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思维方法训练范文
时间:2023-11-10 17:40: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造思维方法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人才的智力结构的核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向。健美操是一项新兴体育项目,其教学需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就必须采用创造思维教学方法。本文主要围绕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创新所学内容,从而让学生能灵活运用教师所教的知识,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终身体育运动的意识和习惯。
关键词 创造思维法 初中健美操教学 运用研究
教育要拥抱21世纪,就必须确立“主人、主体、主角”的人格本位的学生观,强化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的学习科学的行为研究,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
在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不再是单调、枯燥的学习氛围,而是要通过让学生充分展示、体现自我。健美操是一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较强的表演性、娱乐性和观赏性的体育项目,在发展学生的个性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顺应时展要求,钱清镇中学开设了健美操社团,但由于受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健美操教学中仍采用教师单纯“教”、“灌”为主的方法,忽视了新课程标准中“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本文作者在平日的社团训练课中大胆运用创造思维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创造思维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
健美操独特的特点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来创造出一些动作、表演套路等,在编操的过程中可较好地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在健美操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给学生一个独立思维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一)从队形创编开始,让学生形成创造思维的概念
钱清镇中学健美操社团的教师在健美操训练课的教学中多采用俱乐部教学方式,即学生跟着教师一起练习,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缺少学生参与、思考、修正、建议、实践、发挥和创新的机会,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变成了“演员和道具”,影响了主体性的发挥。因此,教师在训练中应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师教、学生被动学的教学模式,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和思想,采用创造思维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的主动、积极、创新的学习态度中来。
教师在完成大众一级的教学任务后,可选择了第三、四组合让学生编排至少三个队形,当然为了讲求循序渐进的合理性,教师并不是完全让学生独立完成,之前为学生提供了几种队形变化的方案,供学生选择、评定,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根据自己的方式在教师提供的方案上进行创造与修改,然后完成了适合自己队形的编排。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逐步形成了创造思维的概念,激发了学生创造的热情。
(二)创编分解动作,让学生大胆尝试
在学生形成了创造思维的概念后,教师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大胆尝试。如,教师可先教学生健美操基本动作中的四种步伐动作,然后让学生运用已学的健美操动作创编出手部的动作,最后将脚步动作和手部动作变成一个整体。这种教学方式不仅给学生同等参与练习的机会,而且还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我创新的平台,既调动了学生参与训练的热情和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创编整套动作,让学生主动参与创新,拥有主动思考的能力
在学生拥有了一定的创编基础后,教师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健美操教学录像,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要求各组学生在8~10分钟内合作完成四个八拍的组合动作,最好能加以队形的编排。在创编的过程中学生如果遇到问题可以问老师,也可以小组互相帮助,在完成创编以后让小组全体成员进行各自组合动作的表演,表演结束后各小组学生集体参与评价,找出动作不足的地方,挑出好的动作组合进行重新编排,最后形成大家公认较好的组合动作,以此让学生最终完成套路的创编并将改进后的创编套路带到学校的文艺演出中表演。这样让学生主动参与创新,而且让她们创新的东西得以向大家展示,让学生对创造拥有了更大的热情,拥有了主动创造思考的能力。
二、运用创造思维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在体育教学中,把学生按6~8人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有一定的差异,但要求小组成员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安排创编学习时,要把握均衡度,每一段时间教师要针对小组情况进行调整,使小组之间有一定的竞争性,在教学设计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成功扮演小组中的每个角色。
(二)教师讲解要有启发性、感染力,不能照本宣科、平铺直叙,提出的问题不能简单化、庸俗化,要有思考性,有吸引力,要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欲望的各类问题,让学生的讨论研究有针对性、有主题、有方向、有目标。
(三)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思维前,教师要加强方法的研究,教给学生创造思维的方法和要求,例如:队形的创编、评价等方法,指导学生有组织、有秩序、高效率地完成任务。
(四)练习要有实践性、激励性。是否能主动思考是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内容和重点,创造思维成功与否与此环节紧密相连,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适当增加教材的深度,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求的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总之,适当的传授给学生一些创新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对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创新能力是有帮助的。可以让学生更加有条理的进行思考,对事物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进行再创造。然而,在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思维前,教师要加强方法的研究,教给学生创造思维的方法和要求,以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 朱永新.创新教育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
[2] 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74-179.
篇2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是专业设计人才,是极富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因此,计算机平面设计人才教育的关键是对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思维是智能发展的高级形式,培养富有创造力的计算机平面设计人才必须从创造思维培养入手,运用联想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逆向思维等方法,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所谓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是智力活动的重要部分。它是一种摆脱了习惯定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鼓励在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进行聚合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同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也须以创造性思维作为基础。创造思维是智能发展的高级形式,培养富有创造力的计算机平面设计人才须从创造思维培养入手,运用恰当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1)联想思维法─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联想思维法是根据事物之间都是具有接近、相似或相对的特点,进行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它是通过对两种以上事物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与可比性,去扩展人脑中固有的思维,使其由旧见新,由已知推未知,从而获得更多的设想、预见和推测。著名美学家王朝闻说:“联想和想象当然与印象或记忆有关,没有印象和记忆,联想或想象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很明显,联想和想象,都不是印象或记忆的如实复现。”在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创作的过程中,联想与想象是记忆的提炼、升华、扩展和创造,而不是简单的再现。从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一个设想导致另外一个设想或更多的设想,从而不断地创作出新的作品。想象力是计算机平面设计人才创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想象力的人有着敏锐深邃的洞察力,能在混杂的表面事物中抓住本质特征去联想,能从不相似处察觉到相似,然后进行逻辑联系,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联想与想象思维方法的训练,先由教师分析问题,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由一名学生主持。第一阶段,基本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试行方案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第二阶段,解决问题设想:类比的设想类比的选择类比的研究;第三阶段,得出结论。根据思维中的想象离不开联想这个心理过程,再根据课程要求进行大量的有关想象的训练。另外,阅读和欣赏优秀文学计算机平面作品。当一个人在欣赏他所喜爱的作品时,会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气氛和环境,从中产生特定的联想。
(2)发散思维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思维方法又称辐射思维法,它是从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顺应各个角度,提出各种设想,寻找各种途径,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方法。发散思维的培养是创造思维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发散思维的培养应围绕四种技能进行。①流畅性:是指在短时间内表达出不同观点和设想的数量。培养学生的思维速度,使其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列举较多的解决问题方案,探索较多的可能性;②灵活性:是指多方向、多角度思考问题的灵活程度。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考虑问题的良好品质;③独创性:是指产生与众不同的新奇思想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突破常规,敢于创新的创造精神;④精致性:是指对学生事物描述的细致、准确程度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步骤地扩大思路,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达到训练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
(3)收敛思维—法培养思维的整合性。收敛思维,也称聚合思维或集束思维,是在已有的众多信息中寻找最佳的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在收敛思维过程中,要想准确发现最佳的方法或方案,必须综合考察各种思维成果,进行综合的比较和分析。因此,综合性是收敛思维的重要特点。收敛式综合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而是具有创新性的整合,即以目标为核心,对原有的知识从内容和结构上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和重组。收敛思维的具体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类比、归纳与演绎、定性与定量等。在专业课教学中,针对学生特点,可采用以下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收敛思维能力。①抽象与概括的训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②归纳与演绎的训练。归纳法又称归纳推理,是从特殊事物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演绎法又叫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在认识过程中,归纳和演绎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③比较与类比、分析与综合的训练。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综合性思维。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加强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训练,促进了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和个性特长的发展。同时,学生的其他素质,如情感、兴趣、意志等,亦得到相应的提高。
(4)逆向思维法─培养思维的独创性。逆向思维法是相对于习惯思维而言的,也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法,它常常与事物常理相悖,但却达到了出奇不意的效果。因此,在创造性思维中,逆向思维是最活跃的部分。逆向思维法有以下三大类型:①反转型逆向思维法。这种方法是指从已知事物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常常从事物的功能、结构、因果关系等三个方面作反向思维。②转换型逆向思维法。这是指在研究一问题时,由于解决某一问题的手段受阻,而转换成另一种手段,或转换思考角度思考,以使问题顺利解决的思维方法。③缺点逆向思维法。这是一种利用事物的缺点,将缺点变为可利用的东西,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并不以克服事物的缺点为目的,相反它是化弊为利。偶尔择用这一手法,也许更能达到出其不意、出奇制胜的效果。
2从学生平时自身修养形成谈
(1)先是欣赏和模仿高手的作品,高手的作品大家都认可,肯定有她的优秀的地方,在欣赏和模仿的同时,吸取养分,虽然暂时赶不上高手的水平,起码也比一般水平要好。
(2)现在高速发展是网络时代,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慕课、网络教程等资源进行学习。不懂得还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引擎Google和Baidu进行查阅学习。
篇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艺术设计教育的关键,本文论述了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创造性思维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问题,指出培养富有创造力的艺术设计人才必须注重加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运用联想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等方法,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以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和迫切需求。
关键词:
艺术设计 培养创造性思维 联想思维 逆向思维 发散思维 收敛思维
中国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4-0151-02
现代艺术设计日益关注“创造性”,毋庸置疑,设计的本质是创造,没有创造性的艺术设计作品是匮乏无味的,而创造性的结果则来源于创造性思维。掌握与创新设计密切相关的创造性思维和方法,是培养优秀的创造能力的基础。所以说艺术设计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活动应伴随艺术设计教育的全部过程。下面,笔者将从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艺术设计教育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几个方面,对艺术设计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问题略作探讨。
一 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是通过直觉、灵感、推理、实践而形成的高级思维过程,是智能的升华,是智力、想象力的高级表现形态,也是思维本身的创新。就创造性思维本身来说,它不是某一种单一的思维形式,而是由多种思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综合体。在综合性思维中,可能既包含有抽象思维,又包含有形象思维,既有发散性思维,又有收敛性思维,既有逻辑思维,又有非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在创造过程中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是设计创造力的源泉与核心,也是设计人才最重要的素质。
二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艺术设计也已扩展到我们生存的许多领域,需要大批有较高专业素质和能力的设计师,而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是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就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来看,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现在已经步入了空前发展的时代,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目前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远远落后于时展的需要,尤其在对学生开拓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仍然存在问题。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中有一种值得思考的现象,那就是教学方法上的“由技入道”,过于强调技能的训练,不重视个性化的创造。而学生对计算机绘图软件的使用也没有正确认识,在设计创作过程中,不注重思维过程,盲目依赖计算机,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是一味追求最终的表现效果,结果最后完成的作品经常是东拼西凑、抄袭而来的。创作设计的过程是创造性思维的活动过程,计算机只是一种工具,不能代替人脑进行创造性思维。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宗旨不是培养“合格”的操作者,而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艺术设计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实践表明,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不仅仅是某一艺术设计课程的要求,而是要贯穿于整个艺术设计教育的始终,无论是基础训练还是应用设计训练。有效的方法加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才能在短时期内使学生脱离僵化单一的技能技巧的学习,使学生在设计教育中掌握一种正确的思维方法,在创造的道路上能够找到突破口。这正如教育学家佩斯塔洛希指出的,“教育的主要目的与其说是让学生积累知识,倒不如说是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由此可见,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艺术设计教育的重点,也是艺术设计教育的关键。
三 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方法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就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心智活动。它是多种思维形式特别是形象思维与辩证思维的高度结合的结果。在艺术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要灵活运用,那么,我们如何来培养创造性思维呢7创造性思维方法主要有联想思维法、逆向思维法、发散思维法、收敛思维法等,我们应该合理地运用这些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联想思维法――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联想是一种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联想能力的前提取决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在思维过程中会闪现存储在大脑中的记忆信息从而产生联想。联想思维法是根据事物之间都是具有接近、相似或相对的特点,进行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它是通过对两种以上事物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与可比性,去扩展人脑中固有的思维,使其由旧见新,由已知推未知,从而获得更多的设想、预见和推测。
联想思维是建立在逻辑思维之上的正确想象的必然结果。联想思维要遵守三条法则:一是有接近才能联想,即联想的事物之间必须有某些方面的接近与联系,能在时间或空间上使人脑与外界刺激联系起来。例如看到鱼马上会想到大海,提到祖国首都立刻联想到北京;二是有相似才能联想,即联想事物对大脑产生刺激后,大脑能很快做出反应,去想起与同一刺激或环境相似之经验。三是有对比才能联想,即大脑能想起与这一刺激完全相反的经验。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德国物理学家、哲学家、量子理论创始人马克斯,普朗亦亦说:“一种对于新观念的鲜明直觉想象力,它不是依靠推论,而是靠艺术家创造性的想象而产生的。”这些话都说明了联想思维对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没有思维想象力就没有创新思维。在设计创作的过程中,设计者要面对的创作对象是干差万别的。此时合理地运用联想思维,充分展开想象,就能够把一个个知识点串联起来,从而无限延伸、发展这些点,由此产生新的设想,并创造出新的形象。
(二)逆向思维法――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逆向思维又称反向思维、逆反思维,是指从反面(对立面)提出问题和思索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以悖逆常规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逆向思维可以突破定势,避免常规思维的趋众化和惯势,从而获得独到的见地。
在创造性思维中,逆向思维是最活跃的部分。进行艺术设计创作,按照常规思路,有时我们的作品会缺乏创造性,现代众多有创新意识的设计作品,往往是设计师运用了逆向思维的方法进行艺术创作。以一件平面设计作品为例,在日本设计师福田繁雄以“和平”为主题的招贴设计中,将一颗脱离弹筒的炮弹,在视觉流程上作了反向处理,倒飞回炮口。这种反视觉常规的图形设计使观者感悟到其深刻的内涵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它向人们传播一个历史的真理,并向侵略者提出警告:“谁发动战争,谁将自食其果,自取灭亡!”倒飞回炮口的炮弹给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体现了逆向思维的在设计中的运用。我们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运用逆向思维法可以打破思维定势,从相反的方向来考虑问题,多问些为什么,就会多一些创作思路,有时就能够起到出奇制胜的独特艺术效果。
(三)发散思维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发散思维也称多向思维、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从已有的信息出发,尽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展,求得多种不同解决办法,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结果。它是一种不受常规束缚,寻求变异,寻找多种不同解题途径的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是整个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和核心。它是一种多方向、多角度和多层次的思维过程,具有思路广阔性、流畅性、新颖性等特点,对同一问题的信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发散,有效地弥补了单一思维方式的局限,打破了思维的定势,将不可能的观念转变为可能,其结果有可能由己知导向未知,发现新信息,开拓新领域,这对培养创造性人才有重要意义。
具体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步骤地扩大思路,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达到训练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头脑风暴法”训练正是一种创造性设计思维互动的组织形式。
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它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首次提出的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它是一种通过小型会议的组织形式,让所有参加者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自由交换想法或点子,并以此激发与会者创意及灵感,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该方法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其基本原则是,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堂上,通过暂缓作出评价,鼓励学生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追求与众不同的、关系不密切的、甚至离题的想法。以便于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头脑风暴法通过多人集体讨论,相互启发,激发创意灵感,从而引起创造性思维的连锁反应,形成综合创新思路。研究表明,通过“头脑风暴法”的训练,学生在创造性测验中,其创造性分数确实有所提高。
(四)收敛思维法――培养思维的整合性
收敛思维,也称聚合思维、汇集思维、聚向思维等。与发散思维相反,收敛思维是从已知的前提条件(如方案、设想、思路、知识、经验等)出发,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将思维集聚到这个中心点,通过分析、比较后,寻求出一个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案,或逐步推导出唯一的结果。在收敛思维过程中,要想准确发现最佳的方法或方案,必须综合考察各种思维成果,进行综合的比较和分析。因此,综合性是收敛思维的重要特点。收敛式综合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具有创新性的整合,即以目标为核心,对原有的知识从内容和结构上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和重组,收敛思维法是对发散思维的成果进行加工整理,总结与概括,最终提出有价值的因素并形成完美的新方案,提高收敛思维能力也就是提高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应该有的放矢地加强对学生的收敛思维的训练,促进了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和个性特长的发展。四结束语
艺术设计人才是极富于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所谓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同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也须以创造性思维作为基础。
篇4
关键词:强化训练;拓展学生思维;精心设计
既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的重要,而数学的课堂正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时机。为此我在课堂中尝试了几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强化口算训练,畅通学生思维
口算训练要从低年级抓起。口算的思维过程实际上要比笔算复杂得多,通过口算的训练快速性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从而达到思维的流畅性。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每天都会有口算的练习时间,如,在教学《6的乘法口诀》一节中,我设计了一组练习:
(1)3×5 4×2 3×3 5×2 4×3 4×5
(2)2×4 1×2 2×2 3×3 1×4 2×3
要熟练而正确地通过这一组口算训练,学生的思维必须是敏捷的,必须是连贯的,加强类似对比的口算训练,对于学生思维的变通性、流畅性是至关重要的。
二、强化联想中的训练,展开学生思维
联想是创造的翅膀。强化联想中的训练是充分利用人脑意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路,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大有益处。
创新思维也是联想的拓宽、形成、深化和发展的过程。要展开学生的思维,就要引导学生想得远、广、活,从多角度、多功能上着重训练。而数学学科又十分有利于联想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正方体、长方体”时,针对学生学习三维空间知识,空间想象力薄弱的现实情况,应该着手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我先让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最终使学生闭上眼睛都能熟练地说出长方体的六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在此之后,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出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通过强化联想中的训练,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展开了学生潜在的创造性思维。
三、强化多元的解题思路,发散学生思维
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训练学生的思维过程是重点。创造性思维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此我在教学中创设“多思考就是好学生”的氛围,保护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一题多问”的训练,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敏捷性。在强化多元化的提问思路训练中,我着重进行“开放式”训练,在问题不唯一的开放性习题的训练中,如,减法应用题的提问中,我首先跟学生一起总结出了5种提问的方法,接着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最终针对出现的减法应用题自主提问,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问身边的小朋友。尽可能“简”,尽可能“新”的答案来。而这本身就是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地活跃,不断地发展着……
四、开拓解题思路,拓展学生思维
篇5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重要课程,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为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善于学习,善于创新,以符合“三个面向”的要求,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当前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这个概念的含义,中外众说纷纭,解释不一。我以为按照结构论的观点概括为“创造就是形成新的结构”的提法,较为简练、确切、全面。由此推论,把创造性思维解释为“形成新结构的思维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是较为恰当的。
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类。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是这两类思维协调统一,综合运用,辩证发展的过程,下面对发散思维在教学中的训练简单地谈一下个人粗浅体会。
发散思维是对同一对象材料,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结构形式,不同的关联出发,分析出不同的结论的思维方法。如对三角形分类,按角来分,可分为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又可进一步分为等角三角形、不等角三角形、按边来分,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就其顶角来分,又可分为等腰锐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和等腰钝角三角形,……因为发散思维的方向是多角度、多层次、多结构的,所以它对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可能提供多种多样的思路和方法,因而易于找到开拓前进的途径,易于找到最佳方案,具有可贵的创造价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学中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要充分利用“变式”教学,使学生克服静止孤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所谓“变式”就是对所用材料的内容和形式,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如讲角的形式,可以有:过一点引两条直线所组成的角;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所组成的角;一个点向两个方向作直角线运动所形成的角等。
二、结合教学及时提出一些开阔学生思路的问题,让学生讨论研究,以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和钻研问题的精神
如学习三角形全等定理之后,提问“边、边、角”和“角、角、边” 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学习惯性之后,提问:“跑步时为什么容易扑,滑冰时,又为什么容易后仰?”学习了矩形以后,提问:把一个矩形直剪成面积相等部分,有多少种剪法?这样会启发学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进行研究讨论,有时甚至会提出一些很新奇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勤思、善想、好问深钻的习惯。
三、结合学生提的问题、例题和习题,要注意多样性以便培养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
在考虑答案的质量时,不仅要看解答得是否正确、适当,而且要看解答的方法和内容能否创新,选用例题、习题,形式要多样,如选择判断、改错、问答、计算、证明、图解……又要有多样性解答,如一解多题类,一题多解类,一题多变类等。给一定条件,让学生编造不同形式和的习题,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方法。
四、注意发散思维训练和聚合思维训练的结合
过去在教学中单纯地强调了集中思维,而忽视了发散思维的训练,学生按照固定的思路去思维,大大地限制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目前提出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但不能忽视集中思维的训练,发散思维主要是训练思维流畅性和灵活性,能在解某一问题时可以很快想到各种可能情况,但如果没有集中思维的训练也就是没有给予分析比较的能力,没有及时从各种情况和可能性作出正确判断的训练,往往是面对很多方案,很多可能性,表现出犹豫不决,优柔寡断,难以提出创新和独特的见解。这样培养不出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即要有发散思维的能力,又要有集中思维的能力。
五、注意对每个学生有均等的训练机会
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一种气氛,使每个学生(特别是差下生)被作为一个探索的主人来看待,便他受到敬重,懂得自尊,鼓励他们进行创造的尝试,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帮助他们获得自己去创造成就的勇气和决心。
六、注意防止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萌芽的抵制
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进行的一种集体活动,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的思维过程中和思维活动都带有因人而异的特点,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越出或产生教师未能预料的,甚至是出于教师意想不到的想法和解法,这正是学生积极进行创造思维的表现和结果,应该肯定和鼓励,不能强行将学生思维的表现和结果,应该肯定和鼓励,不能强行将学生思维过程纳入教师设计的轨道,去束缚学生的创造思维,更不能采取批评的手段,用严厉的措辞训斥学生或用蔑视的语言取笑、讥讽学生,以免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禁锢学生的智力,阻碍学生通向新的思维。即使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上有错误或离题太远,教师也应耐心予以指导。
正如前面所述,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形式,发散思维是主导性成份,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是培养创造思维的重点,发散思维具有三个维度: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1)训练“流畅性”思维抓住一个“想”字;
(2)训练思维的变通性,抓住一个“活”字;
篇6
本文就作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思维的辐射性训练
思维的辐射性训练即是创造性思维的广度训练。它要求由一点引发出去,打破框框,拓展思路。这项训练可主要通过审题、填题、议题进行。
1、全命题审题,克服思维的单一性。
要做到这一点,在审题时就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捕捉题目中隐含的信息,帮助学生克服单向的思维方式而造成审题的片面性。
2、半命题题目的填写,克服单一的集中思维的倾向。
应当指导学生应用“发散集中思维法”进行由发散到集中的全程思维训练。如要求学生填写《我渴望——》这个半命题,要启发学生把渴望的所有内容都列举出来,然后进行集中思维,从中筛选出自己最渴望的内容写。
二、思维的独创性训练
思维的独创性训练即是创造性思维的力度训练。这种训练要求以思维的批判性为前提,以新颖的眼光看问题,在早已习惯的现象中看出新东西。具体操作有以下几点。
1、立意逆向思维。
①对常用的格言、俗语等进行反向思考,推出新的意义点。如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事未必成;酒香不怕巷子深——酒香也怕巷子深等。②从所给的材料中反向寻找意义点。如班门弄斧——不迷信权威。
2、选材克服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人们生活经验和生活习惯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往往使人们以固定的方式去思考问题,限制了人们的创造性。我们要克服学生在选材时“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就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尽量避开那些人皆熟知,人人能写的“大材料”,努力从生活宝库中别出心裁地筛选那些只有我知的“小材料”。这样才能做到选材新颖。 3、构思力求别出心裁。
从指导学生写记叙文来说,要学生尽量避免照搬生活的流水账式的写法,力求写得曲折有致。①学习运用能够制造悬念的倒叙手法,写好“压轴戏”。②对具有连贯性的动态结构,要力避平铺直叙,指导学生运用悬念迭起法、感情起伏法等,写得波澜起伏,跌宕多姿,显示出结构的动态美。③结尾要求不落俗套,尽量构思出一个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
三、思维的深刻性训练
学生写作文不能有意识地体现中心,是由于缺乏思维的深刻性所造成的。要进行思维的深刻性训练,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感知和体验生活,提高他们对生活的认识。这方面最好的方法是组织他们从不同侧面去认识和体验生活。如对班主任可能有很多不同的认识:不经意的一眼足以使你心神不定;掌管一群老鼠的猫;拥有众多孩子的父母;即使办公室离教室很远,也能听到同学们的声音等等。其次,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如“一分为二”地看待一切;要全面地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第三,指导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生活中的很多案例,都是能引起人们的内心共鸣的,引导他们分析这些案例并写成文章,有利于提高他们感悟生活的能力。
四、思维的灵活性训练
篇7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
高中地理新课程目标要求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注重发展学生的感知、记忆和想象能力,重视地理知识转化为地理智能,努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加强创新思维的训练及其方法的掌握,能够灵活地运用地理知识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思维、创新素质和能力的人才。
高中地理思维能力主要分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三种类型。
(1)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是指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差异、空间联系、空间运动和空间变化的规律等的判断、分析、概括及评价的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又称抽象思维能力,是主体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
(3)创新思维能力。是指能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智力活动的最高表现。
创新能力是人们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有知识,通过思维活动产生新知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思维的智力活动,其核心为创新思维能力,能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笔者主要探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坚实的基础知识,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
知识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具有牢固的地理知识,才能使地理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打好坚实的基础,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这是地理思维流畅的保证,也是创造性思维顺利进行的基础,离开规律性的地理知识作理论指导,思维敏捷灵活、思路开阔就是一句空话。熟能生巧,巧能创新,只有使学生的地理思维符合客观规律,才能使学生具有新颖的创造性思维。
2.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措施。一个人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在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创造性地发现问题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因素,没有创造性问题,也就谈不上创造性思维。好奇心是一种潜能,只要很好地“挖掘”,就能变为极强的学习动力。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必然带来一连串的思维活动,这种情况如果及时得到教师的鼓励和正确引导,则必将使他们的思维活动更持久、更深入,从而达到促进其智力发展、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3.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是探索的求异性,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创新思维的培养:形成了封闭式的思维定势,束缚了学生的地理思维,与培养创造性思维不相适应。因此,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启迪智力,培养学生的多端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4.加强各种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创造性能力离不开知识,但是,学生掌握了大量的地理知识并不能说明就有了地理创造意识能力。要把知识转化为创造意识,还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工作,其中加强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综合练习,是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综合训练,学生能突破常规,加强地理知识的纵横联系,把头脑中所贮存的地理知识与地理现象有机地联系起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思维的训练应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训练逆向思维,促进思维的流畅性;训练求异思维,实现思维的灵活性;训练发散思维,激发思维的求异性;训练集中思维,强化思维的综合性。这些都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的纬度,进而升华出创新思维。
5.打破“思维定势”,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如果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教科书的框框内,不准他们越雷池一步,那么只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一种“休眠”状态,扼杀了学生的首创精神。如何使学生认真学好前人的知识,既不受其拘束,敢于另辟蹊径,又能言之有理,持之有故,这就必须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打破“思维定势”,从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设想。应注意到,对学生的问题要推迟判断,避免武断。过早地下结论或向学生预示解决方法,都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即使学生把答案搞错了,也不必大惊小怪,而是要善于区分“笨拙的错误”和“创造性的错误”。后者往往是成功的先导。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运用“变式”教学,克服学生孤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消极定势的影响,即对同一事物要善于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揭示。同时,教师所提问题也要有较大的内涵,要多提需要从不同思路考虑的问题,以有利于学生进行扩散思维,使学生产生尽可能新地尽可能多地提出独创的想法、解法、见解和可能性。
6.开展第二课堂教学,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为创造性思维提供充足的营养
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教学中,但又不能仅局限于课堂。第二课堂形式是多样的,如地理墙报、地理模型制作、气象观测、环保漫画、环保小论文、手抄报等。这些课外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化知识,增长见识,丰富情感,从而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增长。如组织学生广泛地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实践,这些课外活动过程偏重于对各种地理现象的考察与调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造能力。
每个学生天生都有一种探索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营造一种积极思考的氛围,把学生的头脑当作火把点燃,而不是当作容器灌输知识,培养并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思维,提倡他们自我探究、体验学习过程,从中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的勇气,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学习心理基础与地理思维[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卜克.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厉以贤主编.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篇8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作为艺术设计教育的特色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实践性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具有行业竞争力人才的有效途径。现阶段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在教育教学内容上,应围绕社会职业能力要求,变单一的技能训练为创新能力培养。要根据社会环境变化,变教学生“学什么”为教学生“怎么学”。“怎么学”就意味着需要方式、方法引导,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导入设计方法学尤为重要。因为“设计方法”强调设计语法的通用法则,它侧重的是如何做的方法问题。
一、我国高职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现状
设计基础课程需要解决的是形态、空间、线条、肌理、色彩等设计元素,记忆空间分割、平和、统一等设计原则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一般有: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速写、构成基础、图形设计、文字设计、编排设计等。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速写是解决造型问题的,构成、图形设计或图形创意、编排设计是解决空间、创意、编排、设计原则问题。
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应注重基础与专业创新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艺术性与科学性兼顾,以适应现代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传统基础教学中缺少设计方法的教学环节,缺少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衔接环节。“设计方法学”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科的方法起点和过渡的关键环节。
二、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中设计方法学的实施现状
1.设计方法学的起源
二战后,西方国家消费模式由战前的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产品设计涉及的因素越来越复杂;二战前基于设计师个人经验的设计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复杂的社会需求,基于团队合作和科学理论设计方法成为二战后设计理论研究的重点。
与战前基于个人经验的零散的设计方法不同,第一代设计方法学研究试图建立起基于团队合作的系统的设计方法学;像定义科学活动一样定义设计活动,建立“设计科学”;相应的,其关注的重点更多的是一般意义上的设计行为而非具体设计。
西蒙将设计定义为“问题—解决”的过程,将方法视为有目的地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设计的创造的过程就成了对问题的分析和决策的过程,正如Archer提出的设计程序。
在早期教学的基础上,20世纪70年代早期,里特尔发起了他称之为第二代设计方法学的研究。其重点是对“不良问题”和“基于观点的信息系统”的研究。
2.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中设计方法学的实施现状
设计方法学是自研究设计的一般性方法、技巧、手段、进程及规律的一门新型综合学科。是以系统工程的观点分析设计的战略进程和设计方法、手段的战术问题。现代设计方法学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门学科,主要探讨工程设计、建筑设计和工业设计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涉及哲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美学、思维科学等多领域,强调创造性,是一门研究开发和设计的方法论的学科。
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国内的“设计方法学”往往就是“工业设计方法学”,只有工业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中有关于“设计方法”的设置。在广告设计、动漫设计、室内设计等设计专业少有学校开设关于设计方法的课程。
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设计方法学”课程体系的建立
1.理论模块
这一模块提供设计方法学的学科构建、范畴,介绍对设计方法有重大关联的交叉学科、理论,以及设计方法的各种思潮。
“如果我们打算理解或解释一件艺术品,我们预先所要作的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去制造某些指导性的原则”。阿恩海姆的视知觉研究作为视觉传达专业的方法学学习比人机工程学更适合,也是艺术设计专业设计方法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
2.思维训练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从理念转化为思维过程,有针对性地根据各专业特征开发相应的思维训练课程,进行逻辑的或是直觉的思维训练。通过思维的收敛与发散、抽象概括与具象描画、理性思考与非理性跃迁等方式技法思维智能,促进创造力的发挥,达到创新设计的目的。
我国设计教育中设计思维的训练大都与专业结合,因此受到专业性质的诸多局限,例如视觉传达的设计思维多为图形创意方面的训练,产品设计的设计思维多为造型的想象与表达的训练。但是综合多方面因素,作为基础的设计思维的训练应当超越专业局限。
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思维训练课程中着重将艺术的想象力和设计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结合起来,从而开启学生心智。使设计思维的训练不只停留在视觉传达专业的图形创意,产品设计的关于造型的想象力与表达上,而是打破壁垒,进行最基础最宽广的思维训练,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于艺术设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
3.方法训练模块
现代设计教育越来越注重思维与方法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造性、前瞻性的艺术设计新生力量,避免学生停留在单纯的技法层面,建构其独立思考的设计生涯。
科学的设计方法将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从而提高创造能力;不断增长的创造能力可促成更多方法的形成与逐渐成熟。通过专业对口训练,以传达各专业设计通常遵循的作业法则,通过规范化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作铺垫。在这一过程中,将理论模块与思维训练模块成果相结合,进行实践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设计方法论的培养与训练是本课的重点,通过讲授与训练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课题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建立相应的设计方法与路径,与依靠灵感的感性设计共同构成相对完整的设计方法。
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设计方法学的导入与实践——以广告设计专业为例
1.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现状
作为从事广告设计的设计师,不仅要有熟练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综合设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要具有市场意识;既要注重实践的探索、设计创意的开发,又要注重设计理论的学习、设计观念的变革。在广告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要适当增加与设计艺术相关的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视野开阔的知识空间。拓展设计者创造性思维,适应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
广告设计包括广告策划、广告文案、广告创意、图形、字体、版式、电脑执行等是最具整合性质的专业技能。策略、创意、设计与制作是广告公司处理项目流程的重要阶段。大广告公司与中小型广告公司分工与流程有所不同。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对处理广告个案全流程的知识理解与技能掌握尤为重要。
2.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中导入设计方法学
自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启动以来,以“行动就业导向”的教学方法和“工作工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正在建立。设计方法学的教学中正是强调“问题的解决”和“问题解决的方法”,以“方法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设计方法学的教学在课程训练上着重强调研究型设计与跨界设计,广告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服装设计等,甚至与其他工学、理学相融合,以期达到全面的设计训练。广告业是创意产业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是市场经济的晴雨表。在现代生活观念与价值观念的形成和传播中起着重大作用。广告服务的客户类型千千万万,这就使得学生不能单单沉浸于一门学科中。
设计思维与方法中“逆反法”、“发散法”、“突破固定模式法”、“设计诊断法”、“头脑风暴法”、“联想与联系法”、“素材库法”、“草图法”、“系统法”、“布局法”、“化繁就简法”、“结构重组法”等都可以很好地在广告设计专业中的课程训练中加以实施,同时可以与广告策划、广告文案、广告创意相融合,更好地培养学生在今后的职场实践中的应变反应、分析判断、综合思考、研究转化等能力。其中设计思维模块的教学与训练特别注重跳跃性思维与逻辑思维并重的教学训练,更是与广告市场注重创意、紧密连接市场的属性相吻合。
五、结语
通过设计方法与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形成设计思维的方法与习性,掌握设计交流与表现的策略,获得深层的设计经验。设计方法与思维的训练对于设计专业的发展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为后续课程和专业课程,如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等课程奠定了创意、创新能力基础,是通向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的桥梁。不仅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篇9
我国高校艺术专业的教学中,常常存在着中国文化体系和西方文化体系的二大教学倾向,在长期西式教学模式的训练下,学生缺少东方审美意趣的学习和传统文化语言的延续,及西式基础教学训练方式对学生各专业的学习衔接不紧密等问题。新时期,我们探索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设置、美术学的基础教学、平面设计的基础教学、空间设计的基础教学等。在厚基础、厚文化而再创造的基础教学中探索,使学生更好的具备综合艺术功底和更实用的基础教学训练。
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改革,我们尝试将“技能性研究”延伸到“艺术思维训练研究”,结合西方当代文化审美和保持中国特有的传统语言;我们探索指导学生运用理性思维结合感性思维,了解美学形式规律,引发专业思考,学习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既具有美术文化素养和绘画技术,又具有设计的形式语言解读能力,使学生具有“专业化”与“创造性”的艺术基础语汇能力,便于学生将艺术基础学习更好的运用到以后的各专业创作实践中。
二、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创新思维方式探索
艺术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新世纪开放的、动态的国际文化空间中,我国的艺术教学以兼容并蓄,综合创新为宗旨,积极维护民族文化延续的基础上,探索美术教育改革实践的新路。在艺术教学中传统的构成学科为主要内容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在设计教育中已经开设多年,其教学内容、模式和手段等方面已经逐渐固化,需要改革创新,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我们通过艺术基础教学的改革,探索训练学生能够恰当的运用绘画造型语言,表达思维意图和艺术情感。同时,通过对构图、造型、色彩、时空、肌理、材料等六大方面的形式原理的研究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造型创新的思维能力。
艺术基础课程从形式理论方面讲授绘画形式语言的基本规律,从绘画的“技能性研究”延伸并提升到绘画本体的“原理性研究”,指导学生从形式层面和语言思维层面理解艺术造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观念、技术与材料在不断的更新,高校美术教育也随之不断的在改革与创新,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个性化思维与审美意识。艺术设计造型基础课程重点在研究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上,力图建立造型基础教学的新方式,以便更好的适应时代、经济、文化发展。
三、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关键环节
(一)深入理解艺术基础教学每个环节的作用和意义
艺术设计造型基础课程是在深化学习专业设计前所必修的基础课程。这些课程是探索与研究设计造型中的形态、色彩、材质、构成方法、形式美法则等多方面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接受扎实的设计基础训练,掌握艺术规律的原理方法,同时奠定设计语言不断创新的基础。
传统的综合绘画造型教学主要是针对美术学绘画专业的基础教学而设立,对造型能力的提高以及对理解和把握综合造型的运用特点有很大帮助。传统的构成课程为主要内容的艺术设计造型基础课程在设计教育中已经开设多年,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新的基础教学课程中融入了新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并对艺术设计基础课程进行了梳理和回顾。
艺术与设计的传统基础课程有素描、线描、水彩、速写等基础造型课程。在以往美术学和艺术设计基础专业课程中大都设置一样的基础造型课,这些基础课程普遍都倾向传统训练方式,都是再现描摹客观现实和研究常规的光影、色彩规律。美术教学的常规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的美术基础,再现客观现实的造型能力和准确表现色彩环境语言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随着专业的不断发展,基础课程的设置有了新的改革趋势,美术基础课程的学习毕然和专业课程的学习紧密联系;重点培养专业思维方式和创造性思维的专业能力,对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起思维训练的指导作用。
(二)不同专业学科对艺术基础教学的不同需求
通过艺术设计造型基础课程训练,弄清造型的生成规律及不同造型所起的作用,使学生由绘画语言装换到设计造型语言的能力。学生了解造型艺术的不同发展历程,并学会将西方造型的结构特质元素和中国造型的表现特质相融合,丰富造型的多种表现途径。使学生认识综合绘画造型,学会用“绘画造型意识”去审视形象。并了解造型基本方法要素,使学生掌握局部入手、主观取舍、运用对比、强化特征、注重节奏、夸张处理、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造型法则。
根据艺术与设计专业不同课程的设置,我们重点研究基础课程的创新改革。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中,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装饰色彩、设计基础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手绘表现技法、版式设计、传统纹样(图案)设计、图形设计(创意)等基础艺术课程。通过这些课程落实艺术专业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奠定艺术专业学生专业学习的基础和新高度,同时,根据不同专业基础课程的需求方向必需对基础课程做出改革和探索。
明确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和方向是为了更好的使学生奠定专业课程的学习基础。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改革中,对基础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线描、构成等课程的创新语汇加以改革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拟向思维、跳跃思维等等创新艺术的多种表现思维形式,同时强化学生的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想象性思维的训练。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平面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专业、多媒体设计专业、动画设计、影视合成等等新时期的各类艺术专业课程。
四、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创新思维训练的目的和意义
篇10
一、异中求同,训练求同思维
所谓异中求同――就是在看来并不相同甚至相反或不相干的事物中寻找其共有的特征。在识字教学中挖掘其共性,往往能发现事物之间隐含的不易发现的共有的本质特征。识字本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每次识字均包含学生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的智力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不能单纯为识字而识字,而应注意学生能力及思维训练的层次。如,我在教象形字“日、月、水、火”时,先出示一系列实物图片,观察比较:谁能发现这四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先一愣,思考讨论后便发现这四个字与实物图片很像。我不失时机地引出:“对!这样的字就是象形字。象形字很好记,字形与本身相似,以后我们学习象形字只需把字与实物联系起来,学习就简单多了。”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形声字、会意字也能很快把握其成字规律。
二、同中求异,训练求异思维
同中求异,即在类似的知识中寻找其中的差异。只有抓住事物的个性特点,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它,运用它。汉字的区分千差万别,有的更是细微难辨,许多字仅一笔之别。如若把握不准,就会出现错字、别字,这一点可以说是识字的难点。我在教学时就非常注意求异训练。如教“晴-睛”二字,我先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已掌握的形声字规率找出相同点,再找出二者差异及其原因,生字的写法用法便不会出错。因此,只有掌握字与字之间的细微差别,才能真正掌握汉字(词),同时也才能让思维训练落到实处,大大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求异思维水平。
三、变换形式,发展想象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这就要求我们针对不同的字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形义扩展想象,既能增强学习效果,又能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
(一)利用实物、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
如教“休”字,我先让学生想象人休息时的样子?大多学生会想到:人要靠床上!那床是什么做的?“木头”!试想“休”字会怎么写呢?再出示图片“一个人靠在书上”――“休”。刚才,大家想对了吗?想对的同学异常高兴。运用这种方法既能让学生很快地掌握生字,又能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
(二)利用谜语,发展想象
用猜谜语的方法不仅可以训练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同时也能发展了学生的动脑能力和思维水平。
(三)学生画画、表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如教“水”字时,我启发学生想象并动手画出各种水的形态。学生用图画画出“翻涌的浪花、平静的潮水,晶莹的露水等”。通过画画想象,学生既丰富了词汇,记牢了生字,又培养了想象力。同时,动作表演也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