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护理专业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10 17:41: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节护理专业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节护理专业知识

篇1

市人民政府同意市民政局、劳动局《关于安置城镇待业社残人员就业,扶持保护区街福利生产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目前,我市城镇中仍有一部分有一定劳动能力的盲、聋、哑、残青年尚未得到安置。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对福利生产加以扶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使这部分社残人员得到妥善安置。

关于安置城镇待业社残人员就业,扶持保护区街福利生产的意见

市人民政府:

据调查,我市城镇人口中,盲、聋、哑、残人员约有一万四千九百余人,其中年龄在四十岁以下,有一定劳动能力的约有八千二百余人。近年来,各区街和各级民政、劳动部门安置以及个体开业等多种渠道,相继安置就业五千四百余人,目前尚有两千八百余人待业。为了尽快安置城镇社残人员就业,切实扶持保护区、街福利生产,根据国务院国发〔1981〕90号《批转民政部〈关于保护和扶持社会福利生产的请示报告〉的通知》和民政部、劳动人事部民〔83〕城120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待业的盲、聋、哑、残青年就业安置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意见:

一、根据“三结合”的劳动就业方针,对城镇中社残人员的就业问题,继续采取多种渠道,积极加以解决。

1.民政部门举办的福利工厂,要采取措施,挖掘潜力,力争多安排一部分城镇中有一定劳动能力的盲、聋、哑人。同时,还要尽可能地举办盲、聋、哑人的职业训练班,为他们创造就业条件。

2.各区、街要发动、依靠社会力量,举办各种类型的福利生产、生活服务单位。同时,还要发动街道集体生产单位、商业网点,因人制宜,就地就近安置社残人员。这是今后安置社残人员的主要渠道。对有条件从事个体经营的社残人员,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予以扶持。

3.各级劳动、民政部门,要协同有关部门,积极做好这项工作。在招工中,对具有专业技能、工种对口、残情较轻的待业青年,在经德智体考核合格后,用人单位应予以照顾录用。各企、事业单位,在组织本系统职工家属和待业青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时,对待业的伤残子女应当统筹考虑,积极吸收。也可以同区、街联合举办集体福利厂、店,予以安置。

安置社残人员所需劳动指标,属于全民所有制的,在国家下达的计划内解决。属于集体所有制的,由市劳动局统一解决。社会福利工厂职工的调动使用,应和其他工业部门的职工一样对待;其劳动保险福利,应根据生产发展的水平,参照当地同所有制、同行业、同工种企业职工的标准执行。

二、遵照社会问题社会解决的原则,各有关单位对区、街福利生产和生活服务事业,要积极扶持,大力保护,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1.经委、计委、建委、市场委、城市集体经济办公室和有关工业部门,对区街福利生产,在活(货)源安排、产品调整、计划归口、物资供应等方面,都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给予扶持、保护。各厂的生产原料、基建指标、维修物料计划,由民政部门汇总上报,由有关部门列入计划,切实予以解决。各厂需要的大工业的边角余料,可由福利厂与国营企业自行挂钩,直接供应。

2.福利生产、生活服务单位所需的场地和房屋,各区人民政府应统筹考虑,适当安排。一时难以安排的,也应在规划集体网点,或新建、改建住宅区时,做出相应的安排。

3.对区街福利生产单位安置的待业社残青年,由劳动局从城镇青年就业补助费中,按每人二百五十元标准,一次性拨给民政局,作为待业社残安置补助经费,对分散安置社残青年、区街福利生产单位安置的非社残待业青年所需的经费,按市财政局、劳动局津劳服字〔1983〕370号文件规定办理。

4.税务部门要从减免税方面鼓励区、街生产厂、店安置社残人员。对集体社会福利生产单位,社残人员占企业生产人员总数35%以上的,免交所得税;社残人员占企业生产人员总数的比例超过10%,但未达35%的,减半交纳所得税;社残人员在生产人员总数中占不到10%的,照章纳税。对纳税确有困难的单位,经市、区主管部门审查,税务部门核准,给予适当减免照顾。

5.人民银行对区、街福利生产、生活服务单位的兴办和发展应积极扶持,发放低息贷款。即在两年内优惠40%,按月利率三厘六计算;两年后优惠20%,按月利率四厘八计算。

篇2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如何提高高职护理专业系统解剖学教学水平的情况,提出了紧密结合护理专业特点、精选教材内容,重视体表标志教学,重视解剖与其它基础医学学科的联系,病例式教学法的应用,重视画图,重视标本模型考试六个方面的意见,以供参考。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如何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把解剖与护理融为一体,在深度和广度上满足护理专业的要求,成为解剖学教师不断思索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提高高职护理解剖学教学水平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 紧密结合护理专业特点,精选教材内容

目前医学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学生都希望今后能够成为一名有用的医护工作者,因此,教师要强调解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医学课程的紧密联系,还应强调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知识点,与护理临床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解剖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体现系统解剖学的特点,全面了解人体的结构,掌握主要器官的形态特征、功能及其相互作用,还要增加与护理操作、治疗、病情观察、抢救知识、护理诊断和生活护理等需要的应用解剖学内容。例如,在运动系统中,要重点讲解易骨折的四肢骨、常用注射的肌肉、易脱位的关节;在内脏系统中,重点掌握与常见疾病护理相关的内脏知识,如插胃管、导尿管等各种护理操作;脉管系统中,重点掌握与注射和急救有关的血管,如表浅静脉注射、动脉注射等。对涉外护理专业,则要求老师们应把常用的解剖专业英语词汇在上课时重点介绍给学生们。

2.重视体表标志教学

人体解剖学学习的是正常人体的结构,护理人员面对的是活的标本,掌握常用的体表标志及深部结构在体表的投影,对以后掌握规范的护理操作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时要求学生对照自身和相互对照,进行体表标志的观察和触摸,并给学生讲解—些重要的标志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学生十分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书本中抽象的描述。如在讲骨学和肌学时,可以触摸一些重要的骨性和肌性标志,例如胸骨角、髂前上棘、髂嵴、坐骨结节等;如学习臀大肌时就结合临床护理,讲解与肌肉注射有关的体表标志;学习关节时,讲解并表演关节的运动和脱位表现;讲解呼吸系统时讲解如何触摸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颈段气管;讲解脉管系统时,让学生找准并触摸心尖搏动点的位置、全身主要动脉的体表搏动点及急救时压迫止血点的位置;讲解视器时请同学互看对方的双眸,辨认角膜、虹膜、瞳孔、结膜和巩膜等结构。

3.重视解剖与其它基础医学学科的联系

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病理和药理等其它基础医学有紧密的联系。教师不能仅在自己的学科领域进行深入的钻研,还要对其他学科加强了解,在备课和讲授中提高融会贯通性。例如通过了解胚胎学,联系胚胎发生,让学生理解器官的不对称分布。消化管在发生时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得胰、脾、胃与肝分别处于的消化管左右两侧;横结肠和升、降结肠反折向上,位于十二指肠前方的冠状面内;与此同时支配食管与胃的左右迷走神经成为前后的位置关系。心在发生时顺时针方向旋转,导致心的2/3位于人体正中矢状面左侧,1/3在右侧。例如通过联系药理知识,讲解药物在体内的循行,有助于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的掌握。

4.病例式教学法的应用,将临床病例与解剖知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

基础课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临床各科的理论教学及临床实践打基础,解剖学除了是基础医学课,更渗透到了内、外、妇产、儿科学、神经病学、影像等几乎临床的各个学科。在讲解解剖学知识的同时,联系临床,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肝门静脉侧支循环,解释肝硬化出现呕血、便血原因;讲解眼的结构,解释一些青光眼、白内障的眼部疾病;讲解神经系统病例有核上瘫与核下瘫,脊髓半横断损伤、内囊出血、脊髓灰质炎、桡神经损伤等。

5.重视画图

画图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多媒体无可比拟的,不但老师要自己画图,还要让学生也动手画图.画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等。例如在讲述最复杂的脊髓内部结构或者脑干内部结构过程中,画图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在讲解眼球壁、女性生殖器等,可以随讲随画,吸引学生注意。

6.重视标本模型考试

标本模型考试是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督促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高职学校培养的学生,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解剖知识方面,更要重视人体解剖学的实验教学。认识解剖模型和标本是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要认真地对待标本考试,并将分数计入期末总评中。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骨科;小儿患者;护理

对骨科小儿患者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会使护理工作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1。如何通过加强临床护理和预防,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日康复,提高小儿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现将我科收治的48例骨折小儿患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科2010年住院治疗48例1—14岁患者,男35例,女13例。锁骨骨折4例,上肢骨折24例,下肢骨折14例,复合伤及其它疾病6例,均治愈出院。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掌握骨科小儿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骨科小儿疾病的特征,因人而异,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护理2。因为这些小儿患者在住院期间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的生活和学习,置身与一个陌生环境,每天接触的是病友和医护人员,加上治疗过程中带来的痛苦和身体上的变化,使他们产生恐惧、焦虑、孤独等心理。护理人员对小儿患者要做到发自内心的爱护、尊重,多用鼓励的话语和肢体语言,建立平等友好的情感关系。护理人员与小儿患者交流时,以患儿理解的语言讲解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增加交流时间,不急于进行操作,不强迫,减轻小儿患者的紧张和恐惧,使小儿患者和家长逐步的信任医护人员,明白疾病并不可怕,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身体会很快恢复健康的。

2.2 卧位护理 护理人员以小儿的受伤部位和病情选择合理舒适的卧位,并且根据小儿患者的情况进行动态的调整,嘱其不得随意更换。

2.3 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结合病情耐心向小儿及家人解释营养饮食的重要性,鼓励多食易消化和易吸收的食物,且富有各种营养(如新鲜蔬菜、蛋类、豆制品、鱼汤、瘦肉等),多饮水,保持大、小便的通畅,忌食酸辣、油腻等食物。同时,护理人员也要积极主动参与小儿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为下一步的治疗和护理打好基础。

2.4 疾病健康宣教

2.4.1 教育护理 ①护理人员不仅要对不同年龄,不同理解能力,不同生活方式的小儿患者及家长进行教育,而且要通过教育改变小儿患者和家长的某些不好的行为和习惯,指导家长如何观察小儿患者的病情变化,如何给予小儿患者很好的照顾和支持,让小儿患者身心更舒适,以更好的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也懂得一些合作与协调的关系。②评估小儿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向患儿和家属进行指导,如追床、烫伤、跌倒的预防等。

2.4.2 功能锻炼 ①在良好的复位与固定的基础上,功能锻炼越早越好。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肌肉萎缩,消除软组织肿胀,加速骨折愈合等。护理人员向小儿患者和家属宣传功能锻炼的意义和方法,使他们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消除顾虑,积极主动运动锻炼。②认真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小儿患者的全身状况,骨折愈合进度,功能锻炼后反应等各项指标不断修订锻炼计划。骨折早期锻炼的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等长舒适运动;骨折中期此时局部肿痛消失,除继续增强患肢肌肉等长舒适运动外,并逐步恢复骨折上下关节的活动;骨折后期加强患肢关节活动,让小儿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稍微轻的事情,使各个关节得到全面锻炼。③一切功能锻炼需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随着骨折部位稳定程度的增长及周围损伤软组织的逐步修复,功能锻炼循序渐进。④保证有效的固定,及时检查调整外固定,使骨折顺利愈合。⑤功能锻炼的长期性和枯燥性会让小儿患者最初感到这个过程十分的艰难,依从性不高,需护理人员与小儿患者及家长充分的沟通和互动。在行功能锻炼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肢固定和末梢血供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⑥尽量防止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

2.5 并发症的预防

2.5.1 警惕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发生 它是由于骨筋膜室内的肌肉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受伤的患者。小儿因年龄的特殊性,会对患处感觉运动能力差,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肢的血供、感觉、运动等。

2.5.2 压疮的预防 打石膏和行牵引等小儿因长期卧床,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差,皮肤细嫩,抵抗力低下,易发生压疮。小儿入院后护理人员一定要重视预防,每班检查,班班交接等。

2.5.3 预防泌尿系统并发症 对长期卧床患儿应多饮水,有尿时及时排出,保持会清洁,每日必须行会护理,预防泌尿系结石和泌尿系感染。

2.5.4 预防呼吸道并发症 护理人员指导小儿患者多饮水,注意保暖防受凉,对长期卧床小儿患者还应指导深呼吸及上肢功能活动,如做扩胸运动等。

2.6 出院指导

2.6.1 主动加强功能锻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2.6.2 根据病情指导外固定的护理。

2.6.3 合理饮食,注意休息,行适当的娱乐和学习以增强小儿患者信心。

2.6.4 保持小儿患者心情舒畅。

2.6.5 定期复查,发现问题及时就诊。

3 总 结

骨科小儿患者由于其独特的年龄、心理、身体特点,导致护理难度大,并且小儿患者和家属的期望值很高3。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骨科护理专业知识及技能和小儿护理等知识,并开拓各方面的知识领域,积累多方面护理工作经验,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以绝对的耐心有计划、有重点地来护理小儿患者。采取以上护理方法后,使小儿患者身心尽最大可能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对其康复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院骨科临床护理中取得很大成功。

参考文献

[1] 曹群英,王金方,熊慧.小儿骨科护理体会.咸宁学院学报,2009,23(3):266—267.

篇4

关键词:骨科护理;现状;前景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38-01

1 骨科护理的发展现状

1.1 常见病发生了变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 骨科患者的主要对象为建筑工程事故和交通事故的受伤病人。这些患者中粉碎性骨折和多处骨折比较常见,比较严重的患者还伴随有脑肾心肺等脏器的问题。这些现状都要求骨科护理人员具有更高的水平,首先必须具备熟练的基本护理操作能力, 果断的处事能力,敏捷的思维;其次,必须掌握相关科室的知识,这样才能很好的处理骨科的各种并发症,其中主要应该掌握泌尿科、脑外科、胸外科等高度相关科室的基本知识,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1.2 老年患者越来越多:人口老龄化已经成我我国人口结构不可逆转的趋势。伴随而来的就是老年病的增加,如包括腰椎退行性疾病、颈锥病、关节炎等老年多发疾病。保守牵行治疗是早起老年骨折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发展到现在已经逐渐被淘汰,目前以关节置换、手术内固定等手段为主。现代骨科护理工作的新难点主要是:高龄老人(80岁以上老人)在术后的并发症相对要更多,这种情况应如何处理。老年患者的护理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更高,护理过程中要及时与病人和家属进行沟通了解,定期向病人和家属交待注意事项并做健康宣教,这些工作有助于提高家属的看护能力和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1.3 骨科病患的诊疗手段的发展与进步:骨科医生在进行诊疗时所采用的技术手段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也在不断更新, 新项目、新技术、新工艺日新月异, 单纯的诊疗手法已经被淘汰,当前骨科主要的治疗手段为及时手术取得固定疗养。骨折固定从内固定到外固定再发展到髓内钉阶段;断肢再植从单侧肢体发展到多侧肢体, 关节置换从股骨头到全髋和全膝,从单侧置换到双侧置换等;甚至多个节段的再植;脊柱手术从腰椎到胸椎和颈椎,手术方式从后路到前路,骨科病患的诊疗手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诊疗手段的变化对工作人员的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4 病人的护理要求逐渐提高:病人对术后的护理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越来越高。截瘫病人大部分要求及时进行手术,以达到恢复肌力的目的,甚至自立活动;骨折病人希望早日摆脱束缚尽早离床自由行动;关节重建病人要求术后肢体活动功能基本恢复,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骨肿瘤病人要求保肢性治疗等。每一个患者都希望自己得到最好医生的治疗,使用最佳的手术方案,获得最满意最优质的护理工作。针对患者的需求, 医院首先必须不断地提高医疗水平,然后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注重与患者的沟通,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并处理好医患关系,定时定期对病人进行问询,了解病人的需要,提供最好的医护服务,使家属放心,让病人满意, 有效降低医疗纠纷。

1.5 病人多选择家庭康复:骨科疾病具有活动不便的特殊性,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活动受限,恢复时间长,且并发症高发,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家庭康复。我国的家庭社区的护理能力和医疗护理制度发展比较缓慢,远远比不上医院护理。但是随着家庭康复患者的增多,必须克服这一系列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应该对病人家属进行科学指导,教授一些日常的康复措施,增加电话回访的次数,使病人在家也能随时得到医护人员的帮助好指导。

2 骨科护理发展前景

2.1 护理工作日益重要:在发达国家,护士基本承担了患者入院到出院期间的一切护理措施,包括社会及生活护理、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21世纪护理改革的方向为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技术的革新,新设备的使用,这些都对护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护理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护理工作人员的准入标准,素质要求以及继续教育问题都将受到重视。

2.2 针对个体差异性,循证护理将进一步实现:骨科治疗具有病种复杂多变,治疗方法多样,患者活动能力差,治疗周期长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骨科整体护理必须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一概而论,病人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都必须具有针对性。

2.3 远程医疗的应用: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远程医疗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已经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和广泛的发展。在骨科的康复训练中,将远程医疗和虚拟现实结合起来,进行远程虚拟康复已经不再那么神秘。远程医疗的应用将更加方便地为家庭病人作康复训练指导。

3 结语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骨科护理专业的专科性和综合性逐渐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化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因此,骨科护士要在临床护理的基础上,不断增加专业知识储备、拓宽视野,不断进取,才能适应专业技术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燕. 浅谈骨科患者的康复护理[J]. 甘肃中医, 2010,(04)

[2] 代玉枝. 浅析康复护理的重要性[J]. 青海医药杂志, 2011, (07)

[3] 康复护理学[J]. 中国医学文摘.护理学, 2010,(03)

篇5

【关键词】 PDCA循环系统;中风;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248-01

PDCA循环[1]系统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一套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循环体系,它反应了开展任何活动都必须遵循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总结)的一套工作程序,之所以将其称为PDCA循环,是因为这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要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其他问题尚未解决,或又出现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次循环。不断的改进,不断的提高。康复护理着重于自我护理,鼓励协同护理,即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通过基本康复专业知识的导入,鼓励和帮助患者。减少其对家属和护理人员的依赖性,充分发挥其潜能,尽可能的使他们部分或全部照顾自己。一般的情况下,我科室在对中风恢复期病人入院后,责任护士对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效果不太满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科将PDCA循环系统应用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2例中风恢复期病人的康复护理中,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上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

1.1临床资料

62例中风恢复期患者均选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院针灸科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38~75岁;病程3月~5年。

1.2诊断标准[2]:中风诊断标准: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经过CT或MRI确诊为中风(脑出血或脑梗死),处于恢复期的病人。

1.3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风诊断标准,CT或MRI结果阳性;②中风后病情平稳处于恢复期者;③年龄在38~75岁者;④住院患者;⑤知情同意者。

1.4病例排除标准:①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②不愿意接受本治疗者。

2 方法:

2.1评定内容: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上厕所、床椅转移,行走,上下楼梯。

2.2评定标准: Barthel指数评定等级法[3]。

2.3评定标准:分数无提高为无效,提高5-20分有效,大于20分显效[3]。

3 将PDCA循环系统应用于中风恢复期病人的康复护理中

3.1制定计划阶段(P)

3.1.1在患者刚入院时,分析患者的病情,用Barthel指数评定自理能力,确定康复护理的计划目标。

3.1.2拟定康复护理计划,分别针对病人的良姿位的摆放、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上厕所、床椅转移,行走,上下楼梯等方面进行计划。

3.1.3康复护理的形式,①首先对责任护士进行中风恢复期病人康复护理专业知识的培训,使责任护士了解康复护理方面的新动态,新进展,更好的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②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对自己所管患者的病情应该熟悉掌握,进行一对一式的康复护理。

3.2康复护理的实施(D)

3.2.1良姿位的摆放 上肢伸展位:包括肩、肘、腕、指关节的伸展。下肢屈曲位:髋和膝屈曲、踝关节中立以防止髋内外旋。

3.2.2进食:经常巡视病房,指导病人用餐。对于手和上肢功能处于Brunnstrom分级1-3级的患者鼓励用健手进食,Brunnstrom分级4-6级的患者鼓励用患手进食,提供的帮助有切割食物、固定碗和盘、创造进食环境、根据手功能状态适当改造餐具等,对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技巧的灌输:如构音器官的运动、口鼻呼吸的分离、发声的练习等。

3.2.3洗澡:帮助患者学会单手操作拧毛巾和擦干后背部的水分。未避免滑到,可以在卫生间置放防滑垫。

3.2.4修饰:着重于洗脸、刷牙、梳头、剃须、电动剃刀和吹风机的插头练习。3.2.5穿衣:开衫的穿脱技巧为先穿患肢、后穿健肢:先脱健肢、后脱患肢。套头衫脱的时候先用健手在领口后捻住然后一点一点往后拉,全部捻住后把头退出。

3.2.6大小便:包括进厕大小便、自我清洁、整理衣裤、冲洗或倾倒便盆。尽量未操作轮椅的患者提供无障碍通道和提供卫生间内保护性装置。

3.2.7床--椅转移:教会轮椅的正确使用方法,轮椅与床或椅子的放置角度和位置。

3.2.8上下楼梯:为了练习上下楼梯的能力可以健腿先上、患腿先下。为了增强患腿的力量可以患腿先上、健腿先下。

3.2.9行走: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可以和康复治疗师一起进行平衡训练、坐站训练、患腿支撑训练、步行分解动作训练等。并告知支具的正确穿戴方法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等。

3.3效果评价检查阶段(C)

护士长每周对责任护士康复护理方面的有关知识进行询问,看是否熟练掌握,检查责任护士是不是在按照拟定的计划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及康复指导,并对接受专业的康复护理后62例患者或者家属,询问其对责任护士的满意度,及意见和建议,并做好记录。

3.4总结阶段(A)

护士长将收集到的信息及时反馈给责任护士,对责任护士对康复护理方面知识的欠缺及问题,督促其进行再学习,并鼓励其多提问题,通过询问上级护士及查阅资料共同解决。对意见和建议,通过多与病人,病人家属、主管医生沟通,共同解决。

在一个月的运作中,每一轮护士长,责任护士通过认真总结经验,把好的措施坚持下来,并进一步完善,把不足之处编成新问题进入下一轮需要解决的问题中。

4结果

患者在接收PDCA循环系统在中风恢复期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一个月后,再次测量用Barthel指数来测量,48例患者Barthel指数上升大于20分,情绪得到了好转,增加了自己康复的信心,认为自己还有一些自理能力,更加的配合治疗和康复;9例患者Barthel指数上升在5-20分,为有效。5 例患者Barthel指数无提高,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1.9%。

5讨论

当今社会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性也在不断增加,所以康复护理干预也是中风后遗症后期病人的一个治疗保证[4]。PDCA循环系统的特点是一环套一环的,环环相扣,通过循环,不断充实康复护理工作的内容,优化工作结构,保证了康复护理的连续性,提高了康复护理的质量,达到了需要的康复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对责任护士的满意度。当然在对这62例患者进行观察和比较发现患者的Barthel指数的提高,主要是在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和大小便方面,而在行走、转移和上下楼梯方面大部分患者提高有限。这可能还是与患者的年龄、病情、住院治疗的时间、康复治疗的强度、患者的配合度、物理治疗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在评估制定计划的阶段,应该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充分了解患者的残存机能程度和范围,在总体康复治疗的计划下,结合护理工作的特点,针对性的采取康复护理,努力帮助患者重建身心平衡,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能力。在此过程中不断的发现新问题,不断的解决。因此,把PDCA循环模式引入康复护理中,使康复护理工作步入良性的循环轨道,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文献

[1]王仙园.现代护理管理学【M】.第11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13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篇6

【关键词】 循证护理; 骨牵引并发症; 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2-0094-02

骨牵引主要是通过圆针来直接牵引骨骼,对患者进行有效地复位固定,它经常用于伤口感染、皮肤损伤而不宜进行内固定的患者[1]。骨牵引的主要疗法包括尺骨鹰嘴牵引、颅骨牵引、胫骨结节牵引、股骨髁上牵引、跟骨牵引等。因为有复位和固定等作用,所以在骨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对于不适合动手术的老年患者来讲,使用骨牵引是非常好的方法。然而老年病患者在进行骨牵引手术之后,会出现各种并发症,要改善这一种现象,就要给老年患者提供科学辩证的护理服务。本院对42例患者采取了循证护理的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2012年收治的84例老年骨牵引患者,年龄60~89岁,平均(73±2.5)岁。其中行根骨牵引者为28例,行胫骨结节牵引者为40例,行股骨髁上牵引者16例,平均牵引时间为(38±2.5)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基本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模式,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从而对患者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有一个详细的了解。通过了解能够找出解决的方法,并且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经过护理之后进行评价。下面就循证护理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1.2.1 根据患者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 对于不同患者的情况,医护人员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护理方案。医护人员要对循证护理进行慎重和准确地选择,并根据个人的相关经验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完成合理的护理方案。

1.2.2 执行循证护理方案

1.2.2.1 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 对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解,由于患者在进行骨牵引治疗之后,其活动会受到限制,再加上住院生活不习惯等原因,导致患者容易出现抑郁和焦虑等心理疾病。为了能够解决这种现象,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理解,并关心患者,与患者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方式。要及时对患者进行骨牵引知识的讲解,提高患者对护理知识的理解,树立他们的信心,继而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护理。

1.2.2.2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疼痛护理 在进行手术之后,护理人员要及时定期地检查患者的切口敷料是否干燥、患者的切口有没有渗血等情况,患者的动脉搏动情况有没有出现异常。另外,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交谈,了解他们的实际感受,嘱咐或者帮助患者进行肢体肌肉的舒展活动,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在活动的时候,护理人员应该要注意固定导管,对患者实行变换的时候应该用手压护切口,这样能够让患者减轻疼痛。作为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富有同情心,不断鼓励患者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在给予药物止痛的同时,还必须要观察患者的相关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该及时停止用药。

1.2.2.3 对患者进行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护理 由于老年病患者身体机能都有一定的衰退和减弱,他们的抵抗力比较差,在进行骨牵引手术之后,很容易患上尿路感染。由于,老年病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长期卧床,导致尿液的排空不顺畅,这样很容易导致细菌的生长,从而引发感染。因此,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相关指导,如训练患者进行床上排便,嘱咐他们尽量多喝水(每天>1.5 L),以保证尿量的充足,必要的时候要根据医生的吩咐进行膀胱冲洗。

1.2.2.4 对患者进行预防静脉血栓的护理 由于骨科手术对于老年人的血管、神经和肌肉都造成比较严重的伤害。因此,医护人员应该要密切观察,比较患者的肢体脉搏状况,例如,观察患者的肢体有没有出现肿胀、皮肤的颜色有没有加深等情况。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治疗。在手术之后要进行功能训练,并适当地服用阿司匹林,防止血栓的形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经过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组别 身体疼痛

(例) 便秘

(例) 尿路感染

(例) 静脉血栓

(例) 总发生率

(%)

观察组(n=42) 1 3 1 0 11.90*

对照组(n=42) 3 5 2 1 26.19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老年病患者在进行骨牵引手术之后的并发症较多,对老年患者有很大的影响[2]。因此,对患者不同情况进行评估,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才能够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关于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当中,主要解决的问题如下:(1)坠积性肺炎:由于骨折患者的卧床时间比较长,发生坠积性肺炎的几率也比较高。(2)压疮:一些老年病患者患有高血压等老年疾病,再加上手术后不适宜活动,很容易产生压疮。(3)便秘:便秘是骨科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由于患者的卧床时间较长,导致宿便停留的时间过长,从而产生便秘。(4)泌尿系统感染:由于一些患者为了减少排尿带来的不便,故意少喝水,因而引起泌尿系统感染。(5)疼痛:疼痛在老年患者中很常见,医护人员一定要及时观察患者的情况,掌握患者是否出现外伤、神经性引起的疼痛,并进行及时治疗[3]。

针对以上几点,医护人员一定要加强对老年病患者的护理,在进行手术2周之后要开始进行关节活动,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加活动量,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患者肌肉收缩、关节僵硬等情况的出现。如果患者的情况允许,护理人员尽可能辅助患者进行全身活动,如深呼吸、扩胸、漫步等,以预防并发症的出现。

当对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时,护理人员要根据循证护理的原则进行资料的查询,将医学中的研究成果和临床中的护理专业进行结合,将护理经验和专业知识相结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4]。通过循证护理,对老年骨牵引患者进行预防方面的引导,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从而配合治疗。根据本次研究统计,实行循证护理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由此看来,循证护理不仅依赖于专业的护理理论知识,还需要发挥医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曲华.循证护理在预防老年患者骨牵引并发症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0):89-90.

[2]刘红村.骨牵引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18(11):141.

[3]唐钰,刘姗姗,谢红艳,等.疼痛管理在骨科常见疼痛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72-73.

篇7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健康评估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185-04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简称SP),又称模拟病人或病人演员或病人指导者,是指从事非医技工作的正常人或病人,经过标准化、系统化训练后,能同时发挥扮演病人、充当评估者和教师三种功能。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是1975年由Harden[1]提出的一N客观、有序的多站式临床技能考核框架。SP参与其中,使考核更加公平、客观和全面[2]。近年来情景模拟教学既基于SP并结合模拟人的OSCE在临床医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临床技能考核中得到了应用,但将其用于护理本科生《健康评估》课程的实践教学的报道较少见。笔者于2013年开始进行SSP(student standardized patient)的招募和培训,并将其应用于2012级和2013级护理本科生《健康评估》课程的实践教学及考核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我院2012级和2013级护理学本科二年级开设健康评估课程学生共182名,其中2012级67人2013级115人,男生4名,女生178名,年龄19-21岁;分别将182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共96名,对照组共86名。

2.方法。①研究方法。观察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辅以SSP结合模拟人教学,实践技能进行OSCE考核;对照组进行传统的教学及考核。两组学生任课及考核教师均为同一批教师,课程结束后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并比较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并且在该年级学生三年级临床综合实践技能考核后,对其护理评估考核部分的成绩进行比较分析。②SP病例剧本撰写。由有丰富临床及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SP病例剧本,以临床常见、多发、典型病例为内容,撰写了10个SP病例:化脓性扁桃体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心肌梗死;上消化道溃疡;上消化道出血、肾病综合症;急性白血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每个病例均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体格检查、阳性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编写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社会家庭情况,同时设计了每种疾病患者的表演场景,如刚入院患者焦虑担心的场景等。并制定每个病例需要训练的评估能力、问诊技巧、交流技巧与职业精神,以训练学生的基本临床评估能力、对临床问题的思辨能力、应对能力以及对患者的人文关怀。③SSP招募和培训。招募了12名二或三年级的医学生,男性8名,女性4名,有一定的表演才能及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培训每次2学时,每周2次或3次,共6~8次,约4周内完成。第一阶段:教师讲座2次,介绍SP的概况、职责及如何扮演好SP,下发剧本,让SSP熟悉解读病例。第二阶段:每个SSP负责扮演一个临床病例,采用角色互换模式练习,培训老师根据学生表现进行指导。教师指导主要让SSP认识疾病并理解疾病可能出现的症状与临床表现,并做到在问诊过程中有问必答,忠于剧本,症状模拟真实,表现自然,要能表现剧本中的特定场景;护理专业SSP要特别注重人物的心理、性格及社会角色特点的培训及表演。第三阶段:评估能力训练,即让SP参与临床问诊教学及考核。④OSCE站点的设置。OSCE考试模拟临床上护士接诊新入院患者的流程设为四站:第1站为测量生命体征,占10分;第2站为问诊(SSP考站),包括采集病史史并提出护理诊断,占40分;其中SSP评分占45%,教师评分占55%;第3站为体格检查(SSP考站),根据第二站问诊SSP病情进行相关系统的体格检查,占40分;第4站为阳性体征,在模拟人上查阳性体征,占10分。第2站由SSP和监考老师共同负责考核,其他站由2名监考老师进行考核,分别建立各站点的考核评分体系。4站之间根据SP的病情有机联系在一起, 时间共30min,总分100分,占健康评估课程总评成绩的30%。⑤考核评分标准的制定。根据查阅文献资料及任课专家教师充分讨论确定了各站点的评分标准。尤其是建立SSP考站的考核评分标准,包括教师对考生的评分标准及SSP对考生的评分标准。如第2站问诊SSP评价,主要包括考生的自我介绍、语言及非语言的沟通是否恰当、态度是否和蔼、是否体现对患者的关心等。⑥具体实施。观察组在问诊及体格检查的课程中用4个学时以SSP进行实训教学,3名学生为一组进行SSP问诊练习,后提出护理诊断,完成一份护理病历。该组学生用OSCE进行期末课程实践考核。教研室统一组织部署,制定考试流程表。参加考核的教师考前集体备考,统一评分标准。4个站点考场呈单向式排列,每个站点前都贴有标识,考试前学生抽签决定考试疾病。对照组进行传统的看录像-示教-练习教学模式及项目抽签实践技能考核。

3.评价指标。①对两组学生健康评估课程期末理论成绩进行比较。②考核结束后采用自制问卷对观察组学生进行SSP教学考核效果评价,采用不记名方式,当场收回。内容包括:是否喜欢这种学习方式、是否激发了学习兴趣、是否提高了临床实践能力、是否提高了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能力等15项内容。③分析比较两组学生三年级实习进点前统一组织的综合临床技能OSCE考核中评估部分的成绩,评估部分共设问诊、生命体征、体格检查及阳性体征共4个站点,满分40分。

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经由专人核查后录入计算机,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以P

二、结果

1.两个年级两组学生期末理论成绩比较,观察组成绩高于对照组(P

2.两个年级两组学生进实习点前临床技能综合考核中评估站点成绩比较,观察组成绩高于对照组(P

3.观察组学生对SSP教学考核效果评价对观察组96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96份,回收问卷95份,回收率99%。观察组学生认为SSP教学考核方法在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与病人的沟通交流能力、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临床思维培养等方面有较大的帮助。见表3。

三、讨论

完整准确的病史采集,系统规范的体格检查技能,科学辩证的临床思维,是每个医学生的基本功;具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能力及人文关怀的素养,建立文明和谐的医患关系,则是医学模式转变对当代医学教育的新要求。《健康评估》课程的实践教学和考核在培养护生问诊、体格检查、会谈沟通等临床综合能力方面尤显重要,传统的学生之间的互练及老师抽考别项目的考核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基于这一现状,我们在课程的实践训练及考核中引入SSP及OSCE的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实践2年收效良好。基于SSP的OSCE内容设置与临床护士接诊患者工作内容接轨,全面模拟了临床工作的场景,既包括对考生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考核,又包括临床思维和评判性思维的考核,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人文关怀精神,比传统技能操作考试更合理[3],对促进考生掌握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并将其有效转化为职业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期末课程理论成绩均优于对照组,说明该教学考核方法对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解掌握理论知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课程的期末实践考核两组学生采用了不同的考核方法,考核内容及评价的标准不同,其成绩不具可比性。故采用两组学生下一学年的统一组织的临床技能综合考核成绩作比较分析。该综合考核共设11个站点,对所有学生的考核内容及评价的标准均统一。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成绩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学生评估的实践技能掌握较好,表现优秀,说明SSP教学考核方法对学生临床技能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这与国内大部分学者的研究结论一致。[4-6]情景模拟教学生动有趣并具挑战性,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88.4%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调动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82.1%的学生认为激发了学习兴趣,突破了传统教学枯燥沉闷的说教,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并且该教学模式培养提升了学生的综合临床实践能力。76.8%学生认为可增加面对患者的信心。情景模拟教学强化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训练,涵盖了临床思维及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在学生的综合临床实践能力及临床思维的培养上凸显优势,达到较传统技能操作训练及考试更优的教学效果。尽管SSP模拟情景逼真,却有诸多不足,如无阳性体征,这很容易误导学生,使学生对真正病人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认识不足[7];用高年级医学生作为SSP参与教学考试时往往会过于主动地提供病史,降低考核的难度;SSP的评估点评能力参差不齐,普遍较弱;还有SSP流动性强,队伍的稳定性较差。笔者在对SSP的培训过程别注意了上述问题。本专业的研究生由于已经具备了相当的专业知识,培训成本低时间短,应是SSP的较理想的人选。

综上所述,基于SSP的OSCE教学考核的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应用于《健康评估》课程教学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学生临床综合技能,使护生的临床思维、沟通交流能力和人文关怀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应在今后的临床护理专业课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Franzese C B. Pilot study of an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for evaluating clinical competencies [J] . Otolary ng ol Head Neck Surg,2008,138( 2):143-148.

[2] Vu N,Baroffio A,Huber P, et al . Assessing clinical competence: A pilot project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a standardized patient - based practical examination as a component of the Swiss certification process [ J].Swiss M ed Wkly,2006,136( 25-26):392-399.

[3]李娟,吕伟波,胡琛,等.基于标准化患者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护理本科毕业生临床技能考评中的应用[J].护理杂,2010,27(11B):1681-1683.

[4]林勋,蒋健,邹菁,等.SP及OSCE在医学生临床技能评估中的应用探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5):544-545.

[5]赵民,周钢,张晓蔚.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之我见[J].医学教育,2000,(4):31-33.

篇8

【关键词】骨折;护理安全;干预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护理服务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它包括了一切护理缺陷和一切不安全的隐患,涉及到参与护理活动的每个人员及各个环节[1]。骨科住院患者以急诊多、老年病人多、活动受限严重、住院时间长等为特点,病人在住院期间容易发生各种意外事件,使病人的权益、医院的声誉受到损害,同时由于病人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病人的安全越来越受到医患双方的重视,所以护理安全隐患的预防及管理是护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护理安全管理包括病人安全管理和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医院安全管理的一部分[1]。正确认识和积极防范护理安全隐患,尽可能减少护理安全所造成的损害,对于维护病人权益,提高护理质量和保证护理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

1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1.1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1.1.1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较淡薄护士不了解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在工作中不能识别护理安全隐患,忽视护理活动的特殊性,表现在行为上和语言上不严谨,工作中不遵守诊疗护理常规,不能有效维护自身的利益,导致医疗纠纷常涉及护理方面的不足。

1.1.2专业知识掌握欠缺骨科患者的护理专业性强,护理工作量大,护士工作后如果不继续学习专业知识就不清楚疾病护理知识及护理观察重点,就无法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健康指导,甚至连正确翻身都无法完成。在骨科即使是同样的病例,年龄、体格、营养等不同,病人开始运动、下床时间也会不同。护士若未掌握熟练的专业知识,病人会发生功能受限或再受伤。

1.1.3病情观察不够细致护士在巡视病房时,只询问不观察,对患者出现的情况未了解清楚,就给予简单的处理。如一位椎管内肿瘤术后的患者,术后诉双下肢麻木、疼痛,护士未认真检查病人和查看病情记录,认为是麻醉未退,未及时报告医生处理,直到病人双下肢肌力0级,才紧急手术,术中发现是椎管内血肿压迫所致。

1.1.4未规范执行操作规程在骨科最容易发生的是不认真执行分级护理制度,不按时巡视病房对病人进行翻身,导致压疮的发生。目前护士重治疗轻护理,对病人生活护理过分依赖护工和家属,而这些人无专业的护理知识,在对病人进行生活护理时容易发生意外。

1.1.5护理记录不准确、及时在骨科护士对病人的感觉、活动及血液循环等情况缺乏动态的观察记录,在病情变化时无法识别,特别是术后效果不好时无法区分是术前症状未缓解还是手术损伤。有的护士记录繁琐,花费太多的时间记录病情,占用护理病人的时间。

1.1.6职业防护意识不足护士在给患者更换引流袋、更换大小便污染的床单位时护士仍不习惯戴手套进行操作;处理针头匆忙,针帽回套而发生针刺伤;另外在骨科护士因经常给病人翻身、搬运患者,护士容易发生关节扭伤和肌肉劳损,特别是腰部的损伤。

1.1.7实习护士方面因素实习生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护理知识和技能欠缺、不熟练,未执行操作规程和操作制度;实习后期因工作分配等问题,思想不集中,带教老师认为学生各项操作已经熟练,让学生独立操作,也容易发生差错。

1.2病人方面的因素

1.2.1病人对疾病认识不足骨科患者因外伤后感觉、活动有不同程度的障碍,护士会根据情况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如在护士及家属协助下下床或翻身,住院期间不能使用热水袋等,但是患者因未认识到这些注意事项的重要性,仍在护士离开病房后不按要求翻身、使用热水袋,导致坠床、烫伤等事故。

1.2.2不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长期住院的患者自带电器,在病房煮饭。部分患者卧床吸烟,有的为了防止护士发现,甚至躲在被子里吸烟,这样容易导致火灾等发生。

1.2.3病人过于强调隐私权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患者强调保护自己的隐私权和知情权,认为治疗骨折只需要告诉医护人员外伤史即可,对既往史和家族史未详细讲明,以至于延误病情。

1.3病房环境和设施方面因素环境不安全也是很大的隐患。如地板不干燥、堆放杂物、走廊加床、卫生间设施不全等,对行动不便的骨科患者会造成跌倒、碰伤等。骨科的各种用具如拐杖、习步架、CPM机的功能未及时检查,在病人使用时易发生意外。

1.4医院管理方面因素由于护理安全涉及到医疗、护理、后勤保障、医技等各方面,如果各部门管理制度松懈,协调差,会导致病人出现不良的后果或出现伤害。由于护士缺编,护士超负荷运转,导致护士以完成医嘱的治疗任务为目的,直接影响了护理安全[2]。有资料表明,护士人数少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增加相关[3]。

2防范措施

2.1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与护士有关的法律法规,如《护士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了条例》及医院的规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有学者认为护理安全与护理风险有因果关系:护理风险意识低,护理风险系数高,护理安全系数低反之,护理安全系数就高,护理安全保障可靠性大[1]。定期进行各项规章制度的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和落实情况。

2.2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利用各种形式学习理论知识:如外出参观学习、请医疗、护理专家讲课、病例讨论、个案学习、举办读书报告等。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强化护士对专科疾病知识的观察能力,掌握专科疾病的护理重点。对新毕业的护士进行系统的培训,定期进行专科疾病知识的提问和考试,使他们尽快掌握相关知识。新护士要经过科室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值班。

2.3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加强规范化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操作考试,这样不但提高了护士的技术水平,而且从根本上防止了因操作不熟练或失误而发生的差错,保证护理安全的落实。对新护士值班时遇有较大手术或有重病人时增派老护士加强班,以保证安全。严密观察病情切实落实分级护理制度,严密地观察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变化。正确理解医嘱及治疗方案,并认真贯彻执行,以便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与护理,杜绝因疏忽而造成的医疗事故。

2.4规范护理病历书写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了条例》及《病历书写规范》的内容,指导护士骨科患者病情记录的重点,制定标准病历记录模版,为新护士记录病情提供参考。定期检查病历质量,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当事人,帮助护士及时整改。重点检查危重患者的病历和有纠纷患者的病历。

2.5加强病房管理科室成立安全质控小组,对科室的护理安全负责。每周有工作重点,每月进行安全点评。对存在的问题或隐患进行分析,积极查找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加强对病房环境的管理,物品定点放置,易燃物品作好防火措施。保持地面干燥、无杂物,走廊、卫生间安装扶手,病床安床栏。各种用具定期检查、保养并记录。对下床的患者要有专人陪护,并保持活动范围安全。

2.6教育护理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防护措施预防针刺伤,工作中注意标准预防。在搬运患者时评估患者的体重、受伤部位,尽量用节力的方法安全地转移患者,必要时可佩带腰围等来保护自己。

2.7加强实习生管理当前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处理难度日益增大的情况下,护理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也是带教的重点。对实习护士经常进行安全知识的指导,讲解科室容易发生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法。当同学有困难时要及时提供帮助,做到“放手不放眼”。

2.8合理安排护理人员资源提高护理人员对组织的认同程度,充分发挥护理里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准确全面了解护士的能力结构和特长,做到护士能力与岗位相匹配,并能根据病人情况及时进行调整[4]。同时要关心护士的生活和成长,让护士在轻松的氛围中工作,减轻工作压力,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2.9完善护理差错报告与根源分析系统为了防范护理差错并从中汲取教训,科室及医院要建立健全护理缺陷报告制度,对已经发生的缺陷要少谴责多讨论,查找自己科室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2.10做好病人的安全教育患者是护理安全管理中可变性最大的群体,流动性大,构成复杂。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中,在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上均可发生不安全事件。所以从患者入院后就要向患者讲解患病后机体的变化及注意事项,医院的设施和使用的方法。在病房设立安全宣传栏,用以前发生的事件提醒患者采取安全的行为。对病人做好疾病的健康宣教,指导病人认真进行康复训练。教育患者及家属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及时准确地向医护人员提供有关病情的信息。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安全质量是患者选择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护理安全防范,是一个及其复杂的形成过程,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查找原因,主动帮助病人解决问题;耐心听取病人的主诉,满足病人的合理需要;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卫生宣教及护患沟通工作,让我们的护理工作得到病人及家属的支持与监督,让护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为病人创造安全的住院环境。

参考文献

[1]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3-174.

[2]张玲.德国向山橡山医院护士岗位编制的核算方法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39-940.

篇9

我国疼痛医学起步较晚,很多医院无专门的疼痛科室,少数设有疼痛科室的医院从事疼痛诊疗的医师也基本来自麻醉等其他专业,大部分未接受过系统的疼痛诊疗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2]。针对这一问题,2007年原国家卫生部227号文件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建立一级诊疗科目“疼痛科”。主要业务范围为慢性疼痛的诊断与治疗,为患者提供专业疼痛诊疗服务。我国医学教育体系中没有专门的疼痛医学专业,将部分麻醉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成合格的专门从事疼痛诊疗的专业人才十分必要。而现行医学本科教育尚未将疼痛医学划为本科生的必修课,部分院校仅将其列为麻醉专业的辅助课程,不但面临专业教材缺乏、学时不足的困境,更紧迫的是疼痛医学教育体系尚未建立,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展疼痛医学教育,培养合格的疼痛医学人才,国内外均没有成功的教学模式可供参考。近年来,首都医科大学联合各附属医院从事临床疼痛研究的研究生导师开设疼痛医学课程,取得很好效果。

2开设疼痛医学选修课程

对有兴趣从事疼痛诊疗工作的麻醉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疼痛诊疗课程教学,有利于对他们集中进行疼痛学理论知识培训,为将来从事疼痛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目前我国现行本科生的医学教育尚未将疼痛医学划为必修课,缺少系统性的疼痛医学基础教育,虽然“疼痛”一词在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物学、生理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课中都有涉及,这些课程偏重于生理性疼痛产生的传导通路和细胞分子机制,远不能对临床病理性疼痛的机理、诊断、预防和治疗进行系统介绍[3]。即便是在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不同专业医学生的疼痛课程教育所用学时十分有限,例如口腔专业15小时,药学专业13小时,护理专业31小时,康复理疗专业41小时,远不能对临床病理性疼痛的机理、诊断、预防和治疗进行系统介绍。专业教材缺乏、内容的简单重复、蜻蜓点水式的介绍等问题使现有教学内容和模式难以适应疼痛医学的发展需求[2]。首都医科大学较早在研究生中开设了《临床疼痛生物学》选修课程,每期选修学生20-30人,36课时,内容包括疼痛学说发展史、疼痛机制、疼痛流行病学、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分娩痛治疗、头面部疼痛诊疗、慢性内脏痛诊疗、疼痛外科治疗及疼痛神经调控等。疼痛专门课程的开展使研究生对疼痛理论有了扎实的掌握,对临床疼痛治疗理论和操作有了全貌性的理解,坚定了他们从事疼痛诊疗工作的信心。我国疼痛医学教育应该在有条件的医学院校,通过调配师资、完善教材大纲和计划、优化课程体系等综合手段,形成疼痛医学专业化教学体系,使有兴趣的研究生能接受正规的、系统的疼痛专业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于毕业时即已初步具备疼痛专业的能力,再经过2年~3年的临床实践培养,可以达到疼痛专科医师水平[4]。

3制定合理的临床培训计划

疼痛(尤其是慢性疼痛)不是单一因素的疾病,其发生可以累及整个神经系统,甚至引起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系统的异常,许多疾病如风湿、关节炎、骨折、溃疡病、糖尿病、中风和癌症等也可以引起慢性疼痛。疼痛医学具有明显的多学科性特点,所涉及的学科包括麻醉科、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介入科、肿瘤科、康复科、老年病科等等[3]。另外,长期慢性疼痛可引起恐惧、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情绪认知问题,而这些因素又可以使疼痛复杂化。因此,疼痛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一名合格的疼痛科医师应当接受正规的疼痛医学教育培训过程,学习内容除了涉及基础医学知识、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物学、麻醉学、药理学等重要课程外,心理咨询、康复理疗等其他相关专业知识也必不可少。因此对于有志从事临床疼痛诊疗的麻醉专业学位研究生,应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使他们有机会在麻醉科、神经内外科、骨科、康复科、肿瘤科、放射科等相关科室轮转,使他们能够熟悉各科病历书写,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他们的临床诊治技能和与患者的交流能力[5]。在美国,麻醉住院医师完成训练后需再接受2年~3年的疼痛治疗临床培训方能独立从事疼痛诊疗工作。因此,对未来有志于从事疼痛诊疗工作的麻醉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建立区别于未来专门从事麻醉工作的研究生的临床培训和轮转计划,加强在疼痛临床诊疗能力方面的培养。

4加强科研能力培训

疼痛医学是一门新的学科,需要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来支撑。目前,疼痛医学领域里,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相对脱节,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科学认识。构建完善的疼痛医学科学知识体系是目前应当解决的突出问题。对有志于从事疼痛临床工作的麻醉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高强度的科研培训有利于加强这些未来的疼痛医师的科研能力,使他们一开始头脑中就形成牢固的基础-临床知识体系,形成由基础理论到临床分析的思维习惯[6]。当前临床慢性疼痛还有诸多问题没有攻克,其中的瓶颈问题是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缺乏有效的治愈手段。因此,经过严格科研培训锻炼出来的高级疼痛医学人才通过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更能够促进对临床慢性疼痛机理的深度理解,为探索出新的行之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案创造条件,并最终对疼痛医学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我国疼痛医学在临床诊断、治疗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人才培养及学科发展等问题上相对滞后。通过聘请国内外一流的教授对麻醉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疼痛前沿知识及论文设计讲座,定期组织研究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对有创新性的论文进行讨论和分析,发挥导师群的指导优势,发挥研究生及导师群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在疼痛专业领域的创新能力[7]。

篇10

关键词:显微外科;护士;护理质量;素质培养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所涉及的疾病种类也越加广泛,从护理方面而言,必须加强护理质量的提高,才能跟上患者的需求。对于显微外科护士而言,要充分发挥专业技能和优势,全面提高素质,加强工作能力,才能适应当前的工作需求。为了实现护士素质提高,必须从护理管理入手,强调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并制定相关的素质培养方案,做好质量控制,才能实现护士—患者—环境的整体优化,确保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1],自2015年1月起实施新的护理管理办法,就显微外科护士素质培养与护理质量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

1显微外科护士的素质培养

1.1提高护士自主学习意识。由于护理工作相对繁重,护士在工作中更注重日常护理的完成,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精神。在现代护理体制下,不但要求护士应当按要求、高质量的完成当前的护理工作,更要求护士应当不断进取,成为患者的教育者、咨询者和帮助者,全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适应患者日益提高的护理需求。因此管理者要从意识层面入手,充分强调护理形式的严峻性,使护士树立压迫感和危机感,培养护士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来扩充知识。1.2改进显微外科护理知识培训方案。传统的护理培训仅限于培训时间内,在培训结束后护士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科室也并未制定相应的自主学习制度,护士缺乏前进和学习的方向。在新的改革方案中,强调从多方面入手提高护士的学习意识,并从多方面提供学习帮助。①强调以整体护理为中心的培训学习,科室展开以整体护理为契机的学习方案,除了集体培训外,设立相应的护理质量评价方案,与护理绩效挂钩,提高护士的自主学习积极性。②针对显微外科护理工作特点,查阅相关资料,制定一本完善的显微外科护理专科手册,将其作为显微外科护理工作的“宝典”,为护士的日常工作提供帮助。③科室订阅多种医疗护理杂志,为护士的学习提供支持,不断开阔护士的视野和思路,扩充知识面,使其能够充分掌握护理新知识。1.3促进护士知识结构更新。科室要重视护士的在职教育,与护理部密切配合,采用分层次培训的方式,充分考虑各阶层护士的学习需求,实现阶段性的提高。组织护士定期参加护理部举办的各类培训,采用晨会讨论的方式来实现知识的巩固。积极选拔优秀护士参与上级医院的进修,鼓励护士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及时了解护理新技术。

2护理质量管理

2.1明确护理质量管理核心。护理质量是整个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确保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的保障,因此必须强调护理质量的重要性,明确目标,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杜绝护理差错的发生,分析护理缺陷,制定改进对策,使风险事件发生率降到最低。充分考虑显微外科的护理工作特点,确立护理核心质量,密切观察患者肢体血运情况,例如断肢再植手术的再植肢体、移植皮瓣以及其他各类急性损伤等。2.2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计划。(1)强调专业素质:修复组织、再植肢体成活的前提,是组织血运的良好,血液循环状况是评价预后的重要指标[2],因此护士要充分做好术后的观察工作,动态、持续的评估患者手术部位的血运状况,确保及时发现并排除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2)定期组织学习培训:采用外派学习或邀请专家进行集体讲座的方式,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由资深护师传授临床工作经验,进行离体肢体保存方法、术前心理指导、皮肤准备、相关检查等内容的讲解,说明各个护理关节中的重点所在,指导低年资护士学会正确评估患者术后的恢复状况,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导及用药指导。(3)技术指导:除了理论知识学习外,掌握临床工作技巧是确保护理质量提高的重要环节之一[3]。采用一带一的方式加强低年资护士的护理技术学习,使其充分掌握血管危象的判断和处理,避免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护士不能及时、准确的做出判断,影响治疗时机。组织血运的观察和判断是显微外科护理工作中的难点,单纯进行理论学习很难提高护士的实际判断水平,因此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累积临床经验,才能实现提高,因此对于低年资护士而言,不要单纯强调技术学习,更应当强调经验的积累,重视低年资护士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技巧的培养,实现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4)加强工作责任心:护士除了要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正确的评估能力外,还应当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确保在任何环境下都以患者的安危为己任。工作认真细致,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及消毒隔离措施,及时发现护理隐患,做好反馈及处理工作。(5)做好病房管理:安排专人负责病房一应器械的管理,确保急救车等药械时刻处于备用状态。管理人员应当在患者手术结束前调好室温,放置温度湿度计、红外线灯、警示牌、血压计、听诊器等必要物品,在患者回到病房前即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定期做好病房消毒,根据患者的需求安排合适的床位,避免影响患者。保持良好的室温及湿度,控制人员流动。2.3完善质量控制体系。良好的质量监控体系是确保制度良好运转的前提。完善质量控制制度,成立质量监控小组,负责对日常显微外科护理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真实记录,在每月护理会议上进行通报,将护理质量与绩效挂钩,设立相应的奖惩机制,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及责任心。

3成效

3.1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在实施新的护理管理方案后,显微外科护理质量显著提高,2015年在分级护理、身份识别、专科护理、健康教育、护理风貌及文书书写方面的评分,均显著优于2014年(P<0.05)。见表1。3.2护理满意度比较。2015年护理满意度为99.14%,显著高于2014年的91.25%(P<0.05)。

4结语

高标准的护理质量是现代护理管理的目的,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的护理需求不断提高,这也给护理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实现护理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才能全面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实现护理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4]。从本次研究情况来看,强调护士素质的培养,改进护理质量管理措施,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实现了整体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因此,重视显微外科护士的素质培养与护理质量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建立对应的质量控制体系,是提升护理质量的必要前提。

作者:金珏安 何冰心 李安安 单位:1.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 2.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王彩云,贾金秀,张颖,等.北京地区神经外科护理专业培训现状及需求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9,24(12):10-12.

[2]汤先萍,李清,周莹,等.中美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政策建议[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