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管理条例范文
时间:2023-11-10 17:40: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园管理条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高等学校(以下简称“学校”)是指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
本规定所称的师生员工是指学校的教师(包括外籍教师)、学生(包括外国在华留学生)、教育教学辅助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
第三条学校的师生员工以及其他到学校活动的人员都应当遵守本规定,维护宪法确立的根本制度和国家利益,维护学校的教学、科研秩序和生活秩序。
学校应当加强校园管理,采取措施,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制止校园内的违反法律、法规、校规的活动。
第四条学校应当尊重和维护师生员工的人身权利、政治权利、教育和受教育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不得限制、剥夺师生员工的权利。
第五条进入学校的人员,必须持有本校的学生证、工作证、听课证或者学校颁发的其他进入学校的证章、证件。
未持有前款规定的证章、证件的国内人员进入学校,应当向门卫登记后进入学校。
第六条国内新闻记者进入学校采访,必须持有记者证和采访介绍信,在通知学校有关机构后,方可进入学校采访。
外国新闻记者和港澳台新闻记者进入学校采访,必须持有学校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外事机关或港澳台办的介绍信和记者证,并在进校采访前与学校外事机构联系,经许可后方可进入学校采访。
第七条外国人、港澳台人员进入学校进行公务、业务活动,应当经过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同意并告知学校后,或按学术交流计划经学校主管领导研究同意后,方可进入学校。自行要求进入学校的外国人、港澳台人员,应当在学校外事机构构或港澳台办批准后,方可进入学校。接受师生员工个人邀请进入学校探亲访友的外国人、港澳台人员,应当履行门卫登记手续后进入学校。
第八条依照本规定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的规定进入学校的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学校的制度,不得从事与其身份不符的活动,不得危害校园治安。
对违反本规定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和本条前款规定的人员,师生员工有权向学校保卫机构报告,学校保卫机构可以要求其说明情况或者责令其离开学校。
第九条学生一般不得在学生宿舍留宿校外人员,遇有特殊情况留宿校外人员,应当报请学校有关机构许可,并且进行留宿登记,留宿人离校应注销登记。不得在学生宿舍内留宿异性。
违反前款规定的,学校保卫机构可以责令留宿人离开学生宿舍。
第十条告示、通知、启事、广告等,应当张贴在学校指定或者许可的地点。散发宣传品、印刷品应当经过学校有关机构同意。对于张贴、散发反对我国宪法确立的根本制度、损害由家利益或者侮辱诽谤他人的公开张贴物、宣传品和印刷品的当事者,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在校园设置临时或者永久建筑物以及安装音响、广播、电视设施,设置者、安装者应当报请学校有关机构审批,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设置、安装。
师生员工或者有关团体、组织使用学校的广播、电视设施,必须报请学校有关机构批准,禁止任何组识或者个人擅自使用学校广播、电视设施。
违反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学校有关机构可以劝其停止设置、安装或者停止活动,已经设置、安装的,学校有关机构可以拆除,或者责令设置者、安装者拆除。
第十二条在校内举行集会、讲演等公共活动,组织者必须在七十二小时前向学校有关机构提出申请,申请中应当说明活动的目的、人数、时间、地点和负责人的姓名。学校有关机构应当最迟在举行时间的四小时前将许可或者不许可的决定通知组织者。逾期未通知的,视为许可。
集会、讲演等应符合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相应的法规、规章,不得反对我国宪法确立的根本制度,不得干扰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不得损害国家财产和其他公民的权利。
第十三条在校内组织讲座、报告等室内活动,组织者应当在七十二小时前向学校有关机构提出申请,申请中应当说明活动的内容、报告人和负责人的姓名。学校有关机构应当最迟在举行时间的四小时前将许可或者不许可的决定通知组织者。逾期未通知的,视为许可。
讲座、报告等不得反对我国宪法确立的根本制度,不得违反我国的教育方针,不得宣传封建迷信,不得进行宗教活动,不得干扰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
第十四条师生员工应当严格按照学校的安排进行教学、科研、生活和其他活动,任何人都不得破坏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不得阻止他人根据学校的安排进行教学、科研、生活和其他活动。
禁止师生员工赌博、酗酒、打架斗殴以及其它干扰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的行为。
第十五条师生员工组织社会团体,应当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成立校内非社会团体的组织,应当在成立前由其组织者报请学校有关机构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成立和开展活动。
校内非社会团体的组织和校内报刊必须遵守法律、法规、规章,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和遵守学校的制度,接受学校的管理,不得进行超出其宗旨的活动。
第十六条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的规定的,学校有关机构可以责令其组织者以及其他当事人立即停止活动。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损害国家财产的,学校有关机构可以责令其赔偿损失。
第十七条禁止无照人员在校园内经商。设在校园内的商业网点必须在指定地点经营。违反前款规定的,学校有关机构可以责令其停止经商活动或者离开校园。
第十八条对违反本规定,经过劝告、制止仍不改正的师生员工,学校可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处理。
师生员工对学校的处分不服的,可以向有关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对违反本规定,经劝告、制止仍不改正的校外人员,由公安、司法机关根据情节依法处理。
篇2
人是第一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合理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问题,首先重新对部门职责进行分开,基础单位要以培训为基础,将责任落实到每个员工,并进行宣传指导。各培训部门做好员工培训过程的监管,组织培训和考核,根据培训的特点,编制出针对部门特定进行课程编制,最大限度的培训人员。人力资源部门应根据学员培训考核结果调配学员实习单位,对于部分无法适应岗位的人员进行转岗。重视人的作用,加强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作为企业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对“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具有充分的认识,加大人力资源投资成本。管理层必须明白人的因素在战略管理中的重要性,提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作为企业领导阶层,人力资源经理要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充分结合起来,使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为企业发挥作用。企业经营者要改变对人事部门及人事管理职工能人员的传统看法,提高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部门的战略地位,加大对专职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人员的配备和培养。对于人事工作不能随心所欲,一定要按制度办事,选人用人时要公开民主,减少用人的失误和企业成本的浪费。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人与人之间平等,要求人的基本权利能够得到保障,人力资源作为社会劳动人口的核心,不是特指某个或某部分劳动者,人力资源具有整体性。整合人力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不仅有利于实现基本社会保障制度,还能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企业对原有机构进行重新整合,改善人力资源管理和管理机制,充分认识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新需求和新的发展趋势。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配置,关键步骤在于重塑流程和建立工作原则。企业要明确发展战略目标,这就要求企业经营者具备实施战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能够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分析影响企业发展因素,端正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态度。对通过培训的人员进行安置和继续学习,编制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减少那些重复的培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员工合法权益应在政策上给予保障。实施企业战略的重点在于人员调配,因此,人员配备制度应与企业战略结合统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明确企业工作性质,针对企业技能人才的类型、数量需求,及人员培训考核时间、成功率进行充分预评估。进行人员的选拔时,需要将恰当的人选配置在关键位置,选拔的标准包括工作经验、教育经历和个人素质,在选拔过程中将候选人的职能背景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在企业的竞争优势依赖于人才的使用和激励机制,重视科技人才,将其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提高企业的产值。
二、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途径
管理作为生产力,企业要重新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最大限度的推进企业管理创新体系。首先要更新企业的管理体系,建立更加有效地企业创新机制,以保障企业的创新活动的进行;采取多种途径激发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培养企业中具有创新精神的工作人员。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将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看待,创建良好的企业氛围,使每个员工都能得到成长,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企业要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另外,还要尽量解决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提高员工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实现员工的人生价值。建立以用为先,激励为主的选人用人机制,将原有的任命制更改为社会公开招聘选拔管理层人员。采取公平竞争上岗的方式,可以从更大范围选拔优秀的人才,增加客观公平性,让具有突出贡献、高技术能力的员工得到奖励,鼓励员工积极工作,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懈努力。提高各级国企领导对人员考评的重视程度,实现考评结合,依据考评结果对人员进行奖罚、升迁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熟悉劳动法等相关法律,制定合法又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员工管理制度。企业要提前对劳动纠纷等问题的产生,制定一套预案,能和解的尽量和平解决。企业要重视人才、留住人才,让员工个人价值得以实现,实现企业的用人机制。
三、结语
篇3
一、学生管理中面临的挑战
1.高校扩招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校招生规模虽逐年增长,但截止到1999年,年均增长都只在8.5%左右。1999年,教育部允许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并在随后出台的政策里,放开高考招生年龄限制,“允许25周岁公民参加高考”,并允许自主招生。政策实施以后,当年招生人数即增加51.32万人,招生总人数达到159.68万人,增长幅度达到史无前例的47.4%。扩招政策的实施在提高国民素质、发展经济、实现教育阶段飞跃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因学生人数骤然上升,学校基础设施与教师资源未能及时配置,辅导员往往是一人带多班,管理难度增加,导致了教学质量的急速下降。就业方面,供大于求,加上市场经济的影响,导致了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待遇低的状况。
2.学生思想自由,个性独立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高校学生的行为与思想均已深深烙上了时代的印记,互联网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方式。由此而带来的积极的、消极的各种因素也在时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行为举止;另一方面,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迅速,大学生接收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而缺乏足够辨别是非能力、不能正确树立价值观的大学生极易受到当今社会上各类信息的影响,从而左右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当代的大学生,年龄接近90后或者是90后的居多,他们这一代是个性最为张扬的一代,也是自由意识最为突出的一代,这就为辅导员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困难。
二、对策研究
高校管理工作的基础结构是班级管理。在班级管理的平台上,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管理规章制度才得以落实。因此,学生是否能认同学校及班级管理,能否在班级管理中得以成长和发展,将直接反映了高校教育理念及高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质量。
1.自主管理班级管理的最高形式就是让学生们自己参与到管理中去,让管理成为一种教育力量。大学生独立意识较强,但在进入大学前,父母管理比较严格,独立意识得不到锻炼。辅导员要抓住这个机会,掌握这个心理,发挥他们的优点,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展示自身个性,引导其自身发展,在自主管理中实现自身愿望。在高校中,班干部在自主管理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选择班委的时候,不仅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政治素质、高度的责任心,还要有团队精神、较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与同学们互动交流,活跃班级氛围,带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班干部是衔接学生与辅导员的枢纽,学生们的意见可以通过班干部来反应,辅导员的指导工作通过班干部来传达、实施,所以,辅导员要发挥好枢纽的作用,随时向班干部了解班级第一线情况。
2.构建和谐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高校的任务是向社会输送人才,为国家提供栋梁。首先管理工作中首先要重视的是大学生的文化水平,要把学生的经历引导到学习上来。转变学习方式,创新课堂教授方法,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大学生的人际交流与心理素质方面也需要提高。这就要求除了日常的学习外,辅导员还应开展一些积极健康的课外活动,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如开展“宿舍评比活动”、“消防演习”以及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使其在活动中提高处理事情的能力,促进情感发展,完善自身素质,提高班级凝聚力。通过对软硬文化的改造,充分发挥客观因素,调动主观因素,为管理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辅导员要以学生为本,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应细心、耐心地进行解决,尊重学生的想法与需要,为其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此外,辅导员在管理的过程务必本着民主、平等、一视同仁的原则去处理问题,创造开明的班级文化,和谐的师生关系。如此一来,对于下达的指示,学生们才能心服口服。在新形势下,辅导员要善于结合互联网对班级进行管理。除了日常的电话短信,还可以建立QQ群组进行汇报工作与交流谈心。可采取匿名提意见、匿名交流等方式,学生都能打开心扉,提出自己的意见。这种便捷的交流方式,信息量大,互动性强,便于辅导员随时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促进班级的管理工作。
构建和谐班级文化,加强班级管理,所采取的针对性的措施,还要依托辅导员自身人格魅力来实现。辅导员的魅力绝非是权利,因为往往冷漠刻板的教育方式往往使人心服口不服。所谓魅力,就是辅导员以学识来激励学生,以道德来感化学生,以爱心来感染学生,以高尚的人格来教育学生。
篇4
一、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
我们课题组研究人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个案观察法和访谈法等调查方法,以某学院2010、2011级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以该学院自习室、图书馆、教室、宿舍、运动场和食堂等为调查地点,于2011年11月某一天为调查时间开展调查活动。调查现状可以简单地描述为:此次调查主要针对在校生课内与课余的时间管理展开,而现象也发生在课堂及以外的校园场所。调查结果显示该学院大多数学生有时间管理意识,知道时间的宝贵性以及合理安排大学生活的必要性,但80%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生活中存在浪费时间或者时间安排不合理现象。
在问卷调查中,如问及时间管理概念时约有95%的学生能正确理解,5%的学生能了解大概涵义。因而可以看出大多学生对于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是清楚的,但行为却与意识有出入,主要是其自身约束能力不足、时间计划性差、执行力不强。限于篇幅,下面仅列出部分调查数据统计结果的图示:
二、时间管理常见问题分析
(一)目标不够明确
众所周知,获得成功需要有明确的目标,而时间管理的目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更多的预期目标。但绝大多数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自主学习能力差。大学又以自主学习为主,而高中应试教育是被动学习。环境的差异,教育方式的改变(由被学习到学会自主学习)。让很多高职生的生活模式发生了变化,所以在短期内难以适应。致使一部分高职生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不够明确。
(二)统筹能力不足
在调查时间的分配上,一部分学生并没有意识到或不能践行“学习永远是学生的首要任务”。在学习和其他活动时间的平衡上有所偏差,有近五成的学生分不清大学学习生活中各类事情的轻重缓急,近一成的学生压根就没考虑过相关问题,更谈不上进行正确的时间分配。
(三)自我约束力差
周围众多干扰因素,如嘈杂声、杂志、零食、报纸、美容品、温度、安全感、方向感、氛围、压力、联想、健康状况等都是时间管理的诸多影响因素,是时间流失的致命杀手。而高职生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转移,而兴趣爱好又过于广泛,因而导致自己承担了过多的社团工作和文体活动,从而造成了较严重的时间管理混乱,自己很多方面都没有做好,反而降低了时间的使用率。
(四)计划执行力差
很多高职生表示入校之初或学期之初,都会针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制定出相应的计划,但往往总是难以执行到底。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原因主要是执行力不强。不少学生认为对原有计划执行与否无所谓。有兴趣的部分就执行,没兴趣的部分则放弃。又有一些学生在设计计划时忽略了自身能力,方法不得当,或是执行流程中没有相应的反馈、改进环节。导致计划的实施不能顺利开展。因而我们要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执行力,让行动变成一种自觉并逐步养成好习惯。
(五)目标反馈力差
时间计划性差,目标的设置,反馈的水平较低。虽然有90%以上的学生意识到大学生学习时间很重要,时间是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但仅有42%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时间管理倾向,会在处理事务时意识到时间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三、时间管理相应对策
时间管理的核心是人的自我管理。一个人能否有效地管理时间,不仅是方法和技巧的掌握问题,还与个人对时间价值的认识、自身素质、对工作和休闲等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的诸多因素的看法有关。为此课题组研究人员对时间管理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高职教育者层面的对策
1、强化高职生进行时间管理的意识
高校教育者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价值观,要努力做到“人人、时时、事事、处处”都注重时间管理,“合适的时候用合适的方法做合适的事情”。实际上,时间的供给量是固定不变的,是无法创造出来的,在任何情况下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所以我们无法开源。因而在任何时候都强调“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效率”都是必要的。大学期间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黄金时期,因而高职生必须珍惜时间、学会驾驭时间、明确时间管理的实质在于目标管理、事件管理、自我管理这三方面。因此,高职生首先应意识到设定恰当目标的重要性;还要意识到对轻重缓急不同程度的事情付出的时间是有侧重的。从而意识到自我管理是强化时间管理的最重要的部分。
2、注重对高职生时间管理进行指导
高校教育者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效益观,要提高时间管理的效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必须学习一定的时间管理技能和技巧。学校应开设时间管理的相关课程,如我国数学家华罗庚于1965年推广和应用了“统筹方法”(这是运筹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如能成功应用,可省时约五分之一,节资近十分之一。统筹方法是一种组织生产和进行计划管理的科学方法,其基本思想是“统筹兼顾”、求“快、好、省”,即完成任务速度快、效果好、资源省。在高职院校适当的开设时间管理的公共选修课或职业指导课程中加大时间管理的比重,对学校的管理而言,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比如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出勤率,帮助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等。
3、加强相关社团组织进行团体辅导
通过受过专业训练的指导者,结合专业的技巧和方法,协助社团成员获得有关的信息,以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与健康的态度行为。学校先将自律性低、坚持力差、效能感弱的学生挑选并组成小团体,在专业指导(或老师)的带领下,定期聚会、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阐述观点、讨论方法,解决问题,而团体为成员也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和氛围,以增强成员的自信心。
(二)学生个人层面的对策。
1、设置明确的目标
获得成功需要明确的目标,时间管理的目标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更多的你想要实现的目标。当代大学生对时间的实施和达成目标的根本认识不足,行动缺乏。大学生对未来的种种憧憬与自身的迷茫抉择错综交织,说明大学生中关于目标设置与实施方面的认识相对滞后。学生学会自我分析,从自我性格与职业倾向进行测评,从而更客观的认知自我,才能确定一个正确可实施的目标。目标必须是清晰的,可产生行为导向的,并且可以用指标量化表达。目标的确立可以降低行为的盲目性,就不会浪费时间。
2、制定有效的计划
计划可以是长远的,也可以是“长计划短安排”。 有效的计划可分为高职大学三年的整体计划、每一学年(或学期)学习计划、每周(或每天)的学习计划。时间管理的重点就是短期计划。在短期目标的实施过程中注意到每天固定要做哪些事情,这些事情选择在什么时段进行,设定为不被打扰阶段(例如:课内教学阶段)。而计划中还应有弹性时间。在时间管理的过程中,还需应付意外的不确定事件,计划没有变化快。计划的制定中还应留有反馈的部分,以便进行进度的监控。
3、加强计划执行力
个人执行力是指每一个人要把上级的命令和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从而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能力。个人执行力是指一个人获取结果的行动能力。如果没有执行力,再好的策略都实现不了。高职生提高执行力就会坚持目标的实施,整个大学生活就会有条不紊。
4、加强情绪自控力
加强情绪自控力,是自我管理的重要内容。“当你真正喜欢做一件事时,自律会成为你的本能”。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了解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那么强大的使命感就会成为促进我们改变的发动机。同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要和旧的不良习惯说“再见”。旧的习惯是无法消失的,只有靠新的习惯去战胜它。先从小事、容易的事做起,建立一定的信心,再每天坚持一小步的改变。
5、提高自身抗压力
提升抗压能力,是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确定自己的压力源,然后根据计划来制定任务的优先级,从而缓解压力,控制情绪。高职生透过事先的规划决定该做什么,什么事情不该做来提升自己的时间管理水平,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保证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做最重要事情,实现自我,追求理想。
篇5
[关键词] 集成管理 县域中小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一、县域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县域中小企业总体发展极不平衡,既有大企业集团控股的,也有普通的自主创业的家族式企业,他们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着很大的差距。大多数县域中小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或者正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到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过渡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县域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出现了种种问题,概括主要有以下四点:
1.重视度不够
所谓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视度不够,主要表现为:一些县域中小企业目前仍处于人事管理阶段,甚至还没有成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由于传统人事管理思想根深蒂固,涉及到管理实践时,与过去传统的管理方式无异,人力资源部的设立仅是“形式主义”;部分县域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部授权存在限制,压缩了人力资源部门的相关职能,致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难以深入等。
2.关联度不够
部分县域中小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一些重要的相关因素,这种关联度的缺失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脱离了企业的现实状况,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失效。这种关联度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工作岗位设置不恰当,岗位设置多余与缺失现象并存;工作职责不明确,缺乏对工作流程的审视,致使员工之间的工作出现冲突;与其他职能部门缺乏沟通,忽略了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配置要求等。
3.规范度不够
县域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相关管理工作往往缺乏规范,具体主要体现在:招聘不规范,招聘过程“轻考核、重关系”导致“裙带现象”较为严重;用工不规范,对工作职责缺乏分析和明确的说明,致使企业生产效率低下;薪酬福利体系不规范,工人往往没有与用人单位正式签订劳动合同、无任何保险;员工日常管理不规范,部分县域中小企业根本就没有制定明确的员工日常管理规范,有些企业即使制定了,操作过程也没有严格按照规范执行等。
4.有效度不够
从结果的角度来说,部分县域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效度远远不够,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选人有效度不够,负责招聘的人力资源部门缺乏有效的招聘渠道和有效的引人机制;第二,用人有效度不够,企业对于现有员工了解和分析不够,导致用人效率低下;第三,留人有效度不够,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于公司的稀缺人才没有给予灵活的激励措施,有时即使有部分激励措施,但由于未考虑到人才自身的需求,往往是所采取的措施不能有效激励人才的积极性。
二、集成管理对县域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1.组织结构再设计
在集成管理条件下,县域中小企业面对的是整个企业系统内、外因素的重新整合。通过对业务流程的重新分析,必然会带来组织结构的再设计问题。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分析影响企业集成管理组织结构设计的众多因素,如企业战略和文化、企业所处环境、企业规模、权利和控制、企业技术等,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和分析,从而使再设计的企业组织结构对整个集成管理具有合理性和适应性。
2.工作人员再配置
集成管理组织结构设计完成后,部分原有员工的自身能力会不适应新的工作岗位需要,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另一重任则是工作人员的再配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对工作岗位和现有员工进行重新分析,确保员工与新岗位相匹配;制定空缺岗位的人员招聘计划,对部分自身能力有欠缺的员工开展再培训计划,使“岗有其人、人适其岗”,保证新的组织顺畅、有效运转。
三、县域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1.人力管理信息化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出现,企业内外部的信息流变得更快捷通畅,信息流对企业管理体系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深远。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而言, 信息网络技术将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随着信息流的延伸或改变而突破封闭的模式,延伸到企业内外的各个角落,使得企业各级管理者及普通员工也能参与到管理活动中来,并与企业外部建立起各种联系(如网络招聘等)。信息化是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手段,必须引起县域中小企业的高度重视。
2.人员流动加速化
企业出于对人才需求的考虑,通过在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的相互竞争使得人才流动趋向加速化。而县域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和实力的问题,与部分大企业的人才争夺战中,处于劣势,导致县域中小企业人员流动率明显提高。人员不稳定、流动率高,将直接导致企业人才数量不足,出现人才缺乏和断层现象。随着企业对于人才重视度的不断提高,广大县域中小企业将会面临更高的人员流动率。
3.人才渠道多元化
伴随着相关中介服务业(如专业人力资源公司、猎头公司、教育培训机构等)的迅猛发展,现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人才的招聘和培训方面渠道愈来愈多。如公司若需要高级管理人才,有职业经理人;需要普通工人,有专业的人力资源公司;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有专业的培训机构等。选人、育人渠道的增加为广大县域中小企业获取急需人才提供了方便,同时也能让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去寻找合适的人才。
4.法律保障强制化
2008年1月1日起,新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开始正式施行。在新法中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与雇员间的权利与义务,对雇员的权益做了法律上的强制性保证,如与雇员的合同签订、社会保险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规定。法制的不断健全,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广大县域中小企业必须改变原有用工不规范的局面,严格执行新法的相关规定,否则,会给企业带来用人方面的法律风险,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
四、集成管理条件下县域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措施与对策
1.转变观念,实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要扭转多数县域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落后局面,首先应当更新传统的人事管理的落后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尽快提高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积极意义的认识,积极探索并形成一套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要实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根本上取决于县域中小企业管理高层的观念转变,由上至下促进整个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视度的提高;其次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完善并明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与权利,真正实现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
2.改善硬件环境,加速信息化建设
未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往往建立在信息化手段应用的基础上,加速信息化建设便成为县域中小企业的重要任务。由于县域中小企业数量大、规模小、行业和地域分布广、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致使其信息化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县域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不断改善硬件环境,如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的安置等;对于有一定条件的企业,应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与外界中介服务系统的联系,如相关中小企业信息网信息化网络培训平台,寻求专业指导、咨询与培训等。通过以上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
3.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培育优秀管理团队
县域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素质的提高是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前提,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合格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在选人方面,要立足企业实际,拓宽选才渠道,选择适合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氛围;最后,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外,还应强调创新素质的培养,从而能为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不断提出新的建议和措施。通过以上措施培育一支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从而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
4.科学制定政策,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县域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科学合理的制定相关具体政策,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和绩效考评机制,企业在择人、用人方面应充分挖掘内部人员的潜力,在实施过程中,应把握公平竞争的原则,使每一位员工都有晋升的机会,以促进企业内部人员的合理流动和配置;确定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科学的薪酬制度要考虑企业所处行业薪酬状况,企业工资总体水平,岗位差别等因素;健全灵活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目的是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个人潜力得到最大发挥,同时可以对员工进行引导,鼓励员工去做正确的事,使员工素质有所提高,从而使人才增值。
参考文献:
[1]海 峰:管理集成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2]李宝山 刘志伟:集成管理―高科技时代的管理创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吴秋明:集成管理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
篇6
关键词:住宅小区 物业管理 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2-282-02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全面推进,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太原作为一个省会城市,在全面推进城市化过程中,以“提升城市功能档次、优化人居环境”为着力点,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与之相关的现代物业管理的发展蓬勃兴起,行业竟争日趋激烈。因此,调查与分析现阶段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现状成为当务之急。
一、太原市物业管理方面的调查
1.物业管理市场潜力巨大。从近几年省城太原房地产热点区域来看,几个区域都有很大的市场优势。如迎泽区地处中央核心,历史悠久,科、教、文、卫、商等各种配套设施齐全,居住环境发展较为成熟。杏花岭区的龙潭湖片区不仅地段繁华而且空气清新、新建有以万达为中心的高端住宅小区;位于府西街的太原中央商务区,则是省城的政治、金融和文化中心。而近几年长风街及南部新城的发展更是有目共睹,南部新城大体框架已基本成型,省实验中学、太原五中、三中、外国语学校以及省儿童医院、太原市人民医院等许多教育、卫生优势资源已在南部建立分部,未来南部新城将建设成为品位较高的现代化新城。还有东山、西山片区的打造等等。这些区域的开发和发展必将带动太原市的物业管理市场的新变革,物业管理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
2.物业管理企业逐渐成熟。据太原市房地产管理局和太原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截止2012年,全市物业服务企业共有395家,物业管理企业325家(但无一家达一级资质企业),二级资质企业22家,其余都为三级资质企业。物业管理总建筑面积接近8000万平方米,覆盖率达到60%以上。年内省城又新增物业项目108个,各类物业管理项目和住宅物业管理项目也相应增加。目前,太原市物业管理企业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本土企业,数量上占比最大。由原房管所以及机关后勤单位转制成立的物业管理企业、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派生的物业管理公司、还有就是酒店集团派生成立的物业管理企业;另一种是外来企业,具有良好品牌和较强实力,其中不乏国际一流管理公司。主要有来自北京、深圳的外埠物业管理公司以及外资物业管理企业。
3.制度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太原市为提升物业管理水平,解决行业现实存在的问题,太原市房管局于近几年做了大量工作,多次组织工作人员及各物业企业经理和部分业主进行讨论修改,针对物业管理、物业服务企业资质、停车收费、物业服务合同、物业管理区域召开业主大会、成立业主委员会程序等等问题,先后研究起草了诸多管理办法和意见,并陆续实施。2011年12月5日,由太原市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太原市城乡建设档案管理条例》也与2012年3月1日正式实施。
4.对物业管理日趋重视。物业管理做为一项新的行业,涉及政府、企业和千家万户,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环境的方方面面。近年来,房地产业竞争激烈,供不应求的状态仍未明显改善,物业管理也备受社会的关注,政府等职能部门和舆论媒体也加大了对物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规范行业市场秩序。今年,太原城建品质继续快速升级,一级房企蜂拥进驻热情不减。为了能够增强市场竞争力,开发商们“打铁还须自身硬”,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物业必须实行合理规范化的管理。
二、小区物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开发商遗留的问题。开发商在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中,对楼盘宣传销售不属实、刻意隐瞒其小区的规划和交房后“五证”是否齐全等问题;在一定盈利的程度上还侵害了业主的一些共同利益;房屋建设有问题,质量不过关,地基打不稳,小区内的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妥善解决,业主并将不满迁怒于物业管理部门,如拒交物业费、破坏公共设施、不配合物业管理等,这样也就造成后期物业管理难的现象。
2.物业服务业与业主间的矛盾问题。在我国许多城市中,由于物业服务企业大多是从其他部门转制而来,或是从房地产开发企业派生而来,存在物业管理不到位等情况;物业企业服务意识不强,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取得职业资格证的人员较少,具备高级管理资格的人员更少;业主对保护自己的财产权利意识薄弱,对物业的相关知识又甚是缺乏,没有正确的意识概念,对物业管理人员的不理解和不尊重,导致在出现纠纷时双方不能正当和谐的沟通,致使矛盾激化,从而影响物业管理的健康发展。
3.业主与业主组织之间的纠纷问题。业主的自治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定管理规约和成立业主委员会两个关键环节来实现的。虽然我国规定住宅小区应成立业主委员会,但其组建艰难,在我市的众多小区中,仍还没有成立相应的业主委员会,所以在当问题出现时,住宅小区没有业主委员会、没有规范的管理规约,失去这两个关键环节,业主有时会误认为是物业服务企业损害了自己的利益,然而物业管理的强硬态度,拒绝与之接待,使得双方对立情绪加剧。为避免这样的纠纷,太原市应在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上着重下点功夫。
4.相关配套政策相对滞后。太原市在物业管理方面好多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导致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一些工作缺乏政策依据,政府、职能部门、物业、业主的责、权、利不清。前期物业管理、维修资金使用、业主委员会的建设等需进一步完善。我国物业管理立法还滞后于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存在立法层次不高,法律体系框架不成熟,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等问题。虽然近几年国家也颁布了不少关于物业管理方面的法律条例,但是对住宅小区停车管理和收费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希望太原市可以对住宅区停车管理收费方面出台一些对应政策。
三、对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一些建议
1.健全管理机制,明晰责、权、利关系。物业管理部门应着重建立对业主的行为规范体系,并进一步规范行业行为,依法管理,依法服务,业(下转第284页)(上接第282页)主也应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小区建立业主自律机制,通过业主委员会和业主管理规约来实现,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来约束业主的行为;促使每个业主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物业正确行使权力,督促业主,彼此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合力共管。
2.积极组建业主委员会,完善设立程序。目前,太原市又新建了许多住宅小区,各种设施配套完备,但是仍然没有得力的措施保障,基层部门人力、经费均有限,政府部门在成立和指导业主委员会工作上没有引起重视,积极性不高,致业主与业主组织矛盾纷争。所以建议政府部门正确指导业主委员会,宣传和加强住宅居民对物业的正确认识,提出对不履行义务、推诿等造成业主委员会成立工作延误等情况,规定明确的处罚原则;推动政府部门指导监督设立筹备组和业主委员会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加快组建业主委员会的步伐。
3.加强物业服务合同内容的合法性。物业服务合同至关重要,它必须遵循维护和尊重业主财产权利的原则,以维护全体业主的公共利益为前提;物业服务合同不得侵犯业主的合法财产权利,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的利益;在物业服务中,业主的物业财产权利应与物业的管理权力相对应。由于物业服务内容的合法与否直接影响物业服务合同的效力,因此我们在审查物业服务合同效力的同时,物业服务合同内容的合法性也要进行审查。为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矛盾与纠纷,我们在签订物业服务合同时一定要对其进行严格审查。
4.建立健全相关法规,走集团化之路。物业管理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必须摆脱小规模的经营模式,走规模化、集团化之路。政府等职能部门不仅要制定相关政策,对物业管理部门的资质进行审核,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更要定期不定期地对其进行动态监测,整合一切优质资源,逐步淘汰那些规模小且无资质的企业。对物业服务企业的各项指标,都应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增强物业管理法律制度的操作性。二是政府部门继续加大对物业管理的宣传和引导力度,使社会各界都对物业管理给于关注和支持。三是物业管理部门也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规范从业人员行为。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考核制度,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提高管理水平,为物业管理营造一个宽松、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结束语
物业管理作为与城市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在构建我国和谐社会体系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太原市物业管理企业应借鉴其他物业管理较好地区的经验,来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并切身实际,开拓创新。物业服务业与业主之间,彼此应像朋友,和平相处,真诚对待。物业管理好、服务好、认真解决问题,才是对居民最好的保障;居民也要把社区像自己家一样对待,用心保护和享受物业为自己提供的一切资源,这样也是对物业管理最好的回报。只有这样共创双赢,才能使物业管理越走越好,为创建文明城市发挥更好的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丽洁,黄惠春.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主要问题研究[J].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2)
[2] 太原市物业管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2.7.3
[3] 中小城市物业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景程教育
[4] 丁秀娟.盐池县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模式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1.4
篇7
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总土地面积7700hm2,耕地面积3973.4hm2,人口3.8万人。种植作物:冬小麦、玉米、高梁、蔬菜、林果及豆类作物,其中冬小麦、春玉米种植面积较大,作物以两年三熟居多。试验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447mm,多年平均蒸发量2068.5mm,由于冬春缺雪雨,加之蒸发量大,春旱十分严重。农业用水以开采地下水为主,洪水灌溉为辅,潇河为主要的引洪渠道,由于不能对潇河实施有效调节,潇河来水与作物需水不同步,农业用水十分紧缺。试验区地下水年超采169万m3,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严重地破坏了地下水环境,制约着该区工农业的发展。
2 引洪水和地下水优化调度技术
2.1 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模型
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大系统由水资源系统和用水系统二部分组成。水资源系统根据水文地质及行政区划等因素划分为3个计算分区,每个分区又有地表水(潇河水)和地下水两种水源;用水系统则在划分3个分区的基础上,根据试验区作物组成情况分为冬小麦、玉米、高粱、蔬菜、其它作物,这样就将试验区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系统分解成3个层次、3个子系统的多层递阶结构,见图1。
2.1.1 决策变量
.......
篇8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 心理健康 心理调适。
高校行政人员, 从广义上讲, 它包括学校各级机关从事行政管理的所有人员。从狭义上讲, 它特指高校从事行政工作的人员。高校行政工作是协助高校领导总揽全局、沟通上下、推动各个职能部门协调运转、为高校科研和教学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行政工作人员则是使所有工作能够正常运作的关键点。随着高校扩招以及高校体制改革的进行, 许多的本科、硕士毕业生进入到了高校行政管理岗位,而且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负荷加大,压力也在逐渐增强,他们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得到大家和社会的关注。
1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在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过程中,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逐渐边缘化, 压力也日益严重,他们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
1 . 1 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指当人们因工作量过大,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压力过强等工作本身所导致的对个人的能力、精力以及资源的过度要求,从而导致工作者感到精力枯竭、筋疲力尽时,工作倦怠现象就产生了。本身枯乏的事务性工作会使很多行政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无法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对工作敷衍,冷漠,产生厌倦的情况。
1 . 2 自我价值感不强。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其本质就是服务型的管理人员, 其主要任务是为全校师生服务,保证全校教学科研工作等正常开展。但是随着大批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跻身行政管理工作队伍行列,他们长期从事简单、繁琐、枯燥的事务性行政工作,就容易产生自我失落、迷茫、甚至对工作的厌烦。从而影响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自我价值感弱化,自我价值认同感降低。[ hi138\Com]
2 影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归因。
2 . 1 高校体制改革带来的压力。
随着当前高等教育改革深入, 目前各高校行政管理岗位纷纷推出竞聘制度, 实行双向选择,优胜劣汰。这使行政管理人员普遍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其中一些不能合理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和接受眼前各种现实,自然会产生心理压力。
2 . 2 经济上的压力。
高等教育是以更好地培养人才并且着眼于提高人才的质量为根本目标的,而非只追求经济效益。近年来国家出台的许多政策解决了教师的工资待遇、住房、医疗等问题,然而对于学校行政人员却未制定相应的政策,这使得他们的收入相形见绌,心中的不平衡感会慢慢滋生出来,造成心理问题的产生。
2 . 3 工作上带来的压力。
高校行政工作人员基本上许多都是非教育管理专业, 他们寒窗十载, 学富五车,大多数人都有很大的抱负, 希望可以在工作中或工作的成绩中获得社会的肯定和实现自我价值。然而他们跨入了高校行政工作人员的行列,他们不仅荒废了原来所学的专业,而且难以从费时费力的事务性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长此以往,必然会产生职业压力和心理压力。
2 . 4 角色认知不平衡。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两大中心任务,而行政管理系统仅仅是相应权力代表机构的执行机构。于是行政工作人员认为自己在高校里所处的不过是服务于人的配角,他们对自己角色的认知必然导致心理上的失落感。
3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心理调适策略。
针对目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出现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必须从寻找根源出发, 制定相关的对策, 进行有效地心理调适,让他们回复心理健康,这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多渠道进行综合调适。
3 . 1 调整思想认知, 找准角色定位。
在当前的形势下,高校行政人员面对改革带来的巨大压力在思想认识上一定要调整好,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从整体利益出发,高校只有改革,才能焕发新的生机,得到新的发展。并树立起正确的名利观和道义观,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还要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神圣性,要自我认同。
3 . 2 提高自身素质, 适应高校改革。
高等教育管理并不仅仅是一般的行政管理,而是兼有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双重职能的一门学问,要探索其中的规律性就必须认真地学习和实践。努力研究和探索教育理论,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
3 . 3 辩证看待名利,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行政管理人员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多在加强修养上下功夫,少在经济收入上比多少;多在提高素质下功夫,少在职务提升上比快慢;多在工作业绩上下功夫, 少在权力大小上比高低。因此,高校行政工作人员应把人生的价值标尺放在多为全校师生办实事、办好事上,应尽量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考虑。
3 . 4 注重人际关系, 优化高校环境。
据调查, 和谐人际关系会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抗挫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高校行政人员要想获得自我价值的认可,就必须通过自我个性的成熟完善,提高个人魅力,建立和谐的人际社交圈。要待人真诚, 尊重他人; 不断反省自己, 正确认识自己,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缓解心理障碍和压力。
学校环境是行政人员最经常也是最重要更是最直接的工作与生活场所,学校环境不理想最容易引起他们的行为受挫感。作为学校领导,要深入了解行政人员的实际需要和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提高行政人员的心理满意度,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使他们有一种安全感, 从而心情舒畅地工作;要创造条件使每位行政人员都有获得工作上成功的可能,从而得到一种自我价值认同感, 更有效地释放教师的心理压力;帮助行政人员确立合适的个人目标,同时在他们成功、失败时引导正确归因,保持心理平衡;学校领导还要致力于优化校园人际关系,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帮助行政人员调整自身的心理环境,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心理调适。[ hi138/Com]
参考文献
[1] 魏晓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工作倦怠浅析[J/OL]jxedu.gov.cn,2007-09-13.
[2] Capel.S.A.Stress and Burnout in colleges[M].European Journal of TeacherEducation,1992.15:197~211.
[3] 陈高山,黄希庭。青年教师自我价值感及其培育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1999(1)。
[4] 覃义贵。试论自我价值感[ J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5] 熊川武。学校管理心理学[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8~101.
篇9
关键词:研究生;心理调适能力;对策
通常,人们在实践活动及通过头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能动反映,称之为心理。而心理现象一般表现为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人类进步与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人类的心灵疾病远比自然灾害更严重,要防止它的蔓延。忽略自身心灵的提升,甚至让心灵停滞,只会带给我们噩梦连连。人类社会进入现代化后,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反而成为历史上最敏感的人,遭受着精神生活中的深度不安,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每天我们翻开报纸,收听新闻,许多人不堪忍受一群人中的冷漠、孤独,难以派遣内心的苦闷、焦灼,精神常濒临崩溃,骇人听闻的杀人、自杀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研究生作为有抱负有追求的青年,思想活跃、自尊心较强,他们的感受也是最敏感的,在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境况的同时,却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冲突。而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重要基地的科研院所,研究生所处的环境与所受的教育方式不一样,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怎样的呢?相对于高校的研究生,科研院校研究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又如何呢?
通过对20所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和普通高校研究生的对比抽样调查发现,科研院所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于高校不容乐观,相应地,科研院所研究生的心理调适能力也不如高校研究生。究其原因,可能有如下几方面的因素:第一,“两段式”的培养模式,缺少心理辅导课程。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入学后,一般都是先进行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取得一定的学分后,然后跟随导师从事科学研究,完成学位论文的选题、实验及工作。课程设置上的缺位,从根本上忽视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是导致科研院所研究生比一般高校研究生心理调适能力相对较差的根本原因。在实际工作中,学生一旦遇到心理问题,没有安排的专门的心理咨询人员或心理辅导人员去进行疏导,一旦出了问题,也往往是避重就轻,缺乏专业的引导与化解,没有很好地防范于未然。第二,年度招生规模较小,社交范围相对高校较窄。科研院所研究生即指在科研单位就读的研究生。由于受招生计划、教学条件及体制的限制,科研院所研究生与高校研究生相比,社交范围要小,生活较单一,这些都不利于他们心理矛盾的缓解。第三,学术研讨氛围较浓,校园娱乐气氛不足。与高校研究生相比,科研院所发表研究论文任务比较重,生活和工作环境较单一,专业知识较深,心理咨询类书籍涉及很少。一般而言,科研院所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基本是“师徒式”,科研动手的机会较多,生活的重心主要在科研学术,娱乐社交活动较少。第四,竞争激烈。科研院所研比高校设置的奖项比较多,且奖金额度比较大,大部分研究生几乎可以不交学费就可以完成学业,因此,近几年科研院所也成了毕业大学生报考的热门学校,自然就竞争方面来看,科研院所比高校内部竞争更激烈。据有关数据统计,在报考科研院所的研究生中,大多数都来自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或较差的大学生,心理自卑感,压力感,焦虑感相对要敏感的多。正是以上因素的存在,从总体上来看,科研院所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远远落后于高校,科研院所目前的教育情况也远远落后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实际要求。并且,在实际生活中,科研院所研究生的心理调适能力也落后高校研究生。为了更好的完善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教育工作,认清实际存在的问题,培养科研院所研究生适应社会的实际能力,亟待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科研院校要加强与有关高校的交流与合作,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多开展有关心理方面的专题讲座,配置专门的人员进行辅导。科研院所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入学的每个学生实施一套健康教育方案,组成一个目标体系来贯彻落实。定期为研究生开展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鼓励学生多去交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对于研究生的生活状况,学习状况,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要有清楚的了解,并给予及时的指导与帮助。
(二)加强科研院所的校园文化建设,培养融洽的人文氛围。俗话说的好:“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的心性与素质往往也受各种环境的的潜移默化。对于科研院所而言,其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两个层次,既要有客观的学习、生活场所,也包括像学风、院风这样的文化环境。校园环境的优美整洁与否直接关系着研究生的怡情养性的心情,也可造就一种心理上的舒适安全。同时,良好的文化环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促使学生们去奋进,也给了他们一种归属感,心理上的依靠。研究生情感丰富,具有旺盛的精力,这就需要组织开展各种健康活泼、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科技、艺术和娱乐活动来展现他们的青春风采,释放他们的活力。从而也能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拥有良好的心态,树立更好的人格魅力,以便更好地去适应社会。
(三)注重研究生应用型人才得培养,指导进行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研究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一般而言,人的一生到了20―30岁的年龄阶段,就处于职业探索期。所以,对研究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有助于他们确立学习目标,调整心态,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鼓励学生多去实践,积累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扩大研究生的社交范围,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不断完善自己,有利于他们面临毕业,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进行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学生事务管理;民办高职;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034-02
学生事务管理作为学校管理中的一个主要部分,是学校管理水平一个异常重要的指标。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和民办高职的特殊性,给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事务管理带来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应制定以适应民办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的管理策略,探索学生事务管理的新思路和方法。
一、学生事务和学生事务管理的内涵
1、学生事务
不同的人,对学生事务的具体定义不同。比如,方巍 认为:“学生事务,指的是学生非学术性活动或课外活动”。具体而言,“学生事务”是指涉及到学生的“课外活动”、“学生活动”、“ 住宿生活”、“情绪或个人的问题”等方面的事务。
2、学生事务管理
学生事务管理是指高校对学生事务的计划、组织和领导,即用具体的规章制度和条例来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通过人性化的服务保障学生的权益,达到管理的效果,从而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帮助大学生适应校园生活,形成健全的人格,实现学习和个人成长等目标 。具体内容包括: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思政教育、心理健康辅导、学习指导、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奖助贷工作和后勤服务等。
二、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学生事务管理方式单一,难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
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属于专科第二层次,来源较为复杂,有普通高中生,也有中职生和成教生。学生入学时学习成绩较低,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甚至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厌学情绪,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由于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很多学生缺乏对未来的思考,没有明确的学习和生活目标。与此同时,他们爱好广泛,对许多事物感兴趣,动手能力较强,从小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多,使得他们有更好的才艺和社交能力。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这些特性,必然要求灵活创新的学生事务管理方式来适应。而实际工作中,一方面,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管理的学生人数比较多,而且大多都是处理繁琐的事情,因为时间和精力有限;另一方面,很多人对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认识本身存在偏差,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只能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模式。管理方式较为单一,只侧重最基本的常规管理,一般仅限于安全管理、纪律约束和事务管理,而较深层次的思想教育和更为个性化、多样化的特色教育就显得非常薄弱。甚至有些民办高职院校直接照搬公办院校的管理模式,忽略了民办高职学生的特性,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
2、学生事务管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人员流动性大
学生事务管理包括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思政教育、心理健康辅导、学习指导、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奖助贷工作和后勤服务等方面,这就要求学生事务管理者各方面素质都很高,能够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正确地去处理。实际情况却是: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人员大多不是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出身,以本科生为主,专业背景也比较复杂,对学生的指导只能靠平时的学习与经验积累,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是一项任务繁重、难出成效的工作,很多高校都不是很重视,尤其是辅导员,作为学生事务管理一线人员,工作任务重、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低,在工作中没有归属感,流动性非常大。而学生事务管理是一个系统和连贯的工作,大学生在校期间,每一位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方式都会有所不同。当学生辅导员出现断层时,学生事务管理就会有所变化。辅导员离职或转岗,导致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不连贯,影响工作效率和效果。
3、学生事务管理各项制度难以落实到位
民办高职院校是独立经营自主办学的,主要收入来源来自学生,学校和学生的关系就不仅仅只是传统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而又多了提供消费者和消费者这一重关系,学生是学校的“衣食父母”。因此,如何争取更多的生源,是各民办高职院校最为关心的问题。学校在招生的时候,打着“一切为了服务学生”的旗号招揽更多的生源,同时在管理过程中,为了不失去生源,很多时候都不会完全按照制定的管理制度来执行,比如控制及格率和毕业率,对有些严格来说不符合及格和毕业条件的学生“放水”,管理制度落实不是很到位,一方面给了学生钻空子的机会;另一方面,学生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学生事务管理者很难拿捏管理的尺度,轻而易举地失去了作为管理者的诚信。
4、学生事务管理部门间缺乏沟通,工作效率低下
为顺利地开展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民办高职院校一般会设立一些相关的职能部门,包括学生工作处、团委、招生就业处和后勤管理部门等,他们之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理论上,这些部门各司其职,对院系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和业务指导,从而形成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完整的框架。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这些部门往往缺乏横向的交流与沟通,彼此自成一体,需要信息和数据时都从基层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处收集,信息共享远远不够,很容易造成工作机械性重复或遗漏,加之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面对学生时,不能真正提供专业的服务和管理。
5、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与管理难以形成合力
为节约成本,民办高职院校的很多教师都是兼职教师或者外聘教师,专职教师中也有很多是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和在公办院校退休的老教师组成,有经验的中青年教师相对缺乏,教师队伍结构不太合理。教师与学校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导致他们大都缺乏归属感,不会把学校的前途与自身联系起来。所以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往往只能做到教书,不能起到育人的作用,甚至有些教师教书也是完成任务而已,不注重课堂效果。同时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很多时候又只是强调纪律,只管把学生喊到课堂,至于学生在课堂上做什么则不太关心。教学与管理没有形成合力,不能形成教育与管理双管齐下的良好局面。
三、完善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对策
1、注重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事务管理理念
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具有现在90后大学生的特点之外,还有其他的特性。因此,在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必须依据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注重以人为本,把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作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尊重和信任学生,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加强引导和服务,减少监督和管制,少“管”多“理”,以“导”代“禁”,真正做到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事务科学管理的有效性,更好地实现民办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2、构建科学的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和方法
要改变单一的管理方式,需要创新学生事务管理方法,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比如,可以开展以“学生工作部门和专职辅导员”为指导,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学生三自模式(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兴趣点,让学生参与到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去,学会自我管理,提升自我能力,同时,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责任意识得到显著增强。
同时,要加强学生事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可以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比如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学生教务管理系统、学生奖惩资助系统、学生宿舍管理系统等形成网络服务共享平台,不同部门的人赋予不同的管理权限,这样可简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其次,可以利用网络搭建学生与老师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的良好平台,学生对学校的各项管理进行监督与反馈,有利于学生事务管理的及时化和有效化。
3、加强法治化管理,完善并落实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制度
民办高职院校在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形势下不断发展壮大,要使学校得到健康长远的发展,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必须树立依法治校意识与制度管理的意识,加强法治化管理,不断完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制度和体制,并落实到位。具体而言,各民办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严格按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切合实际并具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并针对教育对象的变化和学生事务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现象,不断更新和完善相关制度。有了科学、规范、完整的工作规章制度后,就要坚决执行到位,切不可因为追求及格率、毕业率等指标而罔顾制度的存在,要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制度意识,减少偷奸耍滑钻空子的侥幸心理,脚踏实地在校学习,从长远看,这是有利于民办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
4、提高人员素质,构建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学生事务管理队伍
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是民办高职院校的重要管理内容之一,各高校应当充分重视这项工作,要想这项工作做得好,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促进学校健康长远的发展,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队伍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各民办高职院校应该成立规范的专业学生事务管理部门和机构,制定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原则和道德规范,保证构建专业化的人员体系;其次,对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再次,对学生事务管理专职队伍尤其是一线的辅导员应当加强人文关怀、提高工资待遇等保障水平,并完善辅导员岗位级别和职称级别,保证其队伍的相对稳定性;最后,育人并不仅仅只是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的职责,应当在全校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做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5、完善学生事务管理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并不是单独哪一个部门就可以做好的事情,而需要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信息共享。因此,各民办高职院校应当完善学生事务管理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搭建信息共享的平台,实现从学籍管理到心理发展跟踪,从社团活动到党团发展,从后勤服务到资助管理全方位一体化的管理,从而形成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完整的体系和框架。减少工作中的机械性重复和遗漏,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学生事务管理和服务。
6、提高教学质量,合力促进学生事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难度大,学生难于管理,最大的症结就是学生学习热情低,学习信心不足,甚至有厌学情绪,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事务管理过程中的这些问题,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才能让学生乐于进课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各民办高职院校应当充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尽量引进专职教师上课,对兼职教师、外聘教师进行严格把关,打造一支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学生实习、实训等实践技能的培养,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是促进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耿新山.独立学院学生事务管理的现实挑战与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07):149-150.
[2] 谢丹.高职院校服务型学生事务管理对策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2):56-57.
[3] 周凤玲,黄波.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8,(25):229-230.
[4] 葛皎丽.项目管理理论在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热点, 2013,(12):105-106.
[5] 朱剑平.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改革研究――以广州松田职业学院为例[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6] 蔡文德.广州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13.
(上接第33页)工集团组织的竞赛活动。
我校机械加工部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原则,确立并实施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周月季年”多层次工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该专业主要面向甘肃地区现代制造技术企事业单位,以数控行业、企业职业岗位工作为导向,根据岗位对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结合学校办学理念,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掌握较强数控加工专业技能,能够独立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从事生产第一线的普通机械设备和数控设备的操作、数控编程和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