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4: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篇1

关键词:财务;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企业对于财务管理的意识逐步得到提升,财务审计成为企业发展中比必不可少的环节,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工作的作用逐步的凸显出来。随着国家各项新措施的出台,企业对于财务的管理关注性明显提升,我国审计制度不断进行变革,财务审计工作随着规范性提升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了解审计相应理论,掌握出现风险的原因,并采取措施积极的应对这些风险。

一、财务审计风险含义

审计工作在企业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必要的,国际上对审计中误报的情况对于实际审计工作产生的影响就称为是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出现不当的操作也是造成风险的重要方面。我国审计准则中对审计风险的理解主要是在会计报表中存在严重错误和漏报的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发表不恰当的财务审计报告。虽然财务审计误报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审计风险可以定义为:审计人员对存在与事实不符的重大失误或者误报财务报表在审计后认为该错误或者漏报是不存在的,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风险。

二、审计风险具体形式

(一)固有风险

这种风险和财务管理工作相关联,财务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错误,这是财务工作中固有的状态,不会独立于企业财务报表审计之外而存在,是进行财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法杜绝,因此固有风险会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造成财务数据出错误,这是财务工作存在的必然。

(二)控制风险

控制风险往往是在审计过程中对数据和审计单位控制的过程,在进行财务审计控制中,审计人员对单位与财务数据的掌握不能达到尽善尽美,造成控制中存在一定的风险,财务数据不能保证准确性。

(三)现场风险

财务审计中对于会计师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进行现场检查的过程中,对于数据的准确性掌握不够彻底,一些不合理数据和错报指标仍然存在,审计单位的报表数据不真实,但是现场审计人员没有发现数据问题,造成设计风险。而且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工作状况不了解,获取信息准确性受到影响。

三、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

(一)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可以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偏差,防止发生财务的行为,被审计单位如果自身内部控制建立不足,很有可能造成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存在偏差,但是这些现象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很难察觉到,增加了审计风险。而且内部控制主要是对部门内部财务工作进行监督,部门之间联系较为密切,不能完全公正的实现监督和管理。

(二)财务管理人员职业素养

财务管理人员自身拥有较好的职业素养和全面的财务知识,在进行财务会计报表编制的过程中就会更加谨慎,防止出现错误,对于财务工作考虑的更加全面,财务数据的可信度就高。反之,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缺乏专业知识和素养,并存心对财务数据进行隐瞒,可能造成对审计工作缺乏正确的判断。

(三)会计核算的复杂性

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复杂程度也相应提升,导致会计科目的增加,一些会计核算经常出现科目错误的情况,造成会计核算的错误,会计报表出现问题。例如在会计核算中经常出现预提费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等科目串号的情况造成会计核算的失误。而且在一些需要估算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跌价准备等科目的核算时,毕竟不能真实计算其价格,只能按照会计经验人员进行估算,准确性难以保证。

四、财务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一)审计程序不规范,审计方法不合理

在进行审计过程中,实际审计过程中经常出现操作流程不规范的情况,导致审计问题层出不穷。例如,进行财务审计取证,许多的审计单位并没有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对于资产抵押或者票据贴现的一些取证,管理存在不足,造成项目审核不合理,对于审计达不到规范的要求,审计中容易出现纰漏,审计报告真实性和严谨性受到影响,最终审计质量受到质疑。

(二)审计手段缺乏科学性

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审计方法作为指导,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存在不足,为了避免工作的复杂性往往忽视一些细节操作,对法律法规的把握也存在不足,造成实际审计中出现不符合规范的行为,不合理审计现象的出现。同时,审计人员对于科学审计手段认识不足,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缺乏组织纪律性,职业素养不高,造成审计中责任心的缺乏,对于数据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忽视,导致审计过程中出现各种数据失误的问题,给审计工作带来严重的隐患。

(三)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缺乏

审计人员需要在审计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对数据准确性做出判断。但是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技术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许多审计人员在面对审计环境时并没有良好的应对手段,也没有对数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专业素养存在严重的不足,造成工作中畏首畏尾,不能果断地进行判断,工作中出现责任心匮乏的情况,使得检查的准确性受到严重的影响,不能为被审计单位提供真实有效的审计资料,造成审计出现风险,影响审计的初衷。

五、规避财务审计风险措施

(一)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技能培训

审计人员需要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因此可以定期地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将一些新的理论和审计方法进行学习,提升自身专业技术能力。同时,审计人员需要对自身的职业素养进行提升,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认真进行审计工作,对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注重细节的操作,保证操作的严谨性和规范性,杜绝在审计中不健全和不到位的情况,保证审计质量。

(二)建立科学规范的审计程序

在进行审计工作中,需要关注审计的规范化操作,对审计各项步骤进行明确的规定,并根据规定的步骤完成设计工作,将审计工作落到实处,做好规划和取证工作,合理的安排各个细节和程序,出现问题积极进行解决,并对不合理的程序进行积极的改进。同时,在制定科学规范的审计流程时需要运用科学化的手段,借鉴西方的经验,并和中国实际审计工作相结合,制定出适合我国审计的工作方法,进一步降低审计风险。

(三)健全法律监管体制,建立专项基金

为了保证审计任务的顺利展开,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按照一定的比例对风险进行防范,设置专门的账户,对于审计出现的损失进行专项资金的赔偿,减少审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危害,利用资金对风险进行一定的防范,提升企业对审计的信任度。同时,审计相关部门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利用国家强制力对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约束,通过国家法律的强制规范,改善现阶段审计工作中出现的不足,一旦出现审计中的重大问题,国家法律介入其中进行调查,增加了对审计工作的合理规范,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约束,提升法律规范的作用,增加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尽量规避可能出现的审计风险。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企业为了适应日渐复杂的市场环境,在财务管理方面进行改革,对财务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处理不当,容易造成财务审计风险的出现。因此,在进行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过程中,首先对新的市场环境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掌握新型的会计核算手段,坚持职业操守,提升职业素养,在审计工作中严谨科学的展开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合理规避财务审计风险。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通过法律手段合理规范审计各项行为,进一步保证审计工作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叶翠蔚.财务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研究[J].商,2015,43:154.

[2]尚德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探讨[A].《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1.

[3]薛艳.新审计风险模型下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65-67.

篇2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的应用,具体而言,就是利用会计软件,通过各种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或在手工下很难完成的会计工作过程。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行业发展的一场革命,会计电算化能够帮助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得到了简化,对于企业来说具有极高的意义,但是在会计电算化的进程中,传统的审计方式不在适用于现代的财务情况,会计电算化中存在各种新的审计风险,这就需要审计从业人员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降低会计电算化给企业造成的审计风险,减少企业的损失。

一、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一)提高工作效率

传统的会计行业是用手工记账和计算的,在实现会计电算化之后,会计通过计算机软件将数据录入其中,而软件就可以进行校验、加工、保存、检索,这样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数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保证工作质量

手工记账由于假以人手难免会出现纰漏,在计算机软件中,会计人员把数据录入之后,软件会自动对数据进行纠错,有效避免了会计工作的失误,保证了会计工作的质量。

(三)提高财务水平

由于传统会计工作比较烦琐和复杂,记账、算账、报账都需要人工去完成,因此会计人员往往很难有精力去关注财会中其他更重要的方面,而现代化的会计只要通过软件就能完成以往的工作,节省了大量的精力,可以分析和研究数据,为企业经济决策提供帮助。

(四)加快管理进程

通过财务工作人员针对数据进行分析,能够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和管理,加快了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二、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审计风险

(一)系统环境风险

会计电算化由于应用到计算机软件处理工作,计算机软件在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两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风险,随着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推广,市场上可见的财务软件层出不穷,更新换代的速度也非常之快,从开发平台到数据处理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漏洞,为企业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另外计算机与网络相连接,系统内部的数据库资料时刻会受到计算机病毒、黑客的威胁。

(二)财务数据风险

传统的财务数据记录在纸张上,任何的涂抹、更改、增删都会留下痕迹,但是在计算机中进行更改则不会留下痕迹,另外,财务软件的计算是基于软件内部的公式进行计算的,如果企业财务人员人为的更改其中的公式和数据,就会出现虚假的数据,给审计追踪带来一定的困扰,审计只能靠经验判断,为审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三)人员操作风险

在会计电算化中,财务人员将数据逐一录入到计算机软件之中,财务人员对计算机操作要有一定的了解,在审计层面,审计人员不仅仅要了解审计软件,还要要了解电算化财务软件的各种情况和处理过程,各种不同类型财务软件的数据库也有所不同,而审计工作就是对于数据的审计,如果不了解财务软件就难以对于财会工作进行全面的审计。

(四)审计软件风险

会计电算化的软件更新速度较快,但是审计类的软件更新的速度较慢,这种情况会造成一定的漏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在审计软件的开发过程当中,开发人员对于审计工作的流程缺乏深入了解,致使软件自身有着一些缺陷,最终影响审计效果。

三、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完善审计标准

在会计电算化的背景之下,原来的审计标准已经不再适用,因此需要制定和完善计算机审计标准,这是提高财务审计工作质量的前提保障,可以借鉴外国计算机审计标准,同时结合中国企业财务情况,侧重于对计算机系统控制评价、对于审计人员技术的考核、对于电算化审计证据收集等方面做出全面的标准和规范,同时也要涵盖电算化审计软件的开发及维护标准,建立起适用于现代财务工作的审计标准,同时在实施过程之中根据出现的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起到降低审计风险的作用。

(二)开发审计软件

审计软件是审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在电算化审计工作中,数据的采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审计工作人员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因此审计软件的采集功能要有所加强,同时由于审计工作软件应该被审计系统相互连接,财务审计软件可以直接进入到被审计系统中进行数据采集,能够大大降低审计工作的难度,需要审计软件研发人员不断进行研发,针对现有的财会软件进行分析,令审计软件能够访问不同软件的数据库,采集其中的原始数据,这种完善的审计软件能够给审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提高人员素质

在现代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关键之一,现代的审计工作不仅仅要求工作人员了解审计相关的知识,还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数据处理知识,还要了解各种财务软件,在审计过程中要对于不同的财务软件进行判断,因此电算化的审计人员需要有多方面的素质,这就需要企业重视审计工作,积极培养复合型的审计人才。

结语

会计电算化在带来便捷的同时,对于审计工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传统的审计工作内容不足以满足当代的财务审计需要,这不仅仅需要审计工作从业人员的努力,还需要审计软件工程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等等相关人员的一起努力,同时国家随着财务工作的进步也要完善审计相关的政策法规,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王帅帅.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风险与防范措施[J].东方企业文化,2015(07):302.

篇3

关键词:政府投资审计;风险;表现形式;必要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1

一、现阶段政府投资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随着《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政府投资审计工作得到了规范和提高,审计绩效大有凸显。但是与社会需求、公众期望及审计机关要求相比还没有达到完美的效果。特别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对审计事项认识的偏差以及业务和技术水平、工作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政府投资审计可能出现的错误或做出的审计结果与事实有了偏差,同时也产生了风险。主要表现在:

从政府投资工程的资料审计层面来看,一些审计人员自身所具备的综合素质不够高,对于被审查单位所提供的图纸、文件以及合同等相关资料的完整性和科学合理性不够了解,所以在审计的过程中也不能做到全面和细致,进而容易产生降低审计工作质量、影响政府投资审计绩效。

从政府投资立项审计层面来看,立项审计的开展是为了保证政府投资工程的科学性和合法性,但是一些工作人员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与其他相关工作人员的合作和沟通,存在独立性,进而容易由于自己意见的不全面或者失误和错误,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后期运行造成威胁。

从项目资金流转情况审计来看,资金是政府投资项目运行的关键和基础,项目资金的拨付、使用和管理是政府投资项目的重点。由于利益的诱惑或者其他主客观因素容易造成预算不合理、工程随意变更、施工现场签证手续不完整、资金筹集与计划进度出现大量资金闲置或资金不到位造成停工停料等风险的存在,不利于项目的正常运行。

现场侦查也是政府投资审计的重要审计内容之一,主要包括现场管理、质量监督、进度实施等内容,但是审计人员受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限制,以及综合素质的不够高或者相关制度规范的不严谨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上述工作不能高效的运行,也容易给项目工程的运行带来潜在的风险。

工程效益审计主要是为了控制政府投资工程的造价、验收工程质量、使得工程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确保工程建设程序的合法性,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政府投资审计工作中并没有做好上述工作,进而不仅不能使得绩效审计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不能为上级部门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资料,不利于工程的高效运行。

二、防范政府投资审计风险的必要性

通过上述对现阶段政府投资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来看,在投资工程的资料审计、立项审计、财务审计、现场侦查审计以及工程效益审计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而且不仅降低了政府投资审计工作的绩效,而且不利于政府投资项目的高效运行和发展,而加强防范政府投资审计风险的力度不仅能够使得上述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而且还能够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对于投资工程的高效运行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根据我国的宏观环境和相关的制度规范及时的发现政府投资审计工作中的风险和不足,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也是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三、政府投资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1.坚持量力而行原则

国家投资的重大建设项目逐年增加,政府和社会公众对这些建设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地方都要求审计机关全过程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对此,审计机关应该保持清醒头脑,坚持突出重点、量力而行的原则,在开展政府投资审计,要准确把握自身定位,做到不缺位、不错位;要保持审计的独立监督者地位,不参与项目决策与管理,在法定职权内开展工作,做到到位不越位。

2.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政府投资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和运行离不开专业素质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比较强的审计人员,所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这就要求首先要鼓励审计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仅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避免知识不够,而在图纸审计、质量审计以及现场审计等方面造成失误和风险;其次,可以引进具有较多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来参与审计工作,加大与审计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的力度,实现互相学习,互相监督,进而使得审计风险得以规避。

3.加强审计工作的规范性

加强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对于政府投资审计风险的防范也是十分有效的,这就要求政府投资审计工作的开展首先要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要求,要有充足的法律依据作为审计的基础;其次,审计工作中要确保实事求是,站在现实的角度以实际出发,对于突发实现,要采取公正客观的应对措施;此外,要确保审计结论的准确性,不受外部环境的诱惑、不屈从外界的压力,廉洁自律,在确保审计价值实现的同时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4.加强审计工作监管的力度

加强审计工作的监管力度,是保证政府投资审计工作高效开展的关键,同时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举措之一,这就需要在开展审计工作时要对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把关,当审计工作组提供的数据资料和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数据资料不一致时要及时的核对和调查,提高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构建专门的监管部门,做到人人肩上有责任,这样一来,能够有效的防范政府投资审计工作中的风险,使得审计质量得到稳步的提高。

四、结语

总之,政府投资审计工作的开展和运行对于政府资金的保值增值,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一些风险和压力,所以及时的提出防范风险的措施是十分重要的,同样也是一项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本文愿意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对政府投资审计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审计;风险;防范;控制

一、审计风险的表现及影响

在实践中,审计风险是一种可能性,具有客观存在性、普遍性、可控性。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构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际公允的被注册会计师认为是错误,二是注册会计师认为是公允的,但实际是错误。

一旦审计风险发生,必然造成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不恰当的审计报告成为投资者决策的错误依据,错误信息导致作为信息重要使用者之一的投资人经济利益受到损害,投资人丧失投资信心。二是不恰当的审计报告为被审计对象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上市公司,在不利信息的广泛传播下,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形象,导致股票价格发生剧烈震荡。三是如果是注册会计师自身能力造成的错误,必然使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形象和声誉受到质疑,甚至发生法律纠纷。

二、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责任裁定的不合理

审计风险发生的成因是多样的,一是注册会计师本身过失必然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二是在审计工作中存在一些固有限制,造成注册会计师不能保证做到提示出将所有的错报事项,从而造成审计报告与实际情况不符,导致审计风险发生。因此,并不能要求注册会计师对所有未查出的错报事项都负责任。然而当审计风险实际发生时,不论是通过法律途径还是社会公众评判,则普遍认为只要审计报告意见与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不符,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注册会计师就应承担法律责任,完全有理由从其丰厚的收入中拿出一小部分来稳定受损方的情绪。责任界定的不合理,往往会造成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摆脱不了由此而产生的审计风险困扰。

(二)被审计对象的经营背景及其不良动机

经济环境、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特点、内部控制制度的强度、技术发展趋势、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品质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经营风险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审计风险,这也是审计风险模型中首先要考虑固有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现代审计首先要对企业内外环境全盘评估的理由。此外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投机心理,许多企业存在粉饰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意图与行为,有些企业的管理者缺乏诚信,通过向注册会计师行贿,使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失去应有的审计独立性,从而达到隐瞒、欺骗投资人、债权人,激增审计风险。

(三)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能力及从业道德

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是审计质量好坏的直接决定因素之一,都对审计工作质量有重要影响。但目前通过考试获得注册会计师资格者有相当部分缺乏实践经验,很难真正掌握审计的精髓。当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难以达到完成审计任务所需的理想期望,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失误,由此产生审计风险。

(四)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

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建立了完善、系统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直接影响审计报告的质量,目前社会上还是存在些没有建立内部质量控制制度的会计师事务所。这些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出现不遵守职业准则的行为就难以得到有力的约束和及时的纠正,从而形成审计风险。

(五)审计环境的变化及方法固有的缺陷

在电算化会计的大环境下,与财务软件配套的审计软件很少,不能适应计算机审计的需要。同时在电算化会计的环境下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更加难以满足审计工作的要求,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审计风险。

此外,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的过程复杂、判断标准的模糊和判断内容的广泛都会对审计风险产生影响。

三、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分析

(一)规范审计程序及审计行为

审计风险防范以提高经济效率和审计效果为目的,是对一个系统全面、连续地控制过程。因此会计师事务所要建立规范的审计工作程序和审计操作规程,并切实严格执行,力求从审计取证到审计决定的全过程,实行规范化操作。在规划和实施审计的过程中,规范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行为。

(二)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风险控制管理模式

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风险控制管理模式,事前对评估审计风险,制定与审计对象自身实际情况相匹配的审计方案,使审计方案更有实际操控性,从而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事中要建立减轻风险的程序,选择减轻风险的技术和方法,以达到规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风险的目标;事后对审计工作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建立审计风险进行总结制度,从而达到降低审计风险,并为今后审计风险控制提供数据依据。

(三)建立客户风险调查与评估机制

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业务状况、内控制度及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方式等都会带来审计风险,因此会计师事务所要建立客户风险调查与评估机制。风险评估部门应将所了解到的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风险类别的判断依据,需要在审计中重点予以关注的事项,会计科目等基本情况提供给审计业务部门,审计业务部门根据风险类别制订审计计划。从而避免了风险判断的失误,减少了审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四)提高审计人员职业素质

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是控制审计风险的关键,一支专业技术精湛、职业素质突出的审计人员队伍则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源泉,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建立规范的人才引入制度,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教育监督制度,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在制度中要凸显强化审计风险意识,明确审计风险的危害,教育审计人员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审计风险。

(五)重视并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业务质量内控制度作用

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是会计师事务所控制审计风险的重要保障。会计师事务所应按照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的要求,建立健全业务质量内部控制制度,对审计质量管理实行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坚持项目审计质量责任制、审计复核制、业务审定制、质量考评制、审计执法检查等制度,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保证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黄俪.审计风险控制问题浅析[J].财会之窗,2008,(3 ).

[2]李春伟.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J].会计之友,2008,(10).

篇5

关键词:内部审计 审计风险 防范措施

当下,我国企业的管理环境日益复杂,尤其是企业风险越来越多。为了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早日实现企业的目标,我国各企业在风险管理时对内部审计的工作越来越关注。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既是企业自身所建立的独立评价制度,又是对企业的所有经济项目考察与评价的工作,对企业在今后的管理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客观因素之一是,由于我国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的内容是相对独立的,因此在审计工作的实施中存在很多问题。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客观因素之二是,会计工作与审计工作存在时滞性差异,会计在进行信息记录时的用时要多于经济业务的处理,少数的审计内容又是在事后审计的,二审计工作的用时又多于会计在进行记录信息时所用的时间,这样就使会计工作与审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时滞性差异,进而企业内部的审计也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客观因素之三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特殊性,我国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属于企业中的职能部门,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因此,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无法自主选择工作,这就是企业内部审计的特殊性。

(二)主观因素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观因素之一是企业内部的审计技术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局限性。抽样审计造成的误差概率、审计技术的手段存在缺陷、主观分析样本的规模与范围、以及样本的表现特点总结出的总体特点,并对此现象对审计工作的内容做了相应的改进,因此,无论是主观的抽样还是客观的抽样在形式上都具有局限性,进而能够使内在的企业审计风险暴露出来。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观因素之二是,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致使企业的内部审计与企业的外部审计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造成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

二、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进行科学化管理

为了减少企业内部的审计风险,必须对其制度进行科学化管理,这也是完善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的最佳途径。在企业内部建立相适应的经营制度,对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以及在进行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时确保科学化的管理,这些手段都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企业内部的风险。

1、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机制

我国的内部审计协会属于各个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中的一种自律组织,其作用是各个企业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都能给予正确的评价与指导。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协会对其内容的传播都必须快速的进行,也应符合国际审计工作的要求。并且在加强审计工作的同时,也应该多注重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机制,相关的工作人员也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准,为今后企业的内部工作创造一个新格局。

2、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

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职责是,建立适合的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审计底稿以及审计报告等制度,在制定审计计划与方案的时候,必须确保制度内容的严密性,在建立审计工作程序中时刻关注企业的动态,在对企业内部项目进行审核时必须确保其流程的准确性,并且在企业内部风险审计工作中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正确的评估。在企业风险评估的理论中,分析并总结出经验,在企业未来的内部审计风险工作中树立良好的榜样。确保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有效的进行。财务的相关信息都符合企业的标准,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符合我国的法律法规。为了彻底完善我国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各企业必须提高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以此促进企业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增强人员队伍的建设

1、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建设

为了彻底完善我国企业内部人员队伍的建设,首先必须对新引进的人员进行相应的考试,确保其自身都具有专业的知识理论;其次对不同的审计工作进行科学的分配,确保最大化的使用资源;最后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的审核制度,并定期对所有相关的工作者进行考察,与此同时,对积极主动,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人员进行奖励,以此提高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2、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若想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必须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并不断的进行完善,只有内部审计人员充分了解自身的职责,才能在符合国情的基础上开创新的审计手段与专业技术,依次减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第二,丰富企业审计人员的培训内容,与此同时,还要适当鼓舞审计人员与不同企业进行业务中的交流,培养审计人员的正确的工作理念,依次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众所周知,企业内部审计一直存在于企业审计项目中,因此,企业的内部审计L险永远不可能为零,但是,对于企业内部的风险人们也不用很畏惧,因为,人们有时间可以充分了解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内容以及特点,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并归纳出风险来源的因素,以此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进而提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荣.浅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2)(05):156-157

[2]宋易霖,李玉红.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商场现代化,2016,02(09):80-81

篇6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防范;分析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而且经济业务变得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此类现象出现,使得企业开始关注内部控制机制。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内控制度中重要一环,现已受到高度重视,与此同时,因为经济环境变化多样,不确定性因素出现,这些状况都要求企业务必做好内部审计风险的有效管理和防范。

一、原理分析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基本原理,其主要是指企业财务报告出现错误报备、漏项报备过程中出现的相应缺陷和不足,但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却错误的将其视为合法有效的,使得错误审计意见出现且不受约束,这与外部审计时相同的。一般情况下,大众认为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之所以出现,是有审计机构错误判断和审计人员错误判断所导致的,从实际角度而言,审计风险贯穿于之审计阶段的各个环节之中,值得关注。

二、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一)制度薄弱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程度,是审计监督是否合理进行的有力前提与恒定标准,假设没有合理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企业行为约束,那么势必会带来严重后果,此时的审计可靠性会不断降低,加之企业经营方式现已呈多样化发展趋势,企业管理层次便会不断增加,此种状况出现,表示企业内部审计难度会不断的增加,随之带来的就是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增加。

(二)业务漏洞

企业业务范围日渐扩大的过程中,审计业务工作量度也随之加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可谓是苦难重重。假设企业审计业务不进行拓展,审计业务类型局限性明显。假设各种金融衍生工具介入,那么后续会计结构系统便会变得更加多变及复杂,随之而来的则是审计工作难度持续增加;企业审计范围扩大,其实不仅仅是单方面的企业财务成本审计扩大,企业运营能力评估工作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等都被列入日程之上,企业审计工作人员职业能力水平和理论知识,二者务必达到要求,负责审计工作的工作人员若提出错误审计意见,便会滋生诸多审计风险,后果不堪设想。

(三)模式单一

企业内部审计体制不健全方面,核心体现即为审计模式单一,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合理的质量控制结构体系,企业内部审计技术方面较为落后,仍旧沿袭以往审计模式,账项基础占据主导地位,查缺补漏是主要功能。另外要提到的一点是,企业内部审计模式中,审计手段相对落后,财务部门计算机发展步伐和网络技术发展步伐远超内部审计部门,使得企业内部审计效率持续降低,那么后续企业内部审计成本便会不合理增加,上述内容也是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的主要风险。

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管理与防范

(一)独立性保障

防范内部审计风险首要一点就是要进行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保障,西方国家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上具有一定先进性和可借鉴性,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上十分严格,分别是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这些机构可以直接把信息进行上报,决策者会第一时间接收到准确信息。

只有企业内部部门具有独立性,才能有效规避审计风险,要将审计机构与监事会统一设置,目的就是为了稳步提升组织部门的基础性工作效率。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务必具备相对独立性,避免受到消极因素影响与干扰,全方位、多角度的保证审计报告信息准确性,满足各方所需。

(二)风险评估

日常工作中,按时进行企业内部审计风险评估,之后在此基A上制定出合理、积极的企业内部审计办法。具体审计工作初始进行阶段,务必要对内控制度要素和经营管理要素以及企业经济效益要素等予以合理考核和透彻审计,在及时发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及时予以详细调查和深度分析,对面临的审计风险实施科学恒定与评估。

企业内部审计通常情况下是将大风险单位视为审计工作难点和重点,所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要在基础性审计方案制定阶段,合理确定审计时间信息,随之最大限度上将所有要素考虑完备,从根本上降低企业审计风险。

(三)方法改进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需要被合理控制,那么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企业内部审计模式改进和方法创新,可以将制度基础审计方案视为整个操作方案的核心,以抽样审计方法和详细审计模式为辅助操作方案,然后逐步向风险导向审计过渡。当前经济发展是以市场经济为主的,企业外部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复杂,还有就是企业内部管理科学化发展趋势明显,内控制度建立健全、不断完善前提下,制度基础审计已具备基础和必要性。

合理使用制度基础审计方案最为重要,需要从实际角度出发,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和疑点内容等济宁透彻、详细的操作与审计,接着就是深入调查和循序渐进的分析取证操作,旨在获取有力证据来有效支持审计意见,对不是审计重点的内容操作要以抽样审计为主,目的则是为了对样本量加以详细确定,之后在此基础上给予准确的审计判断,综合提升企业内部审计控制质量和控制效率,合理的防范审计风险,促进企业各个方面的长期、有效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审计风险之所以产生,大多数情况下均是由各类因素所造成在,主要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种,因此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是可以控制的。但我们还要深刻的意识到,它是不可能被完全消除的,所以若想达到规范化操作目的和制度化操作目的以及专业化操作目的且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就需要建立健全制度,加强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保障和强化风险评估,不断的进行审计模式创新和改进,身为审计人员,更要以身作则,全身心的投入到企业审计工作之中,为审计风险防范和管理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研究[J].知识经济,2017(01).

[2]张新男.内部审计风险及其控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21).

[3]吴丹.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6(02).

[4]李荣.浅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2).

[5]刘起安.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防范内部审计风险[J].绿色财会,2015(12).

[6]于瑞凤.论内部审计风险以及防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13).

篇7

关键词:消防部队;审计风险;成因;防范

审计风险的定义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会计报表时发现重大错报或漏报后发表的不恰当审核意见的可能性。那么结合消防部队的实际情况来看,消防部队审计风险就是指消防部队审计机关与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中发现问题后发表的不恰当审计报告,从而导致审计人员或者机关要承担相关责任的可能性。注册会计师在国内都是非常少的,因此现如今我国的注册会计师业务范围越来越广,同时所担负的法律责任也越来越大。注册会计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审计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等资料,确保财务会计资料具有真实性,避免被审计企业或单位偷税漏税,随着审计风险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加强对审计风险的防范也成为注册会计师的主要任务。

一、消防部队审计风险的特征

(一)客观性

现代审计风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客观性,抽样审计是我国使用非常普遍的审计方法,抽样审计就是抽取样品进行审计之后从而来推断总体的特征,这样的审计方式常常会存在一些误差,数据并不是十分的准确,虽然可以把误差控制到最小,但是却很难消除。

(二)普遍性

消防部队的审计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审计风险的出现,内部控制、数字遗漏、财务状况、抽样审计、外部经济影响等是导致审计风险出现的因素,并且每一个风险都是由多个因素组成的,因此审计过程中都存在着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

(三)潜在性

消防部队审计风险形成的一个基本因素即审计责任,审计责任即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发表错误审计结论导致审计风险出现而要承担的责任。如果审计人员发表了错误审计结论但是没有造成不良后果,没有引起审计责任,那么审计风险就处在一个潜伏期,因此审计风险是存在潜在性的。

(四)可控性

虽然消防部队审计风险在审计的每个过程中都有体现,但是我们不必害怕,因为审计风险还有一个特性,即可控性,只要让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意识到风险的危害性,了解到导致风险发生的因素,然后采取合适的措施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就能将审计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二、消防部队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被审计单位影响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与固有风险的产生有直接的关系,影响固有风险的根本原因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制度是否健全和会计人员工作是否规范。如果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制度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那么就不能使会计人员的工作变得具有规范性。如果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不具有真实性,那么将会导致审计人员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导致固有风险的发生。审计的控制风险受到被审计单位的内控情况影响,内部监督是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主要职能,主要作用就是使控制风险处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与控制风险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内控制度或者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不完善,那么控制风险就会增加,反之则可以减少控制风险。控制风险具有独立性,因此与固有风险并没有相互的关系。

(二)法律环境对消防部队审计风险的影响

随着法律环境的不断变化,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利用审计服务的人也越来越多,消防部队也不例外。消防部队的审计有利于消防部队对内部经济活动的监督,促进部队规范化建设。现阶段我国为了完善法律制度,新出台了一些与审计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对审计工作的规范性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这些法律法规仍然不够完善,在时代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已经不能满足于现有的审计工作,因此使得会计的不确认性增加,随之审计风险也不断加大,造成了审计工作处理处罚无法可依、有法难依的现象。

(三)消防部队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主体,没有审计人员审计工作就无法正常地进行,因此挑选合适的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关键所在。审计对个人专业能力及党性、道德、职业修养都是非常高的。审计人员应该具有充分的审计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如果不具有这两点的话,那么在审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可能很难发现问题从而造成判断失误。现我国消防部队内部审计人员稀少、专业力量配备不足,相对较易导致审计风险出现。

三、消防部队审计风险的有效防范措施

(一)完善健全消防部队相关制度,规范审计人员的工作

消防部队内部的基本情况和内控情况是导致审计风险出现的重要因素,因此消防部队内部应该建立健全会计和审计制度,并且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进一步规范,降低审计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二)国家政府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法律环境方面,需要国家政府的力量完成,现阶段我国审计工作某些具体方面普遍存在无法可依、有法难依的现象。政府需要根据审计的实际进行过程制定和审计工作相符合的法律法规,从而使审计工作顺利地进行,并且有利于提高消防部队审计内部的监督和服务,使审计程序变得更加规范。

(三)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消防部队审计人员的素质与审计风险的出现有着密切的联系,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是防范审计风险出现的关键所在。因此,在选择审计人员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把关,确保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满足审计工作中不同的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观念在审计工作中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观念强的话,那么审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将会大大降低。

四、结语

本文简单地分析了影响消防部队审计风险的因素,并且对防范审计风险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有一定的帮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避免审计风险。

作者:冯文菁 单位:公安消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王敏.部队审计风险的成因和防范措施探析[J].经济师,2011,(8):187.

[2]刘志强.关于消防部队财务监督审计的几点思考[J].经济师,2014,(3):141-142.

篇8

【关键词】煤炭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一、引言

如今经济高速发展,煤炭企业的挑战与机遇并存。由于煤炭企业内部审计可以监督其日常经营、资源开发与利用,可以有效降成本增效益,因此内部审计对煤炭企业至关重要。但是,煤炭企业内部审计因存在风险与不确定性,降低了其效用。煤炭企业应重视内部审计风险,探究原因并对风险进行防范,以促进煤炭企业高效科学发展。

二、内部审计风险概论

(一)内部审计风险涵义

内部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企业经营管理上存在弊端和漏洞,而内部审计人员认为财务报告是合法、公允以及经营管理是健全有效的,并因此提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1]。

(二)内部审计风险的特点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三种风险不能完全规避,内部审计风险有不可避免性。内部审计涉及事前事中事后,具有持久性。内部审计风险隐蔽性较高,具有潜在性。内部审计风险可以因控制检查风险而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可控性[2]。

三、煤炭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风险

在了解内部审计风险的涵义、产生、特点之后,为了对煤炭企业内部审计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将煤炭企业在内部审计时所面临的风险进行更具体的划分,主要有如下几种:第一,审计范围风险:煤炭企业存在大量粗放开采、低效利用,因自身眼前利益,损害长期利益,甚至是国家社会利益。内部审计人员无法兼顾各方利用,也无法获得全部所需信息。第二,人员素质风险:在煤炭企业中,虽然内部审计得到重视,但仍然没有系统高素质的内部审计团队。第三,信息风险:煤炭企业内部审计因信息不全面、传递效率低、反馈不及时。第四,审计手段风险:煤炭企业内部审计因审计手段不适当、处理信息的方法落后。第五,审计评价风险:在煤炭企业内部审计中,审计对象涵盖资源、环境、管理、效益等多个方面,评价标准存在不确定性。煤炭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是以上所有风险的总和以及一些潜在的风险(如内部审计信息的可信度被降低的风险)和极端风险(内部审计形同虚设)。

四、导致煤炭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原因

为对煤炭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更好的应对,对导致煤炭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一)客观原因

煤炭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无法完全避免,客观原因是内部审计人员无法控制的,主要有:第一,内部审计法律法规等内部审计法律依据不完善,甚至有些方面空白,内部审计人员大量使用经验和知识分析,加大审计风险。这是煤炭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外部环境,对于煤炭企业来说,是不可改变的。这一原因,对以上所有风险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3]。第二,煤炭企业内部审计对象复杂,内容广泛,对内部审计人员要求较高,无法对煤炭企业各方面进行恰当审计,因而较难规避内部审计风险。

(二)主观原因

由主观原因形成的内部审计风险,是煤炭企业的内部审计单位及内部审计人员靠自身作用能够控制的因素。煤炭企业内部审计主观原因主要有:第一,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缺乏独立性与恰当性,导致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风险和信息风险的同时,给煤炭企业内部审计带来更多潜在风险。第二,煤炭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对煤炭企业经营各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审计经验不足,对煤炭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又过多依靠审计的职业经验及自身判断。这是导致煤炭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风险的直接原因。第三,因为成本效益原则,在进行内部审计时所选择的程序及方法单一,审计方法经常使用抽样审计,又因经验不足,必然导致审计手段风险及信息风险。第四,煤炭企业内部审计涉及方面多,标准不统一,降低审计评价的效率,导致审计评价风险。第五,审计不到位,审计往往因为领导要求,仅对单位小、问题不多、处理简单的单位进行内部审计,而且对待问题不深入分析,不认真处理,导致审计范围风险、审计手段风险和信息风险。

五、煤炭企业对于面对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根据以上风险及风险产生的原因,对于客观原因,煤炭企业是无法控制和影响的,若想有效的进行风险的防范,我国煤炭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时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煤炭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首先应当完善煤炭企业的组织模式,内部审计部门直接设在董事会以及审计委员会之下。其次煤炭企业在选择领导时注意岗位分离,会计与审计工作的领导禁止一人担任。降低审计范围风险及其他潜在风险。

(二)提高煤炭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首先要加强审计员的审计职业能力、审计道德修养,强化对审计理论、审计方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其次应当使内部审计团队学习与煤炭相关的专业知识,使内部审计团队知识多元化。从而降低煤炭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风险。

(三)使用科学的审计程序和方法

首先使用风险基础审计法,用过对风险的分析与评价,制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范围。其次使用分析性复核法,谨慎分析风险的要素组成。再次使用制度基础审计法,对对风险较大的审计项目详细审计,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对风险较小的审计范围,抽样审计,科学选择审计样本。最后可以结合计算机等信息化技术协助审计[4]。

(四)确定正确的内部审计标准和原则

因为煤炭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特性,审计对象包含数量巨大的资源相关数据,因此内部审计应当在采用定性分析法的同时,广泛采用定量分析法。以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为内部审计依据,结合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到内部审计结果的独立性、可靠性及真实性,降低审计评价风险。

(五)内部审计应当到位

煤炭企业在制定了内部审计的准则之后,应保证其有效执行,防止形同虚设的局面。审计应当全面科学,不以问题大小、领导个人意见为评判标准。以企业整体、长远利益为目标,将内部审计做到位,降低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风险、审计评价风险等。

六、结论

本文介绍了内部审计风险涵义和特点等基本理论,总结了煤炭企业所面临的五种风险,深入分析了造成这些风险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并根据风险以及原因提出了防范煤炭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相应对策。本文没有讨论如何应对煤炭企业自身无法控制的内部审计的客观因素,具体内容还需进一步地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定安,易沙.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机制研究[J].财会月刊,2002,12:46-47.

[2]刘雅平.国有煤炭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措施[J].煤炭经济研究,2014,01:78-79.

[3]丁在乐.煤炭企业内部管理审计风险及防范[J].中国煤炭工业,2010,02:56-57.

篇9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会计电算化成了会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手工记账也已经被电子化的记账软件所取代,会计电算化使得会计处理工作更加简便和快捷,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电算化也存在着诸多审计风险,本文以会计电算化的意义为切入点,介绍会计电算化的审计风险并给出相应防范措施。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的应用,具体而言,就是利用会计软件,通过各种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或在手工下很难完成的会计工作过程。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行业发展的一场革命,会计电算化能够帮助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得到了简化,对于企业来说具有极高的意义,但是在会计电算化的进程中,传统的审计方式不在适用于现代的财务情况,会计电算化中存在各种新的审计风险,这就需要审计从业人员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降低会计电算化给企业造成的审计风险,减少企业的损失。

一、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一)提高工作效率

传统的会计行业是用手工记账和计算的,在实现会计电算化之后,会计通过计算机软件将数据录入其中,而软件就可以进行校验、加工、保存、检索,这样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数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保证工作质量

手工记账由于假以人手难免会出现纰漏,在计算机软件中,会计人员把数据录入之后,软件会自动对数据进行纠错,有效避免了会计工作的失误,保证了会计工作的质量。

(三)提高财务水平

由于传统会计工作比较烦琐和复杂,记账、算账、报账都需要人工去完成,因此会计人员往往很难有精力去关注财会中其他更重要的方面,而现代化的会计只要通过软件就能完成以往的工作,节省了大量的精力,可以分析和研究数据,为企业经济决策提供帮助。

(四)加快管理进程

通过财务工作人员针对数据进行分析,能够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和管理,加快了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二、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审计风险

(一)系统环境风险

会计电算化由于应用到计算机软件处理工作,计算机软件在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两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风险,随着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推广,市场上可见的财务软件层出不穷,更新换代的速度也非常之快,从开发平台到数据处理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漏洞,为企业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另外计算机与网络相连接,系统内部的数据库资料时刻会受到计算机病毒、黑客的威胁。

(二)财务数据风险

传统的财务数据记录在纸张上,任何的涂抹、更改、增删都会留下痕迹,但是在计算机中进行更改则不会留下痕迹,另外,财务软件的计算是基于软件内部的公式进行计算的,如果企业财务人员人为的更改其中的公式和数据,就会出现虚假的数据,给审计追踪带来一定的困扰,审计只能靠经验判断,为审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三)人员操作风险

在会计电算化中,财务人员将数据逐一录入到计算机软件之中,财务人员对计算机操作要有一定的了解,在审计层面,审计人员不仅仅要了解审计软件,还要要了解电算化财务软件的各种情况和处理过程,各种不同类型财务软件的数据库也有所不同,而审计工作就是对于数据的审计,如果不了解财务软件就难以对于财会工作进行全面的审计。

(四)审计软件风险

会计电算化的软件更新速度较快,但是审计类的软件更新的速度较慢,这种情况会造成一定的漏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在审计软件的开发过程当中,开发人员对于审计工作的流程缺乏深入了解,致使软件自身有着一些缺陷,最终影响审计效果。

三、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完善审计标准

在会计电算化的背景之下,原来的审计标准已经不再适用,因此需要制定和完善计算机审计标准,这是提高财务审计工作质量的前提保障,可以借鉴外国计算机审计标准,同时结合中国企业财务情况,侧重于对计算机系统控制评价、对于审计人员技术的考核、对于电算化审计证据收集等方面做出全面的标准和规范,同时也要涵盖电算化审计软件的开发及维护标准,建立起适用于现代财务工作的审计标准,同时在实施过程之中根据出现的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起到降低审计风险的作用。

(二)开发审计软件

审计软件是审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在电算化审计工作中,数据的采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审计工作人员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因此审计软件的采集功能要有所加强,同时由于审计工作软件应该被审计系统相互连接,财务审计软件可以直接进入到被审计系统中进行数据采集,能够大大降低审计工作的难度,需要审计软件研发人员不断进行研发,针对现有的财会软件进行分析,令审计软件能够访问不同软件的数据库,采集其中的原始数据,这种完善的审计软件能够给审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提高人员素质

在现代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关键之一,现代的审计工作不仅仅要求工作人员了解审计相关的知识,还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数据处理知识,还要了解各种财务软件,在审计过程中要对于不同的财务软件进行判断,因此电算化的审计人员需要有多方面的素质,这就需要企业重视审计工作,积极培养复合型的审计人才。

四、结语

会计电算化在带来便捷的同时,对于审计工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传统的审计工作内容不足以满足当代的财务审计需要,这不仅仅需要审计工作从业人员的努力,还需要审计软件工程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等等相关人员的一起努力,同时国家随着财务工作的进步也要完善审计相关的政策法规,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王帅帅.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风险与防范措施[J].东方企业文化,2015(07):302.

篇10

一、国家审计风险的涵义

所谓风险,顾名思义就是指难以预料的一种不平常的危险。由此,审计风险可理解为审计领域中存在的一种不可预料的危险。国家审计风险是国家审计机关对被审单位进行审计后,由于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或作出的审计决定不恰当或不正确,而给国家审计机关带来某种损失的可能性。虽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审计风险的认识不一、阐释各异,然而却万变不离其宗。其内核表明了审计主观对被审计客观事物的运行规律,一时尚无法完全操纵和控制,同时也反映了审计的结果不可能完全出现审计所设计和希望的理想结局。

审计风险的涵义,应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来认识和理解。

所谓狭义的审计风险是因审计主体(审计机关)方面的因素而导致审计领域或审计工作出现的风险。确切地讲,狭义的审计风险是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在施行审计监督过程中,由于受到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其审计行为与法律、法规相背,出具的审计报告和作出的结论与客观事实不符,以及审计评价失实等,从而受有关关系人指控并遭受某种损失的可能性。专家们称为“检查风险”。主体因素引发的风险是属主观方面的。

所谓广义审计风险,不仅是审计主体因素方面引发的风险,而且包括审计客体(被审单位)引发的风险。客体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可能出现在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误,不能被本单位的内控制度、结构程序和政策及时防止和发现的可能性,专家称其为“控制风险”。另一个层面是在不考虑内部控制结构下,被审单位整体的财务报表和账面余额以及业务类别上发生错误的可能性,专家们称其为“固有风险”。它独立地存在于审计过程之外,是与被审单位自身的行为特点、业务性质、工作人员素质和品德有关,是一种难以计量的审计风险。客体因素引发的风险相对于主体而言是属客观方面的。

综上所述,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专家称为三要素。三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从定量的角度看其公式: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审计风险与其三个子风险呈正向关系。

二、国家审计风险发生的几个环节

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工作从制定审计计划到出具审计报告,作出审计决定乃至审计复议的全过程。

审计风险具体存在于审计计划、调查取证、出具报告、作出审计决定等整个环节。其发生的关键环节主要有:越权风险――程序风险――取证风险――判断风险――处理处罚风险――文书制作风险。

1、越权风险。包括审计范围越权和审计评价越权。审计机关应严格按照《审计法》及实施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的界定。超出法定范围去审计评价,会导致政治、社会、司法等诸多方面的损害。

2、程序风险。包括审计计划、立项、通知书、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的下达送发都有严格的法定程序。程序的违法未必直接影响审计质量,但程序违法会导致行政诉讼而使审计的结果无效。

3、取证风险。审计中大量工作是调查过程。而取证是调查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是最终作出评价和处理处罚的基础。取证不慎,所取证据不完整充分,不真实有效,会导致所作的评价失去证据的有效支持。

4、判断风险。审计中的判断是对调查中的问题分析观察。分析不深不透不细,观察不全不力,凭借主观猜测,经验判别,会导致性质认定中使用法规不当,造成定性不准,造成审计处理处罚中的不当。

5、处理处罚风险。审计事项所存在问题性质判断失误,必然导致处理处罚的不当。即便在判断中没有发生失误,但由于处理处罚中使用法律法规不当,会导致审计结果的错误,造成审计复议和行政诉讼。

6、文书制作风险。这是审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关键问题是表达或词不达意、模棱两可,或由于一时疏忽造成重大笔误,或校对不严出现严重错误,会导致文书制作形式内容上的错误和不当。

三、国家审计风险的规避与防范措施

我们通过认识审计风险,分析其发生的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规避和防范,只要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审计就是成功的。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规避与防范审计风险,最根本的是要转变思想观念,改变过去那种单纯查处收缴的做法,坚持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统一。

(一)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强化审计人员的法律风险意识,做到知法守法,依法办事。

1、加强政治学习,提高全体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从政治上防范审计风险。政治素质高,就会忠于职守,把握好审计职业道德,树立审计为国为民的思想,不致于出现审计腐败问题。要不断提高全体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确保审计队伍政治上的纯洁性和可靠性。

2、强化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从技术上防范审计风险。随着我国财税制度的重大改革,逐渐向国际惯例靠拢,以及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很多单位已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审计手段也在发生重大变化,这都需要一大批具备较新知识结构,精通相关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员。鉴于现状,应开展各方法、各学科的业务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业务水平。

3、提高审计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做到知法守法,依法办事。审计人员要有较为全面的法律知识,除了掌握本专业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外,还要了解掌握《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和相关的部门法规,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审计监督执法行为。

(二)规范审计工作程序,强化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保证审计质量。

1、审计人员要严格执行《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工作规范。从确定审计项目计划,送达审计通知书,审计取证,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到依法作出审计决定等每个环节,都要按法定程序和要求进行,避免执法的随意性。对审计事实清楚、引用法律法规适当,但因违反法定程序而在复议、诉讼中被撤消具体审计行政行为所带来的审计风险,审计机关要引起重视。

2、强化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严格执行各环节的审计工作规范,减少审计风险。在准备阶段,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找出其薄弱环节和重点环节,做好明确的审计工作实施方案;实施阶段,首先审计取证是规避风险的关键,审计人员取得的证据必须充分、有力、合规、合法、客观、真实,具有可证性,收集的证据一定要经过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的主管和有关人员共同签章才有效,若任一方拒绝签章,审计人员应注明拒绝签章的原因,采取必要的自我保护措施;其次,应规范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制作的“原始凭证”;最后,审计人员应严格自律,自觉执行执业标准和职业道德规则;报告阶段,提交报告前,应对审计工作底稿中有关重点问题、重要程序和对审计报告有直接影响的部分进行认真复核,确保准确无误。审计人员应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评价,不能凭工作经验和领导意图来做出结论。同时建立健全审计工作监控制度、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三)搞好审计风险预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搞好审前调查,预测潜在风险。通过调查事先掌握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如调查结果与实际不符可及时调整审计重点、审计方法和审计范围。

2、对被审单位内控制度进行符合性调查,预计控制风险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

(四)完善审计承诺制度,界定会计责任,化解审计风险。

《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对审计承诺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中不可忽视。审计承诺书应要求被审计单位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无账外账薄和资产等做出承诺,对担保、抵押、诉讼、关联交易、期后事项等做出说明,以界定责任;并可要求被审计单位法人代表对负责提供会计资料、在审计证明材料和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上签署意见的人进行授权,由被授权人(或法人代表本人)负责向有关部门和人员全面征求意见,防范和化解这方面的审计风险。

(五)建立风险责任制度与内部激励约束机制。

从风险防范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审计组织内部的全面管理制度,即明确审计组织内部各层次、各岗位的责任和权限,做到事事有人审核,有人监督,出了问题能够及时反映,分清责任。有了风险责任机制,还需有激励约束机制,要解决干与不干,干好与干坏问题,关键是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在制度的完善和实施中,一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抓好重要环节、薄弱环节,“对症下药”;二要奖惩并重,让干好的尝到甜头,干不好的吃到苦头;三要有刚性,制度本身不能含糊其辞,执行中要坚决兑现,不能失信而动摇大家执行制度的决心;四要有科学严格的考核方法,对每个审计项目,每人工作质量和成果给予准确、合理的评价。

(六)认真听取被审单位意见,是成功防范审计风险的保证。

在审计中,应认真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介绍和汇报,尽力掌握全面情况。对审计查证的事实取得被审单位有关人员认可,多倾听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在审计报告征求意见时,要认真听取和分析被审单位的阐述和对方的申辩,对形成申诉的客观因素,应给予充分考虑。遇有争议的问题应进一步深入查证和调查,加以分析判断,彻底弄清事实,辨明是非。对审计不当和失误的定性和处理,要坚决及时纠正,不要因顾及面子而强词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