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31 04:33: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存货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存货管理的重要性
存货是一个财务上的概念,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资产,包括库存中的、加工中的和在途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产成品以及发出商品等。企业为保证生产经营过程的连续,必需有计划地购入、耗用、和销售存货。
存货是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它的存在势必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一般情况下,存货占企业总资产30%左右,其管理、利用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效率,在不同的存货管理水平下,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差别是很大的。实施正确的存货管理方法,通过降低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货的流转速度和总资产周转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另外,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存货企业物流的重要成份,据营销学家估算,其成本降低作为的潜力比任何其它市场营销环节要大得多,如企业物流成本占营销成本50%,这其中的存货费用大约能占35%,而物流成本又能占产品全部成本30~85%;在美国,直接劳动成本不足工厂成本10%,并且在不断下降,全部生产过程只有5%的时间用于加工制造,余下的95%时间都是储存和运输时间。由此看来,降低存货成本已经成为“第三利润源泉”。在企业管理的其他环节成本降低潜力不大的情况下,在降低存货成本上下功夫已经是成本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最终所向。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的强弱。
二、JIT简介
JIT直译为“正好准时”,所表达的含义:“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最早由美国人提出,后传播到日本,由日本的丰田公司在7O年代后期的成功应用而成为举世闻名的先进管理体系。它的基本思想是以顾客(市场)为中心,根据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JIT是一种倒拉式管理,即逆着生产工序,由顾客需求开始,订单一产成品一组件一配件一零件和原材料,最后到供应商。整个生产是动态的,逐个向前逼进的,上道工序提供的正好是下道工序所需要的,且时间和数量上正好。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或使库存最小的生产系统。它通过成本控制,改进送货环节和提高产品质量三个途径来实现增加盈利和提高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地位的战略目标。事实证明,JIT存货营理模式的成功实施能够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力,缩短生产周期,大大降低存货水平,缩短设备调整时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率。而JIT这种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已被诸如沃尔玛,英特尔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摩托罗拉,惠普等国际知名大公司所采用。
三、JIT系统与传统的存货管理模式比较
JIT系统与传统的存货管理模式相比有如下特点:
第一,JIT系统是一个需求拉动式的系统。传统方式下,生产往往是按预测的需求编制的固定计划进行,是一种需求推动式的系统。JIT生产是一个需求拉动式的系统。JIT生产只在有需求时进行生产且只生产顾客需要的数量。每一个工序只生产下一工序需要的产品,除非下一流程发来信号,否则不进行生产,且生产需要的材料和零件适时到达。拉动式系统理顺了物流,极大地降低了存货成本,使零库存成为可能。
第二,否定存货存在的合理性。这是JIT系统与传统存货管理存在差异的关键与根本所在。传统观念认为存货成本包括订货成本(或生产准备成本)和存货持有成本,持有存货是非常必要的。订货成本与存货持有成本权衡的结果即是经济批量模型,依据经济批量模型订货或生产产品即可达到存货成本最低。在JIT系统中,存货则被看成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它占用了资金空间以及劳动力等资源,还掩盖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效率低下并增加了公司信息系统的复杂程度。因此,JIT系统不承认存货成本存在的合理性,而是试图将其降为零。
JIT系统认为通过以下方法可以将订货成本降低为零:
一是与供应商建立紧密联系,签订长期合同,持续供给。就外购材料的供应问题而言,与供应商谈判签订长期供应合同,可以明显地减少订货的次数和降低相关的订货成本。
二是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EDI)系统使得持续供给变得更加的方便。通过EDI,供求双方相互交流,及时了解对方需求并最终进行交易。EDI实行无纸化操作——不需要订货单或销售发票,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存货成本。
三是缩短生产准备时间。缩短生产准备时间可以缩短公司的生产周期,并最终降低存货成本。
传统理论认为持有存货可以解决六大问题:平衡订货成本和持有存货成本;满足顾客要求(如按期交货);避免由于机器发生故障,材料或零件不合格,材料或零件缺货而造成的生产中断;生产过程的不稳定;获得折扣优惠;避免存货未来价格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因而肯定持有存货的必要性。JIT系统认为传统方式下持有存货所要解决的问题可通过其它方式解决,而不应依赖于持有存货。JIT通过强调全面预防性维护,全面质量控制以及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一是全面性预防维护。JIT系统如果能够给预防性维护足够的重视,大多数的机器故障是能够避免的。二是全面质量控制。由于JIT生产方式并不依靠存货来替换有缺陷或不合格的零配件及材料,公司对质量的重视应明显的提高,努力实现零配件的零缺陷。此外为了确保零配件或材料在需要时能够及时获得,可以采用“看板系统”。最后,按传统观点,储备存货可以在购买时获得数量折扣的优惠,并能回避由于所购入的货物未来价格上升而造成的不利影响。JIT系统认为与一些经过慎重选择的供应商谈判,签订长期合同,同时与更多的供应商建立广泛的联系,一样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适时能力。适时能力是衡量一个公司对顾客需求的反应能力的尺度。传统方式下,公司通过储备存货来确保公司可以按期交货。适时制JIT系统通过缩短生产准备时间、提高产品质量以及采用单元式制造方式来缩短公司的生产周期,以此提高公司按要求日期交货的能力和对市场快速做出反应的能力。
四、企业实施JIT的内外部条件
袁丽萍:浅析JIT存货管理第一,从企业内部来讲,强调全面性预防维护,实行全面质量控制,鼓励“全员参与”是实施JIT的基本保障。具体的实施条件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客户至上,信息技术发达。二是标准化的流水生产线,生产区域的合理组织,制定符合逻辑、易于产品流动的生产线。三是生产系统要有很强的灵活性,为改变产品品种而进行的生产设备调整时间接近于零。四是完善的质量保证,无返工,次品、不合格品为零,人员生产高度集中,事故发生率为零,要求平时注重设备维修、检修和保养设备。五是JIT存货管理只是JIT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待于企业JIT系统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而整个JIT系统的成功运作需要企业各个部门、每个员工的通力合作,因此,实施JIT必须鼓励全员参与。
第二,从企业外部来讲,全社会科技水平、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之间的真诚、密切协作是实施JIT的有利环境。具体的实施条件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二是全社会科技水平、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企业与外部供应商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要推行JIT存货模型除了上述的条件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条件。如:在信息时代要充分利用信息优势,建立灵敏、可靠的采购渠道网络,快速高效的满足采购需要;其次,还要进行生产经营环节的高度自动化,这样一方面能随时满足客户需要,另一方面,最大限度降低生产过程中人工不可避免的缺陷,消除因生产出次品对整个生产作业流程带来的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JIT存货模型是对传统经济定货量模型的一个否定,因为它否定了存货成本的存在,所以,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推行运用上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在上述的众多条件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产品质量的全面控制。质量就是一个企业的生命,产品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一个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特别在推行JIT存货管理模型的企业,因为要求每道工序都按前一工序的需求来生产,为降低成本,每道工序都不备有存货。如果产品的质量不过关,出现次品、废品的次数就多,再返工的话,所花的成本费用比JIT存货模型节约的成本还要高。这样就得不偿失。所以说只有在质量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才可能谈得上运用JIT,达到进一步减少浪费、提高效益的目的。
现阶段我国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现代化物流技术还未得到广泛应用,缺乏JIT存货管理系统应用和发展的适宜环境。但笔者相信,随着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物流技术的逐步发展与应用,JIT这一现代存货管理理念一定会为我国企业所采纳,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服务。
篇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XX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存货管理,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如实反映各类存货的购入、消耗、结存,促使各类存货合理供应、储存和节约使用,加速资金周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通则》《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参照《XX集团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存货管理办法(试行)》(XX集团办〔2019〕31号)规定的相关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存货,是指各单位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通常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库存商品、委托加工存货、低值易耗品及其他存货。
第三条 本办法涉及的有关业务,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集团公司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XX公司。
第二章 组织与职责
第五条 公司存货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归口管理、权责结合的管理模式,财务部门、实物归口管理部门与使用保管部门分工配合,确保存货安全,以销定产,优化库存管理,避免积压。
第六条 公司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存货管理的职能,包括价值管理、实物管理和使用保管等进行合理界定,明确岗位职责,配备相应的管理岗位和人员;建立不相容岗位分离和实物与价值协同管理的机制,对存货从计划、采购、验收、入库保管、领用(消耗)、库存及盘点到财务结算与核算的整个存货流转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
第七条 为加强公司存货管理,公司成立存货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公司领导(分管财务工作)
成员单位:财务部、企业管理部、物资供应公司、总调度室、后勤服务中心。
领导小组下设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司财务部。
第八条 公司财务部是存货价值的反映和监督管理责任部门,职责如下:
负责制订存货管理办法;
负责存货核算业务,如实反映存货增减变动和减值准备计提情况,提升资源配置效能;
配合实物归口管理部门组织定期清查盘点,确保账实相符;根据盘点结果及时进行盘盈、盘亏的账务处理,根据实物状况做减值测试。
第九条 企业管理部是库存物资的管理部门,职责如下:
负责监督指导存货物资实物管理单位做好库存物资管理,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组织存货物资实物管理单位做好库存物资控制,做好库存结构分析和账龄分析,合理控制库存额度;
组织做好年中及年末库存盘点工作,确保账实相符。
第十条 物资供应公司是存货物资的实物管理单位,职责如下:
负责公司物资供应管理工作,根据存货的类别、特点,制定具体的存货实物管理规章制度;
负责对存货需求计划进行汇总,平衡利库,编制采购计划;
负责存货的采购、验收、入库、保管、出库、调剂及处置等工作,并提出改进建议;
负责建立不相容岗位责任制,对存货的安全性、完整性负责;
配合价值管理等部门做好存货的投保、索赔等工作;
负责建立库存分析管理机制,进行月度库存结构分析和库存账龄分析,制定存货清理台账,经相关部门鉴定、核查,决策机构审批后,实施处置工作;
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年中及年末存货盘点工作,并出具盘点表。
第十一条 总调度室是库存商品的实物管理部门,职责如下:
负责与销售集团确认每月销售商品的数量;
负责确认每月末库存商品数量;
负责组织公司生产技术部、露天煤矿、储装中心每月末对公司库存煤盘点工作;
每月末由生产技术部出具测量结果并报总调度室,总调度室负责盘点数据报表上报工作。
第十二条 后勤服务中心是指医药、餐饮存货的实物归口管理部门,职责主要包括:
对医药、餐饮存货按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及行业规定等,制定具体的存货实物管理规章制度;
负责医药、餐饮存货的采购、验收、入库、保管、出库及处置等工作,建立不相容岗位责任制,对存货的安全性、完整性负责;
确保医药、餐饮存货在保质期内及时使用,防止发生药品和食品过期的现象;
每月末负责医药、餐饮存货的实物清查盘点工作。
第十三条 公司各单位是存货的使用管理部门,具体职责如下:
各单位应建立存货管理制度,存货的存放和管理应指定专人负责,不得以任何理由形成账外物资;
各单位根据设备状态、生产任务,编制本单位使用计划,并按批准的计划使用;
各单位应建立不相容岗位责任制,应设立存货出入库登记簿,并负责本单位存货的验收、保管、领用,对存货的安全性、完整性负责;
随时跟进存货使用情况,如出现质量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
第三章 采购与请购管理
第十四条 公司应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限额管理有关规定,编制存货年度、季度和月度采购、生产、存储、销售计划和预算,并按照采购计划和预算办理采购手续,严格控制计划外和预算外采购。
第十五条 采购原材料、备品备件等大宗存货前,存货使用部门应根据生产经营计划和存货存量,平衡请购计划,编制季度、月度请购计划,经审批后提交本单位有关采购部门;其他不常用、临时性存货采购,在需用时由各使用部门履行请购程序。
第十六条 公司对物资采购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物资采购应当依据批准的计划执行,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诚实信用和维护公司利益的原则;
依法合规兼顾效率的原则。
公司所有的采购活动需按照XX集团集团及公司的有关规定和程序执行。
第四章 验收管理
第十七条 物资供应公司应对到货的各种存货,根据订货合同和相关规定,组织相关单位、部门开展存货数量、质量和品种规格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
第十八条 在验收时,发现品种、品牌、规格、型号、质量、等级、款式、数量不符,或存在缺损、包装损坏、与样品或合同不符等情况,验收人员应当拒收,并立即报告供应等相关负责部门,根据验收情况和责任,办理退货、补货、更货、索赔或要求进行折让,在问题解决之前,物资供应公司不得向财务部申请付款。
第十九条 进行验收、异议通知、拒收、处理相关争议、结算等工作,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必须严格按照采购合同约定和XX公司有关规定,规范出具相关文件、文书等,并作为采购合同履行的重要证据材料,集中妥善保管,在合同履行完毕后形成合同履行档案,交档案管理部门统一归档。
第二十条 存货经验收无误后,有关人员按照职能分工将验收入库单、采购订单和发票等,签字后送财务部办理结算手续,财务部按照规定进行账务处理。月末,对于货物已到且验收入库,但发票账单尚未到达的,依据签订合同单价办理暂估入库。
第四章 出库管理
第二十一条 存货办理出库应按以下规定执行:
存货的发出必须依据用料部门填写的领料凭证(领料申请单,下同)办理领用手续,没有正式领料凭证或手续不全的均不予发料;
应根据存货领用用途情况分别按生产领料、维修领料、安全领料、项目领料、福利部门领料等填制领料凭证,以明确存货使用用途和去向;
领料凭证应连续编号,领料申请单上的品名、规格、单位、发料仓库、数量、项目、用料部门和领料日期等必须逐项填写清楚,数字不得更改;
领料凭证应按内部职责和人员分工、权限,进行审批签字后才能领料;
领用的贵重材料,在领出后指定专人保管,并采取安全措施,以防丢失;
视为材料领出的生产用低值易耗品如工器具、量器具,必须按规定的使用期限,以旧换新。领出后应按人建立保管卡,明确保管使用责任;
财务部依据领料凭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不得以不计价的实物交换或无偿私自赠送等方式办理存货出库手续;不得低价出售各类存货。
第六章 退库管理
第二十三条 为保证生产成本和工程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各月末以及某项工程完工时,用料部门应将剩余材料退回仓库,办理退料手续。
第二十四条 退料入库的存货应按照存货验收规定,严格检验,逐件核对质量,符合标准后方可验收入库。
第二十五条 退料部门用红字填写有关领料单,并填明退料项目、材料规格、型号等,以冲减原领料有关项目。财务部依法依规进行会计核算。
第七章 清查管理
第二十六条 财务部于每月月底前核对存货明细账与存货管理部门实物明细账,以确保存货账账相符。
第二十七条 每月月末,各单位经营管理部应稽核存货的实收数量、品种、规格等是否与入库单、验收单一致,有无以少充多、白条抵库等行为;稽核仓库出库数量、品种、规格型号是否与出库单一致,有无已办理出库手续而尚未出库、已出库而尚未办理出库手续等现象。
第二十八条 存货实物管理部门应建立严格的存货清查盘点制度,制定清查盘点方案,应联合相关部门每年对存货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以确保账实相符,并向财务部提交清查盘点报告。
第二十九条 清查盘点各类存货采用永续盘存法,按账面结存数进行盘点,做到账实相符。
第三十条 清查盘点中查出的属于超过保管期限或者长期积压的存货,应列出明细表并妥善分类保管,以便及时调剂使用或销售处理,减少存货的积压。
第三十一条 存货清查盘点中出现盘盈的,应由使用保管部门编制专项说明材料,阐明存货盘盈情况,提供价值确定依据,财务部对采购部门提供的价值确定依据进行核实,提出财务处理建议后,报公司审批。
第三十二条 盘盈存货应按照存货验收规定,严格检验,符合标准后方可验收入库。
第三十三条 清查盘点中发现有霉烂、变质、锈蚀、毁损或长期积压的存货,要经过采购、保管、生产等有关部门鉴定,必要时经技术检验和化验,物资供应公司填制存货毁损报废单,并编制专项说明材料,阐明存货毁损原因,报公司审批。
第三十四条 毁损报废存货应按照《XX集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资产处置管理办法(试行)》进行实物处置。
第三十五条 各单位存货清查盘点中出现盘亏的,应按以下方式、程序进行处理:
材料存货规格收错、发错、记错造成盘亏的,履行公司内部决策程序后,通过材料规格调整处理;
其他原因造成的存货盘亏,由公司审批处理并报集团公司备案。
第三十六条 各单位存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结合盘点结果对存货进行分析,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规定确认是否需要计提跌价准备,经公司总经理常务会审批后,进行会计处理。
第七章 监督与检查
第三十七条 公司应建立健全存货入库、保管和出库责任制度,设置存货管理考核指标,每季度纳入绩效考核。
第三十八条 各职责部门和单位应加强各类存货入库、保管和出库合法合规性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加大对存货管理中存在的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
第三十九条 在存货管理中,有下列行为之一,且造成经济损失的,依照公司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因责任原因,导致存货霉烂、变质或毁损报废的;
因经营管理不善,导致存货盘亏的;
未按规定程序报批而随意报废存货、处理存货盘亏事项的;
因恶意经营,导致原材料、产成品等积压并产生实物损失的;
其他应追究责任情况。
第九章 附则
篇3
一、存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存货是一个财务上的概念,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资产,包括库存中的、加工中的和在用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产成品以及发出商品等。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经营过程的连续,必需有计划地购入、耗用和销售存货。
在存货流转过程中原材料和产成品占了极大的比例,因此,我们讨论的主要存货对象是原材料和产成品。存货是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一般情况下,存货占企业总资产的30%左右,其管理、利用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的运作效率。在不同的存货管理水平下,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差别是很大的。正确的存货管理方法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货的流转速度和总资产周转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存货作为企业物流的重要成份,其成本降低的潜力比任何其它市场的营销环节要大得多,如企业物流成本占营销成本的50%,其中的存货费用大约占35%,而物流成本又占产品全部成本的30%――85%;在美国,直接劳动成本不足工厂成本的10%,全部生产过程只有5%的时间用于加工制造,余下的90%时间都是储存和运输时间。由此看来,降低存货成本已经成为“第三利润源泉”。
二、存货管理的最终目标
“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从存货管理的角度研究,就是重视发挥人的作用,提高管理能力,确定合理的存货结构及管理水平。经济订货量是以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数学的基本原理研究订货量的多少与企业费用大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以寻求最佳订货量的一种方法。经济订货量的大小与费用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个是年采购费用,另一个是年库存保管费用,增大订货量,可以减少采购费用,但会增加年库存保管费用;反之减少订货量,可以减少年库存货保管费用,但会增加年采购费用。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研究市场变化规律,合理组织物资供应,既不能储备过少造成停工待料发生停工损失,又不能储备过多造成物资积压,占用和浪费资金。所以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就要研究采购费用和库存保管费用,合计最低的订货批量。
三、我国存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关的经济界人士曾经指出,影响我国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主要有三个因素:产品质量、物料消耗和劳动生产率。这三个问题都与企业的存货管理关系密切。目前我国存货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管理不善,超储积压
有的企业不重视对存货购进环节的管理,在管理上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企业内部缺乏一整套有关存货管理的规章制度,有了制度也不能很好执行;有些材料重复购进超储积压占用了大量资金,增加了仓储成本;有的存货甚至露天堆放,难保质量,还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二)核算不实,成本费用增加
有些企业的会计核算起不到监督作用,不按规定进行财产清查,账实严重不符;有的企业对新税制下存货的核算缺乏认识和了解,政策水平和运作能力有限,在购进环节不按规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使企业应抵扣的税款得不到抵扣,增加自身税负。
(三)控制不严,浪费严重
材料是构成产品的主要实体,在产品成本构成项目中比重最大,应严格控制其耗用量。有的企业缺乏控制,要领多少就发多少,有些材料被某些人顺手牵羊占为已有;有些企业的边角废料不注意回收,任其流失;或者回收不入账,款项进小金库,用于请客送礼,吃喝消费,助长了不正之风。
(四)产品滞销,效益低下
产品滞销是大多数亏损企业的通病,这是由于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而造成的。有些企业不重视市场调查和预测,销势良好盲目乐观,销势不好灰心丧气;不重视加强企业管理,不重视产品的更新换代和新产品的开发,使企业的生产成本长期居高不下,产品不适应市场的需要,以致造成积压,增加货存。
四、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措施
(一)企业内部应建立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操作性强的控制机制
1.结合本企业的采购、生产和销售流程的特点,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规范存货采购环节,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制定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会计控制。
2.建立完整的供应商和销售客户档案,依据供应商的生产能力、资质等级、信誉情况、价格等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度,供应部门与纪检、生产、质检、财务等相关部门联合对重点、大宗材料的采购制定严格的考核程序和指标,实行招标比价采购,必要时还要到供应厂家进行实地考察;对供应商、销售客户的档案实行专人、动态管理,最大限度地在采购程序的设计上杜绝暗箱操作、假公济私现象的发生。
(二)建立实物流转信息与账务处理信息即时化通道
结合本企业的采购流程、生产流程、销售流程,采用与之相配套的计算机软件,实现企业存货资源信息化;统一管理、数据共享。有效阻止与存货相关部门的各自为政、信息阻塞、账实不符、随意性强等现象的发生,提高管理效率。
(三)实行ABC动态管理法
企业的存货可按其重要程度、价值高低、资金占用或消耗数量等进行分类排序,从中找出关键的少数A类和次要的多数B类C类;并对关键的少数进行重点管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提取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在取得时以历史成本计价,但在市场竞争日益残酷的今天,企业再按照以往的经验只注重实物形态的静态管理显然已不合时宜,要注重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相并重的动态管理。我国新颁发的《企业会计制度》中第五十一条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于存货的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即当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时,按取得时的成本计价;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要按其差额提取存货跌价准备。其中,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没有提取跌价准备。为此对于存货的减值,企业应提到工作日程上来,形成一项制度,定期组织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鉴定,分析确认存货减值方法及数额。当然,企业以提取存货跌价准备作为调剂利润的手段则另当别论。
篇4
医院的物资大多是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所需消耗或销售的物资,一般是由药品、卫生材料和其他类型医药器材组成,它们构成医院的整体流动资产。存货管理工作,是关系到医院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当存货偏多,会占用医院的大量流动资金,财政上的压力会给医院资金流通、应急资金储备方面带来负面影响;当存货偏少,医院无法为病患提供有效的治疗和便捷的服务,会直接影响病患的治疗和恢复。
二、当前形势下公立医院存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制度相对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注重医疗技术的发展,对于非主流的存货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等方面,其受关注程度和改善力度严重不够,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存货入库验收制度缺失,导致采购的医用物资未能达到临床应用要求的质量标准,影响医院诊疗正常工作;存货出入库核算方法未能与财务制度相匹配,核算口径不一致,增加财务报告生成的工作量;没有针对卫生行业对医用物资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存货管理制度,泛泛的存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对实际工作指导和约束意义不大;月末盘点制度不完善,对账不及时,工作不到位,往往存在账账不符或账实不符情况,致财务报表失真,凸显存货管理工作存在漏洞,公立医院存货管理制度亟待完善。
(二)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调查发现,公立医院的存货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多仓管员是由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从医护岗位直接转入仓管员工作岗位,普遍存在仓管员未持证上岗、上岗前没有接受专业存货管理课程培训等情况。另一方面,由于卫生行业医用物资存货有别于其他一般存货,很多毕业于财务或相关专业的仓库员,虽然具备一般存货管理知识,而缺乏对医用物资性能用途和储存要求等重要因素认识,未经岗前培训即上岗,仍然难以胜任医院的存货管理工作。同时,职能部门对存货管理人员监管不力,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不高,甚至出现监守自盗的情形,让医院蒙受损失。
(三)管理模式落后
目前很多医院存货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存货统计和管理模式均以手工或半手工为主,信息化程度不高,与医院现代化管理趋势不协调,与信息时代脱节。从存货申领到发出登记,仍然以传统人手填写单据、以人手相传的授权审批形式,存货日常统计核算,出入库频繁,仓库管理只能提供简单基础数据,不能准确计算采购计划量,往往会出现医用存货过剩或不足的情况,不能出具深层次分析研究报告供管理层决策参考。这种落后的存货管理模式,跟不上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对相关管理软件配套支持的要求,存货等后勤管理模式亟待转变。
(四)购置成本偏高,监管措施不力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药品和医用物资市场空前繁荣,生产厂商要获得市场和销售业绩就挖空心思想办法,这无疑会推高医用物资的成本,直接影响的便是医院存货购置的成本。医用药品和物资从厂家到医院经过的中间环节太多,造就了医院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医院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医院的药品、医用物资等的采购中出现“回扣”现象;当前的招标采购模式,也存在各种弊端,导致医疗用品购置成本偏高。
三、公立医院存货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公立医院存货管理制度
提高公立医院的存货管理水平,让存货管理工作要有条不紊地进行,就要完善相关制度进行规范管理。一是建立健全存货核心管理制度:入库验收制度、出入库核算制度、库存管理制度、月末盘点对账制度等。二是工作责任具体到个人,确保工作制度落到实处。三是建立实时监控制度,设置相应的管理人员,实时监察,确定整个环节公正、透明。四是建立健全动态数据更新制度,保证随时调取、随时抽查并且随时补救。同时,按照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中对医院存货管理要求,医院存货管理属于医院流动资产部分,建立医院完善的存货管理制度,合理确定储备定额,定期进行盘点,年终查账保证账实相符,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二)提高管理人员存货管理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医院存货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存货管理水平高低,因此在仓管人员选拔时要经过岗位知识考核,上岗前进行卫生行业与仓管专业相结合的系统知识培训,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重点培养:其一,存货的正确归类、合理存放和如何高效运转;其二,如何加强存货核算,优化存货结构,务必使每个人都有清晰的思路;其三,制作库存报表和库存流分析,为采购决策提供正确的导向;其四,树立服务意识,谨记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为临床诊疗活动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设定仓管员岗位在职专业继教制度,确保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持续提高。
(三)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对存货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控制
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充分利用ERP系统,存货管理从申领到审批、从数据统计到专业分析报告的出具全部实现无纸化办公,为管理层决策提供细致、专业的参考依据;高值耗材运用条形码管理模式,建立一个条形码与高值耗材对应的数据库,对高值耗材进行流转全过程追踪、让其使用和库存状态处于可视控制管理之中,确保物资安全可靠;跟踪和控制医疗材料的使用和损耗情况,利用信息系统自动核对医用物资收费情况,对漏收费和异常情况及时发出警告,保证其合理使用和合理收费;医用存货临近过期提示,即在过期之前提示管理人员,合理安排其在保质期内得到充分使用,避免不必要的损耗和过期物品的积压;通过系统数据准确计算安全在库量,保证临床需求,又不会积压,合理控制存货量。
(四)严格监督医疗材料购置,降低存货采购成本
建立存货管理监督小组,定期检查,加强医疗材料的采购管理,首先要控制采购的数量,根据医院存货的实际情况采购适合的数量,避免存货偏多或偏少。其次要控制采购资金,采购医药用品的开支要严格计算,审批手续完备后才能支出资金。其次,成立医用存货物资采购管理小组,对采购价格进行“货比三家”,积极采用控制措施,合理降低存货采购成本;再次,要严格参照准入标准,保证医用物资来源合法、正规,把关存货入库验收环节,保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同时,定期开展医用存货物资的跟踪审计,采购活动实行全过程监督控制,达到降低医用存货采购成本的目的。
四、结语
篇5
[关键词]存货 风险管理
遵循存货风险管理的原则,对存货风险进行正确及时地识别、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所必须的,也是公司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存货风险管理的原则
企业在进行存货风险管理时,要遵循的存货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
第一,强调存货的事前管理。该原则要求在公司存货发生损失之前,对其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进行前瞻性的预测、评价,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定预防措施,使其存货管理损失减少到最低。
第二,预设最坏的情境。企业在设置存货风险测度指标和风险变动范围时,预先假设存货会出现的各种状况及其对企业的影响,需根据具体企业假设相对应的存货状况,以便在危险时刻通过非常手段扭转局面。
第三,数量化佐证以衡量风险程度。存货风险程度的判别除了进行定性分析外,还必须通过计算有关存货风险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以便进一步证明存货风险的程度。
第四,分析控制。企业根据存在的存货风险进一步分析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有力措施控制风险,使存货风险处在安全范围之内。
第五,弹性化调整。企业存货风险指标标准值和风险区间的制订基础是企业的历史资料和企业内外部的经济环境。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因而企业每年应根据上一年的资料和当前的经济形势,修订企业存货风险指标标准值和风险区间。
二、存货风险的识别
企业管理层通常对存货的风险是比较关注的,引文这种风险造成的后果是比较直接的。在企业的资产管理、资产流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存货风险的种类主要包括:不良存货资产风险、存货价格风险、存货规模风险等。存货管理风险主要产生于存货的成本,包括取得成本、存储成本、缺货成本三个方面。
企业管理层进行存货管理可以运用每月或者每个季度收集到的存货进出量,损失量相关数据进行综合的评价。存货风险资料的收集关键在于不良存货产品数据的收集,一般需要月末或季末进行盘点和统计。根据收集到的企业存货数据,计算企业的实际存货风险值,然后与标准值进行对比,分析存货风险实际值与标准值的差异及其形成的原因,确定各存货指标所处风险区间,最后根据以上计算的数据,结合当前企业和市场情况,采用定性的风险识别法,对企业的存货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确定企业存货风险的严重程度。
三、存货风险的识别
实务中,可以运用一些财务比率指标对企业的存货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比如,可以计算企业的不良存货比率,将本企业的不良资产比率与行业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结合行业特点、存货的特性、市场的发展趋势及其企业的竞争战略,基本上可以确定企业的存货管理是否存在相应的风险和风险的强度。如果企业的不良资产比率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可以说明企业的存货管理风险较小,存在较大的利用空间来进一步开展存货的科学管理。如果企业的不良资产比率远远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则说明企业的存货管理存在较大的风险,企业需要积极地的采取必要措施对企业的存货管理政策进行及时的调整。企业可以同时运用多个指标进行存货风险的评估:
产销比率:本年产品销售成本÷本年累计生产产品成本×100%
供销比率:本年产品累计销售成÷(本年初库存产品成本+本年累计生产产品成本)×100%
存货周转率:本年产品累计销售成本÷平均库存产品成本÷累计发生月×12
四、存货风险管理
那么,如何有效的管理企业的存货风险呢?强化企业存货管理和控制的对策,针对企业存货管理普遍存在的风险,结合目前公司经营管理实际情况,实施具体的企业存货管理策略,进而完善存货管理制度,提高存货管理效率。
第一、加强成本控制。首先,加强采购环节成本管理,建立健全企业采购体系,加强采购管理。实行必要的招标采购,公开透明;选择好供应商,实现供应渠道的稳定和低成本;通过与供应商签订所需协议,得到缩短提前期、减少库存。其次、加强存储环节成本管理,存储成本是指为保存存货而发生的成本,包括存货占用的资金所应计的利息、仓储费、存货破损的损失费、设备维护修理费用和管理费用等。存储环节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储存空间成本,包括把产品运进和运出仓库所发生的搬运成本以及租金等仓库成本。这些费用根据具体情况不同变化很大,储存空间成本随库存量的变化而变化。2.库存风险成本,它反映了存货的现金价值下降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远远超出公司的控制范围。因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在存储保管环节可采用ABC管理法,实施有重点的存货管理,降低保管成本;以最少的资金占用和最低的成本耗费控制存货数量,以满足生产和销售的合理需要;控制存货水平,要平衡存货采购与生产投入的数量与时间,平衡批量采购成本与存储成本以形成最低存货成本。
篇6
存货管理就是对企业的存货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存货的信息管理和在此基础上的决策分析,最后进行有效控制,达到存货管理的最终目的提高经济效益。有人认为存货管理是将厂商的存货政策和价值链的存货政策进行作业化的综合过程。反应方法或称拉式存货方法,是利用顾客需求,通过配送渠道来拉动产品的配送。另一种管理理念是计划方法,它是按照需求量和产品可得性,主动排定产品在渠道内的运输和分配。第三种方法.或称混合方法,即用逻辑推理将前两种方法进行结合,形成对产品和市场环境作出反应的存货管理理念。一项综合的存货管理战略将详细说明各种政策,并用于确定何处安排存货、何时启动补给装运和分配多少存货等过程。
一、存货管理内涵
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的、以销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为了出售仍然处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或在生产过程、劳务过程中消耗的材料、物料等。它是反映企业流动资金运作情况的晴雨表,往往成为少数人用来调节利润、偷逃国家税费基金的调节器。因为它不仅在企业营运资本中占很大比重,而且又是流动性较差的流动资产。存货管理就是对企业的存货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存货的信息管理和在此基础上的决策分析。最后进行有效控制,达到存货管理的最终目的提高经济效益。
二、存货管理的目标与意义
企业置留存货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生产或销售的经营需要,另一方面是出自价格的考虑,零购物资的价格往往较高,而整批购买在价格上有优惠。但是。过多地存货要占用较多资金,并且会增加包括仓储费、保险费、维护费、管理人员工资在内的各项开支,因此,进行存货管理目标就是尽力在各种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做出权衡,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这就是存货管理的目标。
存货管理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1.可以帮助企业仓库管理人员对库存商品进行详尽、全面的控制和管理;
2.帮助库存会计进行库存商品的核算:
3.提供的各种库存报表和分析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
4.实现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避免物品积压或短缺,保证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
三、当前企业存货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
1.存货的收入、发出、结存缺乏真实记录。材料领用记录生产成本及费用的归集、结转的记录人为因索较多,尤其在工程项目核算上更显现其弊端。比如,A、B两个工号同时开工,月末核算记录显示的是B工号的材料消耗极少甚至为零.而A工号的材料消耗多出一大块;原辅材料已经领用消耗,而实际上并未相应结转成本;原辅材料并未领用消耗,而实际上已经结转了成本;购入的材料已经领用消耗,购货发票未到,期末又没有按规定暂估入库,造成资产负债表期末存货记录减少甚至出现红字余额。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在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环节往往由同一个人完成采购销售、付款收款、入库出库等全过程,使采购销售工作无章可依,还会提供暗箱操作的温床,增加了营私舞弊的可能性。
3.流动资金占用额高。因库存量大,导致流动资金占用额高,有的企业存货储备要占到流动资金总额的60%以上,给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带来很大的困难。
4.非正常存货储备量挤占了正常的存货储备量。为控制流动资金占用额,在日常存货管理中尽量降低库存占用量,减少进货量,从而影响了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合理存货储备量。
5.管理不到位。毁损待报废、超储积压存货储备在每年一次的清产核资中都要作为重点问题进行上报,但每年都是只上报。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批示,没有处理结果,致使毁损待报废、超储积压存货储备量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四、提高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的途径分析
1.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定,使账、物、卡三相符。存货管理要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定,对货到发票未到的存货,月末应及时办理暂估入库手续,使账、物、卡三相符。
2.采用ABC控制法,降低存货库存量,加速资金周转。对存货的日常管理,根据存货的重要程度,将其分为ABC三种类型。A类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10%-15%。资金占存货总额的80%左右,实行重点管理,如大型备品备件等。B类存货为一般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20%-30%。资金占全部存货总额的15%左右,适当控制,实行日常管理,如日常生产消耗用材料等。C类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60%-65%,资金占存货总额的5%左右,进行一般管理,如办公用品、劳保用品等随时都可以采购。通过ABC分类后,抓住重点存货,控制一般存货,制定出较为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从而有效地控制存货库存,减少储备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
3.加强存货采购管理,合理运作采购资金,控制采购成本。首先,计划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对生产工艺流程及设备运行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掌握设备维修、备件消耗情况及生产耗用材料情况,进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其次,要规范采购行为,增加采购的透明度。
篇7
关键词:存货;存货管理;风险管理;存货管理制度
一、百货零售业的存货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存货量大于实际需求量。因为市场变化的不稳定性,企业不能准确预估未来的需求量,为了避免缺货损失,企业的存货量往往会高于实际需求量。另外,企业销售部门迫于销售压力,很容易高估未来的销售量,成存货积压。
(二)存货量跟资金成本呈正比关系。存货是企业用资金购买的,只有将存货卖出,才能收回资金。因此存货数量越多,占用的资金金额也越大,导致资金成本上升,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存货的自我贬值性。存货的价值具有保质期,一旦超过期限,价值就会降低。
二、百货零售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存货管理缺乏经济性
1、存货采购。存货的采购缺乏周密、科学的采购计划,存货采购与否、采购多少、何时采购往往是领导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者感觉来决定,影响了存货采购的科学性。
2、存货储存。企业存货一般单位价值较小,但数量和规格较多。企业没有对存货按照其重要性进行分类,对所有存货都实行统一的管理方式,不利于企业做到重点控制。
(二)存货管理制度不规范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存货的成本为达到目前状态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存货的所有支出,包括采购成本、运输费用、入库前的整理费用等。在存货储存过程中没有制定库存管理责任制度, 致使权责不清,造成存货的破损、变质甚至丢失等现象。
(三)存货管理忽视风险性
百货企业在存货管理中容易忽视存货在采购、存储过程中的风险,销售过程也可能出现劣质品流通进入市场影响企业声誉等。
三、案例分析――以家乐福为例
(一)家乐福简介
家乐福于1959年在法国成立,目前即使在全世界也仅次于沃尔玛,是世界排名第二的成功零售商,而它在中国的发展,更是优于沃尔玛。自从1995年进驻中国的零售市场后到现在在中国的26个城市开设了多达60家的商店,年收入已超300亿,员工人数甚至高达数十万。这些年来,家乐福凭借着独特的大卖场经营手段,不断的开拓新市场,除了在经营商这个圈内有显著的成绩,也得到了消费者的拥护,成为世界备受瞩目的企业。
(二)家乐福存货管理方法
存货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决定了零售企业的订货水平高低,事实上存货就是流动资金的占用。合理地管理存货对百货零售业相当重要,从家乐福的存货管理模式中我们可以发现:
1、畅销和滞销商品的管理。
2、对商品的监控。
3、ABC分类法的运用。
4、信息系统的运用。
5、存货设备的使用。
(三)家乐福存货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薄弱环节
1、存货水平偏高。
2、存货管理责任不明确。
3、存货的品类管理不完善。
4、存货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
四、存货管理优化对策
(一)制定有效的存货采购程序。为了合理性地组织商品的采购,百货零售企业必须视自身情况,建立起相应的采购机构;根据不同商品的经营范围与品种,形成商品自有的经营目录;并选择合理的采购渠道,进行进货洽谈;妥善安排需求商品的验收活动。
(二)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
百货企业应当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对实物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发出、盘点、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防止各种实物资产被盗、毁损和流失。并对有关重要资产的控制或记录的存放地安装和使用防盗、防火的报警设施等以防被盗和遭受损失,以确保其安全与完整。
(三)加强内外部沟通,完善成本控制体系。供应链中有着不同成员就必然存在着相互不同的目标冲突,然而当系统没采取协调手段时,供应链的各成员选择自身优化而采取行动,结果最优的只是局部而已,而无法达到预期的供应链整体最优。为达到全局最优的实现,供应链成的员应该要清楚认识到对整个系统什么才是最优,为调节供应链各个成员的自身行为,因而必须要做到所持信息的共享。使供应链里每个阶段都能按照顾客想要的要求进行更加精准的预测,从而减少需求预测的变动性,最终减少其产生的牛鞭效应。
(四)实施盘点控制,保证账实相符。盘点控制是指通过对企业的资产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盘点清查,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以确定其是否相符,进而发挥控制作用的一种控制方法。
(五)加强存货风险控制与防范。存货风险是指企业存货由于因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动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库存物资要占用资金,场地,派人维护,形成库存成本。
五、结语
综上,良好的存货管理是保证企业资金有效运转,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企业应加强对存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健全存货管理制度和存货内控制度,做好存货规划和采购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利用先进科技确保存货核算的准确性,并通合理制定库存水平,减少积压,达到降低企业综合成本的目的。此外,企业在努力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还应根据自身特点来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存货管理机制,有效地推动企业存货结构的优化,提高资金的运转率,从而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一、零存货管理的必要性
(一)销售预测不准确造成产品积压
为了满足采购周期和生产交期的要求,销售部门需提前两个月的时间作出销售预测,预测出的需求计划可靠性已经大打折扣。而出于保证货源的目的,销售部门还会对需求计划经常做出调整,从而造成了公司产品的积压,企业资金回笼一度出现问题。如果完全根据客户订单来安排生产,就基本不会出现产品积压的状况,造成资金的滞留,影响企业的周转。
(二)采购策略不合理 公司生产的电子控制产品所需的电子元器件众多,小到电阻、电容,大到液晶屏、塑料外壳部件等。原有采购流程是,每月末根据销售部门提交的需求计划下单采购。即根据已确定的材料品种、规格、数量、损耗、周期等去联系若干供应商,选择其中价格和结算条件等较优的供应商,确定供货。通常情况下采购部门要求的采购周期为一个月,而客户需求又常常会发生变化,因而“有料无订单,有订单无料”的情况频繁发生。如果能够按订单采购物料,挑选有质量保证和交期保证的供应商作为长期合作伙伴,平时不保有或者保有少量的储备存货,则可减少企业的仓储成本,降低存货出现跌价、毁损等的风险。
(三)生产计划变动过于频繁 因为对市场需求的变动信息反应不一,生产部门不得不频繁改变生产计划,来满足客户的交期要求。电子产品的特点,不同的产品,排线不同,同一个器件就可能出现在不同的地方;而为了实现不同的功能要求,所需的元器件的数量也有很大差别。经常换线,增加了生产准备时间,同时也影响了员工的操作熟练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如果能够稳定生产,或者提升转线效率,将有力提升生产水平。
(四)整体质量意识淡薄 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是事后检验,合格品交货,不合格品就返修、降等或报废,此部分工人可以重新从仓库领用到所需的生产原料,继续进行生产。只有当品管部门统计出的返修率很高时,生产部门才会去调查原因,而此时企业的损失已经发生,甚至损失还在继续发生中。生产部门仅仅关注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对返修率和废品率只作统计数据,在企业经济效益尚好的情况下,并未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这可能就是员工质量意识淡薄的根本原因。如果说有一种体系能从根本上来促使企业关注产品的质量问题,如出现异常立刻解决,如人人关注质量问题,那就是适时制。
二、零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成本考虑 零存货管理要实现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之间的信息共享,就需要建立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企业需负担高额的信息管理成本。但是公司财力有限,目前仅能通过简单的ERP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存货在公司内部的实时跟踪,以及特设岗位,通过持续地改善内部的作业流程,以及员工的努力工作,来实现内外部的信息畅通。
(二)缺乏行业优势地位 企业要推行零存货模式,必须与供应商、经销商等沟通,若非行业中的龙头或者是有影响力的企业,很难获得对方的积极配合响应。因此公司还没有完全剔除仓库,对于不同的存货实行的是不同的采购策略,结合公司生产实际,采取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避免“一刀切”造成的危害。
(三)零存货难以应付突发因素 零存货的实行一般是基于市场稳定的情况下,一旦出现突发事件,有可能会影响到效果。公司致力于工业控制产品的生产,需求出现暴发性增长的概率较低,除非所涉及的行业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这就要求企业的决策人员能够敏锐地感知国家政策的动向,制定正确的战略规划。
(四)其他市场环境条件 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全社会科技水平、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之间真诚、密切的协作是实施零存货管理的有利环境。公司为了零存货管理进行了持续的改善活动,但是还是会碰到客户违规取消订单,客户随意更改产品设计要求,客户强制改变付款方式,供应商会随时提高原材料价格等问题。因为维权成本很高,在通常情况下,都会选择自己承担损失。
三、零存货管理实施的关键措施
(一)设置生产统筹职位,来促进部门间的沟通 公司的客户需求分为通用产品的需求和专用产品的需求。专用产品的需求,客户一般都会提前下达订单;而通用产品的需求通常没有很确定的订单,仍然需要销售部门作出预测。为了促进和协调产、供、销部门之间的沟通,公司设置了生产统筹专员的职位,根据订单和市场的需求,适时调整销售计划,每周末提交下周的交期安排。随时了解和督促采购部门对于元器件的采购情况,如果出现供应商无法及时供货的情况,立即与客户协调产品的交期,同时通知生产部门调整原来的生产排程。要求采购部门将该供应商列入密切关注名单,并且考虑增加新供应商。生产统筹专员的努力工作,打破部门壁垒,解决了产、供、销严重脱节的问题,为均衡生产提供了保障。
(二)区分不同的元器件,采取不同的材料采购策略 既要保持低的存货又要快速地采购所需材料,公司应采取的策略有:(1)将产品所需元器件分成三类:A类是金额大,要求预付货款的主要元器件;B类金额相对较大,可赊购的元器件;C类金额较小,数量众多,通常要求批量采购的元器件。(2)由原来的制定月度采购计划变为制定周滚动计划的方式,根据销售和生产的具体情况适当微调,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3)不同的元器件采取不同的采购策略:A类材料由企业与供应商签订长期供货协议,约定一段时间的总需要量,随需随发。此类材料的供应商的数量仅保持一家至两家,以厂商为主;B类材料根据订单和计划进行采购,该类材料的供应商维持在三至五家,以厂商和经销商为主;C 类材料涉及资金量较少,可以适当放宽采购量,企业一般设定一个最低库存量,低于该值就进行批量采购。(4)公司与供应商签定质量保证协议。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单,重点关注供应商的材料检验合格率、交货及时性等。定期对供应商作考核评价,必要时采购部门与品管部门可联合前往供应商处作实地考察。
(三)采用不同的生产方式满足市场的需要 针对公司的产品有专用产品和通用产品的区别,生产部门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依据订单量生产和补充库存量的生产。第一种生产方式采用拉动式生产系统,即企业首先根据客户订单确定最后一道工序需要生产的数量,再根据最后一道工序的生产数量倒推前一道工序需要的加工数量,一直倒推至第一道工序需要加工的在产品数量,然后根据生产的进度和原材料需要量,最终确定发送给供应商的订单。这种方式,企业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按需生产。第二种生产方式,企业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每周所需的产品数量,并且结合销售的需求计划和结余的库存量,确定每周的生产数量。这两种方式交叉运用在生产排程过程中,由生产排程人员和生产统筹专员根据交期的要求商量确定最终的每周生产计划。
(四)建立无库存的生产制造单元 改善后的流程是如果前一道工序的工人看到自己生产出来的零件还没有被后一道工序领用,出现了堆积的现象,由生产部门负责人应立即分析出现堆积的原因,发掘真正原因并将之排除。由于及时处理了生产过程中的异常现象,使得生产能够平稳进行,周期时间与节拍时间尽可能地接近,生产能力提高至原来的2倍。对于依据订单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再进入仓库储存,由销售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直接发给客户。对于补充库存量生产出来的产品,仍然进入仓库存储,但是不再轻易扩大库存的规模。公司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已成常态,产品型号也从原来的10多种增至40余种,满足了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篇9
关键词:存货管理 存货管理风险 风险控制
一、存货管理风险的概念及特性
1.存货管理概念的界定。一般来说,企业对存货的管理是沿着两条线展开的,一是从实体运动的角度出发,对存货实物进行管理;二是从价值运动的角度出发,对存货价值进行管理。因此,在研究存货管理风险之前,有必要对存货管理的概念进行界定:本文所讨论的存货管理特指存货价值的管理。
2.存货管理风险的概念。什么是风险,不同的研究视角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在管理学领域,人们通常将风险定义为“以一定的发生概率存在的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我们可以这样来定义存货管理风险:它是指企业在进行存货管理过程中,由于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技术、以及企业自身等各方面原因所导致的,可能发生的损失。
3.存货管理风险的特性。存货管理风险具有以下特性:①客观性。由于导致存货管理风险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等原因的客观存在,由此使得存货管理风险也具备了客观性,即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②潜在性。存货管理风险是 “可能发生的损失”,而不是已经存在的客观结果或既定事实,即其发生的概率大于零而小于1;③不确定性。虽然存货管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发生的时间、空间和形式却是不确定的;④复杂性。存货管理风险的成因、表现形式、影响力和作用力是复杂的,由此使存货管理风险呈现出复杂的形态;⑤相对性。即存货管理风险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一定条件的变化而转化。
二、存货管理风险的类型
企业的存货可能会由于价格上涨导致采购成本增加;也可能会破损、冷背过时、腐烂变质;还可能发生盗窃、挪用;等等。所有这些都会是企业蒙受损失,形成存货管理风险。经过分析总结,笔者将企业存货管理风险概括为以下四种主要类型:
1.购置风险。企业在采购存货时,可能面临存货价格上涨或下降,由此导致采购成本的增加或减少。购置风险即指由于存货价格上涨导致采购成本增加而形成的风险。
2.储备风险。企业通常应储备一定数量的存货,以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要,但储备存货却会给企业带来储备风险。储备风险通常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存货储备过多造成占用资金过多,从而失去这些资金的机会成本;二是存货破损、冷背过时、陈旧、腐烂变质等导致价值减损而形成的风险。
3.短缺风险。过多的存货储备会使企业承担储备风险,而储备不足同样会引起风险,这就是短缺风险。短缺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存货供应中断而造成损失。短缺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企业由于原材料、燃料等的短缺,造成停工待料和未按期完成生产任务,或紧急采购代用材料所发生额外支出的损失而形成的风险;二是企业由于产成品和库存商品的短缺,造成延迟供货而向客户赔偿的损失而形成的风险;三是企业未能按合同供货形成的商益损失,或丧失销售机会从而丧失获利机会引起的机会损失所形成的风险。
4.盗失风险。盗失风险是指存货被盗窃、挪用或因灾害、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企业管理不善,导致存货在采购、储备、发放使用等各环节被盗窃、挪用造成损失而形成的风险;二是由于发生自然灾害或非自然灾害,以及其他意外事故,造成存货价值减损而形成的风险。
三、存货管理风险的控制措施
存货管理风险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可以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从而达到既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对存货的需要,又能将存货管理风险降至最低的目的。控制存货管理风险的基本思路是:在加强存货日常管理的基础上,运用ABC分析法,将存货分为重要存货、一般存货和不重要存货三类,进而对重要存货采用经济订货量模型进行管理和控制。
1.加强存货的日常管理
篇10
【关键词】企业存货;存货管理;管理策略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 -00083-02
引文: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持有的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的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等,其持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进行销售,是企业进行生产与销售之间一座不可替代的桥梁。存货数量缺乏,不仅仅会影响商品的正常生产过程,也极易导致货物供应的不足,造成销的脱节,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陷入混乱,难以管理,极大程度地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削弱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而过多的存货储存量则又使货物积压,久备而长不用,不仅仅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金,还耗费了高额的存货管理成本,使企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因此,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具体实际,制定出一套适合本公司的行之有效的存货管理策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保障。
一、存货管理的现状
传统的存货管理策略往往把重心落在对存货的实物管理和对存货数量的控制这两点之上,其次也比较重视存货的采购环节,将生产环节的持续正常进行和保证货物的足够足量供应看成是其关键,但是这样的管理策略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它没有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管理不同存货的具体方法,各种存货之间的数量比例也并没有一个明确规划的方法;它不重视存货的账龄问题,使得大量存货积压仓库,久备不用,对企业资金的灵活运用构成了严重的障碍;怎样从源头上杜绝存货管理的失误,怎样划分存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它都没有进行一个明确地说明。因此,企业必须要综合考虑以上几点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策略对存货进行妥善的管理,以此盘活企业的流动资金,提高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
二、存货管理的策略
(一)对企业存货的管理采取ABC分类控制管理的方法。
所谓ABC分类方法就是指企业按照国际国内界定的一定的标准,将企业存货划分为A、B、C三类,根据各种存货各自不同的情况特点,分别进行不同的管理,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通常进行存货分类的标准主要有两个:金额标准和品种数量标准,金额标准是最基本的,是进行存货分类的核心和主要参照点,而品种数量只做参考,没有决定性。国内一般企业将数量占到全部库存数量的10%左右,但其金额占到总金额70%左右的物品划为A类存货;将数量占到全部库存数量20%左右,金额也占总金额20%左右的物品划为B类存货,其余的就为C类,其数量虽占到了全部库存的70%左右,但金额却只占了总金额的20%左右。
企业通过对存货进行ABC分类,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到各种存货的价值及其对企业的重要程度,从而使企业分清主次,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有效的管理。A类这样的存货虽然数量少,但是所占企业资金量大,一旦这类存货发生事故,将会使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无法继续,给企业带来的严重后果将会是无法估量的,所以企业应集中力量对A类存货进行细致高效的管理,对其收入、发出和使用都要进行严格的把关和控制;C类存货虽然种类数量繁多,但占用企业的资金量较少,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起辅作用,因此对于这种数量庞大但作用不明显的存货,企业只需进行粗放型管理即可,不必花费过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进行管理;而B类存货介于A类和C类之间,无论是存货数量还是占用的资金量都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企业应该对B类存货的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管理力度和花费的管理成本要介于A类和C类之间。
(二)要加强对存货的账龄分析,根据存货的账龄情况来安排企业的采购业务和生产活动。
所谓存货账龄分析就是要加强对存货账龄的动态管理,随时随地地了解和更新存货的账龄情况,企业通常可采用分账本的形式进行存货账龄的记录和分析管理,具体操作为:将账龄在1年以内的存货记入一个账本,账龄在1-3年(含3年)的存货记入另一个账本,账龄在3-5年(含5年)的存货再记入一个账本,最后将账龄在5年以上的存货又记入另一个账本之中。在这四个账本中,帐页反映的不仅仅是各种存货的种类,还要有它的数量和占用资金的情况说明,还可以在帐页中增加存货采购月(或季)分栏,这样可以很明晰的反映出各种存货库存余量中分别在各月份(或季)的采购量,可以让存货管理人员很清晰直观地了解到各种存货的存储状态和存储时间。然后企业可以根据一定的会计期间,例如每一个季度对存货的账龄进行一次滚动清算,根据存货账龄的增减变化及时地调整账本,以动态的反映存货账龄的变化情况。
分账本对存货的账龄进行监督管理的方法,可以很动态的反映存货账龄的变化情况,可以使存货管理人员很直观的了解到各种存货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多少和资金占用的状况,定期的滚动更新使相关数据得以最接近目前最真实的体现,促使相关的管理部门根据存货的这些账龄数据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减少特定存货的积压。生产计划人员可以根据某种存货的库存状况和相关产成品的销售情况来规划这种存货的采购数量,既要保证生产的持续进行又要防止超额采购,其次也要根据商品的生产周期来确定存货的采购时间和采购速率,做到存货的既不长时间在仓库堆积又能够准时地供应生产。仓库的保管人员除了要保护存货的存储安全之外,更重要的则是根据企业每月的采购计划,仔细的验收每一种存货是否足额入库,对于未能及时入库的存货要询问相关的采购部门,对存货的超额采购坚决不予以接收。企业应及时的了解分析存货的账龄情况,有助于企业掌握某种存货的数量和耗用情况,从而更好的安排企业的采购业务和生产活动。
(三)要加强企业对存货管理各环节的内部控制。
加强内部控制是减少企业各种管理失误的有效途径和根本源头,所以在存货管理方面也要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企业存货的内部管理主要有三个方面组成:采购、领用和保管,加强对这三个环节的管理就是要加强对这三个环节的内部控制。首先在存货的采购方面要建立健全相关的采购制度,应先由生产计划人员计算出这个月应该采购的存货种类和数量,再由需要使用的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报由主管部门审批,待主管部门负责人审批通过之后再交由采购部门进行相关的采购活动。其次在存货的领用方面,应先由存货使用部门的负责人确定并审核需要的存货种类和数量之后,开具书面申请交由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审批通过之后发给使用部门相关的存货领料单,使用部门派专人领料人员到仓库领取所需之物,存货的管理人员要仔细核对领料单,谨防虚假领料单的出现,领料人员和存货的管理人员就存货的种类和数量核对正确无误之后,双方要共同签字盖章存货才可领用。最后在存货的保管方面,要细致认真地做好存货的验收、入库以及出库这三个环节的工作。验收人员要对采购回来的货物进行清点,不仅仅是看货物的数量方面是否存在短缺的问题,更要注重货物的质量是否符合与当时采购时所看的样品一致,是否符合企业对存货质量的要求,如果出现问题,验收人员不得填写验收单,应报告上级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如存货数量和质量都满足要求,验收人员方可开具验收单。然后,存货的管理人员根据验收人员开具的验收单,进行存货保管并开具入库单。
而在每一笔存货要进行出库时,则相应的也要开具出库单。做到每一个环节的紧密协调。
(四)要加强企业的领导层对存货的重视意识以及明确存货管理人员的责任制度。
首先,一个企业的领导层对存货管理问题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存货管理的成效,领导层对存货管理有足够的重视,必然会花费适当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相关的整改措施,使存货的管理策略最适宜企业的生产发展。因此,企业领导层必须要看到存货的管理问题对于一个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的重大影响,并且在日常工作中反复强调存货管理的好坏对于公司生产发展的厉害程度,使得企业的各级领导和各种工作人员都知晓存货管理对于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不仅仅使企业上下形成了一个对存货重要性的统一的认识,更使相关的存货管理人员明白自己的责任重大,使其在工作中更加细致,更加谨慎。其次,企业要加强建立健全存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存货的验收、入库、出库都要由专人负责,每个项目流程交接时都要有相关的书面证明,例如材料入库必须由验收人员填写入库单,使用部门领用材料必须要持有上级领导审核批准的领料单等,做到存货管理工作的细化和责任化,让每一项工作都有它相应的负责人,专人专责,各司其职,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存货管理的效率,也避免了发生事故时出现推脱责任的情况,做到奖惩分明。
三、总结
市场经济全球化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对于企业来说,任何一个生产销售环节管理的好坏都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健康发展,而企业的存货管理更是关乎了一个企业的运作效率,影响着一个公司的生命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企业要加倍重视对存货的管理问题的探讨和研究,积极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存货的管理制度并且严格贯彻执行,这样才能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戚锐.改进你的存货管理[J]商界导刊,2007(12)
[2]孙晓霞.关于企业存货管理方法问题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 年20卷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