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特点范文
时间:2023-11-10 17:41: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文化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5-0189-02
绪论
河南,地处中原大地,是丝路文明和华夏文明最为灿烂的文化热土。千百年来,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等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河南社区音乐文化是河南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音乐在河南有着广泛的民众基础和生命力,其文化特征深深地烙印在每个老百姓的心中。人民群众在物质文化生活提高的基础上,也需要精神文化生活,而音乐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使得其成为大众百姓的首选精神食粮。丰富的社区音乐活动能使每一位参与者体会到乐趣的同时,亲身实践到音乐中,他们不仅能学习到很多专业的音乐知识,同时大范围的社区音乐活动也能使参与者得到身心的放松。在社区交流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可以增进感情,从而更加促进社会的发展及文明建设。目前,文化处在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如何能使河南的社区音乐文化独树一帜,并能持续传承和发展也成为河南音乐爱好者需要研究的问题。因此,丰富的音乐文化能为社区文化的发展提供可持续动力。音乐文化科研具有艺术价值、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因此也极具挑战性。
一、社区音乐
(一)关于社区音乐
首先,社区音乐的主体即参与者是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的。凡是参与社区音乐中的老百姓没有年龄及性别的差别、甚至没有音乐专业水平的限制。参与到社区音乐运动中的居民的主要特点是:他们大都秉承着积极自愿自发的原则,不受地点、时间及音乐类型的限制。虽说社区音乐的主体大致是根据地域来进行划分的,不同地域会有不同活动形式,但是不论是刚上幼儿园的孩童亦或是年近花甲的老年人,也不论是专业从事音乐领域的音乐家还是自发的音乐业余爱好者,只需要怀揣着对音乐文化活动的热情,没有任何条件的限制和束缚,他们都可以是社区音乐文化活动的主体。
(二)社区音乐的分类
社区中的音乐即包括所有的音乐类型。它的音乐形式可谓多种多样。它可以是接地气的地方戏剧表演,老年合唱团演出、年轻人自发的乐队表演和广场舞等,以及专业音乐家或非专业个人爱好者即兴创作的一种音乐形式一如年轻人用乐队伴奏自弹自唱组成创作团队定期在某个地点进行演出等。因此社区音乐还有着非常丰富和多样化的内容。而社区音乐于一般传统的音乐行为的最大区别在于:社区音乐最大的特点是其行为方式是依托于社会活动中的,它反映的是当地社区的文化现象以及当地老百姓对自身生活的构思与幻想。
此外,社区音乐分为自发性和组织性。通常社区生活中我们会看到有固定时间由组织机构(如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所等)来组织的演出或集体活动出现在某一社区的现象,这种称之为社区音乐活动的组织性;另一种则是由零散居民不定时临时组成的活动队伍,这些活动成员通常有着流动性、多样性的特点。
二、郑州市社区音乐的现状
随着河南省社区音乐文化的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依托于河南省社区音乐的发展,郑州市城市社区音乐文化也逐步展开。在21世纪90年代至今,郑州城市社区音乐的发展越来越快。在郑州市各个社区、街道相继涌现出一大批的音乐团体。这些音乐团体相继在各社区举办及开展音乐文化活动。如音乐乐器的演奏教学、一系列自拉自唱的戏曲活动、活泼热闹的广场舞及各种合唱团的练唱演出等。这些活动大多数为居民自发而成,社区活动有了音乐的融人为居民提供了精神食粮,更加丰富了老百姓们的业余生活。近几年来,社区音乐教育也历经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总的来说郑州市社区音乐文化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各界群众的积极参与是其兴盛的内在动力。依托于河南省社区音乐文化的发展,郑州市城市社区居民中的专业文艺工作者和群众音乐爱好者的广泛参与也是郑州市城市社区音乐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社区中活动硬件设施的配备与完善也为社区文化活动创造出舒适的场地。城市的绿化、社区的环境、周边的氛围等因素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居民们的精神世界。音乐与社会生活相呼应,使城市中的居民在工作之余放松身心也形成了独具河南地域魅力的城市社区音乐文化现象。
最后,笔者走访了郑州市区的多个社区,发现大多说社区的音乐活动多以伴奏或健身的形式为主,且多种多样。如健身操、广场舞、老年合唱团、少儿舞蹈队及自发组织的豫剧乐队等。这些活动的场地大多以在公共的绿地、公园、社区平地及操场开展。其社区音乐文化活动通过总结可得知:郑州市众多社区音乐活动中,大多由合唱团(他们的成员主要以退休干部为主)、广场舞(成员为以中老年女性)以及一些区一活动组成虽然曲艺活动不是郑州市社区音乐活动的主体,但却是河南地区不可忽视的社区活动中的一部分。在郑州市的很多社区活动中,豫剧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从事豫剧活动的以老年人居多。他们会自发形成小规模的团队,定期进行一些集体音乐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传唱豫剧不仅是他们自身情感的表达方式。也是对本地居民生活的贴近于还原。
三、郑州市社区音乐的特点
(一)社区音乐文化的普遍性。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社区活动中对音乐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舞蹈、合唱、文艺汇演及社区比赛等集体音乐活动中。音乐对社区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日益明显。社区中的音乐活动的最大特点是一些群众自发的群体行为,目的是为了增强自身体质、陶冶情操。现如今,城市社区中的音乐文化内容具有淳朴性、通俗化。笔者通过对郑州市多个社区的走访,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每个社区中每次参加社区音乐活动的人数大多在10至100人不等。其中10-100人占88%、10人以下占3%、而100以上占7%(群体舞蹈居多)。由此可知,社区音乐活动的参与人数大多以群体为单位。
(二)社区音乐文化的本土性。笔者对河南郑州市社区及周边社区公园进行了实地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各地城市社区群众自发的音乐活动其内容多以民歌和河南特色剧种一豫剧为主。如郑州市中原区“帝湖花园”小区、金水区“群英小区”、“丰庆佳苑”小区公园内有豫剧演唱、地方民歌演唱等。值得一提的是,河南很多城市社区内公园除一些大众化的社区音乐活动外,郑州市较其他城市更为突出的现象是豫剧演唱的组团现象更为热火朝天。这些参与者的主要特征就是平民化、主流化,甚至偏高龄化。参与豫剧组团的人员主体多为曾经从事过专业乐器演奏的人员,如郑州市“水木清华”社区内就有一个豫剧团体。该团体的成员主要年龄从55岁到80岁左右。他们大多以一人为中心,多数人聚集在一起进行教唱和交流,并配有乐器伴奏,演奏曲目大都为豫剧的经典唱段,引起了周围市民的普遍关注和较大的观赏兴趣。他们自编自导的各种舞种(如:健身操、秧歌舞、地方戏曲等)都具有十分明显的本土性。他们的这些活动大多依托于本地文化及风俗习惯,其中以河南豫剧最为代表性,同时也会不时地穿插些黄梅戏、昆曲,但是豫剧曲种始终是郑州城市中乃至河南省音乐文化的主体。这也体现了河南省城市社区音乐文化的本土化的特点。
(三)社区音乐文化的层次性。笔者通过对郑州市几个小区的走访可总结出郑州市的社区演出活动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积极向上,参与者广泛。其参与的主体大多为生活在小区里的居民为主。这些参与者大部分都没有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都是没有音乐基础的普通居民。他们的职业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不同。社会阅历也不相同。但由于小区地理位置及居民生活水平的层次区分,社区内的居民生活观念、审美爱好、兴趣爱好存在着差别,因此在精神文化方面的要求也有着不同。此外,在社区活动中也会出现多种授课方式的学习音乐的活动。根据不同的经济能力居民选择交课时费或自由上课等不同形式来。故此,社区内的音乐活动也存在层次性及多样性。
篇2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区群众;参与精神;文化活动
0 引言
从我国目前的社区建设来看,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了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社区建设在手段和方式都进行了不断的创新。为了满足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社区文化部门对群众的兴趣爱好进行了深入了解,并根据群众的兴趣特点,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活跃了社区气氛,构建起了和谐的社区环境。基于这一认识,社区群众应积极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应认识到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提高社区文化氛围,提高生活质量。
1 社区文化活动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什么是社区?按《辞海》的解释,社区是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所谓社区,就是由一群具有个性特征且相互联系的人组成的和谐共处的区域或团体。社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那么,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区域共同体包含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是区域性的。社区文化是一个地域性集合文化现象,具有一些与其他文化现象所不同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区域性。这是社区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它反映的是某一特定地域内的社会文化特色。由于受到特定环境条件、居住人口、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各个社区文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社区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因素质爱好不同,会对社区文化活动起到不同的导向作用,形成不同的文化风气。
(2)和谐性。社区文化虽然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但它也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区成员共同建设起来一种群体文化,一旦形成,便成为全社区成员所遵守的一种文化范示,体现出和谐性的特征。
(3)群众性。社区文化是地道的群众文化,群众是策划者、表演者,也是观众和裁判员,它是扎根于社区居民的自娱自乐和自我教育的方式。群众在社区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身心能得到充分的愉悦,从而也对他们创造的文化,更容易产生认同感。
由此可见,社区文化是为社区群众服务的,如果没有了群众的积极参与,社区文化也就是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我们应认真研究社区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2 社区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对于当前的社区文化来说,先进性和群众性是其重要特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社区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重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文化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区作为重要的社会单元,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狭义上讲,只有社区稳定了,社区群众和谐了,城市整体社会氛围才能和谐,整体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同时,社区文化还为社区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所以,社区文化已经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我们必须要有清醒认识。
(2)社区文化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方法。在社区建设中,构建先进的社区文化成为了构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社区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不但要保证社区文化是先进的,还要保证社区文化具有一定的亲和力,保证社区文化能够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其中,提高社区文化的发展质量。所以,社区文化已经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方法,对社区群众有着重要的影响。
(3)社区文化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正因为有了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社区的整体氛围才能得到保证,进而促使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早日实现。因此,在社区建设中,应对社区文化的作用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将社区文化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来看待。使社区文化能够成为广大社区群众喜闻乐见的参与项目,具有更强的参与性,满足社区群众的实际需要。
3 社区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基于社区文化的先进性和亲和力,社区文化活动具备了吸引社区群众参与的特点,社区群众通过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也能够在放松身心的同时,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由此可见,社区群众参与社区文化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具有重要意义,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群众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是丰富业余生活的重要方式。社区群众通过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方式,找到了丰富业务生活的方式,将空闲时间投入到社区文化活动中,不但满足了自身的兴趣,还活跃了社区气氛,对社区群众和社区文化部门都具有重要影响。所以,社区群众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对丰富业余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社区群众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是提高自身修养的必要手段。社区文化活动为社区群众提供了多种有意义的活动方式,使社区群众能够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其中,并获得自身修养的提高,同时又培养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对社区群众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社区文化活动已经成为了社区群众提高自身修养的必要手段。
(3)社区群众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对促进社区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正是有了社区群众的广泛参与,社区文化活动成为了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推动了社区文化的不断发展,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保证了社区文化建设的总体质量,满足了社区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因此,社区群众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对促进社区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根据群众的兴趣爱好,构建有意义的社区文化活动,鼓励社区群众参与其中,发挥社区文化的积极作用,提高社区文化建设质量,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晓霜.打造群众文化品牌 提高城市生活品味[J].群文天地,2011(09).
[2] 黎雪萍.发展群众文化 促进社区和谐[J].科技信息,2011(17).
[3] 赵彩碧.成庄矿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凝聚企业发展合力实践[J].青春岁月,2011(12).
[4] 金萍女.支撑浙江经济发展的观念文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6.
篇3
关键词:新农村 文化建设 建议 对策
1. 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
新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广大农民群众甚至部分干部都还比较陌生。因此,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橱窗等有效载体,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宣传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工作的知晓率,努力增强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促使其自觉、积极地参与到新农村社区文化活动中。要注重进行多种形式的、全方位的社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积极指导社区创建民间公益性组织,逐步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相结合、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广泛吸收适合广大农民群众的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与文化项目,以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依托,通过开展包括文艺表演、科普宣传、思想教育等在内的多种活动,吸引社区群众的广泛参与并形成社区文化认同,构建适合新农村社区发展特点的文化,改善新农村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休闲方式。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在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应更加注重适应农村形态和农民素质转型的需求,不断提升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水平,实现农村社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带动地区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推动社会整体协调发展,进而加快新农村社区建设和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进程。
2.推进新农村社区文化理念
加强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转变观念是先导。目前,一些基层干部对文化作用的认识仍不到位,仍把农村社区文化的内涵理解为唱唱跳跳的小文化,认为只有先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才有力量抓文化建设;甚至认为发展文化会影响经济,把文化与经济对立起来。特别是离县(市)、乡(镇)中心区相对稍远的农村社区,不少基层干部并没有意识到文化贫困既是经济落后的结果,更是经济落后的原因。当今时代,我们正处在努力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只有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和本领,遵循农村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才是抓住了新农村社区发展的根本。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在社区积极培育和践行十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素质的建设。因此,我们必须保证新农村社区文化的公益性,以政府投入为主,切实把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作为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重点,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为根本,大力培养农村文化人才,建立专业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体制,抢占农村社区文化的主阵地,构建和谐的新型农村社区,努力为新农村社区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障。把新农村社区文化做大做活,真正让文化在农村“生根、发芽”,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更新思路,树立“培养乡土文化人才,发展乡土文化事业”的全新理念。通过在乡村建立文化活动中心,培训农村文艺骨干,自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农村文化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路子。
3.拓展社区文化建设特色
发挥地域优势,寻求社区文化的个性特色,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具有本地区特色的社区文化,是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文化的努力方向。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平等参与,共同发展,是文化发展的趋势,新农村社区文化的建设同样也不例外。由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以及民族性格、人文思想内涵等方面的差异,各地区文化都不尽相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因此,我们倡导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应注重以人为本,营造具有本地区特点,且凝聚中华民族人文精髓的社区文化。我国农村社区的主要功能是传播党的政策、法律、宣传高尚的精神追求,宣传健康与科学的生活方式以及鞑ド缁嶂饕寰神文明和提高居民素质,这是毋用置疑的,但要注意的是不应把社区变成令人望而生畏的教育场所。新型社区文化建设应紧紧抓住社区居民是“社会人”这一特点,并充分发挥社区居民作为“社会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满足不同人对社区文化的不同要求,才能丰富社区文化的内容,加深社区文化的底蕴。
参考文献:
[1]张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其路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9.05
篇4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建设逐步向深入发展,社区文化蓬勃兴起。挖掘社区文化资源,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对于繁荣城市文化、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对于强化政府在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于打造居民精神家园、构建和谐社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导论
文化是新型社区建设的精神支柱,提高整个社区居民的素质,从而建设社区群众文化的“理想精神家园”。近年来,珠海市在新型社区文化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距离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与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还有一定差距,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改进。
二、核心概念及目前发展状况
(一)新型社区定义
目前新型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新型社区是适应城市现代化的要求,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构建成的社区组织体系,居民的素质和整个社区文明程度高,社区内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
(二)社区文化的定义
广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的区域内,经过长期实践而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狭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文化现象的集成,即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一定特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群体意识。将广义和狭义的理解结合起来,才能揭示出社区文化的全面内涵。
三、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社区文化建设不仅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有效载体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质的有效途径。
1.社区文化建设是传播文化知识,增强社区向心力的有效方式。通过演出、展览、讲座举办各种“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同时,通过各种表演、娱乐等共同的本文由收集整理社区参与增强了居民之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及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社区文化建设是促进社区发展的有力杠杆。社区文化的多样性、兼容性、熏染性和沟通凝聚功能、教育感化功能、协调发展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等特点和功能可以改善社区的人际关系,居住环境,归属感等,维系良好的生活水平,最终促进社区的全面发展。
3.社区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环节,是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只有从社区这个社会基本单元入手,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从细微处入手,才能最大程度地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不断深化的社区建设进程和群众日益高涨的社区文化需求,社区文化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
1.社区文化建设与社区发展目标还不协调,需要进一步发挥社区文化在陶冶情操、美化心灵上的作用,倡导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提高群众思想道德水平和现代文明素质,培育积极向上的“社区精神”,促进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形成。
2.社区文化服务能力与群众日益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还不适应,需要更加贴近社区群众,坚持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创造更多符合区域特点、体现人文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3.社区文化场地资源不足,社区文化硬件设施、设备投入不足,文化设施和文化资源利用率不高,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学校、社区图书馆等硬件尚未达标,导致居民文化生活的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无法满足,质量不够高,需要在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设施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社会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扩大社区文化服务的覆盖面。
4.社区文化工作者整体素质较低,队伍不够稳定,管理不规范。社区文化工作者存在着人员少、兼职多、素质低、业余化、老龄化、任务重、福利待遇较差、业务能力和专业能力差、干部流失严重等问题,而且在管理上缺乏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5.区域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认识不全面,参与意识不够强烈。
6.社区文化建设缺乏长效机制,发展后劲不足。
五、加强和谐社区文化建设对策及建议
推进社区基层的文化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务实开拓,在社区文化功能定位、工作方式和保障机制上不断创新,充分挖掘丰富的文化资源,努力创造更多更好的文化物质产品、精神产品,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增强社区文化“软实力”,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一)对社区文化功能的认识
街道除了广泛组织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以外,正结合和谐社区建设的需要,逐步把社区文化向教育、科普、体育、社区服务、凝聚力建设等多个方面延伸,拓展了社区文化的功能,受到群众的欢迎。为此,结合调查情况,对社区文化的功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情感满足: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现代社会,生
转贴于
活节奏日益加快,工作紧张程度和精神压力随之增大,人们的精神、情感需要更为迫切,文化消费需求和娱乐方式更为多元多样多变。要主动开展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文体科教活动,满足居民求新、求美、求知、求健的要求,净化美好心灵、充实精神世界,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
2.居民教育:提高居民文明素质、生活质量。现代社会需要具备现代劳动技能和文明素质的人。提高人的素质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构筑终身学习的社区教育体系,开展知识、技能、礼仪、文明素质培训等,使居民不断提高适应现代社会生存发展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现代生活质量。
3.民风塑造:保持良好的民风民俗。社区特有的民风民俗正越来越受到现代文明和流行文化的冲击。要从社区实际出发,开展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形成正确的社区舆论,培育健康向上的社区精神,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
4.价值引导:强化正确的价值取向。以文教化,自古有之。在当前居民日益多元的价值追求面前,更需要充分发挥社区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引领社区居民群众追求真、善、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合格公民。
(二)推动社区文化工作创新发展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实现社区文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准确把握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建立健全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社区文化体制;要适应群众文化需求的新特点和审美情趣的新变化,进一步推动社区文化内容形式的创新,让社区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居民。通过调研,我们认为需要着重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1.着力构建区域性文化平台
要继续深化社区文化建设从“区属”到“区域”的转变。一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力量整合。充分发挥社区群众文化工作共建委员会的作用,打破行政管辖、条块分割的界限和“围墙”,发动社区单位建言献策、出人出力,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二是进一步推进社区资源共享利用。发挥社区党建共建联建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在继续组织好中小学文化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工作,提高场地利用效率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把开放的对象从学校向社区内的“大院、大所、大厂、大校”四大资源延伸,把开放的范围从场地资源向科技资源、人才资源、服务资源拓展,进一步放大资源共享利用的效应。三是进一步营造各方广泛参与的社区环境。一个有活力、有创造力、和谐的社区,都是公众参与率相对比较高的社区。要加强宣传动员,搭建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区域性参与平台,加强街道的统筹协调、分类指导,不断探索符合社区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和居民群众各自特点,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的社区文化参与机制,进一步为凝聚各方力量、共建社区文化创造良好的环境。
2.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宗旨是服务人民,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群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一是加大街道财力投入。逐步扩大街道财力用于建设基本文化设施、购买文化产品、扶持文化服务上的直接投入,为文化资源免费开放、文化设施维护、文化活动组织和意外伤害保险等工作提供保障。二是完善社区文化服务配送体系。继续加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居委活动室等现有文化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培训文艺骨干、指导文化活动、调配文化资源、建设文化网络上的作用,加强运作管理,挖掘服务潜力。利用现代网络手段传播先进文化,实现市、区、街道三级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推进街道和社区单位网站的文化内容建设,提高网络文化建设、服务水平。开展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深入小区、学校播放经典影片、优秀曲目,组织“送演出、送培训、送科普”活动。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利用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为居民提供低价优质的社区文化服务。三是大力发展社区教育。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加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全社区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加强社区学校师资配备、课程开发和教学管理,针对不同居民群体,开设各类培训班、报告会、读书会等,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完善终身学习的社区教育体系,努力构建学习型社区。
3.充分利用社会性文化载体
通过文化阵地、文化团队和文化活动等多种载体,充分调动和运用社会多种资源、力量,强化政府在文化领域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能力。一是文化阵地体系化。以社区文化中心为骨干,以居委文化活动室为支点,以向居民开放的社区各单位场地、小区广场、健身苑(点)为补充,形成深入基层、覆盖广泛的社区文化阵地的体系。二是文化团队多样化。进一步开发社区优势资源,实行社区专业性文化团队和各类兴趣协会、主题俱乐部、演出团体、体锻小组等群众性
转贴于
文化团队有机结合,强化组织保障,推动高雅文化和群众文化、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互动协调发展。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积极为团队建设提供支持服务的过程中,有效实施管理。三是文化活动系列化。街道搭台,社区参与,举办社区群众文化艺术节、全民健身节等系列活动,打造符合社区特点、群众喜闻乐见、能够持续发展的社区特色文化活动品牌。
4.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是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围绕创文、创卫等发展主题,丰富群众性文明实践活动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广泛开展文明小区、楼组、单位、家庭创建活动,让群众评、评群众身边的人和事,使群众成为文明建设的主体,扩大文明创建的影响力、渗透力。二是积极培育居民特色团队。开展“一居一特”创建工作,鼓励群众建设贴近基层的社区文化阵地,培育排舞队、民歌队等居民特色团队,使基层文化迈入自我创造、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良性轨道。三是拓展基层群众文艺演出交流活动。发挥社区名人名家本文由收集整理的专业服务功能,指导群众文艺创作、培训群众文艺骨干、组织文艺演出交流。积极引进来、走出去,举办百姓戏台、群众艺术巡展等各类活动,发挥群众文化在加强情感沟通、促进人际和谐上的作用,通过文化参与来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强化社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共建社区文化家园、精神家园。
(三)加强对社区文化工作的领导
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必须加强对社区文化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关系,形成社区文化发展的合力。
1.提高思想认识,把社区文化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要进一步提高对社区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切实把社区文化建设摆到社区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街道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社区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监督检查,确保社区文化工作落到实处。
篇5
[关键词] 文化品牌 探索与实践 未来发展
一、社区文化品牌的内涵与特点
社区文化品牌是社区文化最持久、最有资源潜力和最具意义的精品化战略的结果,是社区最优秀、最具有个性特色、最为广泛认同的文化,是社区文化极具魅力和活力的精神和灵魂。社区文化品牌是社区文化发展的高级形态,具有外在的表现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社区文化品牌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独特性
社区文化品牌的独特性一方面源于社区自身的独特性,另一方面源于社区居民独特的文化需求。
2.认同性
社区居民必须很好的理解并认同社区文化品牌所倡导的理念体系,共同塑造社区文化品牌形象并且持久地保持良好的品牌形象。
3.凝固性
社区文化品牌一旦形成,就具有了凝固的、长期不变的形式和内涵。文化品牌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和很强的竞争力,居民的忠诚度较高。
二、江东区社区文化品牌的发展现状
作为宁波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江东区一直比较重视社区文化品牌建设。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积极发展新型社区文化,以“人人参与文化、人人创造文化、人人享受文化”为宗旨,大力实施以“关爱人、服务人、教育人、凝聚人”为核心内容的人文社区工程。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在城市社区文化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社区文化设施不断完善
以构建“10分钟文化活动圈”为目标,近五年来,江东区逐步加大了对文化阵地的建设力度,文化基础设施有了明显的改善。从2002年开始,江东区按照“统筹规划、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滚动发展、逐步推进”的创建工作思路,先后开展社区阅览室、文化宫、示范点、文化广场等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区文化馆、图书馆的软件建设有了大的突破。各社区普遍建立了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教育培训室以及室外文化广场。截止2006年底,全区共建成区级社区文化示范点16个,市级高标准社区阅览室17个,市级社区文化宫24个,市级社区文化示范点3个,省级文化示范社区1个,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文化中心点6个,室外文化广场47个,这些文化示范点为社区文化品牌建设构筑了坚实的平台。
2.“一社一品”,社区文化品牌种类丰富
江东区的72个社区,正在创建“一社一品”主题文化活动。不少社区从自己的地域环境、历史渊源、人文特色、成员价值取向等实际情况出发,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文化品牌。本论文结合社区的不同背景和文化品牌建设的现状,选择了最有代表性的八个文化品牌,重点加以介绍。
(1)人文型文化品牌
划船社区坚持以人为本,打造“人文型”文化品牌。社区以“提高居民文化素质,人人享受文化”为目标,深入挖掘社区文化的内涵,积极探索社区服务文化品牌建设的新思路、新方式。划船社区“人文型”文化品牌建设主要做法:一是大力发展墙门文化;二是积极创作社区之歌;三是举办社区文明成果展示汇演;四是开展“八心九情十进”活动。
(2)服务型文化品牌
服务型文化品牌做得好的社区比较多,如潜龙社区、太古城社区等,我们以太古城社区为例来说明。太古城社区是一个老年群体比较多的大型老旧社区,社区内60岁以上老人1126人,占小区总人口的13.2%。纯老家庭73户,独居老人66人。社区主要做法:一是居家养老服务。二是劳力资源银行。劳力资源银行的口号是“今天我帮你明天你助我”。如果你有空挤出一点时间帮助邻居,然后将这些时间存入“银行”。当你需要帮助时,可以去“银行”支取,这样就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3)诚信型文化品牌
针对辖区内各种市场多、外来个体经营户多、人员杂等特点,演武社区经过深思熟虑和集思广益,决定创建诚信型文化品牌。一是推行诚信服务和管理。在社区里做好表率作用,用实际行动推动诚信服务、诚信管理。二是创建“诚信学校”。社区创建的“诚信学校”,通过“五小企业”联合工会,对小美容、小快餐、小宾馆、小烟杂、小水果等“五小企业”业主进行诚信与遵纪守法教育。三是建立“新青年联盟”。四是开展“诚信进个人”活动。从小培养青少年的诚信意识,教育青少年“以诚待人,信用为本”。
(4)双拥型文化品牌
东海社区紧紧抓住驻地驻军多、军人多、军嫂多的特点,打造出了著名的双拥型文化品牌。一是师级校官团队。社区书记、居委会主任都是师级校官,从1997年开始,书记主任有三个大校、一个上校。二是依托载体抓亮点。在工作中,社区坚持了“八同”。即:①同唱―首歌,《东海社区之歌》。②同读一本书,《公民道德实施纲要》。③同演一台戏。④同帮困难户。⑤同学一个典型。⑥同享社区资源。⑦同塑社区形象。⑧同建一个社区。后来,又专门提出了“十个一”的做法。即:一支人文社区建设的“高参”班子;一个军民腰鼓队;一支军嫂义务巡逻队;一支军营文化生活服务队;一只拥军流动图书箱;一个军民体闲公园;一台大型军民群众联欢会;一支军民爱心编织站;―个军民青少年教育基地;―个为军幼儿服务班。三是注重特色抓创新。四是资源同享抓共建。
(5)法制型文化品牌
锦苑社区党总支、居委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着重在提高居民素质上,搞好教育与服务上下功夫。2002年10月,社区居委会确立了以法制教育为特色的法制型文化品牌创建计划,经过几年的发展,效果比较突出。一是针对实际情况,社区创作了一系列的普法歌曲。如奉劝戒毒的歌曲《六劝戒毒》和《醒夫曲》、宣传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莲盆结子》、盼望平安和谐的《盼平安》、赞扬警官的《刑警队里一枝花》、宣传法制知识的《服务于宣传》、宣传幸福生活的《一人平安 全家幸福》等。二是建立 “八个一”工程。具体是指:一支法制志愿者队伍、一所法制学校、一支法律讲师团、一个法制文化广场、一幢法制楼群、一条法制宣传街、一个法制宣传窗、一张社区法制专刊等。
(6)学习型文化品牌
华光城社区是一个始建于1997年的新型涉外社区。几年来,社区本着“抓特色、出精品、创一流”的方针,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社区文明程度”为目标,努力打造学习型社区。2005 年3 月社区被评为全国百佳学习型社区,并作为全国学习型社区建设现场会的考察点接受了各级领导的检阅。具体做法:一是巩固“五个一”的宣传阵地建设;二是建设高品位的文化学习场所;三是创新实用味性的学习载体。四是成立各种学习组织,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社区根据个人特长与爱好,根据不同时期宣传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坚持正面教育与弘扬正气为主,精心组织各种广场文化活动。
(7)绿色环保生态型文化品牌
东海花园社区位于宁波市江东区东部,几年来,社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建设绿色文明,营造美丽花园”的主题,加强对社区生态环境的建设和管理,倡导科学、环保、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主要做法:一是注重营造宣传氛围;二是注重开展文化活动;三是注重利用文化设施;四是注重提高居民意识。东海花园社区绿色环保生态型文化品牌,取得了广泛的认同。2004年12月,社区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
(8)“四绿”型文化品牌
常青藤社区成立于2003年,为引入学院式文化氛围,取美国著名高校联盟“常青藤盟校”之“常青藤”三字而得名。几年来,社区突出生态文明,做好“绿”字文章,形成了常青藤特有的“绿色生态”、“绿色生命”、“绿色心灵”、“绿色邻里”为主要内涵的绿色文化。常青藤社区以打造新型的人际关系为目标,以加强墙门文化为载体,在社区里建立了一种温馨的邻里文化,使社区日渐成为了一个大家庭。
江东区的社区服务文化品牌建设,社会的反响强烈、评价较高,也获得了较多的奖励。社区服务文化品牌建设,激发了居民的参与热情,提升了居民的文化素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对建设江东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1)社区艺术节
江东区委、区政府根据江东实际,从2003年开始举办一年一届的社区文化艺术节,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真正享受和参与到了“家门口的文化”。以“人人享有文化,人人参与文化,人人建设文化”的社区文化建设理念为指导,做到“三个坚持”。第一,坚持先进文化的主导性。第二,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性。第三,坚持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创新。
(2)“百场文化”进社区
江东区于2004年开始开展百场文化进社区系列活动。四年以来,共举办各类活动近1800余场次,参与人次近60万人次,活动遍布全区各个社区。社区居民对此项工作满意度较高,已经成为江东贯穿全年的重要文化活动品牌。“百场文化”进社区活动经过几年的探索,初步拥有了一套完整的品牌组织和管理机制。
(3)“百姓艺术”展演
2006年末,在区文化共建联谊会成立之际,江东区策划举办了“百姓艺术”展演活动。一是搭建平台。二是广泛发动。三是营造氛围。在社区居民中寻找身边的艺术家,并为他们专门制作展板,以图文并茂形式展示这些来自身边的“文艺民星”,引起良好反响。
(4)“先进文化展演月”
每年“七一”前后,白鹤街道都会举办“先进文化展演月”活动,营造出了“以主题文化凝聚人、以群众文化吸引人、以邻里文化融合人”的良好文化氛围。
三年来,活动始终坚持以先进文化为方向,以特色文化为重点,先后举办了以“努力走在前列,打造和谐白鹤”、“亮社区品牌,展文明风采”、“共享先进文化成果,共育和谐社会新风”为主题的展演月活动。活动涌现出了凤飞戏曲团、百合艺术团、京韵腰鼓队、静鹤书画斋、缪斯西洋乐团等38支带有浓郁社区特色的品牌队伍,推出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艺术作品。
(5)“三江风帆”文化工程
2001年,东胜街道把发展文化建设作为主要议题,通过对辖区各类文化资源现状的深入调研,提出了实施“三江风帆”文化工程。一是成立“三江风帆”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建立独具特色的群众文化网络基础。同驻共建、资源共享,建立和完善群众文化阵地、活动、队伍和服务网络体系。三是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开展“三江”等系列文化活动,创立了樱花社区邻里节、庆安社区民俗文化教育节等社区文化品牌。
4.社区文艺精品精彩纷呈
江东区高度重视社区文艺创作工作,坚持“以创作带动繁荣,用比赛检验成果”的理念。近五年来,江东区创作出了一批充满时代气息、健康向上、弘扬主旋律的作品。据统计,全区共组织创作各类文艺作品120件,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大奖赛37次,获市以上金、银、铜奖项67个,其中省级金奖14个、银奖7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歌曲《民工锣鼓队》、《共奔小康向未来》、《老宁波看新宁波》、《中华文明看年少》、《有歌的地方才是天堂》、《捕渔归》;舞蹈《花季女孩》、《小公鸡喔喔喔》;情景剧《快乐四点钟》;小品《给咖啡加点糖》;器乐《天一随想》等。这些作品素材来源于基层社区,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有着很强的生命力,深受群众的喜爱。
三、江东区社区文化品牌建设的启迪意义
1.不断强化政府的指导作用,健全管理体制
江东区在推进城市社区建设中,围绕“以人为本”的社区建设总目标,把一个大写的“人”字体现在江东的每一个社区。坚持以人为本,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繁荣社区文化。强化社区居民的教育、管理与服务,提高居民素质,努力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强化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指导引领机制。社区文化建设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形成了社区主要领导总体抓、分管领导负责抓、专职人员具体抓的社区党团组织一起抓的有效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了社区文化工作机制。二是强化了以居民为主体的自我管理机制。社区文化是联系社区与社区居民的重要情感纽带。特别是老年人、残疾人、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他们的主要生活都在社区,参与文化活动是他们投身社会生活的最直接方式。这就使社区不断探索社区文化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新机制。
2.不断加大投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对社区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买房者在选择楼房时,不仅有对居住的硬件条件的选择,对居住服务、居住环境等软件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一个舒适、安全、方便的住宅小区环境可以让入感知小区成员理想、价值观、精神面貌等外在形象。一个优美的住宅小区应当具有如下特征:安全、宁静、整洁、舒适、方便;回归自然的环境;优秀的人文环境。
江东区伴着天时地利的优势,许多社区在这方面已做得相当有规模。如划船社区、常青藤社区、东海花园社区等,可以用鸟语花香来形容。除此之外,业主对社区的配套设施、物业服务的要求是越来越高,如活动室、学习场所、健身场地和文艺演出场所等。这些活动场所,可以有效地促进住户间的沟通交流。
3.充分调动居民的参与热情
区文化品牌建设需要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倡导“我参与、我创造、我享受”的理念。课题组近来发放了1000份问卷,对江东区的贺丞社区等34个社区的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采取当面发放、即时回收的方式,其中有效答卷963份。统计后发现,社区文化品牌创建过程中,江东区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还是比较高的。
四、江东区社区文化品牌建设的制约因素
江东区的社区文化品牌建设是走在前沿的,为我国社区文化品牌建设新一轮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然而,随着宁波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社区文化建设在设施规模、方位布局、功能发挥、队伍结构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1.社区文化中心场馆的建设与规模未能满足居民日益加快的文化需求
场馆的建设与规划是社区文化品牌建设与发展的一个最基本问题。多年来,各社区文化中心硬件建设有了较好的积累,但不少场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规模失当、发展失衡、资源重复等不太理想的问题。有些文化中心的建设没有考虑到场地功能设置、功能整合和周边居民数量,导致场地利用率低。另外,由于当前社区文化建设主要由各管理区负责,相邻社区之间的布局并没有很好地协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区资源的重复配置和闲置浪费。
2.社区文化活动参与群体的相对单一化制约社区文化品牌的建设
群众性是社区文化活动最显著的特点。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全体居民精神生活的需求。目前江东区各社区在组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时,参与者大多是老年群体和部分下岗、失业人员。而社区中的中青年却参与不多,造成社区文化活动参与群体的单一化,使得文化活动功能未能真正实现,制约了社区文化活动的发展。
3.社区文化品牌建设经费相对不足
尽管江东区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但要持续有效地组织各项社区文化活动,经费缺乏依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由于经费短缺,造成部分社区的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有的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缺乏持续性。
五、江东区社区文化品牌建设的未来发展
未来几年是江东区发展的加速期,加强社区文化品牌建设,对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加强政府管理的科学化,稳步推进社区文化建设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政府依然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社区文化建设基本上是在政府引导下推进的。因此,政府在推动社区文化建设中要大力推进管理科学化。在整体规划上,强调全局观念和长远思路,保证各社区文化活动协调发展,稳步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一是规划硬件建设应以人为本,从需求出发,因地制宜,以是否满足社区需求为标准。二是在引导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方面,本着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才能真正推进社区文化建设。
2.建立社区文化品牌建设的多渠道资金投入体系
加强社区文化品牌建设,必须坚持走党的领导、政府部门牵头组织指导、群众积极参与的路子。一是作为政府,应当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社区文化活动的建设与发展,应给予主管部门以资金保障,做到专款专用,统一管理,保证群众文化活动顺利并经常性的开展。二是加强联合,拓宽文化共建渠道。与有关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机构和基金会合作,依靠赞助专题文化品牌活动等方式吸引它们进人到社区文化活动领域。做到既共同筹集社区文化发展资金,又实现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三是引入竞争机制。凡是大型社区文化活动,都可以向社会文化团体和文化经营单位招标。
3.继续强化社区文化品牌建设,创出高品位的特色文化
21世纪的公民应该提倡创造生活。创造生活这一主题为社区文化品牌建设开辟了新的舞台。从一定程度上说。创造生活也就创造了社区品牌文化。江东区各社区在建设社区文化过程中应注重特色,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独特的文化品牌。社区大众化、业余化的文化活动应向专业化、高层次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对于健身等居民喜欢参与、反响较好的活动,在把它们作为常规项目进行建设的同时,使文化活动向高水平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篇6
一、“一社一品”打造和谐文化主阵地
走进*市*区*社区老年大学,只见老人们各得其乐,有的在打台球,有的在学书法,有的在学跳舞。“社区为我们老年人打造了这么好的文化娱乐平台,让我们老有所乐,老有所学,晚年生活分外愉快。”在这里“上学”的老人们都这样说。近年来,*社区立足社区资源,通过组织社区各种文化艺术人才为老年人开辟“第二课堂”,社区人与人之间愈发和睦友爱。
与此同时,*市妇联立足“和谐社区文化建设”,把发展广场文化、家庭文化、楼道文化作为和谐社区文化建设的重点,组织开展了社区邻里节、社区文艺节、社区文化周等文体活动,让社区居民唱自己的戏,演自己的事,跳自己的舞,在潜移默化中陶治情操。如今,在*市的社区已经形成了文化“一社一品”,甚至是“一社多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载体已成为居民文化生活的“主菜”。据悉,在*市,几乎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业余文艺队伍,西苑社区的“夕阳红”艺术团、海南社区的淮海戏艺术团、太极剑、秧歌等多种业余文体团队,活跃在*市城区的各个角落,丰富着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成为居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市妇联还采取大型演出与小型群众自娱性活动相结合、广场文化与社区文化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各种歌舞类文化活动。近年来,先后组织社区文艺汇演300余场次,极大地推动了和谐社区文化建设。
二、“爱心文化”彰显社会和谐之魂
从今年1月1日起,浦东街道市东社区的石凤兰等6户空巢老人喝到了社区为他们订的“暖心奶”,让空巢老人的心倍感温暖;新南街道建南社区开起了“爱心银行”,社区居民可以为特困家庭、独居老人等服务,储存自己的爱心……在*市,随着“和谐社区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体现居民之间团结、互助、友爱、尊老爱幼的“爱心文化”也在第个社区里“发酵”起来,和谐之风吹进每个街道、社区、家庭。
“是社区、好心人的爱心,让我们一家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否则我们家的生活真的不敢想象。”紫云社区低保户卢明生深情地说。为了帮助社区里的困难家庭,紫云社区让社区工作人员、党员、私营业主等与困难家庭结成帮扶对子,签订了“爱心帮扶合同”,让更多的困难家庭日常生活有了保障。在*市,有许多像卢明生这样的困难户,感受到来自政府和社会、甚至是邻里之间带来的温暖,许多居民也自发地加入到扶贫助残、义务劳动、孝敬老人的行列中,奉献爱心。为了打造“爱心文化”,新南街道还建立了“爱心帮扶体系”,从医疗、生活、教育等多方面帮助辖区的困难家庭,“慈善超市”也在各社区全面建立并运作起来。你有困难我来帮,你有难关大家帮你渡,如今在*市各社区已成共识。“现在社区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居民们能切身感受到融融的爱心在社区里激荡,社区工作者们也都以为居民服务、帮助居民解决实际困难为主要职责,人和人之间更亲近了。小区的里的治安状况比以前好多了。”延东社区居民这样说。
三、搭起共建平台,奏响“和谐社区文化”之音
近年来,*市充分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围绕“共”字做文章,引导社区居委会辖区单位和广大群众积极投身社区建设实践,走出一条由妇联自建到多方联建、社区共建的新路子,奏响了“和谐社区文化“的时代强音。
篇7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文化工作有序开展
____里社区深刻认识到社区文化工作是巩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打造城市基层文化形象的一项重要活动。为确保文化工作有序开展,社区成立了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小组周密策划,精心部署,把文化工作各项活动落到实处。半年以来,我社区文化领导小组以打造“福满____”特色文化品牌为主题,积极组织开展了社区文化阵地建设、队伍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特色服务、文化产业、资料规范等方面的工作。
二、广泛宣传报道,营造良好活动氛围
为了进一步巩固示范区创建成果,打造基层文化形象,社区周密策划,精心部署,积极做好宣传工作。为提高居民的综合文化素质和参与文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社区综合运用网站、简报、信息、“福满____”微信公众平台、宣传展板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根据季节、气候、中心工作等客观实际,定期向居民群众宣传健康知识、文明知识、家庭教育、社会公德等。国家的大事、社区的好事都能及时地出现在微信公众平台及宣传栏上,使居民、群众能更好地了解国家、身边发生的大事、好人好事,既调节了身心,又起到了宣传造势、舆论导向的作用,对于确保各时期中心任务的完成和文化活动的开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精心组织,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在实际的工作中,社区充分利用文化硬件基础设施,结合社区中心工作和重大节日,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体育活动,受到了社区居民的热情参与和高度评价,极大地浓厚了社区居民之间的感情,激发了居民热爱社区情感,对构建和谐、温馨社区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以来我们开展了18场大型活动:一是1月18日至1月30日,社区组织辖区未成年人开展“____·绿芽”寒假实践活动,活动内容涵盖核心价值观教育、趣味游戏、青少年读书日、外出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使辖区未成年人度过了充实有意义的寒假。二是2月2日,举办的“____·迎春”送春联、送“福”字活动,各发放春联2000副、“福”字2000副,此次活动已举办八年,在辖区居民中影响深远,受到居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三是3月7日举办了“____·巾帼”庆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系列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包括社区文艺团队文艺演出、拔河比赛、民俗手工展出,旨在让辖区妇女过一个健康、和谐、温馨、难忘而有意义的节日。四是3月25日和30日分别开展非物质文化宣传剪纸培训活动和“雷锋月”道德讲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旨在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辖区居民非遗文化认知和营造辖区居民助人为乐的道德氛围。在文化志愿者的带动下参加活动人数共计100余人。五是4月8日,社区组织20多名托养残疾人开展“拥抱春天 亲近自然”为主题的春游活动。社区文化志愿者带领残疾人走出家门游览矿山公园,并做镍都____矿藏文化讲解,旨在文化惠及各类群体,文化惠民人人共享。六是4月24日,为丰富干部职工的文体生活,积极倡导全民健身活动,社区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及部分居民举办____里社区户外健身登山比赛及趣味游戏活动。共计4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并身体力行向居民群众宣传倡导了全民健身健康理念。七是4月28日,社区组织辖区各文艺团队开展以“福满____”为主题的大型文艺展演活动,此次展演囊括了社区空竹队、舞蹈队、合唱队、豫剧队四大文艺社团,邀请网格居民100余人观看演出,切实丰富了辖区居民文化生活,创新了“福满____”社区特色文化主题内容。八是5月20日,为给广大残疾人音乐爱好者提供展示才华、实现人生梦想的舞台,由____里社区主办,____区残联协办的“____好声音”残疾人k歌活动在社区多功能厅成功举办。辖区居民、各社区残疾人及其家属共计90余人参加了活动,使残障朋友切实感受文化丰富生活的快乐和魅力。九是6月8日,为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社区组织居民及全体干部职工开展“情浓端午·紫熏香包”香包制作活动。社区邀请八冶技校专业老师指导制作薰衣草香包,前来参加活动的居民及托养人员共计90余人,期间文化志愿者还普及端午节相关文化知识和传统习俗。十是6月29日,为献礼七一,社区以“忆党史、铭党恩、颂党情”为主题,在四楼多功能厅开展党员专题文化活动,辖区党员共计8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十一是8月1日至8月12日,社区开展“____·绿芽”未成年人暑期实践活动,内容包
括:“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法律讲堂、紫金花城景区志愿服务、民俗文化观赏等,创新搭建了辖区青少年假期社会实践平台,使其读过安全快乐的暑假。十二是8月10日,在社区四楼多功能厅开展了“巾帼心向党”专题道德讲堂,辖区60余居民参加了此次道德讲堂。十三是8月12日,活力____·百姓文化大舞台---____里社区专场在文化广场成功举办,社区各文艺社团、全体干部职工及辖区居民共300余人观看了演出,为辖区居民送上一份文化大餐。十四是9月14日,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丰富“福满____”特色文化品牌内涵,社区组织开展“中秋月·邻里情”第四届邻里节茶话会活动,旨在增进社区居民团结、互助、守望、和谐的邻里情感。辖区居民100余人参加了此处活动,并好评不断。十五是9月19日,____大剧院演艺有限公司和____里社区联合举办的“喜迎国庆·全民科普”送文化进社区活动在社区小游园如约拉开序幕,前来观看演出的居民90余人,对节目质量的评价更是赞口不绝。十六是9月28日,为了庆祝祖国母亲67周年华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社区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在辖区内开展广泛“国旗杨____”主题活动。此次活动共发出小型国旗1200面,再下去营造了浓厚的节日爱国氛围。十七是10月8日,在传统节日重阳节来临之际,____里社区开展“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道德讲堂孝老敬亲专场活动,社区以家庭为单位邀请老人60余人前来参加。此次活动的开展旨在激励居民传承孝道文化,践行孝心之举。十八是11月15日,为了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进一步提升其融入社会、增加家庭收入的能力,社区依托文化共享工程平台在二楼电子阅览室专门开设为期一月的变废为宝布艺编制手工课程培训,培训邀请专业老师为托养对象22人提供培训指导。四、拓展思路,打造文体特色亮点
(一)工作思路及原则
为进一步做好社区文化工作,开展好“福满____”社区特色文化品牌活动,社区探索出“围绕一个目标,坚持三个原则”的文化工作基本思路。一个目标:即以提高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为目标,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充分发挥社区和辖区单位现有资源的作用,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三个原则:一是整合资源,合理布局。通过合理整合现有资源,合理布局文化活动阵地,实现共享共建,不断健全社区文化中心各功能室。二是创新机制,优化服务。在环境、设备、人员、队伍、开放时间、活动方面进行规范化建设,积极创新免费开放机制,为居民群众提供各类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三是坚持发挥优势,深入挖掘社区文艺团体,进一步打造“福满____”群众文化特色品牌活动。
(二)文体工作创特色
1.阵地建设促达标。进一步健全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全面优化文化工作环境,集中化布局,规范化运营。结合社区自身特点和辖区居民特点,完善文化活动中心运营机制,免费开放文化活动室。为了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体活动需求,社区依托“同心服务365”行动和党建“六抓”举措,实行轮班值守全天候开放文化中心所有功能室和活动室。2016年以来,社区针对辖区老年人居多的特点,协调____电大在辖区内设社区老年大学,并开设“____·夕阳”老年书画班,场地选址于____里社区二楼文化活动室,现正购买8张书画桌等硬件配套设施,计划于2016年年底完成老年书画班的运行,为辖区老年人提供零距离、无盲点服务。
2.队伍建设提标准。进一步掌握社区居民的层次结构,深入了解居民文化需求,大力挖掘和培育业余文艺人才及书法、绘画、空竹表演、音乐、舞蹈、戏曲、手工艺制作等各艺术领域带头人,扶持各类人才和民间艺人组建业余艺术团队6个,并积极为业余艺术团搭建展示交流平台,组织开展了慰问、演出、艺术品展览等各类活动。
3.文化服务升档次。结合全区“百姓文化大舞台”活动的全面展开,坚持方便群众、就地演出的原则,以广场、学校、文化活动中心等为舞台,在2016年,共组织社区干部职工和文艺团体为居民群众演出6次,播放电影7场次。积极营造了欢乐、祥和、喜庆的社区文化氛围,增强文化认同感、归属感。
篇8
文章通过对比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的社区文化建设状况,找出了我国现阶段城市社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探讨了发展趋势。指出大众性仍然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核心,特色文化将是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的契机。
【关键词】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现状;发展趋势
社区(community)一词伴随着西方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而来,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社区”一词最早由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滕尼斯在他的《社区与社会》一书中提出,在1933年由中国的等燕京大学的年轻学者翻译成汉语而引入中国。社区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形态,是人们在工作之余的最重要的生活、休闲、娱乐场所。社区文化的发展,在很大意义上体现着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社区文化是否健全,也是时代进步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社区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目前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社区作为最重要的社会基层组织,是每个人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较而言,国外发达国家的社区文化发展比较成熟,有着相对完善的基础公共设施和服务体系,管理也比较规范,设有许多面向居民的各种培训机构,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不仅如此,国外发达国家的人们对于社区的重要性的意识也非常高,他们把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自然地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早在1997年,英国的社区已经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单从外语服务中心来说,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的此类社区服务中心就达到1.9万,为缓解居民的外语需求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很多国家的社区,也在日常生活和就业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是政府、学校等机构的重要补充。与之相对的,我国受经济发展缓慢、人口众多等因素的影响,城市化进程一直比较缓慢,社区文化发展具有起步晚、发展慢、没有特色等特点。多数居民一方面缺乏在社区内部进行活动的意识,认为社区就是居住在同一个小区或相近小区的家庭住所而已,对社区内部可以组织活动没有概念。另一方面即便有一些活动概念,也只是局限于强调社区的内部环境,如绿地面积、公用面积、健身器材等最基础的设施建设,除了最简单的个人在社区内的活动外,多数社区居民并不知道有哪些其他活动是可以在社区统一组织下、在社区居民之间进行的。社区文化发展的不完善,又从另一方面让人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了社会的休闲、娱乐、教育等机构上,社区活动无吸引人之处,活动少而又少,多数社区居民根本意识不到社区的作用。作为与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最基层组织,不能很好的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社区居民增加理解、增进联系、加强沟通的机会,也减少了人们得到更多信息、享受更多教育和享受更好生活的机会,与我国现阶段城市发展步伐加快的现状不相符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我国现阶段城市社区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认识不足,空洞无物,实际规划不明确,缺乏有意义的具体活动;二是流于形式,实际效果差,减少了人们的兴趣。通过对社区居民的调查发现,居民对社区活动并非漠然置之。多数居民的生活条件比过去有了大幅度提高,他们对精神方面有一定的追求。好的社区活动可以给他们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不用专门去社会上寻找他们感兴趣的场所和机构,在自己熟悉的邻里朋友之间,便可以很快、很方便的做到,这既是对他们时间和金钱等各方面的很大节省,也是凝聚社区居民和谐关系的纽带。因此,对于他们每日生活于其中的社区文化建设,绝大多数居民不但持肯定态度,而且非常支持。如何唤起社区居民对于社区文化活动的这份热情和支持,是每一个社区工作人员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达到这一目的,社区工作人员必须对社区居民的需求和兴趣做细致的调查,将大众化和知识性、实用性融于一体,组织切合实际的、贴近居民生活需求的多样的社区文化形式。基于我国目前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未来的社区文化建设将呈现出以下趋势。
第一,大众性仍然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核心。不论何时,社区文化面对的始终是多数人群。抓住多数人共有的兴趣和爱好,也便吸引了多数人的参与意识。符合大众性特点的社区文化建设,主要表现在多数人均可参加的类似全民健身、养生、娱乐等项目,这些活动对参与者的文化背景没有特别要求,而且具有永不过时的特点,多数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比如建立社区活动室,组织社区居民进行舞蹈、健美操、歌曲、乐器、书法、太极拳、下棋、厨艺切磋、游泳、谈心、茶艺、种树养花、家庭装饰等活动。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如果有这样一个几分钟就到的方便的修身养性的场所,相信每一位社区居民都能找到自己兴趣点,并使之成为茶余饭后的常去之地。因此,社区服务人员,要围绕这些项目,经常为居民做好这方面的服务。当然,做到这点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社区可以通过社区志愿者、社区热心居民、社区退休人员带头等方式,吸纳更多的人员共同参与这一工作。只要能够让大家确确实实感觉到社区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一定会有众多的社区居民伸出热情之手,为共同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特色文化将是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的契机。现阶段,人们的知识、教育水平较以前有极大的提高。在满足日常的健身、养生等娱乐项目之外,人们必然会有更专业些的、针对某一领域的精神方面的追求。因此,特色文化建设将成为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的契机。相对于大众文化,特色文化具有更专业的特点。然而,这种专业并不是将某一领域做到多么高深,因为社区文化活动无论从人力,还是从物力总是无法取代社会上的专门教育机构。然而,这些特色文化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初级或中级专业知识普及的重要场所。当然,这些特色文化也是多方面的,如专门提高自我修养和身心愉悦方面的科学养生、餐饮文化、乐器演奏技巧等学习班和与多数家庭升学就业有关的各类外语培训项目等,都是符合时代特色和要求的很有潜力的特色活动。以建设英语特色的社区文化为例。社区可以考虑如何指导家长们掌握早期英语教育的方法,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家长对孩子早期教育的盲目性,这也是推广英语早教的有力途径。对于中学学生的家长,他们都知道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可是能够辅导孩子英语学习的家长却少而又少,多数家长连一般的学习方法的指导都无法完成。因此,针对中学生英语方法辅导的社区课堂以及直接辅导中学生英语学习的高质量的辅导班也会大受居民的欢迎。特色活动虽然受到专业人员素质、时间等条件的限制,但是,社区居民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资源库。一旦开发好社区居民中的专业人员,充分利用社区的自身资源优势,那么,特色文化必会成为广大社区居民热衷于参加的重要场所。
总之,分析我国社区文化现状,寻找新的社区文化发展点,建立融大众需求与特色文化项目于一体的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将会充分发挥社区文化在人们工作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成为未来我国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参考文献】
篇9
(一)民族文化性
社区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少数民族社区教育开展的基础,其面对的对象是社区的全体民众。社区民族文化是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中药组成部分,同时它们具有自己的独特的特征,与汉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文化体系和内涵存在很大的区别。通常情况下,这些民族传统文化会传承民间的习俗、礼仪、节日、宗教活动等内容。在相关的民间文化活动中,代代相传了本民族文化的精华,重要的少数民族社区教育形式得以形成。根据现阶段民族地区的生产方式、经济水平以及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已形成的这种社区教育形式和内容还将在长期存在与发展。
(二)非政府性
我国的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集中区域。这些地区受限于历史、地域、交通、经济等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工业化程度、教育发展都比较落后。特别是广大的民族地区,至今传统的农业使其主要的经济来源,浙西区域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国家的贫困县,有的甚至是国家的特困县。有些村寨距离县城比较近,可以借助条件较好的县城条件发展自己的村寨,如村委会或妇女组织开展一些扫盲、计划生育、妇女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活动。但是没有关于政府性的社区教育的开展计划,大部分民族地区的社区教育及民间文化活动是属于自发性的。
(三)集体性
民族性、宗教性、集体性和寓教于乐的民间形式是少数民族社区教育具有的特点。少数民族的社区教育属于潜移默化的教育形式,尽管是将礼仪、节日、娱乐、音乐、舞蹈、丧葬等多样化的形式融入到教育过程中,但是其系统性仍然较差,保证社区内每个成员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使其发展的目标。此种教育的潜移默化特点,使社区的共同民族文化心理与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民族的团结凝聚力。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如果少数民族的社区文化教育与集体脱离,那么教育工作将无法开展;如果少数民族文化的形式、活动以及表演活动只是局限在私人空间内,那么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就得不到有效的体现,长此以往该价值就会流失。
二、民族地区社区教育的发展现状
社区教育产生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改革过程,它使教育的外部关系被理顺,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更加贴紧,学校教育更加受到社区内干部、家长爱护与支持,学校与经济、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被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内部关系也被理顺,办学的指导思想被端正,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培养许多新型的人才,可以对改革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深入了解并推进,教育质量被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可以享受更多良好的服务。但是社区教育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被推行的时间较短,甚至有些地区仅仅是在部分村社中进行初步探索。现如今最大的困难是经济发展水平低,教育条件欠缺,教育自身的辐射功能得不到发挥;改革的一些做法被传统教育思想和办学模式羁绊,办学的方法是闭门造车,不具有开放性,还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应试教育。此后我们必须要做的工作是坚持排除各种类型的干扰,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社区教育工作进行深入探讨,使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得到很大的促进和推动。
三、民族地区社区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社区支撑体系的完善是民族地区社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阶段随着我国民族地区社区教育的发展可以看出,其存在许多方面的弊端,如发展的单方面性,没有激活社会多方的力量,民族地区社区教育的协调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所以发展民族地区社区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多元共进”的社区支撑体系的构建。第一,社区教育制度建设的深化。民族地区社区教育发展的主要保障是制度建设,在制度上得到了充分的支持,社区教育的发展可以得到正确的指引方向。除此之外,由于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因此社区教育政策的制定需要在大方向上保持对教育发展的指引,同时落实的着力点要确定,制度建设的支点设置为领导管理制度,政策运行制度以及督导评估制度,整个社区教育的制度建设得到进一步的深化。第二,社区教育法制建设的强化。民族地区社区教育发展的有力保证与发展的基石是法制的建设,这也是社区教育的立学之本。所以伴随着社会各界的努力与作用,民族地区社区教育的法律法规建设得到了加强,或者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社区教育的法律地位得到确定,法律的权威性深刻的展现在社区教育中,是依法办学,依法助学真正体现在社区教育工作中,社会各界必须注意社区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的问题不能被忽视,社区成员对社区教育的认同感被大大提高,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学习和构建学习型社区的积极性得到提高,社区成员的切身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社区成员的素质与生活质量的目标得以实现。
(二)政府职能体系的构建是民族地区社区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阶段,随着我国不断推进和谐社会与法治社会的建设,政府的职能被最大程度的优化,民族地区的社区教育的宏伟长远蓝图被很好地设计出来,民族地区社区教育发展的意义是国家、地方政府、所在社区“三位一体”的政府职能得到很大程度的突出。第一,社区教育受到国家的全面关照,政府将制度建设工作转化为自身的职能行为。站在国家的角度,国家统筹规划、设计推行社区的教育制度建设,保证社区教育制度建设极高的权威性,尤其是由中央政府发起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制度体系必须要建立。第二,地方政府被引导使其与中央政府积极主动配合。地方政府的工作是将社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与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保证该操作与中央政府规定的社区教育的基本法律法规以及强制性制度体系保持一致,出台的配套制度和政策必须要与当地实际保持一致,以保证政府的职能与社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保持一致。第三,政府的职能范畴要被调整,相关各部门间的职责分工必须明确。如果职能存在相同或相近性,可以由同一部门承担该职责,保证过去制度建设过程中的角色混淆现象得到根本改变,以保证社区教育制度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规范行为。
(三)现代化文化教育的开展是民族地区社区教育发展的内在推动器
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教育作为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因此需要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文化发展过程中有一部分人存在这种观点,社区教育的抓手可以选择文化,社区教育本土资源的挖掘工作必须要重视,将本地的特色发挥到最大程度,将特色品牌打造出来形成自己的品牌文化。发展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社区教育,民族地区社区教育的发展必须将社区文化关怀,文化主题,文化内涵之路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现阶段,各级政府从农业、文化、教育、科技、经济、乡镇企业等不同的行政系统投入大量资金,以支持民族地区各种形式教育的开展,以基础教育体系为基础,在民族地区开展成人、老人以及妇女的扫盲教育、法制教育和卫生教育;科技扶贫教育、农村技能培训要得到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农村文化站为基础,使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农村文化教育等活动得以开展。开展上述多样化的教育工作是建立在基础教育基础之上的,开展的核心地区是村、镇、乡,政府各级机构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被投入其中。随着民族社区教育发展到自觉发展规划阶段,自发的、非自觉的行为已经不存在。所以现代意义上的社区教育主要由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多样化教育组成,中国社区教育的完整体系主要由其与大中城市的社区教育组成。
四、结束语
篇10
论文摘要:社区体育是体育社会化的必要途径,是体育社会化的新载体。社区体育的发展理论则是社区体育持续发展的关健,也是体育社会化的关健。因此在分析社区体育发展概念、发展模式、发展机制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社区体育发展的新理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提出,既为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又对体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社区体育是我国20世纪最后15年群众体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热点。随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社区体育仍将是21世纪前50年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热点。社区体育正是在社会变革的背景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成为体育社会化、生活化发展的热点问题。因此,社区体育发展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理性探讨。
1、社区体育发展概念的界定
1. 1对社区体育发展概念的理解
社区体育发展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社区体育发展涉及到社区乃至社会的方方面面。第一:社区体育发展是由政府和居民共同从事的“双边项目”.双方对此都应做出贡献。第二:社区体育发展的目标和方法是非常广泛的,具有综合性特点。第三:社区体育发展具有区域首创性特点,居民不仅应该积极参与,而且应鼓励发挥首创精神。第四:社区体育发展还包含着对自愿方法的强调,社区体育发展的趋势将成为自由选择而非强迫认同的过程。因此.对社区体育发展概念的界定也有不同观点,归纳如下四个方面。
1.1.1“过程”说。这种观点认为,社区体育发展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来实现社区体育变迁的目的。这个定义属于抽象工具理性范畴,把社区体育发展概括为能够促进社区变迁的民主参与过程。
1.1.2“方法”说。这种观点认为,社区体育发展是实现一种目的的方法,凭籍这种“方法”完成社区体育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实现每一个阶段的特定目的。这个定义属于具体工具理性范畴,它把社区体育发展视为实现一般变迁过程的方法、步骤。
1.1.3“方案”说。这种观点认为,社区体育发展由一个个项目计划即“方案”构成的,每一个“方案”都是根据社区体育发展实际需要制定出来的,通过完成这些“方案”来达到满足需求或问题解决的目标。
这个定义属于抽象目标理性范畴,它把社区体育发展目标化为有计划地解决社区体育所面临实际问题的行动、活动或工程。
1.1.4“运动”说。这种观点认为,社区体育发展是一种社会运动,它致力于社区整体发展,其理论基础是哲学—社会学.涉及到不同社会制度的文化价值选择和社会理想。这个定义属于抽象目标理性范畴,它把社区体育发展制度化为实现理想和信念的一种社会运动。
1.2社区体育发展概念的界定
上述关于社区体育发展的理解是从两个不同的思维角度进行的:一是目标理性思维,回答干什么的问题;二是工具理性思维,回答怎么干的问题。从理论层面上讲,目标理性和工具理性没有那一个更科学的问题,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是目标和手段的关系。我们从四个方面分析理解,主要是分析社区体育发展四个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四个要素,把它结合起来才能构成对社区体育发展概念的完整界定。
综合考虑以上的要素,结合我国近年来社区体育发展的实践情况,我们对社区体育发展这一概念的表述是:所谓社区体育发展,是指居民、政府和有关社区组织整合社区体育资源,发现和解决社区体育的问题,改善社区体育环境和提高社区生活质量的过程,是塑造居民社区归属感(社区认同感),加强社区体育参与意识,培育体育情感、体育人口,确立新的体育形态、推动体育社会化、生活化的过程。
2、社区体育发展的模式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在现阶段主要指在街道办事处和居住小区的辖区内,在农村是指乡镇和自然村,以自然居住生活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资基础,以全体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社会体育活动。社区体育发展的模式可以从社区体育概念和社区体育发展概念中推断出来。从社区体育概念出发,社区体育发展模式可归纳为社会体系模式、社会区域模式;从社区体育发展概念出发,社区体育发展模式可归纳为计划变迁模式、政府授权模式、社会参与模式、文化创新模式。前两种模式是从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模式引申出来的,所以叫存在模式;后四种模式都是促进社区体育发展的,所以叫社区体育发展的功能模式。
2.1社会体系模式
社区体育是持续的社会体系,具有相互依赖、共生共荣和均衡发展的特点。按照此模式规划社区体育发展,必须坚持政府、社区组织、社区成员三方合作,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三种资源共同支持的社区体育发展的目标模式;必须坚持系统联动、功能互补、互相沟通和整体发展的理论和价值取向。
社区体育发展是一个变迁的体系,社区体育发展必须做好“动态平衡”工作,处理好历史与现实、分工与合作、继承与创新、局部与全局、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辨证关系,使社区体育发展在基本稳定的基础上保持常新的面貌。
2.2社会区域模式
社区体育为一定区域内的个人、群体、组织、机构提供了互动的舞台,社区体育的历史性、传统性、继承性以及区域性、以本区域的自然环境设施为物资条件等特点,丰富了社会区域生活的内涵。社会区域模式是对某个区域的体育工作(包括理念、过程和方法)的判断和认定,即指那些土生土长的、群众喜闻乐见的融健身、娱乐为一体,具有本地(或地区)特点的制度化的社区体育行为过程。按照此模式设计社区体育发展,必须充分调动政府、社区组织、社区成员的积极性,立足于本地社区,促进社区在居民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把社区建成居民所向、心灵所归的精神家园。
2. 3计划变迁模式
社区体育的发展是一个自觉的、飞跃的、进步的和有计划的社会体育变迁过程。要搞好社区体育发展,首先必须制定好社区体育发展规划和目标模式。我们希望明天的社区体育是什么样子、达到什么目标,就要在今天进行理性的规划和设计,未来的社区体育是现在社区体育的理性延伸和规划实现的。
2.4政府授权模式
政府授权是西方发达国家所采用的典型社区发展模式。联合国的文件规定,社区发展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政府支持,二是人民参与闭。政府授权与联合国关于社区发展是中央政府和地方人民双边合作的定义是一致的,反映了社区发展政府授权的模式特征。社区体育发展离不开社区发展的整体布局和规划,因此也同样具有政府授权模式特征。社区体育发展政府授权模式除了行政上的领导、政策上的优惠外,它本身也从财政拿出相当可观的启动资金,建设社区体育配套设施,这对调动社区组织、社区成员参与社区体育发展的积极性是非常有效的。
2.5社会参与模式
广泛参与是社区体育发展的本质特征和必要条件。这首先是由于社区体育发展具有突出的社会化特征,这种社会化特征决定了社区体育发展既不是单纯的某一部门、某一团体的行为,也不单纯是某些个人的行为,而是社区内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团体、自治性组织和广大居民共同的行为。社会参与模式包括对社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社会资本的调动,社会资本就是社区居民作为民主国家公民所拥有的一切权利和责任,是社区居民本身所具有的能力,激活它们,就会变成社区体育发展的无穷力量。
2.6文化创新模式
文化创新包括概念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四个方面,它是集信息集约、技术革新、文化嫂变和观念扩散为一体的综合社区发展模式。社区体育具有的民族性体育文化、区域性体育文化特征,决定了社区体育在不同的文化背景特征下发展的将成为发展的可能和必然。从这个思维角度出发,它也同样适用于文化创新模式。这种社区体育发展模式突出了文化特征,包括社区体育新技术的引进、思维观念的变革和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制创新所导致社区体育变化的过程,它是自觉和不自觉、渐变和突变、理性和非理性社区体育变迁的综合体。
3、社区体育发展的机制原理
社区体育发展的机制原理是指社区体育发展的结构、功能及动力关系。从结构上说,社区体育发展结构分为四个子系统:即概念子系统、组织子系统、文化子系统和器具子系统。概念子系统是为社区体育发展提供价值目标的导向系统,社区体育发展的理念、目标和意义均从这个子系统提出。组织子系统是启动和领导社区体育发展的执行系统,负责社区体育资源的动员和组织、项目的选择,问题的解决,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分配、活动整合和过程监控等。文化子系统是指活动和动作规范系统,是制约着个人、群体、组织和机构的运行及其相互关系。器具子系统是满足社区成员物资和文化需求的供应系统,包括场地、健身器材、用具等,保证社区体育发展平稳、顺利、健康的运转(见下图)。
社区体育发展的动力机制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政府自上而下的计划推动;二是社区成员自下而上的需求拉动。二者必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社区体育发展的整体动力。
4、社区体育发展的理念
4.1以人为本
社区体育发展必须坚持自愿选择、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社区体育发展所作的任何事情,包括它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都必须自始至终地贯彻“茫茫宇宙,唯人为大,林林万物,为民是从”的人文理念,居民需求的服务是社区体育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4. 2以服务为中心
功能定位是确定发展理念的前提。社区体育发展的功能,只有通过服务才有可能得到体现,社区体育服务将成为社区体育发展的中心工作。而社区体育服务的实施又必须通过制度保障和资源供给,形成良性发展局面。因此,建立一个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社区体育服务保障体系,就成为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目标。而构建具有明确功能定位的、可操作的社区体育服务保障系统,是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任务。
4.3资派挤合
调动和整合社区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潜在资源,使之变成社区体育发展的现实资源,促进社区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区体育服务的全面进步,这既是社区体育发展的价值目标,又是社区体育发展的价值理念,因为它包涵居民权利和义务、享受和回报等共享和共担的观念。
4. 4本土化发展
由于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差异,形成了我国区域文化氛围和行为习惯特征。社区体育也是在这种环境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区域性特征的、新的体育形态。社区体育在不同的文化背景特征下本土化发展,将成为发展的可能和必然。
4. 5社区.与:社区体育发展的动力和要义
在社区体育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居民的直接参与和治理,才能培育居民的社区体育意识,才能有效地整合与发挥社区自身的各种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居民的社区参与是社区体育发展的内在动力源泉,离开了居民的社区参与,就没有真正意义的和完整意义的杜区体育发展。虽然我国各地社区体育各有特色,但相同之处就是“参与、分享”,这就是社区体育发展的基本精神所在。也就是说,实施社区体育发展规划,核心是形成一种自主、积极参与精神,通过参与实现共同的目标,享受共同的创造的成果。我国当前的社区体育发展,内涵及其丰富,其核心就是要倡导自主参与的精神。
4. 6社区自治组织:社区体育发展的多样化载体
社区自治,顾名思义就是社区居民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依法享有自主管理社区事物的权利及其过程,是居民社区参与的高级形态。社区体育发展正是需要自治组织、中介组织的广泛参与,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还不发达,人力资源却相当充足的国家,依靠民众的广泛参与推动社会体育发展已成为现实的选择。社区自治组织和中介组织在我国尚处于成长的初期阶段,但已显示出它是促进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多的社会中介组织开始介人体育赛事、体育经营、体育管理等,这些情况表明,社区自治组织和中介组织正日益成为社区体育发展的主体力量之一,必将成为社区体育发展的新载体。
- 上一篇:图书宣传策划方案
- 下一篇:关联矩阵法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