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4: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班级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校园文化 隐性文化 问题 措施 管理
校园文化是高校校园内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它是以校园内生活成员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更是广大师生直接参与和精心培养下发展起来的。
人们对校园文化有很多种分类方法,从校园文化的表现性来分,可以分为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二者构成了校园文化的总和,形成了学校存在的特色。外显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体现学校价值目标、审美意向的物态文化,可以起到调节情绪、控制行为、陶冶情操和启迪智慧的作用。内隐的校风、教风、学风、管风,亦即学校精神,是影响人们行为模式的根本,是校园文化蕴涵的力量和涵义。
校园文化既具有教育性,还具有管理性。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新的学校管理理论,是组织文化理论与学校组织特点结合而成的新的学校管理理论。它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隐性文化是学校各种活动能够正常运行的保障,是约束师生员工行为的契约,因而也是文化的体现。校园文化的教育性能够引起很多人的重视,但人们往往不重视或者忽视了校园文化的管理功能,使校园文化的建设停留在肤浅的、表象的层面上,停留在物质文化的建设上,没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作用和管理作用。因此,在学校的管理实践中,每一个校园人,特别是学校管理者,应该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理论的研究和运用。
1 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者认识的浅薄和狭隘
校园文化的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是辩证的统一,显性的物质文化是学校办学实力的体现;制度文化可以保证教学秩序和工作的稳定性,同时又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对培养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管风发挥着作用。而隐性文化正是在这些显性文化的强化、渗透、灌输中形成。显性文化推动隐性文化,隐性文化又反作用于显性文化,两者密不可分,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但是,由于很多管理者认识的浅薄和狭隘,割裂了两者的依存关系。具体表现在对校园文化建设没有真正认识而引不起重视,认为可有可无;或根本不了解其文化特点,为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按部就班陈陈相因,不思改革创新,忽视建立本校特色,工作死气沉沉;或停留在美化环境、治理校园的浅层次上,不惜花大量的钱财搞绿化、硬化、房屋更新。譬如,现在很多学校在大量举债搞建设的时候,或将其它地方的建设情况生搬硬套嫁接过来,或仅凭管理者个人主观意志、爱好去行事,根本没有考虑自身文化背景、环境特点,使最能彰显文化底蕴、凸现校园特色、交融山水美景的校园建设显得杂乱无章。建设之后又管理不善,教育不到位,到处污水横流,乱涂乱画,造成自由发展、松散无格的校园文化形式。
1.2 忽视校园文化的整体性
校园文化的整体性包括很多因素,不仅仅反映在表象上,主要体现在内涵之中。只有各部分共同发生作用,才能构成对人的行为、思想的影响,才能通过校园文化的管理功能和教育功能促进和保障校园显性文化的建设。每一个校园人特别是管理者,都要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搞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有长远规划,不能有轻有重,不能有所偏移。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从整体性出发,才能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才能办出学校的特色。但是,很多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忽视了整体性。具体表现为重显性文化,好急功近利;轻隐性文化,以为徒劳无功。究其原因,是管理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捞取政绩,或是管理者的更迭,或是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低下造成短期行为,你有你的目的和做法,我也有我的目的和做法,莫衷一是。很多管理者不愿将力气花在那些看不见,摸不着,长期才能见效的又确能发挥作用的隐性文化建设上,而愿意搞那些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的物质显性文化建设上;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搞建设,搞学生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但往往只把它作为一项任务去完成,忽视了这些工作本身蕴涵的潜移默化、熏陶内化的管理作用;虽然订立了规章制度,却总是不重视制订制度的连续性,不重视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因时而变,因人而异,人治而不"法"治,甚至那些制订制度的人往往又是践踏制度的人。这些行为势必造成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性失调。
2 如何强化校园隐性文化的管理功能
校园隐性文化是真正无声无息对师生员工发挥潜移默化作用的校园文化部分,是告诫人们如何自律的根本,是较显性文化更深层次的校园文化部分,看不见摸不着,因而校园文化的建设难就难在隐性文化的建设上。
2.1 研究学校文化特征,整体规划,强化落实
学校管理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要在艺术的建设物质文化环境、发挥校园文化的潜在性、规范性功能的同时,精心的创造精神文化氛围,发挥校园文化的激励性和导向性功能。所以,学校管理者一定要认真分析研究本学校固有的文化特征,找出学校的优良传统和不良习惯与作风。正确认识现有的校风、教风、学风、管风,深入了解师生员工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思想要求、行为习惯,正确分析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摸清学校的人际关系,从这些方面把握学校的文化特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人文精神、高雅的情趣品位来设计、规划校园文化的各项要素,建设积极向上、有朝气、有品位、学习型、创新型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是相对不变的,规划的实施要有序性分段落实,重点强化养成。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在"真"和"实"上。"真"就是实事求是来真的,"实"就是认认真真落到实处。校风、教风、学风、管风的建设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培养和实施:一是重视基础教学,使文化课和专业课充分发挥起自身功能;二是重视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强调学生的个性和独特性,而不能以学习成绩的高低评价学生的能力;三是重视学校道德教育的渗透,提出校训口号以及明确学校发展的远大目标,促使师生员工形成"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责任感,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品德高尚,行为文明。
2.2 以人为本,创造条件全员参与
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共同创造且共同享受的,无处不在,它渗透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全部行为和人与人的关系当中。校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安排自身活动、选择自身行为方式的需求,这就决定了学校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要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参与性是校园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着眼于学校的全体人员,要形成人人议论、人人参与、人人引以为豪的气氛,而不能只是少数人关注、部分人满意,更不能只是领导集体取得共识就行了。
学校的每一个人既是客体又是主体。学生的成才、教师的成就,不仅取决于他本身的才能学识,而且取决于他所属的群体的整体效应。认识到了这一点,校园文化的建设才能健康发展,否则就是没有生命力的宝塔式文化,成为纸上谈兵,因此学校管理者是关键,他们是倡导者、领导者、协调者。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起着示范、导向的作用。他们不仅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无私的宽阔胸襟、高昂的工作热情感染人、凝聚人、激励人、引导人,而且还要统一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要有集众人之智慧的思想作风,要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倡导一种文化意识和精神,要有明确的要求和得到全校师生员工的认可,从而建立一种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学校人际关系,形成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工作态度和群体意识,激发每一个人的潜力和集体的智慧。
教师不但要参与学校的文化建设,还要搞好班级的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发展,校园文化才有生命力。
2.3 外显文化建设和内隐文化建设要并重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设计中,要特别注重外显文化建设和内隐文化建设并重,把握好整体的同时要突出本学校的特色。
实践证明,在整洁优美的环境中工作和学习,效率相当高;在杂乱无章的环境中生活,则永远提不起精神来。如果在优美的环境中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在校园中艺术地设计林荫小道、曲径水池、标语画廊、科学家头像、名人名言、科技景观等,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联想等思维,是校园物质文化的潜在的、规范的育人功能更显著,更有利于陶冶高雅的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由环境入手,强化制度,建立导向机制,严格要求,落实检查,循循善诱,在"育"字上下功夫,倡导、强化、培育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管风,必然能够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全面育人的功能。从文化渗透性上来说,个体要受到本群体文化的影响,建立积极向上的文化,取缔消极文化的影响是隐性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2.4 与时倶进,创建学习型、创新型的校园文化
篇2
【关键词】校园文化;表现形式;构建模式;管理;作用
Shallow talk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at the function in the school management
Cao Ji-dou
【Abstract】School of management can not get away from campus culture of construction, pair of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good, the management of the school work then can arrive.Because school cultural construction not only can exaltation larg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of thought morals and science cultural character, and can push school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Not only can exaltation school of civilization degree, and have importance influence to the ethos of school custom, student, so grasp good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school management have special importance of position and function.Want to think construction good campus culture, have to lane pure what is a campus culture,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school the management exertive of the function have what performance;Have to understanding construct reasonable of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mode, construction campus culture existence of problem, and enhance campus culture management function of measure.
【Key words】Campus culture;Manifestation;Set up mode;Management;Function 学校作为传播人类文明、培育新生一代的圣地,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管理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而且能够推动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学校的文明程度,而且对学校风气、学生的民族精神有着重要影响。
1 校园文化的分类
(1)所谓校园文化,就从它的产生来讲是指师生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科学等;(2)所谓校园文化,从它的组成来看是指师生在改造校园环境、协调人际关系、把握自身存在意义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校园样式、风格及行为。它一般由校园物质、制度、精神及行为四层面的文化组成;(3)所谓校园文化,从它的表现性来分,可以分为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二者构成了校园文化的总和,形成了学校存在的特色。外显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体现学校价值目标、审美意向的物态文化,可以起到调节情绪、控制行为、陶冶情操和启迪智慧的作用。内隐的校风、教风、学风、管风,亦即学校精神,是影响人们行为模式的根本,是校园文化蕴涵的力量和涵义。
2 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管理中所发挥作用的主要表现
2.1 环境育人。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方面。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娱乐身心、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促进文明、可以焕发激情、催人奋进。在学校,要想有一个好的环境,必须要搞好文化建设,创设学校独特的文化氛围,让大家感受文化,也创造文化。第一,修建文化艺术长廊。第二,创设校刊,使学校有一个文化载体。第三,形成独特的校园精神。因此,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相当重要。当这种文化一旦成为学生的精神,必然给他们无穷的力量,推动社会不断前进!
2.2 校风育人。校风是一所学校传统的风气和作风,是学校成员所处的精神环境,它体现在学校成员的精神面貌上,而且集中表现为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领导的作风。校风一经形成就有相对的稳定性,在较长时间内影响教职工和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好的校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凝聚力、约束力和推动力。
2.3 活动育人。活动是校园文化中运动的部分,它是教育教学的延伸,也是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的有效结合。总之,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相结合,一定能开出美丽的花朵。也一定能促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培养和造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3 构筑合理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以下三要素构筑而成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是值得教育者重视和参考的:
3.1 “充实”,即积累、兴盛校园文化。这是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构筑的基石。它一方面强调校园文化的建构既要重视对校园自然环境、教研设施等“硬件”的添置,也要关注对校园精神、管理制度等“软件”的培育,以保证校园文化内容体系的完整。另一方面也要求针对师生需要及学校条件,尽可能地创造吸引师生注意、便于师生参与、发挥师生才华的多种校园文化形式,使校园文化形式能够准确、灵活而充分地体现和强化校园文化内容。
3.2 “革新”,即变革、优化校园文化。是指对现有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超越性的改造和完善。创新校园文化的目的在于通过反思、批判和发展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能够不断孕育和提升其文明价值,因而它是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构筑的关键。
3.3 “唯我”,即树立校园文化的独特个性或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如果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不能独具一格且品格优质,那么该学校很难办出自己的特色。鉴于此,追求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无疑就成了校园文化建设模式的重点,需要学校特别注意的是:集中发展校园优势文化和重视校园文化的前沿地位 。
4 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4.1 管理者认识的局限性。校园文化的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是辩证的统一。但是,由于很多管理者认识的浅薄和狭隘,割裂了两者的依存关系。具体表现在对校园文化建设没有真正认识而引不起重视,认为可有可无;或根本不了解其文化特点,为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按部就班陈陈相因,不思改革创新,忽视建立本校特色,工作死气沉沉;或停留在美化环境、治理校园的浅层次上,不惜花大量的钱财搞绿化、硬化、房屋更新。
4.2 忽视校园文化的整体性。校园文化的整体性包括很多因素,不仅仅反映在表象上,主要体现在内涵之中。搞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有长远规划,不能有轻有重,不能有所偏移。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从整体性出发,才能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才能办出学校的特色。但是,很多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忽视了整体性。具体表现为重显性文化,好急功近利;轻隐性文化,以为徒劳无功。究其原因,是管理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捞取政绩,或是管理者的更迭,或是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低下造成短期行为,你有你的目的和做法,我也有我的目的和做法,莫衷一是。这些行为势必造成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性失调。
5 强化校园文化管理功能的措施
5.1 研究学校文化特征,整体规划,强化落实。学校管理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要在艺术的建设物质文化环境、发挥校园文化的潜在性、规范的同时,精心的创造精神文化氛围,发挥校园文化的激励性和导向。所以,学校管理者一定要认真分析研究本学校固有的文化特征,找出学校的优良传统和不良习惯与作风。正确认识现有的校风、教风、学风、管风,深入了解师生员工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思想要求、行为习惯,正确分析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摸清学校的人际关系,从这些方面把握学校的文化特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人文精神、高雅的情趣品位来设计、规划校园文化的各项要素,建设积极向上、有朝气、有品位、学习型、创新型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是相对不变的,规划的实施要有序性分段落实,重点强化养成。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是真和实。“真”就是实事求是来真的,“实”就是认认真真落到实处。校风、教风、学风、管风的建设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培养和实施:一是重视基础教学,使文化课和专业课充分发挥起自身功能;二是重视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强调学生的个性和独特性,而不能以学习成绩的高低评价学生的能力;三是重视学校道德教育的渗透,提出校训口号以及明确学校发展的远大目标,促使师生员工形成“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责任感,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品德高尚,行为文明。
5.2 以人为本,创造条件全员参与。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共同创造且共同享受的,无处不在,它渗透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全部行为和人与人的关系当中。校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安排自身活动、选择自身行为方式的需求,这就决定了学校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要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参与性是校园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着眼于学校的全体人员,要形成人人议论、人人参与、人人引以为豪的气氛,而不能只是少数人关注、部分人满意,更不能只是领导集体取得共识就行了。
教师不但要参与学校的文化建设,还要搞好班级的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发展,校园文化才有生命力。
5.3 外显文化建设和内隐文化建设要并重。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设计中,要特别注重外显文化建设和内隐文化建设并重,把握好整体的同时要突出本学校的特色。
5.4 与时倶进,创建学习型、创新型的校园文化。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尤其是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不前进就会落后。校园文化也是如此,也必须与时倶进,不断增添新的文化内涵,不断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才能使校园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具有时代精神,确保持续不断地发展。中央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议》中强调,学校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学校在设计物质文化建设和创建精神文化氛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校园文化的信息化和互动化,建设学习型和创新型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既具有教育性,还具有管理性。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新的学校管理理论,是组织文化理论与学校组织特点结合而成的新的学校管理理论,它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才使学校工作引向发展的快车道。
参考文献
[1] 沈英.《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2005,01
[2] 王积众.《校本研究指南》,2006,03
[3] 石中英.《教育哲学》,2007,06
[4] 张向葵.《小雨心理学》.2003,10
[5] 柳海民.《现代教育原理》.2002,06
篇3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职业精神;培养策略
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其经典著作《什么是教育》中曾经写道:“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卫生教育工作者培养的是学习型、专业型、技能型的卫生人才,他们承担着救死扶伤、守护生命的重要职责,因此加强职业精神的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尤为重要。
一、职业精神的内涵
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它是由多种因素共同构成的,这些不同的因素从各个不同方面阐释了职业精神的本质与基础,这些因素相互结合、相互配合,就形成了更加严谨的职业精神模式,具体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作风、职业信誉等。护理人员的职业精神则具体体现为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本精神;严谨求真的实事求是的精神;继承和实践基础上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二、将职业精神渗透到班级文化建设中
班级文化与每一位学生息息相关,它是每一个班级所特有的,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它可以对学生起到约束及调节作用。班级文化又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硬文化是指我们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它是一种显性文化。在进行班级“硬”文化的建设中,可以通过每学期的美化教室活动,在教室墙壁上张贴“南丁格尔”誓言、护理实践专业图片、优秀校友感人图片,设计班徽、班训、班歌、班旗,营造一种具有温馨感、轻松感、归宿感、职业感的职业环境,激发起学生的职业精神。而软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文化,它包括班级的制度文化、学生的观念文化以及行为文化。班级在进行“软文化”的建设中,则结合护士的职业要求,和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管理制度;通过主题班会的举办,渗透护士的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并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如导医导诊、社区服务、普及健康知识等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规范言行举止,塑造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行为。
三、以活动为契机,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1.开展读书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育家潘懋元教授曾说过,“人文学科知识必须转化为人文精神,并外显为行为习惯,才能构成相对稳定的品质结构”,这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十分重要。彰显人文精神,并将其转化为人文关怀,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真正的“白衣天使”。因此,我经常在班级开展读书活动,组织学生多阅读有关人文精神方面的书籍,让学生产生共鸣,培养他们的仁爱以及感恩情怀。例如,与学生就目前医院里存在的一些医患关系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让学生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假如你作为一名患者,去医院就诊,护士对你不闻不问,或者态度极其恶劣,面对这样的情况,你内心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想法?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人文精神的角度去建立人文关怀。
2.举办授帽仪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它不仅是该行业人员在从业过程中的行为规范,更是从职人员在社会活动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培养学生的护理职业道德,使之形成高尚的护理职业风范,以纯洁、诚挚的情怀爱护生命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学生职业教育中,利用举办授帽仪式,让学生感受护理职业的神圣与所肩负的责任,用白求恩和南丁格尔的光辉形象和先进事迹激发学生热爱护理专业,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护理价值观。
3.开展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人际沟通能力
护士不仅要有好的职业道德,更要扎实掌握专业知识,除此以外,护理技能及人际沟通能力也很重要。因此,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升职业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技巧,让他们对自己的岗位进行深入了解,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对患者的需求有更加深入了解,才能巧妙地解决医患问题,用爱和知识守护生命,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金娟.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5).
[2]张琦.基于职业精神为核心的高职院校校园精神培育探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4).
[3]严楠.论高职生职业精神及其培养的必要性[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