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训练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4: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想象力训练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想象力训练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玻璃酸钠; 中药熏洗;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8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3-0137-02

doi:10.14033/ki.cfmr.2015.23.076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由于膝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变而诱发的一种慢性关节疾病,主要特征为骨质增生,多以疼痛为主要症状以及首发症状,给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1]。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是目前临床治疗KOA的主要手段,但由于KOA的致病机制复杂,单纯应用玻璃酸钠往往难以获得满意疗效。笔者所在医院在KOA的治疗中应用玻璃酸钠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KOA患者136例,除外合并膝关节脱位、骨折以及中药神经血管损伤者,排除合并严重造血系统疾病以及心脑肝肾功能障碍者。其中,男82例,女54例,年龄48~84岁,平均(65.12±3.34)岁;病程3~24个月,平均(12.21±2.13)个月;52例左膝病变,45例右膝患,39例双膝患病。均具有膝关节肿胀疼痛症状,其中,58例内侧疼痛,44例外侧疼痛,34例多处疼痛。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36例KOA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患膝以及疼痛情况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本组予以玻璃酸钠注射液经膝关节腔内注射,2 ml/次,1次/周,连续治疗4次为一疗程,总疗程为4个月。先对膝关节进行清洁和消毒,经髌上内外侧或者下内外侧作为穿刺点穿刺进入到关节腔内,采用10 ml的一次性注射器进行穿刺,回抽无血并且具有负压感时,如果有关节积液则将积液抽出,然后注入透明质酸注射液,如无关节积液则直接注药。完成注药后协助患者缓慢屈伸关节,以便使药物能够均匀地分布在患侧关节腔内。

观察组:本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药熏洗,药物组成怀牛膝15 g、桑寄生15 g、鸡血藤20 g、红花10 g、三七6 g、独活12 g、伸筋草12 g、透骨草12 g、络石藤12 g、甘草6 g。药物置于纱布袋中,置于凉水中浸泡30~60 min,然后煮沸以后将患膝置于药液上方熏蒸,待药袋温度降低至40 ℃左右后予以膝关节热敷,30 min/次,2次/d,连续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关节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采用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总分0~10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完全消失,且关节屈伸活动范围达到0~135°;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关节肿胀消失,活动时偶有疼痛,但不影响日常工作,关节活动范围在120°;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行走时存在轻度疼痛感,略有关节活动受限,但不影响日常工作,关节活动范围在110°;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及4周时,两组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KOA的主要病理变化是Wie骨质增生,且容易继发滑膜炎,常表现为膝关节功能障碍、晨僵等症状,急性期常伴有关节发热、红肿、明显疼痛和关节腔内积液等,其中,疼痛为最为明显的临床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

目前,临床对于KOA尚缺乏特效疗法,主要是针对性治疗缓解临床症状。玻璃酸钠经关节腔内注射是一种黏弹性物质补充疗法,经关节腔内注入高浓度、高粘弹性玻璃酸钠,能够有效提高关节腔内流变学状态,抑制组织炎症反应,改善关节液的功能以及粘稠性能,从而起到关节软骨保护作用,缓解关节疼痛,促进关节软骨的愈合以及再生,促进关节功能的康复[3]。此外,玻璃酸钠能够抑制软骨基质释放出生物因子,例如蛋白质多糖等,并可促进细胞以及滑膜组织合成和分泌出玻璃质酸,从而消除腔内及组织中的致痛物质,更好地阻断关节炎症病变的发展,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4]。

KOA属于中医“痹症”的范畴,多是由于气滞血瘀以及外感风邪,引起筋脉不通,而不通则可致痛。因此,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祛风除湿、驱邪散寒以及活血化瘀[2]。本研究应用活血化淤止痛中药熏洗,方中怀牛膝、桑寄生补益肝肾,强筋壮骨;鸡血藤、红花、三七活血补血,养血柔筋,化瘀通络;独活为治疗痹症之要药,尤善于治疗下部之痹痛;伸筋草、透骨草、络石藤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甘草可制约药物毒性和调和诸药的作用。诸药合用可起到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祛风散寒、化淤通络之功效[3]。熏洗疗法是一种经典的中医疗法,其主要是借助药液温度以及药物自身作用,而使得药物有效成分进入体内,有效提高病灶局部的血药浓度,并利用热力作用改善全身以及局部血液循环以及淋巴回流,药物在针对病灶发挥作用的同时,还可进入全身循环,起到整体调护作用[5]。活血散寒止痛中药熏洗配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可起到疗效协同作用,进一步缓解关节疼痛,促进关节软骨的愈合以及再生,实现内外同治和标本兼治,快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疗效显著。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达88.24%,较对照组的75.00%显著提高,治疗后2、4周,患者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证实了上述观点。

综上所述,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中药熏洗治疗KOA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更好地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并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时少冰,王斐然,吴丽平,等.中药热透入加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0例[J].中国药业,2014,23(8):80-81.

[2]颜帮海.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2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3):513-514.

[3]吴迪,郭静,韩锁柱,等.中药熏洗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4):56-57.

[4]刘艳,杜芳.中药熏蒸配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观察[J].中国康复,2012,27(4):296-297.

篇2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护生;创造性人格;团体心理辅导

一、问题的提出

研究发现,创造力是目前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较为欠缺的积极心理品质[1],对青年学生应该更多注重其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因为只有在青年期激发出具备创造性的人格特征,才可能在未来工作中产生创造性产品。高创造性的个体在自信心、好奇心、想象力、独立性(不盲从)、冒险性、意志力、自制力等人格特征上特别出众[2],而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心理训练形式,是培养创造性人格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它是在团体的情境下协助个体开发心理潜能或解决心理障碍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它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和人际互动,引导成员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彼此启发、反馈,相互支持、鼓励,增进成员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和接纳,学习良好的行为方式,提高社会适应性,促进人格成长。

二、团体心理辅导内容

在高职一、二、三、五年级中,各抽取50名护理专业学生,分年级进行数次团体心理辅导。

表1 创造性人格团体心理辅导内容

次数 名称 主要内容 培养目标

第1次 插上想象的翅膀 针对想象力测试结果,采用想象力培训软件、小组讨论、交流分享等开发想象力。 激发想象力,认识想象力对创造力的重要性,培养想象力,开发右脑。

第2次 谈谈从众现象

和好奇心 通过观看视频、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系列活动,锻炼学生动口、动脑能力,促进其思考。 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培养独立思考和自控能力。

第3次 面对挫折 通过小组游戏协助自我探索

和了解,增进理解与接纳。 遇到困难挫折时,通过换位思考和团队合作顺利解决问题。

第4次 培养意志力 阅读材料,讨论交流等明确

自身意志缺陷,制订增强计划 训练意志力,学会自控。

第5次 自信的力量 采用语言、行为练习,结合活动、游戏等方式掌握提升自信的方法。 认识自信的重要性,了解自信者表现,掌握建立自信方法。

第6次 自我意识辅导

优势大转盘 了解自我优势,悦纳自我;挑战自我,实现自我。 培养自信,正确认识自我。

第7次 自信演讲训练 掌握基本的演讲技巧,敢于在公众面前发言。 认识语言自信的重要性,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第8次 时间管理 做游颉⑿∽樘致邸⒎窒斫涣鞯确绞搅废昂侠矸峙涫奔洌认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学习时间管理,提高学习效率和自我管控能力,积极应对挑战。

第9次 情绪调控 学习调控情绪和行为的策略。 提高自控能力,完善人格,促进成长。

第10次 担当责任 针对不良现象,采用讨论、发言帮助学生认识不足,增强责任感;深入了解“责任感”的内涵,让信念永植心中。 认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做有担当的人,促进成长成熟。

表2 参与团体心理辅导学生满意度调查

维度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非常不满意 累计

冒险性 55% 33% 8% 4% 0 100%

好奇心 25% 29.5% 35.5% 10% 0 100%

想象力 34.5% 27.5% 24.5% 13.5% 0 100%

挑战性 47.5% 32% 12.5% 8% 0 100%

三、讨论

创造性人格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独立性强,意志坚定,善于自控,敢于冒险,自尊自信等。该团体辅导系列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独立性、意志力、责任感等创造性活动必需的心理品质。坚定的意志能使人战胜各种困难挫折,取得创造性活动的成功;强烈的责任感是完成创造性任务的保证[3]。

调查发现,高职护生对团体心理辅导比较认可,认为这是有助于培养创造性人格,提高创造潜力的有效形式。团体辅导为创造性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进而使创造性思维更加活跃。参与的同学反映,团队成员之间分担痛苦,分享快乐,彼此关心、理解和支持,大家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释放了消极情绪,体验到积极的情绪,更加有利于发挥创造性,碰撞出创新的火花[4]。

结果还表明,学生对创造性人格各维度的满意程度存在差异。具体来说,他们对冒险性和挑战性的辅导满意度较高,可能与该系列活动着重培养了自信心有关。因为有了自信心,才有勇气去克服困难,将创新想法付诸实践;有了自信心,才敢于去冒险,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有了自信心,才敢于坚持己见,独树一帜,所以,自信心是创造发明活动的巨大推动力。学生对好奇心维度的辅导满意度最低,说明好奇心的辅导内容不够丰富,参与者没有得到足够训练,体验不够深刻。

四、结束语

该团体心理辅导系列活动中,所采取的小组讨论、团队合作、脑力激荡在、组际竞争等多种技术和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特征,也促进他们形成踏实、协作、包容的处事作风。他们在团体中探索自我,悦纳自我,加深同伴间的理解和友谊,学习更加适应集体生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潘云波,朱馨侬. 五年制高职护生积极心理品质状况调查[J].科技资讯,2015,13(33):193-195.

[2]Torrance, E.P. (1990). The 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 norms-technical manual figural (streamlined) forms A&B. Bensenville, IL: Scholastic Testing.

[3]张志刚.团体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心理机制初探[J].教育探索,2004,4,81-83.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象能力

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都离不开想象力,而大多文学作品的形成,技术的创新等,都需要依托想象力,因此不难发现,想象力是人们思维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充分发挥这项能力,才能推动各项事业的长远发展,在小学语文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小学生只有充分发挥想象力,才能使写作的内容更加具有个性特点,形成更加高品质的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想象力处于启蒙阶段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想象力在作文写作中的重要性。

一、想象力在小学语文写作中的重要性

1.提升写作灵活性。小学生普遍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而思维意识更是处于跳脱阶段,在考虑事情时不会仅仅依靠固定模式,因此小学阶段也就成为培养学生现象能力的关键时期。想象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写作灵活性,具体表现在:首先,描述事物的题材是作文中较为常见的命题式作文,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其中要领,在写作中也没有表现出抵触情绪,这也就说明学生具备了想象能力,就能够产生写作思路及灵感,因此写作能够直接体现出学生的现象能力,这种对写作能力的间接培养能够被学生们所接受及认可。其次,学生在写作时运用想象力,能使自身所掌握的知识面得到拓展,从而形成更加立体的现象空间,使作文描述主体能够通过学生思维加工,展现出另一种形态。

2.推动学生个性化写作。通过对高品质的文学作品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大多数的文学作品及作者的写作风格都是因人而异的,他们都存在着的鲜明的个性化写作特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想象力,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现象能力的培养,同样能够使学生的写作表现出个性化优势,主要体现在:首先,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进行培养,也是语文教学的关键,这是由于想象力来自于学生的思维活动,而学生个体不同,思维也就难以一致,所以想象力也就不能被模仿,学生运用想象力写作出的文章,就会被赋予学生的思维,从而形成个性化写作;其次,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更加强调的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从而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而现象力却可以促使学生进行个性化作文写作,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应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想象力。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1. 丰富学生自身的表象储备。学生的年龄和社会阅历都比较少,对于身边事物的观察和积累时间尚短,无法形成完整的系统的想象力框架。尤其是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还处于学习的启蒙阶段,对于知识的积累或者是表象的储备还存在着不足的问题,从而妨碍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发挥其在小学作文中的重要性,需要进一步增加他们的表象备,为想象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素材。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为了增加自然或者是景物表象的储备,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经常带学生去野外进行观察,让他们亲身经历一些自然事物。

例如:观大自然的日出、日落景象、感受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植物的形态、动物的活动等等,在以后想象的过程中能够在一定现实的基础上进行;第二,让学生多阅读一些高质量的文艺作品,让他们感受一下名人的写作风格,以及描写事物的手法等等,观察一下名人的想象力的发挥过程,有助于学生的想象力的延伸;第三,不仅要提高学生表象储备的数量,而且要更加注重表象储备的质量,在对小学生进行表象储备的过程中,一定要选取优质的表象题材进行观察和学习,才能使得学生的想象力往好的方向发展,避免学生阅读或者观察一些对想象力发展无益的事物或者作品。

2. 立体思维的培养。想象力需要良好的立体思维能力为支撑,才能将想象的画面变得生动、形象,进而在小学生的作文中将其描述出来,才会显得更加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小学生由于进入真正学习的时间尚短,而且没有经过系统的、科学合理的立体思维的培养,在立体思维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使得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其想象力。

在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进行一定的训练,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立体的事物进行描写,安排不同的学习处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然后写出自己看到的事物的形态,最后学生可以就自己的描写进行相互交流,或者是从另外的学生的角度进行观察,这样学生就能从各个方面对事物进行感知,从而建立起事物在脑海中的立体形象;第二,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小的工艺品,在制作的过程中完全凭借脑中的想象进行完成,然后将制作的工艺品与真实的事物进行对照,教师指导出学生在工艺品与实际事物之间的差距,从而纠正学生在立体思维中的不足之处。

3. 自由思维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跟自由思维的关系密切,在培养想象力的过程中,进行自由思维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自由思维并不是指学生可以胡乱地对事物或者人物进行想象,而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对想象的对象进行合理的夸张或者延伸,自由思维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所以我们在培养自由思维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鼓励学生合理运用夸张和比喻等手法,这些手法是培养想象力和自由思维的重要手段,学生利用这些手法能够进一步扩散自己的思维,从而获得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打开自由思维的大门;第二,自由思维不仅要培养思维的广度,而且要培养思维的深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一个事物进行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再次想象,从而不断扩充自己自由思维的深度,对事物进行更深层次的描写和想象。

参考文献:

篇4

1.积累写作素材的拓展思维教学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认识周围事物主要通过观察,这也是积累作文素材最有效的方法。教师要充分挖掘社会生活的教学资源,为自己的语文作文教学拓展渠道。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要去创设条件,让学生去实践,从而积累生活中的作文素材。告诉学生要抓住机遇,关注生活中发生的事,为自己的写作积累素材。比如,教师在布置学生写《家乡的变化》这篇作文时,可以要求学生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去观察自己的家乡。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一组去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二组去拜访家乡的老人,并向他们询问这几年来家乡的发展状况;三组去逛商店或者文化古迹,亲身感受家乡的变化。这样,学生在写作文时不会觉得无话可说,写出来的作文读起来也不会乏味。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进而有效积累生活中的作文素材。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有效积累实践活动中的生活体验。学生主要通过生活体验来学习知识、积累作文材料。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喜怒哀乐、 酸甜苦辣。学生平时生活比较枯燥,这样的生活难免会使学生的视野受到局限,因此,语文教师应积极组织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比如,可以组织他们积极参加演讲比赛、故事会、诗歌朗诵会等等。这样,不仅能够陶冶情操,还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进而为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2.创新性想象力的拓展思维教学

创新性想象力就是不遵从以前的人写作文的习惯,而是自己另辟蹊径,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创新性想象力的拓展思维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的作文更有表现力。首先,要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文章,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学生喜欢学什么,教师在课堂中加入什么,并对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指导。学生生活的外延就是语文课外阅读。读书可以让学生和作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生在阅读书籍的同时也获得了大量的新鲜素材。展示个性,鼓励想象,可以让学生写起作文来更有动力。学生在自己的世界中,自由想象,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其次,引导他们阅读高质量的文学作品,体验一下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描写事物的方法以及思想感情,体会他们想象力的发挥过程,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想象力。

另外,在提高学生作文素材数量的同时要注重作文素材的质量,让他们观察选取优质的作文题材,使学生的想象力往好的方向发展,从而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想象力是建立在一定的现实基础上的,善于观察生活才能更好把握现实,使写出的作文既有现实基础,也不缺乏想象力。创新性想象力的拓展思维教学能帮助他们延展思维空间,使他们写作更加流畅、连贯,从而解决思路枯竭的问题。

3.自主状态的拓展思维教学

自主状态的拓展思维教学,就是指学生在写作时不受约束,自由自在的写作。自主状态,就是学生随心所想、率性而为地进行写作。这种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进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要告诉学生,不要循规蹈矩,而是尽情想象,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的教师可能会有这样的困扰:有的学生不善写作,在写作文时只言片语、才思枯竭,写作文时没有章法,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作文缺乏内涵;而有的学生思如泉涌,写出来的文章尽是好言好段,充满内涵。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究其根本,就是前者的想象力不够,作文素材缺乏,同时,缺少拓展思维的训练。

篇5

设计教育 素描 素描教育

素描一词在汉语中指用线条勾勒、描绘、临写物体的意思,它以质感、明暗调子、空间感、虚实处理等方面为重点,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是绘画和设计的基础,素描教学在美术与设计教育中,一直是以纯艺术再现为原则进行造型基础训练。

设计教育中的素描与传统的素描有着很大的不同,为了和传统的素描区分开来又被赋予自己独特的内涵——设计素描,“设计素描( 也称之为结构素描),则以比例尺度、透视规律、三维空间观念以及形体的内部结构剖析等方面为重点,训练绘制设计预想图的能力,是表达设计意图的一门专业基础,它基本上适用于一切立体设计专业(如产品设计、造型、雕塑等)画面以透视和结构剖析的准确性为主要目的。”“设计素描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描绘能力、结构分析能力和塑造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协调能力。设计素描的目的除了培养造型能力外,最终目的在于训练设计者用立体的思维去看待和理解设计对象”。基于这种目的下的设计素描教育更侧重于对学生设计意图能力的锻炼。

当然在具体的手段和方法上设计素描和传统素描也有不同。设计素描不同于绘画,它更强调结构的领悟,重视作画的过程中,这就使得设计素描非常注重基准线的把握,在基准线确定后,根据透视的有关原理画出另外两条透视缩减更为强烈的边线,从而得出准确的基准面。在这一过程中一直贯穿着理性思维和透视原理的运用。设计素描的表现形式也是紧扣着设计的目的,所以在设计过程中主要用简练、明了和精准的线条以达到科学、精确的表达物体结构的目的,基于这种目的就使得设计素描非常的注重细节特征。这些不同就使得在素描设计教育中也要采取与以往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素描教学作为绘画教学的基础,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培养了大量的社会需要的人才。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素描教学显然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同时,素描教学的发展却并没有与之同步,依旧在沿袭过去的做法,这样一来,以往的严谨性、规范性,似乎成为制约现代社会素描表现的障碍。”在设计素描方面就更显的如此了。这就需要素描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突破传统的理念的局限,探求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首先,加强基础训练。设计素描的基础是点、线和面的运用,这就要加强学生对这些基础元素运用能力,提高培养学生运用各种点线面构图表现的能力。在设计素描中点线面是形体塑造和表现的重要手段,点线面表现力的强弱,对表现技巧的影响很大。通过这些基础训练,要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点、线、面运用的主次,强弱和刚柔的运用。同时还要能够灵活的掌握点、线、面的辩证关系,从而能够在形体的勾勒中把他们良好的科学的结合起来,以达到精准的表现形体的目的。

其次,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观察训练。“观察,实质是一种思考的方式,通过素描,可以认识自然,发现设计,它强调并要求在整体造型活动中,以不同寻常的方式来运用大脑,给设计赋予人性化和人情味。”设计与平面作图不同,这就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三维观察”能力,通过“三维观察”使学生能够在观察中把握形体的本质。要想锻炼学生的能力,就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在设计素描中,要对要描写的形体做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从上下、左右、前后几个角度进行观察,除了视觉观察之外,还可以对所有进行素描的形体进行触摸,以达到精确地把握形体的结构关系、体面关系、比例关系和空间透视关系,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通过全方位的观察把握事物的本质也是进行设计素描的基础。所以在设计素描教育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观察训练。

再次,要在生活中体验。点、线、面的运用只是为设计素描提供了基础的工具,多角度的观察是我们把握形体重要手段,但是观察得到的东西更多的是表象的具体的东西,设计素描毕竟不仅仅是单纯的素描,我们不仅要勾勒出具体的形体,还要使其具有艺术的灵性同时又要对生活,为社会服务,要想做这些仅通过视觉获取外表显然是不够的,这就要在生活中体验。一个设计者,只有与生活接触,逐步积累生活中的形象,进而触摸生活的本质,才能够创造出有深度并能够为社会服务的设计。当然这一点不是在课堂上能做到的,需要学生走出校园,融入到生活之中。由于各方面的局限,学生大多生活在校园或者有限的几个角落当中,也认识不到融入生活的重要性,这就需要老师给予指导。当然能够把生活的气息带入到课堂中来时最好不过的,这就需要设计素描的教育者,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起“生活即教学”的课堂教学理念。

最后一点就是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力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也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我想教育工作者,对于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都是非常熟悉的,都知道想象力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想象力不是凭空存在的,不是虚幻的海市蜃楼,是建立在对事物的观察和你对生活的理解之上的建构,但是这种建构不是感性形象结合,是理性的创造。掌握观察并融入生活的我们有了建构想象的因素,但是还需要掌握一定思维方式。较为常用的一种就是逆向思维方式,就是在进行某一构想的时候,要打破常规,努力地朝着相反的方向去思考,进而构建合理的设计。在思维的过程中,要用突破常规的勇气,尤其对待以往的设计,不要囿于经典的局限,经典为我们提供了典范,但是不是让我们来膜拜的,要有勇气比经典做的更好。在思维的过程中,切忌钻牛角尖,就是说在思维的过程中不能一条道走到黑,要试着去尝试其他的方向。当然这些思维方式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地对学生进行培养,从而使得学生在设计的道路上做出更好的素描作品,也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代设计素描已经和以往的素描有了很大的不同,其教育方法也是随之而变化,只有在教育和学习中把握现代设计素描的特征并积极就新的学习方法进行探讨研究,我们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设计师。

参考文献:

[1]王亚英,郝雪鹏.设计素描概念初[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9,(01).

[2]余岚.突破传统教学——设计素描教学初[J].音体美教学研究.

[3]周瞳.现代设计教育中的素描教学初[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4,(12).

篇6

在声乐训练中,同样离不开想象与情感设计。无论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过程,都需要将原本抽象的艺术作品想象为具象的内容,然后赋予情感表达出来。在声乐训练过程中,往往教师会启发学生去理解作品,运用发声技巧,提高声乐表达的精准性。例如:“吸气换气”是声乐演唱时重要的应用技巧,老师在训练学生时,可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将演唱者置身于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鸟语花香,这一过程就感受到如何“吸气换气”,更利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

可见,在作品的演唱训练过程中,想象与情感设计的应用非常重要。例如:在演唱《小白杨》时,“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边疆;微风吹得绿叶沙响,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此时演唱者的心目中就出现了“哨所旁的小白杨”,想象着当兵人对家乡的思念,将这种情感加入到演唱中,更加深刻地体会歌曲意味。因此,将想象与情感设计应用到声乐艺术的训练过程中,无论是对技巧还是音乐表达的强化,都起到引导作用,提高音乐训练的效果。

二、想象与情感设计增强表演者心理素质

在表演声乐作品时,演唱者将经过加工的艺术完美地呈现给观众,但是在舞台表演中,经常出现表演者失误、忘词、怯场等现象,此时如果能够合理运用想象与情感设计,则可化险为夷,顺利完成整个演出过程。由于个别演唱者的心理素质不佳,虽然平时训练时表现较好,但是一登上演出舞台就状况百出。分析原因来看,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其一,专业技术掌握不娴熟,不能连贯运用演唱技巧,造成表演脱节;其二,心理素质欠佳,由于紧张而导致不能正常发挥。

那么提升心理素质过程中,想象与情感设计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在整个表演过程中,想象与情感设计贯穿始终。对于演唱者来说,必须意识到想象与情感设计的重要性,上台前对作品充分准备、充分理解,即使演出时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主观、客观因素影响,演唱者也可凭借自身对作品的理解,很好地完成演出,不会被突发事件影响;其次,演唱者心中已经对作品有了整体的想象与情感设计,那么上台之后,作品的形象、人物、情感等都在表演者心中,能够更好地进入到作品的情景中,表演更加自然,避免了怯场,能够帮助表演者树立自信心。

篇7

一、激发出小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其想象力

阅读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阅读可以积累词汇、增长知识、丰富情感、提高写作水平、丰富人生体验。但是很多小学生对阅读并不是很感兴趣,原因在于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口头上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缺少必要的引导,使得小学生的阅读丧失了方向性、目的性,小学生的阅读变得漫无目的,从而逐渐对阅读失去了积极性。小学生天真活泼,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幻想,是最富有童心的年龄阶段。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制定出好的教学方案,促进小学生能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儿童文学作品可以让小学生保留丰富的想象力,丰富小学生的情感,根据小学生阅读心理的特点,小学生的阅读应当从儿童文学作品开始。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先让小学生从他们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开始阅读,充满乐趣的文学作品开始引导,可以向小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书籍,例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等。老师可以要求每位学生都至少购买一套童话书籍,这样一个班级就有几十上百本童话书,然后鼓励小学生相互传阅,这样不仅能让学生阅读更多的书籍,还能让小学生学会与人分享。为了让小学生有足够的阅读时间,老师可以每天固定一段时间来作为自由阅读时间,并且老师陪学生一起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老师应当十分专注、自然地表现出喜怒哀乐,让小学生也产生一种想阅读的欲望。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小学生在欣赏有趣的童话故事过程中,享受着语言文字带来的快乐,同时相关的语文知识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印在小学生的脑海里,体现在他们的作文中。

二、利用教材插图,激发学生想象

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往往会结合图画向小学生展示语文知识。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图画,引导小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图画,并且展开丰富的想象,尽可能的让小学生通过想象让教材中的图画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小学语文老师在讲解苏教版《阅读》里《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中,可以引导小学生根据图画展开想象的翅膀,老师可以向小学生说:“同学们,想一想小动物们在雪地是如何快乐玩耍的呢?雪地里还有哪些小画家?它们会画什么呢?”这样小学生会对课文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效地培养了小学生的想象力。再比如小学语文老师在讲解《江雪》过程中,利用课文中的图画来引导小学生根据图画来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故事人物的对话等等。通过这种的图画训练,不仅提高了小学生的想象力,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结合生活实际建立情境,培养小学生想象

篇8

[关键词]美术学习 创造能力 重要性 培养创新

一、 美术学习中创造能力的重要性

只有创新,才能为人类增加新知识,为世界带来新幸福。创新成为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美术学习通过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人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它影响人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乃至整个精神世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美术学习在以全面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术学习者的创造能力是个人艺术素养和美术事业发展、成就必不可少的条件。只有注重美术学习中创造能力的培养,才能克服生搬硬套、突破传统,达到妙笔生花、形神兼具的境界。

二、 美术学习中创造能力的培养条件

我们要尽力为学生提供适宜环境及培养条件,让其在一定的人文素养基础上,掌握美术特有的符号语言和结构技巧,通过独特的视角表达对周围世界的反应。美术学习中创造能力的培养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1.激发想象力,培养美术学习兴趣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人们常说“此时无声胜有声”、“无画处皆成妙境”,艺术的“空白”和“不确定性”是对想象力的召唤和等待,而美术学习只有通过激发想象力,才能获得“感受和发现美”的眼睛,揭开“维纳斯之美”、“蒙娜丽莎的笑”、“沉思者之梦”的谜底。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而培养学生思维兴趣的途径,莫过于让学生直接体验到课堂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不应企图硬塞满灌,而应找出能吸引学生兴趣、刺激学生想象的材料,通过对色彩、线条、感官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理解设计和创造自我,使其思想兴趣和创新能力得到开发和提高。

2.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实践创新环境

要发挥美术学习的审美教育功能,就必须改革美术教学方法,吃透教材结构和学习情形,教师要选择能够联系生活实际、符合心理感知、把握学生创造力特点和强调学科特点、易被学生接受、对学生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切实提高。过去普遍把美术课作为图画课,偏重于传授绘画技法,而新时期的美术学习必须渗透在整个美术教育活动中,在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比如在故事传说中开发兴趣,在课堂活动中学习技巧,在课外体验中用自然感受学会创造,创造条件多提供动手参与机会,通过手工展览“看”、学生上台“教”、组织评价“说”,让学生在比较与临摹、想象与创新各环节中循序渐进。

3.组织欣赏评价,辅德启美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组织学生对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进而引发学生在自身审美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想象,获得再次感受从而培养其对美术欣赏的“终身兴趣”,依据个人的经历、学识、性格、想象和情感倾向去改造、创造审美形象,使艺术审美对象带上独特的个性创造力印记。与此同时,构建科学正确的欣赏评价机制,鼓励、促进公平公正、多角度多形式的创新,克服应试教育中物欲名利的恶习,启发学生沿不同途径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模式,有意识地促使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思维操作,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和艺术创造个性的发展。

三、小结

创新是美术的灵魂,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创造性的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原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在美术学习活动中,我们要朝着有利于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发展、创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品质的完善努力。美术学习应该发挥出它创造的独特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想象力;小学生;语文教学

“人类没有想象,犹如鸟儿失去翅膀。”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在看到了苹果落地之后能够产生想象,也因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看到加热的茶壶一动一动的壶盖产生想象发明了蒸汽机。从这两个例子足可以知道想象力的重要性,它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也正是发展想象力的关键期,这个时候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对各种事物的认识和表达有着独特的一面,也有着不同的感受,他们会对面前的任何事物产生遐想,会展开丰富、多样、奇特的想象。因此,这个时候是开展小学生想象力训练的绝好时期。但是,他们的这种丰富的想象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需要多样的社会实践来充实,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来发展的。根据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要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一、强化自我阅读,在阅读中开展丰富想象力

小学生的阅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阅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脑海中产生画面,然后教师借助这一幅幅画面让学生去理解课文,这种方法有助于深刻理解。一位伟大的前苏联教育家曾经说过:“一个强大的、积极的想象是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想象可以使人们在脑海中再现事物的形象,还可以创造新形象,这有助于拔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例如,在教科书中有很多古代诗歌是写景的、写物的,那么教师在教授这些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在读诗时去想象诗中的画面,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比如刘禹锡的“洞庭湖”,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这首诗是基础,而教师在学生的理解基础上引导他们去体会诗人在写这首诗时的情绪,引导学生深深地体会诗人所描述的柔美的洞庭湖、水面平静的场面,学生在边读边想象所描述的画面中就会对诗中所描绘的美景有更深刻的认识,自然也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称赞。

二、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发挥学生的想象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幅画不仅仅是文字说明,它还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低年级的文章中,经常可以看见插图和文字组在一起。在讲授这一类的课文时,我的常用做法是:借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多看、多思、多想,指引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多方位想象,尽量使插图活起来,动起来,使图画变成一幅活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观察插图、带领学生展开想象,这种方法对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十分有利,形象思维发展好了,学生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就更容易了,更好把握了。例如,在教授《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时,我经常让学生先看插图,看看图画中发生了什么,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故事中人物都做了些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等。让学生想象,这些小动物在一起快乐玩耍的场景,想一想如果还有动物要来,它们会是谁?它们能画出什么样的画?按着这种思路,学生一来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体会,二来还延展了生活和体会,同时也加强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三、抓住文章中的剩余空间,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

课文中,很多作者使用的大都是描述性的语言,作者也在描述的过程中会留下许多不确定的地方,而这些不确定的地方就像是一幅画中的留白、一页纸中的空白,给我们阅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及创造的空间。在教师教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抓住这些不确定的地方,要有效地利用这些留白、空白,学生可以通过文章中所给出的线索进行合理的推理、猜测、想象,来把这些不确定的事件填补起来,所以这些空白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所以家事要充分利用这些不确定,创造条件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像我在教《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时,母狮子对懒狮子说的最后一句话:“孩子,将来我们都老了,不在了,你靠谁?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个真正的狮子!”课文中并没有把懒狮子听到这句话以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等表现告诉大家,而这些正是给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所以教师们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充分思考、共同讨论小狮子在以后的表现,这样做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课文中的省略部分也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教师也可以借这个地方、借这个机会指引学生进行想象。因为,这些省略的部分是作者没有给出读者的,但往往表达的含义也难用语言来表述,结果是什么,只有靠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思考这些地方。因为学生只有具有丰富的想象,才能对课文有一个深入的认识,是洞察作者情感、思路的一把钥匙。

四、结合作文练习,培养想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任何可以抓住的机会来训练学生的想象。而作文课可以说是给他们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在作文课上,可以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他们之前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发挥想象,在头脑中形成新的事物,从而开发学生的更多表象资源,发挥想象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感受到这种创造的快乐和乐趣。像《小小蚂蚁》等,学生们在创作时热情、积极性、主动性、合作性都很高,想必这才是真正的创作,真正的创造和创新。

篇10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方法

思维的创新,是在感知、记忆、思考、联想或理解能力的基础上,以综合性、探索性加求新性的特征的一类心理活动。这种思维方式不受已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式的约束,因为思维是具有开放性和扩散性的特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单一,是在多角度多侧面中选择完成的。所以,创新思维有独特性、广阔性、深刻性等方面的特征。在如今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哪些思维能力呢?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培养创新能力应从人格因素或人的智能因素着手。人的人格素质包括动机的正确性、兴趣的广泛性和感情的承受压力等。智能因素具有开拓性、独创性、灵活性和流畅性及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等。这些都是中学语文创新教育的方向和目的所在。如教学《万紫千红的花》一课时,可以设置几个同课文内容有联系的适当问题,让学习者在创新思路上分析、理解、探究,从中感受解决问题后的成功愉悦感觉。文本中在写昆虫对花色的选择时说道:“比如蜜蜂就不大喜欢黄色,而喜欢红色和蓝色。”可以问学生,这一例子与生活实际的不同在哪里。因为从蜜蜂活动在仲春时节来看,只要是晴天,蜜蜂就会在黄色的菜花中嗡嗡地忙碌,怎会说蜜蜂不喜欢黄色呢?这就可以引领学习者认真细致地观察生活现象,并与课文进行比对,获得新的知识。又如:教学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课时,在学生掌握了郁达夫笔下秋天“清”、“静”、“悲凉”的特征之后,就可让学生尽情地展开想象,描绘文中的秋是什么样子的?其中包含的寓意是什么?学生还可以以教材为引子想象秋景,感受秋韵,等等。在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上,要求教师的教学有条理的同时,语言也要干脆利落,让学生在课上处于一种快速思考的状态中。这样,在培养的学生观察力的同时,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在生活中,有时想象力比已有知识更重要,是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我们想象力是无限的,人的想象力推动着一切的进步,当然也是知识进化的根源。想象力是人类具有的一种特殊能力,没有想象力就无法有诗人、哲学家等人的出现。实践证明,我们在探索学问的时候,不能不探索人的想象力。因为想象是人脑对过去形成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一流程,是一个从旧知到新知的过程,在这一流程中,我们把观察和收集到的各种素材通过大脑反复加工、组合和升华后,创造出了一种新的形象。如,我们并没有到过庐山,但读了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后,通过想象,可以在大脑中想象庐山瀑布雄伟的气势、壮观的景色,也可以感受到诗人那豪迈旷达乐观的思想情感。所以想象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是很明显的,我们对学生的培养可以紧紧抓住教材进行。在学《皇帝的新装》时,通过布置续写皇帝游行大典完毕后是如何感谢两个骗子的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原文思想,更培养了想象力。

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个核心。求异思维对培养学生思考的独立性和习惯性,对培养学生全面地、本质地、客观地看问题的能力是有益的,故而对培养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是不容轻视的。在平时的文本阅读中,对文章的形式与内容,对文章涉及的一些批判性态度,多侧面地进行批判和分析,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关键所在。列宁曾说,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前人的一切精神财富,也要我们对所有的事都问一个为什么,也要思考思考它是否有道理。对马克思在他们学习和研究中贯彻的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他主张对万物都要有怀疑的精神。这是说怀疑,不是说否定一切,不是不相信世间有真理的存在,而是对研究问题的态度应该是批判性的。他反对盲目迷信,人云亦云的做法。这些伟人具有了求异思维才能创造出伟大的思想结晶。

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就是善于钻研和思考语文的相关问题,对事物的认识了解不要限于事物的外表,而要分析事物的本质与非本质的特点。可以从抓住事物的矛盾加以展示,明白哪些对立事物是相互排斥的,这容易引起学习者的思考,不管是文章的中心,还是结构安排,更是文章细节的描写,只要抓住课文的本身,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如教学《纪念刘和珍君》时,关于课文中“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一句的领悟,就可通过以下几个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①“木材”、“煤”分别比喻什么?②这比喻的意义是什么?③鲁迅先生借助于这个比喻表达什么意义?④如果不用这个比喻句,则可以如何表达作者的意思?通过这样的训练,引导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从表象上升到本质、从具体上升到抽象、从肤浅上升到深刻。又如学习《孔乙己》时,有教师问“孔乙己既穿长衫为何站者喝酒?既穷为何穿长衫?”这一问挑起矛盾,学生思想产生碰撞,陷入了积极思考。经过讨论,学生明白“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这一笔,实乃用心良苦,浓缩了孔乙己整个精神世界和社会处境。通过探究,学生不仅理解了作品的深意,而且学会了一种质疑探究的方法,也学会了在矛盾之处生疑并探疑,进而训练了自身思维的深刻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