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学校管理的意见范文

时间:2023-11-10 17:41: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长对学校管理的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长对学校管理的意见

篇1

关键词 新课改 学校管理 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7.038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school management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affecte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level of school management, such as lack of school management thought innovation, school chapter of creative school management constraints and other issu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has certain complexity and comprehensivenes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school management, we need to stand on a higher point of view, change idea, be brave in to carry ou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management.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school management; innovation strategy

0 引言

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学校管理中也更为突出教师、学生的个体发展,以促进人的能力培养和健康发展为根本,学校管理的创新也要围绕新课改背景下“以人文本”理念的发扬,通过思想创新、实践创新、民主化、开放化等策略,实现学校管理的持续、稳定发展,使学校在不断发展的教育事业中能够稳定提升,不断进步。

1 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1.1 学校管理的思想创新问题

新课改下,要求学校管理要“以人文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当前的学校管理中,思想创新的不足仍然是影响学校管理水平的最大因素。例如,在学校管理中,一些管理者仍然崇尚“分数为本”的思想,在管理过程中就容易忽略人的发展和进步,使得在新课改背景下其对学校的管理仍然保守、死板。又如,一些管理者崇尚“无为”的管理之道,认为学校管理就应顺其自然、任其发展,在管理上较为松懈,抱着谁也“不得罪”的心态,致使学校管理综合水平下滑,学校管理效果较差。再如,一些管理者保持“以权为本”的思想,认为学校管理就是“听话”、“照做”,不能够深入一线体验教学的实际情况,管理中只管听“领导”的,领导怎么说,管理就怎样进行,丝毫不能发挥学校管理者在学校发展中的纽带作用,不能很好的协调学校的管理活动和教学活动。

1.2 教学管理制度问题

新课改下对教学及教学管理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更符合当今教育事业对健康发展和稳定进步的要求,但教学制度发展的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课改下学校管理的创新。第一,重分数轻管理的教学思想还在延续,例如在教师考核中,成绩依然是决定教师奖惩的关键因素,对成绩评价的形式仍然以“平均分”、“及格率”为主,这就缺少对教师群体的关注和对教师劳动过程的重视,在这种管理机制下教师的教学也会缺少创新,其依然会将“分数”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忽视了“以生为本”的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发扬。第二,校章的形式主义问题,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是学校经营的重要财富,是学校运营中实践和理论结合得出的宝贵的管理经验。但是教学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过于崇尚“校章”就会使学校管理陷入“形式主义”管理框架之中,管理理论、经验难以指导学校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而且会使学校管理陷入机械化管理的死局。第三,教学管理制度缺少民主气氛,在新课改下学校的管理突出人的地位和发展,处处以促进人的健康发展为根本。在学校管理中,教师、学生都是管理的主体,民主气氛的缺失就会造成管理的“权利为本”主义、“见风使舵”思想。例如,教师评价制度中,多以“成绩”说话,领导评价为主,而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校领导、学校管理、其他教师、学生等因素都有很大关系,在评价中单一的评价方式难以反映教师的真实水平,还会打击教师教学创新的积极性,不利于新课改下学校管理水平的发展。

1.3 学校的封闭管理模式与制度创新

在新环境下,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各行业的管理、经营都趋于开放化,学校是一个“特殊的企业”,他生产的产品是“人才”,而不是“学生”,因此,学校的管理也要趋向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而不是局限于考试、成绩、升学等传统的教学重心之中。当前在新课改下,对学校的开放性管理并没有过多的要求,这里提到的“封闭管理模式”也是相对的,主要是指学校管理的参与者仍然以领导、学校管理班子和教师为主,缺少学生参与、社会参与、社会监督。例如,学校建设规划中,不能广泛的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以至于问题发生后处理难度大,还影响学校的稳定发展。以操场建设为例,学校决定建就建,很多学生、教师都不知情,施工开始了还在猜想:学校这是要干什么?建操场吗?正是这种管理上的相对“封闭性”,致使学校管理、发展过程中各种风险增加,学校管理的综合水平难提高、难持续稳定发展,难以让师生及家长满意。

2 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创新的策略

2.1 学校管理思想上的创新策略

学校管理的本质是对参与学校发展的所有关系人的管理,在兼顾学校发展的同时要以人的发展为本,促进社会的和谐和进步。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思想的创新就是从管理的根源着手优化管理的条件、环境等,使新课改的思路、理念得以很好的发扬。一方面,认清当前学校管理的思想路线,对陈旧的、不利于师生发展的思想、理念积极改进、优化,以一种服务的、民主的精神对待学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引导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要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例如,深入课堂参与教学实践、多与师生交流谈心、积极与家长沟通实现学校管理与家庭教育的结合等,这些思想认识都有利于促进学校管理的创新和进步。另一方面,要多学、多听、多思、多做,作为学校管理人员要不断的学习才能进步,在思想上才能有所突破和创新,进而影响自己在工作岗位上有所创新、有所作为。多听是指以一个“实验者”、“服务者”的姿态对待工作,亲临教学实践,多听取学生、教师意见,实事求是的解决教学研究、教学实践、教学发展中的各类问题。多思,一方面要对新课改的内容、思想、目标等进行深入的思考,结合本校教学实践灵活把握新课改方向,促进学生、教师及学校的共同发展。另一方面,要对学校管理的实践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更新理念、完善学校管理理论,使学校管理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状态,使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的管理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多做就是要能够实事求是的解决问题,促进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参与学校活动的质量。

2.2 校章校规的创新策略

校章是学校建设、发展中宝贵的经验积累,在学校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课改下依然要重视校章校规的应用,同时也应该重视校章校规的创新和完善。第一,打破教学管理中“成绩”的指导地位,以培养综合素质强的人才为主要目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老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奖惩评价中,要以教师的发展为管理目标,淡化成绩对教师评价的影响,通过科学的成绩统计、分析方式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劳动付出得以体现,以此激励教师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勤于创新,也使学校管理具有新的精神风貌,积极的促进学校管理的创新实践。第二,避免对校章校规的机械化应用,要结合学校管理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校章校规,以此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但绝不是让管理者不分黑白的“盲从”领导,也不是让其以校章为借口打击教学的新思想、新主张,应在学校管理理论的支持下积极实践,结合教学管理的实际体验完善校章校规,给教师提供一个更优良的教学环境,使其敢想、敢言、敢做;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能够多思、多想、多做,以此体现学校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第三,发扬学校管理创新中的民主思想,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学校的管理活动中来,增强学校管理过程中教师、学生的参与度,以确保学校管理方向的准确性,学校管理效果的优良。例如,教师评价过程中打破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引导教师、学生、家长等力量参与到教师评价当中,营造一个多元化的教师评价系统模式,使“以成绩为主”的学校管理模式彻底得到改善,使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更为科学、合理,也更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使教师、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能获得更多的受益,促进其持续、健康的成长和发展。这也体现了学校管理过程中能够广泛的听取意见、科学的应用校章校规,这就是学校管理的一种进步和创新。

2.3 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对解决学校管理相对封闭的问题有积极作用,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搭建学校管理交流的社会平台,使校园管理与校外监督结合起来这是学校管理的重大进步和创新。例如,应用QQ群、微信群征求学生家长对学校管理的意见,积极的归纳、总结学生家长对学校一些管理举措的看法和意见,也使其将自身对学校的一些建议合理、充分的表达出来,构建家长与学校的共同管理模式,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例如,在微信群众,有家长反映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存在重大过失,纵容学生干部殴打、辱骂学生。立马就有家长提出反驳,说发生矛盾的两个学生是同桌,且都不是班干部,在讨论、交流中学校活动中的一些问题逐渐的明朗化,也是家长对学校的误会解决在萌芽阶段,很好的促进了学校的管理。又如,学校操场改建问题,很多家长在群中给出了诚恳的建议,拓展了学校管理者处理问题的思路,也使学校的管理更加民主化,提高了学校管理的综合水平。

4 结语

总之,学校管理要创新就必须打破“校内管理”的守旧思想,提高学习管理中师生参与、社会参与的程度,才能取得学校管理的突破性发展。同时,要重视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管理理论,再以理论为指导促进学校管理的实践,降低学校管理的创新风险,给学校老师、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 梁安作.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创新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0(7):18-18.

[2] 刘海生.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管理工作[J].陕西教育:教育,2015,0(3):72.

[3] 范冬妮[1].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规范化管理之我见[J].科学与财富,2015,0(3):135-135.

[4] 张熙[1].新课改背景下的课程管理[J].中小学校长,2011,(1):34-36.

[5] 李长江[1,2],于维洋[1],张英锋[2].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的高效管理研究[J].教学研究,2010,(6):68-71.

篇2

根据教师的年龄、专业和兴趣爱好分配相应的教学任务,爱护教师,以各种方式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提高学校总体的师资实力。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就是为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着想,使青年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抓好学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名师出高徒。通过全方位的带教网络进行层层带教,使青年教学的培养有方向可依,有榜样可寻。对一些发展潜力很强的教师要实施“导师带教”制,提高青年教师的二次培养力度,要有计划地进行培养。二是舞台出英雄。为青年教师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平台环境,为他们展现自己的才华提供机会。例如,举办各种公开教学评比活动。三是创造良好的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让青年教师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中成长。学校的管理者要尊重教师的首创精神、尊重教师的人格,让教师在学校的教学与管理中畅所欲言,提出意见。教师是学校教学的主体,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支柱力量,与学校的利益有着紧密的联系,体现出“学校荣,教师荣”的理念和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因此,学校管理要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抓好学校的教育工作

学校在新课改背景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和创新,创造一个适合本学校师生教学的办学模式。学校办学的目标、思想、价值、风格和文化等学校管理的主要方面,是衡量学校教学与管理好坏的标准。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必须以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符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精神,尽可能的发挥自主办学的权限。学校管理必须依据区域优势,经济发展水平,教师的素质结构,学生的数量和素质,使学校的办学方向、目标、教学方式符合实际,形成特色。学校在教学管理中必须把握办学的指导思想,创立独特的办学模式。教与学是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各项工作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积极引导师生和要求各部门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工作。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深化教学改革,转变教学理念,强化理论学习,树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建立多种教学模式,加强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切实规范教学过程中的“备、讲、辅、批、考”五项基本环节工作。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从而达到乐学、好学、善学、会学的教育目的。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为进一步接受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做好基础,如果基础教育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质量。夯实基础教育,就是要在“身体素质、思想道德、文化基础、行为习惯”上下工夫,进行严格的训练。

三、强化依法民主管理,增加学校凝聚力

篇3

关键词 家校融合教育 家长志愿者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人的一生要经历三大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要“建立教育部门、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有效参与课程建设和学习管理的制度”,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颁发的《综合行动纲领》中倡导,“就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协作而言,应该采取措施以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因此,墓际社会和国家层面上来看,家校融合教育已列入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此外,按照现论――系统论的观点,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家庭与学校作为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组成要素,在教育这个过程中是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的。家校融合教育是实现高质量学校教育和良好家庭教育的纽带,通过家校融合教育可以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赢。

反观当下,普遍存在着家校融合教育的不良现象:随意性强,计划性差;单项灌输多,双向交流少;阶段性强,连续性差;相互挑剔多,彼此合作少。鉴于此,邗江中学(集团)北区校维扬中学以“家长志愿者进校园”活动为载体,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成为家校融合的一个新视角,对家校融合教育进行校本化实施和探索,对家校融合教育提供一些新的方法和路径。

为什么要实施“家长志愿者”进校园活动呢?“在依法治国大背景下的今天,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日益深入人心,这都急需学校在制度层面上作出回应。孩子的成长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密切配合,而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是重要桥梁,这样才能合力推动孩子迈入健康成长的‘快车道’,这是我们实施“家长志愿者”进校园举措的出发点”。对此,邗江中学(集团)北区校维扬中学以“办有品质的教育,建有品位的学校,育有品格的新人”为办学追求,按着“创新制度、家校互动、促进发展”的思路,提出并有效进行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评价制度,让更多的优秀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既让家长在参与学校管理中感到自己的重要,又使家长在监督评价学校中得到尊重和信任,从而更好地架设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桥梁,保障了家校的联系与沟通,实现了家校互动求和谐、家长参与促发展的目的。

在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协调之下,部分热心于公益事业的学生家长,自愿组成了学生家长志愿者协会。“家长志愿者”进校园的主要任务是随机参与教师的课堂听课,督查教师作业批改情况,跟踪学生课间体育活动,检查学生晚自修情况,协助学校做好学生安全工作等,对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进行监督、评价,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学校,学校借家长的眼光进行及时整改并解决问题。同时,学校还邀请有专业特长的家长来校讲课,开辟各种有益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新课程资源,如指导学生开展剪纸、舞蹈、棋类等校本课程,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大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家长志愿者进校园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校引入了优秀的活动课程师资,丰富了学校的课程资源。

现在,每学期初,学校都会征求家长意见,然后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家长进学校当志愿者。按照学校安排,家长可以进课堂旁听、在校门口站岗、陪同学生外出参加社会实践、参与期末测评等,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专长为学生讲课。丰富有趣的专业课程、接地气的职业技能,让孩子们接受了更为广阔的生活教育,同时也给学校的老师提供了学习提高的机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一些家长所表现的组织能力让我们都很钦佩。”德育处李老师说道。

篇4

于长学: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早已明确提出,要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总理在2010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所作的《强国必强教 强国先强教》的讲话中也指出:“中小学还要建立家长委员会,不断完善学校科学民主决策和评价机制”。《意见》是继《纲要》颁发后出台的,可以说,它是落实《纲要》精神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由注重规模向注重效益转变,由注重外延向注重内涵发展,教育管理逐步迈入民主管理、科学管理和依法管理的新阶段。过去,我们的教育倾向于遵照国家的统一要求、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要求;现在,我们的教育要更多地倾听社会各界的声音,更多地倾听家长的意见。这样的变化其实就是为了适应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完善教育管理制度的需要。从这层意义上看,建立家长委员会是十分必要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颁布了这一《意见》。

本刊记者:由此可见,在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家长委员会具有重大意义。

于长学:是的。建立家长委员会,首先意味着保证了家长制度化、规范化地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和监督学校工作,从而真正形成家校的育人合力。过去,家长也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参与学校教育,但因无制度可循,也就无法真正保障家校合力的针对性、有效性。现在,家长委员会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明晰了家长与学校双方的责任,为家校合力的构建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如《意见》特别提出,家长委员会要针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突出问题开展工作,要特别注重与学校共同做好德育工作、协助学校开展安全和健康教育、减轻学生课程负担等方面。

另外,通过家校的协同教育,促进家校形成育人合力,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相互参与、合作机制,最终逐步实现学校的民主管理、自主发展。一言以蔽之,建立家长委员会是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

本刊记者:《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家长委员会旨在推进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确定这样的目标是否说明家长委员会的职能是多方面的,我们究竟如何定位家长委员会的职能?

于长学:建立家长委员会,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家长委员会作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纽带,其主要职能包括如下内容:动员、组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为学校工作提供支持;协助学校开展家长教育,在家长中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代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做好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传达工作,对学校工作进行监督。

本刊记者:2010年3月15日的《羊城晚报》报道一学校多次以家长委员会的名义向学生乱收费,家长委员会成为替代学校乱收费的组织。请问,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于长学:其实,家长委员会并不是新生事物,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一些学校就开始了建立家委会的探索,而且取得了积极成效。当然,少数学校的家长委员会完全由校方主导,成了替代学校乱收费、随意补课、违规办学的组织。这样的家长委员会性质变味,应该加以纠正。

目前,媒体报道关于家长委员会的问题大多都是在职能履行过程中出现的,这说明目前家长委员会存在着弊端,并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职能。问题的存在意味着家长委员会的角色、职能、运作方式仍有待规范。《意见》的出台,对家长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工作任务,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教育的基本领域、活动方式、条件保障和家校双方互动合作机制等内容,提出了明确、规范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性意见。按照《意见》要求,地方教育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家长委员会组建及工作方式的领导,把建设和组织家长委员会作为教育行政干部和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内容之一。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把家长委员会的建设和学校的改革、管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与建立家长委员会的指导和管理机构;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学校开展家长委员会工作的经验交流,以避免出现因定位不清、权限不明而导致的各种问题,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出现偏差的家长委员会工作必须予以纠正。

本刊记者: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意见》强调要特别注意选好家长委员会的牵头人。于司长,那您认为家长委员会的牵头人应该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于长学:选择合适的家长委员会的牵头人和成员是开展工作的重要基础。中小学幼儿园要选择和配备好家长委员会成员,从而为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提供基本的人力保障。

家长委员会的牵头人和成员应该能代表全体家长意愿,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善于听取意见,乐于和学校合作,富有奉献精神。家长委员会的牵头人应该能够全面理解家长委员会职能,具有必要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拥有参与家长委员会工作所必需的时间、精力,办事公道,责任心强,能赢得广大家长的信赖。此外,牵头人自己的家庭教育应该是成功的,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牵头人还应该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能带领家长委员会并动员广大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德育、保障学生安全健康、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化解家校矛盾等工作。

可以说,选好家长委员会的牵头人和成员事关家长委员会工作的成败。要注意,家长委员会的牵头人和成员应该是按照民主程序,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在自愿的基础上选举出来。

本刊记者:家长委员会可以说是让家长走进学校“参政议政”,正如您曾提到的,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保障的是家长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您能否具体说一说,家长的这三大权利如何在学校得到保障?

于长学:儿童的教育是父母与国家共同的权限和责任。教育孩子不是学校单方面的工作,需要协同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合力――这已是一种社会共识。要保障家长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要求学校必须为家长委员会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一是要完善学校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保障家长委员会有效参与学校管理。二是要完善科学的评价机制,引导家长委员会对学校工作实施有效监督。三是要适度开放教育教学活动,确保家长委员会和广大家长能不定期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四是要建立学校与家长委员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情况,保障沟通渠道畅通,确保家长委员会依法、规范、有序、有效地开展工作。

本刊记者:《意见》要求“有条件的公办民办中小学和幼儿园都应建立家长委员会”。请问,这里的“条件”如何理解?没有“条件”的地方如何保障家长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

于长学:建立家长委员会,要充分考虑当地、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稳步推进。建立家长委员会,要求家长群体相对稳定,对民主程序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就目前而言,乡镇中心学校以上的中小学幼儿园,均有条件建立家长委员会,应尽快建好。

一些农村和偏远地区学校规模较小,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的比例较大,在这些学校和幼儿园建立家长委员会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这些学校和幼儿园也要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听取家长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学校办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努力提高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创造条件,逐步全面建立家长委员会。

本刊记者:这样看来,家长的权利和过去相比会发生很多变化。接下来,教育行政部门是否将进一步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来确立家长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和权力范围,以及与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部门的关系?

于长学:接下来,地方各级教育部门要制订家长委员会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意见和办法,教育部也将对各地建立家长委员会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和推广好经验、好做法,随时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不断完善家长委员会工作,促进和保障家长委员会健康发展。今后将逐步建立家长委员会工作评估督导机制,把家长委员会工作的开展情况纳入各级政府的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列入学校办学水平的考核评价体系,激励学校建设好家长委员会并发挥其应有作用。

本刊记者:目前我国中小学探索设立家长委员会,在机制建设和具体实施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发达国家是否有一些值得我们参考、借鉴的成功经验?

于长学:家长通过加入家长委员会等组织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这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虽然我国有不同于欧美国家的国情条件,但发达国家中小学家长委员会的机制建设和具体实施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值得研究和借鉴的经验。

国外经验表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不仅需要得到财政支持,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和指导,而且需要广泛听取家长、社区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家长、社区的支持和参与。欧美学校的大多家长委员会是“家长-教师联合会”(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简称PTA),其作用是在学校与家庭之间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调动、发挥家长关注学校事务、支持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家校携手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此外,欧美国家广泛存在的家长代表加入学校理事会、家长不定期参观课堂或者以义工方式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家长委员会为筹集学校发展所需经费组织义卖及捐款活动等实施形式,我国学校的家长委员会也可以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加以借鉴。

篇5

1.设计蓝图,做好战略决策。作为一个学校领导者,校长首先要对本校的发展前景做到心中有数,并能设计一幅清晰的蓝图。我们制定了《学校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明确了学校发展战略:以“亲仁近智”为核心理念,通过“仁智环境、学山课程、淳美活动、生态课堂、情理管理”五个行动路径,最终实现“养书生本色、育生命活色”的育人使命。行动计划的实施,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关注校情,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决策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在分析事实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领导者只有从本校校情出发,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决策。在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时,我们充分审视历史和现实,将“学山”确定为学校文化的核心点,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学山文化体系:以“亲仁近智”为核心理念,以“好学、力行”为校训,以“生命为本、生态为纲、生活为源、生存为道”为教育理念,以“经权兼用、情理互生”为管理理念。

3.群体参与,有效解决问题。学校管理决策时,要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学会宣传发动。教职工思想认识到位了,就很容易集中各方面的力量,目标意识就会更强,也更容易抵制干扰。我校刚开展双休日校本研训时,流于形式,效益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发放了《双休日校本培训意见征求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让教师研究改进的方法,形成管理的决策。我们汇总大家的意见,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落实了具体的研训内容,明确了专家骨干讲座式的“学山讲坛”和教师沙龙式的“学山论坛”相结合的研训方式。因为方案是大家共同制定的,又针对教师的实际,执行起来教师的自觉性也就强了。

4.民主管理,实施多级决策。学校的有些决策,要征求教职工乃至学生、家长的意见,要充分发扬民主,实施“多级决策”,这样的决策实施起来才会取得效果的最大值。我校在推进课程改革时,就多次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家长座谈会、行政会、校务委员会、专家座谈会,反复进行讨论,最终形成了“学山”课程体系。当然,我们在发扬民主时,还要注意分清政治民主和管理民主。政治民主,以民主为目的,追求人文精神,强调民主的形式;管理民主,是以管理成效为目的,追求的是科学精神,讲究的是平等,形式灵活,权力在管理者,责任也在管理者。

5.经权兼用,注重人文关怀。“经”是指决策的刚性;“权”是指决策的弹性。决策刚性,并不是说要“冷酷无情”。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充满弹性的决策能让管理充满着浓浓的“人文关怀”。我校原来规定每位教师备课都要写详案,检查时也是以详细与否为主要评价依据。结果,许多教学成绩优异的骨干教师和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怨声载道,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备课要求及时进行了调整:青年教师备详案,老教师和骨干教师可以备简案,检查时重点检查老教师的板书设计和骨干教师的教学反思,并定期展示优秀的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让所有教师进行观摩、学习、交流。这种区别对待的弹性管理方式,保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管理的实效性。

篇6

农村小学 学校管理

一、实行校长目标责任制,激发校长工作热情。

一所学校质量的好坏,关键在校长。要舍得把那些政治思想素质较高、教育观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勇于开拓进取、艰苦创业、善于管理、团结勤奋的教师调配、充实到学校领导班子中去。同时对学校的校长要实行目标责任制。因为校长的工作责任感和办学的目标意识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的教师。如果校长一见到环境的艰辛,条件的简陋,教学质量暂时的低下便丧失了信心,便以得过且过的心态,以维持代替学校的管理,还怎么能带领和团结全体教师迎难而上,提高办学质量呢?校长必须有清晰的工作目标,有明确而又具体的工作任务,让校长带着目标,带着压力,树立信心,开拓进取。因此,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学校校长目标管理考核方案》,逐年对其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与校长评优晋级、流动和任免挂钩,以此激发校长致力学校管理的工作热情。

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是搞好学校教育管理的主流思想,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推进教学改革成了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

如何评价一所好的学校,家长普遍认为,好的学校,必须有好的声誉,而好的声誉,首要的是孩子在学校里学得好,学得有出息,毕业时能较容易地进入声誉较好的高一级学校。教育家们认为,好的学校,起码有三条:(1)学生上课聚精会神,气氛活跃;(2)课外活动龙腾虎跃;(3)学校管理井井有条。校长要“沉”下去,走近教师,走近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教材。所以要经常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召开不同形式的师生座谈会,利用适当场合与教师个别谈话,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倾听教师对教学管理的意见或建议以及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笔者经常参加学校里的教研活动,一起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方法,商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笔者认为校长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带有倾向性的问题,通过典型事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帮助教师领悟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同时,还要保持教师的角色,教好一门课,经常带头上示范课,自加压力,努力做到学有专长,教有特色。这样更有利于指导教学工作。

三、完善评价机制、改善评价氛围

(一)评价的目的――专业发展

评价是学校管理中的一支“指挥棒”。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评价的核心意义一直受到各方的普遍关注,然而在农村学校里对教师评价,在鉴定选择功能上往往考虑比较多,忽视了评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所以当前农村学校要纠正片面的评价机制,明确评价的目的不再是给教师排队,把老师分成优良合格差几个等级,而是要为老师提供教育教学的反馈信息,建立起帮助教师发现其工作中的优缺点,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全面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不断地改进教学,提高专业发展水平。

(二)评价的主体――教师及学生

1、要把对教师的评价权交给学生。

因为学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教师素质的高低和职业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利益。另外,教师与学生的接触面最广、接触时间最多,影响最大,学生自然而然成为学校中最直接、最具体了解教师的人。因此是学校中最有权来评价教师的人。

2、要给教师评价自己的权力。

既然我们的评价目的是为了提高、发展和完善教师,那么教师个人成为了整个评价过程的最大受益者。在这个意义上讲整个过程是为教师服务的,作为评价的主体教师应该关心并积极参与对自己的评价。其次,教师对自己的情况最了解,应该能够较客观地评价自己,并能提出扬长补短的有效措施。第三,教师评价目的的实现最终得益于教师接受评价结论,并依据评价结论采取相应措施促进自身发展,因为最终教师评价的目的是在被评价教师身上实现的。所以要给教师评价自己的权力。

(三)评价的原则――科学与民主

1、领导对教师的评价要求实、求发展。

在学生评价上,学校要理性看待结果。面对学生的意见和不满时,学校不可以简单地以牺牲教师的利益来讨好学生,也不可以出于维护教师的利益而生硬地拒绝学生的意见。而应该从多方获取信息,包括教师的自评。要对来自多种渠道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给教师解释、申诉的机会,不要草率地下结论。同时要促使教师反思学生意见背后的深层次需要,以改进教育教学。领导在评价中,也应兼听各方面的意见,将多方信息进行整合,实事求是地做出评价,这其中还要关注教师的后续发展,即要看到教师将来一个时期可能的发展。

2、教师应成为评价领导的首席。

篇7

【关键词】服务型;学校;管理理念

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但学校管理相对落后,难以满足现代教育发展需求。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人才,学生除了教育对象,更为重要的是教育主体,所以,学校需要摒弃家长制管理方式,实施新的管理方式,也就是服务型学校管理。

一、服务型学校管理概述

所谓服务型学校管理,指的是学校与师生保持平等、和谐的相处模式,切实尊重、关怀、帮助师生,加强学校和师生、家长等的交流合作,并创建相应的合作机制,允许师生、家长参与学校决策和管理,接受他们的合理建议,为师生创建自由宽松的教育氛围,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型学校管理理念是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这里所提及的服务既涉及物质服务,也涉及精神服务,将师生服务视作学校管理的起点与归宿,综合考虑师生的现实需求,尊重师生,与师生和平相处,无论是学校教育、管理还是规章制度制定都要考虑师生合理权益,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与意见,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教育需求与学生学习需求。

二、如何全面落实服务型学校管理理念

1.培养教师服务意识。就目前而言,虽然很多教师都认识到服务型学校管理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大原因在于传统观念深入人心,具体来说:很多教师还具备传统观念,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属于服务方,而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学生可以从多个途径获得知识,不再局限于课堂讲授,也就是说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掌握者。所以,为了适应学生的改变,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管理,教师需要转变自身教育观念,提升自身服务意识,创建相应的保障体制,从而更好地落实服务型学校管理理念,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2.发挥校园环境作用。校园环境对服务型学校管理的实施有着决定性影响,这里所提及的环境既涉及硬件环境,又涉及软件环境,其中硬件环境指的是服务型学校管理实施的基础,如学习场地、工作设施与活动场地等;软件环境指的是服务型学校管理实施的核心,如自由平等的校园文化,勤奋刻苦的优良学风等。总得来说,服务型学校管理理念的全面落实既需要良好硬件环境的支持,又需要良好软件环境的支持,所以学校需要两手抓,促进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的有效结合,加深师生对服务型学校管理理论的认识与了解,从而为服务型学校管理的有效实施铺垫基础。3.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实施服务型学校管理,首先要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并非随意制定,而是需要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学生个性特征与学习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与完善,从而制定出合理的学生管理制度,提升学生工作合理性与针对性。另外,学校还要依据实际发展情况进行适当宣传,加深学生对相关规定的认识与了解,懂得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严格遵循学校的规章制度,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学生,使服务型学校管理的规范、管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4.创建学生工作队伍。服务型学校管理理念的全面有效落实需要优秀学工队伍的支持。学工队伍有狭广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学工队伍是由所有教职员工与学生干部组成;从狭义上来说,学工队伍指的是学校辅导员、学工部人员与班主任等等。要想全面落实服务型学校管理理念,首先要提升学工干部自主服务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新的工作理念,进一步健全学习培训体制;其次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创建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学生工作队伍,勇于面对困难,开动脑筋解决问题,切实配合行政领导的工作,从而提升学生工作队伍的能力,推动服务型学校管理的顺利实施。

总而言之,实施服务型学校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满足现代学校教育需求,而且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保障学校教育稳定实施。但服务型学校管理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要想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就需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制定相应的实施策略,从而更好地发挥服务型学校管理的积极作用。

作者:尹文君 单位:甘肃省成县朱家桥学校

参考文献:

篇8

转变管理观念,提升自身素质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的思想也在发生改变,中学校长必须与时俱进,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引下,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情况,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独具特色的学校管理之路。

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的灵魂人物,决策、执行的统筹者,首先思想上要成为学校的精神领导,这就需要其不断学习,不断的优化更新自身的理论知识结构。唯有如此他才能根据丰富的理论经验,结合实际对学校管理进行合理的改革实践。

其次,对于中学校长而言,除了提高综合素质以外,还需要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包括决策能力、用人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所谓的决策能力提升,关键之处在于校长要足智多谋,要多思考,多想点子、办法,合理的运用一切资源,深邃的洞察国家教育的发展趋势,以领导学校的改革实践。

中学校长还需要放远目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决策指导,不能狭隘地只看到眼前,切忌盲目跟风,或鼠目寸光,或畏头畏尾,或急功近利。学校教育管理涉及范围较大,校长要听取师生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去粗取精、去伪求真,获取真实有效的建议,确保决策方针真实可靠,满足众人的需求。

创新管理制度,提高教学质量

当前,我国大部分中学管理采用的依然是科层制度,即“金字塔”式的管理机构体系,由校长领头,层层下划的管理体系。在科层管理制度中,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决定、行为对上级负责,最终对校长负责。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科层制度的学校管理也不例外。这种对上级负责的金字塔式体系,重点强调的是上下关系,而忽视了平行之间的沟通,长此以往,科室间的利益冲突日益突出,会对校长的全面学校管理造成一定阻碍。为了加强各阶层平级间的沟通交流,校长要建立学习型的学校扁平化结构,它与科层制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扁平结构更加自主,打破了森严的隶属关系,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关系,同时彼此间的互动合作更加频繁,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能很好地达到资源信息共享的目的,活动空间也更广。

当然,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教育管理的一大重点就是提升教学质量。因此,中学校长除了要建立内部管理体制外,还需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制度以及监督管理机制,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

加教师管理,优化教师队伍

首先,校长需要全方位了解不同教师的特长及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工作,既便于提高新晋教师的教学能力,又能让骨干教师发挥所长,激发教师发展动力。尤其是在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上,要对症下药。

其次,以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考核标准,激发教师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优化教师队伍。

最后,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校长及领导班子要适当制定一些惩处措施,对于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师给予一定惩罚,更好地激发教师无穷创新能力,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坚持以人文本,倡导科学管理

随着社会时代的进步,各行各业纷纷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传统的学校教育管理,都是将校长领导、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作为被管理者存在,这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相矛盾,为了顺应发展,校长要及时调整,建立以学生为本的学校教育管理机制。

首先,为了有效地改变学生对校长高高在上的错误认识,校长要尽量利用课余时间,与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接触、交流,听取学生对学校教育管理的感受及意见。校长可以根据这些意见掌握学校教育管理执行情况,不断地完善管理机制,加大违规惩罚力度,打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学校管理环境。

其次,校长毕竟是一校之长,身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高层人员,除了适度亲近学生、教师以外,还是必须树立自身的威信,以便得到教师与学生的认同。同时,校长更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师生的言行举止。

最后,学校教育管理是对当下学校情况的总结分析,对未来发展的引导思考。学校是全体职工人员、学生共同生活工作的地方,因此管理工作应当调动众人积极参与,集合大家的创造性想法,共同提高学校教育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篇9

针对当前家庭教育的问题,我校确定了“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探索家长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课题,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探索,认为办好家长学校是提高家教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是提高家教水平的基础。

健全家长学校的组织管理,完善制度建设,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是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家教水平的基础。首先把家长学校工作纳入学校工作日程,成立家庭教育管理委员会。校长兼任家长学校校长,村委会副主任兼任副校长,教导处具体分管,组建校级、班级二级“家长委员会”,由思想品质好,经验丰富且有较高威信的学生家长担任委员。其次制定各种家长学校规章制度,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指导家长工作,约束家长的行为,保证各项工作高效有序的开展。

二、加强队伍,狠抓建设是提高家教水平的保证。

加强家长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教水平的保证。首先学校从退休教师、在职教师以及热心于家教工作的家长中选用专兼职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教学艺术,讲授内容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受到家长普遍欢迎。来自各行各业的家长代表,他们结合自己的教育子女经验所作的家庭教育知识讲座,也引起了家长们的浓厚兴趣。

教师的授课水平直接关系到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定期组织家长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当前家庭教育有关问题,采用教师集中备课――研讨――上课――由家长评课的方式改进教学,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使教学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比如选择《怎样教育孩子并完善沟通》、《家长与学校如何配合》、《一年级新生怎样适应学校的生活》、《孩子日常习惯培养》等授课内容。

学校还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邀请在家教方面比较有经验的专家到校为任课教师做辅导,到家长学校办的比较好的兄弟学校去参观学习。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互听互学评比活动。教师认真地准备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开展这样的活动,既能调动教师上课的积极性,又能提高家长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平时的实际教学,而且要与理论相结合,总结方法,收集资料,撰写高质量论文。

三、发挥作用,以点带面是提高家教水平的关键。

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形成一支骨干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是提高家长家教水平的关键。家长委员会各班成员则是本班的班长,以点带面开展工作。平时,他们可以将学校办学意图,学校教学的情况以及家长们的要求等等,向家长作详细地、到位地宣传,以真情求得家长们对学校的充分理解和鼎力相助。并把学生在家庭的学习情况及普遍存在的问题向学校如实反映,使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更富有针对性。例如,家长提议开设特长班,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学校采纳了建议,采取了相应措施,开设了舞蹈、声乐、书法、绘画、科技、习作、英语口语、奥数、田径等特长班。再如,家长提出提高学校食堂伙食标准,学校与食堂管理人员经过细致研究,共同制定每周食谱,征求家长、学生的意见,然后向学生公布,学校的做法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赞誉。

四、灵活培训,扎实有效是提高家教水平的目的。

我校是一所地处市郊的农村小学,农民家长较多(占70%),外出或外来打工的家长多(占30%),学历低下(初中以下学历占70%),家庭收入低(月平均在2000元以上的占50%),能辅导孩子学习的只有50%的家长,因此结合实际情况学校采取了以下的培训方式:

1.公布计划,有的放矢。每学期开学,将计划发放到每个家长手中,使家长做到心中有数,做好自己的教育计划和学习计划。

2.讲座面授,集中学习。每学期定期组织辅导,由学校领导、优秀教师、优秀家长给家长上课,直接教授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

3.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针对家教疑难问题,组织家长“现身说法”,通过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共同总结教子经验。比如,在全校范围内征集家长们教育子女的好经验、好方法,为家长们建立学习园地,并在学校的宣传栏里宣传。

4.对外开放,共同参与。每周周五为家长开放日。组织家长共同参与学校或班级的有关活动,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好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举行重大活动,邀请家长参加,让家长了解孩子的表现,激励孩子的成长。

5.利用资源,提高功效。开通“关爱一线通”,为教师、家长沟通提供了便利;家长读本基本达到人手一册,《家教月报》增订率达到80%以上,达到人人都有学习资料。

6.自学反馈,了解情况。根据家长读书读报自学情况以及参加听课学习情况,每学期学校开展一次家教知识问答。以此来督促家长自觉学习的学习性,也便于学校了解家长家教知识掌握情况。

7.调查摸底,及时调整。每学年末向家长发放《学校、教师工作满意程度调查表》,征求对学校、家长学校的工作意见,便于学校掌握情况及时调整工作。

8.咨询答疑,解决问题。对于不同家庭、不同情况家长所提出的问题给予个别化指导。

9.编制《家教月报》,建立互通平台。由喜欢家教工作的优秀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办好《家教月报》,每月两期,每期必有家教知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反馈意见及学校采取的相应措施、学校要闻等,通过阅读报刊,既让家长学习家教经验,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又增强学校管理的透明度,拉近与家长的距离,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学校管理中。

通过家长学校的工作,确实提高了家教水平,大大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

应。

篇10

关键词:小学 学校管理 教学质量

引言

教学与管理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内容,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管理是促进教学落实的保障,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特别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高小学教学质量需要学校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需要通过管理工作来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但从现实的情况看,当前学校管理工作,特别是一些小学学校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距离社会、家长的希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方面还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1、学校管理的要点

1.1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同步

跟进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若干个层次并且是相互交叉和融合的。这些众多需求可以大概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大类。因此,人们常常把管理激励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激励,一类是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是用实物或奖金等形式进行奖励或惩罚, 以影响人们行为动机的方法。而精神激励主要是从精神层面来激发人们的行为动机的方法。精神激励包括的方式比较多, 主要有表扬激励、批评激励、期望激励、榜样激励、荣誉激励等。物质激励常常被认为是提高人们积极性的外动力,而精神激励是提高人们积极性的内动力。物质激励能够较好地发挥维护人们的工作积极性稳定的作用,而成长激励却可使人们的工作积极性维持得更长久。而现如今,有些小学学校的领导对于教师需求分析不足,错误地认为教师工作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得工资收入,因此只需要采取多发课时费的方式就可以使得老师们多上课,上好课。这种方式虽然提高了教师的工资收入,但是却没有使教师的其他需求得到满足。学校领导在物质激励的机制下也理所当然地忽略教师的情感需求,缺乏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沟通。这种简单粗放的激励方式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能充分地发挥,忽略了精神激励的内容都不算是有效激励。只有同步实施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才能取得最大的激励效果。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非简单的拼凑和相加,而是一种有机的融合,学校管理者应双管齐下而不能偏重物质激励。

1.2校长要走出去“取经”

校长在学校管理中不能眼睛只盯着校内,这种封闭式的管理,会与外面的世界割裂开,信息闭塞,导致工作管理的落后,与时展脱轨。中国近年来之所以取得了飞跃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有利政策,摒弃了以往的封闭做法。国家尚且如此,学校的发展难道不应如此?作为一校之长,要开阔视野,开拓教育的思维,多走出去,去其他学校参观、学习,外出“取经”。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校长要发现其他学校的长处,补己之短,这样才能保证学校的长远发展,要经常带领其他管理人员深入外校、外市“取经”学习,为发展本校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当然,“拿来主义”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灵活整合应用,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1.3加强教师的管理力度

突出教师管理重点。一是加强对教师能力素质的培养。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教学经验,还是对新技术的应用,教师的能力高低对教学活动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学校管理中要始终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核心内容,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素质能力。二是加强与教师之间的沟通。积极与教师进行交流,主动听取教师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意见,让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之中,提高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同时密切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三是构建教师教学的网络平台。构建学校管理系统,营造良好的交流空间,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学校管理的时效性,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1.4加强管理机构的管理水平

学校管理机构人员坚持以身作则,规范自身言行,形成团结务实的工作氛围。一是讲民主。做到小事勤沟通,大事多商量,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二是做表率。“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必须先做到”,全体人员树立起学校发展和服务至上的思想,做到以自身的实际工作感动教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教师,以自身的言行感化教师。三是重廉洁。坚持做到把好名誉关,树立良好工作形象;把好权力关,树立服务形象。学校管理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成员之间在政治上成了志同道合的同志,在思想上成了肝胆相照的知己,在工作上成了密切配合的同事,在生活上成了互相关心的挚友,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2、学校要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对学生的培养要抓基础教育,从学生起步期就有良好的开端,让他们不输在起跑线上。小学是处在人生发展的起步阶段,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思想认识不深,对事物的辨别能力不完善,一旦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会影响以后的健康成长。班级作为教育学生和学生受教育的主要阵地,班主任更应该担负起指引他们走向健康、走向文明、走向成为国家栋梁的责任。学校要紧紧抓住校会、班会、活动课这三块教育主阵地,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行为养成教育等。活动的开展要注意:其一,定位要准确,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其二,要坚持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其三,发挥多种活动的教育作用,例如,通过观看教育影片,学生集会,国旗下讲话,社会公益活动,去烈士陵园扫墓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学校教学管理和德育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的目标都是为了培养人才,这就能形成合力;相反,如果两者脱离,教育就失去平衡,培养的不是人才,只是读书的人才。教学管理是实现德育的途径,对德育进行宏观、全面地组织、计划和监督,保证了教师在教学中落实德育。

3、总结

总之,学校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从单一的角度去着手学校管理,要多管齐下,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和培养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学校管理中要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新的经验,促进学校整体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虎燕化.小学学校管理之我见[J].新天地,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