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保障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4: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服务保障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服务保障措施

篇1

随着近年来“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民生问题成为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因此,“保障”一词也跟着发迹,上上下下颇得青睐。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保障常常表现为一个社会政策和社会立法的庞大体系。不是专业人员很难弄清这个庞杂纷乱的体系中各种制度和项目是如何划分的,更难以弄清这些制度和项目之间的关系。以下,我尽力将这堆乱麻作一番梳理,帮大家理出一个头绪来。

我们常把社会保障比作安全网,这个网的经线就是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这是社会保障制度最基本的划分。除此之外,还有两种常常被称为“准社会保险制度”的保障方式:雇主责任制和储蓄基金制。

雇主责任制是国家通过立法,要求雇主负起保险责任,在其雇员遇到规定的风险时,直接向他们提供现金或服务保障。为了避免遭遇特大事故时的巨额赔偿,现在雇主一般都选择为雇员向保险公司投保。

储蓄基金制就是我们常说的“个人账户”,也称强制性储蓄制度,即通过立法,要求雇主和雇员都缴纳一定金额的保险费,分别记入每个雇员名下的账户,当雇员遭遇规定的风险时,便将其名下的储蓄保险金连同利息,一次性或以年金形式返还给本人。

就保障目标而言,社会保障可分为老年、残疾、遗属保障,疾病与生育保障,职业伤害保障,失业保障;另外还有住房保障和教育保障。这些是社会保障安全网的纬线。

老年、残疾、遗属保障。简称“老、残、遗”保障,劳动者可能在未到退休年龄就因病因伤致残或死亡,为满足其正当的要求,就将对老年、残疾和死亡这三种风险的管理放在一个综合性社会保障系列中。

医疗和生育保障。针对疾病风险和生育风险而采取的保障措施很相似,基本目标有二:其一,提供维持生活的现金补贴;其二,提供保健医疗服务。于是就将对疾病和生育这两种风险的管理放在一个综合性社会保障系列中。

职业伤害保障。针对工伤和职业病所采取的保障措施主要是在劳动者发生与职业相关的工伤或职业病时,给予现金补助和医疗服务,因此将与职业相关的伤、病风险的管理放在一个综合性社会保障系列中。

失业保障。针对失业所采取的保障措施也是资金保障和就业服务,因而将对失业风险和就业服务的管理放到一个的综合性社会保障系列中。

在现代社会里,住房和教育也是人们最基本的物质需求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这两个领域,政府也开始提供社会保障。

住房保障。在现代社会里,政府须负起给所有的社会成员提供最起码的居住条件的责任。住房保障常用的方式主要有二:一是提供廉租住房,二是发放租房补贴,有时也将住房贷款包括在内。

篇2

智利前总统拉戈斯上任之初,成立了一个跨部门委员会,研究和筹划医疗保险体系的改革。该委员会的代表分别来自专业医师协会、健康保障从业者联盟和私有医疗服务提供者。他们确定了智利的医疗保险体系面临的四大挑战: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服务支出加速增长;不同社会群体医疗保险的状况不平等;不同社会群体健康状况的差距越来越大。

基于以上四点挑战,跨部门委员会制定了2000~2010年期间医疗保险体系的四大目标:改进现有的医疗健康指标;满足由于人口老龄化和人民健康状况变化衍生出的医疗需求;弥合不同社会和经济群体间的健康状况差距和不公平现象;根据人民的期望改进服务的范围、路径和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2002年,跨部门委员会提出了立法建议。有关医疗保险体系的新法律框架在2003~2004年获得通过,这是智利乃至拉美国家首次以人民权利为基础的社会保障法律。

法律合并和定义了医疗保障的路径、质量、机会和经济补偿的概念。它还建立了部长级的责任机构――医疗健康监督办公室和地方性医疗咨询委员会。AUGE计划包含在新框架体系中。

根据智利当前面临的流行病发展状况,AUGE计划预测了未来将面临的问题并且探讨了可能的解决方案;对每种疾病和公共卫生状况提出了医疗反应法案;强调对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另外,它还针对疾病的不同阶段,规定了患者最长等候时间;针对特定的医疗状况规定了必须采取的行动、流程和技术,保证公平性。同时,它规定了一个家庭每年在健康方面的最大花销。

为了决定包含在AUGE计划中的医疗环境种类,医疗专家将所有的主要疾病按照发病率、严重性和治疗成本进行了分类,最重要的排序标准是健康寿命的损失数,精神疾病导致瘫痪的疾病也被优先考虑加入AUGE。

调查表明,AUGE计划覆盖了智利所有的社会人群,并且使用人数多达320余万人,占智利全国人口的19.6%。其中低收入人群(从属于FONASA的A类人和B类人)使用AUGE的比率为75%。

Isapres的投保人主要在高花费的医疗服务项目上运用AUGE。在加入Isapres的人群中,中等收入者运用AUGE的比率最高,达到了53.3%。而年收入超过100万比索的高收入人群运用AUGE的比率为24.5%。年收入低于30万比索的低收入人群中的该项比例为22.2%。据统计,使用AUGE计划使得糖尿病患者每年节省的医疗费用达到了50万比索,而严重的抑郁症患者每年可以节约100万比索。

但由于AUGE施行的时间尚短,国家预算办公室没有进行全国范围内的评估。

智利医疗健康办公室做了一项调查,测试民众对于新医疗保险体系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揭示智利居民对AUGE计划还不够了解。

大部分被调查者没有完全了解AUGE计划中包含的保障。只有48%的被调查者知道至少一种保障措施,仅有29%的被调查者了解全部4种保障。而80%的被调查者不知道哪种疾病被列在保障计划中。45%的被调查者表示其外科医生没有对他们宣传过AUGE计划的使用。

令人欣喜的是,69%的受访者认为AUGE计划施行之后,国家的保障状况有了好转。39%的受访者认为,在AUGE计划开展之后,其健康得到了更好保障。28%的受调查者表示,在他们家庭成员中,至少有一位曾经患过一种AUGE清单里的疾病。而在这28%的受调查者中,只有50%的人决定使用AUGE提供的服务。在使用AUGE计划的人群中,42%注意到了包含在计划清单中的医疗服务和没有包含在清单中的医疗服务之间存在质量上的差别。

篇3

受长期“以药养医”机制、医保结余支付能力不足以及诊疗行为不规范等因素制约,部分医疗服务价格偏低,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得不到体现,一些药品、材料设备等费用却过高,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医疗行业运行机制,出现了重复检查、开“大处方”等现象。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卫计委、人社部、财政部发出《关于印发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意见》),全面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提出到2020年基本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

这次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合力推进改革,目标正是提高诊疗、手术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取消药品加成、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价格,既体现医疗技术价值、确保医院良性运行,又实现群众总体负担不增加。

1问:价格改革具体改啥

一位大夫去理发,给他剪了几年头发的师傅告诉他:“我晋级了,过去剃头是60元,现在涨到80元了!”师傅跟大夫聊天时表示,这20元涨得不算多,因为他都干了3年了。大夫说:“我读医学院11年,当大夫十几年,诊疗费一直只有几块钱。”这个段子,生动演绎了我国公立医院部分医疗服务价格不合理的问题。

在医改工作中,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价格一直是焦点。近年来,伴随着药价改革的加快,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渐渐提上议事日程。各地改革主要内容有两点:取消医院的药品加成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前者目标是破除“以药补医”的窘境,后者则为了体现医疗技术价值。

据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四部委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在《意见》中从5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任务。

一是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分类管理。对公立医疗机构,其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其特需医疗服务和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个性化需求比较强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其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

二是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公立医院统筹考虑取消药品加成及当地政府补偿政策,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重点提高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等价格。

三是改革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国家负责制定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指导医疗机构规范开展服务。各地确定本地区医疗机构服务收费的具体项目。

四是推进医疗服务定价方式改革。扩大按病种、服务单元收费范围,逐步减少按项目收费的数量。各地可按有关法律规定,授权设区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调整。

五是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监管。加强医疗服务成本监审和价格监测,完善定价过程中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等制度。强化医药费用控制和价格行为监管,合理确定医药费用总量,明确控费指标,依法严肃查处乱收费行为。

2问:配套改革怎么开展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涉及诸多领域,如何稳妥推进决定着改革的成败。

江苏省物价局副局长孔祥平指出:“如果只是取消药品加成、提高诊疗费这样的简衡,解决不了深层次的问题。必须要推进医疗价格综合改革。”

由于这项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所以,《意见》明确了各有关部门的分工。如:价格主管部门统筹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推进价格调整和定价方式改革;卫生计生部门制定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政策措施;医保部门做好医保与价格政策的衔接配合,积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制定医保支付标准的政策措施。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明确分工后,必须协同推进改革,形成政策合力。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必须强化价格与医药、医保、医疗等方面政策的衔接联动,方能确保医疗机构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以承受、群众总体负担不增加。具体来说,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将与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薪酬制度、药品流通体制、医保支付、分级诊疗、医疗行为监管等改革衔接配套,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特别是,医保支付、医疗控费政策必须与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同步出台,同步实施。

3问:患者负担会增加吗

无论是哪个领域的价格改革,老百姓最关心的是会不会多掏钱。为了确保改革后患者负担总体上不增加,《意见》明确了“控总量、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原则,提出了多项配套保障措施。

“控总量、腾空间、调结构”,是对医疗服务价格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通过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价格,以及通过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耗材等费用腾出的空间,用于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以确保医药费用总量维持平衡。“保衔接”,是指价格改革与医保支付政策要配套衔接。调整后的医疗服务价格要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患者整体医疗费用负担不会增加。同时,各地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医疗保障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明确医药控费指标,确保区域内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进一步说明,正因为医疗服务价格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改革充分考虑到社会和群众承受能力,采取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方式,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一是围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弥补一部分,并采取有升有降的结构性调整。二是逐步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最终实现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基本理顺的目标。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为目的,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使用、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整合优化各类卫生资源,逐步实现卫生信息互联互通高效,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问题。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政府投入为主,鼓励多种方式投资建设。卫生行政部门、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疗保障机构和医药管理机构为实施主体;具备专业能力的咨询公司、软件公司、网络提供商、设备供应商为建设主体。

(二)因地制宜、分期建设。结合实际制定总体规划,先行试点、分步实施、逐步完善。

(三)联合共建、优势互补。建立由相关部门、用户单位、建设单位共同参与的协调管理机构,实现联合共建、优势互补。

(四)统一标准、保障安全。采用国家和卫生部公布的最新信息技术标准,制定标准化技术政策,规范顶层标准体系,逐步形成系统数据整合与管理标准体系,采用安全交换和控制技术,实现信息资源整合管理、访问控制和信息安全。

(五)整合资源、拓展功能。在充分利用整合现有资源基础上,实现信息共享,拓展服务功能,使用户能够在权限范围内各取所需,发挥信息资源的最大效益。

三、总体目标

按照区域卫生管理理念,采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通过2-3年努力,建成系统安全、运行通畅、标准统一、应用全面、管理规范、资源共享的市、县(市、区)、乡镇(街办)、村(社区居委)4级卫生信息化网络体系,基本实现医疗服务数字化、公共卫生管理网络化、信息服务智能化、卫生管理电子化、安全保障一体化战略目标,开创全程终身式健康服务和现代化医疗卫生协作管理新模式,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四、主要内容

(一)建立和完善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体系1.加强基层网络建设。基层医疗机构要按照卫生部《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集标准(试行)》、《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等相关标准,为区域内每个居民建立统一的健康档案,记录居民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全过程。并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以满足业务需求为目的,建立集基本医疗、基本保健和卫生管理为一体的信息系统。2.推进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制定数字化医院信息体系基本框架、信息交换平台结构、信息交换基本数据集和接口标准、医学术语集、医院信息编码标准等信息技术标准体系。推进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的信息系统建设,规范诊疗护理行为。建立门诊、住院、药品管理系统,医生工作站,检验、影像、心电等临床信息系统,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探索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双向转诊、协同诊断等协作机制。完成医院行政、人事、财务、后勤以及绩效管理等事务数据集成,为实现区域协同医疗和推行“就医一卡通”奠定基础。3.建立全市统一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和慢性病管理等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实现与现有公共卫生系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慢病监测及死因报告系统、卫生监督系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出生证明系统)在市、县(市、区)级卫生信息平台的整合。4.加快卫生应急指挥与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市级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建成音视频一体化信息平台,将疾病报告、医疗救治、卫生监督和各类卫生资源数据库有效整合连接并展现;医疗救治信息系统重点建设120车载视频和救治现场移动视频语音传输,提高实时指挥能力。

(二)建立面向市民的卫生服务门户网站和短信服务平台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卫生核心应用体系与对外服务贯穿,相关公告,采集公众意见及相关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与公众交流能力,使门户网站和短信平台真正成为政府、专业部门与群众沟通的信息桥梁;医药卫生服务信息(各类许可办理、预约服务、诊疗信息网上查询、接种短信提醒等),提供各类自助(门诊触摸屏、电子显示屏等),推行“就医一卡通”,实现远程会诊和双向转诊,使医疗卫生服务更加方便群众。

(三)构建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和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对区域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业务和管理数据的采集、整合、利用,逐步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卫生行政部门对各公立医院运行状况、医务人员诊疗行为、药品供应情况及不良反应实施监控,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调度指挥和社会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等政策制定需要,实现群众就医预约制、“就医一卡通”、病历终身制,最终实现医改目标。

五、实施步骤

(一)试点引路阶段(2010年8月-2011年8月)。以太原市人民医院和1个区的社区卫生和妇幼保健机构为试点,先行完成1家公立医院、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以及5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信息化建设。逐步在全市建立统一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同时,构建区域卫生数据中心和信息整合平台,实施“就医一卡通”工程建设,实现试点医院与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建立“健康小屋”和公众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完成卫生服务门户网和卫生服务短信平台试点(包括网上门诊预约、诊疗信息查询),结合全市社区卫生和妇幼保健软件系统,开展短信接种提示等。为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二)全面建设阶段(2011年9月-2012年9月)。对全市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卫生监管机构等)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包括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服务管理初步信息化。在区域信息管理平台基础上,实施卫生业务管理和区域内医院运营监管,实现与医保平台对接和业务联动、“就医一卡通”。

(三)稳步提升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扩展区域卫生信息化范围,横向覆盖所有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医药管理、行政管理等相关单位,纵向覆盖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4级机构,形成较为完善的医疗信息服务网络,实现本市区域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数据互联互通。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太原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负责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实施;成立太原市卫生信息管理中心,负责医药卫生信息系统管理、运行和维护。

(二)发改、财政、卫生、人社、药监、物价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协调配合,在基建计划中安排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并确保足额到位;将卫生信息化系统建设、采集更新、运行维护所需经费纳入预算统筹安排,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使用和升级维护。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硬件设备、网络设施以及软件系统采取招标方式面向社会进行招标采购。

篇5

2010年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推荐案例

项目背景与动因

2011年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主要工作安排出台

2月17日,国办《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工作安排》分总体要求、工作任务、保障措施等三部分。其中,工作任务包括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五大类。《工作安排》明确,今年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均由上一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

2月18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报告时表示,今年要确定一批看得准、见效快的公立医院改革政策措施,向全国推广,争取在人民群众得实惠得方便、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和医务人员受鼓舞三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三年任务的攻坚之年。1月28日,上海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瑞金―卢湾区域医疗联合体”正式启动试点,标志着上海医改启动公立医院改革在体制、机制创新,纵向整合医疗资源,优化患者就医模式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据悉,“医联体”首先在卢湾区试水,在积累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在上海全市进一步推广。

■ “3+2+1”紧密型联合模式促各级医疗资源整合协同

上海推行建立的“区域医疗联合体”是一种“3+2+1”紧密型联合模式,即由1家试点三级医院联合若干家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以联合体章程为共同规范的紧密型非独立法人组织。此次在卢湾区建立的首个“医联体”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领衔,联合区域内6家一级、二级医疗机构共同组建。

成立医联体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三级医院和社区中心成了一家,大医院的技术和专家就能真正下沉,社区医生也能方便地到大医院实践,为实现医改“基层、基本、基础”的导向提供保障。目前,瑞金医院已经开始启动专家到社区的具体方案。组建联合体后,区域内医院的相关学科上下全程贯通,社区医疗也成了三级医院的分内事,下社区将制度化、常态化。“医联体”还将建立统一的检验中心和影像诊断中心。市民在社区做检查或摄片,将会有大医院专家在后台分析数据、辨析病理,借助信息化手段,“首诊在社区”有望得到充分实现。

■ “两统一”、“两创新”构建节约、高效内部运行机制

为确保“医联体”有效运行,上海市卫生局2010年10月出台《关于本市区域医疗联合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联合体要探索构建统一、节约、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实行“两统一”、“两创新”,即统一运行管理、统一资源调配、创新服务模式、创新服务手段。

实行统一运行管理,即“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的院长由联合体总监会相关部门共同提名,经理事会同意后按程序任命。医务人员柔性流动,财务统一管理,探索组建统一的后勤服务平台和医疗设备、药品、耗材等医用物资的统一采购平台。

实行统一资源调配,即“医联体”内以信息化为基础,开展检验检查结果共享互认、预约诊疗、双向转诊、继续教育等院际协作服务,推动资源共享,优化服务流程。统筹规划学科布局。强化学科间的优势互补与合作,联合开展科研和教学等。

在创新服务模式方面,“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明确分工,密切合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网络,推进服务模式的转变与创新。注重健康管理,加强居民的健康监测和慢病预防;注重“全专”结合,联合体内二、三级医院的专科医师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师,联合对相关疾病及其并发症进行诊疗;注重全程连续,为患者提供双向转诊服务,建立涵盖治疗、康复和护理功能连续、全程的服务链。

在创新服务手段方面,“医联体”内将率先开展预约诊疗、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临床路径管理、电子病历、医师多地点执业等服务手段创新。

医联体将成立理事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主要负责联合体所属医疗机构的总体发展规划、资源统筹调配、重要人事任免、医保额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决策,并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总监负责制。这是在法人治理结构上的重大探索。

■ “软签约”、“总额预付”严控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与过去硬性规定劳保医院、定点医疗的模式相比,“医联体”采取的是一种“软签约”方式。也就是说,市民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签约或不签;即使签了约,也能自由到其他医院就诊,没有任何限制。在试点阶段,试点单位推出就医优惠措施,吸引居民与联合体进行签约就医。通过试点探索,逐步过渡到锁定人群签约就医。相较以前,“医联体”试点不会减少市民现在享有的便利,而是做增量,给签约病人更多实惠和便捷。与此同时,联合体内的医院,对非签约病人,也将完全按照过去的接诊规范。比如,除了诊疗、住院的绿色通道,医院还会为有需要的签约病人主动联系联合体之外的特色医院专科,帮助病人得到最有效的治疗。

在推进“医联体”试点的过程中,上海市还将探索试行联合体医保总额预付试点,联合体预付总额按照公平透明、协商协调原则确定或调整。医保管理经办部门根据联合体提出的内部分配意见,将医保费用直接拨付至所属医疗机构。医保部门、卫生部门联合加强对联合体所属医疗机构医疗行为的监督检查,重点防止服务提供不足,如推诿病人、大病小治、诱导自费等,同时加强对签约居民享受联合体医疗服务质量、费用和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估。医保部门逐步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对联合体所属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监督评价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保证参保人员得到合理的医疗服务。

有关专家指出,试点医保区域总额预付,一方面督促医院合理医疗自觉控费,一方面也鼓励其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慢性病预防都将成为大医院的工作重心,从而为社区“治未病”带来先进的人力技术资源。

2010年度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10月29日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城市论坛2010年年会正式颁布。2011年度推荐工作现已开始,欢迎各城市报名参加。

电话:85993919 联系人:刘俊华

项目创新性分析

项目实施单位:

上海市卫生局

推荐词:

上海推行的“医联体”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一项涉及体制、机制调整的综合性改革。“医联体”通过联合体模式加强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促进各级医疗资源的整合与协同,进而探索一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的可行路径。

篇6

关键词:公立医院;公益性;途径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原则,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一、公立医院公益性

公立医院是由政府投资设立的、向社会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组织。

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就是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前提下,解决医疗服务的公平性、适宜性和可行性,包括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及均等性(这是公立医疗机构体现其公益性的最基本特征),承担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和预防保健任务,并在支援农村、支援边疆、扶贫医疗、扶持社区等多项政府指令性任务中提供各种公益,对一些社会普遍关注、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特殊传染病及各项健康基金扶持项目,公立医院提供免费或廉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淡化的原因

目前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出现了市场化倾向,公益性质淡化,主要靠向群众就诊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的状况。医院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社会责任的倾向不仅加重了群众就诊的难度,也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和卫生行业的社会形象。引起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的原因有:

(一)缺乏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

“看不起病”是目前公立医院公益性遭到质疑的根本原因。由政府制定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又不甚合理, 有些医疗服务项目收费低于成本, 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又得不到体现。“以药补医,以检养医”机制导致供给诱导需求和药品价格虚高,使公立医院成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内在驱动。

(二)考核以经济效益为主,驱利化

考核重视医院的经济效益, 忽视其社会效益,少数医务人员拜金行为明显,市场趋利现象严重,导致公立医院公益性日益淡化。

(三)政府投入少,缺乏完善的补偿机制

绝大部分公立医院属于差额拨款单位,公立医院维持运转主要依靠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和财政补贴,而每年国家的财政补贴仅占医院年收入的6-7%,医院的人员工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与维修、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建设发展经费均要靠自筹资金解决。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没有安排预算经费或专项经费支持公益的提供,缺乏完善的补偿机制,使得医院公益性日益淡化,严重阻碍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三、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回归的有效途径

(一)加大政府投入,建立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的补偿机制

医院承担的社会功能和政策性亏损应该得到政府合理与足够的补偿,补偿机制是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经济基础。2010年中国政府卫生支出5688.64亿元,占财政支出的6.35%,占卫生总费用的28.5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3%,总的来说政府卫生投入比较少。政府应不断加大政府投入,确保各项补助经费及时足额到位。

1、明确政府投入范围

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等方面。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紧急救治、医疗救助、支援基层等实行专项补助。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学科带头人引进、重点专科建设和专科人才培养。对中医医院、传染病医院、职业病防治院、精神病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等投入给予政策倾斜。

2、建立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的补偿机制

建立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的补偿机制,确定服务范围、支付方式、支付标准和服务质量要求。政府按照服务量和工作绩效予以补偿,保障公立医院公益性的需要。

3、均衡卫生资源分布,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大医院,社区医院和农村医院医疗投入不足,难以满足各方面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应加强城市大中型医院与社区医院、农村医院等基础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二)建立公立医院综合考评体系

建立以公益性质和运行效率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不仅考量经济效益,还要考量公立医院执行政府制定公益性任务的完成情况、医疗管理及费用控制、经费的使用、医疗服务量、人才培养、医院医德医风建设管理、群众满意度等各方面内容。

(三) 合理调整医药价格

降低药品价格,调整医疗收费尤其是检查费。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对公立医院由此而减少的合理收入,采取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措施,通过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药事服务费原则上按照药事服务成本,并综合考虑医院功能定位、医疗保障基金承受能力、本地财政能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对价格调整的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

(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医务人员人文素质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一些医院“一切向钱看”的行为,让原本崇高的救死扶伤变成金钱交易。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改变医患之间的“买卖”关系,才能让百姓满意,让医患双方互信互敬。

参考文献:

[1]李玲,陈秋霖,张维,陈剑锋,吴天琪.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及其保障措施[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0,(05)

[2]兰迎春,陈丽.公立医院公益性实现形式问题研究[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03)

[3]邹婧睿,张文斌.公立医院公益性的认知及评价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0,(01)

篇7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通过在全市村卫生室全面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规范农村基本用药,保障用药安全,减轻农民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建立和完善补偿保障机制,稳定乡村医生队伍,不断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安全、方便快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工作目标

全面总结镇39个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月底在全市所有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

三、实施范围

全市按行政村设置、经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所有村卫生室基层血防站和已按照市政府[]23号会议纪要精神彻底改革的地名卫生院、农林渔场卫生所与村卫生室同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各地制定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广泛宣传发动,将纳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范围的村卫生室名单上报市医改办和市卫生局。

(二)培训准备。完成乡村医生培训、村卫生室药品清库及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前的各项检查评估工作。

(三)正式启动。全市所有村卫生室全面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统一采购、配送和使用基本药物,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

五、工作任务

(一)规范村卫生室药物配备、使用和报销政策。

1.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全市所有村卫生室药品一律实行零差率销售。

2.明确药品使用目录。全市所有村卫生室必须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以及省增补的非目录药品,不得擅自配备和使用非基本药物。对超出服务范围和能力的患者,要做好转诊及后续服务工作。

3.规范药品采购渠道。成立市基本药物采购中心,设在市财政局,承担全市700多家镇村两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采购配送计划上报和货款回收工作。村卫生室配备使用的基本药物,纳入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同)基本药物采购计划,通过省级集中采购平台统一采购和配送。村卫生室每月5日前向镇卫生院上报下个月的基本药物采购计划,将上月所采购的药品货款上缴镇卫生院;做好药品验收、保管工作和销售记录,不得通过其他渠道采购药品。

4.执行药物报销政策。将全市所有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村卫生室收取的一般诊疗费和使用的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

5.加强监测和信息公开。村卫生室积极参加基本药物制度监测工作,按时上报监测数据,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公示药品品名、规格、单位、采购价和零售价,保证患者明明白白就医。

(二)建立多渠道补偿保障机制。

1.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对乡村医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合理补助。卫生部门根据乡村医生的职责、服务能力及服务人口数量,安排40%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任务量由村卫生室承担,补助标准为10元/人次,经绩效考核后,按考核结果据实拨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费。

2.开展基本医疗服务获得收入。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主要由个人和新农合基金进行支付。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一般诊疗费标准(不含药品费)为5元/人次,其中,患者就医时个人支付1元,新农合基金统一支付4元。

3.政府定额专项补助。为保证乡村医生合理收入,按照人均年收入2.2万元的标准,核定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和基本医疗服务获得收入后,不足2.2万元的由市财政补足,但最高不超过3000元/人年的标准同时,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村卫生室支付水电、房租以及低值耗材费用等运转费用按每年1000元/个标准给予补助,统一支付村卫生室新农合网络专项费用(每年1068元/个)

4.积极解决乡村医生的养老问题。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仙政发[]14号)鼓励乡村医生按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上限纳入,适当提高缴费标准,妥善解决老年乡村医生的生活保障问题。对基层卫生机构适龄从业人员,可参加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

(三)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2.严格乡村医生从业准入管理。乡村医生必须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并获得相关执业许可。村卫生室从事护理等其他服务的人员也应具备相应的合法执业资格。积极鼓励镇卫生院具备执业资格人员到村卫生室执业。

3.加强乡村医生培训。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各项政策、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为教材,积极开展乡村医生培训工作,指导正确使用基本药物,提高乡村医生整体业务水平。

4.规范绩效考核制度。积极推行村卫生室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指标应结合村卫生室承担的服务总量、质量、效率和群众满意度等内容科学确定,绩效考核结果与乡村医生的奖惩及补助挂钩。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和定额补助经费,由卫生部门组织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考核,并经卫生和财政部门审定后,70%按月发放,30%年终考核后一次性拨付。财政部门将补助资金通过银行直接划入乡村医生个人账户。

5.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卫生部门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下,以镇办为单位,不改变乡村医生身份和村卫生室法人、财产关系的前提下,对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施六统一两独立一体化管理,即统一规划和建设,统一人员准入,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药械购销,统一财务管理,统一绩效考核,财务独立核算,责任独立承担。由卫生部门委托镇卫生院对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进行业务指导,通过以镇带村,促进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整体发展。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是建立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将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作为医改的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确保顺利实施。

(二)明确工作责任。卫生、发改、财政、物价等部门要相互沟通,有效衔接,主动承担积极推进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工作职责。卫生部门要将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纳入管理范围,加强监管;镇卫生院要按照要求,强化对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指导,做好对村卫生室的绩效考核。

篇8

本校验期执业情况总结

我院在本校验期内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所申报核准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技术规范。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依法行医,规范医疗执业行为

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按规定办理及定期核查执业许可证、医务人员执业证等各种执业证书,规范从业人员的准入资格,医护人员合法执业。对所有的临床、医技人员按照有关的规定办理资格认定、执业注册工作,对新进的医生、护士实行规范的轮转培训,在考取执业资格并注册后才准予独立上岗。不聘用非专业人员从事医疗业务工作,不安排未取得相应执业证书的医护人员单独从事诊疗、护理工作。使用的设备、药品、试剂、医用卫生材料符合要求,无过期或劣质物品。

二、加强医院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有健全的管理体系,院领导职责分工明确,管理到位。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实行日清月结制度。各项收费工作确保规范化,有完善的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和药品、主要一次性医用耗材的价格以及各种检查项目、医疗服务收费的公示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在诊疗服务中坚持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

三、狠抓医疗质量,提高医疗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医疗管理组织,明确管理目标和保障措施,严明各项制度并认真落实。严格贯彻各项医疗规章制度,认真落实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等医疗工作制度,根据专业发展计划和业务工作计划,努力完成各项医疗业务工作指标,积极开展科研和新技术应用,不断提高诊治质量。

综上所述,本院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行医,规范执业,执业活动符合执业校验标准。但是,由于医院各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的工作肯定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将继续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践行科学发展观要求,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责任观,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为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而不懈努力。

双龙镇中心卫生院卫生院

二0一四年六月十七日

医疗机构执业情况校验期总结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改善民生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努力构建和谐*。

二、工作目标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以发展的思路、惠民的措施、长效的机制来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努力使全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切实让发展改革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三、主要任务

(一)努力增加就业岗位

为切实解决城镇居民就业问题,对有就业愿望和能力的城镇家庭实施就业帮助,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由财政给予补贴,减免培训费用,全年技能性培训劳动力4300人,有组织输出劳动力7500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400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600人,其中安置就业困难对象500人。(责任单位:人劳社保局、商务局、职教中心)

(二)实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

为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保障我县失地农民老有所养,解决其后顾之忧,对全县人均农业用地在0.8亩以下(含0.8亩)的村实施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参保率达到60%以上的村,参保人员达到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时,按规定享受养老保障待遇,并继续领取失地少地农民补贴。(责任单位:人劳社保局)

(三)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为切实保障城乡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落实党的惠民政策,投资328万元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170元提高到205元;投资412万元将农村最低生保障活标准由每人每年1000元提高到1200元。(责任单位:民政局)

(四)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

按照增加补助,全面覆盖,巩固提高的原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政补助由40元提高到80元,大幅提高参合农民在定点医院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镇级由55%提高到70%,县级由45%提高到55%,累计补偿额由1.5万元提高到3万元,参合率达到94%;努力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率达到80%以上,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责任单位:卫生局人劳社保局)

(五)改善农村残疾困难群众居住条件

为做好残疾人生活救助工作,改善农村残疾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对全县90户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残疾贫困户危房改造进行援建。(责任单位:残联)

(六)基本实现村村通自来水

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投资5780万元,完成11个镇314个行政村的自来水入户工程,全县农村基本实现村村通自来水。(责任单位:水务局)

(七)进一步完善农村路网

为全面改善农村道路通行状况,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方便人民群众出行,投资6000万元,新建、改建农村道路26条,100公里。其中涉及乡道22条,90公里;村道4条,10公里。所有工程10月底完工。(责任单位:交通局)

(八)扩大集中供热面积

为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投资3050万元,新敷设二次管线21000延长米,新建热力交换站3个,新增供热面积45.3万平方米,其中二层住宅楼扩供面积17万平方米。工程10月底完工。(责任单位:建设局)

(九)扩大免费教育覆盖范围

为使公共教育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投资50万元,免除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的学费、住宿费、教科书费;投资600万元,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科书费;投资1000万元,对公办普通高中公助生实行免学费教育。(责任单位:教育局)

(十)加快中小学校标准化进程

为推进基础教育协调发展,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投资2760万元,继续进行陈旧校舍改造和标准化学校建设,新建高标准校舍3.7万平方米,维修校舍1万平方米。(责任单位:教育局)

(十一)实施农村中小学取暖设施改造工程

为改善农村中小学师生学习、生活环境,投资980万元,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取暖设施改造工程,采用锅炉、土暖气等供暖方式,基本取消直燃式煤炉取暖。(责任单位:教育局)

(十二)加强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

为丰富农民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投资204万元,新建方各庄、胡各庄等8个镇综合文化站;投资75万元,在奔城镇的13个村和柏各庄镇的12个村,建设农民健身场地设施。(责任单位:文体局)

(十三)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

为提高基层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改善农民就医条件,投资200万元,为基层卫生院购置诊疗设备;安排专项资金,选送业务骨干进修、组织技术培训,以增强基层卫生院技术力量,满足农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责任单位:卫生局)

(十四)支持农村沼气池建设

为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投资1160万元,新建沼气池13200个。(责任单位:农业服务中心、生态办)

四、保障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牢固树立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绩的理念,切实提高对民生工作的认识,把改善民生作为党委、政府施政的最高原则,把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注、最现实的需求,确保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2、加强领导,成立组织。为确保改善民生攻坚行动的顺利开展,县委、县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主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改善民生攻坚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县级领导分包制度,与责任单位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目标完成情况与干部绩效考核挂钩。各单位也要对工作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和分解,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定奖惩措施,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为根本目标,以改善我县卫生服务环境、服务条件和服务质量为出发点,依据国家卫生事业发展政策,重点加强县、乡、村三级网络建设和基础设施设备的配置;加强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健全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落实和改善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让广大人民群众人人享有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卫生保健服务,提高全县生产、生活质量和整体健康水平。

二、规划目标

(一)基础建设

1、县、乡两级医疗卫生单位环境、条件改造完成率达100%;

2、县、乡两级基本医疗检测中小型仪器配齐率达100%,县级医疗单位基本治疗检测所需大型设备拥有率达80%以上;

3、完成临澧县卫生监督所综合办公大楼的修建和基本执法用仪器设备的添置;

4、成立临澧县120医疗急救中心;

5、修建临澧县医疗废物处置中心。

(二)卫生防病

1、主要慢性病管理率达50%;

2、计划免疫规范接种率达98%以上;

3、主要地方病患病率较“十·五”末期下降30%;

4、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人口覆盖率达100%;

5、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低于100/10万。

(三)卫生监督

1、食品卫生合格率达95%;

2、公共场所卫生合格率达95%;

3、劳动卫生监督合格率达80%;

4、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设施符合配置标准,无违法医疗卫生机构;

5、基本医疗规范管理率达98%。

(四)妇幼保健

1、婚前医学检查率达100%;

2、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均达100%,孕产妇死亡率为“0”;

3、七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达100%;

4、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0‰以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低于10‰。

(五)健康教育

1、农村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

2、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

3、人群相关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0%。

(六)血吸虫病防治

1、血吸虫病人、畜接受治疗率达90%以上;

2、不出现阳性钉螺;

3、不出现新发晚血病人和急性血吸虫病人。

(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80%以上。

三、主要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县委、县政府把卫生事业发展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列入政府工作目标,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支持卫生事业发展,认真落实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保障措施,积极推进全县卫生事业的快速向前发展。

(二)加强部门协作。

发展计划部门:将卫生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农村基础卫生设施建设,会同卫生部门制定并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财政部门:逐年增加卫生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调整卫生支出结构,落实财政补助政策,加大对农村卫生的投入,促进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的实现。

农村工作部门:把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列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配合做好农村改水、改厕和合作医疗的实施,加强对人畜共患病的预防控制,组织开展卫生扶贫。

卫生部门:做好卫生工作的综合管理、业务指导和质量监督;加强农村卫生网络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落实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加强农村改水、改厕的规划、实施,组织新技术的交流、推广,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与监督指导。

环境保护部门:加强对污染源的监测、监督,严格监控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对饮用水源的监督管理,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提高环境质量。

水利部门:结合农村水利建设,配合做好农村改水和血防灭螺工作。

乡镇企业管理部门:督促乡、村企业加强劳动保护设施建设,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因素,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

教育部门:结合成人扫盲进行卫生常识教育;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配备健康教育师资,并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健康教育每学期不少于10课时;搞好学校卫生,改善食堂卫生及其它卫生条件。

文化、广播电视、新闻部门:加强宣传和报道,传播卫生知识,提高农村居民的自我保健能力,宣传和引导全社会支持卫生事业的发展。

民政、人事、劳动保障、建设、药品监管、盐业管理、计划生育等部门也要根据职责,落实有关措施,支持农村卫生工作。

(三)深化卫生改革。深化卫生院内部改革,形成有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完善县、乡卫生机构的功能、布局,重点加强县级预防保健机构和农村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建设,提高技术队伍素质,保证开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设施和条件。到2010年基本完成县级医院、预防保健机构和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建设改造任务,达到基本设施配置标准。

(四)加强公共卫生建设。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实施农村公共卫生基本项目规划,全面落实农村公共卫生各项任务。积极防治、控制严重危害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巩固、提高计划免疫接种率,继续搞好食盐加碘和血吸虫病疫区灭螺工作,开展慢情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健全农村妇幼保健网络,加强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保证乡镇卫生院具备处理孕产妇顺产的能力、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和中心卫生院处理孕产妇难产的能力,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促进卫生县城和卫生村、镇建设。结合农村沼气生态农业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引导和组织农村改水、改厕,提高农村自来水、卫生厕所和沼气的普及率。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推进“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加大对农村医药卫生执法监督力度,加强食品卫生、职业病防治、医疗服务市场、药品及其它健康相关产品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