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教学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4: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足球教学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足球教学计划

篇1

本学期小学英语教科研工作将继续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以课堂教学为阵地,深化教育改革。坚持面向基层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抓好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围绕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学研究两个主题开展工作,结合我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际,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进一步提高质量意识,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创新教学策略,开创我市小学英语教研工作的崭新局面。

工作措施

一、 理论学习与时俱进

1. 精心组织理论学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主要围绕以下专题开展学习活动:

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⑵有关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

2.继续鼓励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从实践上升到理论。

二、 常规管理常抓不放

1.组织新上岗英语教师学习常规,对照常规,搞好外语教学的每一环节。重点要抓好课堂教学常规的落实,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模拟或真实交际中理解、模仿和运用语言;要充分运用实物、图片、手势、直观教具和表演等方法,生动活泼地进行外语教学。本学期将继续组织体现这些导向作用的研究课和示范课,供大家观摩学习。总结经验,推广成果。

2.抓好教研组建设。英语教研组要在落实常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做到每周坚持集体说课备课,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用集体的智慧来促进自己的教学。抓好英语教师的“六认真”工作,英语课堂教学力求体现 “新、精、活、实 ”的要求。教师优良课率达100%,优课率达60%以上。

三、 教学研究人人参与

1.加强英语学科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研讨,使英语教师人人明确基础教育改革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以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过程,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2.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学科发展的新要求,积极为教师创设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不断加强小学英语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力度和效度,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注重实效,抓好“青蓝工程”,发现苗子,培养尖子。积极指导青年教师参加小学英语优秀课竞赛和展示观摩活动。

3.组织好教师培训活动。通过说课、听课、评课、讲座、集体备课、教材分析等活动,让教师过好大纲关和教材关,尽快明确备课、上课的基本规范,适应小学英语的教学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4.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组织优秀教师作理论讲座、上示范课、研究课。创造机会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并争取在11月的英语老师基本功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5.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毕业班英语全科合格率达98%以上,良好率达70%以上,优秀率达40%以上。非毕业班英语全科合格率达98%以上,良好率达70%以上,优秀率达40%以上。

6.开展双语教学,加强英语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在一年级实验班的数学双语教学实验的基础上,鼓励和要求非英语教师使用英语授课。电脑、自然、体育及艺术类教师要努力做到30%以上的课时使用英语教学。

四、 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有利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可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兴趣。我们准备根据不同年级掌握的知识水平,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 手抄报、对话表演、英语课本剧、英语能力竞赛等,组织评委认真评定,评出集体奖和个人奖,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认识自我的机会。

为了帮助学生创设英语语言环境,我们准备除了在课堂上用英语组织教学外,课外也引导学生用英语打招呼、对话。并开展“每日英语”的活动。开辟了学校的“紫藤架下”为英语角,利用学校电视台播放英语歌曲、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增加语言实践的广度和密度,培养学生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计划在12月成功举办首届“英语节”。

工作安排:

一、 做好“Everyday English”的工作。

负责人:顾忆恩

二、 英语早读规范化。

负责人:顾忆恩

三、 做好“英语广播”的工作。

负责人:英

四、 办好“英语角”。

负责人:沈旦萍

英语活动:

九月: 三~六年级的“英语日常用语”比赛。

十月: 三~六年级的“英语背颂”比赛。

十一月:四~六年级的“英语百词”竞赛。

英语节活动安排:(12月)

一年级:英语儿歌比赛

二年级:英语绕口令比赛。

三年级:英语书写比赛

四年级:英语小报比赛

篇2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保持良好的教研风气,充分利用教师交流的资源,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以研促教,始终围绕一个核心——提高教学质量,紧紧抓住两个重点——素质、质量,彻底实现三个转变——工作作风和业务素质、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教研工作农村城市化的转变,切实搞好四项工作——教学科研、教师培训、课程改革和教学管理,努力争取工作中的五个创新——在管理、内容、工作方式、质量监控和评价、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提高五方面的创新。

二、目标任务

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推进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前提,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学生学法指导为突破,追求既有“山的沉稳”,又有“水的灵动”的语文教研,努力探索、实施新一轮课改,提升我校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在全县的地位。

三、工作思路

1.坚持“一个中心”,即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在全省中小学教学“减负提质”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地位愈加明显。一方面,要争取、保证语文教学应有、足够的课时;另一方面,要在既有课时基础上做文章,有效、优效、高效地开展语文课堂教学;再一个方面,也要研究课堂45分钟如何向课外延伸。在教师层面,要引导研究不同类别的课堂教学。

2.抓住“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基础,一条主线是作文。两条腿走路,要走得均衡,缺一不可。

3.加强“三项研究”,即研究学生,研究考试,研究教法和学法。

研究学生,要研究学生的学习状态,状态远大于方法,方法远大于苦干;要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看有无存在漏洞,需要不需要进行必要的补全;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看是否方法到位,事半功倍。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分层教学,甚至是个别教学。

研究考试。要研究中考命题,《语文课程标准》,我县每期语文试卷,特别注意每年命题变化。

研究教法和学法。特别是高年级复习课,如何激趣导入,如何讲述考点,如何分析例题,如何教授解题方法,如何做好当堂练习,如何当堂讲评总结,如何布置课外作业,一定要成竹在胸。

四、工作行事历 

序号

日   期

内            容

1

09月06日

制定教研计划

2

09月18日

网络听课   曹小秋

3

10月09日

唐静老师示范课

4

09月25日

网络听课   张治国

5

10月09日

陶春瑾老师示范课

6

10月23日

网络听课   曹小秋

7

11月06日

乔中丽老师过关课

8

11月20日

卢艺萍老师过关课

9

12月11日

谢聪老师复习示范课

10

12月18日

复习研讨会

篇3

摘要本篇文章首先对高原训练的基本含义进行概述,从有氧能力方面、恢复速率方面两方面入手,对高原训练给足球运动员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足球运动教育训练科学化模式进行探讨。希望本文可以给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关键词足球运动高原训练教育训练科学化模式

随着足球运动的快速发展,足球职业化体系逐渐完善,使其竞技成绩竞争日益激烈起来,足球运动人员竞技水平不断提升,这跟足球运动训练力度的加大有着之间的联系。然而,因为足球运动高原训练相关机理还不完善,无法给开展足球运动高原训练提供准确的理论依据,根据足球运动高原训练特点,应用教育训练科学化模式是提升足球训练水平的首要条件。下面,本文将进一步对足球运动高原训练特点及教育训练科学化模式进行试析和探究。

一、高原训练的基本概述

高原训练主要是指,在某种特殊条件下,优化培训的主要方式,其自身作用体现在对机体技能进行激发,实现超量复原,提升集体机能储存。高原训练主要依据就是,人在处于高原低压缺氧条件下,开展训练以及恢复工作,借助高原少氧以及运动量超负荷的双重作用下,形成一系列对运动能力中抗缺氧能力进行全面激发的生理反映。高原条件具备低压、少氧、严寒、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等特性。其中,给人体造成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大气压力减少而形成少氧条件。在少氧环境的作用下,使得人体机理发生一系列改变来应对高原条件中所产生的少氧与运动缺氧双重影响,以达到提升正常环境下运动成绩。这些改变主要产生在红细胞、酶、激素等方面。

二、高原训练对足球运动员的影响

(一)有氧能力方面

在对足球运动人员进行高原训练的过程中,当高原氧分压逐渐降低时,会使得人w肺泡气和血液中压力逐渐抵减,血氧减少,供应给肌肉的氧份也就递减,在高强度的运动下,不能长时间支持有氧工作。当海拔高度高于1.5千米时,每增加0.1千米,含氧量将会降低1%。当处于高原初期或者高原中期时,有氧能力会在一定阶段内逐渐降低。因此,我国在开展足球运动高原训练时,初期训练变化幅度较高,并且不易把控,其控制质量会给中后期的训练带来较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其起着决定性的效果。

(二)恢复速率方面

在进行高原训练时,足球运动人员机体适应性会出现明显的变化,例如呼吸肌活动效率逐渐提升,加大了氧气的消耗。因为出现缺氧现象,使得人体耐力将逐渐降低,并且肺对氧分散性能、内分泌发生变化、血乳酸堆积,给超负荷运动后身体机能的复原效率、周期带来影响,进而影响训练效果和效率,导致足球训练负荷规划无法快速掌握,加大培训把控难度。

三、足球运动教育训练科学化模式

(一)加大足球运动员高原训练的科学化探索力度

运用高原训练方式对足球运动人员进行培训,在提供有利条件的同时,也会给训练效果带来一定影戏,因此,要想实现足球运动训练模式的科学化,就需要加大足球运动员高原训练的科学化探索力度,注重一下几方面问题,第一,合理选择高度;第二,合理安排培训时间;第三,保证负荷安排的科学性;第四,规划好训练时间和比赛时间;第五,采用间隔培训方式;第六,科学设计效果维持时间;第七,培训前后合理安排负荷量;第八,培训的过程中采用辅助训练。只有科学把控好以上因素,才能保证高原训练可以给球运动项目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训练量的保持和提高

针对传统高原训练模式来说,强度训练对足球运动人员来说非常重要,同时也较容易丧失,在这种条件作用下,通常无法落实高强度培训。导致培训结果无法满足训练需求。虽然心肺功能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但是肌肉持久性以及爆发性相对较差。利用间歇性低氧训练模式,能够让培训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上,通过对培训规划和培训标准没有太高要求。传统的高原训练模式无法满足当前足球运动员的训练需求,因此,我们可以借助高新技术,在平原地区中模拟出和高原环境相吻合的低氧低压环境,在有效处理传统高原培训中存在弊端的同时,提升训练效果。

(三)足球运动员的“高住低练”

高住低练的训练模式,不仅具备高原训练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防止高原训练中存在的负面影响。首先,提升培训量。在进行普通训练时,运动强度通常较大,绝对运动量也比较大,在运动结束后,最大心率以及最高乳酸浓度将逐渐上升,并且在复原时期也要比高原培训更加的快速,进而不易出现伤病。经调查显示,足球运动人员在进行高原训练时,会给运动速率带来一定的影响。其次,采用高住低练的训练模式,可以长时间维持高原效应。和传统的高原训练形成的高原效应进行比较,传统高原效仅可以坚持几天而已。现阶段,足球赛季通常在10个月以上,并且世界杯也需要30天,这时高住低练的训练模式中具备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最后,针对于技能高超,快肌纤维比例大、运动效率高的足球运动人员来说,通常无氧阈不高,长时间处于高原条件下,就会出现慢性酸性中毒现象。而运用高住低练的训练模式,可以有效防止这一现象,进而维持训练强度。

四、结语

总为言之,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完善发展,喜爱足球运行的人也逐渐增多。为了给我国培养出专业的足球运动员,就要对现有的足球运动高原训练模式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采用三足球运动教育训练科学化模式来提升足球训练水平,从而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宁.足球运动科学化训练监控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评述[J].四川体育科学.2014(6):65-70.

篇4

一、小学体育足球教学的实践现状

1.在学习足球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目标并不明确

小学生对于身边的一些新鲜的事物,往往兴趣颇多,因此,在教学中,部分学生还未能将足球传球的技巧学透,就想着如何躲开对方的防守直接进攻了。如此,学习目标不明,不能专心致志,就算教师将所有的足球技巧教给学生,又有何用?

2.体育教师受传统应试教学思想影响较深

虽然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已经推广到基础教学部门,但是由于传统应试思想的根深蒂固,造成部分教师未能摆脱落后的思想束缚。过于注重学生“三大科”(英语、语文、数学)的知识灌输,而忽视了体育教学,更有甚者,在临近考试的时期,体育教师要给三大科教师让出教学时间。如此,提高足球教学质量便成为一句空谈。

3.课堂教学缺少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作为理论支持

以古代作战为例,众所周知,为将者,应当审时度势,根据战场上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制订详细的作战部署,进而方可取得战场上的胜利。这一点,放在体育足球教学中亦是如此。但是部分体育教师在实践中多不制订教学计划,整节课均为即兴发挥,如此,课堂教学无规可循,教学质量提高也无从谈起。

二、提高小学体育足球教学质量的方法

1.以生为本,在日积月累中逐步提高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也是教师教学的根本所在,我们办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因此,体育教师应当树立“以生为本”的新式教学观念,否则我们的体育教学便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终将枯竭。另外,正是由于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根本,教师才不能忽视学生的主观感受,给学生过多的体育训练压力,而??当注重训练的循序渐进性,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逐步提高体育足球综合技能,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足球训练中体会到运动的乐趣。

比如说,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接停球训练时,就可以将此部分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脚内侧停球,其次是脚底接停球,然后才是胸部停球等,这些体育足球的运球技巧,虽然单个来说并不具有太大的难度,但是要想让学生一节课全部学会并熟练运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此让学生对足球知识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有利于进一步开展足球教学工作。

2.以思想为导向,在主观意念上提质

在传统应试观念的影响下,部分教师总是怀有如此想法,即认为体育课只是单纯地让学生放松的课程,根本不存在什么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传授,如果每一位体育教师均持有这样的教学观念,那么提高体育足球教学质量将遥不可及。所以,笔者认为,要想提高足球教学质量,就必须让教师意识到开展足球教学的重要性,摒除传统体育教学观念,重视足球这项体育运动在我国小学阶段的普及工作,唯有如此,教师才能主动探索出更多的教学方法,提高足球课堂教学效率。

3.以个体为原则,在体能训练中提高

毋庸置疑,学生个体之间无论是在体能、年龄或者是学习技巧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学习上的差异性,造成不同的学习成果,即有的学生能很好地完成体育教师布置的足球练习任务,而有的学生就不能或者是难以完成。因此,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不能一概而论,尊重学生主体间的学习差异,才能更好地开展小学体育足球教学,提高足球课堂教学效率。

篇5

一、在体育课堂中运用目标式教学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参与的角色,不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目标式教学主张通过游戏、竞赛、体验等教学方法,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在体育中体验到乐趣,最终形成学生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在体育课堂中实施目标式教学的策略

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偏弱、运动能力不强,不愿意参与到体育课堂活动当中。新课改要求体育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课堂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目标式教学模式时,可以关注以下提到的策略和意见。

1.合理设计教学计划是实施目标式教学的基础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设计教学计划是目标式教学的基础条件。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体育锻炼有了兴趣,才会吸引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的活动当中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特征合理设计教学计划。让全体初中生不会因为自身条件完成不了教学计划而产生退却心理,鼓励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教学当中。

例如,在体育课程《足球训练脚内侧踢、接球》。课程教学目标是掌握足球正确的踢接动作,培养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学生由于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的不同,出现足球技术的分层化水平。教师在课程设计时,需要考虑学生足球技术的不同进行分层次教学。课程设计分为基础练习、跑动训练等方式,不设置统一的达标要求。足球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练习原地传接球,具有一定技术的学生跑动传接球。通过这样的合理设计教学课程,鼓励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并且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最终爱上足球运动。

2.课堂教学实践是实施目标式教学的关键

课堂教学实践是在体育课堂中运用目标式教学法的关键所在。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采用目标式教法,需要关注的方面是,在教学中时刻注意需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实践,以教学目标串联整个教学活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目标式教学模式,其课堂教学实践主要分为教学目标展示、示范引导训练、目标达标测试等步骤。

例如,在体育课程《乒乓球――熟悉球性》时。课程教学目标是学习乒乓球基本握拍方式,掌握乒乓球技术。教师在教学开始时,首先让学生明确本节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乒乓球的兴趣。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后,教师进行示范训练,讲解乒乓球基本握拍方式。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游戏、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乒乓球练习训练当中。最后安排学生经过训练后,参与到教学目标测试环节。这样不仅学生掌握了乒乓球的基本技巧,同时培养了练习乒乓球的兴趣,高质量的完成了乒乓球教学目标。

3.课后总结是实施目标式教学的发展动力

教师在开展体育课堂教学时,需要注重课后总结教学效果。教师在通过观察、检测、测试等手段及时掌握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总结分析教学活动中的存在的问题。经过体育课堂课后总结,根据学生的个人反馈,及时纠正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才能更好的促进目标式教学的开展,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体育课程《往返跑》时,教师在课程教学开展时,要求学生进行多次往返跑训练,注重转身时的速度,以提高往返跑成绩。在课后,教师根据初中生的成绩,有针对性的调查不同成绩段的学生,总结课堂教学的不足。通过总结,教师意识到教学时忽视了学生身高、步伐大小的因素,没有根据步伐的大小采用不同的步数。经过总结,教师在下次课程教学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步伐大小采用相应的步数,有效的提升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全体学生的成绩。

目标式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学的要求,有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创新教学实践方法,鼓励全体学生平等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来。目标式教学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关注全体学生,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乐趣,收获健康,最终引导学生爱上体育运动,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新华.《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15(11):75-76.

[2]唐堪连.《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理念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19(21):64-66.

篇6

摘 要 成都作为亚足联展望城市之一、全国首批校园5个足球试点城市之一,校园足球“体教结合”的足球发展模式有了一定的成效,在2014年全国校园足球工作评比中荣获第一。足球作为学校体育教学、课余时间的体育运动是提高小学生身体体质健康水平的途径和方法,也是学校体育教育与竞技体育相结合的重要范畴。本文针对成都市武侯区足球活动开展现状进行研究,反映成都市足球开展现状,为成都市乃至全国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方案和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并找出阻碍活动开展的问题、分析原因,研究解决办法和措施,为成都市校园足球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 足球 小学 现状 调查

一、前言

足球项目具有着丰富的内涵、朝气及感染力的体育项目,也是受广大年轻人所热衷的体育赛事之一,位居世界鳌头的热门体育运动之一。这一切都归功于教育的大力支持,与规范、严谨的校园生活密不可分,以模范学校为标杆,和学校素质教育相结合,以新课程改革为主要契机,以“健康第一”,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为前提,形成新的足球运动的培养体系,这是一个尝试和探索过程。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ο

成都市武侯区小学。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足球在小学开展现状的论文期刊和书籍。

2.问卷调查法

以问卷的形式对武侯区小学的学生和体育老师进行调查,为论文的撰写准备第一手资料。

3.用数理统计法

对所获取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三、结果与分析

(一)成都市武侯区小学足球运动开展现状分析

从表1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武侯区小学中有32%的小学生从不参与足球运动,有61%的小学生偶尔参与,每周坚持运动保持在1-3次的学生只占了5%,更为可悲的是,每周坚持参加3次以上的足球运动的小学生只占了总人数的2%。由此得出,成都市武侯区小学的学生每周只参加1次足球运动的比例高达93%,这个数据足够表明成都市武侯区小学学生每周参加足球运动的次数较少。很多小学生每周参加足球运动的次数不多,参加足球运动的时间较短。从表2可以看出,参加了足球运动的小学生中,参与足球运动的每次时长少于30分钟的占了30%,参与足球运动的每次时长在30分钟到分钟的占了51%,而高于60分钟的运动时长仅仅只有总人数的19%,这充分表明小学学生在参加足球运动时,所持续的时间较短。

(二)成都市武侯区各小学开展足球运动的情况

在对成都市武侯区各小学的场地设施的满意考查中得出:52%的学生持满意或是基本满意的态度。但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的体育教师认为学校具备的场地器材数量只能维持教师最基本的教学需要,但无法满足小组比赛的需求,而且大部分得场地器材设施需要更新。这些情况表明目前成都市武侯区大部分的小学可以勉强维持学生对场地的需求,但想要更好的发展,还需更多经费的投入。

(三)成都市武侯区小学足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相关部门对学校的监管力度和对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

相关部门对学校的监管力度直接影响了学校对政策、规定的执行力度,从而严重影响了校园活动开展的质量。国家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以及成都市教体部门都有定制把足球纳入体育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大纲、编写足球教材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但是成都市至今没有根据青少年成长发育等科学依据制定统一的、系统的、规范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大部分学校也没有正式将足球纳入教学计划。

2.学校领导对校园足球活动的重视程度

目前校园足球不具有升学率对学校教学评估的影响力,无法对学校领导的个人业务能力和学校知名度造成实质性的影响,导致很多学校依然一味抓学习成绩,并且受中国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学校领导对校园足球活动的认识还不够正确,认为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必然影响学生学习的精力,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影响学校声誉和学校招生。

3.场地器材和经费投入

制约全国校园足球活动开展严重问题之一就是场地器材的严重匮乏。目前,成都市校园足球参与人数与场地器材之间存在巨大的矛盾关系,学生参与活动但是活动场地得不到应有的满足。

四、结论

在成都市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的重视下,成都市武侯区小学校园足球活动开展如火如荼,随着成都市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足球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这一活动中来。但是,一些学校的领导和家长们受到重视文化课学习和害怕学生受伤等顾虑的影响,导致对足球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校园足球的发展。校园足球是学校体育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成都市教育系统对校园足球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管理等方面工作有待完善与加强。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体育锻炼;初中生;足球;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19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124

要想提高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质量,从大方面来讲,应该从两种角度来入手:一是教师。教师是课堂上的引导人,对整个课堂的教学计划、学习氛围等都掌握着主要作用。二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课堂的主体,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通过他们的表现来反应。所以,笔者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先从学生的课堂心理特点来入手,找到原因,然后再从以上两个方面来分别解决,如此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初中生体育课堂上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学生主动性不高,缺乏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光是对体育学科来说是这样,对任何一门课甚至是对任何一件事来说都是这样,只有自己对这件事充满兴趣,才能激发出对这件事的热情,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完成这件事。而体育课堂就是体现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水平的一个空间。在传统教学中,初中体育教学始终保持着一种单一、简单的教学模式,教师单纯的去上课,学生被动地接受,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教学质量上不去。如果不能调动起学生课堂的积极性,那么体育课就只不过是在浪费时间而已。而为何初中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高,原因有以下三点。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多年来由于社会及家长对体育学习的不重视,导致学生普遍都有一种“体育锻炼不重要”的误区,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在繁重的文化课学习下,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学生认为参加体育活动影响学习,体育课可有可无,这些客观情况影响着学生的主观意识,久而久之,许多学生就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去面对它,自然学习兴趣也会消失殆尽。

2.个人心理方面的原因。对于许多学生,尤其是女学生来说,她们正处于一个爱美的年龄,体育运动必然会出汗,弄脏衣服,这使得她们开始逃避体育运动。而且,青春期的女生开始出现对异性的一种朦胧感,在男女混合班上课时,她们会害羞,怕动作不标准而被男生耻笑,这也使得她们宁愿站着不动来保持自身形象。这些心理方面的因素都在影响着她们运动的积极性。

3.硬件设施不过关。直到现在,仍有不少学校的体育设施处于一个比较落后的状况,地方狭小,设施破旧,学校在体育方面的投资力度太小,使得学生失去了主动运动的兴趣。

(二)课堂组织纪律涣散,学生意志力薄弱

在课堂纪律方面,学生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因为是体育课,所以学生从心理上不重视,一起嬉笑打闹,态度不端正,不服从教师的教学安排。还有一些学生因为怕吃苦受累,没有一种拼搏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意志,所以本能地拒绝去参加体育活动,在课堂中的表现经常为偷懒、装病等。

二、提高体育足球教学质量的一些措施

(一)培养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足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足球训练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进行足球锻炼,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体育课堂相较数学等其他课堂来说,气氛还是比较好进行调动的,可以通过给学生安排一些足球比赛等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比赛中明白足球运动的乐趣。

(二)优化课堂质量

所谓优化课堂质量,就是指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使课堂质量达到最高。由于体育课堂的纪律都比较涣散,所以教学质量一直跟不上,这就要求教师们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安排合适的教学计划,选择课堂机构的组织形式,这样课堂效率必然会有很大提高。比如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一节课的放松休息时间不应该超过15%,要处理好和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等等。课堂机构的组织形式应该本着以学生为主的目的出发,了解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规律,多方面地选择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去参与,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巩固练习不可忽视

有很多教师认为,体育课不同于其他课程,不需要课后复习之类的东西。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且落后的观念。对于足球教学来说,课堂上的学习十分重要,可课后的练习也不容忽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就说明对知识巩固的重要性。而且,课堂教学的质量高低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课后的练习是否到位。对课堂内容的补充完善,对提高教学质量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总之,足球作为一种锻炼身体、愉悦心情、培养个人意志的运动,在青少年的发展中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如何提高初中生体育课堂足球教学的质量成为一个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笔者认为,初中生在课堂上的主要问题在于学生缺乏主动性,对足球的兴趣不够浓厚。此外,课堂组织纪律涣散,体育课变成了娱乐时间,也是一个原因。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教师培养学生对于足球兴趣,优化课堂质量等来完成。但由于本人阅历的局限性,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以此文引起社会学者的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足球教学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一、前言

足球运动的发展起源于我国古代的蹴鞠,并在欧洲体育发展演变中形成了现代足球。作为受到普遍欢迎的运动项目,中学体育教学中应该积极促进,广泛开展。为此,本文旨在通过探索中学足球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体质、性格、基础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性,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希望能为足球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学校体育的整体发展。

二、足球教学分层教学的方法

因材施教要求首先掌握个体特征,足球教学的因材施教需要首先掌握学生在体质、性格、体育兴趣爱好、足球基础水平等方面的个体特征。然而,由于受到先天、后天,内部、外部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得足球运动中的学生足球运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为了使足球课中同一个教学班内足球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都能取得进步,就有必要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以避免因教学方法单一或针对性不强使学生降低参加这项运动的积极性。足球运动课中采取分层教学法既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通过分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比较对象在能力水平上与自己更相近,因而更具有可比性,也更容易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足球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其本身就是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这是承认学生个体差异性,承认学生在足球运动基础、足球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这种承认学生存在差异的客观实在性,将有利于克服教学中的“一刀切”,允许实施异步教学,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这种根据学生基础状况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性实施教师指导的异步化,可以增强教师指导与学生需求的一致性,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实践中,对学校体育足球课中运用分层教学,先要对学生群体进行摸底调查,根据学生人数规模,结合学生基础水平的差异性进行分层。例如,我们可以将学生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致较高,对足球运动有浓厚的兴趣,在足球教学与训练时间中,其接收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意识都非常强,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身体素质,自身学习有较为明确的目标,对足球学习和训练非常投入、非常认真,不容易产生疲劳,有主动提供的愿望和行动。第二种类型的学生就是身体素质很一般,身体协调性不是太强,学习足球技术的积极性不是太高,对足球有一点兴趣,但兴趣不是很强,所有足球活动都只是要求平平而过,或者不知道如何学习,不追求积极提高,相对而言,这类学生所占的比例较大,人数较多。第三种类型的学生就是没有足球运动基础,缺乏足球知识,了解足球的时间并不长,对足球基本没有兴趣,身体条件较差,在足球技术的学习方面比较消极。在分层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就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进行分班教学,既体现层次性,又能使学生教学在同一层次内达到同步。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足球运动课教学班中各类型足球知识、足球技能基础状况的学生所占比例不同,分层教学的教学班安排要合理。

为了满足分层的需要,我们应该着重掌握学生的足球技术基础状况。在足球技术分层方面,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基本知识、专项技能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一次测试,全面掌握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和足球技术状况。身体素质测试:1500米、实心球;基本知识测试:足球技术、战术、规则、文化等理论;专项技能测试:脚内侧踢准、绕杆射门、踢远、颠球。根据以上指标进行综合评定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A、技术较好,身体素质好,有一定的足球基础。B、技术一般,身体素质较好,学习过足球。C、技术、身体素质差,接触足球时间不长或没有。然后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根据专业技术基础分层后,新的教学班,无论是教学内容安排,还是教学进程安排,都要根据具体班级的具体情况来安排。一般情况下,中学足球运动教学的内容的安排以基本技术练习为主。战术学习的内容安排相对较少,也是比较简单的。通过调查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层次,要丰富教学内容,而对于基础相对较弱,或者完全没有基础的学生层次,要降低教学难度。

在分层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过程要统筹安排,及时调节。分层次教学由于涉及几个层次的教学,因此教师必须统筹安排。教师要根据实际制定教学计划,并经常注意计划实施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调节。在此基础上各层次学生对照安排进行自学,老师按照计划,分课时对各层次学生进行分类辅导教学。对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的教学应有所差异。教师可以凭借经验,联系本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尽量让学生足球技术技能和知识水平都有较大的提高。

三、结语

在足球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学大纲为标准,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调整。而不是一味的追求进度,忽视学生的接受程度。通过分层教学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足球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使得学困生的成绩会有明显提高,最终人人达标,促进学校体育作用的更大拓展。

参考文献:

[1]宋燕.浅谈分层教学的依据与效果[J].黑龙江教育,2012,(2)

篇9

高中体育课程改革中,模块的引入不仅使体育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开放、富有弹性,而且拓展了体育课程内容覆盖的范围,更有利于高中选项教学的开展。当前模块教学计划制订正呈现多样化发展势态,这有利于发挥教师的创新能力。但由于教学计划的制订缺乏固定的范式,使得部分一线教师在实践中出现困惑和误区,从而造成了课程实施的阻力。

本文旨在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从模块的概念以及模块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三者的关系等方面着手,进行理论梳理和分析,同时在借鉴传统教学计划制订优势的基础上加以探索,并形成规范合理、便于一线教师操作的范式,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一、模块的概念

“模块”原意指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标准砌块,后为计算机行业广泛运用,指将一个系统或完整程序按功能分解为若干个彼此具有一定独立性、完整性,同时又有一定联系的部分。20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英国许多学校采用的一种课程新形态。“模块”概念引进了高中体育教学,就是试图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某一运动项目中相对完整的若干内容组成一个整体,视为一个教与学的“模块”,进行有目标、有系列的教学活动。每个模块都是相对独立的教学、学习和评价单位,它具有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意义。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对“模块”的表述是:“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关系。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个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要求与建议。”它把“模块”视为教学内容的集合和教学时间的集合,还视为学习目标的集合,教学资源的集合和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的集合。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设计思路”中对“模块”的描述是:“每个系列包括若干模块,每个模块由某一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有氧操、太极拳等)中相对完整的若干内容组成,一般为18学时,以便学生对所选模块进行较系统的学习。”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所谓模块,是指为了实现明确的教学目标,围绕某一特定主题,通过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而设计的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元。

二、模块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之间的关系

我们知道教学计划就是教学的规划和设计,是实现具体教学目标的方案与措施。由于它规定了课程的设计、时数、顺序,所以是教师进行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和基本前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

模块作为教学科目开发的主要平台和学生学习内容实施的主要载体,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并由若干个单元组成的。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单元是教学的完整基本单位,课时是教学的基本单位,因此要求我们制订教学计划时,必须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模块的整体内容合理分配到每个学时中去,使学时计划成为连贯性的教学过程描述。由此可见,模块教学计划应是高中选项教学的主要教学计划,是针对本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的把握和设计,是达成本模块教学目标的统筹计划;单元计划作为模块计划的细化,是课时计划制订的依据,它起到了模块计划和课时计划的中介和桥梁作用,所以单元计划应是模块教学计划的子计划;课时教学计划又是单元教学计划的子计划。它们三者的关系本质是父与子的关系。我们在制订计划时要综合考虑,不要人为地把它们之间的系统关系割裂,而孤立地去编制。模块计划从结构上应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内容。单元计划应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时分配、教学重难点等。课时计划应在单元计划的基础上更加细化,其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组织教法、练习时间、次数、运动负荷、场地器材等。

三、对当前制订模块教学计划的分析

本文归纳统计了当今一线体育教师所编制的模块教学计划86份,通过分析研究认为模块教学内容安排千变万化,但框架模式大同小异,组织结构如出一辙,充分体现出当今高中体育教师对模块及模块教学计划的理论认知程度,并形成了以下模块教学计划制订模式(表1)。

表1 模块教学计划制订模式

计划

结 构 模块

计划 单元

计划 课时

计划

教学目标 √ √ √

教学内容 √ √ √

教学重难点 √ √ √

计量单位 单元 课时 ―

教学策略 √ √ √

考核标准 √ √ ―

从表1可以看出,当今一线教师们在制订学分制下的模块教学计划时也是从模块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三个不同层次进行设计的。但是很多人并没有理解透它们三者之间关系的实质。我们从三者各自结构中发现,模块教学计划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重难点、考核标准五要素;单元计划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重难点四要素;课时计划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重难点等要素。通过梳理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此制订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1.对模块教学计划理论认识不够,缺乏整体意识,教学计划各为一体,多处出现重复的安排

通过调查得知,有很多教师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对“模块”的表述,以及《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设计思路”中对“模块”的描述为依据,片面地把模块计划理解为孤立的学习目标的集合、教学资源的集合、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的集合和时间的集合,而并没有把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与其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造成了计划内容安排重复、层次不清的局面。例如模块计划中设置了每次课的重难点、教学策略。单元计划同样重复着一样的安排。

2.编制起来费工耗时,牵制了广大一线教师的很多精力,实践中绝大多数人对此方案比较反感

综上所述,当前的模块计划制订模式虽然能比较系统地表述出教材内容的安排体系,但是由于分块表述各成一体,应用起来比较麻烦,特别是各块之间的相互联系不仅不能一目了然,而且重复劳动太多,计划制订也比较烦琐。可见,当下确立一个科学、实用、便捷的模块计划制订范式,尽快地把一线教师从繁重的备课中解放出来十分必要。

四、模块计划制订范式的设想

1.传统型教学计划编制模式对模块计划制订的启示

几十年来,我们的体育教学一直在传统教学计划的指导下有序地进行,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虽然在课程视角下再审视传统教学计划时,会发现其与学分制下的模块教学计划相比显然存有诸多的弊端,两者相比,传统的教学计划以安排教学内容为主,而模块教学计划以分配内容标准、形成学习目标为主;二者的计量单位也不同,传统的教学计划以一节课为计量单位,将教学内容均衡的分布于计划表内,并且计划制订以后缺少灵活性,而模块计划是以单元为计量单位,在单元内设计学习内容,有较大的灵活性等,但传统计划结构的逻辑性、条理性、直观性和可操作性,还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如传统计划中的学期计划,与模块计划安排有着某种相似点,不同的是计量单位,学期计划中的计量单位是课时,模块计划中的计量单位是单元。当然,模块计划编制也可以直接以课时为计量单位,把主教材和辅助教材合理分配到每个课时中去,但是要以单元为知识体系灵活安排,避免传统计划中统的过死的逻辑排列形式(严格按照运动技能系统性排列方式),要凸显模块教学内容安排的灵活性特点。

2.模块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重构

基于以上认知,并借鉴传统教学计划编制的优势,我们对模块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做了以下重构。现举两种不同形式模块和单元计划范例供大家参考。

(1)模块教学计划(表2、表3)

模块教学计划是高中学生达成该模块教学目标的统筹计划。任课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把模块的具体目标所呈现的内容标准加以具体化,并分成若干个单元,再依据单元的难易程度来安排课时,以便我们能从总体上把握学习的内容和要求,从而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和落实。从本文所举范例来看,两种不同形式的模块计划价值虽各有千秋,但是模块计划总体要求应简洁、实用。

(2)单元教学计划(表4)

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单元教学计划是教学的完整基本单位,课时计划是单元教学的细化,其学习内容不仅明确、具体,而且内容之间有关联性。因此我们在制订单元教学计划时,应结合模块整体教学目标,明确确立本单元的主题,并对单元主题进行分解,以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单元计划编制中不仅要体现技能层次的递进性,同时还应重视每个单元教学计划之间的衔接, 后一个单元教学计划应该是前一个单元教学计划的延伸和发展。

(3)课时教学计划

课时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是终结,它是以一个学时为单位来设计和安排的。制订学时计划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重难点、教学组织形式、教与学的方法和步骤、练习时间、次数和运动负荷的预计、场地器材的运用以及教学后记等部分。

篇10

【关键词】高中体育 模块教学 教学计划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魄,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学多种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学校应充分尊重高中学生的不同需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运动项目进行系统的学习,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特长,发展运动能力提高体育文化素养,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所以,新课标下的模块教学需要相应地改革与充实新的内容,以及多样性和选择性的教学理念,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模块教学计划,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最终达到体现体育课程教学水平的目的。

一、设计模块教学计划的基础与依据

模块是新课改之后高中阶段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它是特定意义下完整的学习单元教学计划。一般来说模块是由某一运动项目中相对完整的若干单元教学内容组成,具体有18课时。根据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一个模块可以合理地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可以由若干节课组成,由于一个单元是反映模块中某一项目技术动作连续3至5个学时的连续学习过程的计划,故以单元教学为基础的模块构建,其重点突出并清楚地表达了模块、单元、学时计划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设计结构使得模块下各个单元之间有相互联系并且循序渐进、层层推进。

在设计模块教学计划时,必须以运动技能教学为依据,必须在明确的学习目标统领下进行教学活动。其原因主要是由体育课程的性质所决定的,因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各领域目标,主要是通过身体锻炼和运动技能教学来实现的,体育课必须围绕身体锻炼和运动技能教学这个中心来进行,它是实现体育课程或教学其他目标的载体。所以说,技能教学是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脱离了这一特征恐怕就不是体育教学了。

二、设计模块教学计划的步骤

1 确定模块教学目标。模块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根据水平目标来制定,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五个水平的发展目标,在设计每一个模块时都应该体现这五个领域的教学目标。运动参与意识:学生对体育运动具有学习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运动,基本养成锻炼习惯与终身体育意识;运动技能意识:认识运动的价值,熟练掌握运动的基本方法与技能,重视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理方法;身体健康意识: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疾病抵抗能力,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饮食卫生习惯;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体验到运动过程的快乐性与成就感,运动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尊重他人,遵守比赛规则,具有协作配合意识与良好的团队精神。

2 选择与安排模块教学的内容。

(1)必须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应有利于新课标整体目标的规划和实现,是经过选择和编排的,有主辅教材之分。

(2)要充分考虑本校特点,符合本地、校的条件,挖掘校本课程资源,使教材内容成为与学生生存、生活相关的技术、技能的一部分。

(3)必须考虑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与需求,要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使教学方法丰富多样。

(4)在考虑教师专项教学能力的同时,还要从有利于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出发。在模块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们可以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在教材比例中分别安排20%~30%的身体素质练习,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3 合理制定模块教学的进度。由于模块教学计划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相互之间产生了紧密的联系,形成了“前者为后者铺垫,后者是前者的延伸”的递进关系,所以,我们在制定模块教学的进度的时候,可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从“实践是第一”着手进行教学进度设计。例如足球模块教学:模块一、二以学习基础技术为主,安排一定的身体素质练习,从模块三开始,逐步侧重学习战术配合,在有效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前提下,注重学生运动技能和实战能力的提高,为学生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4 分析模块教学的重难点。在模块教学计划中,模块单元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技术和体能上的分析来确定,并把重难点分配到各个教学课时中去,通过对课时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来完成模块单元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5 制定模块教学的方法与建议。模块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设置课的组织形式,在该模块的每一节课中根据所上的内容决定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如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教学模式。教师提供学习、练习方法,如分层练习法、教学比赛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它在每一节课中要有所设计,为课时教案的制定提供直接依据。

三、设计模块教学计划的注意事项

1 在设计模块教学计划时,不能没有模块教学目标,它必须要以目标来引领内容。而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明确,要符合教学实际,这是设计计划的关键。

2 模块中课时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组织教法与重难点的确定要清楚明确,这些是构成模块教学计划不可或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