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经济与技术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4: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量经济与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数理经济模型;计量经济模型;经济增长模型;生产函数
一、引言
作为索洛-斯旺经济增长模型的一个具体形式,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柯布和道格拉斯提出下列生产函数:
Y=Kα(AL)1-α,(0<α<1)
式中,K表示资本,L表示劳动,A表示“知识”或“劳动的有效性”,AL表示有效劳动,α是参数,Y表示产量。这就是着名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柯布和道格拉斯用美国1899-1922年制造业的生产统计资料来估计模型的参数,得出:
Y=1.01L0.75K0.25
对这个生产函数以及柯布、道格拉斯所做的工作,余斌,程立如提出了下列批评[1]:
第一,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论证”了资本家的所得不是来自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是来自资本的边际产出。从而成为为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辩护的工具。第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遗漏了许多可能会影响产出的其他的重要因素。如:机器性能的提高、由于经济的短期波动而导致的资本闲置或过度使用的情况、工人每天(或每周或每年)工作小时数的变化、劳动者素质的变化、劳动强度的变化等。因而柯布和道格拉斯对模型所做的估计并无实际价值。本论文由无忧整理提供第三,本来,生产函数须在一定技术条件以及一定的资本有机构成下(这两个条件在不同的生产部门有很大的差别)来讨论投入对产出的影响。可是,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这些条件是随意可变的。文献[1]举例说,由于这一疏忽,可能会引出“用1个轮胎配16个汽缸可以组成一辆汽车”这样的荒谬结论。
作为与余斌,程立如观点的商榷,程细玉、陈进坤阐述了下列几个基本观点[2]:第一,一个经济模型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在一定经济理论的背景下,根据样本数据,对经济现象众多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比较、筛选,找出其中一种或若干种最重要的因素,用他们来构建模型(而把其他次要因素的作用效果纳入模型的误差项),然后用样本数据来估计模型的参数,最后再对估计结果进行经济意义检验和一系列统计检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通过以上程序建立的,因而是科学的。第二,影响产出量的要素有哪些?在供给不足的经济环境中,影响产出量的要素是:劳动、资本、技术等等;在需求不足的经济环境中,影响产出量的要素是:居民收入、人口、消费习惯等。第三,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把技术条件假定为不变,这的确造成了模型与现实之间的距离。针对这一缺点,后来的学者对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改进,把技术进步速度纳入了模型。第四,用样本数据估计了模型的参数之后,要检查所得的结果是否符合经济实际,接着还要进行一系列统计检验。第五,建立经济模型时要考虑所选变量数据的可得性。能够获得数据的变量才具有实际意义,才能成为模型中的变量。
这两篇文章所提出的问题以及二者之间的争论,引起了笔者的若干思考。
二、数理经济模型
人们在进行经济学研究和进行计量经济学研究时,必须要把数理经济模型和计量经济模型清楚地区分开。事实上,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以及作为该模型一般形式的索洛-斯旺经济增长模型)属于数理经济模型范畴。后来,柯布和道格拉斯用美国1899-1922年制造业的生产统计资料来估计模型的参数,这是把数理经济模型直接移作计量经济模型来使用(我们将要在后面谈到,这种做法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此时,柯布和道格拉斯所作的事情已不再是研究一个数理经济模型,而是在估计一个计量经济模型(此时,模型中加上了随机项,而数理经济模型是无所谓随机项的)。
数理经济学是运用数学方法对经济学理论进行陈述和研究的一个分支学科。数理经济学中的数学模型,是为了探索不能用数字表现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和不能用代数表现的函数之间的关系,这种模型旨在通过数学逻辑推理来阐释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和演变趋势。这就是说,数理经济学是在理论的层面上运用数学语言来研究和表述经济理论,而不是在经验的层面上对经济现象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结局进行描述、估计或预测。
余、程的文章和程、陈的文章同样都把数理经济模型与计量经济模型混为一谈了。余、程文章的主旨是要批评一个数理经济模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程、陈文章的主旨则是要为这个数理经济模型辩护。但是,两篇论文的内容,其实却撇开了数理经济模型,说的都是计量经济模型的事情。例如,余、程的文章批评说,模型中遗漏了若干变量、没有把技术条件固定住。对于计量经济模型,这些批评是对的;对于数理经济模型,这些批评则是不对的。再如,程、陈的文章一开篇,便开宗明义地说,经济模型中会含有一个误差项(随机项),显然,作者这里所说的“经济模型”指的是计量经济模型而不是数理经济模型,因为,数理经济模型无所谓随机项,计量经济模型才考虑这个项。该论文接下来所说的收集样本数据、对模型进行估计和检验等等,也全都是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时候的事情。
把数理经济模型与计量经济模型混为一谈的现象,在一些研究人员的成果中也常可见到。有的作者用索洛-斯旺经济增长模型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做计量经济分析时,把索洛-斯旺经济增长模型里假定为外生的那些变量作为计量经济分析中理所当然的假定前提,并相应地假定随机项的期望值为0。这些研究人员认为,由于现在使用的是索洛-斯旺模型而不是别的其它模型,就应该把索洛-斯旺模型的假定作为对现实生活的假定,认为这就是以经济学理论为根据。这些作者犯了用模型定义现实世界的错误。计量经济分析的目标是尽可能准确地描述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只有一个。现实世界是检验计量经济分析正确性的唯一标准。
现在我们来考察数理经济模型。
一个经济学原理,可以用文字阐述,可以用图形来直观地描述,也可以用数学语言(数学模型———数理经济模型)来表述。三者目标相同,都是为了阐释经济学原理(而不是模拟现实世界)。
为了使经济原理的阐释更易于理解,常常需要把现实世界加以简化(简化的世界当然已经不是真实的现实世界)。这是允许的。因为数理经济模型的目的并不是模拟真实的现实世界,而仅仅是为理解这个世界的特定特征提供见解。这种简化现实世界的方法叫做抽象法。抽象法是科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为了阐述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舍象掉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具体形态
而仅仅从量上考察抽象的人类劳动;舍象掉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仅仅考察商品的价值———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自然科学里,抽象法的使用也比比皆是。例如,物理学在阐释一个力学原理时,常常会把摩擦力忽略不计。索洛-斯旺经济增长模型(以及作为它的具体形式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同样使用了抽象法,把现实世界中一些本来对经济增长有影响的因素假定为不变。该模型假定,产出量Y对于资本K和有效劳动AL是规模报酬不变的,即:如果资本和有效劳动加倍,则产量加倍———这意味着,对新投入品的使用方式与对已有投入品的使用方式一样———这也就是假定,资本有机构成不变。
篇2
[关键词] 枫香 大径无节良材 培育
近年来,随着皖南地区林区林种、造林树种的结构调整,以及市场对阔叶材和优良阔叶树种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阔叶林又有较好保持水土,增加土壤肥力和提高林分生物多样性等功效,阔叶树种造林已成为人工林造林的首选。在旌德地区,长期以来,枫香人工林承袭的是杉木和马尾松人工林的培育技术,而且笔者也没有看到关于枫香大径级无节良材培育技术的报道。笔者以参加1994-2002年“枫香在杉、松采伐迹地上更新造林技术”研究为基础,结合近8a来的实践经验,就枫香大径级无节良材的培育的必要性、培育技术及其所产生的效益进行了分析:
1.枫香大径级无节良材培育的必要性
安徽省旌德地区人工林主要以杉木马尾松为主,而且基本上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营造的,现均已逐步进入成熟采伐期,以枫香等乡土树种作为杉木马尾松采伐迹地更新树种已被林业工作者和林农广泛接受,并自1994年以来得到了极大的推广,但枫香人工林的培育仍然沿袭的是杉木马尾松的培育技术,技术相对较为落后,特别是大径级无节良材培育技术方面一直是空白。而生物多样性是衡量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和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部分,即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发挥生态效益,又要保证森林持续生产、为人类经济建设服务。相对外来树种、针叶树种而言,经营乡土阔叶树种更能恢复林下植被,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生态效益。同时通过遗传改良使材质改善,通过森林培育人工修枝生产无节良材,使其经济价值大幅增加,可有效提高林分质量,提升林地潜力,增加林农的经济收入。
2.枫香大径级无节良材培育技术
2.1 认真做好规划设计
在皖南山区,枫香虽然是土生树种,但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生长差异很大,就是同一立地条件,彼此的差异也很显著,因此规划设计书中不仅要考虑海拔、坡度、坡向、土壤厚度等因子,还要考虑植穴的大小、深度、抚育管理技术等。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山脊部位,一般不宜种植枫香,而应该选择马尾松等耐贫瘠树种,因为山脊部位土壤浅薄贫瘠,枫香生长缓慢,且易遭受雨雪冰冻、风折等自然灾害;整地方式以块状整地,先对林地剩余物进行清理,垄成拦土带,带宽1.5-2m,带间距10-15m,然后按株行距2m×2m穴状整地,植穴大小30cm×30cm×25cm。
2.2 苗木选择
造林苗木应选择1a生粗壮苗,苗高应≥60cm,无冻俏、无病虫优质苗木,地径≥0.5cm。值得注意的是,2a生的苗木一般不可取,因为2a生苗木成活率相对要低得多,笔者曾多次试验,试验结果一样,但2a生的枫香苗木造林成活率偏低的原因尚不清楚。
2.3 造林密度的选择
枫香纯林的营建,应以密植较好,初植密度2130-3000株/hm2;杉木×枫香混交林,以6杉4枫为宜,总密度3000株/ hm2。高密度的种植可以压抑枫香侧枝的生长,激励树干的高生长,从而保持良好干形。另一方面,侧枝生长的压抑,也有利于人工进行整枝,以减少用工量,降低培育成本。
2.4 营建混交林
为防止枫香病虫害的大发生,可能通过营建针阔混交林的模式来预防。2011年6月,蔡家桥林场祥云庵工区水库里10 hm2枫香林地,其中4.5 hm2枫香纯林尺蠖大发生,枫香叶片被取食迨尽,而与之相邻的5.5 hm2杉木×枫香混交林则只有轻度危害。
在皖南山区,杉木采伐迹地用枫香更新造林,营建杉木×枫香混交林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成果。杉木采伐迹地更新造林后,保留杉木萌条,杉木的生长可以压制枫香侧枝的生长,促进高生长。而杉木是半阴性树种,所以枫香的高生长又会对杉木起到良好的蔽阴作用。
2.5 抚育管理
造林当年6~7月要进行全面砍草、扩穴、施肥,8~9月进行全面砍草。第2a同期进行二遍全面砍草抚育,第3a7--8月进行一次全面砍草抚育。第5a进行一次全面砍灌抚育,同时进行透光伐。9-10年进行一次卫生伐。15a、20a再进行一次生态疏伐。
2.6 适时调控林分密度
林分密度以控制林分郁闭度0.7-0.8为佳,当林分到5a时,进行透光伐,主要伐除被压木,杉木×枫香混交林以伐除2代杉木萌条为主;当林分到10-12a、树高长到6m以后,需要进行一次强度间伐,枫香纯林保留1650株/ hm2,杉木×枫香混交林,枫香保留量可适当降低一些,1350株/ hm2。林分到15a时,枫香纯林保留1350株/ hm2,杉木×枫香混交林,2代杉木全部伐除,保留枫香。林分20a时,枫香保留900株/ hm2。
2.7 人工抹芽整枝
节疤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树干髓部偏心率、圆满度以及弯曲度,其数量、大小、分布是木材分类质量的决定因素,所以,通过抹芽整枝以确保枫香优良干形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在蔡家桥林场祥云工区汶山枫香造林地,通过抹芽、整枝树体总枝量的10%、20%、30%、40%、50%对比试验,发现以抹芽、整枝总树体枝量的30%左右为最合适。但整除的枝条均为树干下面部分,目测以不超过树高三分之一为准,抹芽仅在中部,实施抹芽的树龄仅为3-5a,6年后的林木树高达3m以上因施工困难而只进行了整枝处理。小枝条整枝采用手锯人工修枝,以免损伤主干树皮,大枝条通常采用油锯整枝,可以提高工效降低成本。人工抹芽整枝通常结合抚育间伐管理一并实施,可相应减少成本。
2.8 实施择伐
杉木×枫香混交林龄达到10-12a以上时,必须对杉木进行择伐,因为这个时期的杉木生长受到枫香的挤压,已经无法与枫香竞争光源而退化,同时枫香也会因为杉木的挤压使自然整枝过高,冠幅偏小,此时的枫香虽然高生长不受影响,但树径生长滞缓,达不到大径材的培育效果,或是培育周期延长。同时,自然整理枝过高,树干枝下高过大,主干细弱,容易遭受大风和雨雪冰冻灾害。
3.效益分析
3.1 生态效益
林种和树种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减少水土流失,进一步增强涵养水源功能;林地资源更加优化,生产力得到合理发挥;初步形成一个林种、树种结构合理、生态功能愈趋完善、持久稳定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3.2 经济效益
枫香造林抚育第1a投入成本3675元/ hm2,第2a、3a抚育成本2400元/ hm2,第5a幼林培育成本1200元/ hm2,第10a抚育间伐成本1200元/ hm2,间伐材收入900元/ hm2,第15a抚育间伐成本1200元/ hm2,间伐材收入4500元/ hm2。第20a进行一次生态疏伐,投入成本6750元/ hm2,收入13500元/ hm2。林分成熟期以杉木26a为对比计算,在本地区进入成熟期杉木平均胸径16cm,平均材积0.089m3,按1350株/ hm2计出材量为120 m3;26a枫香平均胸径22cm,平均材积0.1674 m3,按900株/ hm2计出材量150 m3。两相对比,同龄林分枫香林比杉木林多30 m3 / hm2材积,按平均650元/ m3计算,可增加19500元/ hm2收入。
3.3 社会效益
不仅可以解决林产品的供需矛盾,促进林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促进林产品深加工,提高产业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对缓解农村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有一定的作用。建设时所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实行集约化经营,有利于提高项目区的林业经营水平,提高对小径材的充分利用。
4.结论
枫香大径无节良材培育技术,一是可以使地力得到充分利用,逐步提高林地地力和单位面积的产出水平,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增加林农经济收入;二是可以有效调整造林树种结构,增加木材种类,以满足市场对阔叶树木材的需求;三是可以有效改善林地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以生物措施控制森林虫害,提高林业生态效益。四是可以为大面积培育优质阔叶树大径级无节良材奠定基础。
枫香大径无节良材培育的技术要点是:①枫香造林时应进行密植,初植密度2130-3000株/hm2;杉木×枫香混交林,以6杉4枫为宜,总密度3000株/ hm2。②林分达到10—12 a 时应及时进行强度间伐,否则容易造成高长旺盛的小径材,易遭受风雪灾害。本技术主要特性:①蔡家桥林场自1994年开始实施枫香造林技术研究,2011-2012年枫香大径级无节良材培育技术推广项目的实施,有力推动了乡土阔叶树种的培育研究。②技术应用成果明显,幼林阶段观测,生长量比二代杉木纯林提高30%左右,缩短经营利用周期5-10a,提高了森林的生态功能,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③枫香中幼龄林培育,采用人工砍灌、修枝、抚育间伐技术,对培育大径级无节良材有一定的技术经验,现有林分优越性效果明显。
篇3
关键词:质量控制;环境监测技术;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发;环境破坏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5-010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5.052
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在很多地方,人们受到酸雨、雾霾以及噪声等的侵害,还有一些城市,出现了很严重的沙尘暴,这些都是由于人们对于废气的随意排放,对垃圾的处理不当以及对树木的乱砍滥伐所造成的。想要生活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就应该善待我们的地球,爱护环境,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控制好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定期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让环境质量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笔者将对于环境的监测技术以及环境质量控制的措施进行探讨。
1 环境监测的意义和方法
1.1 环境监测的意义
环境监测是了解环境质量、获取环境信息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对水源、空气、噪声、辐射等进行监测来了解环境污染的程度,具有观测环境变化的作用。保护环境建立在环境监测的基础上,只有经过环境监测,才能获得环境质量的相关信息以及发展趋势,并以此为依据对环境进行治理和保护,只有了解环境污染的程度以及污染源的主要成分,并对其进行分析,找到解决的办法,排除污染源,才能提高环境的质量。例如,在某市的某条河流发现有大量死鱼,只有对河流的水质进行检测,才能了解水中的有害物质以及污染成分,并查处有害物质的来源,从而将其进行排除。同时应对该河流的水进行截断,以防下游人群遭受“毒水”的侵害。
1.2 环境监测的技术与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环境质量的监测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目前采用最多的监测方法有采样分析、现场监测和自动监测等。采样分析就是由监测人员来收集监测对象的样本,例如想要监测某地河水的水质,可采用取样袋装一些样本带回实验室,并采用光谱或者是红外线进行检测,采样分析这种监测方式可用于水源、空气还有一些农产品的农药残留物进行检测;现场监测是指监测人员携带相关监测到监测现场,在现场直接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该种监测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大量采集资料,数据全面客观,并且监测仪器设备携带较为方便,不会产生太多运输成本,对于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来说,现场监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自动监测是所有监测方法中最为先进的一项监测技术,该监测方法可用于对水源、空气等进行自动化的监测,因此在国外运用极为广泛。我国在这方面也研发出相关的产品,但是由于技术方面仍然受到较大的限制,因此该种设备在应用上仍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监测效果不理想。总的来说,想要提高环境的监测技术,应注意以下三点:
(1)采样分析的样本应尽量全面一些,使检测结果更加接近事实,减小误差;(2)检测工作应该定期进行,以及时获取最新数据,掌握最新的环境质量相关信息;(3)提高相关检测设备的检测水平,加大对相关设备的研发力度。
2 环境质量控制的措施和效果
2.1 环境污染现状
最近这几年,我国环境的质量急剧下滑,很多城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现象,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垃圾污染、辐射污染、噪声污染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工厂污水和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是造成水污染的最主要原因,大部分城市的水源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空气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城市中机动车尾气的排放以及工厂中废气的排放。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家用小汽车的数量也趋于急剧上升,汽车为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汽车尾气的排放对于城市中空气质量造成非常大的压力,虽然很多城市已经实施了“限号”的政策,但空气污染仍然很严重,有些城市常常会出现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在城市甚至在一些乡镇中,垃圾污染的现象也尤为严重,“白色污染”问题对人类造成的困扰已经持续很多年,虽然在相关政策的监管下,垃圾污染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快餐”时代的到来,“白色垃圾”的处理仍然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噪声污染在城市中较为常见,最主要的是交通噪声以及娱乐场所的噪声。汽车数量的增加不但会使空气质量受到严重的威胁,汽车鸣笛声也会对城市造成很严重的噪声污染,因此人们常说,城市是“喧哗”的,其实是对城市噪声的抗议;与以上四种污染相比,辐射污染是人们最难以察觉的一种污染方式,但辐射却在无声无息中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城市中的信号发射塔、电视台、电子雾等都是辐射污染的来源,可以说,人们无时无刻不处在不同程度的辐射当中,形势非常严峻。
2.2 环境质量控制的措施
对于环境质量的控制,是保障人们生活质量的基础。在对环境进行监测的基础上,应当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对环境的质量进行控制,使大家能够生存在一个舒适的环境当中。对环境质量的控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
篇4
关键词:环境;统计数据;质量控制
环境统计是一门新兴的统计学科,它伴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产生而产生并不断深化发展。环境统计以全面的综合统计数字资料反映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状况,环境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是环境统计工作成败的关键。环境统计数据能够动态体现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变化的情况,是国家制定环境决策和加强环境管理的重要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研究探索中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经验和规律提供数据支持。是从数量角度研究环境现象发展变化及其规律性的实践活动。因此要始终不渝地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摆到统计工作的首要位置,并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切实抓紧抓好。下面就环境统计数据质量问题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环境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意义
近几年来,科学技术飞越进步,生产力迅猛发展。伴随着工业发展,环境问题日渐突显,加强环境管理工作迫在眉睫。环境统计作为环境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各级环保部门科学决策和量化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实现环境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基础。它是我们了解全市环境污染及治理情况的一个重要途径,也为政府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订环境保护和计划、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提供了必要的依据。最为基础依据环境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这两项基本要求尤显重要。其中,准确性的要求是第一位的,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它确定着统计资料是否有效和价值的高低,是衡量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本标志。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便于决策和管理者正确地把握环境发展趋势,客观地剖析环境污染问题,从而作出科学的规划和决策。因此,环境统计工作者必须以对本职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以环境统计数据为对象,以消除环境统计数据的差错为目标,千方百计搞准统计数据,达到强化环境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目的。
二、常见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及分析
1.数据虚假。这是最常见的环境统计数据质量问题,也是危害最为严重的数据质量问题,不实的数据比没有数据危害更大。这类统计数据完全是虚构的杜撰的,毫无事实根据。造成环境统计数据虚假的因素多种多样:有意虚报,瞒报统计数据资料,指标制定不严密,统计制度不完善,不配套等。这种过错包括环境统计人员为某种目的的故意过错,也包括过失过错。
2.拼凑的数据。这种数据是把不同地点,不同条件,不同性质的数据在收集、加工、传递过程中,人为地拼凑成同一时间、地点、条件和性质下的同一数据。这种东拼西凑的数据,虽然分别有事实根据,但是从整体上看数据是不符合事实的,其性质与数据虚构相同。如,环境统计人员为了填报方便把两台锅炉的数据简单叠加,不考虑其烟囱距离、有效高度等因素,不进行加权处理。
3.指标数值背离指标原意。这是由于对指标的理解不准确,或者是因为指标含义模糊,指标计算的随意性大等原因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表现为收集整理的环境统计数据不是所要求的统计内容,数据与指标原意出现走样,面目全非。如,环境统计人员对工艺过程了解不够,使原煤和燃料煤之间,工艺过程和燃烧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硫之间的数据混淆不清。
4.数据的逻辑性错误。这是指统计资料的排列不合逻辑,各个数据、项目之间相互矛盾。如某企业报送的材料,燃煤量增加,煤的硫份不变,但燃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硫量却减少,这就存在着矛盾,表明数据有逻辑性错误。
5.数据的非同一性。它是指同一个指标在不同时期的统计范围、口径、内容、方法、单位和价格上有差别而造成的数据的不可比性。如某电厂,第一季度报送的产品发电量以亿度为单位,第二季度报送的产品发电量以万度为单位,在“十一五”环境统计软件系统中 ,对比过程由于单位识别不清,就会造成产品一项的指标突变。
6.数据不完整。这里指填报单位出现遗漏,所列项目的资料没有搜集齐全,不符合统计资料完整性的要求。数据不完整,就不可能反映研究对象的全貌和正确认识现象总体特征,最终也就难以对现象变化的规律性做出明确的判断,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如企业填报的材料,由烟尘的产生量和去除量,却没有粉煤灰的产生量,这明显是错误的,因为烟尘的去除过程必然会有粉煤灰的产生。
7.统计手段和统计分析落后。目前许多企业统计工作仍处于手工状态,很原始!即使采用计算机也仅仅是减少工作量去做一些汇总、指标计算,并没真正引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所作的统计分析也局限于事后分析,即对统计数据进行单纯的讲解说明;不能利用网络技术实行信息共享等方式进行事前分析和预测。换句话说,“统计预测”这一职能根本没有发挥作用,缺乏对信息的收集、综合和系统化。
此外,常见的统计数据问题还有计算错误、笔误等。可见,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既可能是来自于设计阶段,也可能是来自于统计资料的整理阶段。
三、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1.环境统计工作者本身应提高自身素质。环境统计人员不仅应掌握深厚环境监测和评价的相关知识,还要掌握统计法律及基本知识,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并应跟上时代及时进行知识储备及更新。因此,环境统计人员应该加强培训工作,各环境保护部门应建立配套的培训机制,对每一层次的环境统计岗位实施针对性的培训,必要时应聘请有关专家学者授课,或到相关单位进行考察学习,做到取长补短。环境统计工作者本身也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钻研业务,不断提高环境统计业务素质和水平,杜绝因业务不熟悉而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
2.加强对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目前,上级部门下达计划和各类政绩考核对环境统计数据干扰不可低估。有些地方,以是否完成计划和各类数据的高低作为考核地方政绩的依据,导致很多下级部门所报的环境统计数据受制约于计划数,这并不是计划部门的计划多么精确合理,而是说明某些环境统计对象或环境统计部门受某种利益或压力的驱动而使环境统计数据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当然,数据不真实、不准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环境统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对环境统计数据的影响是很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统计人员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每一个统计工作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认真对待每一个统计数据,如实地反映情况。
3.加大统计执法力度,保证源头数据的准确性。环境保护部门今后应在加强环境统计信息工程建设的基础上从数据采集的圈子中跳出来,重点加大环境统计执法检查,对弄虚作假的单位要坚决严肃查处。在立法上,罚款数额应该大幅增加,以威慑环境统计违法者,逐步建立全社会的环境统计诚信体系。
总之,在环境统计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抓环节,保质量,力求做到环境统计数据的全面、可靠和准确性,抵制环境统计上弄虚作假的行为,提高环境统计数据的质量水平,使环境统计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建立健全环境统计工作网络。充分发挥环境统计的调查、信息、监督三大功能,切实为环境管理提供服务,提高监测监管能力,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参考文献:
[1] ISBN 978-7-5037-4602-4统计工作务实[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20-50.
篇5
【关键词】精密加工 传感测量 技术
在先进制造技术中,精密加工是重要的技术构成部分。大多数的大型系统为了扩展功能和简化设计,都需要应用到精密加工和测量技术。特别是近年来,在精密加工中应用到了各种新技术,促进了精密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精密加工和传感测量技术,能够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因此,精密加工和测量技术有着巨大的实用意义。
1 精密加工技术发展和应用
1.1 精密加工技术介绍
所谓精密加工技术,实际上就是将加工误差、表面粗糙度控制在允许的范围的一种技术。超精密加工技术误差和表面粗糙度要更为严格。精密加工技术主要包括精整加工、光整加工、超微细加工和微细加工等。
微细加工技术,就是用来进行为小尺寸零件制造的技术。主要是制造一些集成电路等,因为尺寸微小,所以通过尺寸额绝对值进行误差表示。
光整加工主要是为了提升表面层的力学机械性质和缩小表面的粗糙度的加工方式,对于加工误差相对不够重视。这些加工方式不仅可以降低误差,还能提升表面质量。
1.2 精密加工技术的特点和方法
按照加工方式的机理特点,能够将其分为三种方式,分别是变形加工、去除加工和结合加工。去除加工实际上就是将工件上的一部分材料去除掉。加工方式基本可以分为:磁粒光整、超精研抛技术、精细磨削、超精细切削、砂带磨削、布轮抛光、蚀刻、电解加工和电火花加工等。实际上,砂带磨削就是使用混纺布,这些混纺布粘有磨料,加工工件。具有适用范围广、表面质量好和生产效率高的优点。而精密磨削就是利用单晶的金刚石道具和高精密机床实施切削加工,基本上应用于软金属加工。超精密磨削则是在精密磨床上利用修整精确的砂轮实施微量磨削加工。变形加工,实际上就是利用分子、力和热运动使工件出现变形,使其性能、尺寸和形状发生改变。
按照理化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连接、注入和附着三种。所谓附着加工,就是将一层物质覆盖在工件表面,例如,镀加工方式等。诸如加工就是将某些元素注入到工件表面,从而发生物化反应。连接加工就是通过物化方式将两种材料连接起来的方法。
结合传统、特点与机理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复合加工、非传统加工和传统加工。传统加工可以分为游离磨料、固结磨料和道具切削加工的方法。实际上,非传统加工就是运用核能、化学能、光能、声能、磁能和电能等进行处理和加工。而复合加工则是结合多种加工方式,综合发生的复合作用,相辅相成、优势互补。
2 精密传感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现代测量技术,是一种综合性学科,主要包括了计算机技术、制造、图像、传感器、电子以及光学等,与紧密加工技术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测量技术为精密加工提供检测和评价方式,精密加工为测量技术提供有效地保障。结合科学技术的进步,传感测量技术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发展要求,一系列应用了高新技术的测量技术应运而生,下面将进行详细的介绍:
2.1 双频激光干涉仪
这种仪器具有测量范围大、准确度高的优点,所以在测量位置控制反馈元件和测量超精密机床相关作位置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但是激光测量,空气折射率影响着准确度,空气折射率和二氧化碳含量、压力、温度和湿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干涉仪在空气中补偿和休整光路,能够将误差缩小。但是这种测量方式,受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在加工生产机床的时候,要求比较苛刻,很难满足其工作要求。
2.2 X射线干涉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显微测量X射线干涉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测量范围,比较容易实现一些纳米级别的测量。SPM基础上的相关观测技术基本上只能提供纳米级别的分辨力,但是对于表面结构并不能够给出精确的纳米尺寸。X射线扫描干涉测量技术,是一种新型测量技术,其十纳米误差的测量基本单位是单晶硅上的晶面间距。另外,由于X射线波长要小于常规的可见光波波长两个数量级,很大程度上能够达到0.01纳米的测量分辨力。与其他方式相比,这种测量方式对于环境的要求不高,并且具有较好的测量稳定性,结构比较简单,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
2.3 显微扫描测量技术
在对表面的尺寸和微观形貌进行测量的时候,可以应用这种测量技术。基本原理就是通过极小探针来扫描被测表面。通过纳米级别的定位三维控制系统,能够测出表面微观立体情况。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精密加工和传感测量技术,对于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工技术和测量技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精密加工技术与测量技术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在工业生产中,二者缺一不可。在工业生产中,应该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精密加工技术与测量技术,每种加工技术都有着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这就需要进行合理慎重的选择。总而言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精密加工技术和传感测量技术依然在不断地发展完善着,从而为工业生产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推动技术的进步,提升生产力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奎,李艺,LI X P,RAHMAN M.用立方氮化硼刀具对硬质合金材料进行延性超精密加工(英文)[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4(03).
[2]陈海霞.隔振基础的设计[A]. 2007年全国机电企业工艺年会“星火机床杯”工艺创新发展绿色制造节约型工艺有奖征文科技论文集[C],2007.
[3]常敏,袁巨龙,楼飞燕,王志伟.化学机械抛光技术概述[A].全国生产工程第九届年会暨第四届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4.
[4]李圣怡,吴宇列,戴一帆.超精密加工技术在光纤对接中的应用[A].全国生产工程第九届年会暨第四届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4.
[5]郭东明,康仁科.半导体制造中超精密加工技术的未来发展[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
篇6
关键词 云计算 服务质量 数字图书馆 负载均衡机制
分类号 G250.76
0 引言
2012年12月24日,亚马逊公司开发人员在维护位于美国东海岸的网络服务弹性负载平衡系统(ELB)时,因意外删除了云服务上流量分配系统的相关数据,造成亚马逊云计算服务在圣诞夜中断,导致Twitter、FoureSquare、Reddit等多家公司业务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云服务商的弹性负载平衡能力和服务可持续性,对图书馆云服务有效性和读者满意度有较大影响。
随着读者云阅读模式的转变与服务要求的提高,云图书馆数据中心服务负载量呈现级数激增趋势。在保证读者云阅读QOS需求的前提下,如何通过高效的负载均衡策略,均衡云图书馆服务器负载量、优化网络拓扑结构和增强数据处理能力,以及提高云图书馆对读者大量并发访问服务的处理能力和效率,是保证图书馆云服务安全、高效、经济、灵活与可扩展的前提,同时也是提高云服务读者满意度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1]。
1 云图书馆负载均衡存在的问题与需求
1.1 提高数据中心硬件设备的服务支撑能力
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云服务模式和运营方式将随着读者云个性化阅读需求的发展而转变。此外,图书馆云数据中心的服务负载和数据流量将呈现快速增长模式,其服务内容与服务模式复杂化将是图书馆云服务发展的另一个趋势。因此,必须通过有效的负载均衡策略,为不同云平台和云服务模式提供所需的负载均衡保障。在均衡云图书馆数据库、HTTP、应用与服务管理系统、电子邮件、博客、安全系统、服务器等硬件设备负载前提下,还应保证均衡方案具有较高的容错性和可用性[2]。
因为采用科学的负载均衡策略来降低对数据中心硬件设备性能要求,减少对硬件设备功能扩展和服务成本投入的需求,是云图书馆高效、经济运营的前提。其次,云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是决定云图书馆服务效率与成本投入的关键。如何依据云图书馆年度和每日服务负载量的周期变化规律,通过负载整合技术,在数据中心全局实现服务器空闲节点的休眠和能耗优化管理,是减少硬件设备服务成本的重要因素。第三,读者要求图书馆云阅读服务具有灵活性、可靠性、经济性和可扩展性。
1.2 确保云个性化服务具有较高可用性
云图书馆读者个性化服务的可用性,是判定图书馆云服务有效性和质量的关键因素。首先,云图书馆应通过负载均衡技术对服务器的TCP连结进行优化,按照用户权限和TCP连结重要性,对服务器的TCP连结进行优先级判定,并通过减少服务器不必要的TCP连结来提高服务器反应速度。其次,负载均衡策略可在云数据中心全局范围动态均衡服务器的负载,并提升云数据中心服务器整体云个性化阅读服务能力。避免当出现大量突发连接请求时,因服务器自身性能不足而产生服务瓶颈。第三,利用负载均衡策略保证云个性化服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当数据中心服务负载激增或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应通过可靠的负载均衡策略,实现数据中心服务器之间的动态负载分担和负载迁移。此外,管理员可根据读者云阅读服务安全需求,对所均衡、分流的可疑负载数据流进行检测,并为云服务系统定制个性化的安全管理策略[3]。
1.3 云图书馆负载均衡可管理的需求
为了保证云图书馆负载均衡过程安全、高效、可控和易操作,应重点加强负载均衡管理方式的科学性和步骤的有效性建设。
首先,云计算环境下,可根据云基础设施的结构特点、设备运营方式和读者云服务模式,采用软件或硬件实现负载均衡。因此,软件负载均衡管理系统是否易于安装、配置和维护,能否实现对负载均衡过程的完全监控,是软件负载均衡管理应考虑的问题。同时,对于负载均衡硬件管理的方式,应重点关注负载均衡硬件设备命令行接口对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效率,图形用户接口的用户使用友好性,以及负载均衡硬件设备是否支持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等。其次,为了减少云图书馆服务响应和数据传输时延,在云数据中心服务负载和硬件设备均衡管理过程中,须坚持就近管理和先近后远的原则,应确保负载均衡管理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实现管理系统和被管理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无关。第三,应加强对云服务有效性和读者云阅读满意度关键节点的负载均衡和监控,避免关键部位发生单点失效现象[4]。
1.4 实现云图书馆QoS与云资源利用率的最优配置
QOS是判定云图书馆用户服务能力与读者云阅读满意度的重要指标。云图书馆在读者服务过程中,如果过分追求QOS指标而忽略服务过程中云资源的消耗和利用效率,将会导致服务效率下降和运营成本激增。
因此,云图书馆在服务负载均衡过程中,首先,在保证读者云个性化服务QOS的前提下,应重点关注负载均衡在云图书馆服务能力和运营经济性方面带来的收益。其次,云图书馆在用户服务过程中,当关键服务节点发生任务超载情况时,应将超载任务转移给其它闲置节点处理,保证负载迁移和虚拟机调度过程占用较少的系统资源。第三,云图书馆QOS与云资源利用率最优配置策略的制定,应结合云图书馆数据中心资源总量和已使用量、用户SLA(服务品质协议)需要、负载均衡策略对服务质量的影响、负载均衡策略有效性等因素,防止负载均衡策略在执行过程中给系统带来额外的负担[5]。
2 云图书馆负载均衡流程与策略设计
2.1 云图书馆负载均衡与虚拟机调度流程设计
为了增强读者云服务能力和提高用户云个性化阅读质量,云图书馆通常会在全球不同的地域建设若干个云数据中心,并结合每年不同季度和每日不同时间服务负载量变化特点,在云数据中心全局层面进行云服务负载均衡与虚拟机调度。
依据服务节点云服务负载数量,可将云图书馆服务负载划分为正常负载、轻度过载和重度过载三种状态。结合服务负载实际和读者云阅读QOS需求,本文设计的云图书馆负载均衡与虚拟机调度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云图书馆服务负载均衡与虚拟机调度流程
首先,当云图书馆检测、接收到来自读者的云服务和云资源分配请求后,云图书馆将负载总量发送至负载管理与监控系统,对负载进行正常范围、轻度过载和重度过载三种状态的判定。其次,根据判定结果向虚拟机调度与负载均衡系统,发送服务负载均衡与虚拟机资源分配请求。同时,进行虚拟机资源调度与负载均衡需求评估,并制定相应的负载均衡策略,在云数据中心全局范围内进行负载均衡。第三个步骤则是将均衡后的负载状态变化情况发送到负载管理与监控系统,进行负载均衡有效性的判定。如果负载均衡有效性判定结果为轻度过载或者重度过载,则将均衡后服务负载的状态发送至虚拟机调度与负载均衡系统,进行负载的二次均衡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制定科学的负载二次均衡策略,并在数据中心全局范围内进行均衡,直到服务负载达到正常标准[6]。
2.2 云图书馆服务负载均衡策略设计
2.2.1 选择正确的负载均衡模式
云图书馆服务负载分布于云数据中心全局范围,具有数据量大、突发性强、不易均衡和关系云服务有效性的特点。因此,应根据云图书馆位于全球不同地域的数据中心负载分布、产生特点,以及读者云服务需求和云图书馆运营效率,采取硬件和软件均衡相结合的方式,在云图书馆数据中心全局范围实现负载均衡。
对于读者群数量少、负载轻、无突发性负载的小规模云数据中心系统,应采取具有较少建设成本和较高均衡效率的基于软件负载均衡模式,实现云图书馆负载均衡成本投入和有效性的最优化配置。而对于规模庞大、服务负载总量多、负载产生突发性强和服务质量要求高的云图书馆,则应采取硬件均衡和软件均衡相结合的原则。在全局范围内,对位于不同地域的数据中心服务器和外部网络节点安装硬件负载均衡设备,并对网络传输负载和服务负载进行自动、智能化的流量和负载均衡管理。管理员在研发、购买负载均衡管理系统时,应注重管理系统对云服务负载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和预测能力。确保在数据处理、存储和分析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智能、自动化水平。云图书馆负载均衡模式的选择,应符合云服务负载未来的发展趋势,满足云图书馆网络系统、数据中心服务能力、读者云阅读的需求,确保均衡模式易于控制、管理、操作和扩展,可实现负载均衡模式的个性化定制和选择[7]。
2.2.2 采取先本地后全局的负载均衡策略
云图书馆在数据中心设计、建设中,会根据云数据中心服务系统负载总量、读者云个性化服务要求、服务负载变化规律和云资源需求,以向云服务商租赁云基础设施资源的方式建设云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云个性化阅读服务。因此,如何在全局层面合理规划、部署云数据中心,实现云服务负载的有效均衡,是确保云资源租赁投资高效和读者个性化服务收益最优配置的关键。
首先,在云图书馆数据中心所处地域选择上,应结合云服务商服务接入点位置、读者群分布与阅读需求特点、服务数据传输网络性能和服务成本组成等,坚持服务负载与网络传输负载均衡的原则,在全球范围合理部署云图书馆数据中心,确保服务网络拓扑结构安全、科学、高效、经济。其次,云图书馆负载均衡过程应坚持先本地后全局的原则,在较少的设备与管理成本投入,以及不改变数据中心系统与网络拓扑结构的前提下,高效、快速地将服务与网络传输负载在本地区域内实现服务器集群负载均衡。而对于个别突发服务负载量较大的数据中心,则坚持就近均衡的原则,将服务负载迁移至相邻云数据中心。第三,在全局负载均衡过程中,应保证负载迁移与地理位置无关性,可为用户提供远距离的透明负载均衡服务[8]。
2.2.3 云图书馆网络系统的负载均衡
云计算环境下,随着图书馆云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的转变,数据中心区域网络和用户数据传输网络的数据流量将不断增大。云图书馆网络系统负载均衡的有效性、灵活性和可靠性,成为决定读者云服务数据传输效率和服务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对云图书馆网络系统进行有效的负载均衡,不断提高云图书馆读者服务网络的数据传输与用户服务能力。
制定并执行有效的负载均衡策略,是实现云图书馆网络系统多个服务器、交换设备和数据传输链路聚合管理,提高网络系统负载均衡有效性的前提。云图书馆网络系统具有拓扑结构复杂、不同服务器集群网络传输性能差异大、网络交换节点易产生传输瓶颈和虚拟化网络管理难度大的特点。因此,首先可针对不同服务器集群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网络负载均衡策略,保证所有服务器集群网络内部传输负载均衡。此外,应将所有单一服务器集群网络集合成一个大的网络系统,并在全局角度执行混合型负载均衡策略,保证系统网络全局数据传输高效、均衡。其次,网络系统对服务器数据分发的科学性和效率,也是决定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可根据服务数据对图书馆云服务性能和读者云阅读活动满意度的影响程度,以及服务器自身的数据处理能力,为服务器设置不同的数据传输优先权重。并按照服务器权重值大小和排队的原则,实现网络数据传输和服务器运行负载均衡。第三,应建设高效的网络传输负载监控系统,实现网络系统负载监控、管理、反馈和控制[9]。
2.2.4 实现准确的负载状态检测和均衡反馈控制
及时、准确地进行负载状态检测和均衡反馈控制,是图书馆精确判断云服务负载状况,和根据负载实际制定、执行高效均衡策略的前提。也是实现数据中心服务器负载信息快速判定和节点负载均衡,保证云阅读服务安全、高效、经济、可控的关键。
在对图书馆云数据中心服务器系统、网络传输系统和运营管理系统的负载水平评估中,应重点考虑硬件设备CPU利用率、CPU任务等待队列长度、内存大小和已使用量比例、可用存储磁盘空间、I/O传输效率、网络传输效率和负载量、用户云阅读满意度等因素。并在云数据中心全局层面上关注不同节点在负载处理能力上的差异,依据各子指标对云图书馆综合服务能力和读者云阅读活动满意度的影响力,赋予不同的权重因子。
云图书馆负载均衡过程中,应坚持均衡过程高效、快速、经济和准确的原则。在云数据中心全局层面采用加权轮询的策略,负载均衡过程中应坚持读者服务第一的原则,优先关注对云图书馆服务有效性、可靠性、读者云阅读愉悦感、可持续发展影响较大的服务器集群和设备,按照服务器集群实际负载量和处理能力进行负载均衡和云资源分配,保证云图书馆整体运营高效、安全。而对于服务器集群内部设备的负载均衡,应采用服务负载量最轻的策略,优先把请求分发到负载量最轻的服务器,并对各服务器运行过程的负载量进行监控,通过负载量反馈数据实现动态均衡。
3 结语
随着图书馆云服务模式的不断变革和读者云阅读需求的提高,云数据中心服务负载量在云服务中将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要求云图书馆具有超级计算、海量存储、高效传输和经济低碳的特点。然而,以往通过购买硬件设备、增加网络带宽、限制读者需求和降低服务标准的方式来解决服务负载激增问题,将会导致云图书馆建设与运营成本上升,以及用户服务质量和满意度下降。因此,只有将云图书馆服务负载实际和读者需求相结合,立足云数据中心运营能力制定科学、高效、经济、易控的负载均衡策略,才能保证云数据中心安全、高效、经济、均衡,才能为读者提供满意的云个性化阅读服务[10]。
参考文献:
[ 1 ] 李乔,郑啸.云计算研究现状综述[J].计算机科学,2011(4):32-36.
[ 2 ] 宋银,康慕宁,魏驰.基于云计算的作业管理系统CJMS的负载均衡的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3(2):467-469.
[ 3 ] 宋昕,宋欢欢.云计算环境下的流量控制和负载均衡策略[J].电子工程与设计,2011(6):112-115.
[ 4 ] 程春玲,张登银,徐玉,等.一种面向云计算的分态式自适应负载均衡策略[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53-58.
[ 5 ] 姚婧,何聚厚.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云计算负载平衡策略[J].计算机应用,2012(1):213-217.
[ 6 ] 刘万军,张孟华,郭文越.基于MPSO算法的云计算资源调度策略[J].计算机工程,2011(11):43-48.
[ 7 ] 朱晓敏,陆佩忠.异构集群系统中安全关键实时应用调度研究[J].计算机学报,2010(12):2364-2377.
[ 8 ] 乔付,张国印,何鸣.信任机制与计算性能网格任务调度策略[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3):72-75.
[ 9 ] 段赵磊,古志民.一种自适应的网络集群负载均衡策略[J],计算机工程,2010(1):97-101.
[10] 张兴旺,李晨晖,秦晓珠.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模型的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8):100-105.
篇7
传统的统计数据质量仅仅指其准确性,随着信息社会化进程的加速、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环境形成,有必要把用户的需求作为衡量统计数据质量高低的首要因素,因此,统计数据的质量应包括相关性、准确性与及时性。
一、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意义
众所周知,统计信息数据是各级党政领导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依据,如果统计数据有问题,会在相当程度上给全社会以极大的误导,甚至有可能引发社会向恶性循环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它使政府决策有可能在总体上判断失误,导致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失灵,延误改革的时机,从而给社会公众造成的不良印象,影响政府的形象和权威;另一方面,如果各企业、厂商以这样的表面数字作为自己的决策参考,无疑也将导致企业决策方向性的错误。与此同时,在社会的各项福利制度安排上,也因为这样的数字迷宫而让决策者们看不到事物的要害,从而把相当多的底层百姓排除在有效的社会救济和保障之外,甚至有可能对他们的生存发展权都构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威胁。
二、检测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可能性
统计数据具有不确定性。正如统计学承担的基本任务是“从局部推断总体,从历史、现在去预测未来”,其间必然存在随机误差。因此,如果想检测数据准确性,必须要考虑到随机误差。于是,我们不得不从统计学基本原理入手去研究此类问题。
一个经典的事例(弗里得曼,1997)阐述了统计假设检验有助于检测数据质量。孟德尔提出过着名的基因理论,他认为豌豆存在两种不同的基因变异体,它们成对地发生以控制种子的颜色,以y(代表黄色)和g(代表绿色)来表示。两个基因变异体可以构成四种基因对:(y,y)、(y,g)、(g,y)和(g,g)。其中仅有(g,g)控制种子呈现绿色,其余三对均使种子呈现黄色。
为了验证基因理论的正确性,在当时没有电子显微镜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实验办法。孟德尔在85 块土地上独立地进行试验,每一块地得到绿色种子的比例几乎都在25%左右,依此充分地证实了孟德尔理论的正确性。然而孟德尔的数据却给人带来了困惑:80 多块地中,每块地绿色种子与黄色种子的比例几乎一致地呈现1:3,似乎“造物主”对孟德尔特别地照顾。统计学家费歇为了从统计学角度论证孟德尔的理论,把这些数据综合成了χ2 统计量,用以检验原假设:孟德尔的理论是正确的(即绿色种子与黄色种子数目的比为1:3)。
费歇通过计算得出,若其他任何人去做同样的实验,其结果与孟德尔那样一致的可能性大约是十万分之四。假如成千上万个种子家都去做孟德尔的实验,大约每10 万个人中有99996 人得到的数据与理论上1:3 的差异将大于孟德尔所报告的差异。这样,摆在人们面前有两种可能:要么,孟德尔的数据是经过精心加工的;要么,造物主很照顾孟德尔,让他的实验数据结果非常走运地符合他所提出的理论。
显然,绝大多数的人宁肯相信第一种可能性。于是,费歇的统计检验实际上是在比较两个假设,原假设:孟德尔的数据是真实的;备择假设:孟德尔的数据是经过修改的,其目的是使观察到的绿色种子与黄色种子的比例相当接近于孟德尔理论中的1:3。假设检验的结果是“拒绝原假设”。后来孟德尔的秘书承认了修改的事实, 他非常了解孟德尔的想法,因此在实验中尽力地修改数据以使其更有利于孟德尔理论。
这个历史真实故事表明了假设检验是检测统计数据质量的一个有力工具。而在方差分析(ANOVA)中,倘若F 统计量的值远远小于1,那么我们常常不急于去“接受”原假设,而是怀疑实验数据是否有“人为修改”的可能。因为“各个水平之间不存在差异”不至于连随机误差都不存在。
三、检测经济统计数据质量的若干方法探讨
在经济统计数据方面,由于其宏观性,很难完全与随机误差挂钩。统计学中的其它理论,有时候有助于检测经济统计数据的质量。
1 抽样检测经济统计数据的质量
正宗的市场调查或者西方国家的民意测验,在调查表的最后一般都要求被调查者留下电话或联系方式,这是主管方为了核实调查结果而设置的。通过抽样,打电话询问被调查者有关问答情况。这种方法表面上只是检测该份问答数据及信息的准确性,其实也在检测整个调查结果的准确性。试想,如果10%的再联系中得到的消息是调查结果存在问题,那么整体的调查数据已无相信的价值。
这些方法正是依据“从局部推断总体”的统计学原理。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质量可靠与否,通常应再独立地做少量的抽样调查给予检测,这是检测调查数据质量的方法之一。
2 通过经济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来检测经济统计数据的质量
社会经济现象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反映经济状况的各种指标之间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它们都是相关的。其中的一个指标变化,不可能不引起其它指标的变化。这些关系不是确定性的依存关系,而是不确定、不严格的依存关系。对于指标的某个数值,可以有另一指标的若干数值与之相对应,这若干个数值围绕着它们的平均数呈现出有规律的波动。从而经济指标间的相关性又提供了一种检测经济统计数据质量的方法。比如,我们可以利用有关指标的相互关系,如农业增加值和农产品产量之间的关系,GDP 和财政收入、居民收入间的关系等,对一些主要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进行评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图1 显示的是1990~2006 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GDP 指数的散点图(以1978 年的指数为100, 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7》), 由图可知自1997 年以来GDP 和CPI 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虽然GDP 呈现快速增长,但CPI 却没有多少波动。从一般经济学常识来看,GDP 快速增长、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国际油价成倍飙升,CPI 必然上涨。在GDP 数据被认为是基本真实的情况下,许多人质疑CPI 的失真,认为最大的问题可能在于CPI 编制时权重设计的不科学性。在此,我们不讨论CPI 是否失真,只是借此来说明如何检测经济统计数据质量。
利用经济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来分析经济统计数据质量状况时, 不能仅仅从一个产业或行业进行简单的相关分析,而应从经济学理论出发,对宏观经济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全面的分析。
3 通过总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来检测经济统计数据的质量
个体的数据应当和总体的数据在某些方面是保持一致的。在确定总体是可信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检验个体的数据质量。比如,中国自1985 年开始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起,就采取国家统计局统一制定方法制度、地区与国家分级核算的方式,即国家统计局计算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计算本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如果各地数据为可信的, 那么随机抽取的几个省市的GDP 增速应在国家核算的GDP 增速上下波动。然而,根据统计年鉴,2004 年中国各地区的GDP 增长速度都要高于国家核算的GDP 增长速度。
2005 年除云南省(9.0%)其余都各省市的GDP 增长速度都要高于国家核算的GDP 增长速度(11.2%)。当然这与各省的核算方法不同有关, 从而相关部门应健全相应的统计体制,高核算数据的质量。
篇8
关键词:经济学 无差异曲线 影响供给因素 表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5-130-01
目前,经济学教材层出不穷,给学习者带来很大的便利,但因为教材的良莠不齐,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又使学习者深感困惑。下面着重分析了经济学教材中经常存在的两个问题,以供参考。
一、关于无差异曲线
为什么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对于这一问题,大部分教材的表述为: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为了得到相同的总效用,在增加一种商品消费的同时,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我认为应该更正为:两种商品都为消费者带来效用,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任何商品组合或任何点所带来的总效用都相同。而两种商品都为消费者带来效用,当消费者增加第一种商品消费(效用增加)时,必须放弃一定量的另外一种商品(效用减少)。否则,总效用将扩大,从而不再是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点。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结合在一起就可分析消费者均衡的实现。这里要注意的是:
1.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所有点(两种商品的组合)的共性是总效用相同。这里,并没有“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的约束。
2.在实际情况中,消费者选择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时还要受到既定收入和价格的限制。因此,需要引进消费可能线分析。消费可能线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作出的,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发生了改变,则消费可能线就会变动。消费可能线限制了消费者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所能够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的组合。在消费可能线上的点(两种商品的组合)正好让消费者耗尽所有的收入。在一般的情况下,我们都假定消费者花掉所有的收入,因此,选择都是在消费可能线上进行的。
3.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是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组合的主观态度,而消费可能线则显示了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的商品消费的客观条件,将两者放在一起,就能分析消费者在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如何实现对各种商品购买数量的最佳组合或最优搭配,即实现消费者均衡。
二、关于影响供给的因素
在列举影响供给的因素时,所有教材都无一例外地表述为“其他商品的价格”,这是正确的。但大部分教材在接下来具体的阐述中,都大同小异的写到:两种互补品之间,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减少,从而,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供给减少;反之,供给增加......。这种阐述,在逻辑上是混乱的,将影响需求的因素和影响供给的因素混为一谈,按此逻辑分析,在分析影响供给的因素时就可以这样认为:某一因素影响需求,从而影响价格,继而影响供给。“其他商品的价格”对供给的影响我认为应当这样阐述:如果其他商品的价格上升了,生产者很可能被吸引到其他商品的生产中去,在一定的价格下,会减少原商品的产量。在生产设备、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大致相近的商品之间,这种替代性尤为明显。这里“其他商品的价格”指的是厂商可以生产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变,而其能生产的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发生变化,如在玉米价格不变而小麦价格上升时,农户就可能多生产小麦而减少玉米的供给量。
篇9
关键词 香鱼;规模育苗;受精卵;发眼卵;获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1.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309-01
香鱼(Pleccoglossus altivelis)是一种小型名贵经济鱼类,因能散发出阵阵清香味而得名。香鱼因其肉质细嫩,清香无腥,用火焙干后呈金黄色,色、香、味俱佳,有其独特的风味,因而自明朝一直被视为食用鱼中之珍鱼,并作为宫庭之贡品。但由于酷捕滥捞、水质污染、水利设施建筑以及江河溪流挖沙等原因,香鱼在我国频临绝迹。为了挽救这一环保型的名贵经济鱼类,笔者从1979年开始进行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养殖技术等系列研究[1-8]。由于香鱼1年性成熟,上万条亲鱼能够同时产卵的很少,而且每尾鱼能顺产的话,也只能产出1万余粒卵子,所以一直以来没有研究出获得大量优质受精卵和发眼卵的规模育苗关键技术,只能培育出少量的养殖苗种,满足不了产业化生产苗种的需求。而且对于分批产卵的香鱼来说,采用人工催产和人工挤卵的方法,效果往往不理想,效应时间到后需每隔2h检查1次,工作量实在太大,在生产实际中难以进行。经过长期探索,在研究中发现了新的规律,采用了与新规律相适应的技术,并经过近几年完善,总结出获得香鱼大量优质受精卵和发眼卵的规模育苗关键技术,使香鱼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现已能满足大量出口和国内市场的需求。现将香鱼规模育苗获得大量优质受精卵和发眼卵的综合技术介绍如下。
1 提高受精率的措施
1.1 亲鱼培育
亲鱼培育是获得大量、优质受精卵的基础。香鱼是1年性成熟、秋季分批产卵的鱼类,研究发现决定香鱼卵子数量的卵原细胞增殖期起始于6月上旬,决定卵子质量的初级卵母细胞营养沉积期起始于9月中旬。据此在卵原细胞增殖期采用含40%左右鱼粉蛋白颗粒饲料强化饲喂,在初级卵母细胞营养沉积期添加2.5%的海藻粉和酵母片于原有饲料中饲喂,日投饲量约为体重的1/10。此外,因为性腺发育需要较高的溶氧量和一定的水流,所以要求培育亲鱼的水质清新流动。饲育期间每天更换池水量的1/3~1/2,用水车式增氧机不定期地增氧并使池水迥旋。通过以上技术措施培育的香鱼亲鱼,相对怀卵量可达到700~750粒/g,即平均绝对怀卵量由原来的29 325粒提高到38 325粒;产出的卵子呈桔黄色,而没有添加2.5%海藻粉和酵母片饲喂的香鱼卵子呈黄白色或白色。
1.2 挑选性成熟较好的亲鱼与人工诱导性成熟
香鱼不像其他鱼类性成熟比较一致,所以要挑选性成熟比较好的亲鱼,通过人工诱导,促使香鱼性成熟基本达到一致。性成熟较好的亲鱼雌鱼腹部膨大,且前后大小匀称、柔软、生殖孔松弛略带红色,挖卵观察,卵粒呈淡黄色,饱满均匀有光泽,油球分布均匀,卵径在0.7mm以上,成熟系数为18.54%~30.00%。然后将1/10的亲鱼进行人工,物为HCG和LRH-A 2种,用0.9%生理盐水调制,单一或混合使用。雌鱼注射剂量为HCG 10IU/g或LRH-A 1 μg/g;雄鱼减半。人工注射后,将鱼重新放入挑选出来的待产亲鱼培育池中,以诱导促进全池亲鱼性成熟。
1.3 采用降温促进香鱼自行排卵
香鱼是秋季产卵的鱼类,在产卵季节,每当冷空气过后,溪流的产卵洪道上,产卵的香鱼及其排卵量均增加。据此规律可采用以下技术:如果观察到待产亲鱼在池中多数性成熟,就可进行降温促排。降温幅度2℃,持续时间2~6d。在人工诱导的基础上,采用低温水促进自行排卵,每次可采得优质受精卵上千万粒,孵化的鱼苗能满足布池的需求。
1.4 每隔2d人工授精1次
通过诱导性成熟的香鱼亲鱼能自行排卵,但不能产出,排在体腔内的卵子时间过久,就会过熟失去受精能力。如四大家鱼排卵后2h之内不产出或不人工挤卵受精,卵子都会失去受精能力。2h检查1次对于一次性产卵类型、并且1次产卵在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个体较大鱼类来说,是可行的,但对于分批产卵类型的小型名贵鱼类来说难以进行。
根据“香鱼卵在开始排卵后48h内,仍可维持高受精能力而且胚胎发育正常”的规律,可每隔2d挑选亲鱼培育池中已自行排卵的亲鱼进行干法人工授精,能获得较高的受精率和孵化率。进行人工挤卵的亲鱼必须进行卵球成熟度的鉴定。鉴定方法为轻压鱼腹流卵畅通,卵色呈淡橙黄色,晶莹半透明,卵球圆且大小均匀,油球小而多,分布均匀,这样的卵子已基本成熟,可以进行干法人工授精。
此技术不但解决了时间间隔太短,易损伤亲鱼造成大量亲鱼死亡和工作量过大的问题,而且解决了由于集数效应,每隔2d挤卵1次自行排卵的亲鱼数量大量增加的问题;再加上降温还能促进排卵量增加,这样基本实现了一次人工挤卵授精,能获得大量受精卵的目的。
2 提高发眼率的措施
由于香鱼属于秋冬季产黏性卵的鱼类,此季节水温逐渐降低,卵的孵化时间相对较长,一般要7d左右,长的要15d,因此孵化期间若技术不当,易生水霉而降低孵化率,甚至孵化不出鱼苗。此外,鱼苗要在海水中培育,如何使鱼苗一孵出来就能适应海水环境,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2.1 孵化水温
孵化用水要符合《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水质清澈,无杂质和悬浮物,溶氧量5.0mL/L以上,pH值7.0~8.2,氨态氮0.03mg/L以下;孵化适温12~22℃,最适水温14~19℃,超过22℃受精卵发眼率降低,畸形仔鱼增多。
2.2 防治水霉菌繁生
由死卵附生水霉所引起绒毛状白色水霉菌,可蔓延整个附卵棕片,致使胚胎发育停止而死亡。要预防水霉发生,首先是受精率要高,减少死卵;其次是附卵要均匀,附卵密度控制在低限。但要彻底防治水霉发生,最好的办法是将附卵棕片用硫酸铜浸泡,浓度为0.1g/m3。浓度高低和浸泡时间长短,一般依靠经验控制,一定要使棕片变绿,卵子表面变淡绿,否则效果不佳。也可用高浓度盐水浸浴20min或用15mg/kg高锰酸钾浸浴30min,以防止水霉病侵害。
2.3 盐度调节
香鱼受精卵的人工孵化在发眼前一般在纯淡水中进行,而发眼后用小竹竿将发眼的附卵棕片串在一起浮于盐度为3~5的育苗池孵化水中,或者将附卵棕片吊于缚在育苗池壁上的绳子上,进行充分孵化,适当换水或进行流水孵化。3d后把盐度提升到所希望的育苗盐度6~24。
2.4 孵化管理
孵化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受精卵的胚胎发育情况,在育苗池原池孵化时每天至少吸污1次,吸去沉淀的坏卵和污物;并经常检查附卵器的吊放情况、充气情况,及时撤除已全部孵出的附着器(棕榈片或化纤孵化框)。光照控制在1 000Lx左右,及时杀灭水霉并调节盐度。
3 参考文献
[1] 李明云,周福荣,曹克驹.香鱼人工育苗的研究[J].浙江水产学院学报,1983,2(2):1-6.
[2] 李明云,曹克驹,徐善良.香鱼胚胎和仔幼鱼发育的初步研究[J].浙江水产学院学报,1985,4(1):35-44.
[3] 李明云,周福荣,徐善良.池养香鱼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的研究[J].淡水渔业,1986,16(6):13-17.
[4] 李明云,赵志东,史久品,等.香鱼全海水工厂化人工育苗[J].海洋渔业,1995,8(1):18-20.
[5] 曹克驹,李明云.香鱼人工繁殖初步研究[J].水产科技情报,1981,8(5):13-15.
[6] 曹克驹,李明云.凫溪香鱼繁殖生物学的研究[J].水产学报,1982,6(2):107-118.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视觉图像精密测量;关键技术
一、计算机视觉图像测量原理
进行测量时,主要是基于控制点上开展的测量,这样可以更好的控制仪器距离。当个得出了这个仪器之间的距离,可以更好的观察到目标控制点之间的三维运动情况,从而更好的确定出几何参数。为了准确的推动目标控制点,应该基于平面特征基础上做好控制工作。这样可以更加完好的判断出目标坐标,在整个计算过程中,如果计算机视觉图像精密测量的关键技术得到发挥使用,可以提升工作效率。
(一)压力应变电阻仪
压力应变电阻仪这是一种传感器,属于传感器一部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应力片粘贴在控制点上。在这之前,需要将物体进行清理,使得物体表面打磨干净,清理完成之后,在该物体的表面上涂抹丙酮试剂。将其放置一段时间,逐渐风干之后,可以在其表面上粘贴上应力片,可以基于导线进行连接起来,这样就会形成一个闭合电路,这个时刻可以更加方便进行跟踪观察,而且不会受到外界影响。因为处于封闭环境下,因此在感应并且进行跟踪观察时,一般都会受到影响。在该电路中,这些电阻会逐渐转化成电流,视觉图像系统会收集到电流,将其表现在视觉图像中,这样就可以在仪表上显示出来。
(二)仪器表
仪器表记录了数据,可以在该表中查看相关的测量数据,这样可以更好的解决原始机器没有数据支撑问题,而且还提升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问题出现。传感器相对于每个动态测量而言,数据转化一般都是在现实中进行。可以精确到相关的控制位置,这样得出的计算结果更加准确,而且也可以保障数据基于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进行观察时,如果无法观察到控制点,需要进行信号数据收集,应该根据环境开展收集工作,控制误差出现。为了更好的提升测量效率,可以保障数据收集工作。
二、分析关键技术
(一)自动建立备份系统
一般而言,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系统崩溃问题,会遇见图像无法转化问题。这些情况的出现是因为系统在进行数据处理时,无法重新重组数据,无法将其还原放入界面中。为了保障图片不会丢失,需要将其转化成数字系统,这样就会出现丢失问题,但是这个过程中需要对系统进行数据备份。
选择了固定的磁盘之后,将数据导入其中,完整的保存起来。在后期使用时,还可以更好的保障数据得以顺利恢复。当系统运行出现问题时,应该尽量恢复数据原始状态,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完成额定工作,而且为系统争取到更好时间。在进行信号源干扰时,需要定期对该系统进行更新,保障数据基于稳定基础上运行,当摄像机记录出数据节点时,需要将其保持在相应技术图纸中,当开展测量工作时,才可以更好的保障测量准确性。系统备份的数据,相对于原始数据而言,重复测量之后会得出数据值,系统会自动对这些数据进行对比,一旦在对比中发现有错误出现,会进行相应的预警,这样可以在实际工作中降低误差问题出现。
(二)减少失误概率出现
在大量的误差中,一部分是因为人为导致的。常常表现在对机器不熟悉基础上,常常在操作中忽视了对图像的视觉模拟出来。因此,在进行网络设备配置上,应该进行学习,将配置放置在合理使用范围上,这样才能保障系统运行安全性。为了防止更多用户可以顺利的登陆到系统中,当数据采集完成之后,再次确定出最终的数据,可以再次对数据进行标识。一般而言,系统本身具备登录服务器,还有相关的路由器等等资料解释。记录好这些操作之后,可以及时进行备份。
(三)科学设置权限
众所周知,进行权限控制这是测量中遇见之关键问题,这是一种比较安全的保护措施。是基于计算机视觉图像精密测量的关键技术使用基础上开展。对登录用户进行一定的限制,有的用户可以登录进去,而有的用户不可以。另外,用户对于相应的子目录还有分目录,这些都需要进行限制。一般而言,文件、打印机还有其他资源需要实现共享还有更改,这样才可以更高效率的提升工作速率,保障测量准确率。当图像运行服务器出现停止问题时,会做出无法应答的操作指令,这个时刻可以关闭不适用的界面,不断提升系统运行效率。
一般每天的工作文件需要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出现问题可以进行解决和处理。还有相应的数据终端,可以选择三维加密的方法加以应对。当定时了安全检测之后,需要提升系统安全性。这个过程中会面对加密环节,因此会使用到加密通道。系统可以将数据进行自动保存起来,将其转化成视图模式,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对数据的运行和浏览。而且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测量图像数据不会丢失。另外,还可以使用保护墙进行应对,将一些不必要的数据控制在外边。使得数据有安全的运行控制,不会出现紊乱现象,这是进一步保障图形处理效果之有效方式。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测量技术开始层出不穷,当前很多的测量技术基于计算机技术上得到推广使用。文章在进行技术解析时,为了更好的研究技术提供借鉴。当前,在进行测量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后期使用技术过程中,应该避免这些问题出现。计算机视觉图像精密测量的关键技术引入到测量工程之后,逐渐提升工程建设水平,保障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楠.视觉图像的心理规律初探:从阿恩海姆的“图”到贡布里希的“图式”[J].上海师范大学:美学,2013(11).
[2]沈学胜,黄燕云.校园视觉图像文化的规范与自由――校园视觉图像文化的力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0).
[3]段红旭.发动机缸体结合面孔组在线检测视觉图像定位方法研究[J].天津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2012(4).
- 上一篇: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
- 下一篇:体育运动对心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