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教学课题研究范文

时间:2023-11-10 17:40: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篮球教学课题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篮球教学课题研究

篇1

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育的本质不单单在于传授本领,还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求知欲望,塑造健全的人格。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篮球学习与训练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的做法是励志导向、以志诱趣。志和趣是学习动机的两个方面,志是理性动机,趣是感性动机,两者互为条件,互相促进。有志无趣,志就难以坚定;有趣无志,趣就难以持久。兴趣包括对学习进程感兴趣和对学习结果感兴趣。前者来自教学艺术,后者来自学习目标。教学中,我力争做到讲解和示范有趣生动,和同学相处平易近人,诙谐幽默,以个人的魅力吸引学生,使他们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感,生成倾向心理;同时强调篮球训练对强身健体、磨炼意志的作用,使学生从社会责任感、个人前途、参与比赛多方面产生急切心理,自觉地投身到练习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教新队员时侧重于趣,在教老队员时侧重于志,两者不能偏废,相辅相成。训练中,我引入游戏竞争机制,从听觉、视觉各个方面刺激学生思维、观察、判断。因为观察是思维的前提,正确观察赛场上瞬息万变的局面,来源于广阔的视野和科学的预测,只有准确地分析判断,才能做到随机应变,及时做好攻防的思想准备。要培养这种良好的习惯和过硬本领,教师就要时常提醒队员,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二、培养良好的篮球技能

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篮球意识与能力上,训练学生在场上的实战与应变能力是最为根本的目标。一方面要发挥个人特长,另一方面要有团队协作意识。篮球比赛,不是单枪匹马的行动,要靠优良的团队配合作战。一是本队处于进攻状态,自己手里无球时,应按本队的战略意图,不论在弱侧还是强侧,都要做出配合动作,如移动位置,吸引防守,自主接应,制造主攻方向上的有利条件,给同伴掩护,寻找有效投篮机会。二是防守对方持球人时,要紧紧相逼,堵住去路,给同伴创造断球机会。防无球人时,根据对方进攻情况选位,卡住对方传球路线,防止其接球,随时给对方形成强有力的威胁。三是自己持球时,要灵活机智,摆脱防守并有一定的距离,进入有效的攻击区,就要不失时机地投篮。对方防守严密无法投篮,则要及时运用多变技巧传给已处在有利位置的队友。四是发动快攻的时候,根据所在位置,迅速启动一传、接应、分散、接球、上篮等一连串程序性策略。没有好的身体素质作保证,技术的运用(比如快攻时的速度、抢球时的弹跳)就无从谈起。所以,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以及战术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篮球意识的物质基础。在教学与训练中,要认真抓好身体素质、基本技术训练。

三、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师既要研究自己如何教,更要研究学生怎么学,因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我时常告诫学生要想打好球,首先是多练习,其次是方法对头,善于钻研。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练球方案。提高球技,是每个篮球队员的向往,也是教师面对的实际问题。作为体育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思考,用头脑“打球”,并在方法上给予启发指导。比如,一个局部的战术配合不能只限于一种路线和一种攻略。一个套路可随场上不同情况灵活运用,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智慧。教师要对技能发挥好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对运用失败的队员不能讽刺打击,而要分析原因,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和训练氛围,既体现教师的“导”,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觉得从老师身上“能够学好、有东西可学”。

四、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

篇2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腰旗橄榄球;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4-073-1

一、小学体育教学开设腰旗橄榄球课的意义

1.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根据资料显示,现阶段的青少年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家长注重孩子营养的摄入而忽视合理的身体锻炼;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笔者在近几年来的体质检查中发现当今的孩子肥胖率明显高于过去,其在体育课堂中的表现就是懒惰,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久而久之,体质下降就成必然。而当腰旗橄榄球出现在操场上的第一天开始,他们就深深的爱上了这项运动。因为这项运动没有直接的身体接触,同时腰旗橄榄球运动带球方式主要是持球跑动,相比篮球或足球等球类而言技术难度较低,那些平时不好动的女生此时也能大胆地去“搏斗”,去“厮杀”。在这里他们找到了自信与快乐,找回了勇气与胆量。在“搏斗”与“厮杀”中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增强学生速度、耐力、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

2.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如在五年级投掷课的教学中,借助橄榄球代替实心球练习双手头顶前抛、后抛球的技术动作,既降低危险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学练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借助橄榄球还能进行“扔手雷”、“掷铁饼”等投掷教学,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多种投掷的能力;在跑的教学中采用“持球跑接力”、“运送炮弹”、“达阵比快”、“让距跑扯腰带”等方式开展教学,学练的效果也十分的显著;在“跳”单元的教学中,借助橄榄球或是腰带摆放于地面作为障碍物进行跨、跳等练习,把腰带相互粘贴成绳练习跳高等等。当然腰旗橄榄球在游戏中的作用就更明显了,相信我们一线的教师能有更多的发掘。以上的实例足以说明开展腰旗橄榄球课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开阔学生的视眼,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入腰旗橄榄球课程,能够更早地普及西方先进体育文化,让学生认识到中西体育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学习与锻炼的过程中深入了解西方体育文化,开阔学生的视眼。腰旗橄榄球运动作为一项新兴的运动进入校园以来,已深深地驻进学生的心里。其特有的趣味性、娱乐性、团结拼搏、勇于进取等体育精神极大地激发学生们锻炼热情。走出课堂,你可以走进社团、俱乐部、课程超市、年级联赛、大课间活动等不同的场所来感受它的魅力,从而多方位、深层次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二、有效开展体育教学的途径

1.立足于课堂,开展教学

小学体育课的课时量水平一为每周4节,水平二、水平三为每周3节。教师根据编写制定腰旗橄榄球校本教材,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课堂教学是有效开展体育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在备课时因根据各年级学生不同的水平差异,对学情进行认真地分析;在课堂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注重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吃饱”、“吃透”。

2.借助课余活动,开展教学

腰旗橄榄球,这种灵活的课程有极大的优点:一方面可以让那些非我执教班的学生在此感受腰旗橄榄球的魅力,扩大影响力;另一方面“老生”(笔者执教班的学生)可以带“新生”(笔者非执教班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教学效果明显。其次通过校内联赛的形式在校园内进行推广、普及,通过这样的比赛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每一次的达阵成功与失败中体验胜不骄、败不馁的作风。

3.加强对外合作,开展教学

可以是讲座的形式、也可以结合比赛进行学习交流;可以利用双休或寒暑假去省市体育院校、运动学校进行短期的培训学习;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借助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真实地领略西方先进的腰旗橄榄球运动与文化。笔者任教的学校每年暑假都会组织部分学生出国学习交流,同样国外的联谊学校也会不定期地来我校交流学习,因此他们能感受到纯正的腰旗橄榄球魅力。

三、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培训学习,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

由于笔者不是腰旗橄榄球专项毕业,在腰旗橄榄球的实践研究中不能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作为上级教育、体育的主管部门可以通过继续教育的形式为我们一线的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学校也可以为我们牵线搭桥,利用节假日安排相关专业人员为我们做培训,或走出校门学习交流。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化素质,提高教学实践的能力。

2.学生接受学习的延续性得不到保障

笔者在开展腰旗橄榄球课程实践的几年中,最感到“力不从心”是原本我教授的学生到了新学年要更换教师,学生学习的延续性得不到保证。其实解决的办法也不难,就是发挥体育教研组的集体力量,有经验的教师对其组内的同事进行定期培训,让教研组每个成员都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教学方法与训练手段,然后在自己所执教班级开展教学。此后教研组成员把各自在腰旗橄榄球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与困惑拿出来进行集体研讨、交流学习,共同提高,最后服务于学生,真正让受教的学生收益。

篇3

关键词:多元反馈教学法 体院女生 篮球必修课

一、多元反馈教学法

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原理建立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师生双方在融洽、合作的气氛中,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以运用知识和发展能力为目标,突出教与学、学与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的及时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综合教学法。

(一)实验法

从吉林体育学院2012级女子篮球必修班中随机抽取两个自然教学班为实验对象,其中每班为30人。实验前确定一个为实验组、一个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多元反馈教学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两组的考核完全采用考教分离的形式。实验前,对两轮实验进行了各项基础水平前测,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检验结果比较两班各项基础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二)比较分析法

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对照组学生的技术成绩和理论成绩分别进行考核。其中技术成绩考核小组由三名具有篮球教学8年以上的教师组成。对学生完成动作的情况进行技评和达标两方面的测试。理论知识考核按照学校统一试题进行测试。测试后对两个班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教学法的优缺点及内在机制。

(三) 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前后所得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在P4计算机上进行数据处理。

二、多元反馈教学方法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结果

篮球选项课初级班要求学生掌握篮球运动基本技术。因此,本研究在实验结束后选择篮球运动的传、运、投基本技术作为技术考核内容。技术考核分技评和达标两部分,其统计结果见表1。

根据篮球选项课初级班教学大纲要求,在期末要对篮球运动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因此,我们在教学实验后对学生理论知识水平进行了测试,理论知识的测试主要分为概念要领、指出错误、回答问题和判断能力四部分,其统计结果见表2。

(二) 两种教法对达标成绩的比较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达标的总成绩p>0.05,实验后两组学生成绩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这说明通过一个学期的篮球课教学,无论是常规教学法还是多元反馈教法教学,对学生的达标成绩都会有所提高。这是因为达标成绩的提高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生理指标等,这些因素必须经过多年、系统、科学的训练,才能有大幅度提高,所以18学时的实验课结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达标总成绩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实验组在教学中实施了多元反馈教学,这更有助于学生对动作技能的掌握,因而实验组学生的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达标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

(三)两种教法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比较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理论知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基础,是学习运动技术技能的基础。由表2可以看出,理论测试总成绩的平均值,实验组学生大于对照组学生(p

在实验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断的接受外界的反馈信息(包括教师的反馈信息和同学的反馈信息)和自我反馈的信息,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动作技能的掌握,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由于多种反馈通道的存在,增加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进行学习能够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所以,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

三、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多元反馈教学法在高校女生篮球必修课教学中,比常规教学法更有利于技术技能的提高和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技术成绩。把多元反馈教学法应用到高校女生篮球选项课的教学中切实可行。

参考文献:

[1] 刘卫东;竞技篮球运动制胜规律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篇4

当今科技发展呈现出高度综合化趋势,科学进步与技术发展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不断体现出现代社会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对未来社会人才的团结合作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人类社会始终是处于共同合作、相互竞争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激烈的竞争要求人们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顽强的意志和耐挫折能力,同时团队成员间的频繁交往要求团队成员具有良好的交往意识和合作精神。促进个体社会化是我国教育的直接目的,参与、合作、尊重差异与体验成功是素质教育对教学产生的四个核心概念,而重视合作与竞争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

体育教学模式与合作竞争教学模式研究

·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较多,也取得了较丰硕的研究成,但纵观我国体育教学,发现常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详见表1。

·合作与竞争教学研究

自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成员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竞争也更加激烈。通过在大学体育的课程中开展合作与竞争模式教学,组织大学生在体育赛事中体会合作与竞争的乐趣,可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1)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定义

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莫顿·道奇提出了合作与竞争教学理论。20世纪70年代,由教育心理学家威康·格拉塞博士将合作与竞争教学理论引进到课堂教学中,提出了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对于体育教学来说,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是指体育教师运用多种体育运动手段、通过创设有利于合作与竞争的运动环境,让学生通过个人努力和同伴协作在克服困难后共同完成任务,同时促进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共同发展的教学形式;其中合作是指个体与个体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为完成既定目标,通过相互协调作用而完成的联合行动,是社会互动形式的一种;而竞争是指个体与个体间、团体与团体间在一定范围内为夺取或实现某一目标而展开的相互较量的过程。

(2)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理论

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的特点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强调“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本组内成员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合作方式学习协作技能,通过小组间的竞争让学生在体验合作过程中的竞争,竞争过程中的合作,培养学生合理把握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的的教学程序主要分为六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分组问题设置寻求问题解决方法协调合作相互竞赛体验乐趣。强调“组内合作,组间竞争”。

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在大学篮球选修课中的应用研究

篮球运动作为大学生最喜爱、参与最多的竞技运动之一。篮球运动具有的激烈对抗性、较强娱乐性、社会交往性的特点非常适合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的运用,本文选取大学生篮球教学课程作为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的实验课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人际交往和协作能力。

·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在大学篮球选修课中的应用

本文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以高校篮球选修课为实验研究样本,通过将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运用在篮球选修课程中,研究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在提高大学生体育技能、学习兴趣、团队凝聚力等方面的作用,探讨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在大学篮球选修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

(1)实验前期准备

笔者选取了湖南师范大学2011级的60名大学生,将这60名大学生随机地分为30人的两个班,其中一班为对照班,一班为实验班。对对照班采用传统的篮球选修课程教学模式,对实验班采用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进行篮球选修课程的教学,并通过对比教学成绩来检验两种模式的教学效果。在确定实验对象后,笔者分别对两班学生完成了实验前的基础测试和问卷调查。

(2)实验方案设计

实验方案为在2012年上半学期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大学生在实验前后分别进行篮球技能测试及、学习态度、社会交往和团队凝聚力的问卷调查,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

(3)实验控制

为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笔者在亲自承担对照班和实验班教学工作,尽量保证教学内容、场所和课时量一致的基础上,还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实验控制:

* 为避免实验班学生产生异常心态,采用单盲法对两个班学生进行教学实验;

* 为保证教学效果的客观性,聘请两位没有参与实验的篮球教师担任两班学生的专业技能考评教师;

* 将实验前测安排在实验开始后的一个星期,将实验后测安排在实验结束前的一个星期来避免因实验时间过长造成实验内部效度的降低。

· 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在大学篮球选修课中的应用分析

将实验班学生和对照班学生的试验后的篮球技能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详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的折返上篮、罚篮和折返上篮的技评成绩的P值均小于0.05,说明实验班大学生与对照班大学生在这三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也说明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运动成绩上比传统教学模式更优。

篇5

成长,得益于文化引领

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关键在教师。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关键在教师。长期以来,龙华中心小学一直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首要前提,通过营造专业研修的文化氛围,引领全体教师在专业成长的路上阔步前进,已初步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近年来,龙华中心小学把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作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全力推进教师培训工作,培养了一批省、市、区“南粤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学科带头人”、“名班主任”和“教坛新秀”。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龙华中心小学依托校本课题研究平台,构建起“三个五”立体化培训模式:“五格层次”(新教师“入格”培训,青年教师“升格”培训,骨干教师“风格”培训,名牌教师“特格”培训,老教师“新格”培训)、“五个平台”(理论研修、专家指导、学校研讨、名师引导、资源传导)、“五维空间”(学习、实践、反思、展示、发展)。

通过构建全方位、立体的“三个五”培训模式,龙华中心小学的教研与培训呈现出了“人文性、生态性、高效性”三大特点,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教科研培训文化体系。

其人文性体现在,学校倾力为教师成长提供平台,助推教师成长,强调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尊重教师、解放教师、依靠教师、塑造教师。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要求我们在分析、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时,要确立并运用人的尺度,要关注各个层次教师的学习和工作,对教师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做到终极关怀,尊重共同性与个性,确保学校、师生持续、高速发展。生态性则表现在课题研究的自下而上的生命特征:一线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组织相应团队研究问题,从班级、年级组、科组到教学处,层层递进,深入研究。申报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项目,并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再到指导教学实践。整一个完整的教科研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时效性,做到了课题“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高效性指的是该校的课题研究和教师培训务求实效、科研成果转化率高。课题研究以教学处为核心,充分发挥了教研组的实质功能,定时间、定学科、定主题进行专题探讨和研究,让研究深入课堂,让研究成为习惯。形成“科科有课题,人人都参与”的课改科研氛围。课题研究从高堂之上转化为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实践优势,加强理论学习,邀请国内外教育专家指导积极探究多种形式的培训相结合:“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校本培训、名思教研、脱产培训、在职继续教育、网络培训等多项并举,提升教师全面水平,并积极反馈,将研究成果、学习心得反馈、运用于实际教学中。

在这样体系完备、内涵深厚的教科研与培训文化的引领和指导下,龙华中心小学的教学质量突出、教研队伍雄厚、科研成果丰富、教师成长迅速,为该校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特色,形成于文化的外显

学校教育是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是充满活力的、极具发展潜质的生命个体。教育就是一个栽培生命的过程,而校园就应该是一个适于生命成长的生态园。在这个生态园中,滋养生命成长的沃土就是文化,文化积淀得越丰厚,越有利于生命的茁壮成长。近年来,龙华中心小学始终实践着“六年影响一生,童年奠基未来”的理念,千方百计为孩子创造开放、包容、和谐、幸福的成长环境,长期开展以信息技术、篮球、书画为龙头的特色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方位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真正走出了一条特色教育的办学之路。

作为“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试验学校”,龙华中心小学十分重视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与创新,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学管理有机整合,以信息技术课为主阵地,让科技信息飞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在每一个学生心里撒播科技创新的种子。

龙华中心小学就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进行了大胆探索。为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效地转化为运用能力,信息技术课老师根据学科特点,把课内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鼓励学生以信息技术为工具,解决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正是有了浓厚的气氛和多年的积淀,加之信息技术老师的赛前针对性训练,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总决赛中,该校选手连续3届蝉联网络中文大赛第一名。截止目前,学生在区级以上信息技术比赛中有436人次获奖,学校先后被评为深圳市、宝安区信息技术教育先进单位。

龙华中心小学还是深圳市的篮球传统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的篮球传统项目学校。据了解,这里有一支优秀的篮球教练团队,有曾经在大学时打全国联赛的体育教师,有国家级二级篮球教练,有浓厚的篮球氛围。2009年易建联拍摄以“青春深圳”为主题的深圳卫视宣传片时,特意到这里挑选“篮球小子”配合其演出,并对小演员的球技大加赞赏,还特意和小演员合影留念、赠送球衣,这既是对小演员的认可,也是对龙华中心小学篮球教育的认可。此外,龙华中心小学还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学校与香港小学建立友好学校关系后,双方进行了频繁的师生互访和篮球教育交流,并从中让篮球特色教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现在,龙华中心小学已经确立了要将篮球教育从“尖子培养”转化为“普及培养”的思想,把原来仅仅是作为特长培养的篮球教育作为特色融入到学校常态教学课程当中,拓展了篮球的育人功能,提升了篮球的文化内涵,走出了一条以传统体育项目为依托的素质教育之路。

漫步校园,遍布走廊或端庄或秀丽的书法、或奇幻或优美的绘画令人驻足流连。仔细欣赏,都是小学生的作品。这才明白:书法、绘画也是该校一大办学特色。该校书画教育重视课堂教学与兴趣班培养,成果显著。特别是学生连续17年为市民义写春联,备受社会赞誉;学校也因书画教育成绩突出,被授予“广东省书法教育先进学校”、“深圳市书画特色学校”。

育德,源于文化的熏陶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龙华中心小学率先提出了“在文化中熏陶,在体验中成长”的德育理念,大力实施文化德育,形成具有一定社会时代意义和校本特色的德育文化,提升了教育效益,走出了一条“文化载道、文化润德、文化化人”的育人之路。

徜徉在龙华中心小学美丽的校园里,遇到的每一位学生都是那么彬彬有礼,每一位老师都是那么举止优雅,在深厚的文化浸润和熏陶下,“文化育德”已经成为有效德育的保障。基于“文化育德”的核心价值,龙华中心小学积极付诸德育实践,积极打造“七大文化”育德体系:环境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行为文化、管理文化、家长文化、志愿文化,将文化育德落到实处。优雅、富有内涵的育人环境充分地彰显了人文本色,让学生浸润其中,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影响。该校着力打造“德智相融”的高效课堂,主张“一切自觉活动都是课程,一切课程都要育人”,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该校还以“薪火家长工作坊”为统领,下设多个机构,积极创建家校联动新格局,合力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服务社会,回馈社区,培养社会责任感,大力倡导“志愿精神”,龙华中心小学把“志愿服务”的价值观通过多层次义工团体和志愿服务活动准确地传达给了这里的孩子们。

经过采访得知,该校的德育创新之处集中体现在:1.新的文化德育模式。通过文化熏陶,组织德育品牌活动,创设“全息”立体式的德育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受到文化熏陶、感染、启迪,使德育从转变式走向建构式,在德育体验中收获德性成长。2.新的家校联动方式。积极借鉴香港教育经验,率先成立“薪火家长工作坊”,在家校联动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薪火家长义工”深度、广泛参加学校管理,如参与升旗仪式、听课、讲授班队课、自主编辑《花开有声之心桥》通讯刊物、协助维持学生上、放学秩序、考试监考、组建艺术社团等,进一步密切家校联系,提升育人水平。3.新的志愿服务体系。大力倡导志愿服务精神,建立富有特色的“三位一体”志愿体系:一是学生为主体的“雏鹰小义工”,二是家长为主体的“薪火家长义工”,三是教师为主体的“园丁志愿者”,打造志愿者之校。志愿服务体系能让学生用知识服务社会、奉献爱心、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的现代公民。

正是扎实有效、锐意创新的德育实践,龙华中心小学的德育教育得到了社会和教育部门广泛的好评,早在2011年,他们成为首批“深圳市德育示范学校”。

气质,得于文化的浸润

文化是一个学校内在气质的有效体现。作为一所历史老校,龙华中心小学拥有几十年沉淀下来的文化底蕴;同时,在“竞进不息,和以致远”的校训感染下,这样的文化气质又紧跟时代步伐,体现出强烈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笔者惊讶地发现这所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学校丝毫看不到陈旧古板的影子,学校里的建筑宽敞明亮,色彩温馨,路旁漂亮、茂盛的花木不难看出是精心护理的结果。走进教学楼,每间办公室里也都有着自己的特色:音乐科办公室表现出高雅之美,体育科办公室透露着阳光之美,语文科办公室彰显出文艺之美,英语科办公室昭示着时尚之美……一幅剪纸、一株植物、一件挂饰,都可以诠释出教师们对生活的理解,对艺术和美的热爱与向往。更令人感动的是,学校的司机们也有自己颇具特色的休息室,能让在外奔波劳碌了一天的司机们有一个良好的休憩环境,这与学校在管理中秉承的人文关怀是分不开的。

篇6

关键词:体育教学;小课题研究; 研究问题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1.014

在体育教学的日常工作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采用一定的方式进行研究,以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广大一线教师而言,小课题研究的方式无疑是最佳选择。现从理解小课题研究的内涵与基本特征入手,针对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直面教学实践,发现和选择适合于小课题研究的问题,形成小课题研究。

1 理解小课题研究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小课题研究“是教师基于职场实际,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任务,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自我观察、内省、反思、探究与行为跟进的一种研究方式。”[1]小课题相对于传统的以课题组为形式的大课题,在研究的指向、内容、过程、时限和形式上具有自身的特征。

1.1 研究指向基层教师个体

小课题研究是教师在自身日常工作情境中,以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为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所进行的研究,与大课题的课题组团队研究不同,小课题研究是针对教师个体而言的。“小课题研究关注教师个人的教育反思与行为跟进,关注的是教师自身问题的解决与经验的提升。”[2]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小课题研究指向教师的个体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1.1 解决教师自身日常教学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如,女生中长头发较多,影响身体练习的进行;男生在整队集合时喜欢动手动脚,影响教学组织;小学一年级男生在体育课中,经常出现‘集体尿尿’情况。这些都是日常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解决。

1.1.2 研究课题是教师自己选择与确立并独立承担。也就是教师个人即研究者,是实验教师,也是课题的主持人。

1.1.3 教师采用自己能够操控运作的方法进行研究。小课题研究一般是教师的一种个人行为,主要是通过读书、行动、反思来进行研究,一般采用适合于基层教师个人的叙事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1.2 研究内容直面微观现象

从研究的内容来看,小课题研究的内容都是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而且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现象。从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性质来看,在小课题研究的内容上主要表现这样两个特点。

1.2.1 直面体育教学实践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小课题研究是与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联系,是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随“问题”而生,并随解决“问题”而止,而且是微观层面的问题现象。如,夏季的体育课中,由于学生出汗较多,出现了需要更换衣服的问题,进而形成了“夏季体育课如何让学生更换衣服”的小课题。

1.2.2 研究内容是教师自己能够把握和解决的问题。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会很多,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只有自己能够把握得准,能够解决得了的问题才能成为小课题。其研究过程随教师个人的特点不同而具有灵活性,并且研究成果也是形式多样。对于不同的教师,也许对于其它教师不是问题的问题,却成了自己的需要研究的问题。

1.3 研究时限短无固定模式

大的课题研究一般需要申报、立项、开题、研究、结题、推广等环节,需要时间也在一年或几年之中。而小课题研究的启动、实施、结题,没有固定的时间周期,没有严格的步骤,需要的是教师要有问题意识,发现了问题,就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走访他人的学习方式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在教学实践中检验方法是否有效,并通过反思来进行总结与提升。

1.3.1 不需要按大课题研究规范要求进行过程操作。小课题研究不需要进行课题的立项申报,也不要进行开题论证会、中期检查,更不需要进行结题验收。

1.3.2 研究时间短所需经费少适合于基层教师研究。小课题研究不受教师职务、职称、工作和研究经历等限制,只要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的性质,愿意将此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制定相应的研究方案,随时可以进行研究,也可向学校申请立项(有条件的学校)。

1.3.3 没有固定的成果形式而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小课题研究是以解决教师自身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主要任务,因此,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和成果呈现方式。小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可能是教师自己教育教学方式的改进或更新,教学能力的提升,也许没有像样的文字形式记录,更难写成规范的,但这种研究成果表现在教师个人教育教学经验的不断增长和自身专业水平的持续提升。

2 选择适合小课题研究的体育教学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中,在涉及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面,提出了学校体育的工作方向,特别明确“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正是因为“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就说明我们的体育教学存在较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我们在“强化”过程中所急需解决的,需要进行研究的。在此,将之作为体育教学中小课题研究的问题线索链,去发现和选择问题。

任何课题研究都是从选题开始,而选题则基于发现和选择相应的问题,关键在于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提出问题是研究的第一步,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冲动,没有研究的冲动就不会有研究的行动,没有研究的行动就不会有问题的真正解决。”[3]小课题研究虽小,只要选对研究的问题,就能形成好的研究课题,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大问题。体育教学的特性决定了其教学过程中复杂性,教师、学生、教材内容和环境之间的多边互动关系,使得体育教学的问题多而转换快,关联多而不确定。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小课题研究,最关键的是选择适合于小课题研究的问题,选择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从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生成的不同点来进行分析。

2.1 确保体育教学正常开展

2.1.1 问题现象分析

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如何按要求开足上满体育课程规定的课时,形成良好的体育教学常规状态,这是完成课程计划的基本条件。而在目前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很难达到这一基本要求,我们的常规体育教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原因很多。如,在雨水较多的南方地区,有的学校是开足了体育课时,但很难上满,而较多的表现为“改自习”、“看录像”或“被其它学科占用”等随意化行为。还有,体育课经常被学校的一些活动冲掉或占用等。对此,我们可以围绕“确保体育教学正常开展”为主题,面对自己的教学实情来选择适合于进行小课题研究的问题。

2.1.2 形成问题举例

(1)从学校教学管理的角度来选择:如何开足上满体育课程所规定课时的问题。如,“如何与学校领导沟通排好体育课”、“因学校活动被冲掉的体育课如何补回来”、“雨天不让其它学科占用体育课的做法”等。

(2)从课堂教学常规的角度来选择:如何形成良好的体育教学概念和教学常规。如,“让学生建立‘体育课与其它学科课同等重要’概念的策略”、“体育课开始部分如何高效地完成‘考勤’”、“高效发放回收器材的方法”等。

(3)从教学过程管理的角度来选择:如何进行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管理与调控。如,“选择与培养学生体育干部的操作策略”、“体育学习小组形成的方法”、“学生体育学习即时评价语言的归类”等。

2.2 满足学生体育学习需要

2.2.1 问题现象分析

目前的学校体育中,由于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不高,直接造成了学生课外锻炼的低效率。虽然在“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号召下,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有所好转,但学生真正形成了自主参与体育锻炼习惯的,能够进行科学健身的还不够理想。其根本原因是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没有掌握应有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又没有经过课外锻炼的强化,形成不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我们的体育教学满足不了学生体育学习的需要。在此,以“满足学生体育学习需要”为主线,形成体育教学的小课题研究问题。

2.2.2 形成问题举例

(1)从运动技能形成的角度来选择: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必要的运动技能:如,“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形成快速跑动作技能的方法”、“初中生形成篮球‘投篮技能’的策略”、“高中生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需要理解的动作概念”等。

(2)从体育方法掌握的角度来选择:如何在运动技能形成中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如,“让小学低年级学生记忆身体动作名称的方法”、“初中生如何理解动作要领的策略”、“高中学生如何在冬天进行球类运动的方法”等。

(3)从健康知识获得的角度来选择:运动技能的形成与锻炼身体的健康知识结合:如,“小学高年级学生越野跑中如何选择安全的路线”、“初中生耐久跑中如何控制运动量”、“高中生进行耐久跑锻炼时如何补充营养”等。

2.3 调节教学过程突发事件

2.3.1 问题现象分析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是指超越教学常规的,突然发生的,需要立即处理的事件。正是由于体育教学的时空相对宽广,教师与学生,师生与环境之间关系变化多而快,难以预设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需要教师及时处理,以保障教学任务的完成。这是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实施体育课程标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保障。

2.3.2 形成问题举例

(1)从教学安全需要的角度来选择:学生身体练习过程中的运动损伤处理与预防。如,“小学生身体练习中相互碰撞的预防”、“初中男生身体练习中交往矛盾的解决与预防”、“高中体育课中学生伤害事故出现的及时处理”等。

(2)从气候环境变化的角度来选择:因天气原因突然发生造成课堂教学活动变化。如,“突然下大雨了体育教学活动如何处理”、“如何将室外课转变成室内理论课”、“如何在相对较小的室内场地进行高效的体育教学”等。

(3)从场地器材安排的角度来选择:教学场地器材环境发生变化的教学活动维持。如,“如何排除和处理体育教学过程中因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如何带领学生进行排除与处理场地器材的突然损坏”、“教学场地器材变更下的教学活动维持”等。

2.4 妥善处理特殊教学案例

2.4.1 问题现象分析

由于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非常特殊的学生,身体运动能力的缺陷(不足),体育学习程度的不够,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是一些特殊的癖好。对于这些特殊的学生群体,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否则就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形成“妥善处理特殊教学案例”为问题主线,从中发现和选择小课题研究的问题。

2.4.2 形成问题举例

(1)从学生个体差异的角度来选择: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善待身体运动能力较差者。如,“了解小学入学新生体育能力的基本方法探讨”、“分层教学中关注体育差生心理感受的个案研究”、“如何组建学生小团队帮助和关爱特殊学生的行动研究”等。

(2)从学生个性特长的角度来选择:张扬学生的个性为体育特长生提供发展机会。如,“体育教学中针对体育特长学生进行教学的个案分析”、“如何形成体育尖子生帮助其它同学进行学习的案例研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进行情绪宣泄的操作方法”等。

(3)从学生个人利益的角度来选择:保障学生个人利益及时处理教学殊事件。如,“体育教学中保护小学生自尊心的个案研究”、“初中体育教学中处理‘损害他人利益”行为现象的案例研究”、“高中体育课中处理丢失损坏器材现象的个案研究”等。

参考文献:

[1] 方展画等.“小课题研究”: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N].中国教育报,2011-01-03(4).

[2] 夏玉成等.研究自我自主成长——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基本特征与管理[J].上海教育科研,2010(7):60-62.

篇7

我校现有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00余人,教职工117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其中高中级教师75人,国家、自治区级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19人,有12名教师取得研究生学历。学校教育科研取得丰硕成果,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不断增强教科研意识,承担国家级、内蒙古级、呼和浩特市级教科研课题多项,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我校坚持“以德为首、依法治校、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以“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 让社会满意”为办学宗旨,以“优秀的教师队伍、严谨的科学管理、先进的教学设施、优异的教学质量”为办学目标,形成了“落实有力、效果明显”的工作作风。办学四十多年来为高等院校和呼和浩特市重点中学输送了大批优秀高、初中毕业生,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赞誉。 以质量立校,特色名校,在巩固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完美,做强初中,做大高中,已经成为全校教职工的共识。

我校是中国中学生体协排球分会副主席学校、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一级先进单位;内蒙古关工委授予“模范基层关工委称号”;2008、2011年我校男排分获全国中学生联赛冠军;首批呼和浩特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呼和浩特市总工会授予“爱心学校”称号;呼和浩特市体育局授予“呼和浩特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称号;呼和浩特市教育局信息技术四星级学校;2008年呼和浩特市“中国人寿姚明杯”中学生篮球赛女篮亚军;呼和浩特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先进集体;2008~2011年连续四年获回民区教育局综治先进集体称号;回民区工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呼和浩特市义务教育示范单位;回民区文明单位。学生曾荣获2009年全国初中化学竞赛全国一等奖、内蒙古一等奖、内蒙古三等奖,2009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全国一等奖,2011年内蒙古初中生物竞赛一等奖,2011年全国中小学英语能力竞赛内蒙古二等奖、三等奖,2011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全国二等奖、内蒙古一等奖。

我校始终坚持一手抓常规教学,一手抓教科研工作,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助推器”作用,努力做好成果交流和推广工作,形成了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合力,在课题研究、、成果获奖等方面都取得一定成绩。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与同行切磋。

一、提高思想认识,多方位渗透教科研先行的指导思想

学校领导班子在思想上达成共识,走教科研兴校、兴教之路。(一)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如开展业务学习,做好笔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方针政策,强化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思想觉悟,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二)制定我校教科研五年规划、教科研工作职责和具体管理办法。(三)编制全校教科研规划、年度计划,撰写年度总结等。(四)加大在教科研工作方面的投资:成立教科研活动室,配置教科研活动设备,为教师提供专门的教科研活动场所。制作专题展板,为教科研活动营造良好氛围。保证教科研经费支出,为教科研工作发展提供保障。(五)邀请专家、名师讲座,指导教科研工作。

二、教科研工作的引领示范作用

我校是“十一五”课题申报立项15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个、内蒙古级课题1个、呼和浩特市级课题13个,是回民区区属学校课题申报最多的学校;申报“十二五”课题10个,其中强化初中学生阅读 培养语文学习能力为国家级课题,有效教学为内蒙古级课题,另外还有呼和浩特市级课题8个。高中年级贯彻新课程要求,开设了对高中学生知识与能力提高面对面辅导等5个教科研微型课题。每年召开教科研先进表彰会及教科研讲座,表彰教科研先进个人。

从2008年至今,我校多名老师先后承担回民区教研室“十一五”教科研课题展示课活动。专家对国家级课题写作教学实验的鉴定意见是:“课题研究认真深入,不少做法值得推广。”经呼市教育局评审“十一五”课题科研成果,我校8位教师的科研成果获奖。例如:专家对课题中学语文作业实效性的研究的鉴定意见是:“课题研究丰富了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和应用达到了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同意结题。”对课题中学生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的鉴定意见是:“该课题研究达到了呼和浩特市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领先水平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同意结题。”经呼和浩特市教育局重新审核,命名我校为“十二五”教科研基地学校,2012年被呼和浩特市教育局评为“教科研先进集体”。我校也是内蒙古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单位会员、内蒙古教育学会和谐教育专业委员会单位会员。

回民区教研室领导指出:“呼铁二中在课题推广方面走在了回民区各校的前列,推动了回民区教科研工作的进程。教科研基地学校就应该有超前的思想和方法,带动周边学校做好教科研工作。”

三、管理规范,课题研究程序化

在我校教科研工作中,学校对课题的申报、立项、实施工作都做了明确的要求。(一)申报阶段:规定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和课题实施方案;各课题组要有全新的教育理论指导,不盲目实验,不一哄而起。(二)实施阶段:教科处每月召开一次课题教师例会,每半月进行一次课题过程材料检查。每学期开始布置工作,每学期期末开召总结会。课题负责人每月、每学期都对本课题总结、分析并加以反思。教科处在检查过程材料过程中和课题教师交流,并对他们指导数百次。给每位课题教师建立了课题过程材料袋,袋内统一印发了材料目录表,标明过程材料填写格式。明确了课题过程材料内容(包括课题内容、目标、学生掌握情况、教师反思、今后措施等)。(三)推广阶段:课题研究成果出来之后,成果的推广是一项重要工作。经过反复研究与实践,我校将课题研究成果分解步骤,形成模式。例如写作教学实验课题,我校将该课题研究成果分解:学生写作训练计划、训练实施情况记录、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反思、学生写作训练实施情况、教师精选文章、片段赏析、学生优秀习作赏析共九个步骤,目前课题研究成果推广顺利。

在初一、初二年级、高一、高二年级我校正在推进分层教学法的研究,我们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学生成绩逐步提高的实效已经显现出来。

四、形成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合力

其实教育教学与教科研的最佳结合是在工作中研究。我校将教科研与教师自身的岗位实践密切结合,引导教师发现课堂中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课题,把课题转化为成果。发表的成果就是对自己从事或涉及的日常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工作、实践经验的梳理与总结。

我校为推进教科研课题开展,教导处加大对教学质量的指导、监控力度,进一步落实教学常规,隔周进行教研组、备课组集体研讨,强化学科教研的针对性,抓好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师基本功及读书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互爱。有了师爱就有了教师的魅力,有了教师魅力就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修养与成绩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导处定期召开教学分析会、学生家长会,有针对性地分析学情、教材、教法,使教学更具有实效性。为了促进课题成果的推广,我们积极地组织开展评议教学研讨活动,贯彻实施新课程理念,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五、对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认识

篇8

关键词:篮球运动 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中国论文 职称论文

一、课题的目的意义:

篮球运动起源于学校,并且在学校中迅速普及,尤其是在滨州学院发展更为迅速。大学校园篮球运动氛围浓厚,有很多大学生都受当今篮球运动形势的影响,喜欢参加篮球运动,为篮球运动在高校的开展提供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也一步步的步入正规。而篮球运动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教育与锻炼价值,可以起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

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中还存在着一系列不和谐的场面。而我国篮球科研领域却极少有针对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的深入研究,缺少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科学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高校非体育专业的发展现状,比如学生自身、师资、教学状况、课外篮球活动状况、场地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到制约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发展的症结所在,为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提供可能。 本文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兴趣、师资队伍、教学状况、场地设施、课余篮球运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与措施,为今后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二、文献综述(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课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约2000字):

刘博在对我国高校开展篮球运动的研究与探讨中谈到高校的大学生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高校体育事关重大,而篮球运动因其易普及和趣味性强的自身特点,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是校园中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自 1998年开展以来,以独特的魅力迅速把学生、家长和学校融为一体,在大中小学校园内乃至整个社会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使越来越多的人走到篮球场,加入到这一运动中来。篮球运动的进一步普及和开展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学习、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胡本东在山东省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指出篮球选项课师资队伍建设是决定篮球选项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直接制约着高校篮球教学深化改革的步伐。系统研究篮球选项课教师的现状,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旨在建立一支既有高深的篮球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质量的篮球教师队伍。

张凌在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中谈到,在篮球选项课的教学中,可适当增加理论课的授课时数,使学生掌握篮球选项课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篮球规则、裁判法;在篮球选项课理论课中增加健身知识,使学生正确认识篮球选项课的健身价值,对学生进行“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教育。

王荣森在高校普通系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对策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上要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兴趣,对那些场地设施要求不太高、学生又喜欢的运动项目要大力开展,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课外活动的组织内容丰富,适应面要广。

陆红在《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及管理》中提到,体育场地和设施紧张曾是高校普遍面临的窘况,再加上高校急剧扩招,场馆面积却增长缓慢,设施更新缓慢,而学生们对场馆设施的要求却在不断地提高。在前不久刚刚公布的“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中,有这样一组数据,在我国现有的 850080 个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有 558044 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 65.6%。在教育系统中高等院校有 28741 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 3.4%,这个比例在庞大的全国大学生数量面前显得太小。

金胜真在武汉市篮球消费现状与对策研究中指出篮球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篮球运动方面的需要而消耗物质资料和劳务的,具有社会性质的经济行为。一定量的经济支出,不仅是人们参与篮球运动的前提条件,也是篮球消费市场得以发展、壮大的社会和经济基础。

综上所述:

本文对我国篮球科研领域却极少有针对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的深入研究,缺少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科学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的发展现状,比如学生自身、师资、教学状况、课外篮球活动状况、场地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到制约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发展的症结所在,为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提供可能。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预期目标:

本文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兴趣、师资队伍、教学状况、场地设施、课余篮球运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与措施,为今后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篇9

【关键词】学前教育 质量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14-02

一、引言

学前教育是终生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优质的学前教育对促进幼儿早期全面健康发展,夯实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如何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民生问题。本文以天河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为例,对提高学前教育质量路径进行初探,旨在为有效开展区域性学前教育实践提供初步经验。

二、天河区学前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广州市天河区1985年建区,下辖21条街道,现有常住人口约150万。天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把学前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予以推进,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和指导监督,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初步构建了覆盖较广、质量较好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截至2013年底《天河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完成时,天河区共有各类幼儿园181所,其中公办幼儿园58所,占32%;民办幼儿园123所,占比68%;省、市、区一级幼儿园占14.3%,达到规范化幼儿园标准的幼儿园占80%以上。全区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9.98%,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学率达到100%,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和广州市第一经济大区,天河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对区学前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自2014年至今,天河区学前教育紧紧抓住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契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等文件精神,通过多种方法措施,积极探索全面提高天河学前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使区域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整体呈现出质量优良、示范引领、特色鲜明的良好发展格局。

三、天河区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

1.打造专业管理团队

打造区域专业管理团队。为适应天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好地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和优化提升服务,2014年4月,天河区成立了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组建由幼教专业为主、计算机、英语专业为辅的高素质管理队伍,打造区域学前教育专业管理团队。学前教育指导中心发挥自身优势和职能,以建立专家指导库为切入口,以着力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内涵发展、创建特色、打造品牌为抓手,为区内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专业化、特质化、且具指导性和前瞻性的服务,全面提升区域学前教育整体水平。

打造园长队伍管理团队。领导保育教育工作是园长的中心工作,也是园长专业能力的核心体现。学前教育指导中心紧紧抓住园长在幼儿园建设发展中的“领头羊”作用,积极打造高素质的园长管理团队。根据全区不同层次幼儿园园长专业水平差异,制定差异化提升培训方案,对园长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训培训。开设园长培训班,聘请国内外专家讲座,组建研修小组,建立新老帮带体系,组织到园所跟岗学习,参加北京、上海、杭州、长春等地组织的高级园长班,等等,多途径、多形式推动园长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园长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实践证明,各种形式的培训使园长迅速成为幼儿园教育管理的行家里手、优质发展的促进者和引领者,有的快速成长为省、市、区名园长,有的甚至还拥有了自己的名园长工作室。

2.狠抓基础常规管理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制度先行。完善的制度是管理工作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为进一步加强幼儿园规范管理,提高保育教育质量,天河区学前教育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且着力在“细化”上下功夫, 以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制定《天河区幼儿园一日活动细则》,规范幼儿园日常管理,提高保育保教质量;制定《天河区区属公办幼儿园编外人员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落实优劳优酬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制定《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明确区属公办幼儿园管理职责的意见》,理顺区属公办幼儿园管理关系;制定《天河区民办幼儿园管理细则》,进一步规范民办幼儿园办园行为。

加强动态监管。通过实地调研、视导检查等形式,对区内不同办学主体和办学层次的幼儿园进行全面了解,分类指导,切实解决制约幼儿园发展的实际问题,形成《天河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关于区内集体办园和民办园现存问题的汇报》及《天河区临时学前儿童看护点汇报材料》等汇报材料,为幼儿园向区委区政府争取政策及财政支持。同时,通过开展法律法规、食品卫生、消防安全等专题讲座和现场培训,进一步强化幼儿园常规管理的主体责任,增强幼儿园依法治园意识,提升幼儿园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能力和水平。

3.多措并举提升质量

开展保教质量量化考核。根据《天河区幼儿园保教质量分级量化考核实施方案(试行)》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对全区188所幼儿园进行分级量化考核,对考核获得优秀的幼儿园在职教职工进行奖励,对不合格的幼儿园在全区通报,督促整改。保教质量分级量化考核的全面开展,使幼儿园进一步转变了办园理念,规范了办园行为,形成了科学的质量观。

启动新一轮结对帮扶。出台《天河区幼儿园结对帮扶工作方案》,指导公办园与民办园、优质园与薄弱园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以强带弱,公民互助。公办园和优质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帮助被帮扶园优化课程设置、深化教学科研、帮助教师成长、提升保教质量,扎实推进帮扶工作,使薄弱幼儿园在规范办园、优质保教、提升质量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

发挥教育科研引领作用。以中心教研组为载体,积极推动园际联盟主题式研究,构建幼儿园教师教学研究共同体,形成“结网互动,优势拉动,整体推动”科研运作模式,达到了“科研兴园、科研兴教”的发展目的。邀请区科研办老师对区内幼儿园开展申报课题专项培训,切实提高幼儿园课题研究水平。大力推广已结题的10多项省、市、区级课题研究成果,及时跟进区内幼儿园12个在研省、市、区级课题开展情况,积极指导13个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课题。

还原“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推动广东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区项目为契机,还原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基本地位。聘请国内外专家和省级园名园长,开展“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系列专题讲座。通过50多场、8000人次参加的专题培训学习,幼儿园及广大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予教育目标与游戏活动之中,区域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育教学模式全面推动,促进了学前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

4.切实开展督导评估

开展规范化幼儿园评估。以学前教育均衡化、办学条件标准化、教师队伍专业化为目标,通过检查幼儿园办园设施、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卫生安全等指标,对全区未达标的40多间幼儿园进行分类指导,进一步推动幼儿园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要求新建园按照省规范化幼儿园标准建设;指导10多间达到规范化办园条件的幼儿园通过了规范化评估,督促30多间未达到规范化办园条件的幼儿园积极整改,规范办园行为,尽快申请规范化评估,2016年实现全区规范化幼儿园达95%以上目标。

开展等级幼儿园评估。聘请学前教育专家对区内幼儿园进行视导,积极开展幼儿园等级评估及指导工作。3所省级幼儿园通过省级复评;2所符合市级评估基本要求的区级幼儿园上市级;28所符合区级评估基本要求的区级幼儿园上区级。指导30多所拟申报区级评估的幼儿园进行评估申报;指导暂不符合评估要求、办园条件较好的10所幼儿园走特色发展之路。

5.着力打造特色品牌。

生存教育特色。天河区金穗幼儿园以幼儿生存教育为发展特色,建构特色课程,建设生存挑战教育环境,打造消防应急体验场所。2015年6月,该园生存教育特色课程获得广东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园立项。2015年12月30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召开广州市应急与安全学前教育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全市推广金穗应急与安全学前教育经验,CCTV12和广州电视台均予以报道。

混龄教育特色。天河区新陶幼儿园于2002年开始混龄特色教育,混龄特色教育模式逐步成熟。积极推广新陶幼儿园混龄特色教育经验,在天河区荟雅幼儿园等6所小规模公办园开展混龄特色教育,联合进行“小规模幼儿园混龄教育研究”课题研究,为儿童构建更为全面的混龄交往社会生活环境。

艺术教育特色。天河区东方路一条街人口密集,聚集有4所公办幼儿园。该地段幼儿家长收入较高,让孩子接受艺术熏陶愿望强烈。2015年,天河区少年宫在这4所幼儿园开设分教点,协助幼儿园开展艺术特色教育。天府幼儿园“音乐舞蹈”、天晖幼儿园“双语教育”、东方熹园幼儿园“自然美术”、华港幼儿园“琴棋书画”等特色教育互为补充,组团发展,共同打造东方路小片区艺术特色。

篮球教育特色。天河区盈溪幼儿园以篮球为发展特色,创设篮球特色园环境,编制篮球训练园本课程,聘请专业篮球老师对师生开展幼儿小篮球技能培训和训练。通过对中、大班小篮球项目开展3个月前后测查数据进行对比,幼儿30秒单手拍球次数提高39%,15米往返运球时间降低12%,30秒双手交替拍球提高24%,幼儿体质体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四、结语

打造专业管理团队,狠抓基础常规管理, 多措并举提升质量, 切实开展督导评估,着力打造特色品牌,是天河对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路径的初步尝试和有益探索。实践证明,上述提高学前教育质量路径的积极探索,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学前教育整体质量稳步提升:2014―2015年期间,3所幼儿园通过省一级幼儿园复评, 2所幼儿园通过市一级幼儿园评估,38所幼儿园通过市一级幼儿园评估,成功申报广东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区, 8所幼儿成为广东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园,被广东省教育厅推荐申报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

参考文献:

篇10

一、基本情况

省庄一中占地92亩,建有博学楼、厚德楼、至善楼、综合艺术楼,高规格塑胶操场及风雨操场正在建设中,现有25个教学班,在校生1046人,教职工126人。

二、总体目标:三年后建成省级文明校园,创建成为人民满意的学校。

三、现状分析、与省定标准差距、预期目标及措施。

(一)办学条件全面改善

与省定标准的差距。缺实验楼一座,操场未完成塑胶化改造,篮球馆内设不完善,艺术楼内舞蹈室、微机室、语言室等内设不完善,空调缺30台,绿化美化差距较大,实验室实验仪器陈旧,图书室图书陈旧。

每年任务目标。

第一年:完成操场塑胶化改造,完善艺术楼内舞蹈室的、微机室、语言室等内设、添置空调30。

第二年:建成2400平米的实验楼一座,更新实验室实验仪器,购置部分图书。

第三年:完善篮球馆内设,强化校园硬化绿化美化。

(二)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现状:

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改革虽在进行,但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课程虽然开全开足,但思政课、生物课教师配备不足,音乐及体育教师配备不足;学生社团活动虽然开设,但社团活动较少,活动内容不够丰富;音体美兴趣小组虽然开设,但学生兴趣小组人数较少,艺术特长学生覆盖范围较低。

第一年任务、目标

1、积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申请,配足思政、生物及音乐、体育教师。

2、聘请专家举行专题讲座,指导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更新观念,20%教师进行课题研究。

3、走出去学习经验,组建部分社团,使40%学生掌握2项体育及1项艺术特长。

第二年任务、目标

1、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借鉴优秀学校教育教学经验,博采众家之长,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学水平,初步形成我校课堂改革模式。

2、进一步深化音体美等社团,开展体育、艺术特长优秀评选活动,使70%学生掌握2项体育及1项艺术特长。

3、初步建成校本课程体系。

进一步丰富社团系列活动。

4、40%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促进专业成长。

第三年任务、目标

1、50%教师进行课题研究,30%教师顺利结题。

2、使100%学生掌握2项体育及1项艺术特长。

3、形成独特课堂改革模式,使课堂高效增效。

4、建成较为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

5、教学成绩逐步提升,与城区优质学校差异率相比低于0.15。

(三)育人环境特色突出

1、现状:学校当前面临着一些实际困难:整体规划尚未成型,难以打造切块鲜明、主题突出的文化氛围;文化底蕴欠缺,缺乏特色;学校硬件难以达到省标准,诸如地面硬化、绿化、美化等。

2、每年任务目标与措施:

(1)第一年,研究确定学校文化“特色内容”;抓好现有条件下的文化氛围建设——力争于2021年3月底把厚德楼墙面利用起来,建设“文明城市”创建专版;于本年底前把学校博学楼、综合艺术楼的文化氛围规划、建设好。

(2)第二年,逐步健全、打造我校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体系;做好校园的硬化、绿化、美化,力争使整个校园环境取得显著改观。

(3)第三年,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我校文化品牌,创建幸福校园。

(四)完善师资结构

现状分析:

我校现有专任教师123人,其中30岁以下5人(4%),31-40岁28人(22.76%),41-50岁42人(34.15%),51-60岁48人(39.02)。从学历情况来看,研究生有2人(1.62%),本科105人(85.37%),专科16人(13.01%)。骨干教师人数计19人(15.45%)。

目标任务:

第一年,完善教师培养考核制度;对教师递进式培训,完成培训教师30%,强力打造班主任队伍。本科以上学历达到89%以上,骨干教师人数达到30%以上;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投入5万元用于课时、教学效果、课程开发、个人发展等;

第二年,深化对教师培训,完成培训教师70%,中青年教师达到40%以上,本科以上学历达到92%以上,骨干教师人数达到40%以上;投入10万元用于课时、教学效果、课程开发、个人发展等绩效考核;

第三年,强化对教师培训,完成培训教师100%,中青年教师达到45%以上,本科以上学历达到100%以上,骨干教师人数达50%以上。投入15万元用于课时、教学效果、课程开发、个人发展等绩效考核。

(五)较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1、现状:校内骨干教师理论水平低,仅局限于讲课方面,带动效果不理想。作为镇驻地学校,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大。

2、每年任务目标与措施:

第一年,健全辐射带动制度与考评,校内帮扶,深化青蓝工程,发挥青年互助会优势。

第二年,加强与城区学校的合作、交流,走出去、请进来提升学习。

第三年,加强与镇域内学校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六)家长、学生满意度达90%以上

1、现状:家长的文化程度、教育观念、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低,再加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孩子的家庭教育出现缺失甚至空白。

3、

第一年:

初步形成对初一至初四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对初一至初四家长的教育体系。满意度70%。

第二年:

深化形成对初一至初四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体系,深化形成对初一至初四家长的教育体系,形成有系列性的教育内容、评价方式、课程合理的教育模式。满意度80%。

第三年:

形成对初一至初四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特色体系,深化形成对初一至初四家长的教育特色体系,有特色的系列性的教育内容、评价方式、课程合理的教育模式。满意度90%。

(七)生源稳定率稳步提升。

初中适龄儿童在本地就读率要在2020年60%的基础上,每年提升10%,争取三年内达到90%以上的适龄儿童在本地学校就读。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魏述勇负责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及家校建设,郭荣强负责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及师资结构完善,张文广负责育人环境特色提升及生源稳定率稳步提升。,赵兴超负责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并按照要求明确任务狠抓落实。

2、加强督查全面实施

成立宋绍军为组长,以赵兴超为负组长的督查评价小组,建立形象进度表,结合上级部门的标准,每一个月进行检查调度一次,查缺补漏。

3、量化考核

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工作领先积极完成工作的给与表彰奖励,对于工作懈怠,落后的给与批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