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及其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5: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规划及其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规划及其管理

篇1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问题;创新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快速发展期,据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47.5%,预计到“十二五”末这一比例将超过51%。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城市规划管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建设的指导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我国传统的城市规划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着规划、计划与建设三者脱节的问题,规划与政府部门的计划缺乏协调;项目的建设在计划资金的安排上难以落实;建设单位的建设意图常常与已有的规划存在着矛盾。因此,探讨城市规划的问题及其管理创新,对于促进我国城市健康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规划协调

规划的重要意义在于其预见性与前瞻性,但是当今技术革命周期日渐缩短,经济的快速发展牵动城市发展的速度超乎人们的想象,加之近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纷纷进行行政区划的调整,撤市(县)建区,撤地建市,撤镇建街道,不少城市的规划因行政管辖界限而受到影响。人们不时发现原有的规划已过时,它需要不断地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政策、新的问题。

2.城市规划管理中保护与发展的争论

强拆旧城是中国城市的败笔,我们现在的困境是如何在保护和发展中求得妥协的空间,如何使城市在迈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保护好自己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并充分加以利用。这是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和挑战。

3.城市规划信息不全及传导不畅导致的损失

在我国,目前许多城市规划仍设置了密级,这是计划经济历史遗留的产物,我们知道,世界各国的城市规划都是公开透明的。人们如想了解城市的规划,便可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就可查阅调用。而现在有些地方,居民四处打听拆迁的信息,有些居民因信息不灵,刚刚装修完新房,没几天就拆迁了,这种无谓的投资对家庭和社会都是一种损失,在有些地方甚至形成政府与群众对立的严重局面。所以城市规划要公开,要避免信息的不流通,这种公开应体现在城市规划管理的全过程,即城市规划的制定、审批、应用与实施、修改、监督等多个方面。

4.城市规划的审批程序繁杂

城市规划的审批程序繁杂,使漫长的前期规划工作变成了部门间互相推搡的游戏。城市规划审批之所以复杂,本意是加强工程审批的严密性,使工程建设更加合理化。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权力分立的体制造成了国土局只管土地出让,计委只管立项审批,规委只负责知两证一书”,建委只管发放施工许可证,四部门互不通气,这样既浪费了宝贵的建设时间,又无法全面对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全面负责。

5.城市规划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在现行的城市规划管理程序上,往往是一个部门承担全程的规划管理职能,如果缺乏一定的监督制度,必然会导致权责失衡的现象。作为行政主体,城市的规划部门是国家行政权的执掌者,如果未能充分有效地依法行使规划管理权力,就会造成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的脱节。

二、我国城市规划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逐层分解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系在纵向和时间两个维度都有所革新,但是,由于各类规划在两个维度中的定位和关系尚未理清,使相关规划的编和实施容易出现逻辑上的混乱。

首先,目前规划局限于纵向层级的深化。这种规划实施机制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实施时序难以衔接,总体规划的目标要通过次区域规划、分区规划、法定图则等逐层分解,姑且不论有多少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的规模是严格按照总体规划的规模来进行逐层分解,单从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编制与审批所消耗的时间上看,当这此规划在上层次规划的指导下完成新一轮的编制与审批时,它们的依据(即城市总体规划)往往又该修编了。

其次,在时间维度上的控制力不足,使得宏观层次规划的目标经过逐层细化后对详细规划的指导性不足,各详细规划分头分步实施的结果往往会使总体目标失控。二是这种规划实施机制主要着眼于规划体系内部层次的优化和技术细节的完善,而在政府实际运作过程中,规划实施更需要其它部门相关配套政策和实际行动加以推进,也正是意识到这点,近年来宏观层次规划往往在文本中增加一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这种做法虽有积极意义,但仍停留在技术完善层面,并未将规划控制要求很好地融入到政府操作体系中。

2.与政府现行操作体系脱节的原因

在现行城市政府的操作体系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居于主导地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实施机制侧重于时序安排,将五年规划目标与要求在年度上进行分解,并通过人大审批的形式来确定年度计划的法定地位,其实施绩效也要定期向人大汇报,由此来强化其实施机制。在此现行架构中,城市规划只是落实国民经济五年规划及其年度计划的技术工具,其本身尚未成为政府计划体系的一部分,因此可以说,城市规划与政府现行操作体系的脱节是影响规划实施以及制约规划龙头作用发挥的主要原因。

但是,如上文所述,城市规划的现行实施机制主要依赖于规划内容在纵向各层次的分解,这是当前城市规划实施的一条主要路径,这条路径与政府现行运作体系处于两个不同的维度,两者之间缺乏有机结合的衔接点。

三、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创的新对策

针对我国城市规划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对我国的城市规划管理进行必要的探讨和变革,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篇2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上都发生了较大转变,建设宗旨保持可持续发展,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事业也有了更高规格的要求。所以,为更好保证经济体制以及经济稳定性发展,我国在原有城市规划管理运行机制上必须进行变革,确保新时期下城市规划管理运行机制更加高效运行。 

1.关于新时期下建立城市规划管理运行机制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在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上进行的变革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城市发展的基本原则离不开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在这两个条件都保证的情况下进行城市发展,自然就要将城市规划管理运行机制合理建立。 

1.1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对经济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要实现经济转变和可持续发展,就要在城市发展方式上发生转变,让管理范围向外延伸、管理目标成粗放分散型,将城市结构优化、对城市功能进行完善、对城市发展进行统一管理,将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整体效益提高,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城市规划要顺应时代变化,而城市规划又对时代变化造成影响,所以城市规划作为整合协调城市各部门利益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综合平衡、统一部署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城市发展进行规划让人们居住环境得到改善,让城市在可持续、健康的环境下合理发展[1]。 

1.2城市规划管理从理论到实践过程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进行城市规划,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变动大的特点。新时期的城市规划不仅受到内部自身规律的影响,还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力。进入21世纪后,全球进入高新信息化时代,我国也不例外,所以在城市规划方面不管是从理论还是实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所以,为更好实现城市建设目标、保证城市建设与时俱进,就要将城市规划管理运行机制的领头作用发挥到极致。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保障,是城市发展建设的蓝图,城市规划最重要的作用是通过城市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城市规划实施管理从而对城市建设进行引导、调控和保障。要对城市规划进行管理,就要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转变。若是城市不按照规划进行建设,那建设再多也会出现很多弊端甚至阻碍城市发展;若是只是对城市进行理论上的规划而迟迟不发展建设,那么再好的规划理论也对城市建设发展起到任何作用。所以为更好进行城市建设和发展规划,就必须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落实城市规划管理运行机制,对规划工作不断完善和落实,使城市规划能对社会、经济以及城市发展产生重要作用,通城市规划的引导,让城市建设和发展在理想环境下更好进行[2]。 

2.关于新时期城市规划管理运行机制 

新时期下城市规划管理主要呈现几个特征,即调控、规范、引导、保障、高效、协作、服务、公正。进入新世纪,我国在经济上也实现传统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在城市经济上也呈现多元化特征,各种模式的企业发展壮大、投资方向也非常广泛,因此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建设也是日新月异,所以对城市建设进行宏观调控自然十分有必要。城市建设发展,对资源需求非常大,通过对城市自然资源进行配置,对自然环境利用提出要求,将城市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安排,让投资者对投资方向和时机精准把握。当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为保证投资者利益和合法权益,必须对城市规划进行规范,从而保证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市场经济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追求效率,通过科学化、程序化、法制化的手段对城市建设发展进行规划,实现城市发展建设的高效性。在行政、法制、经济、顾问、宣传教育方面协助城市规划中城市、部门、个人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工作人员在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时,要全心全意为投资者着想,对于咨询工作要充满耐心和细心,为投资者做好服务工作。城市规划管理系统中每一个决策可能都会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造成重要影响,所以行政部门要对社会结构管理做到公平、公正,让社会各阶层都受到同样待遇。 

3.关于新时期城市规划管理运行机制的原则 

新时期城市规划管理运行机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和高新技术原则、法治原则、标准化原则以及弹性原则[3]。可持续发展已经是当下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原则,只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才能保证各行各业的正常发展。当经济体制变革后,城市经济也多元化,投资渠道更是多样化,因此为保证城市发展建设,健全的法制体系必不可少。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起着引导作用,因此必须将先进科学技术合理利用,利用多媒体技术收集信息,将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水平提高。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总的说来,源于行政事务管理工作,但因为其工作性质和任务的特殊性,必须制定标准化、科学严谨的管理程序。在当下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下,城市发展建设还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上还需不断调整,也就是说城市规划是一种动态管理手段。 

结束语: 

新时期下城市规划管理运行机制,对城市发展建设具有引导下和规范性的作用。为保证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合理性以及标准化,首先就要利用自动化信息技术手段来对规划工作进行管理,从而将专业科学的高新人才聚集的管理队伍有效建立,并对从事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人员在专业知识以及职业道德上加强培训,对城市建设所依据的法制法规进行完善,从而使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工作在新时期下顺利进行,使我国经济基础更加壮大,让现代化城市具有担负推动经济增长和吸纳劳动力的双重功能。 

参考文献: 

[1]王铖军,胡承钰.基于新时期城市规划特点的管理运行机制探索[J].房地产导刊,2015,(14):18-18. 

篇3

【关键词】:视觉感受;景观资源;城市设计;理性分析

中国分类号:TH1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城市视觉景观的内涵包括“景”和“观”两个层面,即客观存在的环境景观和人对环境景观的主观视觉感受。视觉景观规划以人的视觉感受为着眼点,运用视觉分析的方法,勾勒出一个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整体空间蓝图,在彰显现状景观特色的同时,也使其创造的环境景观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本文试图结合乌鲁木齐市雅玛里克山山前区城市设计的项目,通过视觉景观规划,建构一个“有道理”的城市设计方案。

1、项目背景与概况

雅玛里克山位于乌鲁木齐市老城区之西,约呈南北走向,为天山余脉,由南逐高,顶峰为海拔1391米的青年峰。通过十几年的荒山绿化建设,如今是乌鲁木齐市城市绿肺之一,老百姓晨练、踏青、游玩的森林公园。雅玛里克山在乌鲁木齐市国际化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其城市生态效益与景观环境效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随着乌鲁木齐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流动人口的涌入,雅玛里克山山前聚集着成片的台地民居和棚户区,逐步蚕食着山前的缓坡地,严重影响雅玛里克山的生态与景观环境。在雅玛里克山东侧区域有四块规划建设用地,分别是:雅玛里克山北侧的名城地块、海港地块,雅玛里克山东侧的海成地块和乌房地块。乌鲁木齐市规划管理局强调把视觉作为规划的重要因素,提出采用视觉景观规划的方法对规划区进行设计,以期把环绕雅玛里克山东侧区域开发建设项目打造成品牌社区,成为城市的一道“视觉风景”。

本次规划研究范围位于雅玛里克山山前地带,南至4号涵洞、东至宝山路、北至雅玛里克山北部外环路、西至雅玛里克山北门。规划影响区域研究范围向南至雅玛里克山制高点青年峰,向北至克拉玛依路、向东至红山公园、西侧至雅玛里克山西部边缘地带。

规划在现状建设的基础上,以最大程度的“显山”为原则,通过对基地及周围的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城市生态的现状调研和分析研究,充分利用视觉景观规划的分析方法,对空间结构进行深化、细化,最终建构一个空间合理、令人愉悦的空间规划方案。

2、视点分析――控制焦点与视觉通廊

2.1景观点与观景点

视觉景观的结构要素包括“景”和“观”两个层面。“景”即被感知空间,“观”即观景视点。在确定“景”的前提下,视点的选择应有主次之分,并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不要面面俱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布局得当、结构清晰。

视点分析主要分为两类,即独立性视点和连续性视点。规划根据最终确定的视点进行实景模拟,确定重点控制的内容,进而进行方案的优化和深化工作。

图一 总平面图

2.2独立性视点

项目中的独立性视点主要分布在雅玛里克山“久久世纪亭”、“镇妖宝塔”以及红山观景台等。

久久世纪亭、镇妖宝塔两个观景台均位于雅玛里克山内部两个不同高度的制高点,与规划区东侧的红山观景台制高点形成一条直线眺望系统。这三个独立的重要观景平台可以相互远眺,将规划区、主城区的景观一览无余,同时这里也将成为规划区空间布局的重要场所。因此,在这个远眺系统的基础上应控制出一条视觉通廊来,使视线不受遮挡。

奇台路、黑龙江路是进入宝山路近距离观赏雅玛里克山规划区的重要道路,存在正对于雅玛里克山山体的视觉指向。因此要控制道路视觉焦点处与道路之间的视觉通廊,使视线不受遮挡。

2.3连续性视点

由于道路具有线型特征,在行驶或行走的过程中存在着明确的视觉指向,由此形成视觉焦点和视线通廊。西外环高架桥西侧(本次规划研究范围)是规划区重要的景观展示面,紧邻雅玛里克山区域,是车流活动的密集区,区域沿线有较多的开敞空间可以成为形成良好视觉感受的观赏参与场所。

西外环高架桥、宝山路及西虹路均为环雅玛里克山东侧区域的主要道路,在此行驶的视线是连续的、移动的视点,在此基础上规划应控制出多条的视线通廊来观赏雅玛里克山,在此重点景观控制区域内进一步通过视觉分析的方法对视廊中的建筑高度、建筑形态、建筑组合方式及建筑细节等作出明确的控制要求,为空间赋予层次感和特色感。

3、视角分析――确定高度分区及组团面宽

3.1视角

视角是指人类、动物、或者镜头所能设计、拍摄及看到的角度。人眼的视角范围呈扁形椭圆锥形,以视平线为基准,向上50°,向下70°;垂直视角约120°,水平视角约为166°。在保持放松、平视的情况下,人类能看清景物的最佳平视角范围为26°――30°,最佳水平视角范围为45°――60°。

3.2垂直视角――确定高度分区

为了确定本项目内部建筑高度的控制分区,规划以最大限度的“显山”为目标,进行各个方向的视角分析。

规划以外环路沿线视点为基准,以雅玛里克山主峰的50%的山峰不被遮挡为原则,确定规划区南北方向的建筑高度分布,以此得到低层、多层和高层建筑的范围控制线。同样,以小区中心开放空间为观景视点,以雅玛里克山主峰的50%的山峰不被遮挡为原则,确定东西方向的建筑控制高度。

根据以上分析,规划区的整体高度呈现由西向东、由南、北两侧向中心逐步升高的趋势。因此,在山体西侧(即海城地块的西侧)安排布置低层区、多层区域,高层分布在靠近山体的区域。这样既可以使山体遮挡的部分降至最少,又能够使更多的住户观赏小区内部景观。

3.3水平视角――确定组团面宽

规划以西外环高架沿线设定的各视点为基准,根据水平视角的视野范围,确定组团及主体景观的面宽、控制景观层次。规划以60°的水平视角为观赏视野,控制主体景观面,根据各视点与对面建筑之间的距离,确定建筑组团面宽,控制好组团之间的隔离,形成视觉廊道。在此基础上,规划在30°水平视野范围内确定视域中的焦点景观,在组团内注重此范围内的建筑立面及景观的设计,形成多层次的景观观赏面,创造视觉焦点,以减少因建筑密度过高而产生的视觉影响。

4、视距分析――确定景观层次及控制重点

一般情况下,人眼的视力功能(视距与视野)具有生理的局限性,视距不同,视野中的景物注意程度和注意内容也是不一样的,表现为从局部到整体、从细节到概貌的渐次变化。由此,可以将视野划分为由近及远的层次带,不同的景观构成了整体景观的层次性。

规划以西外环高架桥沿线为主要视点,根据视距的不同将规划区的景观划分为近景、中景和远景。

4.1近景区域――景观及建筑细部

近景区域为视距200m的空间范围,主要包括由名城地块、海港地块与乌房地块的绿化景观空间以及建筑群构成的丰富、精致的景观。在该区域可以近距离观察建筑与景观的细部。规划应重点形成完美的建筑与景观细节,着力打造沿路商业特色氛围,提升镇妖宝塔等视觉焦点景观,并由风格统一、具有特色的建筑群形成有序的空间序列。

4.2中景区域――山体与组团

中景区域为视距200m―600m的空间范围,主要包括海城地块的西侧别墅群、中央多层区与东侧高层区。该区域多采用远眺俯瞰的方式,对景观及周边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获得整体的清晰形象。规划强化整体区域内的建筑“依山而建”的特色,保证从西外环高架桥方向的中景视线不受耸立的建筑而遮挡的同时,满足地块容积率。规划以同等高线为曲线布置别墅群的组团规模与肌理,控制适宜的建筑密度,注重建筑屋顶色彩形式与整体景观的融合,形成和谐的空间色彩。

4.3远景区域――山体与城市周边

远景区域为视域600m―1200m的空间范围,主要由海城地块西侧别墅群组团及周边山体构成。规划应当控制错落有致、优美和谐的建筑天际线;对高层建筑的高度、建筑形式、面宽以及长短轴比例、与背景山体的关系均提出了严格的限定要求,以利于建筑与山体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5、视野分析

5.1视野

视野是指人眼能观察到的范围,对人眼所见形象进行真实模拟,在人的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人眼在观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称为静视野。本文研究的即为静视野。

视野是由近景、中景和远景的城市景观与山体等地物要素以天空为背景所构成的连续画面。要获得好的感知效果,需要对近景、中景和远景进行严格的规划引导,而视野所形成的景观层次又受到视点、视角、视距和视感的共同作用。因此,要形成最佳的视觉景观,必须统筹好影响视野的所有要素。

5.2人视视野

(1)山体内部视点

山体内部视点指从雅玛里克山山体内部向山体外部渗透的视点,主要包括海城与地块内各个不同观景控制点,各个视点以雅玛里克山为背景,高层住宅位于山脚,一览无余;繁华的商业街区,人流如织,充满活力,入口广场、耸立的镇妖宝塔、久久世纪亭成为视觉焦点,与雅玛里克山相互映衬。

(2)山体外部视点

山体外部视点指从山体外部往山体内部渗透的视点,主要包括西外环高架沿线开放空间视点和七台路、黑龙江路视点。规划通过名城、乌房和海城地块营造精致的细节,在建筑与建筑之间、建筑与景观之间根据起伏的地形而形成了丰富的景观层次性,绿地规划使建筑景观更趋完善,减小了现状建筑给人造成密度较高的影响;风格统一的高层住宅楼群掩映在开阔的山野绿地中,郁郁葱葱的树群、精致的盘山步道和小桥、连绵的雅玛里克山山脉,营造了和谐、温馨、惬意的居住意境。

5.3鸟瞰视野

久久世纪亭、镇妖宝塔视点位于雅玛里克山东部,在此游客可以向北、向东远眺乌鲁木齐市远景,基地景观尽收眼底,与红山风景区形成视线对景。绿树掩映、精致细腻的近景景观,形态适宜、疏密有致、色彩和谐统一的中景景观,以及建筑天际线错落有致、优美和谐的远景景观,与天空、雅玛里克山山脉构成的背景一同呈现在人们眼前,也使雅玛里克山成为乌市最好的观景平台之一。

6、视感分析――营造积极愉悦的景观环境

环境意向是观察者与所处环境双向作用的结果。有序、明亮、精致、丰富的景观比杂乱、灰暗、粗糙、单调的景观更容易让人产生愉悦的视觉感受。影响视觉的因素很多,如观赏者的欣赏方式、客观存在的环境景观特征,以及运用的设计手法均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

一般来说,鸟瞰视图反应区域的总体环境,在此类视图中,区域整体的空间结构、绿地系统、建筑形态一目了然;而人视视图则主要反应区域的局部环境,包括空间、建筑、绿化、活动以及影响整体氛围的光线等。因此,在鸟瞰视景中,着重控制有序的空间结构、易于识别的空间肌理、丰富的景观层次、适宜的空间密度及鲜明而协调的总体色彩等;在人视视景中,精致的细节设计则成为景观营造的关键因素。

6.1有序的空间结构

规划根据现有景观特征确定了以雅玛里克山山体东侧主要景观轴线为主体的空间主骨架,并以其与城市高架路、主要道路系统,通过对景观通廊的控制,形成于山体的景观联系,控制组团边界,从而保证规划区的整体空间秩序。

6.2易于识别的空间肌理

规划在确定总体结构和高度分区的基础上,对于低层、中层和高层住宅组团采用不同的空间布局形态,别墅区以组群围合的方式形成细密有致的空间肌理,多层住宅采用“点”“条”结合的形式形成较为均匀的空间格局,高层住宅采用相对集中的点群式布局,有利于形成丰富多变的空间轮廓。

6.3丰富的景观层次

在强调秩序的同时,应当避免景观的单调乏味,尤其是在天际轮廓线的塑造方面更应如此。规划采用点式高层建筑组群布局形成点群式结构,通过高低搭配、前后搭配,创造具有韵律的天际轮廓先,使北、东、南三个方向的天际轮廓线更加丰富。

6.4鲜明而协调的总体色彩

根据色彩心理学的经验及本区域的特点,规划确定两个主要色彩序列。低层和多层建筑区采用暖色、高明度和高才读的色彩序列,屋顶建议采用红色,与基地周边绿色的背景相衬托,且需要符合乌鲁木齐市城市主导色彩。高层建筑采用中性偏冷、高明度、低彩度的色彩序列,并注重与周边山体协调,重点部位以鲜艳色进行强调,以丰富立面感、拉大空间层次与距离。

6.5精致的细节设计

在人们容易到达或停留观赏的区域,如西外环高架桥沿线、各个入口处,必须注重细节的塑造,通过建筑、景观等要素的设计来营造令人轻松愉悦的空间。

细节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在建筑方面,主要包括立面细部及构图、色彩和材质、橱窗与广告设计、空间组合关系、景深等要素。裙房建筑一般在街道空间中以近距离观察为主,其细节刻画给人的感受很重要,因此规划着重刻画建筑的造型和立面的层次感、墙面的色彩与材质、立面实体与门窗的比例(即虚实的比例)、广告牌的位置及大小、立面的细部(包括檐口、线脚、栏杆、窗套等)。高层建筑大多以仰视或者远眺为主,其整体的协调性成为控制的重点。因此规划着重刻画建筑的体量与高度、墙面的色彩与材质、立面的线条感等。

在景观方面,主要包括公共场地、雕塑与小品、绿化种植和街道家具等要素。

由各单体构成的空间组合形成了空间序列,空间的变化可以避免视觉疲劳,步移景异,使人们流连忘返。规划以西外环高架桥为观景路经,沿路的功能组团通过建筑与景观的统一变化、对比和相似等手法进行处理,创造丰富的视觉感受。

篇4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关系

1 城市规划管理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分析

1.1 城市规划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依据

一个城市的发展必须创建科学、合理以及可行的规划目标和阶段性的调整策略,城市规划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建设的进程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城市规划部门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应该紧随时代潮流,根据城市的实际状况对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布,做好基础设施规划与土地利用工作,尽可能的将大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解决人民群众首要关心的问题。一个城市是否能够管理好,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只有高起点的规划,才能够实现城市规划管理的有章可循和有序实施。否则,城市规划管理将会出现随意性与盲目性,由此可见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在进行城市规划时需要对城市的每一个地块空间,每一条街道,甚至每一个小区和每一幢建筑进行细致、全面的考虑,同时城市规划是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而趋向于科学、完善的过程,这就要求必须认识到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和权威性,并做到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严格以城市规划为核心和依据。因此,一个城市的发展,首先需要从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面做好城市的整体规划,从而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1.2 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保障和主要手段

城市作为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休闲以及学习的主要场所,为了保证上述活动能够顺利、高效的运行,就必须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高性能的城市规划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城市规划效果。城市规划管理主要包括城市的四维空间规划与开发的管理、城市的整体环境与周边城乡的相互结合发展的管理、城市的环境卫生管理、交通管理、城市的五线管理等,在进行城市规划管理时,需要根据城市的实际状况和发展状况,并保证足够的资金,才能够保障城市规划管理高效的运行。在绿色、环保时代背景下,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重绿化美化工程管理,通过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绿色城市等群众性活动,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意识、环保意识,为城市规划管理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同时,通过做好城市绿色、环保管理工作,还能够为新一轮的城市规划提供可靠的参考,为城市规划工作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保障,维护和巩固城市规划的成果。

2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对策探究

2.1 统一体系,完善城市规划体系

城市规划具有明显的战略性与整体性特征,所以在城市规划中只能有一个规划管理部门,不能因部门利益分割影响城市资源的统筹配置。在城市规划建设上,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组织建立成熟完善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增强执法主体的合法性。理顺规划体制,强化对城市规划的统一管理。城市规划管理者应当树立正确的现代城市规划管理理念,集中精力进行关键事物的处理,真正发挥政府参谋的角色,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管理质量。对城市规划管理的各个环节予以重视,这是提高城市规划管理质量和宏观调控力度的根本举措。

2.2 突出效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以提高城市规划用地利用强度为基础,结合规划用地实际情况,通过提高住宅小区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等手段,不断提高城市用地的集约化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提高规划用地的混用比例,提高城市建设用地的集化率。妥善处理招商引资与城市规划执行之间的关系,防止招商引资过度膨胀引起的规划跟着项目走,预防局部规划和惩治总体规划格格不入。在实际操作中,应当将城市规划作为招商引资的前置条件,在进行招商引资过程中,必须将土地规划和利用情况一并说明,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按照既定规划执行。

2.3 公众参与,落实规划透明监督

提高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积极性,首先城市规划需要满足公众在物质、精神上的生活需求,必须体现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其次,城市规划必须对城市中的稀缺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若没有城市公众的参与,仅仅以政府意志为代表的城市规划很容易导致片面和短期行为,城市资源分配的不公将引起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最后,公众在城市的未来发展中是最有发言权的。随着居民在城市中生活时间的推进,他们将世世代代居住在城市,他们对城市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有详细的了解,熟悉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这些都能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改革建议,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

3 结语

一个城市是否能够管理好,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只有高起点规划,才能够实现城市规划管理的有章可循和有序实施。城市规划管理直接影响到城市未来的发展与定位,城市规划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其管理水平已经成为评定城市规划水平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体现城市形象的重要指标。城市规划管理和城市规划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通过平衡两者关系并同时做好这两项工作,才能够实现城市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道军.提升城市规划管理水平惠及千家万户造福子孙后代[N].商丘日报,2016-01-07.

[2] 申孝海.探讨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J].江西建材,2016(01): 38.

[3] 廉东涛.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性及其措施探析[J].山西建筑, 2016(02):14-16.

篇5

关键词:GIS城市规划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深入应用,信息化工程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显,特别是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环节的城市信息化工程更是成为一项战略工作。在整个城市的信息化工程中,城市规划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又是重中之重,对城市规划与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地理信息系统介绍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中文译名“地理信息系统”,是国际上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它是利用现代计算机图形和数据库技术来处理地理空间及其相关数据的计算机系统,是融地理学、测量学、几何学、计算机科学和应用对象为一体的综合性高新技术。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 它能把地球表面空间事物的地理位置及其特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屏幕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这一特点使得GIS具有更加广泛的用途。同时,它具有及时、迅速、准确、完整地查询各种资料信息,实现图形与属性数据的空间查询、分析计算及编制专题地图等功能,并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资源共享等优点。完整的GIS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即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地理空间数据和系统管理操作人员、过程,其核心部分是计算机软硬系统,空间数据库反映了GIS的地理内容,而管理人员和用户则决定系统的工作方式和信息表示方式。

2 GI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2.1大、中城市应建分区规划信息系统

目前,各大、中城市已经编制或批准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二轮总体规划,编制分区规划、建立分区规划信息系统势在必行.首先从规划的层次上看,总体规划是起战略性、结构性的指导作用,总体规划图带有示意性、夸张性的成分,输入计算机后,很难用它来控制具体建设项目的定位;控制性详细规划虽然很具体,但还存在引导作用不明显、覆盖范围不全等问题;因此,需要有分区规划才能和总体规划衔接.分区规划在平衡土地使用强度和基础设施之间的比例,协调非赢利性公共设施的分布配套方面作用明显,而这些又是当前快速发展的城市里比较普遍而又突出的问题.其次,建立分区规划信息系统可充分发挥现有的通用GIS软件的功能,技术障碍小,对于日常建设管理,分区规划比总体规划更具有法律上的可操作性。

分区规划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规划分区现状概况。

(2)规划条件:①规划依据;②规划分区发展条件分析。

(3)规划目标和原则;

(4)分区规划结构和空间布局:①空间形态规划的总构思;②绿化系统规划;③分区内各功能区的布局以及用地和人口规模;

(5)土地使用规划;

(6)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7)交通规划;

(8)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9)对实施规划的建设和分期建设计划。

2.2重要地段可建城市设计信息系统

在城市建设投资渠道多样化的形势下,传统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往往难以发挥作用,需要另外的设计手段和管理手段来协调、制约各种行动.以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中心区为例,该小区为上海一个建筑密集、交通复杂、正在快速形成的商务中心区,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陆家嘴开发区管理局编制了城市设计。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再制定出规划设计条件,作为旧区改造、土地批租的法定文件,对开发商进行约束、协调.凡建筑体形体量、室外场地、地下空间、地面以上空间容易与周围环境、规划的城市功能产生矛盾的,规划设计条件可起到较明显的制约作用.规划设计条件图上有专门的线条、尺寸注记、文字注记来表达各种制约意图,还附有简要的文本.对单体建筑师来说,在制约范围内仍有较大的自主设计的余地.现陆家嘴开发区尝试把GIS和城市设计、规划设计条件结合在一起,用计算机化的图形、属性、文本来辅助管理,除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外,也为建设单位及其委托的设计院提供更优良的服务,改善投资环境.虽然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也可达到相似的效果,但是以GIS为依托,可以使城市设计和土地开发利用相结合,这是一般的CAD系统难以达到的效果。

2.3建立城市规划数据库

城市的规划就是以地理的空间数据作为其所设计和管理的基础,所以,要进行城市规划的信息系统建设就首先要建立起城市规划的数据库,从而动态地存储与管理城市的空间信息以及及各种各样的规划专题信息,最终为城市的规划提供综合性的信息服务,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起城市规划的空间分析模型,并提供决策上的支持,以实现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化和智能化。依据城市规划工作的业务性质与相关数据的结构特点,城市规划数据库主要包含3种类型的数据:基础地理信息,规划专业信息,规划文档信息。

(1) 基础地理信息:基础地理信息是进行城市规划的基础载体,它主要包括城市系列比例尺基本地形图和城市地下间信息等内容。在城市系列比例尺基本地形图中,大比例尺地形图主要指1:500和1:1000的城市全要素地形图,内容多、数据量大,是城市规划信息系统的核心数据,是规划师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依据;中小比例尺地形图主要指1:5000和1:10000的城市全要素地形图,是城市进行宏观管理与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的重要依据,用于城市规划建设的多种应用需

要;地下管线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在城市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城市地下空间信息主要是1:500和1:1000的城市地下管线综合图,它为城市地下空间的统一规划设计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2) 规划专业信息: 城市规划专业信息的主要内容包括: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规划、专题规划。用地规划、道路规划等,以图形数据力主,基本涵盖了城市规划工作的全部内容(3)规划文档信息: 规划文档信息主要包括:规划管理、用地、建设工程、报建、法规、规划设计等,以文档信息为主,是规划业务办公

流程中的重要数据,一般以数据库方式进行管理是规划部门长期积累的成果资料。

2.4 GIS 在城市规划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城市规划中要用好GIS, 需要不同的专业人员建立起共同的语言。让规划师熟悉GIS 技术是必要的。规划师本人应当对规划有深入的理解,洞察到哪些任务适合用计算机来完成,哪些不适合, 就会使GIS 的应用更加有效。当然,城市规划确有一定的特殊性, 使GIS的作用不容易发挥。因为GIS最重要的功能是数据管理、空间查询、空间分析,因此只有在需要信息管理、空间分析的地方它才起作用。

阻碍GIS技术在国内规划行业中应用的主要原因有:

(1) 基础数据的收集、供应、更新、共享往往受到体制、机制、管理的制约。

(2)在人才的培养方面,一般规划专业人员中了解GIS 的还很少,应用开发和研究的人才也不足。

(3)技术方法上,由于通用GIS专业软件并不专门针对规划市场,需要根据实际应用进行二次开发,但国内由于应用历史短,技术方法积累不足,又不能照搬国外经验,因而影响到了GIS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4)城市规划的本身局限性也限制了GIS的进一步应用。目前城市规划工作中, 对背景分析、趋势预测、论证、影响评价的要求还不严、不高, 规划专业队伍也不健全,这也对GIS的应用带来很大影响。

3 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发展趋势

(1)3S的结合及发展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RS(RemoteSensing)、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三种技术不断结合,用来提供直接的数据服务,快速追踪、观测、分析和模拟被观测对象的动态变化,并高精度地定量描述这种变化,实现大范围、可视化、短周期的动态监测效果。同时,从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不断融人了DPS(数字摄影测量)、ES(专家系统)和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实现城市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2)GIS与CAD的结合

在2O世纪90年代,CAD引领了从手绘图纸到计算机绘图的变革。通过CAD绘制的规划成果图作为GIS在城市规划中的数据源,然后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及二次开发功能,建立GIS空间及属性数据库。不但从技术方法上,而且在工作思路上,都将会对控规编制乃至整个城乡规划带来重大的影响。

(3)WebGIS的发展

WebGIS是实现GIS互操作的一条最优化途径,利用Internet技术使GIS更方便灵活地为用户服务。它实现了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具有动态性、互操作性及跨平台等优良特性,既保证了城市规划数据的现势性,同时极大丰富了城市规划内容的表现方式。

(4)三维GIS的发展

篇6

关键字:测绘;城市规划;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1 引言

测绘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城市建设的尖兵。城市规划建设要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城市发展进行充分论证,缜密计算,统筹布局交通、给排水、供电、通讯、燃气、热力、环境、绿化、抗震、防灾等各项基础设施,使城市功能得到正常发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每个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运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手段改变市容市貌成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在这项工作中测绘新技术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测绘是城市规划建设和土地管理的基础

测绘是指对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进行测定、采集、表述以及对获取的数据、信息、成果进行处理和提供的活动。它是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为基础,以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核心,将地面已有的特征点和界线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置信息,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之用。地图制图是把那些图形及位置信息经处理、分析或综合后加以表达和利用的一种形式。

规划建设管理中主要把测绘划分为:房产测绘、地籍测绘、城市测绘。

房产测绘是采集和表述房屋用地的有关信息,为房产产权与产籍管理、房地产开发利用、交易、征收税费以及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数据和资料。

地籍测绘是获取土地及其附属物(不动产)的权属、位置、形状、数量等信息的测绘。它为不动产产权管理、税收、规划、市政、环境保护、统计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在经济调节、市政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城市测绘是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获取城市中有关的各种数据资料和图形,准确地反映城市地表的自然、经济、社会诸多要素的特征、形态、位置、大小、分布、类别、名称以及其它的重要信息。城市测绘资料直接反映城市的面貌,城市规划建设都需要城市测绘提供基础资料,测绘技术应用直接影响到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城市建设的实施。

3 测绘的成果体现——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属于地理学研究领域,是以各种测绘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为地理研究服务的计算机系统。城市方案信息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各种技巧为基础,综合各种城市测绘数据,目前利用已初见成效、在城市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测绘机构的地理信息利用技巧、基础地理数据库正在施展着“基础设施” 的宏大支撑作用。随着这些新技巧的不断涌现,测绘在城市建设中所盘踞的作用和地位也越来越高,也使得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变得越来越松。 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服务于城市的方案与管理工作,如果能增长统计分析功效,盘算及赞助设计联合交通方案信息,则地理信息系统完整可以获得更大的拓展,如可以利用在智能交通、现代物流等相干行业。

4 有效整合多项测绘数据,促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面对当前信息化传播速度不断加快的新环境,可以说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决策的主动权。在我们当前测绘实际工作过程中,城市规划、城市土地管理常用的地形信息比现行的标准地形图更加简单,并不是详细的地形信息。在这种状况下,为了更加促使测绘工作的服务更加有效的发挥出来,我国各级主管政府部门应当积极组织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城市土地管理部门、交通道路管理部门以及市政建设等多个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开展测绘工作统一标准与数据共享机制,确定唯一的地理信息基础数据的作业要求、精度、成图质量,充分整合现有的测绘力量,制定相应的维护、更新机制,确保测绘工作所提供地理数据信息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进行统一的城市大比例尺基础图提供,各部门在基于一个共享数据平台的基础上挂接本部门的专业数据直接获得数字化的地理信息,从而

有效地降低重复劳动,保持城市各项规划与管理工作中关于空间位置的统一性和精确度。

5 结语

城市测绘存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规划的整体性与科学性特性,而且有助于为城市规划的正常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旦城市规划中缺少了城市测绘,城市建设就像没有了前进的方向,根本没有实施的可能性。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加强对城市测绘在城市规划中应用作用的研究,是当前人们热衷研究的一大课题。

参考文献

[1]王天惠.论城市规划中城市测绘的作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7).

篇7

[关键字]西方;城市规划;计算机

交流视角下,计算机在多元化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在经历了科学视角、政治视角下城市规划系统性、理性理念的不断更新,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理论界中逐步衍生出一种全新的城市规划思想,即交往规划思想。该类思想把城市规划视为一种本质性的交流行为,而将规划的全过程物化为沟通、交流与协作的过程,赋予了规划行为更多的从属于各利益团体间的交流、对话属性。这些利益团体包含市民、政府、开发商乃至当地规划社区等,真实反映了他们之间多元化的利益关系。因而规划工作者不仅扮演技术专家的职业角色,更充当各利益团体间的协调者、解释者与排忧解难者。在交流视角下,多元化发展的城市规划思想,通过广泛的宣传、积极主动的对话、实时的沟通交流吸引多方参与到规划协作中,令城市规划由为公众规划转变为与公众共同规划的科学模式。当然该转变过程需要一种全新应用工具的科学支持,为交流协作规划提供统一的沟通、对话及讨论平台,因而计算机在多元化城市规划中的辅助应用,即规划支持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并非一类特定计算机技术,而是一种现有计算机技术的完善综合,用于科学支持协作式、交流式的城市规划。西方学术界一般认为规划支持系统具有显著的两类特征,即全面支持多方参与的科学规划模式,可为规划各方提供实时互动、广泛交流的规划平台,同时其也是一种辅助规划决策产生的有力工具。当然这种辅助支持并不是系统自身会做出决策,或直接提供最佳规划方案,而是在各个实践规划阶段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技术支持,该支持过程并非隐蔽的,而是公开透明的。由此可见规划支持系统本身具有适应交往规划的科学理念以及适宜协作规划的交流平台,依据各类给定前提条件提供可供规划备选的方案而非对具体方案进行筛选或评价。在规划实践中,参与的各方均可提出适宜自身需求及利益发展的规划策略,令计算机系统通过模拟手段演示在实施不同规划后预期出现的状况及其对社会、经济、环境等综合层面的影响。当然我们还可通过计算机手段的可视化方式,给参与规划中的各方传达立体信息用于评判。在规划实践中我们可针对模拟规划措施进行有目的性修改,以获取未来的不同场景。在这样一种多元化的互动方式中,不同利益与价值相关的各方参与者会从中找寻真正适合自己的有价值性规划并作出科学决策。因此,规划支持系统成为多元化、交往性城市规划思想辅助应用计算机实践的最直接体现。

我国城市规划中西方理念对计算机辅助应用的启示

2、1我国现行城市规划理论、思想及计算机辅助应用

在西方规划理念的引导下,计算机辅助应用也逐步引入了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中,为其提供了科学化、现代化的理论、技术支持,并逐步演化为诸多城市规划管理、编制进程中无可取代的科学辅助手段,有效提升了城市规划的质量及工作效率。当前,在广泛的城市规划及管理领域,我国在城市空间的丰富信息数据库、日常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层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在应用计算机进行城市规划辅助编制设计领域,二维及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在我国城市规划核心领域,即我们虽然不乏针对城市规划管理及编制中辅助决策制定的相关研究,但取得的实质性进展与实用性成果却少之又少。应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在传统城市规划进程中依然处于非主流地位。笔者认为改变这一现象的根本方式并不在于计算机应用技术本身,而在于思想的创新、理念的创新与意识的创新。即城市规划进程中,要想全面推进计算机的辅助规划价值,我们就必须深化传统城市规划工作方式、工作程序的全面变革及创新。在城市规划中计算机本身仅仅是一种是用工具,我们只有以西方系统性规划思想为指导,充分明确城市规划的内涵价值、了解如何进行城市规划,明确相关工作方法及程序,推进定量分析才能令计算机辅助决策规划的效果充分显现。

2、2以规划为导向,促进计算机辅助决策规划的科学实践

由西方城市规划中计算机辅助决策规划的发展进程不难看出,城市规划中决定计算机应用的因素在于城市规划本身。因而为了寻求最适宜城市规划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我们必须以城市规划本身为契机。同理,要想深化推进计算机在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中的科学应用我们就必须从规划本身入手,即以规划为导向,应用计算机技术,全面推进计算机辅助规划的科学实践。当然这一过程并非意味着我们应全面追求崭新的计算机技术,一些行业推行的计算机辅助规划全新方式、新技术主体产生于西方特定的规划体制与理论下,因而并非完全适用于我国的城市规划实践。我们只有辩证的继承、适应性丰富、合理性创新、有针对性的以规划为导向,以实践需求出发,寻求适应我国规划理论思想的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方式,才能深化推进我国城市规划进程中计算机的科学应用、辅助规划决策的适应性发展与全面创新。另外我们还应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规划理论及思想的建设,改进相关工作程序及方式,明确规划职责,从而为计算机科学辅助规划功能的发挥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语

总之,我们只有合理借鉴西方多元化城市规划视角下的计算机辅助规划实践策略、系统性、理性规划思想及方式,充分结合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特征,以规划为导向,明确规划职责合理改进工作程序及方式,才能最终为营造良好的城市规划环境做出必要贡献。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城市规划 管理创新

0前言

城市规划管理,包括城市规划编制管理、城市规划审批管理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等三个部分。城市规划发展至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规划编制、规划研究、规划管理是个统一体,是―个问题在不同阶段的不同体现。规划管理不仅是实践活动,也应该成为研究的对象,否则规划管理难以脱离经验主义的老路,规划应该在编制过程中就开始考虑实施问题,否则规划编制的成果仍难以摆脱“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结果。规划编制本身只有和规划管理做到有机结合,才能增强规划的可操作陛,那么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陛质和内容是什么以及如何做好规划管理工作呢?

1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性质

1.1城市规划管理是政府职能

1980年国务院在批转《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纪要》中指出:“城市市长的主要职责是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好’’。城市规划及其规划管理是城市政府意志的体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是城市行政职能的管理部门,因此城市规划管理是政府职能,它是代表政府来行使权力的。

1.2城市规划管理是一种手段

城市规划管理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城市规划目标、设想与当前建设活动结合起来,使其落实到地面上成为具体化。由此可见,它是保证城市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如果没有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城市规划得再合理、再科学、再切合实际,也不会顺利地实现。

1.3城市规划管理是管理活动

城市规划管理是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来实现的,包括建设项目的选址、定点、总图审查、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以及建设项目的申请、方案审查、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放线验线、竣工验收,还有违章占地和违章建设的查处等,要过多层次的把关,办一系列手续,因此说它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社会的实践管理活动。

2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具体表现

2.1组织引导

组织城市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的编制、报批和实施。包括健全相应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以及具体地组织各种调查、评议、审议活动和咨询、检查、评比等活动。拟定一项方针政策和法规(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和规章)、制度,引导城市建设按照城市规划要求,有计划、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使各项建设尽可能合理布局、节省用地 节约投资、提高效益。

2.2计划协调

根据城市规划设想,结合当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科技与自然的实际隋况,提出全面的城市建设在时间、空间方面的实施计划和分期实施计划及其估算。实质上规划本身就具有计划的含义。

深人了解各部门、行业、单位的基本情况,要求和发展前景,综合考虑、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当前建设。包括调节各种矛盾和解决各种有关的问题,调动群众支持、参与城市规划管理的积极性,保证城市规划实施。

2.3控制决策

采用行政的、法制的、经济的方式对各种城市建设项目进行直接的制约,如控制大城市人口规划,支持小城市发展,保护文物古迹和优美环境,使城市建设有计划,按比例进行,并留有发展余地等,发展有利条件,限制不利因素,避免损失和浪费,使城市发展建设遵循健康的轨道进行。

城市规划管理更重要的是在于为城市政府提供城市发展建设的科学决策方案和意见,使城市政府拍板定案、审查批准、发号施令时心中有数,科学、正确、失误少。在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职权范围内,对建设用地、各项建设的审批和对各个规划设计方案的确认,同样是决策的体现。

2.4监督服务

随时监督、检查城市规划实施情况,查看、了解建设部位是否按照城市规划要求施工,及时纠正一切违反城市规划和法规制度要求的行为,坚决制约违章占地和违章建设现象发生。并运用行政手段奖优罚劣,制止不正之风。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也就是为各项当前建设和建设单位提供有效的服务,并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所谓“超前服务”、‘‘寓服务于管理之中”等,正说明管理吐提超前服务。

3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问题

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是指按照由法定程序编制和批准的城市规划,依据国家和各级政府颁布的城市规划法规和具体规定,采用行政的、社会的、法制的、经济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城市的各项建设用地和建设活动进行统一的安排的控制,引导和调节城市的各项建设事业有计划、有秩序、有步骤地协调发展,保证城市规划实施。通俗地讲,就是通过有效手段,按照城市规划,依法安排各项建设用地和各项建设活动。《城市规划法》第四章“城市规划的实施”具体阐明了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主要内容。在这里,扼要地把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主要内容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

3.1城市规划是确保城市土地利用科学合理的唯―法律依据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就是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运用法律赋予的控制手段,保证城市土地利用科学合理和节约原则的实现。为城市土地的征用、规划和具体使用依据和创造先决条件。城市建设用规划管理的重点是要严格控制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各类建设的选址、定点,使之符合城市规划。主要制约手段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具有法律效益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也就是说凡与城市规划有关的种类建设,必须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选址定点,按法定程序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否则不得以任何借口使用土地进行建设活动。

概括地说,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参与法定的国家基本建设审批程序,对于国家确定建设和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的选址、定点提出具体要求,使其符合城市规划,这类项目计划任务书的报批,必须附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选址意见书;二是根据法定的管理审批程序,在城市规划区内使用土地,包括临时用地进行的各类建设项目,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持国家批准的有关文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选址,提出规划设计条件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3.2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城市建没工程规划管理,是指为保证城市规划区的各项建设活动符合城市规划,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法定的审批程序,对于各类建设活动进行规划管理,这是城市规划实施管理中的―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概括地说,城市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具体内容就是: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城市规划区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必须持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批准文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申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申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提出具体的规划设计要求,并审查有关规划设计文件和图纸,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其建设活动的合法性。

3.3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是各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法定的职能管理工作,是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内容是对各项进行中的建设活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严格的监督检查,及时制止和依法处理城市规划区出现的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行为,保证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贯穿在建设项目从立项(选址)、定点、用地,直到建设申请、施工、竣工验收,以及使用的全过程中。

4.对城市规划管理创新的几点建议

4.1 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创新

1)建立城市规划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知识培训工作体系

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新技术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广泛应用。对规划管理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规划管理者对规划的意图、构想以及城市规划的新技术处理方式的理解,直接影响到规划的实施,所以规划管理者不但要具有良好的思想职业道德,还应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因此,必须有计划地进行职丁的思想、职业道德教育和组织各类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树立密切联系群众、勤政务实、廉沽奉公的优良作风,不断增强管理人_员的素质,加快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断提高规划管理工作的水平。

2)建立多学科专业化人才的管理队伍

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管理者面临各种科学技术、社会关系、经济效益、公众利益错综复杂的矛盾,这就要求规划管理者有广泛的多学科知识并有综合运用的能力。在人员选择上,要求一专多能;在队伍的人受配备上,要增加土木工程、给排水、水利水电、法律、经济等专业人员。

3)建立城市规划管理人员管理工作定期考核制度:

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城市开发建设的经济成分早多元化,建立起管理人员项每日报批管理工作的定期考核制度,能加强廉政建设,加快城市建设开发进程。

4)建立专家评审制度

城市规划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很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因此,对重要的城市规划项目的编制或城市大型基础设施,熏大建设项目的审批,应聘专家评审小组来把关,发挥专家群体的作用。

5)建立联合审批制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打破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旧习俗,缩短材料报道、审核流程、方案修改、验收发证的时间,建立以规划部门为主,园林、环保、人防、消防、交通、电信、煤气等部门参加的联合审批制度,联合办公,限定审批时问,统一收件,发证。这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办事人。

6)建立健全富有特色的城市规划地方性法规体系

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管理应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的“人治”方法,用“法制”代替“人治”。而且市场经济愈发达,愈要加强法制。重视走城市规划法制化的道路,一方面是城市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法律手段保障规划实施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对开发商合理、正当利益的保护,是优化投资环境的体现。

7)建立灵活多样的城市规划管理政策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区与地区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问对投资的争取成为各地方政府的当务之急,而国际国内的资金总是流向回报率高的地方。投资环境成为政府与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而作为政府行为的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环境的形成与改善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在规划管理过程中,必须运用灵活多样的政策,以吸引城市建设资金,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篇9

摘 要:笔者在文章中,通过对我国当前城市规划状况的分析,指出了在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有利于城市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策略。

关键词:城市发展;城市规划;持续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十分快速,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使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以及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挑战,对城市而言,所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又特别是一些大城市以及特点大城市。如何确立城市的规模、性质以及其发展方向,使其发展具有可持续性,是当前十分重大的问题。所谓城市规划就是在一定时期内为某座城市确立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目标,对城市的规模、性质以及其发展方向进行确定,以及对城市空间进行布局和各项建设进行综合性的部署与具体安排。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研究发现,一座城市要实现有效地管理与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城市是否有科学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与开发以及管理的基本依据。一座城市要合理科学地发展,必须要有科学的预测和合理的规划,在此基础上,再对城市的规模、性质以及发展方向和格局进行明确。以规划为依据,分阶段地、有步骤地落实发展目标。如今城市中的社会、经济活动规模日益扩大,城市系统的整体功能也越来越复杂,相应地,社会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新,同时也更加突出了城市规划的重要作用。

一、我国当前城市规划的状况

在我国当前的城市规划工作中,其步骤大体如下:收集资料和研究资料分析经济状态确立城市的规模、性质以及其发展的方向确立城市规划总目标将总目标分解成具体的指标分组制定多种规划方案讨论每种方案的利弊确立总体规划以总体规划为依据实施分区规划细化规划制定近期实施方案对建设规划进行管理。城市规划的重点通常情况下都在于对城市的空间和土地资源进行的规划与管理,其目的就是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各个方面能够健康发展。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各个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诸如能源短缺、水资源紧张、大气环境质量越来越低下、废弃物污染、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中心城区人口太密等等重要问题,如此种种的问题不但给市民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良影响,而且还在城市系统的整体运转以及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埋下了不可预测的隐患。在我国城市发展道路中,怎样才能找到适合于我国国情且能够有效解决其中所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的途径,是以后城市规划所面临的极其重要的课题。我国的城市规划历史与其他先进国家比较来看,还显得十分短暂,但其发展迅速却又是十分的快速,所以在城市规划中不可避免地还存在很多急需改进之处,比如,由于在制定城市规划时,其目标不完善,缺乏对环境和资源方面的约束;再比如,由于我国体制本身的因素,致使与城市规划相关的管理与法制都还存在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规划与实施之间还有较大的距离,在城市发展方面也很难突破以前盲目扩大的外延式发展。所以,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理念,探索出能够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规划方案和理论,是当前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环节。

二、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规划

可持续发展观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被世界所认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就是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能够协调发展,不仅要满足当时人们不断提高的文化物质生活的需求,而还必须要保证不能损害子孙后代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矿产、森林、土地、海洋、淡水、大气等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对我国而言,人口众多,各种资源也显得较为短缺,在经济建设工作中面临着环境、资源等种种压力。在我国的大中城市中,人口密集度很高,且又高度集中了社会经济活动,在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方面,任务十分繁重,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间的冲突显得尤为突出,因此融入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十分重要。就目前来看,笔者认为,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未来的城市规划提出了以下几项新要求。第一,怎样确定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的城市规划方法体系和指导思想;第二,在规划过程中,如何促进城市发展由粗放形转变到集约形;第三,在城市发展中如何有效约束环境和资源,怎样在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得以体现?可以看出,能够圆满回答上述问题的城市规划会很好地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其结果就是更加有效地促进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资源都能够协调健康发展。

三、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城市规划的基本框架与思路

城市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要求城市规划中规划出常规内容,还必须要求规划出综合的城市发展环境与资源的问题,对不同政策所要要求的城市系统发展以及相应的环境资源状况进行较为有效的预测,使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环境的容量能够在有效的约束范围内,所制定出的城市发展规划能够与发展对策相适应,为此,必须要深挖城市规划的内涵,使所制定的城市规划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另外,城市规划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如果城市规划在一个时期中突破了实际的资源供给能力以及本地环境的承载能力,那么就需对实际需求实施科学的管理和调节,对本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也需要实施科学性的控制,由此制定出新的城市规划,使之适应其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在变化的动态管理中,使其能够充分满足。这样动态的城市规划管理思路其目的就是使其始终符合城市的综合需求,努力构建一个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城市系统,使城市消耗资源环境的指标始终在合理的范围内。由此可以看出,制定科学的城市规划具有两个决定因素,那就是城市的资源供给能力和城市的环境承载能力。所谓城市的环境承载能力就是城市承载环境污染的能力,而城市资源供给能力就是城市在能源、森林、淡水、土地等资源方面为其发展的供给能力。因此,不管怎么样的城市,要能够持续发展,就必须对本城市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的利用都要有科学的限制,一旦突破了这个限制都将不利于本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应该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第一,规划的内容不再是仅针对城市本身发展,还要将与之相关的环境、资源、社会、经济、人口等众多元素考虑到整个规划中去,在能够保证上述那些元素间能够相互协调发展以及相互促进的基础上,再制定出适合于本城市的发展速度、发展规模以及发展方式,尤其是在规划开始时,就必须对城市的环境、资源以及城市的发展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制定出城市的总体规划方案。第二,规划城市的出发点不再仅是城市以前的经济发展和土地、空间资源间的关系,更加强调的是城市对环境的承载能力和供给资源的能力。这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特征。第三,一个城市的资源环境方面的承载能力可以说是制定城市规划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着重点,也就说城市规划中对环境资源的规划决不能突破它的承载能力。但是,城市规划也并不是完全被动地受供给能力和承载能力的绝对约束。因为科学技术在日新月益的进步,人们控制环境污染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对资源的消耗程度也在不断地降低,当然也就增强了城市在资源方面的供给能力和承载环境污染的能力,当然也就增加了扩大城市规模的可能。由此可以看出,在城市规划中引入资源供给能力和环境承载能力后,可以保证城市发展和环境资源间的健康互动,由此也充分体现了规划中的可持续发展性。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As a part of urban planning and city planning, the policy also faced a fundamental change, city plann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government behavior to the pluralistic participation, city planning is no longer just reflect the government's awareness of social participation, but the results; construction can be a city planning policy operation system of a pressing matter of the moment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of city planning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achieving the goal of city planning, city development, city construction is to guide the basis.

Key words: city plan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一、城市规划科学化的概念及内涵

科学理论是关于客观世界的本质及规律的认识,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1]1888年达尔文对科学给出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的结论。”他认为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1999年版《辞海》对科学的诠释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有些观点认为城市规划并不是科学,认为城市规划是一种工作,是一个政策体系,是宏观调控的工具或者是一种艺术。

然而,批判角度的总结恰恰忽视了规划学科的特殊性、交叉性和综合性特征。邹德慈指出,现代城市规划学系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它吸收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视觉艺术,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等美学知识在内,经过融合,特别是通过大量实践已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学科知识体系。这足以说明城市规划具备科学属性,但它的科学含义还有以下3个方面的特殊意义是其他科学所不具备的:城市规划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某种程度上城市规划是社会各力利益冲突的聚焦点,规划做好了可以协调各方利益,解决社会矛盾,若考虑不足就会引发矛盾。城市规划社会属性的视野中,建筑艺术与工程技术仅是社会矛盾引发或者调解的表现形式;城市规划是一门政治属性很强的科学。[2]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城市规划是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是宏观调控实现大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手段,城市规划具备政府考虑和安排城市长远发展的这一职能。由于城市规划的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和政治属性,城市规划是一门涉及各类科学的复杂科学。

二、实现城市规划科学化的必要性

2.1推进规划编制体制和手段创新

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建立竟争激励机制。打破我市目前相对垄断的规划设计市场,鼓励有资质的市内外设计单位广泛参与规划编制,形成市场竟争,优胜劣汰机制。既有利于增进交流提高规划水平,又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

二.我市现有规划设计单位应加强自身建设特别是队伍建设,要千方百计引进专业人才和业务骨干,增强竟争力。

三.规划设计单位要大力推广规划设计新技术应用,建立地理信息子系统,完善规划基础资料数据库。

四.把控制性详规即法定图则作为规划编制的重点,提高控制性详规覆盖率。编制好控制性详规既可有力改变规划滞后的现状,又可避免修建性详规不适应今后发展变化的特点,项目落实后再依据法定图则作修建性详规。

五.实现规划决策公平化、民主化、法制化。

2.2 城市设计的质量影响城市空间环境的品质

一个好的规划变成高品质的建设现实,需要有法定规划编制和管理为基础,其中规划实施阶段的城市设计尤为关键。但在空间环境建设方面存在较多城市设计品质不高的问题,大多存在较多粗放性与放任性,简单化的理想规划往往忽视具体的现实条件。在宏观层面上,对规划结构的科学性缺乏深入研究和创造性构思,总体艺术布局难尽如人意;在微观层面上,规划设汁粗糙不够细致,不必要的细节又过于繁琐而大大降低了环境品质。

2.3 城市规划管理的水平决定着规划实施的效率和公平

规划管理是实现规划编制和城市设汁的重要保障。在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规划管理有如下进一步改进的方面:规划管理在目前依法行政和管理环节较为复杂的现状下,要减少环节和简化审批的科学机制,以提高行政效率和降低社会成本,建立良好的服务型政府形象;②规划实施管理工作中应对日趋复杂的社会利益相关者的矛盾协调,建立起公示、听证等公众参与的利益协调的机制,最大限度地保证规划的社会公平,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贡献;③建立和完善城市违法建设行为及时发现和制止机制,彻底根治违法建设,还城市以良好的生存环境。快速发展与规划的进步是喜人的,与此相伴的矛盾和问题充分说明了城市规划科学化的,任务依然繁重。

三、城市规划实施政策的内容

城市规划各项实施政策的具体实施环境不同,针对问题不同,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研究的角度及手法因此差别很大,很难通过某一种特定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本文以城市规划管理需求为目标进行研究。

从规划管理的角度来看,城市建设活动与城市规划政策的内在关联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城市发展政策、土地利用政策、设施配套政策、建筑建造政策等。

(一)城市发展政策

城市发展政策是影响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政策,是近期我国规划界讨论的重点。城市发展政策的制定可以有效地控制城市的发展规模、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结合当前前实际,《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将对我国城市发展政策产生新的思路,使城市规划不单单就城市研究城市,而更多的关注于城乡统筹的内容。

(二)土地利用政策

城市规划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土地供应、土地的可获得性和土地使用的可变性所决定的,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相对于人均占有而言土地资源甚是短缺,如何有效地节约土地资源,搞好城市建设始终是城市规划管理的关键问题,因此,以城市经营的思想建立完善的土地资本运营机制,是实现土地资本合理运用的重要途径。

土地权属是土地政策中具有决定性的政策,而且在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有可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现在实行城市土地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制度,为土地的权属关系奠定了基本的原则。首先是国有土地中由政府部门使用或控制的土地比例,也就是说在一定的年限中,政府可以有多少土地通过出让而走向市场、有多少土地必须控制在政府手中作为政府使用或为社会公共利益所使用;其次是公共部门所使用的土地的权属管理也应当引起重视,这涉及到这些国有土地的使用、转移和处置权等方面的内容,在政府所使用或控制的土地中由于是由政府的不同部门进行管理,是否会出现部门所有的实质,而对规划实施带来不利;第三,政府出于公共利益目的收购已出让土地的权限与程序及其赔偿的标准;第四,产权明晰后的交易过程中政府的可干预程度等

土地利用政策可以成为引导城市的扩张与漫延方式,控制一个城市的发展方向。政府通过颁布的一系列土地利用政策来控制城市的发展,这些政策可以通过控制城市土地的开发成本,利用市场化的手段引导城市开发。我国现阶段国家通过“土地出让金制度”、“土地储备制度”、土地“招、拍、挂”制度等政策将城市土地有目的的供应给市场,并对其价格进行控制,以此为杠杆来平衡调节土地投放及城市建设总量,抑制土地市场的过度投机和房地产泡沫现象。

(三)基础设施建设政策

一般来说,由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大,成本回收时间长,技术水平要求高,国家在基础设施配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往往对城市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政府对一个地区的基础设施的直接或间接的投入会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