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的研究方向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4: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产品设计的研究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产品设计的研究方向

篇1

纵览古今,我国的艺术家们在以虚实相生理论为指导思想下所进行的艺术创作中,已创作出了大量优秀作品。从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到齐白石的《八骏图》,它们都具独特的美学价值和的艺术情操。同样,产品设计也可借鉴虚实相生的哲学思想,在创作中结合虚实境界论和特定的设计方法,让设计作品能具备更鲜明的艺术特色。本文就该问题进行论述展开,分析总结该情景下的产品设计美学形式及设计方法。

一、虚实相生理论及其美学形式

(一)虚实相生理论概述

虚实相生理论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家本文由收集整理思想。《老子·一章》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从最高的“道”出发,认为“无”是“有”的根本,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即是说 “无”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它是视而不可见,听而不可闻的无声无形的“道”,皆由此产生。“无”又是“虚”。老子认为,天地中间充满了虚空,就像风箱一样。这种虚空并不是绝对的虚无,而是充满了“气”。由此可见,老子认为世界是“有”和“无”,“虚”和“实”的统一。有了这种统一,万物才得以流动、运化,才能生生不息。[1]“虚实相生”理论正是起源于该哲学思想的“虚实”统一论。

追溯完虚实相生的历史根源,再分析现今的“虚实相生”发展形式,随着艺术文化的发展,该理论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结构体系,那就是由“虚境”和“实境”构成的意境体系。其中虚境为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加工。意境中的实境和虚境分别对应道家思想中的“有”和“无”。[2]在与道家思想的“有无”论中反映的万物“实虚”转换和运化而成的本质相一致的特点下,虚实相生下意境体系也是一种转换共生的美学结构,它是艺术作品融会贯通,交互灵性的体现。

(二)虚实相生的美学形式

李泽厚先生认为,“美的本质是人的实践活动和客观自然的规律的统一,叫做自然的人化,以此来概括美的本质”[3]。同样虚实相生的美学形式体现在人对事物属性中的意境认识的表达和领悟。从杜甫的“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到扬州剪纸大师蔡千音的“百猴图”剪纸,到加拿大艺术家sara burgess的剪纸艺术作品,它们都散发出艺术家们在实践活动中所领悟到的艺术作品“虚实”境界感悟。这些作品有实有虚,虚实结合,即体现艺术作品的双重美学境界,同时反应了艺术家对待艺术题材的思维朝向和遐想模式。

在虚实相生的艺术创作中多数方法是不直接描述主题而是借用其它事物的衬托主题的创作形式,因此创作意向中的转移显得尤为重要,这个过程也是美学形式诞生的过程,如音乐作品《高山流水》,樵夫钟子期能通过琴声符号领会到琴师伯牙的“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的意境,钟子期的感受从“实境”中的听觉符号升华到思想的追随,感受到琴师“虚境”用意,进而产生观赏者和弹奏者心境一致的美学特征。由此可见,虚实相生的艺术作品具备了超越感官、感悟升华的美学特点。

二、虚实相生理论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虚实相生作为很多艺术创作的思想典范,在产品设计中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虚实相生意境结构体,产品设计的虚实境界分别表现在不同的设计层面,其中产品设计的“虚境”体现在设计给予用户精神层面的感受,即产品能通过用户的逻辑性推理层次。“实境”体现在产品给予用户物质层面的体验,即设计能通过用户功能性考验。在虚实交互的概念下的产品设计,即可以滋养出朦胧的艺术作品,也可以迸发出创造意义十足的工具作品,它们即是虚实相生创作思想的产物,也是设计师创作语言的表现方法。

(一)产品设计中虚实境界的表现

1.产品设计中虚境的表现

结合产品设计元素及虚境思想可以分析出,“虚境”在产品设计中主要体现在产品设计理念及设计思维两方面。该两方面最大的特点反映在用户可以从主观角度去体会产品寓意,实现设计作品与用户思想的对话。

设计理念是产品设计“虚境”要素中的主体要素,同时也是设计作品的核心思想。设计作品的诞生不仅说明设计师对这该产品的关注程度,也反应了设计师对产品的理解方向,设计理念便为这两方面的结合体。在具体的产品设计中,产品设计的理念可以很广阔宏观,大到为人类进步而生的设计,如航天飞船的设计。也可以很渺小微观,如为了用户愉悦而进行的设计,如浪漫的餐具设计。但不管它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设计理念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起到了掌控了整个设计基调的作用。

产品设计虚境中另一要素为设计思维。虽然有了设计理念的领

衔,但要赋予设计作品实体则需要设计思维的统筹来安排。设计思维存于设计师的思想中,它是用于帮助实现设计理念的各种方法途径。设计思维和设计理念是一对相辅相成的设计要素。但设计思维不像设计理念是单一独特的,它是混合,多样化的,例如设计思维时常与多种设计方法相结合,如仿生设计、系统化设计、逆向工程设计等。设计师具体采用何种思维来实现设计理念,则需要他们专业素质的运作决定。因此把设计思维归类到设计“虚境”层面,也体现了设计思维的思想性和灵活不定向性。

2.产品设计中实境的表现

设计中“实境”表现在产品功能实现的物质层面。它主要表现在产品造型设计、操作方式设计两方面。产品设计“实境”最大特点反应在实境是用户各类感官体验的载体。

在产品设计“实境”的两要素中,占主要地位的是产品造型设计。这是因为用户与产品交流过程中首先较多的是在视觉形态上的碰撞。由于产品造型具有“捷足先登”的行为意义,所以产品造型设计中形态首先要符合用户心理定位,产品色彩要能打动用户,产品材质要能让用户产生安全感,这些因素共同构造刻画出产品“实境”的雏形。纵观历史,产品造型设计经历了从包豪斯的规整几何形到后现在主义的混合,到解构形再到现今流线形设计。它所经历的时代变更,不仅说明设计师在造型设计上去迎合不同时期的用户感官的不同表现手法,也展示了产品实境的变更历史。但不论造型设计如何变化,目的就是为了达到让用户有舒适愉悦的产品体验过程。

在产品设计实境中的操作方式设计是一个综合体设计,由于需要用户自身与产品的配合来完成操作,在设计中需要加入更多人性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可能会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测试,设计师根据测试结果数据来分析得出设计中的具体操作形式,使得产品的操作设计朝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现今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产品操作方式逐渐趋势为电子感应化。这样不仅能节省较大的操作空间,也能辅助实现产品轻,薄的造型美学特征,其中苹果手机就为很好的例子。

(二)虚实相生的产品设计美学

“实虚“共生体的产品设计所表现的美学形式丰富多样,以似或不似,沉稳或飞扬,赞美或批判,幽默或木讷为主体的美学表达在产品设计中领衔了产品设计美学的主体,这些美学形式表现了设计中虚实结合,共生互惠的创作形式[4]。

1.似或不似:在产品设计中设计师通常用模仿来表现设计物品与某物的相似之处。但由于设计虚境导向,可把设计中多个的“似”进行混合,让最后的作品又表现的“不似”,让用户体会设计“似是而非”美学特征。

2.沉稳或飞扬:为了让产品处于为用户服务的最好状态,产品设计需要在务实中求沉稳,因此设计所反应出来的是静态美,但是严谨的创作思维也可以在“以虚伏法“的指导思想下产生出飞扬跋扈的设计作品,让用户产生高扬的使用情绪和境界,迸发出飞扬的动态美学。

3.沉默或木讷:产品设计语言中的色彩、形状、环境、或声音等可以能把沉闷的设计话题表达的轻松愉悦,如低碳生活下的垃圾筒设计,为了打消用户在使用垃圾桶时带来的不悦心理,设计师通常用轻松幽默的造型语言来修饰这一过程,所以现市面上出现的大多是漂亮优雅的垃圾桶成品。但是设计师也能采用反向的创作手法,把虚境中迷幻的掩盖不愉快事件用简单的务实形式表现出来,产生木讷平淡的作品。如图2和3垃圾桶设计,垃圾桶形态采用皱巴巴的纸张造型,自然平淡地透出设计师对垃圾收集的动作的状态表达,相信用户在扔垃圾时,会对这朴实无华的垃圾桶产生怜爱之情。

4.正面或负面:产品设计大多都是以正面肯定形式出现,这样既可以为某道德规范或社会准则进行具象化展现,也可以推行新型的生活方式。它们都在设计实境中表现。但是正如诗歌中的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产品设计也可采用正负对比的表达形式,用否定负面的语言来表达设计创意。用实来肯定虚,用虚来否定实,负面设计同样能起到启发开导的设计功能。

三、虚实相生的产品设计方法

以虚实相生为指导思想的产品设计,其特有的虚实意境结构中,虚

境和实境如何配合使用,其各自在设计中占据的分量是多少。将成为该设计方法的主要创作形式。

(一)以实为主,以实带虚的设计方法

产品设计中以实为主的设计方法体现在设计中注重产品物质功能的实现,把用户与产品的直接操作交流放在主导位置,让产品为表达新型的生活模式做向导。在该设计方法中,虽然是以实为主体的设计方法,但是实中有虚,让虚去衬托实的价值意义,同时辅助设计师和用户对话沟通[5]。这样用户才不会被动地生硬地接受设计作品,图4和5是日本设计师面出薰所设计的红梅火柴,为了提倡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设计师采用常见的小树枝充当火柴杆,用这原始的方法把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在该设计中,“实”为材质的选择,“虚”为环保理念,环保材质的选用体现了以实带虚的创作手法,虽然这是一小小的设计作品但是其倡导的绿色生活具有很强的冲击力。由此可见在以实为主,以实带虚的产品设计方法中主要采用紧扣实体,用实境来折射虚境,虚实结合共同营造设计物品物质和精神功能的设计方法。

(二)以虚为主,以虚带实的的设计方法

产品设计中以虚为主体的设计方法主要体现在创作过程中注重产品的精神功能,把产品内涵置于首位,对产品的物质功能结构实质形态进行模糊化处理,该设计方法通常会借助诗歌、神话故事、民族特色、传统工艺等符号,让它们用设计形式传递象征意义,以提升社会文明。但是虚必须要依附实来实现,因此以虚带实,就是在虚的理念驱使下借助实来一步步赋予产品“虚”的意义。图6和7是设计师设计的照明工具,该设计借用了“凿壁偷光”的成语典故,把“光”从“碗”里借用到了手中的光棒上面,而“碗”里的“光”由于转移便不存在,只有当光棒里的“光”倒入到“碗”里时,“碗”里才会再出现“光”。该设计借助了“虚”的故事理念,再依附盛光器皿“实”体,把对“光”爱惜表现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以虚为主体,以虚带实的的设计方法重点在于对与“虚”同意义的各类事件的借鉴,“实”则是配合完成“虚”的内涵意义的要素,两者共同塑造出精神层面至上的产品设计。

篇2

【关键词】产品设计 工作室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2015年安徽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5jyxm727)。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229-02

1.引言

国内设计教育起步晚,但发展速度较快,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势必会出现诸多问题,诸如大规模招生,以至师资和教学资源不足;专业定位不明确,教学模式与就业市场脱节;忽略创新能力的培养等等。业界学者探索总结出的经验成为设计教育发展动力,为改革指明方向。

工作室教学是指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引入实际项目或虚拟案例,将社会实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或模拟社会工作岗位的环境,在培养学生理论素养的同时,锻炼实践能力,从而缩小学校教学与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差距,提高就业竞争力[1]。

工作室教学起源于包豪斯设计学院,该学院具有一整套培养现代设计人才的教育教学体系,其中作坊式教学是现代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雏形,该模式以师徒制传授手工艺技术与艺术训练相结合,学生一方面跟随导师完成手工技术的学习,另一方面通过艺术训练提高艺术修养。目前,工作室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国内外培养设计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教学体系也处于不断完善之中[2]。

2.工作室教学模式及课程体系

产品设计专业是设计学科的重要分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学科,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系统的艺术素养和工艺理论基础,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本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宗旨,结合就业市场对设计人才技能的要求,在校企合作培养的背景条件下,本文对产品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及具体课题体系的实施作如下探讨。

2.1工作室框架

根据产品设计培养方案,建立艺术基础工作室、产品设计工作室、产品造型工作室和用户体验工作室,将教学计划依据不同专业方向形成独立的课程体系,艺术基础工作室承担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产品设计工作室负责专业课程的教学,而校企共建的两个专业方向工作室则要完成专业方向课程的教学任务,如表所示。

在工作室教学模式框架下,形成产品设计专业“3+1”培养模式。第一阶段,即一年级,学生要在艺术基础工作室中完成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第二阶段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并在二年级末段选择相应的专业方向;三年级则要在专业方向工作室中,通过实际项目或者课题、竞赛等形式完成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任务;第四阶段,通过合作企业,完成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任务。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穿插在前三个阶段中。

2.2课程体系

教学模式最终需要由具体的课程体系来体现,在“3+1”培养模式下,按照课程类型、先后顺序以及学时分配,将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划分为设计理论、专业技法、实践技能和选修课等四个模块,分别融入到不同阶段相应的工作室教学中,如表所示。

从课程模块划分中得出,一二年级注重设计理论的教学和学生设计表现能力的培养,三年级则在专业方向课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锻炼。工作室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是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与相关项目课题的结合,因此,项目和课题的设定,以及设计竞赛的选择,必须与每个工作室承担的课程群中相应的课程对应。教学内容则按照以下四个原则确定,第一,参与课题训练,培养动手能力;第二,参与设计竞赛,培养创新能力;第三,参与科研项目,提高综合能力;第四,承接实践项目,检验综合素质。

3.教学团队与管理体系

师资建设是工作室教学模式最终实现的基本保证,在“3+1”工作室教学模式下,将现有教师进行整合,教师根据自身专长选定工作室,形成每个工作室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的构建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职称结构合理,年龄梯队均匀;第二,教学、科研和实践能力分布均衡;第三,外聘教师能力较强,占据比例合理;第四,企业导师实践能力较强,项目管理经验丰富,同时根据专长承担最合适的教学任务。

设计工作室实行系领导下的工作室主任负责制,健全的管理体制是保障教学模式顺利落实的关键因素。由于工作室是一个虚拟企业环境,教学过程中要制定既符合教学规律又符合企业标准的规章制度,例如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等。工作室主任要由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主要负责教学计划实施、日常管理、人员分配和校企合作沟通等相关事务。另外,工作室管理模式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在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时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例如承担理论课程教学时,要按照正常的课堂教学规范和制度管理;承担专业技法方面的课程教学时,采用半开放式的管理方法,学生可以以自习的方式完成任务;在学生进行实战技能训练时,采取全开放式的管理,即随时对学生开放。

总之,工作室教学模式中的教学团队建设和管理体系构建,都应当紧紧围绕教学需求展开,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与教学的关系,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关系,校方与企业的关系,以及设计教育与社会服务的关系。

4.结语

工作室教学模式具有教学方式灵活,课程设置系统化,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互融合等优点,是培养创新设计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实行“产学研”一体化强有力的探索。构建一套完整的工作室教学体系,应充分尊重设计学科发展的特点,理论教学注重艺术与设计的结合,实践训练要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并重,以便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秀珍.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J].艺术与设计,2010(05):176-178.

[2]周师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J].戏剧之家,2016(20):205.

作者简介:

金燕红(1987―),男,安徽安庆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系教师,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产品造型设计。

篇3

摘要:产品具有实用、美学和象征价值,论述了产品设计通过一定的形式向使用者传递功能语意、传达情感语意、传播象征意义。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共同作用于人的思维中,用于沟通情感、传递信息,总结了使用者通过解读符号系统语言,获得实用和审美功能的原理,形成了对陶瓷与不锈钢材质产品设计有指导意义的工业设计方法。

关键词:符号系统;产品语意;形式;陶瓷产品;不锈钢产品

0 引言

人类自远古走来,赋予众多物品以实用意义,并寄托情感,如陶器粗糙古朴、瓷器精致高雅、水晶高尚晶莹、木头自然古典、金属锋利现代等等。在古代人类造物活动中,这些表现了人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或意象,是一种心理期待与情感的自然流露,人们通过模仿自然获取实用功能与审美需求。在现代社会,工业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是设计师与使用者沟通的桥梁,人们在使用经过精心设计的产品时能够感受到对个体心灵呵护及人文关怀,进而满足人们的精神、情感需求。产品设计的内涵也在对这种语言的解读过程中得以显现。

1 产品与符号系统

产品作为一种人造符号,通过其自身的造型、尺寸、色彩、材质、表面处理等形式向使用者传递各种信息,是一种复杂的具有实用价值、美学价值和象征价值符号系统。索绪尔最早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把符号看成是由能指(产品形式)和所指(产品意义)所构成的统一体,它是以整体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思维中,并被用于思考、沟通、传递情感和信息。其中,能指处于外延层面,用于指称或代表某一事物;所指处于内涵层面,用于被指称或涉及的事物。例如陶瓷碗盘,其造型及侧面曲线这些形式通过视觉与意象向人们传递可以用来盛水、盛物的信息,为外延层面;古时瓷碗若以龙纹装饰,配以黄底,便具有象征意义,是帝王所用,为内涵层面。由此可以看出,产品作为类语言模式的符号系统,是由诸多符号组合而成的完整系统,系统中的每一个符号均具有特定的表示意义与作用。产品设计的实质则是设计一种产品语言,它能通过产品的自身形式来实现信息传递的符号系统,使用者通过解读产品语意,获得产品的实用功能、认知与审美。

2 产品语意的设计原理与应用

符号作为产品形式与意义的统一体,是设计师与使用者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沟通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产品设计的成功与否。美国哲学家查理斯・威廉・莫里斯在《符号理论基础》一书中把符号系统分为语构维度(研究符号的组成关系,即符号在符号系统中的相互关系)、语意维度(符号所表达的意义,即符号与意义的关系)和语用维度(研究符号的起源、用途及效果,即符号与人的关系)三个层次。其中,产品语意是指产品的形式所具有的符号性意义,设计师通过研究使用者的认知行为和产品形式的自明性来进行产品创新设计,最终实现人同产品沟通与交流的设计目的。

产品的形式能够传递功能语意。产品通过自身符号系统的自明性向使用者传递产品的使用功能,它是建立在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经验基础上,因此,产品设计中的功能语意传递,应该符合人对产品的形式已存在的认知习惯。当人们看到一个产品的形式时,会自觉地将其同功能联系起来,联想起已有相关产品使用经验,并比较分析,完成对产品的理解和把握,明确产品的类别和使用。这种认知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与使用者的文化背景、使用情境、使用经验与回馈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迷工造物”出品的套装茶具(图1),分别使用木质、不锈钢与陶瓷等产品形式向使用者系统地展示出不同组件的功能与使用方式,开片汝瓷瓷壶和茶盏用于泡茶饮茶,显得古朴清雅;木质与不锈钢材质杯多用于隔热防烫,时尚典雅又不失现代;不锈钢茶盘则用于盛水,大方实用。木质、不锈钢、陶瓷三种形式的综合运用以及不同组件彼此之间的联系都恰如其分的展示了形象生动的饮茶“语言”,彰显与众不同的气质内涵,兼具实用功能的同时又不失美观,不单调、不拘泥。

产品的形式能够传达情感语意。现代社会的产品不再是一味强调使用功能的工业品,更多的是期望具有审美功能的工艺品或艺术品。科技与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在高科技的电子产品世界中,对情感与沟通的诉求愈加强烈,消费产品的内涵也随之发生改变,从关注功能变为关注产品的情感与意象营造,因此产品设计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应考虑使用者的情感需求。比如著名设计师菲利普・斯塔克设计的不锈钢“外星人”榨汁机,时尚现代、造型感强,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人们购买它时并不过多地苛责它的实用功能,关注更多的是它作为一件兼具榨汁功能的桌面雕塑给人带来的精神愉悦。

产品的形式能够传播象征意义。产品除了具有实用价值、审美价值以外,还具有文化价值,它是人们赋予产品的一种主观价值,存在于主观意识的所指之中。设计师通过产品的形式――材质、结构、色彩、肌理等符号实体准确地向使用者述说他们的意图和产品的内涵。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材质,可以表达某种抽象的意义与情感,如木材材质象征自然和谐、温暖感性等意义,不锈钢材质给人以科技感、理性、现代、坚硬、冷漠等感受;陶瓷材质则略显时髦,象征整齐、高雅、坚硬;皮革材质则象征柔软、浪漫。不同的色彩也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如红色象征热情、喜庆、浪漫,容易引起注意,具有较佳的视觉效果;蓝色象征冷峻、稳定、宁静,是天空和大海的颜色,永恒的象征;紫色象征神秘、优雅、高贵,常常用于表现神圣的爱;白色象征纯洁、神圣、高雅,具有科技的意象。著名设计大师奥尔多・罗西所设计的“La Conica”咖啡壶(图2),采用立体几何学的基本形状――两个嵌合的圆柱体,一个锥体,一个圆,如同建筑元素被重叠和组合,仿佛把建筑搬进了厨房,用来煮制咖啡。它不仅一个简单的咖啡壶,更像是一个神像,是一个充满了现代气息的微缩建筑模型,象征着人们把城市轮廓放在家庭风景的一个角落里用来欣赏,表现出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工业化生产条件,以及人们的审美特点。

3 结束语

产品语意的传达是使用者对产品的形式的感知,“解码”产品符号内涵的过程,是使用者获取实用价值、审美价值的基础。从符号系统角度进行产品内涵分析,厘清产品的形式与符号内涵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提升产品的文化价值,有助于创新设计方法,有助于工业产品设计活动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浩,高筠,肖金花.语意的传达―产品设计符号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 徐恒醇.设计符号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 张亚林,刘首含.综合材料介入日用陶瓷设计的研究[J].中国陶瓷工业,2009(6).

[4] 胡新明.解码日用陶瓷产品设计中的感性诉求点[J].中国陶瓷,2010(11).

篇4

[关键词]机电a品设计;关键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TH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2-0032-01

机电产品指的是使用机械、电器、电子设备所生产的各类农具机械、电器、电子性能的生产设备和生活用机具。机电产品设计作为一项基础性,是机电产品开发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机电产品设计的好坏会对机电产品后续的生产过程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决定机电产品质量好坏。对于机电产品设计的关键技术而言,是机电产品设计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能够提高机电产品设计的水平,确保后续生产环节的顺利开展,为机电产品的质量提供保障,很有必要加强对机电产品设计关键技术的探讨。本文先对机电产品设计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并进一步探讨机电产品设计的关键技术。

一、机电产品设计的方法

1.逆向设计

逆向设计也叫反求设计,是相对正向设计提出来的,一般情况下,在机电产品设计中,它是以正向设计概念所产生的机电产品原始模型或现有机电产品作为依据来进行机电产品的改良。逆向设计是通过直接修改、试验以及分析所产生的问题来获得比较理想的结果;引进或模仿现有的机电产品,研制和生产出新的产品。

2.变形设计

变型设计是关于设计方法和过程的一种分类定义,它是得到一个类似于原设计的机电产品设计所采取的对已有的设计、设计计划进行提取并作出特定的修改一种设计方法。一般来说,变形设计是以适应市场发展的新要求,实现新产品的快速、低成本、高质量的研发与生产为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会对原设计的基本结构特征和基本原理予以保留,并修改原设计的参数或者调整原设计的局部结构,又或是两者同时进行。

3.改进设计

改进设计也就是再设计,在机电产品设计中,改进设计是对现有的传统的机电产品进行优化、充实和改进的再开发设计。因此,机电产品的改进设计就是在对现有产品考察、分析以及认识的基础上,对现有机电产品的优缺点进行全面的、客观的分析判断。并且分析机电产品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使用条件和使用环境。

4.适应性设计

在机电产品设计中,适应性设计就是指在不改变原有机电产品的总的方案原理前提下,更改原有机电产品局部结构,经过这样多次的更改优化后,使得机电产品更能适应人们生活的需求。适应性设计的积累基础是建立在原有的机电产品上的,但其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5.开发性设计

对于机电产品的开发性设计就是一个全新的设计,它是完全脱离机电产品的参照来开展的,仅凭借抽象的机电产品设计原理和要求,在满足客户在质量和性能方面的要求上所设计出来的机电产品。机电产品要认定属于开发性设计,必须符合工作原理、主体结构以及所实现的功能是首创的条件之一。其过程极为复杂,创新性强,而且对理论和实际经验要求也非常高。

二、机电产品设计的关键技术探讨

1.质量特性提取技术

质量特性提取技术在提取的时候,主要以少数关键与多数次要的原则作为依据。在实际应用该项技术的时候,要结合机电产品质量特性来着重分析机电产品的性能、安全等因素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对机电产品出现故障后所造成的后果作出明确,并相应调整和优化制作的过程。该项技术最早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应用。上世纪四十年代,美国贝尔公司运用分层次处理方法在全公司范围内对产品的质量特性等进行处理,让产品的重要质量特性的有效管理得到加强,使得产品质量和安全性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层次分析法是应用该技术的核心所在,该技术属于决策方式的范畴,其具有一种实用的多方案或者多目标的特点。

2.逆向映射技术

对于精度高、较为复杂的机电产品来说,客户在表达和描述对产品的需求的时候,通常都比较不清晰,因此机电产品开发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准确识别客户需求,并将其映射到复杂机电产品设计中。通过逆向映射技术的这一目标得以有效实现。在实际的情况中,在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在各个阶段实施不同映射,将客户需求变成设计阶段的实际的工程技术特点,以达到所设计出来的机电产品能够客户的实际需求。逆向映射技术的具体应用,首先是集理论模型粗略构造,然后再以客户的加工质量要求为标准,运用逆向映射技术将其变成机电产品及功能部件质量特征。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法来提升机电产品设计科学性,为整个产品设计全过程提品设计及生产发展方向的引导。

3.优化决策技术

复杂的机电产品具有质量多元化的特点,相对于传统方法来说,仅关注质量特性技术,在控制产品质量、性能等方能意义重大。然而建立质量特性方案需要有产品设计方案的基础支持,此时如果能运用优化决策技术辅助最佳产品设计方案的选择,就能事半功倍的效果。该技术的实际应用首先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把综合决策模型构建出来,然后通过相关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明确,最后优化和对比各个关键设计方案,从而将定量的决策依据提供到质量工程活动中。

三、总结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机电产品设计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质量特性提取技术、逆向映射技术以及优化决策技术等几个方面,加强对这些关键技术的探讨意义重大,能够让机电产品设计得以更好的实现,为产品的投入生产提供保障,以及确保机电产品的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对机电产品设计的关键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不断地加强对机电产品关键技术的研究,才能满足机电产品设计的新需求,跟上时展的脚步,让我国机电产品开发与设计水平达到国际化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阮长江.面向机电产品的工业设计知识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D].西北工业大学.2005.

[2]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13年总目次[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3(06).

[3] 俞国燕.机电产品的绿色设计技术研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07(02).

篇5

>>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巴泽尔产权模型在少数民族村寨资源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少数民族鼓在传统民族乐队中的应用研究 广西少数民族元素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动画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与传播 浅谈少数民族服饰元素在广西坭兴陶设计中的应用 少数民族文化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广西民族艺术元素在现代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广西少数民族特色艺术元素在舞美设计上的应用浅析 广西少数民族图案特征及其在本土艺术设计中的演绎研究 少数民族元素在首饰中的应用 湖湘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在时尚女性服饰中的应用研究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研究 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在高等艺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广西少数民族元素在家居设计应用中的思考 广西少数民族舞蹈在幼儿素质教育中的传承 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与思考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家居产品设计中的创新研究 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与发展村寨传统体育的关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013.

作者单位:1.刘志宏(1978-),男,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副教授,韩国启明大学校建筑大学建筑学博士,研究方向:民族村落保护与建设,传统民居建筑。广西 桂林,541004。

2.李艳玲(1980-),女,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广西 桂林,541004。

篇6

我国高校工业设计教育缺乏针对性。目前的教育模式,虽然培养了大批工业设计毕业生,但是却没有真正培养出设计公司急需的、职业化的设计人才,这需要在教学体系和专业特色设置上要与区域经济产业相对应;传统教学模式偏重于设计理论的灌输。教学内容不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践环节也常常是纸上谈兵,工业设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需要通过大量的设计实践来强化学生的实际设计与研发能力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产品设计,需要设计师掌握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包装、销售整个流程。强化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团队协作等能力也成为工业设计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整个专业课程教学中,迫切需要教师指导来帮助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上述问题表明,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与当今设计教育需求相互脱节,在调研了对国内外对设计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后,把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引入现今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迫在眉睫。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高校工业设计类专业中工作室教学模式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还很弱,教师能力以及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上也有待提高,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也不能够兼顾。

二、工业设计专业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

工业设计导师工作室指的是由学识及设计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创立的、对内负责教学和科研、对外提供设计服务的一种专业设计团队,其中的教师就是导师导师制的是。最早创立设计工作室的是十五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的威廉•威克姆,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行,一般为学生所选专业的学者,安排学生的学习计划,并予以指导,所以说此种教学方式也有一段历史。其后导师制得到推广,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等知名大学也纷纷采用。导师教学制使学生受益匪浅,这种新颖的独特的教育方式对学生产生了深远的的影响,学生与著名学者能够朝夕相处,言传身教,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教学方式就是“车间教学”,所谓的车间就是我们今天的设计工作室形式的雏型,它是按照材料与工艺进行划分的,完全开放式的,具备企业的某种特征和设计公司的基本特征,又是教育场所肩负着人才培养的责任。学生可以在其中学到基本技能并熟练掌握。现今重视导师工作室这种教学方式在国外艺术学院是非常普遍的。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对旧的教学模式的调整;有利于激发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方向;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育资源;能激发学生对学习设计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综上所述,可以参考国外好的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然后结合当今工业设计专业教育中的具体情况汲取其中有益于中国设计教育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学研究活动、设计生产与社会和企业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仍是我们可以参考的,我们可以通过实际的教学去检验它的合理性。目前来看,加强加大对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的力度是势在必行的,针对目前设计教育教学模式出现的问题,来进行研究、改革及实践。

三、工业设计专业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设计

1.工业设计专业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总体思路设计

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的设计,可以分为如下几个环节:首先,对整个教学阶段的体系作适当的调整,包含修正培养方案、修改教学大纲;其次,模仿设计企业形式将工作室划分各个部门,用实际项目和产品创新研发题目为平台进行教学实践设计;再次,导师工作室研究方向比较固定,通常由经验和学识丰富的教师主持工作并指导学生,既能进行产品设计开发创新,又能进行产品设计理论研究;再次,以实验班为单位,来执行导师工作室模式实际教学后,进行学生评教和教师互教;最后,通过实验班与普通班检测结果进行对照比较、分析总结。

2.工业设计专业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设计导师工作室以工业设计专业研究方向为基础,以某个专业丰富的教师为核心,并组成学科方向研究的具备一定的研究、设计、开发实力师资团队。它是设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让设计教育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设立以与本工作室的骨干教师研究方向相一致的工作室,根据专业的特性及发展方向,以实际课题为平台,建立不同的工作室;理论课程同工作室互相结合,教师在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可以与工作室共同来完成教学,通过相应的项目设计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既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技能,又为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做好了充分准备。

3.工业设计专业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分工与管理

先需要完成的就是工业设计专业工作室分类;然后加强教学设备的软、硬件资源建设以及教学团队师资力量的资源建设;工业设计专业工作室的教学环境管理模式设计,包括负责人分工设计,工作空间布局设计;建立教学管理机制以及相应的教学保障制度来保障课程体系良性运行;设定衡量机制来确定工业设计专业导师工作室经济效益。

四、结语

篇7

关键词:产品设计;高校教育;改革

1 高校产品设计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产品设计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人们吃穿住行的方方面面,几乎所有现代生产的产品都有设计的需求。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近年来,各大院校相继开设了产品设计专业,但培养的学生并不能满足各类企业的需求,在专业发展建设中存在各类未解决的问题,阻碍了专业的良性发展与高校人才的培养。

1.1 校企合作存在困难

理想的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教育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满足企业与社会的需求,推动校企共同发展,实现“双赢”。但由于现实中的校企理念差异与条件制约,会出现一些阻碍合作的问题。学校方面考虑的问题,一是学生未来的就业问题,担心企业是否会真正给毕业学生提供合适的岗位;二是学生在外实习期间的安全问题,企业或工厂安全隐患较多,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学校和企业都负有重大责任,这种观念导致学校与企业在合作时小心翼翼,发展到最后甚至取消企业实习项目;三是考虑学生实习期间的劳动权益问题,学生实习是实践学习的过程,也必须为企业创造适当的价值,得到适当的劳动报酬,企业、学校与学生对报酬的计算方式存在较大的争议。企业方面考虑的问题,一是学校能否培养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市场竞争压力大,企业急需能直接上岗产生价值的人才,企业对学校培养的人才期望经常过高;二是毕业学生的工作稳定性问题,市场经济下,人才流动较快,企业与学校合作多年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会经常发生短期跳槽的现象,企业损失较严重。

1.2 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高校产品设计专业教师通常理论知识较强,实践能力较弱,也很少深入实践当中去,大部分高校教师是刚毕业就进入高校,企业经验几乎为零。产品设计专业与企业和市场联系紧密,合格的产品设计师必须对外观造型、结构连接、材料特性、加工工艺、市场趋势等有深刻的理解。在实践方面,很多高校产品设计专业教师都达不到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专业的发展进步,影响了教学效果,最终导致学校的教育与企业的需要不能吻合,学生质量达不到企业与市场的要求。

1.3 课程设置背离培养目标

产品设计是融合了艺术、技术、经济、文化等多种学科的综合学科。产品设计专业主要以招收艺术类学生为主,这类学生的外观表现能力强,但工科知识基础较弱,学习专业课时容易遇到困难。例如,物理学基础薄弱,学习产品结构设计课程理解较困难;化学基础知识缺失,学习造型材料与加工工艺课程时难点较多;数学基础较差,学习人机工程学课程时难以对产品尺寸与功能尺寸进行完善的理解和计算。这些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非常排斥这些重要的专业课程,影响专业系统知识的学习,影响专业能力。

2 高校发展产品设计专业的策略

2.1 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

高校应该总结以往校企合作出现的问题,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展开校企合作模式,与企业展开多重合作形式。高校急需摆脱闭门造车的教学模式,加强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全力开展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结合政府相关政策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加强学生自身合法权益教育,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与合理的报酬收入。企业指出学生不懂产品结构的问题,目前很多学校培养的产品设计学生外观设计能力较强,但在结构设计方面问题较多,若这类学生设计的产品投入生产,出现问题较多,企业损失严重。学校可以邀请企业参与培养和教学工作,学生在完成基础课程之后,参与企业课程。开展项目教学与实践教学,将企业项目带入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行理论实践交替型学习方式,工学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之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之后解决问题,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对校企合作项目全程跟踪,积极了解学生在企业的学习生活情况,积极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保证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与提高,努力满足企业的合理要求,真正实现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2.2 加强对产品设计专业教师的培养

行业发展需要学校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这给高校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挑战。高校需要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在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的同时,也要对现有专业教师进行进一步的培训。首先,要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市场,补充行业专业知识,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内专业学术会议,开拓专业教师视野,帮助教师把握行业最新信息。其次,要扩展与企业的合作项目,与企业展开教师培养与培训协议,鼓励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一线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加强对专业实践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邀请产品设计行业人才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帮助教师转变教学教育观念与手段,提升教师的技能与教学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校及专业在行业与社会中的认知度。最后,加强兄弟单位与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兄弟院校的教学教育经验,推广其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积极推动学校与专业发展。

2.3 结合行业发展态势开设专业新方向与优化培养方案

行业在不断发展,市场也在不断变化,产品设计专业涵盖范围广泛,想要培养全能人才难度较大,可以有目标地教育培养。学校应该及时把握市场方向,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市场与专业的特点开设新的专业方向。区域产业结构不同,所需要的人才也不同。例如,有的学校把产品设计专业分成数码产品方向与家具产品方向,这种方向设定在北上广等发达城市较合适,但在经济发展一般地区或欠发达城市,学生就业就比较困难,不符合区域发展的情况,这类学生毕业后被迫转行或去大城市发展。目前,也有很多高校正在尝试将产品设计专业划分为珠宝产品设计、陶瓷工艺品设计、家居软装产品设计、机械产品设计、纺织品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等方向,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与专业方向要求,对课程进行及时调整,进一步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及时更新优化教学内容,及时更新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要求。合理增加项目实践课程,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设计大赛。设计大赛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时下市场的需求,应结合各类设计大赛进行实践教学。合理选择教材,做好教材的更新工作,加强对教材的审核工作,鼓励教师新编教材,改革创新实习教材与实践教材。

参考文献:

[1] 徐小芳.市场经济条件下校企合作的困难与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09(09).

[2] 刘鸣.产品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以模型制作课程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6).

篇8

(一)基于产品设计应用技能培养的“双轨道”的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以设计创意与表达和设计实现为核心培养内容,既要注重创新意识与创意思维能力培养,创意思维的快题与效果图表达训练,又要注重产品后期物化阶段的材料选择,加工成型工艺等技能的积累。根据学生毕业后的从业岗位将课程体系构架确立为两类核心能力和两类核心技能模块。两类核心能力:产品设计创意与表达能力、产品设计实现能力。两类技能模块:设计创意与表达模块、设计实现模块。同时,将四年总的专业主干课程分解为:一般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培养———产品设计初步(创意思维实践)———产品设计(设计哲学实践),专业技能由低级向高级呈螺旋式上升的循环。

(二)层进式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

产品设计专业的课程设计以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指导思想、服务就业为导向,做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设计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并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合理规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灵活分配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设计实践课,培养学生设计服务生活的意识与理念,构建层层深化,综合科学的课程体系。根据递进式课程系统的阶段性目标规划课程子系统,其中包含几门基础课,以及至少一个设计实践课,每个课程子系统内形成相互支撑,重点培养学生阶段性的专业知识与设计能力。课程子系统从低级向高级呈螺旋式上升的循环,子系统之间的课程具有知识体系的继承性与逐步完善性。

二、注重实践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应用型专业技能以适应职能需求

针对学生毕业后的从业岗位将课程体系构架确立为两类核心能力和两类核心技能模块,探索具有突破性的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专业核心课程引入“项目教学法”,积极开展合理适用的课题项目,实现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一方面教师可自定长期科研课题研究,结合实践课程的内容分阶段由浅入深的组织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并指导学生完成特色课程设计。例如,结合“‘坐’的艺术”为主题的长效课题规划设计专业主干课的部分实践课程。综合造型基础课要求学生完成“瓦楞纸的承重‘坐具’设计”的实验课题,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到“坐”与材料、结构、造型、形态等诸多方面的关联,接着学生会在人机工程学课程中学习掌握人体坐姿生理尺寸的知识,并完成公共空间座椅的快题设计实践,同样在产品结构设计、材料工艺学、产品设计程序等专业课程中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与内容拟定诸如“坐”的骨骼、“绿色”座椅、座椅开发设计流程等实验课题,逐层深化“‘坐’的艺术”的课题研究,如此的“教、学、做”一体化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理论体系、掌握产品设计所需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教师依附工作室平台承接合作企业的实训项目,展开产品设计实训实践,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校企合作项目在项目实施流程、团队合作、作品呈现等方面更接近企业内部真实的设计项目:“Kickout———项目规划———前期调研———创意操作———效果图———物化实现”及各项任务的规划实施。”

三、服务区域经济,融合地域特色的专业课题研究

篇9

在现在的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对弱势群体尤其是是残疾人给予更多的关注,设计并创造出更加优化的产品让其更快乐的享受生活为设计领域的发展方向,也体现了其人文关怀的发展理念。就世界范围而言,中国的盲人数量占有很大的比例,但是盲人用品在数量与种类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大部分是辅助阅读与行走这两类的产品,这些对于其广阔的生活需要来说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他们正饱受着生活不便带来的诸多困难。大家都知道,触觉是盲人获取信息的最主要的途径,因此对盲人用品进行感性化设计就要以其触觉为根本,有效解决其生活中面临的诸多不便,设计出来的产品更具人性化、感性化。

盲人用品触觉感性化设计的定义

触觉就是通过人体皮肤与外界的接触使人的感官产生的一种反应。感性是人的心理感受状况,根据人体感觉器官的不同分为了视觉、触觉、听觉等等。因此盲人用品触觉感性化设计就是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加入触觉感官因素来加强使用者对产品的感觉,在产品的功能、造型、材料以及使用方式上使盲人的触觉感受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从而在心理生理上以更加舒适的状态去使用产品。

盲人用品触觉感性化设计的表达

对盲人用品进行感性化设计一般从产品的功能、外形、原材料以及使用方法等几个方面入手。

1.功能

在盲人用品的使用过程中,触觉的舒适度对于产品功能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产品设计者应以触觉带给人的感性意识为基础,使人与物之间达到高度和谐。比如说触摸型产品在开关按钮设计上应该在表面加强肌理处理;产品的抓握位置应与手的尺寸相适应,保证与手部有足够的接触面,另外增加产品触觉的舒适度,充分考虑盲人的触觉习惯等等

2.造型

盲人对于产品造型的认识是通过手指的触摸来实现的,触觉感觉舒适良好能够丰富盲人的审美情趣以及感官体验。因此产品的整体造型、各部分构造比例等元素都能使盲人用品增加触觉美感。就拿厨房储物罐来说,其造型上可以选择腰鼓形、波浪形等多种不同的形状,盲人在使用时可以借助形状差异来区分不同物品。由此可见在产品造型中加入触觉感性化设计元素能够使盲人在产品造型和产品信息之间建立联系,为生活带来方便。

3.材料

产品选择不同的生产材料带给使用者的感官体验以及所表达的产品精神存在巨大差异,以此选择合适的材料在产品感性化设计中至关重要。能给人带来舒适触觉的材料,可以增加产品与使用者之间的亲和力。其中硅胶在盲人用品中被广泛当做生产材料,其质地柔软的特性使人在触摸时感到心里与生理上的愉悦。同时,材料也是一种触觉符号能够详细地表达产品的信息,与盲人进行无障碍沟通。

在产品感性化设计研究中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

科技进步是促进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每一次科技更新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为工业产品的设计带来了发展的无限可能,促进产品设计的优化和更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产品设计在材料、造型以及加工工艺等方面不断优化,在盲人用品的触觉感性化设计领域带来了无限上升的空间。

下图所展示的就是其他国家的盲人用品设计者研发的电脑,其外表材料选择的是“磁性茹土”,这是利用现代科技新研发的一种材料,最明显的特征是手指触摸到的地方能够任意向上进行变形,这样就形成了盲文。另外还可以形成立体图形,盲人摸起来更容易传达直观的感受。同时,在每一个按钮上都设有盲文指示,这款机器还具有识别人类语音的功能。借助于这款电脑设计让盲人同正常人一样可以肆意地进行网上冲浪。

结语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触觉器官来感知和认识世界,这些是其他感觉器官所无法比拟的。因此盲人用品在设计上要更多地考虑触觉特性来增加产品的用户体验舒适度。在产品的功能、造型、材料以及使用方式等因素之间与使用这建立密切的联系,实现无障碍沟通。在以后盲人用品的设计上还要在听觉、嗅觉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从根本上提高盲人的生活质量。

篇10

关键词:汉族;挑花;产品设计

挑花属于我国民间传统工艺中的一种集实用性与审美性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管是从制作方式、纹样,还是从色彩来看,挑花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自其产生以来,挑花艺术就一直扮演着情感寄托、文化传承的角色,它同时满足着人们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的需求。[1]挑花不仅再现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人们对社会和文化象征性的理解。[2]目前,关于川西汉族挑花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承现状及图案方面,关于如何将挑花元素融入现代产品中的设计研究还比较欠缺。本文将从挑花技法、图案、色彩三方面入手,研究如何更好地将这些元素融入现代产品设计中,从而使川西汉族挑花技艺得到传承和发扬。

1 川西汉族挑花概况

川西以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为中心,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发达。川西挑花正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一朵“艺术之花”。其中,郫县是川西挑花的重要产地,素有“挑花的故乡”之称。[3]

川西汉族挑花是川西人民共同创造,并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传承至今的一种刺绣工艺。首先,制作者由女性担任。其次,棉布、棉线是主要制作材料。再次,挑花的图案或体现现实生活,或象征美好爱情,或憧憬未来,或祈吉。另外,川西汉族挑花的色彩单纯朴素,使得挑花产品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和艺术表现力。

从川西挑花的发展来看,大约在清康熙年间,挑花进入了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川西挑花大量出现在当地的集市上,甚至畅销外地。而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挑花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特别是近些年,这项古老的民间技艺几乎就快消亡了。笔者认为,当下如何让挑花以新的形式传承并发展下去,显得尤为重要。

2 川西汉族挑花元素的提取

2.1 川西汉族挑花技法元素的提取

川西汉族挑花的基本针法主要有三大类:十字花、牵花和撇花。[4]十字花又叫架花,是最主要的一种针法,绣线十字相交形成正面花纹,背面的绣线则与经线平行,这样就以点、线、面的综合构图形成丰富的图案。牵花又叫“双面花”,用针在布面的两面来回挑制。这种针法所挑出的挑花作品图案两面均相同,在日常生活中多用于袖口、领口的边饰。“双面花”针法可对现代产品设计产生较大的启示,由于其在布面两面均能形成花纹的特点,可以用作服装类、箱包类以及其他产品的边饰装饰。编花,其他地方又作“撇花”。编花是按布料的经纬方向行针,并用绣线铺成块面形成图案,犹如编织出来的花纹。因此,称作编花。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三种针法,不应局限于某一种针法。

2.2 川西汉族挑花图案元素的提取

川西汉族挑花题材多样,不同的题材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因此,从川西挑花图案中可以了解到很多当地的民俗文化。在挑花里,象征、对比、比喻、语意双关等手法是非常常见的,也是挑花艺术的一大特点。此外,川西汉族挑花的图案在取材、表现主题和命名上,具有一定的传统性,多数图案的寓意一直传承至今。本文对挑花图案元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挑花图案的内容和挑花图案的构图形式两大方面。

(1)挑花图案的内容。川西汉族挑花图案内容往往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对幸福吉祥的祈求、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以及对家庭和睦的珍惜,是民间挑花表现最多的内容。这些内容大多都是通过较含蓄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例如,“狮子滚绣球”以狮子和绣球的纹样为中心,再往外由蝴蝶、凤凰和几何纹样共同构成的圆形图案,狮子和绣球多出现于现实生活中比较喜庆的节日和活动中,蝴蝶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凤是祥瑞的象征。整个图案层次鲜明,有很强的动感,展现出了一种非常热闹的画面感。

在川西汉族挑花中有很多表现多福、长寿、多子多孙、多富贵、平安等内容的特色图案。例如,“福寿双全”“多福多寿”“福禄寿喜”“多子多孙”“平安如意”等。其中,“福寿双全”是以仙桃为主要元素的图案。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仙桃正是多福多寿的象征。“多子多孙”则表达了多子多孙的美好愿望。“平安如意”表达了人们对平安、富贵的向往和追求。

(2)挑花图案的形式。川西挑花图案可谓万象皆花,有花、鸟、鱼、虫等动植物纹样,太阳、风、水、云纹等自然气候纹样、文字纹样、几何纹样。除此之外,还有绣球、龙船、灯笼等器物纹样。其中,动植物纹样中最常见的有龙、凤、鹤、狮子、鹿、麒麟、鱼、蝴蝶、、牡丹、桃子、瓜果等;文字纹样中最常见的就是喜、福、寿、禄。

川西汉族挑花图案的构图形式多种多样,有动物和植物纹样的组合,动植物纹样和文字纹样的组合,动植物纹样和自然气候纹样的组合,还有几何纹样和动植物纹样的组合等多种形式。从图案的形状来看,川西汉族挑花主要可以分为圆形构图、方形构图、不规则构图。圆形构图大多用于衣服、帐帘、床帏等大件绣品,如典型的“凤穿牡丹”图案。最具特点的方形构图图案是“填心花”图案,这种图案的具体挑法是先挑好外轮廓,再选用连续的几何纹填充进去,故叫做“填心花”,特点是方中有圆,圆中有方,方圆结合,花中有花,整洁细腻,有特殊的装饰效果。不规则构图图案则大多依据图案本身的形状进行挑制,没有圆形或方形的边饰,显得自然灵活。

2.3 川西汉族挑花色彩元素的提取

川西挑花的色彩具有清新明快、淳朴素净、土色土香的特点。根据川西地区挑花所采用的底布和挑线来看,主要有四种形式:挑在白色底布上的,多用青线、黑线或深蓝线;挑在红色底布上的,多用白色或深蓝色线;挑在青布上的,多用白线;挑在蓝布上的,大都用白线。还有一种用同色而不同粗细的线挑制的,由于这种形式的挑花有其自身的弊端,如细线不耐磨等,因而受到排斥,所以很少出现。此外,从川西汉族挑花作品中,还可以发现一种极具现代设计理念的特质,即白的理念。在很多挑花作品中,白都占据着特殊的位置。[5]

3 川西汉族挑花元素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川西汉族挑花属于我国众多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支“艺术之花”,将其元素融入现代产品设计之中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可以丰富现代产品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能使挑花工艺得到保护和传承。

3.1 技法元素的应用

对川西汉族挑花技法最好的运用方式就是,将针法、构图方式等进行组合创作。挑花的针法较适合应用于一些服饰产品之中,如可以在现代服饰袖口、衣领、裤边,包的背带以及包口,鞋面、鞋垫等处运用挑花针法挑制图案,既能起到装饰点缀的作用,也能使服饰产品经洗耐磨。例如,拉夏贝尔2015年有一款童装就运用了挑花的技法元素,将十字花的针法运用在裙子的领口和下摆处,起到了很好的装饰、点缀作用,同时也使裙子更耐磨。

3.2 图案元素的应用

川西汉族挑花中丰富的图案元素为现代产品设计的再创作提供了有利的参考。其挑花图案最能体现川西地区地域性和象征性。因此,非常适合运用于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和创意设计之中。可以直接提炼其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图案进行创意设计,也可以针对某个图案,采用解构重组的设计手法进行创意设计。此外,在解构重组的过程中,也可以融入其他符合地域文化特色的元素。例如,银杏和芙蓉是成都地区极具代表性的两个元素,将这两个元素与挑花图案、技法元素进行融合,设计出的旅游纪念品就最能体现成都地区的地域文化特征。

3.3 色彩元素的应用

清新淳朴的色彩是区分川西汉族挑花与其他民族,甚至其他地区挑花技艺的特点之一。因此,川西汉族挑花的色彩元素可用于表现典雅朴素的现代产品,如运用到一些朴素典雅的纪念品、服饰产品中,使之既具有传统工艺朴素的特征,又符合现代大众的审美特征。

总之,在将挑花技法、图案、色彩元素与现代产品设计进行结合时,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或是三种元素结合应用,或是单独使用其中某一元素,或是其中两种元素的结合创意。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川西地区汉族挑花技法、图案以及色彩的分析,提出了自己对川西挑花应用到现代产品设计中的一些看法。由于这方面研究资料的欠缺,笔者对川西挑花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可以得到一些前辈、同仁的指正,愿我们的挑花研究工作能得到不断进步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1-32.

[2] H.G.布洛克.现代艺术哲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2-104.

[3] 邓e.川西民间挑花图案[M].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1-5.

[4] 钟茂兰.民间染织美术[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262-285.

[5] 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12-225.

[6] 袁军星,刘海燕.川西汉族挑花技艺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