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范文

时间:2023-11-10 17:40: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果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果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篇1

一、思维游戏的重要性

游戏一直作为幼儿教学中比较重要的教学方式,而游戏也一直被孩子所喜爱。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如果将游戏与教学相结合,更能让孩子接受,并让孩子很快地融入游戏中,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受到影响。思维游戏带来的不仅有快乐,同时也有让孩子在游戏中激发自己的潜能,思维游戏更多的是让孩子学会去观察、去思考、去实施。同时游戏中的规则也会对孩子有一个约束的作用,让孩子在游戏中,根据规则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动作或者心态,当孩子面对困难或者其他的一些情况时要怎么办,这对考验孩子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思维游戏与教学相结合,让孩子能够在游戏中锻炼自己,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让孩子学会自己进行自主的思考和行动。游戏化教学不仅需要幼儿的配合,同时也需要教师在中间进行调节,当孩子间出现矛盾,教师要进行调节。思维游戏的应用,更多的是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让孩子不仅对事物有自己的分辨能力,还要有自己的思维模式,使孩子在不断的学习中越来越成熟。

二、思维游戏的特点

思维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教学模式的一种,思维游戏在幼儿教学中会考虑到孩子之间的智力差异和思想的多元化,因为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比较擅长的地方和相对薄弱的地方,孩子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教师在对孩子进行思维方面的锻炼时,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思维变通能力以及每个孩子的进步空间,注意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等。这样才能达到思维游戏教学的目的。在游戏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综合考虑,要想到孩子提高的方面,比如对孩子对图形的认知,对事物的反应能力,对一些突发的情况等等都要考虑到,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对孩子来说是无压力、自由的,所以教师在游戏中要尽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设计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学到知识,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三、思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创新

教师在设计游戏时也要进行创新,使游戏更符合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同时也要学会利用现有的资源对思维游戏进行创新,使游戏能与孩子的思维进行有效的结合,课堂气氛的把握对游戏的进行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教师在组织游戏时也要注意将课堂气氛烘托得轻松活泼一些,有效的思维游戏创新对孩子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效的。

1.交互式游戏

幼儿刚开展游戏的时候,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是对于一些事物的分类还不能够很好地反映,为了让孩子更快更好地分辨事物类别,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进行,教师在活动前准备一些关于不同性质的物品的卡片,例如水果类、蔬菜类、家电类、交通工具等等。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将这些卡片分给小朋友,当教师说“我现在想吃水果”,然后就要让拿着水果的小朋友站在一起,回答错的小朋友就要表演一个小节目,然后教师再让所有小朋友将自己的卡片和别的小朋友的进行交换,这样,在不断的游戏中,会让幼儿对不同种类的事物有一个更为清晰的分类和认知。从简单的小游戏中帮助孩子对事物进行分类总结,会让孩子对这些事物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记忆。

2.观察式游戏

随着孩子观察分辨能力的提高,不同的游戏对孩子能力的培养也是不一样的,教师要考虑到游戏之间的不同以及对孩子的影响。思维游戏的应用,更多的是为了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将游戏与思维训练联系起来,是为了让孩子对事物有正确的判断。教师可以将一些静态事物,放在生活中出现的场景中,以动态的形式让学生去观察,例如以动画片的形式,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准备一段一两分钟的动画视频,让孩子仔细认真地进行观察,结束后,问孩子里面出现了几个小动物,然后孩子就会给出不一样的答案,然后教师再让孩子看一次视频,孩子就会知道答案,对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很有效的。

3.合作式游戏

篇2

一、“玩”中满足孩子的多种心理需要

需要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情境下,对客观事件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映。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小学生,是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自我评价能力有所提高,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随之强烈起来。表现在学习过程中有积极主动的需求、表现自我的需求、受尊重的需求、团结合作的需求和对爱的需求。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世界也不总是阳光灿烂,他们也有不顺心的时候,“玩”可以使孩子忘掉烦恼和不快。在和孩子一起“玩”时双方都感受了爱,享受了快乐,这种“玩”增进了双方的情感,满足孩子对唉的需求。

二、“玩”中发展智慧

“玩”是所有孩子的天性,“玩”提高了孩子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在“玩”中,他们能接受到听觉、视觉等多方位信息的刺激,能探索和尝试各种活动的途径和方法,这为孩子发展感知觉、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中国式教育一直都是填鸭式的,一般教师总会把课堂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其实,寓玩于教的教学模式对孩子是非常有效的。例如,让孩子根据物体的某一特征(颜色、大小、形状或者其他的特征)进行多种角度的分类、排序活动,用不同的方法使两排数量相差1的物体变成一样多,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等,这些活动均要求孩子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伴随着这种边玩,边交流,孩子们的语言水平也得到了发展。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于1983年创立了“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个人至少具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体交往智能、自然博物智能、自省智能等;人与人之间并无多少智能的差别,只有同一类型智能的强弱差别;先天的智能差异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来改变,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教育在各项智能上达到很高的标准。多元智能理论给数学教学带来了诸多启示:一方面数学学习不再是单一枯燥的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等,而是通过边玩变学习,尤其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起来,以提高孩子的各种多元智能的发展。另一方面,它所倡导的教学观是一种个性化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它采用不同模式的多元课程,运用不同的途径,鼓励他们将知识运用到除数学以外的生活问题和社会适应上,促进孩子知、情、意、行和谐发展,同时鼓励发挥其独特智能,或把不同智能组合,发挥最大的潜能。

三、“玩”中提升能力

孩子在“玩”中的每一个行为,都与他对自己的看法、自我意识相联系,因而在这些活动中,孩子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都会得到发展。人的智能五要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其他四种能力都是以思维能力为基础的。思维能力又包括分析、综合推理、演绎判断及抽象的能力。而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是最能锻炼思维能力的。如让孩子自己收集数据,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习题;让孩子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在新的情境中进行操作、应用等。针对不同的孩子,提供有争论性的学习内容,扩大研究的范围,都有利于扩展孩子的知识与思维视野。

有一种开放式的教学,主要主张教师与孩子的学习互动,使他们在参与中个性品质和创新意识得到发展。通常孩子的思维比较活跃,有一定的想象力,解决问题具有自己的独创见解,如;提供一些数据让孩子自己设计各种不同的问题;联系生活实例,自己编制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一般说来,问题的现实性与开放性越强,对孩子挑战性也越大,如“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学习,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创造”、“发明”了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这里渗透了多种数学思想方法。这都是由孩子的创新精神得到的。

合作学习活动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孩子不仅能学习到知识,同时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知识的学习,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结合学校里的环境,对某一课题进行统计调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强调孩子的亲力亲为,而并非教师或活动组织者的包办代替,注重每一个孩子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过程,活动效果与孩子的主动投入和合作意识有关。积极实践并通过分工合作收集数据,通过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任务,锻炼了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篇3

0-3 个月

需要刺激轻柔,不复杂的玩具

孩子出生3个月时,视力仍然模糊,不能充分看清周围的环境,只能看到明亮显眼的图案。美国费城坦布尔大学发展心理学家NoraNewcombe, Ph.D.说,这个时候玩具的颜色切忌是单调的黑色或白色,色彩形成鲜明对比的玩具才适合。

玩具选择要点:

选择造型优美,形状、颜色和大小对比强烈,有利于促进孩子视觉及视听协调发展的玩具和图片。

适宜孩子的玩具类型:

摇响类玩具: 拨浪鼓、花铃棒。

悬挂玩具: 如音乐床铃。

图片类:新生儿可为黑白脸谱,满月后改

此外,孩子的听觉和触觉发育得比较好,虽没有具备活动的能力,但可以通过视觉、触觉和听觉接触这个新奇的世界,因此,给予孩子音乐、颜色、声音和摇摆等轻柔的刺激是必要的,

但玩具不能太复杂。为彩色脸谱。悬挂在床头或贴在墙上让孩子观看。

3~6 个月

对不同质地的玩具开始感兴趣

3~6个月的孩子已具有抓握能力,能准确地把手伸向玩具,还会用手抓挠桌面,够桌上的玩具。会摇动和敲打玩具,并且可以用两只手同时抓住两个玩具。把玩时,经常会翻来覆去地看个遍。

警惕玩具隐患

毛发:玩偶或毛绒玩具上掉落的毛发如果被孩子吸入肺里,有可能导致窒息或呼吸不畅。

线绳:带有线、绳、网、链等部件的玩具,孩子不小心可能会缠绕住手脚。

电池:电池因长期不使用有可能会泄漏;电动玩具使用不当可引起触电和火灾。所以,这类玩具更适合年龄大些的孩子玩耍。

这个阶段的孩子还需要足够的口腔刺激,因此孩子对于摸到的东西都会往嘴里送。

玩具选择要点:

磁铁:小块儿的磁铁若被孩子误吞入,有可能导致窒息;若吞入多块,磁铁相互吸引,还可能导致肠梗阻,危及生命。

化妆盒:儿童化妆盒是很受小女孩欢迎的玩具之一,但化妆盒中的眼影、指甲油、润唇膏有可能引起过敏,或者含有潜在有毒化学物。

选择能发展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玩具,比如不同质地的玩具。

选择能让孩子触动后有声响的玩具,这样会增加他活动的兴趣。

小零件:玩具上松动的零件,毛绒玩具上未粘牢的眼睛、鼻子,玩具上掉落的纽扣,玩具汽车上的轮子等,这些小零件都有可能造成窒息。

注意事项:还要注重玩具材质、油漆的无毒性,大小不能小于他的拳头,玩具里(上)的小珠子和装饰品要不易脱落,以免被误食引起窒息。

抓握类:摇铃。

佩戴类:手镯、脚环。

出声的填充玩具:娃娃、小猫等,将玩具放于婴儿体侧引诱翻身,放于床尾使之踢动。适宜孩子的玩具类型:

悬挂类:床铃、悬 挂小鱼(玩具可隔几天更换)。

6-9个月

喜欢敲敲打打的玩具

孩子开始学会坐与爬,动作逐渐变得准确,也更有力量了,他会拿起勺子把餐椅敲得当当响,也会抓着一串钥匙拼命摇晃,还能一次抓起两个玩具,用它们互相敲打了。对于爸爸和妈妈来说,惊喜不止于此,随着精细动作的发展,小家伙还能捡起一粒葡萄干。

玩具选择要点:

选择能增进他手眼协调及肌肉发展的玩具。

能帮助孩子练习坐和爬行的玩具,有利于孩子语言和认识能力培养的玩具。

经得起孩子摔、敲的玩具。

注意事项:仍需要注意玩具的安全性,不要选择有丝带、塑料眼睛、丝线等会被孩子拽下来塞到嘴里的东西的玩具。

适宜孩子的玩具类型:

家居类:如木勺、塑料碗。

形象类:不倒翁、蛋形玩具。

积木类:如木质或软质积木。

活动类:装有机关、按到相应地方就会弹起来的玩具。

9~12 个月

帮助站立、行走的玩具是首选

孩子会爬、站或走了,随着活动区域的扩大,他们的视野和探索区域也越来越开阔。好奇心会驱使孩子玩弄各种各样的细小零件,对感兴趣的事物还能观察上好一会儿,还喜欢用小手摸一摸或抠一抠。同时,孩子开始牙牙学语,也开始能听懂一些话,并且知道一些熟悉物品的名称了。

玩具选择要点:

Q:为什么孩子不愿意按“正确玩法”玩玩具?

A:很多玩具的玩法本来就不是唯一的,孩子跟喜欢自己摸索决定怎么玩,如果父母强迫他按说明书来玩,就约束了他的想象力,剥夺了他实现自己想法的机会。因此,不必要教他怎么玩,可观察他怎么玩,适当地给予指导。

能帮助孩子站立、行走和认知事物的玩具,都是这一阶段的首选。

适宜孩子的玩具类型:

球类:皮球、气球。

拨打类:拨珠子、敲小鼓。

助走类:小推车、拖拉玩具、小滚筒。

认知类:熟悉的小动物、小交通工具、小用具等。

玩具电话:儿童玩具电话等。

12~18 个月

玩具,要带来愉悦

再有教育意义的玩具如果没有娱乐性,孩子毫无兴趣而置之不理也是一场空。因此,在给宝宝选择玩具时,一定要注意从玩具的造型是否夸张、构思是否奇特、结构是否精巧、形象是否生动、动作是否多变、声响是否悦耳、色彩是否亮丽等特征去选择。

按钮玩具真惊喜

1~2岁的孩子喜欢玩具所引起的因果效应,对任何能够同自己触动而产生反应的玩具都非常感兴趣。此时孩子的小手变得更加灵活了!他会用大拇指和食指抓玩具,还会用一根手指戳,或者张开小手拍打。并且,开始学步的孩子喜欢探索户外更远的地方了;同时孩子还能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想法。

玩具选择要点:

掷、弯腰等动作,发展使儿童全身上下肢的肌肉、骨骼得到锻炼,动作逐渐灵敏、准确。

适宜孩子的玩具类型:

球类:充气皮球。

推拉类:小车等。

套叠类:套娃、套塔。

选择按动按钮能放出音乐、蹦出东西的玩具,引发孩子游戏的兴趣。

洗澡玩具:在洗澡时间玩的橡胶鸭子、玩具船、洗澡书等。

选择利于孩子学步、学习语言和促进精细动作发展的玩具,通过行走、跑、滚动、扔、投

18~24个月

能玩的玩具越来越多

Q:家里的玩具很多,要一次都给他吗?

A:研究表明,每次给孩子过多的玩具,对他们的发展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有许多消极的影响。因为过多的玩具会让孩子无法专心玩一样东西,形成散漫,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认真等不良习惯。不妨一次给一样,隔段时间再给个新的。

1岁半以后会说的单词逐渐增多,会说常接触到的人和物的名称和相关的一些动作,能说简单的短句,近2岁时,已经会说“你、我”这样的代词了;动作方面,逐渐掌握蹲、跑、跳、踢、钻、爬、攀登、平衡等基本动作,小肌肉精细动作,手眼协调和准确性也相应地发展。

玩具选择要点:

能促进语言和思维发展的玩具,如锻炼观察力、想象力、思考力等。

适宜孩子的玩具类型:

攀登类:小攀登架、小台阶、小滑梯等。

投掷类:小沙包、塑料球、小保龄球等。

敲打类:小锣、小鼓等。

交通及日用品:各种汽车模型、锅碗等。

绘画类:画笔、画板等。

选择能发展大肌肉的活动性和小肌肉精细性的玩具,如能跑、弯腰、捡拾、攀爬等,锻炼手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2~3 岁

生活技能的玩具不能少

2岁后的孩子最明显的是运动功能的发达,能用单脚保持平稳2~3秒,双脚同时起跳,着地能不摔倒;胳膊和手上的劲也越来越大,能拿一些重物,如妈妈的包、一本厚书等。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越来越强,开始喜欢玩角色扮演游戏,模仿大人的活动。

玩具,未必越复杂越好

有些玩具原理现代化,设计复杂化,一方面让孩子了解了一些声光学的特点,但同时也固化了玩具,不如简单玩具更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比如一根竹竿,可以是马,是枪,也可以是金箍棒,是剑等。当然,我们并不排斥各种现代化的玩具,但玩具未必越复杂、越高档就越好,一件自然、淳朴的玩具也许孩子会更喜欢。

玩具选择要点:

大点的玩具能锻炼孩子平衡和协调能力。

小点的玩具能锻炼精细动作和思维发展。

还可以选择跟生活相关的玩具,了解生活技能。

适宜孩子的玩具类型:

能骑的车:扭扭车、三轮车等。 仿真小道具:茶具、厨房玩具等。

儿童画板。

拼插或拼图类:各种形状立体插孔玩具、拼图等。

穿珠:数字穿珠盒等。 大娃娃:备有完整的衣、裤、鞋、帽。

3~4 岁

玩具大“组合”玩出创造性

孩子开始有了具体形象思维,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对感兴趣的东西好奇、好问、好模仿。而玩具可谓培养孩子能力的“神器”,这一时段,可以将玩具“组合”起来,搭大桥、建城堡,还可以讲个故事,比如《米菲的一天》等。有创造性的游戏,才能激发和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玩具选择要点:

园林类:小桶、小铲、小漏斗、小喷壶等。

角色游戏类:娃娃、餐具、灶具、各种人物形象头饰。

泥工类:橡皮泥、泥工板。

运动类:大小不同的皮球、儿童自行车。

4~5 岁

选择发展语言和认知能力的玩具,选择能显示大小、快慢、长短、高矮等相反意义的玩具或配对图片等;借助玩具做一些模仿游戏、角色游戏,多看、多听、多说。

角色玩具是新宠

适宜孩子的玩具类型:

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思维由直觉行动性思维发展为具体形象思维,他们可以凭借事物表象的联想来进行思维,随着语言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孩子对事物也具备了一定的判断能力,求知欲越来越强,他们最喜欢做游戏、看电视、听故事、看图画书等;此外,孩子们还喜欢设想他们的身份,如飞行员、政府官员、医生或是教师。

绘画类:蜡笔、水彩笔、各种颜色的电光纸。

音乐类:打击乐器1~2种,如铃鼓、小沙锤、串铃。

玩具,符合孩子的兴趣和能力

不同的孩子在兴趣爱好和能力方面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我们万万不可把大人的喜好强加于孩子的身上,而应该观察、照顾到他的兴趣点。同时,选择玩具时也要考虑到孩子的实际能力。如给孩子的遥控汽车,过于年幼的孩子手部肌肉还不成熟,根本无法熟练地控制它。

玩具选择要点:

能锻炼孩子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精细度的玩具。

5~6 岁

针对发展弱势 让玩具升级

这时的孩子已经很“神通广大”了,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肢体协调能力方面、对事物的认

识方面都有了一个比较大的提高。并能利用自己获得的知识,主动地在游戏中反映各种各样

的生活,游戏内容更为丰富,主题不断推新,角色不断增多,扮演的角色也较真实,游戏规则不断增多。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发育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给孩子选择玩具。

玩具选择要点:

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身体机能、运动的协调性和精细度仍是重点,除了针对孩子发展弱势的能力选择玩具外,其他类型玩具可针对上述能力。

适宜孩子的玩具类型:

益 智类:拼图、组装类玩具、各类积木。

运动类:球类、跳绳、沙包等。

技巧类:套圈、钓鱼玩具等。

丰富孩子生活经验、培养各种技巧的玩具。此外一些角色类型的玩具会成为孩子的大爱。

玩具要考虑孩子性别

男孩的活动大多倾向于物,他们好动,较调 皮,喜欢探奇冒险;而女孩则大多倾向于人,她们好静,富感情,讲友谊,对新事物不大感兴趣。由于活动倾向的差异,对玩具的爱好也有差别。男孩喜欢枪、汽车等,女孩则喜爱娃娃、餐具等,因此,选择时需考虑到孩子性别,但并非每个孩子都必须按性别角色玩玩具,男孩同样可玩些餐具类玩具,女孩也可玩些小汽车、坦克类玩具。

适宜孩子的玩具类型:

运动类:羽毛球、乒乓球、毽子、跳绳、小弹簧垫、自行车。

组装类:积木(认识图形,学会正确分类)、建筑模型、七巧板、科学模拟玩具等。

棋类:跳棋等。

能动手的玩具:各种劳动工具、玩娃娃过家家的各种用具、洋娃娃等。

生活类:儿童用拖把、扫帚、簸箕;儿童用的锤子或螺丝刀;小锅、小碗、小家具等。

篇4

作者|艾米

一、玩中寓学,提升逻辑思维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学习能力是相对较强的,家长可以给孩子挑选一些启蒙游戏的教具,使孩子在玩游戏的同时也能轻松学到知识,让孩子在玩中寓学,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二、出门游玩,开阔视野

孩子平时要上学,基本没有时间到户外去游玩,家长可以趁着寒假假期带孩子外出去看看风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让孩子在游玩中也能收获知识,得到锻炼。

三、安排家务,增进亲子感情

寒假假期,家长可以适当地给孩子安排一些简单的家务,如:整理房间、摆玩具、扫地等,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培养责任感,学会自律。寒假里的亲子家务,还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很大帮助的。

篇5

1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为舞台,培养幼儿科学的正确的思维方式。

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载体,在课堂活动中,幼儿的科学思维方式能够得到极大的锻炼。

开展形式各样的课堂活动就是要让幼儿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活动中,体验探究、创造的乐趣,构建基础性科学知识,获取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锻炼其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在手工课堂上,老师首先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的物品:颜色形状各异的旧矿泉水塑料瓶、胶水、小剪刀、彩色纸张、塑料花等等,然后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旧塑料瓶的特征情况,让幼儿动脑思考旧塑料瓶的各种用途,并鼓励他们动手,使用旧塑料瓶来做出他们想到的相关物品,幼儿们的想法很多,最后他们做出了很多物品:有的用小剪刀把白色旧塑料瓶剪成了矮矮的小烟灰缸,说给爸爸放烟灰用;有的用小剪刀把绿色旧塑料瓶剪成了中个的笔筒,说可以用来放他的水彩笔;有的给有曲线的旧塑料瓶贴上了彩色纸做的裙子,在盖子上贴上用纸画的圆脸,做成了可爱的娃娃装饰品;有的直接把塑料花插到旧塑料瓶里,说这是花瓶……有的幼儿刚开始不知道怎么做,老师要尝试先让幼儿向最简单的方向思考,让他们发现旧塑料瓶最初的储存用途,如当水壶用,进而再引导他们发现旧塑料瓶新的物质特征等,让他们自己从多方向去思考、去设想旧塑料瓶的新用途等。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就能在这样的思考与动手相结合的课堂小活动中培养起来。

将语言、艺术、社会等融入到课堂活动中,构成综合课程,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形式。如开展“听故事,编结尾”活动,老师准备一个故事开端,要求幼儿根据故事的情节,编出各种可能的故事结尾。要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对故事开端的理解,从不同理解点切入故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然后组织语言将故事结尾讲出来。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幼儿的想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幼儿语言能力。还可以开展“拼图活动”,老师将一完整图画裁剪出一块图片,然后另外准备几个与裁剪下的图片形状相同但图像略有不同的图片,然后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思考,把正确的图片拼入到图画中,通过这样的活动中可以培养幼儿的收敛思维能力和洞察力等。所以多开展综合性的科学教育活动可以使幼儿的思维方式、语言能力等等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2创建优良宽松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思维能力

篇6

0-6个月是小儿视、停、触摸等感觉器官主要发育的时期,可选择像花铃棒、彩球、索料小动物、可吊起的音乐旋转玩具等,给小儿更多的视听刺激,吸引他们抓握,促进他们的感官发育。7-12个月适合玩可抓握和摆弄的玩具,如积木、敲响玩具。使其动手操作、模仿和探索。1-2岁可玩小拉车、小铲、小桶、过家家等。2-3岁小儿可通过拼插积木、图形镶嵌软朔、简易拼图等学习识别颜色、形状等。

2-6岁的小儿,不明事理,也不懂学问,玩具是他们喜爱的伙伴。家长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开发孩子的智力。孩子在玩玩具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动脑、动手的训练,能促使孩子发挥他们幼稚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同时锻炼手指的灵巧,以促进脑的发育,使孩子在娱乐中变得心灵手巧。国内外市场上的智力玩具已有2000多种,其中比较有效的益智玩具大约有250多种,如积木类、拼图类、插件类、声光类、电子类,以及综合各种原理的综合性玩具。

选择益智玩具,尽可能要求手、脑并用,尽量不选择只有娱乐性,仅满足孩子"玩"或者只能哄孩子不哭不闹的玩具。选择玩具还必须照顾孩子的兴趣,无论多么有趣的益智,如果孩子不喜爱也是徒劳。例如七巧板是我国传统的益智玩具,利用这种玩具开发智力时可以将七巧板交给一组孩子,看谁拼出的图案最多,花费的时间最短。对于同一个孩子,则可作前后对照,这样可对同龄儿童或同一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进行对比。

采编自中华儿科网

(责任编辑:暖暖的阳光)

篇7

有一个值得人深思的故事:中国的孩子画苹果,则是由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个标准苹果,规定出先画左后画右,这里涂红,那里涂绿;日本的孩子画苹果,由教师擎苹果,让孩子观赏后作画;美国的孩子画苹果,教师提一蓝苹果,任小朋友拿一个画。结果,中国孩子笔下的苹果画得最像。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创造能力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分析有以下两个因素:

1.社会因素。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由不会到会、由画不像到画像。人们习惯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一幅画的好坏,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们画得“像”,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2.教学因素。本本主义,忽略个性表现,缺少真情实感及想象力,一味的模仿或生搬硬套。现在很多教师上美术课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孩子画的很累,美术活动成了一种照抄的课程,丧失了欢乐。

这故事给我触动很大,我认为,学校教育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要把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放在首要的地位。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脑特有的功能,也是人脑功能的最高表现。教学,我们每时每日的教学,应是一种创造,所以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

美术课要想达到预期效果,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学生要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热情自然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活动就不会产生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参与。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

如“奇妙的点彩画”单元,其中我设计了一节《撕纸画》,利用用多种彩纸让一学生上直接贴画,我根据所要表现的画面边撕、边讲撕纸画的要领和方法,这种方式使学生很快掌握了知识的要领,他们沉浸在新本领掌握的喜悦中,与此同时,喜悦的心情又激发出了极大地表现欲望,老师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对知识的不同属性进行“分化”,而且达到形成新知识的目的,激发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兴趣,从而唤起其强烈创造的动机。

二、培养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造的双翼,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学习创新方法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美术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方法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进行添画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自由想象,在教师事先准备的范画上添画东西。又如,课文想象画,让学生给学过的课文画插图,这既是对课文的复习巩固,更是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与创造力的检验。除了以上几种训练形式,还有很多,如把局部变完整,画诗歌、换背景,等等。这些做法可以使学生大脑活动起来,开发右半脑,发展智力,对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大有益处。

三、灵活运用课堂,寻找创新思维

1.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

学生年龄、性格、生活环境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学生个性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种个性差异在美术学习中尤其显得突出,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就要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和特点,顺应其成长规律,符合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利于他们智力的开发和技能的提高。要改革不顾学生个性特点和实际要求编排教学内容的做法,避免“一刀切”。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人的心情往往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具体到美术课堂来讲,轻松而又热烈的课堂气氛能把学生的形象和抽象思维尽可能的挖掘,有利于创作灵感的激发。因此,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可以在与学生交流中,不断地使用鼓励,表扬的语言,对学生的思考加以肯定,这样做既能增强他们的信心又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作,实践欲望。

3.充分利用电教设备

多媒体电教手段能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与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十分有利。也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的解决十分有利。如教师在讲解示范时,通过摄像机不同角度拍摄,然后投放出来,能解决学生看不清,或不明白的操作过程,也可以多次重复播放,消除学生畏惧情绪。使学生明确、自信、愉快地理解创作过程,学会怎样去表现美。如上立体纸工课,教师示范剪法,如果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一节课的时间单教会学生都很难。通过多媒体示范,每一个同学都能够看得很清楚,教师也可以有多时间去指导学生创作。学生的奇妙构思,也可以及时反馈出来。

四、充实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创造力与创造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培训创造力最好的办法是多多开展创造活动。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限制和教师个人倾向的束缚,能随心所欲、独立自主地得以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未来社会的人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心理品质,画画通过创作来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力,周密的思考与计划能力,独特、流畅与变通能力。因此,每学期我都设计适合学生创造力发挥的活动课。例如,中国写意画比赛、各种剪贴比赛、泥塑比赛,材料各异的立体手工制作比赛、爱心卡、贺卡设计比赛。各类美术竞赛是锻炼学生创造力的大擂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竞争能力的难得时机,我都尽力寻找机会积极组织,认真辅导,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形式多样的美术比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广阔天地。

五、课外多画日记画

所谓“日记画”,是用绘画的方式写日记,用线条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同时也可附以简短的文字。其实,绘画也同文字一样,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形式。运用绘画写日记的方法可以使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得到发展,使眼手得到锻炼;另一方面,为创作积累题材。许多教师都会感到辅导学生创作时没有什么题材可以画。往往是学生等着老师叫画什么,怎么画,采用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的作品不符合学生感知规律,好的作品应反映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多画日记画,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六、改变评价方式,促进创新发展

评价要鼓励探索与创新,杜绝平淡与重复,要重视个性的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取消只用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以避免学生只追求作业表面效果,画出无创新意识和见解的平庸之作。

参考文献:

篇8

一、 家庭因素对孩子阅读习惯造成的影响

(一)家长不重视小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阅读能力的培养

由于生活在农村,很多家长不够重视小学阶段的教育,家长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抚养,爷爷奶奶基本上不识字,主要靠孩子在学校学习。放学后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即使学习也只是把老师留的作业做好,而不会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有些家长甚至认为阅读课外书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根本不重视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部分家长重视但是自己没有文化,不知道该怎么做

也有一部分家长很关心孩子的学习,但是由于自己没有文化,也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做,只知道每天看着孩子学习课本,不给孩子玩耍的时间,岂不知这样更是害了孩子,这样长期下去会减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讨厌学习,甚至不愿意去学校,最后辍学。

(三)家庭环境也是影响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主要因素

很多家长会意识不到家庭环境会对孩子的影响,不懂得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孩子,很多情况下对于孩子的管理都是“放羊式”。

二、 学校因素对学生阅读习惯造成的影响

(一)大部分教师习惯传统教学,不能适应新课改

由于身处农村,教师资源匮乏,很多教师都是老教师,他们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做调整,传统教学就是读教材、做习题、抄写课文等。在现代社会,不能用传统的眼光来看待教学,而应该与时俱进,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对于阅读方面的教学应该转变思想和方法,教师接收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在此方面能力的提高。

(二)学校没有足够的资源和条件供学生阅读

学校没有足够的课外阅读资源,比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在学校现有的资源下,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很大难度。这就要求农村教师在现有的资源下,想办法、做工作,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针对家庭和学校对阅读的影响,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作为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给孩子提供课外读物。这不仅能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能提高思维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作为家长要给孩子做好榜样,没有必要说孩子看书我也看书,但是在孩子看书阅读后,我们应能提出一些发散性问题,充分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批判能力。作为家长,要支持和鼓励孩子进行课外阅读。有些家长认为这是耽误学习,其实不然,读书可以增加一些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读书可以变得更聪明,更有智慧,学生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各种困难;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增长知识,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读书有这么多的好处,作为家长,怎么能反对呢?

其次,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仅仅依靠教材上的东西,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很多人都听说过美国老师讲灰姑娘的故事,同样讲完一个故事,美国老师对学生的提问是: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等好多问题都是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可以根据故事给予学生生活上正确的引导。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不同的学生,应该改变教学方法,而不是一本书的教案用好多年。教学方法和方式有很多,要根据讲授内容变换教学方式,比如说:我们讲到《阳光》这一课时,我们可以拿着书去校园里一边感受阳光一边讲解课文,还可以猜谜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设计多样的阅读活动,让学生有兴趣去阅读,比如:我们给每个人不同的小故事,然后几个人一组讲故事,每一个人把自己的小故事讲给同伴听或者我们可以分组表演一个小故事,或是根据阅读的材料写一些读书笔记等。

篇9

     “您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当然了解!”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这样回答。?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每一位父母在一定程度上是了解自己的孩子并能说出他的一些特点的。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就融入充满爱的家庭氛围之中,父母是孩子最亲密最值得信赖的人。家庭成员生活在一起,朝夕相处,为父母了解和研究儿童提供了时空和情感上的便利条件。应当说,天下没有人比父母更能了解自己的孩子了。但是父母的看法并不总是准确和全面的,也不总是能够考虑到孩子各方面的特点的。“察子失真”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许多父母很容易犯的错误,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因为父母经常与孩子在一块,就会对孩子的一些行为表现熟视无睹或视而不见。还有些父母忙于事业发展,累于生活琐事,很少能抽出时间专门地观察、研究自己的孩子,因而不能形成对孩子正确、全面的认识。这正如一句古诗所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了解和研究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古今中外的知名教育家都十分重视了解和研究教育对象。英国教育家、思想家洛克指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视,教育上的错误正如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弄错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家庭教育也不例外。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特别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责任人,是最直接、最经常、最主要的教育者。因此,家长在孩子的成长培养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古代《学记》认为:“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按照这个要求,我们的父母就要能够洞察孩子的心,全面把握他们的长处和短处,再有针对性地“长善”和“救其失”,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2.家长了解和研究孩子,具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

     首先,从时间和空间条件看,父母和孩子间的时空距离是最为接近的,两代人频繁互动的交往为家长了解孩子提供了客观的可能性。孩子主要生活在家庭里,家庭是满足孩子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主要场所。即使是上小学后,孩子每天仍有大约三分之二左右的时间在家庭里活动。在每天同孩子的交往中,父母经常为孩子操心,满足他们的需求(尤其是物质需求),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自然会去了解孩子的各种状态,去体会孩子的心态,去思考孩子的要求。长此以往,父母就能对孩子有一定的了解。另外,父母还能站在“历史的高度”去把握孩子的过去和现在,并推知孩子将来的发展,这是任何其他人所不能胜任的。

     其次,父母和孩子间的亲子关系为家长了解和研究孩子筑就了坚实的情感基础。在家庭关系中,除了夫妻关系,就是亲子关系,这是异于夫妻关系的又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家庭关系。正是这种亲子关系,促使父母对子女产生深切而真挚的爱以及强烈的责任感,促使父母时刻关注孩子的言行,去考虑孩子的教育和培养。目前,我国推行计划生育的国策,因之,父母对独生子女期望值愈来愈高,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努力去掌握有关教育知识,加强自身科学文化素养,为深入了解和研究孩子做好了知识上的储备。?

     3.了解和研究孩子的一般内容?

     鲁迅先生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孩子的世界”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孩子的健康状况与身体发育情况,主要是指儿童的形体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基本活动能力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运动的基本知识、技能、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等。

     (2)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情况。

     智力是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表现,是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等能力的综合,而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情感、动机、注意等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发展也有影响。

     学习情况主要包括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自学能力、学习成绩以及学习中的困难等。

     (3)孩子的个性心理品质。

     这大致表现为在能力、气质和性格上的差异。个性的形成与如下四种因素有关:先天的生理素质、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个人的活跃程度、周围人对孩子的教育熏陶。孩子的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个性特征的不同,要求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训练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如果忽视孩子在某一方面所具备的能力素质,粗暴地强制他们放弃原有的兴趣爱好,强迫孩子学习他们根本不感兴趣的东西,只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篇10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据笔者亲身体会,原本送孩子参加美术培训的目的是想增加孩子的绘画体验,适应课堂教学的形式,促进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可上课后才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入学的第一次课,老师既没有让孩子体验绘画工具的使用,也没有教授基本画法,而是直接让孩子临摹完整的作品。由于作品难度较大,孩子缺少生活体验和绘画技巧,感觉难度很大,但也只能对着老师的作品依葫芦画瓢,有些孩子确实不能动笔的,教师干脆亲自代劳。其实,教师这么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课后能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学习成果。除了上课,培训机构还会组织孩子参加各种考级和比赛,也会教授孩子应对的技巧。不可否认,这种“好大喜功”的教学模式能让孩子在短期内“创作”出大批让教师和家长都满意的作品,甚至于获得各类奖项,但是许多孩子并不理解自己为什么要画这个?为什么要用这个颜色?更别提如何去表现自己的想法了。有的孩子甚至会因为不喜欢老师规定的绘画内容,或者经常受到教师的催促或责备,而对绘画产生疏远甚至惧怕的心理。这样的美术教育,其实主要是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根本没有考虑孩子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

对笔者这辈八零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基本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都或多或少学习过这般那般才艺。但是,渐入中年的这辈人,多少会感慨自己重复着父辈们的生活轨迹———墨守成规的工作和生活,与小时候的理想渐行渐远。其实前些年也风靡过“高分低能”的说法,恰恰指出的就是我们教育的缺陷———我们的学生过多的中规中矩,没有冒险精神,缺乏创造性。细究起来,学校用严格的纪律和统一的标准压制了孩子的个性,对孩子优秀与否的评判都以成绩为导向,此外,还惯于采用“标准答案”式的教育,这些都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潜能。其实,现代社会不缺优秀人才,缺的是有创造力的人。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当从幼儿阶段开始。

三、幼儿美术学习为何能有效帮助孩子有效发展创造力

(一)能有效锻炼孩子的右脑

科学研究证明,人类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其中,左半球掌管人的右边肢体和活动,主要具有语言、概念、数字、分析、逻辑推理等功能,被称为学术脑;右半球掌管人的左边肢体和活动,主要具有音乐、绘画、空间几何、想象、综合等功能,被称为艺术脑。事实证明,右脑发达的人,往往具备更高的感知力、洞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和创造力。许多科学家,除了专业领域的成就,在艺术上也表现出一定的造诣。譬如,爱因斯坦擅长拉小提琴;开普勒是天文学家、音乐家、诗人;诺贝尔是化学家、诗人、小说家;达芬奇是科学家和画家……我国的“杂家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也十分擅长小提琴,等等。不过,人的左右半脑发展并不平衡,据科学家研究发现,虽然右脑能使人获得事半功倍的工作成果,但现实生活中95%的人,仅仅只使用了自己的左脑[1]。一般来说,右脑在三岁以前很发达,后期如果缺乏锻炼和使用,其容量会越来越小。因此,幼儿阶段对右脑潜能的开发至关重要。幼儿美术教育就是通过锻炼孩子的绘画能力和空间几何想象力来锻炼右脑功能。

(二)能有效锻炼孩子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

创造是什么?简言之,创造是指将两个以上概念或事物按照一定方式联系起来,以达到某种目的行为。也就是说,创造并不是凭空而生的,它必定建立在已有的概念或事物上,然后通过我们的细致观察和创造性思考,最终产生出符合我们目的的新的概念或事物。由此可知,在创造力中,观察、思考和想象的重要性。事实上,我们也会发现,爱思考的孩子常常有着与众不同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在其他小朋友追打嬉戏的时候,他会一个人静静的看星星、看蚂蚁,他也会问出许多常人看似奇怪的问题。其实,这就是孩子在观察、思考和想象的过程。幼儿美术教育通过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学会思考、表达想象来发展创造力。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我们通过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并引导其进行创造性想象,从而最终培养其对现行事物进行变革和发现新问题的能力。我们从艺术着手,培养他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使他们对我们的生活世界形成深刻的兴趣,并打破成人的墨守成规,以创新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

(三)简单易行、富于乐趣

德国著名的美学家、心理学家和艺术理论家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Arnheim)是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代表人物。他认为美术教育的本质功能是认识功能,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体验生活和生命的价值,美术教学的重心是让学生发现和体验隐藏在视觉形式背后的事物的本质“力”的结构。他将艺术教育的信息领悟称之为知觉促动,并认为,虽然感官刺激和知觉促动都是人类心灵的有效资源,但两者却不能混为一谈,因为感官刺激并不能使受教育者持久的保存信息,而只有把感觉器官感受到的情景与他们的生活方式联系起来,他们才能理解并产生兴趣。按照阿恩海姆的理论,孩子在幼儿阶段其实已亲身经历许多美术形式,如动画、玩具、服装、建筑、园林等。因此,孩子能随心所欲的将现实世界用天马行空的想象表现出来,这是不难做到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创造力不断发展。此外,在幼儿阶段,美术学习很能为广大家长所接受———有一张白纸、一支笔,孩子就可以开始自己的创作。没有经济负担,没有危险,对孩子的体能也没有特殊的要求。有时间陪伴最好,没时间,让孩子乱画一气也无所谓。

四、如何通过幼儿美术教育来促进孩子创造性的发展

(一)培养孩子的扩散思维能力

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扩散(发散)思维和集中(收敛)思维的辩证统一,但是更多的表现在扩散思维上。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为了快速出成果而让孩子直接临摹教师作品,幼儿美术教学同样需要“先学走、再学跑、再跳舞”。不教授基本绘画常识,也不让孩子在绘画创作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力,那孩子实际上是毫无乐趣可言的,更谈不上学习专业技能了。教师一定要明白,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成为专业画家,孩子时期的涂鸦,就只是他们发展创造力和扩散思维能力的方式之一。因此,教师必须要指导孩子如何绘制基本形状,如何用基本形来变幻出他们想要的形状,并引导他们对所能绘制的简单形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加以修饰。

(二)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

由于幼儿自身的发育特点,每个孩子的发育水平良莠不齐,同时由于各个孩子的性别和生长环境不同,每个孩子不可能做到同步发展。譬如说,幼儿由于手部肌肉发育尚不完全,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精细动作,同样也没法绘制出平整的线条、完美的曲线,他们只能绘制出稚拙的绘画作品。又如,一般来说,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5-15分钟,年龄越长,注意力集中时间越长,但如果学习内容枯燥或过多,幼儿可能无法持续,等等。幼儿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明确这些,为孩子设定一个他“跳一跳”就能达到的目标。同时,教师没必要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孩子,因为幼儿教育无关于升学就业,只是兴趣和习惯的养成而已,对孩子多多鼓励,将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