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5: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

篇1

2、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5、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篇2

为配合在全党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编写了《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以下简称《读本》)。《读本》以党的*精神为指导,全面准确地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是一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好教材。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读本》根据党的*精神,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理论。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一次是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思想;一次是与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在理论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创造性地提出和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从理论前提、实践基础、时代条件等方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必然性,展现了科学发展观在这一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价值。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读本》从科学理论体系的高度,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这个体系的基本形态是:第一,第一要义是发展,其基本点是: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在发展中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展应是又好又快的发展。第二,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基本点是:发展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第三,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其基本点是: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各项建设;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第四,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其基本点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第五,要抓好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其基本点是: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上述几点,是当前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

关于《读本》的文风特点。《读本》不仅根据党的*精神完整准确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而且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文风。它运用普通百姓都看得懂的文字来阐发中国化最新成果,可以说是一部具有大众化特点的理论读物。

篇3

[论文内容摘要]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个方面,提纲挈领,切中实质,对于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对于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具有重大意义。

一、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中国是世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党明确提出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鲜明地提出“发展是硬道理”。随后,我们党又进一步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不发展就没有出路,不发展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深刻回答了“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宗旨和基本

动力。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与我党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标,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回答了“为谁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同时,科学发展强调“以人为本”,不仅包含了发展“为了谁”的价值内涵,而且也包含了发展“依靠谁”的深刻内容,就是要把人民群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原动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营造发挥人民群众聪明才智的良好社会环境,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力,形成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全面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所谓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唯物辩证法和系统论方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针对我国发展新阶段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思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各级领导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准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及时研究和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就是要总揽全局,照顾各方,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注重实现良性互动,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1)统筹城乡发展。正确处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中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建立有利于克服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2)统筹区域发展。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平衡和不平衡关系,建立区域之间资源合配置机制和互动机制,发挥发达地区的带动作用,加快后进地区的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3)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整体进步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协调,实现改革、发展、稳定有机统一。(4)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把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防止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5)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趋利避害,既发挥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又防止由于对世界经济的过度依赖而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要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有机统一,从本地实际出发,正确处理中心与全面、重点与非重点、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注重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实现均衡和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参考文献:

篇4

调研人员:土管党支部书记-----*

土管党支部全体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

调研主题: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专业能力培养

调研目的:明确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结合实际,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分析解决问题

调研过程:1、分组讨论

2、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3、土管党支部书记蒋老师做最后总结

调研总结:

通过此次对科学发展观的调研,使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明确了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及时性与必要性,学会要有意识的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不断将其与专业能力相结合,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分析。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我们应该看到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各要素,是统一的整体,任何要素都是不能独立存在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的,我国目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基于此。并且,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就使得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适时且必要。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要做到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必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经济发展为中心,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要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全面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可持续发展,在任何领域,任何时间都是适用的。20*年,对于中国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一年。汶川地震的悲痛撕扯着每个中国人,奥运的喜悦也振奋了每个中国人,这一悲一喜之间,让世人看到了中国力量。在悲喜过后,我们更应该看到党的执政之根本。我们党是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急民之所急,一切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以人为本的核心之下,寻求可持续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同时也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解决好资源不足的矛盾,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显现出不平衡就要求我们必须走一个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就从土地资源来讲,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也是工业、交通、城市建设和旅游等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基础。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在综合考虑土地资源和环境资产的跨代配置基础上,逐步提高土地生产力和承载力,既要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又要使土地的开发利用与土地的合理保护和科学整治结合起来,实现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不断满足当代和可预见的将来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追求最佳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土地资源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就是要秉承科学可持续发展观,协调土地资源与其他不可再生资源,协调土地资源与经济、人文、政治等各方面条件,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做到资源与经济的平衡,不能只追求短期效应,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资源的长期效益,资源的经济效益要始终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篇5

一、进一步把握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党的*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论断,提纲挈领,切中实质,是对科学发展观思想内涵所作的最全面、最深刻而又最鲜明的新概括。通过学习,我深深体会到:一是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抓住发展,就抓住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果,都是建立在发展基础之上的。不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发展,就不可能解决我们面临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二是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三是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推进科学发展,就必须总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全面,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就是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可持续,就是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是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是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四是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是我们党长期执政中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经验,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就是要从我国发展全局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调节并处理好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促进整个社会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坚持统筹兼顾,关键是坚持科学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抓发展。

二、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宣传任务

通过学习,我进一步明确了本职工作的重要意义。作为宣传思想工作者,我们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饱满的热情,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我区的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是我们当前的工作重心。因此,我们要以增强宣传教育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为着眼点,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理解,立足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手段,认真做好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的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群众既受教育又得实惠。在方式上,积极挖掘、整理、开发各类资源,借助各类媒体、网络等活动载体,不断提高群众的参与率,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进一步认识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观强调,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目的。具体到宣传思想工作上,就是要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把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作为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的主要内容,时刻把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工作的首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宣传思想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舆论导向在建设和谐社会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工作中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发扬民主;另一方面,更要发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化解矛盾、鼓舞人心的作用,做到事实准确、客观公正、以理服人,最终实现有利于党委和政府改进工作,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在和谐中进步,在进步中更加和谐。良好的舆论氛围是推动我区各项事业改革发展的剂、催化剂。新疆民族众多、文化多元,处于反渗透、反颠覆、斗争的最前沿,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站在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牢牢把握主动权,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抢先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按照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工作要求,大力营造和谐稳定、科学发展的浓厚氛围,为我区建设现代化生态精品城区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四、进一步体会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思想工作来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倡导自信、开放、创新的意识,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也就从根本上坚持了社会主义;就能在人们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空前活跃的情况下引领社会思潮、增进社会共识,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各族群众,从而不断巩固和维护各级党政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五、进一步树立了“解放思想才能科学发展”的思想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更换掉广大党员干部脑袋中的传统发展观,从而用新的观念体系去指导发展的实践,使发展走上科学的轨道。无论是用新观念换掉旧观念,还是用新观念去指导发展的实践,都需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把人的思想观念调整到与实践的需求相吻合的过程,就是让人的思想观念始终不脱离实践的要求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最容易出现两种倾向,人们的思想观念要么落后于实践的需求,要么超前于实践的需求。无论落后还是超前,都会妨碍发展的顺利进行。要克服落后与超前这两种倾向,唯一的方法就是秉承实事求是的精神解放思想。

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政治、经济、科技……任何一个领域的突破性发展,都以解放思想为前提。我们在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这一理论面前解放思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取得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在准噶尔盆地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我们在前人认为没有油的地方找到了油,我们在前人认为没有油的层系发现了油。如果在前人创造的理论成果面前裹足不前,怎么可能有这些发展的奇葩?

而解放思想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束缚我们思想、妨碍我们思想解放的至少有以下4种因素。一是自身的经验。我们自己在实践中摸索、总结的经验,已经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这样的经验,既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又可能成为我们的思想包袱。它使我们不愿意去尝试新的方式、新的道路,对新的观念抱着天然的抵触心理。这就如古人所说的那样,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二是现成的规定。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本本,有很多条条,有很多框框。这些条条框框有的是在实践发展到某一个阶段时制定的,符合当时实践的要求;有的在它出台的时候就与实践的要求脱节。而实践是在不断发展的,随着实践的发展,一些具体的政策条文就成了一种障碍而不是规范。这个时候,我们要有勇气根据实践的需求去调整、去突破。三是科技的水平。科技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产力的水平。生产力的水平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的思想观念。尊重科技发展的客观水平是对的,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是唯一生产力,我们的思想不能完全受它的限制。这如同打仗,武器是重要的,但武器的水平不能完全等同于军队战斗力的强弱。四是榜样的示范。这里说的实际上就是别人的经验。别人这样做已经取得了成功,我们不这样做似乎就不对劲。学习借鉴本来是一种思想解放,但亦步亦趋就会成为一种思想束缚。

篇6

一、要学习好科学发展观,就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论断,提纲挈领,切中实质,是对科学发展观思想内涵所作的最全面、最深刻而又最鲜明的新概括。一是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抓住发展,就抓住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果,都是建立在发展基础之上的。不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发展,就不可能解决我们面临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二是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三是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推进科学发展,就必须总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全面,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就是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可持续,就是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是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是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四是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是我们党长期执政中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经验,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就是要从我国发展全局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调节并处理好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促进整个社会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坚持统筹兼顾,关键是坚持科学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抓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个方面辩证联系、有机统一,构成了一个完整、严谨的理论体系,准确把握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新要求,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新认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这些重要论述,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对于用发展着的指导新的实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国土资源宣传教育思想工作的新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思想方法上要改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单相思”,即只考虑对国土资源干部职工进行什么教育,却很少考虑干部职工有什么需求的现象,真心实意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充分发挥干部职工在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在社会宣传活动中,多采用平等交流、双向互动的办法,努力让人民群众自愿地参与到国土资源各项宣传工作之中去,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在理论宣传教育中,不回避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采取面对面的方式和心贴心的态度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在新闻媒体宣传中,要把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群众心声结合起来,把国土资源的法律法规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创新宣传形式,拓展宣传渠道,加强主题宣传和典型宣传,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为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握国土资源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营造奋发向上的社会环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策划宣传主题,大力宣传符合科学发展要求、体现社会进步的思想观念,充分展示国土资源干部群众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风貌,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明确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肩负的重大责任。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通过深入研讨,着力在贯穿、结合、转化上下功夫,充分认清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形成宣传思想工作新机制

国土资源宣传思想工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在思想上更解放一点、作风上更务实一点、方法上更具体一点,努力创新工作机制。

(一)在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上下功夫。宣传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宣传和发动全社会重视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促进国土资源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宣传思想工作战线长、头绪多,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兼顾各方面的需求和利益,在统筹下有序推进、在兼顾中从容应对,争取工作效益最大化。要准确把握宏观大势、吃透中心工作,自觉服从、服务大局。要善于争取各方支持与合作,变“内循环”为“大循环”,变“小宣传”为“大宣传”,变“单兵作战”为“集团作战”。要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善于抓重点带一般,强化精品意识、精细意识,努力实现点上突破、面上开花、整体推进。

篇7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

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坚持了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观点,同时也融入了极具活力的新内容。科学发展观在观照目标上呈现多元化,包括自然界以及在实践中产生的人和人类社会,主旨在于三者的协调融洽。本质上,科学发展观为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唯物史观赋予了新的时代气息。

一、从本体论角度,科学发展观是将人的解放和发展作为检验标准的人本与社会政治实践相协调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在遵循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理论中所阐述的社会模式更迭的一般规律及世界演变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效能二者相结合基础上形成的。它从实践的角度界定了发展的目的,其所具有的意义和所采取的方式,是对马克思发展观的新发展。马克思认为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及其所从事的实践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中固有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人改造客观世界获得实在实物的活动是必不可缺少的,物质生产活动以外的各类活动则是依托物质生产活动而形成并始终受其影响的。明确指出社会发展是自始至终受到人类生产实践制约的,但又不局限于此,而是包括其他因素的综合思考。马克思把人及其创造活动写入了社会的本质,只有人的主观能动行为才可以形成社会进步和逻辑。社会发展规律与物质生产规律是现象与本质的地位,后者制约前者。如果没有了人的物质生产劳动,那么社会发展规律也就无从谈起。马克思所认为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的理论根源。学说具有相当份量的是关于人的学说,它从生产活动的角度观察人、分析人。马克思认为人的价值最根本的特点是实践创造性。人的价值的实现是在实践中由不确定价值向确定价值转化的过程。人的价值可以一分为二,即一个是个人价值,另一个是社会价值。与之一脉相承的科学发展观阐明了人在社会进步中居于主导地位,人的非消极、非被动、非保守的特性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动力。在建设中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采取更加有效措施来让广大群众不断感受到物质、精神等多方面的发展获得感,是新时期中国政治领域加强建设取得文明进步的主旨。践行科学发展观,必定会在实际中反映出重视人而非忽视人的政治意蕴,以人能否得到彻底解放和能否得到更好的发展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这实际上就是政治哲学。所以,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以实现人的解放和发展作为首要条件,以积极实现人、社会与自然的内在协调为目标。同时,要兼顾后代人的需求,在不间断的发展中实现社会与人的科学发展、永续发展。

二、从认识论角度,科学发展观是把发展的主体与客体相互适应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发展观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最根本、最直接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新时期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作为社会发展主体的人,如何在思想上形成既有利于自己又利于他人的观念,成为科学发展观努力的方向。这要求我们一方面积极维护社会的公平,另一方面又不能忽视人的正当利益诉求。努力使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形成互助、友爱和协作的优良品质,以此作为人格基础来推动社会发展。同时,把诚信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基础和内在要求,积极提倡捐资助学、社会关爱工程建设、地方公共设施建设等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形成物质、精神、政治三方面文明建设互为动力的局面。在此基础上,社会各个利益群体能够为共同理想和目标团结奋斗,完善政事通达、人心和顺的管理机制,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实现社会和谐,其首要条件就是要促使发展的主体与客体达到和谐。在改革大潮中,随着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公民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他们积极主动地培养和发掘内在潜能,以期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在这一过程中,须用的开放眼光来审视当今世界发展的成果,从而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同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人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建立社会长久发展的运行机制,注重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大科技的研究与开发,力争位居世界科技发展前列。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持续提升中华民族文化实力与影响力,以此来不断满足人们日益物质文化需求。从根本上确立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政绩评判标准,把人民满不满意作为重要标准,在主动性与创新性发挥中实现发展主体的人与发展客体的社会达成积极互动。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与政治文明的密切联系。政治经济学表明,人类的社会文明来源于物质产品创造、精神成果的积累、政治收获的积淀。政治文明一般体现为人为实现全面发展而对所崇尚的既公平又正义、既平等又自由、既民主又法治等努力的程度。政治文明是政治哲学的外在表现,政治哲学则是政治文明的理论底蕴。政治文明为政治哲学指明了方向,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能够不断创新发展的根基。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的政治文明所进行的生动贴切的表述,它立足于中国社会发展新形势、新实践,在重视经济建设的同时,也不忽视民众对公平与正义、民主与自由的诉求,积极调动每一个人的热情与才智,让个体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并切实享受到发展的成果。把保护与发展社会弱势阶层的利益放在当前与长远的考量之中,让全体人民同富裕、共发展的社会发展目标得到有效保证。

三、从价值论角度,科学发展观是把促进人的综合协调发展作为最终目标追求的发展观

人在社会的进步中既是权衡的参照又是实现的目的。当社会发展到新的阶段,它给人们的思想造成许多不解与困惑,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纷繁无序,对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价值感到怀疑,进而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前景产生焦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人们由此产生不真实的意识,以往对时间自由的支配难以重返。所以,大力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就显得更加重要。让社会充满关怀与友爱,让人的创造力得以彻底迸发,让人与人在相互促进中得以共同发展,每个人的个体特性也就能转变为现实。在社会进步的新阶段,积极推动人的综合发展是实现社会基本价值的关键措施。这是由于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与协作离不开高层次文化水平人的参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基本价值就在于人的进步,前一代人的文明成果为下一代人的进步创造了条件。因此,对人的发展所持有的意识和行动倾向就可以作为评判社会发展水平高低的尺度。在实现社会基本价值进程中积极推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深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长远愿景。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待科学发展观的内在本义,集中一点就是让当代人建设发展的成果,为后代人更加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所以,科学发展观成为人充分且不受拘束发展的政治依据。科学发展观不仅着眼于当前问题的解决,同时也为今后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宽广的思路。使社会在阶段性发展过程中层层递进,不仅讲究社会发展的速度和内在的质量,同时也积极追求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人与自然的和睦共处中,实现人由自发向自觉的飞跃。历史发展中不断积累下来的民族文化,在人的发展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使社会发展模式呈现多样性。人的发展成为激发民族活力的时代强音。历史已经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有着辉煌的前景,不仅决定于其改造物质世界所获得的成果,更决定于其拥有的无形的智慧财富,而智慧财富的掌握者就是人。实现人的全面、自在、无拘无束的发展对于社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推进人的全面、自在、无拘无束的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最高政治境界。

四、从方法论角度,科学发展观是把统筹兼顾作为建设的基本指引举措,在整体进步中突显出协调与可持续性基本特征的发展观

政治哲学所秉持的能动地对待外界的方法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总结和概括出来的理论。其含义是指人们在对世界的改造利用中所遵循的最广泛、最基本的方法。辩证唯物论是政治哲学方法论的精华。科学发展观在与时俱进中对政治哲学方法论进行了准确的体现。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先进的理论回答了人类共同面对的科学发展方法选择的难题,也就是“怎样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把唯物辩证法贯穿于新时期中国政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当中,并将此统一与综合。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全面发展观”再到“科学发展观”,这种演变不仅是我党对中国化的深入领会,也是政治层面哲学方法论上的进一步升华,是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合规律性的层层推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党以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适应中国国情的科学发展的办法。“发展是硬道理”,指明了只有发展才能解决我国社会主义不发达阶段存在的主要矛盾,科学把握了当代中国的现实状况、社会主义内在必然性和全面建设小康的重要结合点。但是发展不能只停留于经济的增长上,要更注重人的进步;发展不是片面的经济发展,而是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全面发展观”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发展,主张发展应当是全面的发展,并在兼顾全局中达成平衡与协调;当代人需要发展,后代人同样有发展的诉求,“科学发展观”这个时代命题就应运而生。这反映出当代中国在如何选择发展模式、如何设计发展战略和发展路径的全局考虑上,从增长转到发展、再从发展转向科学发展的辩证递进的方法论演变过程。

五、结语

篇8

1、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地意义,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

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作为我们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更要以发展的和谐的诚挚的心来搞好保障工作,确实打造好“和谐社会”的工作,充当好角色,努力创造良好的环竟,服务氛围,高效、廉洁的工作模式,心为服务对象所想,解弱势群体之难,构建好和谐工作的幸福网。

3、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社会主主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方案范#文.库整-理^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素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坚持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们的重大国策,作为一名劳动保障人,我就学习的收获,谈几点体会: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来统筹方方面面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等的综合利用,促进社会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注重以人为本,人性化的管理,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拥护不拥护是我们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重要保证。只有关心群众、爱护群众,让群众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才能凝聚人心,齐心协力,战胜和推动我们的事业全面发展。

3、制度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心,树立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是体制、制度问题。

篇9

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人类社会关于发展问题认识的最新成果,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大飞跃,也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我认为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正确把握以下四个关系。

发展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唯物史观认为,发展观首要的问题是解决为谁发展的问题,也就是要处理好发展中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目的与人类社会发展之规律的统一,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之目的与社会主义建设之规律的统一,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在科学发展观看来,人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主体,离开人的发展,社会发展将无从谈起。发展不是游离于人之外的自然历史过程,而是人作为主体参与其中并影响其进程的历史过程。物的增长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发展主体与客体是辩证统一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同志往往难以正确把握发展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把发展片面地理解为只是经济发展,进而把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把“发展是硬道理”理解为“经济增长是硬道理”,只见物,不见人,出现了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的偏向,造成了发展的失衡、失调。科学发展观坚持实践的观点,既见人,又见物;既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既是“两点论”,又坚持“重点论”,突出了以人为本的宗旨。

发展与和谐的关系。唯物辩证法根本的就是矛盾分析法。科学发展观就是在深入分析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坚持用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强调事物是普遍联系、相互影响的。事物的发展既可能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向坏的方向发展,如何促成向好的方向发展,就需要“协调”和“统筹”。发展与和谐的关系也是这样。发展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之道和物质之基。穷生乱,富生安。不发展、慢发展难有社会和谐,离开发展谈和谐则是一句空话。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和谐发展,当前要克服两种倾向:一是心存顾虑,不敢快速发展。有些同志面对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在宏观调控的压力下,茫然不知所措,思想上产生了困惑。如果把科学发展观与加速发展对立起来,那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曲解。如果因为构建

篇10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 人口和计划生育 问题

一、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需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

通过调查,我们体会到新时期做好人口计生工作,要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质和要求,做好三个紧紧把握,推动人口计生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中国

一是紧紧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

在计生工作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能一提计划生育就是要管育龄群众,要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只管不理的观念,以育龄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在计生管理和服务中融入人本理念,切实做到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调动职工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是紧紧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个基本要求

作为新时期的人口计生工作者,我们要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推进人口计生工作科学发展的思想理念,找准并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理清工作思路,完善政策措施,促进工作机制和方法的转变,提高我们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人口和计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紧紧把握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

基层计生工作要善于运用战略性思维统筹谋划,审视度势,既抓重点工作,也不放松抓其他工作,分清主次、轻重缓急,做到运用“十个指头弹钢琴”,自觉处理好上与下、内与外、主与次、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妥善处理当前各方面突出矛盾,积极推动建立统筹发展的计生工作运行新机制。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客观公正认识当前计生工作

近几年,我计生办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出发点,紧紧围绕依法行政这条主线,在群众生育愿望与生育政策有矛盾的情况下,转变观念,改进方法,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上做了一些工作,但有一些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们,突出表现为“四个没有根本改变”。一是严峻的人口形势和复杂的人口发展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二是群众传统的生育观念与现行生育政策之间的矛盾没有根本改变;三是相关经济社会政策与人口计生政策不协调、不兼容,修补政策“漏洞”的措施和效果都亟待增强。四是基层基础工作薄弱、工作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具体表现为:

一是现行生育政策与群众生育愿望之间的矛盾

近期某些媒体上时有传出二胎生育政策即将放开等流言和传闻,在群众中引起热议,甚至有的基层干部也求证是否属实。这恰恰证明了人口计生工作是涉及千家万户的国策,是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焦点问题。引起群众的误解,说明有的媒体在导向上有一定偏差,但也同时说明了,部分群众的生育愿望依然比较强烈,我们在政策宣传上,还有大量工作可做.

二是特殊人群生育管理成为工作难点

近年来年轻的职工无业配偶逐年增多,她们正值生育旺盛期,且居住分散,一旦管理跟不上,政策外生育情况就很有可能发生。另一类人群是协解育龄妇女,她们大部分已经在单位安排就业,还有一部分在社会创业。由于她们不像职工一样有固定工作岗位,可以天天见面,也没有制约手段,所以生育管理困难重重。

三是婚姻登记制度改革使再婚生育管理成为薄弱点

由于婚姻登记制度的改革,婚姻变更难以及时掌握。虽然我们实行了婚前报告,婚后登记备案制度,但这只是建立在职工群众自觉自愿遵守基础上的。对于再婚和离婚人群,管理和服务上难度加大,再生育申报审批工作隐患增多。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解决计生新问题的有效途径

我们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开展了思想和工作大讨论,就计生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是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力度

宣传人口生育政策,要找准宣传的对象,丰富宣传的形式。宣传对象应该不仅仅是特殊人群中的流动人口、家属和符合再生育条件的育龄人群,还应该包括我们各级党政主、分管领导、从事人口计生工作的专兼职干部。群众有疑问,需要我们基层的计生工作人员及时作出解释,避免误解升级,造成不良影响。在方式方法上,尽量采取报刊、网络、宣传栏等群众方便了解和乐于接受的形式。

二是实施特殊人群连心卡承包管理制度

破解特殊人群管理这道难题,应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坚持开展育龄群众走访,随时掌握育龄群众生育情况。近年来,我们胜利油田胜采厂制定实施了特殊人群连心卡承包管理制度,由基层计生员每季度上门与育龄妇女见面,提供生殖健康知识咨询和节育指导。与此同时,将育龄家属纳入了年度生殖健康查体,不定期组织特殊人群参加知识讲座等活动,确保了特殊人群育龄妇女管理无缝隙。

三是加强人口计生工作考核,统筹解决人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