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创意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5: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创新创意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技创新创意方案

篇1

关键词:现代医学科技档案 管理方式 创新

医学科技档案作为医学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其信息进行有效利用能够促进我国医学研究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临床工作与医学科研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有的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模式已(以及)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1]。因此在现代医学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必须要以满足用户使用需求为基础,积极开展科技档案的整理收集、存储与使用等工作,创新管理方式,促进现代医学科技档案管理质量与水平的提升,实现现代医学的长远发展。

一、现代医学科技档案管理特征分析

现代医学科技档案管理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系列性强。相较于其他的学科而言,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采用特定的专题,并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进行完整性和系列性研究。这样会保证科技文件资料的成套化和完整化,使档案资料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以及分明的层次,从而进行系列化使用。二是专业性强。对于现代医学而言,具有广泛的交叉领域以及繁多的学科门类,因此在对医学科研课题进行分配时,应以不同专业门类加以分配。如在基础医学的研究中,可从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划分,分为药理、病理和生化等专业;而在临床医学的研究中,可分为儿科、妇科、外科和内科等科目。医学科研活动的开展需以专业科目为基础,细化科目分类,对医学科研内容的专业性具有较强的要求,因此使得医学科技档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三是连续性强。医学科研从立项到结题等具有较长的周期性,并且其在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的连续性较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医学科技档案的连续性强。四是保密性强。医学科研成果是医学档案记录的重要对象,其具有知识产权,受到法律的保护[2]。如(果)临床文献与资料、医学报告等档案资料具有特殊的价值,必须要以国家保密法为依据,对其进行保密等级设置,从而使档案资料具有一定的保密性,有效发挥其最大化的使用价值。

二、现代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方式的创新路径

1.强化档案意识

在对现代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应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使其能够明确认知到档案的利用价值,并对档案的管理和保存工作加以重视。档案管理部门应对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加以更新,并积极开发档案资源,建立相应的网站和数据库,为档案利用者的查阅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应积极向外宣传档案室的馆藏信息,有效吸引档案利用者,让档案资源得到更好地利用,有效发挥出档案的利用价值。

2.加大档案室基础建设的力度

在对档案室进行建设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是对档案室环境加以优化。只有保证档案室环境的整洁与安静,才能使档案利用者对相关信息和资料加以专注研究,同时在恰当的地方提供复印与打印等服务,从而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二是对现有科技加以充分利用。对于现代医学科技档案而言,其发展趋势为资源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因此应将档案管理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融合,从而缩短档案信息查询时间,为档案利用者提供简便的服务。此外,建立档案资源网,利用网络远程检索对档案室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三是对馆藏资源储量进行增加。目前医学科技档案资源已经难以满足医疗实践的应用,因此档案室应对资源共享加以重视,积极引进先进的档案资料,便于研究人员的使用。四是科学合理分类档案。档案室应对各种档案内容加以了解,并对其进行多角度分类,确保用户能够快速准确检索[3]。在对医学科技档案进行分类时,可结合学科和专业的差异性,建立具有全面功能的检索系统,这样便于档案利用者对档案信息进行准确定位,节省查阅时间,促进现代医学科技档案利用效率的提高。

3.健全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的健全作为现代医学科技档案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能够充分发挥出档案的利用价值,促进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健全管理体制时,必须要以档案利用者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对档案服务机制进行完善,有效丰富档案服务的方法与手段,保证档案服务的个性化与多样化。目前我国档案室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档案信息的加工、借阅和查询等,其服务功能过于简便和单一。基于这种现状,必须要在档案利用服务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从而便于利用和查询档案信息,有效吸引更多的医务工作人员与科研人员,促进档案服务质量和利用效率的提升。

4.完善档案编研体系

要想促进医学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必须要对档案的编研工作加以重视,不断健全和完善档案编研体系[4]。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迎来了信息时代,这使得医学科技档案编研工作面临着新要求与新问题。因此医学档案管理者必须要从医学研究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对档案的价值和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挖掘,保证编研研究课题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有效指导医学实践和医学科研活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医学科技档案具有较强的系列性、专业性、连续性以及保密性,因此在创新现代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时,必须要强化档案意识,加大档案室基础建设的力度,健全管理体制,完善档案编研体系。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医学科技档案管理的水平,有效指导医学科研活动,充分发挥出档案的利用价值,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医学科技档案利用可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必须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档案管理的方式,促进现代医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2]丁莹,罗昕.创新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方式的研究[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394-396.

篇2

【关键词】科技竞赛;体系;高职院校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科技竞赛是大学生科技活动的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重要环节,是展示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教学水平和教学改革成果的窗口。近年来,工商管理学院着力构建起了具有工商特色的“一二三三三”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暨以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为中心,树立“大学生科技竞赛是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有效延伸的典范、是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的典范”两个理念,搭建“技能竞赛平台,科技创新平台,人文素质平台”,建设“专业社团孵化,专项费用保障,推荐就业激励”三个支撑,打造“学生竞赛人才储备库、优秀指导教师储备库,优秀竞赛平台储备库”。大学生科技文化节每年举办一次,融科技、文化、专业于一体,为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专业水平、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广大同学拥有了更多的展示才华、提高素质的平台。

一、高职院校科技竞赛体系的构建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工程向纵深方向发展,营造活跃、浓郁的科学和人文精神氛围,提高在校学生学以致用的创新能力,学为所用的职业素质,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就业服务。进一步凸显活动内容的高雅性,活动范围的普及性,以更为先进、入时、新颖的面貌展现在全院师生面前。

(二)总体目标

引领校园文化,弘扬科学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强化技能培养。

(三)总体设计

1.明确一个中心:“培养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

以科技大赛技能竞赛为途径,下大气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作风严谨、吃苦耐劳、善于与人协作与沟通、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等优势,推动大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核心力的全面提升。

2.树立两个理念

(1)大学生科技竞赛是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有效延伸的典范

通过竞赛活动将学生课堂所学应用于实践,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物化,促进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实验动手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学院的学风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真正达到了“以赛促学”目的,使教学、团学一体化机制取得实效。

(2)大学生科技竞赛是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的典范

各个专业结合各自己的专业特点,有目的、有重点地培育竞赛项目,选拔指导教师负责培训;分团委通过资源的合理分配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负责宣传、协调、指挥各项科技创新活动,落实各项科技创新活动任务。

3.搭建三个平台 开展十项主题活动

以技能竞赛、科技创新、人文素质三大主题为平台,以技能大赛、创新创意大赛、主题辩论赛等十项经典赛事为载体,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专业素质、良好职业素养和较强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大学生。

三个平台 十项主题活动 备注

科技创新 创新创意讲座

创意设计大赛

“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院内选拔

技能竞赛 ERP沙盘模拟大赛

会计技能大赛

投资理财模拟大赛

专业知识大赛

人文素质 “阳光杯”主题辩论赛

“文明礼仪”短剧小品大赛

读书知识竞赛

4.培植三个支撑

(1)专业社团孵化;引导学生成立专业性社团组织,学生自己聘请指导教师,团委学生会统筹组织学生参加不同级别的科技竞赛和技能大赛,使学生快速实现由课本知识到实践技能的转化。

(2)专项费用保障:学院在院内奖学金评选管理办法当中专门设立了职业技能先进个人、科技竞赛先进个人以及优秀竞赛团队等奖项,凡是在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中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的团体和个人都将获得学院专项资金奖励并授予荣誉称号。

(3)推荐就业激励;大学生科级竞赛活动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绝佳平台。学院以此为途径,下大气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院学生以作风严谨、吃苦耐劳、善于与人协作与沟通、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等优势而深受用人单位青睐。

5.建立三个储备库

(1)学生竞赛人才储备库:通过大学生科技竞赛从在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奖的学生和其他主动要求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中进行选拔,选派指导教师,成立科技竞赛社团,定期组织校内交流、学习、竞赛活动,分级进行培育和指导,建立“学生竞赛人才储备库”。

(2)优秀指导教师储备库:通过竞赛活动选拔和培养一批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很强实践技能、耐心和责任心兼顾的高素质教师,建立“优秀指导教师储备库”。

(3)优秀竞赛平台储备库:通过竞赛活动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寻找、挖掘优秀竞赛平台,通过实践进行筛选、择优,选择层次高、质量好、针对性强、专业结合率高、竞争性大的优秀赛事,建立“优秀竞赛平台储备库”,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大赛并争取荣誉。

二、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现实意义

(一)紧扣素质教育主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营造浓厚校园科技氛围,树立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良好风尚。引导和激励我系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激发同学创新精神,挖掘同学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创业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我院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科技创新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挖掘一批充满朝气、活力和创造力的科技社团。通过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活动,倡导科技之风、创新之风,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培养广大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突出人文精神培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着力开展以培养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学生中强化以“求实创新”为重点的校园精神,以“弘扬主旋律,倡导高品位校园文化”为指导思想,以“培养人文精神,提升职业素质“为着力点,推出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体现高雅、健康的内容与喜闻乐见的形式相统一;专业特色与职业定位相统一;活动形式自娱性、欣赏性与示范性、竞技性相统一;活动内容思想性、科技性与艺术性、娱乐性相统一,寓教于乐,在文化艺术教育的普及与提高中推动校园文化品位全面提升,推动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推动就业核心力的全面提升。

(三)深化内涵机制建设,提升学院的科技氛围、人文环境和教学水平

进一步把大学生的科技文化工作纳入学院人才培养的整体格局,从方案制定、计划安排、政策实施上充分体现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的重要性。结合专业、职业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统筹安排,寓教与活动之中。通过开展有一定知识含量,密切联系职业的专业竞赛类活动和科技含量高的创新活动,加强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育。以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科技成果申报,创新大赛等活动为先导,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以创新和知识技能为主的活动,引导同学们从成为未来合格职业人的自身要求出发,自觉、主动参与活动,积极(下转第158页)(上接第153页)动手,为形成质量高、创意新的科技精品奠定基础。

三、学生竞赛活动实际效果

两年来,学院已经储存了包括全国投资理财模拟大赛、全国大学生网上零售创新、创意大赛、辽宁省高职高专沙盘模拟大赛、辽宁省挑战杯沙盘模拟大赛、辽宁省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大连市会计技能大赛等多个优秀竞赛平台。举办科技文化节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文素养和培育科学精神很有裨益。近年来我院共开展院内竞赛类活动20余项,承担市级以上竞赛4项,参与10余项,参加人数近百人,获得荣誉30余项。2013年在学院“夯基础、抓特色、出精品”的建设理念引领下,工商管理学院将“大学生科技文化节”作为提升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人文素质乃至职业素养的有利平台,继续深化内涵,挖掘载体,提升品质,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培养广大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篇3

[关键词]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内蒙古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087

[中图分类号]C962;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4-0-02

因为创意自身价值的无限化,文化创意产业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大小的重要发展因素之一,它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大形势下涌现出来的又一朝阳产业。作为祖国西部大开发之一的,其地理位置优越、幅员辽阔、地广人稀、历史悠久、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战略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当前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从而进一步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力。文化产业创新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创新的重要保障,因此,人才的创新能力决定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质量,而人才队伍的建设决定着文化产业创意发展的价值与可持续性。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离不开创意人才,创意企业更需要人才的支撑。

1 内蒙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内蒙古在建设文化大区战略的持续推动下,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还需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尤其要在人才队伍建设上,需要大批的文化创意人才的支撑。“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兴文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内蒙古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是随之也出现了高技能人才短缺,特别是在创意设计、经营管理综合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机制及民族特色产业经营管理、规划设计方面的人才,不能满足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需求。

1.1 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1.1 文化产业规模扩大,效益逐步显现

据2015年统计,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经营性文化企业规模日益壮大,单位数不断增多。2014年共有文化及相关产业单位59 516个。相关从业人员23.19万人。2014年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46亿元。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达到8.3%,拉动第三产业增长0.6%,实现营业收入641.7亿元,在全国仅略高于新疆和甘肃。

1.1.2 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意产业刚刚起步

内蒙古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文化服务业,其占到50%以上。其中广告业增加值总量位居第一。依次为广告、有线广播电视传输服务、其他电信(增值)服务、建筑设计服务等。地域性、民族性特色文化产业仅停留在简单经营,没能更好的设计、规划,通过创意实现更大增值。产业结构类同,且中小企业介入没有发展力。以旅游业为例,在草原文化旅游经营中,没能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等价值,更没有很好地结合现代高科技、网络技术及现代艺术。三十年前“吃肉、喝酒”,三十年后“喝酒、吃肉”,草原旅游形态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1.2 内蒙古人才总体现状

2015年底,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40万人左右,其中,党政人才(含参公单位)20.6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8万人;专业技术人才96万人(高级职称人员23万人,占24%);高技能人才56万人;农村牧区实用人才20万人;社会工作人才8万人;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近万人(主要是国家和自治区级人才选拔培养项目人选,如草原英才工程人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18万人;在人才总体数量不高、高层次人才缺少、人才结构不合理的局势下,文化产业人才更是短缺。内蒙古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人才仅3万人,与内蒙古经济总量和当前转型需要的发展极不相称。

以2014年自治区电影集团、新华发行集团、出版集团、广电网络集团四大直属文化企业集团为例,有在职员工7 246人。

从知识结构看,研究生学历占2.7%,本科学历占30.2%,专科及以下学历的占67%,高学历人才比例偏低。

从专业结构来看,取得高、中、初级职称的占29.3%,未取得职称的占26.3%,R等瞬哦游槎倘薄H瞬胖饕集中在经营管理、文化创意策划、文化市场营销、专业技术领域。

各地因产业类型的差异有所不同,随着现代传媒、文化创意、网络信息服务等文化产业的兴起,人才短缺问题将更突出,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2 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分析

弗罗里达经过长时期研究和考察各国文化产业后,认为文化产业人才集聚有三个条件:一是政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建立起适合文化企业成长的科研和经济体系,保证科研经费持续续增长,同时要有规模性文化产业金融投资体系;二是社会服务成熟,社会生产高效,消费群体稳定;三是有利于创意产生的社会环境、文化土壤和区位优势。在内蒙古,由于文化企业成长环境亟待优化,社会生产和服务不到位,文化体制改革成效不够突出,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环境不够优越,所以其文化产业引进人才能力不强、人才集聚缓慢。

2.1 对文化产业发展认识不足

长期依靠资源能源保持高速发展,甚至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期,依然依靠资源能源维持发展速度和基数,对文化产业在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2013年以来,内蒙古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专项资金扶持力度,计划以每年3亿元以上的财政拨付,扶持新兴优势产业和重大特色文化产业项目,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打造民族文化产品品牌。启动了包括6个大类、数百个子项目的民族文化建设研究工程。这些工程都为内蒙古文化产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科研平台。可是总体投资数目量非常小,还不到文化产业效益值的1%,因此,富有规模性、地域性的创意产业并没有实现预期。2015年扶持、支持的特色文化项目基本还是传统的服务业,与文化创意差距甚远,更没有对人才引进提出很好的措施。

2.2 有关文化产业人才指向性不强

在《关于实施“人才强区工程”的意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指导下,相继出台了《“草原英才”工程实施方案》《“草原英才”工程若干政策规定(试行)》《关于加强县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人才强区工程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人才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并搭建了特色产业高端人才聚集平台、呼包鄂“草原硅谷”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平台、京蒙人才交流合作平台,推进了系列培养工程,“111”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持续开展、“511”人才培养工程深入开展、新世纪“321”人才工程推等。但是,在各自工程和政策中各有侧重点,对文化产业人才并没有给予相应重视。仅制定了《全区宣传思想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了党政管理、社科理论、新闻宣传、出版传媒、文化艺术、文化产业、新媒体新业态、基层和少数民族等人才队伍的建设目标、任务和责任单位,没有把文化产业人才加以重视。在扶持的文化产业基地等66个文化产业项目里,重视了产业经营,却没能设计创意和经营管理给以指导及加强。

2.3 文化产业人才引进机制和培养机制不成熟

首先,政府主导力量不到位。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认知模糊。若不能有效调整经济结构,增加人力资源依赖型经济的比重,其将难以摆脱低水平发展困境,也难以改变文化产业人才匮乏状况。尤其在内蒙古文化产业党委宣传部指导,产业经营的相对独立性与政治的纯粹性有着一定程度的不关联,导致企业积极性不高,中小企业介入能力较弱,更使政府未积极引进人才、企业不去引进或不培养人才。

其次,自我培养能力较弱。尽管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学院、包头师范学院等学校也设立了文化产业及相关专业,如,媒介经营管理、文化旅游、艺术设计、动漫设计及会展策划和管理等,也在7所大学建立了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等。但是,高校自身课程设计和教学偏离了实践,更多地停留在理论研讨和学习,还难以在短时期培养一批思维敏锐、创造力较强、懂设计又懂经营的文化产业人才。其所培养的人才多数从事传统型、低端服务型和资源依赖型产业的较多,从事创意型、科技型、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很少;不能做到跨专业、复合型、懂经营管理、创意策划、现代科技、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的综合培养。

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的文化创意产业凭借历史、人文与环境优势以及政府的有效扶持得到了较好发展,而随之也出现了高技能人才短缺、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及创意人才质量与民族特色产业需求不匹配等问题。目前,创意产业人才发展已成为限制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不能满足内蒙古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的需求。

3 结 语

内蒙古要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视角出发,充分挖掘文化资源的潜能,打造与产业快速发展相匹配的创意人才队伍。要把内蒙古建设成为国内具有自我文化优势的创意产业强区,就必须具有强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识和举措。

主要参考文献

[1]白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2]王光文.论内蒙古文化产业的人才队伍建设[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5(3).

[3]于海平,和.内蒙古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与发展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4(29).

[4]李茂民.文化创意产业与经济增长模式转变[J].经济研究导刊,2010(6).

[5]李靖靖,冯玉龙,常颖.从增长方式到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基于内蒙古经济发展特点及原因的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5).

[6]李世忠.文化创意产业概念探微[J].经济论坛,2008(11).

[7]黄健英,薛晓辉.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对蒙古族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初探[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8]简吉.乌力格尔艺术:草原文化传承中的思考[J].实践:思想理论版,2008(3).

[9]蔺伟,高雪峰.内蒙古和谐文化建设研究[J].实践:思想理论版,2008(3).

篇4

关键词:创新型城市;轻社区;“窝趣”

一、轻社区发展的地方背景

(一)广州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创新是城市持续生命力的必然选择。自2006年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目标后,国内超过200个城市纷纷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到2015年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并大力支持实施自主创新的战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发展基础和优势,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上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2010~2017年,随着GDP的不断增长,广州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不断扩大。从创新理念与思路上看,广州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积极创新人才引进的工作理念,通过“珠江人才计划”等人才引进计划为广州市引进大量优秀的科学技术、创新创业方面的人才。从提升科技创新方面来看,广州市积极打造科技企业孵化器,至2015年已拥有科技孵化企业119家,在孵企业数5494家。此外,在2010~2015年期间,发明专利授权量从1989件增加到了6626件,全市专利授权量从15091件增加至39834件,市级重点验室达到124个,广州建设创新型城市建设阶段性成果显著。

(二)广州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不足

近年来,广州在建设创新型城市方面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城市对创新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够,政府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增长缓慢,服务人才的创新环境不足,这些都是广州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应当优化的问题。特别是在国内房价居高发展的背景下,房屋租赁发展很快,但是服务租赁市场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服务类型单一,不能满足青年人才的居住需求,政府应该从创新思想体制、创新工作方法、创新科研技术等方面入手,更好地巩固广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成果,发挥对珠三角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良好典范。因此,本文拟从发展轻社区,创新居住环境方面提出建议。

二、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催生轻社区新业态

(一)“窝趣”轻社区的产生

广州创新型城市的发展孕育并促进了轻社区的产生和发展。轻社区是集生活、工作、社交、娱乐、饮食于一体的青年部落,它除了满足基本居住生活的条件,还为青年人群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社区提供多样化的建筑空间形态,把创意融入到居住户型、工作室等生活空间中。新型社区加建公共活动空间,用于社区内青年人的聚会和交流,从而更好地激发和活跃思维,推动创新创业,促进创新型城市的发展。

在广州轻社区发展过程中,“窝趣”是第一个推出的本土品牌。“窝趣”轻社区是铂涛集团旗下首个长租公寓品牌,倡导新享乐主义精神,注重居住的舒适性并开展丰富而有层次的社交活动,开创了集舒适居住品质、轻松社交于一体的新品类――轻社区。2014年,第一家“窝趣”――天平架社区,在广州五号空间创意园开业。“窝趣”率先提出了公寓2.0概念――轻社区,用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与租房体验来颠覆传统公寓行业的格局。在打造“窝趣”的过程中,一些颠覆传统租赁公寓的创新手段被广泛使用,例如设置有无纸化签约、线上付款、控制房门等智能化设施。

在广州创新型城市建设下,政府提出了许多创新的优惠政策,这也是“窝趣”轻社区产生的重要原因。在对“窝趣”管理层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在广州实施创新城市建设过程中,作为主要措施之一,建设了一批创业园区,而“窝趣”广州天平架社区就坐落在在五号空间创业产业园。由于创业产业园投资方和“窝趣”投资方铂涛集团的思路不谋而合,“窝趣”第一家分店得以产生。

“窝趣”充分利用铂涛的品牌优势、铂涛集团客户群和IT运营系统,品质和产品优势的并存,从而实现“窝趣”住户和加盟者多方共赢。截至2017年为止,“窝趣”广州天平架轻社区、广州东晓南社区、北京机场轻社区、上海宝山万达轻社区已营业,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加盟和直营门店开业。在营业的门店中,入住率超过95%,其中92.5%的租户是36岁以下的年轻人,26~30岁的年轻人占了28.3%,说明“窝趣”广受青年群体的欢迎。

(二)轻社区发展在推进广州创新型城市建设当中的作用

轻社区自发展以来,吸引了一大批带有创新思维的年轻人入住,其自身所具有的舒适环境、充满活力的氛围与青年住户所具备的人才信息、知识等相互促进,使得轻社区成为一个活跃的人才聚集地。

1. 轻社区成为孵化创新机构的推进器

“窝趣”作为轻社区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我们可以通过它的诞生与发展了解轻社区与广州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系。广州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积极打造科技企业孵化器,至2015年已拥有科技孵化企业119家,在孵企业数5494家。在“窝趣”的发展中,铂涛集团旗下专注体验消费领域的垂直孵化器,与“窝趣”的发展息息相关。

“窝趣”轻社区作为铂涛集团创新孵化器下的产品之一,在广州天平架“窝趣”轻社区内配有创新孵化器的办公楼房,其设立的原因就在于轻社区所能提供的创新型人才、产业信息、知识、有利于创新产业建设的社区氛围以及相关经费等,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推动着轻社区发展进入良性循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窝趣”的住户主要来自金融、互联网、教育培训、设计、媒体等新兴产业,占比达81.6%。而从收入和职位看,“窝趣”的住户都是这些行业的骨干。可以说,轻社区的发展,孵化了一系列创新机构、开创了创新管理模式,推动着广州创新型城市的建设。

“窝趣”致力于营造创新环境。通过与各兴趣圈的知名青年合作,打造主题活动,激发社群价值。同时,配备了智能化的硬件设施,如无人监管的全自助便利店及其微信支付、控制房门等智能化设施。轻社区配有一整套娱乐设施以满足住户对娱乐的需求,为住户交流提供多样的选择空间,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环境。

2. 轻社区建设有利于推进创新环境

通过在“窝趣”的参与式访谈和问卷调查中发现,愿意参与社会创新意愿的住户比例超过85%,其中,70%以上的住户愿意为广州建设新投入经费。调查结果显示,住户参与社会创新的意愿较高,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窝趣”轻社区的发展提高了住户们参加社会创新的意识,能够很好的促进广州创新型城市建设。另外,轻社区本身作为第三产业的创新部分,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轻社区的发展大力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和创新基地建设,加强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环境。

三、结论与建议

(一)轻社区的发展符合中国经济转型的实际

目前中国提倡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创意园区。在创意人才和优秀企业集聚的同时,分散的居住环境不能很好解决人才聚集和交流等根本问题。轻社区的出现,让公寓成为各个领域的创意人才圈子和新型社区。另一方面,随着存量房时代的到来,青年公寓市场如今已是如火如荼,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有2.45亿流动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6。其中70%是年轻人,年轻人中超过77%为80后,其中有72%的流动人口通过租房居住,超过1.3亿租客是年轻人,青年公寓瞄准的租房市场规模超过4000亿元。因此,建设符合创新创业时代潮流的青年公寓新模式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轻社区发展需要与创新城市建设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广州创新城市建设为轻社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创新背景,同时轻社区的发展也为创新城市建设提供了借鉴作用。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是推进国家建设、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举措。轻社区的生存、发展有赖于广州创新城市建设的环境土壤,而轻社区只有发展和成长成为一个独具魅力的创新平台,才能不断吸引具有创新活力的年轻人,并引领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激发年轻人的创新创业热情,成为城市创新的孵化器和推助器。

(三)轻社区概念是城市管理创新的表现

广州国家创新城市建设已在科技创新、城市管理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社区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单位,创新社区管理即创新城市管理。在此大背景下,“窝趣”轻社区这一创新“产品”的产生,也是时展的产物。轻社区作为青年租房的一个新生业态,最大的特点就是“青年公寓+创新创意社区文化”,即在传统公寓的基础上,强调对公寓里社区文化的建设和运营,开辟了青年租房行业一个全新方向和独特文化品牌。以创业者、自由职业者为主的青年住户多能找到自己所需的人脉和资源,使其本身逐渐成为一个创新孵化器和创新平台,实现创业创新资源的整合。“轻社区”这一新业态不仅在城市管理中起到示范作用,而且也可为全国其他城市开展创新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彭忠粤.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17.9件 广州不可小瞧[N].广州日报,2016-04-27.

[2]张荣峰,章利华.自主创新的理论、国际经验和模型构建[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04).

[3]张赛飞,隆宏贤,易卫华.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特征分析[J].城市观察,2015(01).

[4]广州市改革和发展委员会,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广州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R].2011.

[5]秦宗财,张.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转型研究――以芜湖为例[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

[6]马海涛.全球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模式提炼[J].科学,2013(04).

[7]许小玲,马贵侠.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实践、反思与前瞻[J].广东社会科学,2013(04).

篇5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 控制论 市场营销专业

[作者简介]陈波(1979- ),女,广东湛江人,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营销教研室主任,讲师,主要从事市场营销专业教育与市场管理研究。(广东 广州 510663)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3-0087-03

我国教育界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是从2000年开始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同志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构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这是国家战略发展的目标,也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要达到这一战略目标,最迫切的是培养一群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教育界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渐重视,并做出重大的规划: 2010年5月教育部发文《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2011年的“十二五”教育规划中提出“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由此看见,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析不仅是国家战略发展的趋势,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

一、国内外创新教育比较

目前,学术界内有一个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的指标,那就是该国获得诺贝尔奖的总人数。88页表是自1901年至今我国与各国诺贝尔奖排名前十的国家统计表(本表数据截止到2012年10月12日21时)。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获诺贝尔奖人数多的国家同时也是当今世界实力强大的国家,可见,国家的创新力与国力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不可置否,美国不仅在全球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同时,其诺贝尔奖得主的总数也是最多的,而美国的创新教育也是全球较为成功的。一是在初级教育时就开始灌输、提倡并赞许孩子的创新行为,学校鼓励小学生开展课题性的研究活动。二是采取自由的教育方式,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高等教育中,教学方式采取启发式的探索型的教学方式。三是社会上具有高素质的科研团队,分别由来自各大高校教授组成,为年轻人提供创新教育的继续教育。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更加青睐听话的、高分、高智商的学生,而忽略学生知识面的拓展,从而在创新能力上整体偏弱。我国的创新教育是伴随着素质教育而提出的,目前的创新教育以培养创新的人格为核心,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实现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高职经管类学生的创新研究与相对应的策略较为缺乏。

二、创新理论

“创新”源于拉丁语,所谓创新,就是把旧的抛开,重新创造新的。我国《现代汉语词典》对其的解释是:首次(或初次)出现,具体把其原意分为三层:(1)更新换代;(2)创造出全新的东西;(3)改变,使其与以往不同。创新是一种认识与实践能力,创新关键在于“新”,即怎样实现质的突破。

创新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始于1912年,经济学家熊皮特在其发表的著作中提出:创新,是在生产中对新技术、新发明的首次应用,其表现为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新的组合。这类组合具体包括:开发新产品;开发全新的生产方法;拓展一个全新的市场;通过新的途径获取原材料或半成品,以此打破垄断。这一创新概念在后期被广泛地应用于科学技术领域。1974年,厄特巴克提出:创新就是技术在实际采用或初次应用。20世纪80年代之后,创新的观点逐步从生产领域延伸到整个社会。1995年,欧盟《创新绿皮书》中对创新的定义为:创新不仅属于经济、科技范畴,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创新在经济领域中,社会环境中,通过采用各种新事物的吸收与应用,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满足个人与社会的需求的过程。综上所述,我们得出,创新是一种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理解与改造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创造出具有革新的创造性成果。

三、研究模型――控制论

控制论是一门研究世界上各类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规律的科学。1948年,美国数学家诺伯特・维纳提出控制论。他认为:世界不是由独立的要素组成,而是由若干要素组成,他们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控制论在研究过程中,所体现的是如何通过控制对象的变化来实现整体的最优性,从而取得最大的效果,实现最优控制状态。因此,控制论需以信息为基础,通过信息反馈,将信息输送出去,通过反馈,信息作用结果被返送回系统,产生能改变操作的方法,这可称之为“学习”过程。通过如此反馈,加强了研究系统的信息效果。在现实当中,教学过程是一个可调节和具有规律的过程,因此,可将此过程视为一个控制的过程。在本研究过程中,教学系统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过程可视为“培养系统”,这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其中存在着信息传递,体现信息的反馈和再学习。目标是培养创新人才,学生为受控对象,教师与管理人员为执行机构,学校的管理部门为控制器,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为测量变送器,人才培养的效果为被控量。具体如图1所示:

从创新人才培养系统图中看出:在这一整体系统中,在学校管理部门的制度与政策下,执行者教师与管理人员通过执行手段,将信息传递给受控对象学生,使其展开学习知识,培养创新能力、掌握能力。因此可以得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受到以下两因素的影响:(1)教育部门方针政策,学校的管理制度与人才培养方案。(2)教师的教授方法。具体如图2所示: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系统不是由单个因素组成或影响的,而是在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下,进行反馈与学习,实现系统的最优控制,使系统达到最佳状态。

市场营销专业具有较强的实操性与实践性,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方法、模式未能充分完成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培养出创新型的高素质、高技能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营销专业当前重要任务之一。下面以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根据控制论原理,探索该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模式。

四、高职营销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

(一)制订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从88页图1的创新人才培养系统结构中可以看出,系统得以正常运行需具备信息目标,这一目标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体体现为专业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前面已经提到市场营销专业是理论与实践集合的专业,但在专业能力培养中更加侧重实践,因此创新创业能力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尤其重要。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相比,需做出以下的改变:

1.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转型,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提出全新的要求,现代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应还停留在学术型人才和精英型人才,而是重心放在创新型,创业型,具有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目前应由过去单一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向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型。应在新的培养目标中更为突出地强调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现创造可行条件。

2.教学计划中应增加跨专业的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经济发展中出现了各种学科,业务的交叉,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也大幅度增加。但目前的高职院校培养方案中,学生基本只能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课程进行学习,不能选择其他非专业课程,无法体现跨专业能力的培养,明显扼杀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最终导致学生综合素质偏低。因此,教学培养方案应改变传统的制定模式,增加模块化的跨专业技术技能培训项目。可以通过专业教学计划中将这部分体现出来,成为学生必选的课程之一。

3.增加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块。为全面提升营销专业学生培养规格,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体系中应增设创新创意项目、创业项目模块。这一模块可以通过科技创新等活动来体现,并赋予分值不等的学分。例如,大学生科技节,举办专业讲座,开展协会社团活动,举办专业调研、策划、创业等竞赛活动,在丰富大学生活的同时,激发其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教师的教

图1人才培养系统图中所体现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师的教,信息从教师传递到学生的过程。因此,在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建设,实践性教学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

1.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教,教师的创新能力与素质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身负使命的教师需具备以下素质。(1)知识面广。具备营销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其他学科知识,融合专业与非专业技能,拓展发散性思维,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2)具有创新能力。教师作为教育主体必须先具备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其最好途径就是科研。通过科研,教师可以获取新知识与新方法,并将该成果传授于学生,从另一角度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欲望。(3)放眼国际。多与国外高等院校交流,学习先进的创新思维与有益的经验,拓展教师视野。

2.加大实践性教学。实践活动本身具有独特的、新颖的特点。同时,市场营销专业在培养学生能力过程中,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教学是最好的方式。在三年教学计划设计中,直接把实践活动纳入课程计划中,安排学生每一学期都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包括实训,定岗实习等。促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的同时,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实现实践、教学一体化。具体的实践可以有以下分类:(1)校内营销实战训练。通过校内销售活动,培养学生销售技能。(2)开展营销沙盘与实战训练。通过引入仿真模拟实训,增强学生的专业分析、判断能力。(3)与企业合作,完成企业所委托的市场调研与预测,并制订策划方案。(4)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科技活动,参加全国、省、市级等各级科技竞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探索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需从课堂教学改革开始。营销类课程部分理论性强,因此较为枯燥,需改变灌输式的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的方式,采取多姿多彩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通过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常见的激励教学方法有:(1)讨论教学法:由教师给予课题,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通过讨论,头脑风暴,迸发火花,活跃思维。(2)案例教学法:教师提供案例,组织学生阅读与思考,进行讨论与交流,提高学生主动去结合专业原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开发发散性思维的能力。(3)项目化教学法:先由教师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再由学生自主选择项目,或者由教师指定项目,交给学生项目小组自主完成,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利用节假日主动走向市场或企业进行调研或参与企业活动,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实训教学。这是融“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模式,达到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难题,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训练就能实现学生创新能力,而需要科学的计划与长期的培养。本文从研究创新能力出发,以控制论为模型,得出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新西兰)霍华德・H.弗霍德里克.创业学[M].蒋春燕,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申文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微[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1).

[3]王金洲.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7).

[4]王卫红.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营销专业教学模式探索[J].市场营销导刊,2009(4).

[5]余伟.创新能力培养与应用[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8.

篇6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加快提升全区产业发展层次,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特提出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按照国家、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市《关于促进我市产业调整与优化的实施意见》要求,围绕加速区域经济整体调整优化升级的目标,准确把握新时期新阶段产业发展方向,坚持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突出城市经济发展,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行政推进、服务推动,促进主导产业做强、新兴产业做大、传统产业做精,全面提升现代装备制造、金属压延、粮油加工、仓储物流、港口机械、船舶制造和商贸服务等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科技服务、文化旅游等产业,积极构建结构布局更加合理、自主创新能力更强、技术含量与附加值更高、能源资源消耗更低、规模支撑更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相结合。进一步彰显中心城区优势,紧抓城市化、城市现代化步伐加快契机,加大服务业重点大项目引进和建设力度,优化发展商贸流通、餐饮娱乐、房地产业等传统服务业。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服务业外包、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软件开发、科技孵化、科技研发等新型服务业快速发展。

2.坚持壮大新兴产业规模和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相结合。制定和落实有效激励措施,加快培育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电子信息、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尽快形成产业规模。加快推进现代装备制造、金属压延、粮油加工等现有传统主导产业技术改造,促进企业产品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

3.坚持规模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梯次发展相结合。进一步突出规模企业在产业调整优化中的主体地位,支持有条件的骨干企业通过融资上市、兼并重组等途径发展壮大。加强对业绩良好、具有发展潜质的中小企业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好融资难、信息缺乏、管理水平低等突出问题,形成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大中小企业梯次发展的良好格局。

4.坚持对外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更加注重引资引智并重,不断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加强对国家鼓励、支持发展的重点行业领域招商,大力引进具有先进设备和核心技术的项目落户。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转型升级的核心环节,加速创新平台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

三、主要举措

1.加快扩张产业规模。

加快建设现代产业集群。精心培育特色产业功能集聚区,加速建设工业园区的金属压延和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基地,谏壁地区的粮油加工和仓储物流基地,新民洲港口产业园的船舶制造、港口机械和港口物流基地,学府路高科技孵化研发、软件服务外包集聚区,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鼓励企业积极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扩展,支持企业依托原有产业优势发展相关产业,促进产业和企业向“两园三基地”集聚,推动传统散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使“两园三基地”成为我区产业集群的核心区域。

加速培植规模企业。加大对鼎胜铝业、鸿泰钢铁、中储粮、港盛重工、绿洲、科捷锂电池等龙头企业培育力度,进一步促进其在发挥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营销网络等方面的核心带动作用。引导和促进资金和资源向符合产业发展规划的中小企业集聚,积极培育规模骨干企业。力争通过3-5年努力,培育工业销售超亿元企业40家,其中超10亿元的企业10家,超50亿元企业5家,100亿元的企业2家。

2.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

坚持把发展以技术密集、资本密集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主要支撑。结合绿洲新能源、科捷锂电池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企业优势,研究把握行业、产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重点在新能源和新材料、新医药、电子信息和环保产业方面寻求突破。全力推进绿洲新能源、科捷锂电池项目建设,在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相关联产业及高端延伸上引进新项目,加速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支持大元生物科技、蓝德特生物制药发展,培养高尖端、高附加值的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发挥弗玏数码安防系统项目、正恺电子研发的用于解决3G和无线局域网兼容建设问题的新型多频合路器、惠通集团研发的微机电系统近红外光谱仪等项目的领先优势,在计算机及通信、新型元器件产业上求突破。敏锐把握环保产业发展等新产业发展动向,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为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更加优良的服务。力争到2012年,形成新材料新能源、软件服务等多个重点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40家。

3.加快提升扩张传统产业优势。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运用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加速升级扩张。从我区传统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和改造。加快推进鸿泰钢铁400兆帕钢筋技改、宝华半挂技改扩产、震东电光源搬迁技改等项目。结合“数字”建设,加强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应用,发挥信息化对工业发展的倍增作用。着力推进产品研发、设计的信息化,促进工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优先推荐国家、省级重点项目,优先重点安排各项专项资金。实施10家企业信息化示范带动工程、百家企业信息化培训工程;实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推进工程,支持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公共平台开展内外贸业务。到2012年,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的比例超过48%,应用信息技术的企业超过80%,其中30%以上的企业达到中高级信息化应用水平。支持企业创建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品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依托品牌优势,采取收购、兼并、控股、联合以及委托加工等方式,整合无牌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到2012年,全区力争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件、省级以上名牌20个,品牌经济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50%。深入推进“质量兴区”活动,引导和督促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夯实创建名牌的质量基础。深入推进标准化战略,引导企业制定并执行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4.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国家建设物流九大区域、十大通道为契机,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区域物流一体化建设,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加快建设中储粮粮油仓储、宝华危化品物流基地、新民洲港口物流基地等物流基地。到2012年,物流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占服务业比重提高到20%以上。

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依托软件园等载体,重点发展软件研发、服务外包等产业,扶持和推动产品设计、创意、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以及金融、信息等中介服务业的发展,提升服务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促进生产服务业专业化,把学府路打造成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集高科技孵化研发、科技服务、软件外包为一体的集聚区。

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放大提升大市口中央商务区辐射集聚效应,加速推进大市口综合商务中心、华地国际购物中心、百富商业中心等一批龙头型大项目,培育发展一批精品旗舰店群,吸引一批知名大企业大集团落户,进一步巩固商贸服务业在全市的领军地位。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发展规划,合理服务业项目布点。重点发展一批中高档商务楼宇,打造第一楼街步行街、龙吟坊、优山美地商业街等特色街区。挖掘滨江山水文景资源潜力,抢抓机遇发展文化旅游业,拓展沿江、沿路发展空间,加快推进皇冠假日酒店、宜必思酒店等项目建设,促进旅游休闲产业发展。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建设“宜居”。

5.转变方式,推进可持续发展。

加强招商选资引智。对照国家和省市产业振兴规划,更加注重招商选资,把好项目引进的标准和企业入园区门槛。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招商活动,引进技术含量高、投资强度大、环保水平优和税收贡献强的项目,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形成高新技术项目批次。围绕现有企业、产业紧缺人才和引进项目、产业发展需要配套的人才,建立人才引进项目库,落实市、区各项人才引进的政策措施,构建吸引人才的绿色通道,重点引进建设高层次人才、高级企业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三支队伍。继续鼓励扶持创新创业人才在我区投资、合作、引进项目,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工作,力争引进更多的人才和项目落户。

提升自主创新水平。突出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引导和鼓励企业扩大研发投入,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使更多企业自觉积极地走上依靠科技创新谋生存、求发展道路。积极引导骨干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技术含量,扩大生产规模。依托现有骨干企业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及重点实验室。到2012年,争取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加强研发平台建设,以高新技术项目、企业技改和基地建设为关键支撑,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工业园区高创中心、中安创新创意大厦、象山科技园建设,推动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入合作,联合进行技术攻关,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提高企业创新研发应用水平,确保每年申报审批技术专利不少于250项。2009年完成技改投入50亿元以上,2009-2012年每年推进5家以上的企业技术改造,每年技改投入增幅不低于25%。

加强节能减排。严格禁止投资建设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高耗能、高污染项目,限期淘汰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等落后生产能力。对不按期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企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对年综合能耗1000吨煤以上或用电量200万千瓦时以上的项目,全部实行节能评审。在所有规模工业企业中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模式,每年培育清洁生产示范企业5家,确保2009年全区单位GDP能耗下降率达4.9%以上。2010年底前,全部淘汰区域范围内4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等指标处于全市先进水平。

提高承载能力。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进一步完善园区配套功能,提升项目承载力。重点推进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厂、雨水泵站、续建道路和港口产业园“一纵两横”道路、110KV变电所等项目。加快推进拆迁,拓展承载空间,为重点项目落户提供有利载体支撑。积极抓好人才集聚各类平台建设,加强跟踪服务,提升软件园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培植壮大已落户软件企业。加快培育归国博士创业园,引进更多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落户投资创业。多元化引入社会资金建设大体量的载体和平台,力争3-5年内,建设10万平方米以上高科技创新创业载体。

四、政策保障

1.加强统筹规划。按照发展培育一批、改造提升一批、限制淘汰一批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排出一批重点行业,逐个制订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定位、总体布局、发展导向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加强各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其他规划的衔接。做好工业园区、新民洲港口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的研究、修编和实施工作。抓好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工作,充分考虑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的需要,前瞻性规划并建设一批道路、电力、物流、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

2.严格落实优惠政策。定期由区发改、科技、财政、外经等部门,按照国家、省市产业振兴规划导向,围绕各级各类申报项目,有针对性地做好扶持政策和扶持资金争取工作。统筹安排区级部门现有财政性资金,加大对规模企业培扶、服务业引导、科技创新等专项资金的整合力度,建立统一的产业调整和优化的专项资金,集中兑现全区产业调整和优化规划所涉及的规模工业、现代服务业培植、高新科技企业创建、省级以上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建设、企业技术改造贴息、清洁生产等各项奖励政策,重点用于扶持奖励符合我区产业调整和优化定位的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每年专项资金增幅高于当年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增幅,以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篇7

动机是大部分人类行为的基础,通过对人类动机的了解,人们可以对个体行为作出解释和预测。学习动机一直是心理教育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众多学习动机研究成果也被应用到教育和组织管理等实践领域,作为教育工作者制定有效的教学行为策略和培训方案的理论依据。动机研究一个基本的观点是,将动机明确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个体为了寻求挑战和乐趣,满足好奇心而参与活动的倾向;外在动机是个体为了活动本身之外的其他因素,如奖励、他人认可和评估、完成上级的指示、与他人竞争等而参与活动的倾向。

近年来,研究者在考察内在和外在动机与认知、创造力、自我监控及学业成就等变量的关系后得到许多重要结论。其中大部分研究强调内在动机的积极作用,少部分研究者重视外在动机的正面影响。Hwang等人关于非裔美国学生的研究也发现,高学业成就者不仅受较强的内在动机的支配,还成功整合了外在动机和社会目标的影响。为此,本研究将以青少年学生为被试,考察其内在和外在动机的特点,并探讨二者与学业成绩的关系,进而从根本上提出改善学业生涯的有效方法。

二、 研究方法

1.被试

选取T市240名青少年学生为被试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26份。被试为高中二年级到大学三年级学生,年龄范围为16至23岁,其中男生132名,女生94名。

2.研究工具

(1)学习动机量表

本研究采用Amabile, Hill, Hennessey和Tighe编制、池丽萍和辛自强2006年修订的《学习动机量表》。量表由30个题项构成,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个子量表。量表采用四级评分法,得分越高显示动机越强。Amabile等人以1323名美国东北部两所学校的学生为样本测得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9(内在动机分量表)和0.78(外在动机分量表),一年后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79和0.84。经池丽萍和辛自强本土化修订的量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素,并进行方差极大正交旋转后得到2个因素共6个子维度,总量表分半信度为0.77,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5。外在动机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0,内在动机分量表为0.78;四周后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83和0.88,说明量表适合于团体施测。内在和外在动机的各构成维度也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挑战性、热衷性、依赖他人评价、选择简单任务、关注人际竞争和追求回报等各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74、0.66、0.71、0.69、0.69和0.57;各维度四周后的重测信度依次为0.85、0.85、0.68、0.77、0.69和0.50。通过本土化研究验证了《学习动机量表》是区分和测量内外在动机有效的、可靠的工具。

(2)学业成绩

本研究采用access软件,计算被试最近一学年学业成绩,并与被试学习动机量表相匹配。

3.统计处理

回收问卷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

三、 结果分析

1.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关系研究

通过Pearson Correlation分析得出,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864,呈显著的相关。说明学业成绩越高的学生学习动机水平越高,学业成绩越低的学生学习动机水平越低。

2.进行创新型研究学生与普通学生在学习动机上的差异性检验

本研究对不同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为学生干部等项目上进行学习动机的差异性检验,均未得出显著性差异。仅“是否进行创新型研究”一项中,进行创新型研究的学生与普通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显著差异,如表1显示,进行创新型研究的学生在内在动机维度上显著高于未参与科技创新的普通学生。

3.学业成绩对学习动机的F分析

研究者将学业成绩平均值低于1.5分的学生命名为低分组,学业成绩平均值高于3.8分的学生命名为高分组,学业成绩平均值介于2.8分至3.1分之间的学生命名为中间组,每一组被试均超过30人。依据学业成绩不同水平的分类,进行学习动机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得出如表2的结果。

从表2可见,不同学业成绩水平的学生学习动机F检验呈显著差异,进一步开展多重比较得知,内在动机维度上高分组与低分组、中间组均呈显著差异,即高分的学生内在动机高于低分生和成绩中间生;外在动机维度上低分组与高分组、中间组均呈显著差异,表明低分的学生外在动机低于高分生和中间生。

根据以上研究得出结论:低分学生在学习动机的两个水平上均较低,高分学生在学习动机的两个水平上均较高,成绩中间学生内在动机较低而外在动机较高,随着学业成绩的提高,学习动机也相应提高。

四、 分析与讨论

1.依托科学研究,建立学业生涯分类引导机制

通过访谈也发现,学业成绩较低者,学习动力不足,不能很好地应对学业成绩困难带来的各种心理压力,帮助这类学生增强外在动机,提高学习成绩,获得成就感成为首要任务。学业成绩居中的学生,往往学习盲目,仅仅为了不落在人后而努力提高成绩,对于学习对自身的影响没有深刻认知,对这一类学生应着力增强其内在动机。而对于学习成绩优秀者,其学习动机和两类分动机均较高者,应进一步激励他们发挥出创造性的思维特点。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动机的差别,开展分类引导,以达到促进学业生涯成长的作用。针对学业优秀学生开展“做一项研究”专项方案,针对学业盲从型学生开展“读一些经典”和“订一个规划”专项方案,针对学业后进型学生开展“结一个对子”专项方案。形成以学生学业兴趣激发为根本,以创新能力和人文素质培养为着力点,以合理学业成长规划和优秀典型带动学业困难学生为保障的学业生涯建设体系。

2.拓宽引导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努力拓宽学业生涯引导方式,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学业规划活动,积极引导良好的校风学风,以提高学生学习动机。

(1)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实践创新项目,培育实践创新能力

为培养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拓展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组织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展、创新创意作品交流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开拓视野的良好契机。通过开展电子智能作品竞赛、科技前沿知识讲座等多种学科门类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同时,在学校多部门的协调配合下,积极组织跨年级的多学科合作项目。此外,要在搭建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的同时,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助力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研发,积极开发自身资源,使更多的学生走进实验室、参与到科学研究中去,培养科技创新型思维。

(2)精选经典著作,引领学生“读经典、强信念”,提升人文素质

推荐多部涉及历史、文化、哲学、管理、艺术等方面的经典读本,引领青少年品读经典、陶冶心灵,坚定理想信念。此外,还要结合学业特点和所在学校特点,开展切实可行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经典著作精选精读、读书沙龙、经典影视剧赏析、经典读本知识竞赛、经典作品朗诵会、读经典征文比赛等活动,引领学生品读经典、陶冶心灵,坚定理想信念等。此外,可以结合高雅艺术进校园、名家讲堂、校友讲坛等活动开展高水平学术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在学生中产生积极影响,提升校园文化氛围和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校园内外掀起一股诵读经典,修身治学的热潮。

(3)深入挖掘学生自主学习动机

以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科兴趣小组活动为契机,以学业规划为着力点构建学风建设的新机制,尝试分年级实施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新模式,开展加强成才信念、合理规划人生的相关讲座,开展优秀学生经验交流会,以及青少年学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有条件的学校或班级可以推进学生学业发展导师制,选聘生涯规划知识丰富的教师作为青少年学生的学业发展指导教师,为学生高考、就业等重要人生转折点做好引导和帮助,从而带动广大青少年合理规划学业生涯,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

(4)积极开展结对子助学,帮扶学业困难学生

通过学生之间结对子活动,营造校园学习氛围,切实帮扶学习后进、学业压力大的学生走出困境。可以开展以班级为单位面向学业困难学生的帮扶活动,要求学习优异的学生主动与学业后进的学生或学习困难学生结成帮扶对子,鼓励挚友之间、小组之间结成帮扶对子。此外,可以开展主干课程专题讲堂、学习沙龙、家长座谈会、升学考试交流会,小组式学习、学科串讲等活动,鼓励每个学生深入系统地梳理课程知识,总结学习经验,形成青少年学生间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良好学风。

3.实施多种举措,保障学风建设顺利推进

(1)完善队伍建设,促进优良学风传承

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管理服务职能和榜样示范作用。通过论坛、主题班会展示、优秀班级评选、优秀党团组织评选等方式,结合各级学生组织的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不断完善学生骨干队伍的选拔、培训和考核,加强队伍的培训与激励,为优良学习品质在学生中的传承提供坚实保障。此外,学校可以加强教师层面的队伍建设,鼓励广大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用科学研究指导工作,努力使广大教师提升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学生成才指导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

(2)加大经费投入,促进优良学风引领

学校应鼓励跨学科开展各类学生科技合作项目,发挥学校的学科主导优势,开展多学科合作、文理科合作,加大学生科技经费的投入,以及学生优秀成果的奖励制度。同时,为学生搭建各种展示的平台,加大投入力度,鼓励有能力的学生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类学科项目比赛。积极引进校外经费,促进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让更多的学生尽早地参与到教师的不同层面的科学研究工作中去,保障学生参与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积极引进校外智力资源,聘请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人士,为广大学生提供咨询与指导,切实帮助学生合理规划人生。

(3)拓宽引导手段,充分利用新媒体促学风

采用微博、手机报、专题网站等多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新媒体手段引领优良学风,一改往日“知识追着学生走”,实现“学生追着知识跑”的学习风貌。为学生提供“美文小报”、在线精品课程、校友连线、互动课堂等学习途径。积极开发学校网上服务平台和网上教学平台,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与教师互动探讨专业知识。引进生涯教育专题网站,为学生开展生涯教育网上课堂、网络测评、在线预约与咨询等服务,树立学业生涯规划意识。此外,学校可以开展多方面的培训和比赛,鼓励教师采用新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与研究,网内外全方位地提高学生学习动机,促进优良学风形成。

参考文献

[1] Hwang YS,Echols C,VrongistinosK. Multidimensional academ-ic motivation of high achieving African merican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Journal,2002,36(4):544-554

[2] Amabile T M,Hill K G,Hennessey BA & Tighe E M. The Work Preference Inventory: Assessing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4,66:950-967.

[3] 池丽萍,辛自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测量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

[4] 丁林兴.高中生涯教育应处理好的五对关系.中国教育学刊,2012(11).

[5] 赵小云.高校生涯辅导的新方向——生涯适应力教育.现代教育管理,2012(10).

[6] 王占仁.英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之启示——以英国里丁大学为个案.教育研究,2012(7).

[7] 秦琴.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生涯教育的实践.教学与管理,2012(4).

[8] 华美中加高中“国际化高中生涯教育的思考与探索”课题组.高中生涯教育的思考与实践探索.教育导刊,2011(6).

[9] 常学勤.普通高中开展生涯教育的途径与策略.教学与管理,2010(24).

[10] 龚义荣.新形势下青少年学业生涯建设的探析与创新.前沿探索,2007(2).

[11] 易宁,丁小华.青少年学业生涯状况的调查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06(2).

篇8

春晚的视觉盛宴

2013年的春晚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与往年春晚相比,本届春晚更具科技感。灵活多变的台型、随着节目和音乐调整角度的LED屏、切情合意的舞美视频、强烈的3D效果,均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升降水幕伴随着席琳・迪翁的歌曲《我心永恒》呈现出不同的造型,画面感十足。歌曲阶段水幕大帘放下,映衬着歌曲,更好地延展歌曲的意境,颇具感染力。水幕的后面,央视设置了激光灯,激流的水幕经过激光灯的映射,水流犹如水晶一般晶莹剔透,这种舞台艺术的混搭,收到了优秀的视觉效果。

往年春晚上被遗忘的纱筒今年也被影像包裹,犹如《阿凡达》大片一般的视频影像,迅速带观众穿越。歌曲《春暖花开》舞美视频影像一出,就引得年轻人一阵欢呼,加上那英洋气的唱腔、温暖的旋律,征服了许多观众的心。

创意儿童节目《剪花花》是视觉效果最为震撼的,万花筒般的绚烂为观众营造了一个童话和想象的世界。视频内容与舞蹈搭配巧妙,彰显了舞蹈的极致之美。观众可以看到唯美的画面,可能想象不到制作过程的繁琐与困难。据介绍,制作过程中,先对舞蹈画面进行立体实拍,然后用绿幕抠像技术将舞蹈抠出,并合成到已经制作好的视频影像之中,最后视频节点要配合舞蹈节点与音乐节点实现完美同步,这也是整个视频影像的难点所在。

在这台晚会上,AR(增强现实)技术高质量运用,丰富了电视观众视觉享受,也是在国内舞台演艺第一次大范围正式应用。

艺术想象力是灵魂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是当代文艺工作者献给祖国母亲60周年华诞的礼物。如何能让这部举国制作的演艺大品牌走入寻常百姓中?中央歌剧院决定让《复兴之路》“瘦身”巡演,将原来3000名演员压缩为200人,却没有影响演出效果,原因何在?仿真模拟、高保真视频等现代舞台美术技术,再现了宏大场景,也更易和观众互动……这样的改编,得到《复兴之路》主创人员的认可,还签下了6000万元的大单,一年巡演100场。

和《复兴之路》一样,近些年,每一次重大活动和演出,都是艺术家提出创作思路和艺术效果,推动中国舞美技术走向的一个个新的高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闭幕式既让世界“惊艳”中国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让中国的舞美技术达到一个新的里程碑。分秒不差的大脚印烟花、巨幕卷轴、鸟巢碗沿的无缝对接……虽然已过去几年,人们还记忆犹新。这就是科技与文化融合的魅力。

在大型活动和演出中,这些舞美的“塔尖”,中国已有了很大的进步――只要是艺术家想象得到的,技术就能千方百计地去实现,让艺术想象之魂在舞台绽放,有的还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传统的布景制作成本高、效果不佳,也严重制约了戏剧艺术的普及与推广。专家认为,舞美的产业化、规模化势在必行,应以新的发展方式推动舞台艺术的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让更多的资源和资金用于艺术家的创作,打造更有想象力和艺术性的作品。

实现突破技术集成是核心

歌剧演出中常使用的一个技术是追光,要把灯光打到演唱者身上,突出演员。原来追光时,灯光师站到最高处,危险性大,还要浪费时间去排练,当灯光师哆哆嗦嗦瞄不准时,极容易出错。而引入成熟的GPS定位技术,在演员身上装入传感器,演员走到哪里光就自动跟在哪里,不仅精准,还节省了不少时间和人力成本。

其实,许多技术已是成熟技术,核心是要将智能化、集成化的思路植入舞台,从而实现艺术家的想法。中央歌剧院在原创歌剧《辛亥风云》的舞美环境中,就大量采用投影技术营造环境,可以瞬间让舞台背景由一个小洋楼变为七十二烈士的黄花冈,大面积的投影产生出满地黄花的悲壮效果,令人动容。

中央歌剧院和北京理工大学合作成立了中央歌剧院数字化舞美工程联合实验室,试图通过集成创新,借鉴其他领域的成熟技术,攻克与艺术融合的难关,探讨演出舞美的变革。由他们开发的、被列为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数字化舞美科技应用研究》和国家级科技提升计划项目《模块化歌剧舞台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就是要研究解决舞台的智能化总控问题,让灯光、舞美、大幕的各个部分的智能化控制能力得到提升,省事、省时、少差错,压缩编排时间。

“引入数字化舞台技术后,未来的戏剧舞台将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数字化舞美工程联合实验室负责人预言说,人们将在舞台上看到艺术与科技高度融合的表演体系,既可以高度逼真地虚拟演员的形象,又能使得表演的内容交互可参与,使观众全身心地融入其中。

完美融合复合性人才是关键

中央歌剧院院长俞峰身兼数职,是指挥家,也是剧院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可谓名副其实的“复合性人才”。俞峰很重视艺术和科技的结合,作为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他认为,“文化与科技的跨学科交流,会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要求形成新的素质,艺术工作者应与时俱进,善于学习,关注科技进步。”

前段时间,北京市的科技周上有一群特别的观众,他们是中央歌剧院的艺术家,他们每个馆都认真地看,了解科技最新的发展,去寻找可以为艺术融合的技术和灵感。俞峰对这次科技周上看到的“海上平台”技术念念不忘,又储备了一个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新介质,“这相当于一个人工岛,以后有海面的表演时,可以用它当一个支点。”

“文化与科技融合关键要有人去做、去尝试、去实践、去把一个个想法变为现实。”俞峰深有感触地说,融合需要有智慧和思路,去打破学科界限,找到新方案,这样不断学习、想象、发现、借鉴、贯通,就会像化学反应一样,不断碰撞出新创意、新项目,以前想到做不到,现在想到也能做到。为了更好地做好艺术服务、做强文化科技,中央歌剧院注重舞美艺术的科技能力的培养,专门请了数字软件应用、智能控制等方面的高科技专家来讲课,培养文化科技人才,训练他们善于联想和融合的思维方式。

产业延展拓展运用靠创意

就像军事上的许多科研成果可以转换为民用的一样,舞台演出的科研成果也可以广泛运用,把舞台景观变为城市的景观。现在许多城市要“亮”起来,但“亮化工程”中,部分建筑照明缺乏艺术性、杂乱无章,既造成了光污染,也不利于节能减排。中央歌剧院将在一个城市做出“样板房”,把城市当作一个大舞台,通过艺术家的参与,产学研结合,把城市的雕塑、灯光、景观融为一体,为城市营造艺术的氛围,让人们生活更美好。

横向连接了科技、文化、经济三个纵向垂直的链条――中央歌剧院依托自己的舞美领域的科技文化实力,未来的产业化增长点是向全国提供艺术服务。他们希望,用创意把艺术的审美贯穿和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城市街景艺术、广告设计理念、包装艺术、游戏情趣,把人们内心的精神需求挖掘出来,实现生活艺术化,追求幸福感。

为了促进自己研发的技术在更广阔的领域应用,中央歌剧院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把自己研发的新技术申请专利,并在公开市场挂牌交易,让文化与资本、企业对接。俞峰说,这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文化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由“上门讨饭吃”、“等米下锅”、“东拼西凑”的解决资金问题变为专业化、市场化运作。

技术在手、创意由心,从舞台扩展到城市生活,把对美、对艺术的追求放大到城市,生活因此而更精彩。

舞美科技走向未来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高科技数字化舞美科技应用研究的方向是当今国际艺术科技领域发展的前沿,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将声、光、电、形、影、音等高新技术融为一体,将数字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文化艺术创作工具,将电影、动漫艺术、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舞台场景实现在舞台表演中,实现舞台全方位智能化控制能力提升,已是舞美科技产业化的现在进行时。针对在虚拟和现实混合空间中,人机交互和可视化问题,通过提供感官符合的视觉效果和虚拟交互能力,提高表演制作能力,增强数字表演的艺术表现效果,在现场表演中真正实现“虚实结合、虚即是实、实即是虚”的境界,从本质上增强数字化表演的艺术表现能力。利用三维数字投影系统,实景虚拟影像的结合及全虚场景的利用,因不受场地空间因素的限制,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来自由调节舞台空间,表现效果更为优美、逼真,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带给观众一种融入体验式交互真实感。

篇9

关键词:营销创新营销思维保障体系

销创新就是根据营销环境的变化情况,并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经营实力,寻求营销要素某一方面或某一系列的突破或变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并非要求一定要有创造发明,只要能够适应环境,赢得消费者的心理且不触犯法律、法规和通行贯例,同时能被企业所接受,那么这种营销创新即是成功的。需要说明的是,能否最终实现营销目标,并不是衡量营销创新成功与否的惟一标准。

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观念作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看法,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所谓创新观念,就是企业在不断变化的营销环境中,为了适应新的环境而形成的一种创新意识。它是营销创新的灵魂,指挥支配着创新形成的全过程,没有创新观念的指导,营销创新就会被忽视,仍然一味追求着传统的、已不适应新环境的模式。营销观念创新是企业营销创新的核心和前提。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类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新产品层出不穷,知识在市场竞争、消费需求、科技创新等各个领域无所不在,并起着决定作用。营销观念的创新,需要企业从只满足用户现实需求的营销观念转变为不仅满足用户现实需求,还要创造用户潜在需求的新的营销观念。

培养营销思维。思维是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一般属性和内在联系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企业要做好营销活动就必须具备营销思维。事实上,营销创新的切入点就在生活中,或者说就在消费者身边,正是营销者所关注的对象。如果缺乏营销思维,就无法把握住这些切入点,营销创新也就成了无本之源。

营销思维的培养要在营销人员的头脑中建立起一种营销意识也即工作状态。首先,要精通理论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生活中的诸多事物,培养起在生活中运用营销的能力,自然能培养出营销意识;另外,做生活中的细心人,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消费者”行为,深度挖掘营销创新切入点。

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面对复杂多变的营销环境,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广博精深的文化环境。营销创新的风险无时不在。因此,创新极容易受挫,或是被束之高阁,或是不敢执行。这样就打击了营销创新的积极性和开拓精神。所以,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做支撑,确保创新的大厦不倒。关注体育的人都知道乒坛常青树瓦尔德内尔,他每次出现都变换新的打法,面孔虽是老的,但是打法却永远在创新。创新不一定成功,但这种精神却是可贵的,是营销创新所必要的精神。

组织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的营销组织创新,主要是从传统的等级制度转变为柔性的营销组织。从目前国际柔性组织的发展趋势来看,主要是建立起扁平化、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及全球化的组织。

一是扁平化。指企业通过技术网络同广大员工发生直接联系,而且使企业同消费者、研究机构之间构筑一个互动的信息反馈机制。二是网络化。它是使企业领导与广大员工众传统的等级制度关系变成非正规的网络关系,从而提高员工的自信以及经营效益。三是智能化。这既要求职工不断提高个人知识和智慧以及不断的超越自我,又强调企业的系统思考和知识的整合力量,以不断再造企业的无限生机。四是虚拟化。是依靠信息技术而建立临时网络,是一种灵活机动的新型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为了实现其目标,可以突破企业界限,在广阔范围内寻求各生产经营环节(如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制造、经营销售等)及各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一种形式。企业一旦完成目标就自行解散。这种组织形式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并节省费用。它要求管理者要具有很高的协作精神、协调能力及综合能力,要求企业组织形式及组织行为充分考虑这一时代特点,研究企业营销如何同国际惯例接轨,如何适应全球市场的需求及适应全球的竞争战略。

市场营销技术创新。市场是技术创新的动力,是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属点,是技术创新的惟一检验标准。市场营销可以明确技术创新的方向,加速市场对技术创新的认同,加强营销部门和研发部门的沟通配合,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技术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将科技潜力转化为营销优势的创新活动,涉及从新创意到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和技术服务的全过程,市场营销的成功和市场需求的满足离不开创新,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等方面的贡献。市场营销技术创新涵盖:建立以信息网络和配送中心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支撑;采用制、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营销方式支撑;以建立健全追踪市场状况特别是满足顾客需求的数据库为主要内容的动态科学决策支撑,努力扩大商品销售,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网络营销是塑造企业或产品的良好形象、积累知识、优势和经验、吸纳顾客广召人才的重要途径,具有营销成本低、环节少、方式新、范围广、全天候(时间长)等特点,有条件的企业应审时度势开展新型营销——网络营销。

营销制度创新。创新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对各种要素的一种“新组合”,它包括引进新产品和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采用新的技术、新的生产方式;开辟新市场获得原材料和新来源;实行企业组织新形式。制度创新是为了实现管理目的,将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经营观念等规范化、制度化的创新活动。制度创新是把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等创新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又具有引导其他创新的功效,是管理创新实现的前提和保证。

加快政府职能创新。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减少行政审批,规范政府行为,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深化财政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运用计划、财政宏观调控,深化财政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运用计划、财政和金融等手段调控经济运行。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逐步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完善行政执法体制,规范执法和管理行为,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府管理信息化,加快实施电子政务、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

营销决策支持系统。根据预先建立的判定原则或模拟模型,为各种决策寻找最佳答案。广义地来看,人们的决策行动包括确定目标、设计方案、评价方案和实施方案四个阶段。

在确定目标阶段,主要是探查决策环境,进行数据和信息的搜集、加工、分析,确定影响决策的因素或条件。因此,在确定目标阶段实际上包含了问题识别和问题诊断两个内容。在设计方案阶段要理解问题,建立模型,进行模拟,并获得结论,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评价方案阶段要根据确定的决策准则,从可行方案中选择出最优或满意的方案。实施阶段中将所选择的方案予以执行,对实施结果进行监测,并根据反馈信息对方案进行修正和调整。实际的决策过程并非如此简单,各阶段可能是相互重叠、交叉甚至跳跃进行的,最终形成的决策是各个阶段多次循环往复的结果。

采用快速原型法来开发市场营销决策支持系统,然后再周期性地改进、扩展、修改系统,这是常用而有效地方法。对于MDSS(MarketingDecisionSupportSystem)总体结构形式基本采用层次型DSS。针对市场营销实践活动,以下我们着重谈一下在MDSS系统结构中三库即数据库、模型库、知识库的具体实现及管理。

数据库。DSS中的数据是和决策过程密切相关的,一切数据都要经过恰当的加工、浓缩。我们强调在MDSS中一定要面向模型,面向模型的生成与决策来设计数据库。在MDSS中,由于MDSS一般面向高层决策,所以决策过程除了需要企业内部数据外,还要应用到大量的外部数据,如市场需求量、市场价格、竞争情况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集成数据库即总数据库的方案,然后再利用数据库提取技术进行提取。当今市场环境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市场需求多样化与多变性决定了营销工作必须具有即时性与动态性。为此,我们将数据库细分为静态数据库与动态数据库。象企业生产能力、企业资本、营销人员数量等一般较少发生变化的数据则放入静态数据库,而如市场价格、库存、市场环境等一类经常发生变化的数据则入放动态数据库。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的提高数据库的利用效率与效能,很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时,在MDSS数据库的设计中应注重企业内部的实际信息流,注意实践中数据传递的路径和方法。

模型库。针对营销工作的特点,我们在模型使用上不仅要注重定量模型,而且还要注重定型模型。根据营销工作决策类型,我们基本上将模型分为预测类、投入产出类、优化类、决策类与不确定类等几大类模型。由于在MDSS使用中,每一个模型的生成与应用都需要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驱动,因此在MDSS中一定要强调模型管理与数据管理的结合,强调每一个模型都要从数据库提取输入数据及参数值,同时又将模型运行结果送回数据库。当数据发生足够的变化而要求模型变化时,模型也应能被修改。

知识库。由于营销环境的多变性与营销工作的非结构性,在MDSS中必须大力加强知识库的运用。在MDSS中,知识库主要用来存放各种规划、因果关系、各类营销专家的经验与成功企业的营销经验。此外,在MDSS中还应有综合利用知识库、数据库和定量计算结果进行推理和问题求解的推理机,这方面主要涉及到专家系统在MDSS中的应用。

结合营销管理决策过程,在MDSS开发过程中基本采用模块化方式,即先按营销决策支持系统的子系统开发出各专用DSS,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充,扩展到整个MDSS。这种模拟现实市场营销管理决策过程来建立MDSS,其优点是整个系统易于理解与实现,同时各子系统、子功能的划分也基本符合企业内的组织结构型态。我们给出MDSS的子系统及各自功能模块如下:

第一模块:企业市场营销现状及机会分析。宏微观环境扫描与评价;市场机会分析;企业经营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分析;企业机会分析。

第二模块:研究与选择目标市场。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定及市场覆盖战略;产品定位。

第三模块:市场营销战略与策略制定。制定营销计划;资源配置方案;产品决策;价格决策;销售渠道决策;促销决策。

第四模块:营销工作的组织、执行与控制。营销费用预算及控制;计划执行与控制;盈利率控制;正负反馈。

市场营销是一个系统的、综合性的活动,强调营销因素即各子功能的相互配合和综合运用。而在这种模块化、分层系统中,各模块仅在市场营销整体功能的某一侧面为决策者提供支持,这样就易于造成各模块各自为政,实际上把最困难的综合决策问题留给了决策者。因此在子模块设计与模块集成过程中,必须注意模块间的协调与接口技术的应用。

参考资料:

1.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篇10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党的十提出要把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2012年底浙江省启动了工业强县(市、区)建设工作。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工业经济一直在上虞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一些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制约着上虞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科学判断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冷静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索符合上虞实际的工业强区建设道路。

 

一、上虞工业经济质量效益显著提升

 

近年来,上虞工业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壮大优势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扎实推进“四换三名”工程,全区工业在总量规模、产业体系、发展后劲、企业培育和集约发展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优势。

 

1.总体实力稳步提升。新世纪以来,上虞工业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2000年上虞工业总产值仅425.52亿元,自2009年突破千亿后实现较快增长,2015年达2058.99亿元,“十二五”前四年实现年均增长9.3%,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下文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728.37亿元,年均增长12.1%。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保持在五成左右,始终是推动上虞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2015达336.33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长10.2%,高于同期GDP增幅1个百分点。

 

2.产业体系优化升级。上虞坚持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做强现代制造业,确立“工业活市”和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战略目标,围绕“4+5”产业体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逐渐形成了以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和新能源新材料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体系。2015年上虞实现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02.04亿元,增长11.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3.6%,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01.33亿元,增长11.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3.7%,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4.7%,成为工业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增长的重要动力。

 

3.发展后劲日益增强。近年来,上虞企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强,创新意识不断提高,企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15年全区完成工业生产性投资287.27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60%左右,“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20.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经费支出26.51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73%,比绍兴平均高0.57个百分点。创新活动成效显著,2015年专利授权量2800件,比2010年增长10%,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87件,位居绍兴五县市区首位,是2010年的3.33倍。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35.3%和56.2%。上虞虚拟大学园、省级企业研究院(中心)等创新平台顺利运行,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和全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

 

4.企业培育卓有成效。上虞积极实施“三名”企业培育工程,龙盛集团入围省第一批“三名”培育试点企业,闰土等4家企业入围绍兴市“三名”培育试点;实施创新成长型企业和小微企业三年培育计划,2015年新增“下升上”工业企业80家。2015年底全区年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企业204家,其中5亿元以上企业55家,分别比2010年增加42和19家;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尤其是通过跨国并购推进转型升级,区域经济证券化率水平明显提高。2015年末全区共有上市公司15 家(其中新三板4家),直接融资117.4亿元,11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1821.8亿元,区域证券化率达250%以上,位列全省前列。

 

5.集约发展不断深化。上虞积极倡导“亩产论英雄”,以差别化的政策措施,实现资源要素更高效的市场化配置。2014年万元GDP能耗0.4吨标准煤,比绍兴平均低0.2吨标准煤,“十二五”前四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4.1%;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1.1%,比单位GDP能耗多下降7个百分点。2015年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3.31万元/人,比2010年提高9.76万/人。

 

二、新常态下上虞工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上虞工业经济增长质量渐趋改善和提高,在2014年度全省工业县(市、区)综合评价中位列第六。但当前中国制造业进入历史转折期,上虞工业经济也面临重大挑战,许多转型较早,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期,但一些规模小,创新能力弱,基础条件差的企业则面临淘汰。这既有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影响,也有上虞工业结构性和素质性的问题。

 

1.工业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上虞工业结构中,传统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化工、机械、纺织等三大传统行业产值比重高达70%以上。新兴产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处于成长阶段,以卧龙、金盾和世纪华通等企业为龙头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仍局限于电机、风机和配套零件传统领域,战略性不强,与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标准还有一定距离;新能源和新兴信息产业则规模较小,2015年上虞在生产新能源企业仅晶盛和龙柏两家企业;凯信等4家新兴信息企业全年仅实现产值3.27亿元。块状经济中同质企业简单集聚现象明显,缺乏产业链统筹和创新创意,制造业产品则呈现出中间产品多、终端产品少、产业链较短等突出问题。同时化工纺织等消耗大、污染重的产业,环境代价高。2014年工业强(县、市)综合评价中,上虞绿色发展得分仅46.1分,低于综合得分18.83分,在全省90个县(市、区)中排名第28位,成为总体评价的“短板”;规上工业单位用地工业增加值69.08万元/亩,规上工业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1.72万元/吨标准煤,与先进县市区相去甚远,也明显低于周边诸暨、新昌等兄弟县市,在全省90个县(市、区)中排名分别排第61和42位,新常态下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若不能有效转型,企业将难以生存。

 

2.工业产出效益有待进一步挖掘。上虞规上工业产值超千亿,位居全省前列,但产出效益却明显落后。从标志性指标看,2014年上虞规上工业增加值率17.14%,低于全省平均2.2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虽实现逐年提升,2014年达20.35万元/人,但仍低于诸暨市近3万/人,在全省90个县(市、区)中排名分别排第71位和32位。同时企业间分化明显,2015年,全区14家大型企业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的35.6%;利润却占到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47.2%。而541家小微型企业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的36.9%,利润仅占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24.1%。从投资产出效益看(如表1所示),上虞的工业投资效果系数(N年的工业增加值增量/N年、N-1年和N-2年三年工业投资的平均值)从2010年的0.35下降到2015年的0.07,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若不能有效转变,将严重制约工业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

 

3.“两化”融合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上虞“两化融合”程度不断提升,并被列为省第一批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试点区域中的5个“浙江省绿色安全制造信息化示范区”之一。但横向比较看,上虞“两化”融合整体水平依然不高。2014年上虞“两化”融合指数和信息化指数分别为66.89和0.86,分别低于全省平均19.41和0.02,在全省90个县(市、区)中排名分别排第30位和45位。从工业企业信息化程度看,中小企业“两化”融合水平与大型企业有很大差距。17家大型企业EPR、MPS和数控装备等单项信息化应用率较高,卧龙、龙盛等龙头企业已实现信息化系统应用。而中小企业因存在认识不到位、资金不足和人才缺乏等问题,“两化融合”还处于单项应用逐步覆盖阶段。目前中小企业ERP和MES的应用率在50%左右,但对其他环节的信息化建设尚缺乏认识,普及率较低。

 

三、提升上虞工业经济质量效益的几点思考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期,上虞工业发展进入转型的关键期,迫切需要提高工业经济的质量效益。这就要求全区上下瞄准新目标,树立新理念,形成新合力,积极克服“三期叠加”困难,加快推进工业集聚发展、集群发展、集约发展,切实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开创工业经济“新常态”发展的新局面。

 

1.以“中国制造2025”为契机,重塑上虞工业结构升级新优势。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用十年时间进入全球制造业的第二方阵。上虞应紧抓契机,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一是加速提升优势产业。立足机电、化工等优势行业,鼓励和支持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科技研发,提高产品竞争力,促使优势产业向高精深方向发展。二是加快壮大新兴产业。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优势,以重大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为主攻方向,组织实施生物技术与新医药、节能环保等行业领域科技创新工程,发展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业、汽车等行业。不断协调传统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竞相发展,促使工业经济内部结构调整优化。

 

2.以“互联网+”为平台,挖掘上虞工业智能制造新动力。积极顺应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趋势,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途径,抢占工业经济发展制高点。一是着力提高“两化”融合水平。鼓励企业积极探索智能制造生产方式,把设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装备智能化、营销网络化作为途径,利用信息技术在企业各个领域的渗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众包设计、柔性制造、个性化定制、智慧物流等新型制造模式。二是要搭建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建立健全“两化”融合推进工作机制,及时研究和解决“两化”融合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推广卧龙、龙盛等成功示范,依托e游小镇,引入有代表性和特点的信息化软件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理念,促进工业全产业链智能协作。

 

3.以“供给侧改革”为导向,拓展上虞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在劳动力、资本、创新、政府四条主线上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产业融合,鼓励企业更加积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增加优质新型产品和生活服务等有效供给。一是强化要素保障。围绕工业提质升级,整合各类扶持政策,统盘考虑土地资源和土地指标的使用,优先保障高质量工业项目;构建激励机制,加大对有潜力的转型升级项目的金融、财政和税收扶持力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二是加速产业间融合。大力发展生产业,推进制造业主辅分离,加快工业经济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做优楼宇总部经济,发挥上虞建筑业的比较优势,推进建筑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协调发展;以“精致上虞”为目标,发挥交通区位优势,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在沪杭甬都市圈中为上虞工业经济赢取更大发展空间,实现上虞经济高质量高效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