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5: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1-0179-1
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明确农产品质量责任,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是各级政府和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重要责任。当前,由于环境对农业生产的污染,农业投入品使用不当,致使农产品中残留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农畜产品疫病较多。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民收入,也关系到城乡人民生活和健康,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1 加强政府管理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涉及各业、卫生、工商和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农产品安全卫生,农作物种子种苗,农产品进出口检疫检验,农产品标签标志,肥料质量,农药兽药安全及使用,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都应制定统一的标准。各部门应划清职责,明确目标,协同管理,从偏重管理向管理与技术服务转变。应加大对农业保险项目、科研与检验、农业发展及与贸易有关的项目、运作资金等政策性资金投入,开展农产品贸易国际一体化运营,推行HACCP体系认证。根据国际植物保护公约、WYO协议的要求,制定本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鼓励通过国际化公平竞争,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
2 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是各级农业部门履行监管职责的重要组织保障。现在市、区都已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室,乡镇一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已提出,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等三大公共服务机构。因此,一定要建立健全市区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实现各级都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手段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各农产品生产基地、村要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作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延伸和有效补充,协助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农产品生产过程进行监督。
3 建立完善农业投入品监管体系
继续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大力推行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备案,重点加大农药、肥料和种子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要进一步强化执法检查,加强农业投入品质量抽检频次和抽检数量,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使用禁用农业投入品的行为,杜绝不合格农业投入品进入市场。要积极学习和借鉴连锁经营、企业直销、技物结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直供等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的成功经验和模式,选择1―2种适合当地的模式进行推广,构建起放心农资经营网络,提高放心农资的覆盖面和市场占有率,强有力地打压假劣农资生存空间,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应进一步加强农资特别是农药科学使用知识的宣传培训,尤其对禁用农药的名单、限用农药的应用范围、使用技术等要大力向农民群众进行宣传。在所有作物上禁止使用的农药有:六六六(六六粉、林丹粉),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对硫磷(1605),久效磷,磷胺。在蔬菜上禁止使用的农药有:甲拌磷(3911),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威(包括三羟基克百威),涕灭威(包括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水胺硫磷,乐果,氧化乐果,氟虫腈。
4 积极探索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
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与工商、质监、商务等相关部门共同协调配合,积极探索市场准入与产地准出制度的衔接。工作中,准确把握定位,切实履行好法律法规和政府文件赋予农业部门的职能,重点抓好农产品上市前的包装和标识,依法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开展监督检查。
5 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针对监测中心专业检测人员缺乏,系统的技术培训不够,专业技能不强,特别是掌握高、精、尖检测专业技术的人才缺乏,难以满足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工作长远需要的实际情况。监测中心充分利用各种研讨班、交流会等形式,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检测水平,组织检验人员到设备先进、技术能力强的地方学习检测技术和方法,加大对检测人员的能力培训和技术考核力度。
6 积极工作,争取支持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赋予农业质检机构的职责,是一项公益型、基础性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因此,监测中心在抓好当前各项工作落实的同时,不断完善、修正 “十二五”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项目”和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为做好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冬梅.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2] 刘振伟.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J].农村工作通讯,2002年01期.
篇2
“三品一标”认证后监管工作的主要措施包括企业年度检查、产品抽样检查、市场监察等。企业年度检查是指各级管理机构对辖区内获得“三品一标”标志使用权的企业,在一个标志使用年度内的生产经营活动、产品质量及标志使用行为等实施监督、检查、考核、评定。
强化“三品一标”认证后监管,有利于促进法律法规条款的贯彻落实,强化“三品一标”认证后监管,有利于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大力推进,强化“三品一标”认证后监管,有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全面提升。
2 吉林省“三品一标”认证后监管现状
吉林省自1990年开展了绿色食品认证工作以来,吉林省相继于2003年、2007年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等工作。目前,全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785个,有机农产品271个,无公害农产品209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8个,环境监测面积3900万亩;2009年,全省“三品”产量达到3340万t,实现产值487亿元,带动农民增收58亿元,带动农户278万户。
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管理机制不完善,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
“三品一标”认证后监管既是是长期性的工作,更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日常性的工作。目前,“三品一标”工作机构覆盖了60个县(市、区),能够独立承担产品认证、生产监控、证后监督工作。但是,还有部分县(市、区)的管理机构和队伍不健全,职能职责不明确,监管长效机制不完善,监督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监管实效性不强。应及早确立并理顺“三品一标”基层管理机构,建立监督管理激励机制,完善各项监管的规章制度,进一步细化监管职能并落实工作职责。
3.2 行政执法监督力度不够,有待进一步明确授权
在依法监管过程中,我们还缺少相应的管理条例和细则,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不够显现。吉林省大多数管理机构还没有得到本级行政部门的明确授权,监督管理层面存在执法空白,监管实效和工作力度呈现较弱的态势。应尽快对各级管理机构明确法律委托授权,积极协调法制部门,指导监督“三品一标”证后监管,形成“上下协调一致,对口统一监管”的工作格局,督导“三品一标”生产企业,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详实记录生产档案,合法规范使用标志。
篇3
1.“一个到位”就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到位
要站在产业发展、社会影响的高度来看待这项工作,这是由延边州所处的区位环境和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延边州山多农耕地少,大宗农产品,特别是蔬菜70%~80%全靠外进,外进农产品不仅安全风险管控难度系数大,而且运输成本很高。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会带来双重影响;延边州外向度比较高,不仅常年居住和往来一些外国客人,每年有一定数量品种较大的农产品出口,一旦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就会带来国际影响;农业是延边的基础性产业,是农民的致富产业,目前,农产品的收入仍然占到农民收入的将近一半。如果农产品质量出问题,不仅影响到农民收入,对产业发展也会造成不良后果。基于上述认识,延边州农委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放到突出位置,同时,针对延边州行政区划的特点,制定了州里抓节点、县里抓域面的总体思路,形成点面结合,齐抓共管的局面,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领导层级上无漏洞,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工作无缝对接。
2.关于“四个保障”
2.1高度重视组织保障,建设三个队伍 即州直专业处与执法支队、县市专业科和执法大队、乡镇监管服务站。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任务,多年来全州各级农业部门不断充实、完善州县乡三级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能力, 2012年州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新增公益岗位1名,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新招聘专业人员2人,新成立州农业执法大队。县(市)农业部门在加强执法大队和监管科室建设的同时,又按照省农委部署,全面完成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的建设任务。
2.2高度重视措施保障,建起三道防线 即抓源头,治本;抓基地,堵漏;抓平台,打现。通过在全州农业生产源头上广泛推行标准化生产,通过在生产企业、合作社等生产基地上发展绿色、有机和无公害农产品,通过治理农资经营平台,打击违法活动等方式,筑起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先后完成了敦化市大豆、珲春市出口蔬菜等5个国家级,大豆、蔬菜、苹果梨、水稻等标准化示范县建设任务,2012年有效使用“三品”认证标志的产品数量达到245个,其中:有机食品5个、绿色食品26个、无公害农产品214个。全年新申报“三品”认证95个,其中有机食品1个、绿色食品19个、无公害农产品75个。绿色食品基地已达到30万亩。2012年围绕风险较大的蔬菜品种的生产,以禁限用高毒农药为重点,深入开展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专项整治,加强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蔬菜生产环节的用药指导,强化农药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实施检打联动工作措施,全州各县(市)农业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3219人次,共检查生产基地93个,检查经营单位1411次,印发宣传资料6.98万份,办案数134起,罚没款23.53万元,查获违规农资11550公斤,挽回经济损失372万元,受理涉农纠纷案件34件,协议赔偿数额55.2万元。
篇4
为了使我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大见成效,经街道办事处研究,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指导思想:坚持“三级”齐抓共管,围绕争先创优、立足务实创新。进一步深化农产品生产质量和销售环节安全监督管理,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呵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二、主要目标
遏制农产品安全重大事故发生,杜绝一般事故发生,加大安全监督管理力度,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街道。
三、工作重点
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这一目标,做到“六抓好、六提高”。
1、抓好监管组织健全工作,提高监管机构职能作用。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是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前提,街道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农口部门要成立相应的管理组织,各村(居)委会配备一名管理员,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做到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抓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宣传教育工作,做到“两个结合”、“两个到位”,即:突击宣传教育与日常宣传教育相结合,集中宣传教育与单位宣传教育相结合;做到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到位,宣传教育方式到位。利用会议、标语、横幅、广播等方式,广泛宣传国家及市、区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大力营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氛围,使广大群众进一步提高对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强化人们的安全意识,提高人们自我防范的能力。
3、抓好台账、制度健全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单位、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单位,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台账,确保台账完整,制度齐全,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打好基础。
4、抓好专项整治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成效。街道将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做到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农产品的行为,杜绝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成效。
篇5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验检测体系是保障农业产业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政府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的重要技术支撑体系。而完善以及加强农产品的风险监测预警以及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快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是保障农产品的供给安全以及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以及农业标准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受到各方的关注。下文以江苏省东海县为例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东海县地处N34°17′30″~47′30″,E118°22′30″~119°11′15″,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全年无霜期达225d,年平均日照2394h,年平均降水913mm。全县总面积2250km2,耕地12.9213万hm2。东海县为“百库之县”,共兴建大中小型水库63座,总库容为8.9亿m3,其中石梁河水库和安峰山水库分别为江苏省第1和第4大水库。全县辖1个省级开发区、1个旅游度假区、14个建制镇、8个乡,共有366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115.1万人。东海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也是全国农业综合实力百强县之一、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省首批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县、省级首批无公害农产品整体推进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商品猪基地县。年粮食总产超过100万t,居全国第18位;油料产量8万t,居全国第91位。主要种植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具有开发绿色、无公害食品的优越条件以及巨大潜力。而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全面的提升检测能力及水平,构建完善的农业投入品、农产品以及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安全检测,建立高效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实现农产品的安全全过程监管,开展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性检验工作,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
1.1 法律赋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中规定农业部门要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由此可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重要职责之一是对农产品质量进行安全检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也做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其规定县级以上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对市场上销售或者生产中的农产品进行抽查与监督。此外,《农业法》也规定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以及质量检验检测的体系,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东海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建设是与《关于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农业法》等法律赋予其的职责。
1.2 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求,要加快农业的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农业生产资料以及饲料的质量管理,逐步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水平。与此同时,省农委以及农业部对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高度重视,专门发公文要求各级建设农产品的质量检测中心。因此,东海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建设,是与国务院、省农委、农业部对于农业的要求相一致。而东海县加强农产品质量的监测工作以及加强农业物资的监管,有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高,有利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最终推进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
1.3 提高食品安全质量与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东海县的农业生产出现大幅度使用农药与化肥的现象,造成东海县及其周围地区的大气、水体、土壤等严重污染。此外,农业生产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对社会的稳定造成较大影响。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建设,对化肥、农药以及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进行加强,有利于改善东海县及其周围地区的农业生产与环境质量,并且促进社会的稳定。
2 结语
东海县农产品质量检测的实施是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保护广大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以及提高我国农产品整体质量水平的重要途径。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监管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有效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引导农村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以及增加农民的收入。此外,也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的特点与需要,符合国家农业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提高农产品质量以及安全水平,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拓宽检测的范围、提高检测的效率以及检测精度,将检测的范围拓宽到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农产品、农业投入品等,能够不断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周云凤,张利国.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现实困境和对策[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06).
[2] 吴志新.政府在农产品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09).
篇6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而且也直接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具体举措,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赋予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国家和省、市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推动全县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积极转变职能,创新监管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维护公众健康、发展现代农业、支持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为目的坚持“标本兼治,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法监管”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督、检测检验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努力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农民自为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工作目标。县、乡两级基本建立起布局合理、职能明确、运转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力争3-5年。并延伸到村级,实现监管重心下移。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全面推进,80%以上上市大宗农产品实现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全面建立,标准化生产能力显著提升,马铃薯、蔬菜、果品、畜禽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优势农产品基地、出口农产品基地的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整体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实现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
三、主要任务
一)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强化县一级、建立乡一级、延伸村一级的原则。机构、编制、设备、经费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农牧局要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站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引进专业人才,配备检测仪器,增加流动检测设施,切实改善检测手段,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各乡镇要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站,本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抽调2-3名专兼职人员,负责本乡镇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各村也要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由村干部兼任)力争到年,建成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确保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要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的建设与管理。积极引导各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等逐步建立自律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点)配备农产品质量安全内检员,负责内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三)加大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安全,工商、质监、农牧、公安等涉农执法部门要加强对农产品投入品的监管力度。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放心的农产品。一是加强对农药等重点农业投入品的生产、经营监管工作,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农业投入品生产企业,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登记证。二是建立农兽药审查备案登记制度、经销台账制度、质量安全承诺制度,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禁用农兽药行为,规范农业投入品经营。三是积极支持和鼓励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农业综合防治技术,积极开展农资配送和统防统治工作。四是强化农产品生产者安全用药意识,督促和指导其按照标准使用农兽药,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使用档案,严格执行农兽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和休药期的规定,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使用禁、限用农兽药行为。
四)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步伐。突出我县产业优势,积极推广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基础上。构建适应全县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狠抓源头监管,严控生产过程,结合标准园、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引导农产品生产者按标准组织生产,健全生产档案,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强农业标准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业生产者标准化生产技能,探索和创新“政府推动、市场拉动、企业带动”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模式,以农产品生产企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推行农产品全程标准化生产。
五)扎实推行市场准入制度。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各乡镇要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经营企业的管理,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要将全县所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部纳入监测范围。指导其建立生产记录、包装标识、检验检测等制度,逐步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的农产品溯源管理目标。县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例行检测和监督检查,确保市场准入制度的顺利实施。
六)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牛、猪、鸡无公害产地产品认定认证的基础上,现有全膜玉米和洋芋无公害化生产。农产品生产企业、种养大户要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工作,不断增加农产品的品牌数量,提高农产品质量。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扩大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总量规模,实现三品一标”农产品快捷入市、顺畅销售、品牌信誉、优质优价,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和社会公信力,全面提升农产品档次。
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管理工作。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农牧部门要按照“应急与预防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原则。建立农产品安全预警系统和反应机制,加强舆情监测和应急管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有关部门要强化信息沟通与新闻宣传,建立突发事件报告制度,突发事件发生时,要按照“依法、科学、有力、有序”原则,快速报告、及时处置、有效监控、安全解决,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除负面影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成立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督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资金投入。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经费需求,财政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重点支持监管体系建设、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业标准化建设、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质量安全认证、监督检测与执法、专项整治等。同时,要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确保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顺利开展。
三)形成监管合力。共同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效开展。县农牧、卫生、工商、质监、商务、公安等部门要加强协作、相互配合、加强沟通、各司其职、形成合力。
四)开展专项整治。适时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执法检查,要突出重点领域、重点对象和重点品种。及时发现和查处农产品生产、经营和消费领域存在质量安全问题。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产品和使用禁、限用农兽药的行为,着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切实维护农产品消费者的利益。
篇7
1金融保险应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金融保险的扶持
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论是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殖大户还是单个农户,为了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都会追求投入产出比的最大化,即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优质优价,一些高投入生产出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在市场上无法实现其高价格,投入产出比明显较低,生产者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当有不法分子以经济利益为诱饵,引导其生产不安全,但产量较大、价格较高,总收益较多的农产品时,部分农户难以抵制该诱惑。同时,由于现有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不完善,对生产有毒有害农产品的生产者缺乏相应的制裁手段和惩处标准,更多情况下则选择法不责众,或者只是进行轻微的惩处,完全起不到应有的惩戒作用。对于生产者来说,一边是较高经济利益的诱惑,一边是较低的违规成本,在双方合力的共同作用下,在经济利益面前,一些生产者选择了违规生产。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增强生产者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优质优价;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对不安全农产品生产者的惩处力度,真正对不法分子起到警示作用。但还不够,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在市场价格以外寻找其他能够激发农民安全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因素。金融保险就是这样一种积极因素,通过将金融保险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利用经济手段,通过调整贷款成本来调控生产成本,引导生产者自觉主动地进行农产品安全生产。
1.2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人为可控性为金融保险的介入提供了空间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违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如:三聚氰胺、苏丹红等。二是禁限用农兽药残留超标,比如高毒禁限用农药、“瘦肉精”、孔雀石绿、激素、抗生素等。三是重金属污染,比如大米镉超标问题。其中,前两种人为可控的隐患在近年来所发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相对于农业生产中的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人为可控性为金融保险的介入提供了广阔的激励空间。金融保险机构可以通过选择歧视性信贷政策,对不同的生产者采取不同的信贷标准,对安全生产者通过降低贷款门槛和贷款利率,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时间等方式实行信贷优惠和直接的金融投资;对不进行安全生产的生产者通过提高贷款门槛、降低贷款额度、提高贷款利率、缩短贷款期限、延长申贷时间、加大信用评定频次等方式进行经济惩戒,增加其信贷成本,从根本上遏制其不安全生产的势头。
1.3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立完善为金融保险的应用提供了条件支持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就是从生产的源头抓起,通过对种植业产品的播种、施肥、用药、收获、仓储等生产环节;对畜牧水产品的养殖、疫病防控、用药等养殖环节;对农产品采收分级、包装、加工、运输、销售等加工流通环节的信息等做出详细记录和严格的检查监督,并将以上各类信息上传至统一的系统,为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的个人和企业以及消费者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品牌等方面的信息服务,真正实现农产品“生产记录可储存、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安全责任可追究”的、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和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可以利用追溯系统中的相关数据信息对农业企业进行动态信用评级,确定监管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抽查,一方面可以有效节约监管成本,一方面可以提高监管效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信用评级系统的建立为金融保险机构对不同的贷款对象采取不同的信贷政策提供了便利,金融保险机构可直接利用追溯系统和信用评级数据提供的信息选择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信用指数高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殖大户等提供金融扶持,不仅可以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还可以提高信贷资金使用的安全水平。
2金融保险应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模式
2.1为从事安全生产的生产者提供贷款优惠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农村的土地大量集中,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由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逐步转变为大型农业生产加工企业、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实施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的新型经济主体。土地的大量集中、农业生产基地的开发建设、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的改造、先进农业机械的购置、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优质种子种苗高效低毒农兽药和肥料饲料的使用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对生产环境、投入品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大的投资。而农业扩大再生产过程中资金筹措难的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金融保险机构的适时介入可以有效缓解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资金瓶颈,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有序发展。
2.2对农业生产技术的研发提供资金扶持
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从根本上离不开先进绿色农业科技的研发。由于农业科技研发通常历时较长,受土壤、水分、大气等自然因素影响,科技转化率普遍较低,科研人员的收入因此受到严重影响,进行农业科技研发的积极性普遍不高。金融保险机构可以通过对科研机构的某类指定科研项目实施贷款优惠或直接进行投资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其开展农业高新绿色生产技术研发,研发内容可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展高产低耗的绿色生产技术研发;二是开展优质种子种苗的研发;三是开展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高效低毒农药、优质肥料饲料等农业投入品方面的研发;四是开展有助于改善生产环境的生产技术研发等。金融保险机构还可以通过将优质农产品推荐和贷款优惠相结合,鼓励生产者选用优秀的科研成果,一方面可以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减少落后农业生产方式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生产者的收益,全方位实现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3为安全农产品提供政策性农业保险
受气候、环境等多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本身承担着较大的自然风险,同时因为农业生产周期长、投资回报时间长、市场预期不稳定等因素影响,农业生产还承担者较大的市场风险,一旦有灾害发生,所有的投入将血本无归,生产者必然损失惨重。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所需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更多,灾害给生产者带来的损失也将更重。为有效保障农业风险中生产者的经济利益,金融保险机构可以通过为生产者提供农业保险的方式,在灾害发生时提供保险赔偿,帮助生产者减少损失,为其恢复农业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帮助。对于安全生产信用度高的生产者,还可以通过扩大保险范围,提高赔偿标准、简化理赔手续、及时足额兑现保险金等方式,进一步减少其损失,提高其抗风险能力。
2.4开展安全生产相关知识的宣传和培训
从生产者从事不安全生产的动因来看,一部分是因为受经济利益驱使,在明知有害的情况下仍然选择不安全生产,这部分生产者所占比重总体不大。还有一部分则是因为自身对相关农业生产知识的懵懂无知,对不安全生产的危害性缺乏认识,甚至完全不知道自己是在进行不安全生产,这部分生产者占较大比重。尤其随着市面上各类名目繁多的种子、种苗、农药、兽药、肥料、饲料等投入品的不断涌现,相当一部分生产者的知识更新难以跟上市场信息变更的步伐,在对投入品的选择上存在较大的盲目性,这时如果有不法分子对其进行经济诱导,很容易上当受骗。对农业生产者进行相关农业生产知识和农业科技培训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也都成立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专门负责开展相关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但我们不得不看到,在经济条件相对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地方财政捉襟见肘,有些地区甚至连干部工资都无力支付,农技推广部门根本无力开展相应的培训,且越是经济薄弱的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受教育程度越低、综合素质越低,知识的更新越慢,越容易受不法分子的蒙蔽。金融保险机构通过在向生产者提供贷款的同时,印发农业安全生产知识小册子、举办短期培训班、开展优良品种高效低毒农兽药推介、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高信用度好的生产者进行正面宣传等,不仅可以弥补地方政府在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指导中的不足,切实提高农民进行安全生产的技能和水平,同时还可以提高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其安全性。
3相应的保障措施
3.1在政策上鼓励金融保险机构对农产品安全生产进行投资
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决定了对农业生产进行投资将承担比对工业生产投资更高的风险,因此,大多数金融机构都缺乏对农业生产进行投资的积极性。安全农产品的生产不仅要求生产过程的安全,还要求质量的安全,因此,相对于一般的农业生产,承担了更高的风险,这就需要在中央政策的层面上明确要求金融保险机构应对农产品的安全生产进行投资。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为开展安全农产品生产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种养殖大户等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同时还要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采取多种形式,通过不同途径为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提供贷款优惠和投资等方面的金融服务。
3.2国家对投资于农产品安全生产的金融机构给予政策扶持
国家在要求商业金融保险机构对农产品安全生产进行投资的同时,还应对其提供政策上的扶持,以提高其投资积极性和投资于农业生产的比重。扶持的途径可以有以下几种:一是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商业金融保险机构把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贷款和投资;二是通过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对从事安全生产的生产者发放贷款;三是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扶持农业生产的作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高信用度好的生产者扩大再生产所需的中长期资金给予信贷支持或直接投资等;四是设立对农产品质量水平高信用度好的新型经济主体进行支持的政府担保资金,引导资金从贷款贴息方式逐步转向风险担保、风险补偿等方式,通过加强与信贷支持的配套,为农业生产创造有效的贷款担保机制,降低金融保险机构对农业提供贷款的风险。
3.3支持和鼓励创新金融产品
一是鼓励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支持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发展壮大,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发展真正的农村合作组织,并允许其作为企业法人参与金融信贷行为,为社员提供小额贷款或贷款担保。同时允许一些具备适当规模的民间金融组织,如合会、标会、轮会、互助储金会、扶贫基金会等培养成真正的新型农民合作金融组织。二是鼓励开展农业安全生产责任连坐制。通过将一定范围内的农业生产者作为一个授信单位,该单位中任何一个成员违背安全生产规定或生产出的农产品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全体成员全部取消所有金融保险优惠,这样可以通过成员间的相互监督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效率和农业生产者安全生产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三是改进服务方式。从授信方式、支持额度、服务价格、办理时限等几个方面入手,通过改革服务方式,提高金融机构为安全农产品的生产者提供金融服务的效率。
3.4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通过进一步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扩大追溯品种和追溯的覆盖范围,一方面可以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消费意识,为在全社会范围内全面开展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提供技术支撑和群众基础;一方面可以强化对生产者的监督,通过市场手段和社会舆论强制其进行安全生产,从而全面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一方面还可以为金融机构对农业生产者开展信用评级,选择信用度高的进行金融保险扶持提供便利,降低其选择信贷对象的成本。
篇8
1毕节试验区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现状
毕节试验区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在各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努力下,取了突出的成效。截至2009年9月,全区已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7个,产地规模达37107.1hm2;截至2009年7月全区已获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认证30个。其中:种植业产品25个,年产量71547t;养殖业产品5个,年产量10960t。组建了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全区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等农产品主销区域进行农残检测,逐步探索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同时依托山区资源,充分利用毕节试验区特色农产品和优势农业,已初步创建无公害大米、辣椒、西红柿、竹荪、核桃、茶叶、马铃薯等基地近1777hm2,重点开发了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扶持培育了一批种植大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奠定了一定基础。
2存在的问题
毕节试验区无公害农产品的快速发展,为全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农产品安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做出了贡献。但与先进地区比较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问题有以下方面:一是部分地方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重视不够,工作力度不大,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进程缓慢;二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还不深入,广大农产品生产者、消费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农业投入品源头治理尚待加强,销售和使用禁用、限用农药现象时有发生,农残超标率在个别县(市、区)仍较高;四是农业标准化基层推广队伍和技术力量严重不足,无公害农产品数量和面积小,生产基地建设滞后,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程度不高;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尚待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有待建立、健全;六是各级财政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缺乏财政支撑保障措施。因此,为进一步促进毕节试验区无公害农产品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构建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的长效机制。
3发展优势
3.1优越的自然资源
毕节试验区气候冷凉、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植被覆盖较好,加上境内工矿企业少,水质和空气质量很好。由于海拔高差大,形成了众多各具特色的农业生态系统,适宜无公害农产品种植,有利于无公害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
3.2产地环境质量优势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地貌复杂、经济基础薄弱等多方因素,加之毕节试验区开发较晚、开发程度较低,决定了农业生产仍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现代化程度低,化学要素投入较少,农业发展落后,工业生产的环境污染较轻;加之植被较好,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理想地区。
3.3明显的区位优势
东部和南部与贵州省遵义市、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接壤,西部和北部与云南省、四川省毗邻。区内县级公路已实现柏油化,通乡公路已逐步推进,国家规划的多条高速公路在毕节交汇,交通便捷,对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带来了良好的商机。
4发展对策
4.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各级部门应切实履行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管理职责,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保障质量安全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大力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总书记关于农业标准化和食品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4.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力度
由于生产过程控制薄弱,使用禁用、限用农药现象时有发生,必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教育培训,积极指导企业和农户合法用药、合理用药。积极推行种养殖企业和农户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制度,切实把好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生产关。
4.3加大农产品监督抽检工作力度
要健全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一是依法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的监督抽查工作。二是组织对全区主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重点监督抽查,针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追溯不合格产品源头。
4.4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全区各级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升行政执法能力,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组织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深入农村,广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指导。要加强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经营、使用禁用农药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抓好源头治理工作,为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营造一个良好的农资市场环境。
4.5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准出制建设
农产品市场准入准出制度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手段,是清除不合格农产品进入消费市场的关键环节。市场准入制度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准出制度相衔接,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要摸清源头,把好质量关、市场关;生产基地要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进行检验合格后才能进入市场销售,对进入市场的合格农产品有所标识,特别是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农产品。
篇9
关键词:农产品 质量管理 差异性
企业之间的竞争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价格方面竞争、产品差异竞争。然而,农产品企业如果拥有差异化的产品,那么就不仅仅是市场价格的支配者,而是拥有一定的价格决定权。同时,消费者的多元化消费及不同需求也要求差异化的农产品的存在,这也有利于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因此,可以说通过农产品的差异化,能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能够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1.我国农产品差异化的现状及原因
我国农产品产异化的现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品种的差异化程度较低
不断培育、筛选出优良的品种,不但能够提高农产品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还能能够满足农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但是新品种的开发是具有风险的,一是安全风险,面临着生物多样性的风险、物种风险以及生态系统脆弱性风险;二是市场风险,新品种培育需要较多土地、资金、人员、设施,科研周期长,受环境影响大,如培育出来无经济效益或者经济效益短期难以体现。
1.2质量的差异化程度较低
农产品质量分级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农产品质量分级的关键是农产品质量级别标准的设定,同时还需要质量指标的测定。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分级存在分级指标模糊,标准不科学的问题,多数农产品的等级评定还是依靠感官评定方式,而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进行智能分级还未广泛使用,如测定农产品的声波传播速度确定成熟度,测定农产品的声压确定含水率、利用近红外光谱检测农产品中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等营养成分。
1.3品牌的差异化程度较低
一个农产品的品牌一旦形成,其价值就可能增加几倍甚至十几倍。然而,目前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总体水平偏低,知名品牌数量不多,品牌的生命力有限,创新产品的品牌数量更少。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农产品的品牌建设需要较高的财力支持,这是很多农产品加工企业所不能承受的;很多企业虽然拥有自主品牌,但是科技水平有限,缺乏核心技术的知识产品,难以做大做强,发展为知名品牌。
2.提高农产品质量管理的相关措施
农产品的差异化的确能够提高农产品企业的盈利能力,也能够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但是农产品的差异化使得企业必须具备较强的实力,表现在科技水平,财力支持,而分散的农产品其企业大多并不具备以上实力,因此,就需要推行相关企业制度,采取有益措施,提高企业农产品的差异化水平。
2.1提高农产品品种的差异化程度
相对于分散的农业散户,农业企业有优势与科研机构合作,去培育更有盈利潜力的农产品新的品种,企业的规范化经营,也有利于新品种的推广利用。
专业化与差异化并不冲突,农业企业的产品产异化另一重要途径就是专业化经营,农业企业确定自己专营业务,进行专业化经营。差异化经营绝不是将所有涉农业务都纳入经营领域之内。在专业化经营的基础上开展差异化经营,在差异化经营的基础上更加专业化,增加同一产品的品种种类,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壮大企业规模。
2.2提升农产品的标准水平
我国的农产品标准存在的一定问题,如更新过慢,与国际水平差异较大,标准的可操作性存在问题。标准的制定为了企业,因此也离不开企业的参与,这样才能与实际相结合。因此,农业产品标准的制定,在质监部门的牵头下,组织该领域的科技人员、农产品企业组织共同参与,制定先进的。可操作性强的农产品标准。具体到企业,需要根据标准配备专门技术人员,设计切合自身的农产品作业程序和工艺操作,相关质检人员配合,从而提高对标准的执行力度。
2.3创建农产品品牌
品牌对于消费者是一个认可,是一个对产品质量特性的认知。创新品牌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因此,品牌的创建需要农产品经营者或者企业具备雄厚的财力支持。当然,只有足够的财力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先进的科技水平作为新产品的基础,需要先进的品牌建设技术,先进的管理技术。分散的农户以及小规模的作坊式企业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农业企业创建农产品品牌对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提升企业的经营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3.结论
农产品是人们生活的主要食物来源,不仅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而且关系到农产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对农产品质量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立农产品企业制度,横向扩大农产品经济组织的经营规模,纵向联系农产品产业链成为实现农产品企业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江应松,李慧明.农产品质量安全难题的制度破解[J].现代财经,2007,9
[2]宋明顺等.标准化在农业合作经营中的作用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农业经济,2007,4
[3]龙方,任木荣.农业产业化产业组织模式及其形成的动力机制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4
作者简介:
篇10
关键词:吉林省;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4.005
1 吉林省农业实施标准化生产的现状
农业标准化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基础,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保证。近些年来,由于不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积极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品牌建设,促进了吉林省农业生产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数量及“三品一标”农产品的总量不断增加,提升了全省农产品的品质及知名度。截至目前,全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数量达到269个,吉林省名牌农产品数量达到146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数量达到52个。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达到了有效监控农产品产地环境的目的,从生产源头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2015年,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为98%,较为稳定。其中,蔬菜、水果、食用菌样品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7.7%、100%和100%,达到了能够确保安全消费的水平。
虽然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较为稳定,但由于受大力发展经济造成的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制约,影响了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我国农业实行的,虽然在改革初期解决了农村家庭温饱,改变了农民的生存状态,但由于经营分散、规模小,达不到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要,缺乏持续性,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二是化肥、农药、兽药等投入品的过度施用,对水、土壤、农产品等危害极大。为了维系农业的高产出,在农业生产上过度依赖化肥,导致化肥利用率极低,仅为35%,其余的65%则随雨水渗入土壤及河流中。农药、兽药等使用随意性大,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催生剂、激素及各类添加剂等滥施、滥用,造成蔬菜、水果和肉类等农产品质量下降,适口性降低,危害人体健康;三是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亟需完善,尚不具备一整套完善的检测技术体系,检测技术水平、设备及质检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对突发事物的检测,缺乏有效 的检测手段;四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生产服务功能不强。基层农业生产服务管理处于边缘化,农业保险体系尚未健全;五是监管、执法力度有待加强,政府多部门之间尚未形成“多管齐下,多头分散,齐抓共管”的局面。急需明确责任,加强配合,严格管理,严防检测死角。
2 提升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目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仍较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确保人们“舌尖上的安全”的任务愈加艰巨。
2.1 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改善农产品生产环境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前提。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带动了吉林省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全省农民的收入水平,但农业生产环境质量下降的趋势不容忽视。化肥、农药、农膜及工业废水等的使用和排放,使农作物赖以生长的水和土壤受到污染,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因此,亟需强化对农产品生产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节水农业,积极推广循环水养殖、节水品种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实施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二是树立绿色增产的理念,强化源头治理,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合理调整施肥结构,鼓励农民多使用绿肥和农家肥,推广科学施肥,提高用肥的精准性和利用率。扩大测土配方施肥使用范围,增施有机肥,提升耕地内在质量。鼓励并引导农民积造农家肥,推广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管理,规范农民使用农药的行为,实现科学用药和精准施药。加速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与应用,建立高毒农药可追溯体系,在农民使用农药的用量及方法上,鼓励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对其提供指导与服务。
2.2 加快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树立和强化农业标准化意识,制定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规划的制定要适合国情和吉林省省情,相关标准之间必须形成配套体系。制定严格的质量安全标准,包括具有地方特色的安全标准,及时更新落后的标准,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与更新应符合农产品生产实际。制定和修订农业标准,制定标准的程度上进一步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要针对农业生产实际,加快对主要农产品的内在品质、分等分级、加工性能、安全卫生和包装保鲜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为做到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有据可依,应制定农产品安全限量标准、农产品安全通用基础标准与综合管理标准、农产品检验检疫与检测方法标准及农产品市场流通安全标准等农产品安全标准体系。完善农业标准化机构,将其列入科技工作的重点,加大经费支持力度,用于人员和设备的配备,保证农业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建立农业标准化责任制,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考核指标体系,成立由领导和有关农业专家组成的领导机构,督促农业标准的制定及实施计划的贯彻落实,全面考核农业标准化的各个环节。
2.3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加大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推广力度,提高标准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率,尤其要把在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中的标准化技术推广作为当前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生产、加工、储运、包装等标准化技术的推广。积极引导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产品生产和经营者,须按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严格生产和管理,达到农业标准化的普及和推广。统筹做好标准化示范建设工作,以扩大“三品一标”品牌为引领,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食用农产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食用农产品等农产品,扩大标准化示范区的数量和规模。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殖大户等示范和带动作用,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示范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做好农产品的产地认证、产品认证,创建更多的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品牌,从农产品的生产源头抓起,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通过项目实施,积极争取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证项目,从而带动全省农业标准化生产,保障从农田到餐桌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
2.4 提高农产品整体检测能力及水平
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属于公益,因此要确保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正常运行,一是政府应加大对检测部门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增加财政配套资金,或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能力建设项目的申请,争取资金支持,及时更新检测设备,完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购置和实验室改造,强化基层检测能力。检测机构为了提升自身检测能力,可以利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机会,为企业服务好,提高自身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等民间资金投入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建设中来,为检测机构发展增添动力;二要完善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积极创造条件,扩大监测范围和检测覆盖面。增强检验检测力度,增加检测经费额度,不断更新设备。采用分区域、分品种的检测模式,使检测对象覆盖所有农产品,提高质监系统的检验检测力度,增强检测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加快推进市、县质检体系项目建设,使市、县质检体系项目通过计量认证;三是实行严格的培训制度。加大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对专业检测人员的培养,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确保检测质量,实施检测人员执证上岗。
2.5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 上一篇: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汇总
- 下一篇: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