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技发展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4: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海洋科技发展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目前世界能源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目前全世界能源总消费量约为134亿吨标准煤;其中化石能源占85%以上;呈现出向可再生能源过渡的趋势,欧洲、日本等正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从实现工业化国家的经验看,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即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之前,其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其人均能源消费量在4吨标准煤以上,在这之后增长变缓。
2.世界能源科技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
化石燃料高效和清洁开发和利用技术取得快速发展。上世纪70~8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推动了全球的节能技术革命,如1973年以来,机动车的燃油经济性提高了近一倍,主要工业国家单位GDP的能耗下降了30%以上。
可开发能源迅速发展。上世纪90年代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兴起,推动了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迅速发展。近年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的年增长超过30%,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将可再生能源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选择。
核能出现复苏迹象。美国计划在2010年前开工建设新的核电站,芬兰招标建设新的核电机组。在科研上,美国等10国提出了第四代核电技术。同时,由俄罗斯倡导,国际原子能机构推动了先进核燃料循环计划国际合作。日本、法国、俄罗斯、美国等国正在推进等离子体及聚变科学的研究,以期实现核聚变能的远期商业应用。
二氧化碳近零排放成为煤炭利用的新方向;氢能将作为未来清洁能源的理想选择;电网安全和可靠保障也越来越引起重视。
3.我国能源现状如何?
我国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一次能源消费量居世界第2位,一次能源生产量居世界第3位。2002年,我国一次能源产量为13.87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产量13.8亿吨,居世界第1位;原油1.67亿吨,居世界第5位;天然气产量居世界第16位;发电装机容量3.57亿千瓦,发电量居世界第2位,其中水电居世界第4位。
4.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能源分不开未来能源需求状况如何?
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的分析预测,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的需求在25亿吨~33亿吨标准煤之间,将是2000年的两倍;2050年,我国为实现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人均GDP将达到1万美元,届时我国能源需求量约为50亿吨标准煤。未来,我国能源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根据预测,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55%,天然气的进口依存度为25%~40%左右。2020年后,我国国内能源供应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5.我国能源科技将如何应对挑战?
到2020年,我国能源科技发展将按三个重点领域部署7个优先主题。节能重点领域优先主题为“节能和能源效率的改进”;常规能源重点领域的3个优先主题是“煤的高效、清洁、安全开发与利用技术”、“保障石油安全的技术支撑”、“先进可靠的电力输配系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重点领域的3个优先主题是“先进核能技术”、“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技术”、“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在以上基础上,还提出来两个重大专项:“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示范工程”和“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工程”。
6.我国矿产资源的未来需求状况如何?
据我国45种主要矿产可供利用储量对消费需求的保证程度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2010年可以保证消费需求的矿产21种,其它24种矿产难以保证需求;2020年可以保证需求的矿产仅为9种,其他36种矿产难以保证需求。特别是铁、锰、铬铁矿、铜、铝铁矿、钾盐等关系国家经济和安全的大宗矿产将长期短缺。为此,我国矿产资源发展应开源和节流并举,实施“加强勘察、集约开发、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科学利用两种资源、节约保护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我国由矿产资源生产消费大国向资源勘查开发技术强国转变。中长期规划提出了2个优先主题:“建立现代成矿地质理论与立体勘查方法技术体系”和“矿山资源高效开发技术和矿山环境优化”。
7.我国的水资源现状及未来需求如何?
水资源短缺和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均占有的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值的31%左右,亩均水资源量为世界平均值的61%。未来我国水资源需求将持续增长,供应能力面临严峻考验。因此我国水资源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遵照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方针,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分阶段逐步解决供需矛盾。可分为三个阶段(2020年、2035年、2050年)部署解决,从沿海到内陆,从东部到西部,逐步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和洪涝灾害威胁等重大问题。争取到2050年基本实现水资源供需总体平衡、水环境状况良好、人与洪水和谐共处的战略目标。
8.中长期规划如何应对我国人多地少的土地资源状况?
我国将进入人口高峰期和城市化、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到202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5亿,城市化水平将达55%,土地资源紧缺,人地矛盾将进一步加剧。未来20年,我国应施行“保护优先,保障有力,提高效益,防止退化,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战略,发展农用地保护技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城市及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技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地有效供给;发展土地评价与规划技术,保障土地资源的科学配置;开发和集成国土整治技术,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9.如何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的保护?
篇2
关键词:俄罗斯;科技创新;发展实践
1概述
在2011年实施《俄罗斯到2020年创新发展国家战略》的基础上,俄罗斯开始实施《2012年至2020年国家科技发展计划》。并且,在基础研究领域制订科学基金中期发展计划,成立国家安全与发展远景研究基金;在传统优势领域,制定、实施领域发展战略,通过国家专项计划加大投入、给予重点扶植。而在科研机构方面,整合研发力量和成果,形成合力,为实现具体专项领域的“世界一流水平”积蓄力量;在科技园区方面,投入专项资金增加科技园区的数量,扩大规模。除了政府投入外,斯科尔克沃园区筹措到大量私营投资,这为实施总统委员会批准的优先领域项目研发提供了保障。
2俄罗斯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
2011年,俄罗斯颁布了《俄罗斯到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针对规划的要求,2012年,俄政府致力于解决以下主要社会经济问题:一是通过国家专项计划、兴建科技园区、实施创新项目等措施促进研发的发展及科技成果的应用,转换经济发展模式,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创造条件;二是提高各级政府的服务质量,有针对性地解决社会问题,提高公民的社会保障和生活条件。为达到上述目标,俄罗斯政府采取了许多有利措施。例如,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2012年,俄罗斯实施了多达56个中长期国家专项计划,并加大财政投入,国家投入总额10615亿卢布(约合353.8亿美元),与2011年相比增长超过了15%,涉及经济、能源、教育、基础设施、国防等领域。
3俄罗斯科技创新发展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俄罗斯为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科技创新规划与政策探索,主要包括科技创新的中远期规划、资金技术支持、人才激励制度三个方面,为科技创新发展创造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3.1科技创新的中远期规划。3.1.1实施“到2020年俄罗斯创新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远景目标,也是国家政策支持的重点方向。从2011年起,俄罗斯政府开始实施“到2020年俄罗斯创新发展国家战略”,其目的是使俄罗斯在2020年走上经济发展的创新之路。该战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1~2013年):提升全社会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经济部门对科技创新产品的需求。第二阶段(2014~2020年):将进行行业部门的大规模现代化改造,大幅提高高新技术生产产品在GDP的比重。3.1.2实施《2012年至2020年国家科技发展计划》。从2012年起,俄罗斯开始实施《2012年至2020年国家科技发展计划》。按照该计划,到2020年俄罗斯政府将投入26155亿卢布(约合872亿美元)用于:提升本国研发部门的作用和地位,为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创新发展创造条件;改善科技工作者的生活条件和待遇,提高科技工作对青年的职业吸引力;在本国传统优势领域和技术优先发展方向形成超前的科技研发基础;在形成技术突破的科技领域建立“优势中心”网络;加快本国科技与全球创新的融合,确立俄罗斯世界科技强国的地位。3.1.3实施《到2020年生物技术发展综合计划》。2011年,时任总理普京签署通过了《俄罗斯联邦至2020年生物技术发展综合计划》。该文件包括:制订计划必要性、计划的目的和任务、支持生物技术发展的主要手段、发展生物技术的重点、计划实施管理等五大部分及附件。3.1.4制定本国材料科学发展新战略。俄罗斯全俄航空材料研究所会同本行业相关研发机构对全球材料学领域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了评估,结合新型材料主要应用企业(包括俄罗斯航天集团、联合航空集团、航空发动机集团,以及战术导弹生产集团)所制定的发展战略,制定了到2030年俄罗斯材料科学发展战略。3.2实施资金技术支持。3.2.1制订科学基金中期发展计划。俄罗斯科学基金包括,基础研究基金、人文科学基金和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由于成立之初就建立了良好、高效的运行机制,三大基金对基础研究和创新活动的支持效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科技界的认可。3.2.2成立国家安全与发展远景研究基金。2012年初,俄政府设立了国家安全与发展远景研究基金(以下简称“基金”)。该基金的建立是支持和发展俄罗斯国防工业现代化计划的必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保障和支持国防科研领域的基础和探索性研究项目。由于先进武器的研制离不开基础科学研究的支撑,该基金还将发挥类似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的功能,为俄罗斯的基础研究提供更多的经费保障。3.2.3建立科技人才激励机制,鼓励青年科学家脱颖而出。近年来,俄罗斯政府采取了诸多措施鼓励青年科学家投身科技,并且出台的科技政策和计划多向青年科学家倾斜。例如,从2011年起对青年副博士或博士实施的科研项目给予经费支持,而在“2009年至2013年俄罗斯科教师资创新国家专项计划”框架下青年科学家参与的研发项目总数超过了6000个。在科技人才奖励政策方面,2008年俄罗斯专门设立了科学创新总统奖;从2012年起设立总统奖学金。
4俄罗斯科技创发展对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启示
4.1合理制订长远科技规划,多领域全面均衡发展。中长期科技规划对国家科技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战略导向意义。在《俄罗斯到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指导下,俄罗斯科技发展注重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模式转换,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创造了条件,同时提高了政府在科技发展上的服务质量,具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众多社会问题,提高了公民的社会保障和生活条件。4.2提高科技投入比例,保障科技发展。科研经费的投入是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证,也是反映科技发展动态和科技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科研经费投入比例反映了一国或地区科技投入的强度大小,对于国家或区域科技创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俄罗斯科技的不断进步得益于科研经费的大力投入,高比例的科研经费投入为其科技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4.3增强基础研究扩展延伸,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依照科技研究划分理论,按研究内容可将科技研究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基础研究处于科技研究的初始阶段,对于未来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科技研究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科技研究往往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如何实现科技研究的基础研究成果向应用研究以及成果转化一直是困扰科技发展的关键环节。俄罗斯在基础研究基金和人文科学基金的评价体系中,引入了“成果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项目份额”这一重要指标,并且在基础科学基金中增设“结题课题中可建议开展应用研究的项目份额”指标,对于基础研究的扩展延伸促进了科技成果向应用研究转变,有利于实现科技成果转化。4.4引入市场机制,增加科技创新主体。俄罗斯在科技规划的制订与科技发展的实施中引入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参与,改变传统的政府一家独大的局面,增加科技创新的主体,增强科技发展的活力,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政府应当通过政策来培育多元的技术创新主体,使不同的技术创新主体在技术创新中承担不同的功能和角色。鼓励公私部门合作,促进科技的全面发展。积极扶植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活动。4.5注重科技人才培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科技的进步,源于高科技人才的技术创造。科技创新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智力基础,如何培养科技人才,激励科技人才,挖掘科技人才科技创新的潜力,是目前科技发展的关注热点。俄罗斯科技发展的进步离不开科技人才的培养,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助力科技发展。俄罗斯重视教育发展,培养科技人才,教育领域成为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优先领域,尤其重视中等和高等教育投入,增加中高级技术人员以及高技能技术工人培训资金,按照市场导向为创新经济培养人才。同时,设置一系列的科技奖励措施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尤其注重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激励,促进科技人才结构上的衔接。
作者:亓琳 贾永飞 崔英英 单位: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
参考文献
[1]迟岚.俄罗斯科技体制改革与战略[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2).
[2]欧阳向英.俄罗斯创新战略的目标和效果[J].欧亚经济,2014,(2).
[3]俄罗斯制定材料科学发展新战略[J].中国科技产业,2012,(5).
篇3
总理对制定规划的要求
第一,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方针,这是我们制定规划的基础;
第二,要确定主攻方向和目标。规划最终要落实到重点项目、重点课题上,这是我们用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作规划的最终结果;
第三,要实行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划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制定规划应成为一个发扬民主的过程,集思广益的过程。
(一)战略研究的目标:力争实现“三个突破”
第一,要在科技发展的总体战略上要有突破。要提出未来15-20年我国科技发展的总体战略、指导方针和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
第二,在重大科技发展任务上要有所突破。要根据国家长远发展和近期需求,提出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优先领域和关键技术等,要能凝练出类似过去“两弹一星”那样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科技发展任务和项目。
第三,要在科技环境、科技政策上有所突破。根据科技发展需要,提出科技投入的增长和保障机制,配套基础条件,政策措施等,确保规划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战略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科技发展的宏观战略问题研究。重点研究当前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文化、公共健康、资源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与科技发展之间的互相影响,研究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建设对于科技的需求和新的阶段性特点,客观评价我国的科技实力、存在问题和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同时研究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薄弱环节及组织特点,包括军民创新体系的融合等。设置两个专题:
专题1:科技发展总体战略研究。
专题2: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研究。
第二部分:科技发展的重大任务研究。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筛选出需要科技支撑的战略性问题和重大瓶颈问题,分析各有关领域的科技发展趋势,提出本领域的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与重大科技任务;依据科技自身发展的规律,从世界众多科技发展前沿中,准确把握和提出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问题和战略高技术问题,研究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设置13个专题:分别是
专题3:制造业发展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4:农业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5:能源、资源与海洋发展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6:交通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7:现代服务业发展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8:人口与健康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9:公共安全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10: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11:城市发展与城镇化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12:国防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13:战略高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
专题14:基础科学问题研究
专题15:科技条件平台与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究
第三部分:科技发展的投入与政策环境研究。重点研究与科技发展相配套的基础条件、政策措施等,如科技投入的增长和保障机制、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科技人才资源的开发与科技普及,科技知识产权的管理,促进科技发展的法制环境建设,研究区域科技发展问题等,为科技发展和规划任务的顺利实施提供条件保障和政策环境。设置5个专题:
专题16: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专题17:科技投入及其管理模式研究
专题18:科技发展法制和政策研究
专题19:创新文化与科学普及研究
专题20:区域科技发展研究
(三)当代科技发展趋势与我国的战略选择
1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2促进科技创新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基本战略
3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尚未成为对世界有重要影响的科学技术大国
4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是我国面向2020年的战略选择
(四)科技成为推动发展的主导力量
1科学技术发展不断突破人类传统认识极限,引发新的科学和技术革命
2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缩短,造就新的追赶和超越机会
3科学理论超前发展,引领新的技术和生产方向
4科技全球化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五)促进科技创新成为基本战略
1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
2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
3超前部署和发展战略技术及产业
后发国家既可以借助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利用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跃升,也可能拉大与先进国家的发展差距,最终被边缘化。
(六)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现状
1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尚未成为对世界有重要影响的科学技术大国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位居第28位
2关键技术自给率低
3发明专利数量少;科学研究质量不高
4尖子人才匿乏;科技投入不足
(七)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是我国战略选择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需要
2解决人口众多和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的需要
3保障国防安全、经济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需要
4我国已经具备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定基础和能力
(八)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指导方针
以人为本,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1坚持以人为本?基本思想
2加强自主创新?战略基点
3实现重点跨越?有效途径
4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根本任务。
(九)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发展思路
1发展路径?跟踪模仿为主向加强自主创新转变
2创新方式?注重单项技术的研究开发向以重大产品和新兴产业为中心的集成创新转变
3创新体制?以科研院所改革为突破口向整体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转变
4发展部署?以研究开发为主向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并重转变
5国际合作?一般性科技交流向全方位、主动利于全球科技资源转变
(十)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发展目标
到2020年科技创新能力从目前的世界第28位提高到前15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并为我国在本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十一)重点领域和重大技术
1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下决心解决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
2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为中心,抢占信息技术战略制高点,大幅度提高我国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大幅度增加对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为保障食物安全、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科技支撑
4以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集成创新为核心,大幅度提高重大装备和产品制造的自主创新能力
5加快发展空天技术和海洋技术,拓展未来发展空间,保障国防安全,维护国家战略利益
6加强多种技术的综合集成,发展城市和城镇化技术;现代综合交通技术;公共安全预测、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保证公共安全。
(十二)重点任务
1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优化配置全社会科技资源,创造科技产业化良好环境,为全面提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2深化改革,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国家创新体系
3强化国家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为全社会科技创新与产业化活动提供有效支持
4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加速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
(十三)重大措施与政策建议
1建立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2构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
3建立科学技术研究与高等教育紧密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
4增加国家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投入效率
5造就良好环境,培养和凝聚高层次优秀人才
6改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实现科技资源共享
7加强科技宏观管理,整合国家创新资源
8积极扩大国际合作,广泛利用全球科技资源
9发挥区域优势,构建富有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10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培育创新文化和全社会创新精神
二公共安全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公共安全领域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强化公共安全科技创新有力保障国民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战略研究:我国公共安全现状
(1)涉及生产安全、食品安全、防灾减灾、核安全、火灾爆炸、社会安全、突发事件与反恐防恐、出入境检验检疫及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重点场所安全保障等重大问题。
(2)每年由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非正常死亡超过20万人,伤残超过300万人。
(3)每年由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损失超过GDP总量的5%。
(二)总体考虑
未来国家公共安全的保障体系:
1基础设施方面的保障(如,公共安全信息化技术与装备等)
2管理(体制、机制与法制)方面的保障
3管理与科技专用人才培养体系与全民公共安全教育方面的保障
4强大的公共安全科技支撑方面的保障
公共安全科技支撑:
(1)以科技创新为中心,按重大和重点项目促进公共安全技术的自主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
(2)建立强大的公共安全研究开发与测试基地;
(3)研究促进公共安全自身发展的创新机制,实现以政府为主导的,政府、企业和科研单位协调互动、良性循环的持续发展??举例:保险与公共安全结合的机制
(4)自我发展态势。??举例:美国国土安全部与企业结合的机制
(三)公共安全总体框架
1安全类型
生产安全食品安全防灾减灾社会安全与反恐防恐核安全火灾与爆炸国境检验检疫
2体系
理论体系技术创新与标准研究与测试基地学科与人才培训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和产业链
(四)共安全科技创新体系
实现公共安全有效防控、科学预测与高效应急,是新时期我国公共安全科技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
基于对公共安全问题复杂机理和规律的科学预测,发展以现代高技术集成创新为主的信息化与智能化预防监控、快速反应和应急决策技术,是公共安全科技创新的重点。
(五)总体目标
实现公共安全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高科技型的战略转变,全面提升国家抗御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六)未来15年公共安全科技发展总体目标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重大需求,瞄准世界公共安全科技前沿,实现公共安全科学理论、方法学及预测、预防、预警与应急管理等关键技术及其集成的持续创新;
研究建立实时和精确识别、定位的国家公共安全立体监测监控系统;
建立公共安全技术平台、研究及测试基地、数据库和技术标准体系、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公共安全关键特种装备与专用设备的自主开发能力;
提高全社会的公共安全意识和整体水平,使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国民经济损失占GDP比例接近中等发达国家同期水平。
(七)未来5年的阶段目标
初步建成国家公共安全保障、预警和应急技术平台,实施阶段性示范工程;
初步构建公共安全科学基础理论体系,建立公共安全检测、风险辨识评价、监测、预测、预防、预警、应急反应与决策等关键技术体系;
建立一批公共安全综合性和专业化的研究基地和实验室,初步形成公共安全关键特种装备与专用设备的自主开发能力;
建立公共安全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
基本扭转公共安全的被动局面,犯罪率明显上升趋势得以遏止,特大事故次数明显下降,自然灾害影响大幅度降低,食品污染比例降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控制外来生物入侵、有毒有害物质及化学危险品入侵上升势头;全社会公共安全素养和整体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八)国家公共安全科技研究体系
1重点针对公共安全领域的生产安全、食品安全、防灾减灾、社会安全与反恐防恐、核安全、火灾爆炸安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等,实现公共安全科学理论、方法学及预测、预防、预警与应急等关键技术及其集成的持续创新;
2形成公共安全特种装备与专用设备的自主开发能力;
3实现公共安全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公共安全科技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高科技型的战略转变。
4在公共安全领域需要政府引导和重点安排的重大任务,重点反映公共安全急需解决的突破性和紧迫性课题,明确发展目标、主攻方向和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
5在公共安全领域重点任务中,目标明确、对国民经济带动性强、具有重要标志性意义的战略产品和系统工程。要明确表述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技术路径等。
(九)攻关项目形成依据
公共安全各领域共性的科学和技术问题
科技攻关项目的重要根据
1优先主题中涉及的重点任务
2支撑重大专项实施的重点关键技术
3各部门根据实际提出的紧迫性重大课题(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开发)
4按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提出的公共安全领域前瞻性的重大课题
(十)研究重点
1针对矿山、重点石油与化学工程、重点基础设施等,重点研究生产安全监测监控、预警与应急救援技术、标准及装备,为扭转生产事故高发的态势提供技术支撑。
2针对食物中毒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重点研究食源性疾病与食品污染、出入境检验检疫的危险性分析与溯源、标准、监测等贮备性技术和装备,保障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
3针对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的犯罪与恐怖事件和火灾等,重点研究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刑侦技术、恐怖有效打击技术和火灾高效防控技术及相关标准与装备,提高社会安全的综合防御能力。
4针对地震、台风、洪水、森林火灾和滑坡、泥石流等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重点研究灾害立体监测、危险性评估、预警和应急救助技术及标准,提高灾害预测水平和综合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十一)优先任务
1生产安全监控、预警与应急救援
2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关键技术
3社会安全保障关键技术
4重大自然灾害防御关键技术
5城市重大灾害事故耦合派生防御技术
三构建国家公共安全应急技术平台
(一)总体原则
1以构建国家应急体系技术平台为主线;
2以充分利用现有部门和地方公共安全资源为基础;
3以现代先进信息技术和科学预测为支撑;
4以应急技术标准化为前提条件;
5以立足自主创新和强化科学管理为原则;
6以某些行业、系统和城市为重点。
(二)总体目标
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备、先进可靠、实用高效的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体系技术平台。
(三)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应对
1洪水、台风、地震、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交通事故、放射源、SARS、禽流感、食物中毒、刑事案件、恐怖袭击……
面对纷芜繁杂的突发公共事件,如何有效获取和分析所关心的信息?
2事故地点、风速、风向、降雨量、泄漏物质、存储压力、存储总量、物质毒性、周边环境、居民数量、建筑结构、避难场所……
面对不同条件下的突发公共事件,如何科学预测其趋势、后果、危险性并快速预警?
3现场情况、疏散人群、组织救援、调集资源、调集设备、提供补给、最短路径、最佳方案、防化灭火、水电气供应……面对跨部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如何科学决策和高效处置?
(四)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平台关键功能
1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获取与分析;
2灾害事故的发展预测和影响分析;
(五)预警分级与;
1人群疏散与避难的评估;
2应急方案的优化确定与启动;
3现场与应急的信息实时获取;
4动态的应急决策指挥和资源配置;
5应急总体功效评估;
6应急行动的结束、记录与总结。
(六)公共安全重大任务:国家公共安全应急技术保障工程
三大核心技术功能
1.全方位无障碍危险源探测监测与精确定位技术
全面监控自动处置
2.多尺度动态准确预测与快速预警技术
科学预测快速预警
3.基于危险性分析的优化决策与救援处置技术
优化决策高效救援
将核心技术集成创新并结合一体化应急技术标准体系和决策指挥平台安全保障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支持共同作用于公共安全决策指挥平台
篇4
>> 河北省沿海地区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河北省沿海地区发展研究 河北省代表委员热议如何推进沿海地区发展 财税政策与河北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河北省沿海地区多元化科技投入模式分析 河北省沿海地区经济与环境综合水平动态分析 河北省沿海地区人才引进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河北沿海地区休闲体育产业政策研究 河北省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业的优劣势分析 实施《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河北沿海地区发展如何实现后来居上 基于SWOT分析的河北沿海地区数据产业发展战略 河北沿海地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 沿海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东部沿海地区农业保险发展现状特点评析 对沿海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 苏北沿海地区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江苏省沿海地区服务业发展与就业关系研究 山东省沿海地区农村老年人休闲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唐山市政府.2016年唐山市政府工作报告[A/OL].[2016-02-27]..
[4] 沧州市政府.2016年沧州市政府工作报告[A/OL].[2016-02-27].http:///zwbz/jrcz/369122.shtml.
[5] 俞史正.休闲农业的功能及发展前景[J].青海农林科技,2001(4):37-38.
[6] 郭焕成,吕明伟.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经济地理,2008,28(4):640-645.
篇5
关键词:渔业;转型;多元化
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老坝港毗邻黄海,地属上海一个半小时经济圈,年轻而富有朝气,自身拥有丰富的海产、地下水、滩涂等资源,气候宜人,已形成紫菜、鳗鱼、河豚等闻名世界的特色化产业。但是由于渔业产业单一、发展方式粗放、制度政策不健全、科技投入不够、渔民整体素质部不高、污染严重等限制,老坝港已经面临紧迫的转型抉择。
二、针对老坝港渔业现状提出的对策意见
(一)政策维度。税收:根据捕捞量和收入确定税率档次,使税收政策更加合理;油贴:针对渔船主掌握所有权,渔员不能享受柴油补贴等问题,提出渔船产权捕捞权分离,分别制定不同的补贴政策;禁捕:加强宣传与监控,将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理念深入人心;(二)文化维度。多产业结合:不仅是研究单纯的海洋捕捞业的发展与变化,还要联系渔网制造业、内海养殖业、海滩观光业、紫菜养殖业等同产业链上的其他滨海产业,使得研究结果更加贴近生产实际;渔产文化:每年的开渔节、祈平安法会等等,都进一步完善,在此基础上,增加彩贝节、钓鱼比赛等丰富多彩的群众趣味性活动;组织管理文化:商会性质的组织(紫菜交易市场),联系周边城市的紫菜行业,同行议价,风险共担。提高渔民的维权意识,组织工会,切实维护渔民的权益;(三)技术维度。运用现代先进的养殖理念、养殖模式、养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的水产养殖业,是沿海渔业实现由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的当务之急[5]。大力发展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等设施渔业,培育对胭脂鱼,河豚鱼,鳗鱼,中华鲟鱼,虾等水产品养殖品种。提高养殖技术,建立恒温、控光、全程监控的高科技养殖鱼塘,将普通养殖发展为高新技术集中的规模化高端养殖。(四)产业扩展维度。一是大力发展休闲渔业,突出老坝港渔业资源优势,利用方便的交通,拓展渔业文化内涵,打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休闲渔业特色品牌。打破单一生产、单一垂钓的简单经营模式,以渔业吸引顾客,以服务创造效益。在进一步完善每年的开展开渔节、祈平安法会等活动的基础上,增加彩贝节、钓鱼比赛,海天、渔港美景观赏,赶海拾贝、捕鱼捉蟹、特色餐饮、当一天渔民,海上旅游观光等丰富多彩的群众趣味性活动,把旅游观光与品尝海鲜风味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开发海防遗址等特色旅游专线项目等。另外还要注意加强协作和宣传,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互通经验。二是培育壮大海洋渔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海洋捕捞、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领军企业,鼓励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海洋渔业企业集团。扶持海洋渔业龙头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将海产品的品牌化,推动高档海产消费的增长。以王虎企业的“王虎”、“彪榜”为例,分析品牌的建设性。借鉴中洋河豚的品牌化商业化成功案例,鼓励海产品销售的规范化模式化。(五)科技创新维度。整合优化渔业科技优势力量和资源,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快构建渔业科技创新平台。强化渔业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立自主创新激励机制。支持省内院校海洋生物、渔业经济、渔业公共管理等涉渔学科建设,加快高层次渔业科技人才培养。着力培养渔业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鼓励组织在省内专院校、科研机构,重点围绕养殖主导品种选育、水生动物重大疫病防控、水产品质量安全、健康养殖技术、生态环境保护等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渔业科技创新成果。加强工厂化养殖和深水网箱养殖技术与设施、水产品加工和捕捞技术装备等研发。(六)生态环境维度。组织开展入海污染源普查,加强陆源污染物排海治理。在海洋开发密集区建设海洋观测站点,逐步建成立体观测网。科学规范围填海,严格实施工程建设用海环境影响评价。加强海洋与渔业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加强禁捕宣传与监控,将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理念深入人心。(七)组织维度。政府要把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作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大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海洋渔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海洋渔业行政管理体制和执法体系。完善政策消息传达落实制度,保证能够及时将相关政策有效传达到针对群体中去。同时商会性质的组织(紫菜交易市场)应联系周边城市的紫菜行业,同行议价,风险共担。提高渔民的维权意识,组织工会,切实维护渔民的权益。(八)政策扶持维度1.提供渔民转产转业政策保障。组织转产转业渔民参加远洋渔业、海水养殖、水产加工、海运业等各类技能培训,使一部分受培训者拥有一技之长和就业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使一部分处在观望状态的渔民增强转产转业的信心。同时要考虑将渔民子女纳入培训工程,尽可能地提高渔民子女的受教育程度,使他们有条件获得新的行业外的就业机会,为渔民家庭致富创造条件,减缓新增劳力对传统捕捞业和渔业资源的压力[8]。2.建立渔民养老保险制度,健全针对渔民的社会保障。针对老坝港渔区现状,建立渔民养老保险制度,特别是老年渔民,病残渔民等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己成为广大渔民最迫切的需求之一。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最切实有效的渔民养老保险方式,使渔村所有的劳动者不分身份的都能享受养老保险的保障。渔民的养老问题有了着落,解决了后顾之忧,渔民转产转业的各项政策才会得到根本的落实。3.根据捕捞量和收入确定税率档次,使税收政策更加合理。(九)渔民素质维度。既要建立和完善人尽其才的有效机制,营造优良环境,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尤其是要引进具有多学科知识、技术和能力,熟悉法律、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也要注重对渔民的技能培训。对渔民的技能培训能从根本上提高渔民的科学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技能的提高,广大渔民才能在对科技需求不断提高的工作中发挥才能,不断提高渔业生产效率,谋得更多的经济回报。为此相关部门要提供符合经济、科技发展要求的综合培训和专项培训,特别是转产转业的培训。(十)产业优化维度。调整渔业产业结构,首先要调整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第一产业内部,拓展养殖业,注重开发新产品、养殖附加值高的海珍品,压缩近海和外海捕捞强度。鼓励现有渔业捕捞资源进行归并、整合,提高经营规模,积极开拓远海远洋捕捞业,提高渔业企业经营效益。第二产业内部,从水产品精深加工和水产保健品、医药品起步,提高科技含量和产品档次。实现渔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合理组合,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实现渔业生产标准化、渔业环境生态化,提高渔业加工和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完善为渔业经济发展配套的各类服务业,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旅游业汇。其次,在延长产业链的同时还必须多产业结合,不仅是研究单纯的海洋捕捞业的发展与变化,还要联系渔网制造业、内海养殖业、海滩观光业、紫菜养殖业等同产业链上的其他滨海产业,使得研究结果更加贴近生产实际。
参考文献:
篇6
>> 高校软件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机电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科技团队建设研究 研究高校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通信工程专业大学生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环境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软件工程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音乐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园艺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煤炭相关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 培养机械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探索 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实践平台建设 民办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化工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乔连全.我国研究型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现状与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3):81-87.
[3]张晓鹏.美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6,(3):7-11.
[4]李艳华,金伟.民航产业技术创新系统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7):62-66.
[5]陈元江,陈奕名.从战略高度加强民航科技人才队伍建设[J].中国民用航空,2006,(9):43-45.
[6]http:///cauc_menu/cauc_jj.htm.
[7]万森林,张平.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37-39.
篇7
据了解,烟台属于严重缺水性城市,其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境内并没有客水。虽然烟台市年平均降水量约为650毫米,水资源总量约为30亿平方米,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436平方米,尚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5,更大大低于国际标准。虽然面朝大海,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是烟台仍然是一个半干旱城市,严重缺乏淡水资源,因此,充分利用海水资源,向大海要淡水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已经成为解决烟台水资源问题的战略性举措。但是海水淡化成本尚高,每吨淡化水的成本为五元左右,比工业用水成本高出一元左右,以至于无法将淡化水大规模推进市场。本文旨在法律技术层面研究海水淡化的市场化问题,将海水淡化产业推向市场,以切实解决烟台地区的淡水资源问题。
一、关于海水淡化的政策性文件
早在2005年,国家就曾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海洋局等了关于利用水资源发展水资源的政策性文件《海水利用专项规划》该规划意在加强海水淡化利用,以企业为主体生产淡化水用于居民引水、生活用水、企业生产用水;高效可持续的提高海水资源的可利用率。
2011年的《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针对我国五年内的海洋科技发展进行了总体规划。“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工作是突破关键技术,培育和支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全面开发利用海水成为相关的关键技术之一。开展实施海水淡化产业化项目,支持和鼓励沿海城市及海岛组织开展大规模的海水淡化产业化示范项目。
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其中提出:要求到2015年,提高海水淡化所用材料、设备制造的自主创新率;海水淡化能力需达到的日产量以及海岛新增供水量的贡献率需提高;需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海水淡化产业链模式,关键技术设备的研发制造能力努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影响海水淡化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烟台作为我国开展海水淡化项目较早的城市,淡化水的市场较大,但是烟台淡化水仍然存在规模小,竞争弱,发展慢等问题。影响烟台市海水淡化市场的主要原因有:
(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较少,海水淡化的主要技术装备以及多种关键部件主要依靠进口,从而导致海水淡化的成本偏高。
(二)产业发展水平较低。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水平较低。我国海水淡化整体实力相对于国外有关方面处于劣势,国外十分关注我国海水淡化市场并积极采取措施抢占我国市场。烟台从事海水淡化的设备制造较少,企业规模较小,尚未形成海水淡化产业链。
(三)海水淡化相关政策不足。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不完善,政策实施力度不够,可操作性差,我国《水法》中虽然有关于对海水淡化的表述,但是有关水相关法、海洋相关法中并未明确指出海水淡化应该由哪些部门主管。烟台缺乏良好的政策环境来支持海水淡化的发展,缺乏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未能把海水淡化产业放到应有的战略高度,对海水淡化没有明确的定位。
三、关于海水淡化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政府对海水淡化的政策支持。(1)将海水淡化产业列入烟台市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并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根据国务院制定的《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来制定符合烟台区域特征的地方性规章,应建立烟台市海水淡化相关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建立起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以建立实质有效的产业鼓励政策,推动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2)对使用海水的企业在研究开发、购置机器设备等方面授予税收优惠政策。明确海水淡化设施及建设可享受优惠政策及资金支持。把海水淡化项目作为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对于生产淡水的企业给以补贴支持。(3)烟台应通过投资和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来鼓励更多企业进入海水淡化范畴,扩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投资融资渠道,鼓励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进入海水淡化行业。(4)烟台市政府应该加大水价的改革力度,调整水价及其结构,合理确定淡化水的价格,以促进淡化水的推广和使用。并经由媒体公益广告的形式对海水淡化进行主题宣传,使市民对淡化水有一定的认识,有助于淡化海水进一步走向市场。
(二)对于企业方面,应加快建立行业规范标准,加强技术改革创新,研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设备,以尽快提高海水淡化的核心竞争力。应建立切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根本调节作用。
四、结语
大力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是扩大蓝色海洋经济区水资源供应量的有效方式,是解决烟台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但同时应当意识到,烟台地区要大规模发展海水淡化产业仍面临许多挑战,由海水淡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亦不容忽视。应通过加强政府管理、促进技术革新等方式降低海水淡化的成本和能耗,推进海水淡化市场化,并努力减少海水淡化对渤海海洋环境的影响。如此才能扬长避短,发挥海水资源丰富的优势,解决烟台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为建设蓝色海洋经济区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 吕荣胜.天津滨海新区推进海水淡化市场化进程的对策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09).
[2] 付健,王亦宁,钟玉秀.关于我国海水淡化利用管理体制的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2012(01).
[3] 杨尚宝.关于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几点看法[J].中国建设信息(水工业市场),2011(02).
[4] 侯勇,王桂华.海水淡化技术现状与发展[J].吉林电力,2011(01).
篇8
关键词: 生物技术专业 海洋生物制药 教学改革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向海洋要药”是医药行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抉择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为了更好地推动生物技术在海洋生物制药上的应用,我院为生物技术专业开设了“海洋生物制药”专业选修课。这门课程以多学科为基础,培养复合型人才,发展潜力巨大。
但是海洋生物技术制药这个学科在我国高校开展的时间较短,开展课程积累的经验较少。如何上好这门课?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完善,初步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高校本科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学习海洋生物制药课程的教学模式。
一、优化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材
海洋生物制药是生物技术制药的一个分支,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历史较短,教材较少。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提高,大规模发展海洋生物制药成为可能。目前海洋生物制药发展迅速,有关海洋生物制药的科研成果大量涌现,为我们选择海洋生物制药的教学内容和教材提供了空间。
根据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特点,我们首先确定了教学内容和重点。海洋生物制药的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海洋生物制药概述,内容包括海洋生物制药的发展和现状,海洋药用生物的类别。第二部分,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与生物技术制药,内容包括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有效化学成分及其研究方法,海洋生物新药的生物技术及其筛选与评价。第三部分,海洋生物新药的药学评价,包括药理学、制备工艺、药物动力学、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等。重点是学习和掌握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有效化学成分及其分离结构鉴定的方法,掌握海洋生物新药的生物技术方法,海洋生物样品活性筛选方法。
由许实波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海洋生物制药》至今已出版2版。经过对比,我们采用第2版作为教材。教学内容加入第1版海洋药用生物部分。“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参照李八方主编,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海洋生物制药的生物技术研究方法”和“海洋生物样品活性筛选”参考焦炳化和易杨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现代海洋药物》。这样一来,重点更加突出,掌握更加牢固。
二、改革教学方法
(一)注重课堂互动式教学
传统教学活动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单纯进行灌输式或说教式教学。这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活动,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如果忽略了学生这个主体,势必会让学生感觉教学内容单调枯燥,毫无兴趣,增加学习的难度。互动式教学是“二元双向式”教学模式[1],由教师主导教学,通过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2]―[3]。互动式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有深刻的印象,从而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积极思考,激发创新思维。
(二)讨论式教学
专题报告讨论会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让参与者接触较大知识量,并针对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完成对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掌握。本课程中“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明显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一章举例丰富,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同时本章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我适合以报告讨论会的形式进行教学。具体方法是:学生5―6人结成一组,针对感兴趣的药理作用方面查找文献,归纳总结,制成多媒体课件。讨论会每组派出1人报告本组的总结成果,其他同学就报告中的问题参与提问和讨论。然后由教师总结汇总,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该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获得相关文献的能力,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和团体协作的精神[4]。
(三)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和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将文字、图形、动画与影音等组合并加工制作成教学课件,通过计算机和投影机作用于学生来实现教学活动,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5],具有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海洋药用生物的形态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加深印象,掌握生物的特征。多媒体教学通过教师备课可以把大量信息补充进课堂,开拓学生视野。对非重点内容,通过简单列出标题,使讲课和学习思路顺畅,可以提高效率,节省时间。对“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筛选”一章,我们总结补充了大量活性筛选的方法,顺序也进行整理。学生反映较好。而对“海洋药物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一章,除了对基本的方法和参照指标进行重点讲解,其余采用小标题形式,使学生了解质量管理与控制基本过程。
三、注重学科前沿
海洋生物制药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每天都有大量研究成果涌现。所以不拘泥于课本,给学生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梳理产业的发展方向,对他们以后从事与之相关的工作有重要意义。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大大提高,对海洋生物制药的产业发展也有了自己的看法,有些同学更是把海洋生物制药作为自己以后从事工作的方向。
四、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不是目的,考核的目的是督促学生全面复习搭建知识构架和掌握本门课程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也是反映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对学生成绩的评定,采用了百分制,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由回答问题、讨论报告等课堂表现组成。平时成绩是为了防止学生临考突击,通过死记硬背通过考核。期末成绩主要是笔试本门课程的主要理论和方法以及占总成绩14%的发挥提高题。
五、提高教师自身修养
教师是一个受人尊重的职业,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起到知识传承和教书育人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都可能对学生产生莫大的影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言行一致,带有良好的情绪,努力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多和学生沟通,倾听他们的观点,及时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对他们提出的意见虚心接受;不断加强科研工作,关注学科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水平。
六、结语
我们采取上述的教学方法、手段,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海洋生物制药课程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学校督导组的肯定,获得学校青年教师授课比赛的优胜奖。
虽然海洋生物制药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开课时间较短,经验相对不足。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求知欲的增强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吸收其他课程的教学经验,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继续加强课程组建设深化教改,不断发展完善,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加快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华,吴云勇.“互动式”教学模式论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3):77-79.
[2]任红杰.关于高校互动式教学的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07,(5):43-46.
[3]胡展英,傅华勤.关于高校互动式教学的思考[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18,(3):83-85.
[4]牛莉娜,林英姿,王华民,陈锦龙,饶朗毓.讨论式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8,01.
篇9
【关键词】 类型电影 科幻类型电影
要分析中国科幻电影的历史现状,就要先明确几个概念。所谓类型电影,就是按照不同类型的规定和要求拍摄制作出来的影片,按照不同的分类手段,可以把把类型电影再进行不同的分类,通常划分为:科幻片.动作片..喜剧片.犯罪片等等,当然,有很多影片包含了不同类型片的元素,无法硬性的划分在哪一类中,不过这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我们要研究讨论的是我国类型电影中最为缺失的部分,即科幻类型电影。
1 国内外科幻片的发展历史
科幻类型电影作为类型电影的一种通常被通俗的称为科幻片,其特色的情节包含了科学幻想,我们可以将科幻片定义为包含了科学因素的电影,情节源自于目前已有的科学技术或者有根据的科学假设。与灵异片魔幻片不同的是,科幻片中假想出来的各种因素必定以科学依据为基础,即便有时其所依据的科学跟据看起来有些疯狂,而不是像灵异片魔幻片那样无科学根据的想象。从风靡世界几十年的星球大战系列影片,到目前电影历史上票房最高的《阿凡达》,再到2000年席卷全球的《黑客帝国》,以及改编自美国漫画的各种“侠”,西方国家层出不穷的科幻大片无不是赚足了票房的同时更也在电影历史上树立起一座座里程碑。反观国内,科幻类型电影在我国的产量十分稀少,近年来电影产业高速增长,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趋势下,顶尖团队,一流导演,当红明星们耗资巨大拍摄出来的电影大片,基本上都是以历史事件,武侠江湖,古代战争做为故事背景,与国外层出不穷的科幻大片恰恰相反,即使回顾中国电影发展历史,科幻片也是凤毛麟角,中国电影人们好像对拍摄制作科幻片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为何中国科幻类型电影如此难产呢?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先要对比下国内外科幻片发展的历史。科幻片诞生与1902年的法国,自诞生之日起就于科幻小说有着紧密的联系,从电影历史上第一部由梅里爱导演的科幻片《月球旅行记》在法国诞生以来,大量的科幻影片都改编自科幻小说,随后,科幻片传入好莱坞,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是好莱坞科幻片的成长期,《化身博士》{导演:维克多弗莱明}、《月球旅行记》{导演:梅里爱}等一批科幻片登上了电影历史舞台,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好莱坞的科幻片逐渐走向成熟,开始连续累赎的拍摄科幻电影系列片,如《科学怪人》、《科学怪人的儿子》、《科学怪人的新娘》{导演詹姆斯怀勒}等,到了1950年至1969年,科幻片进入了他的繁荣期,大量耳熟能详的科幻片出现在荧幕上,直至今日,好莱坞科幻片在高科技中探索前进着。反观国内, 我国电影在高速发展并且已经有成就,已经出现了一大批擅长类型电影的导演,提到武侠片我们会想到徐克,提到现代故事片我们脑海中浮现出冯小刚,但是提到科幻片呢?我们脑海中几乎一片空白,自我国电影史以来,科幻电影无论在导演数量还是年产量都几乎屈指可数,与国外科幻片的层出不穷相反,我国电影史上仅诞生过像《六十年后上海滩》{导演:杨小仲}、《十三陵水库畅想曲》{导演:金山}、《霹雳贝贝》{导演:宋崇}等为数很少的科幻片,到了新世纪,即使在我国电影产业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科幻片仍旧持续疲软的颓势,不仅产量增长很慢,内容和技术上也有很多模仿外国科幻大片的因素,在国外几乎没有市场,即便在国内反响也普遍一般,我国的科幻类型电影的问题到底出在何处呢?
2 类型电影产生的条件
电影作为一门容纳了历史、经济、科技、音乐、舞蹈、等多方面元素的综合艺术,是人类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更可以说是不同人种、国家、民族的人们对他们自己所理解的外部世界通过镜头语言的主观表达,因而一个国家的电影会深深的受到该国历史、文化、宗教、政治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国家电影特点的不同都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不同国家历史文化上的差异,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偶然现象,也可以说一个国家的电影特点是其历史文化造成的必然。举个例证,在美国刚刚建立时,地理上只占据着大西洋沿岸地区,也就是被称为“建国13州”的40万平方公里左右的地方,他们西部有着远远大于当时美国本土的未开发地区,当时美国制定了一系列开发西部的纲领,使得不计其数的独立农民在西部地区得到了不受约束的发展,带动了西部全方位的高速前进,美国领土也从最初的13个州扩大到了现在的51个州,西部的拓展伴随了美国历史很长时间,西部的开发更伴随着无比的艰辛血汗,成为一段被称作西部开发的经典时期,因而当电影诞生之后,美国好莱坞出现了一种独立的特殊的其它国家都没有的反映当时西部开发经典时刻的类型片,即西部片,或者称为牛仔片,例如《西马龙》.《关山飞渡》等就是其中经典,西部片曾风靡世界几十年。其实西部片无非是:牛仔.警长.酒馆.歹徒.美女等一系列模式的不能在模式化的元素,情节也大同小异,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多少有点妄想的成分,但是实际上西部片是美国人自己对西部开发时期的回忆和赞美,是对西部开发这个经典时期的一种自豪,西部片表现的大多不是美国西部开发时期的历史真实事件,很多是对西部传说和假想的描写,其实质是对美国民族精神的一种表达。可以说没有西部开发时期的史实和精神,美国也就不会诞生西部片这独一无二的电影类型,他是美国人对自己历史,对自己特殊历史时期,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理解和表达。从这个例子能清晰的看出,一个国家的电影是由其历史、文化作为其实质和内涵,每个国家各自电影的不同是因为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不同的历史文化,这种历史文化是长期形成很难改变的。
3 中国文化孕育出的中国电影
那么,中国电影是怎么表达自己的历史文化的,或者说中国文化是怎么反映在自己的电影上的呢?中国作为历史文明古国,文化传承五千多年没有断代,因而有着悠久而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海岸线漫长,东南两面临海,西部和北部以高原和山岭为主,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使得我国自古以来的文化传统就是向内的,而不是向外的,陆地是稳定的,并且受到地形以及江河湖泊的限制,始终以农业作为第一行业,经过了十分漫长的封建统治,导致历史以来我国人民的思想比较封闭,土地.财产大多使用世袭制度,土地占有面积的大小又让人们产生了很强的等级观念,安土重迁,安贫乐道,对故乡的浓重感情,因而产生了独特的大陆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哲学,发展出自己特有的对人和自然关系的定位,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提出“天人合一”,人事必定顺应天意,要将自然界的法规转换为人之准则,顺应天理才能国泰民安,道家提出“道法自然”,诚谓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孕育出了中国特有的文明,中医、书法、国画等一系列世界所惊叹的独特文明,例如中国的国画讲究留白,而西方的水彩画讲究写实,这点小小的不同折射出了两种文明间的巨大思维差异,我们之所以是我们是因为我们有历史,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影响着每一个炎黄子孙,更深切的反映在我国的电影业上,就像人上了上了年纪总爱回忆过去,几十年的人生经历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何况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中华儿女呢,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电影绝大多数以历史事件,武侠江湖,古代战争为故事背景的原因,是必然的结果,更是我们悠久文化的灿烂结晶。中国电影在文化内涵上内敛精致,看重故乡和家,看重亲情,厚重而不张扬,在日常小事中见大道理,比如李安导演的《饮食男女》在细致的表现了中国博大的饮食文化的同时弘扬了中国家庭中父女之间微妙的关系,整篇节奏平和儒雅,充满了东方特色。又如《霸王别姬》,描写了中国传统国粹京剧以及京剧演员们在社会变迁中的沉浮荣辱。再如《荆轲刺秦王》描写了侠客的传奇故事。中国历史上走过的每一步都影响着中国文化,都或多或少的反映在中国电影上,例如中国独特的武侠类型电影的产生源于先秦时期,随着奴隶制度的解体和封建城市经济的发展,社会需要能人将才,于是各路诸侯招揽门客,出现了士人阶层,士人阶层中又以“儒”、“侠”最有号召力,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侠客爱打抱不平,这在专治社会中给下层人民以良好的印象,在《左传》、《战国策》中都有对侠士的记载,这也为后来的武侠文学提供了原型,孕育出了后来的武侠小说,出现电影之后,武侠类型电影也成为我国独特的电影类型,风靡世界。简而言之,中国优秀的电影大都是以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为背景展现出的文艺电影,有着自己的独特的韵味。
4 科幻片需要的土壤
但是科幻类型电影需要土壤并不是这些,科幻片着重表现的是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是在现实一些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对未来科技的发展做出的全面的幻想和预言,是以朝前看,看未来的视角为背景讲述的,这和在中国文化中成长起来的我国电影人总回忆过去的视角、观念都是不同的,造成这种不同视角结果的原因很多,比如西方国家的典型代表美国,建国于1776年,只有短短二百多年的历史,和五千的中华文明比起来显然还是个孩子,没有太多的历史供他们去回忆,他们也总是像个孩子一样没有包袱,期待长大,期待未来,因此有着朝前看的思维习惯。科幻片的思考方式是和西方文化思维相辅相成的,从古代希腊神话中就有很多关于海洋的传说,到后来的英国,西班牙等一系列西方国家都大多面积不较小,资源丰富程度一般,很多国家三面环海,西临大西洋,北部是北冰洋,南部还有地中海,因而西方国家有着典型的海洋文化,他们的发展和中国的内敛型重农业恰恰相反,属于外向型发展,注重贸易和经济,所以船就成为他们必备的工具,船越大越坚固就能带他们去海洋的更远处,同时经常出海还要求他们必须在天文.数学.造船等一系列技术上有深入的研究和发展,这也推动了西方科技的发展,和注重科技发展的思想观念,促成了后来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崛起,这样的历史文化,让西方人对人和自然有着截然不同的定位,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主宰自然是他们对人和自然关系的理解,受这自己历史文化的影响,他们的电影也反映着他们的思想特点,他们对自己发展科技,改造自然的历史有着自豪和感慨,这也促成了科幻片的产生,无何各种类型的科幻片,其讲述的主题都是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这和西方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这也是电影诞生以来,科幻片在西欧国家快速发展以致今天繁荣局面的原因之一,科幻片是欧洲人们对他们历史上注重科技发展,改造征服自然的历史文化表达的方式之一,科幻片中普遍具有的探险精神,对未来的畅想,敢于想象,用科技改变世界,去开发未知的领域正是西欧民族性格的写照,是对自己乘船发现新大陆,建立日不落帝国的骄傲的表达,并且近代西方国家的经济科技实力超越了东方,无论在科技人才,还是高新科技上大都领先于我国, 这更给科幻片大量的科技基础和科学素材,科幻片是对高新技术的想象,是对未来的憧憬,最高新的技术更容易也更适合出现在科幻类型电影中,所以拥有较为先进科技的西方国家拍摄科幻片有着我国还不具备的优势。以科技最为发达的美国为例,美国的科幻片产量和质量都大大超过了其它国家,当科幻片刚刚登入电影历史舞台的时候,科幻片诞生在法国,后来就中心逐渐转向了美国好莱坞,到现在,美国在科幻类型电影的市场上有一家独大的趋势。不仅如此,西方国家在宗教上大多信奉基督,圣经中对世界末日和诺亚方舟的叙述深入人心,在科技发展的同时,人们也担心这科技对人类带来的副作用,担心科技的发展仍然无法控制世界,正是这种担心,刺激他们去不断想象未来的情景,比如科幻片《骇客帝国》 《2012》都深切的表现出西方国家人们意识里对未来的担忧。 在西方这种文化历史、思维方式、人与自然的哲学定位、里,孕育出了符合他们自身特点的科幻类型电影。
5 中国科幻片是否有未来
因而无论是从历史风俗文化,思维方式,科技现状上,我们都看出了中国科幻类型电影惨淡的原因所在, 电影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然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每个国家因其特殊的文化历史差异,各国的电影都有不同特点,因此我国至少目前来讲还不具备孕育大量优秀科幻片的土壤,在我们惊叹美国怎么能拍出像《2012》或者《阿凡达》的同时,西方人也在赞美我们的《卧虎藏龙》、《霸王别姬》。资金和技术在电影拍摄别是科幻类型电影拍摄中固然重要,不过这绝对不是影响科幻类型电影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故事情节和文化内涵才是其成败的关键,《x战警》在世界轰动,但是仔细观察,其成本和高科技技术并没有超越一些国产大片,所以,中国科幻片未来重在引入不同的思维方式上,拍几部让人捧腹的低质量科幻片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在发展自己电影特点的同时,加强对科幻类型电影的关注和学习,培养科幻电影的土壤,才是我们现在应该做的,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国的科幻类型电影才能逐渐发展壮大,我们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曾德昌.中国传统文化指要[M].巴蜀书社,2001,(07).
篇10
关键词 多学科交叉 大学生创新实验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3.024
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高等学校,尤其研究型大学,担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2007年教育部推出的面向本科学生立项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012年调整为“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大创”),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R,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的能力。[1, 2]随后,各个省份、高校甚至下属院系也相应地推出了不同级别的“大创”项目。“大创”已逐渐成为本科生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的制度化途径。研究表明,参与“大创”项目的学生,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信心、坚持和毅力等方面的收获与创新素质有密切关系,属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3]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国内诸多学者对“大创”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关注的重点是“大创”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对跨学科复合人才培养及多学科交叉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还关注不足。[4-6]
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建设平台,同济大学是教育部首批60所“大创”项目资助高校之一。在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政策背景下,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以下简称“海洋学院”)的学科发展也逐渐走向科学与技术相结合之路,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学院发展的重要基础。虽然学院每年本科生数量仅60~70人,但获得立项的“大创”项目数量及参与的学生数量从2008年至今逐年增加,并已形成了国家级、上海市级、校级、院级4个层次的“大创”体系,对培养创新型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指导教师,作者曾多次参与“大创”项目指导工作,现作为教学管理人员,又参与了“大创”项目管理工作。在海洋学院学科发展方向转型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契机下,根据作者指导、管理“大创”项目的申报、实施现状,探讨其对推动多学科交叉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效应。
1 海洋学院“大创”项目实施现状
1.1 综合运用多学科交叉,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地学创新实践基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对于如何学习贯彻落实十精神,加快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学院积极发挥学科特色和优势,综合利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三个本科专业优秀师资,利用学院及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设备及仪器资源,将交叉性学科实践教学与大创项目研究相结合,逐步形成了科教融合、互促互补的海洋学院大学生地学创新基地,为本科生营造了一个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环境,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加强学院在大创项目管理与实施方面的有力支持,是培养出满足不断发展的地球科学与海洋科学领域需求的学科交叉复合创新人才的有力保障。
1.2 立项数量、项目质量及参与人数显著提高,多学科交叉研究效应显现
海洋学院“大创”立项的数目从2008年的7个逐年跃升至2015年的18个,从一开始几乎无国家级、上海市级别项目,到2014、2015年近一半项目为上海市及以上级别,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有显著提高,项目的专业方向涉及到海洋学院的各个研究分支,项目的难度和立意也逐年增大(表1)。
经过统计各年份立项项目研究内容及项目组成员的专业发现,除了立项总数较少的2011年,其余年份立项的“大创”项目中,尤其是在近两年国家级、上海市级项目数量迅速增长的情况下,专业交叉的“大创”项目占总项目数的比例从2008年至今一直保持在30%左右。这一方面表明学院本科生能够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通过专业交叉组合的方式挑战创新项目研究,各专业在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与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以此为线索,追踪总结当前“大创”项目从宣传、申请、到申报、评审、立项、评价等整个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学科交叉创新项目研究的支持力度,完善多学科交叉创新项目的指导团队和评价体系,推动复合创新人才培养。
1.3 评价和激励机制尚待完善
海洋学院在地学创新基地发展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了一支由各学科专业教师组成的知识结构全面、业务熟练、年龄结构合理的“大创”项目评价专家团队。但目前“大创”项目的评价方式主要是通过结题报告和结题答辩等,尚缺乏对项目实施过程的评价,缺乏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实践能力收获方面的评价。
实践证明,通过“大创”项目的训练和实践,不仅学生的综合知识得到了运用,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大创”项目以学生为主体,而本科生上课时间较多,学生必须在完成繁重的上课之后,挤出时间参与项目,所以应该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创”项目的同时给予肯定。目前,学院对于积极参与项目的学生,在项目顺利结题后根据项目等级、项目组成人员类型及工作量分配情况将一定的学分计入本科培养方案,作为创新教育学分的一部分。同时,在奖学金评选和保研方面都有一定的政策倾斜。但对于“大创”项目指导教师,目前学院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很多指导教师除了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还要对“大创”项目从选题立项到实验设计和结题验收都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这也是一些项目成果未达标或延期的部分原因。建立健全的“大创”项目评价和激励机制是推动学院多学科交叉复合创新人才培养亟需解决的问题。
2 “大创”推动多学科交叉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2.1 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海洋科学大类平台课程体系
信息社会的发展体现出学科交叉、综合的特点,这对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围绕多学科方向,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复合型创新人才知识结构,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教学问题。
海洋学院现有的大类平台课程体系知识结构虽能大致覆盖海洋科学与地球科学两大学科,但各门课程的授课内容及授课团队完全独立并无任何教学方面的联系;同时现有的教学体系是根据课程设置来设计课程实践内容,由于教材知识更新较慢,容易导致课程实践内容缺乏创新性,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多以教师、课堂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更缺乏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和批判意识。
因此在当前情况下,一方面需推进学院大类平台课程教学方案与课程体系改革,建立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理论、实验、研究”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重视学生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的培养,减少验证性实验,适当提高创新性、设计性、综合性验比例,增进各门课程间的联系,建立起多学科交叉教学的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另一方面,探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论及实践教学模式,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原则,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灵活运用,在多学科交叉实践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适度扩展学生的应用领域知识与技能,将科学研究方法培养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实践学习兴趣转化为主动学习理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行动,只有在体验了创新性实践研究的愉悦性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
2.2 组建跨学科团队,引导学科交叉项目研究,营造全员参与氛围
根据目前多学科交叉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依托大学生创新基地,组建多学科导师组,既有利于不同专业学生研究思想的交流和创新思维的碰撞,增加学科交叉研究实施的可行性;也有利于将不同学科的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相融合,这种各专业的导师解答各专业类型问题的方式,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的单个导师指导方式。同时,可以通过组织开展讲座等方式对论文写作、专利申请等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辅导;通过创新团队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创新成果的分析、比较和优化,也有利于创新成果的产出。
以学院大学生创新基地为依托,将创新活动纳入课内学习,加强“大创”推广与宣传的方式和力度,大力发展学生社团的“老带新”模式,让全体学生都能了解并参与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
通过以上途径构建的“大创”项目建设平台,强调自主实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2.3 构建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鼓励多模式结合的“大创”项目
建立和健全“大创”项目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是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以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评价准则,积极倡导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导师评价和专家评价相结合,重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不再只关注、申报专利及获奖等信息,而是以更开阔的视野和宽容的心态来对待“大创”成果。通过构建合理的评价机制,促使导师与学生反思项目实施过程的同时也促使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导师与学生参与“大创”的成效,便于在“大创”实施中对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过程进行监控,推动“大创”项目的深入开展。
“大创”能否发挥作用也离不开有效的激励措施。对于学生,可根据“大创”项目级别及参与工作量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评奖评优时参考、推荐免试研究生可作为加分条件等;对于教师,根据所指导的“大创”项目级别折算教学学时,评选优秀指导教师,对优秀项目给予资金奖励,在年终考核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等。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大创”的积极性。
同时,在现有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的“大创”建设背景下,加强“大创”建设中校内与校外的结合。将目前“大创”所依靠的学校内部实验室和创新基地延伸到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和工程实践创新中心。由企业提出实际课题、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场地、资助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通过校企合作,让校外导师参与高校人才培养,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根本任务。[7]是教育部推进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以“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为契机,创新教学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深化推进“大创”建设,开展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反思,确保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洋,闫达远,明道福.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实践与思考.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93-95,105.
[2] 张友琴,王萍,朱昌平等.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契机培养创新型人才.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7):167-170.
[3] 付少彬,张芸,梁玉君等.浅谈基于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广州化工,2015.43(23):238-239.
[4] 乔连全.我国研究型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现状与反思.高等教育研究,2011.32(3):81-87.
[5] 林晓.基于创新竞赛的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江苏高教,2015(2):132-134.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2海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