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30 18:24: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务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商务管理

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身份认证;防火墙

1引言

电子商务可以增加销售额并降低成本的优势,使得政府与企业都十分重视并推动电子商务的建设和发展。电子商务发展到今天,主要问题在于时空的分离导致了安全问题的出现,信息的安全性是当前发展电子商务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研究和分析电子商务的安全性问题,特别是针对企业自身情况,充分借鉴以往电子商务系统开发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开发出符合企业特殊的电子商务系统,已经成为目前发展电子商务的关键,而安全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2电子商务的主要安全要素

目前电子商务工程正在全国迅速发展。实现电子商务的关键是要保证商务活动过程中系统的安全性,即应保证在基于Internet的电子交易转变的过程中与传统交易的方式一样安全可靠。从安全和信任的角度来看,传统的买卖双方是面对面的,因此较容易保证交易过程的安全性和建立起信任关系。但在电子商务过程中,买卖双方是通过网络来联系,由于距离的限制,因而建立交易双方的安全和信任关系相当困难。时空的分离导致了安全问题的出现,电子商务交易双方(销售者和消费者)都面临安全威胁,电子商务的安全要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信息真实性、有效性

电子商务以电子形式取代了纸张,如何保证这种电子形式的贸易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则是开展电子商务的前提。电子商务作为贸易的一种形式,其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将直接关系到个人、企业或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声誉。

2.2信息机密性

电子商务作为贸易的一种手段,其信息直接厂代表着个人、企业或国家的商业机密。传统的纸面贸易都是通过邮寄封装的信件或通过可靠的通信渠道发送商业报文来达到保守机密的目的。电子商务是建立在一个较为开放的网络环境上的,商业防泄密是电子商务全面推广应用的重要保障。

3.3信息完整性

电子商务简化了贸易过程,减少了人为的干预,同时也带来维护商业信息的完整、统一的问题。由于数据输入时的意外差错或欺诈行为,可能导致贸易各方信息的差异。此外,数据传输过程中信息的丢失、信息重复或信息传送的次序差异也会导致贸易各方信息的不同。因此,电子商务系统应充分保证数据传输、存储及电子商务完整性检查的正确和可靠。

3.4信息可靠性、不可抵赖性和可鉴别性

可靠性要求即是能保证合法用户对信息和资源的使用不会被不正当地拒绝;不可否认要求即是能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防止实体否认其行为;可控性要求即是能控制使用资源的人或实体的使用方式。在传统的纸面贸易中,贸易双方通过在交易合同、契约或贸易单据等书面文件上手写签名或印章来鉴别贸易伙伴,确定合同、契约、单据的可靠性并预防抵赖行为的发生。

在无纸化的电子商务方式下,通过手写签名和印章进行贸易方的鉴别已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在交易信息的传输过程中为参与交易的个人、企业或国家提供可靠的标识。在1nternet上每个人都是匿名的,电子商务系统应充分保证原发方在发送数据后不能抵赖;接收方在接收数据后也不能抵赖。

3电子商务安全系统

网络安全是电子商务的基础。为了保证电子商务交易能顺利进行,要求电子商务平台要稳定可靠,能不中断地提供服务。任何系统的中断,如硬件、软件错误,网络故障、病毒等都可能导致电子商务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而使贸易数据在确定的时刻和地点的有效性得不到保证,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所以就整个电子商务安全系统而言,安全性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

1)网络节点的安全

2)通讯的安全性

3)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4)用户的认证管理

其中2、3、4是通过操作系统和Web服务器软件实现,而网络节点的安全性依靠防火墙保证,我们应该首先保证网络节点的安全性。

3.1网络节点的安全

防火墙是一种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使互联网与内部网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它其实就是一个把互联网与内部网(通常指局域网或城域网)隔开的屏障。防火墙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减少黑客的入侵及攻击,为电子商务的施展提供个相对更安全的平台。

防火墙是在连接Internet和Intranet保证安全最为有效的方法,防火墙能够有效地监视网络的通信信息,并记忆通信状态,从而作出允许/拒绝等正确的判断。通过灵活有效地运用这些功能,制定正确的安全策略,将能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Intranet系统。应给予特别注意的是,防火墙不仅仅是路由器、堡垒主机或任何提供网络安全的设备的组合,它是安全策略的一个部分。安全策略建立了全方位的防御体系来保护机构的信息资源,这种安全策略应包括:规定的网络访问、服务访问、本地和远地的用户认证、拨入和拨出、磁盘和数据加密、病毒防护措施,以及管理制度等。所有有可能受到网络攻击的地方都必须以同样安全级别加以保护。仅设立防火墙系统,而没有全面的安全策略,那么防火墙就形同虚设。

3.2通讯的安全

在客户端浏览器和电子商务WEB服务器之间采用SSL协议建立安全链接,所传递的重要信息都是经过加密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目前采用的是浏览器缺省的40位加密强度,也可以考虑将加密强度增加到128位。为在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建立安全机制,SSL首先要求服务器向浏览器出示它的证书,证书包括一个公钥,由一家可信证书授权机构(CA中心)签发。浏览器要验征服务器证书的正确性,必须事先安装签发机构提供的基础公共密钥(PKI)。建立SSL链接不需要一定有个人证书,实际上不验证客户的个人证书情况是很多的。验证个人证书是为了验证来访者的合法身份。而单纯的想建立SSL链接时客户只需用户下载该站点的服务器证书(下载可以在访问之前或访问时)。验证此证书是合法的服务器证书通过后利用该证书对称加密算法(RSA)与服务器协商一个对称算法及密钥,然后用此对称算法加密传输的明文。此时浏览器也会出进入安全状态的提示。[]

3.3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即使正确地配置了访问控制规则,要满足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也是不充分的,因为编程错误也可能引致攻击。程序错误有以下几种形式:程序员忘记检查传送到程序的入口参数;程序员忘记检查边界条件,特别是处理字符串的内存缓冲时;程序员忘记最小特权的基本原则。整个程序都是在特权模式下运行,而不是只有有限的指令子集在特权模式下运行,其他的部分只有缩小的许可;程序员从这个特权程序使用范围内建立一个资源,如一个文件和目录。不是显式地设置访问控制(最少许可),程序员认为这个缺省的许可是正确的。

这些缺点都被使用到攻击系统的行为中。不正确地输入参数被用来骗特权程序做一些它本来不应该做的事情。缓冲溢出攻击就是通过给特权程序输入一个过长的字符串来实现的。程序不检查输入字符串长度。假的输入字符串常常是可执行的命令,特权程序可以执行指令。程序碎块是特别用来增加黑客的特权的或是作为攻击的原因写的。例如,缓冲溢出攻击可以向系统中增加一个用户并赋予这个用户特权。访问控制系统中没有什么可以检测到这些问题。只有通过监视系统并寻找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才能发现象这些问题一样的错误。

3.4用户的认证管理

1)身份认证

电子商务企业用户身份认证可以通过服务器CA证书与IC卡相结合实现的。CA证书用来认证服务器的身份,IC卡用来认证企业用户的身份。个人用户由于没有提供交易功能,所以只采用ID号和密码口令的身份确认机制。

2)CA证书

要在网上确认交易各方的身份以及保证交易的不可否认性,需要一份数字证书进行验证,这份数字证书就是CA证书,它由认证授权中心(CA中心)发行。认证中心(CA)就是承担网上安全交易认证服务,能签发数字证书,并能确认用户身份的服务机构。认证中心通常是企业性的服务机构,主要任务是受理数字证书的申请、签发及对数字证书的管理。CA中心一般是社会公认的可靠组织,它对个人、组织进行审核后,为其发放数字证书,证书分为服务器证书和个人证书。建立SSL安全链接不需要一定有个人证书,实际上不验证客户的个人证书情况是很多的。验证个人证书是为了验证来访者的合法身份。而单纯的想建立SSL链接时客户只需用户下载该站点的服务器证书(下载可以在访问之前或访问时进行)。

3)安全套接层SSL协议

安全套接层SSL协议是Netscape公司在网络传输层与应用层之间提供的一种基于RSA和保密密钥的用于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的安全连接技术。

SSL通过数字签名和数字证书来实行身份验证,数字证书是从认证机构(CA,CertificateAuthority)获得的,通常包含有唯一标识证书所有者的名称、唯一标识证书者的名称、证书所有者的公开密钥、证书者的数字签名、证书的有效期及证书的序列号等。在用数字证书对双方的身份验证后,双方就可以用保密密钥进行安全的会话了。

SSL协议在应用层收发数据前,协商加密算法、连接密钥并认证通信双方,从而为应用层提供了安全的传输通道;在该通道上可透明加载任何高层应用协议(如Http、Ftp、Telnet等)以保证应用层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SSL协议握手流程由两个阶段组成:服务器认证和用户认证。

①服务器认证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Hello”信息,以便开始一个新的会话连接;服务器根据客户的信息确定是否需要生成新的主密钥,如需要则服务器在响应客户的“Hello”信息时将包含生成主密钥所需的信息;客户根据收到的服务器响应信息,产生一个主密钥,并用服务器的公开密钥加密后传给服务器;服务器恢复该主密钥,并返回给客户一个用主密钥认证的信息,以此让客户认证服务器。这样通过主密钥引出的密钥对一系列数据进行加密来认证服务器,从而建立安全的通信通道。

②用户认证

经认证的服务器发送一个提问给客户,客户则返回数字签名后的提问和其公开密钥,从而向服务器提供认证。SSL协议支持各种加密算法,实现简单,独立于应用层协议,且被大部分浏览器和Web服务器内置,便于在电子交易中应用。但SSL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协议,起初并不是为了支持电子商务而设计的,只能提供交易中客户与服务器间的双方认证,在涉及多方的电子交易中,SSL协议不能协调各方面的安全传输和信任关系。为此,开发出了在网络应用层中专为电子商务而设计的SET协议。

4安全管理

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除了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外,还必须建立严格的内部安全机制。对于所有接触系统的人员,按其职责设定其访问系统的最小权限。按照分级管理原则,严格管理内部用户帐号和密码,进入系统内部必须通过严格的身份确认,防止非法占用、冒用合法用户帐号和密码。

建立网络安全维护日志,记录与安全性相关的信息及事件,有情况出现时便于跟踪查询。定期检查日志,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

对于重要数据要及时进行备份,且对数据库中存放的数据,数据库系统应视其重要性提供不同级别的数据加密。

5结束语

安全实际上就是一种风险管理。任何技术手段都不能保证1OO%的安全。但是,安全技术可以降低系统遭到破坏、攻击的风险。决定采用什么安全策略取决于系统的风险要控制在什么程度范围内。电子商务的安全运行必须从多方面入手,仅在技术角度防范是远远不够的。安全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因此,为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体系的完善和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在实际运用中解决电子商务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使电子商务系统相对更安全。

参考文献:

[1]吴洋.电子商务安全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6.

[2]李艳.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策略研究[J].甘肃科技,2005,(06)

篇2

一般认为信息技术会带来竞争优势,最近出现了电子商务、电子解决方案、电子政府等“e”化一切的趋势,但有调查表明美国过去二十年中在信息技术上的投资并没有明显改善知识工作者的效率和效益。究其原因有学者认为经济的性质已发生改变,企业基于信息的竞争优势正向基于知识创造的竞争优势转移,前者是变革相对较慢、以预期为基础的经济,一般信息系统就能应付组织信息处理的需要。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些组织没能根据商务环境的改变及时调整战略,彼德.德鲁克认为这样的组织很大程度上为它们过去成功的经验和模式羁绊,典型的如IBM和通用汽车,它们没能深刻理解知识和信息的区别。本文将从更实际的角度讨论这个问题。

知识可理解为“具有某种行动能力的潜能”,而信息则“与对象性质和执行效果联系更紧密”。这个观点和著名信息系统哲学家查尔斯教授的论著“咨询系统的设计”相符:“知识隐藏于使用者的头脑中,不是简单的信息堆积…,而是知识工作者如何对一系列相关信息反映”。畅销书《知识创造型企业》的作者野中侑次郎强调“只有人能很好扮演知识创造的角色”,不论其处理能力有多高,计算机最多是一种工具,作为一种高效信息运送者和信息载体,在人类充分利用并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行动的能力。

2商务模式变革:从连续改进到企业再造

过去十年中商务环境转变的标志之一是全面质量管理(TQM)向业务流程再造(BPR)发展,如图1示。与传统强调对现有过程逐渐改进不同,BPR侧重于基于信息技术对企业流程作整体性的重新设计。

从逐渐改进到企业再造

全面质量管理(TQM)业务流程再造(BPR)

改变程度增量激烈

起点现有流程从零开始

频率一次性/连续一次性

所需时间短长

参与方式自底向上自顶向下

典型范围狭窄跨职能部门

风险中等高

主要发起方式统计控制信息技术

改变类型文化文化/结构

但BPR也不能算作最终答案,它没有提供向基于Internet和万维网的商务的转变策略。SAP之类的BPR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开发了许多ERP系统,注重企业内的数据收集和信息共享,但也损失了信息处理的灵活性。一些新兴的软件企业如Siebel开发了外部信息流功能和信息接口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和供应链管理系统(SCM),与注重内部功能集成的ERP系统互补,创造了一种无缝集成的电子商务环境。目前看来制约这种商务环境的重要因素是系统的灵活性、信息接口的柔性(包括企业内外部)。

过去四十年中增强企业智能的信息处理模式经历了三阶段:自动化、流程合理化和企业再造。但这些还不足以应付商务模式变革的挑战。在网络经济时代外部市场信息有时甚至比企业提品和服务的商务逻辑更重要。“原子经济”正向“比特经济”发展,“砖加水泥的百货店”正向“鼠标加水泥”发展,我们必须对传统经济因素从更准确的角度作出再评价,信息资产、知识资产、无形资产等让很多虚拟企业短时间内创造了传统方式无法想象的价值。新的、成功商业模式是否存在某种规律?

基于网络的创业者大都知道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但从成功案例来看商务模式的创新更是赢得全球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着要求我们必须应用新的价值规律衡量其供应链和客户关系,这就不仅仅是业务流程的调整,而要重新思考整个业务模型和组织间的信息流。

3从业务过程再设计到电子商务模式创新

“边际收益递增”理论的提出者安瑟(BrianArthur)认为这是一个“重新思考和再造一切”的时代,企业都基于信息开展业务,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审查、调整业务开展的方式,以适应环境激烈改变。现阶段尽管延续以往的、按预先定义好的模式开展商务也能成功,但从长远看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对环境的清晰认识,并相应地调整战略目标和开展业务的方式。史蒂夫(SteveKerr)曾在《计划评论》期刊上对业务战略的现状作过精辟的分析:“世界发展得很快,有时你根本没法预测...,因此我们更多强调对外界的快速响应,而不再是完全靠计划工作。我们对世界的变化感到吃惊,但这中吃惊也是意料中的事情。”

虚拟公司、商业生态系统和.com公司的快速发展就是业务规则变化的典型例子。环境的非连续性、跳跃式变化使得昨天的最佳实践也许成为明天公司前进的障碍,公司要根据业务和信息体系结构的变化作出相应调整,学会充分利用现有知识和新知识。

4从信息处理到知识创造

知识管理论文和专著常把组织过去的历史知识作为预测非连续变化环境的工具,并以此决定将来的行动方案。但从信息系统和信息处理的角度看,这种观点存在很大的问题,与电子商务相关的三种神话是:

神话1:知识管理技术能在适当的时间将适当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适当的人。应该说这种观点只适合过时的商业模式;在相对稳定的市场中业务呈现增量变化,高级主管们能通过检查历史数据预测发展趋势。但信息时代的商务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必须以更灵活的方式应付,而不可能建立一套系统去对什么时间什么人需要什么信息作出预测。

神话2:知识管理技术能存储知识员工的智能和业务经验。数据库和群件技术能存储一些零碎数据,但目前还无法存储有意义的决策模式;而且信息特别是知识与应用环境密切相关,同样的信息在不同时间或环境中不同人会有不同反映。存储知识需要知识型员工有分享知识的愿望和将知识明确表达出来的能力,后一个过程太难实现。

神话3:知识管理技术能有效实现知识员工经验和知识的传播。这种论断也是建立在预测信息需求的基础上。虽然信息技术能协助员工交换零星信息,但在一些重要的商业决策中不能有效进行包含复杂数据结构的通信。从另一个角度看,即使有编译好的数据信息,也不能保证每位员工愿意利用。过去的研究表明尽管有内容详实的报告和数据库,大部分高级经理都喜欢通过与他们认为知识渊博的人探讨交互过程来决策。仅以一种统一的方式保存数据有利于理解信息,但妨碍了商务模式的创新,也不利于知识库的更新和新知识的创造。

5向切实可行的知识管理迈进

将知识管理同技术紧密联系到一起只会对计算机硬软件厂商产生好处。最近《首席信息官》杂志的一份访谈录中提到“过多强调技术会迷失关键成功因素”。几年前Intranet、LotusNoes和微软的MS-Exchange被看作是知识管理的基本工具,现在技术上谈的更多的是知识门户、智能和基于“推送”的技术(push-basedtechnologies);尽管技术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大部分组织还是在寻找一些简单问题的答案:如何扑获、存储和转移知识?如何确保知识工作者共享知识?为了找到答案,组织必须清楚知识和信息的区别,这种区别不仅仅是语义上的,而对企业信息过量环境中的成功具有决定意义。前一段时间很多媒体和网络主管争夺“眼球”、“注意力”和虚拟社区,在电子商务时代真正稀缺的资源不是信息,而是人的注意力。因此要很好地利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和创新、把知识成功应用到具有市场的新产品和服务中去。知识管理能通过结合数据、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和人的创造创新能力,提高组织在非连续性变化环境中的生存能力、适应性和竞争能力。

与传统方式不同,这个定义从知识管理产出的角度分析了与商务模式创新的关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会有很多选择来实施电子商务战略,如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和销售链管理等。

6根据电子商务战略实施知识管理

目前对知识管理的理解很多是基于过时的商务模型,这会对电子商务产生负面影响。下表说明了商务模型的变化和发展。为此,我们必须重新分析知识管理的基本假设,调整相应战略以适应新电子商务的需要。

传统商务电子商务

商务战略预测提高应变能力

信息技术集中式分散式

高层管理的角色顺从自我控制

组织知识过程应用创造与更新

公司资产有形资产无形资产

组织设计结构化适度“混乱”

6.1商务战略的转变

商务市场的发展变化要求从不同角度理解计算机系统的输出信息。与传统强调和依靠长期预测不同,在“新”世界开展商务要多用“场景规划”(scenarioplanning)之类的技术理解未来的演变。但这并不是是说要完全消除组织的计划,而是利用场景模拟来发现备选方案的局限性。组织仍会制定计划,但不会完全依赖这些计划,这种观点在一些新诞生的、基于Intranet的公司中更明显,这些公司经常会审查其商业模式,敏锐地观察市场并积极响应是成功企业的共同特征,它们也能更快地创造知识,发现“商务理论”与动态变化环境的差异。

6.2技术使用模式的转变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增加,很多企业将一些规律的日常办公流程电子化到信息系统中,这些流程一般采取“最佳实践”的形式。但用静态的计算机系统描述动态商务环境的流程往往使业务处理不太灵活。随着商务环境非连续、跳跃式变化,信息系统往往成为组织进化的障碍。我们必须考虑设计能适应商务环境动态变化的信息系统。动态定价系统、比较购物就考虑了市场数据的动态发展和变化;但这样的系统仍需要按结构化方式具体表示市场数据。不论是外购还是自行开发,都要有效协调现有技术和新技术,跟上商务环境的快速变化和发展。

迈肯锡的观点是:企业信息系统必须从支持事务处理、集成商务逻辑和工作流向支持员工通讯和在线学习的系统转移。这种柔性技术和系统才能支持实践社区(communitiesofpractice,cop),由组织雇员和外界专家组成的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网络。毫无疑问,建设虚拟的消费者社区是要优先考虑的,福特和通用汽车就是这样做的。

6.3高层管理角色的转变

管理学学者和经理们不再过多强调业务开展的惯例,因为命令-控制系统和惯例往往不能适应商务环境的剧烈变化。高层经理要从命令-控制的角色向“感觉和响应”转移。如果说知识在信念和承诺方面区别于信息的话,组织应重点强调员工对组织远景的承诺,而不是强求适应规则和所谓的“最佳实践”。

高层经理应把组织看作员工社区,这种社区能产生不同信息,还要让他们访问组织信息。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商务环境快速变化,高级经理的决策和底层实施是分开的。对信息存在多种不同理解可有多种方案响应业务环境的动态改变。

6.4组织知识过程的转变

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最佳实践有利于处理可预料的环境,在信息系统的早期阶段就要开发最佳实践。但商务环境的快速变化往往要求“做正确的事情,而不一定保证所做事情正确”。在重新评价关键假设的基础上,重点要强调更新现有知识、创造新知识并在商务中应用,而不是传统“旧经济”中在知识库中存储知识,需要知识的人从知识库取出后再加上重新理解的过程。

传统信息处理模型在给定一个问题后往往基于业务环境寻求解决方案。相反,在新环境中要从当前已有知识寻求解决方案,个人会从处理模型得出不同结论,但组织的远景规划确保了这些不同的理解向一个方向发展。

6.5组织资产的转移版权所有

彼德.德鲁克认为知识对个人、对经济都是最宝贵的资产,传统的经济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和资本都没有消失,只是变得次要了,很多组织在重新评估其资产。现实中一些网络企业的实际有形资产有限,但获得了数倍于传统企业的价值。传统的计量方法不能有效度量知识资产的价值,网络公司和其它信息技术企业的成功来源于“回报增加”。传统生产因素受规模和范围的限制呈现边际收益递减的倾向,相反信息资产和知识资产遵循不同的经济规律而表现出收益递增的倾向。这是因为知识“外化”的结果,随着用户网络成员的增加,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服务,也就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6.6组织设计的转变

传统经济遵循控制结构,新的商务环境要求组织保持适当“混乱”,就象凯利在《失去控制》一书中描述的缺乏固定结构和外部控制。这种组织只有少量规则、一些信息和大量的自由。在新的商务环境中,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者能进行“自我设计”,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并重新评估和审视方案的产生过程。这样通过鼓励实验、重新思考,这种过程促进了行动反思和新知识创造。通过这种方式质疑所有假设,不是遵循传统的最佳实践而是寻求更好、更适合动态环境的解决方案。

7结论

篇3

论文提要:BtoC是目前电子商务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对已销售商品的配送问题是制约BtoC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本文就邮政物流在BtoC交易中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当前我国BtoC交易中现实存在的物流配送瓶颈进行分析,并针对利用邮政物流解决BtoC物流瓶颈的根本之道提出一些建议。

BtoC指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电子商务领域中的BtoC交易额虽然不及BtoC,但从长远来看,BtoC交易将取得飞速发展,并将最终在电子商务领域占据领导地位。从近两年来我国BtoC网站的交易来看,无论是交易量还是交易额都成倍增长,为消费者提供了大量的商品并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购买习惯。但是,由于我国的物流体系还不完善,跟不上电子商务本身的发展,以致形成了物流配送瓶颈,制约了BtoC业务的发展,所以研究BtoC业务中的物流运作模式是极其必要的。很多专家认为,下一次电子商务的热潮只会在物流瓶颈解决之后才能真正来临。针对我国当前整个物流体系在BtoC交易中的现状,本人认为邮政物流在我国电子商务BtoC交易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一、中国邮政在BtoC交易中的优势

(一)中国邮政具有良好的信誉。邮政“百年老店”的良好信誉,是其参与电子商务发展的强大优势。拥有近百年实物投递经验的邮政企业对我国普通消费者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在传统投递领域,邮政员工上门服务具有很强的安全感,对于委托人而言,邮政在确保其商品运输安全、商业机密等方面同样也具有良好的信誉,因此中国邮政可相对较易地将其业务延伸到物流特别是BtoC交易的线下物流配送中去。

(二)中国邮政拥有强大的配送能力和完善的配送网络

首先,中国邮政201个邮区中心局组织严密、运转灵活,能覆盖全国2,800多个县级以上城市。随着先进的邮政网络运行体制的推行,将这些中心局改建成较大规模的配送中心之后,邮政完全有能力承担物流的处理、存储、配送等服务。

其次,中国邮政拥有一个由飞机、火车、汽车等不同运输工具组成的庞大的干线运输网,不但拥有自己的专用运输机,还拥有110多条铁路邮路和450余辆邮政专用车厢,各类邮运车辆4.9万辆。通过邮政干线运输网,中国邮政可以迅速、准确、安全、方便地把邮件、物品运送到目的地。

第三,中国邮政有遍布城乡、规模强大、品牌统一的营业网和投递网。中国邮政现有服务功能齐全的营业局所6.6万处,投递局所4.8万多处,投递人员11万人,投递用机动车辆5,500辆,自行车9万多辆。中国邮政网络的经营规模和服务范围在物流配送行业中绝对是首位。

(三)中国邮政已经建成一个可提供资金结算的绿卡网。在资金流方面,中国邮政同样具有其他物流企业不具备的优势,建成了一个可提供全国范围内资金结算的绿卡网,实现了通存通兑,这对于其他物流企业来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而从事BtoC业务的网站正需要这种便捷的资金流,省去了再和其他商业银行发生业务的麻烦,减少了中间环节,加速了交易流程,缩短了交易时间,对消费者来说是更加有利的。另外,BtoC网站还可以充分利用庞大的绿卡消费群体进行营销,扩大网站在线销售的范围,获得更多的潜在顾客。

二、我国BtoC交易现实存在的物流配送瓶颈

我国邮政物流由于自身的特质使其在物流行业中拥有其他物流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但由于我国当前电子商务整个大环境的现状导致了目前BtoC交易并不能充分地利用邮政物流的优势,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欠缺。

(一)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不够。当前,我国的物流企业上网的还比较少,即使上网也仅限于介绍企业概况、业务范围、报价等基本功能,极少有提供运费支付、在途货物查询等功能,与联邦快递和联合包裹服务(UPS)等世界级的物流公司相比,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还很低。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是要依赖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快捷、优质、准确的服务,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是决定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物流企业电子化、集成化管理程度普遍较低。电子商务迎合了现代顾客多样化的需求,大量定制化生产将是电子商务企业从事的一项重要任务。电子商务企业只有通过电子化、集成化物流管理把供应链上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保证电子商务物流通畅。目前,我国企业的集成化供应链管理还处于理论探讨阶段。

(三)物流企业高素质人才缺乏。当前,我国的物流企业一方面缺少从事物流理论研究与实务的专门人才;另一方面缺少既懂IT技术又懂电子商务的网络经济人才,而上述人才的短缺直接影响了我国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就安徽邮政物流来看,现有人员5,493人,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就占了1/2,中级职称和本科以上学历寥寥无几,更不要说专业的物流服务人才了,这种人员结构和素质将直接影响物流服务的质量和物流服务品牌的树立。

三、邮政物流解决BtoC交易物流瓶颈的根本之道

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的BtoC交易中现实存在着被大家公认的物流配送瓶颈,但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也为物流配送创造了众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各种略具配送基础的传统企业都将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看作是自己的发展机遇,邮政物流也不例外。下面就中国邮政物流在解决我国商务网站BtoC业务物流瓶颈中的根本之道提出一些建议。

(一)树立品牌内涵,提供优质服务。邮政的品牌家喻户晓,是企业、用户可以信赖的对象。而这一品牌内涵很容易延伸到物流企业中去,在邮政物流参与电子商务BtoC交易过程中,应利用自己卓越的品牌资产带来的竞争优势,发挥综合信誉优势,去赢得市场,赢得用户,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二)创造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新商务模式。在如今的BtoC交易中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一是响应的极短化;二是可见性;三是灵活性;四是小批量、多批次。而这种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新商务模式对物流配送服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现代化物流体系作支撑,在线可以解决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但却无法解决物流问题,最后的货源配置还是需要商品实体的转移来实现。在我国,邮政物流则正好具有这方面的优势,在网上实现商流活动之后,通过有效的邮政物流配送系统对实物的转移提供低成本的、适时的、适量的转移服务。

(三)构筑“购、销、送”一体的连锁配送供应链系统。供应链连接着上、下游企业,其任务就是支持物流从原始供应商,经过多个生产、运输环节到达最终顾客。良好的供应链关系可以降低电子商务企业的库存量、提高物流配送速度、增加物流服务水平。Amazon网站之所以能够有效地与全球各地出版商建立紧密的联系,在最短的时间内订购并获得所需的书本,正是得益于良好的供应链关系。同样,中国邮政物流也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渠道关系,进而建立战略联盟的利益共同体的意识,通过签订长期契约和建立动态联盟相结合的方式,与电子商务网站联合,努力走联合之路,求得共同发展。

(四)提供便捷、安全、高效的资金支付方式。中国邮政提供电子商务网上支付和网下货到付款服务。利用邮政绿卡金融网,提供交易双方网上资金安全划转,也可以遵照交易双方选择,提供电子汇款服务;利用投递网络,提供送货上门时代收货款服务,同时解决企业投送商品与收款的难题,这是其他任何第三方物流企业所不具备的。

(五)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为BtoC在线配送系统提供支撑。信息系统是邮政配送成功运作的关键,邮政物流系统的综合计算机网已经形成了一个初步的信息系统,以此为平台,可以建立一个物流连锁配送系统,实现从产品生产、储存、分拣、配货、运输到销售的信息化管理,实时掌握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的运转状况,提高管理效率和运作水平。

(六)加强物流专业人才的引进和现有人员的培训工作。发展现代物流,人才是关键,邮政物流同样如此。目前,我国邮政物流实施的人才造血和换血工程对于整个邮政物流的进一步发展来说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一方面从各大高校中引进物流专业的高才生补充到邮政物流队伍中来,通过他们带来一些新的物流理论;另一方面对现有员工加强培训,让他们不断地吸取当前最新的一些实用物流技术,提高整个邮政物流的工作效率。

在中国电子商务时代即将来临之际,中国邮政物流拥有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只要邮政物流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自己优质、高效、低成本和创新的服务占领市场,中国邮政物流将成为网络经济时代的“骄子”,将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夏慧玲.用反木桶定律探析邮政物流的利益点[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3.

[2]熊恒庆.第四方物流:中国邮政物流的发展方向[J].现代物流,2007,2.

[3]宋元放.国内物流形势及邮政物流分析[J].邮电设计技术.2005,6.

篇4

一、电子商务管理的内涵

电子商务起源于20年前的专用增值网络和EDI的应用,在Internet的商用推动下电子商务得到迅速发展,而且表现出一些与Internet相关的特点:信息化、虚拟性、全球性、社会性。什么是电子商务?以陕西财经学院电子商务研究所所长李琪教授为代表的中国电子商务专家分析认为,电子商务是指在技术、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掌握信息技术和商务规则的人,系统化运用电子工具,高效率、低成本地从事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各种活动的过程。

(一)组织形态

1.虚拟企业

从本质上讲,虚拟企业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巨系统。所谓的复杂开放的巨系统是指规模复杂,功能目标多样,且维数高、空间大、影响因素众多,并且有极大的随机性,有的还受制约于主观因素影响的开放系统。

(1)虚拟企业的定义

虚拟企业是一种利用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等手段,对市场环境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企业动态联盟,所以又称动态联盟。从信息网络的角度来说就是指企业组织无形化,通过信息网络加以联结的企业组织,如网上商店、网上银行等都为虚拟企业;从组织的角度来说就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目标,通过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组成的临时性网络组织。在合作过程中各成员彼此互不干涉,且共同分担风险,共同分享利益;当预期目标达到之后,此组织即将解体。如多个实体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2)虚拟企业的特点

合作型竞争。虚拟企业是建立在共同目标上的合作型竞争,在数字化信息时代,合作比竞争更加重要。

动态性。虚拟企业能动态地集成和利用资源,从而保持技术领先。虚拟企业能够快速有效地集成和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各成员企业以及各个环节的员工都能参与技术创新的研究和实施工作,因而更能够维持技术领先地位。

组织扁平化。扁平化的网络组织能对市场环境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由于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将极大地改变企业内部信息的沟通方式和中间管理层的作用,虚拟企业通过社会化协作和契约关系,外包非核心零部件生产和认证零部件质量的可靠性,使企业的管理组织扁平化、信息化,削减了中间层次,使决策层贴近执行层。学习型组织。虚拟企业竞争的核心是学习型组织。由于虚拟企业是由不同企业组成的动态联盟,有着共同的价值观,所以能采用学习型组织。

2. 电子商务企业

电子商务时代是社会生产能力与商品过剩的时代,客户存在极大的商品选择空间和余地,而且表现出“个性化”需求特征。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企业只能以“客户”为导向,按多品种小批量组织生产。产品的持续创新是企业最重要的竞争手段,“客户满意度”则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指标。企业能否快速响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变化,决定了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能否生存和发展。

纯粹的电子商务企业是组成全球网络供应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标是通过提供交易信息和交易平台(主要是交易订单和交易结算)公共服务提高交易主体之间的交易效率。我们可以将电子商务企业提供的服务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公共交易信息服务、公共交易平台服务、公共应用系统服务。它具有中介特征、有偿服务特征、电子经纪的广泛性、知识性与情报性等特征。

3. 企业电子商务

企业电子商务是新世纪的新的企业经营模式。电子商务是以Internet、Intranet为架构,以父易的双方为主体,以银行的支付结算为手段,以客户数据库为依托的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型;是一种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连接的商业模型,电子商务是信息商务。

从商务的角度来讲,企业电子商务就是指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为支点的企业商务活动。从企业组织理论的角度讲,传统企业若要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实行基于网络的商务运作模式,那么它必然会形成一种有别于实体组织、虚拟组织的新型组织形态——企业电子商务组织。所以从组织形态的角度讲,企业电子商务就是指传统企业通过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三大技术平台来配置资源、进行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

(二)电子商务活动的内容

从电子商务的组织形态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虚拟企业、电子商务企业、还是企业电子商务从事的都是电子商务活动。我们可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来探讨电子商务活动的内容。

1.横向

电子商务活动的内容从横向看主要是体现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市场(消费者)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内部之间的电子商务。

(1) 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是指企业可以使用互联网或各种商务网络向供应商定货、接收发票和付款结算。B-to-B的商业模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由于企业与企业之间有现成的庞大的交易,通过电子商务可以大大加快这种交易的速度,使企业迅速见效,因此,企业纷纷开展电子商务,企业的改造和管理的提升也明显地向电子商务型企业发展和转移。电子商务的核心是信息流更加有效的管理。企业的电子商务活动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企业本身、供应商和客户。企业通过应用电子商务,对内能够提高内部管理过程的效率,对外能够有效地定位市场、扩展市场、提供个性化服务以赢得客户满意度,并加强与供应商合作,使业务流程科学化。企业-企业方面,公司可以使用网络向供应商订货、接收发票和付款。电子商务在这方面的应用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而且使用得也很好,特别是通过专用网络或增值网络实施的电子数据交换。

(2) 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主要通过网上商品浏览、挑选,在线支付、配送等环节完成。网上零售已无可争议的成为典型的网上电子商务活动。企业通过网络向消费者推销产品,其中又可使企业自己销售自己的产品为网站企业提供一个平台,让其他企业向消费者推销产品。企业——消费者方面基本等同于电子化的零售,它主要随着WWW网的出现而迅速地发展起来。目前,在Internet上遍布各种类型的商业中心,出售从鲜花、书籍到计算机、汽车等的各种消费商品和服务。

(3) 政府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指企业与政府部门的电子商务。政府上网后通过政府服务网(GSN)提供各种行政应用和便民服务的同时,也直接参加电子商务活动,实施政府网上采购工程。它包括信息、数据利用、政府采购等等。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的问题访问有关的网站并可以迅速有效的得到问题的详尽解答。企业,政府方面,包括公司与政府组织间的各项事务。例如在美国,政府采购清单可以通过h-temet,公司可以以电子化的方式回应。目前在这方面应用还很少,但随着政府利用自己的行为去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这方面的应用一定会迅速增长。美国政府已经宣布从1997年1月起将通过EDI完成政府年度采购任务,并于1999年最终取消纸面单证。

(4) 企业内部电子商务。主要有员工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和员工与消费者等电子商务。企业内部电子商务是利用企业内部网(也称为内特网)创建的电子商务活动。消费者-政府方面的应用尚未出现,但随着企业-消费者方面和企业一政府方面的发展,政府也许会把电子商务扩展到福利费发放和个人财产税的征收方面。

2. 纵向

电子商务活动的内容从纵向看主要体现在电子商务的形成和电子商务管理的职能两方面。

企业的发展沿袭了历史,历史是发展的。电子商务活动从产生到发展,都不会随时代的变迁而变化。无论是20世纪80年代的基于EDI的商务运作全过程的电子化,还是20世纪90年代的基于全球计算机信息网络的电子商务,他们所从事的仍然是电子商务活动。

从电子商务管理的职能看,电子商务管理仍然具有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在决策中,决策者可以通过全球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决策软件进行信息收集、市场调查、数据整理等进行决策;在组织活动中,组织者可以通过决策目标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在领导中,领导者通过指导人们的行为,沟通人们之间的信息,增强相互的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在控制中,管理者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控制系统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创新职能,特别是技术创新是电子商务管理中最突出的一个职能,电子商务的基础技术发展是与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的开发、研制和创新分不开的。因为发生变化的和新兴的标准、快速的技术创新以及对于处理、存储和数据资源不断提高的要求与电子商务的发展都要求技术不断推陈出新。

电子商务活动把横向和纵向紧密联系在一起,揭示了电子商务管理的内涵,反映了电子商务管理的本质。

二、电子商务的应用

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很广,涉及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及消费等众多领域,其管理和应用也涉及到政府、金融及用户等多方面。我们仅从企业、市场(消费者)和政府三方面来探讨电子商务的应用。

(一)企业

0. 售中服务和售后服务。网上售中服务主要是帮助企业完成与客户之间的咨询洽谈、网上订购、网上支付等商务过程。网上售后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帮助客户解决产品使用中的问题,排除技术故障,提供技术支持,传递产品改进或升级的信息以吸引客户对产品与服务的反馈信息。

1.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上的应用。国内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大多初建规模,许多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了网络、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等电子商务的应用。

(二)市场(消费者)

在电子商务时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消费者(投资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以下电子商务活动:

1.在线父着据消费者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网络从大量的供应商中反复比较,找到理想的供应商,进行交易,如机票预订、旅行注册、网上购物等。

2. 电子银行。网上银行的产生使传统银行业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客户可以在网上支取现金,在网上进行转账,也可以进行网上贷款等。

3. 网上证券交易。网上证券交易是指投资者通过互联网来进行证券买卖的一种方式。证券投资者利用互联网随时随地的进行快捷交易、查询等。

4. 网上保险。投保人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在网上进行咨询、承保、理赔等。

(三)政府

政府即是电子商务的管理者,又是电子商务的使用者。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通过电子方式可从网上获取信息和信息,政府机关内部实现办公自动化,也可以在网上采购和进行电子招标,进行网上项目申请、审批和注册,网络会议,电子福利支付,电子税务,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网上选举,网上民意调查,公务员网上招聘,网上公共事业服务等。

三、电子商务管理对象

从商务的角度讲,企业电子商务就是指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为支点的企业商务活动,此时,企业电子商务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的商务活动。从组织形态的角度讲,企业电子商务就是指传统企业通过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三大技术单元来配置资源,进行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此时,企业电子商务的研究对象就是企业电子商务组织。

篇5

电子商务必将改变企业的竞争模式。但这种改变的进度如何,影响多深刻、多广泛,企业如何驾驭电子商务潮流或跟上电子商务潮流,保持或强化自己的竞争优势;如何不被潮流所抛弃或不走过头,形成自己的竞争劣势;政府在发展、促进、规范电子商务发展方面的可为空间有多大,什么是政府的恰当抉择,已经成为摆在企业、政府面前的重大挑战。

一、电子商务概念、种类与特点

有关电子商务概念的定义、分析很多,但认识并不统一。为了认清问题和研究便利,我们的电子商务研究就从电子商务概念、特点、分类做起。

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可分为三个相互有交叉的阶段,即1960?1980年的以事务处理系统为中心的由机器替代人的手工劳动的自动化阶段(DPera),1980?1995年的以专业工作电子化管理为中心的计算分析处理、数据管图形分析及其打印的办公自动化时代(microera)1990年开始的计算机与电子通讯技术共同发展的网络时代(networkera)。从广义上看,计算机应用的所有发展都有商业价值和商业意义,都是计算机在商业领域中的应用,都可称为电子商务。如果虑及电子通讯在计算机应用中的作用与意义,广义的电子商务就可定义为以计算机、电子通讯为基础的商务活动,其内容涉及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商品的制造、支持计算机及其应用的技术开发与产品制造、互联网技术开发与应用、电讯技术开发与应用,以及与此相关的系列产业,如计算机制造、网络建设、网上订单的货物配送、电子货币、软件开发,等等。这就是说,电子商务是一个涉及众多产业的含义很广的概念。从狭义上看,电子商务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它特指直接应用计算机、互联网的商务活动,如网站经营、网上营销、企业内部管理网络、基于网络的企业其他商务管理。人们日常说的电子商务,主要是指狭义的电子商务。

广义的电子商务可分为基于网络与计算机商务信息处理技术的功能性业务??狭义电子商务、支持网络与计算机商务信息处理运行的支持性业务、作为标准商务数据和信息处理系统的服务于特定产业的特殊电子商务(如传统的EDI技术)。

工具性、基础产业性是电子商务的基本性质。除了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产业,如光纤导线制造、电子通讯网络与设备维护、计算机零配件制造等,电子商务的发展从本质上讲是企业商务管理、政府信息处理等的工具革命。工具革命是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根本性革命,意义十分深远。现代的工业基础、交通运输、电子技术、教育水平,造就了电子商务革命与以往任何一次产业革命不同的现代产业革命特点。

首先,电子商务革命呈加速发展态势。从20世纪60?70年代电子数据交换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及其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到简单的计算机联接、内部网、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一直处于加速升级状态,其普及、推广速度大大快于以往任何一次产业革命。

其次,电子商务革命是在不成熟和高速变化中展开的。电子商务革命至今没有定型,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发展范式,不确定、缺乏统一标准和管理协调、安全性受到挑战仍然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其三,成长迅速是电子商务发展、革命的另一特点。目前。电子商务作为一个产业、一种交易与交流方式、一种企业管理手段,正以惊人的速度成长着。无论是网线的扩张、互联网用户的增加、企业上网的普及,还是企业,学校、政府内部管理电子化、网络化,电子商务每年都在以百分之几十至百分之几百的速度发展着。目前,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拉动点。

其四,电子商务在总体上具有开放性、易进人性、创新性、易变性特点。目前,这些特点还有强化趋势。电子商务的这些特点使其具有极强的渗透力。

其五,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并不矛盾。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活动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促进局面。当然,电子商务在有些方面正在替代传统商务活动,但是,在更多的方面,二者是相互补充和促进。事实上,这正是电子商务生命力和创新力的源泉。

其六,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与现代教育普及、经济技术基础有很大关系。但是,电子商务的“高技术”与友好用户界面的完美化结合,则是其得以迅速普及、推广的重要原因。

二、电子商务与电视、广播、电话经营的比较

电子商务与电视、广播、电话的经营相比,有相似性,也有不同。

上网服务与打电话服务十分相似。“网吧”或“公用电话”为顾客提供计时、计次上网或打电话服务;固定客户按月或计时、计次付上网或打电话费用。起初,使用者少,“网吧”或“公用电话”唱主角;随着使用的普及,固定客户逐步占主导地位,“网吧”或“公用电话”只起补充作用。

从业务特点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电子商务比电视、广播、电话等的业务更具综合性,且以不同方式覆盖了这些传统业务,出现了基于网络的电话、传真、电视、电影、广播;强化了使用主体的主动性,增强了主体的选择空间,形成了网上互动,改变了单向传输信息的局面;其易使用性与便利性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现在的电视、广播,而与电话同步。

与广播的发展相似,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会依次出现“诸侯竞争,一片混乱”,产业标准与垄断出现,保持竞争与产业战略联盟占主导地位的局面。目前,电子商务正处于“诸侯竞争,一片混乱”与产业标准、垄断出现之间,产业标准尚未定型,虽有垄断苗头,如微软公司在个人计算机办公软件和视窗操作系统上的垄断,但在电子商务的软、硬件方面的竞争仍然很激烈,真正意义的垄断尚未形成。

有关电子商务、电视,广播、电话经营在卖点、主要业务内容、非广告收入、其他收入支点方面的异同,可参见附表的具体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电子商务、电视、广播、电话经营有很强的相似性,只是电子商务的综合性更强、更有现代特点而已。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电子商务并不神秘,其发展必须有卖点支持或有其他稳定收入来源。

三、电子商务发展的革命性意义

电子商务的发展是站在以往电话、电影、电视、广播、传真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其革命性更彻底,影响也更深远。

顾永才认为,“今天的电子商务不在于只是拥有最耀眼的Web页面,而是在于要成功地集成前台和后台系统;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的组织结构。”

笔者认为,电子商务的革命性意义主要有三:第一,它是一个巨大的新产业。这个新产业会替代一些过时的旧产业,会压迫一些产业进行重组,会成为(或已经成为)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第二,它是一场交易方式的革命。它的廉价、高效的交易方式将促成企业内部与外部围绕交易方式的企业管理革命,并将产生适合于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管理模式、企业组织模式。第三,电于商务造就的与传统产品不同的新产品、新空间、新理念,如网上电话、电影、电视、音乐、书籍,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事实上,只有电子商务的大发展才真正预示着人类信息时代的来临。

电子商务目前面临一些严重问题,如安全问题、技术不成熟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一方面是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障碍,另一方面又是其充满挑战与机会之所在。从本质上看,这些问题丝毫不会减小电子商务的魅力,更不会降低其革命意义。

四、我国政府层面的电子商务发展政策与战略

国家电子商务发展政策与战略是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的政策指导框架,是决定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的重要外部环境。制定国家电子商务发展政策、战略,必须注意电子商务的社会性、革命性,必须注意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的关系,必须兼顾、包容未来的电子商务产业标准。

笔者以为,我国政府层次的电子商务发展政策与战略的要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把支持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项基本政策。支持企业进行电子商务基本技术开发,强化我国电子商务技术领域的竞争优势,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政策与战略的关键。这是因为,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给其相关技术带来了巨大市场,抓住这一市场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我国不可能完全依靠国外的电子商务技术创造出世界领先的中国电子商务产业,创造中国式的电子商务奇迹。

第二,把创造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作为政府的一项中心工作。除了产业发展导向性支持外,政府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持还应表现在创造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上,如完善与电子商务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减少电子商务法律纠纷;在税收、开发区政策,优先发展产业政策上,给电子商务投资企业以优惠;在项目审批、企业设立、用地规划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以此形成一种企业有充分自主投资权、发展动力、发展空间的充满活力的电子商务发展机制。

第三,积极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建设。对于单个企业投资存在困难的电子商务发展项目.政府可以通过参股投资、提供专项资助等方式,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具有公益性、公共产品性、半公共产品性的电子商务发展基础项目,如国家经济、社会基本数据库开发,网络干线铺设与管理,政府直接投资建设或以政府为主支持企业投资建设,是完全可行的,有时甚至是十分必要的。

总而言之,与电子商务发展相关的具有基础性特征的公共产品、半公共产品投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建设,电子商务发展关键技术开发支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强化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适当手段和战略性取向,也是我国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所必需的外部条件。

五、我国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在企业层面上,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的企业内部网是企业内部规范化的内部信息处理、交流系统的完善;电子商务的基于因特网的与顾客交流的良好界面,规范化的数据交换与个性化的数据交换相结合,是企业内部智能管理系统的外向延伸,是企业的更为广泛的智能化触角。这种良好强大的信息交流界面,使个性化需求更容易表达,使企业更易进行以顾客为中心的低成本的弹性生产,由此也就必然形成企业由大规模批量化生产向突出顾客个性满足的个性化生产方向的转变。

电子商务的信息、智能化发展导向对企业员工的素质要求更高,对企业内部的合作要求更高。以功能为中心的精干组织、小组团队精神、企业结构弹性化、授权、关心员工和强调员工的多层次的自我实现的当前的高技术企业和知识化企业的经典管理模式,将逐步成为运用电子商务的普通企业的必然选择。这就是说,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不仅是企业的内外信息沟通手段的飞跃过程,而且是企业知识化、信息化、智能化过程,是企业技术素质、管理素质、人力素质的升华过程。对此,企业的技术管理、组织结构、经营理念、市场管理必需进行相应的知识化、信息化改造。强化企业的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创新主动性、创新素质,使企业能在新的条件下健康成长,将逐步成为企业成功发展的必由之路。

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正在改变企业之间的竞争规则,正在改变企业的规模经济特性与范围经济构架,正在树立企业竞争效率、效益的新标准,正在形成全新的企业竞争模式、企业成长模式。

在电子商务逐步成为企业重要的管理、经营工具的新条件下,不同规模、不同产业组合的企业的竞争优势与劣势会产生新的变化,企业竞争将更趋于立体化,企业发展将更加多元化,企业经营弹性将成为其应付这种新的具有迅变特性的环境的基本前提。适应这一变化导向,企业的以功能为中心的小组将成为企业的核心模块或基本单位。根据环境对企业的要求,由具有多种组合形式的小组构造出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并通过这些组织形式的不断调整,保持企业的活力和竞争优势,将成为企业在新条件下生存、发展的主要途径。

企业内部组织是企业适应环境的根本构架。企业外部的广泛的战略联盟则是企业在保持自己特点、功能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保持自己基本活力和存在意义的条件下,借用外部力量,构造自己竞争优势的有力手段。在技术发展处于“爆炸”状态的今天,在电子商务作为有效信息处理手段的今天,企业独立开发所有自己生存、发展必需的先进技术存在不可能、不经济、不具时间有效性问题。企业间的协作配套、技术合作开发、技术外包内包战略联盟,则是企业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有效、有生命力的“双赢”战略。事实上,企业战略联盟是企业开发自己单独无法进行开发的技术,增强自己市场力,抓住市场机会,减少“两败俱伤”的不可回避的选择。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技术、路线还没有定型,企业在电子商务发展与利用的方向选择上存在着选错路线造成重大方向性失误的风险。笔者认为,目前,经济发展趋势正由传统的独立专线线路经济??电话线、输电线、电视传输线、专用网络、互联网络分立经济,向共同经济、多相多功能兼容的网线合作经济过渡,形成多相兼容的高效率的统一网络、经济网线经营新局面,只是时间问题。任何企业的电子商务技术开发,无论是硬件开发还是软件开发,如果不适应这一趋势,都将面临被迅速淘汰的巨大风险,都将面临走入歧途的风险。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目前这一问题还没有得到人们的充分认识,统一网络、经济网线还没有大规模地取代现有电子商务技术,但是,这是一个已经有成功范例的基本趋势,是不可抗拒的发展规律。

篇6

原文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作为信息处理技术的一个飞跃,其影响不会仅仅停留在交易手段和贸易方式上,而且由于这些因素的改变,尤其是供应链的缩短,市场核心的转移,以及各方面管理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改革自身,重新适应新环境,迅速投入新环境的最佳契机。全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我国企业的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特别详细介绍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并通过亚马逊和中山市服装厂的案例从客观和主观的角度分析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影响。

第二部分介绍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影响。着重阐述电子商务在对挖掘出更多的潜在的客户,扩大销售,掌握更多的商务信息方面的优势。本部分还将分出另一个层次介绍中小企业使用电子商务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障碍。

第三部分主要说明对于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的开展政府应该给与的政策和帮助,并从企业的角度阐述应该采用什么对策来面对信息化的浪潮。

第四部分主要是具体分析宁波华德的成功案例,详细的介绍其方案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具体的作用并提出了一套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解决方案。

目录

一、概述

(一)企业信息化

(二)电子商务的概念

(三)电子商务对人类的影响

(四)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作用

二、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一)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二)电子商务在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三)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四)影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开展的因素

三、企业应该如何面对信息化的浪潮

(一)实现管理创新

(二)实现功能创新

(三)政府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中的作用

(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机遇与挑战

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实施

(一)案例分析

(二)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方案

(三)电子商务展望

参考资料

1.李洪心,《电子商务概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霍国庆,《企业战略信息管理》,科学出版社,2001

3.顾永才,《企业电子商务实务》,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4.左美云,《网络企业》,长春出版社,2000

篇7

本文作者:马倩工作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对于网上客户关系管理而言,其价值主要来自于客户在因特网上的“完美体验”,客户可以直接访问相关界面。而在一般的客户关系管理中,客户一般无法直接访问相关界面或职能。另外,一般的客户关系管理所提供的工具,更多是针对与客户有关的部门或独立员工而设计的,而不是针对客户并直接为实现客户职能、营销和服务智能而设计的。与此相对,网上客户关系管理的所有职能,则都是基于因特网重新设计的,是针对客户的。同时,网上客户关系管理是基于因特网的客户关系管理应用,它包括自助服务知识库、自动电子邮件应答、个性化的网站内容、在线产品捆绑和价格等。此外,网上客户关系管理使因特网用户可以利用自己所偏爱的沟通渠道同企业进行互动,从而使企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取代昂贵的客户服务。这样,企业既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也可以大大提高客户满意度,降低服务成本。严格意义上讲,客户关系管理和电子商务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实施电子商务首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利用互联网技术,没有互联网的所谓电子商务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这就相当于把前缀“e”去掉只剩下“Business”了。而客户关系管理强调的是如何获得新客户,留住重要的客户,至于要用什么技术那是另一回事,没有什么可用的技术照样要管理好客户关系。当然,到目前为止,像eCRM、eService、eSales等名词就是这类有别于传统客户服务模型开发出的功能模块。那么,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系统在整个电子商务应用的基础架构中处于什么位置?它对有效地进行电子商务有什么帮助?我们来看一个企业应用系统功能图:从这个功能图来看,由于客户,更准确地说是行“e”化的客户,是整个电子商务最重要的驱动者。互联网的使用大大加强了客户的选择权,使企业“懒惰”的空间越来越小。作为以实现CRM经营理念为目的的CRM应用显然起着排头兵的作用,客户不满意,没有订单,内部运转再快,企业照样倒闭;反过来说,企业通过成功的,包括互联网的多渠道营销策略,即使在一定时期内赢得了很多订单,如果内部运转不灵、交货期太长、售后服务太差,客户同样会投向具有更灵敏反应机制的竞争对手。

电子商务模式下进行网上客户关系管理的优点:100%基于因特网的客户关系管理应用软件是一场巨大的变革,它可以为客户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其显著优点可以概括如下:①降低成本:通过集中软件的实施和维护,可以节约时间和资金,降低管理成本。②增强与其他应用软件之间的“对接”:网上客户关系管理在与其他应用软件的“对接”中可以让人们在自己所处的任何地方都得到所需要的个性化信息。从更深层面来说,由于不同用户、渠道和设备都不需要进行软件安装,所以企业的关系网络可以更加快速地发展,而随着这种关系网络的发展,企业的收入也就会不断增长。③无所不在的用户:基于因特网的软件界面是简单的、通过浏览器可以观看的因特网的界面,这使得凡是可以接触到因特网的人都可以便利地加以使用。这样,任何可以接触到网络的人,都可以通过基于因特网的软件与企业建立起某种联系,员工即使不在办公室的时候,他照样可以加以利用。此外,企业还可以从大量的事务处理中获益,包括可以促进交流、增强合作和提高效率。这些都推动了新型商业应用的发展,如客户自助服务、合作伙伴管理和B2B商务等。④易于使用并节约培训成本:由于人们已经普遍具备与“因特网站”互动的丰富经验,这就使得基于因特网的软件非常容易使用,采用浏览器方式的网上客户关系对于用户来说比较容易掌握,从而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用户培训成本,消除了“上了系统”却无人使用的风险。⑤在客户端硬件上的投入较少:基于因特网的应用,对客户端的要求没有C/S结构那么高。由于不需要在客户端运行软件,也就不需要对硬件升级。这样,企业就不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用于硬件升级。⑥程序缺陷少、系统快速稳定:由于大多数基于因特网的客户关系管理应用软件都是用Java之类的工具开发的,程序员发生错误的机会比较小,软件比较稳定。除此之外,基于因特网的软件处理事务的时间一般较短,速度也快。所以说,客户关系管理应用关系着整个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构架的成功与否。为了保证互联网客户运转高效合理,电子商务本身就务必要使得企业把整个内部和外部的作业机制打造成一个整体划一的服务主体,这样的主体遵循了以客户请求为中心的原则。想要使得企业在电子商务市场之中获得有利的地位,主要是要及时成功的完成电子商务模型的转变。反之,非但不能获得更多的客户,其本来拥有的客户也会被竞争对手和大批新兴的技术型企业逐渐的吸引走。如此一来就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而不仅仅是企业能不能赢利的问题。相同的,从客户价值方面来讲,客户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离不开一个比较系统和完善的信息系统作为支撑。然而当下我国的商业银行采用的IT技术还不够完善,信息系统集成性还不能满足需要。这常常就会导致各商业银行的个人客户信息出现缺漏或者错误,这样的不完整的客户信息就会促使决策出现失误。由于客户消费行为挑剔性与理智性的不断提高,银行就务必要顺应这样的发展趋势实时的做出相应的响应。银行必须提供一个整合的客户数据环境来解决和客户的及时沟通并提供智能化的IT解决方案。当然,随着银行管理流程的不断的改善和老客户个人资料不断增加,个人信息质量将会逐渐有所增加。但是根据现在的情况来说,从客户终生价值的角度实现银行价值管理,当前的数据质量还是难以提供充分保证。

客户终身价值作为一种战略思想,目前在我国企业战略执行上也存在缺陷。在企业战略上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还处在产业规划管理阶段,主要是集中产业投资方面的战略思考,根本没有回归到超经济竞争中的企业战略思考阶段,即对于在既定产业内如何生存如何获取企业竞争优势问题没有做系统思考,这主要是在战略层面上还表现为产品为中心的竞争战略,而不是客户为中心的竞争战略,在业务层面表现为企业内部组织与外部操作行为的不一致性。在客户关系研究上,也仅仅是理论上探索而没有做行为实践。在企业操作层面上,由于企业内部政策的不一致导致企业经营上的不一致。在企业内部虽然有些部门,例如营销部门已经认识到关系优势的重要性,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客户终身价值分析,已经为此做出了大量的市场工作,但是企业的其他部门并没有改变过去的传统做法,例如在激励方式上还是基于产品竞争或者市场占有率的竞争模式,这样必然影响了营销部门的市场策略和企业的终极目标。因此在企业中为了统一的客户终身价值建立关系优势和目标行为的同一性,将直接决定客户终生价值策略在企业内的执行。因此,我们需要在新的经济模式下,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充分地将客户关系管理与客户的终生价值整合起来,以实现企业的长期利润。

篇8

1.1电子商务环境下用户数据存在的技术风险

1.1.1硬件风险

自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后,计算机一直都被称为西方世界的产物。计算机和有关产品的制造技术,大部分都是国外产商在控制,中国的计算机制造业,很多就是停驻在周边的产品上,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意识。处于电子商务环境中,用户数控的管理与计算机技术息息相关。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所以硬件的更新也要不停地加快速度。如果一个老化的设备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就会使存储数据无法得到稳定,电子商务系统的兼容性也会降低,会造成用户数据的质量与应用受到影响。因此,这种过时的装备会成为不法份子所要攻击的对象。

1.1.2软件风险

这几年,软件平台经常改朝换代,被淘汰掉的软件环境,可能是因为没有相对应的运行环境造成不能操作的情况,导致原有数据被损坏。所以,对于运行用户数据的软件平台一定要实施定期有效的检测和维护,才能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目前网络在线的升级与维护,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但是这样的方式会使电子商务系统的信息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因为升级与维护数据包,传输路线,数据发送方都无法确定身份和来源,那就很难实施第三方的测试,所以也就不能保证安全性与可靠性,因此一定要选择具有相当高的可靠性方式。在升级维护的时候,这些数据可能会被不法份子利用,这样就会成为直接攻击用户数据的捷径。

1.2电子商务环境下用户数据存在的管理风险

1.2.1制度缺失

2012中国个人信息保护大会于2012年3月15日在京召开。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举办的会议“,保护个人信息,增强行业自律”是这个会议所要宣扬的主题。工业与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副所长刘九如在会上表明,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电子科学情报研究所对个人信息保护也展开了研究工作,2500多份调查问卷交予社会公众,而且拜访了腾讯和百度等很多公司。从调查中发现,中国的信息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风险,调查中大约有75%的公众提出要增强立法保护个人信息。笔者急切地希望我国对于法律法规方面加强完善,最好能够制定关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法。

1.2.2重视不足

电子商务行业在繁荣发展的时候,也有着激烈的竞争力。电子商务的从业者为了能够在竞争中得到有利的位置,都会使用降低成本的手段,从而提升利润。所以在这种过程中,往往只追求利益的存在而忽略安全的问题。首先是由于安全工作无法直接带来有效的效益,乃至只能投入而无法产出的情况;其次是由于安全工作中具有长期性与复杂性,需要的资金量是很大的,因为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在短时间里是不能够获取收益的;最后是因为中国的电子商务从业者都存在缺乏经验的情况,对于安全问题没有完全的认知能力。

1.2.3用户安全意识淡薄

用户对于安全的意识很薄弱也会影响到用户数据安全。由于数据的所有者就是用户,若用户自己对于个人信息都没有安全意识,那就更谈不上数据安全了。中国用户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与能力一点都不符合电子商务高速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于杀毒软件没有进行及时的升级和查杀;随便安装来路不明的软件和插件;访问没有安全性的网站或者是被“钓鱼”;密码设置的过于简单或者是长时间不更换;对于个人信息随意散布或者主动透露;网络交友不慎,轻信谣言导致受骗等。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用户数据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2.1用户数据安全管理的目标

用户数据的安全管理目标是为了保障用户数据在收集、加工、存储、利用的全部生命周期中,其中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与有效性都不要受到外界原因的影响,不因为突发事件和恶意的因素而受到破坏,更改与泄露。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2.1.1保证用户数据支撑环境的完整可用

用户数据的支撑环境是指对于用户数据实施读取、修改、输出、维护之类操作的计算机系统与网络系统。处于电子商务环境中,用户数据的管理脱离不了计算机系统与网络系统。如果脱离支撑环境,用户数据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就存在着看不到也摸不到的情况。所以想要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就要实施保护支撑环境,保证系统的正常运作并且安全具有可靠性。

2.1.2保证用户数据载体的安全

用户数据是根据磁、光之类的介质作为保存载体的,若离开了载体,用户数据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载体是用户可以一直生存下去的基本环境。用户数据的安全性是和载体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密切相关的。因为载体需要存储用户数据的数量很大,所以经常被作为主要的攻击对象。若载体出现故障或者被恶意攻击,就会导致用户数据不能读取或被泄露,受到不能弥补的损失。所以,确保用户数据载体的实体安全性,是用户数据必须具有的管理。

2.2用户数据安全管理体系设计

2.2.1技术方面

(1)反病毒和安全扫描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病毒是很常见的,也是最大的安全问题。计算机病毒会因为计算机的发展而变化,也会因为网络的繁荣而有效地得到大规模传播与扩散。计算机和网络系统一直都存在安全漏洞的问题,这是无法泯灭的,只能减少安全隐患。在防御病毒攻击与填补安全漏洞中用到的主要手段就是反病毒与安全扫描技术。利用病毒查杀与实时防御,不仅可以及时地将已经存在的病毒清除掉,还可以防御新病毒的侵入和病毒对数据所造成的破坏和泄露。通过安全扫描会发现软件中会有漏洞和“后门”程序的存在,可以安装补丁,预防漏洞与“后门”被不法分子利用,给数据造成安全隐患。

(2)防火墙和入侵检测技术。防火墙属于一种隔离技术,位于特定区域和外界环境的中心处,可以掌控特定区域和外界的沟通,起到了保护特定区域安全的作用。计算机与网络的环境中,软件和硬件的结合就形成了防火墙,能够依据安全策略掌控进出网络数据的行为和流向,并且可以将日志保存,实施审核。在电子商务中,像计算机、服务器这些用户数据存储与运行的设备都需要安装防火墙,因为防火墙可以作为不安全因素的过滤器。能够对数据实施实时的监控,并且可以对那些数据访问的请求实施判别,还能及时地拒绝、中断、防御有可疑性的访问与传输行为。实时检测和事后检测都属于入侵检测技术。

2.2.2管理方面

电子商务环境中的用户数据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大部分都是因为管理的原因。这就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管理方面出现一个小漏洞,都会给用户数据带来安全隐患。所以,在管理用户数据的制度中,要做好很多保护策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只有将法律法规进行深度的完善,加强执法力度,提升制度的适用性与可操作性,建立完整的监督制度,将社会监督发展下去,这样才能够推动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工作。在有需要的时候,也可以借助其他国家的经验,将第三方评测机构引进我国,可以对收集与个人信息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准实施鉴定,可以提供可靠的信息给政府执法,将企业的信息保护制度做到更好。关于用户数据的安全管理体系,所介入的范围很广泛,涵盖层面也比较多。利用多措并举的方式,实施齐抓并管,这样就可以保证这个体系的正常运作,还能够从根源上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

三、结语

篇9

本文从实践出发,以交易成本理论和价值链、供应链理论为主要基础,对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了剖析,研究了中国现阶段农产品电子商务主要应用的模式;在此基础上比较评价了当前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对今后一段时期较具前途的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了探讨。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现状

结合近年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实践,本文归纳出以下七种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业务模式:

(1)目录模式(catalogue),也有学者把这种模式称之为网上黄页(webyellowpage),(2)信息中介(informationintermediary),(3)虚拟社区(virtualcommunities),(4)电子商店(e-shop),(5)电子采购(e-procurement),(6)价值链整合(valuechanintegration),(7)第三方交易市场(third-partymarketttpiace)。

通过归类分析,把七种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大体上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初级模式,包括目录模式、信息中介模式、虚拟社区模式。其共同点是不进行农产品实物的网上交易,而是为农产品网上实物交易提供服务。

1、目录模式,一是链接到某一综合信息平台上(门户网站如雅虎等);二是建立自己的网站用以信息。这种模式主要是介绍各类公司的经营特点,推荐产品,宣传企业的业绩。

2、农产品信息中介模式,主要是以提供信息中介服务来帮助农产品企业获得相关农产品信息,在某种程度上仅仅是商务服务行为。

3、农产品虚拟社区,虽然能为整个价值链或价值链系统增加信息交换量,但并不属于价值链上的任何一个元素。因为如此,它正式成为一种附加功能,主要用它为其他商业模式(电子商店、第三方交易场所、价值链整合商)提供辅助功能。其发展上也存在着局限性。

通过总结可以发现:上述这三种模式主要是从不同的角度分别为农产品企业的电子商务提供宣传、信息和交流沟通服务,基本上只是一个信息交换平台,仅仅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初级模式。

第二类是电子商务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的高级模式:包括电子商店模式、电子采购模式、价值链整合模式。其共同点是进行农产品实物的网上交易。但是它们的情况又各不相同。

4、农产品电子商店模式的驱动者一般是卖方或买方单方,整个模式的发展受宏观网络环境和客户对网络采购偏好的影响很大。另外,交易过程需要交易各方如中介方、金融、物流、保险、税务的配合,一般不具势力的网站,在目前环境下很难实现交易。

5、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电子采购模式实施的前提是农产品企业内部信息化已经完善,并且需要将后端应用连接起来的灵活接口,在此基础上要增加适合企业的供应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只有这样库存管理以及相应的电子采购系统完善配套才能实现,也就是说要实现erp、crm、scm及电子采购系统的融合才能实现该模式。而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农产品企业连内部信息化尚未实现。故现阶段要采取此种模式较为困难。

6、开展价值链整合电子商务模式的,主要是资金比较充足的上市农产品企业或行业内知名企业集团,对于一般企业应用这种模式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主要表现在:环境问题、相关价值链上企业间配合问题、人才问题等方面,而最重要的还是资金问题。虽然电子商务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但是,庞大的资金投入也不是一般企业所能承担的。即便能够承担,庞大的初期投入、长期维护运营费用跟降低的交易成本之间的比较优势一时也很难平衡。因此,一般来说,采用价值链整合模式的农产品企业自身必须是一个具有号召力的大企业或服务提供商,往往这种模式的采用者大多是具有知名品牌和较大的规模的农产品企业。对于中国来说,农产品企业目前绝大多数的还是中小型企业,开展价值链整合的电子商务还比较困难。所以,农产品电子商务价值链整合模式的采用,在现阶段普遍推广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第三类是适于中国国情并具有相对发展优势的第三方市场模式。

本文从电子交易的角度对农产品电子商务七种模式进行了综合分析,从分析中可以看出,任何模式都是与特定的需求、资源环境信息相关的,没有什么“模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其适应性、其优劣是相对而言的。在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本文认为现阶段采用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应用于中国农产品电子市场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

7、第三方市场模式应用于中国农产品电子市场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因为,中国农业中小型企业及农户占企业总量的99%,它们与大企业相比,有着自身的弱点,如资金不足、生产规模小、缺乏人才、营销网络过窄等。而电子商务是未来企业的主流生存方式之一,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甚至农户开始涉足电子商务领域。但是,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系统是十分复杂的,需要企业有相当大的投入,而这对于实力不足者来说是一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的优势就显露出来,为大宗农产品交易提供了平台,具有较高的匹配能力。往往能在买方和卖方都十分分散的情况下取得成功。

总之,不同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解决或缓解了目前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不同的问题,因此有不同的网络适应性:价值链整合和第三方交易市

场能有效地解决农产品交易环节过多的问题;信息的畅通、透明能够规范交易各方的行为,网上商店、电子采购、价值链整合、第三方交易市场四种模式中规范的交易流程、科学的交易方式能够减少传统交易中存在的交易不规范的顽疾;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七种主要模式都具备信息的收集、功能,并且采用这些模式的企业为了聚集人气和提供完善的服务,都加强了信息的服务能力,使参与者能得到比较全面的相关交易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信息不对称性;信息中介模式能有效降低农产品交易中收集信息的成本;电子商店、电子采购、价值链整合、第三方交易市场能分别不同程度减低交易成本;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通过有效的网上交易手段及和约交易,能够减少交易的波动幅度;同时,针对农产品交易量大、生产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点,农产品电子商务也有不同的模式适应性。

本文根据中国现阶段与农产品贸易的特点和电子商务的适应性,进行匹配分析(表1)。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

1、根据目前中国农产品及其贸易的特点,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中的目录、信息中介、虚拟社区等以信息服务为主的模式具有普遍实用性,目前这些模式已得到业内广泛认可和普遍应用。

2、农产品企业开展网上销售,首先需要在网上展列所经营的产品,必然应用网上商店模式。一般来讲,农产品企业开展网上采购之前,都会建立自己的网上采购系统,在网上向自身的供应商进行采购,因此往往农产品企业也采用电子采购业务模式。

3、部分大型农产品企业对上下游供应商和经销商等中小型企业有较大的吸引力,彼此构成了庞大的供应链和价值链体系。这些大型农产品企业已经开始用网络整合价值链,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4、具体到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中,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比较符合农产品及其贸易的特点,是农产品流通领域主要采用的业务模式。第三方交易市场面向企业和用户形成了综合性的公共平台,其特点是包含了其它模式所不具有的一些功能,比较符合中国农产品及其贸易的特点,是目前大宗农产品交易中主要采用的模式。

二、适合中国现状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

第三方市场模式除了降低交易成本而外,相对于其它模式而言,还有其它主要优势:

(1)价格优势。

加入或参与某一第三方市场模式网站的电子商务平台所需费用少之又少;

(2)信息优势。

第三方市场模式的专业化运作,专业化推广、专业化服务,往往知名度较高,信息量巨大,以中国粮食贸易网()为例,每天更新几百条专业信息。

(3)技术优势。

第三方交易市场较大的交易规模和其必备的管理技术力量,能较好地体现该模式的一般技术优势。

(4)集聚优势。

信誉好的第三方交易市场往往能够吸引一大批企业加盟,从而积聚数量庞大的企业数据库,这种积聚优势往往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

本文在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分析中发现:这些第三方交易市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具体运营中,都有相对成熟的经营思路和营收模式。而其它电子商务模式则大多停留在为企业本身服务的层面。另外,从中国各类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司获利的角度来看,采用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的企业赢利状况较好,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这种模式在中国的适应性。

综上所述,这七种模式中,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在目前阶段或者说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起步阶段更为适合中国的国情,具有较广泛的实用性。

三、电子拍卖是较具前途的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

1、国际上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运用主要通过电子拍卖方式进行。(注)由于农产品生产往往都是数量极大,所以在交易中,不仅交易数量巨大,而且交易十分频繁。国际上著名研究机构麦肯锡的默思卡尼表示,不同的第三方市场会适合不同的产品线,大宗商品类型的产品很合适拍卖模式的第三方交易市场。

2、农产品的电子拍卖被国内外广泛应用。2003年底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布2003年电子商务与发展报告指出,目前农产品销售采用多种不同的在线销售模式。电子拍卖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得到广泛使用。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建立了棉花、谷物、大豆、木制品、牲畜、奶制品及多种其它食品等许多电子拍卖市场。本文在电子拍卖一章已介绍,欧美、澳大利亚、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及中国台湾的各拍卖市场提供电子拍卖服务。在国际发达国家积极发展本国农产品电子拍卖的同时,中国国内也出现了许多农产品电子拍卖模式的成功案例。

3、电子拍卖模式具备诸多优势。尽管在线拍卖采用与交易厅离线拍卖具有相同的程序,但前者在便捷、灵活,成本等方面优于传统方式。使用电子拍卖交易系统后,竞买人再不需要扯着嗓子叫价,也不需频频举手,看到所买的货物价格适合时只需按一下手中的竞价器即可,拍卖人员即通过移动式电子拍卖车(移动式拍卖)或电子拍卖控制台(固定式拍卖)来主持拍卖,避免了因环境吵杂而引起的失误。此外,电子拍卖第三方交易市场可以解决交易过程中的各项事务,如货物理货、拍卖竞价、资金结算、客户资料管理、数据分析等,所以整个拍卖交易过程除需几个技术人员控制电脑外,其余全部工作都可以交给电脑进行操作,拍卖效率可以大大提高。

4、农产品电子拍卖方式已经越来越引起了政府各涉农部门及重点企业的重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3年启动了农产品批发市场试点项目建设,在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硬件设施进行更新改造的同时,根据不同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育程度,各地政府利用国债投资对重点市场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采集系统、电子结算系统以及电子拍卖系统给予适当补助,积极扶持农产品电子商务项目的建设。

篇10

[关键词]协同商务生物密码电子签章

在传统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是面对面的,很容易保证交易过程的安全性,建立起信任关系。但在电子商务过程中,买卖双方是通过网络来联系的,在地域环境上跨度很大,因而建立交易双方的安全和信任关系相当困难。而协同商务作为下一代的电子商务模式,比传统的电子商务所面临的安全风险更大,需要处理更为复杂的安全问题。

一、协同商务企业所面临的信息安全威胁

协同商务企业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企业集团内部和企业集团之间。内部威胁主要是当企业公共设施对内部员工实行开放时,内部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及FTP等方式会成为机密泄漏的重要途径。企业集团之间的安全威胁主要是当协同商务企业通过互联网或其他公用网络处理事务和执行通信时,如果通信超出防火墙的安全范围而进入传送阶段,就有可能被监听截取。在交易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中央系统安全性被破坏、商品递送状况和客户资料被竞争者获悉、公司名称被他人冒充顶替、企业和企业之间的机密数据被获取等现象,这些一方面会恶化协同商务的生态环境,使用户和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使协同商务企业对网络身份认证、企业文档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印章的不可抵赖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协同商务企业信息安全技术研究

1.生物密码保障

生物密码保障技术是以生物识别技术为基础,依靠指纹、声音、脸孔、视网膜、掌纹等身体特征来进行身份验证的一种解决方案。生物密码保障技术的核心在于如何获取这些生物特征,并将之转换为数字信息,作为密码存储于计算机中,利用可靠的匹配算法来完成验证与识别个人身份的过程。它最大的优点是密码具有惟一性,从理论上说,生物特征认证可以为协同商务企业提供最可靠的网络身份认证,它所使用生物密码几乎不可能被仿冒,安全性很高。但从实际应用来看,此技术还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生物特征识别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如果进行协同商务运作的用户身体受到伤残或污渍的影响,就无法正常识别,这就有可能丧失商机,造成经济利益的损失。其次,认证系统的终端设备复杂,不易携带,给开展网上业务的用户带来不便。第三,由于研发过程投入大,生物密码认证系统的成本非常高,无法在中小型协同商务系统中推广运行。

2.动态口令

动态口令技术使用一次性口令(OTP,One-TimePassword)机制。这种机制的最大特点是客户端不需要安装软件,且用户的真实口令无须在网上传输,又由于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可以有效防止重放攻击。它由用户端的EPCARD和安全认证服务器两部分组成。EPCARD是发给每个用户的动态口令发生器,通过同步信任认证算法使口令无法被预测、跟踪和窃取,无需频繁更换口令;安全认证服务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它可以控制所有用户对网络的访问,提供认证、授权和审计服务。OTP机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动态令牌需要定期更换,累计成本较高,系统扩展性不强,而且对于协同商务企业的文档完整性、不可抵赖性不能提供有效保障,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此技术的应用。

3.硬件认证

硬件认证技术是以智能卡为硬件介质的认证技术。智能卡包含内存、微处理器和智能卡阅读器的串行接口,从安全的观点看,它具备“身份识别信息”的存储能力,该信息能够被读取。并通过智能卡阅读器连接到PC上进行验证,能够被企业内部网络或远程网络上的发生业务关系的用户所访问。用智能卡存储密钥更为安全,因为即使网络交易用户的计算机出现安全问题,协同商务企业用户所持有的私钥不会随之一起被盗,所以用户的身份对于网络应用系统来说具有一定的可信任性。但智能卡凭借的是硬件介质的存储优势,单独使用时具有“瞬时”性,即认证只在当时有效而加密算法被破解后以前的加密结果就可能被解密,这一点成为硬件认证技术在应用时的最大瓶颈。

4.电子签章

电子签章技术涵盖了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数字认证技术等多个方面,其中最成熟的是数字签名技术,它以公钥和私钥的“非对称”加密技术为基础。在电子签章系统中由计算机程序将密钥和需传送的文件浓缩成信息摘要予以运算,得出数字签章,将数字签章并同原交易信息传送给对方,接受方可用公钥来验证该信息确实由发送方传送、并可查验文件在传送过程中是否被篡改,有效防止对方抵赖。电子签章技术可以实现数字签名、数字水印、生物密码,以及硬件认证技术的整合,积极消除各种技术中的缺陷,同时充分发挥各自在不同方向上的优势,能够为协同商务企业提供相对完整和可靠的安全服务。

综上所述,在协同商务企业中,要保证内外部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使用电子签章技术将事半功倍。它所体现出的加密机制、数字签名机制、访问控制机制、数据完整性机制、认证交换机制、公证机制等诸多安全机制方便有效,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协同商务企业各类文档的机密性、完整性和电子印章的不可抵赖性,并同时实现对协同商务企业的网络身份认证。

三、结束语

协同商务企业通过信息安全技术的引入可以达到一个新的安全水平。电子签章技术在实际应用具有高安全性、易操作性、可扩展性和良好的通用性,它满足了协同商务企业在政务和商务中对效率、安全、方便等多方面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企业的后顾之忧。随着协同商务模式的进一步拓展,基于电子签章技术所提出的安全技术方案也将更加成熟,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晶晶胡曦明:构建基于下一代网络的电子商务应用[J].现代通信,2006,(04)

[2]陶建平张永福:美国电子政务密码保障分析[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