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4: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

篇1

培训方式及目标:

1.根据青少年求知欲强、好奇心重、活泼好动的特点,结合现行中、小学教材,选择青少年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数、理、化等各科的科学实验项目开展“做中学”科学教育活动,从做中学,培养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热爱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初、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小班施教,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通过系统的创新思维能力训练,小发明、小论文、小创造、小科幻,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培养每个学生的自信心、独立动手能力,塑造个性、发挥特长,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后进变先进,先进更优秀。

3.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省市级、国家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选手在高招和中招中可以享受免试保送和加分的殊荣,我市每年都有一些学生因此而被免试保送名牌大学深造!)。

招生对象:八岁以上中、小学生

开课时间:2004年10月,周日上课

学费:每人每学期480元

报名地点:市青少年宫天文馆办公室***青少年宫

篇2

关键词: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

国际竞争的基础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为了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渐趋复杂的国内发展挑战,必须从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出发,强化并完善我国的科技创新人才体系。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引领未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决定我们国家的未来。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工作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我市各个区县都在大力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序开展,目前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工作推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该如何立足实际解决这些问题呢?下面,结合本人的工作经历就如何加强区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提几点肤浅的建议。

一、学校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意识差。根据中国科协2018年进行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虽然我国的公民科学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15年的6.2%上升到了2018年的8.47%),但是与科技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不小差距。这一科学素质水平仅相当于欧美发达国家20多年前的水平,而美国早在1999年就已经达到了17%的平均水平。根据预测,即使到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也只能到10%左右,与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当前20%-30%的指标差距甚大。造成这一现象与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体系缺失密切相关,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意识因小考、中考、高考教育的短视而不断被压抑,一方面,科学教育仍然大量地停留在课程或学科阶段,缺乏课程之间的融合以及与实际问题的对接。另一方面,科学教育更多地让位于高考考试科目的教学和强化,狭隘的应试教育既忽视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培养,也占用了学生宝贵的时间。此外,在高考指挥棒没有实质性改变的情况下,老师和学生都以争“分”夺秒的精神过度强化题海战术和考试技巧,无暇顾及更为重要却一时难以量化显见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而这恰恰是科技创新人才最需要最宝贵的核心素养之一。

此外,我国在高中阶段的自然学科(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的结业考试中虽然已引入实验操作的考核内容,但所占比例太小,而且考核的主要方式仍然是以机械的操作步骤和技能为主,因此无法真正检验学生在相关学科领域的探究能力潜力和方法。这就必然导致相关课程标准中虽然明确倡导了要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以及核心科学素养,但是由于在现有的考核体系中无法有效检测,因而也就很难达到引导学生强化科学素养以及提升科学能力的既定目标。实际上,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体系应该是一个涉及科学教育以及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在内的综合系统。但是,区县的中小学往往只将专门的科学教育课程纳入科学教育体系,在其他与科学思想、科学思维等密切相关的学科领域仍然停留在学科知识和应试方法的掌握上。在这种宏观环境下,就出现了离开基础教育后的大量公民普遍缺失创新意识的这一状况。

(二)创新资源缺。从助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看,区县的科学教育还任重道远。首先是教师资源欠缺,目前,区县各中小学校尚无专职的科技辅导员老师。现有的科技辅导员老师有两类,一类是由校内的科任教师兼任,但受专业面的限制,不适合青少年科技创新中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一类是邀请校外的科技人员担任,通过其去联系校外的专业科技人员对学生加以辅导,带领青少年参加科技实践活动,但这不是他们的主业,受精力的困扰,大多数科技人员都不能全心投入;其次是设施资源缺。青少年在进行科技创新时,所能利用的文件检索、资料收集、实验场地、实验器材、样品制作、成果保护等资源比较欠缺。部分区县科技馆的建设落后,目前都还没有建立科技馆、图书馆的建设有点流于形式,受到资金的影响管理人员较少、每年的图书资源更新很少,公共科普网络建设基本没有投入。这就形成了青少年不能到科技馆参观学习、感受不到科技的氛围。正是由于这些创新资源的紧缺,青少年不能及时了解科技发展的动态和科技带来的进步和发展就不能激发他们应有的科技创新意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开展活动少。区县目前的科技创新活动除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外,少有有其它的科技创新活动,缺少了活动这一载体青少年没有施展的平台和机会,这让他们的创新精神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三)激励措施弱。我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只有奖状,没得奖金。仅有很少作品能在全国大赛上获奖,得到高考加分优待。

以上问题使得区县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很弱。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我县作品创新性低,很多学生参赛作品实际是辅导老师所作。在创新能力上中学生不如小学生,存在“小时天才、长大平庸”的尴尬。

二、对今后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几点建议

青少年时期是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关健时期,青少年时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他们乐于观察周围事物,喜欢提问题,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向权威挑战。当前,党和国家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需要一大批科技创新型人才,而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从青少年抓起。

(一)构建青少年科教融合创新教育课程体系

立足学科教学主阵地实施创新教育。要将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纳入教研安排,把创新教育融合到义务教育阶段科学课程,并建立教研制度予以保障。要引导学校做好科技创新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工作,开展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在学科教学的常规活动中强化学生创造、思维、动手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以科技发展史、优秀科学家成长史为主要内容和各种科技探究活动为基础的青少年科普知识教育,着力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地方课程教材的建设与开发,鼓励学校开展校本课程改革,鼓励支持教师在教学探索的基础上,参与研究与编写有特色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教材和其他科普读物,每年评选并支持出版一定数量的精品校本科技教材,在全市中小学免费发放或推荐使用;每年开展一次科普校本读物评奖活动。推动新型教育技术在创新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全面加强实践活动课程。利用VR/AR/MR等技术手段,积极构建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创新教育教学课程体系,促进信息技术与创新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鼓励各中小学结合“互联网+”发展新形势,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创新教育学习计划,提供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广泛建立科技社团或科技兴趣小组,积极开展以创新教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外实践的育人合力。

(二)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创新资源。基本资源与基础设施是实施青少年科技创新的物质保证。实施创新实验室建设工程。将创新实验室建设纳入学校建设规划。新建学校须规划建设创新实验室,支持现有学校根据学校科创工作规划新建改建创新实验室。特别是支持农村中小学在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中建设科技馆、创新实验室等农村青少年科技活动场所。90%的学校建有不少于一个项目的科技教育创新实验室。建立区域性创新实验室联盟,形成联盟互动机制,提升创新实验室的使用率和创新能力。

加快建设校外教育实践基地。选择配备先进科研设备设施的高校、科研院所、院士专家工作站、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场馆、科普教育基地、创客空间、STEAM教育基地等校外机构,作为科技创新教育基地,组建科教融合组织联盟,建立开放共享平台机制,充分利用基地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实验条件优势,为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和课题研究创造便利条件。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科技设施更新,加强对专职人员的培训,重要场馆要免费向学生开放:各中小学要建好、用好科技活动室,县上要建设科技活动中心;创造发明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区县财政可以预算一定比例的费用,用于订购各类科技书刊和购置各种活动器件,从而较好地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为青少年科技创新提供物质保证。

(三)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中小学科技辅导员队伍,引进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五大学科竞赛教学名师、在市内有影响力的教学名师,建立学科竞赛教学名师培养、选拔机制,相应县级学会成立竞赛专业委员会,开展学科竞赛师资培训和学生学科竞赛辅导。建立健全青少年科技创新类社会组织,开展教师科技创新培训、选拔和学生科技创新辅导。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中小学教师进修科技类专业课程列入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列入继续教育的内容,进行课外科技活动的辅导教育,并加强枝能训练,培养中小学的后备师资;成立科技辅导员协会,为科技辅导教师在工作、进修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以稳定科技教师队伍,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工作作积极性。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兴趣和能力。围绕科技创新大赛、五大学科竞赛等国家权威赛事,构建区县科技竞创新赛体系,强化相关科技社团职能,加大对相关科技社团的支持力度。打造各级各类学生创新展示平台,围绕全市每年科技教育活动主题,开展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中小学生科技节”、“院士专家进校园”等品牌活动。开展自然观察、社会考察、科学探究、参观游学等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活动,开展以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小课题、科技小论文、小读书报告为主要内容的“六小”评比活动。实践证明,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不但没影响青少年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还巩固了他们的学习基础,开阔了视野,在这些创新活还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较高科技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学生。

(五)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创新激励机制。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科教融合工作评价机制,成立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合评价机构,建立科教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科教融合工作评价,对各地及相关部门科教融合实施情况进行通报,各级教育部门要将科教融合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考核体系,学校要把科教融合工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教师工作绩效考核体系,要建立定期考核和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工作督促和评估。

突出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在普通高长特色招生中的重要作用。在全市高长特色招生中设置科技创新类项目,增加科技创新成果项目设置,合理设置科技创新成果有效期限,合理确定科技创新成果采信证明材料,增加科技创新类学生的招生数量,提高科技创新类学生在特长特色学生招生名额中的占比,引导家庭、学校、社会重视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加快我市科教融合工作推进步伐。一是要建立更新市级、县级激励与奖励系列政策,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成果予以适度的激励,并逐步倡导形成新型的科技活动参与的价值观。二是科技部门要青少年进行成果的固化与转化。奖励及资助青少年申报专利,帮助其进行成果转化;三是对创新典型及创新激励政策的宣传,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以此来激发青少年科技创新热引领青少年踏上科技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现代化》

[2] 陶行知—— 《陶行知 创造教育思想 》

篇3

忽然下起了大雨,刘婷婷赶紧拨通电话:“你们在哪里?我开车来接你们!”

半小时后,她将车停在了一网吧前,网吧门口站着4名刚毕业的高中生。然而,两小时后,刘婷婷又应他们的要求,将他们送回到了网吧。学生调侃说:“刘老师,那年是你从这家网吧把我们‘揪’回学校的,今天又是你把我们送回网吧。”

刘婷婷笑了笑:“那时那事与今时今事已不同。我从来没有认为上网有什么坏处,不会使用网络,不懂科技,那才叫落后!”引得学生们个个笑开了“花”。

这名深受学生喜爱,同时深爱着科技创新的教师就是2016年贵州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之一――刘婷婷。

零的突破

1976年,刘婷婷诞生在兴义山城,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兴义四中工作,后辗转到贵阳实验三中教书。在这里,她被黔西南学校和省城学校之间的差异所深深触动:贵阳实验三中的科技创新教学开展得有声有色,而之前她在兴义四中,连“科技创新”一词都没有听说过,而且黔西南州的其他学校,也很少有人认真对待科技创新课。

刘婷婷想,家乡的学校太需要注入这种元素了。于是,2009年她毅然绝然地离开了生活和工作条件较为优越的贵阳,回到了兴义。

此后,刘婷婷在紧张的教学之余,几乎把所有的休息时间都投入到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之中。她克服器材缺乏、实验设施简陋等困难,带着3名学生多次到30多公里外的万峰湖取水,通过将近半年、数以百次的实验,完成了第一个课题“万峰湖水质改善的研究”。这一课题在2010年“贵州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二等奖,打破了黔西南连续六年无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获奖的僵局。

然而此时的刘婷婷却遭遇到教学生涯中的一个新问题――很多家长认为学生把精力用到科技创新实践上,占用了学习时间会影响成绩。因此,埋怨的声音越来越多。刘婷婷几番挣扎,最终还是顶住压力,决定用实践来作答。身为班主任的她发动全班学生参与,展开了七八个科技创新课题的研究,带着他们到贵州龙博物馆、文管所、农科所、旅游局、环保局等地参观访问。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班上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且有19名学生在贵州省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其中有一名来自山区的学生,性格孤僻,刘婷婷多次主动与他接触、交谈、鼓励都没效果。一次刘婷婷批改作业时发现他关注家乡,于是就引导他把家乡的特色做成课题,一到周末刘婷婷就带着他实地调查、访问,经过三个月的课题研究,他不但学会使用电脑,而且在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专家答辩现场侃侃而谈,课题最终斩获全省二等奖。

在愧疚中决然

刘婷婷是学校的生物教师、班主任、教科处副主任,教学任务已异常繁忙,科技创新辅导又占用了她几乎全部休息时间。为了专心工作,她把孩子放在父母那里。没有时间照顾父母、也没有时间做家务,甚至连女儿生病住院、父亲身患癌症住院,她都没有时间陪伴。

对此,她很内疚。她说:我也很想为父母、孩子多做点事,但是我先得把适合我们地区的创新教育路子找到,这样才能让更多的老师、学生参与进来。

5年来,刘婷婷共指导学生进行过20多个课题的科学研究,其中58名学生在贵州省、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及全国生物学联赛中获奖。

她组建科技创新教育团队,培训学生5000余人次,开展了“珍爱生命之水”“科学饮食”等多种科技体验活动,培训黔西南州科技辅导员1000余人次,推动了黔西南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在2013年中国科协、教育部等举办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刘婷婷被评为全国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成为贵州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教师。兴义一中也因此获全国、全省优秀组织奖,全州科普先进集体。

篇4

加强科学技术教育,提高全民族,尤其是青少年科技素质,是未来我们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工程。因此,在新时期培养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对广大青少年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这次培训会上,我觉得“智力七巧板”很适合我们的小学生动手操作。

七巧板是我国著名的拼图玩具,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传统的七巧板是从我国宋代的“燕几图”演变而来的,设计原理出自西周时代的“勾股法”,距今已有3000多年,最后成熟于明末清初。发展到现代。

“现代七巧板”可以开发少年儿童的智力,锻炼动手动脑能力,启迪创造意识,还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少数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比如:一些迷恋游戏的孩子被“七巧板”变化莫测的图形所吸引,自己去拼,然后还可以独立创造一些别具一格的图形,这样他们就会从游戏厅、网吧走出来,专搞“智力七巧板”科普活动。这个活动家长也可以参与,从而可以营造一种祥和的科普氛围。

“现代七巧板”可以促进素质教育,可以走进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它可以当作优质活动课来上,教材是《智力七巧板辅导用书》,这本书共有八节课,每课都有重点,学习完可以出题测试,还可以举行比赛。通过开设这门活动课,可以使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在愉快地组拼创作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地提高,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其次,智力七巧板也可以走进各科课堂教学中。比如:学生学习《赠汪伦》这首唐诗后,根据李白送朋友的场景,学生利用几组七巧板可组拼成送别的场景,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既理解了诗文的内容,又可培养他们的各种感官的能力。“负荆请罪”大家耳熟能详,通过学生小手一组拼,栩栩如生的请罪图呈现在你的面前。看到讲师展示在屏幕上的《江南春》、《守株待兔》、“水壶”、孔雀开屏”、“军事训练场”、“体操图”等获奖作品,我惊诧地说不出话来,这难道是孩子们用这小小的七巧板拼出来的吗?这么逼真,真是难以想象,正如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技馆原馆长张泰昌教授所说:“智力七巧板”虽小,小东西见大道理,将在青少年幼小的心灵激起创造的火花。

篇5

创新教育 风靡校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历年的科技创新大赛中,重庆一中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科技教育也成为重庆一中的办学特色。科技方面的成就让重庆一中更加光彩耀人,重庆一中在科技方面的影响力已经不仅仅渗透到师生中,更是让科技的春风吹出校园散播于社会。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创新潜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十分重视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形成了经常性科技活动,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计算机等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奥林匹克头脑风暴、一种智力快车、机器人和传统的三模一筝一电(空模、海模、车模、车筝和无线电)等课外活动。定期性科技活动,如小科学家协会年会、趣味数学竞赛、物理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竞赛、化学实验设计和实验竞赛、地理拼图和地理知识抢答比赛、科技英语单词比赛、科技游园活动和科技小论文报告与答辩等。学生科技活动已成为重庆一中的一大亮点与特色。在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新课程方案,学校的科技小设想、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四小”科技活动,被列为面向全国中小学推广的五种课外活动模式之一。

科技创新大赛奖是学校检验科技教育成果的重要活动,学校老师们多次阅读并分析历届科技创新大赛通知、规程及补充通知,青少年竞赛项目(创造发明、科学研究论文、机器人创意)、青少年展示项目(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是重庆一中的优势项目。

创新添彩 培育英才

在今年举行的27届科技创新大赛中,学校相关教师也积极行动起来,与市科协加强联系,获取比赛的第一手信息,组织学生参加创新比赛,为学生提供一切可能的设备及活动空间,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探索科学难题,积极发扬“求知求真”的务实精神。

在第27届重庆市科技创新大赛中重庆一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高2013级的张露、张洋、朱立华对RW新型防水耐久密封材料的研究获得一等奖,总计7项一等奖高居全市第一,超出几个直属学校获奖总和;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智能型太阳能果蝇诱灭装置》、《工业石膏代替石灰石生产水泥的关键因素研究》分别获得重庆大学和重庆师范大学设立的创新单项奖。

篇6

本文就目前科技创新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谋求其在新形势下进一步的发展。

从近年大学生就业时出现“工作难找,工人难招”的尴尬中就可以看出,大学生虽然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但技能素质、创造力等企业重视的能力偏低,充分说明现今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的不足。

目前,青少年教育中仍存在不少“失衡”现象:如重应试技巧,轻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重知识灌输、知识掌握,轻智力开发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重标准答案,轻多途径探索和探究性学习等,分数与名次仍是教育的指挥棒,单一学科文化教育依旧独占鳌头。虽然“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等概念一直充斥在人们耳边,但在教育大环境下,很多学校仍是口头说得凶,行动不积极,教育急功近利现象非常突出。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们应从内心更新观念,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让学生意识到教室不再是一个没有生命力的水泥盒子,而是一个吸收知识的乐园。

在观念转变的过程中,教师也能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核心价值,让科技创新教育贯穿于文化教育,并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去,从而实现传统课堂的全面改善。

新课程改革十多年来,一切都追求“新”,出现了各种教育新模式。越来越多的课堂实验被多媒体演示替代,一些教学活动甚至有硬性规定:“老师在课堂中必须用多媒体教学,否则就不是优秀课。”虽然课堂很活跃,老师的课堂评价也非常高,然而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却越来越差,知识的运用水平也越来越低。

每个人都有这种体会,一部连续剧看完后,能记住的情节不多,而对那些亲身经历的东西记忆却很深刻。实验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知识,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大多数科技创新教育课堂中,学生探究问题的形式被搬上了黑板,实验器材成了摆设,这无疑切断了学生通向创新的道路。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不能也不应拘泥于已设计好的媒体程式,在课件流程外,可以变单向流程式设计为分支流程式,从而为师生互动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另外,除了完善已有教学模式外,还可积极探索新模式,如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式学习等。

青少年正处在智力开发阶段,最容易接受新知识。抓好青少年学生的科技创新教育,对增长他们的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技素养,养成实事求是、顽强刻苦、勤于钻研的科学态度和习惯非常重要。

一方面,教师应了解基础课程是实施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工作中整体布局,将科技创新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相互融合,通过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不同形式培养学生运用多种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应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落实在课堂上,挖掘教学内容素材,大胆设计创新教育模块。

此外,对于有条件的学生,教师还可积极推荐参加各类级别的科技竞赛、夏令营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氛围。这些活动看似与学科知识无直接关系,但它们属于综合性学科,与当前社会紧密相联,创造性更强,更能发展学生智力。

篇7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第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

如果生活给了你一个柠檬

神秘适合年级:铃声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

科教项目访谈——“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

让自己随时“灵感在线”

亲历美好岁月——“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拾零

新闻

观点

思考

异域传真

读书

地外生命科学探索

点击科学

寻梦“天宫”——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竞赛[阅读材料(一)]

抗生素滥用使得流感治疗愈发艰难

科学新闻

荷塘里的“不速客”

物理可以这样学

气候变化的故事旧报纸中的气候变化故事

中国科技教育史话硕果仅存的北京大学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开端的标志

也许会引起你震撼的一本图书

感受发生的一切聚焦科博会 感受新科技——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拾记

广西青少年机器人赛事激情舞动五月天

学习钱老科学思想 传承科技创新精神——“学习弘扬钱学森科学思想讲座”在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属中学举办

感受绿色生活方式 培养科学探究兴趣——全国各地“我的低碳生活”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主题活动相继开展

传统混凝剂“搭配”处理高浊度钢铁废水

电容式谷物水分传感器探头研制取得重大进展

气吸式精播机种、肥作业智能计量检测系统

科普骄阳 辉洒八桂——2010年中国科协“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广西活动成功举办

人工喂养北京雨燕雏鸟初探

小白鼠情绪与行为研究

双底多功能节水促生长花盆

夏至日正午日影测量

利用植物修复技术改善新密市矿区生态环境设计方案

青少年科学DV活动设计方案

叶脉标本DIY(初中一年级)

火山喷发

自制单向阀

飞舞的火焰

观察冰核中的气候变化

多功能实用画架

多用链节拆补器

安培力的大小方向演示仪

网文撷英

消失中的森林

科学新闻(2010—05—08)

老水塘里的“怪虾”

点击科学

科海拾贝

让孩子乐在其中——浅谈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

英语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空间

巧设游戏,优化中职生课堂效率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索引导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思考

“氯氢化合”实验Flash课件的制作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STS”教育

在三江源活动中探索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和研究

有效地利用科普资源与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发展

语文教学中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融合

怎样把学生吸引到科学课堂上来

篇8

关键字:新型人才;青少年;科技创新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逐步受到社会的重视,通过活动开展,激发青少年的内在潜能,培养其学习能力,鼓励实践、探索、创新。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一、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的必要性

每位学生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为了达成愿望的实现,在对孩子的艺术培养和文化课补习上不惜重金。认为文化课相对的优秀便可“成龙成凤”。

往往忽视了对孩子进行科技创新教育。每每提到发明创造,家长和学生的脑海里都情不自禁的联想到爱迪生、牛顿、居里夫人等与我们差之千里的伟人伟事。让青少年去迪生未免有些贻笑大方。家长普遍的这种心理,从根本上限制了青少年进行科技创新活动。那么中小学生究竟如何做到国家对其一直提倡的发明创造呢? 发明创造从广义上说,既有高科技的大发明,也有小科技的小发明,青少年在有限的知识前提条件下无法创造航空航天,也创造不了飞机导弹;但是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创作一些小发明。国家对青少年提倡的科技创新,不是要求发明的成果史无前例,而其深远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发散性思维;更有利于学生健康、全方面的成长和自身各种潜能的引发。

从古至今每一个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不起眼的小发明开始,从失败开始。正是青少年在常人熟视无睹的小发明中,培养和锻炼了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以后的伟大创造奠定基础。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曾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发明创造,创造意识非常重要。当有人称爱迪生是天才的时候,他却解释说:“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而那1%的灵感是至关重要的。”在我们日常生活身边,有不少青少年看到其他同龄人的发明成果以后,十分惋惜,原来原理是如此简单,惋惜自己也曾有过同样的机会。生活处处有科学,发明就在你我身边。你的没有想到,正是因为你缺少一件十分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创造意识。每位青少年都希望自己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兴趣是进行发明创造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创造能力的重要因素。青少年必须重视创造兴趣的培养,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创造兴趣和创造能力,兴趣和能力的收获是任何都无法估量的。

二、青少年科学教育的提高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

在当今的教育背景下,科学素质是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是对科学技术知识的了解,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信念,并具有实施、应用处理和参与实际事务的能力。在公众的意识里,已经认识到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高是使国强不可缺的一个重要指标,而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高将为培养科学技术新型人才打下结实的基础,也为发展国家经济建立科学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仍处于把升学作为最主要目标的应试教育阶段。但凡与升学有关的各种科目补习班家长都愿意让孩子参加,从小学入学到高考,分数成为了衡量学生的标准。这种片面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体制,严重阻碍了青少年个人潜在能力的爆发,束缚了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成长。对青少年来说,学习本应该是生活与精神又与科技的交流活动,这些是不能仅凭一张试卷就能概括的。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敢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从而深化对科学技术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发展其对陌生事物的探究能力。同时,通过多样的探究学习与科技创新活动,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良好的科学情感态度,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露出新型人才的一角。

三、培养科学素质教育 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精神

随着科学技术更新换代的交替,人人都需要知识的充电。 “少年强则国强”,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教育是提高其科学认识培养科学兴趣的有效途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出兴趣才能有产生探究的欲望。青少年的兴趣需要引导,经过科学教育的引导,其可能会对科技产生兴趣,从而产生探究欲望。展望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给我国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引以为荣的惊喜。遗传学告诉我们,在基因组中的DNA决定了个体在生理结构上和行为上的潜在性能,但并非所有的潜在性能都必定可以在那个正在发育着的个体中获得实现。一个人的身心能否得到发展和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与他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6岁至12岁的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对新奇的具体事物感兴趣,善于记忆具体的事,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因此,让青少年学生在做中发现、感悟、理解、探索,把枯燥的学习内容变为动态的探索活动尤为必要,而实践可以为学生的探索提供宝贵的感性知识,是学生经历、感受、体验和获得知识的源泉。实践又是创新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之变成创造的聪明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如果学生养成手脑并用的习惯,能利用大脑左右半球的协同作用,充分动手操作,尽心实践,不仅可以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有助于促进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萌发智慧潜能。

四 、构筑社区科技活动平台

为了拓宽孩子智力发展的空间,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可以广泛构筑社区科技活动平台。社区科技活动平台的管理人员及师资可由退休教师、退休技工、熟练工人来担任,主要起到管理和技术指导作用,人员不宜多。平台还可以开设“技术培训”专题频道,播放趣味科学、实操技能、机械制造与维修等知识,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网络的作用。

五、建立家庭小实验室

篇9

一是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发挥科协系统学科齐全、智力密集、地位超脱、客观公正和大团体的网络优势,结合软科学研究的选题、调研和学术成果,建立学术成果的提炼机制,推动学术研讨成果及时转化为可操作的政策建议。以学术年会、青年科学家论坛、高层论坛为载体,推进科技思想库建设,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是开展“五杯竞赛”活动。以确立“协作杯”、“创新杯”、“金桥杯”、“建家杯”和“咨询杯”项目为牵引,动员和发动全市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积极参与“五杯竞赛”活动,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创新创业的氛围。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现代化人文绿都要求,组织科技人员开展以节能减排降耗、改善生态环境、资源循环利用为重点的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推广活动。促进产学研合作,做好成果转化过程的中介服务,协助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组织行业领域专家,帮助企业制定创新战略发展规划和产品转型升级、企业风投、上市中相关技术领域的评估论证工作和决策咨询。发挥科协组织的作用,做好企业院士工作站建设、运行的服务工作。

三是打造品牌型科普活动。贯彻落实“十二五” 规划纲要,深入推进全国科普示范县(区)和省市级科普示范县(区)、乡镇(街道)、社区及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示范学校等创建活动,以创建促进科普事业发展。做大做强科普周、科普日等示范性科普活动。组织实施“双百工程”、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等精品惠农活动,新建一批省级和市县级科普惠农服务站,促进农民科技致富。大力开展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积极争取社区科普益民专项资金和省科协扶持资金,推进星级社区科普大学建设。通过“社区科普大学公共管理平台”,对社区科普大学进行动态管理和网络服务,进一步扩大南京市社区科普大学影响力,使之成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主阵地。精心打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钥匙”科技竞赛、“PowerTech海峡两岸城市杯邀请赛”等青少年特色科技教育品牌活动,增强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是推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认真履行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加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的协作,共同构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平台。整合全市52个科普活动场所、370个科普教育基地资源,组建“科普服务团队”,发挥团队中各自的优势,面向五个主要行动人群,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坚持科技馆公益性科普文化事业属性,以实施向全社会免费开放为抓手,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设立专项资金,创作一批科普挂图、科普图书和电子科普读物,通过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介为社会和公众提供科普服务。整合学术年会、报告会、科普惠农培训等,设立“科协大讲堂”,服务企业创业创新和市民科学素质提高。

五是扩大科协工作覆盖面。开展人才资源调研,建立人才资源数据库。围绕市委人才发展战略目标,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做好促进人才和项目引进及人才服务工作,助力南京科技创新创业的人才积聚。结合社会组织评估,支持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参与社会管理。重点扶持培育发展一批学术活动能力强、学科优势明显、与南京市产业发展联系紧密的学会。引导企业科协举办各种活动,吸引更多的一线科技人员加入科协,在有条件的民营企业组建企业科协,夯实科协组织基础。在力求实效的基础上,探索提高企业科协工作覆盖面的有效

机制。

六是创新海外智力为宁服务模式。以“321人才计划”和海外智力为宁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改进和规范“海外智力为宁服务”引导资金项目的申报、筛选、立项、跟踪、检查、落实等工作。借助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平台,积极宣传南京市“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创新创业人才特别集聚区)建设计划”、“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等八项重点计划。继续推动“留日博士南京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为南京市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工作服务。全面调研人才需求,为南京市企事业单位海外在设立研发基地、招聘高层次研发人员和团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积极了解并及时应对海智专家或海外科技人员提出的要求和建议,为他们来宁创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以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为牵引,开拓与台湾有关科技团体的交流渠道,深化两岸自然科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七是筹备召开市科协九大。主动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工作,争取党和政府对科协工作更多的领导和支持。结合九大换届,吸引一批科技创新创业、有一定社会活动能力的科技工作者和优秀科技企业家进入科协领导机构,增强科协组织的凝聚力和活力。(黄敏 编辑:罗

篇10

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学校和科技馆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如果说培养未来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是在描绘一条条栩栩如生的巨龙,那么在具体的青少年科技教育过程中,学校和科技馆则分别是在“画龙”和“点睛”。

一、学校教育的特点

学校教育,有别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它具有以下的特点:

一是专一性。培养人是学校的教育职能,学校是育人的专门场所。学校教育的专一性主要表现是:一是任务专一,学校所有工作都是围绕着培养人来进行的;二是工作人员的专一性---教师。教师是经过严格选拔,经过师范院校专门培养出来的,不仅学识广博、品德高尚,还懂得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三是学校教育有专门的教育教学设备,拥有专门进行教育的手段。

二是严密性。教育过程是在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影响着学生。学校教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体现在严密的组织上。学校是个严密的组织,它拥有严密的教育管理结构和制度,它开展的是制度化的教育。对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来说,都是不具备这一特性的。

三是系统性。根据培养造就全面社会人的要求,学校教育内容注重系统性和连续性。学校教育既要注意知识体系的搭建,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做到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学校的教育是系统的,又是完整的。教学内容的完整且系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

四是广泛性。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起到的作用是全面的。学校是全面培养人的场所,它要关心青少年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增长,也要关心学生良好德育的形成,还要帮助学生促进身体的健康发育。

五是稳定性。学校是个稳定的教育场所,这里拥有稳定的教师,稳定的学生,开展稳定的教育内容,校园里具有稳定的教育秩序,使用相对固定的教育设施和教学设备等等。学校教育的稳定性,更有利于个人的发展。

学校科技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内容之一。学校教育的特点,为青少年的成长及塑造强壮丰满的体魄、思想和知识水平的不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科技馆是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作为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主要机构科技馆,它是“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和“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的重要内容,是重要的非正规教育机构。

1.科技馆对学校科普教育、课题研究的指导作用

科技馆作为青少年科技活动场所,是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的指导者,同时还承担了学校科技教师的培训工作。

科技馆在中小学生科技教育、科技活动的规律、方向、模式、内容、方法等方面,具有示范导向和服务作用。科技馆引导学校教师开展各项科技教育类课题研究,为学校的这些研究提供专家咨询、科普资料等便利。也通过自身科技教育项目开发、科普活动的设计,为学校的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开展有益工作。

2.科技馆为学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搭建舞台

科技馆从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出发,组织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有效激发和保持学生的科技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组织青少年们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体验动手快乐,会对青少年的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

结合课改,科技馆积极创设学生喜欢的科技实践活动。如:配合小学数学课堂的“数棋大赛”“搭建数学模型”等。结合学校课程学习,为学校设计、引进寓教于乐的学具,促进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各种科教仪器为同学们展示各种科学原理,令学生们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饶有兴趣地进行动手操作,体验科技的乐趣。

3.科技馆是青少年科普培训的乐土

利用周末或寒暑假,科技馆通过创设兴趣小组活动,如:模型、电子技术、无线电、机器人、生物、环保设施等,吸引科技爱好者,丰富业余生活,为他们提供快乐动手、施展才能的舞台。科技馆还通过入校开展培训,为学校送去教具、实验器材,开展科技“大篷车”进校园等活动,既方便学生科技普及,又创造了科技教育环境。

科技馆的科技教育活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受课程设置和教材限制,内容新颖,有较强的灵活性。学生已将科技馆当成探索知识的乐土。

4.科技馆是学校开展大型科技教育活动主阵地

在科技馆组织下能够协调统一各学校间的科技教育活动,成为学校开展重大科技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托。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实践”“校园科技节”等活动的开展,科技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技馆为学校送丰富多彩的教具、科普挂图,派专家作讲座,提供最新科技咨询资料,这些无一不是青少年学生们最期待的。

在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中,科技馆越来越起到“点睛”作用。

三、馆校结合,“画龙”需要“点睛”

科学知识的普及和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不仅是学校的任务,还需要校外教育机构的协同努力。

科技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科技馆这类社会教育场所,是学校教育的拓展和补充。在这里,枯燥、抽象的课本知识得以生动、直观、互动的形式展示,有效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帮助解决了学校课堂教育中许多不易解决的问题。科技馆能够配合学校素质教育,针对学生的个性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与热情,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与创新能力。

中小学校是青少年科学教育的重要角色。学校的科学教育以知识为主,而对于科学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方面的培养相对较弱;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不强,缺少主动探索和动手操作的机会。而在科技馆中,教育形式和教学空间更开放,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新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弥补了学校课堂上的不足,有效促进了中小学校创新教育模式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