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教育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5: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治教育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法治教育的作用

篇1

关键词:依法治国;依法治校;法制宣传

从依法治国到依法治教,必须加强法治教育。加强法治教育,全社会有责,而学校教育具有最直接、最集中,最系统、最有效的作用,在加强法治教育中扮演着无可比拟的重要角色。

学校在教育工作中如何加强法治教育?

一方面是要对学校管理者加强法治教育,做到依法治校,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综合改革,推动内涵发展。依法治校是在学校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要求各个行业、领域都要实现依法治理。学校作为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社会组织,需要按照法律至上、保障权利、制约权力的原则,实行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新型政校关系的根本保证。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要求实现政府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以及学校内部的依法治理。切实转变办学和管理的理念、思路、方式与手段,为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奠定坚实基础。依法治校是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与效益,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当前,学校管理活动的自主性、复杂性、权利义务关系的多样性显著增强,法律问题、管理漏洞与矛盾纠纷日渐突出,给学校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学校必须通过依法治校,实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必须在管理中重视对自身法定义务的遵守,依法实现与公民、社会其他组织的对话与合作,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依法治校是学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加强青少年的公民意识教育,培养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各级各类学校把培养具有现代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作为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依法治校是构建符合法治理念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学法明理、树立公民意识的重要保障。

另一方面是对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的法治教育,培养现代法治人才。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依法执教是依法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校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全面加强依法执教,对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校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落实依法执教,最根本的就是学法、守法、用法,注重师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实行依法执教的前提是学法、懂法。不懂法律知识,没有掌握教育法规,就不可能有运用法规的能力,也就谈不上做到依法执教。作为教师,既是社会公民,又是教育工作者,因此既要学习宪法、民法、刑法等国家层面的法律,也要学习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行业法规,还要学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学习,知道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法治观念,严格依法办事,依法执教,把教育办成公平正义的教育。

教师要自觉学习《宪法》《刑法》《民法通则》《行政处罚法》等法律知识,要具备起码的刑法、民法和行政法的基本知识。教师尤其要注意学习有关教育工作的各种法律法规,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通过对教育法律法规基本知识的学习来系统掌握教育法的本质特征、法律规范、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实施教育法规。还要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及地方性教育政策、文件,能够从总体上把握它的基本精神和主要条款的要求。在法律法规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法条注释与法理分析相结合,通过案例释法、学法,储备知识,规范行动,不断提高依法执教的能力与水平。这样才能肩负起培养合格法治人才的重任。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导向,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让法治成为人民的信仰、国家的信仰,是法治教育的核心。要实现从法治意识到法治思维、再到法治信仰的法治教育目标,全面提高全体人民的法治素质,必须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中纳入法治教育的内容,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法治机构共同参与的全面的法治教育体系。

进行法治教育,要从培养法治意识开始。法治意识是对法律法规和法治制度等的理性认识和把握,是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动力。培养法治意识,一方面靠学习,一方面靠行动锻炼,做到知行结合。为此,认真落实教育普法规划的要求,开展好法律进课堂活动,做到学生法制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中小学校要将学生法治意识、法律素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要深入开展学生法制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丰富法制教育的形式与内容,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了解法律知识,培养法治理念。要把法治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各种校园宣传媒体与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宣讲法律原则和知识,将平等自由意识、权利义务观念、规则意识、契约精神等理念,渗透到学生行为规则、日常教学要求当中,凝练到学校校训或者办学传统、教育理念当中,营造体现法治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教育要与社会法治机构协同合作,共同做好法治教育与宣传。进行法治教育,要把培养法治思维作为重点。法治思维是一种运用法治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如果说法治意识使人有观念、有动机,自觉想到用法治来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话,那么法治思维使人有方法、有能力做到用法治解Q和处理问题。

篇2

技校学生自我约束力不强,偏执心理比较突出,个别学生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念头,同学之间相处全靠“哥们儿义气”,年轻气盛,遇事不计后果,时常会发生严重违反校纪校规的事例。

2.技校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的原因

2.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现如今,社会犯罪的趋势面临犯罪分子低龄化、法制观念淡薄等问题。技校采取封闭式管理,学校生活是一个相对单纯的环境,学生们所接触的人群相对是很单一的,除了教师就是学生,但是封闭式管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到了节假日,学生放假休息的时间,难免要和学校外界环境接触,因此,社会大环境对学生身心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技校学生与校外环境的接触中,看到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随着科技的发达,手机的普及、网络游戏的出现,校外世界对学生有多大的诱惑力是不言而喻的。据调查表明:技校生的手机普及率在90%以上,而手机最多的用途除了发短信、打电话就是挂QQ聊天和浏览网页;而技校生节假日休息的时间,往往都在网络游戏中度过,网络游戏往往会涉及暴力。长期接受这些暴力信息的学生,遇到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是以暴力方式来解决。如打架斗殴,校园暴力,长此以往发展下去,会导致刑事案件的发生。

2.2家庭小环境的影响

第一,溺爱、粗暴对待对技校生的影响。一方面,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率在逐年升高,家长往往对子女采取的是一种百依百顺、过分溺爱,即使孩子在犯错的时候家长采取姑息迁就、听之任之的态度,使孩子从小养成了自私任性、好逸恶劳、骄横霸道、自我中心的不良性格和行为习惯。孩子自身素质得不到正常发展和提高,不让孩子在适当的年龄理解和接受相应的法律知识,只会导致青少年犯罪机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与溺爱正相反,有些家长发现孩子犯了错误后,无视子女正常的自尊和独立的人格,对他们动辄打骂。家长的举动给子女提供了学习模仿的榜样,很容易使他们形成残忍、粗暴、好斗的性格,形成把暴力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的观念。引发、强化了子女的逆反心理,造成子女和父母情绪对立、互不信任的局面。他们在心理上视父母为敌,在别有用心的教唆犯的引诱、威胁下,容易堕落成罪犯。第二,留守、单亲家庭对技校生的影响。部分单亲、留守家庭,家庭的残缺,是青少年犯罪的“催化剂”。父母离异或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疏于管理和教育,极易导致未成年人放任自流,误入歧途。另外,由于家庭结构不完整,青少年长时间得不到家长的管教和关爱,导致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失衡、人际关系冷漠,青少年很容易形成孤僻、冷漠、自卑等不良性格,没有一个自我约束的习惯。他们在家里得不到爱和精神生活的满足,往往会向外寻求精神支持和寄托。这样,由于他们心理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在不良环境的影响和坏人的教唆、引诱下,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3.如何将法制教育融入技校教育

3.1法制教育对青少年培养的重要意义

学好法律知识、养成守法习惯,对青少年而言意义重大。一方面,青少年缺乏生活经验,辨别是非能力不强。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可以清楚地知道国家提倡什么、保护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从而做到依法办事,依法律己,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学好法律知识,是青少年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的需要。只有学法懂法,才能守法、用法,培养和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

3.2将法制教育融入班主任管理工作中

篇3

关键词:体育;教育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尝试从体育教育的角度来阐述通过体育教学进一步促进劳动者职业技能的形成。

职业教育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有两项:一是提高健康水平,为提高劳动生产力服务;二是丰富劳动者文化生括,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职工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健康水平,提高出勤率和劳动效率,从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开展职业教育体育工作,应从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学生的一般健康水平、发展职业身体素质和补偿劳动的消极影响等方面着眼。

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应该如何更好的发挥体育的作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探索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培训方式,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制定适用于职业教育培训的体育大纲

先培训后就业,通过职业技术学校培训新工人已逐渐成为目前招工制度的主要方式,而现行中专、中技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基本上和高中没有什么区别,因此,有必要对职业学校体育课进行改革,制订出新的体育教学大纲,新大纲的主要任务应包括:传授有关未来劳动的职业属性与体育关系方面的知识,使学生通过体育培训发展劳动技能;传授体育运动的知识,培养运动习惯,促进劳动者形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培养和提高对运动的欣赏、评价能力等方面。

(一)根据职业学校特点,适当调整体育教学大纲中内容和比例

1.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根据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原则及职业学校学生身体素质的特殊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教学内容和比例做了适当的调整,制订切实可行的体育教学方案,使教学更具有可行性、系统性和针对性,首先增加田径部分的比例,将障碍跑、接力跑、50米跑、100米跑单元课时量加大,跳远、投掷项目以专项课形式教学,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对专项技术牢固掌握,形成定型。这样的调整是为了加强学生走、跑、跳跃、投掷这些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的提高,为将来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其次加大球类课的内容比例,培养学生的灵活、多变的反应能力,通过技、战术的学习,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普遍加强,对今后参加工作实际动手、动脑、操作都是大有益处。通过压缩选用教材部分的比例来补充增加部分的教学内容。

2.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具有间断性。职业学校学生虽然学制三年,但不同于普通高中,并非六个学期不间断地进行教学,而是根据社会需求、专业特点,在不同时期受到外出实习、社会实践、用人单位提前招聘、参加高职升学考试等因素的影响,使教学的系统性、稳定性受到冲击,而且教学总时数相对缩短,难以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

3.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专业技术、技能和文化知识较为重视,普遍存在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的倾向,必须把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有效地调动起来,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浓厚兴趣,把专业技能和体育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二)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勤学善思”习惯的培养

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任课教师经常研究的内容,如何达到教师与学生相互协调配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我们深入的研究,我们在田径短跑单元课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发现法”进行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在教学中以步频、步长的测定与分析为重点,通过引导学生在练习时自测、自析和相互对照,总结分析步频、步长与短跑训练之间相互关系,提高了学生对短跑的兴趣,建立起初步的知识概念,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技术的提高,反应效果良好。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

职业学校的体育工作不仅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还要逐步形成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从职业学校培养特点上看,是为社会输送专业技能型人才,讲求动手、动脑、一专多能,学用结合,才能保证职业教育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多年来,我们在每年都制定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计划,定期开展各类体育课外活动,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使学生的体育锻炼成为自觉的行为,为学生形成终生体育打下基础,促进群众体育的进一步推广和提高。

二、深入研究,探求职业教育体育工作规律

篇4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伟大民族几千年文明所创造的宝贵财富,热爱祖国、勤劳节俭、尊老爱幼、惩恶扬善、诚实守信、廉洁奉公、律己宽人、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等传统美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巨大教育力量。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通过传统美德教育,可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感,把真、善、美融化在学生的心中。为了充分发挥传统美德教育的巨大作用,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全面融合。

1、充分发挥思想品德教材的优势作用。现有的教材,较贴近学生的实际,注意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内容,确定德育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将它突现出来。新教材收集了大量的古今中外名人事迹、名人名言、史实材料以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既具有说服力、感染性、激励性,又留有很大的空间让教师在驾驭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如:在“成长中的我”这一主题中,通过收集战胜挫折和困难,在逆境中自强不息事例,讨论人应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教师即可以渗透做人应勇敢顽强,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等美德教育。在“我与他人关系”这一主题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我们身边的真实事例,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美德的教育。

2、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传统美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如春风化雨一般,用传统美德的甘露滋润学生的心田,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如:在讲授《培养爱国情操》一课,通过展示古代文天祥、陆游到近代的、徐悲鸿、鲁迅等爱国的事迹,渗透“热爱祖国、坚强不屈、自强不息、奋发进取 ”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并用一些名言如:“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等等激励学生,感染学生,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在日常政治课堂教学中,我更多的是采用案例教学,热点时政教学,通过一些贴近生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实渗透美德教育。如:在学习“挫折面前也从容”时,我主要运用了张海迪的事迹,洪战辉的事迹,教育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坚强勇敢,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品德。

篇5

【关键词】体育教学;素质教育;地位;作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跨世纪人才而提出的极具远见的战略性决策。中学体育课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做到以体促质、以体辅德、以体益智、以体育美、以体娱乐的目的,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形成正确的体育态度,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根据这样的认识,我在自己多年的体育课教学的思考和实践中,对学校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这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一、学校体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1.学校体育是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的根本途径

学生大量身体活动和教师适时的知识点拨能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基本活动能力,增强学生机体的免疫能力和对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

2.学校体育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提高学习效率

体育锻炼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必须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长期的体育锻炼能增强学生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大脑的均衡性,使学生的体力和智力处于最佳结合相得益彰与和谐发展的状态。

3.学校体育教学能够增强意志品质、培养竞争意识

体育运动总是与克服各种困难相联系的,同时体育运动中又充满了竞争,每一个参与体育运动的人都想在竞争中获胜,于是竞争意识在体育锻炼中得到了培养。为以后走向激烈竞争的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学校体育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从社会文化的视角来看,有人把体育课堂称之为“课堂社会”,并把体育精神视为现代社会精神的缩影。如在热火朝天的运动场上,良好的群体氛围激发着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健康情绪;体育教学中要求学生不断战胜困难和阻力;在体育竞赛中体验奋斗的艰辛、失败的痛苦;在竞赛小胜后,享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既增强了自信心,又提高了耐挫折、抗竞争的能力。这些难得的心理体验将使他们更快的成熟起来,坦然面对未来的竞争。

二、学校体育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作用

1.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

陈嘉庚曾指出:“体育运动,为教育中一重要之科学,虽主旨在训练、健身,然对于道德精神关系更为密切,若注重体育而忘道德之现象,深可慨叹者也。”在户外进行体育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往往比在理论课中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队列队形练习可培养学生严明的组织性、纪律性,;耐久跑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体操项目可培养学生团结互助,互帮互学的作风;球类项目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体育竞赛则更有凝聚力,能使学生空前团结,并能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来得更直接,更易让学生接受并牢记,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品质。

2. 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发展学生个性

人际间的交往是一种能力,未来社会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协调配合。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学生个体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小集体之间的关系,妥善处理好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增强合人际交往能力。有些项目在各个年级重复出现,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去解决,或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去完成。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练习过程中应允许学生自己有创意。

3.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竞赛是体育运动的突出特点,作为运动者都有尽快实现追求目标的心理动机,所谓求胜心切。为此,他们有必要不断开发和发展自己最大能力的新的运动技术与方式。这种创造性的心理动机与行为,能使他们逐渐形成准备和乐意接受未来社会的各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因此,学校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体育竞赛能较好地动员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竟赛或练习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竟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4.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与审美能力

学生不但要形态美,还要心灵美。在多姿多彩的学校体育中,教师各种教法手段的运用,各种队列练习与技术练习,各种体育竞赛与表演,以及体育场地器材的布置等,都可以使学生受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热爱美的情感,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和表演美的能力。

5.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

随着全面建设运动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体育锻炼的队伍中来,体育教学不能停留在课堂,要把青少年课余自我锻炼习惯的培养当作一个重要的课题来开展,只有在学校期间打下自我科学锻炼的基础,形成终身体育观念,我们的全民健身运动才能得以健康稳定的发展。

总之,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体育教学中以提高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体育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与业务素质,善于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结合实际,把学校体育改革推向深入,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

【参考文献】

[1]《全民健身纲要》新体育,1995年第8期

[2]马治强.《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J].体育教学,1998年第1期

篇6

一、培养学习的积极情感

学习语文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学好它,单靠兴趣是难以长期坚持的,只有形成一种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让学生从内心觉得自己需要、愿意接受并努力去学习它、掌握它,才能持之以恒。用发展的眼光看,就是只有当学生有了积极的情感,社会需要才能够发展为个体的需要,并推动和鼓励学生去实现为之奋斗的目标。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褒扬高尚的道德情操,揭示人物心灵美的课文。文中那些鲜明的道德形象和动人的故事,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如《手术台就是阵地》中视战士如亲人、忘我工作的自求恩大夫,《雷锋日记》中“对待工作象夏天般火热”的雷锋:《爱迪生》中克服种种困难、追求科学真理的爱迪生,这些可歌可泣的人物,他们对科学、对工作、对学习的态度都足以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和启迪,视为楷模。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接受能力,对教材进行组织加工,使之成为学生接受和理解的知识体系,并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情感。

二、培养学习的兴趣

众所周知,人的求知活动需要兴趣。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语文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内容或学习形式产生了兴趣,其时,学习就会在一种愉快的状态下进行,就会采取积极的态度,学习起来就会全神贯注,不知疲倦,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反之,假如失去了兴趣,认为学习是一件苦差,学习时就会采取消极被动的方法,这样,自然就难以掌握知识了。鉴于这种认识和体会,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都注意讲究教学艺术,不断点燃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之火,让学生在趣味中,在审美中产生一种想要学的欲望和能学好的信念。每教学新课之前,本人都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从导语到作业,都讲究趣味性和艺术性,力求从课伊始就抓住学生的心,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教学情境,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精神准备,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就拿教学《群鸟学艺》这一课来说吧,一开始,我就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问:“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爱听!”“好,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认真地听老师讲故事。”说完,我边在黑板上画画,边用娓娓动听的语言描述着:“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居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愉快的生活着。凤凰姑娘是它们中间的佼佼者,她不但长得美丽,而且心灵手巧。她搭的窝漂亮结实又暖和,许多小鸟儿都慕名而来,想向她学本领……”刀事讲到这里,我让学生睁开眼睛。这时,学生看到黑板上出现了一幅妙趣横生的图画,有郁郁葱葱的树木,碧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花儿,各种各样的鸟儿……都忍不住欢呼起来,兴致。我又抓住学生:“欲知后事如何”的求知心理,相机提出问题:都有那些鸟儿来学艺,学得怎样?谁学得最好?为什么它学得最好?请大家带着问题读课文。再造的情境,深入探究的心理,诱使学生的读书欲望油然而生。课中,我尽量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促其乐学。

三、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篇7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塑造人和教育人,学生的成长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价值追求。所以教师在硬笔书法教学中,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掌握写字技能上,而应立足于更高的层面上来思考:硬笔书法教学,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初步艺术实践。通过硬笔书法教学,应使学生在掌握一定书写技能的同时,其观察力、思维力、模仿力、意志力、审美能力等全方位的素质也得到锻炼与开发,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硬笔书法教学处于一种单一的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的模式当中,总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写字课成了机械

单调的训练课,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以致养成了不爱动脑、依赖教师的习惯。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遏制,尤其对高年级有一定书写基础的学生束缚则更大,严重阻碍了艺术教学的发展。

随着学校素质教育不断普及深入,越来越多的书法教师已经认识到,硬笔书法教育的重点应当是培养学生素质而不单纯是训练技能,不能只留心点画细节的精确周到而忽视对小学生进行艺术审美的培养。一味强调技法训练,对孩子写字有用,但对学习书法艺术和培养审美能力却无多大的积极意义,甚至有时是背道而驰的。

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硬笔书法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以观察、思考、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求规律、训练技能,其乐无穷,体验深刻,有利于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硬笔书法有了兴趣,学习训练中注意力就能集中和持久,容易保持学习的劲头。科学证明,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较短暂,只有20分钟左右,但其又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果兴趣提高了,这个时间段则可以大大延长。孩子先静坐1分钟再开始上课,然后教师用几分钟时间调节学生的思维,讲述一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书家趣闻及传奇等,不但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还可以使他们不断受到书法的熏陶。这样,就能非常容易地进入这一课的学习训练,得到预期效果。

俗话说:“爱吃三分补。”学生选择一本其喜爱的风格的字帖可以事半功倍,当然字帖的质量和书写水平肯定是要好的,“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三、读议结合,临摹相间

“读”,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字、读帖,理解其用笔特征、结构规律、整体风格等。“读”这一过程不可忽视,它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问题意识的重要环节。“议”,就是讨论、解决疑难问题。“议”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课堂教学的效果,及学生的理性认识、审美能力的提高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讨论的质量。

临摹,可分为临和摹。辅导小学生临帖,可采取“先整后零”的方法,即先全篇临写,把其中经常写不好的字挑出来,细心比照,多次临摹,直到写像为止。实践证明,孩子通篇临习可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使其萌生一种“再临摹一遍”的动力。通过对运笔起、行、收的慢慢体会,结合实际书写,直到熟练掌握。

对基础好的学生,“法”的灵活运用是关键。因为结构规律和用笔方法均有一定的固定性,但在具体的操作运用时却是可变的,如果能在具体书写中注意到这一点,发挥孩童的丰富想象力,很可能取得天真烂漫的艺术美感,将孩童的内在世界心灵性情、精神气质展现于人们的面前。

在硬笔书法教学中,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使单调枯燥的汉字变成一幅幅形象生动、动静结合的画面,便于学生进行观察,分析讨论,有利于学生对汉字笔画特征、结构特点及书写规律的掌握。同时,还应该多从实践入手,把晦涩的规律形象化、直观化,如“轻重缓急”、“一波三折”等运笔过程,孩子们一般很难把握,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其完整理解运笔的轨迹,这样就容易掌握多了。

四、自我评价,协调发展

“评”,就是讲评,要求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懂得的规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可以通过学生对作业练习的优、缺点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的总评、激励来完成,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努力。这一阶段,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再认识的过程,要通过“评”使学生加深记忆,得到升华,获得发展。

展示、讲评小学生的作业,不但可以使作者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满招损,谦受益”,而且对其他学生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篇8

关键词:技能竞赛 职业教育 作用

每年的技能竞赛,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行业企业、各行政职能部门都纷纷投入其中。技能竞赛吸引了广大职业院校的眼球,教师和学生踊跃参赛,取得的成绩既代表了个人的实力,也显示了学校的水平,还能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技能竞赛为职业院校指明了“重实践教育”的方向,锻炼了“双师型”师资队伍,改善了实训设备和条件。但多年来技能竞赛的举办,也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技能竞赛的健康发展。各级各类部门应当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作为技能竞赛的宗旨,分析不合理因素,迅速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为职业教育服务。

一、技能竞赛为职业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

1.职业院校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技能竞赛强调实践,注重参赛者的动手操作能力。这就引导了职业院校的教学观念,提高了对实践教学工作的认识,引导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办出“职教特色”。同时技能竞赛注重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引导学校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2.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技能竞赛不但能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数据显示,全国职工技能大赛在6年中参赛人数由100万发展到1300万,学生参与技能竞赛的热情空前高涨。许多学校在招生宣传时,都纷纷不约而同地列举了该校近年来技能大赛的获奖成绩,以期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技能竞赛不仅是参加竞赛学生的技能大比武,同时也是参加竞赛学生的指导教师教学水平的大比拼。大赛促进了教师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加快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3.促进了中等职业学校实训条件的改善

技能竞赛对学校的实训设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校必须增添适应大赛技术要求的新型设备,否则参赛的学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训练,就不可能在技能竞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所以,大赛也促进了学校实训设备的更新换代,加快了实训基地的建设。

二、技能大赛暴露出的一些问题

1.大赛的作用被人为夸大,变成了少部分职业院校的游戏

毋庸置疑,大赛对职业教育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还未到必不可缺的程度。学校为了扩大声誉,某些赞助商为了利益,个别地方职业教育行政部门为了政绩,心照不宣地频繁举办各种技能竞赛。有些省市为了激励选手,不惜许以高额奖励甚至房产,以显示地方政府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而这种重视往往会使参赛者的心态发生转变,使大赛变味。参赛学校、赛事组织者、赛会赞助商为了各自的目的达成默契,造成不公平竞争。这一点在各学校纷纷争办技能大赛,力争主场优势时就更显露无遗。有些地区和学校为了在竞赛中取得更好的名次,集中优势资源,配备好的教师和实训条件,仅仅满足一个工种十几人甚至是几人的实训操作,以图在市赛、省赛甚至是国赛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学校其他学生的实践训练则流于形式,用大量理论课程替代原本应有的实践训练,牺牲了大部分学生享受高质量职业教育的权利。这种长时间、高强度、带有极强目的性的“竞赛精英”教育模式虽然能获得很多奖项,但它存在两大弊端:首先它违背了我们职业教育的宗旨,有欺骗家长和学生之嫌。其次造成不公平竞争,使得大赛奖项成为少数学校的专属品。这将重蹈中国足球的覆辙,大大降低参赛学校的积极性。

2.教学设备的更新需要更贴近市场化,更具实用性

“职业教育是最花钱的教育”,这是办职业教育人的真实感受,成功的职业教育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实践训练基础之上。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扶持。从示范院校评估到技能大赛举办,都或多或少地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学校利用这笔资金可以解决一部分实训设备的添置和更新工作。但这也同时也给实训设备生产商带来了商机。这些厂商为了能够使设备顺利进入学校,通过大赛赞助等方式成为赛事指定设备,于是他的产品也就成了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了。学校为了比赛成绩,不得不用有限的资金采购这些设备。这对于学校在教学设备上的投入带来制约,学校每年在教学设备的投入都具有一定的计划性,资金也有限,学校需要从专业发展和设备利用率来权衡添置实训设备,而大赛设备价格高、设计周期短,工期紧,精度差,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比赛结束后往往变成了参观的摆设,无法满足大批次学生实践的需求。

3.技能竞赛的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改善

在各专业的大赛中,其评价体系各有不同。有些项目尚可根据完成的功能、时间、精度等来判定优劣,但也有些项目却完全依靠裁判员的主观判断,裁判员技术水平和道德水平的高低往往会决定参赛者的成绩。另外,大赛的赞助商为了能够使自己合作较好的学校成绩突出,也会对大赛成绩起一定的影响作用,有时甚至左右比赛结果。各参赛队伍为了能够取得好成绩,大赛期间在要求学生刻苦训练的同时四处公关,以期能有突出表现。而且,由于竞赛的特殊性,主办单位在竞赛中的天时、地利、人和的作用尤为明显,许多大赛的获奖选手往往都来自于主办比赛的单位。因此,在大赛举办之前,各地区争办大赛的热情空前高涨,而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场面在大赛地点确定后司空见惯。所以一个公开、公平的竞赛评价体系是保证技能大赛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办好技能竞赛,发挥职业教育改革的引领作用

一是在技能竞赛中积极引入行业企业参赛。现在有些技能竞赛只有学校参加,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毕竟学校培养的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需要市场的检验。近年来,各职业院校与企业的联系不断加强,许多学校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用企业的标准衡量学生成绩的优劣已成共识。竞赛中引入企业职工参加,不但可以使大赛更具有社会意义,体现真实的技能特点,同时也可以通过比赛检验各职业院校毕业生在企业生产实践后所具备的技术水准。

二是技能竞赛在选用设备时要尽量考虑设备的通用型,尽量采用企业行业所常用的生产设备,而不是采用类似大赛指定设备的方式。在比赛项目许可的情况下,能够允许参赛者自带经组委会鉴定后的参赛设备,从而消除了有些学校因为比赛设备原因而无法参赛的窘境,减少了学校的无效投入。

三是技能竞赛评分标准可以借鉴国际性赛事的经验,增大客观题型的比例,减少主观题。裁判员的评分真正能够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尤其是要加大评分的公开性,做到现场亮分,使参赛者明白差距,大赛也可以邀请参赛队教练员一起参与到赛后评分工作中,实行盲评制,从而加大竞赛成绩的真实性,进一步减小场外因素的干扰。

篇9

一、学校图书馆在创设环境,塑造人格中的作用

学校图书馆是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不仅是学生补充知识的海洋,还是学生完美、健康人格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水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摇篮。整洁、优雅的图书环境,催人奋进的名人名言,引人入胜的新书介绍,阅览桌上的阅读宣传标语牌,丰富多彩的新书展览,优秀读书笔记展览等,启迪学生的智慧,培育学生遵守纪律,专心致志,积极思考,力求上进的气质和精神。因此,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职能,号召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达到了以书教人、以书育人的目的,这样能使学生知识变得更渊博,思维变得更敏捷,品德变得更高尚,人格变得更完美。

二、学校图书馆在培养品德、陶冶情操中的作用

学校图书馆是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是传播社会先进思想意识和理想的场所。通过对优秀书刊的阅读欣赏,对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培养品德、陶冶情操、锻炼意志以及世界观的形成都产生积极的影响。正如高尔基所说的“书是人类灵魂的窗户,书是知识无尽的源泉。它会帮助你辨别形形的思想、感情、事情,它能教会你尊重别人和自己,它会用爱世界、爱人类的感情振作你的头脑和心灵。”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里,图书馆被誉为“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好宝库”,它在传播与交流人类先进思想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三、学校图书馆在扩展知识,开发智力中的作用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使人充实”,“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富有哲理的名言,生动地说明了利用学校图书馆博览群书,对人们扩大知识、开发智力的重大作用。因为人的知识才智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不断学习积累的结果。通过广泛阅读健康有益的书刊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学校图书馆担负着配合课程、辅助教学的重要职责。

一方面,学校图书馆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各科课程的相关教参材料,供给教师使用,经过长期积累和科学整理的教学参考资料,使教师在备课中旁征博引,充实教学内容,在讲课时博采众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学校图书馆配合各科课程,又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课外读物,通俗易懂,富有趣味性,符合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爱好,这样学生利用图书馆进行广泛的阅读,既可以拓宽知识面,又能提高智力,意义重大。

四、学校图书馆在利用资源,激发兴趣中的作用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多彩,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要,在阅览室自由选择报刊、杂志,在图书室自由选择图书。在这样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自主学习喜爱的内容,它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学生会越学越有兴趣。

五、学校图书馆在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中的作用

学校图书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一:通过图书宣传,图书馆使用法及读书法的指导,使学生培养查找和选择图书的能力。同时还能够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和个人的兴趣爱好,有目的地查找自己所需的知识点,从而养成独立寻找知识的能力。

第二:通过阅读可以启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意识的觉醒的思维能力。

第三:组织学生写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通过组织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交流心得,可以使学生深入领会书中的思想内容,增强口头表达能力。

篇10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育;微课程;必要性

在数字化信息时代的今天,“微博”、“微信”、“微视频”风起云涌,随之而来的“微课程”也在教育领域中打上了“微时代”的标签。许多教师开始尝试制作微视频课程来增加常规课堂的教学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体育课作为区别于文化课以身体实践活动为主的课程,更需要运用多元化数字教学手段展现直观的动作技术教学。微课程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将微课程运用在体育教学中将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1.体育微课程的开发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1.1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微课程以视频播放的形式存在,教学展示更加形象、生动。体育教师的教学以讲解为主,示范为辅。示范动作时,动作在瞬间完成的情况下,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过程很难把握。如果能够将瞬时完成的动作通过多媒体演示出来,将动作难点与新技术动作让学生仔细观察细节,从而更好地掌握技术要领,加深学生对整个动作的认识。例如,跳高教学中“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过程用多媒体以慢速连续播放的方式展现出来,如在讲解篮球比赛规则、裁判方法时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细致的讲解和分析,通过图片以及比赛视频的解说、回放、重播、慢放等操作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充分、具体的理解知识。

1.2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条件得以实现。

体育教师把制作的微课程资源移入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产品载体中或上传到资源网站,使得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真正得以实现,学生就可以通过微课程视频提前预习老师下堂课的内容,掌握好技术动作关键后进行适当的练习。课堂中教师再针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纠正和指导。对于实践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学生带着困惑可以自主进行再学习,相互之间可以在课后观看视频进一步交流讨论、反复强化练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1.3 更好地增强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

在体育常规教学中,学生常常因复杂的技术动作以及枯燥的学习环境而缺乏对体育知识学习的兴趣。微课程是教师根据教学难点、重点,或选用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通过各种图片、音乐盒视频等媒介展现的简短而精致的教学视频。在具有代表性的画面、优美的动作技术、简明的文字显示加上生动的语音解说,它可以调动人们所有感官参与学习,视觉、听觉、想象……精巧、短小、自由、实用、高效,极富吸引力。可以让他们以很高的兴趣去了解体育知识,提高体育文化修养,促进审美感受和提高学习兴趣。

1.4 体育微课程的制作简而精,能提高学习效率。

微课程的制作通常要求时长控制在5-15分钟的范围内,授课教师必须在短短的时间内把主讲内容讲解完毕。要求教师在微课程的授课内容上要重点突出,语言精练明了,富有感染力,教学效果明显,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迅速掌握知识点。这不仅节省了课堂中维持纪律额时间,还避免了教师哎课堂上语言上重复嗦的问题,高效率的教学手段更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2.体育微课程的开发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技能的提高

2.1体育微课程是现有教学方式的有效补充。

体育微课程的所展现的直观性、补充性、演示性也为教学带来极大便利。教师在动作技术的教学中,要想达到学生充分掌握教学内容,动作技术的教学要从各个示范面来进行示范,对于领悟能力较差的学生更是要反复的示范、纠正,从正面、背面、侧面以及镜面四个角度面带领练习。然而,仅靠一节课的练习不能达到完全掌握的理想效果。通过微课程的制作,可以让学生在课后通过微课程的学习经一步巩固,并跟随微视频进行反复的练习,自主选择适当的示范面,控制进度,巩固学习,缓解了教师室外课堂的教学任务和压力。此外,一些瞬间完成的快动作或腾空动作,以及难以模拟现场的运动轨迹、比赛规则、战术运用、裁判方法等知识点,也可通过图片以及比赛视频的解说、回放、重播、慢放等操作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充分、具体的理解知识。

2.2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显著的提升。

微课程制作与开发的要求较为严格、精致,“切入快、条理清、语言简、板书练、小结明”这是微课程的最基本特征,如何做到这几点,对一个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操作能力、专业知识储备、表达能力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极大的考验,促使体育教师不断学习和更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此外,微课程从教师的现实问题开始,从大家的习以为常入手,体育教师在针对课外活动教学中存在的难点和困惑,可以总结经验,寻找新角度、新方法,再通过微课程视频演示的形式直接展现出来,从而解决教学问题,这恰恰是新的教育理念的开始微课程激发教师广阔的思维去探究各个知识点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研究创造能力。

2.3 微课程为教师提供了教学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微课程记录着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微课程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们不用在室外操场或体育场馆内对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观摩学习,只要通过微课程的在线播放,即可实现资源共享、教师间的互相学习。在对比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形成有教师个人特色的教学方式。广大体育教师并不缺乏教学方法的创作能力,而缺少得是一个创作和展示的平台,微课程创作正好为体育教研者们提供了这样的展示平台和交流机会。

2.4教师教学备课、自我检验的有效手段。

体育教师通过制作微课程教学,在制作过程中首先要选题(即教学内容),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具体的演练,必须要进过反复的可以自我审核、自我纠正。在普通体育课堂上,教师们难免会出现口误或不经意间的动作错误,而课堂上的并不能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失误, 如出现的动作错误,示范的标准度不到位,语言表述的不恰当等一些列问题,通过微课程拍摄后的回放与制作,教师们可以自我审核、检验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纠正自我。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教师自我检验与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2.5 丰富教师室内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

学校室外体育课的开展需要在适宜天气的环境下进行,如遇雨水或高温气候时,一些学校由于体育场馆的缺乏,体育教师不得不选择在教室内讲授体育健康知识。利用室内课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微课程的学习,既可以缓解体育教师面对室内理论教学资源缺少的尴尬,又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兴趣,弥补室外体育实践课当中的不足。微课程的运用填补了在课外体育课堂上不能充分使用多媒体技术的问题,

3 小 结

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程也会像“微博”、“微信”一样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这将是“终身体育”目标实现的一次飞跃性进展。微课程的内容从教师与学校最基本的需要开始,还能从校本教研质量提升、研究工具开发、学校品牌打造等方面,帮助学校发展。它是普通体育实践课程的良好补充,因此,体育教育微课程的开发与设计需要得到广大体育教研人员的一致响应,才能为学校体育课程的赋予先进的、时尚的、高技术含量的色彩。

参考文献:

[1]陈展虹.开放大学课程资源建设中微课程制作初探[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1-5.

[2]夏仲文.利用微课程促进学科教学的应用研究与反思[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4-15.

[3]赵良.浅谈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改实践,2014(5):78.

[4]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