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诊断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4: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诊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诊断

篇1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护理干预;新生儿;妊娠结局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是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之一,从数据来看[1],现阶段GDM的发生率不断增加,血糖增高对妇女的正常妊娠、围产管理,对新生儿的质量,都有许多负面的影响。GDM的诊断标准一直仍有争论,国际妊娠与糖尿病研究组织(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and Pregnancy Study Groups,IADPSG)在2010年了新的更加严格的关于GDM的诊断标准[2],江苏大学附属江滨医院妇产科前期执行美国国家糖尿病数据组(National Diabetes data Group NDDG)标准诊断,自2012年底后开始执行2010年版IADPSG的诊断标准。研究人员观察了护理干预对按照旧标准未诊断为GDM、按新标准诊断为GDM的患者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江滨医院妇产科建立档案、生育的孕妇321例,所有孕妇按照NDDG标准未诊断为GDM,按IADPSG标准诊断为GDM,为干预组;同时回顾检查了2012年1月~12月建立档案、生育完毕的孕妇,检出按照NDDG标准未诊断为GDM,按IADPSG标准诊断为GDM的孕妇303例,为对照组。干预组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25.6±5.3)岁,初产妇280例,经产妇41例;对照组年龄19~36岁,平均(27.0±5.6)岁,初产妇252例,经产妇51例。两组间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别。入选的孕妇在妊娠之前未发现糖尿病,无心脑血管病表现,排除高血压、肝肾疾病、慢性感染等孕妇。

1.2妊娠期糖尿病诊断的新旧标准

1.2.1 NDDG标准 江苏大学附属江滨医院妇产科之前执行的2000年NDDG标准诊断[3],孕妇进行75g糖筛查试验,测血糖值,空腹不超过5.6mmol/L,1h不超过10.5mmol/L,2h不超过8.5mmol/L,3h不超过6.7mmol/L,超过一项诊断为糖耐量异常,超过两项及以上者,诊断为GDM,进行干预。

1.2.2 IADPSG标准 江苏大学附属江滨医院妇产科执行的新的诊断标准为2010年版IADPSG的GDM诊断标准[4]:孕妇进行75g糖筛查试验,血糖空腹不超过5.1mmoL/L(92mg/dl)、1h不超过10.0mmoL/L(180mg/dl)、2h不超过8.5mmoL/L(153mg/dl),只要一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标准,诊断为GDM,进行干预。

1.3孕产期的护理干预 对照组孕妇按2000年NDDG标准诊断准为正常情况,按照原指南建议给予常规的护理,定期进行随诊,随围产周期接受常规孕期教育。

干预组孕妇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给予严格的心理、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护理干预。①心理干预:护理人员主动加强与孕妇的交流与沟通,详细讲解GDM相关知识,使孕妇了解病情,缓解紧张情绪;②饮食干预:干预组孕妇接受较为严格的饮食护理干预,定期营养宣教,按照体重的不同制定营养食谱,补充所需营养物质;③运动干预:根据干预组患者血糖、体重增加、胎儿发育等情况,设计合理的运动方案,促进糖代谢利用,指导孕妇运动量的合理性、注意的禁忌事项等。

必要的降糖治疗:干预组患者定期复查血糖,经心理、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干预后,血糖仍高者,根据内分泌科医师的指导,接受口服降糖药物或者合理的胰岛素治疗。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妊娠并发症、妊娠结局等。观察两组患者新生儿的围产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9.0中文版,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χ2分析。以P

2 结果

2.1妊娠并发症的比较 干预组总的妊娠并发症的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其中:妊高症、羊水过多、糖尿病酮症、子痫及子痫前期、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宫内窘迫、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低于对照,P

2.2妊娠结局的比较 干预组孕妇引产失败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仿,发生剖宫产、侧切、产道损伤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P

2.3新生儿质量的比较 两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Apgar评分未表现出差异,发生新生儿黄疸、难产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比例区别不大,P>0.05;但是干预组孕妇出现巨大儿、低体重儿的比例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也较低,P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无糖尿病的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糖耐量异常、血糖升高,常见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明显升高,肾糖阈下降,肾性糖尿,严重影响母婴健康。近年来,我国饮食结构变化,成人肥胖率上升,GDM发病率既往报告在1%~5%,许香香等人报告[5]采用第七版《妇产科学》、ADA标准的GDM发病率分别为10.40%、10.66%,采用IADPSG标准后GDM的发生率则有19.83%,上升趋势明显。

本病虽多能恢复,然而血糖升高对母婴的近、远期影响是明确的,诸如胎盘异常、子痫前期、子痫、妊高症、胎儿生长受限或过度生长等[6]。GDM主要影响在于,孕妇体内往往同时有胰岛素升高及胰岛素抵抗的情况[7],同时,妊高症与GDM在发病环节上存在一定相关性,GDM孕妇出现子痫前期往往是早产的重要诱因[8]。GDM孕妇在妊娠中后期,血糖控制不佳,存在潜在的胎儿畸形、诱发流产等意外风险[9]。对胎儿,其可出现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促进胎儿过度发育,出现巨大儿[10];胎儿在娩出后,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往往不能立即纠正,可诱发低血糖反应[11];其肺泡活性物质合成降低,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可能性也高于正常胎儿[12]。因此,严格的妊娠期血糖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由于相当部分的GDM孕妇无明显症状,空腹血糖也正常,江苏大学附属江滨医院妇产科在执行2010年版IADPSG的GDM诊断标准后,发现检出的GDM孕妇有明显增加,同时由于IADPSG标准检查更为简单,并未对临床工作增加明显的负担。通过研究发现,在IADPSG标准诊断为GDM而NDDG标准未诊断为GDM的孕妇人群中,进行严格的护理干预,加强血糖管理,明显降低了妊娠并发症、改善了妊娠结局与新生儿质量。可以认为IADPSG标准简便易行,利于优生优育工作开展,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青.妊娠糖尿病不同诊断标准对妊娠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5,29(1):23-25.

[2]魏玉梅,杨慧霞.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变迁[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29(4):295-298.

[3]杨慧霞,魏玉梅,孙伟杰.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新里程碑[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0,13(3):177-180.

[4]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and Pregnancy Study Groups Consensus Panel.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and Pregnancy Study Groups recommendations o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hyperglycemia in pregnancy[J].Diabetes Care,2010,33:676-682.

[5]许香香,冯一奇,汪云,等.3种不同诊断标准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分析[J].交通医学,2013,27(3):295-297.

[6]肖苑玲,潘石蕾,陈炜,等.妊娠期糖尿病与妊娠并发症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3,33(23):3575-3576.

[7]王炎,于健,于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紊乱的临床观察[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9,23(3):40-44.

[8]熊英,孙长学,李玲,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变化及相关性研究[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3):311-314.

[9]吴昊,谢毅,张炜,等.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与胎儿畸形的关系[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0,19(2):107-110.

[10]杨慧霞.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及处理[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6(6):1-3.

篇2

抢救室患者疾病分布情况我院急诊抢救室病种排在前五位的是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中毒,这五类病种占全部病种的92.60%,具体见图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老年人机体随年龄的增长,生理状况逐渐衰退,心、脑血管疾病高发,这些疾病的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是造成60岁以上老人急诊人数多的原因[1]。

上述结果显示,我院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共占58.16%,笔者之前做过研究,老年患者在抢救室的比例高,并且呈持续增长趋势。随着患者在抢救室留观时间的增加,抢救室的功能改变。因此,加强对老年人专科护理知识及技能的培训,才能不断提高患者的抢救质量和护理质量[2]。

本研究统计了我院2010年8月12日~2011年8月11日笔者所在医院的抢救室患者就诊情况,从统计资料来看,我院抢救室病谱排序中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33.32%)、呼吸系统疾病(25.09%)、神经系统疾病(16.13%)、消化系统疾病(9.07%)和中毒(8.99%)。我院抢救室病谱的结果与国内有关急诊病谱相类似研究成果不尽相同[3-5],抢救室病谱排列顺序提示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首先,根据本研究,病谱中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中毒五种疾病占全部急诊的92.60%,常见病、多发病仍是当前的主要疾病,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4]。

因此,在急诊科医务人员配备和技术建设上,既要注重培养全科人才,又要参考疾病构成梯次,做到一专多能。要突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将其作为急诊科学科建设的重点,不断完善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救治,以推动急诊整体医疗、护理质量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上述结果中,有76例次来院已经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占0.96%,平均年龄63.62岁。此类病例中,有12例次青年患者(44岁以下的人被列为青年),可见猝死呈现年轻化趋势。亦有研究表明,在1h内猝死的80%~90%为心源性猝死[4]。所以,除了急诊科医务人员要熟练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CPR)技术,此外也要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普及正确的急救基本知识。特别是要对有关人员,如警察、消防员、驾驶员以及各种从事服务的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篇3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继发性呼吸暂停新生儿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B组为对照组。每组均46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护理方式,观察并分析患儿的病因,比较两组患儿经不同护理方式后的护理效果,调查患儿家属对两种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程度。

结果:因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继发性呼吸暂停的新生儿疾病较因呼吸系统引起疾病的可能性大,经综合性护理方式护理的A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较经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的B组患儿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高,无效率低,P

结论:通过对新生儿继发性呼吸暂停的病因分析,对继发性呼吸暂停的新生儿进行及时的治疗,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以此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新生儿 继发性 呼吸暂停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08-02

新生儿继发性呼吸暂停是指新生儿呼吸停止超过20s,心率减慢等一系列的危险征象,可发生于任何胎龄的新生儿。通常由不同疾病或其他附加因素引起,主要是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所引起,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通常以继发性为主,严重危害了患儿的健康,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儿将会因为长时间缺氧而导致脑细胞的死亡,甚至危及了患儿的生命[1]。临床发现,患儿的护理措施与患儿的病情与康复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回顾性我院自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继发性呼吸暂停新生儿92例,所有患儿经临床确诊,均排除原发性呼吸暂停的可能。将其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有患儿46例,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为3~15d,平均年龄为(7.1±4.3)d。B组为对照组,有患儿46例,其中男21例,女25例,年龄为2~17d,平均年龄为(6.9±4.5)d。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A组患儿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而B组患儿给以综合护理方式,具体的护理方式如下[2]:①因新生儿体温过低时,可诱发呼吸暂停,对此类患儿到医院就诊时,采用保温箱对患儿进行保温恢复,时时采用人工检测系统对患儿进行监测。②当患儿的血糖过低时,可抑制患儿的呼吸中枢,使患儿的脑细胞代谢发生障碍,故在护理患儿时,当患儿出现低血糖情况后,适量适时的及时为患儿注射葡萄糖溶液,控制流速,保证患儿体内的葡萄糖含量达到正常标准。③当患儿的肺部功能受损时,使呼吸系统产生影响,导致患儿体内的氧供应减少,为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适时为患儿吸入超声雾化的药物,保证患儿的动脉血氧分压维持在50~70mmHg。④新生儿的喂养情况也是一类容易忽视的问题,喂奶时,注意喂奶的速度,配合腹部按摩,减少患儿呕吐情况的发生。临床诊断分析患儿的病因,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经不同护理方式护理后的康复效果及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

1.3 观察指标。经临床诊断观察并分析92例患儿的病因,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分为以下几种:①痊愈:患儿症状消失,健康状况恢复趋于正常。②有效:患儿症状得到缓解,健康状况恢复趋于正常。③总有效:总有效=痊愈+有效。④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而患儿家属对不同护理方式的满意程度采用百分制来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患儿因不同疾病引起继发性呼吸暂停的例数见表1。表1结果显示,因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继发性呼吸暂停的新生儿42例,所占比例为45.65%,因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继发性呼吸暂停的新生儿50例,所占比例为54.35%。

2.3 患儿家属对两组患儿经不同护理方式护理后的满意程度比较。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平均评分为(97.8±0.6)分,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平均评分为(92.3±0.4)分,观察组的评分较对照组高,P

3 讨论

新生儿继发性呼吸暂停是一类新生儿常见病,此病往往伴随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极易发生恶化,严重威胁到了患儿的健康及生命安危[3]。引起新生儿发生继发性呼吸暂停的疾病分为呼吸系统类疾病和其他系统类疾病,其中以硬肿症、胃食管反流、败血症、纵膈气胸引起疾病的可能性较大。及时防治及治疗新生儿发生继发性呼吸暂停,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对患儿进行全方位的护理[4]。表1结果显示,因呼吸系统疾病引发的继发性呼吸暂停的新生儿较因其他系统疾病引发的继发性呼吸暂停的新生儿少。其中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吸入综合症、湿肺、新生儿肺炎、肺出血、乳糜胸、纵膈气胸、先天性肺囊肿等,其他系统疾病包括:HIE、颅内出血、化脑、先天性心脏病、坏死性小肠、胃食管反流、贫血等。表2结果显示,经综合性护理方式护理的患儿的护理效果较经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的患儿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高,无效率低,并且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也因护理方式的改变而提高。此外,还应该严格遵守消毒和无菌技术原则,防止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其他类疾病的感染。一旦患儿发生呼吸暂停时,应及时给予患儿及时的抢救措施,具体做法如下[5]:①清理患儿的呼吸道;②给予必要的氧供应;③病情严重时采取插管抢救。尽力尽早的帮助患儿脱离生命危险,防治因缺氧缺血产生的新生儿脑损害,从而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总结以上所述,临床医疗工作者应给予患儿正确的病情判断,对患儿进行全面的综合式护理,帮助患儿康复,提高患儿的康复率,从而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崔艳芳.不同病因致新生儿继发性呼吸暂停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8):1716-1717

[2] 幸娟.婴儿抚触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临床观察[J].小儿急救医学,2003,10(6):381.

[3] 崔艳芳.不同病因致新生儿继发性呼吸暂停的护理[J].护理进修杂志,2009,24(18):1716-1718

篇4

[中图分类号] R563.8[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6(a)-0117-03

The effect of whole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 of respiratory failure

LIU Qiu-mei WANG Qiu-xia

120 Ward of Emergency Department,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hangjiagang City in Jiangsu Province,Zhangjiagang 2156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whol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 of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8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4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4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whole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routine nursing.The incidence rate of respiratory failure,related index of blood gas analysis and pulmonary function,compliance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respiratory failur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6.82%,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27.27%),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Respiratory disease;Respiratory failure complication

呼吸衰竭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有研究报道显示,护理干预能帮助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有效避免呼吸衰竭的发生[1],本院在对44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4月~2014年1月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88例,经过胸部X线片、CT、动脉血气分析等检查后诊断为呼吸系统疾病,其中男61例,女27例;年龄49~78岁,平均(55.7±3.4)岁;原发病为肺源性心脏病21例,支气管哮喘1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5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平均病程(3.8±2.1)年。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及原发病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进行常规的抗感染、扩张支气管、氧气支持、强心、利尿、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等治疗[2]。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全程护理干预。首先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并保持舒适安静的环境,加强护理巡视,然后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干预[3]。①认知干预: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的宣传教育,开展知识讲座,鼓励患者积极学习、沟通;②心理干预:患者承受了对疾病的担忧和经济负担,往往会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焦虑、恐慌的不良情绪,耐心和细致地开导、鼓励患者以平和心态积极面对治疗;③呼吸肌使用护理干预:保证呼吸机的正常使用,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鼻面罩,或者采取固定,并积极预防使用呼吸机可能出现的胃肠胀气、局部皮肤受损、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④用药干预:指导患者自行用药,详细讲解药物用量、时间及药物原理和不良反应,并叮嘱患者随身携带呼吸系统急救药;⑤饮食干预: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多补充维生素及高蛋白、低脂的食物,降低食盐摄入量;⑥行为干预:鼓励、帮助患者适当地进行康复训练,禁烟禁酒。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护理工作中的依从性,护理前后的血气分析和肺功能评价,并记录呼吸衰竭的发生率。其中依从性分为:优良为积极主动配合;中为基本配合;差为说服后配合或者不配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呼吸衰竭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出现3例(6.82%)呼吸衰竭,对照组出现12例(27.27%)呼吸衰竭,观察组的呼吸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6,P

2.2 两组护理前后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相关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的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相关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相关指标的比较(x±s)

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

2.3 两组依从性的比较

观察组的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依从性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呼吸衰竭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的严重障碍,无法有效地进行气体交换,导致缺氧,可能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并引发机体代谢和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组综合征。呼吸衰竭患者的病程较长、治疗困难,反复发作,且具有较多的并发症,因此死亡率较高[4],同时呼吸衰竭除了原发病常表现的临床症状外,还表现为急性缺氧和二氧化碳潴导致的功能代谢紊乱,会逐步对心脑功能产生影响[5-6],因此,应当及时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干预,防止呼吸衰竭的发生[7]。有研究显示,通过控制感染,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营养支持、改善心肺功能、合理氧疗等全面护理干预,能在延缓病情发展时缩短住院时间,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8]。

护理干预越来越多被用于各个科室的护理工作中,护理干预是现代护理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较好地维持患者病情的稳定,显著改善患者预后,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9]。本研究对观察组采用了全程护理干预,不但对疾病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进行预防护理,而且从心理、饮食、用药、行为等各个方面进行鼓励、督促及引导[10],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呼吸衰竭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血气分析及肺功能相关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护理干预过程中的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不但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且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篇5

[关键词]死亡病例;疾病分类;死因顺位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7)04-68-04

死亡原因分析是对一定时期内特定地区人群健康状况和公共卫生状况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也是评定社会卫生保健工作成果的主要依据之一。它可以帮助了解特定地区人群死亡水平、死因构成及其变化趋势,在医疗、护理、预防和康复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死因顺位是指按照死亡病例中各疾病构成比的大小进行高低排列,说明各死因的相对重要性,死因顺位分析可以帮助了解医院的主要卫生问题,明确主要威胁患者健康的疾病,从而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目前国内对于医院死因分析的研究多是针对三级甲等医院,如何伟、蒋雯雯等的研究,但是对其他类型医院的研究较少,不能全面反映不同经济状态下各地区的健康状况。东莞市桥头医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所处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代表该地区县级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明确该医院的疾病谱和死因顺位对当地医疗政策的制定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研究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集东莞市桥头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709例死亡个案,包括住院死亡患者和非住院死亡患者(来医院寻求治疗,但是于就诊途中、家中或其他场所死亡的患者)。该系统信息来自医院医生填写的死亡证明书,信息准确可靠。

1.2纳入标准

2014~2016年所有由东莞市桥头医院确定死亡并填写死亡资料的患者。

1.3方法

病例死因采用医生推断的根本死因,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分类。使用Excel软件整理资料信息,应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统计描述的构成比、均数±标准差等对死亡病例的不同性别、年龄与死亡顺位进行比较,统计推断用卡方检验进行各个年龄组不同性别死因构成的比较。以双侧检验P

2结果

2.1死亡病例基本特征

共有死亡病例709例,男性442例(62.3%),女性267例(37.7%)。平均年龄为(60.3±24.7)岁,在死亡病例年龄段构成中超过60岁者占据最大比例,1~17岁者最少。

2.2死亡病例不同年份性别构成情况

每年男性死亡病例数均大于女性死亡病例数。见表1。

2.3不同性别、年龄段死亡分布情况

在所有死亡病例中,年龄最大为108岁,最小是不足一天的新生儿。以0~17岁、18~39岁、40~59岁、≥60岁作为未成年组、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老年组死亡人数最多,虽然该组男性人数大于女性,但差距较小,其他每个年龄段中,男性死亡病例数均大于女性死亡病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2.378,P

2.4死因构成和顺位

前五位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疾病和死亡的外因、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共占85.7%,第一位循环系统疾病占31.6%,第二位是疾病和死亡的外因,占24.3%见表3。

2.5死亡构成的性别差异

前五位死亡顺位中男性死亡人数均大于女性死亡人数,只有在肿瘤,血液病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患,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中女性患者略大于男性。见图1。

2.6 2014~2016年前五位死因死亡构成变化情况

2014和2015年循环系统疾病均在死因顺位中占第一位,但2016年排第二位,疾病和死亡的外因成为2016年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与2014年相比,2015年和2016年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病例占比降低约10%,消化系统疾病降低约5%,但因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病例占比有较大升高。见表4。

3讨论

3.1性别因素的影响

从年份(2014~2016年)、年龄段、不同疾病构成三个方面来看,男性死亡病例占比基本均大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工作压力大,对疾病重视度不足,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饮食习惯,未及时就医等因素有关。Galdas等对有关男性和寻求帮助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男性有持续地忽略健康状况和避免就医行为等问题。因此加强健康宣教、提高男性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促进就医、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对降低男性病死率非常重要。

3.2年龄与死因构成的关系

各组死亡病例构成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未成年组死亡人数最少,在新生儿人群中,起源于围产期的状况(比如胎儿宫内窘迫等)是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青年组和中年组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疾病和死亡的外因,尤其是交通事故。60q以上老人死亡比例最高,这与老年人器官功能生性减退、免疫力降低、基础疾病多有关,容易患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以及营养代谢相关疾病等。赵凯平等研究也得老年阶段是死亡高发年龄段的结论,尤其是70岁以上。在老年人群中,心脑血管疾病、跌倒、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死亡例数最多。有研究指出在每年的第1季度和第4季度高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因此,在季节交替和寒冷季节时医务人员应该加强对老年人及其家属的健康指导,帮助其健康度过疾病高发时期。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每年不断增加,社区和医院应该增加老年医疗和护理的人员配置。

3.3死因顺位分析

前五位的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疾病和死亡的外因、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其中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位于前五位的结果与许多研究结果相同。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增加,生活节奏不规律,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1980年以后,心脑血管疾病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致死疾病,占总死因的40%以上,心脑血管疾病的死因构成比和发病年龄有增高和提前的趋势。而且心脑血管疾病多为慢性病,起病隐匿,早期没有症状表现,因此,应倡导人们合理膳食、增加运动、规律作息,减少诱发循环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宣传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和急救知识。做好医院和社区的转诊工作,定期随访,以社区为单位建立疾病档案,定期检查血压、血脂、血糖等,及时发现高危患者,尽早处理。

与其他大部分研究结果不同的是本研究死亡病例中肿瘤仅占比2.4%,排位在第十位以后,而其他研究中恶性肿瘤基本排在死因顺位的前三位。此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恶性肿瘤患者一般会选择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或者肿瘤专科医院进行治疗,而东莞市桥头医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能力有限,医生一般也会建议患者转到上级医院进行治疗。所以该医院肿瘤致死比例较低并不意味着该地区肿瘤的发病率低,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1000万人诊断为癌症,其中700万人死于癌症,恶性肿瘤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因此防治肿瘤,提高医疗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3.4主要死亡原因随时间变化趋势

篇6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45-01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全身疲乏、失眠、盗汗、午后潮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及呼吸困难等。肺结核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病人除了躯体发生病理变化外,心理上也随之有一系列变化。在肺结核病人的护理过程中,发现患者心理压力大是影响身体健康好转的主要原因。因此,根据肺结核病人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来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从而战胜疾病、恢复健康是很有必要的。目前,肺结核仍是我国一个常见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肺结核亦有增加趋势,尤其在一些偏远地区更为突出,且临床发病隐匿,症状不明显或不典型,治疗效果不佳。

1 概况

老年人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衰退性改变,包括:呼吸运动效率的减退、部分小气道阻塞性通气障碍及引流不畅、肺组织顺应性下降、肺泡表面积减少。由于老年人呼吸系统防御功能及全身免疫功能低下,老年肺炎的患病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中青年。随着人中向老年化发展,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显示,发病率及患病率高峰向老年人推移,并和许多老年疾病一样,老年人肺结核病人同样具有症状、体征不明、起病隐匿、病程长、病情重、恢复慢、并发症多及多脏器受损等特点,其胸部X线表现也可不典型,因此老年肺结核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常较高。这些问题不仅造成治疗不及时,影响疗效及预后,而且被误、漏诊的病人还可能是家庭、老年公寓和敬老院等集居老年人群的结核病传染源。

2 临床表现

老年肺结核病人的常见症状与其他年龄组病人一样,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盗汗、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体重下降、食欲不振等症状。

常与肺部病变轻重,起病缓急,有无基础疾病等有关,但部分老年病人可有以下不典型表现:

多数老年病人起病隐匿,无明确发病史,近三分之一的老年肺结核病人无明显临床表现。

肺结核病人常见的发热、盗汗、咯血等症状,在老年病人中的出现频率明显低于中青年病人。而常出现食欲不振、疲乏无力、消瘦等症状,而易被误认为老年性自然改变。

老年病人常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当肺结核病活动进展时,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加重,易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急性发作或继发感染等。

老年人罹患结核性胸膜炎时,该病常见症状如高热、起病较急、因咳嗽、深呼吸而加剧的锐性胸痛及呼吸困难等常不突出,易被误认为“冠心病”。

少数老年病人可罹患急性血型散播性结核病,常有高热、无力、衰弱、食欲不振等症状,而呼吸系统症状不明显被误诊为急性感染性疾病。

老年肺结核病人常伴有低蛋白血症、低钾血症、低钠血症及贫血等,易被误诊为慢性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

3 诊断要点

老年肺结核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胸部影像学改变、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及其它辅助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注意:

3.1 老年人,尤其是并发糖尿病、矽肺、恶性肿瘤及营养不良等疾病者,易发生结核病。

3.2 老年肺结核病人起病可隐匿,结核中毒症状可不明显,而慢性咳嗽、咳痰、气短等呼吸系统症状又易与原有慢性心肺病混淆。需提高注意,对咳嗽、咳痰持续2~3周不见缓解者宜进一步检查。

3.3 部分老年肺结核病人可能无继发性肺结核的典型胸部X线改变。对出现下叶肺野病变或空洞者,尤其抗感染治疗不见好转时,应考虑到老年肺结核病的可能性。

痰结构分枝杆菌检查是重要的诊断依据,应多次连续检查(包括涂片、培养),并注意痰标本的质量。

3.4 老年病人PPD皮肤试验可阴性或可能阳性,但不能据此而否定结核病的诊断。PPD试验强阳性者结合临床及X线表现可有明显的提示作用。

3.5 当老年病人胸部X线表现为肺部圆形阴影或肺门团块阴影或双肺多发小结节影或胸腔渗液时,需注意与恶性肿瘤及其它疾病鉴别。

4 治疗原则

老年肺结核病人的抗结核治疗也应坚持早期、联合、规律、全程、适量五大原则。

5 护理要求

篇7

[中图分类号] R4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179-01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正确留取痰液标本,认真观察痰液的量、颜色、性状、气味等,可为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通过对收集痰标本300例的分析,介绍临床观察痰液的体会。

1 痰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

1.1 痰量:正常人无痰或有少量稀薄的痰液。许多慢性病,如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结核空洞及脓胸、肺癌等病变情况下都会咳出大量的痰。痰液的量和病情、病种有关,通常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病人的痰液量较慢性感染者少,细菌感染病人的痰液量较病毒性感染者多。

1.2 颜色:正常人的痰液呈无色或灰白色样,在病理情况下常有以下改变:黄色或黄绿色脓性痰表示支气管或肺的化脓性炎症,如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绿色脓样痰表示为绿脓杆菌感染;红色或暗红色血性痰见于肺癌、肺结核、支气管扩张;铁锈红色血性痰,见于大叶性肺炎、肺梗死;粉红色泡沫样痰见于急性左心衰引起的急性肺水肿;果浆色痰由坏死的肺组织分解形成,为肺吸虫病的典型表现之一。

1.3 气味:正常人的痰液无特殊气味。血腥味见于肺癌、肺结核。粪臭味见于膈下脓肿穿入肺部时,恶臭味见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肺恶性肿瘤晚期,提示有厌氧菌感染。

2 观察痰液的临床意义

2.1 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呼吸系病人入院后,护士应据医嘱采取痰标本送检,争取早日明确诊断,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如病人痰很少无痰咳出,临床又必须送检时,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可采用雾化吸入,引流服祛痰剂等方法,诱导病人咯痰留取标本。

2.2 怎样收集痰标本:痰检查要求采取的标本是病人气管及肺部咳出的痰液,而不是混有唾液,漱口水、鼻涕或呕吐物等其他杂物。

2.2.1 常规标本采集:嘱病人晨起漱口,然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盛于清洁容器内送检。

2.2.2 痰培养标本采集:要连查三天,嘱病人清晨用3%硼酸液或朵贝氏液漱口,再用清水清洁口腔,以除去口腔中的细菌,深吸气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吐入无菌培养痰标本的容器内立即送检。

2.2.3 痰查癌细胞采集:要连查三天,嘱病人以清水漱口,第一口痰和唾液弃去,深呼吸后用力咳嗽,咳出的痰置于清洁容器内。最好选择带血丝痰或白色、灰白色扯不断的痰丝立即送病理涂片检查,避免放置过久癌细胞自行溶解而影响结果,(容器内应放10%甲醛溶液或95%酒精溶液固定)。

2.2.4 24小时痰液采集法:观察痰性状、颜色、量、气味及内容物(虫卵计数)或浓缩查结核杆菌。同时,对诊断支气管及肺的化脓性疾病有着重要意义(采用清洁无色容器,容量500ml)。痰杯标签上注明留痰的起止时间(晨起7时至次晨7时止)并作好交班。嘱病人将24小时的痰全吐入无色容器内。不可将唾 液、漱口水、鼻涕呕吐物等混入。

3 正确采集标本

采集标本的目的,是要获得正确可靠的检验结果。所以,标本的采集与处理很重要,是提高阳性率的主要环节。护士必须熟练掌握采集各种痰标本的正确方法,以提高送检的阳性率,为进一步诊断提供确切的依据。

篇8

关键词:纳洛酮联合氨茶碱;小儿呼吸衰竭;效果分析

小儿呼吸衰竭是婴幼儿死亡的常见原因,死亡率极高,一般常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急性呼吸衰竭是呼吸系统和非呼吸系统疾病所致呼吸中枢和/或呼吸器官病变引起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由此产生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小儿呼吸衰竭常见病因为严重肺部感染、哮喘持续状态、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等,是危及婴幼儿生命的重症疾病之一,所以对急性呼吸衰竭的早期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我们对我院收治的100例呼吸衰竭患儿进行具体治疗分析发现,纳洛酮联合氨茶碱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一般资料与治疗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呼吸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都符合《儿科学》(第7版)小儿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在100例患儿当中,男患儿57例,女患儿43例。年龄在4月~3岁,平均(1.75±0.25)岁;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观察组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对照组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两组的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的批准。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在治疗和控制感染的基础上实施氧气治疗,保证其呼吸道通畅,并对并发症进行及时积极的处理。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采用纳洛酮联合氨茶碱配合治疗。具体方法为纳洛酮0.01~0.04mg/kg,每2~6h重复使用一次;氨茶碱首次剂量为5mg/kg,每8~12h重复使用一次,重复使用时剂量控制在2~3mg/kg,直到患儿病情稳定为止。

1.3 疗效 痊愈:患儿在用药后3~4h内呼吸衰竭症状以及各种并发症明显减轻,血气分析各氧分压达到正常值;好转:在用药48h之后呼吸衰竭症状明显减轻,80mmHg>SaO2>60mmHg:在用药超过48h之后呼吸衰竭症状以及相关指标并没有改善,SaO2

1.4 统计学方法。对于具体疗效来说,有效率的计算方法为:有效率=(痊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数据经过统计分析,利用χ2进行检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治疗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具体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0.0%,比对照组的72.5%高出17.5个百分点(χ2 =4.02 ,P

2.2 两组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对比根据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呼吸困难、呼吸频率紊乱和发绀等症状都比治疗前有明显的疗效(P

表2两组症状缓解情况对比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3讨论

小儿呼吸系统结构发育不够完善以及呼吸系统代偿功能差是造成小儿呼吸衰竭症状的主要病理因素。呼吸衰竭是小儿常见危重症,多种严重的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肌肉神经系统疾病及意外事故等均可造成呼吸衰竭,小儿呼吸衰竭常见的原因有中枢性及周围性两种。小儿呼吸衰竭症状在3岁以下婴幼儿中属于常见危重疾病之一,死亡率也很高,根据资料统计发现,对于某些特定婴儿(早产儿),小儿呼吸衰竭发生率高达20%―30%,一般在出生后一周或两周出现,也有在一岁到三岁之间出现这种症状的可能。

小儿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为低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发生机制,小儿呼吸系统正处于发育阶段,代偿能力较差,在疾病的影响下,易产生通气及换气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其中小儿呼吸肌容易疲劳,呼吸频率快但效率低,呼吸中枢发育不健全,调节功能差,肺顺应性差,扩张受限是小儿容易发生呼吸衰竭的主要生理基础。纳洛酮属于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能穿过血脑屏障,增加呼吸频率,降低CO2分压,改善通气障碍,缓解低氧性呼吸衰竭,从而改善中枢性呼吸衰竭和脑组织的血氧供应。单独使用氨茶碱在治疗小儿呼吸衰竭时效果不佳,虽然氨茶碱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缓解呼吸中枢受到的抑制,但是中枢神经系统在恢复兴奋的同时会增大大脑的耗氧量,容易造成更重程度的脑缺氧。

纳洛酮联合氨茶碱对小儿呼吸衰竭的治疗比普通的常规治疗更能显现出治疗效果。本文观察组共50例患儿中,痊愈36例(72.5%),好转9例(17.5%),无效5例(10.0%)。对照组50例患儿中,痊愈26例(52.5%),好转10例(20%),无效14例(27.5%)。两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曾静好,陈江龙.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小儿呼吸衰竭临床效果观察[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1):68-69.

[2] 吴婕.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1):101.

[3] 孙薇薇,逯军,厉广栩等.纳洛酮联合氨茶碱干预早产儿呼吸暂停39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0,21(22):97-98.

[4] 张惠霞.小儿呼吸衰竭应用纳洛酮联合氨茶碱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7):110-111.

[5] 孟莲花.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方案与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方案治疗继发性新生儿呼吸暂停67例临床疗效比较[J].临床医学,2013,33(10):4-5.

篇9

【关键词】老年;晚期;消化道肿瘤;综合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43-01

老年人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身体的各器官功能都逐渐退化[1],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也越来越低,再加上很多的合并疾病,因此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进一步探讨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有效的临床护理对策,意在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具体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取我院2010年到2012年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150例,所选取的患者均经过临床手术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确诊,在这150例患者当中将其随机分配,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人数为75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为70岁。合并症及人数:高血压患者65例,糖尿病患者60例,冠心病55例,呼吸系统疾病4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75岁。合并症及人数:高血压患者70例,糖尿病患者65例,冠心病50例,呼吸系统疾病4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症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1.2 统计学处理 采用相应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如下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肿瘤患者在反复的诊断、治疗、复发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样的心理问题已被越来越多的证据所验证[2],心理问题常表现的不良心理反应有悲观、恐惧、紧张、焦虑、抑郁等。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心理辅导工作,在患者入院时让患者对消化道肿瘤有正确的认识,详细介绍肿瘤的发病原因、治疗手段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消除其对肿瘤的恐惧心理,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同时,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及时沟通,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性格和不同心理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拥有良好的心理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在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治疗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有针对性地为每一位患者制定适合本人的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和原则,保证充足而均衡的营养,让患者进食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及各种维生素的食物,少食多餐[3]。消化道肿瘤患者要戒刺激性的食物,因为刺激性食物会刺激胃液分泌或是使胃黏膜受损;另外还应戒酸性食物,戒产气性食物。

2.3 合并症护理 本文研究的患者中多数患有的合并症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呼吸系统疾病,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原有疾病的进展情况,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积极治疗。时刻关注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和心脏的情况,按时服药,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定时检测患者的血糖,指导患者饮食、运动,对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可给予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4]。

2.4 健康指导 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已经有一定的指导基础,为了提高临床效果在患者出院前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对于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嘱咐患者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休息、饮食科学合理、适当锻炼、保持心情愉悦。按时服药,及时就医。

3 结 果

通过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经有效护理干预后,无论是食欲、疼痛情况,还是对疾病认知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都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 讨 论

本文通过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实施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合并症护理及健康指导等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通过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或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合理的饮食结构能给患者充分的营养,增强其抵抗能力,积极处理合并症为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提供有利条件,通过健康指导提高了患者的治病和防病意识,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信心。可见,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实施安全有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手段,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高晓云.高龄消化道肿瘤75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8):1627-1628.

[2]李晓玲.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117-118.

篇10

【关键词】早产儿新生儿血气分析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

【中图分类号】R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1-00-01

血气分析是指测定血液中所存在的进行气体交换的O2和CO2,以及测定有关的酸碱平衡指标参数,通过分析检测结果,判定并进一步了解机体的通气与换气功能以及各种酸碱平衡的状况。血气分析是判断体内各种酸碱平衡紊乱及呼吸功能的客观指标,上述指标的改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体内一些急性和潜在的变化。有报道指出,在急诊中有约75%的诊断和治疗措施以血气分析的结果为依据[1],由此可见,血气分析在临床的应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临床上,将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premature infant)。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器官功能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足月生产儿差。因其全身脏器的发育不够成熟,免疫功能存在缺陷,网状内皮系统清除力较低,血液中缺少抗体。呼吸中枢未成熟,咳嗽反射较弱,粘液在气管内不易咳出,因此容易引起呼吸道梗阻或吸入性肺炎;肋肌和膈肌都较弱,胸廓较软,扩张不好。肺泡发育不全,肺泡壁较厚,毛细血管少而肺泡空隙较小,吸气时较难扩张,气体交换困难。因此,患呼吸系统疾病的几率较高[2]。因此,出生后应给予特殊护理。监测早产儿的血液气体情况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院对早产儿的血气分析进行监测,以期探讨其对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检测意义。本研究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我科出生早产儿的血气分析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选取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在我科出生的早产儿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出生后20min-22天,平均7.5天。全部病例均无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及肝肾等疾患。

选取同年我科接诊的正常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为出生后1hour~20天,平均8.5天。

两组被检查者的一般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1.2.1 检查仪器瑞士AVL2OPTI 血气分析仪; 瑞士AVL29130钾、钠、氯测定仪。试剂:原装配套试剂和高、低值质控液。

1.2.2 检测方法 用肝素化注射器采取股动脉血0.5~1.0ml后, 用橡皮塞塞住针头,混匀。用在AVL2OPTI 血气分析仪测定pH、PaCO2、PaO2、BE、BB及K+、Na+、Cl-。

1.3 数据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进行t 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受检者血气分析结果

见表1。

2.2 两组受检者K+、Na+、Cl-结果比较

见表2。

3 讨论

早产儿大多器官发育不成熟、机体自身调节能力差、内环境紊乱及全身免疫功能低下。血气分析是通过血液气体交换,直接测定动脉血中pH、PaO2、PaCO2和K+、Na+、Cl-,使机体的通气与换气功能以及各种酸碱平衡的状况得到较精确的评价[3]。检测血气分析是了解小儿肺功能的重要指标。

瑞士AVL2OPTI 血气分析仪是采用专利的光学荧光技术进行测定,血样不直接进入仪器,仅在封闭的测试片内循环测量。

本文结果显示,早产儿组pH、PaO2较健康新生儿组低,两者比较P

pH是血气分析中的重要指标之一,pH异常主要反映了体内的酸碱平衡情况。检测血PH可以直接了解体内酸碱紊乱的情况,且其变化在失代偿期更加敏感。血气分析对判断并及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纠正患儿酸碱平衡紊乱起到关键性作用,特别在早产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在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时,酸碱平衡紊乱多为混合性。

综上所述,临床上通过检测早产儿的血气指标及血电解质,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在诊断和治疗患有呼吸疾病早产儿中起到监测和指导性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Nierneyer S, Shaffer EM , Thiloe , et al. Arterial oxygena-tion and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 in healthy neonates and infants at high altitude[J]. J . Podiatry,1993, 123:770-771.

[2]李波,班忠忠,蔡远芳.130 例婴幼儿肺炎血气分析观察. 遵义医学院学报,2001,24(5):42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