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4: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收藏
博物馆文物收藏的各项活动都离不开藏品,珍贵的藏品是组建博物馆支撑基础作用的要素。文物藏品是具有重要价值意义的,分析文物收藏的管理保护方式,明确对博物馆的重要意义。准确的分析立式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新形式背景下文物收藏工作的有效科学方案策略,采用合理的方式,提升文物藏品的保护价值,提升立式文化遗产的分析保护效果。
1 文物保护收藏管理的实际意义
文物保护收藏又称为文物藏品,是由博物馆通过合法途径收集的藏品。经过有效的清理、编辑、分级后,确定专业化文化程序内容,按照顺序和保护方式进行存储,入库,采用专门的保护工作流程,提高文物保护的收藏价值和收藏质量。文物藏品需要根据性质和任务进行分类,确保藏品符合藏馆的主题思想内容,彰显有效的文物保护价值意义。
文物收藏管理具有多角度的分析意义,文物藏品的管理需要得到有效的规划,根据实际程度合理的分析藏品的安全系数水平,逐步降低藏品损耗程度和整体速度水平,确保藏品的安全保护效果。文物藏品是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在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良好的地位。文物藏品的保护和继承是受环境管理控制的,从各个角度对藏品进行切实的分析,明确实际保护的作用和效果。
2 博物馆文物藏品的管理基本现状
我国的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存在管理不足的现象,管理体系中往往存在不完善的现象,需要根据管理的需求逐步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题的不足。首先根据文物藏品的管理标准,合理的分析保护经费。博物馆收藏过程中往往存在经费管理不足的问题,需要以国家的政策服务管理为前提,通过对文物的有效保护,准确的维护扶持收藏保护工作,加强博物馆的维修产品的有效修复,需要逐步增加博物馆项目的费用拨款。在这样条件下,需要根据博物馆的经费使用情况,分析费用经费不足产生的原因,研究改善博物馆经费的方式。文物保护存在管理意识不足的现象,博物馆往往重视文物的陈列,护士文物的保管,造成藏品消耗速度增加。另外,文物设备藏品往往存在设备落后的现象,规模较小的博物馆设备甚至是拼凑起来的,不具备开放博物馆的基本质量要求。这是现代博物馆存在的缺陷问题,需要根据博物馆的文化程度,准确的分析文物产生受损风险的原因。
3 博物馆文物藏品实践管理的办法
3.1 提升博物馆的规范管理价值水平
博物馆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标准进行细则划分,建立健全的藏品文物保护管理制度,依照博物馆不同管理需求,针对不同的文物进行有效的管理,实现博物馆系统、科学、规范的管理,依赖现有的管理技术水平,逐步提升管理体系的完善效果,预期文物寿命长短,分析影响文物寿命的因素。按照文物管理要求,采用科学化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按照收藏品的类别、收录时间、定名、鉴定标准级别、登记方式、编目、建档方式等各个环节进行具体的分析,明确各个细节工作的科学化工作内容,确定实际有效藏品科学化管理的办法,明确实际保护方式和保护办法,提高博物馆有效规定价值水平的快速提升。
3.2 加强藏品的科学化保护和保养
根据国家文物局的要求,需要对藏品采用有效的保护管理办法,逐步加强保护理念科学化的分析,提高养护护理概念。依照文物养护保养中需要注意的相关内容进行融合化分析。按照文物实际自然损坏程度和人为破坏程度,分析有效改善文物保护的处理重点。根据藏品实际材质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保护管理,融合现代科技理念,提升护理标准。按照文物保护养护方式,准确的分析文物实际需要注意的各个方面。根据藏品的年代、材料、收藏情况进行区分,需要定期进行消毒、杀虫、灭菌处理。需要对藏品库房进行定时的检查分析,最大程度的减少文物保护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各种损坏性问题。根据藏品实际提取陈列水平,需要谨慎小心的分析实际藏品的科学管理办法,对实际规范性操作标准进行分析,确定藏品可能被认为破坏或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依照藏品文物的实际损坏程度,准确的分析腐蚀程度水平,明确调查分析腐蚀强度和腐蚀状态,方便更好的提升实际应对效果。采取有效的方式尽可能的提升藏品的科学化管理水平,确定实际养护保护管理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藏品科学保护方案。
3.3 大力加强藏品的经费管理投入,建立适合藏品信息化管理的系统
按照国际化管理水平,准确的分析政府的管理意图,重视博物馆的收藏藏品的管理办法。依照藏品实际资金投入,合理的分析与财务组织计划方式和方法,对文物采取有效科学到位的管理,建立起良好的管理系统,提升藏品的系统化管理水平。根据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有效建设水平,合理的分析藏品信息化科学查询标准,准确的分析详细记录的方案,最大程度的提升藏品管理的技术质量和工作效率,不断缓解藏品保护的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现有可能存在的矛盾问题,尽可能的提升藏品的保护执行力度,对其中存在的各种积极作用进行合理的调整,最大程度的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提升资源有效共享作用水平。
3.4 建立博物馆信息管理系统,提升专业管理素质人才的培养
加强新形势下博物馆藏品的管理水平,利用现有的博物馆编目,制定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博物信息管理的系统和理性。根据实际属性进行快速的分析,明确实际复制、调查、查询、分析文物的档案科学价值,提升使用的科学广泛性水平。按照藏品的实际年代、品名、照片、类别、器形等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明确文物藏品实际的数据库内容。按照从事数据信息的登记标准,准确的分析员工藏品的编目、分类、保养、年代、经手人等等,完成相关藏品系统化处理过程中的每一项内容,迅速提升藏品系统化建设水平,以正确的方式提升博物馆整体有效管理效率水平,提升博物馆系统的快速管理,以正确的方式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使用情况,大大的提升博物馆的工作管理效率,有效的缓解博物馆的管理利用标准,降低博物馆与藏品保护之间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按照系统实际有效可查询标准,合理的分析博物馆藏品的品名和信息类别,分析博物馆实际的藏品交换情况,明确调动、借用等各种方式的作用,实现博物馆文物资源共享的发展机制,提升博物馆藏品体系快速优化建设效果,不断实现文化藏品的惠民目标价值。
4 结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文物藏品的科学化管理是发展博物馆保护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博物馆需要重点对实际工作进行开展,利用现代科技方式,逐步提升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平。博物馆需要对藏品进行工作管理水平的提升,建立完善、科学、有效、规范的管理办法,逐步提升博物馆的快速发展水平,提升我国博物馆历史文化素质的维护和管理,确保保护维护水平发展的合理性。我国地域广阔,历史文化悠久,加强博物馆文物的保护管理是提升我国综合文化历史资源保护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王智健.浅议荔湾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A].“决策论坛――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6
篇2
关键词:壁画保护;《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紫阳北五省会馆;保护修复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6248(2015)04-0101-05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现存至今的大量文物古迹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历史见证,将它们真实、完整地留传下去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近代的文物保护观念和方法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有效保护了一大批濒于毁坏的古迹的同时,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保护理论和指导原则,并由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和相关的法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以下简称《准则》)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推荐,2002年发行第一版,2004年修改和发行第二版。《准则》是在中国文物保护法规体系的框架下,以《文物保护法》和相关法规为基础,参照以1964年《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以下简称《威尼斯》)为代表的国际原则而制定的。该准则是对文物古迹保护工作进行指导的行业规则和评价工作成果的主要标准,也是对文物保护法规相关条款的专业性阐释,同时可以作为处理有关古迹事务时的专业依据。由于具有把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原则与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实践相结合的特点,自制定以来来,《准则》已被中国的文物古迹保护工作者广为接受,其主要原则和精神也在中国文物古迹主管部门公布的相关法规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体现。
我们以《准则》为标准开展了陕西紫阳北五省会馆壁画保护工作。该壁画的保护修复按照“原址、原位、原貌保护”的要求,符合《准则》的原则,设计了科学合理的技术路线,严格按照文物保护修复的程序,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以保护修复项目为平台,将科学研究、合作交流、人才培养、成果推广、宣传共享与工程实施紧密结合,使保护修复项目成为科技保护创新的“田野实验室”、中德合作交流的“学术沙龙”、文保技能人才的“学习课堂”、殿堂壁画保护的“技术推广站”和文化遗产成果共享的“博物馆”。
紫阳北五省会馆位于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瓦房店,始建于乾隆末年,201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约110多平方米的9幅珍贵壁画,被文物专家评估为目前陕西境内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建筑壁画,壁画整体构图合理,画面绚丽多彩,人物鲜活灵动,技法精致纯熟,对研究商贸会馆文化、建筑史、清代民间绘画艺术、清末民俗文化、移民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由于长期被搁板墙覆盖,该批壁画发现时保存状况较差,存在较为严重的空鼓、开裂、脱落、表面污损、画面模糊、颜料层酥粉起甲,以及盐害、毛细水上升等问题,部分壁画处于极其不稳定状态,亟待进行保护修复。2009~2011年,经过现场病害勘查、前期保护研究、保护修复材料及工艺研究,研究队完成了保护方案编制,从2011年开始实施保护修复工程,2013年完成了壁画的保护修复。2014年11月,获得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中国文物报社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奖项。
紫阳北五省会馆壁画保护修复工程以保护壁画历史和艺术价值为目标,遵照原真性、最小干预的保护修复原则,针对壁画存在的主要病害问题,从科学保护修复入手,在工程中注重科研先于实施、科研实施并重,开展了壁画图像学研究、价值评估、数字化影像记录、保存环境远程实时监测、保存状况现场勘察、病害现状及成因分析、制作工艺及材料研究、保护修复材料和工艺的筛选实验等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科学、系统地完成了壁画的保护修复实施工作,取得了良好的保护修复效果。
一、保护原则、保护问题及项目实施
(一)壁画的保护问题
壁画依存的过殿及正殿结构现状均为半开放式,过殿东西有墙体,内墙面有壁画,南北两面均为开放式结构,正殿东、北、西三面有围墙,内墙面均存有壁画,南边为开放式,与过殿之间进深不足三米的天井相隔。环境的现状对壁画原址、原位的长久保存存在不利影响。
在保护修复前,壁画本体保存较差,从地仗层到颜料层均存在不同的病害类型。地仗层病害有局部空鼓、变形、开裂、脱落、缺损等;颜料层病害有颜料酥粉、脱落、变色、起甲、起翘、裂隙、灰尘污染等;壁画多处存有钉孔、刻划痕、表面白灰涂刷侵蚀、毛笔及粉笔涂鸦,粘贴标语等近代人为因素造成的损伤,建筑漏雨在壁画的表面造成了多处泥水流挂;壁画表面有不同薄厚程度的褐色涂覆物;地仗层普遍受到以硫酸钙为主的盐害影响,尤以正殿北墙为重,毛细水带来可溶盐活动频繁,造成北墙三幅壁画因受潮地仗局部硝碱,结构强度脆弱。
(二) 保护思路
《准则》第18条规定,文物必须原址保护,在紫阳北五省会馆壁画保护中,以壁画原址、原位、原貌保护为目标,确定了将文物保护工程与科技保护研究有机结合的基本思路,并以此为核心拟定了项目实施的技术路线,坚持以最小干预、最大限度地保存历史、艺术信息为目的,坚持以传统材料及工艺为主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通过病害类型勘查及成因研究、壁画制作工艺及材料研究、历史艺术价值及图像学研究、针对性的保护材料及工艺的筛选研究,结合壁画原位保存环境的无线监测等研究,最终通过规范的壁画保护修复有效保护了壁画本体。
二、主要实施内容及做法
(一)项目的前期研究
大量深入细致的前期研究是科学及规范实施的基础。紫阳北五省会馆壁画的前期研究主要包括:对壁画支撑体结构稳定性、墙底及殿内地面潮湿现象、正殿北墙壁画泛盐、毛细水来源、壁画病害类型的调查研究及记录。制作工艺研究通过现场无损检测分析研究及实验室样品检测分析,对近十种检测分析结果相互验证。针对环境强化了环境监测研究,首次系统全面的在壁画保护修复工程项目中借鉴图像学研究的方法和理论。
1.保存现状勘查
《准则》第19条要求尽可能减少干预。凡是近期没有重大危险的部分,除日常保养以外不应进行更多的干预。必须干预时,附加的手段只用在最必要部分,并减少到最低限度。采用的保护措施,应以延续现状、缓解损伤为主要目标。
通过勘查及研究分析确定了紫阳北五省会馆壁画的典型病害,分地仗类、颜料层及其表面污染三大类。对特征病害的形成及其治理必要性,从保存环境、壁画工艺特征评估入手进行了病害机理方面的研究。现场借助红外热成像、紫外灯观察、便携式X荧光、显微镜等设备对壁画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对不同类型的病害进行了记录,并制作了详细的病害分布图,对壁画现存的主要病害类型及成因进行勘查及分析研究。
2.价值评估及图像学研究
《准则》第23条要求正确把握审美标准。文物古迹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为它的历史真实性,不允许为了追求完整、华丽而改变文物原状。经过查阅相关资料、走访当地工匠、研究队请教对明清绘画具有极高造诣的艺术家,会同考古、修复、保护人员,通过图像学研究分析壁画题材、内容、构图、风格、技法、画面痕迹,结合壁画题记、落款、印章的内容及形式的记录与梳理,明确了紫阳北五省会馆壁画制作过程中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填补了壁画艺术研究资料的空白,可以肯定该壁画是清朝中、晚期民间绘画上乘之作,在全国同时期、同类别中并不多见。在后期修复工程中应注重该类特殊风格的保留与体现。
3.制作工艺及材料研究
通过现场勘查与采样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了紫阳北五省会馆壁画基本结构及其材料配比研究。经勘查分析,紫阳壁画层次清晰,制作精良。灰泥层颗粒配比合理,地仗中加入的麦秸及棉纤维等均与当地环境相匹配,有效抑制地仗早期开裂问题。白底层为当地高岭土[1]制作而成。使用高岭土做壁画白底层并不多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莫高窟壁画有高岭土做很薄的一层白底层的情况[2]。根据县志记载,紫阳县有3处高岭土矿,说明该壁画制作就地取材,体现了制作工匠的智慧。颜料选用当时常用的朱砂、铅丹、铁红、石绿、普鲁士蓝、炭黑及铅白等矿物颜料,碾磨精细,加入了骨胶作为粘合剂。着色面不漏色,未见因地仗渗色而导致的点状或者块状色斑,勾线流畅清晰,晕色均匀,可见绘画底面做工精细,处理良好。壁画颜料绘制完成后,使用桐油有规律性地罩面。
4.保存环境监测
《准则》第20条要求定期实施日常保养。日常保养是文物保护工作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保护手段。要制定日常保养制度,定期监测,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和轻微的损伤。第24条要求必须保护文物环境。为了确保壁画的原址、原位保护修复的有效性以及原位的长久保存,明确环境因子与壁画病害之间的交互关系,为病变机理及病害发展规律的研究提供支撑与借鉴。根据壁画保存环境的特点,依据文物保护行业相关规范,在现场安装了与壁画病害病因有直接关系的大气湿度、壁画表面温度、室内光照及紫外线强度、室外风速风向、降雨量进行监测[3-4],获得了为期3年的实时无线监测数据。数据表明,紫阳北五省会馆内壁画表面温度变化、过殿壁画的光照、紫外强度超出了规范要求,形成的研究结论为壁画病因的判断和长期保存提供了翔实的数据,并对保存环境提出改造建议,采取了环境治理及改造的措施[5]。
(二)项目的实施方案确定与论证
1.保护原则与目标
遵照《准则》尊重文物历史原状、最少干预原则和安全为主、质量第一的原则,保持地方特色原则以及保持历史真实性和展示艺术美感相结合的原则。以紫阳北五省会馆壁画原址原位原貌保护为目标,坚持以最小干预、最大限度地保存历史、艺术信息为目的,通过规范的实施,有效保护壁画本体。
2.保护修复材料及工艺筛选研究
《准则》第22条要求使用保护技术。独特的传统工艺技术必须保留。所有的新材料和新工艺都必须经过前期试验和研究,在证明是最有效、对文物古迹是无害的之后,才可以使用。针对紫阳北五省会馆病害类型,展开保护材料及实施工艺的筛选工作,通过模拟实验及标准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经过至少1年的持续观测,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及成果实验,以现场评估与论证的方式确定了紫阳北五省会馆壁画主要保护材料及实施工艺。依据标准区实验及专家现场评估结果,组织具备修复工作经验的专业保护修复人员展开具体实施工作。展开与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 :
(1)表面清洗。材料为修复专用“海绵擦”、无水乙醇,工艺为清除灰尘―海绵擦―钙质结垢软化―机械剔除。
(2)壁画的空鼓灌浆加固。材料选用粘土、细砂、玻璃微珠以及纤维素水溶液,工艺为拓孔―预埋注浆管―边沿沟补及画面隔离―逐孔灌浆―支顶与养护―封孔与局部修饰。
(3)地仗局部的脱盐。材料为吸水棉纸(德国生产)、去离子水,工艺为刷除析出的盐分―吸水纸贴附―干燥―更换吸水纸。
(4)酥解地仗的加固。材料选用水性有机硅、鱼胶、REMMRS R300硅酸乙酯类加固液等。工艺为有机硅水溶胶加固粗泥层―鱼胶水溶液加固细泥层―干燥―空鼓灌浆―干燥―REMMRS R300防风化补强材料,2~3遍浓度梯度渗透补强。
(5)颜料层起甲回贴。材料选用鱼鳔胶、海草胶、去离子水等,操作工艺为:乙醇水溶液软化起甲层―鱼胶复合海草胶―回帖―展平及滚压―反复操作2~3遍。
(6)缺损地仗的补全。材料选用当地粘土、沙粒、麦秸、棉纤维、石灰膏、纤维素,操作工艺为:粗泥层修补―细泥层修补―白底层。
(7)缺失颜料层的选择性补绘。材料选用矿物颜料、兔皮胶、明胶及胶矾水,操作工艺为:胶矾水溶液隔离―影线法―胶矾水溶液固色。
3.实施保护修复
《准则》第21条要求保护现存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修复应当以现存的有价值的实物为主要依据,并必须保存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遗留的痕迹。一切技术措施应当不妨碍再次对原物进行保护处理;经过处理的部分要和原物或前一次处理的部分既相协调,又可识别。所有修复的部分都应有详细的记录档案和永久的年代标志。
紫阳北五省会馆壁画保护修复工程主要做法包括表面清洗、空鼓灌浆、地仗局部脱盐等8个方面。表面清洗因壁画白底层及颜料层易脱落,主要使用海绵擦、借助显微镜及放大镜等设备使用手术刀等工具机械剔除,以确保实施的细致安全性。选择的空鼓灌浆材料与壁画材料接近,通过灌浆增强了地仗的稳固性,解决了壁画多处地仗结构的高危问题。自2012年7月完成地仗局部的脱盐处理后,至今无明显毛细水频繁活动现象和盐分泛出现象。酥解地仗加固实施工艺顺序的调整使得水溶有机硅性与醇溶性有机硅材料均发挥了良好的渗透加固作用,有效解决了殿堂壁画常见的酥解空鼓分层地仗的结构补强。颜料层起甲回贴及加固消除了颜料层进一步脱落的隐患与趋势,最大化保存了壁画原始绘画信息。缺损地仗补全的密实度、平整度、颜色与原有地仗表面和谐,至今无裂缝。在解决地仗稳定性的同时,提升了壁画的整体视觉完整度。除了建筑木构件的防虫处理之外,在壁画上使用天然雌黄填入虫孔内驱虫、灭虫,避免使用现代合成的杀虫剂给壁画地仗引入新的物质,带来新的污染。缺损颜料层的补全以“线段影线”为主,辅以“平涂法”及“点彩法”,对称性图案及可延续性的缺损图案等可考证及有依据的部位进行补绘,实现了历史真实性与艺术美感恢复效果的结合。
三、主要成果
通过全面细致的前期研究以及大量模拟、标准区的保护材料及工艺筛选研究,确定了适宜紫阳北五省会馆壁画的保护修复材料和工艺,针对性地解决了壁画本体各类病害。结合环境治理解决了紫阳北五省会馆部分壁画底部长期潮湿的问题,使壁画原址、原位的长期保存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坚持“保持历史真实性和展示艺术美感”相结合的思路和“线段影线”补全工艺的应用,复原性地展示了壁画全貌,为以后同类寺观建筑壁画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展示提供新的借鉴与支撑。修复后的壁画安全稳定,保存环境良好。
该壁画的保护修复按照“原址、原位、原貌保护”的要求,符合《准则》的原则,设计了科学合理的技术路线,严格按照文物保护修复的程序,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以保护修复项目为平台,将科学研究、合作交流、人才培养、成果推广、宣传共享与工程实施紧密结合,使保护修复项目成为科技保护创新的“田野实验室”、中德合作交流的“学术沙龙”、文保技能人才的“学习课堂”、殿堂壁画保护的“技术推广站”和文化遗产成果共享的“博物馆”。
四、社会及经济效应
第一,在紫阳北五省会馆壁画保护中,文物保护工程与科技保护研究有机地结合,科研贯穿于工程项目始终,以科研提升文物保护工程实施水平。第二,该壁画保护的前期研究深入细致,对制作材料及工艺、病害成因、图像学、保存环境监测等前期研究遵循学科规律,研究深入,为实施打下坚实的研究基础。环境无线监测系统布点科学,传输系统先进,数据处理及时可靠,对壁画病因的判断和长期保存提供了翔实的数据。借鉴现代图像学的研究方法,结合对壁画题记、绘画内容的研究,明确了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填补了壁画艺术研究资料的空白,并为缺失层补绘提供了依据。第三,壁画保护材料及工艺的筛选研究具有针对性,以壁画制作工艺及材料研究、壁画病害成因研究及保存环境监测充分研究为基础进行筛选,通过模拟实验及标准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经过至少一年的持续观察评估,保证了保护材料的实用性及可靠性,实施工艺比较科学稳妥。第四,在保护修复实施方面,除了常规的保护修复措施外,本项目在缺损地仗的补全、缺失颜料层补绘等方面有自己的特色,按照拟修补颜料残缺部位周边的主色调、图案的布局、线条的走势等分别采取了影线、平涂、点彩等新型先修复补色技法,在保持“可辨识”的前提下,完成画面视觉的延续性与完整性,局部色彩的平衡与和谐,在解决壁画病害问题的同时,提升了壁画视觉的完整度,实现了历史真实性与艺术美感恢复效果的结合。第五,在壁画本体保护的同时注重工程和其它手段有效改善壁画的保存环境,使壁画原址原位的长期保存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第六,本项目通过国际合作借鉴国外壁画保护经验,结合中国文物保护理念,是对中国殿堂壁画保护修复理念和方法的一次积极探索。第七,该项目培养了当地管理机构人员的专业技能,有利于该壁画的日常维护保养。第八,通过对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及时进行宣传,有效增强了当地民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自主意识。第九,关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准则》附则中指出,应通过合理的利用充分保护和展示文物古迹的价值,是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壁画项目的保护实施成为促进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的新亮点,紫阳县目前已经建立和推进以会馆文化群落展示利用为核心的文物旅游重点规划,文化遗产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五、结语
《中国文物古迹遗址保护准则》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文件,文物是珍贵的文化遗存,在准则的指导下,在了解文物的科学、历史及艺术价值的前提下,将多方位、多学科的研究与保护实施有机结合,使得文化遗产得到更加长久安全的保存,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公众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统文化的认同,对我们的民族与国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薛俊彦,马清林,周国信.甘肃酒泉、嘉峪关壁画墓颜料分析[J].考古,1995(3):277-281.
[2]侯晓斌.从材料的使用和制作工艺看中国古代壁画的变化与发展[J].文博,2011(4):58-64.
[3]阮元生,谢玉林.影响文物保存的环境因素[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8,10(2):37-43
篇3
这次全省文化局长会议,总结*年的工作,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今后的任务,对于更好地贯彻落实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很及时很有必要。
过去的一年,全省文化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勤奋努力,全面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重点文化惠民工程顺利推进,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大力实施精品战略,推出了一批紧扣时代脉搏、展现*人民新时期创业精神的优秀作品,涌现出了一批德艺双馨、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人才。文物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效显著。文化产业实力逐步增强,各类文化企业发展迅速。文化交流进一步扩大,齐鲁文化不断走出国门、走向海外。文化工作的新进展、新成就,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文化系统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刚才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以贯彻落实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推动文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年初召开的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是我省历史上召开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文化盛会,对于兴起文化建设新、实现文化强省建设新跨越具有重大意义。省十一届一次人代会,面向全省发出了迈出文化强省新步伐的号召,并就需重点抓好的“工程”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是当前全省文化战线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以此为主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全面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工作中要重点掌握好以下几点:第一,深化认识,牢牢把握并用好机遇。当前,文化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我们务必在思想上再强化,在认识上快提高,在行动上更坚决,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树立起新的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发展观,顺应潮流,抢抓机遇,全面提升先进文化的引领能力、服务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超常规地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二,推进改革,创新文化体制和生产机制。改革创新是各项事业发展的活力和源泉。要发展文化生产力,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打破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各种束缚和桎梏。要通过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动政府职能由主要办文化向加强文化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转变,推动文化生产和服务由只重事业向事业与产业并重转变,推动文化产品由单纯重视数量向全面重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转变。第三,加快发展,保持先进文化的主导地位。文化具有特殊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既要有阳春白雪,也离不开下里巴人。我们要全面活跃和繁荣文化市场,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各级各类文化发展,满足人民大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要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大限度地发挥先进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第四,重在建设,坚持办实事、求实效。文化强省建设效果如何,关键看是否有实实在在的建设举措和发展效果。要切实加强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和机制建设,全面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和效率,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全力推动文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以文化工程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维护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大力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在健全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益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在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乡镇综合文化站是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国家发改委、文化部《全国“十一五”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要求,到2010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各地务必高度重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投入,精心组织实施,不管时间有多紧、任务有多重、困难有多大,必须确保完成任务。一要加快建设步伐。各市要根据“统一规划、分级负责,整体筹划、分步实施”的要求,抓紧制定建设规划,对每个年度需要提升、改建、扩建、新建的文化站作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安排,今年力争完成一半的建设任务。具体实施中,要做到建设用地一律按规定无偿划拨,建设资金配套到位,并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确保每个乡镇都建立起方便群众、功能完备的综合文化站。与此同时,还要加快县图书馆文化馆、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村级文化大院建设步伐,今年缺少两馆的县要努力做到开工建设,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应有一半以上达到规范化标准,村级文化大院要完成三分之一的建设任务。二要提高文化站服务能力。坚持文化站公益性事业单位性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运行机制,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内容,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发挥辐射功能,惠及所有农民。三要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进一步整合农村各种文化资源,充实文化站服务功能,使其成为实施公益性文化工程的重要依托平台。
二是在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共享工程是提升文化服务能力最为有效的现代手段。此项工作我省走在了全国前列,被国家确定为“示范省”,这是一个新的工作起点。下一步重点是在更高层次上完善共享工程功能、提升综合服务效益。一要提升基层网络设施。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对基层网络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全面提高县乡村三级站点服务水平,力争再涌现出一大批高标准、规范化的基层服务站点。二要抓好数字资源建设。调动各方面力量,系统整合各类文化资源,提高文化产品提供能力;统筹规划,集中力量,组织开发一批优质文化信息资源。三要增强服务实效。要以基层群众为服务重点,采取阵地服务和流动服务相结合的形式,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提高资源使用效益,为农民群众求知求富求乐提供有效帮助。
三是在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目标是到2010年实现一村一月放一场公益电影,今年要完成全省放映78.5万场、覆盖率80%以上的目标任务。各地要把这项工程列入新农村建设和为群众办实事的范围,层层落实目标任务,落实政府场次补贴,加快构建农村电影放映服务体系。要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指导原则,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减少发行环节,搞活经营机制,塑造新型的市场经营主体。要加快组建“*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整合农村电影放映队伍,做大做强农村电影市场。
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完善艺术创作体系
繁荣艺术创作是文化建设的一项中心任务。近年来,尽管我省在艺术院团改革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制约院团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经费短缺、人才匮乏、精品不多、市场萎缩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今后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稳步推进院团改革,完善艺术创作体系,不断增强全省艺术创作活力。一要深化艺术院团改革。根据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精神,对于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地方艺术院团实行事业体制,由政府重点支持,院团内部要深化人事分配制度和运行机制改革,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对于一般艺术院团要一团一策,逐步实行转企改制,重塑市场主体。在这项工作中,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破除条条框框,破除单一模式,积极主动地推动改革,逐步建立起充满活力的艺术创作经营新机制,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既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又要细致稳妥、有序推进,及时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确保改革有计划、有步骤、平稳有序地进行。二要打造艺术创作精品。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大力实施精品战略,规划创作一批优秀作品,组织开展一批特色文化活动,打造推出一批知名演艺品牌,努力提升我省文化艺术影响力。三要营造良好创作环境。要制定政府引导、资金扶持、荣誉奖励等政策,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创作激励保障机制,激发艺术家们的创作活力,创作和生产出更多的优秀文化产品和文艺作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社会、奉献给群众。
四、以文物普查为契机,不断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文物普查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当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已进入第二阶段,这是整个普查工作任务最为繁重、时间最为紧迫的时期。各市和有关单位务必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任务。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建立健全普查工作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制,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二要保障普查经费。目前全省17个市、140个县(市、区)中只有三分之一落实了经费,由于普查经费和必要设备落实不到位,直接影响了全省工作进度。各市要抓紧落实配套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按时拨付,确保足额到位,确保普查需要。三要保证普查质量。要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标准,认真组织审核验收。省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检查指导,随时发现和解决相关问题,确保整个普查工作的高质量、高水平。
国家下如此大的决心,拿出巨额人财物力开展普查工作,摸清家底现状是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要适应时代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全面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一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健全文物管理机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现有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制定保护方案,落实古籍保护措施,加强依法管理,形成全省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二要加快文化遗产开发利用。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各级文化部门要加强与旅游、经济、科技等部门合作,大力促进各种资源融合,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三要做好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根据国家部署,各级博物馆、纪念馆将逐步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各地要抓紧研究制定经费投入政策,列入财政预算,完善硬件设施、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等措施,确保按计划免费开放。各级博物馆、纪念馆也要抓紧改善收藏条件,增加展览内容,改进展览手段,加强人员培训,增强接待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发挥社会效益。
五、以培育市场主体为重点,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
文化产业是全球性朝阳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要认真落实我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要打造文化产业发展龙头。贯彻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和大集团发展战略,确定重点项目和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推进,以项目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兴办文化产业。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新评选一批在全省具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示范样板单位,加快提升现有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水平。积极整合资源,努力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集团,充分发挥其龙头作用。二要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网络、动漫等新兴文化产业,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加快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步伐,努力打造知名品牌。要组织举办好第二届省文博会,积极筹备参加上海世博会,为文化企业展示、交流、发展提供平台,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三要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环境。积极培育各类文化市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合理流动。要进一步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政策,重点完善财税和投融资政策,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引导和推动作用。四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深化执法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推动文化市场管理法制化,建立起公平竞争、健康发展的文化市场秩序。
六、以强化组织领导为保证,为发展繁荣文化创造良好环境
篇4
一、文铸魂,以文化特色发展率先崛起
纵观高邮历史,一部文化发展史展现在眼前,高邮是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化先进市、中国集邮之乡、中国民歌之乡。文化造就了高邮历史的辉煌,高邮拥有完整的历史文化序列,因秦王嬴政筑高台、置邮亭得名,在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唯一以“邮”命名,物化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比比皆是,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8处、市级84处,文物保护单位极具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号子、木偶戏、传奇故事、方言、诗词歌赋是文化名城的人文“建筑构件”,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历史文脉。高邮人文荟萃,英才辈出,许多历史名人都曾在中国历史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文化也正在推进今日高邮的科学发展新征程。
(一)突出历史文化重点
为扩大文化的影响力,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城市文化竞争力,提升高邮对外城市形象和知名度,高邮市委、市政府已启动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建议健全和完善高邮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机制,建立创建工作目标责任制,通过各方联动,形成上下一致。同时,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修缮投入力度,保证配套资金投入;《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中确定市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一带、一区、两片、多点”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空间框架中“一带、两片、多点”都涉及高邮,高邮可以进行城市总规修编,编制专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纳入城市总规划,使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规划、建设协调起来,保护好名城古运河历史街区、龙虬庄文化大遗址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
(二)引进文化发展创新观念
建议引入“原生态博物馆”的概念,规划选择建设独具特色的里下河地区汉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如在马棚、横泾或者江淮地区回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保持人文环境风貌,确保文化保护工作可持续发展。结合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推进规划开发高邮运河西岸旅游风景区建设,注入江淮流域历史文化思想。同时扩展思维,如可将高邮运河湖滨渡口至镇国寺段运河沿岸城市区域与现有南门大街盂城驿整体规划,特别是原高邮镇行政范围内南郊三角区范围地域与城南经济新区整体规划,结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设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等。
(三)强化城市规划导向作用
依据扬州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发挥高邮的驿站、邮文化、运河文化等品牌、作用,开发出特色文化产品,突出城市人文个性,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深入挖掘、展示江淮地区民间传统文化,提升扩展双黄鸭蛋文化节、七夕节以及高邮、界首、三垛、临泽、菱塘等地方特色内涵,并可以通过提炼培育人文精神,扩大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城市形象。通过开展城市文化保护管理办法的制订工作,把城市文化保护、管理和建设工作纳入到法制化的轨道上来,依法保护和管理,包括保护城市视觉环境和控制城市空间尺度,通过对建筑高度、色彩与风格控制、街道景观与界面的处理、高层建筑布点与城市天际轮廓线的组织、城市地形地貌的保护等手段,突出城市特色。
毋庸质疑,高邮深厚的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也是对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提升城市整体价值、率先崛起苏中地区重要特色发展。
二、绿为脉,以生态特色发展率先崛起
绿色是生命的原色。高邮地处高邮湖滨、古运河畔,又是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平原绿化先进市,并且高邮市已连续多年被中国社科院评为“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和“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近年来,高邮按照滨湖生态城市的定位,积极实施城市东扩战略,打造城市新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着力完善城市功能,不断丰富城市内涵,努力提升城市品位,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扎实推进城市建设步伐。建议以“建设宜居宜业生态型文化城市”为发展目标,这是对高邮历史、自然、文化的重新审视和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在绿色规划的引领下,统筹当前与长远、新区与旧城、建设与管理,开放思维、创新理念、强化措施,凸显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特色。
(一)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抓好“清水活水”工程,完善城河水网工程体系建设,着力疏浚整治城乡河道,确保到2015年全面消除城市主要河道劣V类水体。抓好“不淹不涝”工程,加快实施淮河入江水道、北澄子河闸站、老横泾河上段及元沟子河疏浚整治等工程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将中心市区建成“不淹不涝”城市。抓好污水管网建设工程,确保到2015年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均达100%。抓好区域供水工程,确保到2015年区域供水水质达标率达100%,切实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同时,加大对高邮湖以及里下河地区水网的生态保护开发。
(二)推进造林绿化行动
突出重点地区,抓好城区绿化及沿湖、沿河、沿路生态防护林建设,打造南水北调生态廊道和运河风光带,加快S237、S333两侧绿色景观建设,切实巩固国家生态市创建成果。打造生态中心,完成10平方公里以上生态中心规划编制工作。抓好省级重点公益林建设,确保到2015年高邮全市新增森林9万亩。
(三)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实施园区发展战略,推进千亿元特色园区建设,推进培育核心企业,充分发挥现有省级高邮开发区的基础条件,进一步强化城南经济新区、菱塘光电科技产业园的功能定位,促进园区资源优化整合,推进园区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鼓励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增强集聚效应,重点建设特色产业基地,打造区域经济的增长极。要严格工业用地的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准入门槛。要开展闲置土地专项整治行动。要严守“生态红线”,确保生态功能区面积不低于国土面积的20%,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三、人为本,以民生特色发展率先崛起
幸福导向型创意是指以满足人由生存到发展的多元幸福诉求为导向,以健康、绿色、时尚、智慧为特征的新兴产业,包括休闲旅游、健康服务、低碳环保、数字娱乐、智慧化社会管理服务、心灵疗伤服务等,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兼具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意义,让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更高品质。高邮的产业围绕幸福导向型产业,高邮可依托自身条件更多关注三点:
(一)推动绿色经济崛起
大力发展新型商贸、物流、旅游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实施发展以太阳能光伏新能源、照明器具新光源等特色经济,实现资源深度综合开发利用和多层次转化增值。例如在《长三角区域发展规划》中,扬州被定位为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而扬泰机场、淮扬镇铁路等大交通的形成,高邮完全可以发挥其作用。
(二)扶持发展精致农业
我们可以像抓大项目招商一样抓精致高效农业,鼓励农民从事适度规模种植和养殖,建设农民创业园和观光农业基地,促进精致高效农业与休闲度假、养生保健结合,发展农事体验、果蔬采摘、美食品尝等农业旅游产品,形成一批种植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规模家禽养殖基地、生态农庄等农业产业链群,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大精深加工、包装策划和宣传推介力度,提高附加值。
(三)文化旅游业率先突破
文化与绿色生态可以转化为旅游资源、产业资源。根据2013年扬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把旅游业作为扬州的永久性基本产业,明确旅游业总体定位和发展目标、重点和路径,同时明确要求各县(市、区)都要把旅游业大项目纳入重大项目工作视野、范围和重点。其中提到的“人文、生态、精致、宜居”的扬州城市特色,这些,也符合高邮特色。不过,高邮的城市地域特色在 “大气”较“精致”更突出和明显。高邮可加强旅游与文化、商务、科技的融合,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商务活动承接能力、境外游客比例和国际化服务水平,建设“宜游城市”,打造旅游强市,通过深入挖掘驿站文化、运河文化等特色资源,目前重点推进清水潭生态中心建设,加快开发建设文化、生态、科技融合的深度体验、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并与扬州及周边地区进行资源整合,使高邮城市发展更紧密融入到扬州发展框架内,成为区别于苏南、浙江等其他先发城市发展模式的一颗江淮之间、运河之滨的璀璨明珠,最终实现高邮在苏中地区率先崛起。
参考文献:
[1]刘洋、唐任伍. 幸福导向型产业破解民生陷阱战略——以梅州市为例[J]. 中国名城,2013(4)
[2]倪文才. 高邮传统文化概论[M].
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1)
[3]单霁翔.论生态博物馆的原生态环境保护[J].中国名城,2011(3)
篇5
【关键词】轩辕文化;清水;旅游业;发展
党的十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是旅游的核心、支撑、命脉,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近年来,清水县高举轩辕文化旗帜,不断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基本形成了以温泉康体旅游为重点,花石崖等自然、人文旅游为补充,共促共进的旅游格局,旅游综合收入稳定增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清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一)厚重的人文历史。清水县是轩辕黄帝的故里,秦统一中国的发祥地,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这里世代传承,经久不衰。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秦先祖嬴非、西汉名将赵充国、唐始祖李虎都出生在这块热土之上,并抒写过古代文明辉煌的艰苦创业史。汉光武帝刘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曾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足迹。轩辕谷、古秦亭、宋墓群等珍贵的历史遗存,无不印证着清水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
(二)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县境内已发现的各类文化遗存达86处,馆藏文物9240多件,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0余处。沿牛头河两岸分为六大景区30多个景点,有省级森林公园两处。全县旅游布局以“一心·一轴·六区”为总体框架,“一心”指清水县城区的文博旅游区。“一轴”指牛头河风情线,它贯穿清水心脏,连接各主要旅游景区。其他六区分别是小华山休闲观光旅游区、三皇谷省级森林公园、温泉生态旅游景区、花石崖宗教文化及自然风景区、秦非子牧场风情体验区、石洞山探奇旅游区。
(三)独特的温泉优势。清水温泉是中国的十三大名泉之一,温泉水为渭河谷地断裂层上的高热矿泉水,水温达53.5℃,24小时涌水量576吨。泉水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矿物质及锌、锂、锗、硅、硼、锶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益于人体健康。其中被誉为“生命之花”的锌含量居全国之冠。
(四)优越的自然条件。清水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色俱佳,区域内森林覆盖面积3000多亩,森林覆盖率30.9%,供观赏的乔木树种12种,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旅游避暑的胜地。清水温泉距天水市56公里,交通较为便捷,交通区位良好。
二、清水县文化旅游业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清水县旅游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还面临着许多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一是建设资金不足,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作为重点景区的三皇谷森林公园、花石崖、非子牧场、石洞山等景区没有上等级的柏油路,现有的道路等级低、路况差,雨天水毁严重,游人难以通达。一些旅游景点处于零散、分离的状态,没有形成一个互相通联、互为补充的整体格局,为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有规模的集聚效应增加了难度。二是景区开发程度较低,文化品位有待提升。一些景区内很有欣赏价值的险景奇观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旅游的观赏价值未能充分显现。轩辕谷、轩口窑、秦非子牧马旧址等历史文化遗存和补天石、花石崖黄木狼洞、庞公庵等神话传说的遗迹,由于没有进行高起点、高品位的开发和建设,没有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信息缺乏旅游载体,造成有史无迹的现状,降低了旅游的品位。三皇谷作为省级森林公园开发程度低,缺乏相关的游玩娱乐项目和配套服务设施,远远不能达到把游客留下来的目的。作为软实力的文化遗产、人文景观的挖掘整理和开发建设的任务还相当大。同时,构建以轩辕文化为先导,以清水精神为灵魂,集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民间文化为一体的系列文化长廊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三是相关配套产业开发滞后,旅游环境氛围不够浓厚。清水作为“天水生态旅游的后花园”,虽然有着区位优势,但由于旅游业的开发起步较晚,缺乏在较深较广层面上的系统宣传与推介,旅游的认知度和知名度还不高,旅游市场不够成熟,产业环境不够完善,资源开发深度不够,社会大旅游的环境尚未形成,这与我县具有的旅游资源优势极不相称。具有传统历史优势和地域资源优势的大麻产品、各种山野菜、清水土鸡、系列白酒、各种小杂粮食品,以及清水麻鞋、草编、柳编等民间工艺品还没有围绕旅游这篇大文章来开展精深细致的加工、开发和包装。牛头河从源头至中下游全程贯穿县境而过,丰富的水资源还没有得到更有效的开发利用,如何做好山水的文章,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仍需做艰苦的工作。此外,旅游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管理、开发、服务、宣传的水平和营销理念较低,相关的知识、能力和经验欠缺,难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形势和要求。
三、今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措施
面对国家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战略机遇,结合天水市“重振旅游”战略的实施,清水县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要以轩辕文化为龙头,以轩辕故里为品牌,以打造精品山水城为重点,突出打造一个品牌—轩辕黄帝故里、华夏文明之源;建设一条长廊—牛头河百公里文化长廊;做强一个小区—温泉旅游景区;实施五大旅游项目——以县城为主的商务旅游,以温泉为主的康体旅游,以农业园区为主的乡村旅游,以三皇谷森林公园为主的观光旅游和以花石崖、小华山为主的生态文化旅游。
1、树强品牌,打造清水旅游新形象。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历史是旅游的脉络,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依托我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要大力弘扬轩辕故里文化,打造“轩辕黄帝故里·华夏文明之源”品牌。按照把“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成为国内外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功能区的目标,要突破关山,东进关中,融入关中,应该首选的就是旅游业的对接和发展,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清水作为三皇文化发祥地的先天优势,做好轩辕故里文化,与天水伏羲文化、宝鸡炎帝文化的融合,连手打造“关中—天水经济区”炎黄文化品牌。全力打造轩辕故里,建设美丽而有品位的精品山水城。沿牛头河水,向西加快小华山、西城、成吉思汗行宫等旅游设施建设,向东加快清水通往陇县的白沙、秦亭等历史古镇的小城镇建设,使之形成牛头河百里文化长廊,为我县旅游业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奠定文化旅游基础。
2、打通环线,构筑进出畅通的文化旅游新环境。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清水旅游业,要构筑良好的交通道路,创造畅通的旅游环境。清水县与关中相连,但却被关山所隔。要申请立项建设渭河北岸天宝高速公路、天平高速公路,力争打通丝绸古道新的高速公路,在清水形成东西有渭河北岸的天宝高速,南北有天平高速的十字形交通框架,建设3小时经济圈,使清水成为“关中—天水经济旅游区”的主要驿站,为游客西出陇上,东进关中提供便捷条件。
篇6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加快发展中调整,在尽快成型中转型,扩张经济总量,提升产业层次,切实增强区域竞争力。
——做大做强工业。实施“115588”工业追赶计划,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0亿元,新增亿元企业10家;新落地开工、新增规上企业各50家;新培育省级以上品牌企业等8家,确保工业总产值突破80亿元。推进产业集聚。集聚开发“一心五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一园一业”产业集聚力度,促进新兴产业成型定型,争创“中国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基地”,全年实现五金汽配产值21亿元、不锈钢加工产值6亿元;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引导企业内部合并、中外嫁接、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群,全年实现竹木加工产值22亿元、青瓷宝剑产值6亿元。加速产业提升。加快规模企业、千万元企业、亿元企业培育和企业集团组建步伐;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新建标准厂房2万平方米;鼓励企业创牌,推广企业管理信息化工程,确保50%的规模企业拥有自主商标,加快汽车配件检测中心建设;鼓励发展边界经济,加速形成总部集聚格局。深化企业帮扶。开展“暖冬行动”,采取“一帮一、月月评”的帮扶措施,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服务企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切实为企业解难帮困。
——做精做亮农业。继续按照“大力发展竹产业、提升发展食用菌、特色发展茶蔬果”的思路,建设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绿色农产品基地。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快生态产业优化升级。续建毛竹省级核心示范基地4000亩,提升改造低产低效竹林10万亩。建成食用菌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20个、示范村3个,标准化生产率达27%。建成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10个、茶厂10家,培育金观音茶叶示范村10个,实现金观音茶叶产量与产值翻番。建设“万亩山地蔬菜核心区”和“西街千亩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园”,建成商品蔬菜示范村、标准化示范基地各10个,实现商品蔬菜播种面积和产值翻番。建成万头生态畜牧小区1个、千头生态规模猪场10个,发展土鸡等特色养殖50户,实现生态养殖比重90%以上。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产业,积极推进高产油茶种植。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加快香菇、灵芝、笋竹等产品系列开发;策划使用“*绿”蔬菜、“*金观音”茶等公用品牌,申报“*黑木耳”证明商标和“*灵芝”原产地域保护。推进标准化生产,新增无公害放心菜基地5个、农产品产地2个、农产品2个、绿色食品1个。加快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成省级规范化合作社1家、*市级20家;成立行业协会1家。
——做优做新旅游业。按照“江浙之巅、剑瓷*”的定位,打造“山水生态游、剑瓷文化游、养生度假游”品牌,努力建设“长三角著名的生态旅游度假基地”,确保实现旅游人次突破100万。推进*山一期建设,加快官浦垟至大赛通景公路工程;完成白云岩景区提升工程并对外开放;启动**窑遗址保护工程,推进*村景观改造;加速推进香樟园五星级旅游饭店、宝剑文化创意基地、炉田瓯江民俗风情园、棋盘山城市休闲山庄等项目;完成昴山通景公路路基建设和4A级景区规划;做好*山旅游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强宣传营销,强化区域合作,拓展自驾游市场,打造“雁荡山—*山—武夷山”、“千岛湖—仙都—*山”等旅游线路。强化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技能和服务质量。
(二)以激发发展活力为重点,着力推进项目双进活动
紧紧围绕项目引进和项目推进,开展“项目双进年”活动,破解瓶颈,激发活力,努力打造全面追赶新优势。
——千方百计引进项目。围绕产业招商,以科技型、环保型、龙头型企业为重点,加大定向招商、境外招商、专项招商力度,全年协议利用市外资金总额30亿元,确保实际利用市外资金11亿元,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个,其中工业项目7个,农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各1个。加大借智发展力度,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全面合作,扩大市校合作范围,完善市校合作机制,推进重点领域和重大科技项目的突破,新增市校合作项目100个,其中科技项目75个,确保与浙大合作重点项目实施有重大突破30个。发挥商会凝聚引导作用,鼓励*籍在外创业人员回乡创业。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力保资金、促投资、抢进度,强势推进“五个一批”,即“完工一批项目、续建一批项目、新上一批项目、推进一批民资项目和加快一批前期项目”,重点实施“十大献礼工程”:1、高速公路兴建工程;2、城市公园建设工程;3、剑瓷基地创建工程;4、工业振兴提速工程;5、千年古塔重建工程;6、区域中心打造工程;7、城区道路联网工程;8、瓯江景观塑造工程;9、城乡环境整治工程;10、旅游景区提升工程。
——努力破解要素制约。强化资金保障,加大项目包装力度,拓宽项目对接渠道,全年争取扶持资金5亿元以上;加大与域外商业银行合作力度,开展股权质押融资、项目融资、企业上市融资试点,完善权证融资担保机制,加快*银行*支行筹建,激活地方金融市场。继续发挥省低丘缓坡综合利用开发试点市(县)和推进“山上*”的政策作用,以整合省级工业园区为重点,不断推进平台扩容增量提升,确保拓展工业空间1600亩,其中省级工业园区500亩,兰巨工业功能区1000亩,塔石工业功能区100亩;盘活现存土地资源,提高土地投入产出率。以企业为主体,加大创新型、技能型、经营管理型人才的培育和引进,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创业能力。
——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研发中心各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家、农业科技企业2家、专利示范企业1家、高新产品5个,组建校企共建创新平台2家,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立项45个,其中重大项目5个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年产值同比增长20%以上;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同比增长30%以上。
(三)以夯实发展基础为重点,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全面落实《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入实施*市提出的“农民增收新的六大目标”,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强化农业基础保障。加快耕地林地流转,推进农业生产要素集聚,耕地林地规模经营结构比例调整到13%以上,耕地林地流转率比上年各增长3%。深入推进林权配套制度改革,全面开展林权所有权地籍勘界和林权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林权抵押贷款余额8000万元,其中林农小额循环贷款余额2000万元。新建省级项目竹林道200公里,开展竹林道硬化试点工作;建成“沃土工程”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核心示范点1000亩;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的现代水利科技示范区,实施高山蔬菜、黑木耳、乌龙茶为重点的农业主导产业节水灌溉工程,改善灌溉面积8000亩;完成农田水利项目170个;抓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及重要山塘的整治;完成土地开发2000亩。深入开展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推行放心店扩面和农村连锁便利店工程,着力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国或全省水平。继续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百村千户万人帮扶”工程,开展“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活动,力争启动新一轮库区困难群众异地脱贫工程,抓好230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结对帮扶工作,确保全市25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减少20%以上。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完成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500人,实现农民转移就业6500人,帮助解决农民就业岗位1950个,其中异地转移农民占60%以上;加快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帮助农民掌握更多的就业、致富信息。积极发展来料加工和农家乐旅游,来料加工业覆盖全市60%的行政村,培育省、市级农家乐特色村各1个。深化兴林富民示范工程建设,建成省级兴林富民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2个,*市级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5个。继续落实移民后扶政策。
——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开工建设城西脱贫小区,做好城东脱贫小区项目前期。全年完成建房8万平方米,实现生态移民940户3700人,整村搬迁人数占50%以上。实施旧村改造26个,农村危旧房改造5034户以上。加快通村公路建设,完成路基183公里、路面119公里,实现35个行政村道路通车;启动农村联网公路工程前期,硬化村坊道路100个村。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加强丽龙高速、54省道及通景公路沿线村庄的连片整治,创建农村新社区1个、新农村示范村2个,农村环境整治村48个。实施“十万农民饮用水工程”,解决70个村3.77万人饮用水困难;实施万里清水河道整治工程,疏浚河道34公里,河沟11.3公里,建设活水进村示范点5个;实施广播“村村响”工程村190个。
(四)以突出功能完善为重点,着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以建设“山水古城、剑瓷名城、旅游新城”为方向,坚持建管并重,完善功能,打造精品,彰显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强化城区的辐射带动功能。
——完善基础设施。全面推进“一街两岸三山四园五路”建设,完成中山东路东段、后沙路北段、华楼街东段(*大道至环城东路)、一村北山路(东茶路以西)、公园南路、龙翔路北段等道路工程建设,新增城市道路8公里,基本形成“五纵五横”城市道路格局,建成区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实施水利西进工程和江滨南路西段改造,完成堤防景观建设4.4公里。实施岩樟溪饮用水引水工程,加快南大洋水厂扩容。开工建设110KV芳野输变电工程等项目。继续加快中心镇、建制镇建设。
——丰富城市内涵。实施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加快区域性中心市场建设,完成浙闽赣食用菌交易中心、检测中心和信息中心建设,启动浙闽赣边际交通物流中心建设,完成公路养护中心主体工程、交通运输物流中心基础工程,争取开工客运站迁建项目。建成人民公园广场并投入使用,图书馆、文化中心综合楼主体工程结顶,完成青瓷博物馆、华严塔、欧冶子公园建设和大师园主体工程,提升改造杏园,启动龙渊公园、香菇博物馆、食用菌加工冷藏中心、黑木耳菌种中心建设,完成浙大主题公园项目前期。
——深化城市管理。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启动国家级卫生城市创建。建立“两违”源头管理机制,遏止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秩序整治行动,新增红绿灯3处、停车场2处、停车泊位800个,治理乱停车行为,清理占道经营行为和规范三轮车营运,有效改善交通状况。继续实施“小巷工程”,改造、硬化10条背街小巷,新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提高城市保洁水平。推行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廉租房“三房合一”集中建设,完成经济适用房二期选址;加快廉租房、拆迁安置房建设,新增廉租房配租对象50户。分类分批实施“货币化分房”政策。
——完善交通网络。开工建设龙庆高速公路*段,加快龙浦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推进龙松公路*段、53省道*至八都段一期工程,争取开工建设51省道遂龙公路;谋划*至南平铁路*段项目前期。
(五)以建设生态文明为重点,着力推进生活品质提升
全面开展基层创建,扎实推进“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和支撑力,确保建成省级生态市、森林城市。
——全面加快生态创建。完善生态市建设规划体系,深入推进生态乡镇、村创建,创建省级生态乡镇8个、生态村55个,省级生态乡镇率达80%。开展最美乡村评比、绿城大行动、市树市花“三进”、“三沿三山”绿化美化等四大活动,新增建成区公共绿地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5.3%;完成绿化造林3万亩、“三沿”绿化1000亩、“三山”风景林营造200亩,建成省级绿化示范乡镇、示范村各1个、*市级56个。
——切实加强节能减排。鼓励资源综合利用,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确保2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验收。全面完成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积极开发利用普查成果,夯实环保管理基础。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加强全过程环境监管,组织重点用能、排污企业实施节能减排项目,继续加快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监管区污染治理。
——深入推进环境整治。完成“回归工程”和塔石污水处理厂、城区南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开工建设安仁污水处理厂,完成溪北污水处理厂前期,争取开工建设,实现8个建制镇污水集中处理。建成高塘垃圾填埋场导气、防渗等系统。实施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项目25个、生活污水治理村11个,新增“五整治一提高”实施村44个,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村22个。
(六)以强化民生保障为重点,着力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促进城乡就业,提升社会保障,推进民生工程,建立覆盖城乡的市场就业、社会保障和权益维护体系。
——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每月举办人力资源交流会,建立劳务协作基地,组织劳动力培训6000人,新增城镇就业180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00人,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构筑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确保案件结案率90%以上。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新增养老保险2000人、医疗保险1500人、工伤保险1500人;新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00人,城镇居民参保率达68%以上,出台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政策。确保新增被征地农民“先保后征”。继续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出台残疾人扶助实施办法。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低保对象保障标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低保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276元、166元,每人每月补差不低于100元。开展敬老院规范化建设,稳步提高供养水平;提高医疗救助标准,实现救助对象全覆盖;完成社区换届选举工作;积极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办好为民十件实事。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重点办好“十件民生实事”:1、改善城乡饮水条件;2、缓解群众住房困难;3、建设生态移民小区;4、扩大城乡居民就业;5、提高医疗保障水平;6、优化城区交通秩序;7、完善乡村道路体系;8、提升污水处理能力;9、改进基础教育设施;10、保障社会公共安全。
(七)以提升软实力为重点,着力推进社会事业繁荣
坚持统筹兼顾,加快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扩大影响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均衡发展教育事业。创建省级教育强市;深入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城乡教育互助共同体方案”;加快打造浙闽赣边际区域职教中心,完成中等职业学校扩建工程并投入使用;完成东升小学、*欧冶国际学校(原文武学校)迁建一期工程;加强幼儿教育管理,出台幼教发展政策,完成实验幼儿园项目前期,争取开工建设;维修翻修破旧校舍8000平方米;继续做好中小学生资助及爱心营养餐工作。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市,弘扬传统特色文化,承办全国第八届食用菌大会;组织浙大在*办学70周年纪念活动;举办*置县1250周年庆祝活动暨第四届中国*青瓷·*宝剑节。继续抓好青瓷文化创意基地建设;完成**窑遗址文物保护一期工程、3个乡镇文化中心改造项目建设;继续抓好“*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继续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做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推荐申报及45处文保单位的保护修缮工作。积极打造中国书法创作培训基地、中国美院写生基地和省作家创作基地。
——加快发展卫生等事业。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综合达标率85%以上,新增农民健康体检2万人;继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人均筹资达到140元,参合率保持在90%以上;启动城镇参保居民健康体检;动工建设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完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开展省、*市级卫生乡镇、卫生村创建工作。全面开展免费婚前检查和孕前优生检测,深入实施新农村生育示范村建设,稳定低生育水平。继续重视国防、人防、老龄、民族、宗教、外事、侨台、气象、档案、统计、地方志、物价、体育、社区、科普等工作。
(八)以提升维稳能力为重点,着力推进社会安全保障
开展“平安建设规范深化年”活动,以实现“平安市”五连冠为目标,全力以赴保障生活安全、经济安全、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推进提升“平安*”、“法治*”建设,创建省级平安市。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及时排查和妥善化解不稳定因素,全力做好特殊群体的疏导稳控。完善综治工作中心“五联”机制,进一步延伸综治网络。继续深化基层平安创建,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管理,不断完善群防群治工作机制。构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处置预案,开展“两抢”打击大会战,依法查办和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实施“五五普法”,积极推进基层法制建设。
——积极应对金融风险。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大额资金监测,努力防范金融风险。正确引导和规范民间融资行为,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企业风险预警系统,妥善处理民间集资问题,加大对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维护经济良好运行。
——切实加强公共安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深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切实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大对小网吧、小音像店等“十小行业”的整顿和监管力度。广泛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强化药品、食品及疫情监管,严密防控各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加强应急管理网络和应急队伍建设,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切实提高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性事件的处置能力。
三、自身建设:勤政、廉政、善政,
切实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发展阶段的新特征、宏观环境的新变化、区域竞争的新态势,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提高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激发创造力、增强凝聚力,着力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
——强化发展意识,提升能力强素质。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增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创业创新、实现社会和谐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突出提升科学发展和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切实提高招商选资、项目推进、企业帮扶、要素保障和多办实事的能力,真正使干部受教育、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
——强化法治意识,依法行政重规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行为,加快建设法治型政府。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支持市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进一步提高议案、建议和提案的办理质量。建立和完善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积极听取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老科协的意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促进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篇7
一、两项创建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一)关于创建国家卫生县城
一是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了城市环境。
二是完善了城市卫生设施。
三是改造和整治了农贸市场的设施。
四是初步理顺了城市管理体制。
五是加大了城市管理力度。
六是加强了“五小”行业卫生整治与监管。
七是“城中村”面貌明显好转。
八是城乡联动,推进了全县的爱国卫生工作。
(二)关于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
一是文体设施渐趋完善。
二是文体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三是特色文化得到提升。
四是群众文化活动红红火火。
五是加强文物保护,合理开发利用。
二、进一步深化对两项创建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一)创建工作的主要经验
一是领导重视。
二是群众参与。
三是重点突出。
四是责任落实。
五是形成合力。
(二)进一步提高做好这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
识(略)
三、下一步工作意见
(一)关于深化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
一要高度重视农村的环境卫生。通过国家卫生县城的创建,县城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比较大的改善,但是农村的“脏、乱、差”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垃圾随处可见。按照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必须对农村的卫生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要把农村环境卫生工作作为公共卫生工作范畴的主要内容摆到乡镇、街道党委的议事日程,以创建卫生强县为契机,每个乡镇、街道都要配一名以上专职公共卫生管理员,负责日常的管理工作,每个行政村都要确定一名专职或兼职的卫生联络员,协助做好本村有关日常公共卫生的管理工作,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各级卫生先进单位的创建,落实卫生保洁长效措施,并加大对农村环境卫生的考核力度,要结合新农村创建的规划,推进城镇化建设,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要加大“空心村”整治力度,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境卫生面貌。
二要加大“城中村”整治、改造力度。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中,“城中村”是整治的难点、重点,通过桐君街道、各办事处及村干部的努力,“城中村”面貌有了比较大的改观,要继续保持,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效,进行定期与不定期地巡查监督,进一步提高“城中村”环境卫生保洁水平,同时,加快推进滨江区块拆迁改造,通过改造彻底改善“城中村”面貌。
三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宣传教育。要继续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并不断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通过学校课堂、公益活动、大众媒体、健康教育宣传栏,对各个层面人群进一步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农民的公德意识、文明意识、健康意识、卫生意识,使群众自觉参与创建活动,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加强农村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推进《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规划》的实施,村村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栏,村村有健康教育兼职人员,并组织好培训。
四要实施农村环境卫生规划。在实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同时实施农村环境卫生规划,通过规划的实施来规范管理,提高农村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五要加大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力度。今年,是实施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的最后一年,通过三年的改水,全县95%的农民用上了安全饮用水,这个“安全”是以落实消毒措施为前提的,要进一步落实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消毒工作,健全水质消毒监测队伍,组织技术培训,加强水质监测,定期向农民公布农村饮用水安全状况。
六要继续实施农村改厕工程。农户新建房必须配套建设三格式无害化户厕,并不断提高无害化户厕的比例。集中建设的农村居民点要配套建设小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逐步对原集中居住的村庄实施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七要加强农贸市场管理,加快新区农贸市场建设。对现有农贸市场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增加管理力量,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与水平,确保各项管理措施切实落到实处。
(二)深化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工作
一抓阵地。让县城现有的文体设施尽最大可能发挥作用,县图书馆、博物馆、叶浅予艺术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常年向群众免费开放;县体育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富春堂艺术学校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乡镇以创建和巩固“东海明珠工程”为抓手,拓展文化阵地,明确每年开展各类活动的次数、规模,新区体育馆、游泳馆要加快建设进度,尽早向社会开放,满足群众需求。
二抓队伍。坚持两手抓,造就一支过硬的群众文化工作者队伍,充分引进人才竞争机制,将那些学历高且有真才实学的人引进来。并重视培养,让他们有学习机会,给他们挑担子,在工作中成长。业余群众文化者队伍是活跃在各条战线的群众文化中坚力量,要研究以奖代补的政策,对为城乡文化活动作出较大贡献的队伍给予奖励。要探索“花钱买服务”的文化事业发展模式,比如要花钱让越剧团到我县县城、乡镇、农村演出,要鼓励越剧团创出自己的特色,进一步做大做强桐庐的越剧事业。
篇8
随着社会经济及政治的日益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目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而近年来建筑工程发展所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解决建设工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迫在眉睫,因此,以环境保护为前提的“绿色施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绿色施工概念的阐述,结合具体案例、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家相关规范要求等,分析了绿色施工在工程施工过程的具体应用,总结了绿色施工对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绿色施工;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施工对环境产生的突发性、集中性和持续性影响,已经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建筑业企业和工程项目施工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已经形成广泛的主流意识。推进绿色施工,说到底,是施工行业贯彻科学发展观思想,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替国分忧,勇敢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积极应对措施, 是企业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和严酷的环境压力,自我加压,挑战历史和未来工程建设模式的一种施工活动。
1、绿色施工的内涵
1.1、绿色施工的概念与原则[1]
绿色施工的概念: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环境保护、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
另外,对绿色施工也有这样的定义:通过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绿色技术,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资源和能能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施工”。
此外,绿色施工是一种“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的施工组织体系和施工方法”。
绿色施工的内涵大概包括如下四方面含义:
1.1.1、尽可能采用绿色建材和设备;
1.1.2、节约资源、降低消耗;
1.1.3、清洁施工过程,控制环境污染;
1.1.4、基于绿色理念,通过科技与管理进步的方法,对设计产品?(即施工图纸)所确定的工程做法、设备和用材提出优化和完善的建议意见,促使施工过程安全文明、质量保证,促使实现建筑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适用性和经济性。
绿色施工的原则: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政策,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标准规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施工企业应运用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将绿色施工有关内容分解到管理体系目标中去,使绿色施工规范化、标准化。
1.2、绿色施工总体框架[1]
绿色施工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这六个方面涵盖了绿色施工的基本指标,同时包含了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指标。
1.3 、绿色施工与传统施工的差别
施工是指具备相应资质的工程承包企业,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配置一定资源,按照设计文件?(施工图),为实现合同目标在工程现场所进行的各种生产活动。
施工活动的五个要素:a、对象:工程项目;b:资源配置:人、设备、材料等;c、方法:管理+技术——持续改进;d、验收:合格性产品;e、目标:不同时期工程施工的目标值设定不同。
绿色施工活动与一般施工一样,也具有五个相同要素,即:相同对象—工程项目;相同的资源配置—人、设备、材料等;
2、绿色施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2.1 、工程概况
如皋经济开发区总部经济大厦工程位于如皋市海阳北路人才公寓路西,建筑总面积为51074.6平方米,由北京炎黄联合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南通城市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监理。地上15层(裙房3层),地下1层,总高度为62.7m。结构体系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采用砼管桩基础。
地下室东西长178.8m,南北宽93m,地下室层高5.4m,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6372平方米。本工程建筑场地地面较为平坦,场地标高平均为5.00m(黄海高程),相对标高为-1.50m,基坑开挖深度最低处标高为4.7m。
工程内容:土建、消防、水电安装、内务装饰、地源热泵、景观绿化、道路管网等。
质量目标:合格(确保南通市优质工程,争创江苏省优质“扬子杯”)。
安全文明施工目标:江苏省文明工地。
2.2 、绿色施工管理体系与制度
2.2.1绿色施工管理体系
(1)以项目经理和项目安全负责人为核心,在项目经理部建立符合IS014000标准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明确体系中各岗位职责和权限,建立并保持一套工作程序,对所有参与体系的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
(2)将有关绿色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3)施工现场按照江苏省创建文明安全工地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文明安全施工管理。施工中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部门的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以预防和消除因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
2.2.2绿色施工管理制度管理制度
(1)每周召开一次“绿色施工”工程例会,总结前一段的绿色施工管理情况,并布置下一阶段的工作。
(2)建立并执行施工现场管理检查制度。每周组织一次由各专业部门的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管理负责人参加的联合检查,对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开出“问题通知单”,各专业部门在收到“问题通知单”后,应根据具体情况,定时间、定人、定措施予以解决,项目部有关部门应监督落实问题的解决情况。
(3)项目部成立场容清洁队,每天负责现场内外的清理、洒水、降尘、保洁、消毒等工作。
(4)项目部配置粉尘、噪音等测试工具,对场界噪音、现场扬尘等进行检测,并委托环保部门定期对包括污水排放在内的各项环保指标进行测试。项目经理部对环保指标超出的项目及时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2.3 、资源节约措施
2.3.1水资源节约 2.3.1.1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节水方案和技术措施,加强施工用水管理,尽量做到回收重复利用。 2.3.1.2制订计划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用水量,比较实际施工用水量与定额计算用水量,按预算用水量下调10%为施工阶段总用水量。 2.3.1.3水消耗量较大的工艺制定专项节水措施,指派专人负责监督节水措施的实施,提高节水率。 2.3.1.4生产、生活要推广节水型水龙头和使用变频泵节水器具,实施有效的节水措施,降低用水量。 2.3.1.5 制作“节约用水”的小标语,贴于水龙头旁,提醒职工用水完毕请立即关闭水龙头,杜绝长流水现象。
2.3.2电资源节约
2.3.2.1根据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及施工流水段情况,合理布置施工照明灯具,选择发光效率高的照明器具。
2.3.2.2办公室、宿舍照明灯采用节能灯具,要求做到人走灯灭,不能出现长明灯现象。晚间现场加班用照明,要求工人下班后,电工及时把大功率照明灯拉闸断电。
2.3.2.3施工现场的焊机要随用随合闸,用完立即关掉,避免长时间空载。
2.3.2.4对工人进行节约电源入场教育,保证在宿舍不使用电炉子,电热器等电器。制作“节约用电”小标语,贴于电源开关处,使职工增强节约和防火意识,做到人走灯灭,杜绝长明灯现象(除走廊需要照明外)。
2.3.3材料节约 2.3.3.1制定材料进场、保管、出库计划和管理制度。 2.3.3.2材料合理使用,减少废料率,建立可再生废料的回收管理办法。 2.3.3.3对废料进行二次选用,达到使用条件的要充分利用。 2.3.3.4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材料的损耗率,加强施工过程材料可利用率。 2.3.3.5周转材料注意维护,延长自有周转材料使用寿命。对租赁的周转材料依据施工周期,精确计算使用天数,不需用时及时退回租赁单位,节省租费。模板使用实行快速脱模,加快周转。建立回收小组,专门负责回收零散材料,短木方接长,回收利用。
2.3.3.6根据材料计划用量用料时间,选择合适供应方,确保材料质高价低,按用料时间进场。建立材料用量台账,根据消耗定额,限额领料,各项目部集中管理,做到当日领料当日用完,减少浪费。
2.3.3.7直径20以上水平钢筋连接采用机械(螺纹)连接,节约钢材,省电,减少光污染。
2.3.3.8合理规划施工现场院平面布置,减少二次搬运,节省人工,节约土地。建立钢筋统一加工场地,统一管理,合理配料,提高用材率。
2.3.4加强机械维修保养
加强机械维修保养,提高作业率,保证进度,也节省费用。
2.3.5资源的合理利用
2.3.5.1职工浴室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2.3.5.2临设用房采用周转板房。
2.3.5.3利用原有的拆迁砼场地、道路,利用原有沟塘库存雨水作为消防及施工用水。
2.3.5.4项目部实行集中办公,节电、提高办事效力。
2.3.5.5职工食堂兼作职工学校及大会议室。
2.3.6材料的选用及采购
2.3.6.1使用高强钢筋(Ⅲ级钢),节省钢材。
2.3.6.2墙体材料厂采用砼加气块,节约土资源,保护耕地。
2.3.6.3、外墙保温材料采用岩棉板,铝合金窗采用断桥料、中空玻璃。
2.3.6.4、装修材料采用无毒、无害、无味、无污染的环保材料。
2.4、环境保护措施
2.4.1文明施工现场布置
按省级文明工地的要求,大门及重点部位进行美化、绿化,主入口道路两侧布置盆景。
2.4.2 扬尘控制措施2.4.2.1施工现场扬尘管理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施工现场采取有效的防尘和降尘等保护措施。
2.4.2.2施工期间加强环保意识、保持工地清洁、控制扬尘、杜绝漏洒材料。 2.4.2.3混凝土使用商品混凝土,施工现场设置砂浆集中搅拌站,机棚必须封
闭,并配备有效降尘防尘装置
2.4.2.4现场主要道路:为降低施工现场扬尘发生,施工现场主要道路采用混
凝上硬化路面;每大派专人随时清扫现场主要施工道路,清扫前适量洒水压尘;
同时对于堆土露天的部分场地进行随机插入式绿化,以减少扬尘。
2.4.2.5建筑结构内的施工垃圾清运采用搭设封闭式临时专用垃圾道运输或采用
2.4.2.6容器吊运或袋装,严禁随意凌空抛洒,并适量洒水,减少扬尘对空气的污染。
2.4.2.7生活垃圾与施工垃圾分开,实施全封闭管理。高层或者多层建筑清理施工垃圾,应搭设封闭式临时专用垃圾道或者采用容器吊运。 现场设立固定的垃圾临时存放点,并在各区域设立足够尺寸的垃圾箱。所有垃圾在当天清运出现场,并按政府有关管理机构的规定,运送到指定的垃圾消纳场。
2.4.2.8水泥、石灰和其他易飞扬物、细颗粒散体材料,安排在库内存放或严密遮盖,运输时要防止遗洒、飞扬,卸运时采用码放措施,减少污染。
2.4.2.9施工现场地面要派专人负责洒水降尘。对大面积的地面、坡面、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用覆盖或固化的降尘措施。
2.4.2.10遇有四级风以上天气不得进行土方回填、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作业施工。 2.4.2.11钢筋加工棚、封闭仓库地面均采用混凝土硬化地面。并做到每天清扫,经常洒水降尘。
2.4.2.12木工加工棚的地面采用混凝土地面,定时进行洒水防尘,木工操作面要及时清理木梢、锯末,并要求木工加工棚和作业面保持清洁。
2.4.2.13模板施工:施工时每次模板拆模后设专人及时清理模板上的混凝土和流浆,模板清理过程中的垃圾及时清运到施工现场垃圾存放点,保证模板及堆放场地清洁。
2.4.2.14防水工程:防水施工涂膜所用的复合涂料必须妥善保管,不得遗洒到施工现场。防水施工等化工材料必须进行清理,并运送到施工现场指定地点,不得在施工现场进行燃烧处理。
2.4.2.15为防止进出场车辆的遗洒和轮胎夹带物等污染周边和公共道路,在现场出入口设置车辆清洗冲刷台,车辆经清洗和苫盖后方可出场。现场内的采暖和烧水茶炉均采用电热产品。
2.4.3防止水污染
2.4.3.1确保雨水管网与污水管网分开使用,严禁将非雨水类的其它水体排进市政雨水管网。
2.4.3.2对施工临时污水排放系统建立符合标准的临时沉淀池和化粪池,将厕所污物经过沉淀后排入市政的污水管线。
2.4.3.3将施工及生活中产生的污水或废水集中处理,经检验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3]规定,才能排放。
2.4.4防止施工噪音污染
2.4.4.1施工现场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4](GBl2523—90)的要求,将噪声大的机具合理布局,闹静分开。合理安排噪声作业时间,减轻噪声扰民。
2.4.4.2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采用有利措施控制人为的施工噪音,严格管理,最大限度的减少噪音扰民。
2.4.4.3对搅拌机、空气压缩机、木工机具等噪声大的机械,尽可能安排远离周围居民区一侧,从空间布置上减少噪声影响。
2.4.4.4施工现场应选用能耗低、性能好、技术含量高、噪声小的电动工具。
2.4.4.5对混凝土输送泵、振捣棒、木工棚、,电锯、钢筋加工场等强噪音设备,要采取降噪防护措施:
① 施工中混凝土振动棒、手动电锤、锯等机具,通过时间安排上减少噪声影响;
② 现场混凝土输送泵应设置隔音棚遮挡,实行封闭式隔音处理。
③ 现场混凝土振捣采用低噪音振捣棒,振捣混凝土时,不得振钢筋和模板,并做到快插慢拔,减少噪音的排放。
④ 现场进行钢筋加工及成型时,将钢筋加工机械安放在平整度较高的平台上,下垫木板,并定期检查各种零部件,如发现零部件有松动、磨损,及时紧固或更换。
⑤ 进行夜间施工作业的模板、脚手架支搭、拆除搬运时必须轻拿轻放;上下、左右有人传递。
⑥ 除特殊情况外,在每天晚22时至次日早6 时,严格控制强噪音作业,对混凝上输送泵、电锯等强噪音设备,以隔音棚遮挡,实现降噪。
2.4.4.6根据噪音防治需要,将外脚手架满挂密目安全网,并在结构施工楼层设置降噪围档。
2.4.4.7塔吊指挥使用对讲机来消除起重工的哨声带来的噪音污染。
2.4.4.8进入现场车辆时速不得超过5km,不得呜笛。
2.4.4.9对施工机械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修保养,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避免噪音、泄露和废油、废弃物造成的污染,杜绝重大安全隐患的存在。
2.4.4.10施工现场界内应设置噪音监控点,监测方法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噪声值不应超过国家或地方噪声排放标准。施工噪音一旦超标,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2.4.5 限制光污染措施
2.4.5.1灯光集中照射,避免灯光干扰周边居民的休息。
2.4.5.2进出运输材料车辆一律不许开大灯。设专人在路口负责此项检查工作。
2.4.5.3灯尽量选择既能满足照明要求又不刺眼的新型灯具,使夜间照明只照射施工区而不影响周围社区。
2.4.6防止施工固体废弃物污染
2.4.6.1施工现场设立专门的废弃物临时贮存场地,废弃物应分类存放,对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的废弃物必须单独贮存、设置安全防范措施且有醒目标识。
2.4.6.2废弃物的运输确保不散撒、不混放,送到政府批准的单位或场所进行处理、消纳。
2.4.6.3对可回收的废弃物做到再回收利用。
2.4.7环境影响控制措施
2.4.7.1在工程现场发掘出的所有化石、硬币、有价值物品或文物、建筑结构以及具有地质或考古价值的其他以及或物品,均应被视为属于国家财产。我公司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5]及其它相关法规规定,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防止工人或其他任何人员移动或损坏任何此类物品。一旦发现上述物品,立即通知监理工程师和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并执行监理工程师关于处理上述物品的指示。
2.4.7.2工程竣工时,我公司将清运出我方的全部设备、多余材料、垃圾和各种临时工程,并保持现场和工程清洁整齐,达到使监理工程师满意的使用状态。在甲方书面许可情况下,我方可在现场保留为完成在保修期内的各项义务所需要的材料、设备和临时工程,直至保修期结束
2.4.7.3对易燃、易爆、油品和化学品的采购、运输、储存、发放和使用后对废弃物的处理制定专项措施,并设置专人管理。
2.5、职业健康和卫生防疫
2.5.1职业健康
2.5.1.1工程职员和工人提供适当和允分的劳动保护,包括:安全保护、防寒防雨、常用药品、急救设备、传染病预防、身体检查等。
2.5.1.2现场工人提供符合政府卫生规定的生活条件并获得必要的许可,保证工人的健康和防止任何传染病,包括工人的食堂、厕所、工具房、宿舍等。
2.5.1.3雇佣专业的卫生防疫部门定期对现场工程进行防疫和卫生专业检查处理,包括灭白蚁、鼠害、蚊蝇和其他害虫,以防对施工人员、现场和永久工程造成危害。
2.5.1.4项目部派专人负责管理和检查工地食堂环境和卫生,做到干净、整洁,生、熟食分开。夏季每天供应绿豆汤,并准备好消暑药品,避免民工中暑或传染疾病。
2.5.1.5在现场设立专门的临时医疗站,配备足够的设施、药物和称职的医务人员。准备至少一套担架,用于一旦发生事故时对受伤人员的急救。
2.5.2卫生防疫
2.5.2.1必须严格执行卫生防疫管理规定,建立卫生防疫管理制度,并制定法定传染病、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等灾发疾病应急预案;
2.5.2.2施工现场制定卫生急救、卫生防疫措施,若施工人员发生法定传染病、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必须在2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所在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并应按照卫生防疫部门的有关规定积极配合进行调查处理。2.5.2.3卫生防疫工作。做到思想不能麻痹、领导不能消弱、工作不能松懈,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的控制传染源,防止传染病传播。措施如下:
① 坚持施工现场封闭管理,加强门卫警戒,进出人员必须按规定登记。
② 办公室、食堂、宿舍、浴室等整洁干净,无污染、无异味,符合卫生、通风、照明等要求;
③ 坚持办公区、生活区、食堂、厕所每天消毒制度。
④ 食堂必须有卫生许可证和操作人员健康证,每天清理卫生,生、熟食要分开放置。
⑤ 工地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一律实行封闭处理,及时清运。
2.5.2.4生活区应配备保健药箱、常用药及绷带、止血带、颈托、担架等急救器材。
3、绿色施工的意义
3.1、绿色施工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扬尘、噪音、水污染、光污染等。开挖路面,压占土地、植被和道路,使局部生态环境受到影响。水土流失加重,施工过程的施工噪声、地面扬尘和固体废弃物对局部生态环境也有一定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有效落实绿色施工,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环境秩序,有利于整体提升城市面貌和形象。
3.2、绿色施工有利于带动城市良性发展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以正确处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反作用。一方面我们靠基本建设带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经济,另一方面,环境建设会对经济发展起到反作用,如果我们的环境建设保护工作得到落实贯彻,那将会反促进经济发展。
3.3、绿色施工有利于推动建筑业企业可持续发展
绿色施工是企业转变发展观念、提高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绿色施工的实施主体是企业。首先,绿色施工包括环境保护、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措施,这些措施都将直接为工程建设节约成本。其次,建筑业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势必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也派生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终形成企业的综合效益。比如在环境保护方面,如果扬尘、噪音振动、光污染、水污染、土壤保护、建筑垃圾、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等控制措施到位,将有效改善建筑施工脏、乱、差、闹的社会形象。企业树立自身良好形象有利于取得社会支持,保证工程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乃至获得市场青睐。所以说,企业在绿色施工过程中既产生经济效益,也派生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终形成企业的综合效益。
4、目前绿色施工存在的问题
4.1、建筑施工行业现行的一些做法不符合绿色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① 民用建筑特别是住宅工程粗、精装修分离,拆除量巨大;场地硬化过当,且少有循环使用。
② 施工粉尘排放居高不下。
③ 施工过程噪音及光污染并未得到妥当解决。
④ 我国
场在使的施工设备有相当部分仅能满足生产功能简单要求,其耗能、噪声排放等指标仍然比较落后。
4.2、施工相关方主体职能尚存在不到位
市场主体各方对绿色施工的认知尚存在较多误区,往往把绿色施工等同于文明施工,政府、投资方及承包商各方尚未形成“责任清晰、目标明确、考核便捷”的政党、法规和评价及实施标准规范,因而绿色施工难能落实到位。
4.3、激励制度有待建立健全
市场无序竞争往往演化为价格战。不乏建筑业企业具有高涨的推进绿色施工热情,然而在成本控制的巨大压力下,也只能望而却步。
4.4、约束性机制不到位
一方面,由于关于绿色施工的规定仅仅停留在政府倡导的阶段,绿色施工标准对于施工方还未形成明显的压力。施工工地由于各方面原因,未在实践中实施绿色施工。作为对施工工地的处罚主体,国家没有健全的、具体的量化性依据,城管部门很难依照绿色施工的“标准”要求施工企业。另一方面,现阶段,施工工地检查存在“多头执法”的问题。作为对施工工地享有三十多项处罚权的城管部门,但是最终决定施工工地“生死”的审批权属于建委部门。城管对施工企业的约束力大打折扣。
5、关于推广绿色施工的几点建议建议
5.1、强制推进绿色施工
绿色施工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是利国利民,造福人类的大好事,建议相关部门下大力气在建筑业全行业强力推进绿色施工。
5.2、加大绿色施工的技术研究
传统工程施工一般涵盖工期、质量、安全及成本等四大管理和控制目标,绿色施工是在传统施工基础上增加了环境保护。因此建议政府投入一定数量的科研经费,基于绿色施工进行工技术研究,创新研究出满足绿色施工要求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机具的“四新”技术,以指导绿色施工全过程的节材和材料资源保护、节能和能源保护、节水和水资源保护及节地和土地资源保护的整个施工活动。
5.3、增设绿色施工措施费
推进绿色施工对于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是极其有益的,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北京奥运会)。但对于具体企业和项目是受多要素制约的,是要增加很大成本的,国家没有相应配套措施是不可能全面推进的。所以,建议参照国家“强制设置人防费”的政策措施,由政府主管部门在项目开工前代收“绿色施工措施费”。绿色施工达到“优良”标准,将业主预先交付的绿色施工措施费,全额拨付施工企业,达到“合格”要求,可拨付百分之七十;否则,绿色施工措施费全额收归政府,作为污染治理费用处置。这项政策一旦实施,必将全面提升全行业绿色施工水平,极大地改善生态环境。
5.4、应积极倡导“绿色建造”
我国目前建筑产品形成过程把投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等过程多元分离,形成互为独立的实施主体,因而绿色施工具有特殊性。首先,绿色建筑形成必须建立在绿色设计基础上,而现行体制总承包企业对设计的影响甚微。其次,绿色施工可使施工过程减少排放,环境友好,资源高效利用,但对绿色建筑形成的作用是局部的。此外,工程施工中总承包企业对专业发包的决定权被支解,与国际上的总承包概念相距甚远。总承包商的作用成了实质的木偶形象,使绿色施工效果大为降低。 投资、设计、施工和物业单位互不包容。而绿色建筑真正形成不仅要做到绿色策划、绿色规划、绿色设计、还应实现绿色施工,更应做到绿色物业,否则绿色效果将会大大折扣。显而易见,要使以上各个环节在各个实施主体中都能得到绿色体现,其实施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这种体制有碍于绿色技术在建筑行业的推进。再者,施工与施工图设计二者脱离,造成工程项目投资的浪费是相当惊人的,其包含承包体制弊端、造成隐形浪费以及项目概算失控等。
绿色理念在建筑业的真正落实是一个社会问题,至少是一个系统性的行业问题,没有国家政策的支持,没有政府的系统推进措施,欲实现建筑行业的绿色目标是极其困难的,特别对于绿色施工过程的实现,则更显问题突出。只有通过上下共同努力,从法规、政策、管理、标准、监督和技术攻关等多途径、全方位进行协同工作,才能实现良好的绿色效果。
6、根据《绿色施工评价标准》[6],应做到:
6.1、根据绿色施工要求进行图纸会审和深化设计;
6.2、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应有专门的绿色施工章节,绿色施工目标明确,内容应涵盖“四节一环保”要求;
6.3、工程技术交底应包含绿色施工内容;
6.4、建立健全绿色施工管理体系;
6.5、对具体施工工艺技术进行研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
6.6、建立绿色施工培训制度,并有实施记录;
6.7、根据检查情况,制定持续改进措施。
【结束语】
绿色施工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一个节约资源,造福社会的良心工程,它贯穿项目管理的实施策划、实施、总结、改进全流程,每一个企业都应该自觉强化节能减排意识,提升行为节能减排理念,大力实施绿色施工管理,以发展和推进绿色施工技术为己任,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绿色施工导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4]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篇9
【关键词】数字城市;三维模型;精度
最近几年来,三维模型的可视化技术已经成为了大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我国在大部分都建立了城市三维信息系统,而且在很多领域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主要包括城市规划设计、辅助决策等多方面。三维数字城市能够对真实城市以三维的模型表现出来,而且代替了传统平面地图,能够带给使用者一种真实生活般的环境,也就是虚拟城市环境。这种对三维虚拟城市的数字化管理,不但能够提高城市空间信息共享和利用水平,而且还可以在给城市规划、建设带来可持续发展的信息服务,将城市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虽然三维模型能够带来多样性的立体表现,让使用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对于制作那种较为高精度的三维模型数据不但要增加生产的模型成本,而且会对系统速度造成严重的影响,这会使得延缓了模型生产进度。所以,在制作三维模型的时候,在项目初期就要考虑的三维模型的精度控制问题。
1 模型精度类型
一般依据数字城市建设项目的要求,可以大致将三维模型建设的精度分为四大类:体块模型、基础模型、标准模型、高精度标准模型。如表1所示:
表1 三维模型精度类型
类型 平面精度 高程精度 表现精度 技术要求 设备要求 数据要求 生产效率 效果 成本
体块模型 大于米级 大于米级 主体结构表现 低 低 较低 很高 示意表现实地特征 低
基础模型 米级 米级 大于1.5m的结构表现 适中 一般 适中 较高 较真实 适中
标准模型 分米级 分米级 大于0.5m的结构表现 高 较高 较高 适中 真实 较高
高精度标准模型 厘米级 厘米级 表现建筑物所有结构 高 高 高 很低 还原 很高
所谓的体块模型,就是使用简单的建模方式,将建筑的三维分布进行示意表示。体块模型主要是对建筑的地形数据外轮廓进行测量,然后将建筑、地形的层高进行大致的推断大致,最后使用示意纹理的方法进行制作。这种对区域的三维地貌特征的示意表示方式,虽然其工作效率高、成本低,然而对于很多数据较为缺乏,例如对一些城乡结合部、一些待拆区域以及农村山区等。
所谓的基础模型,其主要是对地面建筑的平面和高度进行地形测量或航空摄影测量以获取其空间坐标,然后依据楼层数对建筑高度进行估算,接着对所实地采集的照片进行部分修改,例如建筑物等的细部结构和高度,最后就可以得到位置、高度、大小基本吻合的模型。这种基础模型所要求的精度为米级,对于技术要求不高,但是其工作效率高,而且成本适中,主要是应用在一些数据缺乏地区的建模,然后对其这些地区进行一些演示、分析定位。
所谓的标准模型,其主要是对地面建筑物的平面和高度进行地形测量或航空摄影测量以获得空间坐标,然后通过航空摄影测量对地物的高度进行采集。标准模型的精度在分米级,其精度要求较高、现行的技术也较为成熟。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三维建模中经常会使用标准模型这种方法。
所谓的高精度标准模型,其主要是对地形的立体点云依据三维激光扫描,然后可以制作三维模型。正是由于高精度标准模型的精度为厘米级,所以其工艺复杂,对于技术、仪器设备要求很高。对于高精度标准模型的方式多用于文物保护等方面。
2 模型精度控制分析
目前,在我国的很多城市和地区,都已经开展了数字城市建设,而且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的地貌特征、数据标准、应用需求以及经济条件,就可以建立出不同的三维模型成果。为了能够更好地得到能够符合不同地区需求的成果,就需要特别关注对精度的控制。
对于不同城市三维模型制作的精度控制方面,第一,要先依据城市的自身情况出发,从多个方面进行调研和评估,例如应用方式、数据、经费、技术要求;第二,还要充分地和软件、硬件以及网络等多种条件进行结合,才可以使精度控制得以完成;最后,制定出这个城市的数据标准和工作方案,作为项目实施的指导方向。
对于不同的城市在开展三维模型制作时,一定要有符合该城市的精度控制。那么对于不同的数字城市的三维精度控制都有着不同的要求方式,如表2所示:
表2 三维模型精度控制
类型 应用 应用方式 经费要求 数据要求 技术要求 软件要求 硬件要求 网络要求
体块模型 区域地貌特征展示、导航定位 局域网、互联网 较低 较低 较低 较低 较低 较低
基础模型 城市实景展示应用 局域网、互联网 适中 适中 适中 适中 适中 适中
标准模型 城市实景表现 局域网 较高 较高 较高 较高 较高 较高
高精度标准模型 文物保护考古 单机 高 高 高 高 高 高
对于城市的三维模型的制作精度一定要有着配套的软件系统的功能,而且三维模型的制作必须在应用的基础上进行,与此同时,也要考虑技术要求等多方面的发展趋势。更加不同的因素问题进行考虑,最终需要在数字城市的三维模型的项目建设符合以下几点原则:
2.1 根据系统需求划分不同的LOD模型
对于一个三维城市模型要可以分为多个级别进行建造,应该要针对不同的级别使用不同的简化程度和应用领域。通常情况下,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三维模型的浏览效果,需要对一些重要地面建筑使用精度较高的模型,而且对于一般的地面建筑就采取精度适中的模型即可。除此之外,还需要依据应用领域的差异化问题,可以对一些地面建筑进行不同程度的简化,例如,如果只是对地面建筑物进行一个宏观分析,那么只需要对建筑物的轮廓和高度进行描绘;如果要对地面建筑物进行一个微观分析,那么就可能对建筑物的所有位置进行建模,包括窗台、阳台等。综上所述,需要对业务部门的需求进行考虑,进而可以确定三维模型LOD,使之能够更好地为不同的应用领域进行服务。
2.2 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LOD模型
对于不同的城市都使用不同的定位功能,对于精度的要求不会使用统一的标准进行制作。所以,在对不同城市的不同区域的另一些重点工作是要进行LOD模型分配。但是因为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分类划分,而且对于需要在精度控制方面进行一些细微的区分。一般来说,第一,一个城市的中心城区主要街道和标志性建筑、保护建筑等,大多是采用高精度标准模型进行制作;第二,对于城市里的新建小区大多是采用标准模型进行制作;第三,对于普通地区的低矮房屋和城乡结合部等,都是以采用体块和基础模型表示为主。
2.3 不同LOD模型的面数应有明显的差异
在对不同的LOD级别进行划分时,不但可以满足系统功能实现的需求,而且能够使三维模型的系统的使用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再加上,现在对于一些大规模高精度三维场景进行实时浏览,依旧是数字城市三维系统的一个瓶颈问题,所以,就非常有必要对于不同的LOD模型做一些差异性区别,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提高LOD的切换速度。
3 结语
综上所述,不但需要在模型制作时要满足现有系统的功能,也要能够对于各部门应用时需求进行满足,并且能够充分结合所要建造数字城市的具体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考虑。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于数字城市的三维模型的精度进行分析和控制,并且运用LOD技术对于模型制作的进行比较精准的把握。这就凸显出了三维模型的精度控制的重要性,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成本、设备等投入。
参考文献:
[1]朱庆,林珲.数码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虚拟城市环境中的三维城市模型初探[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篇10
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社会责任逐渐成为企业参与国际贸易合作一种新的国际通用语言,并涌现出一些跨越国界限制、超越文化障碍的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在面对新一轮全球化出现的新挑战、新特点和新趋势时,以中国五矿为代表的中国企业通过立足自身行业特色和专业优势,将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对外投资、承包工程以及跨国并购等经营活动中,把国内资源和市场与国际资源和市场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实现自身与当地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它们在实践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也为其他企业走出国门,壮大中国经济提供了借鉴和示范意义。
中国五矿在全球运营中,始终以“全球视野,本地运营”为指导,珍视利益相关方的权益,积极支持运营所在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运营所在地共享企业发展成果,通过不断提升企业可持续价值创造能力,努力实现经济、环境、社会的价值最大化。
MMG为中国五矿下属海外公司。其下属Sepon矿区地处老挝南部Vilabouly地区,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贫穷落后,曾为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47个最贫穷地区之一。中国五矿在开发该矿区的过程中,积极建立与所在社区的友好协作关系,在发展过程中为当地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保障本地员工权利,注重保护当地生态、文化环境,积极扶植当地经济,开发社区发展潜能,为当地员工、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开发社区发展潜力,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
Sepon矿区在运营过程中,十分注重运营所在社区居民的利益,支持和参与社区活动,积极推动社区建设,通过实施本土化采购扶植当地商业发展,极大开发了当地社区自我发展潜力,致力于实现企业与社区的和谐共生。
实施本地化采购 贡献当地经济发展
不可否认,矿山开发的确会给所在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但矿山的运营也会为当地居民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商业机遇。矿山实行本土化采购就是一个显著的案例。
为使老挝当地社区从矿山开发中获得最大的现实利益,公司自矿区开采以来坚持实施本地化采购战略,帮助当地居民建立小的商业团体,使其通过为矿区提供商品和服务实现自身发展。目前共有17个当地商业团体为Sepon矿区提供物资及服务,涉及餐饮、洗衣、场地管理、家居清洁等诸多领域,矿区内的酒吧、商店等也由当地居民经营。2012年,Sepon矿区在本地采购的商品和服务,为矿区所在地居民创造超过240万美元的收入。
MMG在老挝的运营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税收,极大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设立社区发展基金 助力基础设施建设
“Sepon发展信托基金”每年给运营所在社区75万美元的资助,用于社区建设,包括修筑公路、搭建电缆、提供医疗设备,促进当地教育、旅游、手工制造业和老挝妇联的发展等。2012年该基金共完成65个信托资金项目,包括扩大供电范围、建设公路、桥梁及学校。这些项目符合老挝政府的中期发展计划,且受惠区域不限于矿山作业地区。
“Sepon发展信托基金”不但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更多教育机会,而且减轻了社区居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提高了自身发展能力,增加了收入,促进了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社区教育事业发展
教育和科技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中国五矿始终将支持科教事业发展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Sepon矿区所在地经济落后,教育资源也极为匮乏。矿山开采以来,公司在为当地居民提供矿业相关知识培训同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和赞助社区发展教育项目,提高当地教育水平和发展潜力。
矿区附近Latdengyai村原没有小学,儿童需每天步行2.5公里上学,学生家长非常担心孩子的安全。社区早在2009年就向政府提出在村里修建学校,但由于缺乏资金和师资未能实现。Sepon矿区通过募集5600万基晋(人民币46666元)的乡村发展基金,于2012年建成学校,并向地区教育局申请师资,使当地儿童享受到了便捷的小学教育。目前该校有43名学生,其中13名为女生。
促进文化保护与交流
为了避免资源开发对当地原生态文化带来负面影响,Sepon矿区在决策和运营过程中严格遵守运营所在地原住民相关法律法规,主动采取措施保障原住民发展权益,保护原住民文化遗产,尊重原住民文化、传统、等具有社区特性的多元化价值,促进原住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2007年,Sepon矿区就和老挝政府的国家遗产部以及信息文化部签订了《谅解备忘录》,并于2010年8月进行了修订。《谅解备忘录》中,Sepon矿区承诺对运营所在的Vilabouly 地区原生态文化进行识别和保护,并促进其健康发展。
2012年10月,Sepon矿区在开采中发现了有1500多年历史的四艘木船和古代矿井,这是矿区在考古方面的最重大发现。发现后,矿区立刻停止作业,同时邀请Sepon地区文化遗产机构调查研究,并迅速组成了包括澳大利亚JamesCook大学、老挝文化遗产部、老挝国家博物馆等机构专家在内的工作组赴现场进行文物保护和发掘工作。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
中国五矿认为,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相信可通过努力将影响最小化。
Sepon矿区自开采以来致力于将“绿色矿山”理念贯穿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矿区通过新技术应用、新标准实施,促进采矿升级,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在生产与施工环节降低能耗、减少排放,同时注重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地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绿色矿山 实施闭坑复垦
Sepon矿区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采矿方法上优先选择不破坏地表生态环境、地表不塌陷的充填采矿法;在尾矿库的表面进行覆土植草,利用尾矿充填滩涂,覆土后改造为良田、绿地、树林,致力于建设绿色矿山。
将矿山改造成高产土地的工作包括对15.6公顷土地的复垦和对已复垦的37.8公顷土地的维护。公司组织当地政府官员实地考察矿山,并将矿山闭坑工具手册和闭坑计划执行概要翻译成老挝语,供其阅读,增强其对矿山闭坑过程的了解。公司利用当地降雨量大的特点,在矿山土地上覆盖表层土,播撒种子,发酵自然废物,培育肥沃土地,并用竹子将其围住,种植果树与经济木材。2012年,矿区种植了67000棵种子,其苗圃培育了53种植物。
推广节能减排技术 打造低碳矿山
Sepon矿区在运营中提升员工节能减排意识,积极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倡导绿色办公,在办公、生产中尽量使用水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2010年9月至11月,老挝南屯一座二级水电站(年发电量1,000兆瓦)和两座小型水电站(年发电量40兆瓦/座)相继运行。Sepon矿区与三座水电站签署了购电协议以及水电站的维护和运营协议,矿区的能源安全得到了有效提升。通过物质平衡计算,2010年至今,Sepon矿区可再生水电使用量占能源使用总量始终保持在90%以上。
保护生物多样性
Sepon矿区在运营中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项目开始前,矿区对当地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野生动植物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行评估,制定保护计划。项目开始后,在开采、冶炼等各环节注重落实专项保护措施,努力减小运营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Sepon矿区积极实施生物多样性管理,对Namkok Headwaters地区进行了调查,确定了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名录的濒危物种,与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共同开发了生物多样性实施计划,保护当地的苏拉、水獭、叶猴、麂和长臂猿等珍稀物种。
珍惜员工奉献,促进员工可持续发展
中国五矿始终坚持“人是企业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尊重和维护国际公认的保护人权的规范和标准,将尊重人权和劳工实践原则融入公司战略和日常运营活动中,促进员工全面发展,不断激发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实施员工本地化 促进社区就业
中国五矿在收购OZ主要资产成立MMG之后,认真兑现此前承诺,坚持沿用公司原有员工和管理团队,保留资产涉及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勘探、生产、管理、运营、销售等,实现了人员方面的平稳对接。这一做法保障了当地居民就业、维护了社会稳定,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社区的肯定。
Sepon矿区坚持中国五矿“公司国际化、员工本地化”原则,根据运营所在地的实际情况,积极制定有效措施为Sepon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2012年,Sepon矿区4907名员工中老挝本地员工占95.05%,比此前提高了约8%。
提升本地员工管理能力
在实施员工本地化的同时,Sepon矿区致力于提升本地员工管理能力,培养更多的本土员工进入矿区管理层。
矿区通过制定公开透明的晋升机制,为本地员工进入管理层提供了制度保障。另一方面,矿区还在当地发起了本地员工管理发展项目,旨在通过该项目提高本地员工技能,帮助本地员工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能力。2012年,约50名本地员工参加了本地员工管理发展项目,进入管理岗位的老挝本地员工数量不断增加。
保障员工安全 维护员工权利
保障员工安全始终是中国五矿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Sepon矿区通过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提升员工安全健康意识,全力打造平安矿区。矿区开展了“微睡眠”行动,倡导员工保证充足睡眠,一旦作业疲劳,可以申请短暂休息。公司为这一活动制作了主题动画片,并将光盘分发给所有员工和承包商,也希望其家人、朋友观看后,督促其保持良好作息,保证作业安全。
此外,Sepon矿区恪守国际人权标准和老挝相关法律法例,建立符合老挝当地要求的用工制度,坚持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及合理劳动报酬,绝不使用童工及无工作许可的人员,反对任何形式的强迫或强制劳动,致力于消除工作场所中一切歧视、骚扰和欺凌行为。
- 上一篇:少林武术基本功教学
- 下一篇: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