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4: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企业内部管理

一、内部控制审计的涵义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保证其管理或者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并遵守有关法规,而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程序和措施的过程。

内部控制审计是运用文字描述,调查表及流程图等手段与方法对内部控制系统实施健全性评价,检查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被遵循及内部控制机制运行是否有效。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是公司运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管理环节。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是公司高层决策者监控公司工作、校正决策与规范管理,提升公司价值必不可少的手段,它是最高层管理者耳目的延伸,也是经营风险管理的报警器。。

二、内部控制审计的形式

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有两种形式,一是专项内部控制审计,二是辅助财务报表审计的内部控制评价。两种方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理论范围、基本程序和方法都基本相通,两者的结论也可以互相利用。但两者有区别:

(1)目的不同。前者的目的是对该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发表意见;后者的目的是在了解、测试与会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的基础上,评估其控制风险,在根据控制风险评估结果修订审计计划和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进而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2)范围不同。前者的范围是企业所有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情况;后者的范围是与财务报表有关的内部控制,范围要小。

(3)对评价准确程度的要求不同。前者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直接发表意见,因而要求评价结论有较高程度的保证水平;后者评价意见仅仅作为实质性测试的依据,评价精度比前者要低。

随着内部控制重要性的提高,实践中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将其作为独立的专项审计目标单独开展,尤其对于公司,专项内部审计已经成为其加强对下属子公司和分部门监督和管理的有效工具。

三、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

1、是贯彻法律、法规的要求。

2000年7月实施的《会计法》明确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第一次对内部控制提出了法律要求。财政部于2001年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一系列规范,要求企业从会计信息、资金管理、对外投资、资产处置等方面建立起一套内部控制机制、2006年新修订的《审计法》要求企业建立起内部控制制度。2008年6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了我国首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于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公司的大中型企业执行。这一规范的实施将为我国企业防范经营风险构筑一道坚实的“防火墙”,同时,成为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契机。这需要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肩负起监督的职责,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建设情况和执行情况。

2、是审计方法发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企业规模日益壮大、经营业务日趋繁复,传统的详细审查方法受到挑战,于是出现了抽样审查的方法,通过抽样结果来推断财务报表的可靠程度。但是,如果单凭审计人员主观或任意判断进行抽样,那么抽样的结果难免以偏概全,影响审计结论。内部控制是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促使审计工作从详细审计发展成为以测评内部控制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就是以对内部控制的测评为基础,运用抽样方法得到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取证模式。它可以在提高审计效率的同时,确保审计结论达到所要求的质量水平。这种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审计方法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时间、节约成本,受到审计人员和企业的普遍欢迎。

3、是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面临着经营地点分散、控制跨度增加、控制权利层次增多等难题,商业欺诈、资金周转不力等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越来越大,管理任务更加艰巨,需要企业内部协调一致,加强监督和控制,防止工作差错和舞弊,提高经营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企业无论在客观还是主观上都要建立起具有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功能的管理机制。

篇2

1.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内涵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机构采用科学的组织手段和技术方法,根据一定的要求或规定的标准,对审计项目的立项、实施、结果、报告等进行组织、指导、监督和检查的活动,是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对自身活动进行控制的自律行为。其目的是提高审计工作水平以及审计工作效率和效益。

2.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2.1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保证

只有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才能真正实现内部审计的目标。通过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这项管理工作,可以控制一些影响内部审计质量提高的不良因素的发生或形成;对一些已发生或形成的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则通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可以及早发现,并加以控制和消除,从而达到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目的。

2.2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提高内部审计效益的需要

内部审计工作与其他各项经济工作一样,都要讲究经济效益。内部审计效益体现在以较小的审计投入取得较大的审计效果,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满意的审计效果。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就是以不断提高内部审计效益和效率为目的的,即提高内部审计效益和效率有赖于搞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

2.3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需要

任何事物的发展和完善,都是在不断提高其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的,内部审计也不例外。在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今天,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而发展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又必须不断提高其质量,加强其质量控制,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3.当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3.1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不明确,审计规范体系不建全

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是审计质量的控制依据和审计业务的作业规范。它是审计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审计组织根据职业特性的具体情况,为适应自身规律的需要而建立的。

3.2审计质量控制缺乏具体的质量控制评价体系

企业自身缺乏科学的、量化的评价审计质量的标准,在一些企业中就没有评价标准,而是以业务量的多少、查处问题的多少来衡量其质量的高低;上级部门对下级的考核评价指标单一且实施考核监督较少;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缺乏推动力。

3.3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责任追究制度流于形式

对于审计质量而言,明确控制标准是前提,建立和完善责任制度是保障,一般而言,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审计复核制度、审计考核制度、审计责任追究制度等。

3.4传统审计技术和方法滞后

从内审情况来看,传统的审计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需求,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经济信息的日新月异,管理形式的不断改进,传统落后的审计方法内部审计必须突破传统落后的审计技术和方法,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管理和效益水平的提高。

3.5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突飞猛进,这就要求内审人员变成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信息技术精通的多面型、复合型人才。而目前我国的内审人员知识结构陈旧单一,缺乏综合分析能力,难以应付复杂而庞大的工作局面,内审人员开拓创新的意识比较薄弱,宏观意识和现代审计意识不强,思维方式单一落后;严重阻碍了内部审计的向前发展。

4.加强内审质量控制的措施和对策

4.1制定层次清晰的质量控制体系

内审作为一种内部重要的监督机制,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质量控制标准,并分行业制定具体的质量控制标准,便于审计项目实施人员对照执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而经济环境始终是处于变化发展过程中的,因此质量控制标准也应结合经济环境不断进行更新,使之能有效地指导内部审计工作。

4.2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形成绩效评价机制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对业务质量进行绩效考核评价,是督促审计质量健康发展的动力之一。首先建立健全一个考评内部审计质量的指标体系,以便全面考核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其次,制定内部审计质量考核的具体操作过程。最后,对考核结果进行综合、整理,以便得出正确结论。

4.3完善质量控制制度,落实责任追究制

完善质量控制制度是搞好质量控制的前提条件,各个质量控制环节要紧密联系,环环相扣,才能使审计质量控制达到一个良好运行的状态。一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明确具体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中的岗位责任,并进行问责制管理。二是要建立健全一套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监督机制,如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业务控制制度,以控制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生差错和弊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三是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以便接受来自其他方面对内部审计业务的监督和检查,更全面、彻底地发现和纠正问题,减少内部审计风险。

4.4加强审计全过程控制,全面提高审计质量

全过程控制包括:一是审前质量控制,就是要周密安排审前准备工作,做到科学、合理,全面考虑。二是现场审计质量控制,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审计过程质量保证的核心。审计实施过程实际上是收集整理审计证据的过程,要做到审计取证的充分性、适当性;三是加强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活动最终结果,审计报告质量控制是整个审计质量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做到审计报告真实、合理、恰当;四是建立三级复核制度。审计复核工作是审计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要摆在突出的位置。,做到审计复核程序合规,复核工作严谨、细致。

4.5采用先进的审计理论和审计技术方法

一是要大力推行计算机审计。随着会计工作的电算化、网络化的发展,审计也逐步借助计算机审计软件,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运用知识和能力。二是要积极探索绩效审计,审计要更加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揭示、分析和反映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促进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发挥“免疫系统”作用。

4.6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篇3

一、目前内部控制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 决策层没有足够的重视

就我国现阶段的内部审计来说,大多呈现出机构设置不合理等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加之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一些领导层对内部的审计没有相关认识,在选择审计人员的过程中也就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来选拔,存在随意性,致使内部审计机构等同于养老部门。其次,对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来说,监督部门并归属于企业中的财务部门或其他机构,这样一旦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也就降低了审计机构对各个层面的监管,从而也就不能准确预测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2. 管理制度上存在不足

就我国企业内部的控制审计来说,起步相对较晚,且存在着发展缓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不完善等现象。且从实际上来说,虽然在某一方面上制度相对较为完善,但在另一层面上却存在着空白的现象。就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来说,由于法规与体制不完善,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常常会出现相应的差错,这样也就使得一些问题难以及时发现。

3. 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较低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企业也开始得到发展与壮大,同时也就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不论是从领域上来说还是从思路上来讲,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但从实际上来说,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不足现象却十分严重。其次,工作人员对相关的业务与知识等认知程度较低,难以对内部控制审计进行准确判断。最后,由于审计人员自身的审计技术存在不足,使得内部控制审计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措施

1. 及时转变观念,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对企业中的管理层来说,要重新定位好工作的重点,找准管理的区域,如提高自身在行业市场上的占有率以及完善财务管理等工作。在实际中还要从根源上入手,找出阻碍发展的真正原因。首先,管理人员要及时转变自身的管理理念,认识到做好内部控制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其次,是要做好对内部控制设计的管理工作,完善相关的评价制度,同时还要定期开展宣传活动,这样才能在企业中形成积极的理念与风气,促使内部控制审计工作顺利进行。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才能促使企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 完善相关标准,做好建设工作

对于规章制度来说,只有保证其标准性,才能确保工作有效进行。因此,可以说健全企业中的内部审计制度有助于提高其审计的权威性。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企业要做好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工作,同时还要将审计与财务管理结合在一起,以此来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通过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工作可以保证内部控制审计工作顺利进行,同时也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果,降低工作的风险。

3. 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审计质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企业想要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就要坚持以最新的经营理念来发展。因此,在实际中,要不断拓宽审计工作范围,同时还要认识到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在发展中的作用,这就要求要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此外,还可以选拔专业的审计人员,完善奖惩制度,以此来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另外,企业还要为审计人员提供学习的机会,组建一支高水准的审计队伍。

4. 围绕活动与业务进行相关工作

对内部控制来说,工作对象要包含所有的活动,且在审计项目中还要对业务所涉及的内部控制的合理性与执行性等进行准确评价。通过对审计风险与重点进行审计,可以避免企业出现风险,从而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可以说,审计程序对内部控制目标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坚持从活动与业务上入手。

篇4

(一)两者的主要区别

首先,在审计目标和审计对象上存在差别。前者主要是对重大方面能否能够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情况、现金流量情况等进行审计监督,其审计对象是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后者其目标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及财务报告有效性进行审计监督,其审计对象主要指向财务报告形成机制。其次,内部控制所要测试的范围和目的不同。前者需要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测试,但一般只选取对财务报告可能有重大影响的内控事项,其内容、范围和选取的样本量都较小,目的是要寻找形成机制的可靠支撑证据,进而提出相关审计意见;相反,后者应对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等进行全面评价,设计的内容和范围较大,需要选择的样本量也比较多。第三,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深度和准确度要求不一样。前者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只是为了给后续实质性测试提供依据,评价结论的准确程度要求较低;在深度方面,只需要做必要的分析,能够判断它对内控有效性的具体影响即可。后者则必须获取适当、充分的证据,为发表内控审计意见提供合理保证,必须对财务报告内控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对内控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控重大缺陷予以披露;必须根据一般缺陷、重要缺陷、重大缺陷等严格区分,对识别出的各种内控缺陷进行分析、评估,这就对内部控制评价结论的深度和准确度提出了较高要求。此外,两者审计报告的内容存在很大差异。

(二)两者的主要联系

一是审计业务类型完全一致。两大审计的业务类型是完全一致的,运用到的相关审计理论和实务都具有相同的适用性、指导性。二是风险导向的审计理念一致。财务报表审计首先要依据审计风险模型对内部控制风险进行评估,进而依据评估结果决定如何实施审计程序和范围从而获取审计证据。内部控制审计选择拟测试的控制方法,从而收集测试所需的证据,特定领域重大缺陷风险越高,相应的审计关注越多。三是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必须要内部控制测试这一重要环节。两者都需要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评价,并且内部控制测试和评价是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四是内部控制审计主要侧重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五是审计流程和审计取证方法的一致性。六是在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重点账户及相关认定等方面也存在高度的一致性。

二、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进行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整合能够有效降低审计成本和提高审计质量

将两个审计进行整合符合成本效益的基本原则,并能够产生很好的协同效应,从而降低审计成本。此外,整合审计能够为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减少许多重复性的工作,有效减少和避免因审计判断不一致而造成的不便,从而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整合后审计证据能够进行相互印证,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将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相整合,很容易实现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甚至同一名或几名注册会计师来执行审计,减少了信息不对称、衔接不紧密等诸多不便,能够实现审计证据的相互印证,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审计本身的风险。

(三)整合审计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企业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两者所具有的紧密联系,使得两者在审计理念、审计流程、业务类型、审计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共同性和一致性,使得整合审计操作性比较强,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比较容易被解决和克服。

三、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进行整合的思路与策略

(一)审计计划阶段

审计计划要充分考虑风险评估、舞弊风险、利用他人工作、公司规模与审计工作量等内容。财务报表审计计划要包含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方案。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才能够确定审计时间、范围、方向,并指导审计计划实施。风险评估活动要在审计各个环节进行,随时发现缺陷,随时进行修改。两者要使用相同的重要性水平。

(二)审计实施阶段

执行风险评估过程中,既要注意识别评估被审计单位所经营活动的重大错报风险,从而确定下步审计程序,还要积极为计划测试控制提供判断依据。执行整合审计,主要包含识别重要账户、了解错报的可能来源、选择拟测试的控制以及评估判断、列报及认定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三)评价控制缺陷阶段

在评价控制缺陷时,要根据财务报表审计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对财务报告控制缺陷进行重要性评价。要运用职业判断,评价各项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确定能否构成重大缺陷。要对整个内部控制情况及思考判断过程进行记录,记清楚得出关键判断和结论的具体理由。

(四)审计报告阶段

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在确定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是否出具审计报告时,可采用否定意见、无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三种报告格式类型,若审计范围受限制则只能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报告。

四、结束语

篇5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审计报告

上交所2010年年报工作通知中的要求是:“在本所上市的“上证公司治理板块”样本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公司及金融类公司,应在2010年年报披露的同时披露董事会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以下简称“内控报告”)。本所鼓励其他有条件的上市公司(特别是拟申请加入“上证公司治理板块”的公司)在2010年年报披露的同时披露内控报告。鼓励上市公司聘请审计机构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核实评价,公司聘请审计机构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核实评价的,应披露审计机构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核实评价意见。”

深交所2010年年报工作通知中的要求是:“上市公司应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和本所有关规定出具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应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监事会、独立董事、保荐机构(如适用)应对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发表意见。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公司应当至少每两年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出具一次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2008年颁布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提出上市公司可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2010年4月《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指出企业“应当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同时给出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参考格式。

上市公司是我国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其资源的独特性和稀有性,以及在资本市场上具有的融资便利性,凭借其特殊的市场地位,得到了地方政府和银行信贷的各种政策的支持和扶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国际上从“安然”到“世界通信”,这一系列的财务欺诈案件的曝光,让广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信心崩溃。如何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可信性,是内部审计人员要重点加以研究和解决的事情。由于内部审计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最初检验者,审计的质量如何,关系到上市公司的声誉和形象,因此,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可以说是任重道远。

一、上市公司出具内部审计报告的必要性分析

1.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现状

内部审计报告是公司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论方向,其对上市公司顺利开展内部控制审计起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内部审计报告是指内部审计人员,依据审计计划对被审计但是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就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出具的书面文件;其内容包括审计概况(审计立项依据、审计目的和范围、审计重点和审计标准)、审计依据(开展审计时所要遵循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机制)、审计结论(依据已查明的事实,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所作的评价)、审计决定及审计建议;其具有七大显著特征:正确性、客观性、完整性、清晰性、及时性、建设性以及重要性;其制定分五大步骤:整理分析工作底稿、拟定审计报告提纲、撰写审计报告初稿、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以及审计并签发审计报告。

2.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特征

基于内部审计报告隶属于自愿披露性质,因此,内部审计报告披露的过程实质上为健全与本公司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准确性、高效性、完整性。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内部审计报告滞后是引起财务报告质量不足或者公司未能够实现预期的财务管理目标的主要原因,从而,严重制约了上市公司的健康、稳定发展。为解决这一不良弊端,我国上市公司聘请注册会计师提供内部审计报告,通过加强内部审计报告披露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进而,将真实、准确的内部控制信息传递给上市公司领导者,增强上市公司领导决策的高效性、正确性。

3.随着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增加的需求主动披露内审报告

随着公司总资产规模的增加,管理层会越来越倾向于披露自愿性质的内控审计报告。公司总资产的增大,使得公司有更多的资产投资于内部控制的设计、维护和实施当中,而这种做法很明显的会提供公司内部控制的质量。随着内部控制质量的增加,管理层会倾向于向市场传递公司内部控制优秀的信号,以换取市场对管理层努力的肯定。同样,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大,对于内部控制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大,很难想象一个跨国公司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投资者会用脚投票,只有完善的内部控制,才会吸引投资。所以出于内外两方面的压力和动力,总资产规模大的公司会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二、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存在着问题

1.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缺乏必要的审计指引

基于上市公司缺乏具体的审计指引,以至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鉴证对象不明确以及审计报告格式未确定。研究调查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发现:现行相当一部分内部审计报告以“我们接受委托,对后附的XX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层在20XX年12月31日作出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估进行了签证”开头;明确了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责任:以财政部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相关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依据,设计、实施和维护有效的内部控制,并对其有效性进行合理评估;明确了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责任:立足于鉴证工作的基础之上对XX公司上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出可行性鉴证意见;出具鉴证结论:XX公司依据财政部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相关规范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于20XX年12月31日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内部控制。

2.内部审计报告中缺乏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内部审计报告由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共同构成。研究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在制定内部审计报告时,过于重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忽略了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此,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内部审计报告的高效性。

3.内部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大都为标准审计意见。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中主要具有四种参考格式:标准格式、否定意见格式、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格式以及无法表示意见格式。在样本数据中,我国上市公司均采取无保留审计意见格式,究其原因在于上市公司大都不愿意自主披露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报告,同时,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够保持独立性,多为附和被审计公司的要求而出具无保留意见,以至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流于形式,无法充分发挥其职能。

4.内审报告中极少涉及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指出.在内审报告中应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意味着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应包括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然而上市公司中内审报告简单提及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其余报告均只是认为企业在重大方面保持了与财务报表或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非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并无涉及。这与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尚未正式在上市公司实施有关.更是因为长久以来人们将内部控制片面理解为与财务报告有关.忽视了非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

5.其他问题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财务报告质量是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信息披露的重要影响因素,其表现在于:第一,对于盈利能力和财务报告质量较高的上市公司而言,其内部审计信息披露力度越大,此时,一旦出现财务状况异常势必造成其股票交易受到证监会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偏的上市公司披露内部审计信息可能性降低;第二,上市公司缺乏足够的证据表明公司规模是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第三,上市公司未能够将内部审计信息披露落实到位,其高效性难以充分发挥。

三、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的相关建议

1.增强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由上述可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够保持独立性,多为附和被审计公司的要求而出具无保留意见,针对于其现象,一方面,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需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相关专业技能知识教育、再培训,切实实现注册会计师思想和能力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需定期接受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督和管理。

2.转变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认识。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会计师事务所均需树立其正确的内部控制审计观,充分认识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确保上市公司能够立足于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基础之上开展内部审计报告制定,从而,全面调动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的高效性。

3.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仍存在一定的瑕疵,大大的削弱了内部审计报告职能。该形势下,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已是不容忽视,即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的完善需结合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加大内部审计报告披露力度,推进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名称和格式的统一性。

4.加强上市公司内审报告披露其他措施

针对上述上市公司内审报告存在的其他问题,本文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一是强制性加大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信息披露力度,切实规避上市公司披露流于形式的不良现象;二是充分发挥证监会职能,确保统一对上市公司内部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持续规范上市公司的披露行为;三是证监会进一步加强监督刮泥,一经发现上市公司和注册会计师内部审计信息披露过程中的不法行为,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予以严惩。

参考文献:

[1]王艳华:浅析内部审计报告的基本模式[J].现代商业, 2010,(15).

[2]张亚琴:论如何提高内部审计报告质量[J].经济师, 2009,(06).

[3]吴华萍:浅析内部审计报告的编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5).

篇6

鉴证业务和相关服务是注册会计师开展的两种业务类型,而对于鉴证业务而言,其又细分为直接报告和基于责任方认定。这主要是因为:第一,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从整体上可以划分为鉴证业务,也可以细分为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因此这两种业务类型都是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保证业务。第二,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把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提供给报表使用者,而且二者都非常重视风险的导向,基于这样的内在联系,为了降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成本,在最大程度上减轻被审计单位的各种负担,应整合审计内部控制和财务报表,这样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中的风险,而且能够有效提高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质量。因此整合审计兼顾被审计单位、相关利益者和注册会计师行业利益的一项切实可行的制度安排。

二、整合审计可行性的分析

在审计实务中整合审计是可行的,主要是因为:第一,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这两种审计业务的目标都是为了使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提高,从而使整合这两种审计业务在根本上存在可行性。第二,这两种审计业务都需要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测试,有很多工作内容比较相近,可以相互利用工作成果,提高审计效率。第三,整合审计对注册会计师而言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审计风险,而且能够降低审计成本、最终实现审计目标。

三、在整合审计中需要实施的程序和方法

(一)审计计划阶段

在这个阶段注册会计师应把重要性的可接受程度确定下来,而在审计实务中财务报表审计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对重要性的可接受水平是一致的,注册会计师判断内部控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是通过测试内部控制是否能够对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行为提早防止和发现来进行。如果同一公司的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委托给同一注册会计师时,那么注册会计师就要结合这两种审计业务来制订相应的审计计划,同时应当评价对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及其对审计工作的影响程度,此外审计计划还应考虑风险评估、舞弊风险、公司规模、利用他人的工作等因素。

(二)风险评估

财务报表审计根据风险导向理念要求必须对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处环境进行详细的了解,而这也是内部控制审计需要执行的程序,因此只需执行一次整合审计业务,对被审计单位内部环境了解的要求程度上,内部控制审计要高于财务报表审计,因此内部控制审计对内部控制的了解成果完全可以财务报表审计所利用。风险评估是注册会计师进行整合审计的基础,是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时要充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并以此设计和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来应对。风险导向、自上而下的审计方法应贯穿于内部控制审计的整个过程,源于企业层面的内部控制和对业务流程层面的内部控制统称称为内部控制,而源于企业层面的内部控制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将对财务报表审计中实质性测试和内部控制审计中业务层面控制测试产生影响。

(三)舞弊的特殊考虑

第一,注册会计师在整合审计中可能会借助内部控制的一个或几个要素而发现存在的舞弊风险。第二,制订具体的措施来应对管理层舞弊的高风险领域,从而降低审计失败的风险。第三,因为无论是财务报表审计还是内部控制审计对舞弊的评估结果都是相关的,因此当注册会计师在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发现存在舞弊,就意味着内部控制需要完善,将对财务报表审计实施的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安排等产生影响。而如果财务报表审计种存在重大错报,也将对内部控制审计实施的控制测试的范围、时间安排产生影响。

(四)出具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在最终形成审计意见并出具审计报告时应对识别的内部控制缺陷和发现的重大错报进行综合评价,并要考虑获得的审计证据是否适当、充分。整合审计的各个部分审计结论都是相互关联、互相支撑,内部控制包括财务报表审计的控制测试和内部控制审计的结果,注册会计师实施控制测试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得出结论。因为这种控制既对财务报告内控的有效性产生影响,也对报表审计中的风险控制评估产生影响。目前我国仍然要求对两种审计要单独出具审计报告,而以后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审计准则,允许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实务中选择单独或合并出具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篇7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问题 探讨

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是一种特殊的单位类型,它与商业性质企业单位相对比存在不同,行政事业单位更为复杂也更难管理,尤其是内部控制,所以如何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由于内部控制在我国开始实行的时间还不长,而且行政事业单位本身也比较复杂、特殊,所以目前内部控制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还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鉴于内部控制工作对于行政事业单位重要性,国家必须重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只有内部控制工作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才能不断提升。

一、内部控制概述及与企业单位的比较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算是行政管理单位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但是与其他管理工作不同的是,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核心。内部控制其实是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工作,其涵盖了内部控制环境、内部信息传递,内部监督以及风险评估等等,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并让其服务性做到效益最大化、加强风险防范、杜绝和腐败现象的出现,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前景。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又和普通的企业单位不太一样,企业单位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其一切实际活动的出发目的也是为了谋取利益,所以企业单位的管理就可以稍显强硬,也比行政事业单位更好进行内部管理工作,而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目的是面对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它没有普通企业的商业目的,它的资金基本上都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税收。所以怎样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性、获得群众的广泛认可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相应的内部控制就成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服务性、提高其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

二、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的缺陷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不尽相同,而且各单位实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时间也大相径庭。所以就目前看来,内部控制制度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应用推广还存在着形形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也是有原则性的,比如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等等,但是,很多事例都表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并不是真的具有原则性,还有许多需要发现并改善的地方,因此,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才导致了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下面就针对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简要的分析一下。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内部控制的制度是内部控制工作的行为标准,虽然目前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且内部控制工作在各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上也算是形成了一个初步的系统。但仍有非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的问题,到目前也没有一个科学合理并且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而就使得所有的内部控制工作没有强大的理论依据作支撑,如果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内部控制工作就拿不出合理的实施途径,这就是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到现在为止还是杂乱无章的原因。大多数的单位仅仅表现在会计控制方面和风险控制方面。说是内部控制制度,其实却往往十分单一,几乎只是概括了财务问题。内部控制制度涉及的范围不全面,那么就发挥不了它本来应该存在的价值,相关人员的执行力度自然就上不去,并不能真正的建立起来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那么这样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就跟没有一样了。

(二)内部控制环境有待提高

内部控制环境包括组织结构等项目,组织结构就是该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组成框架,部门所处位置、以及部门分配结构等等,在一个行政事业单位中,组织结构对于内部控制工作发挥其真正作用,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组织结构不够合理,比如财务部门除了保管单位的资金,控制单位的资金流通问题外,并无权参与到单位的决策活动中,这样就会使得内部控制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当然内部控制还包括内部控制人员分配,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对员工的分配不合理或者与所在岗位是否合适并不了解,这就可能会使员工发挥不了其真正的作用,使得每个员工的分工不够明确,造成内部控制环境的混乱,不利于管理。

(三)缺乏内部控制意识

内部控制意识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其实它也可以作为内部控制环境中的一个组成一部分。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了较好的认识,就会使其对内部控制工作也比较认真。举个例子,当你把一件事看得非常重要,那自然会全力以赴去将这件事做好,相反地,如果对一件事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就会影响做事的态度和效果。所以说内部控制意识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领导者和参与内部控制的工作人员通常对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这样就使得在有些人在工作的时候不能全力以赴,将会导致内部控制体系出现形形的问题。所以,要想提高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效率,提高员工们的内部控制意识那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单位也应该努力宣传内部控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告诉员工们不重视内部控制的利弊。

(四)内部审计与监督制度不够完善

内部审计和内部监督工作的进行是内部控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内部审计和监督其实就是为了对内部控制工作起到一个相应的督促作用,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进行。目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和监督工作并不能让人满意,内部监督部分也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这样就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发挥他应该有的作用。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一)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目前,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由于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理论依据和行为标准,内部控制因而得不到强有力实施。所以想要加强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作用,当务之急就是必须要建立出一套权威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所谓的权威性,就是指能根据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现状,参考国外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成功经验。只有当我们有了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才能够正真的使内部控制工作有了行动准则,所以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控制顺利实施的必要保证。

(二)树立内部控制意识,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在上文中提到了内部控制意识的重要性,所以内部控制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将会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工作做得是否到位。要想使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发挥其真正的作用,那么就必须要提高所有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不断的在单位内部宣传、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落实责任制,将内部控制工作责任到人。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员工们对待内部控制的态度有改善,还能让他们工作更加积极。增强内部控制意识也可以被是建立内部控制环境的一方面,但是内部控制环境也不是只包括增强内部控制意识。所以想要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就必须要着手对单位内的结构进行一定调整。财务部门要有一定的领导权和发言权,同时应该合理分配员工的工作岗位,为内部控制工作建立良好氛围。

(三)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

为了督促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进行,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单独设立内部审计的监督机制,同时不把内部审计监督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混在一起,必须保证工作中最基本的公正性和有效性,确保内部审计和监督部门能真正的展开内部控制的监督和审计工作,确保其执行力度,发挥这个部门真正应该发挥的作用。让内部控制工作的进行真正起到的是推动作用,而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

四、结束语

在我们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问题是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不可逃避的重要问题,也是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的核心工作。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这方面的工作还有着许多需要进步的,学习的地方。加强行政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加强其内部控制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对于我国行政单位的发展具有建设性意义,所以各行政事业类单位要在工作实践中摸索,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穆冬枚,陈伟.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与思考[J].会计师2014;5

[2]薛彩荣.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15

[3]隋欣,钱忆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完善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6

[4]刘红梅.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山西财税2013;9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审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深化,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给我国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除了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满足顾客需求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外,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成为中小企业的另一大工作重心。然而内部控制审计是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和有效执行所必经的途径。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特点

1.管理观念淡薄、管理权过于集中

中小企业往往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没有董事会、监事会等,权责分配和权利制衡关系不明确,管理权容易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样就容易导致管理层凌驾于“控制制度”之上,为了其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其往往会粉饰会计报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另外,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受文化水平和视野的限制,一般管理观念落后。管理者对内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使企业内部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因此,注册会计师要高度关注管理层舞弊造成的重大错报风险。

2.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完善、执行不彻底

中小企业员工少、机构设置简单、企业业务单一、企业的流程也比较简单,这些特点导致企业无法形成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例如,由于企业员工较少,往往一人多职,不利于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制度的实行;由于没有机构设置简单,就不能执行充分的授权审批制度。即使有相关的控制措施往往都是口头沟通等非正式方式实现的,没有人员监管执行得不彻底、有的根本没有执行。注册会计师应从各方面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适当的降低重要性水平、加大测试量。

3.审计成本费用高的限制

由于中小企业管理权集中、内部控制不健全等的特点,使得审计风险领域分布比较广泛,加大了评估风险的成本;并且如果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比较低,要加大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范围,那么审计成本固然要增加。但是一般中小企业不愿意接受较高的审计支出,这就为注册会计师提供了挑战。

4.会计、审计力量薄弱的考虑

中小企业往往没有足够胜任能力的会计审计人员,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时可利用内审结果有限,而且小企业缺少有足够胜任能力的会计专业人士,可能利用外部专家实现财务报告胜任能力的要求。注册会计师评价企业财务报告胜任能力时要考虑第三方的使用。

二、如何有效地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审计

1.判断审计风险、确定是否承接业务

注册会计师在承接小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时应当加强对审计风险的关注,通过调查了解企业管理者的品德和他们对内部控制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以此判断是否能承接业务。一旦接受委托就要对企业和社会负责,不但要考虑审计风险和相关的审计成本等问题,还要考虑法律、道德、声誉等潜在的影响因素。

2.注重评价企业层面控制

由于中小企业内部机构设置简单、内部流程方面的控制较少,而且决策权集中。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注重评价企业层面的控制,运用现代的风险导向审计技术,自上而下的方法选择要测试的控制。自上而下的方法是注册会计师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选择拟测试内部控制的基本思路。

3.重点关注管理层凌驾于内控之上的风险

中小企业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风险极大,面对这项风险注册会计师应执行的审计程序有:(1)评价企业的诚信度和道德价值观念。注册会计师可以与企业相关的员工讨论他们观察到的日常业务活动,对诚信和道德方面要充分了解;(2)评价治理层的监管。注册会计师可以检查企业管理层活动和会议的记录,为管理层凌驾与控制之上提供证据;

4.采取有效的方法控制审计成本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审计风险领域分布比较广泛,所以审计成本不比大型企业的审计成本低,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从以下几方面节约成本:首先,可以根据情况将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进行整合来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质量。其次,尽可能的利用内部审计和内部评价的结果,以减少控制测试。再次,充分利用风险导向技术,通过了解和分析企业高风险的领域和会计认定,给予该领域的关注就应当越多,反之则减少,从而减少审计工作量,降低审计成本。

5.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意识

会计师事务所应该提高服务意识,显出足够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充分利用其在经济管理、会计核算方面的优势、寻找经济管理漏洞,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也可以根据在内控审计中所查的管理漏洞,另行签订业务约定为企业提供管理建议书,使注册会计师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额外的效益。

篇9

为了维护经济资源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保障经济信息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完善经济活动的相互协调与控制,企业通过内部分工,产生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具有控制职能的一套措施、方法、以及程序体系,同时将其进行系统化与规范化运作,使之成为一个较为完整与严密的体系,该体系即为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强调的是一个过程,而这一过程是由企业全体上下全体员工所共同参与以及实施的,它并不是企业的管理者或者某一部门的事情,而是依靠企业高管层、财务部门,以及其他各部门、员工所共同维护的,是贯穿于企业日常管理运作的全过程控制。伴随现代化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强化自身的内部控制建设,提升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优化内控环境,完善审计监督,不断促进自身经济效益乃至社会效益的提升,从而保障企业的稳定经营与持久、健康发展。

二、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1、内部控制环境有待完善

就目前情况而言,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不尽理想,管理者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对内控执行给予充分重视,思想观念较为淡薄,造成内部控制的效率低下、差错率高、信息阻塞,严重影响着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部分企业没有指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企业内部无章可循、无法可依,有的企业即使制定出了制度,其实际实施的效果也不理想,企业管理人员不关心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执行状况,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多流于形式,形同虚设,成为了企业的一纸空文,失去了其应有的刚性。

2、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伴随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劣,经济的发展给企业带来诸多机遇的同时,还有很多挑战,对企业的日常管理与经营运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企业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风险管理工作也成为企业内部控制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现如今,部分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还较为陈旧,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展开风险管控,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对各式各样的风险也成为企业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财务人员的能力与素质有待提升

我国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企业的财务人员没有对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及时地更新与完善,存在吃老本的现象。另一方面,财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升,个别财务人员可能受到利益驱使,导致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这都是十分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完善的。

4、内部审计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内部审计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内容,对于内部控制的顺利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都未能充分履行其应有职能,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待提升,部分企业的审计人员只是把内部审计理解为简单的会计监督,而忽略了内部审计的事前防范职能,内部审计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健全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对策与措施

想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完善,就必须与企业自身的实际经营状况进行有机结合,同时立足于我国国情,考虑到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变时期,应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展开内部控制的先进经验,逐渐缩短与发达国家企业内控水平的差距,加大对内控工作的学习与研究力度,通过科学、合理、有效地调研,找出企业提升内部控制水平的应对策略。具体而言,可以考虑下述几方面的内容。

1、健全内部体系,完善内控环境

内部控制的环境建设是企业展开内控工作的基础与前提,它对于内部控制作用的有效发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完善的内控环境对于企业文化的塑造、员工工作意识以及自觉性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内控环境的影响因素存在诸多方面,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将促进企业内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1)健全一套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现代企业讲求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一套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企业日常管理与运作的重要基础与保障,企业必须完善好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制度一旦被制定出来,就应该切实实施到实际工作当中,切不可使制度成为企业的摆设、流于形式。还可以考虑配套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真正做到有奖有罚,在企业内部一视同仁,以期激励作用的较好发挥。另一方面,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必须与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有机结合,做到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明确划分各部门人员权责,将责任进行分解与细化,争取形成一套科学、高效、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促进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全面开展。

(2)转变思想,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科学认识。内部控制是一项十分繁琐、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并不单单是财务部门自身的工作,是需要企业各个部门进行共同参与的。企业应该首先加强高管层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使其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重视起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争取带动企业上下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到内部控制工作中来。

(3)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也是内控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企业应该积极培养全体员工的正确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促进企业上下形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积极向上、团结协作、不断进取的团队合作精神。企业应将内部控制看作是各部门全员参与的庞大项目来对待,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员工进行内部控制的培训教育,树立现代化企业的管理理念,转变思想,提升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在企业内部达成共识,明确各部门的权利与责任,争取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使得每一个员工身上都背负指标,让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从而不断促进企业内控目标的顺利实现。

2、进一步强化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现如今,全球金融危机对企业甚至国家而言都产生着直接影响,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这对于企业的经营与运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站在战略性的高度看待自身面临的市场大环境以及风险管控问题,找出应对策略。第一,提升风险管理意识,要让高管层以及全体员工都认识到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会造成怎样严重的后果,从意识方面做好风险防范。第二,合理运用资金,由于项目投资存在不确定性,具有一定风险,所以不可将资金集中投放到一个项目当中,做好财务风险的分散,

项目投资前要进行科学性的分析与研究,做好可行性论证,探讨风险分散策略,降低企业风险。第三,健全企业的财务运行秩序,完善资金运行,将有限的资金运用到企业的刀刃上,尽可能地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3、进一步提升财务人员的能力水平

财务人员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对于企业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完整性对企业的管理信息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它也是管理者进行重大决策的重要依据。伴随时展与社会进步,企业的财务工作也逐渐发生着变化,其所需要的知识水平与专业技能与传统方式下的人工操作有所不同,这对于现代企业的财务人员而言,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对财务人员的知识水平结构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企业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加强财务人员关于会计、财务、税务、经济、网络、法律等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强化会计电算化操作与认识,促进财务人员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不断提升,使其树立正确的执业道德观念,全面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财务人员进行自身工作的创造性与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为企业进行服务。

4、充分发挥出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工作是促进企业守法经营的重要手段,它能够保障会计资产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保护企业资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监督员工是否按照要求执行内控制度,从而不断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内部控制想要达到其应有的效果,就必须依赖内部审计监督的力量。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行使监督职能的重要保障,企业应进一步调整内审人员的结构,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力量,促进相关人员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同时还要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积极转变审计职能,进一步加大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内部控制执行过程的审计力度,并对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权限进行适当地强化,例如可以赋予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企业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所发现的异常情况的追查权以及处罚权等,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提供有力保障。

篇10

[关键词]加强 医院 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2-0189-01

专科医院内部控制的实质是通过制度的约束以达到实现医疗业务活动有效进行、医院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财务收支合法、会计信息真实,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提高工作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的。为了防止差错、控制违规、杜绝舞弊,提高医院运行效率,承担社会服务职能,必须建立和完善专科医院内部控制。因此,如何加强专科医院内部控制在现代医院管理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目前专科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会计控制不通畅

专科医院人员配置相对精简,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业务交叉过杂,会计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许多不相容岗位均由一个会计人员兼顾,明显违反了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不能有效地堵塞漏洞,消除财务隐患。

2.内部控制的意识不强

部分医院管理者和职工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充分、不完整。在等级医院评审中发现,一些二级和三级专科医院,把内部控制看作是只要建立汇总各种规章制度即可,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内控制度或执行效果不好。表现为有章不循,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或审计,在具体事务中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3.会计人员素质较低

由于近年来所有医院,特别是专科医院业务迅猛发展,医院会计人员队伍不断扩大。但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还流于形式,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能得到及时的提高,许多财务人员只凭领导意志办事,对内部控制措施理解不到位,对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一知半解,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了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落实。

4.内部监督执行乏力

医院的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大量的制度和活动来实现的,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且执行效果好,就必须进行监督。但很多医院的内控制度在日常工作中很少受到监督,大部分都是流于形式,得不到认真的执行,内部审计也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

二、加强专科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和措施

1.分离控制不相容职务

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如果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 许多医院存在不相容职务于一身的现象,因此,医院在设计、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首先应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其次要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在横向关系上,至少要由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办理,以使该部门或人员的工作接受另一个部门或人员的检查和制约;在纵向关系上,至少要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和环节,以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牵制。

2.增强全院职工的内部控制意识

医院内部控制作为医院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必须发动医院员工主动介入和参与内控制度的各项活动。医院各部门和人员要明确自己的权利、责任以及上级对他们的具体要求,提高内控制度的实施水平和实施效果。内部控制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完善的过程,且需要医院各个层面的人员共同实施,全院职工要通过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医院管理者对医院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检查,监督全院各科内部控制执行力,通过考核、奖惩等各种措施,使医院内部形成依靠制度管理的新风气,使内部控制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3.提高医院会计、审计人员的素质

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医院经营运行的各个环节,执行者的素质关系到内部控制的成效。医院应物色专业素质高、道德修养好和具有责任心的人去承担会计、审计等工作。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使所有执行者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搞好后续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工作水平。

4.设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一些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度不强,主要原因之一是单位内部相关审计机构独立性缺失,因此,有必要对单位设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对有关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及相关的账务数据实施审核,并提出有效的意见及建议,以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使内部控制和内部监督达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的要求。

5.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加强医院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可以起到差错防弊和便于收集相关信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合理设置内部审计监督机构、明确审计的内容、做好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审计。

6.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激励机制

为了保证医院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医院自身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其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评估其有效性及实施效率和效果,以期能更好地达成内部控制目标。对执行中取得的成绩,出现的问题,采取一定的奖惩手段。只有对各科室的内控情况进行评价,根据业绩进行奖惩,才能更好地推进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王颖.浅谈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中国卫生资源[J].2011(06).

[2] 李丹梅.浅谈建立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J].经济师. 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