将结论正确地判断和迅速地做出来。

二、初中英语教学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途径

1.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钻研精神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致力于从各方面去认识问题贯彻学生活动始终,对学习中不知道或不理解的现象或问题能够尽量去弄清,对于该问题的起因做好了解,把它同其他事物、现象的联系确定好,进行引起它变化条件的揭示。那些从不满足于旧的一成不变的解释和评价以及习以为常的行为方式属于求知欲和钻研精神强的学生。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的求知欲和钻研精神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出来呢?笔者采取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一途径。学好英语就需要把兴趣这一活动积极性作为最好的动机。能够让学生的兴趣在所学知识中发生,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方法,教师的启发,是学生能够自觉地汲取知识并对学习英语的乐趣进行体现的基础。

2.必须高度重视学生思维独立性训练

要让学生在通过学会思考和善于思考培养自己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将独立思考的习惯进行养成。对于学生的识词、记词能力的培养,是与对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并独立组织自己的思维过程所分不开的。比如学习单词window,经过独立思考后的学生可以产生含有“ow”的单词know,how,now等的联想。让学生独立发现和解决单词的难点对于发展思维有很大作用。要促使学生自己能发现哪些单词拼写难,去解决不同的难点可采取不同方法。如mouse和woman这两个词的难点是变复数时的不规则变化。在对有关星期几的单词学习过程中,要把发音难的应为Thursday找出来,把Wednesday这个拼写难的找出来。难点由学生自己找出来,就能方便学生记忆,也就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3.必须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训练加以重视

呆滞性状态是人的思维一种常有现象。对思维呆滞性的克服,是需要对学生观察联想进行训练,将其思维活跃起来,对思维的灵活性进行培养。同时,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还可以在教学单词时让学生掌握灵活的方法来自觉地训练来进行培养。

4.必须重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的训练

能够全面思考问题是具有思维广度学生的特点,可以让其思考借助于不同角度运用多方面的知识为途径,把多种假设、多种答案或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来。从另一方面看,仅仅局限于从某一方面进行问题思考就能够削弱思维的宽度。学生学习能够善于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就属于思维深度比较深,可以综合细致分析事物,对其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准确区分,事物的本质就在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后找出来。如在学习excuse时就应该想到sorry并进行比较。再如,学习used to do sth时就应该想到be used to doing sth,use sth to do,sth be used to do并进行分析。

5.必须重视思维导图对学生学习能力训练

我们知道思维导图(又称脑图或心智图)是1971年由国学者托尼·巴赞所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为其以中心问题为出发点,延伸于不同的分支和层次上。思维导图以线条、图像、关键文字等手段的运用来构建,可以简洁地把复杂的学习内容进行呈现,这对于思维脉络的理清和对自我反思的促进产生作用,可以达到良好的学习能力提高效果。学生用这样简单、有趣的形式来学习词汇,采取这样趣味性的简单方式,能够把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切实达到学生记忆和理解能力提高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英语学习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非常重要,教师必须对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训练高度重视。其能够借助于不同途径和方式来对学生思维进行启发、点拨、引导就是教师主导教学过程的体现。也只有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才能对英语学习和培养英语交际能力产生良好作用。

参考文献:

张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2).

作者简介:

篇2

关键词:思维品质;思维主动性;思维准确性;思维深刻性;思维灵活性

由于思维是借助语言实现的,因此,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我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从小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着重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加强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思维的主动性

思维的主动性是指针对问题积极自主地展开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趣诱思”来培养学生思维主动性。《儿童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欲激发低年级儿童的积极思维,首先必须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本身产生内在的兴趣。”教学中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增强他们的观察、存疑、判断等方面能力,引导他们主动通过努力去探索知识并发展思维,努力让整个课堂富有情趣,以趣诱思,趣中长智,把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落在实处,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思维的准确性

思维的准确性是指围绕思维目标来展开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比较引思”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用“为什么”之类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思维,往往会造成学生的思维目标与语言材料脱节,效果适得其反。

三、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全面而深入地思考问题,能根据条件和问题进行深刻的思维分析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课堂上如能精心设疑,必将指导学生在准确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深入地思考问题。如,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是从两条线索来展开的:(1)“找”是一条明线,即小蝌蚪找自己的妈妈;(2)“变”是一条隐线,即小蝌蚪慢慢变成青蛙。这两条线索相互映衬,浑然一体。教学中,我通过巧设疑问来帮助学生理清这两条线索。根据低年级学生思维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探知,对“找”这条明钱,学生较易弄清,而“变”线是课文的关键线索,因其隐藏在课文内容之中,学生如果不仔细琢磨,就很难把握,而这也正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主线。我根据教材引导学生找到思维的落脚点,这样设疑: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己的模样有什么变化呢?学生在细读课文后,经过思考得出: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通过释疑,学生探明了“主”线,他们的思维也就逐步深刻了。

四、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的灵活程度,即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能用多种方法解答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知识来处理问题。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将眼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的信息进行重组,产生新的信息,从而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便于学生创造才能的发挥。如,在教学完《愚公移山》之后,我提问:面对两座大山挡在门口,你能替愚公想出最佳的解决办法吗?一个学生回答说:“我认为把家搬到山外居住更好。”对于他这种灵活的逆向思维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对他说:“你很聪明,我们现在要学的是愚公移山的精神,即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而不是简单模仿他的方法。”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思维发散性主要指拓宽学生的思维,或引发想象、启发填补“空白”,或训练多角度、多层次地探入思考,从单向平面转向多元立体。

五、思维的创新

创新思维是指思维活动过程中,通过猜想、类比等手段,去洞察事物的本质,揭示其内在规律,探索新的问题发现新的东西,对事物的发展趋向具有前瞻性、预见性的高层次思维能力。而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德指出:“求异思维能力就是一种创造能力。”古今中外的许多发明创造常常是从求异开始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是思维创新的根本途径。注意独创性的培养,即指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式”“思维惰性”,在批判性思维品质的驱使下产生逆向思维。例如,教学《司马光》一课,写司马光为救掉入缸内的小孩,便“使劲砸那口缸”。我先指导学生理解司马光不能用传统的“人离水”方法来救人,他急中生智地砸缸,采用“水离人”方法成功地救出了同伴。然后我再引导学生求异思维,提问:不砸那口缸行吗?还有别的救小孩的办法吗?学生都趣味盎然地去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同学们领悟到无论是“人离水”还是“水离人”,都可使人获救。显然,这样的提问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激活了学生思维,使他们更乐学、更善学。

篇3

论文关键词:关于数学思维与数学教育的思考

 

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是数学教育进行“再教育”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培养能思考,会运筹善于随机应变.适应信息时展的合格公民的需要。本文从数学思维的特征,品质出发.结合中学数学教育的实际.探讨了中学数学教育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问题.

1、数学思维及其特征

思维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相互关系及其内在规律性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而数学思维就是人脑关于数学对象的思维.数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因而数学思维有其自己的特征.

第一,策略创造与逻辑演绎的有机结合。一个人的数学思维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上.数学思维活动是生动活泼的策略创造.其中包括直觉、归纳、猜测、类比联想、合情推理、观念更新、顿悟技巧等方面,微观上,要求数学思维具有严谨性.要求严格遵守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要言必有据,步步为营,进行严格的逻辑演绎。事实上.任何一种新的数学理论.任河一项新的数学发明.只靠严谨的逻辑演绎是推不出来的.必须加上生动的思维创造.诸如特殊化一般化.归纳、类比、顿悟等等。一旦有了新的想法.采取了新的策略.掌握了新的技巧.通过反复深入地提出猜想.加以修正.不断完善.才有可能产生新的数学理论。也可以说.数学思维过程总是似真推理与逻辑推理相互交织的过程。似真推理起着为逻辑思维探路.定向的作用.可以用来帮助在数学领域中发现新命题.提出可能的结论.找到解题的途径与方法等。其中.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更是两种重要的策略推理形式;而逻辑推理则是似真推理的延续和补充.由似真推理所获得的结论.往往需要借助逻辑推理作进一步的论证、证实。因此.数学思维只有将策略创造与逻辑演绎有机结合.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发散思维是指从不同方向、不同侧面去考虑问题,从多种途径去求得解答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其特点是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通常所说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命题推广、升维策略、降维策略等都于这方面的反映。聚合思维是以“集中”为特点的一种思维.其特点是具有指向性、比较性、程性等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在数学思维活动中,这两种思维也是常常被交替使用的。在解决一个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时,为了探查解题思路.人们总是要将思维触角伸向问题的各个方面.考虑各种可能的解模式.并不断地进行尝试.设法找到具体的思路.在探测思路的过程中.又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要集中注意力初中数学论文,集中攻击目标,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或关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将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有机结合,特别要重视发散发性思维的训练。

2、数学思维品质

数学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是数学思维品质的优劣,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弄清数学思维品质的内容是必要的,但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很多,我们认为数学思维品质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思维的灵活性,它是指思维转向的及时性以及不过多地受思维定向的影响。善于从旧的模式或通常的制约条件中摆脱出来。思维灵活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善于进行丰富的联想,对问题进行等价转换,抓住问题的本质,快速及时地调整思维过程。

第二,思维的批判性。它是指对已有的数学表述或论证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是盲目服从,对于思想上已经完全接受了的东西,也要谋求改善,包括修正、改进自己原有的工作,事实上,数学本身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提出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争论。直到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三、思维的严谨性。它是指考虑问题的严密、准确、有根有据。在思维过程中,善于运用直观的启迪,但不停留在直观的认识水平上;注重运用类比、猜想、但不轻信类比,猜想的结果;审题时不但要注意明显的条件.而且要挖掘其中隐含的不易被察觉的条件:运用定理、公式时要注意定理、公式成立的条件;在概念数学中初中数学论文,要弄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仔细区分相近或易混的概念,正确地运用概念,在解决问题时,要给出问题的全部解答,不重不漏,这些都是思维严谨性的表现。

第四、思维的广阔性。它是指思维的视野开阔,对一个问题能从多方面洞察。具体表现为对一个事实能从多方面解释.对一个对象能用多种方式表达,对一个题目能想出各种不同的解法.等等。如果把数学比作一座大城市.那么它间四面八方延伸的大路.正好表现出数学思维发展和应用的广阔性。

第五、思维的深刻性。它是指数学思维的抽象逻辑性的深刻程度.是抽象慨括能力的重要标志.它以抽象思维为基础.对事物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理”的加工制作.上升到理性认识。它要求人们在考虑问题时,一入门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能发现常人不易发现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六、思维的敏捷性。它是思维速度与效率的标志.它以思维的合理性为基础.所谓合理性.主要反映在解决问题时.方法简明.单刀直入,不走弯路,?辣荃杈叮快速获?.它往往是思维深刻性.灵活性的派生物。

第七、思维的独创性。它以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为基础,善于对知识、经验从思维方法的高度上进行概括,灵活迁移.重新组合,在更高的层次上作移植与杂交.思人所未思.想人所未想,具有思维新颖,别具一格.出奇制胜,异峰突起,独树一帜等特点。

以上,我们列举了数学思维品质的几个方面.这些方面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数学教育中.要根据不同的素材.灵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3、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教学方法

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数学教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蕴含在数学材料中的概念、原理、思想方法等.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极好素材.作为数学教师,只有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方面下功夫.方能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第一、应使学生对数学思维本身的内容有明确的认识,长期以来,在数学教学中过分地强调逻辑思维,特别是演绎逻辑初中数学论文,都是教师注重给学生灌输知识.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注重结论,忽视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造成学生机械模仿,加大练习量,搞“题海战术”,抑制了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的形成。我们应当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学到一些实用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其中包括数学思维品质.数学观念.数学思想和方法等,因此,数学教师必须从培养学生的优秀思维品质出发.冲破传统数学教学中把数学思维单纯理解为逻辑思维的旧观念,直觉、想象、合情推理、猜测等非逻辑思维也作为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恰当的途径,引导学生探索数学问题,要充分暴露数学思维过程,这样,数学教育就不仅仅是赋予给学生以“再现性思维”.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赋予了“发现性思维”。

第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现思维品质教育的最优化。优良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渗透在数学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的,但中心环节是在课堂教学方面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好课堂教学这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实质上主要是揭示和建二新旧知识联系的过程当然也包含了建立新知识同个体的新的感知的联系。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所谓知识发生过程,通常指的是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探索与推导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这些实际上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思维过程,为了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我们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起意向.弓i_起动机。思维处问题起初中数学论文,善于恰到好处地建立问题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开启思维之门其次.要注重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在科学认识中有重大作用。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概念的准确度与清晰度。概念的形成过程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过程之一。那种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忽视概念形成过程以图省事的做法是实在不可取的。有经验的教师把概念的形成过程归结为.“引进一酝酿一建立一巩固一发展”这样五个阶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要重视数学结论的推导过程和方法的思考过程。数学教学中的结i仑通常是通过归纳、类似、演绎等方法进行探索的,我们要善于发现隐含于教材内容中的思维素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一些数学结论,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比如分析法.综合法.类比法.归纳法.演译法,映射法(尤其是关系映射反演原则),反证法,同一法等等。数学方法的思考过程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教师要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再到更广泛的具体等一般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第三、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重视数学的实际应用.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数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包括数学学习的动机、兴趣、信念、态度、意志、期望、抱负水平等。数学学习的动力因素不仅决定着数学学习的成功与否.而且决定着数学学习的进程:不仅影响着数学学习的效果,而且制约着数学能力的发展和优秀数学品质的形成。事实证明.在数学上表现出色的学生,往往与他们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对数学美的追求.自身顽强的毅力分不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数学史料的教育因素.数学中的美学因素.辩证因素.困难因素.以及数学的广泛应用性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大胆探索鼓励学生不断迫求新的目标,不断取得新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唐瑞芬,刘鸿坤等.数学教育学[M],江西教育出版杜,1991年11月。

[2]王仲眷。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M],高等教育出版杜,1989年11月;

[3]郭思乐.思维与数学教学[M]. 人民教育出版,1991年6月

[4]邹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杜.,1992年6月

篇4

一、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思维的深刻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基础。它表现在对化学问题的深入思维,要求学生用扎实的双基、透彻的概念以及化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去认真分析和深刻理解题意,灵活、准确地解决具体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其化学思维的深刻性往往受到思维具有离散性所影响,从而在化学概念与原理、化学性质与变化、实验操作与手段的本质理解呈孤立、间断的状态或停留在机械记忆的水平上,影响了思维能力的提高。离散性还表现在对化学概念、原理、规律只满足于形式上的理解,忽视其来龙去脉,或只注重内涵而忽视其外延,对化学知识理解应用起到不良的影响。

克服思维的离散性,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必须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思维特点和规律,正确认识化学复杂运动形式,抓住关键形成思维中心,以逐步达到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在初中教学中,还应把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并挖掘它们之间内在联系和对立统一关系,使学生形成“多则择优,优则达快”的思维方式。

二、思维逻辑性的培养

这是思维的重要品质,它表现思维的条理性和有序性。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处在半幼稚半成熟时期,造成他们在认识问题过程中存在混乱现象,即思维的无序性。这种无序性还反映在学生不能正确把握有关化学概念及知识间的因果关系,造成多步推理的困难。

作为描述性为主的初中化学,很有必要以理论为指导,以反应规律为线索,加强推理教学,增强化学知识的条理性、规律性。同时,教师要时刻注意正确引导,进行归纳总结,做到触类旁通。在“无序”变“有序”的过程中,督促学生复习和理解重点知识,记忆有关结论,强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按类型精选有关习题进行有目的练习,使所学的知识由“无序”到“有序”,由“会”到“活”,由“活”到“用”。

三、思维精密性的培养

这是思维特殊的品质,化学思维的精密性(或精确性)表现在从量的角度来理解或研究化学概念理论、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它是深刻理解化学知识的需要,也是教学大纲所要求的。但是,初中教学毕竟是以描述性为主的化学定量研究与化学计算,必须恰当地建立在所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上,不能脱离初中化学原理与化学事实去搞偏而怪的空洞的化学计算。教师在精选题型、题量上要使学生在思维的精密上得到训练与加强。

为了使思维的精密性得以提高,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知识讨论、分析同一问题,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这种训练由教师给学生输入一个信息,然后,学生根据这个信息和已掌握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输出许多新的信息,逐步减少思维的片面性,从而提高思维的精密性。

四、思维敏捷性的培养

它反映了思维的锐敏程度和迅速程度。敏捷性应以正确性为前提,它是上述几种思维品质的集中表现。在教学实践中,因思维定势缘故,思考问题方法总受某种“模式”的束缚,而极大影响了思维的敏捷性。如,我们讲到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时,学生容易接受“原子分子物质”这种模式,而对于原子、离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却认识不足,由于知识面掌握不全,就谈不上敏捷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零碎的化学知识联系成一个整体,使他们学会知识迁移的能力,是克服思维定势的一个方法。同时,配合增加足够数量的习题,以及经过一定的解题技能的训练,对于提高思维敏捷性有着明显的帮助。

如何搞好这方面的训练呢?我们总结以下几点:

(l)变化练习,深化双基;

(2)定时练习,训练速度;

(3)一题多解,训练思路;

(4)多题一解,掌握规律;

(5)设计新情景,培养迁移能力;

篇5

一、开放的观念是形象再创造的基础

开放的观念易于形成科学思想,科学思想是创新思维的灵魂,形象再创造是文学欣赏中创新思维的前提,因此可以说,开放的观念是形象再创造的基础。文学欣赏水平的提高、能力的形成,除了接受者具备相应的文化储备、满足期待视野和落实科学的训练步骤外,首先要进行观念上的革命。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1]钱梦龙先生也认为:教师“教”的重点“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唤醒学生沉睡的求知欲,鼓舞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成功的自信心。”[2]从根本上说,文学欣赏的过程,就是欣赏者的对文本的形象再创造过程,是感觉、知觉、思维、想象、情感相互激活的积极的协作状态。各种心理活动构成的心理能力影响着欣赏的形象再造及创造能力的发挥。富于形象再创造的文学欣赏实践,是以接受者积极主动认知的状态为基本条件和导向,在强烈的认知内驱力和良好学习情感的驱动下,接受者以高涨的热情从事学习思考,探索深藏的奥秘,形成新颖独特或达到更高认知领域的结果,根据台湾学者贾馥茗的分析,这—过程包含三个方面:其一为能力,其二为心理过程,其三为行为结果,他综合三者认为,“创造为利用思维能力,经过探索的过程,借敏锐,流畅与变通的物质,做出新颖与独特的表现”。[3]这一表述同样适合于文学欣赏过程中形象再创造的内涵特征。

二、形象再创造依赖于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

开放观念支配下的文学欣赏实践,其形象的再创造培养依赖于接受者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智能的突破口,也是文学欣赏中形象再创造的立足点。文学欣赏中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往往需要从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流畅性、变通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六个方面着手,同时思维品质之间也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思维的深刻性是—切思维的基础,思维的发散性是在深刻性的基础上延伸的,思维的批判性也是在深刻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品质,只有深刻的认识、缜密的思考,才能全面而准确地做出判断,也只有在不断批判中调节思维过程,才能使欣赏者更深刻地揭示作品蕴含的人文思想价值。思维的敏捷性、流畅性、变通性是以其它几个品质为必要前提,同时又是其它思维品质的具体表现。综上所述,文学欣赏的形象再创造还应当具备探索性和深刻性的特征。按照发散思维特点进行再造想象和感知训练,在认知层次上,会形成较强形象再创造能力。人想象的触角是以形象感知为中心向各个方向扩展延伸的,发散想象能力是欣赏者必备的能力和心理素质。文学欣赏中形象再创造的主要特征就在于鼓励接受者应用文学想象力,特别注意营造自由、安全、和谐的情境与气氛。激发兴趣,鼓励表达,容忍不同的意见,不急于下判断等。文学欣赏中的形象再创造,如何保护创造性火花,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需要我们营造出开放的内外环境,促进良好的思维品质养成。

三、良好思维品质依赖于营造开放的内外环境

篇6

        一、网络的仿现实性给德育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契机

        计算机网络时代,经济和社会都有了质的改变,人们的思维意识和社会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势必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契机。这是因为,网络的先进性和知识性迫使人们重新认识陈旧的知识、陈旧的思维方式及至陈旧的思想品质,寻找新的、带有前沿性的知识,更新和提升个性思维品质,优化道德意识,树立良好的形象。第二,计算机的普及性,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使人们接受新知识和新生事物的周期大大缩短,学习和交流的空间逐步扩大,学者和学习者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更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第三,网络的趣味性,信息水平的迅速提高,改变了以往那种师道尊严的“老面孔”,创造了更加灵活、和谐的学习平台。第四,网络的创新性,信息化的灵活性,迫使师生共同进行学习和提高,共同进行科学研究。创新教育和创新才能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给每一位学习者创造了机遇。所以说,要应对教育信息化,中小学教师必须树立新的形象,要求教师要带头学习和钻研先进的教学手段、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最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共同参与到德育学习生活中去,以交互为纽带,创设灵活的德育教学气氛,促进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二、网络空间的自主性为学生道德思想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计算机网络时代,由于知识更新周期加快,学生接受知识与以往的知识在结构层次、理论体系、思维方式方法等诸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教学的主体性也应相应地发生改变。以往哪种以教师教为“主体”、学生“被动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教育的需要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教育教学方法不仅不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重要的是阻碍了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也不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和道德水平的发挥。因此,信息化的德育教育课堂必须突出以学生为主体,遵循教育的主体性、创新性和和谐性的学习规则。教师要掌握网络教育的最新技术,不仅学会使用、熟练使用,重要的是能对网络内容进行科学处理,不断增强自我欣赏水平和分辨能力,将好的作品、艺术水平高且具有高品位的内容交给学生,启发学生自己进行欣赏、分辨和接受。要通过信息化的特点,通过课堂教学去教育学生,开发学生的大脑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才能。

要教育学生学会识别信息作品,树立良好的思维意识,以先进人物的高尚品德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学习先进的思维方式、创新的方法、别具一格的解决问题的形式和与众不同的灵感。要教育学生牢固树立为党、为人民、为祖国事业而奋斗学习的精神,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网络进一步拓展了德育教育的内容

        要适应网络时代教育的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必须加快德育教材和德育教育形式的改革,积极研究和编写适应网络技术要求的新型高职德育教材,制作适合当代大学生心理需求的教育软件。大量的实践证明,网络时代的教育已不再适应以教师个体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这是因为个体教学的知识结构过于狭窄,内容不够丰富,知识的横向联系太少,动手能力的培养受到限制,学生难以通过个体的学习开阔自己的视野、增强知识、培养动手和创新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德育教材应由原来的以学科本位为中心发展为树状结构与板块结构,以新知识、新科技、新人物为龙头,最大限度地将现有高职德育教材进行整合。这样一方面通过知识结构的改变,扩大学生德育学习的知识面,与计算机网络教育接轨;另一方面通过教材结构模式的改革,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扩大知识面,刺激大脑产生灵感,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以适应网络时代对知识更新、发散、联系、比较和发展的需要。

篇7

高中学生一般年龄为15—18岁,处于青年初期.他们的身心急剧发展、变化和成熟,学习的内容更加复杂、深刻,生活更加丰富多采.这种巨大的变化对高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表明,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学生的思维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到高中一、二年级,逐步趋向成熟.作为高中教学教师,应抓住学生思维发展的飞跃时期,利用成熟期前可塑性大的特点,做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工作,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规律性关系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是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整个知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开发高中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敏捷供、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几个方面.思维的灵活性是建立在思维广阔性和深刻性的基础上,并为思维敏捷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提供保证的良好品质.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照章办事易,开拓创新难,难就难在缺乏灵活的思维.所以,思维灵活性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思维的灵活性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指善于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时地用新的观点看待已经变化了的事物,并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新设想、新方案和新方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主要表现于:(1)思维起点的灵活: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法根据新的条件迅速确定思考问题的方向.(2)思维过程的灵活:能灵活运用各种法则、公理、定理、规律、公式等从一种解题途径转向另一种途径.(3)思维迁移的灵活: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如何使更多的学生思维具有灵活特点呢?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

一、以“发散思维”的培养提高思维灵活性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提出的“发散思维”(pergent thinking)的培养就是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发散思维”指“从给定义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很可能会发生转换作用.”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比较重视集中思维的训练,而相对忽视了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是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所必须的,也是迎接信息时代、适应未来生活所应具备的能力.

1.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法进行发散

在教学过程中,用多种方法,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途径去寻求问题的答案,用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思维过程的灵活性.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归纳证明三角恒等式的基本方法:(1)统一函数种类;(2)统一角度;(3)统一运算.

一题多解可以拓宽思路,增强知识间联系,学会多角度思考解题的方法和灵活的思维方式.

2.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发散

对结论的发散是指确定了已知条件后没有现成的结论.让学生自己尽可能多地探究寻找有关结论,并进行求解.

开放型题目的引入,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不仅仅思考条件本身,而且要思考条件之间的关系.要根据条件运用各种综合变换手段来处理信息、探索结论,有利于思维起点灵活性的培养,也有利于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

3.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条件进行发散

对问题的条件进行发散是指问题的结构确定以后,尽可能变化已知条件,进而从不同角度和用不同知识来解决问题.

对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显然,四个变量中知道三个即可求另一个(解方程).如“{an}为等差数列,a1=1,d=-2.问-9为第几项”等等.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写题目.编题过程中.学生要对公式中变量的取值范围、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公式的适用范围等有全面的掌握.否则,信手拈来会闹出笑话.

二、以思维灵活性的提高带动思维其他品质的提高,以思维其他品质的培养来促进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由于思维的各种品质是彼此联系、密不可分的,处于有机的统一体中,所以,思维其他品质的培养能有力地促进思维灵活性的提高. 1.思维的深刻性指思维过程的抽象程度,指是否善于从事物的现象中发现本质,是否善于从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中揭示规律.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为求函数图家交点问题,寻求几何性质与代数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知识串联、横向沟通牢牢抓住事物的本质,在思维深刻性的基础上,思维灵活性才有了用武之地.

2.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善于抓住问题的各个方面,又不忽视其重要细节的思维品质.要求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调动和选择与之相应的知识,寻找解答关键.

在把握整体的前提下,侧重某一条件作为解答突破口,在思维广阔性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思维灵活性调动相关知识、技能寻找解题途径.

3.思维的敏捷性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的指标有二个:一是速度,二是正确率.具有这一品质的学生能缩短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思维灵活性对于思维速度和准确率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

4.思维的独创性指思维活动的独创程度,具有新颖善于应变的特点.

思维的灵活性为思维的独创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为解题“灵感”的闪现提供了燃料.在教学实线中,我常发现,学生提出富有个性的见解的时候,往往是“思维火花”闪烁的时候. 灵活的构想独特巧妙,数形结合思想得到充分体现.我在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解题思路的独特征、新颖性的肯定和提倡,充分给予尝试、探索的机会,以活跃思维、发展个性.

5.思维的批判性指思维活动中独立分析的程度,是否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仔细地检查思维过程.

我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甚至怀疑的意见,注意引导和启发,提倡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对结论的可靠程度进行怀疑,在独立分析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三角函数的单调性来确定三角形内角的取值范围,严密论证了三角函数值取值的可能性.

三、灵活新颖的教法探求和灵活扎实的学法指导

教师的教法常常影响到学生的学法.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富有新意的学法指导能及时为学生注人灵活思维的活力.

篇8

思维的灵活性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指善于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时地用新的观点看待已经变化了的事物,并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新设想、新方案和新方法。

如何使更多的学生思维具有灵活特点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

一、以“发散思维”的培养提高思维灵活性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比较重视集中思维的训练,而相对忽视了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是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所必须的,也是迎接信息时代、适应未来生活所应具备的能力。

1.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法进行发散

在教学过程中,用多种方法,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途径去寻求问题的答案,用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思维过程的灵活性。

一题多解可以拓宽思路,增强知识间联系,学会多角度思考解题的方法和灵活的思维方式。

2.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发散

对结论的发散是指确定了已知条件后没有现成的结论.让学生自己尽可能多地探究寻找有关结论,并进行求解。

开放型题目的引入,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不仅仅思考条件本身,而且要思考条件之间的关系。要根据条件运用各种综合变换手段来处理信息、探索结论,有利于思维起点灵活性的培养,也有利于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

3.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条件进行发散

对问题的条件进行发散是指问题的结构确定以后,尽可能变化已知条件,进而从不同角度和用不同知识来解决问题。

二、以思维灵活性的提高带动思维其他品质的提高,以思维其他品质的培养来促进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由于思维的各种品质是彼此联系、密不可分的,处于有机的统一体中,所以,思维其他品质的培养能有力地促进思维灵活性的提高。

1.思维的深刻性指思维过程的抽象程度,指是否善于从事物的现象中发现本质,是否善于从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中揭示规律。通过知识串联、横向沟通牢牢抓住事物的本质,在思维深刻性的基础上,思维灵活性才有了用武之地。

2.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善于抓住问题的各个方面,又不忽视其重要细节的思维品质。要求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调动和选择与之相应的知识,寻找解答关键。在把握整体的前提下,侧重某一条件作为解答突破口,在思维广阔性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思维灵活性调动相关知识、技能寻找解题途径。

3.思维的独创性指思维活动的独创程度,具有新颖善于应变的特点。思维的灵活性为思维的独创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为解题“灵感”的闪现提供了燃料。灵活的构想独特巧妙,数形结合思想得到充分体现。我在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解题思路的独特征、新颖性的肯定和提倡,充分给予尝试、探索的机会,以活跃思维、发展个性。

三、灵活新颖的教法探求和灵活扎实的学法指导

教师的教法常常影响到学生的学法。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富有新意的学法指导能及时为学生注人灵活思维的活力。

“导入出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教学导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以“创设情境”,“叙述故事”、“利用矛盾”、“设置悬念”、“引用名句”、“巧用道具”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及早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错解剖析”――提供给学生题解过程,但其中有错误的地方。让学生反串角色,扮演教师批改作业。换一个角度来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寻找错误产生的原因,以求更好的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例题变式”――从例题入手,变换条件寻求结论的不同之处;变换结论寻求条件的不同之处;变换提出问题的背景,寻求多题一解;变换问题的思考角度,寻求一题多解;……以变来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

“撰写小论文”――根据学习体会、解题经验、考试心得等等,撰写学科研究性小论文。选择比较好的指导修改并编辑出版,激励学生善于进行总结,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以上只是我在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方面的一些实践和体会。

几年来,所教学生在经过有目的的培养后,思维品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相应的,学生的学习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许多学生进入大学、甚至走上工作岗位后,常常来信谈及虽然数学知识有许多已经遗忘,但老师教的数学思维方式却常令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得益不少。

近年来,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推进,突出思维品质的培养已成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我要继续探索下去,以求获得更多的收获。

参考文献

[1] 中学生学习心理学编写组.中学生学习心理.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2] 林崇德.中学生心理学.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3] 田万海.数学教育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篇9

关键词:化学教学;记忆能力;培养

学生学知识首先要记忆。若不能有效的记忆,边学边忘,知识得不到积累,就谈不上运用,能力、水平自然也无法得到提高。因此,在复习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使学生学会与遗忘作斗争,是一项长期且重要的任务。

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它分为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而遗忘是保持的对立面,如何使学生加强识记、学会与遗忘作斗争呢?多年来在复习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努力,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改革教学方法,加强直观教学,提高识记和保持的效果

化学学科的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所以做好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做好学生实验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在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的方法,使学生看、听、闻、摸相互配合,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充分感知所学对象,才能收到印象深刻、记忆牢固的效果。另外,力求课堂上条理清晰、概念清楚、重点突出。对于那些容易忽视的地方要特别强调;对容易混淆的地方要加以对比。比如“电解”和“电离”这两个概念学生常常混为一谈,所以,在学习电解时,笔者就提出问题:“电解和电离是一回事吗?有区别吗?”并引导学生从电解质电离和电解发生的条件、过程、特点及二者的联系四个方面逐一进行分析,使学生对这两个概念有清楚的认识,尤其是对一些至关重要的概念和基本理论,要像擂鼓一样,重槌敲打,以唤起学生的共鸣,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从而提高识记和保持的效果。

二、加强理解,提高记忆效率

记忆的关键是理解,根据笔者所带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的直观性固然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效果,但依据德尔(E.Dale)的经验锥形可以看出,对年龄相对大一些的高三学生就要注重言语符号的应用了,毕竟更多的知识必须通过语言文字才能表达,而在这里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即对所学对象要进行思维加工。而这个思维加工是在学生头脑中完成的,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进行思维,只能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使他们学会思维的方法,理解所学内容。有不少学生只记现象、事实和结论而不重视、不会进行思维加工,不理解所学内容,导致大量可理解可记忆的内容成为死记硬背。这样,不仅记忆不准、记忆不牢,而且思维能力也得不到提高,知识应用也就更难了。在教学中,笔者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加强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意志努力,提高记忆效率。比如,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教学中,笔者紧紧抓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一基本原理,首先分析元素的原子结构或者物质的分子结构,而如此的结构特点必然决定了它具有的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于是就很自然地引出了物质的性质。这样从理性到感性、由感性再到理性,使学生既能从结构理论上理解物质所应具备的性质,又有直观的实验演示和事实验证,就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提高记忆的效率。

三、明确记忆要求,掌握记忆方法

根据大纲要求,教材中哪些内容要熟记,哪些内容要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哪些只作一般性的了解,教师在教学中都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记忆要求。而在提出记忆要求时,教师还要使学生了解识记的意义,提高学生识记的自觉性、积极性。另外,还要帮助学生学会记忆方法,使之记得快、记得牢。在此,笔者为学生总结了如下的记忆方法:

准确记忆:对金属活动顺序表、元素符号及化合价、元素周期表、酸碱盐溶解性表等等,要一字不漏地准确记忆。

2.理解本质:对化学基础理论等内容不要求逐字逐句地背诵,但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事实、记现象及主要原理。

3.先整体后部分地记忆:如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记忆,对单质或化合物的物性、化性、制法各包含几点要先有一个整体记忆,然后结合回忆,检查整体知识是否准确、完整,若有遗漏,每次记忆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内容上。

4.韵律记忆:把难记的内容编成韵语,提高记忆效率。例如周期表的结构,笔者归纳了这样几句话:周期表有周期,一、二、三、四、五、六、七;2、8、8、18、18、32,第七周期是21;纵行分为十六族,七主、七副和零捌。氧化还原反应记住“失、升、氧化还原剂”,“得、降、还原氧化剂”。

5.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要求并指导学生写好笔记,在每个章节学完后,指导学生读书并总结出笔记,使所学知识前后融会贯通、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块,连成知识网。同时要胸中有数,做到举一反三。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学生是否有毅力和坚韧性、机智和判断力,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意志薄弱、懒惰、判断力差都会使一个人的知识记忆不牢,并在必要的时刻所需要的知识回想不起来而造成学习成绩差。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在班上,教师还应经常表扬那些具备良好学习品质的学生,介绍他们的经验,动员其他学生向学习品质优秀的学生学习,改善自己的学习品质和知识结构,从而使他们也能逐步树立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刻苦耐劳、严肃认真的学习品质。

四、组织有效的复习

篇10

变式训练的方式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多图一题等;变式训练的实质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和技能的最近发展区,诱发学生通过探索、求异的思维活动,发展能力。

一般解几何题分四个阶段,即弄清问题、考虑使用方法、观察条件是否具备、思考需求结论。如何将变式训练体现在数学教学中?举例如下。

例:如图1所示,点C在线段AB上,ACD,BCE均为正三角形,求证:AE=BD。

一、分析

1.弄清问题:本题是线段相等,属三角形全等问题。

2.常用方法:三角形全等,利用等边三角形性质加以证明。

3.具备条件:DCB≌ACE,缺一组角相等。

4.所缺条件是角相等问题,显然∠ACD=∠ECB=60°,而∠ACD+∠DCE=∠ECB+∠DCE

证明:ACD,BCE均为正三角形,

DC=CA,CB=CE,∠ACD=∠ECB=60°

∠ACD+∠DCE=∠ECB+∠DCE,

即∠DCB=∠ACE。

在DCB和ACE中,

DC=CA,

∠DCB=∠ACE,

CB=CE,

DCB≌ACE(SAS),

AE=DB。

二、从变式训练角度分析此题

变式一:如图2所示,若点C不在AB上,ACD,BCE均为正三角形,求证:AE=BD。

变式二:如图3所示,C点是线段AB上的一点,ACD,BCE是等边三角形,AE交CD于M,BD交CE于N,交AE于O。

求证:(1)CM=CN;(2)MN∥AB。

变式三:如图4所示,若C点在AB上,ACD,BCE均为正三角形,AE与BD交于点F,试求∠DFE的度数,并证明BF-CF=EF。

变式四:如图5所示,以RTABC的两直角边AC,BC为边向外作等边ACE和等边BCF,BE和AF相交于点D,求证:EC,FC是DEF的内角平分线。

变式五:如图6所示,已知∠ABC=30°,∠ADC=60°,AD=DC,求证:BD2=AB2+BC2。

本例,从一题、一图变化而来。近年来中考试题广度、深度、应用、创新实践能力考查度有所增加,以上几题均属于同深度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