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源发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14:05: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通信电源发展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通信电源是向通信设备提供交直流电的电能源,是整个通信电信网的能量保证。通信电源系统由交流供电系统、直流供电系统和相应的保护系统构成。通信电源系统的设备多,分布广,不仅单个电源设备的可靠性会影响系统的可靠性,电源系统的总体结构也会对自身的可靠性造成很大的影响。
一、通信电源的发展现状
(一)供电系统的现状
通信电源是通信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目标是安全、可靠、高效、稳定、不间断地向通信设备提供能源。通信电源必须具备智能监控、无人值守和电池自动管理等功能,从而满足网络时代的需求。通信电源系统由交流配电、整流柜、直流配电和监控模块组成。
(二)通信电源设备的更新换代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功率器的更新换代,新型电磁材料的不断使用,功率变换技术的不断改进,控制方法的不断进步,以及相关学科的技术不断融合,通信电源在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电磁兼容性,消除网侧电流谐波、提高电能利用率、降低损耗、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等等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步。
(三)现行通信电源的电路模型和控制技术
目前通信电源的变换电路拓扑结构主要采用双单端电路,半桥电路和全桥电路,各有优缺点。一般认为,在中、小功率场合,采用双单端电路或半桥电路是适宜的;在大功率场合则采用全桥变换电路。
二、通信电源发展趋势
(一)开关器件的发展趋势
电源技术的精髓是电能变换,即利用电能变化技术将市电或电池等一次电源变换成适用于各种用电对象的二次电源。其中,开关电源在电源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从10kHz发展到高稳定度、大容量、小体积、开关频率达到兆赫兹级,开关电源的发展为高频变化提供了硬件基础,促进了现代电源技术的繁荣和发展。
(二)通信直流电源产品的技术发展市场需求发展
在需求与技术的共同推动下,通信直流电源产品体现了如下的发展态势:
体系架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持稳定。通信直流电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维持现有的交流配电、整流器模块(并联)、直流配电、监控单元、蓄电池等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架构;功率变换模式也将维持现有的高频开关模式,暂时不会出现类似从线性电源到开关电源的阶跃性的变化。
功率密度不断提高。通信一次电源的核心部件整流器的功率密度不断提高,推动了通信直流电源整机的功率密度不断提高,但配电器件、蓄电池等密度基本维持稳定,一定程度制约了整机系统的功率密度的提高比率。
更高的可靠性。高可靠性是通信电源的最基本要求。随着器件技术、通信电源技术的成熟,以及各通信直流电源设备厂家在可靠性研究上大力投入,通信直流电源产品可靠性呈不断提高的趋势。
按照TRIZ理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理论”的俄语缩略语)描述的技术系统发展进化规律,一般而言,技术的生命周期包含四个阶段:婴儿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种种迹象表明,通信直流电源的核心技术,开关电源技术基本上开始步入成熟期:效率的提升变得缓慢和困难、而电源损耗不能大幅度降低限制了功率密度的进一步提高,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内,通信直流电源产品将进入一个缓慢发展的阶段,直至有一天,一种新的电源变换技术出现,通信直流电源产品就会再出现一个阶跃性的发展,就像开关稳压技术替代线性稳压技术,给电源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三)通信用蓄电池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通信用蓄电池作为通信系统后备的能源供应手段,其研制、生产和应用技术一直备受世界各国通信行业的重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外正在研制和试验新一代的通信用蓄电池,有的已经进入商用化阶段。这些新的蓄电池,由于其材料、结构和技术上的先进性,在性能上具有传统的VRLA电池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1.钒电池(VanadiumRedoxBattery)。钒电池(VRB)是一种电解值可以流动的电池,目前正在逐步进入商用化阶段。
2.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池,也是一种新型的发电装置,它所需的化学原料由外部供给,如氢氧燃料电池,只要外部供给氢和氧,经过内部电极、催化剂和碱性电解液的作用,就能产生0.9V电压的直流电能,同时产生大量的热能.
3.电源监控系统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日益普及和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系统从以前的单机或小局域系统逐渐发展至大局域网系统或广域网系统,大量人力、物力被投入到网络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上。不过通信设施所处环境越来越复杂,人烟稀少、交通不便都会增大维护的难度,这对电源设备的监控管理提出了新的需求,保护通信互联网终端的电源设备必须具备数据处理和网络通信能力。此时,数字化技术就表现出了传统模拟技术无法实现的优势,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逐步表现出传统模拟技术无法实现的优势.
4.通信电源的环保要求。环保问题,一方面的指标是通信电源的电流谐波要符合要求,降低电源的输入谐波,不但可以改善电源对电网的负载特性,减少给电网带来严重污染的情况,还可减少对其他网络设备的谐波干扰。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材料的可循环利用和环境的无污染,这方面需要产品满足WEEE/ROHS指令。
在通信电源开发、生产早期,人们主要集中研究电源的输出特性,较少考虑到电源的输入特性。例如:传统的在线式电源输入AC/DC部分通常采用桥式整流滤波电路,其输入电流呈脉冲状,导通角约为π/3,波峰因数大于纯电阻负载的1.4倍。这些谐波电流大的电源给电网带来了严重的污染,使电网波形失真,实际负荷能力降低,对于三相四线制的电网来说,还很有可能因中性线电流过大而出现不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朱雄世,《通信电源的现状与展望》.
[2]《浅析全球通信电源技术发展趋势》.
[3]《通信直流电源发展趋势》.
[4]孙向阳、张树治,《国外通信用蓄电池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5]《通信电源技术发展趋势及标准研究方向》.
[6]曾瑛,《浅谈通信电源》.
[7]王改娥、李克民,《谈我国通信电源的发展方向》.
[8]王改娥、李克民,《我国通信电源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9]侯福平,《UPS系统在通信网络中使用的特点及要求》.
[10]《全球通信电源技术发展呈现五大趋势》.
篇2
关键词:电源智能性;通信电源技术;通信电源发展
中图分类号:[E968]
一、概述
随着我国通信产业的飞速发展,通信产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在激烈的竞争下,通信行业技术标准也不断提高,其中通信电源号称是通信系统的“心脏”,对通信系统的稳定可靠工作起决定性作用。通信系统的电源技术也经历了较快的发展,从过去的相控整流器发展到高频开关整流器,从小功率密度供电方式发展到大密度功率供电方式,从机房有人值守发展到无人值守,这些通信电源技术的发展都代表了当今通信电源技术向着更加先进的技术方向发展。
二、通信电源技术的发展应用概况
(一) 通信电源的通用性
由于通信电源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通信电源的生产厂家也很多,不同的厂家可能使用不同的协议和接口,这就导致了不同厂家的电源设备相互之间无法兼容,一旦通信设备电源发生故障,只能依赖原厂家的技术支持,这大大增加了通信电源设备的后期维护成本。因此,随着通信电源技术的发展,目前很多通信电源都出现了一系列的标准接口,这些接口大大提高了不同电源厂家之间的协议的兼容性,以及不同通信电源设备之间的兼容性,使得通信电源不再只是专用性,而是具有了一定的通用性。另一方面,通信电源上的较多接口,不仅仅实现了不同厂家的电源设备之间的兼容,更重要的是,对于不同的通信设备而言,能够灵活的借助于通用性接口实现应用不同的电源设备,从而大大提高了通信电源设备的灵活性。
(二) 通信电源的智能性
通信电源的发展与应用,不仅仅体现在依赖于一系列接口提高了通信电源设备的兼容性和通用性,更重要的是,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通信电源设备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智能化,比如,电源设备对通信设备的自动适配;电源设备故障的智能诊断;通信电源能够智能的监控自身工作状态,等等,这一系列智能化功能的实现,通过对自身工作电压、工作电流的实时监测,能够实时掌握通信电源设备的工作状态,使得通信电源的工作稳定性、可靠性大大提高,即使电源设备出现故障,也能够依靠自身具备的故障诊断系统给出相应的故障码,从而提高了电源后期维修维护的效率,实现了对通信电源的智能化管理应用。通信电源技术的广泛应用,一方面有效的提高了通信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同时由于通信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通信电源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
三、先进通信电源技术的发展应用探讨
(一)先进通信电源技术的应用
随着我国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发展和应用,我国通信电源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些先进电源技术的普及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促进我国通信设备及通信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得到主要研究与发展应用的先进通信电源技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频开关电源技术。通信设备需要直流电源,过去传统的方法是利用变压器和整流器实现对通信设备的直流供电,这种供电方式电压不稳,而且电压中夹杂较多的噪声干扰,对于通信设备的长期稳定可靠工作是不利的,因此交流-直流变换、直流-直流变换逐渐得到了广泛研究与应用。近几年,随着开关电源的技术成熟应用,为通信电源实现开关直流电源供电提供了新的模式,而开关电源的开关频率对于通信电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参数,其直接影响着通信电源的功率密度和容量,因此想方设法提高开关电源的频率成为了通信电源研究的主要技术难题。高频开关电源借助于高频、甚至是超高频的开关频率实现对直流电源的“交流”式供电,开关频率越高,电源的功率密度越大,在同等载荷条件下可带负载等级就越高,而且开关频率越高,对于减小通信电源的体积越有利,因此,目前高频开关电源技术在通信电源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
2.无人值守智能技术。无人值守技术是针对通信电源的管理需求,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电源管理技术。要实现无人值守,就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研究和应用,下面分别分析:
(1)不间断供电技术。不间断供电就是指能够连续供电,即使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实现供电,这就需要后备电池组的支持,以及目前广泛应用的UPS电源技术的支持。UPS电源相当于一个可移动的电源箱,能够在通信设备电力系统发生故障的时候自动切换到UPS电源供电,从而保证了通信电源系统的正常工作。
(2)智能监测技术。要实现无人值守,还必须能够实现对通信电源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测,将电源工作中的相关性能参数,技术指标都监测并实时显示,出现异常情况能够自动报警及进行简单的处理,从而实现通信电源机房的无人值守,大大提高了通信电源管理的效率和智能化。
(二)通信电源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单片机技术的应用,电源技术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由于通信系统、通信设备的不断发展与需求的不断提高,通信电源技术的发展也必将逐渐呈现出高技术要求的发展态势,纵观全球,通信电源技术发展呈现以下几大趋
势:
1.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宽的使用环境温度。随着通信机房设备的升级,功率越来越大,机房温度越来越高,因此必然要求通信电源能够在比较高的温度下正常工作,这就要求通信电源具备宽泛的工作温度范围;同时通信设备的功率越来越大,这也要求在保证一定体积的前提下,通信电源的功率、效率应该得到保证,应该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较高的功率密度,才能够满足通信设备的需求。
2.网络化智能化的监控管理。随着通信电源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对通信电源实时状态监测与管理,依赖于其自身的监测已无法满足对通信电源的管理需求,通信电源的发展呈现出众多的智能化接口管理模式,依赖智能化接口实现对通信电源的网络化智能化的实时监控。通过对电源的监控管理,也就实现了对通信设备的智能化监控管理。
3.全数字化控制。通信电源的发展已经逐渐摆脱了模拟化控制的发展模式,逐渐呈现出数字化、甚至是全数字化的控制模式,依赖数字化的控制模式,能够有效的降低电源的设计制造成本,提高电源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便于实现对通信电源的智能化数字化的管理。
4.安全与环保。通信电源发展的永恒指标之一就是安全,不够安全的电源,即使技术再先进也难以得到广泛应用;另一方面,随着电源对环境污染的加剧,近年来逐渐出现了绿色环保电源,主旨是降低电源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因此通信电源的发展趋势之一也必然是实现绿色环保式的通信电源。
四、结语
通信电源在整个通信行业中所占比例虽然不大,但它是整个通信网络的关键基础设施,是通信网络上一个完整而又不可替代的独立专业。随着电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电信网络结构日益复杂,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对电源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节能、节电、节材、缩体、减重、环保、可靠、安全等,这就迫使电源工作者应朝着高效率节能、网络化管理、全数字化控制、低电流谐波处理技术(绿色电源)的方向研发拓展和不断探索,并利用各种相关技术制造出合格电源产品,以满足现代通信网的技术需求。
参考文献
[1] 秦棣样. 通信电源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 通信电源技术,2001,(2).
篇3
关键词:通信电源 监控系统 实时监控 数据采集
1 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结构
在通信行业,电源设备通常被人们比作通信系统的“心脏”,通信网运行质量和通信安全取决于通信电源系统的运行质量。如图1所示,交流供电系统、直流供电系统以及接地系统共同组成了电信局站的电源系统。
主用交流供电系统均采用市电,此外还采用油机发电机等设备作为备用交流电源以防备市电停电。一般大中型的电信局站均采用10KV高压市电,而小型局站一般采用地压市电电源。按照安装电源设备的地点不同,可将直流供电系统分为集中直流供电系统和分散直流供电系统。
根据原邮电部1996年颁布的《通信电源和空调集中监控系统技术要求(暂行规定)》(YDN023-1996),以及1997年原邮电部电信总局电网综[1997]472号文《通信电源、机房空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暂行规定)》的规定:监控系统的建立和实施应以电信局(站)为基本单位,通过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逐步建成区/县监控系统和本地网(城市级)监控系统。
根据图2可看出,整个监控系统是由多个监控级自下而上逐级以汇接的方式组成的一个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网络,分别对应通信局、区县以及地市三级电信管理体制。从网络结构来看,监控系统采用逐级汇接的拓扑结构,每个上级监控级均呈辐射状与若干下级监控级形成一点对多点的网络连接,最后通过监控模块与被监控的若干设备相连。
电源和空调设备在通信局内分散的安装于不同的机房,由SM采集这些设备的运行参数和告警信息后实时传递给SU,因此,局监控系统的网络拓扑可以采用星形结构或总线结构。由于在区/县监控系统中,SU将SM传送来的监控数据加以处理后传送给SS,SS向SU下达控制命令,而SU之间不需要相互传送数据,因此,此系统结构采用星形结构。
2 采集内容分析
2.1 被监控设备
2.1.1 按照用途可将监控对象分为通信动力系统和环境系统。
①通信动力系统是电源监控系统的主要监控对象,包括高压配电、低压配电、UPS(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功率、功率因数等),柴油发电机组(三相电压、三相电流、频率、柴油油位、启动电池电压等),整流器(输出电压、电流等)、蓄电池组(电池组总电压、电池单体电压、电池表面温度、电池组充放电电流)等动力设备。
②环境系统包括空调、局房环境(门禁、温湿度、红外、烟雾、水浸等)。电源监控系统通过对动力设备和环境合理布置监测点,就能准确地将设备运行状态和运行数据集中反应到监控中心。
2.1.2 按照监控设备本身的特性,可将监控对象分为智能设备和非智能设备。
①智能设备指设备本身具有一定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并带有智能接口(口和网络接口),可以直接与计算机进行通信,如艾默生电源、Liebert UPS、海洛斯空调、卡特彼勒油机等。
②非智能设备本身不具备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无智能接口,如低压配电柜、普通分体空调、蓄电池组等。
对于智能设备,可通过获取智能设备协议(包括智能设备通信协议、接口方式、数据包的结构和内容),直接纳入监控系统。对于非智能设备则需通过专门的信号采集器使其智能化再接入监控系统。
2.2 被监控信号
2.2.1 被监控信号有非电量信号和电量信号。对于温度、湿度以及邮箱油位等非电量信号应当通过传感器将其变成电量信号后接入采集设备;对于三相电压以及电流等不能直接测量的电量信号则应当通过变送器变换成适合采集信号后接入采集设备。
2.2.2 信号有模拟量,也有数字量。模拟量指随时间连续变化的量(如交流电压、交流电流、温度等),对这些信号的测量,需采用模/数转换设备把模拟量变成数字量后才能适合计算机采集;而数字量指不连续变化的、具有确定的几种状态的量,计算机一般可以直接测量。
3 采集方案的设计
3.1 模块局、AG及接入网数据采集
3.1.1 以艾默生公司PMC-3设备作为现场监控单元(SU)方式。
PMC-3设备适用于市话模块局、AG及接入网等小规模局站。PMC-3采用模板结构设计,内部有四个扩展槽,可插入四块采集板,对采集板又分为三种类型:相控电源专用采集板、通用模拟量采集板和通用开关量采集板。相控电源专用采集板用于对一组-48V或24V通信电源的总电压和分流器输出进行测量;通用模拟量采集板设有12路模拟量输入及1路频率输入;通用开关量采集板设有12路开关量输入和两路开关量输出。开关量输入可以是有源信号,也可以是无源干接点以及LED灯输入。RS422、RS232用于CPU板同上位机的通信。模块局PMC-3现场接入方式如图3所示。
3.1.2 采用ESC板作为动力设备监控装置的监控方案分析。
这个方案利用华为公司的ESC板作为动力设备监控装置对端局设备进行监控,ESC板有302,303两种型号,对于302板,只能接入数字开关量,对于接入网供电系统,无法在停电、电池放电等告警发生时进行现场抢修,只有在模拟量采集上后,通过告警等级及相应阀值设定,进行判断后才决定是否进行现场故障处理,302板实现不了这些功能,无法达到集中监控要求,故舍弃此方案。ESC303板方案采用华为ESC303板做为端局采集设备,通过RS232接口与华为接入网设备内部网管传输时隙连接,网管中心通过客户端软件读取监控数据。
ESC303板方案在两个模块局及接入网机房进行了试点。在完成了ESC303动力环境监控箱的安装与调试工作后,对该方案进行了专门的数据采集对比和调查分析,并与华为技术中研部开发人员座谈,试点结果如下:
①ESC板采用一48VDC工作电源,满足通信供电要求。
②挂壁式安装,具有6个模拟量扩展通道,16个数字量扩展通道,一个智能设备端口,能够对机房温湿度、烟感、水浸、门禁等环境量以及华为整流器进行数据采集。
③在客户端软件,可以设定告警门限值,并以不同颜色区分告警与正常状态。
④具备遥控功能,如对整流器进行远程均浮冲,或模块的开关机。
⑤能提供报表功能,如电池组放电电压曲线、电压波动曲线的报表。可查询历史告警数据。
但该方案仍存在较大不足,主要有:
①只能接入华为公司HONENT产品,对于其他公司设备均无法接入。
②智能设备接入端口仅有一个,该接口只能接入华为几种类型的电源。这对于智能设备多于一个及非华为电源的机房来说,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③ESC板采集温度时,发现有近2摄氏度的误差。
④系统运行时,读取端局交换设备初始化数据较缓慢,且经常失败。
⑤当前界面显示的机房信息,无法对需欲查询机房进行迅速定位,端局过多时难以及时了解所关心的机房情况。
⑥没有单独的当前告警一览表,且没有单独的声光提示,若想查看各个机房有无动力环境告警,需在华为接入网网管界面上所有网管告警上逐个浏览,而网管告警是海量数据。
⑦告警不分级别,如一般、重要、紧急等,使得维护人员不便于对告警的轻重缓急进行区别对待。
⑧虽然能提供历史告警数据查询,但查询结果无法打印,查询到的数据没有进行分析统计功能。
⑨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数据利用接入网网管内部控制通道传输。数据配置、上报及存储均在端局交换设备上完成,数据量过大时是否会对V5产生影响待观察。
⑩该系统底端采用专用的采集板;且传输利用华为交换的控制通道,日后维护将会带来极大不便。
综合上述,利用ESC303板作为模块局动力设备监控的装置方案可以达到基本的监控要求,但如果采用该方案只能接入华为设备。考虑到西安电信本地网中接入网设备大多采用华为公司HONENT产品,因此在华为设备接入网中采用此种数据采集方案。
3.2 端局数据采集
目前电源监控系统对西安电信所有的端局相关设备都进行了监控,在端局采用的现场监控单元(SU)是艾默生公司的PMC-3设备,PMC-3与现场被监控设备的连接如图4所示。其中AMS-1是数据处理单元,OCI-4是协议转换器。每一个AMS-1都可以接入模拟量、开关量或控制量信号。如果这些信号是工业标准信号,可以直接接入,否则,可以通过加装传感器、变送器接入。端局的专用空调如Lfabert,Hirnss,Atlas等型号的专用空调可以通过协议转换器OCI-4接入系统。
4 结论
本论文以西安电信电源监控系统工程为背景,根据西安电信通信网络的实际情况,设计并确定了电源监控系统的管理层次及系统设备组网结构;并通过对监控对象的确定,对采集设备的分析研究,对模块局、AG、接入网及端局进行数据采集方案的设计,保证了通信电源监控数据上报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参考文献:
[1]候振义,夏峥编.通信电源站原理及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2]电信总局.通信电源、机房空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技术要求[S].1996.
[3]电信总局.通信电源、机房空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暂行规定[S].1997.
[4]李崇建.通信电源技术标准及测量[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
[5]侯永涛.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及在通信电源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通信电源技术,2000(3):9-13.
篇4
从远古时代以来,阳光、空气、食物和水一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需品,而今在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时代,电也已成为人们的必需品。因为有了电,我们的生活才有了欢乐。正是由于通信系统的安全优质运转,无处不在的通信电源则是坚实的基础和根本保障。实施集中监控管理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通信网的要求,也是企业减员增效的有效措施。各种电源设备要智能化、标准化,符合开放式通信协议。若电源系统不能输出规定电流,电压超出允许波动范围,杂音电压高于允许值时间并持续10s以上者均判定为系统故障。原交流系统中的电压、频率或波形畸变超出规定范围持续时间大于60s者均判定为故障。为此,要保证通信电源系统的可靠性,有条件的通信部门应尽量从两个不同的地方引入2路市电输入,并设置2路市电电能自动倒换装置;所用设备要选用可靠性高的高频开关整流设备,采用模块化、热插拔式结构以便于更换,并合理配置备份设备。任何新技术、新设备未经充分验证、试运行前均不得进入供电系统。供电方式要大力推广分散供电,使用同一种直流电压的通信设备采用两个以上的独立供电系统,这也是今后通信网络容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各种新业引入的新要求。为了尽量缩短设备的平均故障修复时间,要经常分析运行参数,预测故障发生的时间并及时排除。还要提高技术维护水平,采用集中维护、远程遥信、遥测维护。在实施过程中,三遥点的设置要合理,绝不是越多越好,要以可靠性、实用性为基本原则,宜简勿繁。
2电源系统使用中应重视的问题
电源系统目前广泛使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设备,其智能化程度高,电池采用了免维护蓄电池,这虽给用户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在使用过程中还应在多方面引起注意,确保使用安全。
2.1按电源系统的使用要求和功率余量大小来分,在使用中要避免随意增加大功率的额外设备,也不允许在满负载状态下长期运行。工作性质决定了电源系统几乎是在不间断状态下运行的,增加大功率负载或在基本满载状态下工作,都会造成整流模块出故障,严重时将损坏变换器。自备发电机的输出电压、波形、频率和幅度应满足电源系统对输入电压的要求,另外发电机的功率要大于开关电源设备的额定输入功率,否则,将会造成电源系统设备工作异常或损坏。
2.2电池应避免大电流充放电,理论上充电时可以接受大电流,但在实际操作中应尽量避免,否则会造成电池极板膨胀变形,使得极板活性物质脱落,电池内阻增大且温度升高,严重时将造成容量下降,寿命提前终止。在任何情况下都应防止电池短路或深度放电,因为电池的循环寿命和放电深度有关。放电深度越深循环寿命越短。在容量试验或放电检修中,通常放电达到容量的30%-50%就可以了。
2.3铅酸蓄电池的容量和电解液的比重是线性关系,通过测量比重可以了解电池的存储能量情况。阀控式密封蓄电池是贫液电池,且无法进行电解液比重测量,所以如何判定它的好坏,预测贮备容量已成为当今业界的一大难题。用电导仪测电池的内阻是判定蓄电池好坏的一种有参考价值的方法,但尚不能准确测定电池的好坏程度。目前,最可靠的方法还是放电法。在可靠性、经济性、可使用性、维护性等方面综合比较,应选用四冲程油机为原动机发电机组。四冲程油机结构简单,采用多缸均衡做功、增压等一系列成熟技术适合于大容量机组的要求。其噪音小、污染小、性价比高。使用中把机组产生的热量排到室外,保证机组周围环境湿度不超过指标要求。
3电源系统的维护与检修
当电源系统出现故障时,应先查明原因,分清是负载还是电源系统,是主机还是电池组。虽说开关电源系统主机有故障自检功能,但它对面而不对点,对更换配件很方便,但要维修故障点,仍需做大量的分析、检测工作。另外如自检部分发生故障,显示的故障内容则可能有误。对主机出现击穿、断保险或烧毁器件的故障,一定要查明原因并排除故障后才能重新启动,否则会接连发生相同的故障。再好的设备也有寿命期,也会出现各类故障,但维护工作做得好可以延长寿命并减少故障的发生,不要因为高智能、免维护而忽略了本应进行的维护工作,预防在任何时候都是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高频开关电源设备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主机的维护工作量很少,主要是防尘和定期除尘。特别是气候干燥的地区,空气中的灰粒较多,灰尘将在机内沉积,当遇空气潮湿时会引起主机控制紊乱造成主机工作失常,并发生不准确告警。另大量灰尘也会造成器件散热不好。一般每季度应彻底清洁一次。其次就是在除尘时检查各连接件和插接件有无松动和接触不牢的情况。由于整流器对瞬时脉冲干扰不能消除,整流后的电压仍存在干扰脉冲。蓄电池除有存储直流电能的功能外,其等效电容量的大小与蓄能电池容量大小成正比。因此,维护检修蓄电池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虽说蓄电池组目前都采用了免维护电池,但这只是免除了以往的测比、配比、定时添加蒸馏水的工作。但因工作状态对电池的影响并没有改变,不正常工作状态对电池造成的影响没有变,所以蓄电池的工作全部是在浮充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至少应每年进行一次放电。放电前应先对电池组进行均衡充电,以达全组电池的均衡。放电过程中如有一只达到放电终止电压时,应停止放电,继续放电须先排除落后电池后再放。核对性放电不是追求放出容量的百分比,而是关注并发现和处理落后电池,经对落后电池处理后再作核对性放电实验。这样可防止事故,以免放电中落后电池恶化为反极电池。平时每组电池至少应有8只电池作标示电池,作为了解全电池组工作情况的参考,对标示电池应定期测量并做好记录。在日常维护中需经常检查的项目有:清洁并检测电池两端电压、温度;连接处有无松动腐蚀现象,检测连接条压降;电池外观是否完好,有无壳变形和渗漏;极柱、安全阀周围是否有酸雾逸出;主机设备是否正常等。免维护电池要做到运行、日常管理周到、细致和规范,保证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况,从而延长使用年限;保证直流母线经常保持合格的电压和电池的放电容量;保证电池运行和人员的安全可靠。这是电池维护的目的,也是电池运行规程中包括的内容和运行规则。当电池组中发现电压反极、压降大、压差大和酸雾泄漏的电池时,应及时采用相应的方法恢复和修复,对不能恢复和修复的电池要换掉。但不能把不同容量、不同性能、不同厂家的电池联在一起,否则可能会对整组电池带来不利影响。对寿命已过期的电池组要及时更换,以免影响到电源系统和设备主机。
参考文献:
[1]樊勤.通信电源的管理与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3).
[2]李京生.浅谈通信电源的发展和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6).
篇5
论文摘要: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是其整体机电系统的基础与平台,是收费和监控系统提供信息传输的通道。主要包括光纤数字传输系统、程控数字交换系统、紧急电话系统、数据图像传输系统、光电缆工程和通信电源系统。各系统的功能分析及发展前瞻由本文可知。
一、光纤传输系统
光纤传输系统在不断地发展:由最初的pdh,发展到现在的sdh(同步数字序列)、wdm(波分多路复用)、dwdm(密集波分多路复用)以及全光网络。其中,sdh能自由选择路由,有统一的网络接口,可兼容pdh等现存的数字体系,高速公路一般采用sdh传输方式。
光纤传输系统为高速公路沿线设施(如程控交换机、业务电话之间的话务通信,以及监控、收费系统的数据、图像等非话业务)提供传输通道。
针对高速公路的实际情况,一般采用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环形保护方式,以提高整个骨干网络的可靠性。网时钟同步采用主从方式,通过bits系统来分配和确定输入sdh节点机的同步时钟信号。
二、程控数-t-交换系统
1、系统构成
每个通信总中心、通信中心配置一台程控数字交换机,通信分中心配置远端交换模块(rsm),通信站不配置程控交换设备,而是通过通信站中的光纤接入设备onu(光网络单元)提供的语音端口直接连接电话,onu语音端口的数量根据通信站的规模和实际需要来选择。通信站的电话通过通信分中心的接入设备olt和远端交换模块rsm实现与其它通信站、通信分中心、通信中心以及通信总中心的业务电话连接。
2、中继方式及接口等
通信总中心、通信中心的程控数字交换机采用中继方式接入电信公用电话交换网,市话公网的连接根据电信部门所能提供的方式,可以采用数字中继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模拟环路中继方式,提供市话、长话和国际长话业务。
用户接口zl符合itu—tq.517建议,数字接口符合itu—t g.703、g.704、g.705、g.512建议。
通信总中心设置一套计费系统,通过计费软件来实现通信总中心与公网、总中心到各个中心、分中心所在地的公网电话计费。专网内部用户之间呼叫一律不计费,出局呼叫进入市话网则按当地电信部门规定方式进行收费。
三、紧急电话系统
紧急电话传输可分为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有线传输有三种方式,即通过公共电话网进行连接,通过电缆以总线方式连接和通过光缆连接。目前高速公路常用通过电缆和光缆连接的方式。
紧急电话系统由紧急电话主机、传输线路和路侧紧急电话组成。紧急电话主机设在分中心,能及时显示路侧紧急电话的呼叫信息,排队呼叫时按先到先处理原则进行,也可以将其中任意两个呼叫同时处理,可录音,可与公用业务电话网相连。使用者按下路侧紧急电话上的按钮后能自动向监控中心发出呼叫,并传达呼叫分机信息,与紧急电话控制台建立双工通话并能接受主机发出的各种呼叫检测指令。路侧紧急电话主副机一般采用太阳能供电,应具有良好的雷电防护性能和环境适应性能。
四、指令电话系统
总中心、中心设置指令电话控制台,采用数字方式连接到程控数字交换机上,通过热线电话或会议电话的功能来实现指令电话的功能。总中心指令电可以对中心指令电话,中心的指令电话可以对分中心的指令电话,分中心指令电话可以对各收费站指令电话进行单呼、组呼、全呼。各同级分机可直接呼叫控制台,分机之间不允许呼叫。
指令电话不另外采用专门设备,而是利用现有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热线电话和会议电话等功能来实现,需要在总中心、中心和分中心配备多功能数字话机作为指令电话控制台,收费站也设指令电话分机,构成指令电话系统。
五、atm传输系统
1、结构
atm系统按通信系统的管理体制设计,一级网络为通信总中心到通信中心,二级网络为通信中心到通信分中心,三级网络为通信分中心到各通信站,属于接入部分。各级网络带宽可采用以下推荐值:
(1)一级网络:622mbps0c-12catm
(2)二级网络:155mbpsoc-3catm
(3)三级网络:2mbps广域网
2、通信总中心
通信总中心配置两台atm交换机,通信总中心通过sdh传输设备adm与通信中心atm交换机组成一级atm骨干环。在通信总中心配置中高档的路由器, 用于与外界的连接,主要是与internet和专业银行的连接,通信总中还配置一个快速以太网接口连接总中心的千兆位以太网交换机,并配置高速串行端口连接公网提供的数据接口。
3、通信中心
通信中心配置atm交换机,通信总中心通过sdh传输设备adm与通信中心atm交换机组成—级atm骨干环,通信中心通过sdh传输设备adm与通信分中心atm交换机组成二级atm骨干环。
通信中心配置两台千兆位以入网交换机,交换机上的两个622m的高速端口连接到两台核心atm交换机上,以太网交换机上配置10/100mbps自适应端口,连接收费系统和监控系统的计算机和其它计算机。
核心atm交换机及以太网交换机技术指标同通信总中心。
4、通信分中心及通信站
通信分中心、通信站配置atm交换机,在三级atm数据传输系统中,能通信分中心的atm交换机为中心,通过sdh光纤传输系统形成星形连接各个通信站的atm接入设备。通信分中心的atm交换机通过环形链路连接到通信中心的atm交换机上。
收费站的以太网交换机通过通信站的atm接入设备经sdh光纤传输系统连接到通信分中心的atm交换机上。监控系统外场设备数据通过一对modem传输到通信站,modem上的rs-232接口直接连接到onu设备上提供的rs-232接口上,再通过光纤传输系统传输到通信中心的adm光纤传输设备上,adm上相应的rs—232按口连接到监控分中心的计算机系统上。
六、图像传输系统
由于带宽限制,图像信号不能利用广域网接入设备通过传送数据的广域网线路传输,而是通过编码解码器连接到sdh设备上,通过sdh传输到监控分中心。
监控系统的图像传输:将经过编码的2mbps数字图像信号通过onu上提供的2mbps数字链路传输到通信分中心的olt设备上,再通过olt设备上的2mbps接口解码成模拟信号,在监控分中心的视频显示器上显示。
收费系统图像传输:模拟方式把设置在收费车道的图像监控信息传输到收费站的收费监控系统上,将图像编码后编通过通信站的onu上的2mbps数据链路传输到分中心的收费监控系统上。在收费分中心的监控室内,通过编码器编译成模拟信号在监视器上显示。
七、通信电源系统
为了保证通信系统不间断的信息畅通,要求通信设备处于连续运行状态,通信系统供电采用不间断供电。在市电供电时,由采用蓄电池与整流器并联浮充对通信设备供电;在市电停电时,由不间断电源(ups)供电。
在通信总中心、中心、分中心配置高频开关模块电源设备,向光传输设备、程控交换设备和交换机设备供电,同时配置不间断电源(ups),保证断电后维持4个小时的供电要求。
若光传输设备onu本身未配置整流模块电源设备,则可在通信站配置高频开关模块电源设备及蓄电池组,向光接入设备供电,保证断电后维持4个小时的供电要求。
八、网络管理系统
通信总中心是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的管理中心,担负着所有通信系统的网络管理功能。在通信总中心设置一个网管中心,对sdh传输系统、atm数据传输系统、程控交换系统进行全面集中的管理和系统维护。网络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网络配置管理、数据搜集、存储和统计、网络性能管理、网络费用管理,以上所述网络管理功能,均可通过ibm tivoli系列网络及系统管理软件实现。
九、发展前瞻
1、普遍采用标准化的技术产品,保证了不同厂商产品的设备互操作性,实现统一网管;
2、考虑今后新技术的发展,规模的扩展和结构的变化,必须具备升级换代的能力;
3、为网络提供完善的安全方案切实保护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防止非法侵入;
4、考虑了冗余线路与单点故障问题,选用了可靠性、高冗错能力强的设备;
5、必须保证网络的物理结构,逻辑结构和地址空间的层次化,主干网、服务接入网层次清晰;
6、必须保证网络平台开放性强,提供用户各种需求的功能实现。
参考文献:
篇6
现代电源技术是应用电力电子半导体器件,综合自动控制、计算机(微处理器)技术和电磁技术的多学科边缘交又技术。在各种高质量、高效、高可靠性的电源中起关键作用,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具体应用。
当前,电力电子作为节能、节才、自动化、智能化、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正朝着应用技术高频化、硬件结构模块化、产品性能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在不远的将来,电力电子技术将使电源技术更加成熟、经济、实用,实现高效率和高品质用电相结合。
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从以低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传统电力电子学,向以高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现代电力电子学方向转变。电力电子技术起始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硅整流器件,其发展先后经历了整流器时代、逆变器时代和变频器时代,并促进了电力电子技术在许多新领域的应用。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以功率MOSFET和IGBT为代表的、集高频、高压和大电流于一身的功率半导体复合器件,表明传统电力电子技术已经进入现代电力电子时代。
1.1整流器时代
大功率的工业用电由工频(50Hz)交流发电机提供,但是大约20%的电能是以直流形式消费的,其中最典型的是电解(有色金属和化工原料需要直流电解)、牵引(电气机车、电传动的内燃机车、地铁机车、城市无轨电车等)和直流传动(轧钢、造纸等)三大领域。大功率硅整流器能够高效率地把工频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因此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大功率硅整流管和晶闸管的开发与应用得以很大发展。当时国内曾经掀起了-股各地大办硅整流器厂的热潮,目前全国大大小小的制造硅整流器的半导体厂家就是那时的产物。
1.2逆变器时代
七十年代出现了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交流电机变频惆速因节能效果显著而迅速发展。变频调速的关键技术是将直流电逆变为0~100Hz的交流电。在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随着变频调速装置的普及,大功率逆变用的晶闸管、巨型功率晶体管(GTR)和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0)成为当时电力电子器件的主角。类似的应用还包括高压直流输出,静止式无功功率动态补偿等。这时的电力电子技术已经能够实现整流和逆变,但工作频率较低,仅局限在中低频范围内。
1.3变频器时代
进入八十年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将集成电路技术的精细加工技术和高压大电流技术有机结合,出现了一批全新的全控型功率器件、首先是功率M0SFET的问世,导致了中小功率电源向高频化发展,而后绝缘门极双极晶体管(IGBT)的出现,又为大中型功率电源向高频发展带来机遇。MOSFET和IGBT的相继问世,是传统的电力电子向现代电力电子转化的标志。据统计,到1995年底,功率M0SFET和GTR在功率半导体器件市场上已达到平分秋色的地步,而用IGBT代替GTR在电力电子领域巳成定论。新型器件的发展不仅为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提供了较高的频率,使其性能更加完善可靠,而且使现代电子技术不断向高频化发展,为用电设备的高效节材节能,实现小型轻量化,机电一体化和智能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二、现代电力电子的应用领域
2.1计算机高效率绿色电源
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带领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同时也促进了电源技术的迅速发展。八十年代,计算机全面采用了开关电源,率先完成计算机电源换代。接着开关电源技术相继进人了电子、电器设备领域。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出绿色电脑和绿色电源。绿色电脑泛指对环境无害的个人电脑和相关产品,绿色电源系指与绿色电脑相关的高效省电电源,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l992年6月17日“能源之星"计划规定,桌上型个人电脑或相关的设备,在睡眠状态下的耗电量若小于30瓦,就符合绿色电脑的要求,提高电源效率是降低电源消耗的根本途径。就目前效率为75%的200瓦开关电源而言,电源自身要消耗50瓦的能源。
2.2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
通信业的迅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通信电源的发展。高频小型化的开关电源及其技术已成为现代通信供电系统的主流。在通信领域中,通常将整流器称为一次电源,而将直流-直流(DC/DC)变换器称为二次电源。一次电源的作用是将单相或三相交流电网变换成标称值为48V的直流电源。目前在程控交换机用的一次电源中,传统的相控式稳压电源己被高频开关电源取代,高频开关电源(也称为开关型整流器SMR)通过MOSFET或IGBT的高频工作,开关频率一般控制在50-100kHz范围内,实现高效率和小型化。近几年,开关整流器的功率容量不断扩大,单机容量己从48V/12.5A、48V/20A扩大到48V/200A、48V/400A。
因通信设备中所用集成电路的种类繁多,其电源电压也各不相同,在通信供电系统中采用高功率密度的高频DC-DC隔离电源模块,从中间母线电压(一般为48V直流)变换成所需的各种直流电压,这样可大大减小损耗、方便维护,且安装、增加非常方便。一般都可直接装在标准控制板上,对二次电源的要求是高功率密度。因通信容量的不断增加,通信电源容量也将不断增加。
2.3直流-直流(DC/DC)变换器
DC/DC变换器将一个固定的直流电压变换为可变的直流电压,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无轨电车、地铁列车、电动车的无级变速和控制,同时使上述控制获得加速平稳、快速响应的性能,并同时收到节约电能的效果。用直流斩波器代替变阻器可节约电能(20~30)%。直流斩波器不仅能起调压的作用(开关电源),同时还能起到有效地抑制电网侧谐波电流噪声的作用。
通信电源的二次电源DC/DC变换器已商品化,模块采用高频PWM技术,开关频率在500kHz左右,功率密度为5W~20W/in3。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要求电源模块实现小型化,因此就要不断提高开关频率和采用新的电路拓扑结构,目前已有一些公司研制生产了采用零电流开关和零电压开关技术的二次电源模块,功率密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4不间断电源(UPS)
不间断电源(UPS)是计算机、通信系统以及要求提供不能中断场合所必须的一种高可靠、高性能的电源。交流市电输入经整流器变成直流,一部分能量给蓄电池组充电,另一部分能量经逆变器变成交流,经转换开关送到负载。为了在逆变器故障时仍能向负载提供能量,另一路备用电源通过电源转换开关来实现。
现代UPS普遍了采用脉宽调制技术和功率M0SFET、IGBT等现代电力电子器件,电源的噪声得以降低,而效率和可靠性得以提高。微处理器软硬件技术的引入,可以实现对UPS的智能化管理,进行远程维护和远程诊断。
目前在线式UPS的最大容量已可作到600kVA。超小型UPS发展也很迅速,已经有0.5kVA、lkVA、2kVA、3kVA等多种规格的产品。
2.5变频器电源
变频器电源主要用于交流电机的变频调速,其在电气传动系统中占据的地位日趋重要,已获得巨大的节能效果。变频器电源主电路均采用交流-直流-交流方案。工频电源通过整流器变成固定的直流电压,然后由大功率晶体管或IGBT组成的PWM高频变换器,将直流电压逆变成电压、频率可变的交流输出,电源输出波形近似于正弦波,用于驱动交流异步电动机实现无级调速。
国际上400kVA以下的变频器电源系列产品已经问世。八十年代初期,日本东芝公司最先将交流变频调速技术应用于空调器中。至1997年,其占有率已达到日本家用空调的70%以上。变频空调具有舒适、节能等优点。国内于90年代初期开始研究变频空调,96年引进生产线生产变频空调器,逐渐形成变频空调开发生产热点。预计到2000年左右将形成。变频空调除了变频电源外,还要求有适合于变频调速的压缩机电机。优化控制策略,精选功能组件,是空调变频电源研制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2.6高频逆变式整流焊机电源
高频逆变式整流焊机电源是一种高性能、高效、省材的新型焊机电源,代表了当今焊机电源的发展方向。由于IGBT大容量模块的商用化,这种电源更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逆变焊机电源大都采用交流-直流-交流-直流(AC-DC-AC-DC)变换的方法。50Hz交流电经全桥整流变成直流,IGBT组成的PWM高频变换部分将直流电逆变成20kHz的高频矩形波,经高频变压器耦合,整流滤波后成为稳定的直流,供电弧使用。
由于焊机电源的工作条件恶劣,频繁的处于短路、燃弧、开路交替变化之中,因此高频逆变式整流焊机电源的工作可靠性问题成为最关键的问题,也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采用微处理器做为脉冲宽度调制(PWM)的相关控制器,通过对多参数、多信息的提取与分析,达到预知系统各种工作状态的目的,进而提前对系统做出调整和处理,解决了目前大功率IGBT逆变电源可靠性。
国外逆变焊机已可做到额定焊接电流300A,负载持续率60%,全载电压60~75V,电流调节范围5~300A,重量29kg。
2.7大功率开关型高压直流电源
大功率开关型高压直流电源广泛应用于静电除尘、水质改良、医用X光机和CT机等大型设备。电压高达50~l59kV,电流达到0.5A以上,功率可达100kW。
自从70年代开始,日本的一些公司开始采用逆变技术,将市电整流后逆变为3kHz左右的中频,然后升压。进入80年代,高频开关电源技术迅速发展。德国西门子公司采用功率晶体管做主开关元件,将电源的开关频率提高到20kHz以上。并将干式变压器技术成功的应用于高频高压电源,取消了高压变压器油箱,使变压器系统的体积进一步减小。
国内对静电除尘高压直流电源进行了研制,市电经整流变为直流,采用全桥零电流开关串联谐振逆变电路将直流电压逆变为高频电压,然后由高频变压器升压,最后整流为直流高压。在电阻负载条件下,输出直流电压达到55kV,电流达到15mA,工作频率为25.6kHz。
2.8电力有源滤波器
传统的交流-直流(AC-DC)变换器在投运时,将向电网注入大量的谐波电流,引起谐波损耗和干扰,同时还出现装置网侧功率因数恶化的现象,即所谓“电力公害”,例如,不可控整流加电容滤波时,网侧三次谐波含量可达(70~80)%,网侧功率因数仅有0.5~0.6。
电力有源滤波器是一种能够动态抑制谐波的新型电力电子装置,能克服传统LC滤波器的不足,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谐波抑制手段。滤波器由桥式开关功率变换器和具体控制电路构成。与传统开关电源的区别是:(l)不仅反馈输出电压,还反馈输入平均电流;(2)电流环基准信号为电压环误差信号与全波整流电压取样信号之乘积。
2.9分布式开关电源供电系统
分布式电源供电系统采用小功率模块和大规模控制集成电路作基本部件,利用最新理论和技术成果,组成积木式、智能化的大功率供电电源,从而使强电与弱电紧密结合,降低大功率元器件、大功率装置(集中式)的研制压力,提高生产效率。
八十年代初期,对分布式高频开关电源系统的研究基本集中在变换器并联技术的研究上。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高频功率变换技术的迅述发展,各种变换器拓扑结构相继出现,结合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功率元器件技术,使中小功率装置的集成成为可能,从而迅速地推动了分布式高频开关电源系统研究的展开。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这一方向已成为国际电力电子学界的研究热点,论文数量逐年增加,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分布供电方式具有节能、可靠、高效、经济和维护方便等优点。已被大型计算机、通信设备、航空航天、工业控制等系统逐渐采纳,也是超高速型集成电路的低电压电源(3.3V)的最为理想的供电方式。在大功率场合,如电镀、电解电源、电力机车牵引电源、中频感应加热电源、电动机驱动电源等领域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高频开关电源的发展趋势
在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及各种电源系统中,开关电源技术均处于核心地位。对于大型电解电镀电源,传统的电路非常庞大而笨重,如果采用高顿开关电源技术,其体积和重量都会大幅度下降,而且可极大提高电源利用效率、节省材料、降低成本。在电动汽车和变频传动中,更是离不开开关电源技术,通过开关电源改变用电频率,从而达到近于理想的负载匹配和驱动控制。高频开关电源技术,更是各种大功率开关电源(逆变焊机、通讯电源、高频加热电源、激光器电源、电力操作电源等)的核心技术。
3.1高频化
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表明,电气产品的变压器、电感和电容的体积重量与供电频率的平方根成反比。所以当我们把频率从工频50Hz提高到20kHz,提高400倍的话,用电设备的体积重量大体下降至工频设计的5~l0%。无论是逆变式整流焊机,还是通讯电源用的开关式整流器,都是基于这一原理。同样,传统“整流行业”的电镀、电解、电加工、充电、浮充电、电力合闸用等各种直流电源也可以根据这一原理进行改造,成为“开关变换类电源”,其主要材料可以节约90%或更高,还可节电30%或更多。由于功率电子器件工作频率上限的逐步提高,促使许多原来采用电子管的传统高频设备固态化,带来显著节能、节水、节约材料的经济效益,更可体现技术含量的价值。
3.2模块化
模块化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功率器件的模块化,其二是指电源单元的模块化。我们常见的器件模块,含有一单元、两单元、六单元直至七单元,包括开关器件和与之反并联的续流二极管,实质上都属于“标准”功率模块(SPM)。近年,有些公司把开关器件的驱动保护电路也装到功率模块中去,构成了“智能化”功率模块(IPM),不但缩小了整机的体积,更方便了整机的设计制造。实际上,由于频率的不断提高,致使引线寄生电感、寄生电容的影响愈加严重,对器件造成更大的电应力(表现为过电压、过电流毛刺)。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有些制造商开发了“用户专用”功率模块(ASPM),它把一台整机的几乎所有硬件都以芯片的形式安装到一个模块中,使元器件之间不再有传统的引线连接,这样的模块经过严格、合理的热、电、机械方面的设计,达到优化完美的境地。它类似于微电子中的用户专用集成电路(ASIC)。只要把控制软件写入该模块中的微处理器芯片,再把整个模块固定在相应的散热器上,就构成一台新型的开关电源装置。由此可见,模块化的目的不仅在于使用方便,缩小整机体积,更重要的是取消传统连线,把寄生参数降到最小,从而把器件承受的电应力降至最低,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另外,大功率的开关电源,由于器件容量的限制和增加冗余提高可靠性方面的考虑,一般采用多个独立的模块单元并联工作,采用均流技术,所有模块共同分担负载电流,一旦其中某个模块失效,其它模块再平均分担负载电流。这样,不但提高了功率容量,在有限的器件容量的情况下满足了大电流输出的要求,而且通过增加相对整个系统来说功率很小的冗余电源模块,极大的提高系统可靠性,即使万一出现单模块故障,也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而且为修复提供充分的时间。
3.3数字化
在传统功率电子技术中,控制部分是按模拟信号来设计和工作的。在六、七十年代,电力电子技术完全是建立在模拟电路基础上的。但是,现在数字式信号、数字电路显得越来越重要,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日趋完善成熟,显示出越来越多的优点:便于计算机处理控制、避免模拟信号的畸变失真、减小杂散信号的干扰(提高抗干扰能力)、便于软件包调试和遥感遥测遥调,也便于自诊断、容错等技术的植入。所以,在八、九十年代,对于各类电路和系统的设计来说,模拟技术还是有用的,特别是:诸如印制版的布图、电磁兼容(EMC)问题以及功率因数修正(PFC)等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模拟技术的知识,但是对于智能化的开关电源,需要用计算机控制时,数字化技术就离不开了。
3.4绿色化
电源系统的绿色化有两层含义:首先是显著节电,这意味着发电容量的节约,而发电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所以节电就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其次这些电源不能(或少)对电网产生污染,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此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如IEC555、IEC917、IECl000等。事实上,许多功率电子节电设备,往往会变成对电网的污染源:向电网注入严重的高次谐波电流,使总功率因数下降,使电网电压耦合许多毛刺尖峰,甚至出现缺角和畸变。20世纪末,各种有源滤波器和有源补偿器的方案诞生,有了多种修正功率因数的方法。这些为2l世纪批量生产各种绿色开关电源产品奠定了基础。
篇7
新时期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电力供应的市场发展需求旺盛。110kV变电站关系国计民生,是目前电网设计的中心,并且新技术的应用要求加快智能电网建设。论文对110kV变电一次设计做了详细分析,并且阐述了设计细节,对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变电一次设计 电气设备 安全 智能电网
国家十三五规划把能源战略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未来电网的发展提出了要求,而智能电网、绿色电能是能源战略的发展方向。国外变电站的研究是直流输出代替交流。110kV变电一次设计不仅是智能电网的重要支撑,而且技术先进、安全经济和选址合理的110kV变电一次设计是电力能源行业的基础。电力行业关系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与社会稳定发展,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能源产业。电气设备的升级换代和消除安全隐患的新技术是电力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例如变压器的电抗器设计,并联间隙防雷保护装置等。针对电力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智能电网系统设计,提出110kV变电一次设计的细节。
110kV变电一次设计应实现连接线路、输送电能、变换电压等级和调整电压等常规功能,并且实现各种类型的电能分配,包括交流电源、直流电源、UPS和通信电源等。变电站应能设置不间断的安全措施和实时监测功能。110kV变电站的规划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通常以分支变电或35 kV和10kV变电终端的形式进行供电活动,服务对象为企业、工厂或附近区域的居民小区。我国经济发展导致城市居民住宅、写字楼和商业的用电负荷增大,变电站在设计时将进驻城区,因此防止噪声以及位置选择是主要问题。变电站设计包括选址、变电一次设计、线路布置、拟定的电气设备选择、配电装置的安装和安全技术应用等施工和安装阶段。
1 110kV变电一次设计过程
在电力系统中,目前的110kV站应用双电源进线,两条电源线路同时运行在工作状态。110kV变电一次设计的设备和线路有:变压器、电气主接线、电网线路控制开关、电能计量仪表,以及变电站通信设备。电力系统的配电线路布置和配电装置的安全和经济性是关键问题。
1.1 110kV变电一次设计细节
在选址完成后,根据《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定》进行配电装置的平面设计,注意户外设置和间隔。变电一次设计应考虑电网潮流控制和减少电能损耗。变电一次设计包括细节有:
1.1.1 主变压器容量和数量
设置原理是变电站输送电能的负荷、电网结构主变容量、功能选址和电力系统中的位置。注意绝缘材料的耐久性,附加装置的合理分配:冷却装置、继电保护装置、线路开关和避雷器。按照技术规定安装配电装置和断路器,科学完成线路的进线和分段设计。变压器的电压比:110士 2x2.5/38.5士2x2.5/ 10.5kV。
1.1.2 电气主接线
我国的主接线在运行的过程中一定要能支撑电压范围、负荷以及供电次数的实际运行考验。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关系到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电网线路布置的主要因素,影响到二次设计的继电保护自动装置、断路器等设备的配置安装。
1.2 电气设备选择和安装
电气设备要定期进行检查和查修,因此在设计中要确保安全和可靠性。根据国家《导体和电气选择技术规定》选择电气设备,满足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要求。摒弃老旧设备类型,选择电网的隔离开关、断路器和电流互感器,确保额定功率、额定电压和稳定电流的要求。对精确的热稳定电流、动稳定电流和额定开端电流都应在细节上保障。电气设备的安装应按照设计要求,注意相应配置和安装要求。110kV变电站的电气设备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动稳定校验。短路电流冲击幅值应在规定范围内,防止外故障电流短路。还应注意电气设备的应力要求,不可超过最大应力。解决通风排热问题不仅是安装冷却装置,而且应全局考虑。
1.3 线路设计和工程接线方式
线路布置包括分段、接线出线方式,应用电气规范设计,应实用和简洁,有利于安装和检修。双电源进出线设计应经济合理,注意间隔布置均匀、选择软导线架空方式或者内桥接线,应减少二次设计回线。在居民住宅的进出线可运用支柱架设方式,保障检修的可靠性。
1.4 安全技术
防雷接地技术,院子的户外高避雷针装置和变压器以及电气主线路出口的避雷器柜。主接地网应有多个可靠连接点,接地电阻值应在规定的范围。对电气设备的短路、过电压故障应设计检修的保留空间。
2 动力智能化变电技术
国家智能电网建设取得进展,实现110kV变电站的全站信息数字化、综合自动化系统,选择数字电气设备,实现电网实时控制和智能调节,减少大面积停电。安全技术应用实现图像监控、智能消防和照明配置。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是电气设备实时监控分析,因此应采集实时数据包括:电力系统和智能电网运行数据、电气设备和线路状态、以及客户机量数据。高压电气设备的在线监测是状态检修的基础。110kV智能变电站系统结构见图1。
3 总结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发展,提高了对供电质量的要求。110kV变电一次设计重视质量和效率,有效实现对生活用电和工业用电的电力资源分配,采用无功补偿设计减少电能消耗。智能电网的发展是能源战略的有效组成部分,应循序渐进地在全国推广智能新技术,实现电网的焕发青春。
参考文献
[1]刘志坤.论如何做好110kV变电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8).
[2]陆国庆,姜新宇,江健等.110kV及220kV系统变压器中性点经小电抗接地方式的研究及其应用.电网技术,2006(1):70-74.
[3]张秋莉.变电一次设计及无功补偿设计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76.
篇8
8月8日―8月12日
会议名称:2009中国数字电视与网络发展高峰论坛
会议地址:内蒙古满洲里市
会议简介:会议将邀请国家广电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部门领导介绍行业政策,邀请中国电子学会有线电视综合信息技术分会委员、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多媒体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及各级广电局、电视台、有线网络公司、监测台等单位的主管领导和技术骨干,宽带网络运营商、节目和内容制作公司、技术与设备研发、生产单位的高层领导、权威专家做专题演讲,参与互动交流,为数字电视产业链的各方提供交流平台。
会议组委会:
通信地址:北京复外大街2号广电总局科技委
电话:010-86091903:
传真:010-86093784
联系人:白 华 13910158661 010-86091903
E-mail:
黄 英 13661317698
E-mail:huang.省略
8月19日―8月20日
会议名称:第六届中国国际手机科技展览会
会议地址:深圳会展中心
会议简介:会议将有移动终端厂商、手机设计供应商、芯片制造商、OEM/ODM/EMS厂商、解决方案供应商、移动通信软硬件及各类设备供应商、模块与硬件平台厂商、配套产品供应商参加,就行业最新的产品与技术进行全方位展示。
会议组委会: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红荔西路7002号
第一世界广场A座9E
电话:0755-82969652
电子邮箱:zhongrui6688@163.省略
企业报名
电 话:021-51801336―810/814/815
传 真:021-58954223
E-mail:bp@u2ipo.省略
8月23日―8月24日
会议名称:三网融合2009中国峰会
会议地址:北京京都信苑饭店
会议简介:会议研讨的主题为“直面金融危机 振兴产业经济”。会议将专门出版《“三网融合”论文集》,特邀相关领域的专家撰文并广泛向社会各界征集优秀论文,探讨“三网融合”的政策、管理、技术及业务的融合方向,为振兴我国信息产业、文化产业建言献策,优秀论文还将在《广播电视学刊》、《北京邮电大学学报》发表。
会议组委会:
报名热线:13488818588
宋苑 010-63356730转607songyuan@sarft.省略
赞助联系:
马可 010-63356730/6731转614
13810179220make@sarft.省略
8月26日―8月27日
会议名称:第五届数字新媒体高峰论坛
会议地址:北京皇家大饭店举办
会议简介:本届论坛将结合今年广电的发展方向,围绕“CMMB/网络电视IPTV/新电视”的三大展会亮点,就新媒体与三网融合、地面数字电视推广、CMMB手持电视新进展、直播卫星电视的发展几大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展示最新发展成果。
会议组委会:
电话:010-86091499 13911870115
邮箱:songying@abrs.省略
8月26日―8月29日
会议名称:第十八届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览会 (BIRTV2009)
会议地址: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会议简介:此次展会将展出广播、电视专业音视频设备、制作设备、发射设备、有线电视、灯光、网络多媒体、计算机、测试设备、数字电视、高清晰度电视、宽带技术、INTERNET技术和产品、转播车、电影制作和放映设备等。
会议组委会:
咨询电话:+86-10-86092783
+86-10-86093207
传 真:+86-10-86093790
电子邮件: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北滨河路甲二号
8月27日―8月29日
会议名称:2009年中国(成都)电子展览会
会议地址:成都世纪成新国际会展中心
会议简介:展会邀请各类新型电子元器件、军品类元器件、集成电路、电子工具、材料、电子基础装备、电子测量仪器及自动测试系统、电磁兼容测试设备与仪器、计算机通讯网络测试设备与仪器等厂商参展。
会议组委会:
咨询热线:13651058877
电 话:010-51661100转8020
传 真:010-51661100转8011
联系人:王青山 先生
QQ:704442086
cefcddzz.blog.省略/
E-mail: wangqs@51zhan.省略
8月31日―9月2日
会议名称:第15届华南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览会
会议地址:深圳会展中心
会议简介:展会分为测试测量板块、电子元器件板块、电子工业分包服务板块等三大板块上百种产品,展示国内最新电子及微电子产品以及技术。
会议组委会:
联系地址:上海市淮海中路775号新华联大厦8楼励展博览集团上海分公司
电话:021―51535100
传真:021―51535248
电子邮箱:mike.省略
网址:hhtp://events.省略
联系人:邓萌
9月展会一览
9月6日―9月9日
会议名称:第11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会议地址:深圳会展中心
会议简介:总展出面积70000。届时,三大专业展会――光通信传感与激光红外展;精密光学展;LED展同期展出,将汇聚超过2100家国内外光电企业亮相,展示当前世界光电产业最新产品与技术。
会议组委会:
联系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海德三道海岸城东座607室
电话:0755-86290901 86290817
传真:0755-86290951
电子邮箱:
网址:省略/2008/index.省略
上海联络处涂小华小姐
上海市闵行区颛桥镇中春路2666号#201108
电话:86-21-6442-9709
传真:86-21-6442-9708
E-mail: teema@huanhsin.省略
厦门联络处许玮英小姐
厦门市仙岳路860号台商会馆12楼
电话 :86-592-553-8821
传真:86-592-556-9880
E-mail: anan@xmpsxh.省略.省略.tw
台中办事处梁士润先生
台中市40767工业区一路70号8楼
电话:886-4-2350-3278
传真:886-4-2350-3225
E-mail:teema.central@msa.省略
高雄办事处许顺德先生
高雄市80247苓雅区四维四路3号11楼之1
电话:886-7-331-8724
传真:886-7-335-5352
E-mail:teema.south@msa.省略
东京办事处蔡蕙如小姐
108-0073日本国东京都港区三田1-2-18、TTDビル3
电话:81-3-5419-3860
传真:81-3-3455-5079
E-mail: tsai@itri-tokyo.省略
网址:省略
联系人:姜 骥
9月19日―9月21日
会议名称:第二届中国西安国际数字科技博览会
会议地址: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B1/B2/B3馆)
会议简介:将设置数字产品馆及数字应用馆两个主题馆,组织高尖端的高新科技成果、3G通讯技术(服务)、数字及IT产品展销与体验等展览展示、主题会议论坛、数字娱乐活动等内容为主要组织形式,突出本届“数博会”国际化、专业化、精品化、前瞻化的特点和优势。为参展商提供交流、交易的平台。
会议组委会:
联系地址:西安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有限公司
电话:0086-029-62885794 62885717
传真:0086-029-62885714 62885868 62885744
9月21日―9月23日
会议名称:2009年欧洲光通讯展(ECOC 09)
会议地址:奥地利 维也纳
会议简介:ECOC是欧洲规模最大的光纤通讯展会,将吸引全球超过400家的厂商前来参展。该展每年都会结合欧洲光电通讯研讨会以扩大展会规模及行业影响力,此研讨会在过去的10多年里,总共发表了4000多篇关于光电通讯产业的研究报告。同时,参展者更能够率先见到业界最新开发的产品。无源器件 / 光纤、光缆 / 有源器件 / 数据通信设备 / 测试仪器仪表 / 光纤生产设备 / 光网络及系统 /光学薄膜 / 网关及路由设备 / 光源 等光通讯及其周边产品将一一亮相会展。
会议组委会(国内机构):
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振中路玮鹏花园7栋 14H-I14A
电话:0755-83985667-845
传真:0755-83985345
电子邮箱:jimhuang@acemarketing.省略/
网址: 省略
联系人:黄静/Jim移动电话15999517924
9月14日―9月15日武汉
9月17日―9月18日东莞
9月22日―9月23日成都
会议名称:第十四届国际集成电路研讨会暨展览会(IIC-China 2009)
会议地址:
•武汉会场―武汉科技会展中心
•东莞会场―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3A展区
•成都会场―成都香格里拉大酒店巴蜀郡会议厅
会议简介:IIC-China 将于9月同时在武汉、东莞、成都三地顺日拉开会展大幕。ADI、Altium、Cyan、Micrel、Numonyx、Linear 、TI 及 HDMI 等全球领先厂商悉数到场,在展会上您可以了解到光电产业前瞻思想,掌握最新技术并采购优质产品,让您的企业持续领先!
会议组委会:
IIC-China查询热线
Justin Chan
justin@globalsources.省略
电话: (86-21)2327 0199
台湾 Pauling Yang
pyang@globalsources.省略
电话:(82-2) 3473 9200 分机2011
新加坡Perry Tan
perrytan@globalsources.省略
电话:(972-50) 574 6205
日本Sumio Ishige
sumioi@globalsources.省略
电话:(1-435) 676 8788
9月22日―9月25日
会议名称:阿根廷国际通讯设备技术展览会
会议地址:布宜诺斯艾利斯
会议简介:参展预计公司200家,展地规模1万平米,专业观众2.8万人次。展品范围包括:信息通信服务;信息通信交换、传输技术与设备;通信终端设备及配套产品;电信增值业务;下一代网络、网络电视、网络游戏、互动娱乐产品及服务;数码技术及产品;计算机硬件设备与软件产品;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及相关产品;通信电源、仪器仪表、通信机房用品、办公自动化设备;信息家电;通信电子元器件;通信终端配件;其它信息通信配套产品、消费电子产品等。
会议组委会(国内机构):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慈云寺一号院东区国际公寓
电话:86-10-85912831/2861
传真:86-10-859122857
网址:省略
联系人:张冬华 手机电话:13801391767 Msn:summer_zdh@hotmail.省略
篇9
【关键字】冶金,设备安装,设备调试,施工管理,要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电气设备安装作为冶金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冶金工程整体的高效性和安全性。通过分析电气设备安装的要点及产生的问题,查找问题的根源,然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进而在电气设备安装施工时从组织及工艺等方面加以改进, 并努力提高安装团队的整体业务素质,这样才能达到冶金对电气设备安装的要求水平。
二.电力设施安装调试要点分析
首先,在电气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电力器材和电力工具以及电力材料,对这些设备的材料,必须安排人员进行专门管理。要以用途和电气性能为基础,将各种设备材料分门别类的摆放整齐,禁止胡乱堆放的现象发生各种材料有序分类摆,并要做好物资管理工作,通过进行合理的材料领用,减少材料浪费。
在施工时,要更加注重施工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要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来对施工进行科学管理。所以就需要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国家的政策法规办事,正确运用有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对于每道工序都不能掉以轻心,要严格监督,坚决杜绝偷工减料和违规施工的现象发生。而且现场管理人员还需要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策略,切不可头脑僵化,不顾现实情况,刻板地按照施工计划来管理而导致工程出现无法挽回的损失。
在电气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中,有两台主变压器一般就可以满足要求了,如果负荷较大,负载比较重要的话,为了保险起见,可以尝试使用两台三绕组变压器,三绕组变压器的选择大大优于四台双绕组变压器。
三.冶金电气设备安装要点分析探讨
1.准备过程
当电气设备运抵现场后,应组织有工程监理参加的甲、乙双方共同组织的现场设备开箱验收。按照订货合同仔细核对到货的名称、型号、数量,并指派专人做好记录,保管好随箱物品。
2.变压器的安装
冶金电气设备中的变压器是变换交流电压、电流和阻抗的器件,当初级线圈中通有交流电流时,铁芯中便产生交流磁通,使次级线圈中感应出电压。变压器由铁芯和线圈组成,线圈有两个或两个的绕组,其中接电源的绕组叫初级线圈,其余的绕组叫次级线圈。电力变压器是冶金工业的重要设备之一,因而其稳定、可靠运行将对冶金工程系统的安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安装变压器前,需要按照图纸确认预埋件的位置和数量,变压器的容量,规格及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附件备件齐全,并有出厂合格证及技术文件。认真检查变压器外形尺寸与图纸尺寸是否相符,确认变压器净重量,制作安装用的吊装索具,准备铺设变压器拖运的行走轨道等。设备安装中要坚持施工人员自检,下道工序的互检,安装单位专职质检人员的专检及监理工程师的复检和抽检,保证安装质量。
3.其他冶金电气设备的安装
(一)柜体安装及线缆敷设
(1)采用绝缘法安装1500V直流设备,主要有:直流开关柜、负极柜、整流器柜以及整流器边柜,采用非绝缘法安装 35kV 开关柜、交直流电源装置以及钢轨电位限制装置等。
(2)屏/柜到位后,应检查屏/柜本体外观有无损伤,绝缘情况是否良好,各部分零件安装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规定。
(3)安装屏/柜时,屏/柜垂直度偏差应小于1.5mm,两个屏/柜顶部水平偏差不大于 2mm,成列屏/柜面的屏/柜面偏差不大于5mm,接缝偏差应不大于2mm。按设计图纸、产品使用说明书以及有关标准规范进行接线,然后进行严格的校线检查。
(4)引入屏/柜的电缆接线应排列整齐、美观。电缆芯线应标明回路编号,编号正确、字迹清晰。
(5)接线时从左到右是黄绿红,从后到前是黄绿红,按这个顺序接就行,电缆进入柜子一般底部都有电缆进线孔,到时候用胶圈防护一下就行,然后一般都有电缆固定架,把电缆固定好,接完线就行了。
(二)接地
在冶金工业中,将设备和用电装置的中性点、外壳或支架与接地装置用导体作良好的电气连接叫做接地。接地的功用除了将一些无用的电流或是噪声干扰导入大地外,最大功用为保护使用者不被电击,把变压器的金属底盘或外壳接上地线,用大地作电流回路接地线。
(1)接地电缆、接地线、接地扁钢等应保证牢固、可靠、安全、接触良好,不能做其他用途。
(2)变压器基础框架与支线接地扁钢应焊接牢固,采取防腐措施,先把基础预埋件应焊接成连续整体,然后与接地扁钢牢固焊接。
(3)金属外壳框架接地、电缆桥架和支架接地应满足设计图和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要求,严格按照设计图要求进行接地,通过接地电缆与接地母排连接变压器外壳与变压器本体。
(三)封堵
(1)电缆穿管敷设完后,管口要封堵严实。对电缆路径上的沟、槽、管、洞进行封堵,直埋电缆回填前要经验收合格,回填土分层夯实;
(2)加强电缆沟封堵,严防小动物进入开关室,避免小动物引起的单相接地造成变压器的出口短路,也避免其引起的过电压对变压器的损害。
五.冶金电气设备的调试要点分析探讨
在设备调试过程中,设备监理工程师要对每一个关键零件、部件、单机设备和成套设备的调试质量进行监控。在设备调试过程中,审核承包商对已批准的安装调试工艺或措施进行的调整、补充或变动,并应由总监理工程师签认。
1.绝缘电阻测试试验
绝缘电阻试验是电线电缆产品最基本的电气性能试验,属绝缘特性试验。电缆的绝缘电阻无专门说明,一般指电缆的直流绝缘电阻。对于大量的遥信、遥控、遥调信息,在冶金电气设备投运之前,根据继电保护做实际的传动试验,确保遥信、遥测等信息接线及保护回路自动化设备等环节的正确性。保护装置和监控装置调试完成后,进行整体联合试验及带实际一次设备的操作试验,各信号灯指示应正确无误。
2.保护跳闸试验
跳闸闭锁继电器用于断路器跳闸后的闭锁保护,防止断路器合闸于永久线路、或跳闸微机保护输出接点误保持而使断路器发生跳跃,也可扩张断路器的跳闸触点数量。应将电缆线路装设的所有保护及重合闸相互配合做联合试验,每一直接带断路器跳闸出口的继电器都要进行跳闸试验,漏电保护器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不动作电流之间有一段动作不确定区域,漏电保护器的漏电流在此区域内波动时,导致漏电保护器无规律跳闸。
七.结束语
本文从冶金电气设备安装要点、电气设备调试要点方面阐述了冶金电气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机制及重要性。为保证冶金工业的正常和安全运行,冶金企业的施工单位需要认真的对待冶金电气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将工作进一步细化,落实到每一个小环节,从单个设备交接试验、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到后期的全站调试运行,都要层层把关,避免因工作疏忽而影响后期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冶金电气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对于保证冶金行业电力的持续安全的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中,就应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将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韩亚军; 陈洪; 陈保帆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06-10期刊
[2]吉晓红 浅谈大型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第21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3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册)2011-06-28中国会议
[3]陈滨掖 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学的影响――建筑设备安装与调试(给排水)技能大赛后的几点思考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9-28期刊
[4]张晓芽 蔡肇斌 三峡左岸电站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工程合同签字中国电力报2001-08-02报纸
[5]许正立 注重基础 扎实工作 为提高设备效率而努力――瓮福磷矿引进工程机械安装与调试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1999-10-01中国会议
[6]刘杲 关于变电所设备安装与调试的探讨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2-25期刊
[7]徐志勇; 高栋军 变电所设备安装与调试的探讨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04-15期刊
篇10
关键词:web网络数据;挖掘技术;实现
中图分类号:TP393.09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当今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谁能快速有效的找到并掌握信息谁就能够在激烈的环境中占据强大优势。互联网作为一个我们任何热获取知识和有效信息的重要工具,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利用互联网挖掘对我们有效的数据的时候,必须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技巧,这样我们既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又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占得先机。
1 网络数据挖掘技术简介
当今社会是一个网络蔓延的社会,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都离不开网络的大力支持,在网上我们可以找到我们所需的相关信息,网络数据挖掘技术是一门在网上快速的提取我们所需的有效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通过网络数据挖掘技术我们可以节约我们获取信息的时间,提高我们的日常工作效率。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讲,利用网络数据挖掘技术在网上获取我们所需的有效信息,可以为我们节约非常多的生活时间,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个人生活问题,有效的帮助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在工作中,我们利用网络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为我们节约大量的时间,有效的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对于一些特殊的行业来说,获取信息的准确与否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甚至是命运,对于这些行业来讲,他们必须保证自己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提前进行准备或者直接下手,为以后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Web数据挖掘技术是一项非常综合性的技术,我们可以把它认为是一项计算机技术,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项数据处理技术,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项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既要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作为基础,又要熟练掌握一些相关的数据处理技术。在web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人们需要对一些挖掘算法进行反反复复的利用,建立一定的数据模型,最终按照建立的数据模型在网络上准确获取我们所需要的有效信息。Web数据挖掘技术是一项在互联网中获取自己需要的有效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我们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这项技术,我们把我们现在掌握的有效信息作为一个信息集合P,把我们想要得到的有效信息作为另一个集合C,这样我们就得到一个映射:P--C,而从P-C的这个过程就需要我们利用web挖掘技术进行信息的挖掘和筛选。Web数据挖掘技术从本质上讲是一门数据获取技术,是由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数据挖掘技术发展而来的,以前我们在获取数据进行有效数据挖掘的时候是建立在纸质的文件上的,而web数据挖掘技术是建立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之上,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高度发展形成的一个产物。我们在利用web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数据挖掘时,首先要对现有的信息进行总结归纳,得出其中所蕴含的关键信息,然后利用数据挖掘这种技术手段对我们所需信息进行深度挖掘的一个过程。利用web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我们日常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种数据问题,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
2 web数据挖掘技术的基本原理
我们把要得到的有效数据看做是一个集合,把我们目前掌握的已知数据也看作是一个集合,WEB数据挖掘技术的作用就是将这两个信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我们首先在WEB网站中输入我们所需信息的关键词,首次输入的时候力求做到全方位输入,也就是说我们输入的关键词要尽可能的囊括我们所需信息的各个方面,如果在搜索后我们发现,在WEB网站中没有与我们所需信息完全吻合的数据信息,我们就将我们所要得到的信息进行简化,所谓简化不是一味的删除关键词,而是对各个关键词进行逐字分析,弄懂其包含的意义,然后结合我们实际的工作需要,将关键词进行有效的排序,排在前面的将作为我们首先要输入的关键词,直至出现与我们所需信息一致的信息为止,对于我们在首次的搜索过程中没有体现出来的关键词,我们要进行单独的处理,然后将他们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即可。在数据挖掘完成后,我们还需要进行数据整理,将得到的信息进行有机的整理也是数据挖掘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们工作的性质和目的,结合我们的实际工作过程,将我们挖掘到的信息整理成我们所需的那种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整个WEB数据挖掘技术的过程。
3 web数据挖掘的分类
每个概念每项技术都有其归属,网络数据挖掘技术也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按照挖掘对象进行分类我们可以将web数据挖掘分为web内容的挖掘、web结构的挖掘、wab使用记录的挖掘三类,下面对这三类web数据挖掘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3.1 web数据内容挖掘
Web数据内容挖掘我们从其字面意思上就可以对这种挖掘有个大致的了解。所谓web数据内容挖掘的针对对象就是对web网站中实际数据内容进行深度挖掘,我们可以进行网页信息的深度挖掘,也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进行网页数据格式的挖掘,从网页信息的角度考虑,我们可以在网页上实际的选择我们真正需要的数据内容,或者将几个网页的数据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从网页数据格式的角度考虑,我们可以挖掘我们需要的那种数据格式,网页格式包括音频、视频、文本、图片等等,以提高我们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原则,我们可以根据我们的实际需要选择最理想的web数据挖掘内容。
3.2 web数据结构挖掘
Web结构挖掘是另一种web数据挖掘的分类,所谓web结构挖掘实际上是一种链接数据挖掘,我们可以利用链接分析来达到我们数据挖掘的目的,也就是说我们在web中输入我们所需要的信息的关键词,在网页上就会自动的弹出很多的链接供我们进行自由选择,我们根据我们的世界需要进行链接的点击和数据的获取。我们对所得到的网页进行有效的分类通过分类来达到网页之间数据对比和相似度分析的目的。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利用web结构挖掘进行工作的地方有很多。例如无论我们是大学毕业还是在评职称的过程中,都是我们每个人的必经之路,我们所写的论文在发表之前都要进行,以达到检测相似度的目的,这个就是对web数据结构挖掘的一个很好的利用。
3.3 web使用记录挖掘
Web使用记录挖掘是除了web数据内容挖掘和web数据结构挖掘以外的另一种非常重要的数据挖掘形式。Web数据内容挖掘和web数据结构挖掘都是对web网页进行挖掘的一个形式,web使用记录挖掘与他们不同,web使用记录挖掘是建立在web数据内容挖掘和web数据结构挖掘基础上的一种挖掘形式,是用户与网路服务器在进行交互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数据挖掘形式,web使用记录挖掘的对象包括很多,它包括计算机注册的信息、服务器的登录次数和日志等等。Web使用记录挖掘从本质上讲是对wab数据内容挖掘和web数据结构挖掘的二次挖掘,是对它们所蕴含的数据的又一次过滤,帮助我们过去更加有效的数据信息。
Web数据内容挖掘、web数据结构挖掘、web使用记录挖掘是我们在日常的数据挖掘中经常用到的三种挖掘形式,在它们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他们三者相辅相成,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数据挖掘,也可以综合利用三种挖掘形式进行数据挖掘。
4 web数据挖掘技术的实现
在我们的互联网上蕴藏着大量的信息供我们选择,在互联网上找到真正适合我们的有效信息目前已经成为了一个难题,通过网络开发人员的不断努力,目前XML是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技术。XML可以将不同位置、不同结构形式、不同内容的数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帮助我们进行web数据挖掘的实现。Web数据难以整理主要是有web数据的特点造成的,其中异构数据库环境、半结构化的数据结构、是web数据两个最重要的特点,web数据的这两个特点,导致在不同位置、不同结构的数据很难有机的集合在一起,而XML很好的为我们解决了这一点,XML形象的被我们称作是数据的中介机构,它的出现可以有机的将不同形式、不同格式的数据内容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帮助我们把不同的数据有机的柔和在一起,供我们方便使用。随着web数据挖掘的应用日趋广泛,这种XML技术被逐渐完善,通过软件开发人员的不断努力,目前,XML技术已经具有操作简单、高效率、通用率高等诸多优点,而且,XML还实现了国际化,我们可以在世界网络范围内进行web数据的挖掘,扩大了我们的知识范围,为方便我们日常工作,提高我们获取有效信息的效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面对web数据挖掘技术的实现步骤进行简要描述:第一,用户输入已知的样本,作为获取数据的已知条件;第二,根据数据内容,归纳数据特征,并利用一定的数据统计方法准确的计算他们的权值。第三,获取大量的网络信息,也就是在搜索引擎中输入我们要查找信息的关键词,在网页中显示出很多的信息供我们选择,这些信息包含不同的数据特点,数据格式;最后,利用事先计算好的数据特征,对现在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匹配,并要求计算机将最吻合的信息反馈给用户。这就是web数据挖掘技术的实现过程。
5 结语
Web数据挖掘技术是目前数据处理行业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我国任何行业的发展与进步都需要大量的数据,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都需要从web中获取大量的有价值数据,web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进行数据获取,在为我们节约时间的同时获取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供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所用。Web数据挖掘技术是一项由计算机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共同组成的复杂技术,这项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高燕,胡景涛.web数据挖掘原理、方法及应用[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2(03):51-53.
[2]王玉珍.web数据挖掘分析与探索[J].计算机发展与应用,2009(6):73-76.
[3]范亚芹,刘颖.web数据挖掘的原理与实现技术[J].吉林大学学报,2006(8):370-373.
[4]高月,梁本亮.浅谈网络信息挖掘[J].通信电源技术,2005(2):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