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学能力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5: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提高教学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提高教学能力

篇1

一、新入职教师的教学能力亟待提高

随着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新入职教师这个队伍中,不仅有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而且还有很多毕业于非师范院校的学生。总体来看,这些新入职教师的学历较高,尤其是近几年来有更多的硕士毕业生也充实到中小学校中来。他们大都掌握了大量的新理论,精力充沛,热情高涨,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因为与学生的年龄差距不大,他们易与学生打成一片,也容易实施新的教法,这些都给基础教育带来了相当大的活力。然而,由于他们自身还正处于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的转变过程,面临着一系列工作适应、人际适应、心理适应等问题,这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实际的教学经验与有效的方式方法,难以将所学理论与实际教学有机结合,因而工作压力较大,心理困惑较多。因此,他们亟需外界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帮助。据笔者所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外界确实都会为这些新入职教师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帮助,包括每所学校都会为新入职教师安排“师傅”,结成“师徒对子”进行“传帮带”,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会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岗前培训以及岗后的继续教育培训等。不可否认,这些措施确实能为新入职教师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然而,这种快餐式的培训似乎并不解渴,他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学校传统的“师徒制”难以满足自己的教学成长及专业发展需求,而教育部门所提供的岗前培训、职后教育、继续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如何使新入职教师有效提高教学能力,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新入职教师有效提高教学能力的对策建议

1.增强教师职业的认同感

笔者曾在新入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堂上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当被问道:“你是因发自内心的喜欢教师职业而从教的吗?”教师中回答“是”的寥寥数人。在笔者参与的其他一些调查中,当问教师“为什么选择教师职业”时,排在第一位的是:出于教师工作比较稳定的考虑而选择教师职业(占被调查教师的70.1%)。可见,在目前就业普遍困难的社会背景下,很多人选择教师职业并不是发自内心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和喜爱,而更多关注和考虑的是教师工作的稳定及待遇的提高。而且,在被问及“教师的收入状况是否会影响其职业道德水准”时,35.8%的人认为“会影响”,认为“因人而异”的有38.5%;在被问及“对教师进行有偿家教的看法”时,“坚决反对”的只有36.1%,有11.1%的人对此持“认同”态度,52.8%的人则认为“无所谓”。可见,新入职教师对教师职业普遍缺乏认同感,他们在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方面都与教师这个特定职业所要求的特定标准具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也是近几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背后的深层原因所在。

增强新入职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新入职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教育,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全社会要继续营造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提高教师的地位,维护教师的权益,改善教师的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

2.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

教师的知识基本包括四个方面:通用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和学生学习及发展的知识。而对于新入职教师来说,最难掌握的是教学的实践性知识。教学能力的提高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长期的大量的教学实践的历练。而且,由于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尤其是现在的90后、00后学生个性更为鲜明,学习需求更为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多变性,使得新入职教师的教学实践之路变得更为艰难。

新入职教师要避免走弯路、错路,就必须继续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教育理论是对教育现象或教育事实的抽象概括,它在本质上超越了具体的事实和经验,能够有效地反作用于教学实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育理论就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利器”。然而,由于我国目前师范教育的一些欠缺与弊端,使得职前教育理论的学习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对那些毕业于非师范院校的新入职教师来说,他们职前教育理论的学习往往存在着简单化、忽略化和为应付考试而去记忆一些概念和法则的不足,对教育理论很难有深刻的理解与运用。时下,在新入职教师中还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一种片面的观点,认为在入职从教之后,不学(教育理论)也能教。这种观点有明显的轻视学习教育理论的倾向。事实上,新入职教师只有有了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他们的教学工作、专业发展才能站得高、走得远。因此,新入职教师要想有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就必须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在此需要强调的是,新入职教师在学习理论时,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学会反思,将教育理论不断内化为自己教学的指导力量和深厚积淀。

篇2

1 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备课规范但无个性化的设计

多年来学校的教学管理已形成一套相对固定的制度,规范化的管理,催化了规范化的备课。教师的备课基本上都做到认真、规范、详细,充分体现了工作态度的“端正”。但是备课的规范统一,从另一角度反映了教师个性化思考的缺失,说明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分析学情,结合实际设计教案的积极性和教学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1.2 开放的教案,封闭的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用好课堂教学40分钟,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上,不少教师唯恐完成不了当堂教学任务,生怕漏讲知识点,就面面俱到地急着赶教学进度,结果是“放手不放心”。既想让学生自主感悟,又怕学生说的不着边际,就急着搬出“最佳答案”;既想让学生自主探究,又怕时间花的太多,就急着告诉学生结果;既想激荡学生的思想,又怕答案纷呈,偏离了考试的最佳统一答案……凡此种种,教师“有心却无胆”,教案写得开放,课堂却是照样的封闭。

1.3 精心预设,“生成”失约

教案是教师为上好课而做的准备、预设。为了实现预期的课堂效果,不少教师着实花了工夫,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分析学情,精心地设计教法、学法。然而课堂是鲜活的,充满了不确定性,眼看精心的预设却无法生成,于是,把学生往教案上拉,“人为生成”!课堂一旦偏离了教案上的预设,一些教师就乱了方寸,不知该如何生成。在教师预先设定的框架之内,教师垄断了沟通,源于学生的问题与提问的对话,几乎是不能容忍的。

2 如何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2.1 由规范化管理向个性化管理转变

首先是关于备课的管理。目前,备课组集体备课、电子教案的广泛采用,也带来明显的弊端:一些教师照搬、照抄别人的教案,缺失自己个性化的思考,应付式的备课还是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教师没有把工夫花在备课上。久而久之,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未能有效地提高,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影响了专业发展的能力。目前学校主要采用的备课方式还是年级组集体备课,备课组活动没有落实到位,关键是管理没有到位,大家不愿把时间花在集体研讨备课上。为了引导教师把工夫花在备课上,使集体备课真正收到其效益,笔者认为应该完备备课组活动制度、记录,确保活动时间,把“六认真”工作月查考核与备课组活动情况、发言记录挂起钩来,把检查考核的成绩与教师对教案的个性化修改挂钩,充分肯定教师在备课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富有成效的思维活动。

2.2 由多布置向多培训转变

“布置”即安排、分配,是一种由上而下的硬性的规定和要求,起作用的是外力。而“培训”是培养与训练,是由外向内施加作用、最终由内在的力量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以往学校工作多以“开会布置”的形式居多,教师缺少工作的主动性。这样的布置忽视了教师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只能是“高耗能低效率的管理”和“疲于应付的工作”,难改教师被动倦怠的工作状态。培训给教师带来全新的视野和广阔的天地,个人的潜能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培训的关键在于,如何根据学校的实际需要、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能力与水平来按岗设需,分层别类、科学安排,使培训发挥最佳的效应。

2.3 从评比竞赛向考核评估转变

为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一些评课选优活动,但是教师参与的面还是不广。比如,教师经层层推选后再参与校级、区级比赛,最后认真参赛的只有那么几个教师,对于大部分的教师来说,评比就没有起到激励与推动的作用。然而考核与评估教师的课堂教学,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他们认为意义就不一样了,这是合不合格、通不通过的问题,关系到对自己业务水平进行评价的问题。思想上的重视会引发行动上的实践,教师就会自觉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要求各学科领导小组成员对本学科组的教师进行随堂听课或打招呼听课,然后按本学期制定的课堂教学评估标准评定成绩等第。如遇不合格,经个人申报,可再度评估考核,直至合格。获合格等级的教师也可继续申报考核评估良好及优秀等级。教导处每年将教师评获的课堂教学成绩记入个人业务档案。

篇3

关键词:烹饪教学,实践能力,现状,建议

烹饪专业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一个特色专业,近几年来随着餐饮业的稳步发展和持续繁荣,餐饮市场对烹饪人才的需求日益升温,烹饪技能型人才受到餐饮市场的青睐。这就需要高职烹饪院校培养出大批符合社会需求的烹饪专业人才。然而烹饪专业和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和技能性。因此,如何提高烹饪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优秀的烹饪专业人才已经成为烹饪教学中的一个首要任务。

一、烹饪实践教学现状

虽然烹饪教学在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却收效甚微,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课程设置不合理,在实际课程设置中,往往理论教学重于实践教学,长期忽视实践教学的后果是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上,只能“纸上谈兵,虽能将菜品的制作过程说的头头是道,但是就是做不出好的菜品;教学设施设备陈旧, 学生在面临酒店里先进的设备时无所适从;教学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手段滞后,缺乏校企之间的交流合作等等。

二、烹饪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几点建议

1. 优化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教学

烹饪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动手能力,并运用到将来的工作当中去。因此,烹饪专业必须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按照餐饮业对烹饪人才的新需求,重新构建烹饪专业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在突出实践教学,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面。

2. 改善教学设施,教学方法多样化

学校应积极关注酒店中所使用的先进设备,定期对实践教学用设备进行升级换代,必要时通过交流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只有这样,才能配备出一支先进的烹饪队伍。在教学方法方面,应当引入标准化评分机制。就是对学生实习的菜品制定质量标准,学生做完菜品后,实习老师可以按照标准对菜品进行点评,这样学生就可以知道自己制作的菜品是否达到了要求,如果没有达到今后应如何改进。实践课的授课方式也应该改变传统的演示——操作单一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做中学”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时和中外烹饪名师近距离接触,随时了解到中外先进的烹饪方法,学生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烹饪知识,提高了烹饪技能,也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训练环境。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职业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烹饪实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对传统工艺的理论和传统工艺流程有一种大胆的质疑精神,对尚未解决的工艺制作能够提出正确的疑惑,在争辩中存在某些与众不同的见解,在考虑问题时有“标新立异”的构思以及别出心裁的想法,创造能力强的人,往往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之,则不然。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的巨大推动力,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在烹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烹饪课感兴趣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创造性以及烹饪技能的高低。

4. 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名师出高徒”,要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先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对烹饪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因此,为确保烹饪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有效开展,必须要坚持把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双师型”烹饪教师队伍作为烹饪教学基本建设的中心任务来抓,既要重视烹饪教师学历的提高,又要重视其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学校可以定期聘请烹饪大师给烹饪专业教师进行统一培训,另一方面,专业教师也可以申请到各大知名酒店厨房挂职,不仅能亲临企业一线学习到先进的技能,还能了解市场对人才所需,在将来的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逐渐形成一支“理论有高度、实践有技能、经营有招数”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烹饪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师资保证。

5. 注重校企合作,强化校外实习基地

校企合作是烹饪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烹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烹饪专业不同于其他的专业,它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因此,其发展必须要摆脱原有的封闭办学模式,要走校企合作开放办学的新思路。校外实习基地的创建使学生有机会到各大知名酒店去实习锻炼,巩固平时所学技能,跟企业名师一起学习先进的菜品制作方法和厨房管理理念,有效保证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和竞争力。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请烹饪大师到学校为学生作学术讲座或者厨艺表演,也可以聘请知名餐饮业的厨师担任兼职教师,承担部分教学任务。通过校企合作,强化了烹饪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加强了实习教学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缩短了学生上岗的适应期,使校企双方达到一个双赢的局面。

总之,学校的任务就是为市场培养实用性的技能人才,因此,学校要顺应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培养计划,优化课程设置,改善教学设施,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思维,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加强校企合作,通过种种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来到工作岗位后,能够迅速的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曾翔云. 高职高职专烹饪教学五原则[J] .中国食品, 2003(4): 28-29·

[2] 朱东辉.关于高职烹饪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5, (4).

篇4

一、低年级重视写话的起步教学

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而且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必须重视低年级写话的起步教学。

1、加强低年级的说话练习。

将说话练习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每堂语文课的教学都应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说话内容不限,说话的句数不限,只要上下句连贯,合情合理。在学生练习说话时,老师指导练习说话,教师要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表达欲望,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或者教师可利用动画片,或者图画让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观察后进行说话练习,来逐步提高说话能力。

2、重视低年级写话练习。

在教学一年级时,我在学生一学完拼音后就尝试让学生用拼音写一句话日记。我要求学生把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内容上对学生不做硬性规定,只要是学生愿意告诉老师的就行。同时我还要求家长一起配合检查,对学生的写话进行指导与督促。通过这种方法,我不但成功的巩固了学生的汉语拼音还训练了学生的写话能力,真是一举两得。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写话兴趣,我规定每周评比一次日记之星。一学期下来,谁累计得的日记之星的次数多,谁就是本班的写作大王。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写话的积极性,同时写话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教学二年级时,我对学生继续加强写话训练。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我在学生的写话要求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写话里的音节逐渐减少,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学过的词语,简单的比喻、拟人句等修辞手法,并且能分几个自然段,在不知不觉中为三年级学习正规的写作方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年级重视作文的正规教学

中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教师必须重视作文的正规教学,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1、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说出来后再写。我经常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在班内组织课前演讲,培训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2、加强阅读,积累材料

学生初学写作,语言是匮乏的,这就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会课外阅读,积累自己的有用素材。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分专题来课外阅读并积累。主题与教材上的专题一致。每学一个单元之前我都会布置学生课下阅读属于这个专题的文章,并积累其中的好词好句。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之前我就让学生阅读名人的故事,并积累其中关于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的好词好句。学生每天做了摘抄之后,我要求学生对自己的积累要背熟并且我要检查。通过这样的强制手段,学生都能掌握一些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的好词好句。在第二单元的习作:“我熟悉的一个人”写作时,学生都能用上自己积累的素材,真正做到将别人的东西化作是自己的东西,这即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又增强了学生写作的自信心。真是一举两得。

3、重视学生写作的真实体验

作文课一定要指导学生写作,让学生了解写作的过程以及写作的方法,避免学生写作时没有方向,胡编乱造。我曾经听过一节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我喜爱的水果》。在这节课上,老师首先出示一个柚子,告诉同学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来观察柚子。老师引导学生用摸、看、尝、闻的方法来逐步观察。观察之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观察所得。教师引导学生用上“像……像……”的比喻句来丰富自己的观察所得。教师进行方法的指导。这节课老师让学生经历了一次具体的写作过程,使学生明白作文写出的过程及方法。我想通过这节课学生一定掌握了写水果乃至动物植物的方法,短短的一节课,收效巨大。

三、高年级重视作文的提高教学

1、教会学生如何选材,如何谋篇

写文章首先要认真地分析题目,根据文章规定的范围和要求,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一点不容质疑;二是“选材”这一环节也必须把握好。中心确定了之后,怎样选材,选什么样的材呢?我的观点是:首先,选择材料要服从中心思想的需要;其次,材料要真实,不能编造;第三,材料要具体,避免说空话,要“言之有物”;第四,材料要典型,有代表性,防止一般化;第五,材料要新鲜,要克服老一套。

作为教师,我们要使学生明确:下笔之前要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思考过程,这一过程就是布局谋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叙述需要考虑:文章要点是什么,只有抓住要点才能把问题说清楚;文章的叙述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考虑周到,要按事物发展的顺序写;分清主次,明确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关系,思考哪些详写,哪些略写等,是从整体着眼来考虑。另外,还要从大到小,考虑文章的细小环节,如开头,过渡,结尾等。只有把问题都周到地考虑好以后,下一步写时才能表达自如。

2、给方法,自己修改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常常一挥而就,写而不改。作为教师我们教给学生修改方法,使他们养成写完自己修改的习惯。我的具体做法是:

首先,定向自改。老师提出修改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己修改。

第二,辅助自改。

同学之间,边议边改。

篇5

关键词:提高教学质量;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319-01

质量是学校的名片,学校所有工作包括教学改革,都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这是我们办学治校的价值追求。离开分数的素质教育,在现实的社会和现实的家长面前,越来越显得苍白无力,离开素质教育的分数,也必将引来更多的质疑。由此可见,高分高能,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才是大家受欢迎的。作为实验小学教学校长,其关键的一点,就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管理的效能。我认为应该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的管理工作。

一、充分激发教师的内驱力

提高教学质量,不是一向情愿的事,也不是单单枪匹马的事,只有成为大家的共同愿望,成为每一个人奋斗的目标时,才能变学校要我敬业,为我要敬业。让我们的教师能客观分析自己,找准自己以后努力的坐标真正认识到:“虚度光阴不如早日改行,想做教师就要做个好教师”。教师工作绝不是单一地为了学校,更不是为了某一位领导。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方法的是否科学、教师地位的高低,说了算不是学校领导,更不是一两个人,而是广大的家长,广大的教职工。在年家长择师的现实面前,对教师的评价是再现实和残忍不过的了。校长绝不能无动于衷,而要利用好这一杠杆作用,做好顺势利导工作。不仅如此,校长平时就应经常让教师多与家长沟通,学校尽量多地让家长知道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在某种意义上说,家长满意了,学校就满意,每位学生的家长对我们的教师都满意了,那我们的学校就必将成为家长的第一选择。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管理水平

教师起点水平是无法选择的,但工作中水平的提高快慢我们可以把握。教师专业化技能的训练与考核,教师校内外的学习与培训,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对于我校来说,一是重视,二是舍得。我们就是要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途径,就是要通过以赛促训的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驾驭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

当我们看到集体备课从形式,到触动教师们每个神经中枢的时候,我们在暗暗庆喜,这就是教师提高最快的时刻。上课比赛或展示的教师需要大家的智慧,大家的付出能得到上课教师的接受和感激,一节好课还能给整个团队带来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课,无需校长太多的精力投入,只需要给予适当的评价主足够了。但效果是成功了一名教师,提高了一个团队。这样的活动不能只是少数几次,如果能做到按计划、分层次不断进行,学校每年就会大批教师得到提升,一定数量的教师成为范围不同内的名师,教师群体更加优秀。

三、加强每一节课的管理

1、高质量必须建立在轻负担上,而学生过重的负担,往往是因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低,造成课内损失课外补,水平逊色时间补。针对这一点,我们要求教师能做好每一节课的充分准备,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让出更的时间给学生自主支配。在考核工作中,特定设置了“家常课”的评比工作,确保每节课都上成有准备的课。在评价标准上,突出三个导向:一是新理念的某一方面得到较好体现;二是目标得到较好达成;三是“三清”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尤其是“三清”工作,即“当堂清、天天清、单元清”,更是减负高质的好方法。

“当堂清”要做到“目标当堂达成,人头当堂落实”;“一天两问”是自我落实“天天清”的好方法,即:进校第一件事要问一问:“今天我要做哪些事?都准备好了吗”?离办公室的最后一件事要问一问:“今天我做了哪些事?自己满意吗”?“单元清”重点抓好单元过关、检测、补差补缺。

2、与此同时,我们要继续做好加减法:(1)增加对学生的个案研究,减少工作的盲目性;(2)增强细节管理的力度,减少大而空的污夸现象;(3)增加巧妙的无声管理,减少无奈的大声呵斥;(4)增强开拓意识,减少经验主义;(5)增加高效低耗的劳动,减少过多的机械重复;(6)增加面授前的准备, 减少面授时的耗时耗力;(7)增加有效练习的次数,减少每次练习的数量;(8)增强课内、校内完成作业的力度,减少课外、校外的作业量。总之,我们不要看似“很紧、很忙、很苦”,却实效不佳,而欣赏的是“有章、有法、有序”的高效能。

四、抓好学生学习常规

学习习惯和品质,对一个学生来说,往往比某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还要重要。我们认为,对于学生的学习品质,首先要从学生外在的行为习惯抓起,将总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行为要求上做。如“精神饱满”落实在“坐、立、读、写”等的姿势上,落实在不随便插嘴上;“认真听讲”落实在全神贯注,专心倾听上;“认真作业”落实在书写规范、及时作业和作业速度上;“踊跃发言”落实在每节课提问发言的次数和发言面上。每学期如果对各班进行一二次“课堂常规专项评比”,势必会改善教师教学目标落实的外部环境,使师生形影合一。

篇6

关键词:数学教师;语言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160-01

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个方面,它是教师的逻辑思维水平,以及组织与处理教材能力、运用文字能力等诸多方面的综合体现。对数学语言的表达,不仅要求有严密的科学性,而且要有艺术性。当你能把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起来的时候,那你做为一名数学教师的基本功就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数学教学也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提高自身数学语言的表达水平,使学生不仅能“做”好数学,还能“说”好数学。

如何提高数学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师的队伍中,有的人悟性较好,性格也活泼,平时注意说话练习,可能语言表达上没有什么问题。可有的人天性内向,见生人就面生,就脸红,胸中的千言万语总是很难恰当的表达出来。有人把它形象的称为: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也许我们其它方面的基本功很扎实,但语言表达不过关,怎么办呢?

首先,勤于读书,提高业务水平。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一节数学课科学性的保证,忽视了这一点,势必导致一些科学性的错误,我们常常看见有的老师拿起一张作业纸,说:如何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作业纸能和长方形画等号吗?再比如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拿出一张作业纸,说:“把这张纸折一下,就可以检验这张纸是否对称……”,折和对折,在这位教师头脑中已经划了等号,这对吗?数学是讲科学的,是需要像语文一样咬文嚼字的,这恐怕不能是简简单单的一句口误就能解释的吧?专业知识的匮乏势必导致出了科学性的错误。

读书,会在无形中提升教师的品质、强化教师的人格魅力。爱好读书应当成为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但需指出的是,那些只喜欢读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教师无论如何也不能成长为的优秀教师。教师要读书,更要读名著、读名师的教育随笔。在与大师对话、和名家交流中,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在碰撞中生发感悟、得到成长。

其次,谦虚好学,强化人格魅力。

我们每个人从小就会模仿,模仿大人做事,模仿大人说话。其实模仿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小时候学说话是向爸爸、妈妈及周围的人学习,向周围的人模仿。那么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通过模仿法,向这方面有专长的名师模仿,如华应龙、张齐华等。当然,除了向名师学,我们也可向少儿主持人学,向身边的同伴学。

第三,善于反思,锤炼特色教法。

教育教学是教师的核心工作所在,教师只有经常研读名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和教学论文,在研读中才有感悟,并把自己的感悟付诸于笔端,才有利于专业成长。

大家都熟悉的演说家闻一多先生,也是勤学苦练的高手。他曾回忆说,为了一次演说,第一次练说了8遍,晚上又出去练习十二遍。到了第二天,果然演说有进步,他认为还当益求精至。第三天又练习三遍。这样反复练习,才有了临场妙语连珠的效果。

第四,习惯交流,参与学科教研。

平时我们的集体备课,是教师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平台。我们教师要抓住每一次发言机会,在备课前做好准备,与学校老师交流教学经验,取长补短。这方面我们学校做得很好,开学初,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中就明确要求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教研,每人每个学期发言不少于十次。通过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增进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使教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持之以恒,成就专业发展。

凡事往好里想,人生就应这样。知心姐姐卢勤“太好了”的心态调整秘诀值得让大家借鉴。遇到任何事情,不管是好的,还是糟糕的,总是对自己说“太好了”,真是“太好了”。

篇7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性学习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如何让学生提高学习地理的创新能力成为每个地理教师都关心和改进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创新能力应有具体的对策,同时要求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可见,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是学好地理的第一步。

1.1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21世纪高科技时代,多媒体教学已经进入大多数学校课堂。在地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加直观更加形象生动地向学生传输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如在学习地球自转、大气、季风、洋流、地质地貌、自然灾害等自然地理知识时,通过多媒体的图片展示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加强互动

高效的课堂,也应该是一个活跃的课堂,老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宽松、愉悦和民主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入教学,从而做到师生互动。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够有足够的空间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时代新人。

1.3重视解答疑问

一个爱问问题的学生不一定是一个最优秀的学生,但一定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学生。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一个学生只有在有兴趣的情况下才会发出疑问,所以课堂上老师应该主动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多提问题,鼓励学生提出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对于一些肤浅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以思考,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在回答学生问题的时候,应该做到态度谨慎、语言清晰,不要不懂装懂误导学生。

2.优化教学方法

2.1开设高中地理课外实践课

高中地理课外实践课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选择课题并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进行调查、观察、测量等的活动。高中地理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地理课外实践课两方面。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环节,但知识脱离实践是不行的,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必须开展地理课外实践课。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例如:观察月相的变化,在课堂上是无法完成的,只能在课外实践课中才能完成。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能力,其重要性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在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目标设计、进行地理课外实践课的计划拟定、规范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组织和操作。[2]

2.2运用高中地理案例

实施案例教学主要在课堂内展开和进行。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和教材,将所选案例分成四类:一类是讲读式,如《茫茫宇宙觅知音》、《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及分布》等;二类是讨论式如《宁启铁路扬州段开通对家乡的影响》、《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类是活动式如《城市化给我们带来什么》、《身边的污染及人们的反映和能做的小事》;四类是调查式如《扬州乡镇工业的类型、特点及发展方向》、《家乡河流的现状、变化、原因、危害及对策》等。[1]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有三个鲜明的特征:以学生为主、重视实践和归纳、明显区别于传统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课堂气氛随机应变,结合地理案例教学的三个鲜明特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创新意识。通过高中地理案例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实现创新性学习。

2.3开设地理小课堂

小课堂即由十到二十个人组成的课堂。这样的课堂给教师和学生充分接触的空间,使师生加强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教师实现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效果的最优化,努力提高课堂的“质”的水平。教师要更了解学生的经验水平以便更好地对探究问题或任务进行设计,并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加鼓励,营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

地理小课堂的开设比较耗费资源,所以对学生的要求相对比较高。它有利于培养精英人才,能够带动校园的学习氛围,并且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创新能力。

3.注重教学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层次性。如果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会限制学生进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要一味地就题论题,这样同样限制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与提高。在课上,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思维。在课后,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以书本知识为基础,熟悉知识大纲,认真地构建知识框架,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如在对地图的分析上,要学会读图名、图例,了解题目的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适当地在课后给他们辅导,适当地扩展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路,让他们真正地做到创新性学习。

4.结语

提高学生高中地理学习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任重而道远。中学地理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而且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其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的能力。[3]所以,在今后的课程教育改革中,教师应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寻找出提高高中地理教学创新能力的更好方法。总之,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更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究的课题。如今对于这个课题的探究只不过是一个开始,更多的探索还需要我们不断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8

关键词:体育教师 科研 能力

影响一个国家运动竞技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体育教师的多少和水平的高低,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修养,提高教学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是现代化教学涉及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以下途径经进行。

一、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扩大知识面

现代科学技术向体育进行全面渗透的时代已经到来。因此,加强体育教师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体育教师的基础知识水平和科技水平。是搞好教学工作,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的根本大计。德国思想家莱辛曾经指出:“能作正确理论的人,也会创造。谁想创造,必须学会理论。”从某种意义上也给人们以下启示:只有了解现代科技并具有较高文化知识的人,才能胜任并指导体育教学的训练工作。

二、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多种能力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不仅需要较高的文化水平,而且必须具备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这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保证。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对体育教师指导训练的能力、创新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和科学创造能力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能力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知识在能力的指导下‘活化’,没有知识的能力是低层次的,没有能力的知识是僵化的。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因此,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多种能力,对于教师的科研工作有重要意义。

三、学习科学方法论,提高创造才能

科学研究方法是人们为了正确认识和揭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和方式的总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方法的理论发展很快,已由科学研究中广泛采用的逻辑方法、经验方法、教学方法,发展到系统方法、系统学、系统动态学等。此外,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也非常普遍。一个教育工作者是在科学研究中有所作为,取得教育教学的突破,就必须学习科学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可以告诉人们如何运用和驾驭知识,如何概括已有的知识去创造和发现新知识。在竞技运动的科研中,对观察实验获得的材料、数据进行加工处理,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多种方法和教学方法;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运用科学抽象方法;根据已知的竞技运动科学理论和事实上推测事物发展变化的未知规律,需要运用假说方法。总之,运用知识必须依靠科学方法。只有依靠科学方法,才能架起从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并沿着这些桥梁,不断地向新的体育科学高峰迈进,才能够有效地促进人们的创造才能。

四、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和学术研讨活动

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如运动训练科学化培训班,和种短期的体育教学讲座、学习班、新课改、科学教学方法学习班等,是促进体育教师知识更新,提高竞技运动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培训班和短训班的学习,可以获得大量有益的信息,有利于了解国内外的发展趋势与动态,从而在教学中积极采取对策,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促进体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此外,有计划地组织本组教师总结经验,结合教学工作开展科学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体育教师或多学科人士参加的多种学术交流会、座谈会、讨论会等,是提高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又一有效措施,并有利于交流信息和成果,激发灵感,促使科学研究获得成功。

五、善于积累资料,扩大信息来源

文献资料是体育科研和运动训练的重要情报和资料来源,是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教练员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并为论证课题和从事体育教学研究提供理论和事实根据,因此搜集和积累文献资料极为重要。

六、努力钻研,重视自学

篇9

关键词 教学秘书 能力素质 高校教学

1 高校教学秘书的重要性

教学秘书是高校教学管理基层的管理者和执行者,它是一项繁琐的、复杂的系统性工作,主要是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培养过程的管理,包括学生的入学注册、专业课的课程安排、考试安排及成绩记载、休学与复学、转专业与转学、退学与跟班试读、奖励与处分、毕业与毕业资格审查、学位授予等方面。因此,教学秘书高效率的工作,是保证教学正常运行的基础。她担负着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促进学校发展的重任。

2 高校教学秘书的主要工作性质

2.1 协助参谋性

教学秘书是系领导的参谋助手。系部教学工作的很多具体事务是由教学秘书来协助完成,在系里整体工作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教学秘书要收集及整理各种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信息,及时反馈于系领导,为系领导的决策提供参考信息,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2.2 日常管理性

高校教学秘书的日常工作有常规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与管理、课程管理、学籍管理,毕业设计管理、教学档案管理等职责,这么多繁杂的工作,必须通过教学秘书专业化、人性化的管理才能更好的落实。

2.3 服务性

教学秘书应把教师、学生及领导当成工作的重心,做好既要为教学工作服务,又要为教师、学生及领导服务。用这种充满人性的服务态度赢得大家的认可。

3 高校教学秘书应该具备的能力与素质

3.1 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把各种力量合理地组织和有效地协调起来的能力。包括协调关系的能力和善于用人的能力等。组织管理能力是一个人的知识、素质等基础条件的外在综合表现。教学秘书工作内容繁杂,必须要有充分的逻辑能力才能高效优质的完成工作。所以,高校教学秘书要具备逻辑分析的能力,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3.2 坚持学习能力

教学秘书承担着大量的工作,只有通过勤奋学习,才能提高本领、更好的做好工作的前提。教学秘书要高度重视更新旧知识,掌握新技能;具有较强的学习紧迫感,还要主动学习计算机操作、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知识,开阔工作视野,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人际沟通能力

教学秘书联系着学院、教务处,系部领导、教师和学生,是他们之间的纽带,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学秘书处理好与上级、与同事、与学生的各种人际关系。所以要求教学秘书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工作任务,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4 高校教学秘书应如何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

4.1 熟知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这是一个讲究效率的时代,高校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如果工作不讲究效率,随意为之,则难以按时按质地完成任务。而提高效率的第一步就是熟悉工作流程。所以教学秘书应积极学习高职教育理念及学院相关制度,积极主动思考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及时调整工作方法,以便更好地完成工作。

4.2 积极进行沟通,做好桥梁工作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而教学秘书联系着学院、教务处,系部领导、教师和学生,是他们之间的纽带,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所以只有通过沟通,才能更快更准确地完成工作。

4.3 进行科学管理,促进工作落实

教学秘书要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各项教学教务工作,应熟悉学院各种教学规章制度,重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以便更好更有效率的完成任务;重视学校管理的创新性,做到管理观念创新,要以服务人为先,以服务人为本。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主动为教学服务、主动为教师服务。

4.4 及时调整心态,做好及时解压

教学秘书工作繁重并琐碎,造成教学秘书在工作中会出现急躁情绪和厌烦心理,所以教学秘书要做好本职工作,需要有技巧,要在工作中不断摸索,有自己的工作方式。也应加强身心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克服急躁情绪,养成良好的心理品格。

4.5 出台相关奖励,建立激励机制

教学秘书工作繁重,却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岗位。为促进教学秘书更好更积极的工作,学院领导先要了解及重要该工作的性质。并对高校的教学秘书可实行岗位聘任制,制定岗位职责,明确工作范同和任务,开展评优活动,奖优罚劣,拉开收入差距。以此来刺激教学秘书的工作兴趣。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研读;能力提升

对小学数学教材的研磨、解读能力是一名专业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这一点应当引起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重点关注。教师对教材研读的有效性,将直接关系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能否得到提高,所以,以下笔者将结合研读数学教材的重要性,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以期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精心研读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性

1.研读教材是全面理解教材内容的基本手段

小学数学教材是由多名专家和知名学者经过细致的理论和充分的实践共同编撰而成,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最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和最为前沿的知识汇总。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应当在全面理解教材内容的基A上实施课堂教学,而全面理解教材内容的基本手段就是精心研读教材。

2.研读数学例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数学表达能力,规范学生的数学解题格式等都具有积极作用

教师在研读例题时,要充分联系本单元最为基础的知识点,将最具有代表性的例题拿到数学课上重点讲解,避免题海战术。

如此,才能有效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3.研读教材是制订详细教学计划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前必须要制订详细的教学方案或称教学计划,如此才能保证整节课的顺利进行,而教师如要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就必定要精读数学教材,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制订出完整、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数学教材能力的有效办法

1.正确理解教材编撰者的编写目的

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知识的设定多是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为切入点,然后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实践探究等活动总结出最终的数学结论。其次是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现象。最后是总结归纳数学结论,并挑选经典例题实现能力强化。在这样一整套的教学流程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基础,也是保证后续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利条件,在时间上应当尽可能简短,切忌不能过长。观察和分析生活现象是促进学生思维发散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可以适当延长教学时间。总结归纳数学结论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教导学生将具象的数学现象转化为抽象的数学用语的步骤。强化例题解析能力的训练是对数学知识的一种巩固的手段,并且这一巩固手段也是教学中常用和必用的。

2.有效梳理基础性的数学概念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概念可以说是教材中最为基础的知识点,只有学生将基础的概念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后,才能在此基础上实现例题分析、习题解答、知识延伸等过程,否则就难谈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想学生充分理解数学概念,数学教师就应当在课前精心研读教材内容,将本单元基础性的数学概念进行有效的梳理,让学生接受到系统化、整体化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特性”的知识时,教师应当在课前仔细研读本单元教学内容,确定本单元的基本教学概念“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而对于“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师则可以通过让学生联想生活中的实例,如房顶多采用三角形的结构来展开教学,当然还应当重点向学生论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础概念,如此才能实现进一步的分析、解题、总结的过程。

3.总结出各单元具有代表性的课后习题

教师通过对课后的练习题进行仔细的研读,挖掘出每个章节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讲解,可以有效提高习题训练的质量,并

且对学生思维的延伸也是一种很好的触动,避免了学生厌烦题海战术现象的发生。比如说,在教学“立体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时,其中有一道具有代表性的正方体体积的求解习题:将10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拼接成不同的长方体,那么它们的体积各是多

少?学生依据求解的目的很快便可以计算出相应的结果,但是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对习题求解的掌握,还要教导学生将想象中的长方体形状用实际的物体拼一拼,或者在纸上绘制出来,强化小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

概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教材研读的能力关乎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提高教师的教材研读能力非常重要,为此,教师应当正确理解教材编撰者的教学目的;有效梳理基础性的教学概念以及积极总结各单元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而在不断探索和总结中有效提高自身的研读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