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运动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4: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身运动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健身运动的方法

篇1

老年人运动要适度,运动不当就会对人身体有损害。下面介绍五种常见的运动方法以供选择:

体能运动:攀登、游泳、长跑

跑步、游泳是增加体能训练的运动,适合55岁以下的身体健康、没有严重器质性病变的中老年人。如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等方面的疾病,不适合此类运动。

建议:老年人运动时,心率不能超过100次/分钟,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不觉疲劳为宜。

歌舞热身运动:蹦迪、民族舞、扭秧歌

这种运动幅度不能太大,要时跳时歇。蹦迪、扭秧歌、老年迪斯科是全身的运动,关节的活动量较大,如果患有骨质疏松且韧带硬,就不适合这种活动,以免加剧关节劳损。进行扭秧歌、老年迪斯科等活动前,可先做一些打太极拳等舒缓活动,让关节先活动开,减少对骨骼的损伤。

建议:如出现心悸、胸闷、气促、头晕等不适时,应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待症状消失后再继续进行。

特殊运动:擂鼓、劲喊、嘘长气

老年人在心情郁闷或脾胃功能差时,适合打打鼓。但是,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需要控制情绪,激烈的鼓声可能刺激情绪,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长时间打鼓,可能造成听力损伤,还会使心情烦躁、不安,引起失眠。在公园里,经常会见到一些老年人“大喊”,这叫“虎啸功”,心情抑郁时可以练练,有助排遣郁闷,还能扩大肺活量。

建议:这两项运动都能很好地释放抑郁,但要掌握好度,注意保护耳朵和嗓子,打鼓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

柔和运动:太极拳、柔力球

太极拳是我国的传统锻炼方法,其好处自不用说。柔力球的套路表演及花样打法很多,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调节运动量和打法,长期坚持锻炼可以收到强身健体、祛痛、益寿的保健效果,尤其对关节病、肩周炎等有较好的疗效。

建议:对于不适应运动量大的体育项目的老年人,玩柔力球是很有效的锻炼全身的方法,半小时下来,保准会满身大汗。

室内运动:琴棋书画

书法、画画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而且还是一种健身活动。老年人手、脑都不如年轻时灵活,书法、画画不仅能锻炼手,练习时需集中注意力,还可以锻炼大脑,增强记忆力。尤其当老年人练书法时,通常全神贯注,会忘掉许多烦心事,能养神养心,有助延年益寿。

建议:练书法、画画半小时至一小时,要休息一会儿,通过眺望远方,缓解眼疲劳。(婕莹)

老年健身“七有”

有度 运动量既不可长期“不足”,更不可长期“过多”。

有时 活动的时间大体分晨间、晚间、自择的固定时间三种。不管选择哪种锻炼时间,均求相对稳定。

有道 主要包括“三符合”――使健身锻炼符合自身情况、时间特点、环境条件。

有养 坚持“练养结合”,适当营养,可以使肌体平衡,身心双健。

有恒 一定要坚持“全天候”和“全身心”锻炼,决不能三心二意。坚持数年,必有好处。

篇2

摘 要 在众多的运动项目中,田径运动有“运动之母”之称,田径运动是人类在日常生活的走、跑、跳、投等自然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项运动,是人类走、跑、跳、投等基本运动能力的升华和典型表现。它具有竞技和健身两种属性。田径健身运动是以田径运动的基本内容和形式为主要手段进行锻炼,达到健身的目标,增强体质、发展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和延年益寿,种种作用促使田径健身运动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田径 健身 体育锻炼

一、田径运动的健身优势

田径运动不但是一项健身价值高,同时又是简单、易行、省时、省力、省钱的运动,它便于群众广泛开展。

(一)开展田径运动可以不受场地、器材、规则的严格要求,适合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欠发达地区缺少基本的健身条件,许多健身项目因场地、器材的限制便无法开展。这种情况下,田径运动在比较简易的条件下就可以开展的优势显得尤为突出。

(二)田径运动不同于一些球类项目对参加人数有一定要求,某些运动项目,如:健美操、拳击又受性别的限制,还有些项目技术复杂、难度大,对抗性太强,不适宜老、幼者参与。田径运动的项目大多是个人项目,参加者很少受人数、年龄、性别的限制,便于大众健身。

(三)田径运动项目多、内容丰富,锻炼形式多样,没有身体接触,不易发生伤害事故,机动性强,选择面广。同时,练习者可根据自身的实际调控运动负荷,以达到适宜的运动状态。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和群体的健身要求,适应全民参与健身的需求。

(四)田径运动项目多、内容丰富,锻炼形式多样,没有身体接触,不易发生伤害事故,机动性强,选择面广。同时,练习者可根据自身的实际调控运动负荷,以达到适宜的运动状态。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和群体的健身要求,适应全民参与健身的需求

二、正确指导田径健身运动

田径运动训练旨在发展人体各项素质的最大潜能,提高专项运动能力,达到尽可能高的运动水平。它以培养人的锻炼习惯、体育意识为目标,在广泛进行全面锻炼的基础上,保持良好的体能,增进健康,达到一定的运动水平。鉴于二者的区别,在对田径健身锻炼过程的指导中,应当与田径运动训练有所区别。

(一)明确健身锻炼目标

参加田径健身运动是为了全面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确定目标时要注意自身生理和心理负荷的承受能力,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选择其对自身身心发展有益的锻炼项目,合理设定自身的健身锻炼目标。

(二)合理控制锻炼负荷

田径健身锻炼与田径运动训练的原则是一样的,都是以人体适应性原则为依据。但田径健身锻炼负荷的量与强度均要小于田径运动训练。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以有氧阈心率(120次/min~l 40次/min)控制练习负荷,对发展有氧代谢能力效果最佳。在控制健身锻炼负荷时,还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应使练习者感到难度不大,稍加努力便可达到练习要求。这样,使练习者始终对所练内容充满兴趣与信心,从而有助于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三)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坚持经常健身锻炼就会逐渐养成健身锻炼的好习惯。在田径健身锻炼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学习各项运动原理,掌握方法,养成良好健身锻炼习惯,这对健身者的生长发育,个性形成和个体社会化有直接的关系,对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有重要意义。

三、影响我国田径运动普及的主要问题

(一)田径运动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健身实效性,但形式简单、周期化的动作和内容枯燥无味、缺乏趣味性等。

(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以及各种健身娱乐场所的出现,人们在追求新奇的本能驱使下,对早已熟悉、毫无新意的田径运动不再青睐,纷纷去寻找有新异刺激的、时髦的“流行运动”。

(三)有些项目像撑杆跳高,具有非常好的锻炼价值,但技术复杂、难度大,对场地、器材要求高。

(四)以健身为目的的田径运动竞赛,使用以竞技为目的的规则是无法行的通的。

(五)各级企事业单位、学校、部队等,对田径运动健身知识的宣传和引导,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建议

上述已表明我国田径健身运动普及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说明田径健身运动的种种优势以及正确指导田径健身运动。本文作者认为,如果要使得田径健身运动普及发展,应该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一方面要大力宣传,让人们了解田径健身运动。并且在继续保持现有的健身活动形式与规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场馆及其他设施,对社会全面开放,通过多种渠道从事田径运动健身活动。加强田径健身运动人才的培养。

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行田径运动项目的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和挖掘田径运动的健身和娱乐的方法、手段,简便田径运动竞赛与活动形式、组织方法和裁判方法,使田径运动集健身、娱乐为一体,成为既有竞争性,又有趣味性的大众体育健身项目。

参考文献:

[1] 李鸿江.田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张英波.田径体能训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篇3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参与健身运动的动机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参与动机对学生的健身行为影响较大;学生对健身动机的认知差异不显著;健身动机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不同性别的学生内部动机无显著性差异,外部动机和动机弱化差异显著;女生与男生相比,动机弱化程度更大。本文丰富了学生参与健身动机研究的系统性,为体育教学及课程延伸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 健身运动 参与动机

学生参与健身运动是学校体育课程的延伸,要想发展终身体育的思想,就应该鼓励和正确引导学生的课外健身行为,而健身的动机又尤为关键。动机是指“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健身运动动机是指“在运动需要的推动下促进人参加健身活动的内部动力”。一直以来,关于体育健身参与动机的研究,国内外学者探讨的比较多,但对于学生这一重要群体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近几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每况愈下,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国家提出的又一项重要任务。本研究通过对本科生、研究生两个层次学生的调查研究,探讨他们参与健身运动的动机。分析其产生原因、找出对策、正确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健身意识,促进学生健康素质的发展,为学校体育教学体系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一、学生对健身运动的认知分析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认知、情感和价值的共同作用,调节着人对成就目标的选择与获得,它是围绕着人们所要达到的行为目标的期望和对其价值的认知建立的。学生的健身运动参与动机直接决定他们的健身运动参与行为;学生对健身运动参与的认识、情感、价值直接影响健身运动参与行为。从表1中可以看出:不同年龄的学生对健身的认知还是比较明确的。其中90%以上的学生认识到,健身运动能促进身心健康和利于减肥。对于这两点的认知,在年龄上没有差异,基本达到共识。针对利于社会交往、促进全面发展、调节情绪、完善个性的认知,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出递增状态。研究生比本科生更注重健身同时带来的社会交往效应,在对健身的理解上较本科生更透彻。随着体育文化的不断渗透和深入,学生对健身运动功能性认识将更加全面。

二、学生参与健身运动的动机分析

(一)学生参与健身运动的动机T—检验分析

学生个体动机状态分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动机弱化三种形式。为了解男、女生各种动机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运用t检验进行比较(表2)。从表2中看出:男、女生在内部动机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男、女生对于健身都是出于自己意愿的最真实的情感,都是主动、自愿、乐于去参加健身的。但在外部动机上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

(二)学生参与健身运动的价值取向动机分析

从表3中看出:学生普遍认识到参加健身运动能强身健体。本科生、研究生的男、女生都有共同的特点。男生健身动机的价值取向除“强身健体”、“兴趣爱好”外,主要集中在“社会交往”方面。上大学后,学生的生活自由空间增大,与社会的融合更快,尤其是男生,更关注人格魅力。很多人不再满足于班级的小圈子,急需扩大自己的社交面,于是“社会交往”成为男生课外健身的主要动机之一。女生健身动机的价值取向更大的集中在“减肥”上,分别占47.2%和44.3%,均排在第二位。而对于“社会交往”和“成就感”则不太关注,这与其性别特点有关。“缓解压力”依然是学生参与健身的主要动机之一。除此之外,参与动机还增加了很多其它的因素,例如“随众心理”、“成就感”等,可见目前学生健身活动的参与动机已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健身仍然是参加体育运动的主要动机 ,但兴趣、娱乐 、交往、缓解压力和减肥成为大学生新的价值取向。这反映了大学生体育认知水平的提高。

三、影响学生参与健身运动的因素

从表4看出:影响学生参与健身运动的因素中,“没有空余时间”、“场地限制”、“学习压力大”排在前三位。其它因素由于年龄特点,存在个体差异。分析原因: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竞争加剧,个人压力增大。表现为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可支配的余暇时间太少,严重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少,到收费的体育场馆锻炼,收费高,学生很难负担得起,这也影响了其锻炼的参与程度,阻碍了其良好体育意识的建立与协调发展。学生的惰性、对运动知识的贫乏导致健身意识的模糊,以及健身的随意性。越是体育基础差的学生,越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这也是学校体育教学遗留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四、结语

学生对健身的认知还是比较明确的,都是自主地参与健身运动;目前学生的健身动机已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要想让学生更积极的投入健身运动中,必须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自信心;使外在因素与内部因素相协调,提高锻炼的积极性。首先:要合理利用强化手段。大学生的健身运动并不总是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当面临挑战或困难时,体育健身的内部动机可能会变弱。因此,要采用合理的强化手段,从外部激发动机。强化是指出现可接受的行为时,或者给予奖励,或者撤除消极刺激的过程。运用得当,强化不仅可以激发外部动机,也有利于内部动机的培养。其次,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开始介入体育,使体育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发生变化。体育在学校中的地位提高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并能自觉地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身意识。最后,利用社会效应,刺激学生的体育参与。通过观看体育录像、参加体育比赛、共同感受奥运会等国际赛事,利用校园内良好的体育氛围加以诱导,使学生的热情转化为体育学习和参与的动力。

基金项目: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资助项目(2012921036);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JG12DB208)。

参考文献:

[1] 郭海静等.南京市青少年学生课余运动参与状况、动机及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4):52-54.

[2] 武斌.高职院校学生健身观念及习惯形成心理因素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2008(4):57-59.

篇4

摘 要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大众健美操在健身运动中的发展与趋势展开探讨。通过有效的措施全面的推广充分发挥大众健美操的健身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势和特点,在健身运动中积极开展和普及大众健美操运动,对促进健身运动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更能让大众健美操在面对健身运动方式百花齐放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性下,独树一帜,树立旗帜。

关键词 大众健美操 健身运动 发展

一、大众健美操的内涵

(一)大众健美操的特点

1.大众健美操的“人为性”特点

大众健美操运动在众多健身运动项目中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其“人为性”特点是指它的运动形式及运动内容是根据人为的创造动作而自由选择。不会因为运动难度,时间场地等原因而影响参与健身运动的需要。

2.大众健美操全面性特点

大众健美操的练习可以刺激肌肉、骨骼、关节健康的发育,提高人体的运动系统机能,有利于形成正确健康的体态和塑造健美的形体,提高新陈代谢,改善亚健康体质和提高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

(二)大众健美操的价值

1.大众健美操的健身价值

大众健美操的动作编排严格按照人体运动生理学、人体解剖原理学,其运动量负荷由小到大循环变化,动作难度易难变换,运动的强度随心率由弱到强,随运动时间改变身体运动负荷,达到科学的健身的效果。

2.大众健美操的审美价值

大众健美操的美源自于它的动态队形变换。四肢动作变化融入了体操的力量、音乐的情感和舞蹈的灵魂三种美叠加,构成了大众健美操的一独特之美。

二、大众健美操在健身运动中的意义

(一)唤醒人们的健康意识

大众健美操的练习以长时间有氧为主,结合力量训练,对塑身减肥效果明显不易反弹,是参与健身运动的首选运动方式。从大众健美操的特点与价值可以看出,它可以非常好的唤起大众的健康意识,让大众积极参与到健身运动中。

(二)符合居民的健身消费水平

大众健美操的开展对运动时间与体育设施要求并不高,仅需一台音乐播放器和一空场地就可以进行。其运动时间完全是选择自由,可编排5分钟到l小时,个人不需要太多时间和经济投入,即可达到锻炼的效果和目的。

(三)促进健身运动方式多元化发展

大众健美操它的动作编排可以与各类舞蹈风格、不同武术种类相结合,音乐也可以随练习者爱好或流行音乐改编。最主要的是大众健美操可以是规定套路进行练习推广,还可以随音乐即兴创编,或者是单个动作任意组合。

(四)促进体育产业经济化发展

体育产业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目前,体育产业以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大众健美操的健身价值完全符合大众的健身运动要求和目的。充分发挥大众健美操的健身价值,促进健身消费,从而拉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三、大众健美操在健身运动中的发展现状

(一)大众健美操教与学中师资力量缺乏

社会上大多数大众健美操指导员是通过短期接触大众健美操,缺乏系统的学习只是模仿大众健美操的练习模式编排授课。大众健美操是一项专业性要求较强的运动,如果对大众健美操的专项系统知识掌握不全。将会严重影响了大众健美操的健身效果和制约了大众健美操的长期发展。

(二)大众健美操的经济效益

大众健美操的经济效益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在健身俱乐部和体育院校中。同时健身俱乐部和体育院校也是大众健美操在健身运动中发展和推广的一重要场所。

(三)大众健美操人群发展不均 “阴盛阳衰”

调查饶市力特斯、金仕堡、欧金仕堡三家健身会所为对象,每所健身房25名男性25名女性,共计150人。

可知,大众健美操更易被女性接受,出现这种现象正是我国健身运动项目出现"男女化”。

大众健美操适合各类人群参加男女老少皆宜。据中国健美操协会调查统计,我国参与大众健美操运动的主要是大学生和中年妇女参与为主,而中小学生人群和老年人群参与很少,但这两类人群更加需要多参加健身运动。受地区和学校差异影响,大众健美操在中小学学校没有得到深入的推广。老年人因为没有适合他们的大众健美操进行练习。从而导致大众健美操的发展人群不均。

(四)大众健美操练习形式单一

面对健身运动项目的多样,如果大众健美操的推广套路一成不变,在众多健身运动中很难吸引健身爱好者的参与。

四、大众健美操在健身运动中的发展新动向

(一)大众健美操教练员不仅在数量上要满足社会需求更加要向专业化发展。

(二)政府相关部门更加注重做好宏观调控和引导加强宣传力度。

(三)大众健美操的推广套路创编与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和大众运动健身的爱好方向相结合。

(四)充分开拓大众健美操的体育经济市场,与体育经济发展接轨。

(五)与时俱进,科学创新与体育科研相结合。。

(六)面向社会各类人群推广,增加大众健美操的练习对象和数量。

五、结论

大众健美操在其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教与学中缺乏专业的教练指导员进行指导;大众健美操的体育经济价值没有被充分发掘;大众健美操训练对象男女比例不均,老少参与人少;大众健美操的运动内容形式单一没有与时俱进。这些都导致了大众健美操在健身运动中发展不突出,严重影响了大众健美操在健身运动中的长远发展。

针对大众健美操的发展现状问题,与时俱进以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为发展方向,查缺补漏,将问题化为优势,将大众健美操的各项价值发挥到最大,从而提高大众健美操在健身运动中得发展地位。

参考文献:

篇5

摘 要 水中健身是一种新颖的运动形式,是在特殊的水环境条件下采用不同节奏的音乐随着教师的带领做出各式各样的身体动作和舞蹈步伐,即使完全不懂水性也可轻松参与。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水中健身运动项目的特点、功能及课程内容和水上运动在北京体育大学的开展现状进行论述,结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契机,使水中健身运动顺应大学生健身需求。

关键词 水中健身 北京体育大学 可行性 普修课

水中健身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健身项目,目前在高校水中健身课程开展的现状并不乐观,水中健身在高校中的开展还很少。而在体育院校开展水中健身课的条件比较成熟的,师资充分,场馆资源相对可以满足水中健身课的教学需要。本文通过对水中健身的功能、特点、以及课程的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努力方向,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北京体育大学推广水中健身为普修课的可行性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课题的需要,通过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和互联网检索收集的有关研究的文献,对文献进行整理。

2.问卷调查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北京体育大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自编调查问卷并进行信效度检验)。共发300份问卷,回收294份,回收率98%,有效样本280份,有效样本率95%

3.访谈法。通过对本校老师和学生进行相关访谈,了解师生对开展水中健身课程的态度,影响开展的因素等问题。

二、结果与分析

(一)水中健身项目概述

1.水中健身运动项目的特点。(1)具有高消耗低损伤的特点:水中健身操消耗的热量比陆地上多。同时水中跳操时关节受到的冲击和震荡几乎为零,大大减少了运动中关节、肌肉的压力,使人不易受伤。(2)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特点:由于水中健身操变换形式和姿势的多样性,可使练习者体会到运动的趣味性和其中的健身乐趣。(3)具有适宜所有人参与运动的特点:所有练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水中健身运动。

2.水中健身运动项目的功能。(1)最佳的塑型运动:由于在水的特殊环境下做练习,可以使人在最小的地心引力下,完成诸多类型的练习。同样的时间和强度运动,在水中能量的消耗要比陆地上大。(2)有效提高心肺机能:经常进行水中运动,特别是水中有氧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良好的影响。(3)具有运动损伤后的康复作用:由于水具有粘滞性和流动性的物理特性,在水中做各种慢动作对人体运动损伤后具有水中按摩作用。

(二)水上运动在北京体育大学的开展现状

1.北京体育大学水中健身运动场地。水中健身操的训练场地一般以1-1.4米的较低水位为主,北京体育大学所有水中健身课都在老游泳馆的浅水区上课。

2.北京体育大学水中健身的课程及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可知,北京大学水中健身课分别以专项和选修课的形式分别开了一个班,一周上两次课。专项课和选修课的上课内容并不相同,对于竞技体育学院的学生来说专项课学习和练习的内容比较专业,他们主要学习水中韵律操、水中器械操。而对于选修课的学生来说,他们学习内容娱乐性更强,上课主要是水中走、跑练习和水中娱乐活动,目的在于缓解学生压力,改善学生体质。

3.北京体育大学水中健身教练员情况。通过调查可知,北京体育大学目前只有两名教授水中健身课的老师,据了解黄秀凤老师主要负责游泳训练课,而葛晓薇老师主要上水中健身课。

(三)水上运动在北京体育大学的开展普修课的可行性

1.北京体育大学在校学生对水中健身喜爱程度调查统计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喜欢水中健身的学生有72.9%,不喜欢水中健身的学生只有7.1%,说明水中的运动在北京体育大学很受学生欢迎。

2.北京体育大学相关领导和教师对开展水中健身普修课态度调查分析。本研究对北京体育大学的游泳教研室主任王虎和游泳老师黄秀风和葛晓薇进行访谈。通过访谈,他们对水中健身在北京体育大学的开展普修课都表示赞成。老师们一致认为这样不仅能响应高校课程体制的改革,还能提高学生体质。

3.北京体育大学学生对开设水中健身运动态度调查分析。经过对北京体育大学在校学生是否赞成在北京体育大学大学开展水中健身普修课的调查,通过调查问卷得知,大部分同学都对目前开设的普修课不满意,所调查的学生中有165名为女生,115名男生。其中有140名女生赞成开设该课程,赞成率84%。而男生只有46名男生赞成,赞成率40%。可见北京体育大学女学生对水中健身的兴趣更加浓厚。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学校老师对水中健身普修课在北京体育大学开展都持有积极的态度。2.该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这对水中健身在北京体育大学开展非常有利。3.学生赞成开设水中健身普修课的女生人数明显多于男生,水中健身运动更能满足女生的需求。

(二)建议

1.北京体育大学游泳教研室应充分借鉴其他院校和国外高校开办水中健身课的经验,进一步优化水中健身课程。2.加强体育水中健身师资队伍的建设,对游泳教研室老师进行水中健身培训,提高教练员教学和科研能力。3.加快水中健身课程教材建设。4.提高北京体育大学游泳馆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襄阳市;瑜伽健身;市场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151-03

“瑜伽”来源于印度梵语,含意为“一致”、“结合”或“和谐”。瑜伽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们充分发挥潜能的哲学体系及其指导下的运动体系,古老而易于掌握,能提高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形式,是一种古老的能量知识修炼方法,集哲学、科学和艺术于一身。近年来,瑜伽运动风靡全球,它不仅仅是一项流行或时髦的健身运动这么简单,而富有深厚的民族民俗文化底蕴,这才是瑜伽健身运动经久不衰、趋势蒸蒸日上的真正原因。随着我国后奥运时期体育工作重心的转移,作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襄阳市,群众体育事业日新月异!瑜伽健身运动近几年也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然而,过快的泡沫式增长却凸现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以襄阳市辖区内瑜伽健身会馆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俱乐部数量分布、项目设置、运营模式,会员人数及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为襄阳市体育管理部门规范健身市场提供数据支持和建设性意见。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借助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库及专业书籍等工具,查阅大量关于统计与分析瑜伽运动发展现状的文献资料,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对襄阳市瑜伽健身市场进行归纳、比较和分析。为后续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2)问卷调查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在多家健身俱乐部填写会员问卷共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9份,回收率95.8%。会员包括学生、教师、白领、商人、公务员、工人等,年龄分布在10~60岁且以30岁为中线近似正太分布。调查问卷发放前,我小组成员及老师对问卷中的设计问题进行效度检查,确认符合要求。

(3)走访调查法。咨询襄阳市体育局、文化局及行业专家,了解职能部门的管理机制与水平、行业准入制度与标准、执业师资的资格认证等情况;走访部分健身房和瑜伽会馆的老板和教练,了解俱乐部运营方式与现状,同时与健身会员面对面交流,掌握会员的参与动机与目的,为调查问卷的设计提供参考。

二、结果与分析

1.瑜伽运动。瑜伽运动老少皆宜,具有较强的群众性、健身性和艺术性。瑜伽是生理的动态运动及心灵的练习,其终极目标就是控制自己,驾驭身体感官,驯服内心。不但对人体肌肉和骨骼的锻炼有益,也能强化神经系统、内分泌腺体和主要器官的功能,通过激发人体潜在能量来促进身体健康。现代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工作压力较大。适当参加瑜伽练习,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协调机体功能,增加身体活力。还能和谐心灵、稳定情感,改善自身的生理、感情、心理和精神状态,保持身体协调平衡,增进健康。

2.襄阳市瑜伽运动现状。近年来,襄阳市成立了“瑜·美人”等多家专业瑜伽会馆,参与瑜伽练习的居民人数逐年递增;市区较大规模的俱乐部(铁伊人健身俱乐部、炫动时刻健身中心、飞扬健身俱乐部等)瑜伽开课率高,发展势头良好,会员人数每年以11.2%增长;在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瑜伽健身运动以其独特的方式吸引着众多的中青年女性和大学生。如:企业健身活动月的瑜伽班、高等院校的瑜伽选修课等。(1)特征。随着我国群众体育的蓬勃兴起,瑜伽健身运动在襄阳市异军突起,成为居民健身的主打项目,并持续健康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①市场繁荣。近几年来,瑜伽会馆在襄阳市大有雨后春笋之势,数量不断增加,包括所辖县市在内近200家健身俱乐部中70%设置了瑜伽项目,并配备专职的瑜伽教练,加之遍布大街小巷的各类健身场所、丰富多彩的健身项目,为襄阳人带来了崭新的现代生活方式。②项目多元。瑜伽项目种类繁多,呈多元化趋势。按练习环境分为:高温瑜伽、户外瑜伽、家庭瑜伽、水中瑜伽等;按健身功能分为:纤体瑜伽、力量瑜伽、减压瑜伽、美容瑜伽、康复瑜伽等;按练习主体分为:孕妇瑜伽、男子瑜伽、儿童瑜伽、老年瑜伽、双人瑜伽、亲子瑜伽等。丰富多彩的项目门类和环境条件为襄阳瑜伽爱好者提供了便利,满足她们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目的选择。③会员广泛。瑜伽运动老少皆宜,在襄阳市有较广泛的会员渠道,无论年龄、性别、工作性质,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瑜伽练习种类,尤其是广大女性对瑜伽健身情有独钟,成为瑜伽运动不可动摇的会员基础。④行业规范。瑜伽运动进入我国时间短,发展仍不成熟,至今为止未被列入正规的体育比赛项目,从国家体育总局到各省市体育主管部门对瑜伽项目还没有统一的行业准入制度和标准。目前,对于瑜伽俱乐部经营管理和教练资质认证等问题仍处于行业公约阶段,市场运行良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体育主管部门会出台相应的行业规范,以保证我国瑜伽健身运动的持续健康发展。(2)存在问题与影响因素分析。①会馆分布地域差异。同其他健身俱乐部一样,瑜伽会馆的分布大都集聚于商业区、高等院校、行政事业单位办公区、大中型企业等人口密集地区或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出现会馆分布的地域差异。②会员层次不均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几乎所有瑜伽会馆的经营运作都摆脱不了其商业目的,市民普遍反应瑜伽运动成本太高,主要表现为俱乐部收费太高。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从事瑜伽运动的多为有稳定收入,且收入较高的人群,而低收入瑜伽参与者仅占2%,另外城市居民参与较多而农村居民参与较少。从某种意义上说瑜伽运动在我市还处于奢侈消费层面,对瑜伽运动的推广产生了极大的阻力。故而从经济收入、文化水平及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出现了会员结构层次的不均衡性,同时产生了价值观、消费观、健康意识、生活习性与质量的明显差异。经济因素是其原因之一,在健身市场还存在另外一个现象:在高收入城市居民群体中从事瑜伽健身活动的中青年女性比率远远高于男性、老年人和小孩,究其原因应该与女性健康相关。这是襄阳市瑜伽健身运动发展的一个真实写照。③行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现阶段,国内仍未形成完善的行业规范,从体育总局到各省市体育主管部门对瑜伽项目还没有统一的行业准入制度和标准,对于瑜伽俱乐部经营管理和教练资质认证等问题仍处于行业公约阶段。襄阳市瑜伽健身会馆因物质资金和人力技术条件的差异,导致经营与管理水平各异,参差不齐。会员反映,部分俱乐部教练并非专业瑜伽教师,只是兴趣爱好者经过短期的业务培训而已,没有足够的授课能力,对于会员的问题无法给出科学答案。

三、对策与建议

1.建立政府管理机制。国家对运营机构的规范要求是我国商业性机构合理管理的关键因素,也是现如今纷繁冗杂的瑜伽市场最有效、最显著的控制手段。我国瑜伽会馆和俱乐部遍布全国,其发展和规范程度不一,良莠不齐。要想改善这种现状,权威机构的规范和调控为决定性因素。政府职能部门应尽快建立行业准入制度与标准、执业师资的资格认证与水平评价标准等。规范市场秩序,制定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以保证瑜伽健身运动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地方政府要多维度扶持符合标准的俱乐部,鼓励其扩大经营规模,活跃健身市场。

3.规范技术培训,加强技术交流。职能部门应组织发展一批具备足够水平和能力的瑜伽培训机构,提升培训机构人员的文化素养;严格瑜伽教练资格审批制度,并完善行业执行、监督机制。规范教材,开设特色课程,努力培养出一代高素质的瑜伽精英教师;组织技术人员参与国内外瑜伽文化交流,吸取和借鉴各地的成功经验,以提高本地区瑜伽健身行业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推进瑜伽行业的发展。

4.大力宣传,合理营销。任何新生事物的被认可和接受都需要一个过程,加强宣传力度不失为缩短这一过程的有效方法之一,襄阳市的瑜伽健身运动同样需要宣传和推销。襄阳市城区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瑜伽项目的开展时间不长,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到瑜伽练习中来,宣传是关键的一步:可以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瑜伽、认识瑜伽;举行瑜伽比赛、表演等推广活动,设立专业奖项,提高瑜伽运动项目的知名度;大力拓展社区和大学校园市场,制作瑜伽健康宣传板,开设各类瑜伽讲座和课程,使更多的人认识瑜伽并参与其中。

5.加强校企合作与资源共享。职能部门批准成立专门的瑜伽协会,鼓励健身俱乐部与高等体育院校合作,让瑜伽文化走进校园,走近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和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场地器材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学区体育,倡导资源共享,服务瑜伽健身市场。

6.优化运营,科学创新。襄阳市现有几所正规的瑜伽俱乐部,要共同商讨合理高效的运营方案,明确各自的经营范围和方式,因地制宜,统一制定区域价格,避免恶性竞争,让市场更规范,营业模式更健康高效。

襄阳市的瑜伽健身行业要发展,就要勇于创新。创新不仅仅表现在对现行瑜伽教材的继承上,更重要的是要关注科技的发展,了解瑜伽最新情报。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襄阳市的区域优势,开发具有民俗特色的瑜伽项目和瑜伽器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努力打造襄阳市自己的瑜伽品牌,为全民健身做出襄阳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红尘.印度瑜伽圣地密码[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篇7

关键词 运动处方 大众健身 科学化

现代生活中,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有了新的认识和需求。随着全民体育意识的提高,那种零散的不稳定的基层大众体育运动形式,必然会随着我国城市晋级和社区建设的发展而逐渐被俱乐部制的体育运动组织所取代。体育活动的重要载体是体育场馆,随之而来的体育场馆科学化、系统化管理的问题也就越来越显出其重要性了。体育场馆生存和发展之本是体育人口的数量,当前人们的健康意识空前增加,在这样一个利好的前提下,如何合理有效利用和引导这种意识,增加体育人口,并能科学系统进行体育场馆管理进而提高体育场馆经济效益,应该是每一个体育管理者所思索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利用好体育这把利剑,将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完美或最优化的结合,促进体育经济的快速有序的发展。

一、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是医生根据参加健身活动者和体疗病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制定的一种科学化、定量化的锻炼计划它是根据健身运动的原理和运动锻炼的原则,结合健身者的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心血管机能状况、生活环境条件、运动爱好等个体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时间、强度及频率,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便有计划地经常性锻炼,达到健身或治病的目的。

二、大众健身运动科学化的要求

20世纪50年代,美国运动生理学家卡波维奇提出了“运动处方”的概念,这是大众健身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我国大众健身运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其制约因素之一是许多人缺乏科学合理的健身指导,对运动处方缺乏了解。从健身运动科学性来讲,健身者在运动前应当做全面系统的健康检查以及运动机能测试,在了解自身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后,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结合自己年龄、性别、爱好等特点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健身锻炼,从而达到健身强体,陶冶性情的目的。

(一)健身运动项目科学化

健身运动项目主要包括以改善心脏代谢功能、预防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等目的的耐力项目(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登山、原地跑、上下楼梯等);以锻炼肌肉力量,消除局部脂肪为目的的力量项目(各种器械体操、抗阻力训练、沙袋、哑铃、拉力器);以调节神经和放松肌肉为目的的放松项目(医疗体操、太极拳、气功、易筋经、秧歌、保健按摩等)。运动项目应根据参与者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等进行具体选择。一般来说,老年人因生理机能减退,抵抗力下降,不宜参与过于剧烈、高对抗性的运动项目;青年人处于生命的活跃时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运动项目,达到全面健身的目的女性为改善体形、体态、气质可选择健美操、体育舞蹈、瑜伽、舍宾、健身街舞等时尚运动项目;男性为增强阳刚之气可以选择球类、搏击等对抗性较强的项目;高血压等疾病应选择医疗体操、太极拳等放松性项目。当然,科学选择健身运动项目还要充分考虑运动者所处的环境、职业特点、经济能力等条件。

(二)运动负荷科学化

运动负荷是指运动者在承爱一定的外部刺激时,机体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所承受的总刺激,并以这两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机体内部应答反应程度来反映的。它是一个由多因素、多层次结构组成的完整系统。其中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就是此系统的基本部分之一。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或单个(单组)动作中运动员机体所承爱的负荷刺激。运动量是指在持续、连贯的身体活动时,机体在承受一定外部刺激总量时,所表现出来的内部应答反应的程度,具体指标有完成多次身体练习的总时间、总次数、总组数、总距离、总重量。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健身人群缺乏运动训练相关知识,对运动负荷认识模糊,健身锻炼凭自我感觉进行,这就容易造成身体对运动负荷的过载或不足,导致运动效果不佳,甚至损害机体。在健身过程中,心率监控是保持适宜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简易方法健康人健身运动时适宜强度对应心率=180(或170)减年龄,60岁以上体质较差的中老年人为170减年龄;适宜运动量为最大心率值的60%~80%即(220-年龄)×60%为下限;(220-年龄)×80%为上限。

(三)运动持续时间及时间带的科学化

运动持续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强度,并且两者成反比。美国运动医学会建议,健身运动持续时间应在20~60min之间,其中达到适宜心率时间应有5~15min以上,持续20~30min效果更好。每天进行5~10min的耐力运动能改善心血管的功能。当然,时间和强度不能分开讨论,一般强度小则时间长,强度大则时间短。运动时间带是指一天中运动的时机。什么时间运动好,应根据人的生物节律周期和日节律来安排。相当多的人会选择早起或晚饭后参与健身活动,但此时间带对于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并不合适,因为这是心脑血管疾患的高发期。锻炼时间带与季节、饮食等也有关系,冬季晨雾较大时、雾气中的大量粉尘附着,加之空气寒冷,对呼吸系统危害较大;夏季高温时段易引起中暑,不宜参与长时间健身锻炼;饮食前后1小时内不宜运动,否则会加重胃肠负担,影响消化与吸收。

(四)运动频率的科学化

运动频率是指每周锻炼的次数。人们通常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身体锻炼,运动频率应结合健身者的实际来安排。美国运动医学会建议每周进行3-5次运动才能获得较好的健身效果,体能差者即使2-3次亦可提高有氧适能,当然每天锻炼1次效果更好,但前提条件是次日不留疲劳。

篇8

什么是水中健身

提起水中健身,人们会很自然地将这项运动与游泳联系起来。其实,水中健身与单纯的游泳是有着很大区别的,它是指人在齐腰或齐胸深的水中进行的一种健身运动方式,可以水中行走、水中跑步、水中体操、水中韵律操等;除此之外,水中健身还包括一些创新的项目,如水中搏击、水中瑜伽和水中太极等等,形式多种多样。

水中健身运动目前在许多国家十分流行,德国的许多健身房都专门增加了这个项目,有些健身中心还专门推出了水中太极拳项目,深受老年人喜爱。在美国自由自在的水中慢跑十分流行,成千上万的人夏季到大海和游泳池里慢跑,已成为当今美国最新的一项健身运动。

水中健身的特色

水中健身是一种新型的有氧健身运动,它结合了不同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舞蹈步伐。利用水的阻力、浮力等特性来进行肌肉锻炼。练习的时候,通过在水里的跑、跳、蹲、踢、拍、压、推等动作,可以全面带动身体各部位的肌肉群,达到锻炼全身的效果。水中健身与在陆地上健身相比更有自己的特色:健身减肥效果更加突出

首先,利用水的一些特性在健身中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水的阻力――人在水中活动的受阻感是空气的800倍。如果动作速度相同,完成同样的一组动作,水中与陆地相比至少要多用6倍以上的力量。水的散热性――水的散热性远大于空气,是空气的28倍多。试验证明,一个人在水中运动20分钟所消耗的热量,相当于同样强度在陆地运动一个多小时。其次,水中健身运动多采用有氧耗能形式,主要以消耗糖原和脂肪为主,因此,在进行此项运动的同时配合科学的营养饮食计划,对调节体脂有十分显著的效果。最后,水中健身方式多样,多有教练的统一指挥和轻快的音乐相伴,容易坚持,不会半途而废。因而,在水中健身,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锻炼效果。

运动损伤少,安全性高

水的浮力给人轻松感和舒适感,减少了运动过程中对关节的冲击力;也不容易导致陆地上运动时常见的跌倒或崴脚甚至骨折等运动损伤,安全性高。同时水的浮力作用使体态肥胖的人或老年人在水中活动时,可以感觉到轻松自如,克服了陆地上活动容易疲劳的缺点,可以说水中运动是肥胖者或体弱的老年人最适合的一种体育活动。

兼具护肤美容作用

由于水中运动相对出汗较少,减少了陆上训练后汗水中的盐分对皮肤的刺激。同时由于水的压力,水流、波浪的摩擦和拍打具有特殊的按摩作用,有效避免并减少肌肤的松弛和老化,使肌肤光洁,、富有弹性。

同时,作为―种群体运动,在达到健身目的的同时还能消除忧郁和烦闷,减轻精神上的负担,促进心理健康。

适宜人群

水中健身一般在1至1.4米深的水中进行,水的温度一般在27℃至29℃之间,简单易学,即使锻炼者不会游泳也可以进行练习。理论上来讲,水中健身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特别是适合中老年人,能明显减少他们由于体弱或腿脚不便易摔倒造成的损伤。

患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的人,需经医生同意方可进行水中健身锻炼。有妇科疾病(如阴道炎等)、性病的人应在完全治愈后再进行水中训练。由于水温比体温要低,因此患有风湿或类风湿关节炎的人群不适宜进行水中健身,以免因水温较低诱发疼痛。

水中自我健身方法

水中健身除了跟随教练进行各种徒手的和器械的健身操外,自己也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身体各个部位的锻炼。

1 锻炼心血管系统:锻炼心脏最好在水中行走或跑步,开始时在齐腰深的水中双手叉腰走到游泳池对面,然后试着跑回来。为了加强运动量,可以增加水的深度。当水深齐下巴时,可把双臂举过头顶在水中跑。

2 锻炼腰和大腿:背靠着游泳池边站在齐胸深的水中,用双臂和双手反撑在池沿上。然后收腹并把膝盖收到胸前,把双膝转向右边,再回到正中间,而后再向左转。反复6~8次即可。

3 锻炼双臂和上身:面对水池,双掌按在池沿上,使劲一跳,两手撑起,直到肘部伸直、两手把整个身体支撑起来为止,然后慢慢地把身体放下来。反复2~4次。

篇9

关键词:特殊体质;运动处方;健身;教学

运动处方是根据参加健身运动者的体质和健康情况 ,以处方的形式确定运动的种类、时间、强度、频率与注意事项。运动处方相当于医生开的病历和"方子",健身计划或锻炼计划相当于"药",训练或练习的方法好比治疗的方法。特殊体制的中学生的诊断就要相对复杂的多了,"方子"肯定是有千差万别的了。因此本研究首先是对特殊体质进行分类,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制定出有效的运动处方,增强这些特殊体质群体对体育运动的参与兴趣,有效地运用运动处方的形式提高这些学生的信心和身体素质。

一、相关概念界定

特殊体质:指的是学生身体健康、发育基本正常,因肥胖等多种原因所致,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对疾病的抵抗力不强,运动能力与同龄人相比明显较弱。主要有肥胖型和瘦弱型,这两种体质的学生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通过研究过程,增强学生主动性,提高学生体质,为自己的体育教育教学积累经验。

运动处方:指的是对从事体育锻炼的个体学生,结合个人具体的身体和心理状况,根据医学检查资料(运动试验或体力测验等),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结合生活环境条件和运动爱好等个性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时间及频率,并指出注意事项,以便有计划的经常性锻炼达到健身或治疗的目的。

通过对当下的中学体育教学进行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在体育学习训练以及日常的活动中都能按常规要求进行,但是存在个体学生差异,因为特殊身体原因(包括过于肥胖或瘦弱或小儿麻痹以及先天或后天残疾等学生),这样的特异体质使他们在心理上也有了自卑心理。尤其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上,不能按正常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学习,但是他们也是教学的一份子,如何让这类少数特殊体质学生身体得到安全、健康、有效的体育锻炼,特此,我们希望通过研究从体育课、课外活动等专业角度,培养这些特殊体质的学生渐渐失去的体育参与兴趣,使他们逐渐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针对这些特殊群体我们能制定出科学的运动处方来提高这些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体质是我国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基础条件,其健康的身心状态是其智能资本转化的前提条件。对中学生实施以健康促进为先导的体质干预策略,不仅是体质研究中实践领域的有益尝试,也是践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运动参与"目标的重要举措。对中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体育教育,能够使他们成为改变现状的力量,影响家庭乃至社会的健康状况。

二、特殊体质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的意义

(一)研究目的

通过对当前我国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现状分析,探究中学体育教育中对特殊体育教育的价值意义,以及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运动处方、课程评价、课外活动、体育社团活动等具体操作方法。提高特殊体质学生的体育活动能力、促进这些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提升他们对体育的认识;拓展学校体育教学的新途径,丰富中学体育教育资源,提升体育教育价值,为基础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学校体育、特殊体质教育、运动处方的制定等方面的论文资料以及心理学、教育学、哲学、体育学等有关方面的论文和论著,并上网收集相关政策法规,结合研究的课题进行对文献的解读,理论的理解,找出适合本课题的方式和方法,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2、问卷调查法

通过编写中学体育健康体质调查问卷,和特殊体质体育教育调查问卷,了解特殊体质学生的体育教育的现状,以便归因分析和对策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3、专家访谈和专题讨论法

通过专家访谈和专题讨论确定研究范围,界定相关概念,提高问卷编制的有效性,和研究方案的可行性。

4、筛选法

对调查结果统计分析进行筛选,从中列出特殊体质学生的问卷并进行在统计分析。

(三)运动负荷强度控制方面。

健身运动处方是根据健身的需要来安排和控制运动负荷强度。它遵循"高质轻负"的原则 ,在运动负荷安排和控制上既考虑运动的实效性 ,更考虑运动的安全性、乐趣性和健身的有效性 ,三者通过外在的形式统一起来。传统体育教学是根据提高运动成绩的需要来安排和控制运动负荷。它遵循"大运动量原则",信奉"更快、更高、更强",追求动作的"难、新、险",这就使运动负荷往往超过安全界限 ,有时甚至达到极限 ,不可避免地造成对人的身心伤害。

通过建立完善的学生体质档案,动员学生和家长如实告知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对患有疾病的学生到医院做检查,依据检查结果,进行详细登记制定出适宜的运动处方,通过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特殊体质学生安全管理中家庭与学校分别承担的义务与责任,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学生突发疾病的抢救、应对知识,学校制定学生突发疾病应对预案.特异体质学生在学习、课外活动及日常生活中应得到及时的关爱,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健身运动处方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激发和唤醒特殊体质学生的主体运动意识。加强体育学习方法 ,提高体育意识 ,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身心特点 ,用运动处方的形式规定最适合自己的运动种类、时间及频率 ,然后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健身自主性、创造性 ,让学生真正成为体育健身的主人。

三、结语

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研究基点,通过研究,我们积累了一些对特殊体质学生的经典教育教学方法以及体育活动的各种方式,使得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大增。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有所改善,部分学生效果明显。了解了各种体育活动的锻炼意义,不同的体育活动对不同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作用是不同的,以及健康饮食和科学锻炼相结合。健身运动处方教学真诚面向全体学生。它根据每个特殊学生不同的身体状况 ,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 ,保证每个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健身运动处方不同于传统体育教学只是为少数较有运动天赋的服务。

因此通过对特殊体育课程的界定, 中学特殊体育课程可以理解为是一门以适应特殊需要学生的个体水平和发展的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增进特殊需要学生健康, 矫正和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克服特殊需要学生因身体疾病、残疾等带来的不利影响, 发挥与增强其残存能力等为目标的必修课程, 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吴燕丹,梅雪雄,鄢春生.关怀视野下普通中学特殊体育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开发[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1).

[2]潘菊红.关于我国中学开展特殊体育教育的思考[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7,(7).

[3]范连禄.浅述如何正确引导特异体质学生走进体育课堂[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0).

[4]刘明.体育教学中体质异常学生的安全隐患与防护措施[J].教学探析,2011,(3).

[5]刘玮宏,李恒军.运动处方研究综述[J].体育教学与研究,2010,(3).

[6]蒋岱.解放孩子必先解放教师[J].体育师友,2001,(5).

[7]吴丽芳,等.中学特殊体育课程标准研制依据及特点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

篇10

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阐述了在云南省滇西南地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过程存在许多制约因素,由于滇西南居民的经济收入较低,思想道德观念和体育意识淡薄,体育专业人才的不足,学校体育滞后等原因是制约滇西南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这些制约因素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促进滇西南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的基本途径及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 滇西南地区 全民健身 对策研究

一、引言

贫困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的成败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和国民体质的提高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探索贫困地区体育发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分析贫困地区全民健身的现状及其制约的因素,并提出克服制约因素的建设性建议,是深化贫困地区体育改革和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云南省滇西南贫困地区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现状分析

(一)滇西南贫困地区的全民健身组织机构不健全

全民健身组织管理力度不到位,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管理机构,仅仅依靠下达几个文件来开展全民健身工作,致使全民健身活动呈现无序状态,加之全民健身网络不够完善,甚至有的贫困地区还没有专门管理体育的相关的部门,全民健身活动难以有效地开展。

(二)滇西南地区个人经济收入较低

滇西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是制约贫困地区健身活动开展的根本因素。体育健身需要经济基础的支撑和物质条件的保证,贫困地区经济水平对健身活动开展的制约作用非常明显。更不用说让贫困居民在健身、锻炼活动上投资。

(三)滇西南贫困地区体育健身场地器材欠缺

滇西南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大部分用在竞技体育上,真正投入到开展社会群众体育的经费就所剩无几,此外,场地设施使用率也不高,只有少部分由体委所属并已经开放,提供锻炼的场地太少,可供利用的体育器材不足。严重地制约着贫困地区学校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四)滇西南地区学校体育教育滞后

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的基础,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主阵地。在滇西南地区一些学校中,学生喜欢体育活动就被老师和家长认为是学习不刻苦,这就导致更多学生不能够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阻碍了他们对体育运动兴趣培养。在偏远的高寒地区,学生更没有时间锻炼。

(五)滇西南地区体育专业人才缺乏

虽然有许多的地方建立了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体育健身点等基层体育组织,但是开展健身运动的指导人员和体育组织的管理人员非常的欠缺。很多老师和社区体育指导员也是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训练,缺乏必备的体育教学知识和经验,不能很好的传授给人们所需的健身知识。

三、解决云南省滇西南贫困地区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对策

(一)政府部门要重视全民体育,建立完善的体育管理体系

对该地区的健身运动发展目标做出建设性的规划,制定出比较有效的指导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政策法规。重视体协和民间体育项目协会的建设,体育组织及管理工作使贫困地区的极为有限的体育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促进滇西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是全民健身运动的物质基础

发展滇西南贫困地区的经济是广大人民最迫切的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是解决该地区的一切问题的根源。只有经济发展了,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才能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来参加健身运动。因此,扩大居民的收入,减轻人民负担,为该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居民的体育素养和健身意识

贫困地区的全民健身活动能否开展起来,关键在于能不能激发和培养参与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进行广泛的体育文化宣传和健康教育,使人们产生对体育健身和健康的新认识。为健身运动营造健康的人文环境,让更多的居民享受健身和健康带来欢乐和幸福。

(四)加快滇西南贫困地区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

添置必要的体育健身器材,逐步改善健身设施严重缺乏的现状,或者在原有的活动中心或旧校舍的基础上扩建、改建体育设施;通过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建立特色俱乐部,利用政府重点扶持,带动民间投资的办法筹资集资金,为健身运动的开展营造外部发展条件。

(五)发挥学校体育的辐射作用

学校中的体育教师指导群众进行科学锻炼的体育骨干,要充分利用好乡镇学校故有的体育设施结构,来弥补贫困地区体育活动设施的欠缺。加强校内体育活动与校外居民体育活动开展的联系,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区域性全民健身的社会网络,从而提高体育人口的比重。

四、结论

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是提高居民身心健康水平,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文明与精神文明为目的大众化体育活动。没有贫困地区居民的参与,全民健身就不能称为全民。为了使更多的贫困居民能够积极的来参加健身运动,要加强管理,政策倾向农村,深化体育改革,促进全民健身的开展,尽可能的满足广大贫困地区居民的健身需求。

参考文献:

[1] 胡伯林.桂林市全民健身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6 .

[2] 谢恩杰,王小娟.我国全民健身途径工程现状及发展探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