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情况分析范文

时间:2023-11-10 17:41: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体育教学情况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体育教学情况分析

篇1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国家开始高度的重视体育教学,它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力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的城乡发展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样就间接的导致城乡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发展也存在相应的差异,因此,文章通过下文就对相关方面内容进行了分析与阐述,进而为有关教学人员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城乡;中学体育;比较研究

国家各级政府越来越关注基础教育,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农村教育的办学思想、办学方式和办学规模,然而,对农村中学和城市中的一些学校进行比较,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行完善,因此,文章以城乡中学体育教育的发展为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究。进而为促进城乡体育教学都能够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保障。

一、城乡中学体育教学的比较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初中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学习,不但能够锻炼学生们的身心素质,同样对于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但是,因为城乡之间不同的发展状况,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差异,这样就间接的导致了有一些差异性存在于城乡之间的初中体育教学中,详细来讲,主要会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以教学设施入手进行比较

现阶段,首先,城市的一些中学中,体育场地、体育设施器材等硬件设施都比较齐全,但是,对应的观察一些乡村学校就能够发现,他们的体育设施非常的简陋,一些时候,只是有一些单杠、双杠、篮球场、足球场等单一的体育设施,一些时候,同城市学校中的体育场所是很难进行比较的。因此,我们究其原因能够发现,很多因素共同造成了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城乡之间的体育教育受重视程度、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学校、家庭、社会体育教学观念的多重影响。而体育器材设施、体育场地是能够上好体育课的前提条件,并且,体育教学大纲也详细的对这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

(二)体育课不受重视,应试教育现象严重

在一些农村中学中,应试教育的现象在很多农村中学中还比较的明显,长期以来,很多农村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只是关注数语外几大主科的教学,对于音、体、美教育的重视程度俨然不够,甚至说,他们一些时候根本不存在这方面的教育观念,认为这些都是可有可无的,对应的,这就同城市中学教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城市中学过多在乎的是对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教育,使学生们能够在各个方面提升自我。通过调查发现,因为一些农村学校不够重视体育教学,一些时候过于严重的占用着学生们的体育课,尽管在农村初中教育课程表中已经将体育课排了进去,但是,一些时候往往会被自习课、劳动课所占有,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就严重的扼杀了学生们的体育兴趣,对于他们的后续发展必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三)缺乏专业的教师

为了能够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有效的提升上来,对于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我们必须要高度的重视起来。一些时候,没有重视起来农村初中体育教育,教师的质量和数量上严重的缺乏,这样和城市中学的体育教学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城市的一些中学中,很多的时候都配置了很多个不同专业的教师,他们能够有针对性的满足学生们的体育学习要求,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农村中学中,根本不存在专业的体育教师,由其他的教师和班主任来充当,因此,很难预见这样的师资质量,这些教师通常都是简单的了解体育课的基本知识和教学内容,他们只能够将一些简单的体育内容传递给学生,学生们根本学习不到实质性的体育知识。

(四)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之间存在的差异

有着明显的层次性存在体育教学中,针对初中体育教学来讲,应该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起来,在将每一节体育课上好的基础上,令学生们产生对体育的兴趣和认识,为学生们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更好的通过体育知识和锻炼提升自我打下基础。因为农村的一些中学不够重视体育教学,体育教师没有较强的自我生成诉求,激励机制和评级机制不够合理,造成体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没有足够的责任心,因此,对于教学观念就很难主动进行更新,单向的教学和放羊式的教学,为教学的实践的主要形式,缺少教学反思和交流反馈,进而很难将理想的教学效果展现出来。

二、缩校城乡初中体育教学差异的对策

(一)将更多的经费投入进去,更新教学环境

为了将二者之间的差异缩小,首先,应该对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硬件环境进行改善,对于农村体育教育经保障机制要努力的建立起来,并且进行完善,向着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内将农村初中体育教育全面的融入进去,将城乡分项目建立起来,对于农村初中体育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按比例进行分担,对于这些初中学校体育教学设备设施应该全面的进行改善,对专项资金定期的筹拨,按照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具体的教学目标,将相应层次、相对专业的体育器材、设备在农村初中学校中建立起来。

(二)开展全面素质教育,促进初中体育教育发展

素质教育是现阶段的重要发展目标,在各级教育中体育教育已经成为了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体育教育也一样。一旦没有重视初中体育教育,对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就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分析现阶段的城乡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偏差,对于全面素质教育的理念,各 农村初中要努力端正态度,高度关注初中体育的教学,与农村的基本情况结合起来,努力改革当前的不利教学情况。向着学校年度考核中,将初中阶段的体育成绩融入进去,并且将有关的考核机制制定出来,将农村体育教师的积极行调动起来,鼓励他们不断的研究和改革课程。

(三)提升教师素质,优化师资团队

教师为教学中的实践主体和中坚力量,我了努力提升农村初中体育教学质量,教师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上文的分析能够发现,现阶段,很多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还有待于提升。

(四)转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将体育教学质量提升上来

将教导性教学模式构建起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体育课堂上,不单纯的为体力的引导,同时,情感方面的东西也是不能缺少的,所以,我们应该将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具体情况融入初中体育教学中,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开创多彩多样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们的创设性和参与性,进而拉近农村体育教学和城市体育教学之间的距离,使城市中学同农村中学各个学校之间能够做到有效的交流沟通,积极的学习城市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一些先进理念,努力达成共识。

三、结语

综上所诉,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课程标准已经被应用到各个地区的教育教学中,新课程标准的推出,为我国现阶段的初中体育教学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提升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行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农村地区自身的特征,导致体育教学的整个状况还不够理想,使城乡之间的差距在体育教学上展现的非常明显,因此,通过文章上述的内容的阐述,为有关教学人员在具体的教学当中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满足学生们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鼎市第十七中学)

参考文献:

[1] 刘丽,陈俊衡,黄涛,夏志.吉安市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调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12).

篇2

一、“愉快体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大意义

(一)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占据了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两者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并不对等。这种不对等的关系给学生造成了学习上的压力,削弱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进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导致初中体育教学深陷泥潭。“愉快体育”的教学理念强调了要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乐趣。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就是把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在身心两个方面都获得收获。由此可见,“愉快体育”扭转了师生之间的不对等关系,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二)可以提升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

从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参与度是比较低,甚至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课,比如,部分学生故意请假、上课不认真、敷衍了事等,都是学生不愿意参与到体育课中的实际表现。但是,“愉快体育”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愉快体育”教学理念下的体育教学内容就应该是根据学生实际设计的,其贴合学生兴趣和能力范围,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完成教学任务,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

(三)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就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能达成这一目标,甚至还可能出现相反的作用,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产生畏惧心理。“愉快体育”的教学理念摆脱了传统体育教学的乏味性和强制性,真真正正做到了从学生实际出发,构建和谐的体育教学环境,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切实感受体育的魅力。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一系列体育锻炼以及理论教学,让学生对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愉快体育”的具体应用

(一)转变教学理念

转变教学理念是进行“愉快体育”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转变教学理念的工作需要从两个层面入手:一是体育教师自身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二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理念。从第一个层面来讲,需要对体育教师进行专业教学培训,强化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使其能够对体育教学形成正确的理解,进而可以正确地进行相关工作。从第二个层面来讲,体育教师应该对体育课程进行深入剖析,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以及相关教学资料,对初中体育教学重新认识。比如,在教学“人体与运动”时,教师应该从深层次阐述人体和运动的关系,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将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实际作用进行深入分析。

(二)创新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点环节,在“愉快体育”的教学理念下,创新教学内容可首先需要让教学内容多元化。初中体育教学内容不应该局限于传统书本,而应该跳出书本聆听学生实际需求,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创新教学内容,实现体育教学内容多元化。其次,让教学内容呈现适应性。教学内容适应性就是指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要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身体情况和心理情况。根据学生身体情况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量,确保每个学生在课堂中的训练量符合其身体情况,既不会过多,也不会过少。根据学生的心理情况,教师还应当适当增删部分教学内容。比如,部分学生对飞来物天生具有恐惧感,应当对这部分学生减少球类运动教学,适当增加其他内容。

(三)创新教学手段

篇3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与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一系列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所应遵循的整体性原则、突出特色原则以及合理性原则,然后又进一步针对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提出了课程开发工作中应注意的两点问题,即:注意纠正对体育校本课程的错误认识、注意提升体育任课教师进行课程开发的能力两点,希望能够对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高效开展能够有所启发或帮助。

关键词 校本课程 初中 课程开发 开发原则 注意事项

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与否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成效和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等多个方面均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一点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也不例外。因此,本文就针对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

一、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整体性的原则

虽然说,初中体育校本课程与国家规定的初中体育课程及地方规定的初中体育课程之间均有所区别,但是这三者并不是对初中体育课程内容的实质性的分割,而仅仅是在课程管理体制上所做出的一种划分方式。因此,在开发初中体育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局限于某个框架或者是某个领域的问题,要从整体出发来看待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树立整体的课程开发理念,从而确保所开发的初中体育校本课程,不但能够与学校课程保持整体和连贯,还能够兼顾校本课程灵活性和特色性的要求,让所开发的初中体育校本课程与国家所规定的初中体育课程和地方所规定的体育课程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

(二)突出特色的原则

在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遵循突出特色的原则,主要是指的两个方面:一是,在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突出当地的特色。如:当地的民族体育特色、当地的经济文化特色或者是当地的教育特色以及地理环境特色等等,将这些特色性的资源融入到初中体育校本课程体系之中,以使所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符合当地的实际且能凸显当地的特点;二是,在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突出本校的特色。也就是说,要立足于学校实际,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的进行开发,并且尽可能的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体育资源,开发具有学校特色校本课程,使得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也更具特色性。

(三)合理性原则

开发初中体育校本课程要遵循合理性的原则,主要是指,在进行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所开发的校本课程要能够与国家以及地方的初中体育课程相互衔接、相互融合,且能够在有效衔接和融合的同时,能够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只有这样的课程才是科学的、合理的。除此之外,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合理性原则,还涉及所开发的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问题。具体来说,也就是所开发的校本体育课程的内容,不但要符合本校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能够在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同时,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良好的体育习惯的培养。只有这样的能够将健身性、健心性、教育性和趣味性集于一体的课程内容才是符合校本课程开发要求的、最为合理的内容。

二、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一)注意纠正对体育校本课程的错误认识

虽然近些年来,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学校已经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关注的重点课题之一,而且也进行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实验和研究,但是通过了解却发现,很多学校在进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错误认识,这些错误的认识均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成效。因此,为了尽可能的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在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纠正这些对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错误认知。

具体来说,常见的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错误认识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是,认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就是由学校自行编制体育教材的工作。在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只要符合初中体育教学需求、符合初中学生身心特点,且具备良好的教育意义的体育活动均可纳入到课程体系之中,例如:少数民族体育活动、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或者是流传于民间的体育活动等等。在将这些具有特殊的新的体育活动内容纳入初中体育课程体系时,就避免不了要编写新的体育教材。但是这种情况只是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一种,并不能代表校本课程开发的全部,在体育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还有课程选择、课程整合、补充或是拓展等多种方式,不能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就简单的当作学校自行编制体育教材的工作;

二是,认为体育校本课程就是学校所开设的体育课程。体育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体育课程和地方体育课程而提出来的。在校本体育课程中,课程开发和管理的主体是学校,其相对于国家体育课程和地方体育课程而言,更具有开放性、特色性以及适应性,更符合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学校的体育教学资源,因此,将体育校本课程当作是学校所开设的课程而将加以局限的方式是错误的;

三是,将体育校本课程与以往的体育选修课或者是体育兴趣课等同起来。对体育校本课程另外一种非常常见的错误认识就是将体育校本课程当作是学校所开设的体育选修课或者是体育兴趣课,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按照传统的兴趣课的方式开设的,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初中体育教学的根本的目的出发,以致于让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失去了其应有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进行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为了注意防止并纠正以上常见的错误认识,学校应注意正确的宣传、指导以及监督。例如:可通过讲座、会议、论坛等多种方式就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进行学习和交流,以实现资源和经验的共享,以提高相关人员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水平,提高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二)注意提升体育任课教师进行课程开发的能力

体育任课教师是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直接参与者,对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开发初中体育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体育任课教师的作用,尽可能的提高课程开发的质量,就要注意体育任课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提升。

要提高初中体育任课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注意树立正确的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意识。在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意识,是影响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首要因素,也是影响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能否顺利成功的关键。因此,在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一定要注意树立中缺的校本课程开发意识,应从传统教学内容的消费者转变为生产者,从施教者转变为研究者,只有这样真正从自身观念上发生相应的转变,建立起正确的校本课程开发意识,才能确保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要重视课程理论的学习。在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实现理论与实践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是最为困难的一环,而两者能否进行有效结合又与体育任课教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这一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再将其与日常的体育教学实践综合进行考虑,才能实现体育课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有效结合。

最后,要重视自身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初中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实际上就是从事研究的过程。体育任课教师作为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者,其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会直接影响所开发的课程的质量。因此,针对这一问题,体育任课教师就要积极的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工作,通过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两个途径同时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力求提升自己的校本课程开发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骞,马云昌.校本课程的含义、历史、意义——校本课程研究之一[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1(01).

[2] 甄志平,张芃.试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现代化与人文性趋势[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01).

篇4

关键词: 初中毕业生 升学体育考试 项目设置 分类问题

在教育教学的改革大环境下,体育教学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初中毕业生的升学体育考试进一步深化了体育教育的改革,对于提高学校体育教学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各个地区的实施情况不同,体育升学考试出现了许多问题。受我国长时间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体育教学中出现了考什么教什么的情况,有的学校甚至出现考试作弊、学校包庇的现象。长此以往,体育升学考试将失去最初的意义,学生的身体素质无法提高,从而对体育产生抵触情绪。

一、中学体育升学考试体育项目的设置

(一)项目设置的原则

中学毕业生的升学考试体育项目的设置需要从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及与体育教学的发展和改革相结合,充分发挥体育升学考试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水平,同时为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助力。具体来说应该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将《大纲》与《标准》相结合

体育升学考试不仅需要在体育教学的基本教学大纲范围内实施,还需要与《标准》中具有重要健身意义的项目结合起来,避免过于依赖教学考试大纲,造成考什么教什么的状况,让学校加强对学生多元化的体育项目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跑步、跳远、铅球等项目中,适当增加例如体操、仰卧起坐等,将《大纲》和《标准》结合起来,设置多元化的体育考试项目。

2.增强学生体质的原则

体育教学的最初目的并不是考试,而是通过体育教学的评估来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通过专业化的体育训练增强学生的体质。换言之,在进行体育升学考试项目设置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状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的。

3.简便易行的原则

所谓简便易行就是说在进行体育考试项目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各个学校的体育设施环境和考试的实施难度,尽可能选择简便易行的考试项目,满足大多数学校的实施情况,保证所设的项目一方面适应学校的教学环境,另一方面与学生的身体素质相适应,强度不可过大。

(二)体育项目的筛选

体育项目多种多样,要从中选择适合中学生升学考试的体育项目并非易事,这就需要相关的专家和组织在结合《初中体育教学》大纲的同时,综合考虑《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针对初三学生年龄段的体育锻炼标准。综合其中相同的项目,再考虑项目不同,但具有极大健身意义并且简便易操作的。通过专业组的商讨及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筛选体育项目,其中支持率较高的项目主要有:50米、100米、800米(女)、1000米(男)、立定跳远、急行跳远、引体向上(男)、推铅球、掷实心球、1min跳短绳、20s立卧撑(男)、1min仰卧起坐(女)、计时运球上篮等。再对这些项目进行进一步研究,考虑不同地区,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实际教学情况,最终筛选出的中考体育项目为以下几种:50米、100米、立定跳远、急行跳远、800米(女)、1000米(男)(代替3min25m往返跑)、推铅球、掷实心球、1min仰卧起坐(女)、20s立卧撑(男)。

二、中学体育升学考试体育项目的分类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目前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省市针对中考体育项目采用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分类方法,将体育项目分为跑、跳、投三大类。这种分类方法相对简单,实用性强,但是长期采用此种分类方法并不利于学生增强身体素质。

从上文中阐述的几种考试项目来看,其中50米跑、100米跑及急行跳远的成绩关联性较大,整体水平也大致相当,而立定跳远又是急行跳远的基础,因此在分类时应该将跑和跳的项目归为一类——速度弹跳类。推铅球与掷实心球都是与学生的上身肢体力量相关的,仰卧起坐和立卧撑主要依靠的是腰部和腿部的力量,因此可以将它们归为力量类。800米、1000米都是考验学生耐力的项目,因此可以归为耐力类。综上,中考体育项目就可分为以下三类:(1)速度弹跳类:立定跳远、急行跳远、50米、100米;(2)力量类:推铅球、掷实心球、仰卧起坐、立卧撑;(3)耐力类:800米、1000米。

三、结论与建议

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的初衷是通过考试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加强学校的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因此升学体育考试中的项目设置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学校的教学环境出发,提高体育项目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从发展角度来看,体育升学考试的项目设置关系到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因此,应该提高对体育升学考试项目设置的重视程度,将体育升学考试和学校的体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教学,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各个省市的中学体育项目的设置应该因地制宜,即在全国考试项目设置标准的指导下,结合本地的体育状况,完善中学升学考试的项目设置并认真实施。

参考文献:

[1]郑贺.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体育科技,2002(07).

[2]李可可.湖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成绩评价与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03).

篇5

高中生刚进入身体发育的第二青春期,也刚好是身体素质、机能等增长发育最的最佳时期。如果这个时期重视科学的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健康状况将会得到更大的提高,身体各方面都会得到良好的塑造。而且,高中体育的重要性和作用也会在这一时期体现得尤为突出。新入学的高中生学习任务重,面临会、高考。

同时,这也与学校对体育的重视度和学校体育设施都有很大关系,学校体育场地不仅是每个学校必须配备的硬件设施,还是进行学校体育教学及体育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但据教育部组织的调查发现,我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严重紧缺,甚至很多被其他用地蚕食;造成学校很多体育活动因场地受限而不能开展,而相关的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也不高,这些都无法满足当前体育课堂教学所需。体育活动开展的各项资源的缺乏,学生体质状况要得到改善相对来说很难进行。因此,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对推动中小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有效的开展提供良好基础。

还有就是我国部分体育教师还在按照传统的思维模式在进行体育教学,加之学校体育设施不完备,领导不重视,便导致了体育课程即无法开展,因此,通过调查研究认为,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思维,因地制宜的进行体育教学课程改革。为开展实施体育活动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法及建议。

一、永善县高中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的影响因素

(一)对永善县高中学生的场地器材的调查

通过对一中体育场地的调查发现,其田径场、排球场、网球场、体育馆、游泳池等场地数量均为0,羽毛球场数量为1块,不标准的足球场一个,篮球场10块乒乓球场为4块,全县高中三个年级在校生约为7000个左右, 根据《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的要求来看,永善县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学生的上课和课外活动需求。

(二)对永善县高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调查分析

永善县高中阶段的学生依然没有养成经常参加课外活动锻炼的习惯,参加体育锻炼极少,也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从而学生从初中上到高中,身体素质明显的下滑,导致身体素质得不到提高与改善。

(三)对部分学生身体素质的调查分析

永善县录取的初三学生及在校高一学生身体素质情况相比较来看:2015-2016年高一的学生立定跳远、50米跑、铅球三个项目分析下来略有下降趋势,50米跑稍微明显一些。2016年初三学生身体素质微微有一些上升,但趋势不明显。

二、导致永善县高中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的因素

通过访问永善高中四位体育教师和相关领导发现,永善高中学校体育器材设施紧缺的原因主要是校级领导不够重视,体育老师的缺乏,体育经费短缺,教师教学思维落后,场地器材管理不善,学校地理位置限制等几方面。对影响永善一中体育场地设施的因素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体育教学意识薄弱

永善一中着重于素质教育,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几乎没有,加之体育教师教育教学态度消极,导致体育教师教学意识薄弱;由于体育教师思想不够积极上进,还追求以往的已经不太适应现代体育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导致永善高中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呆板,没有新意,致使学生上课积极性逐步下降,掌握的体育技能更是少之又少。

(二)校级领导不够重视,师资缺乏,体育组织机构不健全

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虽不能完全满足学生需求,但学校注重的是文化教育,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能用就行,所以也就不重视甚至无视本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无法完全满足学生需求的情况;且通过调查发现,永善高中学校体育教师仅有八位,不能满足学校体育教师需求,体育组织机构也是由八位老师组成。学校地理位置处于被居民住宅坏绕,无法进行场地扩建。

三、对永善高中学生体育活动开展对策

(一)创新教学模式,拓展教育观念

就目前永善高中学校的体育教学情况来看,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处在一个比较落后的状态, 教师把体育课当成例行任务来教学,教学态度消极。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教育观念下,体育特长技术难以有较大的提升。因此,学校应积极组织体育教师教育培训及互相进行学术交流,增强教学意识,创新教学思维。

(二)因地制宜,合理分配场地使用

就永善高中?W校体育场地无法进行扩建的情况来看,体育教师上课时应因地制宜的进行合理的场地分配及器材分配,如:两个班同时上羽毛球课,但只有一块球场,无法保证课程任务的完成,那么教师就应适当调整课程任务的顺序;如A班进行羽毛球基本教学时,B班可以进行技术战术实践教学,相互轮换,既完成了本次课教学任务也没有影响到另一个班的教学。

(三)推行两操一球

根据国家推行“两操一球”文件,由于没有足球场,所以校园足球即无法开展,应合理地利用场地进行操练,利用课间时间在篮球场进行健美操、啦啦操的推行。同时可以开展大课间活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且还不会占据学生的学习时间。

四、结论与建议

(一)各项体质下滑

新生立定跳远下滑0.03米,铅球下滑0.50米,50米跑下滑0.70秒。

(二)体育教学的不重视及活动无法开展

通过访问永善高中四位体育教师和相关领导发现,永善高中学校体育器材设施紧缺的原因主要是校级领导不够重视,体育经费短缺,教师教学思维落后,场地器材管理不善,学校地理位置限制等几方面。对影响永善高中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因素归纳为以下几点:1.体育教学意识薄弱,教学模式呆板;2.体育经费缺乏;3.学校领导不够重视,体育师资缺乏,体育组织机构设施不健全;4.缺少体育场地设施规划和养护管理的具体措施;5.学校地理位置处于被居民住宅区环绕,无法进行扩建。

(三)改善体育设施及提高领导的重视

加强体育设施的改进和完善,修建体育设施及扩大体育活动场地,提高对体育活动的高度重视,加强对体育教学、体育设施的改善,积极促进体育课程的开展。

(四)加强体育师资力量

对体育教师教学模式的改进以及创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扩大知识面;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不断升华专业技术技能,促进专业知识技能的提高;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多参与学术研讨活动,促进知识的提高和更新,努力专研。

篇6

摘 要 体育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的促进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在对中学体育教学研究的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学体育研究工作中常用几种研究方法,希望能对中学体育工作者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所启发。

关键词 教学研究 中学体育 实施方法

所谓的中学体育教学研究是指,为了完善中学体育教学的理论体系、提升中学体育教育的质量、揭示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本质、探索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规律,从而把体育教学实践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着眼点,采用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所进行的研究工作。中学体育教学研究工作,对我国中学学校体育教育水平的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 中学体育教学研究的意义

(一) 开展中学体育教学研究,有利于中学体育教育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体育教育在我国开展的历史并不长,体育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仍然是一个较新的教学科目,特别是有关中学体育的教育理论体系还需要人们的不断探索和完善。在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过程中,很多的教学原理和教学方法均来采用于移植于专业的运动训练和普通的体育锻炼,然而中学体育教学活动无论在活动目的、过程实施、活动对象以及活动条件等诸多方面都与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移植于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的体育教学原理和教学方法并不能很好的满足中学体育教学的需要,中学体育教学工作者只有从实际的教学实践出发,从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特殊性出发,深入研究中学体育教育理论、不断探索中学体育教学方法,才能创建和完善一套符合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特点的、专业的、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所以说,中学体育教学研究的开展,有利于体育教育工作者正确的认识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特点,有利于克服中学体育教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有利于中学体育教育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二) 开展中学体育教学研究,有利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和深化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推进,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然而我国的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一直存在理论研究不足、理论基础薄弱的问题,尤其是体育学理研究和教法研究的不充分,对我国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是一个很大的制约。除此之外,部分学校在改革时倾向于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然而在将国外的经验运用于中国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时,却由于可行性分析和论证环节的缺失,常常导致生搬硬套、食洋不化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追根究底,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就是我国体育教学研究工作的不足,因此大力开展中学体育教学研究工作,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科学的体育教学研究能理性的分析我国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和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形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与我国国情相符的、与我国中学体育教学情况相符的教改目标和教改措施,从而有利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和深化。

(三) 开展中学体育教学研究,有利于中学体育教师执教能力的提升

随着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已经成为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基础保障之一。在中学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学活动越来越多的具备了研究的性质,任课教师的研究能力会直接影响其教学能力的提升。首先,教学研究工作有助于体育任课教师更客观、更准确的认识体育教学实践。其次,教学研究工作会激励体育任课教师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知识。第三,教学研究工作能有效的培养体育任课教师的创造性。第四,教学研究工作有助于任课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顺畅交流,有助于体育教学团队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因此,中学体育教学研究的开展,对中学体育教师执教能力的提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 中学体育教学研究的实施方法

(一)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一种书面的、间接的教学研究方法,是研究的实施者依据既定的研究目的,按照一定的要求设计出若干问题,然后根据所设计的问题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的一种研究方式。问卷调查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即:设计问卷、确定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回收问卷、审查问卷以及统计分析。在这几个环节中,设计问卷是研究实施的基本环节,问卷设计的科学与否会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所以,在设计问卷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所设计的问题的目的性和逻辑性。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关注所设计的问题是否偏离调查目的,是否简洁而明确,是否存在诱导性倾向以及调查问卷的长度是否适宜等问题。

(二) 教学观察法

教学观察法指的是体育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对教学行为的观察来收集研究资料,并据此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的方式。教学观察法相对于其它研究方法而言,具有一定的主观针对性、客观真实性以及集体合作性,而且因为教学观察法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自然条件下进行,其客观性和真实性尤为突出,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者都倾向于采用教学观察法来收集研究资料作为研究工作开展的基础。

(三) 测量法

测量法通常指的是借助测量工具对被调查者进行测量,从而获得研究数据的研究方法。在体育教学研究过程中,常常采用的测量方式有物理测量和非物理测量两类,物理测量一般指的是身高、体重、速度等的测量,非物理测量一般指的是体育知识、体育心理等的测量。在采用测量法进行教学研究时,通常应该注意关注研究内容的数量化、测量的效度和信度问题以及所采用的数据处理方式这三个环节,只有科学的处理这三个环节才能保证研究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张跃文.浅谈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12).

[2] 陈琳,李雯婷.浅析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探究[J].网络财富.2010(08).

[3] 杨年志,尤冬云.浙江台州市中学体育教学现状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0(02).

[4] 刘洪周.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科学大众.2009(05).

篇7

关键词:运城 农村 中学体育教学 发展对策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农村教育面广量大,教育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明确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

农村学校体育是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又是农村学校体育的核心部分、关键环节。因此,积极开展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社会有用人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山西省运城市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到74%,农村文化特点十分突出。本课题试图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调查和分析山西省运城市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对运城农村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现状、体育场地器材、体育教学的基本情况等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从而为运城市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体育课的教学现状

1.体育课开设现状

在调查的48所农村中学中,有31.3%的学校每周安排1节体育课,有58.3%的学校每周安排2节体育课,有8.3%的学校每周安排3节体育课,同时也有2.1%的学校没有安排体育课或者名不副实。其中有47.9%的学校给高三年级安排2节体育课,有37.5%的学校每周安排1节体育课,但也有14.6%的学校高三年级的学生无法正常享受体育课。以上情况表明,运城市农村中学体育课开课的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学校不重视体育课,体育课常常被其他的课所占用。

表1 中学体育课开设情况(n=48)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由于性别的原因,对身体各部位的锻炼应有侧重,男生偏重于强壮、力量、速度;女生偏重于匀称、柔韧、协调、游戏。因此,男女生进行分班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是符合生理科学的[1]。运城市农村中学有62.5%的学校不进行男女分班式的教学,只有37.5%的学校进行男女分班教学,其中有8.3%的学校从初中开始,29.2%的学校则从高中开始。

2.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并依据教学计划教学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运城市农村中学有18.1%的学校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49.2%的学校部分执行,有32.7%的学校不知道或不执行。

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是依据课程标准各学段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规定的活动或内容要求,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学校场地设备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内容的教学文件。它是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全面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克服教学盲目性、片面性和随意性的基本保证。但在按照教学计划上课方面,运城市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随意性显现十分严重,38%的学校按照教学计划上课,51%的学校不完全按照教学计划上课,还有11%的学校不按照或者没有教学计划,甚至有些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认为体育课只要学生在户外活动就行,不考虑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的质量。

3.体育课的考试制度

表2 运城市农村中学体育课

开设情况统计一览表(n=48)

可知,在调查的48所中学中,仅有14.6%的学校体育课的考试制度比较完善,有84%的学校体育课的考试制度不完善,其中有部分学校体育考试畸形化,学生的智育成绩好一点,体育成绩再差一点也会成为“三好生”,这导致了农村体育教学永远在原有的基础上踏步[3]。也有部分学校在考试过程中只注重了结果性评价,缺乏了过程性评价和学生互评、自评。这主要是由于学校没有摆正体育课的位置,认为体育课是可有可无,体育课的考试更是多余。这几种情况不仅不利于体育工作的发展,还有悖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学方针。因此,应加强思想观念的改变,加强领导、教师、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将体育课的地位落实到实处。

二、体育场地、器材的情况

表3 体育场地器材调查结果

一览表 (n=48)

调查可知,运城市农村中学拥有标准田径场的学校只占总数的4.2%,拥有200-300m(含200m)场地的学校占总数的43.8%,200m以下的占52%。在所调查的学校中,58.3%的学校有篮球场,10.4%的学校拥有排球场,拥有足球场的学校有4.2%,有75%的学校拥有乒乓球场地,有41.7%的学校拥有羽毛球场地,运动场地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

三、课外活动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普通中小学每周安排3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h的体育活动(含体育课)。在这次调查的学校“两操”是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其中早操的开展率达到了80%,课间操的开展率达到了85%,多数学校的其他课外体育活动很难保证。调查显示,每天课外活动10-20min的学校有18%,21-30min的学校有65%,31min-1h的有17%,活动项目仅限于跳绳、乒乓球、篮球等很少的几个项目,缺乏符合当地学生体能状况且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形式。也有些学校虽然在课程表中安排了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但名存实亡,有的提前放学,有的补作业,有的安排成其他课。学校体育制度的管理不完善使学生很难享受每天“阳光1小时”。

在调查中还发现有90%的学校每年都会举行运动会,但是,项目很单调,仅仅田径赛类和投掷类。还有一部分学校每年举行乒乓球赛、拔河比赛、跳绳比赛和冬季越野赛,调动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四、研究结论与对策

1.结论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数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体育场地缺乏严重影响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农村中学开设体育课率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部分学校高三年级不开设体育课,并且体育课的结构安排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差,教学计划随意性大。运城市农村中学的体育课的考核制度不完善,严重影响体育课的质量。

2.对策

①加强思想观念的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严重的制约着农村体育教育的改革,要改变这种局面,应必须转变思想观念。首先,提高学校体育管理者的认识水平,明确办学方向,深刻理解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加强体育教师思想的改变,不断地积累工作经验,为体育事业做出贡献;再次,大力宣传体育课的功能,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上体育课的重要性,使他们能够自主地参加体育活动。②优化课程资源。首先,根据运城市农村中学各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修旧利废,就地取材,自修自建场地,以满足学校体育的需要;其次,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的自然地理资源。③完善体育课的考核制度。在评价体系中注重过程性评价,减少终结性评价,可采用自评、互评、教师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制度。④加大农村体育经费的投资。第一,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投资力度,县、乡两级政府在财政预算和教育附加费中,应划拨一定比例作为农村体育工作的专项资金,以保证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第二,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筹备体育经费,逐步改善体育教学环境。⑤农村中学体育课的开设应在得到时间和制度保障的基础上,根据男、女生不同的生理特点,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班教学。

参考文献

[1]黄晓芳.高中体育课男女分班教学的尝试.宁德师专学报,2004(4).

[2]周元超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学现状调研.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28(6).

[3]周昌华.由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引发的思考.贵州教育,2004(12).

[4]赖红升,张辉.河南省农村中学体育现况与发展对策研究.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1).

作者单位:

篇8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赣州四中初中二年级(1)班为实验组,男生32人,女生32 人;(2)班为对照组,男生36 人,女生33 人。

1.2 研究方法

通过10周的体育教学,以体育游戏教学法作为施加因素,解决心理异常学生的心理问题,改善和提高全体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本实验由实验设计者组织,在赣州四中体育教师的积极配合下完成(体育教师严格按设计方案实施) 。该实验历时10周,分为4个阶段:(1)实验准备阶段。开学初期,对两个班的体育教学情况进行为期2周的自然观察,了解该校体育教学的基本情况和学生特点。(2)实验前测阶段。对实验对象进行心理健康测试。本实验选用由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1991年) 主修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简称MHT) 为心理健康测量工具。实验前重测检验表明:8个内容量表的重测信度在0.77~0.90 之间,总体心理健康水平重测信度为0.9。《MHT》的效度大于0.71 。说明此量表具有很高的信效度。(3)具体实施阶段。在实验组的体育教学中采用体育游戏教学法对照组采用原有的教学方法。(4)实验后测阶段。对两组学生进行实验后测,获得学生心理健康变化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心理健康变化情况的比较

10周教学实验后,经过组间学生心理健康变化幅度的比较(见表1),结果发现实验组学生心理健康各指标得分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除孤独倾向外,两组各指标差异显著( P< 0.05) ,这说明除了学生自身发展能引起变化外,实验中的自变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极大促进了其心理健康发展。

2.2 实验组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学生的变化结果比较

从实验前测结果我们发现:实验组中心理健康学生有35人,心理异常学生有29人。实验后我们对两种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学生实验前后心理变化幅度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心理异常学生在多数指标上前后变化幅度都大于心理健康学生,除对人焦虑和孤独倾向方面外,在其余各指标上,两组学生的变化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 0.05) 。这表明体育游戏教学法对心理异常学生心理问题的改善更加有效。

2.3 不同性别学生实验前后心理健康的变化情况比较

根据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性别差异。为此,本研究对男女生实验前后各自得分之差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体育游戏教学法对男女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P > 0.05) 。

3 体育游戏教学法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3.1 引入体育游戏教学法可提高学生认识水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游戏可以使学生在娱乐的过程中,完成其教育任务。从人的认识活动的特点来看,采用体育游戏法是学生认识体育技术、技能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佳的教育过程。通过游戏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和亲身体验进行内化,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体育,即强身健体、娱乐身心、陶冶情操。在多样的体育游戏活动中使得学生都有可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体育游戏集锻炼、趣味、娱乐和知识为一体,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这种参与意识的增强使游戏活动的组织、规则的执行、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运用、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队与队之间竞争等方面的信息传送不断扩大,并经过大脑加工产生积极的自我调整、自我教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我”在体育游戏中的“小社会”里,所扮演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高。

3.2 运用体育游戏教学法可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发展

体育教学与数、理、化学科相比,对促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着独特的条件和优势。体育教育的实践活动,受着人的心理水平与技能制约。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身体的过程,是人体承受运动负荷的过程,根据个人的目的特点安排运动负荷,达到每次锻炼均能留下一次痕迹,这一痕迹的获得经过一定的心理适应和努力才能实现。根据教材特点选择体育游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能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保持和增长,激发学习的动机和热情。经常地采取游戏法进行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大脑皮层各运动中枢兴奋与抑制转换的灵活性,为发展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提供了物质基础。这种个性的展现和个性的解放,能使学生的思想更加开阔,更加活跃。对体育学习、生活、理想、观念、人际关系等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并在感情上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这必然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3.3 运用游戏教学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游戏教学中师生的直接参与共同协作,从而产生“情感互动”,教师直接把自己看成是学生的朋友,彼此充分信任,相互关怀体贴,在这种“友情”的滋润下,学生们得到更多的自由,拓展了他们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每节课在非常和谐友爱的气氛中度过。

3.4 运用游戏教学法可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首先,体育课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基本特点是通过教学与训练,对学生进行各方面教育。体育教学过程的许多心理特点就是由此产生的,由于它的客体是有机体,而不是机体以外的其他客体,因此体育课上得好与坏,关键在于对学生机体塑造的程度,塑造得好,就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这样看来,根据活动性大、新异性强的刺激物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特点,利用娱乐课型,以吸引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其次,体育运动的集体性和竞争性,使学生的情感社会化,养成热爱集体,互助互谅的集体主义情感,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敢奋战的乐观主义情感成为夺取胜利的推动力。利用学生好奇和竞争的心理,把游戏和活动变得具有趣味,满足学生运动的需求,使学生体验到通过运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加强了学生在运动中的体会,提高了体育活动兴趣,使之自觉地把体育贯穿在自己的生活中,从而使学生能主动、自觉的投入其中,在游戏中创造出具有一定难度和更加有趣的方法。这一过程,不仅发展了学生的体力劳动和智力,更重要的是发挥了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培养了良好的竞赛道德行为和机智,勇敢、负责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