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力学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4: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力学的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力学的应用

篇1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在骨科患者翻身护理中应用生物力学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骨科120例无法自行翻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翻身护理,观察组采用生物力学翻身,观察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翻身方法对压疮发生率的影响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压疮发生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调查及难以翻身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生物力学;骨科;翻身;护理

骨科患者护理工作中,特别是脊柱及下肢骨折患者的护理,不但影响患者的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翻身技巧不当易导致护理工作吃力、患者疼痛,引发医患纠纷,并严重影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结合生物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针对骨科患者自主翻身困难患者的护理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近年来在骨科患者翻身护理中应用生物力学的方法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0年12月的120例无法自行翻身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1人,女性49人,年龄在21~79岁,平均年龄(45.3±7.9)岁。脊柱疾病25人,四肢骨折57例,关节损伤24人,严重软组织损伤10人,多发骨折4人。保守治疗24例,手术治疗96例,住院时间14~59天,平均住院天数(21.2±5.4)天。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在性别比、年龄、病因、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生物力学翻身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翻身护理,翻身中如遇困难可与另一名护理人员相协作翻身。观察组给予利用生物力学方法的翻身护理,即翻身前先将病床升到护理人员髋关节的高度,便于操作省力,且避免病床过高导致的双臂上提困难或者过低导致的腰部用力困难,协助病人平卧后,护理人员站立于病人转向侧,将病人远侧腿屈曲置放于近侧的腿上,远侧手臂放于病人胸前,护理人员两脚前后分开站立,并将重心放在前脚上,利用双手分别扶在病人的远侧肩部和髋部,前腿向后腿移,使自身的体重力作用于病人的翻转。患者肩背部及骶尾部、膝下各放一小枕,足跟处也放一小水枕,以增加患者的受压面积,使病人的身体处于平衡稳定状态,不易倾倒,以提高病人的舒适和安全感;翻回正卧位时先将病人近侧腿放平,然后患者近身边手放平,摆正病人头部,护理人员轻轻按动病人髋部和肩部,使头、肩、臀在一直线上。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垫枕的放置也不相同,要结合生物力学维持脊柱生理曲线及关节功能位来指导摆放患者,并在患者康复期给予生物力学的腰肌功能锻炼。对于有压疮倾向患者可给予医用喷气气垫,翻身后迅速给予身下环境清理,保持患者身下干爽。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压疮发生几率,患者自述评判翻身中疼痛情况[2]:无痛:翻身过程中及翻身之后髋部无明显疼痛;疼痛轻微:翻身过程中及翻身之后髋部有轻微疼痛,可忍受;疼痛明显:翻身过程中及翻身之后髋部有明显疼痛,需休息片刻可继续翻身;疼痛剧烈:翻身过程中及翻身之后髋部有剧烈疼痛无法忍受。护理满意度评价:满意:翻身技巧熟练度高,无痛或疼痛轻微,态度良好,维持舒适;基本满意:翻身技巧熟练度较高,疼痛轻微或尚可承受,态度良好,可保持维持状态;翻身技巧熟练度差,有剧烈疼痛,态度尚可或稍差,无法长时间维持。翻身护理困难度:困难:两人或两人以上护理人员协助翻身,翻身中患者疼痛剧烈或明显,需不断休息;吃力:一名护理人员可完成翻身,但翻身中出现患者疼痛明显,需休息后二次翻身;轻松:一名护理人员即可轻松翻身,翻身过程中及翻身之后髋部无痛或疼痛轻微。

1.4统计学方法:数据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且P

2结果

2.1压疮发生率:观察组住院期间发生压疮0例,对照组住院期间发生压疮6例(10.0%),两组在压疮发生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4,P

2.2满意度情况: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及护理中翻身难易度情况比较见表1、2,由此可见观察组无痛率较对照组要高(χ2=4.659,P

3 讨论

骨科患者特别是脊柱及下肢骨折患者中长期卧床、难以自行翻身患者较多,传统护理需要护理人员有较强的力量支持或两人配合翻身,不但费时费力,一旦配合不好,则容易导致患者疼痛剧烈,甚至再发生发生骨折、脱位,导致医患纠纷发生。而护理人员多为女性,其体力较难承担传统的硬性翻身护理方法,常须两人配合完成,即便这样依然感觉身心疲劳,这已成为考验骨科护理人员体力与耐心的问题。近些年来对于生物力学应用于护理中的应用情况[3]可以看出,在患者翻身护理中拥有生物力能够有效的减少护理人员的能量消耗,减少体力劳动付出,缓解了骨科护理人员的身心疲惫,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4]。

生物力学中认为机体运动多为骨骼肌牵拉骨骼的杠杆原理,以关节为支点和枢轴[5,6]。骨科护理翻身中应用生物力学原理,既可以节省护理人员的力量输出,又能简单而又便捷的实现无痛翻身,有效地减少了骶尾部的受压,减少了翻身中组织与床面的硬性摩擦,因而压疮发生几率有了明显的降低。同时将病床升至合适位置能够增加护理人员双臂的正常发力,翻身护理仅一人即可完成,大大减少了护理中的人力资源消耗[7]。翻身之后护理人员给予患者身下的污物及潮湿环境快速清除,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的肌肉也得到了休息,患者舒适度明显增高,配合康复期生物力学的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减少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8]。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分析总结我院近年来在骨科患者翻身护理中应用生物力学的方法及效果,可以看出,骨科患者中长期卧床,难以自行翻身患者较多,采用生物力学翻身护理不仅能够便于护理人员轻松帮助患者翻身,还能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压疮的发生,为骨科护理中值得推广使用的翻身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萍,赖红梅,程薇.应用l临床护理路径对骨科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

[2] 卢璐,邱奇婵.人体力学在帮助患者翻身时的护理应用研究[J].河北医药,2007,29(2):182.

[3] 邢曙,罗桂珍,陈平波,指导及协助髋部骨折患者利用人体力学原理进行自我翻身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0,9(9):48-49.

[4] 陈小花,陈小群,陈雪娥.髋部骨折患者翻身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7,13(13):1239.

[5] 刘志雄,王卫青.雷铭.实用骨科护理手册[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9.

[6] 梁业梅,轴式翻身法搬运肾穿术后病人的可行性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4):1299-1231.

[7] 凌淑芳,改良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在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0,23(23):4523-4524.

[8] 周杰,刘玲,华艳波,等.改变压疮管理模式提高预防压疮护理有效性[J].中国实用医药,2010,32:273-274.

篇2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法;口腔正畸生物力学;应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06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26-02

口腔正畸生物力学是临床对错颌畸形进行矫正的研究学术,患者由于先天因素或后天发展颌骨、牙齿以及颅面出现畸形,临床发病率较高,通过矫正装置对患者畸形可以进行矫正,改善面型,将患者牙齿排齐[1]。三维有限元法是将无限维空间转变为三维空间,对有限单元的弹性体进行逐个研究治疗,应用外力使结构内部出现应力与位移。为提高口腔正畸生物力学的临床治疗效果,笔者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接收诊治的口腔正畸患者98例进行分组治疗研究,对比分析应用三维有限元法与常规治疗方法的疗效,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接收诊治的口腔正畸患者98例,其中男性患者54例(55.1%),女性患者44例(44.9%),患者年龄介于21岁至48岁之间,平均年龄(35.2±3.5)岁,统计学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牙齿畸形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治疗[2] 临床根据对照组患者畸形情况以及患者矫正愿望制定矫正方案,照像、X线片与牙模准备,分牙、拔牙,然后进行上牙套矫正,牙齿干燥后进行蚀刻,添加粘结材料,将牙套上结扎弓丝,矫正一个月后入院复诊,调整并定型后将牙套摘除,评价疗效。

1.2.2 三维有限元法治疗[3] 研究组患者应用三维有限元法进行口腔正畸治疗,首先进行网格划分,分割待解区域使其成为有限单元集合,主要以四面体为形状,连接单元、节点形成网格,对每个单元进行单元分析,分析节点位移与节点力的关系,对多单元形成的整体进行整体分析,求解节点位移,CT图像建立数学模型,应用CT仪扫描模型后获取二维图像,并将图像数据输入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得出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患者牙体组织、上下颌骨以及颅颌面复合体形态选择固定矫正方法,主要选用MBT直丝弓矫治器,矫正15天后复诊,评价矫正效果。

1.3 疗效评价 研究组患者矫正15天复诊,对照组患者矫正30天复诊,评价患者矫正后牙齿整齐程度,显著疗效患者牙齿排列整齐,牙缝收缩较好,中线对称,术后完全不影响正常生活;一般疗效患者牙齿排列较整齐,牙缝收缩良好,中线对称,术后牙齿有轻微疼痛感;无效患者牙齿较术前整齐程度无变化,牙缝较大,中线不对称,术后牙周组织有严重疼痛感。治疗有效率为显著疗效率与一般疗效率总和。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数据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

2 结 果

研究组患者经治疗显著疗效24例(48.9%),一般疗效22例(44.9%),无效3例(6.2%),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患者经治疗显著疗效19例(38.8%),一般疗效23例(46.9%),无效7例(14.3%),总有效率为85.7%,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

3 结 论

三维有限元法在口腔正畸生物力学中应用效果显著,目前以广泛推广应用,在临床治疗中对比常规治疗方式优势明显,建立的矫治模型精确,由于口腔生物组织形态复杂多样,常规建模效果较差,三维有限元法利用CT技术以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准确对患者口腔生物组织进行建模,为口腔正畸治疗提供准确模型,是手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证[4]。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生物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三维有限元法在口腔正畸生物力学上取得较快发展,有限元的模型更加精确,本研究中选用的CT图像建模方法在无创伤情况下快速获得患者数据,误差小,加快了矫治治疗速度,选择的MBT直丝弓矫治器高效美观,矫治的力度柔和,保证了患者在矫治的过程中无显著疼痛感,而且缩短了复诊时间,临床治疗效果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

综上所述,在口腔正畸生物力学研究中应用三维有限元法矫正效果显著,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临床疗效较其他方法显著,进一步促进了口腔正畸生物力学的发展,在临床中应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红梅.回顾口腔正畸临床与基础研究及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0):38-39.

[2] 赵玺,韩蕊综述,米丛波审校.三维有限元法在口腔正畸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1,4(02):116-118.

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医学生物化学;案例设计

21世纪是探索和发现的时期,医学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的重点学科之一,能够帮助人类了解自身未来发展的趋势。同时,它也是连接基础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更是生命科学的基础。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医学生物化学,进而对生命产生敬畏感。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自从被教育学家研究并应用之后,一直保持长盛不衰的趋势,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实效价值。它是指教师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以讲解实际生活中案例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刚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就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潮。因为它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实践情景,将想象中的理论变成肉眼可见的实操型教学。它把最真实、最典型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根据案例去讨论、交流和研究。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医学生物化学的案例来源于实践,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这就大大消除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隔膜,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医学实操工作。

二、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案例设计

案例教学法对于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非常重要,选择适合的案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要能够最大程度地体现课本所反映的问题,而且还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进行发挥与讨论,并做到深入浅出。在选择适合、典型案例的同时,教师还要设计一些跟课堂内容相关、具有讨论意义和代表性问题,帮助学生依托课本知识,适时拓展知识面,加深学生对于医学生物化学相关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生动的案例中轻松掌握临床知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教学安排

合理安排案例教学就是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搭配恰当的教学方式,将案例教学法融合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先引入案例,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然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寻找问题的答案。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先进行分组讨论,再进行细化分析,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解答。这种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和融洽的讨论情境都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三)教学实践

教师需转变课堂主导者的身份,扮演课堂引领者的角色,以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作为课堂活动的引领者,教师需要充分调动课堂的气氛,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活跃的沟通交流平台,还要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只要具有质疑精神,就能够发觉案例的优缺点,从而不断完善自己,这也是社会对新时代大学生的一个重点要求。现在大多数高校教学都以大班授课为主,给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所以,这更需要教师去积极研究,努力寻找一个最优的解决方案。

(四)教学反思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在实践教学中都不可能完美地实现想要的教学效果。一个方法的使用也应该因人而异。教师上课时面对的是一群具有不同个性的个体,他们的能力水平都不尽相同。教师应该在课上认真观察每个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反映,在课后进行积极地询问并反思,做到“一日三省”,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为以后挑选案例提供更好的依据,同时也要对效果好的案例进行分析,分析其优势,以便为后期寻找优秀案例提供参考。

三、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走在社会的前端,但从目前的教学方式来看,其改革的步伐没有跟上社会变革的步伐,呈现明显落后的趋势,且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因此,高校医学生物化学应该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积极应用案例教学法,完善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医学生物化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俊河,董卫华,王芳,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2):139-142.

[2]董卫华,王天云,谷兆侠,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2):209-210.

篇4

关键词:教学方法;生物化学;脂肪酸β-氧化;案例法;分组讨论;学习兴趣

生物化学课程是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必修课,在生命科学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1]。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以及遗传信息传递。物质与能量代谢部分包括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涉及不同的代谢途径,每个代谢途径中又有多步反应,其中参与催化反应的酶数量众多[2]。如果只是介绍每条代谢途径的生理学意义、每一步反应的过程和参与的蛋白酶,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体会不到物质代谢的奇妙之处。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备课,并对课程进行设计,通过引入案例,并结合多种教学手段,不但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生物化学知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觉到学习生物化学的过程是快乐有趣的,同时能体会到生物化学知识不是抽象无用的,而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本文以“脂肪酸的β-氧化”一节为例,探讨案例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课程内容,启发学生思考

课程引入时,以汶川地震中废墟下被埋36d仍奇迹生还的“猪坚强”为例,讲述“猪坚强”的体质量在震前是150kg,震后只有50kg,减少了三分之二。被埋期间,它吃木炭喝雨水,但木炭只能充饥,不能提供营养,那这36d里是什么物质在给它提供能量呢?震前的“猪坚强”是膘肥体壮,震后则是瘦骨嶙峋。“膘”不见了,膘是什么呢?引出体内储存脂肪的重要性。脂肪是由脂肪酸和甘油构成,脂肪酸分解后能够产生大量的能量和水分。请学生们思考,假如“猪坚强”在地震前就是一只瘦骨嶙峋的猪,那它还能活下来吗?通过引入案例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活跃的气氛中,开始学习脂肪酸分解过程。

2通过研究历史追溯、自制动画和举例等

多种教学手段,介绍脂肪酸β-氧化过程首先,介绍1904年FranzKnoop通过一个经典而巧妙的标记实验研究了脂肪酸的分解,他使用难以被动物代谢的苯环标记脂肪酸喂狗,然后在狗尿液中检测代谢产物。当饲喂奇数碳原子脂肪酸(如苯丙酸)时,狗尿液中检测到的是苯甲酸,脱去了两分子碳,但这两分子碳是逐个脱下的,还是一起脱下的,还不能确定;然后他又用苯环标记偶数碳脂肪酸苯丁酸,在狗尿液中检测到了苯乙酸。通过这个实验就证明了,脂肪酸分解每次脱去2分子碳。随后,介绍1940年AlbertLehninger研究证实β-氧化是在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行。AlbertLehninger是学生们都比较熟悉的被称为“生物化学圣经”的经典教材“PrinciplesofBiochemistry”的编者,通过介绍AlbertLehninger的研究工作,也使学生们对科学家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学习“β-氧化”的过程中,首先指导学生了解脂肪酸的活化是在细胞质中进行,强调消耗了2个高能磷酸键,为脂肪酸β-氧化能量的计算做铺垫。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问同学:活化后的脂酰-CoA能直接在细胞质中开始氧化分解吗?学生们可结合之前介绍的AlbertLehninger的研究结果,即β-氧化在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行,得出脂酰-CoA还需要从细胞质转运到线粒体中的结论,由此引出“肉碱转运系统”。在介绍肉碱转运系统前,先告诉学生们:肉碱在肉中含量丰富,由此而得名;可以从食物获取肉碱,机体自身也可以合成。笔者自制了动画,清晰地展示了肉碱将脂酰基从细胞质转运到线粒体的过程。通过介绍肉碱来源及自制动画,使学生们不但直观地了解了肉碱将脂酰基从细胞质转移到线粒体基质的过程,而且为之后关于减肥药“左旋肉碱”的课堂讨论奠定了基础。以16C的脂肪酸-棕榈酸为例,教学以PPT为主,配合板书,引导学生了解脂肪酸β-氧化的四步过程——氧化、水合、氧化、硫解,最终生成乙酰-CoA和14C脂酰CoA,并伴随着FADH2和NADH的产生。乙酰-CoA可以进入三羧酸循环,产生GTP、NADH和FADH2,而脂肪酸β-氧化和三羧酸循环产生的NADH和FADH2可以进入电子传递链,生成ATP和水。学生们经过计算,得出每1分子16C脂肪酸彻底氧化分解可释放106分子的ATP和123分子的水。1分子的脂肪酸就能产生这么多能量,那么“猪坚强”的体内储存着大量这样的脂肪酸,氧化分解就能产生大量的能量和水分,这就是它为什么能支撑36d的原因了。这样呼应了课程引入时提出的“猪坚强”为什么能存活36d的问题,使学生们切实了解到脂肪酸β-氧化的重要性。为了使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脂肪酸β-氧化的重要性,笔者进一步举例说明脂肪酸分解产生的能量和水对很多动物生理活动的维持都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冬眠的熊。熊在冬眠数月的时间里不吃不喝,但是每天仍然消耗高达6000kcal的热量,这些能量的来源就是冬眠前大量储存的脂肪。在冬眠过程中,熊的呼吸仍在正常进行,通过呼吸也损失了很多水分,而脂肪酸氧化分解产生的水就在不断补充着呼吸时水分的损耗。还有很多动物也依赖脂肪酸提供能量和水,比如迁徙的鸟。有些鸟在长达几十小时的飞行过程中是不进食进水的,能量和水的来源就是脂肪酸。还有一些生活在干旱地区的动物,比如骆驼和沙鼠,脂肪酸氧化对它们来说也很重要。骆驼的驼峰中储存着大量的脂肪,这些脂肪是它长途跋涉时能量和水分的重要来源。学生们通过这些熟悉的动物实例,进一步体会到了脂肪酸β-氧化的奇妙和重要性,不再将生物化学代谢看成一个无趣的反应,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扩展了生物学知识。

3实物展示和课堂讨论,强化课程内容,引发学生思考

通过多媒体PPT、自制动画等方式介绍了脂肪酸β-氧化过程之后,笔者进一步通过展示减肥产品“左旋肉碱”销售图片和“左旋肉碱咖啡”实物,调动课堂学习气氛,学生们可以结合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讨论,从而强化脂肪酸β-氧化的学习内容。因为活化的脂肪酸需要通过肉碱将其从细胞质转运到线粒体,因此肉碱是脂肪酸代谢过程中的重要成分。市场上有一类根据脂肪酸转运过程制作的减肥产品,叫“左旋肉碱”,销量非常好。课程中,笔者对网络上一些左旋肉碱相关产品的图片及销售记录进行了截屏,使学生们先有一个很直观的感受。而“左旋肉碱咖啡”实物的展示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兴趣,感受到生物化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课堂上提供了某左旋肉碱产品的说明书,说明书中写到“促进脂肪转化成能量,而且只消耗脂肪,不减少水分和肌肉,也不会引起厌食、腹泻和乏力等不良反应。可以预防脂肪堆积,结合运动,效果更明显。”请学生们根据课上讲过的知识,分析此类产品应用了怎样的生物化学机制?为什么声称没有不良反应?为什么说结合运动,效果会更明显?你认为它的减肥效果如何?学生们先分组讨论,然后老师再请各组同学谈谈他们对这种产品的的看法。为了达到好的讨论效果,讨论前先提醒学生在分析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以下4点:(1)肉碱的来源;(2)肉碱在体内的功能;(3)正常机体是否需要额外补充肉碱?(4)什么情况下或何种特殊人群可能需要额外补充肉碱?通过这种以市场上的减肥产品为例,并进行实物展示,理论联系实际,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讨论气氛非常热烈。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运用课堂上学习到的生物化学理论知识,以及查阅资料,提高了学生分析解答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4结语

如何将生物化学知识生动有趣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们感觉到学习生物化学的过程是快乐的,这是生物化学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是现在和将来继续努力的方向。因此,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需要注意搜集与生物化学相关的资料,包括研究历史、科学家研究经历、文献、新闻、市场上相关的产品等。在备课过程中,认真设计,将这些资料在合适时机引入到授课内容中,达到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案例、课堂讨论和实物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生动有趣地讲解课程相关的研究历史、科学家及主要内容,使学生们在掌握生物化学知识的同时,了解生物化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应用实例,激发学习兴趣,享受学习过程。

作者:韩海棠 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提高效率;激发兴趣

一、多媒体教学的理论依据

1.从认知的角度看多媒体教学

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源于书本,是人类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积累的间接经验,这种抽象的知识不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相反,如果能从生动形象的直观认识开始,尽量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接触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具体形象,更有利于他们加深对事物和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2.从生理学的角度看多媒体教学

国外研究表明,人类的各种感官(配合思维)都可以获取信息,但获取信息的效率存在很大差异。

总体来看,视觉和听觉并用不仅拥有极高的获取信息的效率,而且保持记忆的程度也很高。

3.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多媒体教学

教育心理学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中,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反之,学习效率则会降低。在教学过程中,丰富的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4.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多媒体教学

从教学媒体传递信息的能力来看,传统教学的媒介主要通过文字课本、教师语言、粉笔黑板来传递信息,这些手段主要是视觉或听觉单独作用,传递信息的效率相对较低;而多媒体教学手段一般为视听结合,可以使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摄取教学信息,有利于学生更加迅速地掌握所学知识,增强教学效果。

综合以上四点不难看出,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具有极大的优势。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将是课堂教学发展的趋势。

二、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较有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难点。而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更好地突破这些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更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质量。

1.展示资料

在生物课堂上,让学生接触各种多媒体资料,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学中,我从网上收集了大量珍稀动植物的影视资料和相关故事。通过这些资料的展示,我与学生在竭尽全力保护这些濒危动物这一观点上达成共识。学生不仅了解了教学内容,还拓宽了知识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变静为动

将静态的图片变为动态的画面,能使学生直观清晰地认识到生物生长生活中的一些过程,便于增强学生的理解,从而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例如,“血液循环”教学中使用Flash制作血液循环的动态过程,可以将微观的肉眼不可见的过程准确展现在学生面前,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这些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得生物课堂上一些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使学生对一些相对陌生的知识有更多了解,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进展。

三、多媒体教学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该利用各种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课堂教学往往会事半功倍。

传统生物教学仅仅靠简单的挂图、色彩变幻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手段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相对单一,学生往往会觉得课堂枯燥无味。而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生态系统》这节课中,我通过《生物圈1号》的影视资料,直观向学生传递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这一信息,引发学生对与生态系统相关的各种知识的思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生对生物学科充满兴趣,不仅有利于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及记忆,也有利于他们反复巩固学到的知识;并对这些知识进行拓展,丰富见识,养成持续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多媒体教学的必然趋势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更新速度已经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传统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其知识容量已经远远不够;许多以前的观点在今天已经不太适合。我们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不能一成不变,故步自封。多媒体教学始终与时代同步,包括了最新的科学知识,代表着人类社会最先进的理念,预示着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方向,是我们搞好课堂教学,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自我认识的有力武器。

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在教学体制改革创新的步伐中,多媒体教学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篇6

关键词:生物教学心理教育

Abstract: will permeate to the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biology teaching, through the teacher's personality charm effect, using biological teaching materials, biological knowledge and psychological social life closely together, aims to cultivat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body and mind qualifie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Keywords: biology teaching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K826.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心理的发展,而生物这门学科和生活紧密相关,如何将心理学与生物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有幸参加过一次学校心理健康培训,从中体会颇深,现将我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

生物科学是现代自然科学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因为生物科学与人类的生存、健康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初中生物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素养,而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将来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因此探索一条符合社会时展要求和学生年龄实际,又能让学生愉快接受基本生物学知识、技能和情感的教学途径,是每一位生物教师的责任。

1 生物教学要注重情感教育

布鲁姆认为:“认知可以改变情感,情感也能影响认知,学生成绩差异的四分之一可由个人情感特征加以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以其个性的全部内容投入其中的,教师总是带着某种情感在教,学生也总是以某种情感来学,整个生物学习过程和情感密切联系着的。亲和力是教师在教学中的法宝,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每一节课教师都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堂,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课堂,以诙谐幽默的语言感染课堂,以丰富的知识充实课堂。个人的喜怒哀乐在进入课堂后,要随课堂教学节奏,随学生情绪而变化,俯下身来走到学生中间去,作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合作者,以幽默的语言和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将知识用明晰动听的语言,像油浸入白纸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能力像春雨润物一样潜移默化给学生。记得有一次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听课的学生极少,有睡觉,有凑在一起说话,有看小说,我非常着急。这个班大部分是成绩差、纪律差的学生,生物成绩对他们来说可有可无,不及格不算什么。当时我并没有发怒,灵机一动想起了一则笑话,于是大声地说:“后面说话的同学,如果像前排看小说的同学一样安静,就不会影响到中间睡觉的同学了”。说完不久就见效了。后来学生告诉我,我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严厉处理他们,而是用尊重和幽默的方式让他们服气。当教师将情感融于教学中时,学生也自然改变了态度。

2 生物教学要注重兴趣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人们追求知识和从事某项活动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因此,兴趣教育要与生物教学紧密融合,协同施教。生物课的最大特点是与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教师要精心设置教学问题情境,提出与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想要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如在讲光合作用时,教师问 “早晨锻炼好,还是晚上锻炼好?”“为什么卧室里不应该养很多花?”在讲蒸腾作用时,教师问 “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在讲到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时,提出李商隐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说法科学不科学,该如何改正?在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时,辛弃疾的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青蛙声一片”有什么生物学道理?讲生物的生殖方式时,问“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物课中这些知识与问题都和学生的生活学习已有的经验非常贴近,学生对此比较有兴趣。于是一节枯燥的知识性强的课就在学生急于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中很快度过,学生找到了答案,也得到了知识,老师也完成了教学目标。兴趣教育可随时在生物课堂中体现出来,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3 生物教学要注重生活观教育

生物教学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在讲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观的目的。如教师讲“人体的营养”时,联系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学生中有偏食的,有不吃早饭的,有爱吃油炸食品的,还有喜欢吃膨化食品的等等,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通过学习《合理膳食》,让学生体会到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从而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在学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时,使学生在了解血型、血量与输血知识的同时,树立健康成年人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美好,生活的价值,生命的珍贵,从而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让生命绚丽多彩。通过水蚤的实验让学生了解酒精和香烟烟雾中的有毒物质对生物的危害,教育学生远离烟酒。而在学习“传染病”时,更是结合现在流行的H1N1甲型流感给学生讲解相关的传染病知识,让学生提高认识,消除盲目的恐慌心理;在讲“人体免疫”时,让学生了解康复的甲流患者的血浆也可以治疗重症的甲流患者,这就是免疫在起作用,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树立对已对社会的责任感。这样的学习贯穿于整个的生物教学之中,最终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观。

4 生物教学要注重社会公德教育

篇7

关键词:归纳推理;科学思维方法;概念教学

归纳推理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总结,一般用于概念性知识的学习。学生根据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提供的信息等材料进行梳理,运用科学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判断,找出各类信息的内在关联,以此提升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1]。《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知识上注重对核心概念的学习,在能力上关注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帮助他们运用归纳推理能力,从认识个别事物的特点,扩大到认识同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从而发现新结论,总结新概念[2]。基于生物学实验的归纳推理可分为四个维度: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概念教学可以应用归纳推理的四个维度展开:一是从分析思维上将概念划分为各个属性,分别对各个部分加以观察、讨论;二是从综合思维上将分析过结果的各个属性关联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三是从抽象思维上抽取所关联整体共同的本质属性;四是概括总结关联整体的共同属性[3]。现以初中生物学核心概念“呼吸作用”的教学为例,尝试归纳推理在初中概念教学中的操作策略。

1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包括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应用两部分内容,是在学习完植物光合作用的基础上,学习植物的另一重要生理过程。它与光合作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同时提升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的认识,为进一步认识绿色植物的重要作用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生活中的呼吸作用现象已有不少的感性认识,但对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这一抽象过程并不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课堂上的实验演示,直观展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理解并总结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实质,运用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操作策略

基于归纳推理的概念教学流程,设计本节课操作策略。图1呼吸作用概念归纳推理思维图

3.1分析根据概念的属性特征将概念化整为零,分析各个部分的特点,得出相应的结论。“呼吸作用”属于陈述性知识,其内涵包括消耗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消耗氧气等生命活动。如图1所示,在学生学习光合作用的基础上以“探究种子的呼吸作用实验”为例将呼吸作用分为三个属性部分:是否释放能量、是否产生二氧化碳以及是否消耗氧气等三个实验环节,再依次对三个环节进行实验的分析,得出结论。3.1.1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能量的释放实验与学生分享小时候摸水稻会感到热的经历以及日常生活中植物发热的现象;引导学生质疑教师的感觉是否准确,引出绿豆种子萌发实验;最后,教师介绍该实验装置,指导学生小组讨论问题,并请学生上台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得出结论:有机物除了用于构建植物体外,还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3.1.2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通过设问“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中,还会生成什么物质呢?”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小组合作讨论思考问题;互动解答后,介绍实验装置的细节及其注意事项;由学生上台参与演示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种子萌发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同时,质疑“是否只有种子才会产生二氧化碳”,由此引出菠菜呼吸作用实验视频。通过对两个实验的分析对比,归纳得出:在植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最后,学生通过自学,认识“有机物彻底分解还产生了水”。3.1.3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收氧气在质疑“有机物彻底分解需要什么物质的参与?”的基础上,学生阅读并思考课件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植物的生活需要吸收氧气吗?”进一步组织学生讨论思考“如何设计对照实验?”由此提出以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进行实验;请一学生协助教师完成实验演示,其他学生观察现象,思考得出的结论:植物的生活需要吸收氧气。最后,拓展延伸应用,结合实验分析植物放于居室的科学性。

3.2综合根据分析所得各个部分的结果,进行关联,形成统一的整体。通过分析可知,种子萌发过程中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将三者结论关联,可以发现,这些生命活动都是由植物中有机物的彻底分解引起的。

3.3抽象综合所有属性,从中抽取出相同的属性特征。通过三个实验的分析可知,有机物的这种变化发生在所有的植物中。本节内容中融入了煮熟种子和萌发种子的对照实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明确构成萌发种子的细胞是活细胞,使学生能够从直观的实验现象抽象到所有的活细胞都存在有机物的彻底分解。

3.4概括总结同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用专业术语进行概括。学生已经明确呼吸作用的内涵与外延,此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呼吸作用的概念,再利用专业术语进行修正,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同时,利用已学的光合作用知识与呼吸作用进行比较总结,加深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质理解。最后,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有利于学生对呼吸作用的整体把握。

主要参考文献

[1]程晓华.2005.归纳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1(1):122~123

[2]潘金元.2010.在生物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归纳推理法建立数学模型.生物学通报,45(8):35~36

篇8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378-01

自然界中许多物理现象都蕴藏着无穷的奥秘,而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充满乐趣,这也是物理课程的构建和设计的关键。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的,因此,物理课程只有反映社会生活的需要,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才能体现学校是生活的一部分这一本质的特点。而实现高中物理课程的生活化教学,并非将社工获得零散片段牵强的搬进教室,而是通过将生活化知识进行加工和提炼,使学生真正理解物理学的意义,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

一、利用生活实例,巧妙引入新课

高中物理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抽象,而生活的实际问题是具体存在的,学生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看见过有经历过,因此,教师巧妙利用生活实例引入物理新课,可以激发学生跃跃欲试和学以致用的兴趣。例如,在讲解《摩擦力》这节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比比谁的力气大”这样的游戏引入,通常情况下男生要比女生力气大,在游戏之前,教师准备好两瓶水,一瓶是自来水,一瓶是肥皂水,让女生用两个手指头将瓶子提起来,然后让男生将手指头在肥皂水中浸泡一会后,再用两个手指头将瓶子提起来,结果是女生可以轻易的提起瓶子而男生却不能将瓶子提起,接着教师提出新课题“摩擦力”,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这时候学生就会充满好奇心,想要解答心中的疑惑,从而提高了听课效率。

二、结合生活经验,创建物理概念

物理概念其实在生活中非常普遍,许多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都可以反映一定的物理概念,是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的一种反映。高中生在生活实际中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由于对物理知识的不了解,经常对一些物理现象熟视无睹,更不会深入思考这些现象的来龙去脉。教师通过切入学生的亲身生活经验,将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现象还原出来,并引导学生对生活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以及总结,然后提炼出现象的共性和特点,从而创建新概念。这样的过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的身边。例如,学习“力”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与“力”有关的经验,像人推车、手提重物、握手以及拉拉力器等。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一起对这些生活经验分析,并思考和总结出这些现象的共性,从而可以顺利的进入教师的概念教学中。

三、通过生活现象,理解物理规律

所谓物理规律,是指人类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中,经过大量实验并进行归纳、推理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一种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的理论。因此,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要将物理规律用到生活中,通过生活现象来创建和理解物理规律,实现物理规律的形象化和人性化,使学生感受到物理规律的实际意义。例如,在讲解《波的衍射》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比喻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波长可以比作人的步子,腿长的人们在走路时遇到小障碍,会很轻易地越过,但是腿短的人在走路上遇到大障碍,越过去就比较困难。因此,可以通过加长步长的方式或者减小障碍物的尺寸解决,保证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步长,才能顺利通过障碍物。这样的生活实例,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波的衍射条件,帮助教师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当中,真正实现物理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要善于寻找和发现生活中的物理因此,善于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物理教学,让学生养成物理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习惯,能够灵活的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运用物理知识激发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物理问题,自发地运用物理知识去解决相关问题。例如,在学习《功 功率》的时候,举两个搬运工搬运水泥上楼的实例,让学生分析两个人为什么所用时间不同,但是却做功一样。再例如,学习完《自由落体运动》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己在家设计侧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领会生活中物理现象,从而养成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物理问题的好习惯。

总之,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习惯和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精心设置课堂问题,将物理教材中潜在的生活实例挖掘出来,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学习用物理思考实际问题的兴趣,另外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分析,通过结合实际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最后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物理学习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做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耀方.情境化.生活化高中物理教学策略探析[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4, 32(4):25-26.

篇9

【关键词】中职物理教学生活化;方法;应用价值

中职物理课程设立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将课堂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教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一、中职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趋势

我国许多中职院校普遍都是由普通中学转制而成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不足。而物理教学作为一门以实验题材为中心的课程,离不开生活化的助推。因此,中职院校开展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模式,是中职院校教师首先要注重的。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务实”的目标出发,采用贴近生活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快掌握知识要点,提高中职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中职物理课堂贴近生活的教学模式是新时展的需要,也是其自身特色发展的基础。正如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说过:“物理定律不能单靠‘思维’来获得,还应致力于观察和试验。”物理这门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的学科,经过现实生活的推动,无数的科学家从生活实践中找到了规律,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到物理学家牛顿,从相对论到量子论的提出都足以证明物理的发展离不开实际生活的观察。因此,在当今物理教学中,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联系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教育界的趋势。

二、中职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一)搭建物理情景的桥梁

物理具有抽象性质。抽象是指从众多事物中取出具有共同本质的特征,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单个物理知识点变得形象、具体,教师必须创建合理的物理情景,实现理论知识的情景再现。将问题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生活为基础,立足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物理的乐趣。在创建物理情景时教师可以采用小故事进行新课的知识导入,不仅生动形象,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在正式的课堂传授中,对过大的实验,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设备实现教材知识的重现,让学生通过动态画面,在头脑中有清醒的认知。同时教师对知识进行分点讲授时,依据生活实际情况,以事例导入的教学方式,在学生思维上构建情景模型,进行有意识的联想,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对实验设备不够完善的中职物理教学课程,无论是小型的再现物理知识的实验,还是借助多媒体科技的手段,都是教学内容情景再现的一种方式,最终目标都是为了给学生营造学习兴趣浓厚的氛围。那么教师在给学生进行情景再现思维的时候应采用“抛砖引玉”的方法提出问题,意图明确,内容精细,能够让思维无法产生联想的学生从问题上“顺藤摸瓜”,从而跟上教师的整体教学思路。

(二)联系实际生活,导入思维观念

具有逻辑性质的物理知识是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抽象为知识定律,便于学生把握知识的核心内容。逻辑性是指概念清晰、定义明确、体系鲜明、内容明晰,对事物的阐述恰当、具有哲理性。所以在物理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将这些已抽象为课本知识还原到生活实际中去,联系实际例子,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准确认知。例如在学习电路知识时,对电路的结构和串联并联的知识要点,教师可以采用教室电路为实验载体,让学生知道哪些电路是串联、哪些电路是并联以及让学生学会画电路的结构图。

“知识源于生活,也走进生活。”尤其是物理知识,而学校作为传播知识的主体,在教学模式上应该倡导教师采用将课堂带进生活、将生活引入课堂的方法。此外对中职院校的物理课堂来说,教师可组织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些常见实验材料,如使用塑料瓶进行物理中的声学实验、用玻璃杯和小纸片进行的摩擦实验、巧用饮料吸管进行反冲现象的实验等等。这些随处可见的实验材料不仅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还增加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中职物理教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16世纪纪末,伽利略用试验和推理,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与运动的理论,从此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随着文化时代的更新,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古今中外物理学家做出的贡献,物理知识也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而我们不仅要掌握理论的物理知识,同时还要留意身边的各种物理现象,从而更快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理论知识。

(一)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是来自初中毕业没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学生。如果教学方法落后,而物理相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是一门难学的学科,导致很多学生因为难以理解物理知识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培养学生对物理教学内容的兴趣,应当在教学中引入日常生活的物理现象,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促进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讲到《摩擦起电》章节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冬天的晚上脱毛衣时有火花产生的现象,诱导学生发现静电的存在现象,然后通过用塑料尺摩擦头发吸引小纸屑这样一个小型实验,使学生对此现象产生兴趣。学生纷纷进行此项实验,更好地掌握了摩擦起电以及静电的发生现象等知识要点,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加强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印象,同时也体验到生活与物理现象密不可分的联系。

由此可见,物理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物理在生活中的用也是极其广泛的。就像煮熟的鸡蛋放在装有冷水的玻璃杯中上下甩动,鸡蛋壳很快就和鸡蛋分离了,这样做主要是运用了热胀冷缩的原理,蛋壳和蛋白对温度变化的反应程度是不一样的,在凉水的冲击下,蛋壳收缩快而蛋白伸缩慢,这样一来,蛋壳就很容易脱离蛋白。

(二)培养学生逻辑性的思维

目前,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实验设备不全的条件下,对物理现象的理解能力缺乏逻辑性思维和敏锐眼光。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实例的方式上,更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例如在讲解弹力这一知识要点时,教师可以先以常见的皮球玩具给学生玩,让学生对弹力有初步的了解。接着,教师可让学生使用弹簧等日常用品来证明弹力性质这一观点,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互相协作来探讨物理发生的现象。这种方式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也促进了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团队的协作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在物理教学中引入生活的物理现象,不仅完善了中职院校的实验设备,同时强化了学生对物理知识和现实现象的验证和分析,还使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和课本上的物理有了充分的了解,正确认识物理的学习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中职院校物理教学的发展。

四、结语

无论是在人们的生活还是学习中,物理现象都随处可见,它以抽象又具有逻辑性的形式向人们展示客观世界的模样,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离的部分,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对人类生活的发展也有决定性的影响和推动。

对中职院校的物理教学来说,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具有科学性质的,不仅促进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同时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有全面的了解,做到学以致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艳丽.中职物理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分析[J].电子制作,2014,(17):206.

[2] 张谊学.中职物理教学中生活化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下旬),2015(03):102.

[3] 钱锋.论中职物理教学与实际的“五结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03):266.

篇10

一、概念图使用在生物的教学设计中

教师在给学生上课之前一定有一个备课的阶段,我们可以称这一阶段为教学设计。高中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应用概念图来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概念图应用在教学设计上有助于教师捋顺教学思路、确定自己教学时的方向,同时掌握教学的重点内容。一张清晰的概念图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回顾以前的学习内容也更加方便。

比如:生物教师在教授“细胞结构”这一课时,完全可以使用这样一个概念图的方法来进行讲解:

细胞膜1.制备方法2.主要成分3.主要功能

细胞质1.细胞质基质(1)成分(2)功能2.细胞器(1)双层膜:线粒体、叶绿(2)单层膜:液泡、内质网、高尔基体(3)无 膜:中心体、核糖体3.细胞核(1)核膜(2)核仁(3)染色体

这个概念图用作教师板书,可以非常直观地让学生知道细胞都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这些组成部分之间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可以让学生非常清晰地理解和接受这些知识,并且记得更加牢固。

二、概念图使用在教师的实际教学中

概念图在实际教学中的使用效果也十分明显,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教师在使用概念图讲课时,可以把知识内容有层次地呈现在教学中,可以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过程和理解结果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其次,学生通过概念图学习知识,不仅有区别于以前教育方式的新鲜感,也能够更好地从整体上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去学习,培养自己的总结归纳能力,逐渐形成一定的结构概念。

三、概念图使用在学生生物课程的复习中

概念图在学生进行课后复习时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概念图的结构构成有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把学生学习的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也可以让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更加清晰所要复习的重点。学生通过概念图学习,可以了解概念图是怎样构建的,从而进行总结,对以后学习一些更加有难度的知识有很好的帮助。基本概念不清是很多学生在考试和平时学习时容易出现的问题,这是因为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得不够透彻、基本知识不牢,对知识的组成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不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自己构建概念图,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些知识,从而理解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教师在对学生所画的概念图进行修改时,应该保证其结构性和关联性的正确,不一定要与教师或者别人的一样。主要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提出修改的意见,重点是培养学生自己思考的能力,让学生的手和脑动起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四、概念图使用在学生对生物课程的自学中

课堂教学中一直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教师上课板书时,学生大部分都是在记笔记中度过的,对教师所讲的内容基本上听不全,回头看笔记,虽然记录得很全,但是很多的地方根本不理解,有的学生因为写字速度的关系,可能都记不完笔记。如果现在教师用概念图讲课,学生都用概念图的方法来记笔记呢?首先,概念图是一个总结性的示意图,它避免了学生大量地使用文字记录教师讲授的知识,只需要把知识关系和基本知识重点记下就行。因为不能否认,大部分板书中的概念、语句在教科书上都是有的,学生通过概念图在上课时记录课堂笔记,只需要在复习时按照概念图就可以很好地温习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生物学知识,不只是这样,学生在复习整理时,还锻炼了自己的归纳能力,对知识结构构成也会理解得更加深刻,增强记忆效果。

总之,概念图应用到高中的生物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和以后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学生通过概念图进行学习,可以更好和更主动地学习高中生物知识,新颖的教学方式也使得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因为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加强了,学生在预习和复习生物时主动性也会更强。而且,构建概念图的这一做法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有很大的帮助。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有效的,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