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本策略范文
时间:2023-11-10 17:40: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本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创造性思维对于中职学校动漫专业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中职学校要着力培养动漫专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能够适应动漫市场的需要,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本文总结了创造性思维在中职动漫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
一、创造性思维在中职动漫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我国,动漫是一个新兴产业,需要的是创意性和突破性。在动漫行业中,从业者要能够提出独创性的、突破性的想法,用新颖的观点来打破常规,这就需要动漫从业者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否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动漫从业者来说非常重要。
然而,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职学生与一般高中生相比在创造性思维方面并不具有较大的优势。当前的很多中职学校对动漫专业学生的培养只专注于基本技法的教学,忽略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动漫专业学生不能适应动漫行业的要求。随着高中的普及,中职学校的生源较差,绝大部分中职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比较差,这也对学生思维严密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中职学校在动漫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策略
1.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
中职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往往较差,大多数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化内涵,这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非常不利。如果中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关注培养学生的动漫绘制能力,而忽略了学生文化内涵的提高,则中职动漫专业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就难以获得提高。缺乏一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创造性思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难以创造出真正有内涵的、能够打动人心的动漫作品,其动漫作品都不能具备一定的教育意义,这样的动漫作品显然不能适应动漫市场的需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并在动漫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动漫作品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多阅读、多思考,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
中职动漫教学要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出来,激发学生对于动漫课程的兴趣,灵活地使用教学方法。只有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人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够被激发出来,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讨论,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为了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采取问题教学模式,例如在角色设计课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动画角色的面部表情,此时教师就可以先提出问题:“如何通过面部表情表现人物喜悦、悲伤、渴望、爱慕的心理活动?”在进行讲授之前,教师要先让学生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来谈一谈自己的见解,再为学生展示大量的不同风格的经典动画造型,让学生对比其中的面部表情,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中充满表现的欲望,希望能够展现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视角,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灵活的评价方式
创造性思维的大敌就是僵化的评价方式,中职动漫教学要破除以分数为主的僵化的评价方式,采取灵活的评价方式来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不要过分关注成绩。《角色设计》中涉及动画角色的道具设计和衍生产品的设计,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关注思维的开发与设计研究,在考核的过程中也要与学生的实际设计水平相结合。考核时要着重关注学生在设计中体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给创造性地设计作品予以鼓励。要让每个学生都对自己的设计创意充满自信,例如,当要求学生利用线性来进行设计时,无论学生使用直线、曲线还是结构线,只要是学生的设计作品能够展现自己的设计风格,凸显无敌的形体结构,教师将对其进行鼓励,给予积极的评价。
4.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学生要在实践中才能够感受到创作的乐趣,激发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学生亲身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想象的空间。《角色设计》中设计了不少课内实践的项目,例如,可以让学生进行动画角色的造型创作,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具有创意性的动画作品。学生进行实践之后,教师还要给学生阐释自己创意的机会,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对设计问题进行处理的,如何将自己的创意思维融汇到作品中的,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获得启迪。
动漫行业对于从业者的创造性思维有着较高的要求,为了使中职动漫毕业生能够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中职动漫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动漫技巧,更能够将自己的创意发挥出来,推动我国动漫事业的发展。
篇2
【关键词】 大学外语 创造性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011-01
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正如西方教育所推荐的“全人教育”的“全人”是包含了人的情感、人格、思维、知识等多个方面的素质教育 ,而创新教育中的创新,尽管其中也具有情感、人格等因素,但它主要的侧重点仍然是思维方面的问题,因此,创新仅仅是代表一个人思维方面的一种品质和属性,是思维方面的十分重要的品质和属性。具备了思维方面的创新品质仍然还不能代表一个全方面的素质,更不能以创新教育来取代素质教育。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人们对创新教育所寄予的过高的认识甚至错误的认识中看出创新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毫无疑问,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或成分,虽然不能说创新教育就是素质教育,但完全可以说,没有创新教育就说不上素质教育,这种说法在逻辑上也是合理的。
创造性培养在我国的现代教育教学研究方面落后于西方国家,在创造性教育培养的实践上更是如此。在创造性的培养上,创造性的学习环境的创建是最基本又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创造性的环境就无创造性可言,即使有创造和创新的萌芽,那么这样的创造或创新也会被扼杀在缺乏创造性的环境里,在这方面,古今中外的事例不胜枚举。
创造性人格是具有创造性的知、情、意的统一。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及特征仅仅是创造性人格的一个方面,因此,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不只是一种单纯的思维方法的训练,更主要的是一种综合的高水平的人格教育。创造性的培养为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外语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内容,有很多教学内容甚至可以直接与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结合起来。在外语教学课堂上,同一标题的作文,同一主题的对话,同一段落的译文,在一个班上可以产生几十种不同的操作结果的版本,但这些不同的版本都可能是正确的或合理的。这种情况客观上为外语教学的创造性教学留存了具有发挥的空间。创造性思维除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和方法之外,还存在创造性思维特征的问题,美国创造心理学家托兰斯,在吉尔福特的通过智力结构研究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认为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新颖性的特征,而这其中的流畅性特征,指的是个体在回答问题时,能从不同的角度做多种表达,这正好是外语教学作为语言学习和运用的特征。
结合已有的人们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成果,以及外语教学的特点,外语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着手:
1 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
发散思维被认为是创造性的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因此,对发散思维的训练受到特别注重,发散思维训练是国内外训练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最常见的方式。发散思维训练的主要内容是:用途扩散,即形量多设想用途;结构扩散,设想出结构的各种可能性;形态扩散,即设想出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方法扩散,即设想出某个问题的尽量多的解决方法。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要尽量利用教学条件,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在词汇教学上,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外语词汇来表达相应的意思。鼓励学生对某些词汇的多种形式和用法的掌握,鼓励学生在外语方面的灵活多样的运用和表达。
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创造性想象是创造性的必要成分,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想象可以通过自我设计训练、推测训练、假想训练等方式进行培养。在外语教学中,可考虑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一种贺卡,让学生自行去考虑贺卡的构形、颜色、内容、语词等方面的问题,最后进行评比,重点考虑其创新成分。在推测训练上,可以利用既有的阅读材料和老师给定的阅读材料来让学生进行某件事物的某些方面的推测,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
在外语课堂上,可采取以下方法:利用课本材料进行推测训练,如推测故事结局,可能的发展或有关作者的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利用教师预先准备的一件工艺品或音乐或一个小标题、小段文字,让学生去描绘潜在的可能的内容和思想;利用图片或动画情景,让学生去推测相关的实际内容。这样,既不影响创造思维的训练,又不影响外语教学,反而进一步促进外语的教学,并能丰富外语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3 注重创造性思维策略的运用和对学生的训练
创造性思维具体体现在一些思维策略方面。发散思维仅仅是其中的最为显著和突出的一种而已,实际上,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思维策略与创造性思维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例如,头脑风暴法,就是利用集体内在相互之间的影响尽量自由地就某个问题发表各自不同见解的一种方法、策略。
外语教学中有不少讨论课,教师可考虑有意识地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大胆表达其想法。另外,还有类比思考策略,即进行相似性比较;对立思考策略,即从完全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移植思考策略,即把某个问题情景的规律引用到另一问题情景中,移植的主要途径有规律移植、方法移植、功能移植等;分合思考策略,即从思考对象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去考虑问题。
总之,学生的创造性不仅是可以进行教学干预的,而且还能够与外语教学这门学科教学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受益。这样,既满足了微观的学科教学目标的需要,又满足了宏观的教育目标的需要,在培养学生学科知识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篇3
历史教学创造性思维必要性策略创造性思维主要指的是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来对事物进行创新,进而获得新颖思路的一种创造性思维。初中历史学科的知识具有综合性、过去性以及具体性等特征,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还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众所周知,我国已经针对于中学历史教学进行了多次改革,但是在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面还是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历史学科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基础性学科,在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要发挥重要作用。历史新课改标准当中曾规定,在进行历史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准确把握计算历史年代和历史图表的使用技能,要求学生具备初步的阅读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最终达到全面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这就表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初中历史教学当中的重要环节。但就目前的现状来讲,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缺陷,如历史教师的专业性不强,许多初中阶段的历史老师并非历史专业文凭,而是学校随机分配和安排的,即使有些老师是历史专业出身,但是其在教学方面还是沿用以前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乏创造力。此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顺应时展的必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创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要求未来人才必需要具备高度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也决定了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1.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
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而这种条件的产生则主要依赖于教师创设的启发式教学情境。因此,我们首先要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究知识,确保知识的传授具有启发性。在上课开始的时候,教学不再是单纯的陈述知识,而是提出问题和导读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的主动创造提供必要的心理和外部条件。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允许学生交流、讨论,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可以处在一个比较开放的环境当中,以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拓展。在课堂接近尾声的时候,教师还需要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梳理,将历史事件的脉络和走势理清,帮助学生总结和思考。此外,教学必须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尽量消除或是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鼓励学生创新。
(2)引导学生大胆思考
在教学当中适当安排实践和讨论学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个人见解,对于思维走进误区的同学,教师要抓住机会,指导学生及时纠正。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十分强烈,鼓励学生课外探究和思考,对历史知识进行批驳和论证,不仅能够训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激发学生的聚合、发散思维
(1)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提高思维的流畅性
思维的流畅性指的是对刺激做出流畅的反应的能力,也就是说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项目越多、反应越迅速,则思维的流畅性越好。一般来讲,历史现象和内部之间存在着各种复杂联系,历史的发展过程也存在各种原因,所以在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的时候,一方面要求学生细微活动要迅速、畅通,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假设和变式,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思维的变通性指的是对刺激随机应变的能力,这是发散性思维的第二特征,即在面对问题情景的时候可以随机应变,不拘泥于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当某一思维受阻时,可以进行思维的快速转移。所以,要想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首先就要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正向思维的机械性,有效活化学生思维。其次,要重视对侧向思维的训练,即通过对近似知识的类比,使学生获得新的启迪。在实践教学当中,可以充分利用变式和假设,迫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3.鼓励史料探究,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深化
通过史料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思维,拓宽学生想象空间,引导学生探究史料,增强其研究知识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一般而言,史料是过去人们对于某件事物的看法,写史料的人员一般都是站在个人的角度上发表观点,因此,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如何通过史料来进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呢?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基础史料,让学生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思考,然后引导学生探究史料实在何种情况下,写作者以何种目的写出来。通过课堂思考和讨论,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在教师的点拨下形成学生自己的见解。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学生死记硬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变化。
4.正确处理接受学习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经过多年时间证明的结果,但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并非完全抛弃过往的接受学习,节节课都让学生独立思考。接受学习是人类固有的思维模式也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其主要是建立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学生。由于历史课堂的教学是对过去人类活动的探究,因而接受学习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在一个个发展阶段,其思考问题的方式并不成熟,因此在面对难以理解的问题时,依然需要得到老师的帮助。所以,在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当中,要特别注意将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郭瑞清.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J\].才智,2009,(22).
篇4
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在加强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同时,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高素质、富有创造力,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摆在教育改革面前的一件大事。实验证明,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了相结合的切入点,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有利于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营造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下面本人结合数学教学,谈谈在多媒体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些感受和认识。
1.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人们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倾向,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爱因斯坦就曾说,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我们在创设探究性情境时,必须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因此我在教学时尽可能利用情景的创设,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2.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我国数学家徐利治教授指出:“数学上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方法往往来源发散思维。”能不能积极、自觉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能是传统教学与新型教学一个很大的区别。何克抗教授指出:发散思维的作用是要解决思维的方向性问题。它也叫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或多向思维。它没有特定的思维材料和特定的思维加工手段和方法,但对思维的方向性做出了积极的指导作用。由此可见,所有的创新过程都离不开发散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创造发散的机会,把握学生思维发散的机会,在教学设计中给学生预留更多思考和选择的空间,让学生能在不同思维方向的途径下,来经历不同的学习过程,得出不同的结果并给予比较这些不同结果的机会。
3.利用多媒体技术,训练学生基本思维
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时间逻辑思维是人类必不可少的基本思维形式。数学的学科性质本身决定了其教学过程必须是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时间逻辑思维的密切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做"数学操作"让学生感知数学,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实现三种思维的结合,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培养方法。
另外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时候,还要清楚的认识到,不仅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时间逻辑思维要综合训练,创造性思维的六个要素也不是互不相关,彼此孤立地拼凑在一起,也不是平行并列地,不分主次地结合在一起,而是按照一定的分工,彼此互相配合,每个要素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很难严格划分哪个过程是在训练哪个思维要素。如前面提到过的《统计与可能性》这个例子,是在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时举到的,其实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动手操作,有形象思维的培养,把找到的规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又有逻辑思维的培养。
4.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
辨证思维虽然不属于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但在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关键性突破这一环节中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且在整个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有不容忽视的指导作用。遗憾的是,我们在教学中很多时候忽略了辨证思维的培养,认为它是纯哲学问题,只有哲学家才应该对此进行研究。显然这种看法有失偏颇。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只有把辨证思维这一要素贯穿到整个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去,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思维创造性的突破。
篇5
关键词:语言活动;幼儿教学;创造性思维
现代社会是一个思想活跃、交流沟通性强的社会,要想在社会生活中真正良好有效地成长和参与,需要不断完善自身,提升思维,培养个性。幼儿园作为培育孩子成长进步的重要场所,是幼儿真正参与成长的基础和保障。语言活动就是对语言内容进行学习和了解,从而结合起来对学习内容进行的一系列活动,这是身处社会生活必不可少和最基本的应用技巧之一。语言活动是通过表达进行的交流和沟通的行为活动,在孩子自身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幼儿一开始的开口说话就可以作为语言学习意识的萌芽,通过对幼儿自身语言行为的锻炼和培养,让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真正受益,实现自身思维能力的有效提高。
一、幼儿时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幼儿自身思维的形成和提高需要一定的发展过程。通常来说,幼儿对所见信息的了解和掌握大多是通过对所见相关语言的相互表达和传达久而久之形成的。据分析显示,幼儿对信息了解和明确的过程大多在三周岁以下,对于新知识的初步了解、掌握和真正应用大约在四至六岁。语言作为学习和接触成长的重要部分,要想真正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做到创新性能力的培养,幼儿时期的语言和应用培养和学习需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语言活动与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联系
语言活动是通过语言和相互表达想法和意向,从而进行语言交流、沟通的重要活动之一,它所体现出来的是相互之间语言的交流和讨论、意见的交错和转换。幼儿在幼儿园的参与和学习过程中,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与语言交流是分不开的。语言作为自身意见表达的重要载体,在幼儿参与过程中,当幼儿想要表达自身意见而又无法阐明的状况下,幼儿会自然而然地汲取自身所想要得到的信息和内容,这一汲取学习信息和内容的过程就是幼儿自身对学习内容不断获取的过程,是幼儿自身思维活跃的过程。幼儿越想真正表达自己内在的想法,自身思维就必须不断活跃和创新,这样不断进行语言交流沟通的过程,可以让幼儿在语言活动和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实现思维创造性的培养和提高,实现幼儿自身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
三、落实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有效策略
1.创建良好的、活跃的氛围,实现幼儿思维和实践的有效参与
在幼儿语言参与课堂中,教师可以不断引导幼儿参与课堂学习及交流讨论,不断营造温馨、活跃的教学课堂,让幼儿在课堂上真正愿意参与其中。保证幼儿在语言活动的基本活动中能够获取有效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在语言环境中保证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培养和提高;保证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幼儿在语言环境中自主参与进而真正实现自身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提高,做到语言活动中对幼儿成才培养的真正有效落实。
2.正确对待幼儿语言的表达方法和形式,鼓励幼儿真正参与
许多幼儿成长历程不同,语言表达能力和形式也不尽相同,许多教师过度批评和否定幼儿自身的语言表达和说话形式,对其作出许多限制行为,这样不利于幼儿自身思维的提升和能力的提高。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应该正确对待幼儿自身语言表达的方法和形式,不断赞美和鼓励幼儿参与实践和积极表达,真正做到对幼儿自身语言和阐述技能、技巧的合理对待,保证不同思维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真正发展;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正确对待幼儿语言活动中呈现出来的行为方式,真正保证幼儿自身个性的成长,实现幼儿自身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保证语言学习和思维能力的真正培养和提高,真正做到对幼儿自身语言表达的正确对待。
幼儿时期是孩子真正实现成长发展的重要过程和阶段,需要幼儿和教学参与者真正予以重视。语言活动作为培养幼儿自身成长和进步的基础内容,内部包含的还有相关内容的有效和真正应用技巧,要想真正实现对幼儿创造性能力的有效提高和落实,需要参与学习者对学习保持积极性,需要教学参与者对教学富有真正责任感。相信在现代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下,现代幼儿以及内部学校教学内容会越来越完善,现代幼儿会更加高效地参与和实践,对教学真正做到有效落实,保证对语言、对幼儿成长教学的有效落实,实现现代教学在幼儿内部的有效践行。
参考文献:
[1]孟秀芬.幼儿创造性思维在语言活动中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04).
篇6
关键词:中学;计算机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318-01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速度也逐渐加快,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能使学生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创造出一种新的方法和观念,也能使学生加强自己的计算机水平。创造性思维作为人类思维的最高级阶段,需要学生在长时间的积累和不断学习中逐步形成,因此,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教材、精选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1.精选教材内容
1.1 结合教材内容。教材作为中学计算机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能够为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首先应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选择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其次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选择新颖的计算机教程及软件,最后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适合本地计算机教学的内容。
1.2 引导学生学习。在开展中学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的独特性上,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利用课余时间多学习与计算机有关的知识。另外,教师可以为学生多介绍一些计算机界的最新动态,让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能够及时更新和更加深入,如为学生介绍北京泡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李想的创业历程,启发学生的见贤思齐的心理思想。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师内的黑板报,定期为学生选择一些与计算机行业有关的技术会内容,或是软件会内容,让学生能够增长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1.3 补充教学知识。虽然中学计算机教材内容已经足够丰富,但是教师还应该适当为学生补充一些不流行,、不时尚,却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知识,如DOS中的基本命令,尽管看起来这种命令学习起来较为枯燥、乏味,但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看到只需要用键盘输入相关命令就能够完成一系列工作时,会产生极大的好奇心,继而主动参与计算机学习,且这种补充的知识,要比单纯讲解计算机发展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改进教学方式
2.1 精讲多练。精讲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学生能够自行理解的知识要少讲,对于一些计算机的理论概念等要针对性的讲解,抓住教材内容的核心部分,让学生掌握知识要领即可。多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开展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要领和技巧,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2 组建学习兴趣小组。组建学习兴趣小组,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多加使用各类计算机相关软件,并通过实践操作,解决计算机问题,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2.3 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在中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定期为学生增加一些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或合作学习,达到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目的。
2.4 解决学生的问题。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学生提出任何奇怪或是特别的问题,不管是不是符合计算机的规范操作,教师都应保持鼓励、肯定的态度,即使不回答学生的问题,也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始终要对学生提出问题的态度表示欣赏。
3.优化教学手段
3.1 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
如今中学计算机教学已经越来越现代化,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逐渐被应用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如电视、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技术等,将计算机技术作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为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3.2 以实践为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更需要在教学中,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利用计算机的特性,选择趣味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锻炼思维,提高创造性。
3.3 学习与活动相结合。利用中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选择竞赛方式,将教学内容设计成赛题,并让学生通过竞赛的方式,锻炼自己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教师精选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现代化的计算机教育技术,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最终为信息社会提供创造型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蕾. 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与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 杨峥. 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篇7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性思维;学习兴趣;小组合作
一直以来我国教育界不得不正视的一个尴尬局面就是,相对于学生的其他能力而言,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尤其是高中时期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同龄人相比存在差距。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科技水平瞬息万变,只有具备创新性能力的人才才能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普通高级中学的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跟随时代的潮流,把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普通高级中学的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需要我们每一位普通高中数学教师的参与和努力。笔者在长期的普通高级中学的数学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和总结出了一套有益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其一,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其二,鼓励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其三,教师言传身教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其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一、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毋庸置疑,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相关权威实验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很多学生之所以能够学好普通高级中学数学这门功课就是因为建立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本篇文章中,我们主要探讨的是学生的兴趣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问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学生的一种大脑活动、思维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的一种积极心理活动。人类的大脑活动和心理活动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学生只有建立了最基本的学习数学课程的兴趣,才能有足够的精力和潜力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有意识的自我提高锻炼。而学生的主动学习,要比教师强迫和施压的效果好得多,也具有更高的效率。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积极转变,将有效为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保驾护航。学生的兴趣一旦养成,接下来的课堂活动就能事半功倍。所以说,教师在平时的数学课程中,一定要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到学习高中数学这门功课的快乐,逐渐建立起学习的兴趣,最终自觉地开发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实现创造性思维的提高,这件事也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鼓励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
我们常常说,一个人有一种思想,两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一群人之间就能够爆发出无穷无尽的思想。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意义,对于学习中的学生来讲,合作学习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而且,学生之间的合作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之间年龄相仿、兴趣相近,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和生活的方向。因此,我们在普通高级中学数学课程中倡导创新性思维的时候,我们必须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可能性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和学习。数学课程本身就是一项需要学生身心充分参与的课程,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是需要与身边的同学互动的。与此同时,数学课程也是一项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课程。我们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总之,小组合作是巩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课堂组织方式,教师一定要运用自身的教学智慧,不断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潜力,最终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师言传身教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学习和品德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力。当我们强调努力培养学生们的数学创新性思维的时候,我们作为学生的师长,首先应该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地在课堂的教学中时刻展示自身的创造性思维,给学生做出最好的示范。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在尊重基本课堂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到推陈出新,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师的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式,是具有巨大的教学魅力的。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不知不觉中就逐渐养成了不断开发自身数学学习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四、加强师生间的交流,鼓励学生建立创新性思维
篇8
关键词:市场营销;教学;创造性教育
引言:
近几年,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完善和发展下,创造性教育已被各专业教学所广泛应用,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对于市场营销教学中创造性教育的应用来说,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给国家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市场营销人才。
一、市场营销教学中创造性教育的背景
由于我国创造性教育与其它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同时受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虽然在理论上可以理解创造性教育的实质意义,但是在实际操作应用上,却因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难得到进一步发展,另外,较为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也将影响创造性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因此,要想把创造性教育更好的应用到市场营销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教学模式中的弊端,才能得以实现。
二、市场营销创造性教育的应用现状
1.培养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有许多高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模式较为单一,专业设置面较窄,对学生缺少人文教育,使得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对于创新型人才来说,首先要有开阔的眼界,并具备丰富的知识。但是在实际市场营销教学中,大部分的高校过分注重对教育的追求,忽略了学生的就业形势,在设置课程时以专业为根本,忽视了课程的人文性,在这种现状下培养的学生大多都缺乏学科交叉的能力,视野面并不宽泛,对于专业之外的内容无法与更多的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在调查研究中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在校期间所学的内容对以后的发展基本无用,仅有一小部分的大学生认为学校的专业课设置是十分合理的。
2.教学方式过于死板
现如今,仍然有许多高校在市场营销教学中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性意识的培养,学生在校期间仅被动的接受教师所传授的教学知识,无法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久而久之,将会打消学生对该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科,如果要想大力开展创新性教育,这种单一、死板的教学模式是无法实现的。
三、市场营销教学中创造性教育的应用策略
1.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
民主、和谐的环境氛围,不仅可以更好的为学生传递知识,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智慧的开发。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如果教师与学生能够进行平等交流,学生的个性才不会受到约束,从而最大限度的挖掘出自身的潜能。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将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并积极主动的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在学习上遇到问题,也可以大胆表明自己的观点,与教师进行交流讨论。
2.课程设置方面
课程设置对于教师教学来说十分关键。学校专业的好坏不但与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关,同时也与学校的课程设置息息相关。在市场营销教学中,要想更好的发挥创造性教育的作用,一定要改变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
第一,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市场营销这门学科的实践性较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仅仅依靠理论讲解来培养学生是无法实现的,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性培养,让学生充分的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课程的设置上要增强课程的实用性,把市场营销的课程内容详细化、具体化,并将实践性内容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体会到市场营销的实践性内容,并在实践中加以创新,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
第二,丰富课程内容。对于课程设置来说,除了要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外,还要丰富该专业的课程内容。创造性教育的前提就是要让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以往的市场营销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要想转变这种教学模式,就必须要丰富课程内容,把市场营销和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找出其中的关联性,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并研究市场营销。例如,在对某一产品的营销中,只有全面了解该产品的特点、背景以及所要营销的对象范围等等,才能进一步实现该产品的实际营销目标。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学能力
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创造性教育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培养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较强的市场营销人才。通常情况下,人要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就一定要具备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具备创造能力的基础,而自学能力又可以为创造能力提供丰富的知识。只有不断的更新知识,才能更好的对学科进行创造。所以,要想让创造性教育的作用在市场营销教学中更好的发挥出来,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学能力。
对于市场营销教学来说,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要在课堂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机会。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市场营销教学内容有争议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发言,并针对此问题进行辩论,如果某一学生所辩论的内容说服的人较多,则说明这位学生的辩论能力较强。与此同时,这位学生在辩论过程中,他的思维模式和语言表达能力也相继得到了锻炼。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种培养模式要让学生在课下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并提高自己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习与工作中学习新的知识,并形成知识脉络体系,从而为创造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总而言之,创造性教育已经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但是在实际应用阶段还有许多问题存在。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设置中增加其实用性,并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质量,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的市场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端,常悦,田海玉等.市场营销教学中创造性开展案例教学的体会[J].科教导刊,2014,(11).
篇9
实验准备
1.实验目的
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课堂教学活动编码表对《由立体图形到三视图》课例进行分析,以概括和总结出计算机网络教室课堂教学过程的特点及对教学的影响。
2.实验对象
选取长春市103中学七年级的两个班级为实验对象,两班情况基本相同,两班共有84名学生,选取七年级七班为实验班,共计42名学生;选取七年级六班为对照班,共计42名学生。
3.实验材料
选取华东师范大学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通常都是立体图形,但是往往都要把它转化成平面图形来研究,图形的三视图是由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的一种形式,而下一节的“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是由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的另一种形式。测试问卷采用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后进行问卷记录,主要测试学生培养学习策略的效果、创造性思维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
4.研究内容
(1)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效果
学习策略对于学习效果有重要的影响,也是学习者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关于学习策略的定义一直是众说纷纭,总结起来,可以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活动中有助于实现和提高学习者学习质量的系统的方法、规则、技巧等。计算机网络教室已对日常教学有了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证实其对学习策略的影响。
(2)创造性思维能力
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21世纪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解决就是要把问题的给定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本文中我们主要讨论在计算机网络教室环境下学生如何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技能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实验过程
本实验中两个班级为同一名教师讲授,班级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及学生智力水平基本相同。教师通过认知环节、探究环节、交流环节以及应用环节等四个环节,使学生清楚了解三视图的概念及如何绘制。
研究方法
1.课堂教学分析
对于课堂教学行为的量化分析,较为成熟的是1970年美国学者弗兰德斯提出的互动分析系统FIAS。FIAS虽然有其意义与优点,但在本文中并不能很好地体现计算机网络教室的作用,本文以华东师范大学顾小清教授的自身实践为依据,对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改进所形成的ITIAS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分析,记录内容见表1。
2.培养学生学习策略效果分析
我们参照美国奥斯汀的得克萨斯大学教育系的Wenistein等人编制的学习策略量表(LASSI)。LASSI量表总有10个分量表,分别是:态度(ATT),测量学生对追求学习成功、完成与此相关的任务的总的态度和动机;动机(MOT),测量学生对完成具体学业任务所负责任的程度;时间管理(TMT),测量学生建立和使用时间的水平;焦虑(ANX),测量学生对学校和自己的学习成绩的担心程度;专心(CON),测量学生把注意力指向并集中在特定学习任务上的能力;信息加工(INP),测量学生使用心理表象、言语精加工、领会监控和推理等策略促进理解和回忆的程度;选择要点(SMI),测量学生在各种一般性的和细节性信息中识别出用以进一步学习的重要信息的能力;学习辅助(STA),测量学生是创造和使用辅技术及材料来帮助学习和保持信息的能力;自我测试(SFT),测量学生使用复述和理解监控技术以确定他对要学习的信息理解程度的能力;考试策略(TST),测量学生运用备考和应试策略的水平。
3.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测试
为了检验计算机网络教室环境下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采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教授托兰斯编制的创造力测验(TTCT),这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对创造性思维的检测。本文根据托兰斯编制的创造力测验制定测试问卷,项目一给出不同形状线条或曲线绘成图形,项目二根据所画图形构成不同物体,项目三描述所画物体可能的生活实物。共30分钟。评分规则见表2。
4.问题解决能力测试
本文对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分三项:“面对问题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本质”。
实验结果分析
1.培养学生学习策略效果分析
抽样选自实验班与对照班各40名同学,收回80份问卷,有效问卷为80份,问卷共50题。通过统计可知,实验班在时间管理、信息加工、选择要点、学习辅助及自我检测方面比对照班有明显提升。表明实验班更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和学习资料来辅助学习,对学习的自我监控及管理能力更为突出。由此可见,计算机网络教室在本课中对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有明显作用。
2.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测试结果分析
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课前创新性能力测试,得出两班能力水平基本一致,创新能力不强,其独特性和精密性方面尤为明显。但在对实验班进行过计算机网络教室环境教学后,实验班学生在这些方面有明显改善,而对照班改变并不明显。
3.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测试结果分析
篇10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横纵思维
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性的自然科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具有诸多优势。在高中生物教学,要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一要依赖动手实践,在探究与实验中培养了创新能力;二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最常用的途径。创造性思维结构的六要素: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时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横纵思维。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要可以从以上六要素来展开。下面着重从这六要素来谈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 发散性思维是树立创新意识的基础。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或多向思维、扩散思维,就是在思维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由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找出跟更多更新的可能答案、设想或解决方法。发散思维是开放性思维,从已知领域中探索未知领域,从而达到创造创新的目的。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多方向、多数量、全面展开的辐射型思维方式,是创新思维中最可贵的思维形式。这种思维形式能克服常规思维的单一性、单向性,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流畅性。通过发散性思维,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探索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一般而言,发散性思维的水平高,创造性思维的水平也高。因而,发散性思维是树立创新意识的基础。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教师是学习环境的建构者,以建构主义为取向的教学应注意调整现有的教学材料、布置适当的问题情境,制造学习者在认知上的冲突,以引起学习者的反省及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在学习生物学知识和应用生物学原理时,为学生创设多层次、多方向的问题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必修2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教学中,通过“尝试解释人类单、双眼皮性状的遗传”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1、遗传物质在细胞内是怎样存在?2、亲代的遗传物质是如何传递给子代的呢?3、父本和母本的遗传物质在子代细胞内相遇,保持独立,还是合二为一?再介绍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并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尝试解释3:1的性状分离?进行讨论1:用当时的主流观点能否解释?讨论2、如何解释3:1的性状分离?(1)性状由遗传因子控制,遗传因子是独立的。控制显性性状的为显性因子(D),控制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因子(d),(2)体细胞中应该有几个遗传因子?(3)生殖细胞中几个?体现思维的层次性;引导学生通过实例体验运用“假说―演绎”法,又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2 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主体
逻辑思维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以客体表象作为思维材料的称为形象思维,其加工方法主要是运用事物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联想、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以关系表象作为思维材料的称为直觉思维,其加工方法主要是运用关系表象进行整体把握、直观透视和快速综合判断。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可以形成灵感或顿悟、逻辑思维对创造性目标的实现有指引和调控作用。直觉思维它与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三者并列、缺一不可,直觉思维一般有三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整体把握――撇开事物的细微末节,从整体、从全局去把握事物,是一种从大处着眼、总揽全局的思维。二、直观透视、空间整合与模式匹配―― 对直觉思维来说,整体把握是指对事物之间关系的整体把握,即直觉思维只考虑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不考虑每个事物的具体属性(对事物具体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任务,不是直觉思维的任务);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关系,直觉思维所用的方法是“直观透视”、“空间整合”和“模式匹配”(将当前通过直观透视、空间整合等心理加工方式所得到的关系模式与长期记忆中储存的类似关系模式进行比较,若能匹配,则按已有经验处理当前的关系),而不是靠逻辑的分析与综合。三、,快速判断――直觉思维要求在瞬间对空间结构关系作出判断,所以是一种快速的、跳跃的空间立体思维(而逻辑思维则是在一维时间轴上的线性、顺序的慢节奏思维)。必修1《分子与细胞》“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开始就推论其功能,似在为难学生,实际是训练直觉思维──整体把握、快速判断;而到了“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则凸显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创造性思维主体和过程。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主要体现严密的逻辑思维。教材体系是从“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到“细胞的能量货’──ATP”,接着“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再到“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进行安排,目的就是训练逻辑思维的能力。
3 辩证思维和横纵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两条策略”
辨证思维是指“能运用唯物辩证观点来观察、分析事物---尊重客观规律,重视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能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既看到事物之间的对立,也看到事物之间的统一,还要看到不同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即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反面,能从有利因素中看到不利因素,也能从不利因素中看到有利因素。横纵思维包括“横向搜索”和“纵向挖掘”两个方面。以系统的观点来认识新课程高中生物,如:必修1第1章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是通过辩证思维、横纵思维,层层递进地认识。又如第3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以及第5章从“细胞不能无限长大”到“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从细胞分化实现专一性到细胞的全能性,从脱分化到再分化;从细胞衰老到个体寿命的有限性;从细胞凋亡的不可避免到凋亡对正常生长发育、维持稳态的必要性等,都充满了辩证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