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路辅导与训练范文

时间:2023-11-10 17:40: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思路辅导与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思路辅导与训练

篇1

要立足国内,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就业指导方面对我们国内有很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下面对主要发达国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做简单的介绍:

1.1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基本做法美国各高校非常重视自己的声誉和排名,因此,高校之间的竞争就显得十分激烈。绝大多数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开始全程就业指导,而且指导目标分阶段进行,阶段目标非常明确。第一年进行职业教育,帮助学生接触和了解就业市场的状况;第二年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兴趣和专长,参加相关活动,最终选择专业;第三年帮助学生收集企业资料和市场需求,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对选择职业有直接体验;第四年指导学生进行如何写求职信、参加面试等专题训练,帮助学生收集需求信息等;而我们的就业指导仅仅就相当于美国的第四阶段目标。

1.2英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基本做法英国高校就业指导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部”,是就业信息的主要来源,这与国内的就业指导中心功能是一样的,但是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英国的就业指导服务部不仅提供用人单位需求情况,还包括各种奖学金、教育基金资助下的深造途径等。学校设有专门的就业咨询人员,帮助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个性特长、设计职业生涯和计划求职方向等。就业指导教师大都拥有心理学等专业的博士学位,因此对于毕业生的辅导除了择业外,还对症下药进行心理辅导等,这等师资力量是国内所无法比拟的,值得我们借鉴。

1.3日本高校就业指导的基本做法就业指导在日本高校的存在形式是生存方式指导和自我实现能力指导,把职前、职中和职后相统筹,形成了生涯辅导理论。日本高校的就业问题是全民关注的,从政府、学校、企业到整个社会都建立起一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体系和机制,形成社会资源充分参与的高度组织化。劳动省设有学生职业综合支援中心,承担全社会就业和劳动问题;各府县设有学生职业中心,作为政府负责介绍和安排大学生就业的一个办事机构;所有的高校都设有就职部,院系设有“学生就业指导课”,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定向教育等。总之,国外就业指导的做法可以总结为:一是学校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给予极高的重视。二是都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三是就业指导形式多样,并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作为坚实的后盾。

2.创新思路

针对国内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现状,结合发达国家较为成功的指导思路,提出几点适合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新思路:

2.1建立与健全就业指导机构各大高校要成立由校高层领导的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就业指导办公室,与各院(系)的就业指导小组一起,构成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的组织领导体系。确保领导到位,层层抓落实。这是做好职业教育与就业工作的组织保证。各院(系)也应根据学校的总体安排,积极主动地开展就业咨询和指导工作,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向社会有针对性地推荐毕业生。

2.2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目前,各高校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教师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保证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教学的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当务之急。一是人员要有质量保证,直接聘用有职业指导经验或背景的专业人员主讲就业与创业指导课。二是素质水平的把关。要求就业与创业指导人员掌握就业政策及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劳动人事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律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了解企业人才管理和使用方面的基本情况,沟通企业(用人单位)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三是实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和奖励考核措施。新形势下的就业指导需要有一定专业背景和职场经验的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以更新教育者的知识,强化教育者的专业背景。实行考核和奖励措施则可加强对该领域的规范操作,通过评比、奖励、优化等措施,形成该领域的良性循环。

篇2

1、当代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如今大学生本身或者其周围环境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影响学生自己的发展,而且也影响着学校甚至社会发展。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问题的根源不外乎以下几点:

1.1不健康的成长环境由于目前在校大学生已经大多是90后的独生子女,绝大多数从小被父母宠爱,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有与生俱来的优越感,总是喜欢凭着自己的喜好去做任何事,从不去考虑后果的严重性,没有明确的责任感。由于这些家庭因素以及时代背景因素,导致他们大多没有独立自主能力,受到一点挫折就开始抱怨、自暴自弃,甚至自杀。还有一些离异或者再婚家庭的孩子,因为得不到父母应给的关心爱护,很可能因此被扭曲,性格变得脆弱或孤僻,导致在学校的种种不良表现,甚至做出各种违纪的行为。

1.2社会不良风气近年来,社会上一些不好的风气,诸如赌博、网络游戏、等等,直接导致有些大学生日益沉迷,因为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枯燥无味的,而这些能带给他们新鲜感,刺激感。对于尚未成熟的他们来说,这无疑会成为其最大的乐趣,甚至有可能会一发不可收拾。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一些学生更加无心学习,严重的还可能会走上犯罪道路。

1.3一些辅导员的不当行为不可否认,有些高校辅导员的不当行为也严重影响到大学生德育工作。例如,在大学校园教室滔滔不绝得讲些要求规范,但是他们却忘了只有以身作则,才可以让学生信服。还有的辅导员只凭成绩来区分学生的好坏,这种不健康的评判标准严重伤害了成绩靠后的学生,甚至,有些学生因此破罐破摔。

2、高校德育工作新思路

对于以上问题,作为高校辅导员,有责任有义务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思路,新的工作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真正做到育人这一神圣职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以平等尊重之心解决问题简而言之,就是和学生建立良好有效的沟通,以平等的身份教育帮助他们,而不是拿辅导员的身份去要求他们。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倾听他们的心声。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该时时刻刻谨记尊重学生,平等待人。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从不会以老师的身份和他们沟通交流,而是以知心大姐的角度去和他们沟通交流,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都乐于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当他们工作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也不会严厉地批评他们,而是引导他们如何正确解决将来工作之中问题。

2.2实施精细化管理对于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其可行性和操作性也是很强的。精细化管理就是追求这样结果的一种管理方法,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管理的必然要求,是一种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全面管理模式和思想。结合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也是非常适用的。也因为深知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我实际操作班级管理辅导工作之时,我尽量做到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生活情况,学习情况,思想动态。并且,尽力参与,监控到班级事物的方方面面,以时时刻刻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除此之外,我也通过制定班级具体规范,来量化处理学生的日常表现,争取对他们形成刺激,以达到学生从他律到自律的目的,从而加强德育教育。

2.3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认为作为一名辅导员,其首要工作就是抓好班风、学风建设。这是因为良好的班风、学风不仅可以使学生积极向上,促进后进生的转化,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由于我所工作的学校是一所三本独立院校,所以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除了帮助他们消除心理方面障碍外,还在每学期初指导他们制定本学期学习计划及全班奋斗目标。针对他们的学习状况,帮助他们寻找适合的学习方法。为了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我将学生依据不同程度进行搭配分组,并且进行评比,可以大大地刺激学生们的上进心,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通过学习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可以形成良好的德育工作基础。同时,也相当于间接的对学生实施了德育教育。

2.4建立和谐班级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形成一种互信互爱、互帮互助的和谐班级环境,是辅导员的必修课。我深知,沟通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利用平时休息时间组织一些学生活动,比如素质拓展训练和暑期义工行动。通过组织这些活动来扩展他们的交际圈,使这些90后的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宽容和理解,懂得什么是团队精神,在实践中体会与人相处之道。

篇3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数学教学理念 转变 创新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教学理念要紧跟新课程教学改革步伐,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适合素质教育发展规律、符合学生学习成长规律的教学理念。

一、新课程背景下实现教学理念转变需要不断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教师要改变过去传统模式下单纯的授课者这一角色,更重要的是在新课程要求下成为授课的组织者、参与者、辅导者,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逐渐在新课程理念下得到重视和应用。按照这一理念,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善于创新教学思路,不断改进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作用,营造积极活泼的课堂氛围,真正让学生自主、能动地参与到实际数学学习中去;鼓励学生课堂上敢于发表不同观点和见解,为学生的自由交流留出足够多的空间;同时,还要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必须要按照上述要求不断优化教学新思路和新方法[1]。

二、新课程背景下实现教学理念转变需要明确数学学习目标,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新课程教学理念之一就是要学生在快乐学习、轻松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不断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要实现这一理念,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教学任务、分解具体的学习目标,在创新教育中抓好基础训练课程,让学生切实掌握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必需的技能;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教师事前明确的具体学习目标提高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和基础知识分析运用能力。

以苏教版初中二年级数学为例:当教师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式的时候,可以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与等式的基本性质建立联系,让学生在前期已经学过的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去自觉发现解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不同方法;再如,当讲解“多边形内角和”这一节时,可以带领学生温习一下以前学过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导过程,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推导出四边形、五边形的内角和,然后由学生自己得出“n边形内角和”推导过程。

通过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可以实现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体会到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

三、新课程背景下实现教学理念转变需要教师指导下不断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动性。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能够完全打破传统的以单纯听课为主的学习模式,通过教师的引导不断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习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能力。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教师引导下的积极探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热爱学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初中数学教师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这一要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特点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主动地激发学生学习,让学生找出学习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探知兴趣;同时教师要为学生留出更多的自由讨论和自由思考的时间,通过集体探讨学习和自己摸索思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

四、新课程背景下实现教学理念转变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充分互动,注重学生的反馈性学习。

由于受特殊年龄阶段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影响,很多初中学生叛逆性很强,遇到困难不愿意克服。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数学教师要及时做好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与学生做好互动。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办法就是启用反馈式教学和学习法。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完知识点之后,通过为学生布置适当的课余作业来实现对知识的掌握。教师要根据学生课余作业实际完成效果,根据不同学生的表现采取不同的措施,注意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尤其是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更要给予重视和关爱,从思想上、情感上引导学生;对于在反馈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结合个别辅导的方法,帮助后进生,调动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反馈式学习,教师要善于通过利用简单的教学场景将复杂的数学推导表现出来;还要注意运用灵活的语言、真切的情感、互动的手段实现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下为初中数学教学理念的转变提出了新课题和新任务,要实现新课程规定的各项目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转变教学理念,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敢于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优化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明确数学学习目标,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要在教师指导下不断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动性;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做好充分的互动,注重学生的反馈性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善于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篇4

[关键词] 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设计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738(2012)02007603

① 参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5号)文件。

② 参见、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中青联发\[2002\]14号)文件。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大多学生都会遇到初入大学时的迷茫、人际交往的困惑、恋爱的苦恼以及学习就业的压力等等,其心理负担非常之重。其中,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们显得更为突出,他们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去面对一切。近年来,因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事件不少,国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各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做法。其中,促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由补救和矫治型为主的咨询模式向以预防性和发展性为主的教育模式转换成为大家的共识。这种转换就必须要求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以课程为载体,才能更好地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5号)中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进行了具体规定,并明确提出了两种课程开设方式:“1. 开设一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覆盖全体学生。2. 在第一学期开设一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在其他学期开设相关的公共选修课程,形成系列课程体系。有条件的可以增开与大学生素质教育、心理学专业知识有关的选修课程。”①综合考虑高职院校的实际,第二种方式更适合高职院校。第一学期在全院新生中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再根据高职学生成长的特点,在三年内开设系列心理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本文旨在探讨心理选修课程——《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问题。

一、 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开设的意义与作用

大学生一向被称为天之骄子,但当时光进入21世纪的时候,天之骄子头上的光环消失了。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们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心理负荷很大。这种现象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无可否认的是,大学生仍然是我们国家素质最高的群体;大学生的素质在很多时候无法表现出来。归根结底,这都是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脱节造成的。关于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团中央给出了答案:大力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②。通过拓展训练,让大学生“认识自我价值、找到自我定位、实现自我超越”,最终完成从一个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通过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以提高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从而使大学生能在人生的舞台上充分展现自我。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变化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如何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已经引起高度重视。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老师也在借鉴和运用“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理念,进行教学改革。其中,团体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与辅导是在团体的氛围中通过体验项目活动中的情景设置,使参加者充分体验所经历的各种情绪与情感,从而深入了解自身(或团队)面临某一外界刺激时的心理反应与后果,进而学会控制、实现超越。这里没有说服教育,没有深奥艰涩的心理学理论,也没有老师的侃侃而谈和指手画脚,通过形式活泼的体验式参与,大学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在这里都会找到答案,每一个真实的身心体验,都会令参与者思路豁然开朗,精神得到升华。这种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在实践中受到学生的欢迎。

实践证明,高职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是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顺应学生成才需求,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托,是培养德技双馨高技能人才的保证。有利于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形成素质教育的整体合力;有利于大学生参与素质教育由相对被动向积极主动转变;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的意识和能力。周 荣,杨 华: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设计与实施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 第25卷第2期

二、 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定位为选修课程,是一门系统提高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课程。其前导课程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理论课,后续课程可开设与大学生素质教育、职业规划、心理学专业知识等有关的选修课程。

这门课程以心理学、教育学、大脑行为学及其他人文科学原理为基础,对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借鉴“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理念,依照团体辅导的原理,围绕有关心理素质主题,组织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和感悟,并且结合相关知识的学习,促进人的心理成长的一门“体验式、互动式”的心理健康类课程。

课程主旨是使学生将获取的知识或经验内化为个人的知识,提高适应社会生活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能力,增强其幸福感。依据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企业发展需要和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心理素质基本要求建构教学内容;依据高职院校性质和学生特点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依据人的心理成长规律和团体心理辅导理论设计教学过程。通过“一做、二想、三读、四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按照“团体合作、个体成长”的原则,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层面的成熟与发展。一做是依照团体辅导,围绕主题,设计活动;二想是通过有关故事和事例,启发学生思考;三读是提供相应心理学背景知识,适合学生自学;四练是提供适合课后练习和反思的作业\[1\]。 其最终目的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三、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结合高职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根据每一个阶段学生们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探索开发实践了入学适应、职业生涯规划、心灵成长、团队合作、情绪管理、自我超越、人际交往、职场发展、相约成功。

将这些主题单元以公选课的方式,供相应年级的同学选修。运用团体辅导的形式,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听一听,练一练,通过运用活动互动、体验感悟、同理同情、行为练习、艺术陶冶、案例分析、交流探讨、点评总结等多种方法,使课堂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丰富理念、陶冶情操、发展情商、训练能力和健全人格的重要场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和谐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中心”,注重个体学习基础上的集体学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并不仅仅停留在原有的研究讨论课和实践性课程等层面,而是一种以团队为单位的学生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探索并创造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经验和教学模式,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彼此交流与互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能力与水平,增强其社会适应、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就业择业的竞争力,从而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培养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高技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现代化人才。

四、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实施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1.教学安排与组织

每个单元可根据需要安排2至4个课时。由于是公选课程,一般来说,人数较多,要根据年级或专业分成若干个小班,每班人数控制在40人左右为宜。教室选择空间较大、桌椅可以移动为好。为不影响其他课程教学,安排在晚上或双休日进行。

其训练组织模式可表述为:活动体验—个人静思感悟—小组讨论—交流分享—导师的讲评总结。学生通过做、思、悟、说、练、行等环节,在活动体验中学、在完成任务中学、在团体互动中学习、在愉悦身心状态下进行学习。这样的训练模式会使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强化动手实践、表达交流、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等能力实现“零见习”式的毕业上岗,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师资的配备与职责

每个单元最好安排一名老师负责,另一老师配合,可以是专职老师,也可以安排兼职老师或辅导员参与。教师最好具有“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并拥有良好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上课前,老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内容、详细做好教学实施计划,还要准备足相关活动所需要的工具,比如纸、彩笔等等。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当“助手”和“导师”双重角色,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学生中心”观念,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交流分享、总结讲评等环节,老师又必须肩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

3.学生兴趣的调动与维系

要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每节主题单元开始前,可设计相应的热身活动,促进团队成员的相互了解、融合。要鼓励学生敢于参与、勇于发言。通过采用旋转木马法、魔盒法、关键词卡片法等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尤其要注意维系学生继续参与其他单元学习的兴趣,不能因为强调“互动”,而忽略了相关知识的讲授。要尽量让学生不仅能在活动中收获体验,更能在活动中获取知识。

4.相应配套设施与保障

教学活动组织实施过程中需要相应保障设施,例如沙盘室、团体辅导室、咨询室、阅览室、多媒体室等等。最好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便于学生利用网络开展相应学习和训练。

如有条件,建设户外体验场所,通过户外体验项目活动中的情景设置,使参加者充分体验所经历的各种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从而深入了解自身(或团队)面临某一外界刺激时的心理反应与后果,进而学会控制、实现超越。

在完成各主题单元教学实践的同时,还可通过组织举办相关主题讲座、欣赏心理电影、开展心理测量等活动深化学习内容,提升相应心理素质,实现学习目标。

篇5

>> 创新管理模式 打造特色学校 实施“幸福文化”教育,打造“幸福”特色学校 借助课题研究,打造海洋教育特色学校 影视教育进课堂,打造特色学校 走精品之路 办特色学校 走科技特色学校创建之路 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学校之路 建设特色学校,实施特色教育 实施信息文化教育,提升师生生命质量,打造特色学校 坚持学校顶层设计,探索特色学校发展之路 创新教育管理 建设特色学校 坚持教育求真创新,实现特色学校发展 打造特色学校品牌 走特色教学之路 为创新教育助力 走“三位一体”之路构建民族特色学校 办民族特色学校走资源发展之路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院校特色学校文化的实践和创新 特色学校建设:价值选择与实践创新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创建和谐特色学校 建设特色学校,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走教育创新之路,打造特色学校 走教育创新之路,打造特色学校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近年来,我校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中,坚持创新思路,立足德育先导的办学理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兴校之路。一、立足新形势,构建德育新格局

21世纪的形势发展变化使我们认识到:人才的第一要素是思想素质,狠抓学生思想教育是学校办学的关键。在多年办学的过程中,由于领导、教师高度重视,我校的德育始终做到了系统化、细致化、经常化,学校的系列教育丰富多彩,并针对不同年级,赋予不同的教育内容。初一抓日常行为规范,初二抓理想、前途、勤奋教育,初三抓做人立世教育。我校倡导的“清除卫生死角”、我为学校“换新装”、“爱心无价”等活动,更增添了文明教育之生气。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到了周周有重点,项项有内容,件件有实效,声色并茂。另外,我们还充分体会到校园文化建设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学校经费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将校园环境修缮一新,校门美观、校园内栽有四季长青的绿树,建设了规范的旗台、文化墙,荣誉栏中有“明星学生、文明标兵”激励学生努力上进,每日的学生执勤,卫生监督岗,使校园更洁净、更文明。二、依法执教,活跃法制宣传教育主阵地

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学校也非世外桃源,自然也受到诸多方面的干扰和影响,在这种条件下,有部分学生将社会上的不良行为带进校园,视为时髦、时尚,还有的学生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厌学、失常等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多次进行了后进生形成原因、心理状态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等专题研究,采取了有效措施,实施爱心感化,真情相助,努力使学生的思想、学习跟上学校的要求。同时,强化法制宣传教育。如:每年三月、九月就是我校法制宣传月。在宣传月中,我们均以多种形式进行宣传,特别加强了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求取得依法治校和法制宣传较大实效,并注重法制宣传教育五个结合,即与校风教育相结合,与政治课教学相结合,与《守则》《规范》相结合,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相结合,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着力培养复合性人才

篇6

关键词:美术课堂教学;兴趣;美术素质

一、要吃透教材,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普及美术课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双基任务与素质教育的要求。鉴于它的重要性,在实验教学中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价值,优化课堂教学,适应素质教育对美育的要求。

首先把教材按美术的类别进行归类,并按内容的特点划分时间表,使重新编排的教材整体脉络清晰;然后在每个类别中确定一个教研课题,归零为整。一个课题下来,学生就可以通过一点明白一片。

教学中我形成了以创作为主带动双基的新思路。每一节课都根据课时内容提出几个创作题目,让学生根据这些题目展开想象。因为是几个而不是一个题目,所以不同素质和能力的学生都有选择的方向。这样就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其具体做法是:首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范例和教师事先组织展示的佳作,

使学生明白这些不同的作品属于一类艺术形式,从而引导学生建立一个艺术作品多样性的概念。其次,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来激励学生,使学生感到轻松没有压力,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很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改革,使课堂始终保持活泼生动的局面,学生掌握知识量大,表现技能提高得快,美术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我觉得,普通美术课堂教学不能一手课本一手参考书加上一张嘴就事论事,要本着改革发展、创新提高的思路去探讨、研究、实验,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要求和任务。

二、增设特色课,提高教学效率

上好特色课是美术教学的突出特点,特色课是本着普及与提高的原则进行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即在上好普及课的同时,对划分好类别的整块内容不面面俱到,而是突出一个重点来进行教学。这需要课前认真分析教材,找出共同点,也就是找出一条能把这一整块内容串起来的内在联系条件,围绕着重点内容进行以点带面的教学。

在上手工课《大家动手制条龙》一课时,我运用灵活多样的导课方式,不拘一格的教学形式,借助自制的优美精致、活泼生动的教具,来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拓宽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分析制作方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从家里带来了萝卜、黄瓜、土豆、南瓜、苹果、桔子、饮料瓶、木棒等材料。在教师的指引下,制作出各种各样形象生动的龙的作品,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三、补充乡土课,渗透思想教育

乡土课主要是针对本地特殊性进行的一种课堂美术教学,是一种展示能力素质型的教学。在乡土课中,注意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进行粘贴、拼贴、小雕刻、插接、编织、拼摆、镶嵌、扎捆等,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了家乡的这些别具一格的物产资源,并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由于这些特有的物产取之方便,又容易被学生接受,有着亲切感。所以,对开发和提高学生智商及求知欲有着其他东西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我引导学生利用泥土、石头、树枝、树根等材料上泥塑、雕刻、手工课等。农村的黄泥粘性好,可塑性强,石头可以雕刻各种人物、动物的形象、印章等。还有各种形状的树根进行根雕。让学生通过采集、制作、观赏,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开发了智力,还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这样不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诱导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宽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

篇7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图形教学 学习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志趣、特长等不尽相同,导致在图形的识别力、语言的描述、符号的认识、逻辑推理的能力等方面产生差异,故在组织教学时教师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激发他们的兴趣,指导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以一组特殊四边形的教学为例,谈谈教学体会.

一、因材施教,着重引导

1.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备学生.一般的,跟班老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得比较深透,容易知道学生的薄弱环节.但鉴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过程的设计不妨由浅入深,尽量估计得充分一些.

例:如图,正方形ABCD中,E、F、G、H别为边AB,BC,CD,DA上的点,HA=EB=FC=GD,连接EG、FH,交点为O,连接EF、FG、GH、HE.

求证: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

分析:此题是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先证明它是一个矩形或菱形.若先证明出是矩形,则再证明一组邻边相等;若先证明出是菱形,则再证明一个角是直角.这样就满足了正方形的定义,并从中得出结论:证明正方形就是既证矩形又证菱形.

2.充分重视过程教学.例题教学重在思路.教学中,定义、定理、公式是学生用以解题的依据,既要重视它们的条件和结论,又要重视推导过程.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不是单纯地告诉我们什么是平行四边形,更要明确其包含的两层含义,即已知平行四边形则有两组对边平行的结论;反之,满足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在例题教学中,教师最好引导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怎样下手,甚至可以把一些失败的过程暴露给学生,有利于联系各个知识点,突出思路,解决学生知道这个知识点而不会用的弊端.

3.问题的设置要有不同的层次要求.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学中忌一刀切,提出的问题应有针对性,使每个学生在自己思考后得到应得的成果.根据教学所涉及的常见思想及方法可提问“一个图形有什么特征?”(观察)――“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能用语言表述吗?”(归纳、总结)――“你见过类似的图形吗?你联想到什么?”(类比、联想)

例如,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说明中点四边形问题时,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

(1)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摇?摇?摇 ?摇?摇?摇;

(2)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摇?摇 ?摇?摇?摇;

(3)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摇?摇?摇 ?摇?摇?摇;

(4)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摇?摇?摇?摇 ?摇?摇;

(5)顺次连接正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摇?摇?摇?摇 ?摇?摇;

(6)顺次连接等腰梯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摇?摇?摇?摇 ?摇?摇.

以上问题只是将题设稍加改变,而证明方法基本相同,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了思维.

二、重视双基,注重能力

1.抓住本质,讲清概念.图形教学中有许多概念,概念的理解是学生的一大困难.讲清概念就是要讲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概念的本质属性,要从认知规律出发,首先考虑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他们通过鉴别深化,使认识过程逐步上升,并归纳出简单易记的要点,从而把握住每一个概念的属性.概念的外延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在讲清内涵的基础上,适当举一些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加以阐明,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巩固概念.

例如,“特殊四边形的对角线的性质”教学,应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性质出发,结合其他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加以推导,得出它们的对角线的性质,然后将这些对角线所具有的共性总结出来,对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列出来进行对比,以利于理解掌握,具体使用中避免混淆.

2.基本方法,反复训练.图形问题的解决,关键是方法的掌握,方法就像一把钥匙,没有钥匙或选错钥匙,锁就无法打开.因此我在解答例题时,首先从分析入手,寻找最佳方法作为解题的关键步骤,在多种解法的情况下,往往对它们进行充分比较,最终筛选出最佳方法.

例:如图,在?荀ABCD中,点E、F在AC上,且AE=CF.

求证:四边形EBFD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本题有多种证法.

方法一:利用一组全等三角形证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或相等;

方法二:连接BD交AC于O,可直接证明四边形EBFD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显然,方法二简单明了,针对性强,对这类问题要反复练习,使学生得出一些解题规律及证明技巧.

三、精选练习,不断巩固

练习是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巩固的手段.为了解决每一堂课的重点和难点,精选练习很有必要,应选择一些集启发、联想、综合、探究等多种方法为一体的练习,才能使课堂教学的目标得以落实;并让学生通过练习,从中悟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四、及时反馈,加强辅导

及时准确地获取教学过程中的信息,通过分析、研究再回到教学中,这在教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当然,及时反馈并不是只对学生的错误而言,而要多层次、多角度地运用这一方法.要注意学生中的好方法、新思路,更好地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困难生的存在,课后辅导绝非可有可无,对普遍存在的问题采取集体评讲,个别问题采用个别辅导.这样既节约学生时间,又提高了对困难生的辅导针对性、辅导效益,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解决重点、难点的依据.

例如,求证: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到一组对边的距离相等.

篇8

[关键词]《写作》; 实践教学;平台 ;绩效

一、写作教学应该坚持课堂讲授与课外实践并重

2011年7月1日,教育部、财政部印发的高校本科教学实施意见提出,要以强化实践教学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传统的大学写作教学,侧重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再适当开展课外作文练习,这种方式已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学生即使学到了一定的写作理论知识,也会因为缺乏生活经验或对生活的认识与体验不深,而难以写出有思想有分量有可读性的文章,写作水平也难以得到真正的提高。因此,教师还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避免在写作时因远离生活而无话可说。

大学写作教学的改革,应该坚持以实用为价值取向。因为现行的中学作文教学,多是一种狭隘的应试作文教学模式,教师多是片面强调书本知识的积累、常见的普通材料的嫁接、人生感悟的虚构、作文格式的固定以及华丽辞章的堆砌,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难以融入真正的生活化思考,缺少体察入微的生活感悟,尤其缺乏对社会的独特感受,难以写出生活化的、富有个性的文章。

信息社会,写作是交流交际的重要工具。从小学开始开设的语文课,就重视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大学的中文专业更把《写作》列为专业基础课,辅之以《文体写作》等选修课。其他文史类专业有《学术论文写作》《应用文写作》《新闻写作》《秘书写作》等必修课,理工类专业开设《大学语文》等,这些课都是把培养写作能力作为重要内容。近年来,公务员等选拔录用考试,考察写作能力也是一项重要内容。但是,中小学语文教学,尤其传统的大学写作教学多停留在对写作过程、表达方法、文章格式等层面的讲授,还没有完全切合写作的规律,没有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大学写作课教学的投入不可谓不大,但绩效并不显著。同为中文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写作课与其他各专业课最显著的区别是不以传授理论知识见长,而以技能技巧为要。写作行为本质是一种创新,写作主体的每次写作行为既不重复自己,更不重复别人。于是我们就有必要弄清这样一些基本问题:写作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什么?写作课应该怎么教?写作教师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我们认为,大学写作课教学要依据自身规律,强化社会实践环节,尤其提倡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写作。写作是一种表达,是一种信息输出行为。为了输出更多的更有价值的信息,就必须让主体有足够的机会去充分吸收。阅读书本是吸收,观察、体验和思考社会更加不可或缺。要引导入世不深的大学生多读书和多观察,多思考、多练笔,努力改变知识结构,增大词汇量,丰富想象力,提高分析概括能力,这样思维才更加活跃。因此,大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点是加大实践力度,不断拓宽视野,强调对生活的感悟,增强理性认识。如果只强调写作理论灌输和多写多练,对学生总体拥有的信息量、信息结构影响不大,只有同时努力去观察、阅读、思考才可以增加写作素材,这些更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近年来,有不少大学写作理论研究工作者通过研究,对当作学体系提出了新思路,还有更多的大学写作教师力求用现代观念研究和揭示现作活动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力图创新教学方法,努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些研究和探索在某些方面也有所突破,但总体看真正符合学生写作实际的大学《写作》教学体系依旧没有成型,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切合学生具体实际方面存在缺陷,对写作理论转化为写作能力的途径与方法探索还不够深入。此外,写作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侧重课堂教学和理论知识传授,而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辅助,很少引领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打开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弥补写作材料的不足,使课程在调动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成效上还缺乏新思路新招术。从高校到写作教师,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投入很多,但学生的写作速度慢、表达能力不强、作文内容空泛或缺乏新意、文章可读性比较差等不足依然存在,“提起作文直摇头,看见题目皱眉头,打开本子咬笔头,想了半天没开头”,仍是大学生作文时的真实写照。

结合写作行为的特点和大学生写作实际,同时为了弥补中小学阶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写作实践不多、写作兴趣不大、写作水平普遍不高,而大学《写作》教学的课时量又不足等情况,教学亟待由侧重课堂讲授法向侧重社会实践法的转变,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把课堂从教室延伸到校园的每个层面直至校外,把写作训练贯穿整个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引导学生主动自觉观察和思考生活,创新表达,提升兴趣,最终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二、写作教师要借助多样的实践教学平台以提高绩效

思想积累、生活积累、知识积累、情感积累等严重不足,是制约大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要遵循写作规律,转变教学观念,将传统的大学写作教学中教师讲授、学生练习为主的单一形式,转变为教师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学生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个体作文练习与小组讨论帮助、鼓励多写多练与提供发表园地等相结合,形成理论学习与反复练习为主体,课余实践、观察、阅读、思考为重要辅助的全方位多途径“大写作”格局,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观察、体验的机会,弥补作文材料不足、思想认识肤浅、写作缺乏动力等局限,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为重要辅助,给予大学生尽可能多的“吸收”机会和实践锻炼机会。

篇9

关键词:“90后”大学生;“80后”辅导员;群体特点;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96-02

目前,大学里“90后”已成为高等教育对象的主流群体,而陪伴他们大学生活的辅导员也逐渐年轻化。以我校为例,“80后”辅导员占全校辅导员的一半以上。“80后”与“90后”这两个群体各有特点,在网络上有着太多对抗的火花,所以如何构建“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无对立的和谐关系已成为辅导员工作的重点。

一、“90后”大学生群体特点

1.个性鲜明、网络依赖性强。每个时代的大学生身上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90后”大学生也不例外,在各个方面都彰显个人特色,喜欢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个体意识。探索原因,是因为“90后”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并且生活在物质生活丰富、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由于网络的普及,很多“90后”学生较早就接触了网络。网络虽然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强了自信,但同时也滋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特立独行的不良行为,极易在团队合作中产生摩擦,给一个整体带来不和谐的因素。此外,“90后”大学生刚脱离家长的监督视线,加之网络对他们的引诱,因此较多的学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他们荒废了学业,甚至拖垮了身体。

2.喜欢挑战自我,却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现代生活节奏迅速,各种新生事物不断出现,作为接受新事物能力很强的“90后”大学生,在不断汲取新知识的同时,也不断在用新标准衡量自己。如果达不到标准,就会挑战新目标,这无疑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90后”大学生是在长辈的溺爱和迁就下成长的,长辈们长期的溺爱和迁就造成他们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一旦挑战新目标失败,很可能在困难面前失去勇气,丧失信心,甚至在很长时间内无法重新振作,甚至采取过激行为。

3.思想开放,积极进取,易接受新事物,但拜金主义强,缺乏感恩。大学生本身就具有思想多样化、价值观多元化的特点。在这个泥沙俱下的朝代,思想开放,不排除有其积极进取的一面,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片面的把物质和金钱作为衡量自我价值的标准,在家里只懂向家人索取,不知回报,在校园里用父母的血汗钱攀比消费,追求潮流。在可塑性最大的大学时代缺乏理想,缺乏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当在校遇到困难时,习惯性用命令口吻寻求帮助,认为老师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不知道感恩。

二、构建“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无对立的和谐关系

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是高等教育事业保持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80后”的年轻血液注入到辅导员队伍当中,成为高校辅导员中的骨干力量。“80后”同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在网络上随处可见“80后”与“90后”这两大群体之间的对立,轻则文字指责,重则视频对骂。其实“80后”和“90后”的年龄相差不大,成长环境类似,也都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对一些事物常常有同样的看法,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很近似,所以基本上不存在代沟,只要抓住对立面的关键点,并有针对性的沟通、相互了解、相互理解,构建“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无对立的和谐关系并非遥不可及。

1.创建师生网络沟通平台,构建情感和谐。网络的出现,曾一度被家长、老师视作对学生的精神,觉得弊大于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的应用其实是利大于弊的。“90后”的大学生敏感、自信,面对面的交流可能在不经意间就会刺痛他们,起不到很好的沟通,相反还增加了彼此的矛盾。“80后”辅导员在生活和业务上都会大量用到网络,所以与同样对网络感兴趣的“90后”大学生会有很多“网络交点”。通过“网络交点”拉近彼此的情感,能更好的起到引导作用。

2.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抗挫折能力训练。“80后”辅导员因为刚刚从学生角色转变到辅导员角色,熟悉大学生心态,所以使得他们极具亲和力,更能理解“90后”学生在大学阶段面临的问题。因此,“80后”辅导员要积极学习心理学知识,运用专业知识及时帮助学生解除心理困扰,重视学生心理健康评估报告,多与有潜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谈心、交流。在班级内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引导“90后”大学生多读书、多思考,丰富自己的内涵。充分利用大一入学时的新生军训,让新生在残酷的军训中磨砺心志,直视困难和挫折,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整体大学期间要设计各种实践活动,让其亲身体验各种挫折,使之认识到:挫折在人的一生是不可避免的,它既可以给人带来痛苦和不幸,也可以使人获取经验和信心,只有经过磨炼,才能真正的成长。

3.坚持以人为本,开展感恩教育。“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要建立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其根本是以人为本,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平等的和学生相处,以信任换取信任,实现心灵上的沟通。当师生间的情感引起共鸣后,辅导员的一言一行极易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感恩教育方面,“80后”辅导员可以利用每年的“三八妇女节”、“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引导学生给父母或老师送祝福,增强其感恩意识,或利用身边具体事例,如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奖助学金评定等,及时引导并培养其感恩行为,让“90后”大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父母给予的生命,还是朋友给予的帮助或老师给予的智慧,都不是理所当然的,这些都是恩情,要懂得感恩。

“90后”大学生是一个思想前卫、个性突出的群体,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时代的中流砥柱,肩负着国家发展、社会和谐的重任。作为“80后”辅导员,对于“90后”大学生不过分强调他们的弱点,也不片面放大他们的优点,因材施教,和谐相处,以彼此尊重、相互理解为基点,以彼此信任、心灵沟通为核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并与“90后”大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雪芳,吴美娇.网络背景下“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248):55-56.

[2]毛方方,贝金铸,刘洁,等.“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与思政工作新思路[J].现代商业,2011,(11):277-278.

篇10

【摘 要】随着新课标准的推进,高中体育教学的思路与方法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本文通过对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目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的创新探索。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体育;教学思路;方法;创新

体育教学往往不被教师和学生重视。体育教学在高中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能增强高中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能使学生拥有更健康的心理素质与健全的人格。是对高中学生身体与心理的全面培养。在新课改下,教师应该不断探索高职体育教学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一、高中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

(一)不能很好地协调体育教学与文化学习的关系

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少年阶段,智力与身体等各方面都在不断的发育。同时高中时期学生课程任务繁重,高中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中,而没有认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在体育课堂上进行其他文化课学习,体育教师也未对此现象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考虑高中文化学习与体育教学的关系,将两者有机的结合。使学生能在繁重的课程学习中,抽出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做到劳逸结合,以便于更好的进行文化课的学习。

(二)高中体育教学不注重心理问题的教学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良好的发展是体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进行身体素质的教育,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与辅导。而目前的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并不能将体育项目的锻炼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在进行高中体育教学中,只进行身体素质的训练,忽略了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导致高中学生中很多学生存在心理发育不健康的问题。

二、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的创新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进行体育教学的改革,要转变体育教学的观念与思路,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提高综合素质。

(一)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

很多高中学生认为体育学习是枯燥无味的,教师用相同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反复进行着相同内容的教学,会使学生产生抵触的情绪,从而阻碍了高中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由此可见,教师应该注重体育教学课堂氛围的营造,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在进行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时,引入能引起学生课堂兴趣的活动,使学生能对体育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便于教师更好地进行体育内容的教学,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可以适当的插入趣味性体育教学的内容,选择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同时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如瑜伽、体育舞蹈、橄榄球等,这些体育内容富有时代感,同时对学生来说比较新颖,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课堂学习中。教师在进行高中体验教学时,开展趣味性的练习与比赛,不要过于强调技术动作规则与比赛结果,让学生能亲身体验到体育的乐趣,愉快地进行体育实践,提高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注重注重体育教学纪律的保证

在进行高中体育教学活动时,不能忽视教学纪律的重要性,体育记录保障着体育教学的效率,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意志品格与纪律意识,对学生违反纪律的行为要进行教育与纠正,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纪律的重要性,同时便于教师进行高中体育教学管理。

举个例子来说,体育教师多跟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安排体育教学内容,进行高中生意志力的训练,如安排俯卧撑与仰卧起坐的锻炼,了解大多数学生的锻炼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目标设置,使学生能挑战自己的能力,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能进行意志力的锻炼。

(三)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体育竞争意识的培养

体育运动有着竞技性的特征,在进行高中体育教学时,应该将体育的特征融入到教学中,培养高中学生竞争的意识,使学生能体会到竞争中成功的自信与失败的不气馁,锻炼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

教师可以将体育竞争意识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例如,体育教师进行学生接力比赛训练时,可以对于比赛的最后两名的小组进行适当的惩罚,如进行仰卧起坐或者俯卧撑的惩罚,如此一来可以激发学生获得更好成绩的欲望,培养学生友好竞争的意识,同时还能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体育课堂的愉悦。

(四)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注重教学效果评估的方式

教师在进行高中体育教学时,教学效果的评估必不可少。教师在进行教学检测时,需要建立激励性、客观性的评估原则,要多注意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表扬,激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积极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效率更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在高中课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应该引起教师与学生的充分重视。教师在进行高中体育教学时,要进行不断的思考与探索,创新高中体育教学的思路与方法,提高高中体育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德洪.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J].当代体育科技,2013(1).

[2]李宏明.新课改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探讨[J].时代教育,2014(2).