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控制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4: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风险控制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由于不同因素对事件的影响不同,所以导致事件的不确定结果,这就导致了风险的产生。不同人对于财务风险的认知层面不同,说法也不同,一般有两个层面:一是由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和个人主观的差异,进而给企业带来的财务收益的不确定,引发的微观经济风险。二是它也称为筹资风险,是指到期偿还不了债务的可能性,换言之,它是由于借债引发的,若无借债就不存在财务风险。我在此文中研究的是企业难以预测的外部环境、内部控制环境的不完善、企业经营的不确定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给企业最终带来可能的财务损失。
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企业对财务风险控制的态度,控制得当的话能给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使企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若控制不当,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如何控制好财务风险,是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财务风险控制,就是在利用相关的信息和手段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施加作用和影响,使企业达到预期的财务目标。
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内部控制的相关性
环境的多变性就像一把双刃剑,带来发展机会的同时伴随着风险隐患,企业管理重在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中财务风险占很大一部分。财务风险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对企业的稳定、资金的安全性及获利有很大的作用。
内部控制是一种为了实现控制目标由企业所有人执行的一系列过程。内部控制能适时反映企业的风险并相应地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可以促进企业的有效管理。企业的风险类型很多,财务风险是其中的一种,内部控制最终是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内部控制薄弱会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大大增加,财务风险控制实质上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财务风险控制不好,意味着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一定的薄弱性。全面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使企业的经济活动能顺利进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好企业,预防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规划企业的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的评价是以财务风险控制的好坏为依据,同时内部控制是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重点。
三、企业财务风险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意识薄弱
如今的经济环境是多变的,包括产品更新的速度、市场的变化、国家政策、利率的变化等,这些因素都会对企业的经营、资金的运转产生很大的影响,现如今很多财务人员还是沿用传统模式来管理企业的财务活动,对企业的风险财务控制没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知,只关心资金的投放与收回,对企业风险缺少实质认知和管理,忽略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薄弱的风险意识难以适应因素变化对企业造成的财务风险。
(二)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控制财务风险不是当它出现再采取措施,而是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或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我国目前在这方面很薄弱,每年虽然有几十万的会计人员,但是大多数专业素养都不高,企业管理者对这方面又不了解,财务风险是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无法消除但是可以预测,它本身就是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往往到来时就是致命一击。所以大多数企业开始都运营很大,突如其来的一场财务危机就导致破产。
(三)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完善
内部控制是企业采取的一种手段,为了能达到企业的预期目标,可以根据考察内部控制机制来评价企业的管理,主要是对企业人员”权责利”的分配管理。它存在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良好的内部环境有利于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对控制风险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内部机制的不足让人笼统的把企业的规定规章等同于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人员的“权责利”分配不清,缺乏合适、完整、统一的体系,内部人员不恪守自己的职责,缩小了控制的范围,使效果大打折扣,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是企业能够更好的控制财务风险。
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意识
企业是经济环境中的主体,是我们可以看见和感知的,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正确认知是财务风险控制成功的先决条件。财务风险随时存在,企业必须有一定的风险意识,缺乏风险意识会直接导致企业管理机制出现漏洞,使企业经营出现问题。企业应该培养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定期让企业人员参加风险探讨会,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用实际案例来分析财务风险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培养人员的素质,提高他们对风险的适应和处理能力。
(二)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事前对财务风险的预防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研究与实践表明,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信息网和资源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它意味着企业风险管理已经成功一半了。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主要是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即在事前监控,使企业遭受的财务风险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
篇2
[关键词]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财务风险控制评价体系
1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目标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使企业财务活动的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产生差异,根据这一概念可以推知,财务风险控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正常运行,降低企业的实际经营成果与预期成果之间的差异。对于高速公路公司来说,财务风险控制的目标就是保证有持续流量的通行费收入符合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预期目标,合理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其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内部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保证公司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②建立良好的公司内部控制环境,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证公司资产的安全和完整;③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强化风险管理,保证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④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误、舞弊行为,保证公司财产的安全;⑤规范公司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⑥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2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
2.1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原则
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应按照全面风险管理全系统、全过程的两个基本特征,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全面管理与重点监控相统一的原则。建立覆盖所有业务流程和操作环节,能够对风险进行持续监控、定期评估和准确预警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同时,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重点风险监控,及时发现、防范和化解对公司经营有重要影响的财务风险。
(2)独立集中与分工协作相统一的原则。建立全面评估和集中管理风险的机制,保证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同时,要强化风险管理主体职责,在保证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与业务单位分工明确、密切协作的基础上,使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平行推进,实现对风险的过程控制。
(3)充分有效与成本控制相统一的原则。建立与自身经营目标、资本实力、管理能力和风险状况相适应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同时,要合理权衡风险管理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合理配置风险管理资源,实现适当成本下的有效风险管理。
2.2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
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是以高速公路公司风险管理为基础,以组织控制、制度控制、文化控制为主体,风险分析处理机制和预警分析控制机制为辅助,借助于财务信息化平台,最终实现财务风险的控制目标。该体系首先表明,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是以风险管理为出发点,并且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体系,最终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个目标;其次,此控制体系的主体部分是从组织、制度、文化三个角度入手,即构建有效的分层级的组织控制体系是基础,财务预算、资金集中管理和内部审计控制制度体系是核心,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文化控制是保障;最后,风险分析处理机制包括风险分析的组织机制、处理机制和责任机制。预警分析控制机制包括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财务预警标准的确定以及预警分析系统。风险分析处理机制和预警分析控制机制两者对上述的组织控制、制度控制和文化控制起辅助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各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合理的、严密的、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见图1。
3构建COSO风险管理框架下的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评价体系
构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评价体系,应先理清风险管理中内外部关系,即风险管理框架并非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替代,而在于对内控框架予以包含和深化,企业应将COSO风险管理理论融入内部控制的各项职能中,诸如提高风险反应决策、确认并管理多重风险、减少经营意外和损失、提高资金配置能力、抓住机遇以及和企业战略相互关联等。同时,还要分析企业面临风险和机遇之间存在联系,企业风险管理目标也存在可控和不可控之分,只有保持风险管理框架中要素的有效互动,才能真正发挥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作用。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评价体系如图2所示。
图2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评价体系
其建立思路重在制定与公司经营相关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在此前提下,对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进行评价,以有效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具体而言,首先确定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中各个变量,其中一级变量主要是控制环境、目标设定、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二级变量是各个要素的分解变量;三级评价变量则是评价要点,即各个二级变量所关注的财务风险控制关注要点;其次要确定评价标准及评价过程,评价标准主要从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设计的健全性、合理性以及体系执行的有效性展开,评价过程则包括评价完整性(很完整、完整、一般、较不完整、很不完整)、有效性(十分有效、有效、一般、有效性较差、无效)等。通过构建COSO风险管理框架下的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评价体系,对风险控制成果予以评价,为进一步的风险控制奠定基础。
篇3
关键词:财务风险 成因 控制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风险,有来自行业间竞争产生的风险、新产品开发风险、项目投资风险等各种风险。现阶段,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和扩张,资金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筹措到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负债筹资成为现代企业重要的经营策略之一,如何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至关重要。本文重点谈一下财务风险表现形式、成因和风险控制对策。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和形式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借入资金而将来可能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财务风险财务活动表现形式,主要是指在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二是财务风险负债筹资形式,是指由于负债融资而使企业偿还债务具有不确定性,可能会给企业造成损失的风险。根据企业在市场中的实际情况来看,财务风险财务活动表现形式其实已囊括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大部分风险,跟企业整体的风险概念没有多少差异。而财务风险负债筹资形式,则能从财务风险产生的本质原因来归纳和界定财务风险的概念,使之从错综复杂的整体风险中分类出来,具有一定的明确性和鲜明性,有利于准确地计算财务杠杆系数,科学地进行财务融资决策,使财务风险具体化和可控化,具有一定的实际表现形式和实际操作手段。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负债经营是财务风险产生最为根本的原因
由财务风险定义得知,财务风险主要是指无法偿还到期的负债而产生的风险。企业财务风险是伴随企业负债融资而产生的,对企业来讲,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合理的债务安排和运作,有利于降低企业资金成本,会给股东带来超额利益;而安排欠妥,则会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在盈利水平低于利率水平的情况下,企业资金成本较高,投资者不但得不到回报,甚至可能倒贴,导致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恶化。如果付息偿债后的资金不足以维持正常的经营,将会加大企业经营亏损,使企业财务危机增加。所以,企业负债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产生最为本质的原因。
2.企业资产流动性弱、现金流量短缺是财务风险产生的最为直接的原因
企业筹措到资金后,必须要在将来某一时点用足够的现金来偿债付息。因此企业现金流量的多少、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偿债能力。企业能否到期偿债,并不取决于企业资产的多少,而是取决于有多少资产能得到变现;并不只看企业是否盈利,而是看企业拥有多少现金流量。企业如无足够的现金或资产难以变现,则直接会促使财务风险由潜在转为现实。
3.负债结构不合理、项目投资筹资理念滞后是导致财务风险产生、状况恶化最为重要的催化剂
如某集团公司近几年来,为拉长产业链先后上了10个项目,总投资约需60亿元,由于采取边上项目边报批手续的方式,无法获取银行的长期借款,而大量举借银行短期借款,同时大量占用了主业的生产经营资金,资产负债率接近70%,造成主业经营资金较为紧张,每年的偿债压力不断增大,支付利息高。这种项目投资融资理念的滞后,使企业的负债结构严重不合理,如果项目投产后,因经营管理不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大于息税前利润,必将促使企业财务状况恶化,使企业负担着到期付款的威胁,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增大,获利能力减小,给企业经营带来很大困难。
4. 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是财务风险产生的最为综合的因素
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两个极端:保守结构型和风险结构型。保守结构型是指企业根本不负债,或负债比例很小,此种类型的企业通常不存在财务风险或财务风险很小,但暴露出企业资本策略过于保守,畏缩不前,对企业前途存在着信心不足等缺点。风险结构型是指企业债务融资规模过大、比率过重,通常表现为企业资产负债率过大或产权比率异常,此种类型是导致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
5. 外部环境的多变性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外因
通常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有国民经济整体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外汇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其波动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或缓解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三、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1. 适度负债,合理安排资本结构,确保财务结构平衡
一要正确把握负债的量与度,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成本率是企业负债经营的先决条件;二要适度利用财务杠杆作用,合理控制财务杠杆的负作用;三要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实现资金成本最低化。企业必须权衡财务风险和资金成本的关系,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
2. 建立企业全面预算制度,正确预测现金流量情况
全面预算制度是协调的工具、控制的标准、考核的依据,是推行内部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基础。由于预算涉及企业现金收支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所以它对风险可以产生一种系统性的控制。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是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工作别重要的环节。
3. 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营运能力,增强盈利水平是防范财务风险的保证
企业资产对负债能力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短期影响,即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对偿债能力的影响。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尤其是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直接影响可用现金流量的多少,决定企业负债能力的高低。另一方面是长期影响,即企业资产营利能力对负债能力的影响,企业资产的营利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盈利水平,而保持高盈利水平往往是企业负债能力高、财务风险相对低的有效保证和标志。因此,加强企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营运能力对一个企业负债能力来讲极其重要。
4. 运用多种财务策略,尽可能减少风险损失
在对风险的预测和分析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减少风险的发生,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①风险接受策略。企业可以依据稳健原则建立起相关风险的风险准备金制度,可以依据需要设立专项储备或提取风险基金。②风险回避策略。对于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风险,企业的决策者应正确权衡收益和风险的得失,适当采取回避政策,或制定出正确的判断标准,求得风险取舍的最佳选择。③风险分散策略。多元化经营是现代企业分散风险的重要方法,可以实现经营多种产业、多种产品在时间、空间和利润上的相互补充和抵消。一般财力雄厚、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企业集团更愿意采用这种方法。
5. 树立风险意识,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树立风险意识,正确认识风险,是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应对风险的前提。构建完善的财务控制机制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建立起财务风险的全过程控制机制,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体系,做到从决策、实施到考核评价得到有效全面的监控。②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的资本营运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对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就着手应变,以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③实行全员风险管理,健全风险控制的动力机制,实行全员风险管理,将风险机制引入企业内部,使管理者、员工、企业共同承担风险责任,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对每项存在风险的财务活动实行责任追究制,强化责任落实,提高防范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构建高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实施企业全面预算制度,加强资金流量分析,强化资产管理,提高营运能力等方面的工作,是控制和应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规模进一步扩大,今后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在筹资方式上应采取多种形式,合理采取发行企业长期债券、长期贷款、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上市融资等形式,优化资本结构,以达到优化企业负债结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大纲》,2008年,经济科学出版社。
篇4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电力企业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企业,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电力企业本身的正常运行,其价值不容忽视,而财务作为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资金安全以及整个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工作环节之一,更是不容小觑。
一、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现状分析
想要切实实现财务风险控制,进一步推动电力企业的发展与成长,首先必须从概念的角度出发对财务风险展开澄清。
财务风险控制是指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进行预测、分析与衡量,制订并执行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企业财务活动施加影响或调节,以便实现计划所规定的财务目标,回避风险的发生。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而言,从内容角度看,包括风险的识别、预测和处理三个主要部分,关系到整个财务工作的各个细节。
而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财务风险控制的展开和实现状况一直都不尽如人意。这种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我国电力事业自身,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从而一直以来都受到来源于政府的相对严苛的管制。而其融入市场环境的时间和程度,也因此受到影响,从而削弱了电力环境中财务工作的价值体现和能力塑造。
进一步针对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展开分析,可以发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即外部环境因素以及内部系统因素。对于外部环境因素而言,社会环境中的金融风险以及资环环境中的灾害等,都是给电力企业带来风险的重要因素。金融风险主要包括来自于资本市场的利率、汇率、股票和债券价格波动风险,尤其是在近年,我国电力事业发展迅速,银行贷款资金来源在电力事业发展的整体环境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因此这一方面的风险必须纳入到整个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视线中。而自然灾害,则主要是考虑到我国供配电体系横跨较大地理范围,可能会在某些环境中出现无法有效保护和控制供配电系统的问题,因此自然灾害也是给电力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而从电力系统内部的角度看,财务风险主要来自源于电力企业内部,重点包括资产风险,诸如资产质量风险以及资产结构不合理而导致的风险,以及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例失调、速动资产比率失调等。并且另一个主要方面在于电力能源自身的特征,所决定的其成本回收较产品供给所产生的滞后,而导致的可能存在的电费收缴不利,进一步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支付能力受到制约等。
二、加强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体系建设
结合当前电力企业环境中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现状,以及其主要的风险来源,可以考虑重点从如下几个主要方面予以展开对应的风险控制工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一)加强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设
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的环境之下,导致电力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严重不足,进一步影响到会计核算的对象与主体不明确等问题的产生。实际工作中应当考虑强化董事会的监督作用、建立起有效的董事会运行机制,确保董事会的监督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这是电力企业建立起更为完善财务制度的基础,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更深入的风险控制。
(二)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机制
电力企业一直对于风险的识别能力都相对较弱,这种近似于麻木的态度源于计划经济残留以及电力企业本身对于我国经济生活发展的重要地位。但是随着市场化的深入,风险的识别必然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客观需求之一,对此,应当考虑积极引入相关技术和算法,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确保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风险的存在,进一步展开有效动作予以解决,切实提升电力企业对于风险的抵御能力。
(三)加强电费回收工作建设
电费回收工作一直都是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全额回收和及时回收,一直都是电力企业所面对的突出问题和工作难点。虽然当前诸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在电力环境中得以深入应用,从一定程度上对于电费回收工作存在的问题有所缓解,但是就目前的状况看,仍然任重道远。对于这一问题,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继续加强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在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电费预收的前提之下,积极获取用户数据,帮助优化电费收缴工作整个过程。另一个方面则可以面向区域环境中的用电大户,建立信用档案,在帮助其优化电力资源需求的同时,酌情为电费收缴提供弹性空间,降低电费收缴环节的风险。
三、结论
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体系,对于推动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加强其内部资金控制均有积极价值。实际工作中必须给予充分重视,切实有效加强,才能获取良好效果。
篇5
彭韶兵教授1984年毕业于湖南财经学院工业经济系工业会计专业本科,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学方向硕士研究生,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4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师从我国著名财务学家郭复初教授,攻读财务方向博士研究生,2001年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2001年晋升为教授。
彭韶兵教授1987年起任教于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长期奋斗在财务与会计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第一线。他的教学层次包括本科、硕士研究生、MPAcc、MBA、博士研究生。他主编、参编《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教材9项,担任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财务管理》教材主编,其编著的《会计学》教材获教育部2002年优秀教材二等奖。
彭韶兵教授潜心研究,治学严谨,有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突出的财务研究方向,丰厚的科学研究成果。他长期致力于会计理论与会计准则、资本市场与公司财务领域的科学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资本市场财务与会计、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财务与会计基本理论。彭韶兵教授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9项,并分获省部级、学会等优秀科研成果奖20余项。
篇6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但企业面临的挑战也逐渐增大,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因素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逐渐显现。疫情更是让很多企业效益锐减,成本骤增,面临巨大的损失,甚至陷入经营危机。因此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如何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的发生,如何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毁灭性打击,如何提升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管理能力是现代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二、企业财务风险相关概念
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经营发展时,各项经营活动在开展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而产生的可能会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与预期收益造成差异,甚至导致企业失去生产能力、陷入经营困境、最终面临破产的风险。财务风险贯穿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
(一)财务风险的类型从本质上来看,企业财务风险是由于经营、决策、战略上的失误造成的现金流量风险。具体看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常见的财务风险主要可以归为以下四类:(1)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不能正常履行付现责任,或不能确定和正常以账面价格变卖或抵押资产偿还债务而带来的风险。(2)存货管理风险。如何确定最优库存量是现代企业普遍面临的难题,存货过少可能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存货过多会使得企业产品挤压,占用资金,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3)筹资风险。筹资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资金来源方式,包括银行借款、股票、债券、吸引外部投资等外部筹资和股东入股等内部筹资,不同的筹资渠道和方式也给企业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4)投资风险。投资是企业为获得投资收益而投入资金的一种行为,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但在获得投资收益的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特征(1)客观性。财务风险处处存在、时时存在,人们无法回避也无法消除,只能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尽可能避免或将损失降到最低。(2)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各个环节,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3)不确定性。由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内外部环境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其财务风险的发生也是不确定的。(4)损失与收益共存性。企业的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通常风险大收益也会变得更高,而风险小收益也会相对减少。
(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的重要性(1)有利于企业财务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只有当企业积极开展财务风险的控制及防范工作,尽力规避风险隐患的发生或将损失降到最小,才能够保证企业财务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更好地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2)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有力保障。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从而帮助企业更为真实、全面地了解自身的实际经营状况和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科学合理地制定发展战略。因此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满足企业效益最大化发展目标的基础保障和重要前提。(3)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当企业重视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时,才能有效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创作良好的环境氛围,进而增强市场竞争力,让企业快速获取市场。
三、当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是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为前提的,然而当前我国多数企业的管理者及其相关工作人员风险意识较为淡薄。具体表现为:对财务风险盲目无知,只看到利润的诱惑而忽视其背后存在的风险,例如盲目扩展业务、盲目跟风多元化等。或者心存侥幸,高估企业应对风险和化解风险的能力,轻视对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的管理,对潜在风险或经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不做分析、不做防范准备。一些企业即使开展了风险控制与防范工作,但因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的薄弱,而使得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松懈,责任划分不够明确,风险管理流程运行不畅,在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漏洞或失误,不能及时给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不能真正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和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风险评估体系和预警机制的建立是企业有效开展财务风险控制和防范的重要保障。但很多企业往往只注重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风险评估体系、预警极致的建设。一些企业虽开展了风险评估和预警的工作,但由于缺乏具有全面性、科学性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无法较为合理的全面归类财务指标,无法将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多种因素进行可视化数据化,这会导致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得不到保障,从而影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效果。另外企业的财务风险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想要全面、真实地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非财务类指标也是重要的参考依据,但目前很多企业的风险评估体系没有足够重视非财务类指标的使用,这会造成企业的风险评估不够严谨,最终导致风险预警的效果不佳。
(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较为落后当前正处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与企业生产经营结合日益紧密,这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当前越来越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开始向信息化、数字化转型,但多数企业还不具备在财务管理中灵活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供具有战略化、具体化、业务化的决策依据的能力,因此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于财务风险控制和防范的效用还未充分展现。受传统财务管理思维的局限,很多企业尚缺乏运用模型化工具来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创新和探索,财务信息的整合能力和处理能力不足,无法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报告,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战略规划,从而制约企业财务的风险控制和防范。
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的优化建议
(一)转变财务风险管理理念,增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风险防控意识薄弱是企业落实和推进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应解决的首要问题。首先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意识,在注重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以身作则营造财务风险控制和防控意识的氛围。其次通过广泛的风险教育和重视经营过程中每一环节的风险控制和防范,培养财务人员对于预测潜在风险隐患的敏感程度,使其认识到财务风险控制和防范的意义、作用和紧迫性。另外,财务风险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因此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也与其他部门的工作息息相关,需要引导全体员工对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工作树立正确的观念,可以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培养员工对于风险防控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二)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和预警机制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管理架构、业务范围、经营状况设计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客观的风险评估指标来建设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从而帮助企业及时高效地发现财务工作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从而最大程度规避风险或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更进一步健全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和预警机制,第一步就是设计具体的指标,使之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企业当前阶段的真实财务状况。另外还需要改善财务指标的合理归类,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或避免财务信息失真情况的出现。在进行风险评估时,不仅要关注财务指标,也需要关注非财务类的指标,从多方面对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
(三)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运行效果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效果,而随着信息技术手段与财务管理工作的结合日益紧密,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也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和防范的关键。企业应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构建全面的信息化财务内控管理机制,形成财务管理规范秩序和标准化流程,从而提升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另外,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应用财务共享软件,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于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所需的需求。
篇7
关键词:筹资风险 投资风险 现金流量风险 利率及汇率风险
1 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及类型
1.1 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各个财务环节,是各种风险因素在企业财务上的集中体现。一般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利率风险以及汇率风险。
1.2 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
1.2.1 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筹资活动中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筹资来源结构、币种结构、期限结构等因素来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1.2.2 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由于受到某种难以预计或控制的因素的影响,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致使投资收益率达不到预期目标而产生的风险。
1.2.3 现金流量风险 现金流量风险是指企业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在时间上不一致所形成的风险。当企业的现金净流量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收益下降,也可能给企业带来信用危机,使企业的形象和声誉遭受严重损失,最终陷入财务困境,甚至导致破产。
1.2.4 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利率水平的不确定变动而导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是调节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的杠杆。
2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企业常见财务风险的规避方法不外乎三种: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嫁。
2.1 筹资风险防范对策
2.1.1 筹资风险的风险回避方法 筹资风险的回避方法主要是指在各种可供选择筹资方案中进行风险分析,选择风险小的筹资方案,设法回避一些风险较大而且很难把握的筹资活动。
2.1.2 筹资风险的损失控制方法 筹资风险的损失控制方法就企业筹资来看,要合理进行筹资风险的控制,需要采用多元化的筹资策略,合理安排负债比率与结构,实现风险分散化,降低整体筹资方案的风险程度。这是控制筹资风险的关键。这里要强调的是,尽管债务资金越多,企业筹资风险也越大,但那种为避免筹资风险的而拒绝举债的做法也是不恰当的。
2.1.3 筹资风险的风险转嫁方法 风险转嫁的目的是将可能由自己承担的风险损失转由其他人来承担。在企业筹资活动中主要通过保险、寻找借款担保人等方法将部分财务风险转嫁给他人。也可考虑在企业因负债经营失败而陷入财务困境时,通过实施债务重组,将部分债权转换为股权,或通过其他企业优质资产的注入,挽救企业经营不力的局面,从而避免因资不抵债而导致的破产风险。
2.2 企业的投资风险
2.2.1 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风险控制最彻底的方式,采取有效的风险回避措施能够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完全消除某一特定风险来避免损失,而其他风险控制手段仅能通过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来减轻风险发生的潜在影响。
2.2.2 损失控制 损失控制是指采取各种措施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在风险发生后减轻损失的程度。损失控制是一种积极的风险控制手段,它可以克服风险回避的种种局限性。根据损失控制的目的区分,损失控制可以区分为损失预防和损失减轻两种。损失预防是通过强化风险管理,在事先采取措施,阻止风险的发生,这就要求企业在投资决策阶段加强决策的科学性,采取多元化投资策略,来减轻或消除风险发生的机会。而损失减轻则是指在损失发生时或损失发生后,为减轻损失程度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2.2.3 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企业将自己不能承担或不愿承担的以及超过自身承担能力的风险损失,通过若干技术和经济手段转嫁给他人承担的一种措施。这类风险转移方法与风险回避、损失控制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并非放弃或中止风险机会,也不是对风险所致的损失采取措施加以改善,而是将损失的责任转移给他人,从而间接降低自身的损失。风险转移分为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两种。保险转移是指投资者向保险公司投保,以缴纳保险费为条件,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2.3 企业的现金流量风险防范 现金使用中风险的防范。企业在流动资金运作中往往会出现现金流量缺口。为了防范现金流量缺口的出现给企业带来的临时财务风险,企业应做出现金流量预测,企业的现金预算是财务预算的核心。通过现金预算可以使企业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同时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并根据企业资产的运用水平决定负债的种类结构和期限结构。
2.4 企业的利率风险规避方法 利率风险的回避主要是要选择对企业自身有利的利率:固定利率或浮动利率。例如企业如果根据现行经济形势判断未来市场利率将上涨,则应该选择固定利率的方法来筹集资金以便锁定成本,在投资活动中在应选择浮动利率债券以便分享未来利率上涨所带来投资收益的增加。反之,如果预期市场利率下跌,则在企业投资活动中应选择浮动利率的债务筹资方式,在投资活动中则应选择固定利率债券,来保证投资收益不受损失。
2.4.1 利率风险的损失控制方法 企业在投融资活动中要采用损失控制方法来规避利率,主要就是在企业投融资活动中,尽量实现多元化的投融资组合策略。如为避免因企业预期利率失误而造成的利率风险,安排一部分资金通过固定利率方法筹集,另一部分资金浮动利率通过筹集。同样地,在企业投资活动中,一部分资金用于固定利率债券投资,一部分资金用于浮动利率债券投资。这样,无论是市场利率上涨还是下跌,总有一部分增加的投资收益可以弥补投资损失。
篇8
一、企业财务能力的内容
简单的说,企业财务能力是企业施加于财务可控资源的作用力,它是企业能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财务表现能力、财务活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而多数观点认为,财务能力是对企业综合实力的具体反映,是体现企业活力的价值要件。下面分别对企业财务能力的三个组成部分进行简要说明。
1.企业财务表现能力。这主要体现在企业财务资源、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等方面。其中,以企业的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形式体现的财务信息则是企业财务表现能力的具体反映。如果从构成上来看,企业财务表现能力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及成长能力。此外,偿债能力、社会贡献能力等内容也是构成企业财务表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企业财务活动能力。在这方面,主要包括企业的筹资能力、资金的运用能力、投资能力等方面的内容。而从作用上来看,筹资能力主要影响企业的资产规模、资金流动性;资金的运用能力影响企业的资本绩效;投资能力则直接体现为企业的投资回报。企业的财务活动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是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财务能力之一。
3.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企业财务管理是指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企业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 、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而从内容上来看,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则主要涉及财务决策能力、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的概念。
二、财务风险控制对提升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意义
财务核心能力主要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运作中而形成的、区别于其他企业的、专有的、动态发展的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而从特征上说,企业财务核心能力体现为价值性、动态性、异质性、统一性等特性。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日趋增大。因此,树立得尤为重要。根据定义,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正确的财务风险防范观念、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对于今天的企业发展来说更显控制的因素,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从而形成的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或更大收益的可能性。而根据相关经济理论,企业财务风险则主要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流动资金运作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等几个方面。从企业财务实践中来看,财务风险直接危害企业的生产经营, 具体表现在: 资金支付能力下降, 生产秩序紊乱, 销售数量下降, 利润额下降, 资金周转困难。财务风险轻则影响企业发展, 挫伤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重则资金链中断, 危及企业生存。因此,做好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不仅有助于帮助企业的更好的应对市场竞争,同时也对提升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财务风险控制有助于实现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再造
如前所述,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具有动态性的特征。亦即财务核心能力的具体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会随着企业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的需要而呈现出不同形式。而传统上来说,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主要集中表现为财务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协调等能力方面,如果某一企业具备了优于其他竞争企业的上述财务能力,也就意味着它将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和潜在利益。而在另一方面,随着今天市场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深入发展,企业在市场中生存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也较以前大大增多。这些客观条件都决定了企业必须具备较强的财务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它能够是企业财务管理者在风险发生之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风险带来的潜在损失,增强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并进而实现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再造。
2.财务风险控制有助于促使财务人员更新观念
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构成要件之一就是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其财务管理观念。特别是在今天日益复杂化和动态化的经济环境中,财务人员管理观念的差异往往是影响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重要因素。显然,传统的财务管理思想已经难以适应今天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而那种忽视风险的错误观念更是企业前进的绊脚石。因此,企业财务人员必须紧跟经济发展变化的客观形势,不断更新财务管理观念,树立风险防范意识,首先从思想上重视它,才能从实际中正确的对待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而唯有如此,才能够确保企业的良性发展,并进而提升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
篇9
关键词:国有独资企业;财务管理;财务风险
国有独资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且其内部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在权责分离的管理体制下,国有独资企业可按照法律法规获得法人资格,且财务管理及财务核算具有独立性,具有自主经营权,但是盈亏也需要自行负担。国有独资企业在现阶段我国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在自负盈亏的机制下,企业面临较大财务风险,应加以关注和解决。
一、国有独资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因素
(一)市场因素
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情况来看,市场纠正功能、反映功能均比较薄弱,因此无法依靠资本市场对国有独资企业开展有效监督,并且形成强有力的外部治理监督力量。同时,国有独资企业多为垄断行业,可一定程度上弱化市场竞争概念,在实现产品转型与企业改革上存在一定问题。同时,全球经济虽然有所回暖,但是大方向上无明显变化,通货膨胀严重,增加财务风险。
(二)经营因素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国国有独资企业垄断性较强,且国家作为唯一股东,股东权利则由国资委代为行使。这种委托关系不仅成本高,同时工作效率低下。行业的特殊性,是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国有独资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也是出现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1]。例如,在产品市场上,具有垄断性质的独资企业,竞争具有不充分性。
(三)制度因素
制度因素主要是指企业组织形式、产权方面特征所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产权方面,企业所有者为国家和政府,国资委行使股东权利。同时,在组织架构上,董事会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出资人代表,二是职工代表。在行使经营权和管理权方面,通常由出资人来指定经营管理者,与传统国有企业相同,这种情况比较容易导致财务风险。
二、国有独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途径
基于上述分析,认为财务风险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三个方面,即市场因素、经营因素及制度因素。与此同时,国有独资企业因借款而产生的风险,也被视为财务主要风险。也就是说,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筹资决策所形成的风险,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占有很大比重。从具体情况来看,筹资活动所引起的筹资风险,会对股东利益造成较大不良影响。从财务管理角度看,财务风险程度的大小,直接决定其可能造成的影响结果。若国有独资企业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可能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对股东(国家)利益也会产生损害。
从财务风险形成因素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国有独资企业财务风险主要为遭遇市场经营风险,加之经营扩张风险等。要想充分控制财务风险,应从市场、经营、制度等角度入手,着力解决财务风险。一般情况下,当国有独资企业权益性资金规模较大(这部分收益率高于借款利息率)时,可有效规避财务风险,这样就可为财务风险控制提供了有效途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尽量维持权益性资金本身的收益率,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必要措施对权益性资金收益率进行提高,从而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其二,采取一定方法对借款利息率进行调控,降低借入资金的利息,控制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实践经验来看,第二种控制途径实施起来比较麻烦,主要依靠企业外部因素。因此,在选择控制方式上,应将重点放在第一种途径。
三、国有独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主要措施
(一)协调市场因素,强化宏观经济调控
在新形势下,要对市场因素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加以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控。为此,应不断加强对宏观经济及微观经济的认知,合理、有效防范市场风险。实际上,国有独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属于微观经济范畴,但是其受到宏观经济政策、运行情况的制约。例如,企业所遭受的市场风险,利率提高、通发膨胀等,均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之下[2]。在相对高风险的行业中,很多大型国有独资企业会针对市场风险,设置一定的风险管理部门,并开展市场风险调研工作,从而及时了解宏观经济运行条件,分析主要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国有独资企业多为基础设施行业,虽然此种类型企业市场风险较低,但是仍要对财务风险问题加以关注,从而有效应对风险。对宏观经济政策、运行规律进行探究,制定中长期管理目标,有效减少市场风险。
(二)控制经营风险,制定战略发展目标
对国有独资企业中短期及长期发展目标进行协调,可最大程度保证经营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对于中短期经营目标而言,可按照市场情况加以调整,而长期经营目标则根据企业发展宗旨而定。通常情况下,在一个特定经营周期内,企业所追求的短期利益往往与长期发展目标相矛盾。经营者在自身任职期间,更加关注短期效益,虽然企业所有者比较重视长期利益,但是很难不考虑近期利益。这种情况下,要求经营者对短期经营目标进行确定,并将其与长期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结合,使两者能够具有协调性和统一性,使中短期经营目标服务于长期战略发展目标。只有充分做好上述工作,才能最大程度提高股东实际收益。例如,获得授权的公路企业,若建立新型可分流收费经营性高速公路,必将对企业短期效益产生一定影响。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建设公路必然会带动经济效益,且明显增加经营收入。这样一来,既符合短期非经济性目标,长期内又可实现经营效益的整体提升,可谓一举两得。但是,在此过程中,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都要对权益性资金进行充分考量,从而有效控制财务风险。
(三)完善内部制度,优化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成熟,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及核心理念逐渐被强化,充分认识到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作用,实现企业规范运作。根据实践工作经验,认为应不断对企业治理结构进行完善,从而提高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水平。应继续推进改革,逐渐形成科学管理措施,结合企业实际状况,对经营者目标函数进行分析,制定详细的激励措施,明确评价标准。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有效提高管理层专业化水平,使其更具职业化,从而满足实际需求[3]。建立专门负责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的部门,对内部财务风险管理进行有效监管,进而提出详细的计划并加以推动。在针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推动的过程中,企业应加以控制和督促财务风险管理建设的进度,并从中了解到财务风险管理中的不足,加以改正。对每个部门进行不定期检查,查看各部门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的具体实施情况,各部门也需要定时进行汇总,并交于相关部门进行统一管理,相关部门查看后及时进行反馈,及时作出调整,使企业整体形成动态的管理模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与普通企业不同,国有独资企业经营与发展性质存在一定特点,其财务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市场、经营及制度。对财务风险形成因素进行准确分析,提出风险控制主要途径,能够进一步明确财务风险类型,从而制定完善的应对措施,指出财务风险管理相关对策,促进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并为财务风险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陈建涛.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及对策[D].西南财经大学,2012.
[2]王玲芳.GT省属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与绩效实证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5.
篇10
关键词:高等学校 财务风险 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093—02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也由此带来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如教育经费需求扩大、银行贷款还贷高峰、运行成本增加、投资融资决策失误以及高校外部监管缺失、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和不完善等等。此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高校的管理模式由政府宏观管理逐步转化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新模式。这种改革在给高校办学一定程度自的同时也相应地增加了高校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高校教学、科研、生产和建设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如何加强高校财务管理,防范财务风险,确保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是新形势下高校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对高校财务风险类型和成因进行研究和分析,对降低高校财务风险、提高高校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财务风险概念及类型
高校财务风险是指高等学校在运营过程中由于受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使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给学校经济效益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使其财产有蒙受损失的风险。高校财务风险存在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其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一是财务状况的总体失衡,指高校在长期运营的过程中出现的财务失衡的现象;二是贷款风险,指高校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过度举债以及银行利息变化超出预算导致高校财务负担过重而入不敷出,运营困难;三是校办企业的投资融资风险,指高校为了把科研成果尽快地转化成为生产力所创办的校办产业,由此产生的校办产业内部的财务风险与高校连带责任风险;四是资金运作的风险,指高校在资金分配运用过程中,由于外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实际收益偏离预期的风险。
二、高校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1.高校扩招与教育经费短缺。自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高等院校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人数也逐年增加。过去缓慢发展中高校教学生活基本设施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如土地、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学生宿舍、教学设备、学生活动场所等硬件设施以及师资力量、办学理念、管理制度等配套的相关软件设施早已不能满足扩招后的需要。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对高校办学条件的定期监控以及水平资格评估促使高校把外延扩张与内涵建设理念相结合,以提高学校的生存空间。而这一切都需要巨大资金作支撑,虽然国家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近年来有很大程度的增长,但总体来说我国高等教育经费仍严重不足。这种情况下,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举债办学成为许多高校目前主要的选择,在高校收入渠道暂时较为单一的情况下,这种举债办学的方式很容易受到外部政策环境的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或者高等学校收费政策稍有改变,就有可能给高校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2.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内控不科学。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各类高等学校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前,市场危险也随之而来。由于高校很长时间内处在国家预算的体系下,不用考虑财务风险管理的问题,导致了高校领导层风险责任意识薄弱,对于各种财务风险也不够重视,风险意识较为淡漠。另外,在决策上缺少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在追求“一流大学”的道路上过分强调高校硬件设施建设,而忽略了相应软实力以及市场风险评估。高标准、高规格的项目往往在建设过程中就遇到资金瓶颈的难题,而大量筹资使其背负上了沉重的利息包袱。此外内控不科学也是造成高校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些高校虽然建立了一系列的内控机制,但由于一些诸如内控环境的变化,原先的内控体系早已不适合新环境下的高校体系;控制活动的管理者集权式的管理及其随意性;决策机构的权责分配不明晰:监督措施和组织保障不力;信息沟通渠道不畅等使内控效果大打折扣。
3.高校会计制度难以真实衡量高校财务风险。在现行高校会计制度下,债权资产核算信息不完整、不真实。例如采用收付实现制,只核算已经支出的款项,而忽略应付未付的债务;固定资产只核算账面原值不计提折旧。这些导致高校资产会计信息不完整或账实不相符的情况,负债的会计信息存在披露不完整的问题。将不利于债务结构的分析和偿债资金的筹措;收入和成本费用也不能配比,不能真实反映高校资金成本效益等。导致对财务风险程度的评估不科学,从而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继而引发更为严重的财务风险。
三、控制措施
1.拓宽经费筹措渠道。高校应该尽可能多地争取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拨款。这是目前缓解高校财务紧张的主要路径。适量的贷款也能推进高校的发展,可以适当向金融机构获取有偿使用的资金。高校也可以在考虑到受教育者的承受能力基础上收取适当费用,但不可盲目增收费用。此外,高校也应该在改善办学条件、形成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和社会知名度等方面做出努力,不断规范社会筹资制度,以争取到更多海内外各界人士的捐赠,吸纳社会资源参与到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上来。高校还可以利用其雄厚的科研力量,增加科研经费收入,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形成一部分资产和收益,这是高校可持续发展下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经费来源。高校应从政策上调动其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但能提高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以及知名度等软实力,还拓宽了经费筹措渠道。
2.建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为防范和控制高校财务风险,应以其会计信息(如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收集的外部资料)为基础,建立专门的组织体系,采用各种分析方法、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来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该系统应具有以下几个功能:(1)根据预测到的预警指标值对高校的财务风险状况进行分析和判断。若判断的风险发生几率系数较高,则建立风险控制机制。(2)对风险进程及时动态地作出风险管理意见和提出调整建议。(3)将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合理配置,并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4)实现控制目标。根据该理论,高校财务管理者参照可收集到的内外部环境相关资料,结合市场运行的规律,将风险模型化和数值化,并且计算出风险警戒值,对组织所面临的运行进程和风险情况及时预测,分析异动和风险产生的原因,揭示财务体系隐藏的问题,提供处理办法和有效措施,给管理决策和控制提供依据。
3.高校的会计制度改革要基于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角度。随着高校内外环境的变化,其现行会计制度已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势必要对其进行改革,该改革要从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角度出发。首先改革会计核算基础,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收付实现制为补充。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和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的会计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政拨款不再是唯一的资金来源,因此使用收付实现制不能真实全面的反映高校资产和运营状况,对其贷款决策和偿债能力评估会产生负面影响,导致高校贷款风险增加。高校会计核算引入权责发生制后,能揭示出其潜在的资产和债务,能更准确的反映高校资产,负债信息和成本数据,将收入和支出进行合理地分配。其次必须采取科学地方法确定会计核算科目。例如国家对高校的基本建设投资的核算,未能纳入高校会计核算,使其形成了两个会计主体,任何一个都不能全面的反应高校经济活动。对此,应将基建会计并入高校会计进行核算,设立“工程物资”、“在建工程”两个一级科目。“工程物资”核算为基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实际成本,“在建工程”核算基本建设发生的实际支出。此外,设置“累计折旧”以真实完整的反映固定资产信息;设立“借入款”科目来核算各种借款,利于分析债务风险。最后完善高校会计报表体系,对上述增加的科目设置相应的报表项目以更完整的反应高校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比率、债偿能力等相关信息。
总之,高校应改善高校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质量和社会知名度,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加强会计制度改革,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保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
- 上一篇:高血糖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措施
- 下一篇:礼仪素质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