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经济分析的一般程序范文

时间:2023-11-10 17:40: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经济分析的一般程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经济分析的一般程序

篇1

工程经济分析分为微观经济分析(或称财务评价)、宏观经济分析(或称国民经济评价)和不确定分析。微观经济分析是从项目本身可能发生的财务收支的分析出发,通过比较该项目需要发生的支出和它可能获得的收入来研究投资项目的微观经济效果,以判别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宏观经济分析是从整个国民经济和国家利益出发,分析和计算项目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以判别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

1.1微观经济分析

微观经济分析,即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现行价格,分析、测算项目的效益和费用,从项目的财务角度考察项目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等财务状况,对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进行评价。其主要作用在于衡量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为项目制定资金规划;为协调项目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提供依据;并利用有关的基础数据,通过财务报表,计算财务评价指标和各项财务比率,进行财务分析,做出财务评价。

1.2宏观经济分析

宏观经济分析,即是将拟建项目置于国民经济大系统之中,按照资金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分析项目的国民经济特征,揭示项目的社会经济本质。从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角度考虑,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以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宏观经济分析是项目经济分析的核心。

1.3不确定分析

不确定分析是研究各种经济参数发生变化时,经济分析结果的变化情况和变化范围,估计经济分析结果所面临的风险,为投资决策提供风险分析的资料和结果,以避免投资决策失误。不确定分析是工程经济分析中的重要内容。

2微观经济分析和宏观经济分析的关系

微观经济分析和宏观经济分析两者之间相互联系,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区别。

2.1共同点

1)评价目的相同:两者都要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2)评价基础相同:两者都是在完成需求预测、工程技术方案、资金筹措等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的。

3)计算期相同:两者都要计算包括建设期、运营期全过程的费用和效益。

2.2不同点

1)分析和评价的角度不同:微观经济分析是从项目本身考察项目的财务特征;宏观经济分析则是从国家的角度考察项目的经济特征。

2)采用的价格不同:微观经济分析采用的是现行价格,宏观经济分析采用的是影子价格。

3)主要参数不同:微观经济分析采用的是官方汇率,动态计算的折现率采用财务贴现率;国民经济采用的是影子价格,动态计算采用经济贴现率。

3公路工程经济评价常用方法

公路工程项目与一般的工程项目有相同的地方:都需要通过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等严格的审批程序,批准后消耗一定的建筑材料形成固定建筑物。公路工程在经济性分析时,许多国家基本上还是借鉴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方法。我国对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分析起步较晚,在公路工程的建设中,经济评价主要是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技术经济论证方法。

4工程经济分析的意义

时代的发展,使我国公路建设出现了新的特点,建设规模扩大了,投资增加了;公路建设项目作为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高科技的大型建设项目,对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福利等方面影响巨大。因此,要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对此进行经济分析,把有限的资源用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好的建设项目,最大限度地避免风险,提高投资效益。

篇2

关键词:关键技术;识别;技术分析;经济评价;控制

0引言

在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关键技术对机电安装施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施工准备阶段通常需分析保证施工顺利进展而对技术难点、工期、成本影响较大的过程或工序应设计其技术方案;在施工阶段从资源、管理上保证关键技术能得以实施并取得良好的结果。关键技术的管理工作程序:

图纸会审 工程策划 关键技术确定 建立组织 编制技术文件 落实资源

评价 检查、改进 实施关键技术 作业交底必要的试验

1 关键技术的识别、确定

确定关键技术是保证工程安装质量,使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工作。在机电安装工程中,被确定的关键过程、关键工序,在实施中有明确的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往往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所确定的关键技术应有明确的技术目的是为了实现工程目标在技术上对某过程、工序或者对工程成本、工期、质量、安全、环境、实施的特殊技术手段。关键的技术手段一般指施工机具、设备及运用它们的活动方式。如大型设备安装的测量技术;大、重型设备或构件的运输、吊装技术;大型复杂构件的焊接技术等。

2 关键技术施工方案的制订与选择

关键技术施工方案的制订首先要有针对性,以确保施工的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等目标。一般包括:确定施工程序和顺序、施工起点流向、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质量、安全、进度、资源配置等。

关键技术的施工方案根据条件不同,可以采用多个施工方案,这就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从中选出工期短、质量好、材料省、劳动力安排合理、工程成本低的方案,一般来说,选择合理方案应遵循以下原则:

(1)技术上先进、可靠、适用、合理,其中主要表现在:降低物质消耗,缩短工艺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自动化程度,有益于人身安全,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污染,消除公害,有助于改善环境。同时,有利于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2)经济上合理,就是要综合考虑投资、成本、质量、工期、社会经济效益等因素,选择经济上合算的方案。

一般来说,在保证功能和质量不违反劳动安全与环境保护的原则下,经济合理应是选择方案的主要原则。

关键技术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就其内容来说,可分为两步进行。首先对其进行技术分析,进一步面对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但在实际分析过程中,两方面的分析是结合进行的,其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主要是根据经验和方案的特征进行优缺点的评述,如方案是否先进可行,是否满足施工进度安排要求,是否满足施工连续性和均衡性,是否充分利用场地,能否体现文明施工,是否有适当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等等。定量分析就是对各项指标进行数据计算,通过量的分析比较,对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即:

(1)对关键技术方案的技术分析,是通过对其方案的技术特性和条件指标进行对比与分析来完成的。在机电安装工程中,反映技术特性指标可用安装“构件”总量,最大尺寸、最大重量、最大安装高度等表示,反映技术条件指标如:方案占地面积所需的主要材料、构配件等资源是否能保证供应,所需的主要专用设备是否能保证供应,所需的施工专业化协作,主要专业工种工人是否能保证供应,采用的方案对工程质量的保证程度,对社会运输能力的要求及能否得到服务,对市政公用设施的要求及能否得到服务,采用的方案可能形成的施工公害或污染情况,采用的方案抗拒自然气候条件影响的能力,采用的方案要求的技术复杂程度和难易程度以及对技术准备工作的要求,施工的安全性,采用方案对前导工序的要求和为后续工序创造的条件等表示。

(2)对关键技术方案的经济评价常用的方法是综合评价法。下面,我将举例说明,如某大型复杂构件的焊接施工方案设计时,为了选择确定能保证焊接质量的焊接方法,已初选出电渣焊、埋弧焊、C02焊、混合焊四个焊接方案。根据调查资料和我公司实践经验,已定出各评价要素的权重及方案的评分值,如表1所示。

表1评价要素及各方案评分值

序号 评价要素(n) 权值(%)(B) 方案满足程度A(%)

电渣焊(E1) 埋弧焊(E2) CO2焊(E3) 混合焊(E4)

式中Ei-评价值

n-评价要素

A-方案满足程度(%)

B-权值(%)

用上述公式计算出最大的方案评价值Ejmax就是被选择的方案

El=0.4×0.8+0.1×0.8+0.3×0.8+0.1×0.5+0.1×0.4=0.73

E2=0.4×0.7+0.1×0.7+0.3×l+0.1×l+0.1×l=0.85

E3=0.4×0.4+0.1×0.8+0.3×l+0.1×0.7+0.1×l=0.71

E4=0.4×0.6+0.1×O.7+0.3×l+0.1×0.9+0.1×l=0.8

从中可知E4>E2>E1>E3,因此埋弧焊焊接方案最优。

3 关键技术施工方案的控制

施工过程中关键技术处于多变、复杂的环境中,一般情况下,关键技术经技术、工艺试验、评价改进是合理可行的,但由于施工过程的特性和工艺试验的差异,可能导致关键技术的效果不大,甚至失效。因而施工过程关键技术的成效在于控制,即对工、料、机、法、环、信息六大因素的控制。

(1)对实施关键技术的人员的控制。控制内容包括对关键技术的操作人员的技能,技术人员技能检查、评价、指导、调整,对不适应的人员要及时纠正或调换。

(2)对实施关键技术所用的施工机具的控制。为保证施工机具的正常能力,应对机具进行能力检查、鉴定、控制,并对施工机具的使用、维护、保养进行检查控制。

(3)对实施关键技术所用的材料的性能的控制。主要控制材料的出厂资料、进场验收、使用标记和必要的追溯等活动。

(4)对实施关键技术所采用的方法、工艺的控制。主要控制其方法、工艺的分析确定、评价、试验、改进、实施、检查、改进等活动。

(5)对实施关键技术所需环境的控制。主要包括施工环境(如焊接环境、吊装环境、测量、调试、试验环境等)、储存环境(如特殊材料、构配件、设备、仪器仪表的储存)、作业环境(如高空交叉、地下易燃、有毒等)。

(6)对实施关键技术活动中信息的控制。应做到及时收集影响顺利实施的信息(如气象、电能供给、作业人员健康情况等),以便分析改进。

4结论

篇3

关键词:工程建设;项目设计;造价控制

当前推行限额设计尚有一定难度。一方面,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技术创新,设计人员在控制工程造价上的创新却很少得到表彰和奖励,反而要承担更多的风险,这样势必挫伤设计人员主动控制工程造价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现行设计费收费偏低和计算方法不利于开展限额设计。实行限额设计,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势必付出更多的劳动和时间,低费率的设计收费与其所付出的劳动并不匹配;设计收费按工程投资额及相应费率计算更是与实行限额设计相矛盾。经济利益会驱使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提高工程造价,而不会主动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鉴于此,以行政和经济手段促使设计人员主动实行限额设计,控制工程造价是今后必然趋势。

1项目设计阶段目前存在的问题

1.1技术和经济的结合不够

长期以来,在工程建设领域,工程设计和投资控制工作联系不够紧密是一种普遍现象。一提到设计,大家必然想到那是设计人员的责任;一提到造价控制,想当然的是造价人员的职责。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都是设计人员根据设计委托进行现场调查,选择方案,进行设计,不同阶段向造价人员提供条件,进行估价或预算。造价人员对工程概况、现场情况了解很少,无法将各种影响因素考虑全面。所以工作中既要克服片面强调节约、忽视技术,又要反对重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的现象。所以造价人员应该及时对项目投资进行分析比较,反馈造价信息,能动地指导设计,使设计方案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节约投资。

1.2设计中成本控制认识不足,影响竞争能力

设计人员在设计中一般都比较注重设计产品安全实用,技术先进,强调设计的产值,而对设计产品的经济性不够重视,不抓设计中的经济指标和成本控制工作。另外,现行的设计收费标准是以工程造价为取费基数,对设计中造成的浪费缺乏明确标准和控制措施,不带任何经济责任,具有较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2001年国家建设部对设计费重新调整,但随着与国际接轨,工程设计收费方法将引入限额按比例提成的机制,使得设计单位增强为业主控制投资成本的意识。

1.3造价控制环节脱节

目前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管理部门都采取分段式的管理方法,与之相适应的估算、概算、预算和结算也是分段编制的。设计单位一般负责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但结算一般都不参与,造成投资控制的脱节。现在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更新,价格不断变化,定额调整滞后,对工程造价的约束力降低,预算和结算差距不断增大,如果设计单位没有机会了解实际发生的工程成本,做不到评价前阶段造价控制质量如何,缺乏信息反馈,无法进行事后分析,积累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同样的问题也就不能有所突破,不能进一步提高造价工作的质量。

2项目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设计单位往往只注意设计产值的完成量,而忽略设计产品的经济性。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出于安全考虑,尽可能采用上限的安全系数,“肥梁”、“胖柱”现象普遍存在。

二是由于设计费是按工程造价的百分比计提,造价越高,设计单位的营业收入也越多,这显然不利于设计人员主动考虑投资的节约。

三是违反基本建设程序和经济规律。基本建设程序是基本建设活动的客观规律。随着市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许多业主为使项目尽快上马,不按基本建设程序和经济规律办事,任意简化和减少基本建设的程序和环节,压缩设计时间,不做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或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一起做,甚至直接从施工图设计做起,边设计,边施工,造成投资决策失误,设计深度不深、设计重量低劣、设计更改频繁,致使工程造价无法得到控制。

四是重技术轻经济,技术与经济相脱节。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往往只注重对技术方案的论证,对经济因素考虑的较少,缺乏多方案比较和技术经济分析,造成工程投资的极大浪费。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人员缺乏经济观念,设计只管技术,不管经济,甚至追求新、奇、异,造成投资失控。

3建议切实推行限额设计,推广标准设计

限额设计是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所确定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为依据,在投资估算限额范围内进行工程设计,以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另外,从业主的角度讲,业主的资金是有限的,他的目的是通过项目建设实现经济效益,设计的任务就是利用业主的有限资金,合理确定工程标准、规模,确保项目的实施完成,保护业主的经济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限额设计更是业主所关心的。

首先, 设计过程中要积极推行限额设计,按照设计程序分阶段层层控制总投资,使其贯穿于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技术设计直到施工图设计的各个阶段,形成纵向控制;各设计阶段,按各专业进行投资分解,分块限额,具体分配到单元和专业,形成横向控制和纵向控制相结合。但提倡限额设计并不是单纯的追求降低造价,应该坚持科学,采用优化设计使技术和经济紧密结合,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力求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的效益。

做好限额设计,对造价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经济人员要对概算严格控制。实现了对投资限额的控制,也就同时实现了设计规模、设计标准、工程数量等各方面的控制。

其次,标准设计是根据共同的条件按照通用的原则编制的,是经过一定程序批准的,可供设计单位重复使用,既优质又经济。标准设计能较好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合理利用能源、资源、材料和设备,并能够缩短设计周期,加快施工进度。因此,采用标准设计一般都能使工程造价低于非标设计的工程造价。

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造成这种“三超”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实行限额设计。限额设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由上述含义可知,限额设计是按上一阶段批准的投资(或造价)控制下一阶段的设计,而且在设计中以控制工程量为主要内容,抓住控制工程造价的核心,从而达到克服“三超”的目的。

再次,加强设计变更管理也是限额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工程各实施阶段,设计变更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损失越小,反之就越大。如在设计阶段变更,则只需修改图纸,其他费用尚未发生,损失有限;如在采购阶段变更,不仅仅需要修改图纸,而且设备、材料还须重新采购;若在施工阶段变更,除以上费用外,已施工的工程可能要拆除,势必造成重大变更损失。为此,必须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尽可能把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初期,尤其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

结束语:工程造价投资控制涉及到工程建设的诸多方面,它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每个环节紧密相连,控制工程造价不仅是领导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而且是每一位工程建设参与者份内之事。提高造价人员的素质,提高技术经济分析论证能力,提高设计产品的经济性能,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庞珊珊.工程造价中的疑难问题与解决办法[J]. 经济视角(下). 2011(02)

篇4

一、建设工程投资应遵循基本建设程序

从事工程建设活动,必须执行国家的基本建设程序。基本建设程序就是建设项目从项目意见书到建成投产所经历的全过程中,开展各项工作法定顺序。它反映工程建设各个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从事工程建设工作的有关部门和人员必须遵守的原则。

二、投资控制的原则有效控制工程投资应体现以下几项原则:

1、以设计为重点全过程控制。工程投资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同时,应注重工程设计阶段的控制。据统计分析,设计费一般不到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但它对工程投资的影响程度达到75%以上。由此可见,设计阶段对整个工程建设的收益至关重要,一个好的设计不仅可以促进施工质量的提高,加快进度,高质优效地收回投资,且可降低投资。

2、实施主动控制。所谓主动控制,是在预先分析实施过程中各种风险因素及其导致目标偏离的可能性和程度,拟订和采用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总的来说,主动控制是一种面对未来的控制,但长期以来,人们较为着重控制目标值与实际值的比较。当实际值偏离目标值时,才分析其产生偏离的原因,并确定下一步的对策。为尽可能地减少以至避免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偏离,还必须事先主动的采取控制措施,实施主动控制。也就是说,工程投资控制不仅要反映投资决策,反映设计、发包和施工,被动的控制工程投资;更要能动地影响投资决策,影响设计、发包和施工,主动地控制工程投资。

3、经济与技术相结合手段。控制工程投资,应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等多方面采取措施。长期以来,我国工程建设领域重技术轻经济,设计与经济相脱节是一种普遍现象。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往往只注重对技术方案的论证,对经济因素考虑的较少,缺乏多方案比较和技术经济分析,造成工程投资的浪费。在选择设计方案时,要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实力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以求最佳技术经济指标。

三、工程投资控制的方法

投资控制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在各阶段都有各种不同方法的应用,下面是各阶段投资控制的有效方法:

1、做好可行性研究。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在投资决策前,运用多学科手段综合论证一个工程项目在技术上是否现实、实用和可靠,在财物上是否盈利;做出环境影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分析和评价,以及工程抗风险能力等的结论,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可行性研究还能为银行贷款、合作者签约、工程设计等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它是决策科学化的必要步骤和手段。

2、推行限额设计。所谓限额设计,就是要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将上阶段设计审定的投资额和工程量先分解到各专业,然后再分解到各单位工程和分部工程。各专业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根据限定的额度进行方案筛选和设计,并且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以保证总投资不被突破。限额设计控制工程投资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按照限额设计过程从前往后依次进行控制,称为纵向控制;二是对设计单位及其内部各专业及设计人员进行考核,实行奖惩,进而保证设计质量的一种控制方法,称为横向控制。实践证明,限额设计是促进设计单位改善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设计水平,真正做到用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产出的有效途径;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确切地说是一个技术经济问题,它能有效地控制整个项目的工程投资。

3、选用新型材料。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时刻关注新型复合建筑材料在施工中的运用。选用新型合理工程材料可直接降低工程的投资,且可降低项目整体维护费用。

4、招投标也是投资控制的又一重要手段。通过投标竞争,业主择优选择承包商,不仅有利于确保工程质量和缩短工期,更有利于降低工程投资。投资管理人员应根据现行规范、定额和取费标准、施工图纸、现场因素、工期等认真编制标底,并使标底控制在概算或预算内。合理的标底投资是工程质量的保证。高价承包使业主蒙受损失;低于成本价承包造成承包商采购劣质建材、不规范施工、安全没保障、延误工期、施工质量隐患重重,增加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后期维修费用。

5、加强合同管理。施工合同是工程建设的主要合同,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的主要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市场主体之间相互的权利义务关系主要是通过合同确立的,因此加强对施工合同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施工合同中,由工程师对工程施工进行管理。施工合同中的工程师是指监理单位委派的总监理工程师或发包人指定的履行合同的负责人,其具体身份和职责由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由于工程合同周期长,工程量大,工程变更、干扰事件多,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的核心和提高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的关键。所以,工程师应充分理解和熟悉合同条款,加强合同管理,避免施工单位索赔的发生,必要时抓住反索赔的机会,以减少自己的损失,降低工程投资。

6、发挥审计监督作用,重视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工程项目审计是工程投资控制最有力的一环。所谓工程项目审计,是指项目投资经济活动开始至项目竣工验收前,审计机构对与工程建设项目有关的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的审计监督。它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的特征。工程项目的审计不仅要重视被审项目的事后审计(竣工审计),更要重视事前和事中审计,即必须对工程项目整个施工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审计。因为在施工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现象经常发生,材料的消耗、质量的真实性及工程量的确认受到影响。实践证明,如果只注重结算审计难以实现对工程投资的真实控制。事前审计,可使工程项目施工方案的编制更趋合理,并能帮助工程项目管理班子提前“把关”,有效地防止或避免可以预见的失误。事中审计,即对施工阶段中若干个过程所作的审计,对于后阶段来讲,则为面向未来,又属事前审计,不过这种事前审计更有针对性、效益性,做好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投资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每一阶段的投资确定,如果都经过审计这一环,那么,投资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有了保证。

篇5

关键词:毕业设计;制药;生产方法;工艺流程;设备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200-03

毕业设计是理工科高等学校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毕业前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强化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着力点。

相对于其他教学环节,毕业设计环节独具的培养功能是促进学生全面系统地总结、巩固和消化已学的理论知识,相对集中地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力,亦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论证的重要依据。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和作用

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包括毕业实习、收集设计资料、撰写设计说明书、绘制工程图纸和设计答辩各个教学环节,都渗透相应的具体明确的培养目的和作用,归纳起来有:(1)培养学生探求真知的科学精神、优良的人文素养和品质,以及改革创新的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2)培养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独立获取、探索和开发新知识的能力。(3)训练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功,包括实验研究和设计方案的制订,数据测定、整理和处理方法,调试和使用新型仪器设备,工程技术计算和图表绘制的能力,特别是计算机应用能力。(4)查阅、选取和使用技术参考文献资料和工程技术手册的能力。(5)编辑设计文件、写作和文字(语言)表达能力。

二、毕业设计的工作程序

毕业设计工作通常按下列程序进行:(1)确定指导老师和设计题目。(2)拟定和下达教师拟定的设计任务书,设计前发给学生。(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作开题报告(是否进行根据题目而定)。(4)学生赴生产单位进行毕业实习,收集设计资料。(5)撰写设计说明书(包括绘制工程图纸)。(6)组织毕业设计答辩(由专业教研室或院系负责)。(7)评审设计说明书(有指导老师和专聘的评阅人进行)。(8)评定设计成绩。

三、毕业设计的选题

1.选题的重要性。选题是否恰当是能否保证设计质量和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关键。选题的重要作用是很大程度上决定设计水平和应用价值,能促使学生消化和扩展专业知识,进行知识重组,以至确定学生今后学习和从事研究工作的方向,成为日后专业深造的导航标

2.选题的原则。选题时要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实践教学基本要求。(2)具有应用价值。(3)具有可行性。(4)具有创造性。(5)具有科学性。

3.选题的途径和方法。(1)选题的途径包括:从生产实践中、科研项目中、市场需求中或实验教学中选题,从专业发展方向的前沿选题,结合个人兴趣爱好选题。(2)选题方法有多钟:如教师提供、学生自选、师生商定。如承担教师科研课题中的子课题或其中部分研究(设计)模块,原则上学生每人一题,多名学生合作的题目,须明确各人的主攻或侧重点。

四、毕业设计的基本内容

1.设计说明书内容结构。设计书是毕业设计主要的书面文件,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设计思想、设计能力和对题目及其背景知识掌握的深广度。毕业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工程设计计算书,除了有关的计算内容外,还包括可供选择的方案、选择依据和方案论述;除了符合工程实践要求外,还要满足教学上的基本要求。根据国家标准(GB7713-87)的规定,一份规范的毕业设计说明书通常由前置部分、主体部分和其他部分所组成。(1)前置部分:封面;题名页(扉页);序言(绪论,前言);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目录。(2)正文部分:引言;正文;结论。(3)其他部分:参考文献;谢辞;附录(必要时)。

2.正文的主要内容和要求。(1)主要内容。正文包括的主要内容一般有:①概述。②生产方法(工艺路线)的选择。③工艺流程设计。④工艺计算。⑤设备的设计计算和选型。⑥车间设备布置设计。⑦管道布置设计。⑧三废防治和环境保护。⑨技术经济分析。(2)写作要求。正文是设计说明书的核心内容,最能体现设计的质量和水平。理工科大学的毕业设计,虽然不同学科(专业)的设计对象、内容和方法各有差异,但具有下列共同要求:①在设计内容上,资料翔实可靠,分析问题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结构明确;实验数据真实可靠,重复性好,实验结果能从一定理论高度进行分析,有一定的独立见解或新意。②在表达形式上,立题突出,层次分明,思路清晰,文体格式规范,符合国家标准。③在治学态度上,实事求是,不夸大渲染,不因“为我所用”而主观臆断,任意取舍,更不能抄袭编造。

3.概述。概述一般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产品介绍,包括产品名称、用途、化学结构式、分子式、性能(理化性质)、质量标准及检验(测定、鉴别)方法、处方和辅料介绍等。(2)产品在国民经济和民生中的作用和市场需求。(3)产品在国内外的生产、开发概况和发展远景。(4)生产方法简述。(5)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和水、电、气等地区性供应条件。

4.生产方法(工艺路线)的选择。根据查阅和在实际生产中收集到的生产资料和工艺技术参数,对该产品当前在国内外的生产方法和工艺流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对比,选定最佳生产方法,作为工艺流程设计的依据

5.工艺流程设计。生产方法确定后,即可进行工艺流程设计,益据此确定车间设备布置。(1)工艺流程设计主要任务和成果。主要任务:①确定工艺流程的组成,即确定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和排出物等的来去走向和顺序以及整个生产过程所需的各单元操作的组合方式、顺序及相互间的连接,以达到据此流程可由原料变成产品的目的。②确定载能介质的技术规格和流向(制药工艺中常用的载能介质为水、水蒸汽、冷冻盐水、压缩空气等)。③绘制工艺流程图,即以图解形式表示出从原料到成品的流程中物流和能量发生的变化和走向以及生产中采用的设备;生产中所需控制的工艺参数(温度、压力、流量等)及其检测控制点。④编写工艺操作方法(设计说明书),包括原辅料和中间体的名称、规格、用量,工艺操作条件(温度、压力、流量、时间等),控制方法和设备名称等。成果:工艺流程设计的成果是初步设计阶段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和工艺操作方法说明。(2)流程设计的基本原则。①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②满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要求。③尽量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和设备。④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简化流程,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原来利用率,降低原辅料消耗和生产成本。⑤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⑥尽量减少三废排出量,实施三废综合利用、处理和回收。⑦考虑现代过程装置的趋向(大型、高效、节能、自动化、机械化、微机化)和精细产品的趋向(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3)流程设计的基本程序。①对选定的生产方法进行工程分析和处理。②绘制工艺流程框草图。③绘制物料流程图。④绘制设备工艺流程图。⑤绘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6.工艺计算。工艺计算注意包括物料平衡计算(简称物料衡算)和热(能)量平衡计算(简称热量衡算)。

7.设备的选型和工艺计算。制药工艺所用设备分为定型设备和非定型设备两类。定型设备是厂家已标准化和系列化的产品,可按工艺要求,在有关产品说明书中选用。非定型设备是满足制药工艺特殊要求的专用设备,须按工艺要求进行专门设计和制造。对毕业设计而言,从教学要求考虑,根据专业特点,一般只须对1~2个主要设备(以非定型设备为主,也可选定型设备)进行工艺性计算,对辅助设备直接进行选型即可。选型方法在相关教科书、手册中均有详细描述,可以查阅。

8.车间布置设计。在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和设备设计选型等工作完成以后,就可着手进行初步的车间布置设计。车间布置是否合理,关系到项目的总投资、设备的安装、检修、操作环境的安全方便和经济指标的完成等问题,因此必须统筹考虑。

制药工业包括原料药工业和制剂工业。原料药工业包括化学合成药、抗生素、中草药和生物药品的生产。原料药属精细化学品,在车间布置设计上与化工车间有共同的特点。但制药产品(原料与制剂)是关系到人的健康和生命的特殊产品,必须严格保证质量。原料药生产的精制、烘干、包装工序和制剂生产的灌封、制粒、干燥、压片等工序,其车间的新建、改造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9.管道布置设计。管道设计内容就是管道布置图的内容。管道布置设计主要包括管道设计计算和管道布置设计两部分内容。

10.三废防治和环境保护。在制药生产中产生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中,可能会有毒害物质,对人类生活危害极大。因此毕业设计中必须具体体现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环保意识,把三废防治和环保措施列为重要的设计内容。根据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采取综合利用原材料,变废为宝和减少三废排放量的有力措施。

(1)废水处理方法。废水种类复杂,处理方法有多种,一般分成四类,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化法,见下表,可根据废水的特点加以选用。

(2)废气处理方法。废气处理分除尘法和气体净化法两类。

(3)废渣处理方法。制药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统称为废渣,包括工业原料渣、反应物渣和未反应完全的原料渣等。废渣往往是可以利用、转化为其他材料的有用资源。因此,废渣处理首先应研究其资源化的途径,变废为宝,然后才考虑填埋处理(见下表)。

11.技术经济分析。技术经济是指技术方面的经济指标问题。正确可靠的药物生产工艺设计体现为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对此进行评价,需要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基建投资概算。在毕业设计中,技术经济分析部分一般包括两个主要内容,即劳动人员的编制和产品生产成本的概算。

(1)劳动人员的编制。劳动定员数是工厂投产后全面达到设计指标和正常管理水平的标志。根据劳动定员数和计划产量(或产值、利润)相比较可以算出劳动生产率。①编制全厂人员的依据:a.工厂和车间的生产计划。b.劳动定额、产量定额、设备看管定额和服务定额。c.工作制度(连续或间歇生产、每日班次数等)。d.出勤率(全年扣除法定节假日、病、事假等因数的有效工作日和工作时间数)。②劳动定员的类别和组成。行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实行责任制,人工实行岗位制。劳动人员确定后,列出车间(或工段)定员表和全厂定员表。

(2)产品生产成本概算。生产成本是反映工厂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之一。

产品车成本的组成如下:

①原材料费(原料+主要材料+辅助材料)。

原材料费=消耗定额×该种材料价格

式中:材料价格系指材料的入库价格

入库价格=采购价格+运费+途耗+库耗

式中:途耗指原材料采购后运进仓库前运输途中的损耗

库耗指原材料入库至出库间的损耗。

②燃料费(煤、重油等),计算方法与原材料费相同。

③动力消耗(水、电、风等)。

动力消耗费=消耗定额×动力单价

④生产工人工资及附加费。

生产工人工资及附加费=(某产品生产工人平均工资+附加费/某产品年产量)×某产品生产工人人数

⑤车间经费。

车间经费(项目建设前期估算)=车间固定资产折旧费+维修费+车间管理费

⑥企业管理费。

企业管理费=车间成本×企业管理费百分率

式中:车间成本=原材料费+燃料费+动力消耗费+生产工人工资及附加费+车间经费

⑦销售费用。销售费用=产品销售额(或工厂成本)×销售费百分率 其中:工厂成本=生产成本+企业管理费

以上①~⑦项费用相加,构成了产品生产成本(又称销售成本)。

⑧产品出厂价格。

产品出厂价格=生产成本+税金+利润

参考文献:

[1]周永强,胡玉杰,武卫莉.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2]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等.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化工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张珩,罗晓燕.制药工程工艺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篇6

[关键词]电力工程;工程造价;控制

[作者简介]韩新民,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东 广州,510600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9)08-0152-0002

一、电力设计的新观念

电力工程基本建设分工程项目投资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几个阶段。其中设计阶段又可细分为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几个环节。这整个工程进程中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及先后顺序,这是不能任意颠倒的。据有关资料分析得出,在各个阶段对工程造价投资的影响分别为:在投资决策、初步设计阶段为90%左右;技术设计阶段为75%左右;施工图设计阶段为35%左右;而过去人们通常所重点关注的施工阶段仅为10%左右。

显然,工程造价的控制关键应是在施工前的投资决策和初步设计阶段。在投资决策确立以后,设计就是工程的龙头,是工程建设的灵魂,设计的节约就是最大的节约,设计的浪费就是最大的浪费,可研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就是提高投资效益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可研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实行工程造价控制具有决定性意义。

以220kV仁安输变电工程为例,整个项目包括变电站及出线间隔;220及110KV线路;配套通信工程。可研阶段,设计院上报可研总投资34293万元,经可研审查并多次修改后,收口报告总投资32260万元。共核减投资2033万元。核减幅度5.93%。初步设计阶段,设计院上报总投资31712万元,比可研批复32260万元减少投资548万元,减少幅度1.70%。初步设计审查调整后上报总投资30203万元,比调整前31712万元核减投资1509万元,核减幅度4.76%。初步设计审查批准概算30203万元,比设计院上报可研总投资34293万元,核减投资4090万元,核减幅度11.93%。另外,220kV漠南至春城线路,初步设计审查批准概算4702万元,施工图概算4199万元,施工图概算比初步设计审查批准概算节省502万元,节省幅度10.68%(施工图阶段,由于优化设计,线路长度比初步设计审查批准概算减少1.455km,导线指标减少0.01t/km,塔材指标减少1.43t/km,基础钢材指标减少3.72t/km,现浇砼指标减少18.8m3/km)。

在实际工作中,还会遇到另一类情况,就是有的业主在项目投资决策中提出投资估算误差较大,分析资料表明一般误差范围在+30%~-20%,其大抵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1)项目建设规模没有完全确定,估算难以准确;

(2)有的业主将投资估算偏小,是为了项目能上马立项,待批准立项后再追加投资,追加项目;

(3)投资估算所用经济指标、信息数据有时难以反映市场实际情况。所以,设计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工作做深做细。

在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关键应该是:方案设计阶段要把方案估算打足;初步设计阶段要把概算做全;施工图设计阶段要把预算做准。坚持这样的做法才能真正体现出设计是龙头、是关键,对工程造价控制起到不可替代的把关作用。

二、实施新标准注重设计技术质量与经济质量

国际上通用的“设计服务经济,经济体现设计”的经营理念、模式,将愈来愈多地被各设计单位所认同采纳。因为,设计方案的经济化,将大大提高设计的内在价值,增强其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因此,必须建立设计技术与工程经济密切结合的经营理念,把提高设计工程造价管理水平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要逐步调整设计院内部结构配置和工作流程,加强专业之间的交流配合,实现“设计专业提要求,造价专业报估算,设计专业完成设计,造价部门出概算”的交叉配套工作方式。在项目设计定稿之前,要充分听取造价工程师的意见,提高设计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和投资总额的合理性。

除了上述经营理念转变和组织制度保证外,在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体系中要侧重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一)“价值工程”的运用

价值工程是一种科学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它是运用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活动,以业主(建设单位)的要求和提高价值目标为重点,以功能分析为核心,对工程的功能和造价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只有价值系数最大,才是价值功能所要求的。这也是工程造价控制本身的要求。

价值工程的“价值”是功能和实现这一功能所耗的费用(成本)的比值。其表达式:V:F/C。

式中:V为价值系数;F为功能系数:C为成本系数。

在每个设计阶段,每个项目或专业,都要运用价值工程的原理进行设计方案的比较,从功能和造价(成本)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评价,使两者协调起来,达到有机的统一:

(1)功能提高,造价降低;

(2)功能不变,造价降低;

(3)辅助功能在允许范围内降低,造价大幅度降低;

(4)在允许范围内适当提高造价,而使用功能大大提高;

(5)造价不变,功能提高。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的优化设计是施工阶段无法达到的效果。

(二)对工程项目实行限额设计

电力基建工程推行限额设计,就是要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时运用投资分解和工程量控制的方法将投资额分专业下达到设计人员。各专业人员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额设计,严格控制不合理的变更,保证总投资额不被突破。这样就实现了对投资额的控制和管理,也同时实现了对设计规模、设计标准、工程量及概预算指标等各个方面的控制。按照设计程序进行投资额和工程量分解形成纵向控制,各设计阶段把投资分解具体到单元和专业形成横向控制。但是,限额设计也并不是单纯追求降低造价,而应该是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优化设计,促使技术与经济紧密结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力求以最少的投资,创造出最大的效益。

(三)推广采用标准设计

采用国网公司、省公司的标准通用设计,是保证工程设计技术质量和经济质量的有效途径。因为标准设计都是来源于工程建设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已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优秀设计,它符合我国自然条件和现阶段的技术发展水平,符合国家现行技术经济法规和政策导向,也体现了施工、生产、使用和维护的要求。采用标准设计可以保证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周期、节约设计费用,同时也可以方便备料和施工,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整个建设周期,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四)变被动控制为主动控制

如果预先采取预防措施,尽可能避免目标值与实际值发生偏离,也就是说工程造价控制不仅仅 是实际的反映,而更应该能动地影响投资决策,影响设计、发包和施工,主动地控制工程造价。

在工程设计阶段,由业主(建设单位)委派主管项目的技经人员和设计单位的设计师、造价师三位一体,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参与设计阶段全过程设计活动中的技术、经济分析、评议和监督,及时向有关方面反馈信息,能动地影响设计,促使设计质量达到技术质量与经济质量的和谐统一。在施工阶段,由设计单位委派的技经人员参与工程施工阶段的发包,工程结算、竣工决算的全过程经济活动的经济分析、评议、监督和信息反馈,可对工程造价的控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设计单位是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责任主体

设计单位应该自觉主动承担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的主体责任,只有在工程设计中正确妥善处理好技术和经济的对立统一关系,有效控制和降低造价,提高投资效益,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也就赢得企业自身的利益和发展。在内部要围绕工程造价控制,采取相应措施,建立健全造价控制责任制。院长、设总、主设入层层把关,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为搞好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提供严格的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

三、设计人员须严把工程造价控制关口

(一)引入竞争机制,稳妥推行电力设计招投标制度

无论是设计单位或设计方案的选择都可以采用招投标制度,这可以激发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以最优的设计、最合理的造价来赢得电力设计市场的主动权,从而也更有利于控制工程造价。在招投标管理中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采用合理的招标方式(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有严谨的招标文件、规范的招标程序、公正的评标标准和编制有效的标底。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择优选择中标单位,形成“自主报价、市场竞争、合同定价”的价格运行机制,为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制订相关的管理制度

在施工发包合同中,应规定设计部门要参与管理。设计单位要全权委派技经人员(设计经济监理)参与设计工程造价管理,按照基建程序实行闭环管理的“四算二价”活动中各个环节。跟踪分析、评议,起监督、信息反馈和把关作用,以促使工程造价更贴近工程实际。

(三)重视各设计阶段的审查

现行预规增加了各设计阶段的评审费,应建立相应稳定的评审机构来加强此项工作。

(四)建立有效造价监督体制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负责组织相关专业人员为主的督查组,对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在工程投资活动中,发现失控要查找原因,及时纠正,并对发生失控的责任单位、相关人员提出警告及辅以一定的经济处罚,确保工程造价不被人为地弄虚作假、高估冒算。

篇7

关键词:工程经济学;立脚点原则;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

中图分类号:F403.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3.04.007

工程经济学是经济学原理在投资问题上的应用,主要是与工程相关的投资问题上的应用[12]。为了保证工程技术很好地服务于经济,使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要,就要考虑如何根据资金情况正确建立可供选择的工程技术方案的问题,同时,还要考虑用什么经济指标体系对各种方案进行正确的计算、比较和评价,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的问题。要想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有赖于工程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的应用。工程经济学是融汇了工程学和经济学各自特点和内在联系的交叉学科,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34]。虽然工程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仍然在不断地发展,但一些基本原则却始终构成了该学科发展、研究和应用的基础[56]。然而在工程经济学众多的基本原则中,立脚点(或称着眼点)原则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立脚点原则,并对其应用加以具体说明,无论对于工程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建设还是实践应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立脚点原则

立脚点是指分析者在项目研究中的组织立场。这里的“组织”是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来讲的,它是指分析者所在的社会实体。

根据工程经济分析中涉及到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划分出常见的两大类六个社会实体。这些不同的社会实体间既可能是横向并列的关系,也可能是纵向包含的关系。见图1。

图1 工程经济学中的组织类型

同样的工作从不同组织的立脚点来看,将会有不同的收益和成本。一方面,立脚点的不同将导致不同的收益和成本内容;另一方面,即使相同的收益或成本内容,其价值也会因立脚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工程技术方案有利和不利结果的出现会依赖于分析者所采取的立脚点,因此,立脚点原则要求分析者明确在经济分析中究竟处于什么位置。

特定决策的立脚点应当具有一贯性。一般决策的观点都是把项目所有者作为立脚点,然而,某些情况下关于项目经济分析的决策,也会要求使用债权人和项目全部投资人,甚至国家与社会等其他类型的社会实体作为立脚点。当给定了特定立脚点,备选方案未来产生的效果,无论是经济的或是其他方面的,都将被确定下来。因此,在项目的可行性评价或经济分析过程中,明确的与一贯的立脚点原则是十分重要的,是建立正确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方案比较与选择等科学决策的前提与保障。

明确的与一贯的立脚点原则并不排斥基于多个立脚点对项目的全面考察与评价,只是要求在每个特定决策或从每个特定角度考察项目时,要明确并使用唯一立脚点,以保证特定立脚点下项目收益与成本的清晰明确,避免由此带来的争议和不正确评价。

同时,应当认识到,多立脚点的全面考察,会有多个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到项目的决策程序中,这有可能导致不同利益主体对工程项目或方案进行评价、选择及设计时,会出现某些或某种程度的冲突。因此,立脚点原则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解决项目评价指标设置的系统性与客观性,需要实现决策权在不同利益主体间分配的合理性与公正性。

二、立脚点原则的应用

(一)财务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财务现金流量表能够反映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现金收支情况,用以计算各项动态和静态经济评价指标,从而进行项目财务盈利能力分析。现金流量表可分为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和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等不同报表,要正确得出不同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内容,必须依据立脚点原则,区分不同的投资计算基础。基于项目全部投资人和项目所有者两种不同的立脚点进行项目现金流量的分析,见图2。

图2 项目全部投资人和项目所有者的现金流量

通过对基于项目全部投资人和项目所有者两种立脚点的现金流量的分析,可以很容易地得出不同财务现金流量报表的结构,见表1。

(二)项目收益率与资本金收益率

考察项目收益率时,如果站在全部投资人的立场上来评价,那么股东是投资人,债权人也是投资人。债权人从项目中得到的收益是利息,正如股东从项目中得到股息是一样的。可见,利息不构成基于全部投资人立场的现金流出科目。如果站在项目所有者的立场上来评价,那么利息将成为现金流出科目。由于建设期利息计入固定资产原值,从而计提折旧;经营期利息计算期间费用,虽然两者都不抵扣调整所得税,但却都具有抵扣所得税的作用,从而影响到基于项目所有者立场的净现金流量,导致项目收益率与资本金收益率出现差异。如,某工程项目投资100万元,其中自有资金50万元,贷款50万元,贷款利率15%,预计年营业收入100万元,经营成本54万元,年折旧费为10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6万元,所得税率为25%,其项目收益率与资本金收益率的计算及结果见表2。

资本金收益率明显高于项目收益率,其产生源于项目收益率与贷款利率的不一致。设项目投资为K,项目资本金为K0,贷款为KL,项目收益率为R,项目资本金收益率为R0,贷款利率为RL,由投资收益率的公式知R0=R+(KL/K0)(R-RL)。可见,当R>RL时,R0>R;当R

(三)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分析

在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评价中,政府或国家也往往需要知道项目投资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影响,这就需要基于政府或国家的立脚点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价,这一工作通常被称为国民经济评价或经济分析。国民经济评价的方法是在西方国家随着兴建公共事业项目的需要而提出的一种经济评价方法,也被称为社会成本效益分析,世界上有代表性的理论和方法有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的方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的方法(又称LM法)等。目前,我国对拟建投资项目或方案进行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已经成为整个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7]。从项目财务评价到国民经济分析,立脚点的转换使得两种评价工作代表了不同的利益主体,分析的视角存在较大差异。

如果站在一个国家的角度来考虑,那么就需要把国民经济作为一个大系统,项目的建设作为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从而分析项目从国民经济中所吸取的投入以及项目产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由于国家的资源,包括资金、外汇、土地、劳动力以及其他自然资源总是有限的,因此,基于国家或全社会立脚点的国民经济评价,在考察项目时应当关注资源的变动[8],而项目全部投资人立脚点的财务评价则是重点关注货币的流动。关注资源的变动,应当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国民收入的最大增长。因此,笔者认为,凡是减少某国社会有益资源的项目投入都是该国的国民经济费用;凡是增加某国社会有益资源的项目产出都是该国的国民经济收益;凡是增加某国社会有害物质的项目产出都是该国的国民经济费用;凡是减少某国社会有害物质的项目投入都是该国的国民经济收益。社会有益资源作为项目投入,其价值应以机会成本衡量;社会有益资源作为项目产出,其价值应以支付意愿衡量。增加社会有害物质,其费用应以带来的有害物质的危害结果衡量;减少了社会有害物质,其收益也应以消除有害物质的危害结果来衡量。

从一国国民经济的角度看,企业向国家缴纳税金,向国内银行支付利息,或企业从国家得到某种形式的补贴,都未造成资源的实际耗费或增加,它们只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转移支付,因此,不能作为基于该国国家或社会立脚点的费用或收益。如果同时考虑他国国民经济,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那么向国外银行支付利息,也未造成资源的实际耗费或增加,向国外银行支付利息也成为基于新的立脚点的转移支付。

总之,国民经济评价应该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用货物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等经济参数分析、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来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910]。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的区别在于二者所站的评价角度和立场不同,所考察的对象不同,所跟踪的对象不同。财务评价是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考察项目自身的财务生存能力,跟踪的是货币流动;国民经济评价是站在国家和该国社会的角度来考察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跟踪的是资源流动。可见,只有依据立脚点原则,才能正确把握项目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评价的异同,才能准确识别国民经济评价的效益和费用,从而实现国民经济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靠性。

三、结 语

工程经济学致力于系统评价针对工程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的经济绩效。而系统评价与分析必须把相关的实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调查研究,因此,系统评价与分析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与立脚点相联系――所有与立脚点有关的影响因素都应给予考察。在工程经济学的应用实践中,如果忽视了立脚点原则,就容易掉入仅就问题某部分进行分析的陷阱,虽然达到局部优化,却往往达不到整体最优。本文指出立脚点是工程经济学中的基本原则,划分了工程经济学中立脚点涉及到的两大类六种社会实体,指出了应当坚持明确的和一贯的立脚点原则,并且明确的和一贯的立脚点原则不应排斥从多个立脚点对项目的全面考察;通过财务现金流量表结构、项目收益率与资本金收益率以及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评价三个方面阐述了立脚点原则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Steiner H M.工程经济学原理[M].张 芳,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 Newnan D G,Eschenbach T G,Lavelle J P.Engineering Economic Analysis (9th)[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3] 李 南.工程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 Sullivan W G,Wicks E M,Luxhoj J T.工程经济学[M].邵颖红,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 White J A,Case K E,Pratt D B.Principles of Engineering Economic Analysis(9th)[M].New York:John Wiley & Sons,Inc.,2009.

[6] Park C S. Fundamentals of Engineering Economics (2nd)[M].Upper Saddle River:Prentice Hall, 2008.

[7] 王兰荣,赵明浩.论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评价间的关系[J].决策借鉴,1990(3):3739.

[8] 陈 利,钱永峰.国民经济评价在项目评价中的作用[J].基建优化,2004,25(1):2223.

篇8

    中国的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但结合中国实践的研究尚嫌不足,特别是缺乏针对建设项目、政策以及规划的实际应用研究。2003-09-01开始施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章第十七条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当包括对项目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这意味着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真正将经济系统纳入了工作范围。基于项目环评的环境影响经济评价通常称为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通过估算项目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并将其纳入项目整体经济分析中,以判断项目环境影响对项目可行性产生多大的影响。项目环评中的环境影响经济评价过程与以往经济评价研究不同,它更倾向于预测性评价,并需要同时满足环评法和研究双重要求。

    2公路项目环评中的环境影响经济评价

    2.1评价范围与时间

    项目环评中的环境影响经济评价其评价范围和时间一般均与环评其他部分所提的范围和时间相同。公路项目环评中噪声与振动的评价范围一般为:(1)声环境:工程沿线距道路红线两侧200m左右范围内带状区域;(2)振动:工程沿线距道路红线两侧50m左右范围内带状区域。

    2.2环境影响因子

    公路项目的环境影响因子一般为:(1)施工期:噪声、振动、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土地利用等;(2)运行期:噪声、振动、汽车尾气、水土流失等。

    2.3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一般框架

    1996年,亚洲开发银行(ADB)推出了《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工作手册》[1],提出了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框架。中国相应的环境影响经济评价导则目前尚未出台,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研究一般均按该手册中所提出的框架与步骤展开。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基本工作流程为:(1)确定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范围及评价基准时间;(2)识别并确认环境影响因子及其变化情况;(3)确认环境影响受体,建立环境影响名录(人体健康、人类福利、环境资源改变、全球系统的变化四大类);(4)筛选环境影响;(5)环境影响的量化和价值评估:搜集相关的剂量反应关系,选择合适的价值评估方法进行评估;(6)经济分析与评价,包括对省略、重复计算、不确定性等问题的探讨,以及对最终结果的说明评价。

    2.4影响名录

    公路项目的绝大多数影响因子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例如噪声、振动与废气都可能增加某些疾病的发病率,危害健康。交通振动作为环境公害之一,由于其作用是长期存在和反复发生的,从而可能降低建筑结构强度,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汽车尾气中的NOx在气相中反应,可能形成酸雨;同时NO2也可能与空气中的SO2产生协同作用,对农作物产生叶损伤。但目前中国对新汽车尾气已实行欧洲II号标准,一般公路的废气污染排放均能达标。尽管公路建成后,可能带来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公路建设需要永久性地占用红线范围内的土地,从而使这些土地失去原有利用方式可能产生的效益。此外,公路项目还在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社会文化、审美等方面产生影响。

    2.5环境影响筛选

    经过筛选,某些环境影响将不进入经济评价过程,只予以定性描述;而其它环境影响则试图被赋予明确的货币值。在公路项目环评中,经过筛选,一般需要并可能进行量化的环境影响为健康损失、土地机会成本,此外还可能对建筑与古迹损失进行计量。

    2.6量化、价值评估

    2.6.1方法的选择

    对于健康损失目前主要推荐采用剂量反应关系、疾病成本法、人力资本法、修正人力资本法等方法进行[3]。但是在环评项目中,由于工作周期较短、资金有限,因此经常采用防护费用法进行间接估算。目前,对振动影响进行经济评价的实例较少。参考噪声影响,对振动可考虑通过防护费用法、恢复成本法等进行估算;涉及到文物古迹和保护建筑等无形价值的评估时,可尝试以意愿调查法估算。公路建设土地利用的土地经济损失一般采用土地机会成本法计算。

    2.6.2相关价值评估方法的应用及特点

    2.6.2.1疾病成本法健康损失包括由相关疾病导致的死亡损失、疾病损失、门诊损失、误工损失、陪护损失等[4]。计算时选取主要的疾病种类进行。某疾病死亡损失=生命统计价值×该区域人口数×该区域浓度增量×当地某疾病死亡率×某疾病剂量反应关系某疾病住院损失=某疾病每人每日医疗费用×某疾病每人平均住院天数×当地某疾病住院率×某疾病住院率剂量反应关系×影响区域浓度增量×影响区域人口数门诊损失=人均门诊费用×门诊率×影响区域人口数×影响区域浓度增量×门诊率剂量反应关系某疾病误工损失=该疾病病人平均住院天数×影响区域住院人数×当地人均日均GDP×影响区域浓度增量×住院率剂量反应关系某疾病陪护损失=陪护该疾病病人平均天数(=住院天数)×影响区域陪护人数×当地人均日均GDP×影响区域浓度增量×住院率剂量反应关系在这些健康损失的计算中,剂量反应关系是其中最关键的一个数据。剂量反应关系指的是环境变化对受体的影响,如一种污染物浓度的增加与某种疾病发病率的关系等。

    2.6.2.2防护费用法计算噪声造成的健康损失时,防护费用法通常以能够将项目引起的噪声控制到标准范围内的各项措施(红线外居民拆迁、低噪声路面、声屏障、隔声窗、两侧绿化带等)的增加费用表示健康损失。在振动影响评价中,通常计算对受影响建筑进行修复或整体搬迁的费用、工程改线的费用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健康损失。

    2.6.2.3意愿调查法文物古迹和保护建筑所受的影响涉及到无形价值的评估,国外一般采用意愿调查法估算。意愿调查法通常选择合适的群体,设计一些问题,询问他们对于保护这些古迹与建筑或防止其破坏的支付愿意。

    2.6.2.4土地机会成本法土地机会成本是按项目占用土地的种类,项目计算期内技术、环境、政策、适宜性等多种约束条件,选择所征用土地最可行的2~3种替代用途,以效益最大者为计算基础[5]。不同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机会成本有所不同。按照经验数据,长江中下游地区各类耕地的平均土地机会成本约为30~45万元/hm2。

    2.7经济分析

    最后,将各方面环境影响的货币价值加总,作为建设项目的最终经济价值,将其纳入到整个项目的经济分析中。环境质量损益经济分析指标[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度=(项目环境资源消耗费用+项目环境污染损失费用+项目环境灾害损失费用)/(项目经济效益+项目社会经济效益)与其他环境影响经济评价一样,公路项目经济评价各步骤中也包含较多的估算成分,最终的经济价值只是对真实价值的估计,其中存在较多的省略、偏差和不确定性等因素,在经济分析时,需对此进行说明。

    3公路项目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方法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3.1疾病成本法公路项目环境影响中最主要的是健康损失,但从实际案例中可以发现,运用疾病成本法计算健康损失需要耗费巨大的人、财、物力和大量时间;同时还存在较多的制约因素。

    3.1.1没有确定的可供利用的剂量反应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是环境影响估算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目前,中国已有的规范剂量反应关系研究很少,且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发现,在不同情况下研究所得的剂量反应关系之间差异大至几千倍,其可借鉴性很有限。

    3.1.2统计数据的局限性

    从统计资料中收集到的数据其代表性与确定性较差。例如,由于中国目前人民生活水平、医院建设、就诊容纳量、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与习惯等各因素的影响与限制,有些病人有病并未就医或由于各种因素需要住院而未住院,因此住院率无法正确反映发病率。这种情况下,环境影响经济评价估算的是实际发生的费用而非真实的社会福利成本损失,低估了损失值。

    3.1.3剂量反应关系与卫生数据的不匹配

    在卫生数据的统计口径与剂量反应关系的表述口径之间经常存在出入,从而无法准确估算环境影响的价值。

    3.2防护费用法

    通过防护费用法等方法进行价值评估,从操作上来讲,相对较简便,也是目前在公路项目环评中较为常用的手段。但防护费用法计算得出的结果不能正面反映健康损失,与实际损失之间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3.3意愿调查法

    进行意愿调查法需要有充足的资金、人力和时间,且被调查者的教育水平、环境意识、收入水平、个人偏好以及政府对环境信息的公开程度等都对调查结果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从目前来看,在中国进行意愿调查法研究的可行性与可信度还有待商榷。

篇9

关键词:水利工程;项目前期;实施阶段;造价管理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水利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也逐渐增多。建设周期长、工程投资高、易受自然环境和地质环境的影响,这些是水利工程最显著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难度加大了不少。因此,基于水利工程的特点,要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就要对造价管理进行动态的、全过程的管理,把每笔发生额控制在一定的限额以内,限额与发生额实时比较分析,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做到发生额与限额一致,保证项目投资目标的实现。

1 项目前期的造价管理及具体措施

项目前期一般自决策阶段(规划、项目建议书)开始,至招标阶段。据统计分析,项目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超过70%~80%,是投资控制最为关键的阶段。

1.1 项目建议书阶段

设计单位需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根据可利用的水资源、流域规划(或河流规划)、市场需要及发展前景等因素,经过经济效益分析,合理确定建设目标和规模。编制投资估算时,要充分考虑建设条件、工程建设地点可供利用的资源等,投资要适度充裕,才能发挥其控制作用。

1.2 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建设条件、环境、资源,本着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施可行的原则,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分析论证,选定适宜的方案,合理确定工程造价。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设计方案的科学性,需对工程选址、结构设计、建筑材料、施工方案等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保证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效益显著。

1.3 项目决策阶段投资控制管理

(1)设计单位投资控制

项目决策阶段设计单位投资控制的几个关键环节:一是要进行充分的勘测工作,保证基础工作扎实。地质勘探资料,对工程选址起着决定性作用,测量工作精度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形体尺寸和工程量。

(2)发挥咨询、审查的作用

一是审查前期工作是否满足要求,二是审查方案是否合理,三是审查造价是否准确。

1.4 招标投标阶段

这一阶段是项目前期投资管理控制的最后一环,要抓好两项工作:一是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方案,完善招标设计,减少因招标设计不完善而导致实施阶段过多的设计变更或增项。二是规范招标过程。

2 项目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及具体措施

严格合同管理是项目实施阶段投资管理与控制的主要手段。

2.1 严格设计变更程序和审查

设计变更不得扩大建设规模、不得提高设计标准、不得增加建设内容。

设计变更控制一是审查设计变更的缘由,二是设计变更是否履行了规定程序,三是审查变更投资。一般情况下尽量避免、减少设计变更。必须发生设计变更时,必须履行规定程序,重大设计变更须由原初步设计审查单位审批。设计变更投资确定要符合有关规定和招标、投标合同的约定。

设计变更一般可能由设计单位、承包人或发包人提出。

设计单位提出设计变更一般是由于建设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其原因或是前期工作精度不够或是地下地质条件发生较大变化。设计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要根据设计合同(如限额设计)进行管理,增加投资的要扣罚设计费,减少投资的要给予优化提成。

承包人提出设计变更一般是为了方便施工,增加投资的由承包人自己负担,减少投资的要给予优化提成。

2.2 严格现场签证和施工预算审查

监理人的现场签证和对承包人预算审查是项目实施阶段投资管理和控制的经常性工作,也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工作。监理签证对工程价款结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监理人必须根据规程规范和监理合同的要求,加强现场管理;进行必要的旁站监理;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查和抽检;进行必要的实测、实量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签证、计量工作的严肃性和准确性,以保证质量、控制投资。同时要对承包人的预算进行审查,审查其是否和施工方案一致,是否存在多算、重复计算,切实发挥监理人的投资控制作用。监理人签证要分级,监理工程师、副总监、总监根据各自权限进行签证,以分清各自责任,规范管理。

监理人应根据监理合同授予的权限进行签证,不得越权签证,以便分清发包人、监理人的责任,更好地发挥双方各自的管理作用。

2.3 严格索赔管理

索赔管理也是项目实施阶段投资管理和控制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合同管理的重要方面。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旦会出现与招标文件、原设计条件不一致的情况,必定出现索赔问题。监理人必须按照严格索赔管理,按合同条款中索赔处理程序、方法,认真审核索赔事实、索赔时限,分清责任,审查索赔费用。随着招标投标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承包人把索赔作为获利的手段之一。监理人根据承包人提出的索赔事实,要确定索赔事项事实是否存在、准确,责任是否明确,依据是否充分,属于承包人原因不予支持,超过索赔时限的不予支持。对于索赔费用,按合同条款约定计算,不能超标准高算,充分发挥监理人的投资控制作用。监理人将签证的索赔资料提交发包人审批。

2.4 严格结算、决算审核

结算、决算审核是项目实施阶段投资管理和控制的最后环节。做好结算、决算审核首先要求发包人根据工程建设进展建立好相关台账,保证工程建设资料的齐全、完整,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项目增减、工程量增减、设计变更、索赔、签证、验收资料等有完整的建设资料,对发生的费用进行梳理、分析、归类,根据这些资料,根据合同对承包人编制的结算进行审查,确定最终价款。

发包人根据国家规定编制竣工决算,并有审计机关进行审计后,确定项目最终造价。

3 新形势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造价管理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水利工程造价管理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3.1 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机构职责不明确,经费缺乏

水利部《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暂行规定》已于2008 年作废,目前还没有出台新的管理办法,使得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在造价管理工作职能定位、工作的方向、意义等方面产生了迷茫。2009 年起国家又取消了工程定额测定费,造价管理机构性质调整为全额预算管理,财政解决了基本支出(人员工资),但只给了极少量的办公经费,不能满足正常工作需要。

3.2 对竣工结算审查工作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水利部门和财政部门联合开展的水利工程竣工结算审查工作,与审计部门开展的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有交叉和重复,有些基层水利部门在认识上有偏差,认为建设项目最终要经过审计部门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就可以省去竣工结算审查这道环节,使得地州市所管理的工程项目没有进行竣工结算审查就直接进入了竣工决算审计程序的情况还比较普遍,没有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对投资管理的监督管理作用。

篇10

1、项目目标评价

通信项目目标评价,需要评定通信项目在项目立项时预定的用户发展数、通信网络资源利用率等目标的实现程度,检查项目实际实现的市场、通信能力等的程度和差异,如果有变化,应认真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确定目标的实现程度:另一方面,要对原定决策目标的正确性、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

2、项目实施过程评价

(1)通信项目的立项、前期准备和可行性研究;(2)建设内容和通信能力建设规模;(3)工程实施进度和施工情况;(4)项目配套工程的建设和装机条件;(5)用户通信需求响应速度及用户满意度;(6)项目团队的工程管理质量;(7)筹融资等财务执行情况。

3、项目效益评价

(1)项目前评估采用的是预测值,项目后评价是对已发生的财务现金流量和经济流量采用实际值,并按统计学原理加以处理;对后评价时点以后的流量作出新的预测。(2)财务现金流量来自财务报表时,应收而未实际收到的债权和非货币资金都不可记为现金流入,只有当实际收到时才作为现金流入;同理,应付而实际未付的债务资金不能计为现金流出,只有当实际支付时才作为现金派出。必要时,要对实际财务数据作出调整。(3)实际发生的财务会计数据都含有物价通货膨胀的因素,而通常采用的盈利能力指标是不含通货膨胀水分的。因此对项目后评价采用的财务数据要剔除物价上涨的因素,以实现前后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4、项目影响评价

(1)经济影响评价。主要分析评价项目对所在地区、行业所产生的经济方面的影响。经济影响评价要注意把项目效益评价中的经济分析区别开来,避免重复计算。由于经济影响评价的部分因素难以量化,一般只能做定性分析。(2)环境影响评价。由于各地区通信建设规定细则不尽相同,评价的内容也有所区别。一般包括项目的规模控制、建设质量、资源利用、地区经济发展平衡和环境管理等几个方面。(3)社会影响评价。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是对项目在社会的经济、发展方面的有形和无形的效益和结果的一种分析。重点评价项目所在地区及社区的影响。包括;通信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和持续性等内容。

二、项目后评价管理

(1)项目后评价的管理机构设置与任务管理。后评价管理工作应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进行后评价的项目分为省公司、分公司不同管理层次。省公司管理的后评价项目,由省公司主管部门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后评价项目选定原则按年度下达计划。

(2)项目后评价的评价程序流程管理。对项目后评价活动流程进行管理,该流程包括项目后评价计划,项目后评价项目的选定,项目后评价范围的确定,项目后评价咨询专家的选择,项目后评价的执行,项目后评价报告撰写和。

(3)项目后评价成果扩散跟踪管理。项目的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对待后评价成果,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已建项目,改进在建项目,指导待建项目。

(4)资料和数据收集管理:建设项目立项(即项目建议书批准)开始即填写“项目管理卡”,并建立决策、设计、施工、运营各阶段的技术经济档案,为项目后评价工作积累完整的技术经济资料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